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时间:2023-07-28 17:5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篇1

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本文就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策略谈谈自己粗浅认识。

【关键词】

概念图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引言

“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地理概念,如果学生记忆不清或混淆就很难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地理学科中概念的含义以及不同概念之间相互的联系形象的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更好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优势

1.符合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是层层递进的,各个章节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分支又非常复杂,只有对所有的知识很好的组织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础,而人文地理的知识与人类社会又有着紧密的关联。高中地理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而借助概念图就能将地理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

2.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非常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不能提高他们进行地理学习的热情,导致整体效果效率低下。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关联起来,让教师的教学预设更加清晰,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知识分散的缺点,使整个地理教学更加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3.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课堂显得单调、乏味,学生对地理知识及概念的学习往往是死记硬背并重复机械的训练,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参与度偏低,运用概念图教学可以将复杂的地理知识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效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还能以此为基础组织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提升他们地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概念图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地理教师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运用概念图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清晰简洁的目的,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快速的呈现教学内容中的主要概念以及框架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的“火候”,避免在一些“非重难点”环节的教学上花费过多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将具体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设计的更加详细,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井然有序,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师在进行《地球表面形态》的教学设计时,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将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原因内力、外力以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用概念图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地表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一目了然,进而轻松的理解内力作用于地表形态以及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紧密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概念图理清各个概念的重要程度,从而使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环节紧凑,提高整体教学的效率。

2.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新知学习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非常少。而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提示,让学生可以自己开动脑筋学习,真正成为有效学习的掌控人。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一课时,我运用了概念图将全球划分为五带,旁边提示是利用“温度”这一尺度进行划分的,再根据空间尺度划分为海陆分异,然后构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沙漠气候”等概念图运用到教学中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

3.概念图在地理教学反思中的运用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一种教学方式一直用到底,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技巧,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对自身定位的一个过程,而概念图的制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反思概念图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中得到提升,所以,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概念图对教学反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检查教师的课前预设是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完美,教师方式是否适用等方面。利用概念图进行课后反思可以让教师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对于遗漏的知识点也能够及时补漏,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0-01

高中地理课程的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这一要求使得教师必须即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以促进教学更好的完善与发展。而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回顾教学的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对教学进行有效改进并及时反馈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促进自身的完善和教学的有效性。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转变,是现今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加强对教学目的、教学行为的深入探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实践反思,转变长久养成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对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积极对新课程的理念与标准进行新的学习,反思自身已形成的教学观念,并较深层次的促进自己的再发展,促进教学行为的更新与转变,只有教学观念成功的更新,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良好成效。

2.对地理教材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文字简洁、趣味性更强了。可以说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形式多样。并且在学习中融入了很多自我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营造了一个趣味性很强问题性很强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不再注重概念性的知识输入而是变为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但这些能力的建设,基础是具有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基本技能的配备。如果基础无法夯实,那么能力的建设便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材反思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引导学生不能盲目的学习,应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出发、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与探究,让自身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再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从而达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应体现在,在结束地理教学之后,其教学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是否能如预期般接受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理想的效果。教师课后的分析与反思,能促进未来课堂对学生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应在结束地理教学后,积极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说,在设计某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的进行是否符合地理课程的学习;教学行为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原因在哪。从发现问题到改进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思维、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进行反思,由被动施教者的角色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进行有效转变。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让课堂不再是一个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过程,应塑造出一个很自由平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进行愉快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给予学生,促进学生共同的发展,并关注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比如说,在课堂讨论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长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因素进行不同的教学。从而保证不同类别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则有很多的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后,寻找适宜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反思不同教学方式的利与弊,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课程是一个信息量很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是很适宜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多层次的表现能力,形式丰富,让地理学习更具动态性与吸引力。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但地理课的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可忽视。比如锻炼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必须夯实打牢这一能力,以及课堂中的设疑答问,可以有效测试学生的接受状况和学习情况。综合这样的一些教学方式,全方面的完善学生的地理学习,反思每一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才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军.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11) .

