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优质课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实践教学 交通仿真 民汉一体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四期项目(项目号XJU2015JGY70和XJU2015JGZ07)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6-01
一、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国内很多高校给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作为本科课程时该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路口和路段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理论知识、现场实验和仿真实验方法。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 重点教学内容是人、车、路和交通环境的协调管理和控制有关的理论内容、步骤、方法、手段等。课程教材在选题时考虑结合了各种交通场景及现代控制方法,内容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及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学生如果仅仅记住了概念的解释或只了解基础理论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难以使学生形成对交通系统运作的感性认识 。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自主地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实地调研、方案设计、方案比选与评价等,能从学科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
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需要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的需要,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从平面交叉通问题的分析开始,到方案的评价结束,具有以下基本内容:
1.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单点交叉口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 找出工程问题。根据方案设计和仿真软件需要选择采集的数据内容,包括控制方式、交通量、延误等。
2.概略设计:依据分析结果,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从渠化方案、信号配时方案、交通组织等多个方面改良的可能性,这样体现了问题的系统性。初期制定若干个概略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确定详细设计方案。
3.初选及详细设计:从渠化、信号配时及交通组织这三个方面选定若干个优化设计方案在概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4.评价指标选择: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目标和交通仿真软件的评价模块可输出参数及其特点确定1到2个评价参数及参数的阈值。
5.方案比选和完善:根据仿真输出结果对所设计的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比较, 选择出满足评价要求的最适宜方案, 并形成最终方案。
三、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常,交通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进行:
1.到典型交叉口或路段进行现场交通观察,认识交通现象。
2.使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投入到生产实际中去提炼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交通工程仿真实验,分析和解决有关交通问题。交通仿真软件利用系统仿真模型模拟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交通仿真软件的掌握已经成为了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基本的要求。
4.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教学组成员充分利用自身参加的工程实践,或邀请对口的工程实践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项目负责人在课堂上精选工程案例进行讲解,结合工程案例中的成败得失开展课程讨论。
以上四种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不仅拓展了原有的教学内容,而且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课外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弥补了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及工程案例分析,学生虽然参与了整个设计过程,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大胆实施各种改善措施,也看不到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考虑到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办学历史短、民汉混合编班、教师承担的课题任务不足、前两种实施方法达不到全覆盖。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开设创新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的方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参照实际工程项目设计适合于学生演练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课程中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TransCAD等在方案设计和评价中的优势,以具有代表性的交叉通组织及城市快速路立交桥控制方案为案例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设计了实践教学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验课分组中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民汉和组、民族学生单独分组、大、小组长轮流当等管理措施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亲自动手完成仿真过程调动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多的参与实践过程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学习的过程也克服和弥补了语言理解能力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毛保华, 杨肇夏, 陈海波. 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与系统研究[J]. 北方交通大 学学报.2002.26 ( 5): 37 - 46
[2]曹静,杨孝宽,赵晓华. 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 2009(S3): 20-21
[3]陈健,卢国胜.交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J]. 2010(3):63-64
[4]黄芳,胡永举.“交通港站与枢纽”模块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133-134
[5]刘永泉. 试论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冲突与调适[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9):28-29
篇2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82-02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兴起,教育界一直热衷于共享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即“慕课”,是开放教育资源的新发展和突破,体现了开放教育资源从单纯资源开放到课程与教学的转变。本文在综合分析了慕课时代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与挑战,提出了大学教学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从慕课的教学实践来看,慕课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规模的巨型化和学习者身份的多元化
巨型化的学生规模是指参加慕课学习人数多到数以万计,如此多的学生规模不可避免就会导致学习者背景的多元化。参加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能会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学习者的专业知识程度不同,学习者选课的动机和理由也不相同。
(二)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资源共享是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只要有互联网的背景,就可以免费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学习资源没有年龄、肤色、民族、时空和地理的限制,对所有人开放。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展,并且可以提高全球人类的学习质量。
(三)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是指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有选择的、有目的的学习。个性化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网络时代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满足不同背景的多元化的学习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学习者可以运用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进行网络化学习。
(四)课堂交流的实时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比传统的课堂交流方式更为便捷、灵活。这种交互工具软件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全面扩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所提供的系统的自动测评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以及学习质量。
(五)研究系统的自组织和社会性
研究系统的自组织是指研究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发展成一个有序的组织。慕课本身就可以自行产生并且能够协调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慕课的产生与发展脱离不了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种条件的成熟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才使慕课得以产生。
