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 为使护理健康教育有效、深入、健康的开展,3年来对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市的20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85%护士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其中92.5%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7.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8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等。本文着重对目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护理同行借鉴和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由护士进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1]目前,我国各省、市医院已逐步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了了解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能力及实施的情况,自1998年特对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市的20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护士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同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及时纠正认识误区、提高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选自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5个省、市、地区级医院的2000名护理人员,其中护理部主任98名,护士长1520名,护理骨干及学校老师382名,年龄为25~62岁,均未参加过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
1.2 调查方法
本调查为非实验性研究,采用问卷及提问的单项选项法。调查均在《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临床实践》专题讲座前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护理健康教育概念的认识;护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及技能等14个基本问题,回收率为95%。
2 结 果
3年对2000名护理管理者、护理骨干及学校老师进行调查见表1,结果显示主要的误区是:92.5%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7. 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85.5%对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改变不健康行为认识缺乏;8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82.5%不能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时间;81%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80.5%对最佳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角色认识不够明确。
3 分析与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2]目前,各医院都在积极推广健康教育活动,但从调查资料表明85%护理人员存在不同层度上的认识误区。因此,难以使健康教育工作者真正让病人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恢复及保持健康需要。[3]
3.1 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不同层次上的两个概念
目前许多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操作体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4]护士仍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从调查表明92.5%的护理人员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并把两者视为一同。因此,一些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还是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及宣教上。
3.2 护理健康教育以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5]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
3.3 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6]但是,调查显示85.5%护士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护士在进行效果评价时往往只从掌握疾病知识上考虑,而缺乏从病人行为改变和态度转变上考虑,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行为。
3.4 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教育程序为工作规程[7]
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护士应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调查表明84%的护士对教育程序工作中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因此,临床上出现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健康教育效果缺少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开展。
3.5 健康教育中护士承担多种角色
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护士所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有些护士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意识,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转贴于
4 对 策
4.1 加大护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
护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但由于目前各医院护士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知识老化现象突出。护士不仅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此,必须加大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8]培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4.1.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程序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4.1.2 强化以健康教育程序为护理规程的教育活动。护理健康教育与整体护理相同,必须贯彻教育程序,即通过评估、确立教育项目(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循环过程,保证护理健康教育及时和有效实施。培训中应强调各步骤主要内容的学习,如评估包括:学习需要、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健康信念、学习方式等。教育项目包括:教育项目与护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教育项目的排列顺序、确定项目的基本原则。计划包括:计划的种类和形式、目标陈述的原则和方法、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应用的原则。实施包括: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时间的安排、教育前的准备、记录的必要性和方法。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和技能、评价的内容、计划的修订。[7]
4.1.3 疾病教育。疾病教育是病人恢复健康的基本知识,从文献资料表明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同样缺乏,所以,在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对每种疾病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培训,如疾病概述(定义、发病因素、症状);常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诊断性检查和治疗;各种治疗、活动、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出院注意事项。并用这种疾病教育框架指导临床教育工作。
4.1.4 培训方法和形式。把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和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作为基本知识和技能来培训,并把它列入继续教育必修学分,让每位护士都能接受这项培训。培训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采用专题讲座或业务学习的形式。
4.2 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指导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护理健康教育必须与临床紧密配合。病区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在初始阶段应每天检查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和疾病教育的情况, 并指派临床指导老师以跟班的形式与护士一起进行工作。护理部定期下病房参与工作指导,让第一线工作的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提高健康教育能力,避免将健康教育仅仅作为疾病护理常规的宣讲。
除上述对策外,还应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如健康教育评定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激励机制等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稳定、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2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3 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365.
4 于萍,汤明维.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503-504.
5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23.
6 张,高德彰,吴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7 Barbara W.Community health nursing.London:Glenview,Illinois,1990,434-458.
