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注重基础;师生关系;反馈

一、注重基础,理性选择现有教材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意义。

二、处理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应该以正确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对教学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建立并理顺新型师生关系。新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切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特别要在教学中关注旧的教学体系下被忽视的“学困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隐私、差异。对“学困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要有恒心。即要讲究方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扬。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有勇气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相信自己。教师的微笑给优秀生,就如锦上添花,而教师的微笑给学困生,更如雪中送炭。语文教师应学会处理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发挥教师教学引领作用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目标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堂纪律与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上“动与静”的关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也应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师生关系下找到一个语文教学课堂崭新的模式。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声器”,而是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鼓励学生突破教师、突破课本、突破课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常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对话,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学生融合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给学生一个更大的独立空间,让学生去自主领悟、丰富和了解语文的意境和韵律,体现出自主学习又多元互动的新理念。

三、及时做出反馈

根据反馈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四者不可缺一。我们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单元形成性测验进行反馈和评价,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要二周左右,而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对部分学生来说,一个单元学习的累积误差难以在短时间内校正。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尤以每日的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建立逐级反馈系统。每节课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特别是读、写重点和能力目标设计反馈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反馈意识,做到每大“块”也有反馈。逐步形成了“块”有反馈,课有反馈,课文有反馈,单元有反馈的系统。②促使信息的多向交流。我们充分发挥四人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对练、互相批阅、组织竞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变原来师与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增加了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量,增强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③及时评价,积极鼓励。为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练习、作业获得反馈信息而评价不及时的状况,我们在课堂采用做对的同学举手,用手指数表示选择题项、相互校对等办法,让学生及时获得评价信息。并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充满完成学习任务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以更大的主动和热情投入新的学习。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以上四项主要措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视教材、学生、教学条件等各种因素作出合理的安排,选出最佳组合,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年来,我们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学习――研究――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走过了从优化单个因素到各个因素綜合优化的过程,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听说读写能力普遍提高。教师也从“自在”的教学向“自为”的教学转化。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是教到哪里算哪里,心中无数。现在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讲什么,练什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心中有数感到踏实。”

篇2

一、积极钻研教材,努力进行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且我已经有近七个年头没有教五年级语文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努力做好中差生的辅导工作。

因为学习基础、兴趣、个性差异等,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根据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让他们了解语文,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通过利用学生帮扶,我课上和课下的见缝插针的辅导,原来班里差生极差的现象略有改变。一、两名差生也由自上三年级以来考试从来不及格到现在经常能及格。但遗憾的是由于本人精力和能力有限,再加上极少数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实在太差,差到我几乎是从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开始辅导,但结果仍差强人意。

三、重视营造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我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篇3

一、有利于把握篇章的主要内容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读经历的丰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篇幅相对来说都长了许多。在教学中,摒弃“结构段”这根拐杖,而让学生面对完整篇章去抽象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多学生在概括时把握不住重点,表达时本末倒置、拣了西瓜丢了芝麻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学生说主要讲了“我”原来拉小提琴很难听,后来不断地练习,终于敢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的事。这就很明显地疏漏了文本中的重要角色——那位神情平静、默默鼓励我的老教授,因而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 ——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更是无法得以领悟的。而借助于“结构段”这一中介,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重点部分,从而很好地把握文本内涵。在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是谁?再让学生找找文中的哪些段落是写这位老教授的,主要写了她做了什么呢?从而让学生领会到课文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这么长的篇幅可以归为一个大段(当然我们不必向学生介绍专业概念“结构段”而用较通俗的“大段”这个词代替),是文本的一个重点部分。把握了这个主体部分,再通过该段中描写老教授言行的句子的品读赏析,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学生就能够较全面较准确地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的、默默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位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二、有利于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对段的教学的要求,不再要求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撇开“段”这个媒介,让学生通篇阅读,仅着眼于词句的圈画、批注、感悟,往往会在全篇文章中上蹿下跳,理解时思维跨越度大,出现无序、紊乱的现象。而段的有效划分更有助于他们学习时快速、高效地抓住重点词句,更好地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

