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0 12:0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

篇1

关键词:拓展训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什么是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一种兴起于西方,1995年传入我国,开始主要是服务于工商企业单位,后逐步渗透和延伸到教育领域。由于拓展训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模式,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模式,自2004年在高校教育中刮起了一阵强烈的“流行”风,普遍为大学生所接受。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训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力武器。那么,我们应该想一想拓展训练为什么短短几年就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拓展训练又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什么作用和启示呢?

一、拓展训练的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提供适应性。

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削弱。要谈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学生的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载体。拓展训练融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及管理学的精华于一体,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及大学生的共同需求,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拓展训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贯穿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过程。使大学生充分体会,情感与意识专注于一件事情是多么的愉快的事,增加身体锻炼的同时又有认知上的收获。

二是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表现在体能上,更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最大限度地去完成任务。有些时候往往最令人头痛的是战胜自己,不自信和过于自信对于大学生成长都是不利的,拓展训练中就可以充分的了解自己,培养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三是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团队协作,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团队中汲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使得团队协作和学生个性同时得到展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教育大学生个人利于服从集体利于,敢于为集体荣誉奋斗,敢于承担责任,充分体会理解他人。

四是自我教育。拓展教师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事项向学生讲清楚,活动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师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生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宗旨,产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教育功效,特别是在对参训人员的健康心理、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培养上,效果非常突出。

(一)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闭锁与交往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求职与识别的冲突,情感与理智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需要足够的求生能力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否则将无法胜任将来的社会角色。对此,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成为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实践表现。

(二)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项目和障碍,对人的心理、智能和体力形成了一定的甚至是严峻的考验。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也使得受训者在经历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某方面的才能,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现在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人们在工作学习中面临的环境和情况也极其复杂。很多时候单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或者说是非常低效,这就需要组成团体,并要求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有句俗话这样说:“一只蚂蚁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走;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从中也不难理解成功需要合作,需要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积极默契的相互配合。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例如野外生存、过电网、攀岩、信任背捧、万里长城、胜利墙等项目。这些游戏能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知不觉受到了团队精神的洗礼。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当融入团队后,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整个团队就能发挥1+1≥2的力量,完成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拓展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

一是拓展训练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实际,因势利导,以不断满足和适应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善于抓住和把握大学生的这一心理变化,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迅速占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阵地。否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与我们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夺地盘。

二是拓展训练中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启发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基本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反映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上,就是他们的平等观念、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思想解放不盲从,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欢迎那种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对那些喜欢训人、批人的教师尤为反感。把被教育者置于对立面的作法,不仅不会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损害师生关系,最终达不到培养目标。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民主精神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使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合格的人才。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可行和必要的方法,注重让学生主动去体会解决问题,注重大学生身心发展以适应社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更好的完善素质教育,其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剑峰.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J].体育科研

[2]王昌福.拓展训练对普通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6?0111?02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其实力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等各个方面。创新是高科技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的能力取决于人的素质,取决于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多年以来,教育部及各高校就开展了各种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作进一步的总结、巩固和应用,提高对原知识的挑战,发现新知识,达到创新的目的。笔者在2011~2013年指导了所在学校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晶界析出状态对航空铝合金厚板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编号:CL11070),这是笔者参与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部分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思考,就创新训练项目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实施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作法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希望同学们遵循“导师引导,项目驱动,兴趣使然,自由发展,能力提升”的原则,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开拓进取,取得成绩。

创新训练项目中每个小组一般由3~4名成员组成,主要是大三的学生,时间为两年。这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般是指导教师基于自己参与的科研课题或研究兴趣提供一个或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对该题目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组织团队,推选项目负责人,并和教师联系了解项目相关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进行双向选择,相互了解,学生可以选择教师及其感兴趣的项目,而教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完成课题的论证,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案等,然后向学校提交项目申请书。项目需要经历团队组织、立项申请、项目研究和项目结题等全部过程。

二、项目实施的效果与体会

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圆满完成,项目组成员参与的研究结果撰写成了学术论文,被国内知名期刊《材料研究学报》录用并发表在2013年第3期上,总体而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参与创新训练项目,学生的实践动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以下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有些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好,但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多,如长期的应试教育、大学扩招及大学生自身素质较差等。笔者认为创新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创新训练项目一般是科研项目,在申请立项时

[收稿日期] 2013-11-01;[修回日期] 2013-11-10

[基金项目]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国家级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 刘胜胆(1980-),男,江西吉水人,中南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轻合金材料.

需要项目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去查找、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思路和方案,并最后完成申请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文字的撰写能力、脱框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获得立项后,项目成员需要根据方案自己动手开展大量实验工作。比如在笔者所指导的创新训练项目中,内容之一是通过浸泡实验来评价材料的晶间腐蚀性能。这就要求项目组成员查找信息并读懂相关的国家标准,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确定试样的尺寸、数量,切割好试样,在浸泡前对试样进行前处理,配置好溶液;浸泡实验完成后需要切割试样制备金相样品,进行初磨、细磨及抛光,达到要求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出最大的腐蚀深度。很显然,实验工作量是很大的,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也需要认真、仔细和严谨的态度。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而且还需要他们动脑筋,认真分析和总结。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失败。比如,学生开始磨抛的金相样品表面上常常有大量的划痕,达不到实验要求,必须重新磨抛金相样品。虽然如何磨制金相样品的知识在课本上可以找到,而且老师上课时对这些知识和相关技巧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在实际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是关键,需要学生在反复动手的基础上去思考、体会和总结,才能磨制出合格的样品。