二、借力慕课传统高等教学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及观念
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育实践。信息科技的进步创造了跨时空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适应国家快速发展的需求,终身教育随之被很多国家提了出来。许多国家鼓励国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慕课的大规模兴起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可阻挡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首先应该放开心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更新办学育人理念,加强网络教育建设。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
1.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培养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使命,传统的高等教育应该借助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让学习者可以开展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成人终身学习者的数量的增加,学习者的人口特征和背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网络可以满足终身教育的需要。
2.充分认识大学的资源观。好的大学有着丰富的资源,譬如学校拥有好的硬件设备、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以及更高的社会知名度等。好的学校的资源要比普通院校的资源丰富的多。其实这也是一个循环的概念,一个学校对资源的占有度高,知名度就会提高,进而会招收到优秀的学生,随着人力资源的增加,学校会吸引到更多的资助资金,从而有助于学校的发展。
3.转变大学的发展观。传统大学认为高等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冲破这种思维观念。信息化社会要求人才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大学仅仅三到四年的教育不能够提供这样的人才,所以大学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
(二)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强,则学校兴。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不断加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教育质量才能得以提高。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使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谋得一席发展之地。尤其是慕课在全球的兴起,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手段越来越灵活以及更加民主化的教学理念,迫使教师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1.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服务于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除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会熟练应用计算机,探索在线教学模式外,还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术的应用,另外还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即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教学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教师发展中心还应该对教师进行持续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技术水平的教师制定出分期培训计划。让教师及时的掌握教学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教学新的理念,并且在知识上丰富自己,能够合理的运用教学媒体,强化教学设计,能够做好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并且在知识上丰富自己。教师发展中心除了服务于教师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素质发展等方面的服务于指导。慕课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教师发展中心这一平台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鼓励教师科研型教学。 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型教学,把科研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慕课的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做出了示范。我国高等院校也逐渐开始重视教学理念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进行科研型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认为认知个体要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就必须通过同化与顺应,并且所达到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个体的不断丰富发展和提高就是在这种动态的循环中进行的。知识是通过主动建构形成的,而不是通过被动接受形成的,因此,知识不能够对一切问题提供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并不是一用就准,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所处的情景对个体所具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
进行科研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两个办法:第一,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变成教学资料展现给学生,以供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第二,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课下教师就会非常注重对教学的科学研究,进而在不断的科研过程中会关注到很多与科研相关的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这就会使教师不断地挖掘新的、真实性的、前沿性的教学材料,不知不觉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教学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是不可分离的,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三) 构筑完整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必需随着慕课的到来而做出改变,慕课时代是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所以的学习者都可以免费通过网络学习到全世界的优质课程。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建设需要作出改变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总的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优质课程建设。
1.引进优质慕课课程。拿来主义即高等院校引进一些优质慕课课程,扩大学校的优质课程面,进而培养出一流的学生。由于学校教师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由这些教师讲授的课程质量自然也参差不齐,引进必要的优质的慕课课程可以弥补所造成的课程质量差。学校的非核心课程过于繁杂,有的已经开设的课程质量不高,有的选修课根本开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进高质量的慕课课程可以让学生选修到高质量的课程,进而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打造一流核心课程。一个事物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或者想得到长期发展必须有出色之处。教育既是如此,一所高校要想变得更优秀,除了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外,必须具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课程。如果一个学校核心课程不具备竞争力,那么这所学校的竞争必然会处于劣势地位,很快会被一些更优秀的院校所代替。高校要不断地巩固高校核心课程或者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建立核心优势,注重培养全面发展且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学校可以尽可能的把优质课程通过慕课平台共享,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到更多学习者的关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而且在各高校的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巩固和加强核心课程的建设,到达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将其推向世界平台。
3.开展慕课的技术运用于线下教育。慕课在线教育之所以得以顺利发展是由于有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技术作为支撑。高校可以把这些技术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教师应该学会这些技术的应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为每一位学生打造出一整套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这不仅满足了不同特征的学习者的学习的需要,正好也迎合了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软科学项目(2014BDH116)、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5G021)、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与教育部教指委项目(JZW2015072)、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面上课题)研究项目(2015CSLKT3-069)、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项目(W20150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教育创新项目(2015JG01)成果。
参考文献:
[1]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06(03).
