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想要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好汉语这种文字,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国家的语言,提高祖国文字的运用能力;还应该在语言教育出发,将更多的教育因素利用起来,培养学生民族方面的观念和对国家的感情,让更多的学生更加具有爱国心和远大的志向。
一、文学对德育的影响
语言文字和其包含的意义是无法分开的,文学本身是社会性的行为,文学也属于一种社会产品。而文学作品的作者都是属于社会的,是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也包含了一个民族、个体以及群众的整体利益,而利益则涵盖了经济政治、感情、愿望以及意志等等,这些都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说文学是有一定意识形态方面特征的,其对人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课程。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非常的明显,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努力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素养,也是这个科目教学的目标;语文本身还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其有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虽然不同老师的观点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老师都认可“文以载道”这个说法,认为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最高的目标便是利用语文来进行汉语教育要素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德育中语文学科的特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
(一)感染性
在语文中进行特与是将理论教育和情感方面的熏陶结合在一起的,并且其结合能够更好的对学生造成影响。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包含了文学成分,情感教育方面的材料可以说非常的丰富,这也将语文在德育中的优势很好的展示了出来。
(二)分散性
和政治的系统教育不同,语文虽然德育的内容非常的丰富,但是其是分散的,而单元和单元之间、课文和课文之间在德育方面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三)隐蔽性
语文课本中课文虽然主题非常的明确,但是在德育方面,其表达方式往往是比较隐蔽的,隐藏在文学作品中,一般都不会直接表达出来,特别是那些文学性非常强的文章更是如此。
(四)复杂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很多以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也进入到了教学中,这也导致了语文的内容比较的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二、德育教育的传统
进行德育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并且在德育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计划、目的和针对性,努力的将社会道德方面的规范,转化成为一个人的意志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在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并且其是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的,阶级性非常的明显,统治者也非常的重视。
德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在我国德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能够帮助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且其教育层次包含了思想、道德以及政治等方面。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我国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能够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和整体品德素质。在我国,德育是和经济、政治影响的,并且还和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有这直接联系。
三、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是得到心理学理论支持的
在进行语文教育实践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仅仅依靠一些系统科学的理论,解释起来会比较的困难。一个学科若是仅仅总结经验和理论思辨,那么其价值很难真正的发挥出来。但是随着心理学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育研究的角度和范围也有了新的定位。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教育特点规律的发现和揭示提供了基础。也是因为心理学的存在,让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稳定性、普遍性和客观性更强。想要对小学语文中德育进行研究,便必须需要心理学方面的支持。
(一)对心理学研究中品德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内涵进行研究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其研究成果也愈加的丰富,而认知心理学派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解释则是个人根据一些固定的道德行为规定来对自己行为进行规范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倾向或者特征。
(二)在利用小学语文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发展水平进行
根据心理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是长时间形成的,小学生本身已经养成了一些道德习惯,但是水平却比较的低下。在小学时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基本的道德习惯,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其稳定性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道德动机也在不断的成熟。在小学时期,特别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其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可塑性都非常的强,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进行,选择合适的办法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质。
在小学时期,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会给学生的一生造成重要的影响,而在德育的过程中语文的作用优势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本身便是一门工具学科,思想性非常的强烈,也正是因为如此,语文在德育中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的时候,还可以借鉴教育史、国外教育以及教育学方面的内容。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的时候,老师必须真正的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德育的贯彻,帮助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
[2] 龙菁.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3(08)
[3] 曾孝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1)
[4] 黄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
篇2
一、借助音乐,诱发想象
语文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的朗读恰当地配以合适的音乐,通过美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唤醒学生的认识情感,从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他们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这时教师再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启迪引导,就能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一小节,在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我播放了一段优美动听的抒情音乐,让学生听着音乐有感情朗读全文,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出来了,仿佛已来到了美丽的桂林,读得声情并茂。面对学生的表现欲,我适时诱发他们进行想象,说:“桂林山水美如画,相信你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你想写一首赞美桂林山水的小诗吗?”“情动而辞发”,学生个个奋笔疾书,即兴创作了起来。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有人喜欢水平如镜的西湖,我却欣赏桂林的水;有人说泰山雄天下,我却认为桂林山奇于世……”音乐用它那无形的笔触和看不见的色彩线条,在学生的想象空间勾勒了一组丰富灵活的形象,在听觉中为自己幻化出可任意摆布的视觉形象,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图文结合,激发想象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从感知形象开始,语文教材中安排的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还有些课文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语文教学课件正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媒体,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大大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这些不仅为学生识字、学词、学句乃至学文提供了凭借,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在设计《云房子》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Flas让学生观察云是怎样变成大楼房,变成大礼堂,变成大冬瓜、变成美美的画的,然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云还会变成什么?像这样结合图像让学生展开想象,为激发学生想象提供了条件。这样,课文内容借助Flash课件,将以多种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变成活生生的东西,这些东西比文字更生动、更具体、更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牢固的表象,进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他们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他们自然而然地将鲜明的表象和丰富的想象同准确生动的语言紧密结合。
三、运用多媒体,引发想象
多媒体采用超文本结构,即非线性结构,使师生通过该系统的操作环境,实现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获得声、像、文并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栩栩如生的实景中领略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如教学《黄山奇松》“陪客松”时,教者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出陪客松独特的姿势,然后以“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陪客松?”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接着播放“黄山四绝”,让学生随着陪客松饱览黄山秀丽的风光后,再次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黄山风景美如画,作为黄山的主人陪客松,她会用怎样的语言,怎样的情感向游人介绍黄山呢?现在你就是陪客松,同学们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你能为这些游客介绍吗?多媒体的运用,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表象,使学生的想象自由飞翔。再如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配音》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口形,让学生想象人物的对话,并进行配音,这也十分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言语想象能力。