比如《詹天佑》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梳理好作者行文的脉络,弄清楚文章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安排材料,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再引导学生聚焦詹天佑修筑铁路经过的部分,找出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揣摩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了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在表现詹天佑爱国情感的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回首阅读文本的第二部分,引发思考:这部分不是叙写詹天佑修筑铁路,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不是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吗?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部分的重要性后,再引导抓住重点词句:“阻挠”“要挟”“轻蔑”“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进行激烈的思辨,学生就能在理解社会环境的恶劣更有助于表现詹天佑爱国热情的同时,更进一步理解“阻挠”“要挟”“轻蔑”“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等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因此,着眼段落,不是削弱了分析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而是更有利于理解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三、学会逻辑分段、有利于提高习作谋篇布局能力

也许是理解上的偏差,鉴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于是在写作教学中就较少给学生过多的条条框框。可是,进入五年级来,翻开学生的习作本、日记本可以发现,好多学生在词句的积累运用上更丰富、更生动,但就整篇作文来看,经常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有的整篇作文四、五百字只有两三段,除了开头、结尾,中间都糅合在一起了;有的详略明显不当,能表达中心意思的部分轻描淡写,寥寥几笔,而与中心无关的却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有的上下段严重脱节,缺乏内在的联系;有的有了漂亮的凤头,没有了有力的豹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作文中谋篇布局能力的薄弱,与阅读教学中对段落的疏忽有很大的关系。阅读中,我们经常跳过“段”这一中介,直接从长幅篇章中去寻找零星词句,学生无法对篇章构建立体感,同时也不能理解掌握连句成段以及连段成篇的各种方法,比如启承、层递、转折、因果等等,反映在作文中,结构的不完整、详略的不得当、思维的不缜密、逻辑的不严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而笔者认为,要在作文中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就应该在五年级阅读教学中,适当适量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教给一些划分段落的基本方法:或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或按人物出场的顺序及活动的场所,或按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迁移等等,引导学生提纲挈领,把握句、段、篇的意思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才可以谈得上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编拟提纲、谋篇布局,再根据主题的表达凸显重点段落、精心遣词造句,这样学生习作才会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总之,段在文章中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我们不能无视它这座“桥梁”,直接由句及篇,或由篇摘句,而应该重视“段”这一文章构成单位,还原它应有的生命色彩,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0)

篇4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精神,采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语言规律的教学方法。

二、四年级要达到的目标:

1、熟练掌握how are you ?的用法及其回答。

2、分清boy and girl , he and she的用法。

3、掌握物主代词 my your his her their的用法。

4、掌握句子 is this your pencil?

no, it’s not my pencil.

what’s this ?

this is a ……

where is it ?

5、 学习方位词 above below beside behind on in under in front of.可以通过全班、四人小组等形式进行练习。

6、学习数字1---100.懂得运用how many------?

7、学习月份、星期。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进行。

8、掌握序数词的用法。

9、学习节日的单词如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teachers’

day…

10、学习有关天气的单词和句子:how’s the weather today ?

11、学习时间的表达方法。what time is it ?

12、学习问别人年龄的句子how old are you ?及回答:i’m …

13、学习衣服clothes的名称。

14、问别人住哪where do you live ? house or apartment

15、问地址what’s your address ?

16、问上学的方式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by bikeuscar…

17、最喜欢的颜色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

18、最喜欢的食物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19、最喜欢的学校活动what do you like to do ?

i like to…

20、区分i like to … i don’t like to…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发音的正确性,介绍一定的,在语境中掌握语句和单词的基本意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找出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落后班的面貌。抓好“单元目标评价实验”,切实加强课堂达标管理、单元及学期达标管理,深入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重点抓好后进生成绩追踪及考查分析,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篇5

Our teacher's day we had a very happy,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we feel the teacher's hard work and the teacher mood.

我们送了很多礼物给老师,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黑的。各种各样,可是老师怎么看都不像高兴的样子,我们却一点也没看出来,上课依旧捣乱,老师愈来愈不高兴了,我们在老师最不高兴的时候终于看出来了,老师也在那时说出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原来,老师不高兴是因为我们表现不好,老师说了,教师节礼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送给老师一个认真听讲的心。下午我们全班都明白了,我们表现就变得很好了,老师在下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虽然你们上午没有送给我最好的礼物,但是下午,你们送给了我不仅最好,而且也是最宝贵的礼物。”我们听了老师的这一番话,我们接下来的课听得更认真了,当下学的时候,我们明白了老师的辛苦和心情,老师的心情就是我们认真听课,老师的心情就会高兴,这就是老师的心情,老师的辛苦也就因为这个。