实验结果(如晶粒大小、晶界析出相尺寸、间距等及其与晶间腐蚀间的相关性)出来后,学生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并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其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首先是航空高强7000系铝合金方面的知识,如合金的成分、微观组织与性能、热处理等。要分析不同热处理状态材料中的微观组织,就涉及到《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定量金相等多方面的知识;要分析材料的晶间腐蚀性能,必须要涉及到金属材料的腐蚀和防护方面的知识。虽然学校开设了这些课程,学生也修完或正在选修其中的一些课程,但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通过参与创新训练项目,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目的性也更强,能结合实验结果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运用知识,学生可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巩固知识,扩宽知识面,还体会到了知识的有用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这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项目进行到中期和终期阶段,学校都会组织检查和汇报。项目组不但需要完成并提交总结报告,而且必须进行相关答辩。此时,项目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还需要准备多媒体材料进行答辩。在答辩现场,学生要通过PowerPoint向专家汇报项目的背景、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及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还需要现场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应对现场老师提问的应变能力也有很好的训练作用。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20-02

目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国立足当前实际,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政策和创新性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就是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创新意识唤醒、创新观念转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他们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或步入工作岗位做好铺垫[1]。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意义

1.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要适应时代变化,必须树立全方位的学习观,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方式,否则创新活动将没有可持续性。本科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但利用所学开展创新实验的能力还不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通过创新训练计划,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一定的创新思考方法。创新意识要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形成牢固的近乎习惯性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达到这样的境界才可以称得上是创新型人才。

开展创新试验首先需要新奇的想法,进而制订实验方案,完善试验步骤,解决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在进行实验时会遇到具体的操作上的困难,这时就要发挥创造性,寻找合适的实验操作方法。好的实验方法能让实验顺利进行,得到正确的结果,反之则会扰乱试验,降低试验效率,甚至得到错误结果。创新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能够尝试和学习到创新的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试验能力。

2.实践能力锻炼。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囿于应试教育的藩篱,往往只钻研课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便有机会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在参与创新训练计划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完成从项目立项申请到实施实验的全过程,这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纸上的想法付诸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通过创新项目的训练,学生会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完成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事业心、责任感、坚韧性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学生中将来从事纯理论研究工作的毕竟占少数,多数同学会从事实践性工作,因此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3.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当今社会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工作,由于个人研究能力有限,更多要依靠团队合作,所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非常重要。在校学生的学习往往依赖个人努力,需要团队协作的情况不多,所以团队协作意识并不强,这不利于将来工作和进一步深造。首先是培养协作意识。要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和时间有限,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多是系统性的,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团队内部及团队与外部的沟通很重要。其次是提高协作能力。扮演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尽职尽责,还要能清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创新训练项目中,同学们自发组队,从立项到实施,大家分工合作,及时沟通,协作意识不断加强。当这种协作意识逐渐内化为一种习惯时,同学们就能容易融入一个团队,这种素质对将来工作大有益处。

4.求实探索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是科研工作者取得科研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应加强科学精神意识培养,用探索的精神从事科研活动,真正地接触科研,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的规定。大学生利用创新训练计划,独立进行思考,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而不再是背诵答案应付考试。大学生要有求是精神和探索意识,勇于钻研,实事求是,绝不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做完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后,同学们会切身体会到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

不仅如此,还包括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不是由单个活动组成,而是会涉及一系列的工作,从最初提交申请,到撰写立项材料,再到购买材料开展试验,最后撰写结题总结报告,同时还要撰写研究论文。这期间还涉及到文字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工作汇报能力、数值软件应用能力、统筹安排时间能力等。总之,一个项目从无到有,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要学会解决遇到的实践困难,将单纯的想法付诸实践,变成实际成果。项目训练期间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们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践情况

1.基本情况。以笔者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例。由于目前对于机制砂混凝土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对机制砂混凝土中石粉的作用及其适宜含量还存在不少争议,故本项目组成员确定以机制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机制砂中的石粉,发挥机制砂的长处。该研究项目注重联系工程实际,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指导教师商讨后,确立了本项目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拟定解决的问题,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申请书。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实地调研,完成了项目申请书,并对该项目进行了细致明确的分工。

2.实践过程。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依托建材实验室,重点研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由于青岛地区大多使用河沙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实验中所需的机制砂并不常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们联系了本地区的机制砂生产厂商,在与厂家磋商后获得了足量的机制砂和石粉。虽然大家都学习过相关的建筑材料课程,也先后完成过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等相关试验项目,但是在本次试验过程中还是遇见了许多问题。如由于厂商初期提供的一部分机制砂内石粉含量超标,不符合实验所需要的石粉含量的标准。石粉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要完全除去机制砂中的石粉基本不可能,再加上本项目的实验时间有限,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后,最终确定了用筛分析仪将石粉含量控制在实验所需的最低含量。还要注意严格遵循试验要求,在搅拌过程前,先用湿抹布擦拭搅拌锅和搅拌片,否则试验时部分水将会被实验仪器的四周所吸收而导致试验失败。

3.研究收获与体会。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使大家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开始只是一个想法,到最终的试验成果,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体会,增强了研究的自信,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一个实际难题。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石粉的含量,按照同一水灰比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试块7天和28天强度,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得出在一定范围内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规律,撰写了项目研究报告,并发表了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机会,目前小组成员中有出国意向的有2人,打算继续读研深造的有3人。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梳理和总结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过程,我们认为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如下。

1.不断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要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创新,鼓励每个创新的点子,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在资金与设备上予以支持,安排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导师进行全过程指导,为学生的创新实验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真正地从中受益。

2.科学选拔队伍。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基础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愿报名,导师面试筛选。通过双向选择的思路,保障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3.完善考评机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不应只关注分数这一项,而要综合考量,应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在对问题的阐述过程中采用的视角和价值观[3]。应改变分数至上,唯成绩论的单一考评方式。要根据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效果,在保研、学分发展、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推出后受到各高校的广泛好评,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操作方法,其中指导老师、参与学生、管理者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的管理和投资,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营造创新氛围,搭建项目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不断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变为实践助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早日成为创新型大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娟,郝国成,余志华.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研究与实践[J].实验与技术管理,2014,31(3):20-22.

