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教学分析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图像教学 特点 影响

一、地理教学中图像应用的特点

(一)图像教学的专业化

现代初中地理教学增加了许多图像,包括各国的地图,农业利用图,工业布局图,景观图,数据统计图,以及大江大河图。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直观,信息量多,又难以掌握。现代地理教学图像的应用,使地理教学更加立体,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的思考与观察。地理现象复杂多变,学生不能仅仅依靠空间想象来思考和学习,地理图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图像教学的形象化

初中地理知识变化多端,仅凭乏味的文字叙述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图像教学的应用一方面使文字由图像演示,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地理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另一方面,直观的图像教学应用也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增加,教学工作也可以如火如荼地开展。

(三)图像教学的立体化

初中地理教学中,最抽象的知识就是地球公转自转,太阳直射角度,南北纬,以及飞机在高空的飞行路线等内容。这些内容无一不是地理抽象化的体现,而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应用,切实解决了这些问题,使这些问题都立体化地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拓展。也使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更简单化。

(四)图像教育的实用化

初中地理知识不仅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扩展,也注重对实际的探讨,使地理知识与生活接轨。因此,对实际知识的探讨就要建立在数据图像的基础之上,图像教学的应用,切实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从而学习也变得更有乐趣。

二、地理教学中图像应用对教师工作的影响

(一)课堂氛围的活跃

地理教学中由于内容过于抽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普遍难以接受这种抽象的内容,课堂的知识得不到消化,课后又不知如何复习,这使得地理教学的发展停滞不前,教师也束手无策。而图像教学的应用,使地理知识更加直观,教学也变得更加生动,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课堂效率的提高

地理教学由于图像教学的应用,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专业性也特别强,也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地理图像教学,将图像知识与语言文字结合,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冲击,更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课堂兴趣的增长

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的。图像教学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和易于掌握,这使得学生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也逐步增加,对知识的获取也要求更高,使得地理图像的教学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学生也从中受益匪浅。

(四)课堂知识的丰富

在图像教学的应用之前,地理教学只停留在板书的形式。通过图像教学的应用,学生可以在投影上观看到图像的动态变化,这不仅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得到了改变 ,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更重要的是课堂知识的丰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使学生能以新的思维来探究和理解问题,辩证地看待地理教学。

三、地理教育中地图应用对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学习地理是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图像教学的应用,引出学习内容,优化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生通过图像教学对知识的内容有了透彻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了地理知识,也提高了读图、学图和绘图的能力,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用图像来帮助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创新型思维

图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教学,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图像应用在地理学习中对学生的有益影响,进而确立了图像教育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运用图像来拓宽思路,提升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图像本身,忽略图像所要表达的实质含义。图像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在地理学习中能够运用图像去解决问题,使问题简单化,加深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印象。

(三)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理图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地理学习也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要学会自己动手制图,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图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是通过亲手制图知道了图像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四、结束语

图像教学的发展和改善使地理教学日趋完善和优化。而地理教学的发展也使得图像教学与地理教育相得益彰。二者的相互促进,使得地理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教育工作有了巨大的进步,学生学业的进步也不再举步维艰,地理教学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窘境。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地推行图像教学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亚南.如何科学地运用地理图像发展学生的智能[J].林区教学,2006(05).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分层必要性具体应用

引言

分层教学系统的实施基本上是基于学生自身积累的潜力,学习能力和知识程度的潜在差异。基于这些差异,学生在科学上是分层的,并分批分为教学,但它们与其他教学的基本目的相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策略。

1.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比如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潜力倾向等等,将学生按照水平相近的原则分组,并对不同的组别予以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展开学习。在高中地理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如下所述:首先,由于初中地理教科书并不困难,注重记忆,学生容易接受,而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内容是理论上的,困难的和新的,需要高水平的理解和分析。因此,两级分化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那些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这些变化。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层次教学来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其次,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一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具有十分有利的一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上,通过基础知识的贯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教材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全面检查学生,协调学生情况,坚持科学分层

当学生从初中毕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时,地理教师应该将分层教学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地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当了解完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基本情况,教师应该多角度的考虑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所有学生考虑进去,然后进行分层、分组,同时要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高中地理的分层教学奠定基础。分层完成之后,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根据学习情况,制定分层目标