We gave them many gifts to teachers, there are large, with a small, red, black. A wide variety, but the teacher how to see all don't like happy, but we didn't see, the class is still making trouble, the teacher more and more unhappy, we when the teacher most unhappy finally read out, the teacher was to say why he is upset, originally, the teacher wasn't happy because we were not good enough, the teacher said, teacher's Day gift is not important, important is to give the teacher a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heart. Afternoon we all understand, we show it is a very good, the teacher in the school when said: "although you have given me the best gift in the morning, but the afternoon, you gave me not only the best, but the most precious gift." We listen to the words of the teacher, we next class heard more seriously, current school, we understand the hard work of teachers and mood, mood is our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the teacher mood will be happy, this is the teacher's mood, the teacher's hard work would be because of this.

篇6

Our teacher's day we had a very happy,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we feel the teacher's hard work and the teacher mood.

我们送了很多礼物给老师,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黑的。各种各样,可是老师怎么看都不像高兴的样子,我们却一点也没看出来,上课依旧捣乱,老师愈来愈不高兴了,我们在老师最不高兴的时候终于看出来了,老师也在那时说出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原来,老师不高兴是因为我们表现不好,老师说了,教师节礼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送给老师一个认真听讲的心。下午我们全班都明白了,我们表现就变得很好了,老师在下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虽然你们上午没有送给我最好的礼物,但是下午,你们送给了我不仅最好,而且也是最宝贵的礼物。”我们听了老师的这一番话,我们接下来的课听得更认真了,当下学的时候,我们明白了老师的辛苦和心情,老师的心情就是我们认真听课,老师的心情就会高兴,这就是老师的心情,老师的辛苦也就因为这个。

We gave them many gifts to teachers, there are large, with a small, red, black. A wide variety, but the teacher how to see all don't like happy, but we didn't see, the class is still making trouble, the teacher more and more unhappy, we when the teacher most unhappy finally read out, the teacher was to say why he is upset, originally, the teacher wasn't happy because we were not good enough, the teacher said, teacher's Day gift is not important, important is to give the teacher a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heart. Afternoon we all understand, we show it is a very good, the teacher in the school when said: "although you have given me the best gift in the morning, but the afternoon, you gave me not only the best, but the most precious gift." We listen to the words of the teacher, we next class heard more seriously, current school, we understand the hard work of teachers and mood, mood is our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the teacher mood will be happy, this is the teacher's mood, the teacher's hard work would be because of this.

篇7

关键词: 小学五年级 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了较大改进。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的教育趋势,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的驱动下,主动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实现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思考

1.突出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深化改革后,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发生较大转变,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中隐藏的奥妙,并积极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增强小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进行语文题型设计时,尽可能设置开放式题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打破以往思维禁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以此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

2.合理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实现各学科的有效融合。

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要有效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还需处理好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科学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扩充语文知识的学习层面,从多种角度活跃语文知识的学习思维。如,在教学中巧妙融入数学、美术、音乐、劳动等其他学科内容,引导学生综合性地学习知识,培养小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融入相关学科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适当播放关于父爱的音乐,将其作为课文学习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课文朗诵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实现语文知识与音乐的有效结合。并以多媒体播放形式,为学生展示地震中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如汶川地震场景,并适当普及地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地震中亲情的力量,实现语文知识与地理知识的完美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

3.结合语文课程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综合性学习的更深层次要求。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共同探讨与思考的情况下,能更加快速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及相关知识形成深刻记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快速开动脑筋,进而激发学生的个体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走进信息世界》课文学习时,教师可在内容讲解后,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搜集自己在一周内获得的信息,并从中分析信息的获取渠道,以小组形式进行信息世界的认知探讨,讨论信息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帮助,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活动。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可组织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活动,以确保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现。建立有助于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并且以积极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以更乐观的心态学习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避免出现批评式或否定式评价结果,应肯定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效,适当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阶段进步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中,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评价的主要目的,确保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能真正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及相关人员应按照评价标准开展评价活动,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评价重在强调学生的“会学”,而非“学会”,避免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如,语文教师可将评价贯穿于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将各个环节内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性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锻炼情况、经验获取、学习方法、价值取向等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总结分析,作为每一阶段的评价。在学生经历了一个系统的学习之后,再结合每一阶段的评价,进行综合性学习评价。综合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分析评估。教师在为学生做出综合性学习评价时,应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热情为主要评价目的,给予学生客观、肯定的评价,确保综合性学习评价结果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结语