篇4

关键词: 健美操选项课 女大学生 形体改变

近几年,我院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为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开设了健美操选项课,选项课的上课时间为一年。本文通过对我院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与练习的研究,探讨了健美操课对我院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问题。

1.研究方法

1.1实验法。

1.1.1教学实验。

本实验的时间是2009年9月1日到2010年7月,一个学年,36周,共72学时,健美操选项课人数是二年级本科女生40人。

1.1.2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8学时,健美操基本技术18学时,成套组合练习18学时,力量素质练习4学时,其他教材(动感街舞、踏板操、哑铃操、自编操)24学时。

1.1.3测量指标的选定。

具体测量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三围、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协调性。

1.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在实验前后对健美操和形体美之间的知识和认知方面的改变情况,研究健美操课对学生的影响。对40位学生先后发放了两次问卷,回收率为100。

1.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健美操训练对女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方面的积极效果分析。

2.1.1身体形态指标方面的变化。

受测学生都是大二阶段的女生,年龄均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已基本定型,身高无明显变化,尽管体重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无大的偏差。我们首先把身高、体重、三围作为参考。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的体重、三围四项指标的统计结果都呈显著差异,这说明脂肪的含量减少。另外,学生的三围数据合理增减是女性曲线美的体现。影响曲线的主要因素有肌肉和脂肪,而肌肉和脂肪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加以控制和完善,使形体线条流畅。表1的数据说明学生身体曲线发生了变化,更具曲线美,符合当前对女性形体美塑造与欣赏的标准。健美操课中大量身体动作的练习使肢体及相应部位的肌肉产生了收缩,再加上每次课后局部的力量训练,对学生身体形态的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2.1.2健美操训练前后,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力量素质方面的变化。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一年的练习后,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的各项指标都呈显著性差异,这符合训练内容制定是针对女大学生形体训练中的可变因素。从人的生理解剖特点与结构来看,大学生骨骼发育基本定型,但肌肉和韧带经过后天训练是可以改变的。第一次健美操课安排的是理论课,目的是让学生从主观认识上明确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的重要性。从实际测试对比情况看,这两方面素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俯卧撑,最初有几名同学根本不能独立支撑,但在12个教学周后就能独立进行练习了。

2.2健美操训练对女大学生的基本姿态的综合作用分析。

从课前学生的站姿情况看,较普遍的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学生驼背现象多,不敢大胆挺胸不自信;二是腰腹的控制不好,学生不会收腹立腰,有挺腹塌腰的现象。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平时课堂中应做到多提醒、多鼓励、多纠正,促使学生克服已形成的姿态毛病,通过强化刺激逐渐提高学生站姿的优美程度。

2.2.2女大学生实验前后对健美操课作用的认知比较。

由表3可知,学生在学习健美操之前,对健美操的作用认识不是很明确,这主要是基于一部分学生日常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多来自各种媒体的宣传,而一部分是从来就没有切身的感受,乃至对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很陌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后,学生在几个方面有了重新的认识。这说明,对于健美操,学生从主观认识提高到了全面的理解和体会。

3.结论

3.1培养学生的良好形体、增进学生的健康是健美操选项课的最终目标,而完成这一目标的操作过程是健美操教学。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对女大学生掌握关于形体美的相关知识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3.2一年的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和练习培养了我院女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丰富了她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明显提高了她们的身体素质,对形体与姿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篇5

1.团队精神欠佳,自我意识不强。“90后”大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对成长成才欲望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但他们往往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实践中的自由主义和个性化行为倾向严重,不善于考虑创业团队中合作伙伴的意见和建议,往往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主观臆断的去衡量他人的行为是非。同时,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强,不能全面深刻的剖析自己,对选择什么项目创业和创业项目的行业发展趋势,还存在着盲目判断的倾向。

2.情绪自控不强,沟通能力不高。大多数大学生在创业中很难有效管控自身的情绪,不愿意与提出反对意见或意见不一致的团队协作人员积极沟通,调查显示,创业大学生认为最难或最需要的是人际沟通(占62.4%)。[2]他们往往回避创业实践中的矛盾,不愿意听到反对意见的声音,不善于换位思考,遇到棘手的创业问题时容易情绪失控。

3.社会责任缺乏,自我激励不强。受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64.2%的创业大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就是经济效益和享受人生自由,只有26.5%的创业大学生将创业看做凝聚社会财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3]创业活动中奉行个人主义优先,对合作者不诚实、不守信,拖欠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产销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追求短期经济行为,以次充好,甚至出售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多数大学生依赖感强自信心弱,只想依赖国家、学校和家庭为自己解决创业中的难题,稍有不顺便产生抱怨情绪,容易自暴自弃,缺乏执著和毅力。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情商培养的内容

