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
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应该注重“三功”,即一口话、一笔字和三百篇。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映语文教师队伍和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调查研究,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予科学的评价,对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功”:一口话
一口话,就是讲课要用比较流利的普通话,读课文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一口话”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入手呢?
1.说,即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所以教学语言的修养要从学习普通话开始,逐步做到语调自然。音量适中,讲究抑扬顿挫,避免出现内容上的语病。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简练和生动。能咬准字音,就有了说普通话、练习用普通话朗读的基础。因此,教师自己用普通话讲课,首先要破除习惯的影响,要不怕别人的嘲讽,这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起初用普通话教课,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泄气,更加努力地练习,平时和自己的同事一起聊天的时候说普通话,每天可以抽三十分钟的时间听广播或看新闻,这样,既可以增长知识,也有利于学习普通话。一边听,一边跟着念,听完后,反复练习,自己再念上一阵,一句话一句话地学。这样长期坚持,自己的普通话就说得不难听了。
2.能基本讲普通话之后,应该着重练习用普通话朗读
用普通话朗读,比说普通话的要求更高。朗读,要注意语调问题,如果不能掌握好语调,读出来就没有感情,学生不爱听,也不能感染学生。学朗读,要坚持听广播和看新闻联播,刚开始时自己跟着学,慢慢地自己找文章朗读,在闲暇之余,自己可以找好文章朗读给自己的同事,让他们帮助并指出问题。
第二“功”:一笔字
一笔字,就是说写字要规范,不潦草,无错别字,写好写快。字是老师的“门面”。字是否写得规范工整和美观,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老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得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以,书写的基本功是合格的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写作本是语文教师的才华外现,是检验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如果语文教师不会写作,就像美术教师不会画画,音乐教师不会弹琴、唱歌一样,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所以,会读会写,那是语文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有时候在写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别字,或者写出来很不受看,那需要我们平时经常练习,在教学中遇到有疑问的字、生字、难字,首先记录下来可以查阅字典,弄清楚之后再读再写。字写规范之后,在写好上下功夫,我们可以根据钢笔字帖先练习钢笔字,然后再练习粉笔字,同时还可以练习写毛笔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慢慢就会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只要不断坚持,字就会写得越来越好。
第三“功”:三百篇
三百篇,就是背诵三百篇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它使语言文字清通畅达、灵巧铿锵。背诵可以打造真正的语言实力。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理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主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背诵,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但是,背的东西一多,就容易混淆。不过,只要不断重复,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背诵一些课文里的好句子或段落,这样,长此以往,久而久之,自己的背诵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通过不断练习三“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练好了“一口话、一笔字、三百篇”这样的基本功,就会为今后研究教学方法、摸索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博览群书,不断充电,做到通晓古今中外。“处处留心皆学问。”自己有了知识储备和生活储备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教师要沉下心,不断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静芬.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浅论[J].宁夏教育,2002(03).
[2]王云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功[J].青海教育,2000(21).