[2]张男星.“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J].大学,2014(01).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
[4]王祖源,顾牡.MOOCs来袭,我们准备好了吗?[J].物理与工程,2013(06).
[5]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6).
篇3
[关键词] 校长 课堂 探索
当上校长还要不要进课堂从事一线教学?要不要进课堂掌握学校教学最真实状况?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校长真正“扎”在一线的不多,校长有限的精力难于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由于客观上远离了课堂,缺少课程执行力和教学话语权,因此,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往往遭遇“瓶颈”。
一、试水深浅获得教学话语权
作为校长,我始终认为,教师是我的第一身份。要紧跟教育发展新形势,要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准,就必须校长先行,扎进课堂,率先垂范。
坚持上好自己的专业课,把准教育教学规律,把住课程改革和教材变化的脉搏,紧跟教学不断发展的步伐,是我扎进课堂的第一信条。因为只有亲自下水,才能清楚河水的深浅,水温的高低;只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高效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只有让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权威,才能保证作为指挥者的指挥力度和正确有效。可以这么说,一个不进课堂的校长是不可能把学校带向高层面的办学平台的,也不可能在教师面前具有真正的教育教学话语权的。
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于2009年全面推出“问题解决教学法”课堂模式。作为校长,在对全校老师开设专题讲座,引进专家指导,安排教师理论学习后,我在所执教的初三(9)班率先开设了“问题解决教学法”课堂模式的公开课。课上成功运用了“问题解决教学法”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道德法与公民权》这一章内容,有关教材重点难点,全部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生成问题,又带领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互相探究,自己解决了问题。因为真正让学生做回了课堂的主人,教室里气氛轻松,学生积极活跃,一扫政治课内容枯燥,学生沉闷的状况,教学效果获得听课教师一致好评。课后,教师们展开讨论,对“问题解决教学法”做了进一步探讨。有写听课心得发表在校园网和省市杂志上的,有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问题解决教学法”实施的,有在“问题解决教学法研讨沙龙”上争先恐后发言的……一年多来,“问题解决教学法”在我校的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课堂全面展开,全新的课堂模式和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由衷欢迎。2009年5月,全国“初三复习课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教学活动在我校进行,学校多位老师面向来自各地的专家、教授、一线教师,作了“问题解决教学法”的观摩示范课展示,得到与会代表高度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不仅要进课堂亲自上课,而且还要上好课,还要能经常上出示范课、引领课。当校长成为一个在学科教学方面专家型的教师以后,校长这种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得到充分活用,还能有效地引领学校的课堂改革方向,进而获得对教师教学指导督查的话语权。
二、听课评课增强课程执行力
校长好比船长,作为“指挥者”的船长应以船为本,而不是在岸上袖手旁观。“扎”进课堂意味着不但自己能上好课,还要会听课、善评课,以此释放有效的教学领导力,增强校长的课程执行力,这是我扎进课堂的第二信条。多年来,工作再忙,事务再多,也坚持在一线跟踪听课,随机听课,指导性听课,并做到同步评课,即时交流,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使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充分体现在课堂上。
青年教师倪娜娜担任初一(4)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因为经验不足,虽然教育教学有热情有积极性,但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班级管理不尽如意,班级整体状况落后于其他班。对此,我组织了部分有教学经验的骨干老师,并亲自带领学校中层扎进初一(4)班,进行全面跟踪听课,同时关注班级管理和学生其他状况。很快,这个班的教学和管理上的漏洞就浮出水面。我与倪老师作了及时交流,同时采用集体研讨问题症结,共同研究教育教学对策的方法,支持和帮助倪老师调整班级管理策略,重新制定教学方案。不久,初一(4)班情况就出现很大改观,学生精神状态转变了,从学习热情到考试成绩,都有了全面提高。如今,倪老师已经独立担起初三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并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班主任。
校长扎进课堂跟踪性听课,主要是关注一些教学稍有问题的教师和班级,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课堂进行诊断和研究,帮助教师找出症结,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校长扎进课堂,通过听课和评课对教师教学跟踪了解,随机点拨,指导改进,明显提高了教师教学的主动、能动性,提升加快了教师的成长、成熟速度;同时校长能够自己上出优质课,并且会听课,善评课,也更有效地推行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将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评课的方式与教师分享,客观上增强了课程执行力,加快了全校新课改的进度。
