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高速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北方高速公路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1路面障碍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多冰雪,高速公路路面光滑,这是冬季行驶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高速公路建设时的大量土方挖掘形成边坡,如果不对边坡进行适当的防护处理,边坡和路基因长时间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边坡上的碎石泥土等滑落到路面,造成的高速公路路面障碍,这也是影响安全性的一大因素。

2色彩因素

色彩心理学上说:不同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红色给人以积极和热烈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冷静和忧郁的感觉,粉色给人以温馨和甜美的感觉,而绿色能给人以生命力和希望的感觉,灰色则给人以消极和低落的感觉。高速公路的基本色调是冷灰色,北方冬季一片雪白,驾驶员长时间驾车行驶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会逐渐产生厌倦和疲劳的感觉,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视觉因素

1)视线诱导

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对高速公路线形及其延伸方向的敏感度也是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2)眩光

夜间或能见度较差等需要使用车辆前照灯的时候,两侧对向行驶的车辆前照灯的强光会产生眩光效应,引起驾驶员眩目,对驾驶员的视觉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易使视觉功能下降和心理上的不舒服,从而导致交通意外的发生的几率。

二、东北高速公路安全性植物景观的关键部位设计

无论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营建利于高速公路安全性的植物景观都是很重要的影响。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样的,但就植物景观对高速公路安全性的作用来讲,不同绿地的植物景观作用是有差别的,例如,合理的中央分隔带植物种植有一定的防眩作用,边坡处的植物景观能够加固边坡防止流石等影响交通,隔离栅植物种植能防止行人和非允许车辆冲出路面造成交通事故等等,但许多部位的植物景观设计不存在地理环境的影响,南北方的设计和建植的方法可以互通,只是在植物选择上有差异。因此,这里只针对受北方环境影响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植物景观设计。

1.缓冲防护植物景观设计

北方冬季未及时清理的多冰雪路面和驾驶员醉酒驾驶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不可避免。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选择具有密集的枝条、较强的柔韧度、较好的耐冲撞性等特性的低矮灌木类或修剪的绿篱对高速公路进行绿化,当车辆发生事故冲撞到高速公路绿地时,植物能够吸收车辆在行驶过程产生的运动能量,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事故发生时对车体及司乘人员造成的损伤度,减轻事故造成的伤亡程度。

2.北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防眩植物景观设计

1)不同防眩措施对北方高速公路安全性影响效果的比较

在中央分隔带防眩功能的设计上,要考虑能够有效地遮挡对向行驶车辆前照灯产生的眩光,同时还要满足横向与斜前方的视线通透,降低对驾驶员的心理影响。对于中央分隔带的防眩功能可以采用植物种植防眩和防眩板两种防眩措施来实现,植物种植防眩又可根据种植密度分为密集种植型和间距种植型,从上述不同防眩措施对北方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影响效果比较分析中得知,间距种植型植物防眩措施无论从对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影响还是其能产生的生态效果、环境保护效果和美化效果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2)中央分隔带防眩植物高度设计

对于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要使设计的中央分隔带植物景观能够起到防眩作用,重要的一点是要限制植物的高度"如果中央分隔带种植的树木过高,会对驾驶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并且会阻断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连续性,同时由于北方地区春秋季节风大,太高的树木一旦被强风刮倒,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但如果植物高度过低的话会达不到防眩要求。根据植物高度与驾驶员眼睛高度及汽车前照灯高度的关系可知,用于防眩的植物高度应高于驾驶员眼睛高度和汽车前照灯高度的平均值。

3)北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防眩植物选择及配置

在北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景观的植物选择上要结合北方地域环境特征和高速公路环境特征,选择以树形整齐、耐修剪、生长缓慢、耐寒抗风的常绿植物品种为主。

在修剪形式的布置上要注意均衡搭配,间隔一定的距离,在满足防眩功能的前提下,形成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配以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渲染和调节单调的行车环境,以缓解驾驶员在视觉上对景观的麻木感,防止由于视觉疲劳及对环境的心理厌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有利于行车安全。同时,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色彩不宜太艳丽,以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影响交通安全。

三、北方高速公路植物景观配置对策。

保持北方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涉及了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北方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呢?为此,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1.设计前充分掌握高速公路所在地域概况

这里所指的地域概况包括了其自然地理条件、沿线景点位置、地域经济条件及人文历史背景等。要通过翻阅资料、实地调研及使用相关软件航拍测绘等手段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当地土壤气候等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这样可以针对地域现状,结合人文历史背景,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合理分布植物景观,优化植物配置形式。

2成立多学科专业设计团队

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许多相关领域的内容。园林景观设计者是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力量,他们把高速公路看作自然界风景的一部分,像湖泊或山岭一样,凭借其丰富的园林景观相关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识别能够引起司乘人员感兴趣的远近风景特征,在高速公路植物景观方案设计阶段发挥自身优势,设计出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不过,这仅仅是完成了高速公路植物景观整体建设当中的一部分,还需要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及专家等加入,帮助园林景观设计者逐渐完善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

3根据不同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

由于高速公路的沿线较长,对于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后期养护大多会采取粗放管理的办法,但是粗放管理并不等于放之任之,还是需要用心养护才能保持高速公路植物景观效果及功能的长远性。一般来讲,高速公路上中央分隔带、沟外平台及上边坡上的植物景观较为受重视,其植物具有较好的生长态势,景观得以保全并更加优美,而下边坡的植物景观较少受到关注。各部分结构不同、栽植的植物不同,它们的配置方式不同,因此在养护时不可采取相同的方法。

4建立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系统

监督和减缓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环境,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环境评价。科学严谨地执行高速公路环境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建后评价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而在评价过程中加入公众参与,听取公众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合理化建议,能够避免设计意图与公众感知心理产生较大的差距。尽管高速公路植物景观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这些植物景观建设的标准大多是凭借经验,却没有确切的理论数据提供保证,因此,对己建成的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进行测定建模,建立综合评价系统,能够为接下来的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4-004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舒适度的要求逐步提高,人们在追求功能的同时,也在考虑舒适度的问题。景观设计等新兴行业逐步被人们所重视。而高速公路的发展也逐步从展线方式发展为隧道穿越的方式,这样不仅仅节约了生产成本、缓解了交通压力,还有助于缩短路程。在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中,洞门口的设计至关重要,其不仅是整个隧道外观上最先显露的部分,还体现着一个设计工程中最具精髓与设计理念的部分。因此,一个隧道洞口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整条高速公路艺术价值及设计理念的评定。将隧道洞口建设与景观设计相融合,不仅有助于隧道口的安全建设,保护隧道洞口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还可以使司机在长时间开车的过程中得到休息,减少安全隐患。但就目前来说,该学科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经验也还不足,且从事这部分工程的大多是非专业人士,因此其发展相对于其他景观的设计较为落后。在隧道洞口设计中,景观设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甘肃省临合高速公路为例,探究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的巧妙性与艺术性。