1.加强自我意识训练,培养大学生创业责任感。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具有自我意识,才能对自己更具有信心,可以对自身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在创业中避免盲目自大或畏首畏尾,同时,通过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训练,教师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创新创业,而大学生是具有科学知识且富有创新的一群青年,需要为国家和社会积极承担责任,大学生应抛开利益至上的想法,投入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浪潮中,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2.加强情绪管控训练,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情绪管理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团体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共同参与,团队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观点,需要创业大学生善于协调团队中不同人员的想法,积极沟通以保持团队的有效协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创业过程中,大学生会遇到艰难的决策选择,需要其保持冷静的头脑,控制自身的情绪,做出理智的判断和选择。同时,创业者的情感具有感染性,情绪在一定的环境中会形成情感流,产生涟漪效应,影响到创业团队中不同的个人,造成工作效率的大幅波动,所以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要教会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技能和人际沟通的技巧,以便在创业活动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团队氛围,在面临困境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在遭遇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3.加强自我激励训练,培养大学生创业意志力。创业是一项艰辛而困难不断的历程,从创业的初期的项目选择、团队磨合到创业实践阶段的决策选择以及资金运筹等各个活动,对于尚无创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无不时刻面临着创业挫折带来的巨大心理挑战和压力,需要大学生始终保持饱满而永恒的创业热情,对自己充满信心,忍受创业过程中各种艰险,学会困境中不怨天尤人、挫折中不自暴自弃,要不断的自我激励,坚定自身的创业意志,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所以在创业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激励方面的训练,培养大学生不怕挫折、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面对困境勇于往前的坚强毅力。

三、情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培养路径

1.树立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大学生情商培养力度。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创业情商的培养摆在创业教育的突出位置,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创业教育教学中营造融洽的情商教育氛围,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维和自我管理,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处事的乐观心态和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以及情绪管理的能力。同时高校要全面扩展大学生情商培养的路径,将情商培养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全面加强大学生情商培养力度。

2.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情商培养实效。创业教育的师资、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创业情商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创业教育师资方面,要遴选具有创业实战经验又富有创业理论的教师或知名校友及企业界精英作为授课教师,通过他们的创业经历和经验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及创业责任。在课程内容及安排方面,应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求,精选或自编有针对性的创业情商培养教材,并结合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分阶段有效安排大学生四年的创业情商培养课程。在教学模式方面,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创业情景模拟、分组辩论以及个案辅导等手段实施创业情商教育,加强创业情商培养的实效。

篇6

\[关键词\]拓展训练;大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0-0055-03\[基金项目\]广西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广西民办高校大学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简介\]翟洪军,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讲师。

前言

近年来,拓展训练在全国学校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拓展训练不是对传统教育的背离和反驳,也不是完全脱离传统学习的纯粹体验,而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是一种学习模式的突破。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应在传统教育与其之间寻找一种均衡,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西外国语学院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选修班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学期末对广西外国语学院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选修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100%。同时,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写出对本学期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根据160份作业内容整理归纳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体会和认识。这个作业可以视为问卷的开放式问题。

2.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得数据通过EXCEL表格进行百分比统计。

二、拓展训练概况

(一)拓展训练的内涵

拓展训练是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它通过事先精心设计的情境,让参与者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进行体验,从活动中感悟,再通过交流和反思获得知识改变思维和行为,最终实现可趋向性目标。拓展训练和传统意义上的OB(Outward Bound)又有些不同,他更多的是以模拟情境进行场地培训,这种培训从模式上看更像PA(Project Adventure)。

(二)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堂的意义

1.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传统的大学体育通常以学生掌握某一项目技术为主要课程目标,教学主要以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的模仿练习为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引导不够。而拓展训练则将体育课堂和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校体育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这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而且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符合当代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当代大学生个性趋向自主和独立,思维活跃,富于挑战自我,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在体育课堂上已不再满足于教师所传授的一般的、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他们更喜欢新兴时尚和富有激情挑战的运动。拓展训练正是将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项目以户外活动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形式灵活,方法多样,让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获得知识。

图1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的喜欢程度图1数据显示,学生对拓展训练课“很喜欢”的占82%,“喜欢”的占15%,而“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则为0。这说明拓展训练课已被绝大多数的学生所接受,它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3.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正整体处于转型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和苛刻,这不仅表现在专业技能方面,而且在心理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面临比以往更为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而拓展训练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进入职场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

拓展训练课程按照项目本身的特点可以分为: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原野课程、极地课程、场地课程等;按照项目的学习目的可以分为沟通课程、激励课程、团队课程、创新课程、解压课程等。

在课堂教学安排上,我们根据学校的场地资源选择更具有校园可操作性的场地项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个人行为、高效的人际行为和规范的团队行为的沟通课程、激励课程、团队课程和创新课程。

表1拓展训练项目和内容

项目内容沟通驿站传书、盲人方阵、挑战60秒激励信任背摔、高台演讲团队七巧板、击鼓颠球、能量传输、蛟龙出海创新雷阵、数字列队、孤岛求生、牵手结四、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课堂的实施

(一)拓展训练在大学校园的发展

2002年底,北京大学将拓展训练作为一门体育必修课,并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写了教材。自此,拓展训练真正进入了校园。此后几年,我国陆续有高校开设不同形式的拓展训练课程,并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拓展训练在我国毕竟还属新兴事物,尤其在高校,还没有普遍被大学生认识。

表2学生对拓展训练的认识程度

选项人数百分比(%)了解2012.5了解一点6440.0完全不了解7647.5表2是拓展训练班学生对拓展训练认知的调查统计情况。数据显示,之前对拓展训练有所了解的学生只占12.5%,了解一点的占40%,而完全不了解的占47.5%。即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拓展训练全然不知。在被问及“你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拓展训练的”时,有116人选择了“本次拓展课程”,占72.5%;有36人选择了“网络”,占22.5%。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对拓展训练的认识主要通过大学课堂。大学生很少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拓展训练也与其他媒体很少把大学生作为拓展训练的宣传对象有关。换言之,现在拓展训练的培训对象主要还是以已参加工作的公司职员为主,而学生则很少接触。拓展训练在大学校园的发展还有待提高。