三、引领教师把握教研大方向
校长“扎”进课堂的最终目标,是要引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策略和方法,我们学校的“校长点课”就具有较强的个性特色和说服力。
“校长点课”是我校一直坚持不懈的将学校公开课常态化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将课堂教学研究从理论化向实用化转变的一种举措。以前为了开一节公开课,许多教师一两周前就着手准备,然后不断磨合教案,借班上模拟课,教学设计花里胡哨,公开课上使用的招数,常态课上毫不实用。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而影响平时一周的教学质量,甚至连平时正常上的课也不备,作业也不批改,这样的公开课即使赢得一时赞誉,对真正的常态的教学却是一种冲击和破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反复思考、研究后规定:公开课由校长于每周二文科、每周四理科的教研活动日随机点名上课。这样一来,每个老师都有可能被点到,每次准备时间不过两个多小时。每周二、周四的上午11时在网上通知教师,明确要求公开课必须上成常态课,教学研究必须针对课堂实际进行研讨。校长是每课必听,听过以后组织座谈活动,探究成功与不足的原因。
篇4
一、教材插图使用现状
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主要是历史模块。教材中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插图,有史料图、人物肖像图等。教材插图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不乐观。教师和学生很少注意到课本中的插图。一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的插图所起作用认识不深,没能把插图当成教材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则没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体现插图的作业。教师们对插图的忽视,让它成为了摆设。其实直观形象的图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与理论配套的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生涩的文本材料,更有助于学习目标达成。如果利用得当,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二、教材插图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作用
(一)巧妙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在教学中,巧妙的利用插图,在第一时间里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例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唐朝同吐蕃的关系”时,引导学生看《开元二十九年唐朝疆域图》和《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在古代交通不便,女子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文成公主为什么远嫁茫茫的雪域高原?她和松赞千布为汉藏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脑中盘旋,促使他们去寻找答案。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插图,能够增加学生记忆能力
充分利用插图,就会使历史的画面既再现了历史的时间观念,又再现了历史的空间观念,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就会使学生好像亲临其境一样长久不会忘记。例如我在讲隋朝大运河时,就要求学生画运河图.在画出运河中心点洛阳之后,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按教材顺序画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各段,然后在运河的北端和南端分别点出涿郡和余杭,接着画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水。最后勾勒海岸线轮廓,于是一幅隋朝运河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此运用该图.学生不仅记住了隋运河的三点四段名称,而且记住了四段所处的地理位置。
(三)巧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通过插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述《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可展示教材插图《郑和下西洋路线》、《新航路的开辟图》、《郑和宝船模型》、《哥伦布船队旗舰》。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虽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早半个多世纪,航海次数多,航海的规模大,而航程之远,到达地区和国家之多,都是他们无法比拟的。郑和率领的船队远渡重洋,克服重重困难,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又如《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用插图《火箭和突火枪》和《元代大铳》,并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火箭发射原理,实际上就来源于宋代的火器。火药传入欧洲,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的战争模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筘士阶层,打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动了社会进步。由此,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教材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插图突破重难点