一、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理念

高速公路是一个立体的景观项目,具有流动特点与韵味特点。它将不同的景观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同时使其与高速公路建设相融合,达到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因此,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理念方面,应是自然与人文、实用与观赏的有机统一。

(一)强调边坡及仰坡的稳定性

在进行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时,应根据边坡及仰坡的特征来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选择。没有绿化设计的、不稳定的边坡和仰坡,应根据工程设计进行合理的加固和绿化建设;而有着绿化设计的边坡和仰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边坡和仰坡,应采用有孔的砖头进行保护,并通过植物的栽培,通过绿叶来达到保护洞口、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菱形框格梁结合直接绿化来弱化工程护坡所带来的生硬感,提高景观设计的美感。

(二)发挥植物对景观设计的好处

就高速公路隧道设计来说,其理念便是与周围的景观相统一,达到相辅相成的最K效果。而植被种植与植被恢复则是一大重点性工作。在植物种植上,应选择易成活、可自然生长的植物。对植物的选择上,应当尽量与当地地形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设计,通过建造一些小雕塑、小石山等,以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在隧道景观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植物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地域特色来使景观设计富有人文气息。

(三)符合司机的心理、视觉需求

司机在进入隧道时,容易因为隧道内黑暗、低矮的空间而产生压抑和紧张感,因此隧道洞口的建设应力求大气、简单、稳固,并以灰色或减少阳光照射亮度的材料,来缓解人们的压抑和紧张感,减少司机的心理不适,提高司机安全驾驶的系数。洞口设计要简洁而无多余装饰,避免分散司机的注意力。隧道洞口的景观在色彩选取上应采用明暗过渡的方法,从隧道口依次向外扩大树木之间的间隔,植物配置和选取上也与当时环境融为一体。

(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设计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时,应当充分考虑隧道洞口附近的景观,比如山川、河流、瀑布、森林、历史古迹、文化建筑等,以便利用它们营造更好的景观效果。此外,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在景观设计上应当尽量与大自然相融合,做到以绿色为主,并注意形状的多样性。这样不仅有助于为高速公路树立标志,而且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二、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分析

临合高速公路是甘肃省“十二五”重点项目之一,公路全长98.98公里,起始于临夏市,止于合作市,与连接兰州和郎木寺的国道213相连。途径临夏市、临夏县、夏河县及合作市4县市的14个乡镇、89个自然村。是兰州通往临夏、甘南及四川阿坝等民族地区的重要道路,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兴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临合高速公路段,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味到不同的文化风情。

(一)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思路与方法

1.以历史人文提升自然景观,实现情景交融

人文景观涉及多个类型,有着多学科性,它的内容和形象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有着丰富的创造性和审美的特性。人文、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景观设计既富有观赏性,又具有文化特色。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有效融入当地的人文景观,使其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有利于建设高品质的公路环境。

临合高速公路,沿途有着诸多的文化景观和民族特色,经过诸多旅游胜地,可谓是一条旅游观光路。因此临合高速公路在部分隧道洞口上建立了马家窑彩陶文化、牡丹之乡、藏八宝,以牦牛群雕为原型的高原魂,及临合高速公路建设者之歌等13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装饰景观和雕塑,并在隧道口附近建设假山景观,增添美感。

2.弱化人工环境

在保留原本的结构基础的情况下,将端墙洞门设计成不规则的体系,以更好地贴近自然。在隧道口的墙体上,种植爬山虎等植被,以提高山体与自然的融合度。同时,结合临合高速公路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在隧道洞口附近适当栽植了一些耐旱、易成活的树木。不仅可以起到抵御沙尘的作用,保护公路洞口,还可以为洞口添加一笔亮丽的风景。除此之外,由于临合高速公路洞口是人为修建的,含有过多的后天性因素,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体现天人合一的艺术质感,还可以起到弱化人工环境的作用。

(二)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实例分析研究

由于临合高速公路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为了避免地形地貌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对部分滑坡路段采用增加抗滑桩、抗滑挡墙、泥石流渡槽、锚杆框格护面、主(被)动柔性防护网等工程措施,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不必要的危害,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保证路基的安全。

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位置特别,以直合么隧道口为例,它的进口端与出口端都采取直合性洞口设计,且运用洞口分离斜切式的设计结构,而这种设计结构的优点是增加洞口的简洁性与直观性,使得洞口与周围群山的接口不至于过分突兀,影响整个山体的自然景观。此外,在隧道洞口上方,临合地区的人们也种植着各种农作物,这也有利于解决洞口施工可能导致的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等问题。

(三)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介绍

藏族人民和回族人民都喜欢舞蹈,在传统节日中他们也会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喜悦以及生活的幸福,这在临合高速公路隧道也有体现。在隧道中,以花纹和雕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组动人的民族和谐画面。这种工艺寓意深刻,造型丰满,经济成本低,也有利于降低施工的难度。

在隧道洞内,将隧道绿化重点主要集中于坡体及三角区域,而在洞口门外的坡置,使用了分台式绿化的方法,由地面到隧道洞口顶端分为几个植物种植台,这种种植方法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施工后被破坏植被的恢复,又可阻挡风沙的侵袭,保护隧道洞口。

在洞口中央区域,同样采取绿化的方式,使用拱形花架对区域内的排水沟进行阻挡,并在阻挡区域种植了许多藤类植物。在绿化理念上,采取了粗化型的理念,@样既能保护景观植被,达到监管的目的,又可以使景观变得亲切自然,融入周围的山体当中。此外,临合高速公路的隧道洞口以及隧道中间都安装了夜光灯,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在隧道洞口,巧妙地使用了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而这些植物都是适应甘肃地区气候特点的,例如乔木类植物中的云南松、金竹、西南桦等,都拥有强劲的生命力;而灌木类的马桑、银合欢,也适应当地气候特点;藤类植物主要有爬山虎、草本类植物等。这种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植被,增加了整个隧道洞口景观的趣味性。

此外,在临合高速公路的洞口还摆放了大量的天然石头垒成的巨大雕塑,上面有动物镶嵌,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博大,又体现出一定的人文素养与趣味性。

三、结语

在高速公路隧道口建设过程中,人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发现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还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公里数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实现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自然景观的美观性,提升其与自然的协调性,必须重视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景观建设。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自然景观的设计中,隧道口不仅是受力方,还有造景和美观的功能。因此,在隧道洞口的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隧道洞口的设计、环境的选择、植被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选择等方面。临合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既保证了隧道洞口的安全性,使其免受自然环境的腐蚀,又提升了隧道洞口的美观性,使其与自然相协调,彰显出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欧宁,李轩,陈永安.高速公路岩质及不稳定边坡工程与生物防护结合技术研究[J].公路,2003,(1).

[2]蔡志洲.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J].中国园林,2004,(3).