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与需求为教学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此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8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爱好,拓展识字途径,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一、轻松愉快,主动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采用直观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结记字方法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二)开展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儿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的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记诵,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如教学“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过了“清”字,所以,利用识字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这个字,复习了“情”,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又如“荷——有个小孩儿叫小何,头戴一顶大草帽,草帽圆圆绿油油,原来是片大荷叶。”“飘——二小头上飘西风。”“想——相片放在心口上,天天看了都会想。”从学生自编或在家长的帮助下编创的儿歌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步加强。

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

阅读是识字的目的,也是识字的途径。因此识字和阅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文中识字,主要是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有识字意识。如学生自读课文时,画出不认识的字。

在汇报读书情况时,学生利用听读、指读等方式,强化在语言环境中记字;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读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是字不认识),对认读字用投影、板书等方式加以强化。

案例:《两只小狮子》

第二自然段认读字较多,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分别打出这两句话,也可以在句中把认读字套红,指导学生边认字,边读文。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考虑识字的需要加以板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板书。

案例:《两只鸟蛋》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会我对鸟蛋的喜爱时,必然涉及“取”和“拿”的不同,“凉凉的”等词语,板书认读。讨论:妈妈为什么说鸟妈妈一定会着急?(板书“一定”认读)“我听了妈妈的话怎样想,怎样做?”(板书“连忙”“轻轻地”“送还”认读)。

这样把识字和指导朗读、理解内容、发展思维、培养语感结合在一起,使识字更有情境,也易于学生对识记字词的理解。

三、贴近生活,主动识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一)利用生活情境识字

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二)利用熟悉的事物

熟悉的事物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事物紧密联系”的观点。

我们可以把教室里的可视物品贴上写有拼音及汉字的标签,平时触目可及,老师在拼音教学时可以适当引读,下课与学生闲聊时还可以随机抽查。这样利用生活环境,在熟悉拼音的同时,学生就能认识50多个难度较大的字。给实物贴标签,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好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用品贴标签,利用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识字,有益于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学生自制卡片或纸条,写上字词贴在物品上,例如在“筷子”上贴上“筷子”两个字,“写字台”上贴上“写字台”三个字,将家中的一些常用物品都贴满了字条。有的家长把“酱油”“麻油”“醋”上的标签揭下,让孩子自己去辨别,然后贴上自制的标签;把“味精”“白糖”和“盐”分放在三个一样的小盒中,让孩子去区分它们的不同并贴上正确的标签。在学校里,学生们也在课桌、讲台、黑板上贴上字卡。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四、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

篇9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阅读;迁移式;练笔;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力度的日益深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不但需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做好对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还需针对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以全面发展。笔者就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阅读迁移式练笔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具体的困难问题,对此应当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与思考。

一、学生阅读练笔迁移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写作素材

做好读写结合,极为关键的一点便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来给日常写作积累素材,然而实际情况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学生语言素材缺失;其二,生活题材不充分。学生对于所阅读的文章内容难以同作文写作联系起来。

(二)切入时机不合理

要想促使读写能力得以有效的结合,切入时机至关重要,大量的实践表明,合理掌握好读写迁移时机,能够促使学生更易掌握读写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时常会发生诸如学生急于下笔,在未能够对文章进行充分朗读与感悟的基础上便进行练笔,学生自然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练笔技巧不科学

迁移式练笔的技巧多种多样,但在一开始都是由模仿开始,而在模仿的过程中其主要的难点便是需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变,要尽可能地达到“仿中有创”的境地,因此就必须要确保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练笔技巧。而若是对学生在练笔写作前未采取具体的指导,如以《我的卧室》为题进行写作前,若未给予学生提供具体的写作方位与顺序,那么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常常会杂乱无章。