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指南;糖尿病;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33-01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现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出五驾马车的说法,即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其中教育放在首位,但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对该病的认识,有不少人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开展对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十分重要。在治疗的同时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宣教方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已出院者102例,男62例,女60例,年龄37~65岁。临床诊断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查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控制血糖、降脂等常规治疗。病情平稳,血糖控制良好范围。病程均小于5年内,无严重并发症。
1.2分组方法 12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运用健康教育指南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健康教育。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认知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3试验组健康教育内容 :(1)糖尿病的基本概念;(2)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危害;(3)正确用药及药物的作用、副作用,(4)饮食指导。(5)运动指导:(6)血糖仪及胰岛素笔的使用(7)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和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
1.4方法
1.4.1试验组运用健康教育指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位患者从入院第一天起就按照指南进行个别教育,即详细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有关的诱因,绍糖尿病治疗的必要性,鼓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沟通,护士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宣教讲座。每周1次由专业护理人员及专科医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运动与饮食治疗,使用胰岛素笔和血糖仪的现场示范,如何预防并发症等。授课时间每次1h,通过演示提问,使患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课后由授课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与个别咨询,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3个月。
1.4.2对照组传统式健康教育 即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包括随即口头宣教和分发糖尿病知识手册教育处方及糖尿病相关的内容发给患者自行翻阅。
1.4.3效果评价 通过运用健康教育指南健康教育及传统式健康教育两种方法,评价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专人发放糖尿病知识问卷,内容涉及是否按时按量用药,控制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定期各项指标监测,糖尿病知识学习情况,并及时收回,以及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三个月对各项基本指标进行。
1.4.4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基本知识得分平均提高7.5分,试验组基本知识得分平均提高18分
两组患者基本指标情况比较见下表: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与教育组在入院时基础知识与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出院三月后,基础知识与各项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有效控制依赖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防治手段,更注重的是行为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时作为健康教育主要实施者――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方法[1]。由于运用健康教育指南健康教育更注重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理论知识的教授加上提问,互动性强,加上每周1次的健康教育,不断进行强化,而且定时随访,患者有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地控制了血糖变化,并能在出院后应用所学到的糖尿病知识,合理用药,适当运动,从而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生存质量。而传统式健康教育只在患者住院时进行宣教,出院后未能强化,运用健康教育指南强化式教育注重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试验组绝大多数患者能掌握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篇3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浙江省余姚市 315400
【摘 要】目的: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方法:结合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以及程序,随机选取2012 年-2014 年经专业筛选过达标的209 篇5 种主要护理杂志发表的和健康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作为材料定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的资料显示健康教育场所较多的是医院,占到89.5%,健康教育研究设计一般为非实验,占到62.7%。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的论文中严格遵循健康教育程序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的只有41 篇,占到19.6%。结论:关于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研究在研究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护士;健康教育;研究分析;问题
护士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加强教育,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良好、优质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被教育对象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尽可能消除不利于健康的负面影响,从而改善生活质量[1]。因此研究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收集、整理了2012 年-2014 年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杂志社发表的健康教育相关的论文和文献资料,可以很好的研究出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公开发行时间较早的5 个具有代表性的杂志社,包括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主要是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互联网途径收集以健康教育为研究目的的护理论文。主要范围锁定在2012 年-2014年。
1.2 入选标准
应确保研究结果具有数据分析价值,研究过程是否包括健康教育的全部活动,整个项目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是否只有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筛选、过滤,最终选择了209 篇符合研究要求的论文。
1.3 研究内容
结合健康教育设计以及结果的基本内涵,本次主要选择研究设计类型、结果评价项目两方面作为研究质量评价的标准。①研究设计类型。主要有实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随机对照组对比研究)、准实验研究(并没有随机在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对比分析)、非实验研究(没有进行随机设计实验,也没有专门安排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②结果评价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模块,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评价、近期教育效果评价(健康技能掌握率、健康态度、健康知识知晓率等)、中期教育效果评价(健康行为实施率)、效益评价(疾病复发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情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研究的场所及研究设计情况本次调查研究的资料显示健康教育场所较多的是医院,占到89.5%,健康教育研究设计一般为非实验,占到62.7%。具体如表1 所示。