篇3

关键词:成渝高速;匝道景观;创意描述

Chengdu-Chongqing expressway ramp Yongchuan cre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landscape Avenue

Zhang Song-er

Chongqing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construction, Chongqing 400039

Abstract: Chongq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is very rapid, "Ring 8 vertical" traffic shape.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road, there are some new thinking, new ideas. Such as the Chengdu-Chongqing Expressway, "the main road green, green on both sides of the hole and ramp landscaping" and "landscape three-stage" building copies, has become common practice in Chongqing. In this paper, Chengdu-Chongqing Expressway Yongchuan ramp as a design background, illustrated by way of analysis of the "ramp section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content.

Keywords: Sichuan Expressway; ramp landscape; creative description

被誉为重庆市西大门的古都永川,以其坚实的步伐走过了1200余年。在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她始终伴随着重庆发展而壮大。所以,永川又常被称为重庆城市建设的“晴雨表”,重庆形象打造的“窗口地区”,“重庆景观建设示范区”,“主城向区域性中心城市演变示范高地”…等等。

做为永川区形象工程之一的成渝高速公路永川匝道口入城6.6公里段,以其连接城区七个交通“节点”的区位优势,为永川城市景观形象的建设,提出了“境界”般的要求。此“境界”,即需主题鲜明,精雕细琢;又赋予诗情画意,精神享受。王国维《人间词话》:“夫境界之呈现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换言之,应以“富有诗意的主题思想精雕细刻地塑造地表,配置花木,经营建筑,…从而创作一个理想的自然趣味的境界”①的手段来描绘其景观内涵。

1.绿荫写意,笔墨传情

以“轻练飘逸,优美曲线”著称的成渝高速公路,在进入永川城区6.6公里处画出了一道美丽动人的景观弧线(图一)。在该弧线“意境”编排上,景观设计师首选话题就是:如何将自然巧妙引入,构成“云水相忘之乐”之景?如何通过艺术编排使城市干道在这七个节点上“赋予韵律,创造诗意”?

通过现场踏勘、分析、景观构想与多方案比对等,认为:该段景观大道序列设计宜采取“写意诗画落笔酌,外师造化得心源”、“绿荫写意,笔墨传情”的手法,进行总体艺术构图。即将整体节奏韵律有机地编排为“漫步云端、田园牧歌、桂山秋月、茶润九州、竹韵悠扬、职教情怀、财富魔方”等七个构景层次(表一)。各个功能区即独立成景,又彼此有机相连。

图1匝道景观大道总平面图

2.图画龙凤,漫步云端

成渝高速公路永川段匝道口,为双向互通式立交桥结构类型,其绿地形态在构图上虽有所分隔,但整体上却仍为一体。为了柔和与烘托立交桥优美线条,在绿化设计手法上采取了“龙凤呈祥,虚实相生”的构图技巧,使匝道总体空间突出“图画龙凤,漫步云端”的景观功效。车行绿荫画龙凤,漫步云端天地间。

图2 漫步云端景观设计方案

在植物配置设计上,采取“外高内低,模纹色块构图与疏林草坪相结合”的手法。即在靠近立交桥部分,配置“天竺桂树阵、香樟树阵、毛白杨树阵以及竹林阵”等,构成边缘外景梯度(图三)。在树阵内侧模拟“龙凤呈祥”图案采用诸如红继木、红叶石楠、南天竹、金叶女贞、黄金叶、柳叶十大功劳、栀子、蚊母等色块植物进行艺术配图。其余为疏林草坪。总体上创造出“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②之意境。

图3 桥-树-云三者关系图

3.田园牧歌,思与境谐

在永川匝道口南侧第一“节点”长约1.0公里的成渝高速公路两侧,按“于森林之中渗透田园文化”的设想要求,融入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图画的构景设计理念。通过植物语汇技巧,创造出一幅“田园牧歌,思与境谐”的意境(图四)。

图4 田园交响乐

在景观规划设计上,采取“划段配置,起伏跌宕”的手法。如将宽约10米的绿化隔离带设计成香樟、红叶李、黄花槐阵列段,段落与段落之间体现简洁韵律效果;于道路两侧步行区则将坐憩点与行道树、园林小品、植物模纹色块等进行艺术编排,整体构成“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③之意境。

4.桂山秋月,因借得体

成渝高速公路在下匝道进入永川1.6公里处即为桂子山区域,那里丘山连绵,桂花飘香。永川八景之一的“桂山秋月”景,便指于此(图五)。

图5 桂山秋月

“巧于因借”为此景最佳设计手段,远借桂山“脱形写影,浓绿婆娑,秋月红彩”;近借桂山“色香俱佳,古木繁花,丹桂飘香”。通过“借景之术”,表现出感性的意象在视觉空间的艺术化境界。在“意境“的创造上,美学家宗白华曾说过:“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国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植物配置手法上,强调“三个层次”的艺术配置。即:上木――丹桂、金桂、银桂等;下木佛顶珠桂花、植物色块艺术配置;地被――草坪等。

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保理念;规划设计;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08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4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环保理念与各行各业的结合日益密切,在公路设计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公路建设对环境有着很大影响,若不是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极可能带来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应当把规划设计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低碳的公路设计理念,打造生态公路,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1 环保理念及其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的提出

1.1 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指的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主要手段包括行政管理、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社会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严重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进行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合理利用资源,寻求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全世界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保护环境、保证社会发展,党和政府积极提倡可持续发展,提出环保理念,强调在各行各业规划建设中融入环保理念,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环保理念在社会建设中的应用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切实践行,是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

1.2 环保理念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的提出

高速公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其建设与使用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公路施工与使用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采取一定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周围环境,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高速公路建设与使用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空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态环境、声音环境等领域。例如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周围植物被破坏,挖运残土、废弃垃圾等随意堆放,造成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为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困扰。此外,高速公路施工对周围土体有一定扰动,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生态景观环境影响巨大。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车辆尾气排放和噪声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建造良好的公路景观,减少施工扬尘、车辆尾气排放等各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需要对高速公路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另一方面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打造生态公路。

环保理念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是可持续发展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生态公路的重要方式,符合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是一种明智而正确的选择。

2 环保理念下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探讨

环保理念下的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实际上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减少资源消耗。要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自然资源消耗,不是单纯地只考虑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问题,而是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上统筹考虑公路设计及其影响,结合公路建设活动情况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公路施工与运营维护方案。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和公路使用等各方面的要求,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应当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遵守相应的设计原则,采用有效的设计措施,利于生态公路目标的实现。

2.1 设计要求

环保理念下的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与传统的公路设计有明显的区别,不仅要考虑公路功能、质量等方面要求,更要考虑公路景观设计和资源节约等问题,所投入的精力、物力是传统公路设计无法比拟的。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本着尽职、敬业的精神,对公路工程建设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实地勘察,使公路工程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协调发展。设计人员需要对高速公路项目本身特点、周边环境、生态、污染等问题进行统筹考虑,引入的外来植物种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对当地原有植物生存造成威胁,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对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事前规划设计中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2 设计原则

2.2.1 环保原则。用环保理念指导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遵守环保原则是必然的。在环保原则下,高速公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公路施工与使用对空气、水土、固体、生态景观等环境的不利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公路设计方案,达到最大节约、最小占用的效果。同时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要进行环境防治方案的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如生物工程,在高速公路两侧种植绿化植物,尽最大努力保护高速公路周边环境。