[3]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篇2
1.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①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的图示:基础层“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②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建国之后,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秋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已明确地将本学科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在充分进行实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篇幅所限,仅举如许,但足以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这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美,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篇3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
1.1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过不了关的教师,谈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佩服,又谈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因而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深入浅出的传授知识,学生才能学有所成。1.2广泛涉猎,掌握多门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会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模式,它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有精深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又要打破学科壁垒,吸收各学科精华,形成以专业学科知识为核心,与其他学科知识关联整合、纵横交织的知识结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至少要对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与技巧。这样既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必要条件。只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1.3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师技能的提高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实践是提高技能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不断充电,不断提高。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还是一个开发者,不能只满足于教好教材和当好教书匠,更要力争成为一个具有广愽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1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了,如教教写字,背背课文,讲讲语句,天天如此,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谈不上学好语文。我们应该应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而教师从旁指导,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2要吃透课本备好课。教师应该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吃透课本,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吃不透教材,则有可能造成对教材的误解、误读,甚至是曲解,直接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是失效,当然也无从谈起教学方法。2.3要了解学生。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备好课,还要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教学便无的放矢,效益也只能空口说白话。要着眼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状态。一堂好课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是根本。2.4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给学生创造各种语文意境和各种运用语文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3加大投入,妀善办学条件
为确保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投入、进行重点倾斜:3.1大力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远程教育。要彻底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就要加大在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按照敎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标准装备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使山区农村小学不输在“硬件”上。3.2以教师培训机构、师范院校、教研室、电教馆、互联网等为依托,加大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以新课程、新方法为重点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3.3制定启动农村小学教师津补贴政策。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经济待遇,帮助扎根农村的教师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到在乡下从教不吃亏,有奔头。以此增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做到“待遇留人”,体现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文关怀。3.4在职称评定、晋级和评先评优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并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加強城乡校际间纵横双向交流,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篇4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为例,查阅相关文献,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探究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以期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给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将本领传授给学生,而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新授课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以及文字信息,向学生巧妙展示课堂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知识背景进行补充,适时提出新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例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嫦娥奔月》这课时,我在上新课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嫦娥奔月的视频,学生看到这个视频,立即有了兴趣,我顺势而入,将新课导入,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本次课的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学生听得格外认真,对课文内容兴趣盎然,对课文内容理解把握得也很到位。
二.从教学重难点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只有在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才算是完成了课程的认知目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只能用语言叙述,动手操作,或者让学生共同参与等途径来实现,仅仅靠老师口若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弥补老师授课的不足,在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和突破方面有着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使课程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学习《变色龙》这课时,很多学生对变色龙为什么能变色以及怎么变色不是特别理解,这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我课前查找好变色龙变色的原因资料以及变色龙变色的视频资料,在课上,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变色龙的变色原因,播放了变色龙变色过程的视频,学生通过这些信息资料的学习,这些教学难点很快迎刃而解,学生们很轻松地掌握了这篇课文。
三.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语文学习能力的一项基本功就是朗读能力。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训练小学生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现在,很多教材中都会配有相配套的教学光盘、教学软件、教学素材等辅教学资料。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光盘,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用信息技术,很好地为老师解决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难题。例如:在《七律・》这首诗朗读的过程中,首先要表现的就是诗的气势,但是很多老师由于发音不准确,朗读的方式特别枯燥乏味,很多都是老师带着学生一遍遍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心生厌烦。如果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光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让学生采用自读、跟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学生不仅可以很容易地注意到朗读的节奏与速度,还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感受整个诗的气势,体会到在过程中不惧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重要性;教学对策