2.2 健康教育研究实施过程评价情况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的论文中严格遵循健康教育程序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的论文只有41 篇,占到19.6%,具体如表2 所示。
3 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大约有89.5% 健康教育均在医院展开,而从医院开始延伸至社区的综合性教育教育仅仅占到4.8%。鉴于健康教育自身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效果评价只有经过后期观察才可以准确评价,但是大部分健康教育局限在医院内部,想要客观评价健康教育实施效果难度较大,尤其是针对慢性疾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研究的质量及其完整性会有很大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健康教育的范围应从医院内部慢慢延伸到医院外部,进行跟踪评价、分析,有利于确保整个研究质量。在健康教育计划延伸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电话、E-mail等各种手段[2]。同时,本组研究还发现,进行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实验性研究设计较少,仅仅占到25.8%,其中62.7% 左右的研究均为非实验性研究。这些研究的样本纳入量虽然较多,数据更加全面,但是实验研究方法和步骤缺乏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效度以及可信度。因此,笔者建议在进行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中,应尽可能设计实验性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质量。
其次,本组研究表明,能够严格进行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评价、近期教育效果评价、中期教育效果评价、效益评价等全过程的只有10%,9.6% 的健康教育研究报告中缺乏最后的效益评价。很多研究者在近期效果评价患者只是评价了健康知识知晓率,很少会评价患者健康信念、健康维护技能掌握程度等内容。而且有41.6% 论文研究显示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基本上是零散的,大部分仅仅进行了单项研究内容。在效益评价中,很多论文中以疾病知识宣教为评价标准,主要目的是研究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者是以护理满意度为衡量标准,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说明很多研究者并没有准确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
总之,关于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研究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研究在研究设计、实施及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在各地已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保健工作的发展起步较晚,从理论到实践上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理论学习,结合自身从事十余年的护理工作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刻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促进社区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1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1.2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保护和促进三方面的内容。
①预防是指防止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具体体现在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等护理服务和参与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保健活动上;
②保护是指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具体体现在担负社区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等卫生管理工作;
③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宣传计划生育和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1.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即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
1.4社区护理:作的必要性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2.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2.1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①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而是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所辖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②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一群体中主要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因此,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社区护士应当能充当照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充当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她的知识、技巧和灵活运用情况。
③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④“以合作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医院护士接触的除患者外,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但社区护士除医务人员之间要配合外,社区护士还要与当地行政、福利、教育、企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才能做好礼区护理工作。
2.2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①预防保健,扩大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效式的护理活动。因此,神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②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由于世界性的人口存在老年化问题,加之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患病几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儿童特别幼儿几乎没有自我保健意识,易受到伤害和疾病侵袭;残疾人由于行为不便,历来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曾经提出社区护理工作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社区内弱势群体(老弱残障)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由于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慢性病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等重点关护患者,他们除了接受医院的治疗外,还需要社区护理的安慰和帮助服务。
篇5
民办高等教育恢复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5年5月21日,民办高等教育包括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共计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28.55%。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校高校大学生成为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分支。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同样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有研究者做过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当中,存在更多、程度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高校学生。