根据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运用插图教学时,要选择那些有利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插图。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插图,把他们作为解读重难点的突破口,将插图和文字有效结合起来,就能化难为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灵活运用形象直观的插图来辅助学习,学生易于理解,教学重难点的落实,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比如在教学“美国的诞生”。如何让学生对“美国诞生过程中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图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呢?可以指导学生思考:①会议代表神色凝重,他们对这个宣言非常重视,说明《独立宣言》对于当时的北美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件;②会议代表讨论热烈,他们对宣言内容的拟定极为谨慎,这个宣言一旦公布,必将对北美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③会议代表们身着当时西欧流行的服饰,说明西欧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对北美有一定影响;④会议代表遇到分歧时,采取了讨论和对话的方式,这表明北美人民是团结的,他们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要求在立场上是一致的,这是北美独立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经过这样的指导“欣赏”,学生一定对《独立宣言》的发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用好教材中的插图,为课堂教学服务
篇5
[关键词]集体备课;优势;弊端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最早的原始人类的房屋是什么样子?来源于哪个最早的远古居民?有的教师说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导入,如讲《大变革的时代》中的商鞅变法,教材给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教师首先利用视频把历史“复原”“重现”,然后向学生讲解:商鞅手拿竹简,秦孝公坐在地上,看着商鞅和不同意变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辩论,商鞅把他们反驳得无话可说。最后秦孝公作出决断:商鞅的说法是对的,就按照商鞅说的变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觉就把商鞅变法记住了。集体备课这样坚持下去,教师准确地传授知识,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环节,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将所有教学内容的教案分给每位任课教师,让他们分别上网查找下载,供教师共同使用。这样打印出来教案既规范又美观,足以应付各级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还可以获得领导的好评,学校不必再担心教师的备课出问题,教师不用再为重复写教案而忧心。表面看来很完美,结果却导致少数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把相关的教案复制、粘贴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学,生搬硬套地全部搬来使用,教案、课堂模式变成“双胞胎”,教师书写教案独特的个性被扼杀了。
(二)个别教师集体备课的兴致不高
个别教师认为参加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凑到一起,干一些改作业、看闲书、聊小天的事情,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彼此之间缺乏坦诚和真心,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领情,感觉有点吃亏,造成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就把集体备课变成一种负担。
(三)集体备课易流于形式
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个别教师谈不出有价值的观点,只是循规蹈矩,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尽管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研讨比较充分,但有些教师课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科研活动,它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只有扬长避短,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仁贤.信息技术实现备课新形式.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3).