2.2.2 因地制宜原则。公路施工对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有一定的扰动,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因此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应当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尽可能减少对当地地形地貌的破坏性扰动。比如,进行高速公路选线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貌和地质情况,既要选择最短线路,又不能过多地穿越山体,以免增加工程量,为公路施工带来困扰。

2.2.3 经济适用原则。高速公路工程是一项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运营,整个过程中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其中建设材料的花费尤其大。为减少成本支出,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应当遵守经济适用原则,合理设计公路线路,科学进行组织设计,在满足公路使用寿命和质量要求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建设资金投入。

2.3 设计措施

2.3.1 公路线路规划设计。高速公路的选线是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是保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符合使用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速公路路线要综合考虑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气温、植被等因素,确保路线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路线应与人口密集地带保持适当距离,避让大的村庄、学校、医院及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合理设置通道,以保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交往的需要。

2.3.2 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对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进行规划设计时,在保证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断面参数,达到节约用地的效果。高速公路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不与现有的农田灌溉体系发生干扰,路面径流不直接排入养殖业水体。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时应尽可能做到填挖平横以减少取土,取土坑位置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尽可能从荒田或低产田取土,并采取复耕措施或改造成养殖区,做到统筹规划、综合利用。

2.3.3 公路景观设计。高速公路景观是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速公路景观进行设计,要采用两项措施:第一,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公路生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高速公路建设经常占用很多的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比如,高速公路如果占用了湿地环境,就应当就近建设相应面积的湿地,以免湿地功能受到影响。倘若高速公路建设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应当通过规划设计恢复原有的自然景观,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二,充分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绿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要以沿线两侧的可视环境特点为依据,使后期营造的公路景观与原有自然景观协调一致。大力进行绿化,植树、植草等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防尘、减噪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中央分隔带植树还起到防眩功能,对于邻近风景区、度假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区的路段,种植隔声绿化林带还能有效地降低噪声。

2.3.4 公路安全设计。公路安全是高速公路规划设计的基本立足点,确保交通安全是高速公路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的防撞能力,路基两侧可以采用新型分离式新泽西护栏。在公路两侧,道路绿化可以采用单侧护栏单侧绿植的方式,一方面考虑了公路道路绿化防眩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路容美观需要,很好地减少了高速公路施工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高速公路质量问题,在规划设计中,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公路路面、路基材料,确保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路面平整度,以免出现下陷、裂缝等质量问题,创造良好的道路安全条件,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减少资源消耗。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将公路规划设计与环保理念结合起来,有利于打造生态公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应当基于环保理念进行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在搞好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王炳安.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

[2] 肖莹,宋娟.浅析公路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价值工程,2010,(10).

[3] 吴春来.公路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4] 汪源.关于公路规划设计中环境问题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5).

[5] 胡圣能.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速公路服务区;视觉设计

1引言

最近几年,各地陆续建成了富于特色的高速路服务区,具体在设计时也融入了地域特色与人文特征。伴随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某些独特的地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这种现状实质上并不利于保护珍贵的地域文化。这是由于,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地域文化已经融入了群众的思维与日常生活,进而对于行为方式与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服务区在进行视觉设计时如果能融入地域文化,那么就可以体现鲜明的服务区特色。由此可见,服务区设计与地域文化应当密切结合,从而赢得更多人对高速路服务区的认同和支持。

2视觉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讲,地域文化具体包含了社会制度、宗教与民俗、环境和当地景观等很多要素。因此,地域文化应当构成文化形态的重要部分,在这其中蕴含了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要素。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讲,地域文化都具备各异的特征,地域文化应当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高速路不能缺少服务区,近些年来的服务区设计也获得了显著改进。但是,某些服务区在进行设计时并没有达到完善,服务区的设计很可能影响到高速路整体的服务质量。设计人员应当认识到,各地高速路的服务区都应当具备特殊性与可识别性,因此在设计时也需要格外重视服务区之间的差异性。对于服务区只有进行综合性的全面设计,才能突显独特的地域文化,确保运用多样的设计模式来吸引受众并且提升满意度[2]。

3探求完善思路

近些年来,对于服务区也体现了更高的服务质量需求。驾乘人员经过较长时间的车辆驾驶之后,就要进入休息和缓解的阶段,而高速路设置的服务区具备了提供休息与服务的基本功能。同时,服务区也是高速路段上可供驾乘人员饮食与休息的重要场所[3]。从现状来看,很多高速路段设立的服务区都不再局限于单纯提供休憩与饮食的层面上。这是由于,驾乘人员与乘客不仅希望在服务区内获得足够的休息,在此基础上还希望欣赏到富于地域特色的优美景物。为此,对于服务区在完善视觉设计时应当依照如下思路:

3.1增加服务特色

富于地域特色的服务区建筑可以增强吸引力,这是因为地域建筑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各地都应当具备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之相应的服务区建设也要符合这种特色。具体在为驾乘人员提供基础时,应当致力于构建高速路沿线的特色化服务区,在栽培树木时优先选择当地易活并且易生长的树种。每条高速路在修建的过程中都会穿越很多地区,服务区设计也要融入沿线地区的地域文化。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尝试着在服务区内部增加休闲景观,通过这种方式来提供优质的人文体验,对于服务区的综合价值也进行了提高[4]。

3.2运用多样的材料与符号

视觉设计应当综合运用多样的材料,同时也需要布置独特的文化符号。各地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都是有差异的,对此只有运用个性化的文化符号才能进行表达。如果能在服务区设计中增加视觉符号,就可以增强服务区设计的新颖性,从而整合了现代与传统的两种符号类型。对于颜色搭配与材质选择都应当力求新颖性[5]。例如:服务区的屋顶可以设计为灰色的坡面形状,而在服务区内部增加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物等,通过这种设计方式来增强传统文化的气氛。这样做有利于提升服务区的综合效应,既可以为驾乘人员提供所需的基本服务,同时又能体验独特的当地文化。

4结论

各地都具有自身的地域特色,这种特色应当蕴含于高速路服务区的具体设计中。从现状来看,有必要完善对于服务区的建筑与景观设计,从而密切结合高速路的服务功能及其他功能。设计人员具体在布置高速路的服务区时,应当通过优化设计服务区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用户。截至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始做出相应的尝试,密切结合了视觉设计与地域文化。但是不应当忽视,高速路的服务区设计仍存在弊病与缺陷,因此亟待进行完善。未来在视觉设计的实践中,设计人员还需要摸索经验,在此前提下提升高速路服务区的整体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文媚,戴慧.彰显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新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4):212~214.

[2]顾晓锋.地域文化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保护——以湖北杭瑞高速公路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交通标准化,2014(3):16~19.

[3]夏尊知,李静.地域文化指导下的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以合肥市新桥机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22):13588~13589+13593.

[4]王翠翠,江海涛,潘旭.地域文化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5(2):68~71.