(二)拓展训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

场地的选择对拓展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场地会有不同的项目设置。大学校园开展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场地优势,尤其是开展场地课程。篮球场、排球场、空旷而平坦的广场都可以拿来作为场地项目的场地使用。但是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的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原野课程和极地课程,大学校园则显得略有不足。

表3学生对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

选项人数百分比(%)很满意127.5满意3220.0一般7647.5不满意4025.0很不满意00表3是对拓展训练班学生对拓展训练场地器材满意程度的调查统计情况,数据显示,有接近50%的学生对现有场地的满意度为“一般”,有25%的学生对现有场地表示“不满意”。大部分学生更加喜欢具有探险性质和亲近大自然的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和原野课程,以及具有挑战性质的高空场地课程,这就对高校配备更高一级的场地和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心理感受在拓展训练活动中受到较高的重视,活动中学生的反应往往被要求作为结点记录。问卷显示,91%的学生通过拓展训练后感觉更自信、更乐观;学会了欣赏自己和接纳别人;学会了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更多的与人沟通的技巧;更加开朗和更爱笑了。

(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方法多样,在活动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当问及“你觉得拓展训练课对你有哪些提高”这一问题时,85%的学生选择了所有选项“提高身体素质,发展体能;认知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学习关心他人”“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结论与建议

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限制其在大学校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场地器材的不足。建议多所高校联合建立培训基地,主要是建立高空项目场地,或者可以与社会上的商业培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7).

\[2\]张亚琪.关于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3\]刘晓屹.济南市高校拓展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第3卷 第10期

篇7

[主题词] 高职大学生 素质拓展 课程设计

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实践式、体验式的方式运用丰富多彩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组合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无论是个体或者团队,都将在训练中得到知识,提高认识。素质拓展培训现如今已成为提高公司职员、培训新员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成功的培训能使参与的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新的体验和新的技能,从而萌发新的生活态度,并能帮助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多角度解析当今高职大学生素质现状[1]

1、社会需求的角度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各类高职教育的繁荣,但同时快速的经济发展也使用人单位对具有高知识层次和高技能水平人员的需求变的更加迫切。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整合资源,加速开设新的专业和课程,强化了对学生专业课知识的灌输,为了能够学到新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基础课或者其他相关课程变得次要,学生也很少或者不愿意再投入精力去学习,导致基础素质缺失的现状。例如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团结协作能力等等。

2、学校教育角度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学校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课程的成绩,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要求有所降低,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当学生进入大学后,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变的更加重要,因为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军中区,所以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更应该建立科学的分析或者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学校、二级学院、教务部门、学工部门等部门提供的学生各项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由各部门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组成评估小组,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根据学生评价体系,选择不同培训项目,科学的设计课程,有针对性的开展素质拓展培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学生自我发展角度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家庭条件提供了他们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导致不同的优势和缺陷,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他们渴望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所弥补和改进。例如有的学生从小受家庭影响比较懦弱,不善与人交往,害怕与陌生人共事。掌握了学生的素质需要,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就非常明确,可以创造一个完全又陌生人组成的陌生的环境,充分利用针对性强的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式的训练,通过培训师的引导、团队成员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勇气和信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对原有事物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打造高效的培训师团队

1、培训师自身业务能力强

素质拓展培训项目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业务要求,例如“成功墙”项目,仅安全要点就有20项之多,这对培训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是一项挑战。素质拓展本身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安全,在实操过程中,安全要点和操作规则绝对不能有任何遗漏,必须向培训对象讲清楚防止意外发生,并且在项目实操过程中,针对培训对象的身份、现场环境等都要去改变我们的保护侧重点,这都需要我们的培师有强的专业能力和实操经验。

2、注重团队凝聚力培养

素质拓展培训是一个非常注重团队配合的课程,每次培训需要至少2名以上的培训师协同配合完成培训课程,所以要求每一位培训师都应当具备强烈的团队归属感,愿意为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尽心尽力,充分认识到团队的精神实质不是要牺牲自我,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体优势,成员之间彼此信任,互相协作,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

3、提高新项目的研发能力

不同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在实操过程中,带给培训对象的感受和印象是不一样的,针对相同的培训对象使用相同的项目将会失去拓展本身的目的和意义。所以,为了满足培训对象的需要,为了体现拓展的意义,培训师需要再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创新,设计出更多易被高职大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三、科学设计训练课程

1、根据课程需求,整合教学资源

素质拓展训练资源的结构化整合是指在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与素质拓展训练密切联系的设备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拓展训练实践式、体验式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中有什么素质拓展训练器械器材和安全装备,有什么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哪些,例如自然环境的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贴近主题的项目背景设计[2]

部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必须人为的设计和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故事情节、音乐、道具的使用,通过培训师的引导,把培训对象带入情境当中,通过培训对象自身的实践去体会和领悟其中的道理,受到启发。例如:“孤岛求生”项目,我们虚拟的情境是“所有的培训对象在海中遇险,大家被海水冲到了几座岛上,每座岛上有不同的物品,如何整合几座岛上的逃生物品让团队求得生存。有这样的背景衬托,再增加一定的音乐背景,使培训课程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容易启发学生,被学生接受。