四、通过练习,丰富想象
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阅读内容,还可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课后练习,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更大胆地创造新的形象。
1.创造性复述
《龟兔赛跑》一文中,当画面上出现动物们给乌龟戴奖牌时,画外音响起,兔子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和乌龟再比一次!”这就是本篇课文设计的《龟兔第二次赛跑》的创造性复述,要求学生学完课文后,以原文为中心,进行入情入理的想象。许多学生创造出的新形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解答趣味性的问题
如上完《皮球浮上来了》一课,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个大问号――小朋友,你还有什么方法也能拿到皮球?这种练习符合儿童求异好胜的心理,学生能以极其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展开想象,从而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
五、借助网络技术,拓展创造性想象
篇3
1.“有效”的含义
“有效”就是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成果。著名教育专家钟启泉提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应用到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教学是指具备一定小学语文教育理念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实践之后,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而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2.“高效”的含义
所谓高校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达成相当高的目标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二、有效语文教学在课堂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的语文教学对于小学课堂意义非常。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优化的教学课堂必须是以有效课堂为导向的。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有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1.有效的教学因素
有效的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有效教学的实施必须与课堂的每个环节紧密联系。这样就涉及语文教学设计必须是有效的,语文课的教学语言必须有效,语文教学辅助手段必须有效,在语文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方法也必须是有效的,只有影响课堂教学的这些因素相互影响,才能形成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2.有效的教师
以上我们分析了关于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有效因素,但是要想让他们能够融合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位有效的教师才可以保障。有效的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榜样的角色,而是在新时期下赋予教师的新的要求。
3.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效地执行,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有效性。我认为要达到有效的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清清楚楚地授课,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清晰地聆听知识;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讲授课时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确保学生学习的成功率,也就是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三、高效语文教学在课堂
小学语文虽然是基础语言课程,也要追求“高效课堂”。语文教学的“高效”就是要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效果,借助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尽可能高效率、高质量、最完美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使得学生可以获得最佳的提升。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落实学生 “自主学习” 。在课堂中往往都是教师讲得比较多,产生一言堂。学生很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行“合作学习” 。在班级中教师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返璞归真
高效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在有效的语文教学基础上产生的。其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没有什么神秘的,是非常普通的在师生之间产生的真实、简单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尽可能做到求真务实、返璞归真,在落实中首先要明确目标和内容,真正落实课标的三维目标,彼此互动达到和谐统一。语文教学中要展现语言价值,要在课堂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并能够有语言的实践。对于要求记住的内容就要学生不折不扣地记住,尽量能够在课堂中完成,减轻学生的背诵负担,体会课堂背诵的成功感,不断地积累知识。语言的积累要借助广泛的阅读来提高,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博览群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阅读的范围。
3.调整时间和督促机制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取得显著性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与时展的需求相适应,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与反思,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
1.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1)忽略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效地重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性地重视学习者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相互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断地对学生情感进行启发。
但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我个人认为,对于小学学科而言,语文知识的有效传承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一样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顾此失彼。
(2)教学案例分析
我曾经在实习期间听过一名一线教师的语文课,他讲授的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月光曲》,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功能,对《月光曲》这篇课文的情感意境进行呈现。其中,促使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之后,谈谈自身对月光曲的感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教师没有对课文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进行教授,课文内容的讲解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整个课堂教学中,单一地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的放映,教师通过煽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对音乐欣赏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
从上述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出,本节课十分浓情,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完全不相符,课后我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简单的检验,发现一部分学生将课文中的“券”“恬”等生字的读音读错,诸多学生未能够真正理解在《月光曲》这篇课文中,贝多芬弹奏这首歌曲给兄妹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很一般。上述这些情况都是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需要全面掌握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正确的训练所培养的,但该教师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重视对课文情感的熏陶,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性全面地掌握,才能促使其在综合能力等方面良好地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
2.教学过程中缺乏理性的引导与客观性的评价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体验式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新课程改革对过去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式小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全面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将教师理性的引导与客观性的评价全面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而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充分的理解,促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性地掌握与应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总之,在我国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与反思。其中,基本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情感熏陶过于重视,严重忽视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2)将过多的注意力放置于学生互动环节,欠缺学生对进行理性引导与客观的评价。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的反思与解决,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有效推动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不愿墨守陈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语言文字其理解的多维性、运用的可变性、内涵外延的丰富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