篇6

关键词:公路建设;景观设计;原则;内容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已经成为连接城市、乡村的重要交通动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与丰富,社会公众的审美观与人文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对公路的要求巳经不再止步于快速、安全地抵达目的地,而是进一步要求公路环境的美化,行车体验的舒适感和服务区功能的扩充与完善。我国公路景观设计从最初的边坡绿化,到重视公路沿线生态保护,注重公路景观环境美化,到现今又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本”公路的新理念。人类文明对人性主体的关怀自古以来就有。从欧洲文艺复兴到科学人本主义,都体现着对人性的重视与崇尚。进入21世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己经被越来越多的科研、服务领域重视,并获得了设计者与使用者的广泛认同。在新时代、新环境、新理念的要求下,逝一步发展公路景观设计理念,将公路建设工作的服务对象还原于人,推行“以人为本”的公路景观设计己经势在必行。

1 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公路景观从广义上讲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是指自然形成的地质地貌,具体表现为地形、植被、水文等要素形成的山川、草地、森林、河流等。人文景观是人类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改造形成的物质形态,如建筑、房屋、桥梁、雕塑等。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以一种性对静态形式保证人类的生活环境的稳定,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环境和审美心理。公路景观包括了公路的线性、构造物形式和沿线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等物质要素。这些要素与沿线环境和人的行车心理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

1. 1 公路景观设计与公路环境

公路设计作为公路建设的方案和计划制定的主要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后续的公路建设和使用起着决定作用,公路景观设计作为公路设计中的一环,对公路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公路建设中常见的植被破坏、砍伐林木、垃圾污染等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公路的沿线环境和公路的安全有效运营,后续的持续性恶化将引发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应当将责任追溯到公路设计之初时的景观设计。因为一个充分完备的景观设计方案,能够详细考察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科学设计和周密考证的基础上,保证景观设计方案能够尽量避免公路施工和公路运营对环境的强烈冲击,减少实施产生的不良问题,保证公路沿线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1. 2 公路景观设计与行车心理

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不仅关乎生态平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公路使用中人的行车心理,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在高速的行车条件下,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美观性显得尤为重要。公路景观形成的线形条件和色彩条件影响与行车条件下的人的视觉特点和运动觉特点相结合,常常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常常是潜在性的和复杂的。

2 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 1 公路景观设计与沿线环境相协调

与沿线原有环境相协调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求在公路建设中对周边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破坏要及时的修复,并注意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冲击,有必要时,应当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系统断裂带进行人为的修补和养护。在景观设计时,地形地貌考察研究和必要的生物系统分析是景观设计的前提。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会有相对较长的施工过程,由于施工的需要,施工工人、建材和施工工人的生活材料、等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将入侵原有的环境系统中,对原有环境中植被、土壤、水文、空气等环境因素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注意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重视用生态学的方法考察整个生态环境中原有因素与新加入因素之间的协调和融合,而不是以原有生态因素的破换或废弃作为代价,并将公路景观的设计作为对人为影响的一种修复性因素和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一种完善性因素看待,让人为的景观设计在公路运营后能左右一种长期有效的环保因素维护甚至完善原有的沿线环境,这才是公路景观设计与沿线环境设计根本意义上的协调。在公路基本工程中尤其要注意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建造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时,应当与沿线的地形地貌及人文环境相结合进行设计,构筑物与地表坡形相一致,建造风格与沿线的建筑风格相一致,实现公路与沿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协调。公路两侧的路肩、挡土墙、排水沟和边坡等防护工程中自然景观的设计直接关乎公路建成后的环境修复状况,这些工程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与沿线的远景相协调,应当注意克服公路设计中出现了机械式和钢筋水泥化的工程设计习惯,尽量保护沿线原有地形地貌和原生植被,增大绿化面积,营造具有自然生态美的公路景观。

2. 2 公路景观设计与行车心理相协调

随着公路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公路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与行车安全紧密相关。尤其是公路的线形,在人的行车过程中主导着驾驶者和其他乘员的视线路径,不符合人的视觉和注意力特点的公路线形能够影响驾驶者的驾驶,容易引起判断失误、驾驶疲劳等,这将直接影响着驾驶的安全性。而公路沿线的远景设计和绿化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对驾驶者产生影响。科学合理的远景设计和自然质朴的绿化风光能够有效调节驾驶者的身心状态,减少长时程驾驶中造成的枯燥和疲劳,保证驾驶者驾驶过程中愉快的身心状态。因而公路的线性设计要以曲线为主,并把路基设计为具有视觉美感的低路基,结合远景设计,利用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成个行车过程中沿线景观有致多变,这种多变且令人愉悦舒适的视觉刺激是促进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这些视觉刺激在空间位置的配合协调上,还要使驾驶者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尤其在高级公路的设计中,沿线景观和绿化植物在视线诱导、线性预告、遮光、缓和冲击等增进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其景观设计应从更高得层次和更深的技术层面进行要求和设计,实现人与环境在行车过程中的有效交互,增进公路的服务功能。

3 结 语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设计,尤其是其中的景观设计的理论的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实践过程中,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将不断得到检验和论证,我们应不断发展景观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确保建设的公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中华,王海忠,任福田.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框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1):32-33.[2] 戴明新.公路环境保护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3-24.

[3] 希百.驾驶员的视觉特性[J].汽车实用技术,2003(1):10-11.

篇7

述了如何因地制宜的搞好项目区绿化景观设计及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荒漠地带;高速公路立交区;绿化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desert highway interchange affores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summed up in this area ofgreen design ideas and principles,and to Karamay 9 Km overpass Green as an example,on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light of local condition of the afforestation project Landscap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way

Keywords:Desert ;highway interchange areas;gree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疆的高速公路穿越的地区大多是荒漠戈壁,这些荒漠戈壁上的原生植被以耐旱、抗盐碱和耐瘠薄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这些植

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适应性非常强,因此在进行此类高速公路绿化时,应充分尊重原有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否则其绿化建设将事倍功半。

一、 荒漠地带的高速公路立交区景观建构的思路探讨

在以往的高速公路立交桥绿化中,由于采用了城市道路立交桥区

的绿化方法,用大面积的模纹花带和草坪来装饰立交桥,结果粗放管

理下的立交桥区,野生荒漠地被植物在水源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很快

就超过了人工草坪,需要人工控制的模纹花带也因为粗放的管理而未

达到预想的效果。纵观这些年来立交景观的变迁可以发现立交环境

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对景观绿化的日趋关注,绿化形式由最

初的大草坪和少量花灌木组成的指示性图案形式,到现在崇尚自然、

讲究态型人工植物群落布置,其布置手法和植物配置方式已日趋复

杂、完善、绿化结构也日趋成熟、合理。

二、个案介绍——克拉玛依九公里立交绿化设计

2.1克拉玛依九公里立交桥自然环境概述

克拉玛依九公里立交桥位于国道217线克拉玛依至独山子段,它北连阿泰,南连独山子,西至克拉玛依,东连呼图壁。这里地形平坦,周围均为村庄和戈壁,土壤大多为戈壁农田壤土。