二、提高学生阅读迁移练笔能力的措施

(一)深入情境,以情感悟

语文课堂的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能够浸入到文本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多次阅读,品味、感悟其中的语言内涵。只有将阅读中所收获到的情感实现与体验凝结成文字,方可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积淀。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之时,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阅读且理解了父子情之后,教师可就事前所预设出的问题“你是从哪些段落、语句当中感受到这对父亲对儿子的爱?”学生再找出相关的语句后,教师便可将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并联想到自身在学生阅读到:“不!爸爸。想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难以抑制,这也便是练笔的最佳时机。

(二)内化语言,补白联想

教材不但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课本,同时也是学生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主要资料。在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语句学生却不会将之灵活地应用到自身的练笔写作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切实地用好课本教材,教师可在学习了某篇课文后向学生提问:“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同学们又积累掌握了那些词句?”还可在学生练笔之后与同桌之间互相进行交流。

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之时,可在学生反复诵读后,思考“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当中的“又”字与“何时”一词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学生进而便可联想到春天万物复苏,而作者已经多年未入家门,基于对诗歌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基础上,学生便可自然而然地写作出带有自身情感的作文。

(三)迁移范例,仿句联系

在学生的日常阅读写作过程当中,加强对写作方法、规律的总结与整理,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予以参考、借鉴,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这同时也是一种智能化的转换交互迁移。

例如,在教授《钓鱼的启示》一文后,可要求学生写作由一件生活小事当中所获得的启示,其基本的构思方式是利用相似联想,以小见大的手法。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写作段落构造方式应用到日常的课堂练笔当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自然也将得以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在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开展阅读迁移式练笔训练时,主要存在有缺乏写作素材、切入时机不合理、练笔技巧不科学等三方面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基于对这些分析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会,将语言内化于无形并利用补白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将课文当中的示范例句迁移到学生的练笔过程中,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丹萍.小学高段阅读迁移式练笔的问题和策略探析[J].小作家选刊,2016(16).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问;启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82-0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灵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语言积累、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呢,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科学性

所谓设问的科学性指按照事物的内部客观发展规律,把握主题和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地设计一系列有逻辑性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重了教学中设问的科学性,学生就能有的放矢、高效率地根据问题进行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研究,教师的点拨与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就一定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设问呢?一要把握课文主题。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文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设计精炼的问题。二要把握课文结构。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篇章结构设计提纲挈领性的问题。三要把握课文的情感。教师要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拓展延伸设计具有内涵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从以上几个方面设计问题有序地组织教学,学生就能把握学习主线与重点,就能有条不紊、高效率地掌握内容和结构,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内涵和情感,提升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二、逻辑性

所谓设问的逻辑性指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按照时空顺序、段落层次和文章线索有一定顺序地、逐层深入地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教师设问如果注重了设问的逻辑性,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组织,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有效培养。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笔者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西师版)课例《毕升的梦想》一文谈一点粗浅之见。第一步:整体感知。①毕升的梦想是什么?②他是怎么做的?③结果怎样?这样设计问题既简洁明了,又能让学生通过自学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第二步:品读感悟。①毕升遇到困难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②毕升尝试失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③毕升有什么样的精神?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学,就能让学生通过认真品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毕升痴迷科学,为实现梦想而锲而不舍的精神。第三步:拓展升华。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毕升什么样的精神?你想对毕升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主题内容,体会升华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层次性

所谓设问的层次性指按照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知识、技能、方法等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了设计问题的层次性,就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得以提升。

四、简洁性

所谓设问的简洁性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设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问题设计要做到简明扼要。一是问题设计要简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简洁的问题中把握课文的主题内容和主题思想。二是问题设计的语言要简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让学生根据问题有效地学习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五、趣味性

所谓设问的趣味性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把握教学契机设计有一定内涵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西师版)《毕升的梦想》一文的即教学,笔者就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①导入新课:《毕升的梦想》这一课你想了解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随着教师的质疑性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性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趣味性地学习。②拓展升华: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毕升什么样的精神?你想对毕升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主题内容,体会升华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们设计问题的趣味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各环节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以便于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六、启迪性

所谓设问的启迪性指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设计具有一定的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掌握,在把握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上有所启迪。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西师版)课例《毕升的梦想》一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毕升什么样的精神?你想对毕升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主题内容,体会升华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能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练习之中得到启迪,得到熏陶。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学生就既能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能掌握学习方法,还能培养思维与情感,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灵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仕清.语文新课程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