[2] 孙恒杰.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11,(32) .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教学效果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04

核心素养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深入认识地理学科,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有重要帮助。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任务落实在每一节地理教学活动中来。由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笔者同样有心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出力,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目标之中

教学目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地理课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与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殊途同归,因此,教师可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中来。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的指向,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确定,离不开对教学大纲的参照、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要想在地理教学中真正落实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责无旁贷地需要精心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性的目标,在教学中都应该得到体现和落实。但是并不是在每一课中都需要平均用力,而是要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逐步达成。

例如,“关于人地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比较从现象中总结归纳一般规律,并运用抽象的地理知识对现象做出科学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关心环境,热爱环境。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该三维目标指向的就是高中生地理的人文素养、地理技能和地理科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力争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由此可知,明确并实现教学目标是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二、实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应在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前提下实现,教与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一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应该同时注重教与学这两方面,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长期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在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更突显,学生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导致教与学失调。新课程改革较好地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力图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调和,实现教学相长。其实,新课程标准给教与学作出了较好的诠释,教师的教旨在引导学生学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优化学生的学。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先搞清楚二者之关系,在教学中才会更加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进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相比,教师的讲授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多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发现问题、自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总结学习经验。而教师则应该着重于引导组织,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搭把手”“使点力”。

比如,笔者考虑到《大气的运动》这节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比较枯燥,因此,首先是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接着,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出教学的重难点。毕竟只有将教学重难点解决好,课堂教学才算成功。笔者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过教学反思,经过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热力环流的效应,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讨,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总体而言,实现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创新化教学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该注重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的创新。新形势下,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甚为重视,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考试对学生的考查越来越高。比如,高考地理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以纯粹的地理知识为主,而是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性能力,也就是在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考的压力导致教师“越俎代庖”,做了很多本该由学生自己做的工作,教师直接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又将其生硬地接收。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不少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思考探究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较难形成地理学科思维和素养,进而影响学生的实际运用。而新课程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和启发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将理论实践化,推动高中地理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时,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城市的兴起、城市化的特点以及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这与学生的生活极为密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了解相关资料。笔者就将生活化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最终的教学效果比预期好,足以说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有利。

篇4

【关键词】微课资源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视频是进行微课时的主要载体,视频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将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视频教学,是微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另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教学方面的内容,如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设计等,也是微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它们以一种特别的呈现关系和一定的组织关系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环境。所以,微课是传统教育方式衍生而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微课的特点

1.微课教学时间不长

放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认知规律,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变得越来越分散,上课效率也会越来越差。针对这种情况,微课将教学时间缩短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是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学习效率最好,学起来也是事半功倍。

2.微课教学内容不多

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老师们不可能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们很难全部都掌握,甚至会出现贪多嚼不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是反应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授课效率。

3.微课资源容量不大

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都不会太大,通常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应该为rm、wmv、flv等能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不限距离的学习和观摩,另外,也可将其下载到现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进行不限地方的学习。

4.资源构成情景化

微课在使用相应资源时,会比较的方便。主题明确、目的清晰、内容完整,通常都是微课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考虑的主要方面。微课堂中放映的视频,其内容可以为教学设计、老师在课后的反思、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科学专家的评论和见解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也构成了一个类型丰富多彩、结构简明紧凑、主题清晰明确的微课课堂,教学期间营造的“微资源教学环境”也是真实的。

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当前,最为流行的微课形式可分为三种:①以PPT为主要授课手段;②以视频为主要教学手段;③在授课过程中,抽取5-10分钟进行微课教育。无论采取哪种授课方式,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是进入大学的最后一站,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大多数学生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多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少是因为自身的兴趣,所以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这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投入,并且需要理解的知识比较多的地理课来说,是很难将其学好的。但如果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放一些简短的微课程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一般不会太长,不会让学生们感到疲倦,精彩有趣的画面会吸引学生们注意力,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地理学习中,相对于传统的口头讲授,视频教育更加新颖,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包含的方面比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教育中,很难将这些知识弄懂、弄透。所以,课前预习是必要的,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重点的去理解那些不懂的知识。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有关教学内容的视频,全面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主动完成预习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内容多,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学生人数也比较多,老师们很难面面俱到,进行一对一教学,而实际情况不能只依靠老师。所以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找一些微课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老师也可以统一提供,从多种方式入手,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微课资源的出现,更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学生在进行传统教学学习的同时,辅以微课程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学好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方慧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4.

[2] 张永庆. 基于IDEAL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3] 张茂含. 抛锚式教学模式教育价值和适切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4] 刘长增. 地理教学模式的匹配性和有效性[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5] 邓志能. 山区高中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 广州大学,2014.