降雨量:历年平均降水量1lOmm,降水集中在5、6、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4%,年最大降水量224.5mm。

降雪:历年平均降雪为40mm,年最大降雪量41.3mm,降雪集中在

11、12、1、2、3月,占全年降雪量的95%,年平均积雪深度89mm,

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50mm。

雷暴、冰雹:历年雷暴天数为29.5天。年平均冰雹天数为1天。

沙尘暴:40年年平均1.4次。

冰冻:40年最大冻土深度197cm。

蒸发量:16年年平均蒸发量3971.4mm。

风况:40年平均风速3.4m/s。历年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33.7m/s(风向NNW)。极大风速49m/s,风向NW。

2.2绿化条件分析

(1) 水源、灌溉条件分析

克拉玛依九公里立交桥离克拉玛依城市较近,所以选用克拉玛依城市中水灌溉,由于当地风大,不适于作微喷系统,故选择喷灌方式。考虑到当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植物多为旱地盐生物种,因此要求灌溉时间短,周期间隔长。严格控制灌水量,以防地下水位升高,旱生植物死亡。

(2)土壤环境分析

所在地为准格尔盆地南缘,气候干燥,自然条件特殊,盐渍土在本线路分布广。由于蒸发量大,把深部盐又带向地表,使地表盐份集中,经检测为中—弱亚氯盐渍土及中—强亚硫酸盐渍土区段。各区段土壤水溶性分分析见表(1),地表水检测见表(2)。

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报告单(表1)

(3)、绿化植被条件分析

在整个立交桥区域,现状植被景观以荒漠耐盐植被为主,其乔木

类主要有白榆;灌木类主要有盐穗木、盐节木、盐爪爪、红柳;水生植物类主要有矮生芦苇;草木类主要有猪毛菜等。受土壤条件和地下水位水质矿化度的影响,选择植物类型以抗盐碱植物为主。

2.3绿化设计方案

(1)设计理念

设计以小乔木密林为主,结合草地、花灌木,用不同品种的植物混合种植,通过植物的季相、花和叶的色相变化形成图案和富有生态效应的植物群落,讲究自然、和谐和多样性,并堆筑地形、改良土壤、开拓水面等,以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

(2)布局构思与绿化景观

“春到油城”——将原有的湿地进行整理和恢复,并堆以地形,形成

山水相间的景色,植物以种植白柳、连翘、海棠等春季发芽、开花的

乔灌木为主,沿水岸种植喜盐鸢尾、芦苇等植物,形成春季特色的景

观;

“夏荫满桥”——与春季景观相对映,将原有湿地整理恢复,并营造

地形,选择种植白柳、丁香、石榴等夏季开花结果的乔灌木为主,辅

以红果山楂、大果沙枣等观花观果植物,形成绿荫浓浓,花香四溢的

夏季景观;

“秋野烂漫”——整个种植形式仿佛是秋天田野—上的麦浪,由红叶小檗和金叶莸适当修剪,种植成曲线流畅的波浪状,

周围选择水蜡、胡杨、红果山楂等,形成色彩丰富的秋季景观;

“冬绿边城”——选择能在克拉玛依地区种植的常绿植物云杉、侧柏、

樟子松等,以“回旋、包围”的形式种植,即使在下雪的冬季,整个

植物种植形成的一圈—圈回旋的图案也能成为景观;

2.4植物选择方案

根据项目的建设性质与建设目的以及本区的生态自然条件,在遵循生物节水和适地适树的原则下,总体采用混合式配置,既规则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并用,以后者为主。主要展示植物的群落景观,群落结构如下:

带状林植群落:灌木+灌木

主要物种组成:柽柳+紫丁香+紫花醉鱼木+枸杞+白刺;柽柳+紫穗槐+蔷薇+沙枣。

主要功能:生态防护、增加景观多样性、保护水土。

斑块状群植群落:乔木+灌木、灌木+灌木

主要物种组成:胡杨+白柳+白桑+金叶绣线菊+沙枣+柽柳+紫穗槐

等;胡杨+海棠+桃叶卫矛+金叶绣线菊+紫丁香等;胡杨+白榆+白桑+桃叶卫矛+金叶绣线菊+紫丁香等;海棠+白桑+胡杨+白柳+金叶绣线菊+丁香+刚毛柽柳等;

主要功能:生态防护,增加廊道景观多样性,表达荒漠植物群落的特点,保护水土。

单—片植群落:乔木、灌木、水生植物

主要物种组成:胡杨、白柳、白桑、海棠、桃叶卫矛、白榆、刚

毛柽柳、沙枣、紫丁香、芦苇、香蒲等。

主要功能:突出地域植物生态特征,生态防护,增加廊道景观多

样性、景观背景基调、烘托整体效果、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保护水土。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道路工程;山区公路;设计;环境保护;

0.引言

公路线形是构成公路的骨架,它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等环节。路线设计应遵循能够使汽车迅速、安全、舒适地行驶的原则,因此要求采用与设计行车速度相适应的线形指标,又必须考虑线形的连续、均衡与协调等问题。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选线应在充分理解路线标准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确定路线的各项技术指标,以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最大的综合效果为佳。

1.路线设计

1.1平面设计

公路是设置在自然景观中的构造物,因此应保持与地形、 地物、 地貌等自然环境和谐与相融。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 地质、 坡度点等条件, 灵活应用相应的技术标准, 合理运用组合直线、 缓和曲线、圆曲线等线形要素。由于受导线及地形地物限制较严格的路段,设计人员较易忽略了与地形、 地物条件的协调的原则;而在一些无约束路段,线形要素值取得过大,导致大填大挖,从而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工程造价的增加。在运用平面线形指标时, 应尽可能做到线形直捷、 连续、 均衡, 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运用圆曲线时, 一般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的 4~ 8倍,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因地制宜适当降低平面指标, 采用大于或等于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

1.2纵坡设计

山岭重丘区,由于山高田少,路线的纵坡设计直接影响着公路用地、 路基土石方量、 路基防护、 两侧景观的协调和建成后的运营效果。纵断面线形设计应与地形相适应,可设计成视觉连续、 平顺而圆滑的线形。纵断面设计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竖曲线半径的选取和平竖曲线个数比或两者的一一对应关系。

(1)凸曲线设计

山区公路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连续小半径短平曲线与连续大纵坡小半径竖曲线的组合时常出现。由于受场地条件的限制,路线平纵指标较低,当采用平纵组合时,易导致驾驶者视觉范围较小,若出现纵面上的断背曲线则又会对行驶安全不利。此时可适当加大凸曲线半径,以便增大视距,保证曲线上任何一点均能看清前方平曲线的变化, 以保证行车安全。