3、科学组合项目,突出重点

在拓展训练课程中,如何将诸多的拓展项目科学安排,培训师如何把握恰当的时机,运用何种方式突出训练的主题和重点非常重要,许多培训师在训练中只是简单的将项目一一进行了实操,忽视了项目间的配合和作用的递进效果,使培训平淡缺乏部分,缺乏重点,导致训练课程缺乏亮点,更抓不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不了学生的兴奋点,无法产生共鸣,也就无法达到训练效果和目的。

4、课程设计的呈现

设计好的课程是否被同学喜欢,能否起到提高学生素质,最终达到改善校风、学风的作用,课程实际的呈现的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呈现效果的好坏。为了拓展训练课程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接受和喜欢,课程设计在实践之前需要培训师团队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第一,课程设计是否可以满足高职大学生的素质现状的需要,能够起到提高素质的目的;第二,课程设计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有限的资源条件是否可以实现教学目的;第三,课程设计的主题和重点与当前社会对高职大学生素质的需求是否贴近。

四、总结分享,完善提高

总结分享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包括单个训练项目的总结、课程结束的总结和一个训练周期的总结三个方面。总结分享一方面可以让培训对象在实践后更加深入的体会到培训的意义和目的,提高自身认识和素质,并且通过个人分享来达到共鸣,影响到更多的培训对象。第二方面总结分享可以使培训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高职大学生的素质现状和需求现状,从而更好的进行课程设计,发扬优势,改进劣势,不断完善和提高培训水平。

参考文献:

[1] 尚玉峰,刘超,赵彦军.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省略/wenzhang.asp?id=6380.2010.05].2009.

[2]刘永中,金才兵.培训师:TTT全案[M].南京日报出版社.5005.79-110.

作者简介:

郑静,(1980.8-),男,汉族,籍贯:内蒙古,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素质教育。

篇8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 综合素质教育 价值观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概述

(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以全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而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二)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主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既是将群体素质通过个性化培养转换为个体素质的过程,又是将个体素质不断加以综合提高转化为整体素质的过程。高校实施的素质教育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大量事实表明,要想真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仅仅靠目前课堂教育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开发、培养。因此说,高校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大学生素质拓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薄弱,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偏差,理想淡漠、思想混乱等。户外体验式培训的项目是从现实实例中提炼出来的,任务的完成过程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执行能力的表现,其背后则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衡量,对成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普识价值观念的重塑意义重大。如“雷阵图’夕项目中,狭隘的个人主义和缺少理想和坚定的集体信念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二)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有利于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

户外体验式培训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配角,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每个具体项目的完成都是学生自我规划和执行的表现。在项目结束后,受训大学生个体要完成自省式的分享回顾,这样就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并且印象深刻。

(三)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可以增强大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是社会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在社会中与其他个体和谐相处,融入其中,实现个人价值。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成功需要合作,每个团队成员必须积极默契,相互配合。如“海难逃生墙”项目,依靠个人能力是不能完成集体脱困的,必须发挥全体成员的智力和体力,才可以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终极目标。

(四)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多少磨难,所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后,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焦虑、无助、抑郁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学业和健康,这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户外体验式培训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针对提高受训者的心理能力而设计的。在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坚强乐观的必胜信念,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用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在参加高空项目时,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敢于克服恐惧,激发勇气,才能完成超越自我的目标。

(五)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的能力

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户外体验式培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与特点,提升大学生抵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让团队中每个参与者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痛苦,磨炼意志,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团队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能使大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让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意义深远。

三、结束语

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虽然也有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以各项学科专业成绩评价为体系的奖学金制度下,重智力轻综合素质的状况比比皆是,这重蹈了应试教育的覆辙,最终使大学生表现出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高、智商高情商底、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差等。而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特点恰恰能够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因此它能够推动大学综合素质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基金项目:

1.2012年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XGC2012D08。

2.2013年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331。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技能大赛;培训;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39-02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和临床技能实践相结合,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体制、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建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已很少,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1]。由此,加强医学生技能培训已成为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旨在“以赛促教”,通过竞赛来提升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连续两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2016年取得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笔者这两年作为该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之一,参与了培训及比赛的全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训教师及参赛学生要熟悉赛制以及可能涉及的技能范围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唯一医学赛事,自2010年开始已经历了七届,并已形成较为完善、公平的比赛制度。作为培训教师及参赛学生,要十分熟悉比赛制度和流程。技能大赛采用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体系,也称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该评价体系是评价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等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3]。例如初赛的多站式比赛,每站仅有10分钟,每站可为单人操作或双人操作,双人操作分为主操作和协助者。决赛为赛道式,综合情境模拟。熟悉了比赛制度和流程才能把大赛考核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并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既然是技能比赛,必然要熟知比赛项目及考点的范围。第一届比赛涉及51个考点,第二届增至94个考点,第三届已达131个考点[4],今年第七届涉及范围更广,统计约170余个考点,并且与以往单一操作考试不同,各个考点相互穿插,增加了考试难度,所以培训教师及参赛学生应掌握技能考点范围,培训过程中尽量都能涉及,比赛中才能游刃有余。

二、具有专门的训练场地,配备建全的模拟器械

各个技能项目的培训是分开由专业培训教师负责的,并且存在“填鸭式”的灌输培训情况,例如骨科培训项目包括清创术、牵引术、骨折复位石膏固定等,笔者只是安排3―5个小时在科室示教室进行讲解培训、演示,培训内容量大,学生需要专门的训练场地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另外,配备建全的模拟器械十分重要,因为比赛中操作对象都是正规的疾病模型器械,设备的先进程度和模拟教材的仿真程度决定着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培训过程中也要使用正规的疾病模型[5],这样到比赛时才能不至于因不认识模型而耽误时间。同时,在平时使用模型培训中可以训练人文关怀习惯,视模拟人为真人,养成习惯,在比赛中才不至于遗忘。