所谓朗读,就是学生大声响亮地、带有饱满感情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过程。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作用由此可见,它是品味语文之味最好的方法。朗读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发展。优化阅读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没有给出朗读的要求和目的,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没有做好指导,没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投入情感,在朗读完成之后也没有进行评价,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朗读缺乏重视和目的性。
2.朗读训练的时间短
有的老师一般将朗读安排在课前或课后,作为预习和课堂最后时间的简短复习。课堂的大多时间还是被老师的讲解占据,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足。
3.朗读能力差异较大
这是小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个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普通话不过关,音调不准,方言太重,唱读严重,朗读中随意增减字词,结结巴巴。不管是在课堂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内容时还是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检查时,语文成绩好的优等生都是朗读的主角,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较差,又缺少练习的机会,导致学生朗读能力的差异较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对策
1.打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
首先,要从区分读准第二、三声入手,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准确的发音要领,并配合运用肢体语言,学习第二、三声。如,教给学生第二声,其相当于写笔画提,只仰。第三声相当于打个钩的动作。同时也可以熟记顺口溜:一声平、二声仰、三声拐弯四声降。其次,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要加强对翘舌音的指导,并区分好平舌音,同时还要注音轻声、儿化韵,教会学生发音的方法。
2.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普通话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如果教师能操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出现在课堂上、校园里,学生就会被吸引,而后效仿。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训练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自由交流。课外鼓励学生自我尝试,引导训练,要求学生多听广播,朗读带模仿练习。此外还通过举行普通话知识和演讲朗读竞赛等活动,以此,来推动普通话的练习,以赛促学,以赛促读,以读促说。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个人的文学修养,积极参加教学理论学习,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朗读训练
通过集中朗读、分散朗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以及朗读比赛等方法,吸引学生投入朗读,养成朗读习惯。利用朗读媒体,让学生通过“初听―跟读―再听―试读”的过程,激发其兴趣,平静其心态,为其进入角色营造氛围,进而再培训学生的语感。
在讲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朗读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的培养。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壁虎妈妈的回答的朗读,要注意对壁虎妈妈“笑着说”这一感情的把握。壁虎妈妈为什么要笑着说?因为小壁虎不知道自己的尾巴要长出来,不用去借,别人的尾巴也不能随便借,因为各有各的用处。老师指导学生在朗读壁虎妈妈的话时要放慢语速,体会壁虎妈妈对小壁虎的疼爱之情。
4.确保足够的朗读时间
精彩有效的语文课堂,就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既备教师又备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多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其次,要找好朗读材料,可根据课文的特点,精选课文中重要的段落或句子进行朗读的指导与练习,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朗读效果。
5.以朗读展示带动学生朗读
老师和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的朗读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带动全班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对于重点的课文或者段落,老师要进行朗读示范,通过老师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对于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要多给予表现的机会,可以激活全班的阅读氛围和积极性,取得很好的朗读教学效果。
总之,朗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需要老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研究、共同努力,形成指导朗读的纵向合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一些朗读教学的对策,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红葵.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2).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所有其他学科开展教学的基础,也是我国小学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每一个的教育生涯中都扮演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在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之后才能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进修。笔者在总结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前提下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识字教学的另一大主体的特殊角色地位,在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犹如填鸭式地让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固然可以使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知识阅历等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改进教学的效率,却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压制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必须对教师的教学手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激发学生作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堂的另一大重要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反馈给教师以更多有效的教学信息;创新一定的教学形式,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设置,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对提高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大有裨益,以下是笔者的详细论述。
1.创新教学授课方式,引入竞争奖惩机制
近几年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亦步亦趋,作为传统文化具体载体的汉字自然成为我国教育重视的首要目标,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一定的奖惩竞争机制,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极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奖惩竞争机制使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奖励和长处,而懒惰不上进的学生则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一定的处罚。但是竞争奖惩机制的引入需要做到完全且只能为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服务,不能用以他途,同时教师也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竞争,在奖励学生时不忘警戒学生,处罚学生时不忘激励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汉字,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明。
2.开展趣味教学,将古板的汉字学活
开展趣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学生因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枯燥所带来的严重厌倦心理,趣味教学可以将单一乏味的汉字通过教师的教学“活”起来。开展趣味教学的具体形式可以采取前文所述的听写大会的形式、谜语竞猜、阅读性识字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识字方法,在“玩”中识字,并逐步提高识字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中,教师教学“松”,松字怎么记,谁来做小老师教教大家?(学生答略)师:你能给“松”找个朋友吗?(学生组词松子、松果等)师:你们找的朋友都和松树有关系。“松”还有其他意思的,你们看,老师演示:手拿粉笔放开,这叫――松手(学生接)。师:下课了,小朋友自由活动了,大家都很――放松(学生接),师:心情都很――轻松(学生接)。这样通过做小老师,识记字形;通过看看说说,理解字义。虽然方法不是很复杂,但是趣味浓、效果好,使枯燥的汉字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松”有一个更加具体全面的认识。
趣味教学的最大目的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小学识字教学能够通过一定生动的教学手段灵活地展示给学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上例中的“松”,如果仅仅是通过字面来强化学生对之认识无异于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3.注重对学生基本识字方法的传授,尤其是注重拼音基本功的重视,锻炼学生查阅字典的能力