(2)凹曲线设计

对于凹曲线来说,凹曲线半径容易满足规范要求,但有时往往为了追求凹凸曲线指标的均衡而增大凹曲线半径,这样势必造成工程量增加, 对造价控制不利。而且由于山区公路纵坡较大, 起伏频繁,若凹曲线半径设置过大,就会导致路基填土高,致使防护及排水设施增加, 而对于挖方路堑路段来说, 可能会因排水困难而对行车安全不利。因此,在设计中不宜盲目追求高指标而增大凹曲线半径。

2.边坡设计

山区公路建设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高填路堤和深挖路堑边坡,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坍塌、滑移等事故, 阻碍交通, 严重影响公路的运行效率。设计人员应根据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岩土性质、 边坡高度,结合当地稳定的自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的坡度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设计方案。山区公路边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边坡形状和坡度。

2.1边坡形状的选择

挖方边坡通常有直线形、折线形和台阶形等三种形状。

(1)直线形是指从坡顶到坡脚采用单一坡度。适用于高度不大、 岩土性质相同、风化破碎(密实)程度相差较小的边坡,具有施工简单、 方便等特点。

(2)折线形是指自上而下按岩土性质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坡度。当挖方高度范围内岩土性质及破碎程度差别较大时, 宜采用适应于各自稳定性要求的上陡下缓的折线形边坡。变坡点应设在使上部坡度的作用能充分发挥的位置或设在岩土性质突变处。变坡点应尽量少设置, 一般为2~ 3次,以免增加施工难度。

(3)台阶形是指在边坡中部或岩土层分界处设置1~ 2m的平台,并在平台处设置2% ~ 4%的向外横坡以便排水。平台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缓坡面水的冲刷, 阻挡上方坡面剥落下坠的碎屑,且便于施工。当挖方边坡较高易受雨水冲刷、软硬各层均很厚时,宜采用此形式。

2.2边坡坡度的确定

(1)土质边坡。

综合考虑边坡高度、土的密度、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时代、地下水和地表水情况等因素确定。高速公路因交通量大, 发生病害后, 养护、维护困难, 经济损失大。所以坡度比宜在1:1~ 1:1. 75之间,既有利于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防止水土流失,又便于边坡绿化。

(2)岩石边坡。

岩石挖方边坡, 应根据边坡高度、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情况、施工方法和地震作用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对于易风化的岩石,坡度应比规范规定的取值范围适当增大一些, 而对于受岩层构造面,构造破碎带和严重风化破碎带影响的岩石边坡,坡度应根据具体情况, 适当放缓,并加强防护加固措施。

3环境保护问题

(1)工业文明致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的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土地开挖量多、山坡面积较大,对沿线的人居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我国多数山区,由于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其生态环境也很脆弱。一般来讲, 山区公路沿线的水土、生物等资源开发程度低, 规模相对较小, 沿线人文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相对比较完好, 因此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公路沿线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水土保持、 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合理规划公路施工废弃物的处置等问题, 以净化公路沿线的环境,防止河道和水库污染。在选线时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山区地理地形,做到少占耕地、少破坏植被、少占河道保护水源,避开妨碍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和人文遗迹, 同时还应做好诸如绿化美化设计,线形美观、路景协调等建筑环境及行车环境的设计。

(2)和谐既是美,这是美学的基础。目前,公路美学设计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和重视,公路美学与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如何将美学、景观设计与公路设计有机的融合是公路美学设计的基础和关键。

4.结语

发展山区公路是解决山区经济滞后、改善山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因此,公路参建各方,应该担负起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责任,为我国山区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光林.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公路交通技术,2014,3.

篇9

关键词:生态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 规划

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02-01

响应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需要,在园林设计领域中,生态设计的呼声越来越响。生态设计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使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1]。道路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生态设计主要遵循4R原则,即:“Reduce”减少对各类资源的使用(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Reuse”在条件允许时,对所有的道路景观构件再利用;“Recycle”指循环利用回收资源与材料;“Renewable”利用回收材料和保留资源,创造新的道路景观[2]。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道路景观设计中,完善我国园林行业生态设计的理论框架,是今后这些理论技术在实践中广泛推广开来的重要前提条件,其研究价值非常显著。

1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概述

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底蕴都可以在其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展现出来。道路景观设计是集实用性、美观性、标志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城市精神面貌展现的重要视角。设计过程中需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结合实地特点,打造符合城市道路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

1.1 景观生态设计的阶段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景观生态设计也经历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这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18~19世纪时期,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是以博士顿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自然式设计”。与规则式设计不同,这种设计主要是通过地形起伏处理、植物群落设计,将自然引入城市,由艺术向自然转变。第二,19世纪末,西蒙兹等人创立了“草原式风景园林”,他们放弃单纯从视觉出发的设计方法,采用尊重当地乡土植物种植,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特点的“乡土化设计”方法。第三,20世纪中期,设计师们将生态学原理引入景观设计中,形成了“保护性设计”,即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干预,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第四,20世纪中后期,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设计进入了“恢复性设计”阶段。

景观生态设计的阶段变更紧跟时展步伐,在一定发展程度下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景观生态设计是设计师在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1.2 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规划

对于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应从整体规划开始,首先分析场地现状,了解资源情况,确定设计目标。其次,形成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初步构思策划,须包括功能、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面。最后,在既定主题思想下,进行具体的道路景观构成要素设计。规划流程见如表1所示。

2 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具体手法

在对城市道路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完成之后,下面将针对道路景观的廊道系统、结构绿化、景观建筑等具体方面分别进行设计。

2.1 生态廊道道路设计

设计师麦克哈格在景观设计时尊重自然,提出了强调“土地适宜性”的“千层饼模式”。然而该模式仅注重垂直自然生态过程,忽略了水平生态过程。随着近些年来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分析景观的一个基本模式,即“斑块—廊道—基质”。在城市空间中,道路旁边的建筑成为景观生态斑块,道路被称为人工廊道。当今城市道路建设急需道路与周边广场、建筑等在设计上的通力协作。感受建筑和艺术的构思,结合城市特点来进行道路景观的设计。

2.2 道路景观结构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强调景观带的绿化设计。坚持“垂直绿化”的理念,在道路沿线栽种绿色植被,增加人工绿地,形成与散步道连接整合的绿色空间;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需强调中央分隔带的立体绿化设计,这样有助于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减低高速公路事故率;绿化道路的植被应在四季有变化,体现道路景观的多样化,增加其美感。

2.3 道路景观设计的科学技术应用

城市化的进程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加快,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融入城市本身文化背景、地域特色、生态气候的因素,设计出反映城市本土文化特点的道路景观。

3 结语

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是一门涉及到生态学、景观设计、道路设计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一个城市的道路整体水平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它能有效地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人类自身发展这两大课题。本文主要从道路景观的总体规划设计到具体的设计手法分别展开论述,不断强调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设计理念。道路景观设计必须强调生态性设计,本文主要从沿线植被绿化角度切入探析,有关污染防控、灾难治理等方面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目前,我国政府已意识到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的长远意义。只有努力解决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城市得到良好稳步的发展,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车生泉.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180-188.