[6] 丁小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微课;传统课堂;课堂有效性;课堂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66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特别是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微课”越来越成为师生欢迎的教学手段。高中地理知识容量大,方法结构灵活多样,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强,传统的课堂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而微课的出现正好和高中地理教学相适应,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尝试并制作了一系列微课,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以下就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一下过程和方法。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第一步是系统研究微课的概念,了解什么是微课,我们首先要对微课的概念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利用5-10分钟时间,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手段的普及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国内教师也逐渐开始尝试进行“微课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掌握微课和传统课堂的区别,传统教学课堂内容充实、详细,学习者能学习到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张以教师教授为主,知识覆盖面比较广,但课堂缺乏灵活性,重点不易突出,对于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个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疑点。一道题目或者一个原理,学生借助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下载后,可以随时拿出来学习。相比于传统教学有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范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的特点。

掌握了二者的概念和区别后就可以进入到实践并进行研究。例如,我们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时,就先通过制作一个荒漠化的成因PPT,制作过程中强调将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进行整合,利用成因作为整合点,将大量的荒漠化图片引入并进行精讲,精讲实践控制在8分钟左右,整个过程要求突出掌握的知识重点以及本节课要求完成的目标,精讲完成之后安排了互动探究题,最后是课堂当堂检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运用微课反复播放的特点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的问题,有的学习能力强的看一遍,然后进行探究,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可以反复观看直到掌握。除了人文地理之外,高中自然地理具有较多的空间事物转化、运动规律、原理等(地球运动、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等知识点)为使学生能掌握、理解,在学习时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想象和地理事物情景。常规课堂上,虽然教师能注重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知识,但很难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能配以情景,而微课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来整合教学设计和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地理资源包,营造真实完整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理现象,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例如我们制作了《冷暖锋天气的对比》微课,用时8分钟,本节课适用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复习应用,制作过程中,我们找到冷暖锋天气对比的整合点,冷暖锋的特征对比,归纳出二者的不同点,并通过flas演示冷暖锋的过程,最后设计了两个相应的习题加以练习,课堂上通过反复播放视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掌握知识的任务,效果非常明显,而教师也摆脱了在课堂上重复讲解的烦恼。

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要精选微课的内容,微课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对某个专题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相应的讲授,如必修一中的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中的“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以及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第二章大气运动中“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长江的天气系统”等知识原理性较强、逻辑性强,学生难以理解,若把每个知识点通过微课呈现给学生,教学效果则会事半功倍,而有些章节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则没有必要全部以已微课的形式来展示。

当然微课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还要做好引导,教学活动应该由师生共同完成,其中包括了问答、讨论、练习、反馈等互动环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教师感情充沛的讲授和眼神的交流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师生的交流在组织教学中有异乎寻常的作用。微课是由教师事先制作好,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多的主动性,那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就成了难题。在微课中,教师是多重角色――既是微课的设计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同时是学习内容的呈现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因此教师如何根据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不同形式的支架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成为微课推广的关键。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重视备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学习;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00-02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国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中地理,在新课改的严格要求下,地理教学模式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随着近些年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新标准课程已经经过了四年的考验时间,然而因为种种因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并不顺利,在新课改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在下文中解析高中地理新课改开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典型问题,与此同时提出一些关于新课改推进建议。

一、解析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现状并提出主要存在问题

1.现阶段,尽管我国的高中地理新课改工作广泛开展,但是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高中院校把一些资质较老、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安排在高三年级执教,对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后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好,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科书中各个模块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掉知识点,对教材内容不熟悉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由于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材接触少,在授课的过程中对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讲解把握不准,使教师在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标准掌握方面有很大难度,容易出现因新旧教材交替而产生的知识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讲课习惯面面俱到,然而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传统教学习惯反而会影响新课改的推进效果。

3.高中地理新课改教材主要包含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各有特点,选修部分主要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而必修则涉猎较广,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两部分内容的特点并衔接顺利,一定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很多教师对如何衔接选修和必修部分存在困惑,不知从何入手,往往会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4.经过近些年的新课程改革,上述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解决,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致力于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强调探究精神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创新教学内容的机会很少,对新课改后的课堂进度把握不好,教师讲课慌张,学生记笔记仓促,因此,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针对高中地理新课改实行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要认可新课改以来教育事业的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成为我们现阶段探讨的重要课题。