由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仅仅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汉字,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实践范围内不断扩张和丰富,在日后的学习中也会遇到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教授到的知识,因而掌握一定的学习识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掌握识字的方法首先是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扎牢,“磨刀不误砍柴工”“打铁还需硬本事”,唯有在将基本的诸如拼音、笔画基本知识掌握透彻的前提下才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面对生僻字有充分的自信和准备。掌握基本识字方法和技巧后,教师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来演示如何通过字典来查阅生僻字。
总之,提高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需要以趣味性的富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核心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缓解学生的厌学心理;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不断学习的潜能,例如,发扬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精神,通过竞赛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篇7
①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的图示摘要:基础层“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②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熟悉,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熟悉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③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和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通过个性熟悉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此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素质的特征之一。素质是社会文化通过个体有意识地反复交错进行的“内化”和“外化”,逐渐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而这种“内化”和“外化”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况且,小学阶段是整个学龄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建国之后,非凡是党的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秋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已明确地将本学科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在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练习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和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熟悉规律,重视了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练习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探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篇幅所限,仅举如许,但足以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这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探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新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美,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功能,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和“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和“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熟悉。在这种熟悉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练习功能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摘要: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把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重字、词、句、段的基本功练习,又注重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重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重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熟悉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篇8
一、充分发挥现代电教媒体的优势,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深圳特区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教育经费大量投入,为我校教学设备现代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矗现代化的电教室、五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幻灯机)进入我校综合室已成为现实。几年来,我校把语文教改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革语文教学结构上。为此,我校专门开设了讲读课的电教媒体使用、多媒体作文等研究专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到语文电化教学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解决重、难点的原则和有效性的原则。这样教师备课时,一方面要考虑克服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法,也要考虑什么课,什么环节需要使用电教媒体。这就迫使教师多方设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深圳学生无法看到的事物,运用声、光、像的手段再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变形象,从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原来花很多时间讲解也无法讲清的知识,学生现在一看就理解了,掌握也更牢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校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二、广纳百家,形成特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深圳是移民城市,我校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带来各省市语文的先进教学经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但只是让他们运用各地的经验,便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法形成优势和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所以,我们在研究如何把每一位教师带来的先进经验去粗取精,加以改革,为我所用,并与深圳本身的优势和教改特色融为一体。我们在开展“自能作文”的实验时,我们也研究如何在其中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写作兴趣。我们研究讲读课如何科学地运用电教手段时,引进了外地教学方法的一些经验,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这样,我校的语文教学便既有“深圳特色”,又有“杂交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9
该同志理论知识深厚,专业知识娴熟。他精准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各学段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知清晰,准确把握教材,处理运用深浅结合,科学规范,具有过硬教学研功底。
该同志善于创新乡镇语文学科教研新路子。任现职以来,带领我镇中小学业务主任组织开展业务教学教研活动,有效的指导和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志提出以统编教材普及使用为抓手,开展锤炼语文课堂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带领全镇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研读小学语文教材,熟练掌握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内容,形成了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他是我镇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旗手。
非常注重加强业务进修和学科专业的学习,多次参加市县学科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对小学学科学术新动态,教学新观点,课堂新理念,积极学习研讨,始终站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前沿,厚积薄发,逐步完成了由经验型教研员到科研型教研员的转化。他积极撰写的教研论文《语文教学的沉淀与积累》一文在《未来教育家》期刊上发表。
篇10
一、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
新课改强调:“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权利还给学生!”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读,能够充分读。可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孩子们大量的读书时间。一节语文课,学生的朗读时间寥寥无几,即使让学生朗读,也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拿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我更是让学生多读,绝不草草收兵。
二、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 上一篇: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案
- 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