二、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的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该教育”是以升学为目的而展开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语文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须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把握语文学科多元综合性的整体特征,它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所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学科所理应呈现的合理状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以掌握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学科不只是各种知识体系,更主要的是一种能力构建。语文教学必须从理论上宏观上转变观念,放在动态中去研究,在发展中寻求其规律,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征和价值。只有把握住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征,我们才能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求得语文教学在课堂结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改变。语文教学要讲综合效应,不能单打一,力求实现学力形成和人格形成的统一,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形成语文能力的侧面,又有形成个人思想的一面。
三、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积极启发中创新,启发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通过启发知识来创新,基本形式有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概括。启发概括问题就是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猜想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要敢于大胆地猜测、想象和联想。启发概括就是使知识在积累中不断选择,提炼、从而获得更新,当前启发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以一问一答当作启发教学的认识问题,把启发等同或局限于提问,事实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有感情的讲解、形象的动作手势、以及演示、参观、实验等,都会引起学生的联想,打开他们的思维,从而获得启发,开启在学生的疑点和难点之处,开启在学生似懂非懂之处。启发需要一个过程,不能都期望适时的体会。如果启发后学生实在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就通过生动具体细致的讲解去完成,或者组织学生自己讨论。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向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之前的提出问题则是教师围绕教材特定设计的具体问题。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讲评的步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自觉提问、与他人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会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诱发创新。
四、改变练习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实践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课后练习题,或教师出练习题,学生只是顺着题的定势思考,缺乏主动和多向思维。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课文,考虑哪点是重点,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和掌握,真正要动脑,动手认真实践。学生设计的作业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交换做。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新颖、巧妙、别具一格的作业设计时,让全班同学共同做,并对设计者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和人的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能不能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能不能对创新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的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增强自学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的保持是最重要的。针对小学生来说,虽然不需要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也应该从小就应该进行塑造和培养。
篇6
在课程整合的大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各学科的教学进行整合的研究颇为热门,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笔者结合多年来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经验,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本文准备从小学语文课堂面临的困境开始,逐步阐述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以及两者进行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课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应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有五、六十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言论在前,又有“学外语要趁早”的英语热在后,直接导致了这一基础性学科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乃至部分教师的冷落。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作为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以及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又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息息相关。试想一下,如果阿基米德无法清楚的论述自己的理论观点,笛卡尔没有说清自己的简算过程,爱因斯坦不能条理明晰的证明“相对论”,那么许多物理、天文和数学上的重要公式、定理将不会出现并流传至今。因为那些复杂的定理和公式都需要科学家们用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定义和论证,才能为人们所了解、接受和认可,然后才能得到推广和应用。可惜的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时,却为时已晚。而这种认识上建立的观点和态度使得语文课无法得到家长和社会应有的重视,同时在家里的引导、影响下,学生对语文的认知也产生了偏差,最直接的后果和表现形式就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趣缺乏。面对这样的窘境,小学语文教学急需一种有力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横空出世。现代教育技术是指把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主的,包含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改变,通过信息技术为主体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们正在逐渐把以前延续多年的传统、封闭的课堂转变成如今充满活力的现代、开放的课堂。
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成功案例已经充分证明,在不同学科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都能够为学生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尝试,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而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目前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一些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或者将抽象的现象或原理形象化,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等客观条件的对课堂教学的限制。比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考虑很多学生可能平时没见过或观察过火烧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演示火烧云产生原理的动画,使学生了解了火烧云的形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既减轻了教师“教”的负担,又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方法通常用来突破教学难点。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获取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比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从互联网下载一些相关图片和资料,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只要广大教师认真钻研,积极接受和努力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就能够不断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龙,陈建东,叶东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3)