1.认真做好教学设计。高三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通常会表现在个人的兴趣、情绪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所以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为此,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显得尤其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目前较为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实验学习,教学活动的主体回归学生,因此做好教学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在学气热力循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行对大气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气压是如何流动的,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推断气流的运动方式,由此拓展到城市风、海陆风等知识的学习;再如,在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性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来室外观察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九十度减掉当地的纬度,从而得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

2.使高中地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也会用到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巧妙的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说,教师可以把目前很流行的宣传名胜古迹的广告引入课堂,在介绍该地区的人文、气候等特点的同时讲述一些关于该地区的拓展性地理知识,学生在掌握了必修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讲课有激情,学生听课有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生的地理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新课标要求,要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而地理知识是一个充满神奇、实践行较强的领域,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讲到“地图和地球”这一小节时,我反复讲解,尽量做到精讲细讲,让学生在大脑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个深刻的印象,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和地动仪,观察地球的布局和方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勾画地图上每个大洲大洋的版块,学生对地图有个深刻的记忆。

4.发扬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在于“创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处于辅导地位的教师,都需要发扬自身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还要理解社会乃至世界发展的现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着这种精神传达给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让学生深刻了解地理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并结合当前的地区现象、天气变化,让学生能够自身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说和理解。

通过上述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新课改对于教育事业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中国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新课改是否得到成效。我们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齐心协力,恪尽职守,不断探索促进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成绩。尽管现阶段,我们在进行该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使高中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 体验式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以接受为主的知识掌握性的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告知。整个教学过程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是学生以理解、体验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重建的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生活方式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形成和谐个性的交往活动[1]。

1.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1.1 高中地理学科有利于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创设

高中地理课程是人文与社会教育的课程。地理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较为密切;另外,在当前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有一个趋向,即以人地关系中的问题为中心,分析有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活动因素,找出合理解决的措施,以有利于人类更合理地进行建设事业。这些都有利于各种真实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入地理课堂;同时地理课程还具有科学性,这一特点避免了直接生活情境拖沓的弊端,教学情境可以得到一定的规范,有利于体验情境的创设。

1.2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

地理学是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地理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是研究地球上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师生主要解决下列问题:什么是地点?它是怎样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会在哪里以及会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说明和解释的是世界上各地方和区域的地理位置、处境,各地方、区域内部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解答当前处境的成因要联系到历史和现状,从现象中显示出某些规律和特征[2]。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必须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然而复杂的空间变换过程是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地方,体验式教学,对解决这一难题有很大帮助。在高中体验式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学情境的体验,去认知、理解地理现象,并且因为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产生情感反应,并由此生发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从而找出地理规律和特征,并把地理规律和特征运用实践生活中。

1.3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

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身旅历和感悟,是知识的内在经验的升华,是自得自悟的全部活动状态。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能更好的达到三维目标。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亲身经历各个环节,从外界和内心都获得某种感知,这种感知有可能是某个地理知识或者地理技能,也有可能是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等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初步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获得感知之后,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在这个过程,学生会总结出一些地理特征规律,学会地理学习方法等等,这时给学生带来的总是难以忘怀的生命张扬,自信心、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在情感上的体验更为深刻,对生活、生命更为本质性的内容产生经验和感受,更深一步的教学目标通过体验式教学已经达成。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融入和态度、意义的生成,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答和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策略

2.1树立正确的体验式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师本身应具备正确的客观的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才有利于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①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④强化应用意识,把地理学科教学置身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技生活的广阔背景之中。⑤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同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实现体验活动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的统一、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情感的生成并重、 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和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2.2 适时引导

教育最直接最根本的职能在于启迪、促进和发展人的精神世界。教师不仅是教学目的的贯彻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一些地理实践无从下手,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偏离方向等等,都需要教师去及时适当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避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2.3 组织学生及时交流

在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中,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名符其实的交流,包括有关地理知识的交流,地理经验的交流,解决问题心得的交流,使学生自己的体验得到强化,同时能感受到同学和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他们自己认知方式上的缺陷,另外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对自己的认知方式的反思与完善,在交流中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2.4 关注学生体验

在具体的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情境的情绪反应和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发言情况等,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如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视频图像;或者有些学生思维比较发散,从一种地理事物发散到其它事物;或者学生讨论激烈,争执不下,等等。教师要根据各种情况,引导和提醒学生。从而控制好课堂节奏,并尽可能的发挥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