篇6
关键词:微课;学科教育;思品课堂;教学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71-03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让政治教学更精彩。我们的多媒体家族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微课”。所谓“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微”字主要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
做一个时尚达人,应该没有一个不会玩“微信”“微博”的,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政治老师,不会玩“微课”,那你就“out”了。笔者将“微课”引进课堂,在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实效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本文就以粤教版教材为例,从“微课”的价值和实践视角略陈管见。
一、“微课”与以往传统课堂的区别
微型课是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课,是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浓缩,与常态课的最大区别在于时间短且没学生参与,其基本环节如导入、讲解、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等,一般都应该有,具体可结合学科特点及讲题内容简单设计教学环节。综合起来,有四点区别:
第一,时间长度不同。优质课、精品课视频的长度是45分钟或40分钟,而微课的时间跨度是5分钟至10分钟。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的状态一般不超过十分钟,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找到最核心的内容,用10分钟将核心内容讲完。
第二,微课视频只有声音和板书。不出现教师的形象,学生观看板书的演示、听教师的讲解,这样注意力会更集中。所以,微课必须画面精美,再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短小精湛中,微课就美到了极致。
第三,微课体现“混合学习”模式思想。微课视频中虽没有师生的互动,但是要求互动在真实的课堂中实现的。可以将微课视频与在线测试相结合,也可以直接发一张纸质的测试题,用于学生的自我测试,其实质是引导学生更深度的学习。
第四,微课更多地是借助数字化和大数据技术,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处理,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观看。
总之,微课,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教学过程的重新呈现、电子化,而应当,犹如高手指点新手,点到为止,做到让学习者一点就通,一点就透,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微课”对政治教学的辅助作用
实践证明,融“微课”于教学中,给予了学生更新奇的学习感受,就像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学生面对的是一位位优秀老师的影像――
瞧,我们的老师就站在视频中央,像《百家讲坛》里巧品三国的易中天,又像是“美女教授”于丹,侃侃而谈,短短五分钟内,我们 “妙语吐兰”,“字字珠矶”,集百家老师之美,而且又时、空无限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如果有的同学因病或活动没来上课,或者对这个知识点一时没有弄懂、吃透,,可永久定格的微课更成为这部分学生自我拓展深入学习的推手和助力。“微课”,真正成为解决传统课堂之外的学习问题的小课堂!
我们的口号是:微到极致便是质量!能五分钟之内就能讲清楚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到5分钟以上!那可能是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的惰性思维!
所以,我们的微课不微,功效甚大,结合本人实践,究其作用谈谈三点体会:
1、“微课”不微 情真最美
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它确实吸引学生的目光,作为一名初中的政治教师,我也进行了几次有益的尝试。比如:与新一届的学生见面,想着让新同学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绍。因为人往往存在先入为主的心理,第一印象能对人的认知产生关键作用。怎样精彩地介绍自己,赢得学生好感。增进师生的了解,并热切地盼望着新老师的课能早日到来。让咱也当一回微课的女主角吧。我就借鉴了微课的形式,制作了以“我”为主题的自我介绍。
在这个微课中,我放上了我和往届孩子的上课、郊游、开运动会、互动的照片,照片上是我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放上了我们历届的学霸对母校的祝福,放上了我的全家福,放上了我对他们的欢迎、期盼,配上了好听的背景音乐,整个微课程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同时,在微课中适当地设置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在课上就微课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让学生对新老师的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对老师的教学风格有个初步的了解和适应。师生感情的第一次碰撞,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平时课堂上对微课的制作和运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且一般微课的制作工具简单。