三、培养参赛学生综合的临床思维能力[6]

大赛既有技能操作,又有理论知识抢答,还有病例综合分析;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此次西南西北赛区决赛题目就为赛道式,围绕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出现及抢救展开,诊疗过程中融入了数十项技能考核,不仅考核了参赛学生对每项技能的操作熟练程度,更进一步反映出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尤其在最后一站“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中,考题是随着学生的抢救依次由考官亮出,若学生没有相关临床思维能力可能进行不下去。由此表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点,也是培训的难点,参赛学生是在校临床医学生,临床实践经验仅限于实习的数月,十分有限,因此建议提前就开始让学生接触临床,将临床技能课程及考核贯穿于各个学期,将医学人文关怀、临床思维作为临床教师的主观评价指标纳入计分范围,建立长期考核机制,对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思维水平进行考核。通过优化考核方式与病例教学法相互配合和反馈,挑选临床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技能培训,最终选择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综合能力优秀的学生参赛。

四、培训教师应集体备课,制订培训计划

此次大赛培训共有170项操作项目及相关知识点,要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困难还是很大的。培训教师应集体备课,严格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行分阶段培训。初级阶段依据大赛规定的范围,开始进行逐项操作培训,尤其是重点考核操作项目,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中期阶段在能够熟练完成操作项目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进一步规范操作,并培训学生之间的协助能力。最后阶段由培训教师制作试题,进行赛前模拟实训,训练参赛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参赛前的正规模拟训练

临床技能大赛考核要求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操作项目,保证操作质量的同时对于熟练程度的考核是重点,也是拉开比赛差距的关键点。此次分区赛首轮中我们参赛选手就有多项操作因熟练程度不够,而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十分遗憾。因此在培训过程后期培训教师应集体设计全面、科学、严谨、实用的模拟题干进行赛前模拟训练,对于每项操作及其中的每一步都要进行严格的时间把控,精确到秒,只有经过长时间、反复的训练,才能在紧张激烈的比赛场上有条不紊的高质量的完成各项操作。

比赛是暂时的,“以赛促教”才是永恒的宗旨[7],通过比赛来反复总结教学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整体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学人才[8]。

参考文献:

[1]陈明,梅琼,杨金花,等.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57-70.

[2]Wang YT.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 competition(Hubei divis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2013,(5):34-36.

[3]Pugh D,Hamstra SJ,Wood TJ,et al.A procedural akills OSCE:assessing technical andnon-technical skills of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J/OL].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14:E1[2014-05-14].

http://ncbi.nlm.nih.gov/pubmed/term=A+procedural+

skills+OSCE+assessing+technical+and+non-technical+skills+

of+internal+medicine+residents,[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eint].

[4]厉岩,郑兢力,彭义香,等.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558-561.

[5]Ding XH,Xiang Y,Qiu ZB,et al.The enlightenment for current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from college students' clinical skills competition[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3,33(1):105-106.

[6]黄丽萍,谢静,杨玉梅.浅谈护理技能参赛学生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3,30(19):82-83.

[7]杨晓巍,梁皓,孙成光,等.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学的促进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4):3827-3829.

[8]邓燕,张津铭,刘春艳,等.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看医学生教育[J].高等医学教学研究,2011,1(1):45-48.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n National Clinical Skills Competition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FANG Qin-zheng1,XU Fang2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Medical College,Shihezi Univercity,Shihezi,Xinjiang 832008,China;

2.Shihezi City People's Hospital,Shihezi,Xinjiang 832000,China)

篇10

[关键词]形体训练 高校 课程 大学生

导言:形体训练课是以人体科学为基础,通过徒手和器械练习,锻炼健康体魄,塑造优美形体,训练仪态仪表,培养道德品质的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锻炼过程。形体训练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教育、塑造优美身体形态的一门课。形体美是一个人外在气质和内在修养的整体结合,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综合体现。

一、开设形体训练课的目的

(一)完善体形,增强自信

形体练习自始至终要求练习者保持良好的姿态:挺胸、收腹、立腰、梗头、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以保持舒展、挺拔、刚健、优美、端庄、典雅的体态,既给人以精力充沛之感,又蕴含着极大的艺术魅力。通过形体训练使畸形、不良或不正确姿态得以纠正,不仅塑造良好的身体外形,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

(二)提高身体素质

形体训练是协调性,力量和控制能力的练习。它对足步、姿态、平衡与稳定、移动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要求,形体练习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可提高练习者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力量及耐力等身体素质。

(三)培养高雅气质,提高审美情趣

形体训练课是融音乐、舞蹈、表演于一体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高雅气质,提高美的鉴赏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四)增强艺术修养

音乐和舞蹈是形体训练的重要内容。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塑造一种意境、一种气氛,使听者的心灵升华。可以丰富练习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激发练习者的激情,使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愉悦的环境中既塑造了形体又提高了练习者的音乐素养。形体训练吸收了各种舞蹈的基本动作,通过舞蹈训练,能够培养良好姿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培养人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鉴赏力。