[2]陈兵.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承担着学生智力开发的重任,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人文修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资源。换句话说,语文教学要兼顾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而学生也只有在知文(智)、知礼(德)的基础上,才算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有效凸显,教师也没有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出发进行德育渗透工作,这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的效果。笔者立足于此,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做了相应的探究。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多重的必要性。首先,就语文课程自身而言,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更具德育教育的优势,因为它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凝聚着大量的美好品德,如团结、友爱、爱国、敬业等,正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德育教育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其次,就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流话语,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纲”的弊端,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化尽一份力[1];最后,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言“才者德之师,德者才之帅”,才与德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缺一不可。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策略研究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既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的主动追求,它对于课程优化以及学生成长都具有突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学策略的完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2.1做好教学导入,实施课前渗透:教学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它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引导环节,它能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学导入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主题明确、形式新颖的导入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2]。就小学语文而言,常见的导入方式有情景导入法、背景介绍法等,这也是都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首先,就情景导入法而言,它指教师将课文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等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加深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情景导入还能为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提供帮助。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笔者就将圆明园的复原图与当前的实物图展示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今夕对比中感知其昔时的繁华与当前的没落,从而牢记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其次,就背景介绍法而言,它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做一些背景介绍的工作。背景介绍不仅可以减小学生阅读文章的阻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认知。比如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笔者就将前的一百年屈辱历史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到建国对我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激发其爱国情感。2.2完善教学活动,创新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主要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它对于最终的德育教育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何如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方式:(1)语言分析法。语文课程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课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语言优美,蕴藏着浓厚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就以《梅花魂》而言,它里面的“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对于学生的品格塑造就有着很好的作用;(2)形象分析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人物事迹等对学生有着很好的启发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形象分析的方法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就以五年级下册《将相和》的教学为例,这里涉及到廉颇、蔺相如以及赵王等主要人物形象,其中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赵王的知人善任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3)情感分析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选篇感情真挚,如《慈母情怀》等,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分析的方法来渗透德育教育。2.3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课后渗透: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终端,对教学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除此以外,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手段,恰如其分且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还需要从优化教学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完善课后德育教育渗透。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展开实时评价,评价的重点不仅需要包括知识学习的内容,还要包括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使课堂评价更趋于综合化,提升其评价效用;其次,教师要做好作业评价的工作。练习作业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业评价是教师针对学生作业效果所作出的具体评价,教师要突破那种单一性的作业评价模式,在评价环节中纳入德育教育的因素。就以写作教学为例,笔者给学生布置过《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样的命题论文,笔者在评价时,并未仅仅着眼于文章的文笔或叙事结构,同时加入了文章中的思想内涵的评价,对那些有着正确价值取向的文章,笔者给予必要的赞扬与肯定。
3结语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深远。小学语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从教学导入、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
作者:付建忠 单位:米易县普威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何金侠.略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1(06):72.
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有机整合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我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体会。
1.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1.1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识字和用字的能力。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节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媒体手段的使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1.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代信息技术使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2)刷材料的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3)到图书馆利用电子资料库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随着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的出现,培养新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信息技术课应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比如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电子读物,以及使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
1.3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之下,写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3)超媒体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信息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理解及表达方式。各文字处理系统软件的出现和日益完善,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而且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比如在科学、数学的写作中插入专业符号等。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知识表达多媒体化和师生便利的交互性,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异彩纷呈,成为语文课堂一种崭新的支撑。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不能片面追求技术手段。要加强有利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同时注意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二者相得益彰,对传统教学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做法予以继承,对传统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的效益。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思考和拟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3.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介入,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课文《蟋蟀的住宅》时,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蟋蟀慎重选址、柔弱的工具、住宅的内外情形和整个建造的过程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三是将整个建造的过程制成动画课件,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明白蟋蟀的辛勤劳动。如点击“住宅特点”课件,便会出现蟋蟀住宅隐蔽、弯曲、不深不宽、有平台、清洁、干净等图像,并可以清楚地看见下雨时,隧道内立刻会干的动画。如点击“建造过程”,整个建造过程就会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包括不断整修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4.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集中精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言语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能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网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教学 解决问题 弘扬优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39