根据国家教育部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要求,民办高校开设了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经验,加上与其他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积极交流,笔者发现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以大班授课、集中讲授方式为主,以主题讲座、团体辅导内容为主。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简介
结合笔者所在的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同时学习其他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集中讲授和团体辅导。
集中讲授法主要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教学内容指导,采用大班授课、集中讲授,并以高校的考查课和学分制为课程考查形式。这种方法有力地普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马红霞等研究者曾证明了该讲授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价值。
有研究者明确指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团体辅导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改善和技巧提升问题上有重要帮助。
团体辅导是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采用团体咨询的辅导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的比较
尽管两种教学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两种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集中讲授法以解决心理问题为导向,注重对学生介绍基本的心理健康概念、原理和策略,但在如何预防心理问题、开发心理潜能和培养心理素质方面关注不足。同时,集中讲授法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均不足,教学内容理论化,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另外,在考核方式上,集中讲授法比较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考核,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辅导因在互动和参与性上优势明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价值突出。原因主要是团体辅导通过游戏、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形象、有趣的形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深入地观察、体会他人和了解自我。但是作为民办高校里面开设的一门课程,团体辅导需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这与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短缺、资金支持不足的现状是不适应的。同时,团体咨询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考核量化方式上也存在实践上的不易操作等问题。
篇6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4-02
实际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未有效掌握糖尿病知识,还没有形成对糖尿病的全面认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难以提供有效配合,进而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升患者糖尿病知识认识水平,对于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选择我院收治1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包括42例女、48例男;年龄范围26~72岁,平均年龄为(43.5±6.2)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4.2±1.1)年。对照组包括40例女、50例男;年龄范围27~72岁,平均年龄为(43.9±6.7)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4.5±1.1)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用药方法、用药重要性、用药注意事项的宣教,观察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将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介绍给患者,具体内容有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式、饮食结构、预后等,进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配合。②介绍药物治疗知识,对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作用、使用时间、分类等进行重点讲解[3]。告知患者应当避免在同一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并医嘱服用口服类降糖药物,同时使患者了解应当在低于20摄氏度环境下存放胰岛素。③指导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应当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同时应避免含糖量高、高胆固醇、油腻食物的摄入,并改变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④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体质、年龄,并建议患者进行低、中强度运动,同时要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应当在半个小时左右,运动应当坚持适度、适量原则。⑤教会患者每天自我检测血糖,检测通常在饭后2小时或清晨空腹进行,对每次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同时依据血糖变化情况对检测次数进行调整。⑥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所以患者经常存在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进行疏导,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进行评价。糖尿病认识情况评价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包括血糖升降危害、自我检测血糖方法、发病原因、疾病基本概念等。满分为100分,得分大于等于90分者为优;得分在80~89分之间为良;得分在60~79分之间为及格;得分小于60分者为差。优良率等于优秀率和良好率之和。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用药依从性,存在两条及以上为依从性好,包括:每日准时用药;每次按量用药;每日用药次数正确;确诊疾病后未中断用药。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具有91.1%糖尿病知识认识优良率,对照组具有51.1%糖尿病知识认识优良率,观察组患者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为代谢性综合征,其主要控制疾病手段就是服用降糖药物[4]。当前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还没有形成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进而使得患者用药依从率相对较低,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情的有效控制[5]。相关调查发现应当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对糖尿病知识应有的了解,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还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徐艳芳,张卫仙.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认知程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4,17(3):458-460.
[2]高岩,薛M石.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指导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3):37-38.
[3]黄孝积,张晓涛,黄波轮等.对518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对该病认知程度的调查[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273-274.
[4]叶凤基,杨丽萍,李维嘉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认知程度及用药 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3-5.
[5]莫鹏,马媛.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2):570-570.