篇10

关键词:公路绿化,路基工程,植物防护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公路绿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效果和经济价值,在公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如何将植物防护和景观设计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二、高速公路绿化作用的分析

1、高速公路绿化与自然景观

高速公路绿化是依据现代恢复生态学原理,采用多种生物手段和生态工程技术,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沿线植被进行修复和恢复,顺应自然规律,因形就势,引导和加速生物演替过程,试图再造原先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是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原有的自然景观切割成为斑块,即生态切割,由此产生的廊道效应,将原有景观破碎化、岛屿化,阻断了原有的动物通道,一定情况下阻碍了本地生境物质"能量"遗传信息的流通。

2、高速公路绿化与植物选择和配置

乡土植物的选用,维持了原有生境的有机结构,不会降低原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而且容易成活,养护费用低,便于管理。驯化植物或外来植物的选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群落的演替方向,有生态入侵的可能。我国从北美作为花卉引进的加拿大一枝花,在生长过程中与其他物种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从而使绿化灌木成片死亡。但是驯化植物和外来植物有乡土植物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植物抗盐碱抗旱耐贫瘠等,原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蓝旗榆就有较强的抗盐碱,耐干旱,耐贫瘠的能力,广为被采用。

3、高速公路绿化与路基

公路绿化植物能够护边坡,固路基,但也有一定的负效应。公路绿化中的草坪和树木涵养了相当的水分,使路基土壤的含水量增加,达到一定程度,会使路基土壤酥松,影响路基稳固性。当土壤的含水量较低时,土壤的干密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击实效果提高,但是当含水量超过某一阈值时,土壤的干密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击实效果降低。

4、高速公路绿化与交通污染

高速公路绿化植物不仅能够减轻噪声和振动,吸滞烟尘和粉尘,而且能够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细菌,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人们的健康。

5、高速公路绿化与工程防护

随着高速公路绿化新技术的普及和新材料的应用,绿化相对于单一的工程防护更切合实际,成本较低。植物绿化补充美化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原有景观更富生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防护逐渐老化,但是植物绿化却慢慢融入了沿线立地生境,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的话,工程防护相对优于植物防护,并且显得整洁,日常基本不用管护。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多采用生态防护和工程防护结合的方式,这已成为现阶段高速公路绿化的趋势,二者优势互补,在改善公路景观和发挥生态效应的同时,兼顾行车的安全性。

三、绿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公路绿化不是指公路占地范围内都要绿化

从美化路容、提高标准,减少水毁考虑,公路路肩上就不应植树种草。首先,路肩上植树,减小了公路使用净空,特别是阔叶乔木,枝繁叶茂,植在路肩上,临近行车道,公路净空相对狭小,遮掩公路标志;有些枝条粗大,可打碎汽车玻璃,甚至货车上的押货人员一不小心,就有被击伤或从飞驰的汽车上被挂下的危险。即使修剪这些枝条,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再者,落叶乔木,每至秋季,落叶缤纷,路肩上很不整洁、道班工人下面扫着,上面落着,增加了养护劳动量。目前有些地区路肩上植树已是普遍现像,没有认识到这样栽植的危害性。

2、有些地区追求公路美化、认为“路肩地,设绿篱,既美观,又整齐”

在路面两侧路肩上种植冬青等常绿乔、灌木。不符合公路部颁标准在公路路肩上不得植树的规定。标准还规定,土路肩拱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坡度大1%~2%,这样可使路面雨水迅速排泄,不使之向路面下渗、缩短路肩排水时间、并使水不汇集股流,以减少路面水毁。在路肩上种植常绿乔、灌木,密集粗状并隆起的根系,与路面水流冲来垃圾相互交织,像截水墙阻止了路面水的迅速排泄,使水流汇积,进而路面积水,导致水毁。路肩上种草或留存野草也有同样的弊病。路面排泄的雨水流经路肩,在草丛间迂回穿越,不能迅速排泄,以致路面积水。路面结构如果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与路肩结合不太严密、路肩拱度稍有平缓,雨水将倒流至间隙缝,淘刷路面基层,使混凝土板块悬空,重载汽车经过时,板块将发生破碎。

四、公路绿化与路基工程的植物防护的措施

1、主线两侧

公路的两侧绿化在于协调公路环境,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因此,在两侧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加以设计,使其具有美化路容、引导视线、明暗过渡、协调景观,同时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一)、一般路堤地段的设计

通常采用在路堤排水沟外侧1.5m处种植乔木,株距为15m;同时,为克服单调,在每两株乔木之间栽种两株中灌木,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排水沟以外的公路用地,采用植草加种植地被植物的方式予以地表绿化,从而形成远乔木、中灌木、近草皮加花灌木的三层绿化体系,也增加了公路抵御地面径流的侵蚀和冲刷,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二)、挖方路堑路段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采用在边沟外侧的碎落台上栽植常绿灌木,并且每两株常绿灌木之间栽种两株花灌木的方式进行绿化,栽种株距:常绿灌木为15.0m,花灌木为5.0m,同时要保证行车视距的要求;当挖方深度大于6.0m时,根据路堑边坡设计,在6.0m处增设一碎落台的具体情况,可在碎落台上采用栽植灌木进行绿化,间距为10.0m。

(三)、填、挖结合段的设计

要采用密集绿化的方式进行,即栽植间距为3.0m,树种不宜采用乔木,而应采用从乔木过渡到中灌木、矮灌木,过渡段的长度根据具体路段分别选用100m或60m,这样可以减少光线的变化对司乘人员的影响,起到明暗过渡的作用。

2、边坡坡面

边坡地被具有很强的护坡功能,它能够使道路的边坡免遭雨水的冲蚀而造成部分的水土流失,甚至造成路基的塌陷;而从造景意义上来看,就好像道路漂浮在绿色的植被之上,因此这一景观具有强烈的双重作用,同时又不像中央隔离带那样要求严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从边坡的防护功能、美化效果和绿化管护难易程度考虑,以铺植或栽植多年生宿根草坪或地被植物主。对于容易产生碎落和冲刷的边坡,可以通过撒草籽或者种草、铺草皮来达到防护和美化景观的作用。种草和铺草皮应注意成活期草根与边坡土壤的结合紧密,并定期洒水施肥,保证成活率。

3、桥梁周围

在桥梁周围以及附近河床范围,结合土质、地质水文等情况,采用各种植物防护形式,不但可以起到降低水流流速,减缓冲刷,防止渗漏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行车过程中单一色调的混凝土结构对司机警觉性的降低,最终形成具有丰富色彩、独特景观、完整优美的桥姿。除此之外,公路的防护和绿化也可以在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服务区和收费站等地段实现有机的结合,起到保护公路设施和美化路容的双重目的。

五、结束语

公路绿化与路基工程,既要重视对公路的美化,也要和具体情况相对应,在坚持公路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要将公路绿化和植物防护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范家骏.谈三条景观道路绿化设计方案[J].山西建筑,2005

[2]曾田,王莉.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技术[J].黑龙江: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

[3]许海雁.小议公路边坡防护技术[J].山西:山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