分组完成以后,教师应该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分别为其制定与之基础水平相适宜的学习目标。科学的学习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中,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因素。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该制定相对低一些的学习目标,要求他们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对于基础水平稍好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最后,要强化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促进不同组别之间的相互学习,强化知识点的巩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采取多样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当分层目标建立完成,将进入分层教学的核心阶段,也就是分层教学的实施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目标等等上面。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当各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待学生思考过后,为学生解决疑难点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而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对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立体的形象,向学生展示模糊的知识点,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能够更好的接受、理解。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地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着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多年来都没有度过的瓶颈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种问题都表明,高中的基础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式,亟待改革。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同时需要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这就需要基础教育上的双重侧重,不能只注重理论,也不能只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2.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当前现状

2.1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2.1.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倡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水平、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来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模式[1]。

2.1.2新课标

新课标是指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最根本的标准,也是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各方面专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制定出来的,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2]。新课标不仅包括宏观上的教育方针,覆盖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的执行,同时也包括微观上的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1.3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在学习西方以及总结我国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布置课题,同学分工合作查找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老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结合,老师摆脱了过去一味“灌学”的现象,学生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为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地理学科教育的现状

过去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只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课程设置古板而缺少变化,致使学生经过专业的培养却根本没有掌握实际的能力,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所学习的东西却根本没收到成效,最终由于缺乏必要的地理学素质而与地理无缘。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利用,也根本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上到领导下到老师,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应用上也不成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课堂陷入混乱的弊端。

另一方面,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政策下开展的新课标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反而使得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由于合作学习能力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

3.建议措施

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进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合乎素质教育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新体系,真正将案例教学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促进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是摆在政府、学校和学生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3.1对于政府来说

首先,在政策上,坚持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动摇,坚持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相结合的总方针不动摇,鼓励高中在大的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发展,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校地理教学呈现与现阶段教学不同的风貌。其次,在资金上,加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学校发展案例教学提供资金保证。

3.2对于高中自身来说

3.2.1加强实践工作

地理学科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能力培养可以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3.2.2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再教育

教师要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种学与教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自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3对于学生自身来说

学生必须自觉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要求,自觉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现有的一切资源,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卓越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上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4.结语

综观全文所述,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战略性调整,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在政府、学校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努力下,这种僵局终会被打破,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终会寻找到融合的途径,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2-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2

[3]侯建成.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J].地理教学.2013,(01):40

[4]王春禹,常丽.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讨.2012,(12):243

篇4

我们都知道,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增强课堂知识针对性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目前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不仅学习科目众多且地理学科并不是初中升学考试科目之一。所以,不少学生根本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所以能够做到事前预习的学生也是少之又少。也正因如此,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进行事前预习根本是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因此,这里就需要地理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在课堂的开始之前进行预习导入法,也就是说根据新的地理课堂要学习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快速阅读教科书或者资料书找出相对应的答案。而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对学生不主动预习的这种情况进行补救,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2初中地理教学导入———复习导入法

学习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初中地理的学习更是如此。复习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提问,做练习来巩固旧的知识,并导入新的内容。导入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其能够巩固之前的重点知识,并能在这复习过程中找到与新知识的相似点或切入点。此导入法具有易操作性,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让学生做相对应的练习题等方式来实现。而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使所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之前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

3初中地理教学导入———图片导入法

地理图片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错综复杂的交通图、风景宜人的景观图、幽默诙谐的漫画图片等,好的地理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强,直观表现力强等特点!初中生的视野相对还是比较窄,其对外界还十分好奇,若地理图片使用得当,必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获得图片较之前方便了很多,图片导入慢慢成为了很多教师导入新课的重要方式。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给学生展示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地理图片时,就要求图片清晰且有代表性!清晰的图片通过教学平台放大展示出来能够在视觉上给予学生强大的冲击,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并引发思考。

4初中地理教学导入———音乐短片导入法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部已经多次加大了对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求能够从基础教育入手,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全方位发展人才,以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近些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院校都已经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期时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初中地理教学自然也不会例外。而音乐短片导入法在课堂上的应用,更是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这一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更加快速的投入到全新的地理学习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5初中地理教学导入———时事热点导入法

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如今的初中生能够掌握与接触到的外界信息越来越多,初中生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宽。可以说,现如今的初中生所关注的重点早已不仅仅是他们身边所发生的一些小事情,而将更多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之上,而这也恰恰给了初中地理教学一个机会点,如若地理教师能够将当前发生的时事热点融入到地理教学之中,势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而是时事热点导入法恰恰能够做到此点。