篇7
关键词 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的与疾病有关医学与护理知识的教育[2].是以医院病房为教学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新健康观已深入人心,目前全国各地医院的健康教育已逐步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医学阶段,过渡到“以健康护理为中心”的社会阶段。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护理的功能已由单一的护理转向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领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拓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多方位护理。护士的职能已不再是单纯地照顾患者,而还必须同时向患者、家属、甚至社会群体提供卫生咨询和健康指导。可见,护理人员是病人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采用哪些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病人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是当前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对200多病人、家属和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和座谈,结合自己多年来临床健康教育实践,说说下列几点粗浅的做法与探究。
1基层医院护理健康方法
1.1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教育质量
1.1.1计划性教育
科室针对病人和家属的各方面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
1.1.2随时性教育
护士要理解病人和家属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并根据不同时段、不同个性、不同健康和心理状态,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宣教。可在给病人发药、换药、打针、量血压等时间提供大量有关疾病和自我保护技能的教育活动,也可在病床前、家中或其它场合用随便、轻松聊天谈话等方式进行宣教。
1.1.3 书面形式教育
结合各种疾病的特点,整理成健康资料手册和卡片发给病人和家属阅读学习。要求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插上与宣教内容向匹配的图片,让资料手册图文并茂、生动具体(有趣),方便于病人随时的、正确的理解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宣教的目的。
1.1.4交谈答疑式教育
是在文字配讲方式基础上,侧重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一方面,让病人根据其他知识或信息提出疑点或难点,护士给予解答和质疑,帮助病人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护士可选择已讲内容进行提问或相互间进行讨论和分析,也可以测试病人掌握程度,从而提高病人积极性和主动性。
1.1.5示范性教育
针对病人水平受限制,健康知识缺乏,技巧掌握深浅不同,护士应先做示范,然后由病人独立操作,在护士的指导下反复实践,直到掌握为止。
1.1.6小组性教育
把共同健康问题和需要的病人或家属成员组织在一起,分成小组。根据他们的教育程度,对相关知识、技巧掌握方法等进行示范、咨询、回答式教育,再由她(他)将这些知识传给其他病人,从而达到共同掌握健康医学知识的目的。
1.1.7实物性教育
运用模型向病人展示和讲解,教会疾病预防方法和自我保护措施。模型的真实感教育能启发病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尽快地达到宣教的效果。
1.1.8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教育
医院可根据季节性或每个月出版带有共性的健康内容板报或宣传之窗,在每个科室大厅有计划的播放健康教育录像带或VCD光盘。
1.1.9开展咨询热线电话
定时解答病人各种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疾病知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消除心中的忧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2抓好三个宣教良机,寓健康教育全过程
1.2.1入院宣教
病人一入院就感到护理人员对他的关心,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更是为进行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健康人住院就转换成病人,不管从哪个角度想都是可以理解她的内心世界,所以,护理人员应在讲话的态度、方式、语调下功夫,力争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用亲切和热情的语言介绍周围环境、全体医护人员、住院注意事项,饮食起居,作息时间等医院规章制度,并向郑重病人承诺:“您在诊疗期间,如有困难、要求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力为您提供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上的照顾”。从而消除病人对医院陌生感和孤独无助感,尽快进入角色。
1.2.2住院治疗阶段宣教
从病人住院到康复需要一段时间,在这阶段里,护理人员应因人而异即根据不同病人的心态、行为情绪和治疗效果等分别实施治疗知识和病因的宣教。普通病人在进入病房后马上宣教,急性病病人应安排在初步诊疗后进行,高危病人则应该在抢救处理后重点对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在疾病恢复时期,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加速疾病治愈,病人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较强,这是健康教育最有利时机,护理人员可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并举,有计划、有系统、分阶段,由浅入深地进行疾病知识的防治、保健、康复训练、自护知识和自控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如,向病人宣传所患疾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等等,使病人自己了解所患的病和预防发病的注意事项,能较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病情复发;向病人解释辅助检查、特殊诊疗、进行手术、常规化验等意义和必要性,使病人和家属支持合作,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了病程;向病人宣传用药知识,如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时间、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使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向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尽可能使用他们熟悉的常用语,避免医学术语。重视病人的饮食,纠正病人的不良饮食习惯,讲解不合理饮食带来的后果,使病人的饮食合理化,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向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要求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程度进行功能锻炼活动量。病人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就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2.3出院前宣教
病人出院意味着病人重新回到家庭及社会角色,为帮助病人实现这一转变,早日回归社会,主管护士要十分热情欢送病人,并对他们进行出院指导,如制定康复计划、按时服药、运动量适中,合理饮食,定时复查,应急处理等防病保健和加强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
1.3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
1.3.1实施健康教育要按照人的心理特征不同而方法不一样
对性格外向、开朗者需要多讲道理;对抑郁内向性格者,语言要适度,耐心解释病人的问题;对自己疾病满不在乎的病人,重点讲解疾病的危害和疾防的重要性;对少数民族病人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1.3.2实施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
对文化层较高的可采用书面材料,讲解及征求意见的形式;对文化低的多用讲解与示范的教育形式;对儿童要采用直观形式带有故事性教育方法,有些内容应让家长了解并掌握;对老年人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反复强调,增加记忆力。
1.3.3不同的病种教育方式也不同
急性病多讲解避免疾病再复发的方法,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防措施;慢性病多采用电教化教育,以教会自我护理的方法,以预防保健措施为主。
总之,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全面了解国内外对该项目的开展情况,将科研结果作为实证与临床经验以及患者各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相结合,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患者受益[4]。