二、开设形体训练课的意义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美的情操

现代社会中,强健的体魄、优美的姿态、匀称的形体,是人们所追求的人体美的最完美的象征。人体美确实是人类所有审美对象中最完美、最深刻、最动人的一种美。而人体美应是从事形体训练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只有让学生懂得审美欣赏美,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地加入到培养自身形体美的行列,在健美训练中更加完善自己的体型,增强自信、敢于展现自己。开展形体训练课,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基本的形体姿态,而且能使我院学生懂得什么是形体美及其评判标准,进而达到这一标准。形体训练过程中有音乐伴奏,而音乐有助于练习者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强度等特点及其变化;有助于合理调节肌肉运动的力度变换,从而培养其节奏感和协调性;有助于激发练习者的情感表现,提高兴奋性,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音乐的节奏和表现风格特点与动作相一致,两者相融,使形体训练更富感染力、情感化。这样的练习形式能使练习者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动作敏捷、协调优美,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更有大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表现更加突出。

(二)增强体质,塑造美的形体

形体训练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改变形体的原始状态,提高灵活性、控制力和表现力,增强可塑性的形体素质基础训练。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此期间,大脑皮层逐渐发育完善,肌肉、骨骼正在生长发育,力量、速度、耐力等各项素质和运动素质也处于敏感发展期,是一个可塑性较大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形体训练对学生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形体训练课,能有效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健美的体格,增进健康,增强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学生在大学阶段心理,生理都处于逐步完善,完美的阶段。随着这种变化,他们对自身美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强烈,处于对美好、对好奇、对新知识的苛求阶段。此时,如果及时对他们进行形体方面的训练,对身体施以合理的、有效的调节,就能使正在发育的机体更有效发挥遗传的优势,改变先天不足,纠正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从而塑造出美的形体、好的形象。资料表明,人体各种遗传因素的后天影响可占25%左右,体重、胸围及心肺功能等身体各种素质的后天影响可占70%左右。高校普及形体训练课,不仅使那些发育良好的学生的体质和形体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也能使形体过胖,体弱的学生的体质和形体得以明显的改善。

(三)健全学生人格,塑造美的社会人

形体训练课不仅能使学生体格健全,还能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评判美,有效地促进个性的发展,从而健全人格。作为“美”的传授者健全人格更为重要,那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质量提高,同时,能够增加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自信心。形体课能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这正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行动,克服种种困难而实现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形体训练时,能明确强身健体的目标,加上刻苦和持之以恒的训练,即使没有接触过体操和舞蹈训练,坚持下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会学有所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姿态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而形体训练课的开展,能很好地提高和形成体态美,适应社会需要。它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需要。学院的教学中开设形体课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对象、技术水平以及场地器械等具体情况,使大家都有一个完美、健康的身体,以和谐、乐观、进取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三、高校形体训练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课时的改革

形体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过程。只有坚持经常、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是举手投足都体现出一种“行为美”。所以在课时的安排上每周至少开两个课时的形体训练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全面系统的锻炼,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概念上正确理解形体姿态的规范要求,在实际操作上掌握形体练习的方法手段,更有助于生物节律的形成,使人体逐渐适应和有准备的参加练习,进一步提高练习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校及学生对形体教育的认识

首先,许多学生对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形体训练只是简单姿态的练习,动作枯燥单调,而且还有许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形体训练远不如体操、健美操等同项群项目重要!这中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往往导致学生在进行形体训练课的训练时不认真,敷衍了事!教师应在每学期的形体训练课开始前进行理论课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形体训练的内容,充分认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它是各项训练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形体训练,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高校对形体教育的重视不够。只有一两个班象征性开设形体训练课,而且课时极少!学校的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形体教育在学生的发展。校领导应充分了解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这样才会使形体教育在我校蓬勃发展。

(三)教师重视示范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形体训练时通过肢体表现内容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示范动作的规范性及清晰明朗的讲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通过自身具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使使学生体会学体训练的美,激发起对美的追求,努力学习掌握动作,这样便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形体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单个动作到动作组合,使学生在逐步掌握动作的过程中培养兴趣,还可通过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对形体训练的兴趣。

(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形体训练是一门艺术。它就是把“美的意蕴有意识地注入到练习中去,无论是局部练习还是整体练习都应培养学生充分体现美的韵律,美的感觉,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动态美和静态美的艺术要求。形体训练动作要求准确、协调、幅度大、节奏感强、姿态优美,并要求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音乐伴奏在形体训练中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手段,优秀的伴奏曲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动作的情感,提高动作的表现力。因此,在形体训练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划分音乐作品或开设专门的音乐讲座,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有形象美、形体美、姿态美的社会人,社会的发展也渴求着一大批具有知识、能力的青年投身到各种行业。而学校正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我院开展形体训练课,能更加有效地完成塑造美的社会人的任务。形体训练课在高校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习优美健康的身体姿态,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内涵,高校应摆正形体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定位,重视形体教育,大力发展形体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形体练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郑春梅.舞蹈与现代形体训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李育林.健与美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宝珠.以形体训练培养高素质人才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6870.

[5]贾琳.在青年大学生中间开设舞蹈教育和形体训练的重要性[J].美与时代,2002(4):4546.

[6]汪蓉.形体训练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1):34.

[7]张美江,张云龙,陈巧萍.对形体美若干理论概念之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8]沈跃进.体美表现[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9]王晓.再论高校形体课的教学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

[10]马宏丽,形体美教育与素质教育[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2

[11]林楚云,在形体教学中培养学生外在美优化学生心灵美[J]。体育师友,2005.05

[12]梁雪霜,浅谈形体美与形体教学和训练[J]。琼州大学学报,2004.05

[13]吴勇,浅析形体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重要性[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14]王惠丽、张明哲,健身运动与形体健康美[M]。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15]栾飞.高校形体训练的现状与发展[J].中北大学学报2009,25(6)

[16]赵艳.形体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