3.结论

总之,体验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味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反思、领悟和巩固,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和愿望,并获取地理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从根源上改善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些症结。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GIS软件;高中地理;空间认知教学

1GIS软件辅助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方案

1.1教学情境构建

GIS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在前期构建辅教学情境,具体来说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教师团队的组建。应组建分工合理的教师团队,团队中应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负责各类GIS软件的教授;还应有地理课程专业教师,负责基于GIS软件下地理空间认知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践。(2)课堂情境的创设。在授课班级课堂内,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例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GIS软件应用培训,让他们建立起基本的GIS学习认知。(3)评价指标的编订。针对学情、教情,编订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1.2教学设计组织

当前期的情境创设工作顺利完成后,教师便可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应围绕GIS软件展开,目前可选择的GIS地理空间认知教学软件十分众多,例如:谷歌地球、MapInfo、MapGIS等,每种软件都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缺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GIS三维空间影像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氛围中,值得一提的是,GIS是一种辅助教学软件,教师切不可完全依靠它进行教学,需要通过“软件建模-引导探究-反思总结”的教学流程,以GIS软件所能提供的丰富多元的地理空间三维建模影像效果为基础,设计和组织教学流程,同时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探究点拨。

1.3评价总结分享

当基本的课堂教学流程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发放问卷、课堂测试的方式,根据前期编订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与传统的地理空间认知教学考评所不同的是,基于GIS软件的教学评价,应体现出“实践性”、“过程性”、“分享性”的特色,实践性即:检验学生操作GIS软件,进行空间认知建模的能力;过程性即:考评应以模块化展开,围绕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享性即:教师应挑选优秀的学生实践作品,分享给其他班级进行相互交流,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之间建立起GIS地理教学的统一认知。

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2.1课前

课前环节中,教师团队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分期分批的GIS软件认知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中以谷歌地球GIS软件为例,从软件安装、界面认知、基本应用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1-2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谷歌地球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制定好具体的教学计划,包含:教学内容、设计过程、总结方法等。例如,教学内容主要为:利用谷歌地球GIS软件,模拟地球自转过程的视图,并观察特定点地球运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2.2课中

课中环节中,教师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利用GIS软件谷歌地球开展教学,具体的教学过程为:(1)利用谷歌地球的“录制浏览功能”,录制三段视频,分别为“地球侧视自转”、“北极上空俯视自转”、“南极上空俯视自转”视频,三段视频动态、立体,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赏地球自转的全息画面;(2)教师利用谷歌地球的“地标添加”功能,在软件地球三维模型图上,标出A、B、C三个点,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时三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规律地球自转时不同位置速度的变化规律;(3)再次应用谷歌地球中的“阳光显示功能”,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南极洲、北京、上海、深圳四个区域光照的变化情况,并拖动时间轴控制柄,观察昼夜长短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自转公转时,上述四个区域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4)当演示和理论归纳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机房,指导学生应用谷歌地球软件,通过变换地理坐标、昼夜实践轴等方式,自主操作用软件演示地球运动的过程。

2.3课后

课后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实践操作完成的地球运动作品打包发送到“地理空间认知教学微博平台上”,教师则根据学生提交的谷歌地球演示作品进行在线评价,评价完成后通过@特定人的形式,将结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而学生亦可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登录微博平台,查看老师的评价反馈,并可与老师进行在线沟通。整个作业提交和评价流程实现了“无纸化”操作,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能够完全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谷歌地球这一GIS构建的地理空间认知教学情境,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直观性更强,演示功能更好,且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培养了他们理论和实践认知两方面技能。

3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GIS软件辅助高中地理空间认知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能够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感。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自我的GIS软件应用学习,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GIS地理空间认知教学方案。同时,各级中学还应加大GIS教学硬件的投入,建设功能完善,专属的GIS地理教学信息化教室,如此一来,才能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恒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涛玲,汤国安,杨秀萍.中学GIS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地理教学,2012(24).

[2]薛万蓉,何佳,许辉熙.中学地理GIS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S1).