2基层医院健康教育探讨
我国基层医院护理教育工作还处在起始阶段,各方面工作还有待于探讨。
2.1临床护士学历层次偏低
绝大多数护士未接受正规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5]。从长远来看,医院管理者要在物力、财力和精力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培训教育,举办学术讲座和经验交流会,组织她们有计划地学习各种护理健康教育知识,使护理人员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护患沟通技巧,从根本上提高了综合素质,真正适应新模式下的角色多元化。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经验,对医院中老年护士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有关专科知识,如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营养学、药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等等。充分挖掘这个年龄层次的潜力,让她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她们成为专科护士或健康护理专家,既为基层医院解决难题,又为社区护理的顺利开展储备健康教育人才。
2.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开展病人教育要求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用全新的角度去认识护理基本概念,人的健康概念及新医学模式的关系,树立新的护理模式观,把健康教育从“普及卫生知识”转变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护士要通过系统学习理论和培训,真正学会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对病人,一方面实行疾病教育,以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病人心理护理,特别是出院后指导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
2.3尽量符合个体化病人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避免枯燥、单调的说教[6]
从我们对200多位病人(家属)、护理人员、社会人员调查问卷中发现,医院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资料根本无量化,宣教内容枯燥、单调、不具体。护士在宣教中都用口头解释为主,几乎不规范,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受知识深度和广度等因素影响,健康指导不通俗,没有量化,导致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因而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文珍.骨科病人健康教育探讨[J].家庭护士,2008,6(8):2155.
[2] 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
[3] 黄静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
[4] 叶秀燕、洪琼琼.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70.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展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在校学生是这个社区最重要的群体。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发,性本能和性冲动日趋强烈,恋爱、择偶已成为其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性信息的泛滥,性观念的开放,性教育的滞后,相当多的中专生对婚前持认同态度,他们对所有与性有关的现象和话题充满了好奇。校规、校纪固然可以禁止在校结婚和同居,但在高年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男女间有过目的性、过程、边缘者已占有一定比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己成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同时也成为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侵害的群体之一。因此,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身发育特征,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不久的将来将走上各种岗位,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成为未来的人才,对他们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他们自身不受艾滋病的侵害,当他们走进社会后,用自己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群,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身发育特征,不失时机的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展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
2.1课堂教学
按教学计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其中AIDS健康教育为其中重点之一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参与式、启发式、举例法教学,既有讲解对学生起指导作用,又能在学生参与下进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个别咨询
对于一些在课堂上没能解决的问题或个别疑问,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提出,对学生进行个别解答或课堂解答,学生不便当面询问时,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向老师咨询。
3.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及原则
3.1主要内容
①AIDS的基本概念;②AIDS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③传播途径;④主要临床表现;⑤预防方法和措施;⑥禁毒知识;⑦无偿献血知识;⑧健康的恋爱、婚姻和道德观;⑨生育与避孕;⑩关爱、帮助、不歧视AIDS及HIV感染者;我国预防和控制AIDS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拒绝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关的生活技能。
3.2原则
应结合实际,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同时,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切忌肤浅和一般化。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讲课的内容比较挑剔。因此,讲课内容应侧重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与艾滋病相关的敏感问题,如同性恋现象、、等高危行为、性病与艾滋病的联系、性、安全、安全套的使用、无偿献血知识及禁毒知识等内容。对艾滋病的病原学,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艾滋病的治疗等内容可做适当介绍,如能适当辅以录像片或图片效果也很好,做到信息量较大,具有冲击和震撼力,但内容紧凑,不拖踏冗长,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体会
①在AIDS教育中以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的反应都很积极,使受教育的学生增强了自己选择健康行为的能力,对学生整体的健康素质有所提高。实践证明,课堂教育能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AIDS相关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转变学生态度是有效的,但对改变学生行为方面是不够的。
②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有计划,有准备,并重视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从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以健康教育课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参与式教法,效果良好。
4.对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思考
4.1提供条件支持
学校应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如购买一些预防艾滋病的书籍、教材和宣传品供学生阅读;选派教师参加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学校要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探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2要强调关怀教育