6初中地理教学导入———练习生活实际导入法

生活经验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是学生熟悉的或者亲身体验过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导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要运用好这个导入法,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留意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且懂得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灵活融入到简单生活示例中来。

7初中地理教学导入———设疑导入法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认知中的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课堂,这样的课堂效率必然是高效的。

8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研究;学习兴趣;思维能力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课堂上,教师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地理知识展现给大家,大概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通过一些模型、多媒体资料、实物等形式表现出来;二是通过语言描述地理的具体特点;三是通过简单的线条符号或者示意图,附加文字说明来表现地理内容,它们都是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形象思维就是通过一些典型的现象来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全面开发学生的大脑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地理是一门自然现象及人文现象的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离开大自然的地理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其中,进行实地考察,将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变得真实化和形象化,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深入探讨都会给地理课堂增加色彩,把课本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再将生活中的所见与知识串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三、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常情况下,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提供了空间。学习中最忌讳的就是似懂非懂,浅尝辄止,一碰到实际的问题就难住了,我们要鼓励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判断,这样不仅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广阔性的锻炼,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也会增加学生创作灵感的产生。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面对一个问题时,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剖析,最终才得出惊人成果的。作为教师,更要多鼓励学生思维发散地思考问题,充分呵护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篇6

一、图标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出

图表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对地理事物的本质进行探索时,通常对图形、图像以及表格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利用图表教学法,能够实现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同时,我们知道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学好地理的最快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对地图的熟练掌握。学生通过对地理图形识读可以提升自己的地理素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不仅仅需要掌握政区图、地形区图、气候分布图等一些基本的地图知识,同时还要学会结合这些地图分析地理图表中反映的学科知识。例如,学生通过对各种专用地图的识读,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现象给出一定的解释;通常,我们利用气象图分析天气变化,利用地形图分析该地的地形特点等等。然而,这只是我们从简单的方面对图表教学法与初中地理课堂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提出进行分析 。

二、图表教学法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1.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新课标提出了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同时还强调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图表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学习是离不开图表的。这是由于图表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在其主导下容易使学生在无意注意的引导下学习,而在心理学中,无意学习获得的知识最为长久,且更能灵活地使用于日常生活。同时,学生在无意识学习状态中,学习压力较小,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活跃地理课堂的气氛,最终不仅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同时还可以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

2.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在中学地理课堂上,老师如果只是对教学大纲加以把握,那么地理课堂仅仅只需熟练地对地理概念进行把握,这样的课堂是无聊且枯燥的。而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正处于性格的成熟阶段,一味的概念灌输只会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教师适当地结合图表参与教学就会使单调的知识灵活化。同时,由于图表所反映的知识较直观,表达的地理知识更加通俗易懂,这就会使学生的大脑的灵活性更能有效发挥。在地理识图中,图表的不断转化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做好思维转化,在学生听觉记忆、视觉记忆以及触觉记忆的配合下,更加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把握,最终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活力

在地理教学中将图表教学有机结合,还可以将地理知识通过具体材料的分析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理解《大气循环》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应该紧紧结合大气运动模式图,让学生明白其形成原理,在老师对北半球大气循环原理进行分析后,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出南半球大气循环模式图。这样,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主动探索出知识。

三、图表教学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的要点分析

1.教师把握好教学内容

在对图表教学与地理课堂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材知识做好精准的把握,只有对教材知识充分理解,并能把握好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同时突出重点难点,才可以在图表中合理地做好转化,更能充分利用图表反映地理知识,实现学生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2.科学的课堂内容设计

教师对课堂内容的科学合理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根本。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有效结合图表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对图表进行分析时,教师要积极领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的图表赋予其生命,让图表变活,不仅仅反映图表上的内容,更能通过图表看到隐藏在图表后面的一系列问题。

3.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对图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领导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归纳和总结,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了解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图像教学法主要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一前提得以保障,才可以使这些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篇7

【关键词】地理教具 初中地理教学 重要性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5-01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与规范在全国的中小学中也在逐渐的开展开来,地理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其思考的重要方面,因此所有教师集思广益,借助地理教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地理图表和地球仪等教学教具的灵活使用来为学生构建出一幅更加清晰的画面和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而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准确掌握,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1.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于地理教具在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教具使用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有利于克服地理教学中抽象知识传授的困难,有利于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地理知识。