篇9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并且知识比较零散和抽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遇到困难,而大多数教师并不注重情境课堂的运用,在教学中很少出现师生互动,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言或者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仍然认为死记硬背才是学习地理的主要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学习,学生就必须采用这种方法,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忽略了全面性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虽然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之间有很大偏差,根本原因在于高中地理教学脱离实际和生活,教学内容和方式被传统教学观念、教材内容禁锢,教学结构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式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

其一,运用生活化的提问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提问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经了解的地理知识、规律,将地理问题变成生活问题,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现象非常熟悉,因此会感觉到地理问题新奇、熟悉、具有挑战性。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因此生活化的问题能够消除学生对地理的陌生感,同时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如何运用生活化的问题呢?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都见过空调暖气,为什么暖气安装在地面上,而空调安装在房间墙壁上方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暖气、空调,因此他们会将自己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联系到仪器上,让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其二,构建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活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活动和教材紧密结合,活动量具有选择性,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构建生活化的学生活动。

例如:①选房购房活动,让学生收集开发商的广告,上网查阅资料,并到房产处实地考察,分析周边商品房的设施、布局、环境和价格等,模拟选房购房,让学生能够锻炼手动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②模拟导游活动,让学生选择本地区一个地点,设计旅游活动,并自己模拟导游,写出选择、介绍景点、规划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的文字方案,加深学生对本地区的了解程度,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③解决环保问题活动,让学生到周边地区收集城市污染的资料,并上网了解环境污染给城市发展、居民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并让学生提出缓解环境污染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和环境是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

其三,运用生活化实例。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地理现象,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建教学情境,将地理知识融入到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产生疑问,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创建探究活动。

例如在环境污染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采用何种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自己家乡存在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并且经常出现酸雨,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

其四,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地理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形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招聘会拥挤的场景、城市堵车的图片等,这些内容都是和生活相贴近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引导教学。

三、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高中地理的“地球自转”为例,分析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案例。

第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虽然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但是囿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只知道基本的概念,而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是在不停运动的,这是“神舟七号”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到,它的运动轨迹是非常优美的曲线,那么同学们知道这种曲线是如何产生的吗?生: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引力,吸引“神舟七号”做这种曲线运动。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可以拨动一下手中的地球仪,看看地球是如何自转的,然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在手中的地球仪上标出南极、赤道和北极的位置,并思考一下,如果同学们站在这三个位置,看到地球的运动方向是什么呢?生:在北极时是顺时针,在南极时是逆时针,在赤道上空看是由西向东运动。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那么地球是球形物体,转动是有周期的,我们如何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片(如下图):师:在图片中有同一恒星,如果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恒星和太阳的距离为4光年,那么同学们能够计算出太阳转动24小时的角度和与恒星自转360°所用的时间吗?生:地球转动24小时的角度是360°56',恒星转动360°所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钟4秒。师:很好,我们将这两个数值成为太阳日和恒星日,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太阳日为地球自转的周期,那我们每天见到的日升日落、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生:是由于地球自转。师:对,昼夜交替等现象就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教学反思。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的主阵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设计要符合新课程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对原有地理课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地理内容上,而是在课程理念上。同样的地理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体现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助。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的优化讲究的是切实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效益和效率就会得到兼顾提高。

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富有成效,必须突出地理学科特色--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高中地理课程虽然是系统地理,但也要突出空间性,揭示空间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不能形成空间概念和空间分析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是无效教学。比如,"气候"要综合地形,"水文"要综合地形和气候,"植被"要综合地形、气候、水文,"经济"要综合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政策,总之,体现综合性,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才有实效。

二、课堂教学过程要遵循课程改革宗旨

点燃激情,激发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地理老师对地理专业的热爱,地理专业素养的广博,饱含激情的投入,特别容易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规律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我曾上一节地理的时事热点专题课,我准备了2009年日全食、西南大旱、上海世博会等十多个热点材料。如果单纯的引导学生把材料一个接一个地讲练完毕,一节课下来,生的收获只是掌握了这些时事热点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而不仅限于了解材料本身。因此,我先选取了其中一个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解决热点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相应习题后,我还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同学们又可以怎样来命题呢?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可见,教师如果重视方法和规律的点拨,学生不但掌握了材料信息,更具备了分析同类时事热点材料题的能力,课堂更具实效。

三、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自觉地反思行为是教师应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善于反思,教学能力和水平越能得到快速提高。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我们常常进行的是教学后反思。

例如: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上课时自己是否很兴奋?学生的状态如何?实际教学中是否超越了教学设计?有没有无效率和效益的环节?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哪一环节如何调整更有效?

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反馈的反思。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汲取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脑,坚持写教学日记,听课交流。反思书写可简洁明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四、更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在教"书",教学是传授知识,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获得知识、得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有"服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成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

总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教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