大多数学生仍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和排斥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对他们的态度与健康教育前相比,没有显示更多的宽容。对艾滋病患者提供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总体预防,而严厉的社会歧视会产生负效应,对人类战胜艾滋病是不利的。因为歧视会增加HIV暴露机会,害怕受到歧视和羞辱的人可能采取过激行为或隐匿病情,造成对社会更大的危害。大家应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艾滋病感染问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4.3要注意教育
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谈恋爱成风,甚至发生,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学生思想已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存在开放思想,就会有不端的极大可能,也就会给这一群体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就提示预防AIDS教育必须与性心理、性道德及安全教育相结合,并对恋爱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在校期间不谈恋爱为益,使学生树立正确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观念态度,并且采取正确的。
4.4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机制
《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中对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明确规定:对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到2005年达到100%;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到2005年发放率达100%;到2008年各类大、中学校完全开课率达到100%;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要备有一定数量的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读物,到2008年达到100%。上述指标的实现,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使健康教育工作不走过场,不漏掉一位受教育者。 [科]
【参考文献】
[1]何景琳,许文青.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在中国[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15.
[2]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国艾办发[2004]4号.
篇9
[关键词] 教学;课程;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354-1
一、体育课程的概念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在中国课程研究的早期,朱智贤给课程所下定义认为,“学校的课程,是使受教育者在校里规定的期限内循序继续得着各种应得的智识和训练,以求达到一种圆满生活的精密计划。”从课程的内涵理解,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以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材与内容及其进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某一门课程。从对课程层面的划分来理解,课程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课程计划;其次是课程标准;再次是课程内容。基于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学校体育课程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学校体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的教育目的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规定的,或可由学生选择的,被规范了的体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学习操作程序和方法,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基本素质、能力、体质健康教育标准的总体设计。
二、体育教学的概念
体育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共同点,这在若干本教科书和期刊上可以部分地找见。第一,归属学校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的一般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教师和学生是两大基本要素; 第三,有目的、有计划、有大纲、有组织、有常规的知识传习;第四,完全可以寓教于学; 第五,以普通授课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体育教学的属性,理应是知识的传习活动,尽管它所传习的是特殊的知识即运动技术,这种传习活动不能由一般教师来主导,它要由具备相应运动技术水平的体育教师来承担的,这种传习活动也不以特殊学生为对象。因此 ,我们将体育教学定义为,在体育教师和普通学生之间展开的运动技术传习活动。
三、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评述
讨论两事物的关系,必须以对它们各自的本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为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界定,必须建立在理清课程与教学概念的基础上,20 世纪末就有学者强调“概念误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指出“由于对教育中一些基本概念在认识上存在模糊或混乱,由此导致的教育学理论概念体系混乱,又导致了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模糊与混乱……要探讨清楚课程论、教学论甚至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等一系列问题,要真正开展课程论、教学论,甚至教育学的研究,根本的前提是首先要对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作一次彻底清理”。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上,目前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的局面,实质上是多种课程观、教学观争相呈现的结果。不同课程观、教学观的形成又往往与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密切相关。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绝大数研究者就课程与教学进行了词源学的考察,考察结果有人直接当作结论,有的人则只作为参考而进一步结合历史实践状况进行文化意义上的界定。相对而言,后者较为中肯但却很少。还有,到目前为止对语源学考证方法的功能及其适用范围,还缺乏自觉的具体分析,对词源学方法的应用也多只是机械地追溯其出现的时间、本义和各阶段的意义变化结果,而没有深入探究所谓本义与后来的各派生义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制约机制,终致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说服力。而结合现实实践情况进行总结的,又往往失偏于一隅,难达公允。
大多数论者在界说课程、教学的时候,往往就课程谈课程,就教学谈教学,而不是把课程、教学放到它们赖以立身的更宽阔的视域中去看待。当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教的概念是在学的概念的规定性中加上了又一层规定性”,“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活动等。有的学者把 “教”“学”分开并列出现在定义中,二者本身并没有得到界定。还有的学者,要么直接认定“现在就要得出一个精确的并为大家所认同的课程定义”“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为方便进一步讨论而只对作为科学术语的“教学”进行规定;要么干脆承认课程与教学在理论层面都属于多义概念,在不同研究范式中的不同侧重是合理的,而在实践层面则随着学校外部的宏观社会脉络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主张“从艺术的角度思考课程与教学”及二者间的关系。此外,某些研究从立场、方法到具体推论过程都让人耳目一新,得出的结论在宏观上看极具启发性,可由于对“确定性”,“精确性”的追求,落实到微观上整体性说服力却大打折扣。如任长松的《课程与教学探异》,其“分析实在赋予实在以名称分析概念名称”的思路选择,“教育过程的视野,对于“课程是什么”的几种理解的归类,在今天看来仍是新异而有说服力的,可在确认“从本质上看,课程是一个预期的或期望实现的计划或方案”之后,把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方案,称为课程,又回到了“课程”即“学程”,没有突破把本身是开放的计划或方案当作行动的不变依据而封闭化的认识局限。