1.1地理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上更多的是对于地理空间结构以及地形分布等相对基础性的知识传授,因此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性比较小,很难用肉眼直接的看到,抽象性很强,学生很难想象,进而导致了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如果借助一定的教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克服在地理知识上所存在的困难性,进而促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产生印象,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1.2地理教具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时期的学生性格比较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待灵活性比较强,容易理解并且想象力发挥很大的知识就会吸收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对待枯燥的讲解和非常难以理解的僵化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则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想象,进而限制了其开动大脑,缺乏吸引性,进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于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进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具来将不懂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进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地理教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师可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教学,并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设计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通过地图、表格等图表类的使用来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有说服力的教学方式就是借助地图、表格进行的教学。通过地图和表格等地理教具的使用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地理知识,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地图的观察和了解,能够从中提取出大量的地理知识,因此学生通过地图的观察再加上教材内容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实现教材内容的更好吸收。地图并不只是只有自然方面的内容,在人文方面的也有涉猎。例如,教师让学生将地图贴在桌子上当做“桌布”,既卫生又方便;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教师的后墙上贴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时时刻刻的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进而在潜移默化之间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举行“查地图”大赛,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并且取号名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和讨论,之后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出一些相对灵活性的题目,而线索就是一张张地图,让学生在抽丝剥茧和严密推理下进行问题的解答,进而为小组赢得分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借助学生的竞争心理来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2.2通过协作来自制教具,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地理科目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地理科目的教学内容涉及十分的广泛,有重大的案件和自然现象,也有相对来说非常小的现象,因此地理教具并不只是大型的、专业的,其中更多的是一种简单的、小型的教具。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地理中的“地球引力和地砖偏向力”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学生的铅笔、橡皮等随时都有的文具来进行演示,进而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感受其中的奥妙,进而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地理教具的制作,进而开动大脑,了解教具制作原理,提供实际动手能力,进而在不断的常识之中实现知识面的拓展。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因此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更强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多种感官的调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极易,进而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语

地理教具的使用对于地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运用地理教具的力度,通过教具的灵活选择与掌握来配合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运用教具教学的方式让地理教学更加的直观,进而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强。地理教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性的知识,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总体课堂氛围沉闷,内容形式枯燥无趣,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这就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总而言之,教师需要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地理教具的灵活使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教具的制作,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3.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4.(25):89-99.

篇8

关键词 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

地理科学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决定了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地理学科不仅知识性很强,而且地理知识与社会、人文联系特别的紧密,即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突出体现在学生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正确的认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及其人地关系。同时地理知识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这就要求地理教学结构与形式向灵活性和多样性发展,教学方法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有利于培养学生智力的方向变化,所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人人参与动手实践是地理教学的需要,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需要一种能使学生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通过对地理学科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分析,我们看到地理教学中所需要的正是研究性学习所能够提供的效果。很多地理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把握和学习。地理学的很多知识就是社会客观现实,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事物,如果能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效果会更佳,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的一种学习过程和方法。那么地理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有何关系呢?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地理学科综合能力的运用

1.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独立自主地去研究课题,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学生会根据需要接触各种信启、资料,从中去查询自己所需数据、事实和实例等。各类信息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面对众多的信息,如何筛选整理取决于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经常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探讨或征询与研究性课题有关的问题。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语言表达能力就尤为重要。

3.读图和图文转换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具有直观、简洁的特点,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和重要工具。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用到各种地图,如何将图中的知识和各种信息提取、深入挖掘和灵活运用,完全由学生的读图能力决定。在读懂图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将图中的图形符号转变为文字表述的能力,也就是图文转换能力。如对柱状图、地形图、农业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的读取图文转换。

4.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区域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有关区位的问题已引起世人的关注,此类课题也是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如工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的区位因素、商品产地与运输和销售市场之间的区域联系等,所有这些都具有鲜明的空间特征。开展这些课题的研究,学生必需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5.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重在应用,研究性学习就是一改以往“读死书、死读书”的误区,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学生学以致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应用农业区位理论,调查研究当地发展某种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应用城市区位理论,实地考察、分析形成的区位因素等。

6.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实践活动多是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面大大增加,团结协作的机会也远大于平时。即使是个人活动也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从这一点来看,研究成果应说是大家团结协作的结晶。

7.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分析把地理事物分解成各部分和各组成要素,然后再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能力,把各部分和各要素连接成一个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间的联系进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1. 发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功能,有利于培养综合感知能力