在这个多媒体遍布全球的时代,多媒体教育辅助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课堂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希望对教学有很大帮助。当然语文课堂也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问题与优势仍然存在,解决问题发扬多媒体教育中的优势才是现阶段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这些优势仍然是存在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这些优势也需要一个过程,让这些优势与语文课堂融合也需要一个探索,转变传统的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信息时代下我国教育的现阶段状况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21世纪,很多学校都运用了信息技术,运用了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但是在这个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信息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也许还没来得及适应教育,所以仍存在着许多让人担心的问题,但是信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优势也是巨大的。所以想要善用信息与多媒体教学,解决现阶段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必要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啊,分析学生的状况分析老师的教学,是信息教育与多媒体教育辅助教学现阶段的主要目标。西西教育医学多媒体教育,在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得到了应用,虽然小部分地区还未来得及运用信息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中国的学校肯定会运用多媒体信息教学辅助教学,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的问题却是现阶段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多媒体教育虽然普及了,但是他存在的问题仍没得到解决,希望更多的教师把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起来,行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多媒体教学问题的探索,积极的形成报告。让更多的教师知道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知道参考的办法。
二、理解多媒体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资源整合信息利用,才能更好的继续教学
多媒体教学相信广大教师都知道多媒体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在多媒体教育中,包含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等多方面的手段相结合,这就是多媒体教育的形式。这就是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书面表达的教育形式,它是利用电子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更快更直接。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文字表达,丰富了教学的方法与内容也丰富了学生们理解的空间,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形象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
那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科学教育整合,意思就是只让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以方便教师们的教学,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这就是新的教育改革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的载体,通过网络通信这个桥梁,把小学语文的课堂资源,与课外网络资源结合起来,通过全球化的互联网的优势,可以让学生们把语文课堂的学到的知识更好地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网络信息也可以为学生的语文课堂收集更多的知识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增大教师语言教学的说服力。让教师能让学生更加全方位地理解课堂让教师更加全方位的讲解,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高效,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这种新形式的网络资源共享,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是现在教学辅助教育的一种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多渠道的教育方式也是现代教学必须具备的。这就是语文课堂于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联合起来的优势。
三、如何保障多媒体和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整合
1.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创新。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教师教学的方法要与时俱进,转变身份,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合作中建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老师个人知识的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专业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体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方法,积累了一定量的教育经验。又从各种信息媒体(如:网络、电视、书刊、报刊等)了解各种关于信息方面资料,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运用和教学有关的操作软件。积极接纳外在的优秀教育理念。在个人教育经验与外在教育知识的碰撞、交流中,使个人新的、鲜活的教育理念提高、升华。
四、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简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基于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创建的分布式的、超链接的、多媒体化的、智能生成式的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库为载体,使不分时间、地点、地域、空间等各种资源要素的使用和交换最优化。1.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信息化。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和互联网互通互联,达到各种教育资源的互享。从而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和网络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优化等环节融合,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2.小学语文教材信息化。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编写和改进小学语文各年级和信息化相匹配的教材。努力提高小学各科语文教材的技术含量,注意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信息资料的接受能力。
五、多媒体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要适度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一、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语文是人类文化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小学语文课程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母语,积累语言知识,培养母语的语感与语言思维,并提高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等日常需要的实际能力。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1.师生互动可以发展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并会书写2500个汉字。其具体包括了汉字的基本笔画与偏旁部首,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用硬笔熟练书写,能够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生字查询,并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写字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语文中识字写字占据了很大的一块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创造多种多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借用儿童熟知的语言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识字与书写。
2.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多创造学生诵读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词汇的积累,加强语感的培养。在互动式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自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进行文章诵读的评价,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体验语言文字中的内涵,从而获取充分的感情体验。
3.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是通过倾听来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够与人正常交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老师是演员,学生是台下的观众,只能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在互动式语文教学中,课堂上师生互动成为常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是老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随着课堂上互动次数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学生的自我表现机会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师生互动的地位和特征
1.师生互动的地位
在互动合作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主导为基础的,这一特点在小学阶段最为明显。在社会学的意义上,社会分工决定了教师的权威,教师权威是法定的社会权威;教师从其职业确立之初就具有先验的文化优势和主导性。在小学阶段,教师术业有专攻,构成了教师“先知”、学生“后觉”的实际。学生主体是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强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者,是带着先前经验走入课堂并在此基础上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形成寻求帮助与提供帮助的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双方关系下,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其主人翁精神,并使其得以巩固和发展。与生生互动、融会贯通、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突破传统师生互动的束缚,在肯定师生互动基奠作用的同时,突出生生互动的价值。师生互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只是二者在所起的作用、所占的时间比例、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