总之,课程、教学的概念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澄清,这是探讨二者关系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J].教育研究,2002(6):50-54.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其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基本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实际配备了专业的教育教学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能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等工作。高校也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学年教学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日益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一是适应能力问题。特别是大一新生,第一次远离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面临的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对生活的规划问题;其次,面临学习的问题。有的学生高中的成绩优势不存在,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会规划学习生活,导致学习和生活一团糟等等。二是人际交往困扰问题。比如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不懂得也不敢去主动与他人交流,有的同学感觉与同学、与室友相处不融洽等等,这些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不适。三是情感问题困扰。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感情的困扰,比如在校期间是谈还是不谈恋爱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恋爱的问题,如何把握交往分寸的问题等等。四是就业压力问题。面对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学生在一入校就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以上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在大学生入校起就通过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大学生活,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好学业。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矛盾,合理宣泄情绪,主动参与咨询和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为顺利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健全。根据要求,各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般都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但由于受编制、场地等因素限制,一般专业从业人员较少,工作职责和任务不明确,工作内容与形式单一。另外,一些学校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工作的规划性不强,常常处于为了开展活动而搞活动的情况。由于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识不到位,参与咨询和活动的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专业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很多学校的专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比较少,一般校级心理健康中心有几位专业教师,而院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一般都是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管人员组成,专职人员较少,基本都是兼职。这些学管人员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方面比较缺乏,仅能宣传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对于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扰、心理矛盾等问题无法解答,专业水平不足。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根据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而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高校仅仅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有些高校甚至没有给学生订购教材,课程内容由辅导员下载一些心理学基本知识的课件宣讲,与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要求相差甚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学针对性不强。目前很多高校选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偏重于知识性、理论性的陈述,侧重于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的介绍,更像是针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教材,老师教授内容枯燥乏味,而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具体心理问题涉及不多,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试,也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
三、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积极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要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成立自上而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学计划和内容,统一指导授课,加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年级情况对教学内容和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要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总结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利弊,通过评教、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及时改进课程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大学生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高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以课堂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积极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和环境,遇到问题,积极调整心态,挑战自我,锻炼自我,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三)明确课程定位,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必修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坚持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确立课程目标,通过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传授心理学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视频、图片等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此外,在日常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渗透到大学生各类教育活动中,与课外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健康电影、主题班会、心理知识竞赛等相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从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课程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在职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团队辅导等多种方式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兰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