学习是从感性知识开始的,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感知材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在教学中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真实的感知材料,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如讲述大气的热力作用这一抽象的物理过程时,可从夏季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引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从睛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引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从学生都很熟悉的大棚蔬菜的种植,引伸到大气的温室效应等等,并密切联系初中物理讲过的热对流的条件、热辐射的原理、水的三态变化等知识,从多方面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感知月相的变化,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多种媒体,同时将我国古代优美的诗词引入其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2.发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功能,有利于培养综合理解能力

在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对学习材料的理解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中心环节。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借助思维使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通过对感知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以实现知识质的飞跃。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加宽、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

3. 发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功能,有利于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耀眼的行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就濒临灭绝,更谈不上发展。目前生态失衡、资源短缺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各国各地区对经济发展无止尽追求的结果。但我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否能考虑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建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地理这门课程就是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其组成特点、分布规律等方面知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基本状况

当前从我国学校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学教育的教学大纲、环境教育的配套教材、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等,都不符合中学生环境教育的要求。

2.1中学教育中环境教育的总体原则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发展并不意味着盲目、没有节制地开发,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同样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人与环境相联系,把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思想不断地渗透到中学地理课堂当中去,使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与整个社会的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2中学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未来的社会将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因此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面对将来的环境问题。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使中学生对身边环境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懂得不能完全为了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而放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次,要使学生真正领悟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整个国家乃至全球都很重视环境问题,要加强地域间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全球的环境建设而努力。最后,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想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3中学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3.1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中学课程当中有很多学科都涉及到环境教育,例如:生物教学、化学教学、物理教学等等,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规定教学目标。中学课程中就地理课程较多地涉及到环境教育理论知识,但也都是零散分布于不同章节,学生只能零散、片面地学到一些环境教育的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环境认知体系。

2.3.2学生无法得到真正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和升学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大部分中学里,环境教育没有纳入到教学大纲当中,环境教育根本没有得到重视。另外,中学地理老师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环境教育的教学,中学地理教育课堂上缺少系统的环境教育训练,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②

2.3.3学生无法实现环境教育的学习目前我国很多学校还是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仍然实行应试教育。这样一来,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与中高考有关的科目上,忽略了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课堂后都忙于学习相关的考试科目,对媒体所报道的天气变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漠不关心。另外,也不主动参与一些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即便学校组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也都是被动参与,完全没有体现环境教育的真正意义。

3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路径选择

环境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的环境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环境教育应该以课堂教育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加强获取信息的开放性,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现环境教育的实践性。

3.1以课堂教育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中学地理教学应该以教材为出发点,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尽可能地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引用生动的实例来加强环境教育的感染力。地理教师应加强对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研究,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认知并参与到环境教育当中来,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可以根据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得到合理的结论。③

3.2加强获取信息的开放性,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随着我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已经进入到课堂中,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合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资讯,以此提高环境教学的质量。如在环境教学中,学生遇到较为生僻、比较难理解的法律法规,可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的资料,扩大环境教育的信息量。另外,还可以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解当今的环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获取信息的开放性,既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凸显环境教育的实践性环境教育作为地理教育的一个渗透学科,他们都具有实践性。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应该以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尽可能地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操作形式多样等特点。这样,学生既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环境教育知识,又可以凸显环境教育的实践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了解周边的生活环境,强化自己的环保观念,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④

4结论

篇10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

通过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板书及口头讲述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有些压抑,而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缺陷。

一、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将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图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图导学可以直观、形象地把地理事物的特征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原理及规律。通过生动有趣的图像展示,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2.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地理德育教育

通过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学生不断加强对祖国山河、祖国的疆域、祖国丰富的资源、各地的风土人情的了解,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斗志。同时,以图导学也让学生认识世界的多姿多彩,利于学生形成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扩展学生的视野。

3.以图导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认识、分析不断认识各种事物,把地理中的各种现象及事物联系到一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记忆力的提高。

二、怎样充分发挥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1.以图导学充分发挥地图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图直观、具体的作用,通过地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点。教师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地图资料的丰富性,对不同的知识点,用不同的情境“以图导学”,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

2.对“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要灵活运用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不要把以图导学作为地理教学的唯一方式,以图导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所有的地理课堂都运用这种方式也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应灵活运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

3.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以图导学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优势,将以图导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便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地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