上届的学生在毕业时也做了一个微视频《××山下的日子》也大获成功,后来,让我作为微课运用在3.2师生情谊的这节课中,也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届学生把他们初中三年难忘的点点滴滴,从初一到初三的一张张照片,纯真的笑脸、求知的激情、成长的渴望,校园里的欢声笑语,操场上矫健的身影,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全部汇聚在短短的5分24秒内,并套用《北京东路的日子》的曲调,自编歌词,自己演唱,自制视频。现在只要在百度上输入《××山下的日子》,随时可以看见这段视频。用来进行爱校、爱师教育,比我们说什么都有用。歌曲一唱,莘莘学子意、浓浓的师生情马上洋溢。甚至比校歌还流行。
这两次微课的尝试,与传统线下课程相比,学生体验到了一种轻松愉快,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师生情感的好坏很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微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选取恰当的内容,及恰当的媒体进行教学,就会增进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微课虽短,作用不微,情真意切才最美。(附上学生改学的歌词)
合唱:开始的开始 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 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 藏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 该要飞往哪去
爱国:当某天 你若听见 有人在说 那些奇怪的语言
四七:当某天 你若看见 门口的小店还是少年游殇:当某天 再唱着 这首歌会是在哪一个角落
小殷:当某天 再踏进 这校园会是哪片落叶 掉进回忆的流年
女生:表示 从综合到新楼的距离 原来只有三年
男生:表示校内校外贴吧微博 很多好基友
合唱:各种卷子教参都搞不懂 还有五号楼
合唱:各种曾经狂热的海报照片 卖几块几毛钱
殇:我们穿上西装假装成长 胶片挥霍习惯的笑脸
乌拉:悲伤一发 寂寞唏嘘 痛的初体验
小凝:毕业和高中的字眼 格外扣人心弦 各种莫名的感伤 只说句
合唱:九中再见
爱国橙味乌拉琛若瞳:十年后 你若听见 有人在说 这些奇怪的语言
同上:十年后 你若看见 门口的小店 还是少年游
男生:表示从综合楼到新楼的距离 原来只有三年
女生:表示校园内外贴吧微博 很多好基友
合唱:各种函数宾从都仍不懂 还有作业本
合唱:各种曾经狂热的海报照片 卖几块几毛钱
殇四七凝小殷:我们即将分别 独自浪在 岛内岛外不同地点
同上:瞥见蓝白的校服 还会以为是我认识的谁
合唱:秋和 美芬 阿德 林恬 九中我爱你
四七:也或许谁都忘记谁的名字 但记得
合唱:金榜山下的日子
2、“微课”不微 高效最美
微课程不等于课堂过程中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也不等于完整课程的局部课程,它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一句废话都要不得。
在初一上3.1《 3.1我和父母》--------第二课时 化解“爱的冲突”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忆,生活中成功化解与父母冲突的例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选择平日与父母的一个冲突,分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既要表现冲突,又要表现解决方法,时间不超4分钟。课前,我们一起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情特点,选择冲突,甚至有一组学生还请我扮演了其中的一个角色,学生在课前就把录制好的视频交给我,视频中,父母子女之间围绕冲突的对话场景,提出问题,构建与课内学习目标的联系,为具体知识的学习营造氛围。我精心挑选好的片段,然后充分运用到课堂上,省去了课上排练的时间,效果极好,不会笑场,好的案例还可以各班通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解决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认识父母的爱,体会父母的辛苦。一个教学难点轻松突破。就整节课上课的情况来看,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节省了课堂时间,使得整个课堂教学重难点突出,整个教学流程更加流畅,课堂气氛更轻松,学生的表现也活跃了许多。
现在的学生对抽象的政治理论往往不感兴趣,特别怕说教。如在学习《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时恰逢“感动中国人物刘丽来学校的道德讲堂做讲座”。作为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新闻媒体收集资料走近刘丽。刘丽在讲座中从自身成长的历程开始讲起,从小渴望上学,因家境贫寒不得已辍学,因学历低找不到收入高一些的工作,到稍有能力了以后勤俭助学的讲述。告诉学生要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求学。孩子们听讲时神情认真,会后与刘丽兴奋地交谈。事前学生们准备了问题,刘丽也给予认真的回答。给予学生满满的正能量。
了解了刘丽,在课堂上探讨刘丽成长的历程。感受刘丽稍有能力了以后勤俭助学的人生体验。
交流对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启示,这样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实现内心的感悟,产生心灵的震撼,最终内化为道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些视频经过精心剪辑,主题鲜明、资源构成情景化,就是很好的微课,这样的机会难得,今后几届的孩子都用得上。正所谓,有限时空,无限应用。
总而言之,本节课因为微课的使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3、“微课”不微 创新最美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造思维的老师,老师不仅要主动更新知识,也需要主动更新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是一种创新。
四川的一位地理罗老师这两天火了!他把地理教学和神曲 《小苹果》神奇地结合在一起,自己填词、演唱制成了一段地理教学微课。“山东山西分两边,广西广东左右站,两河两湖还在中间”,跟着《小苹果》的曲调哼唱,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不知不觉中就被记住了。罗老师的这段微课在学生中大受欢迎,教学当天下午就有学生把视频偷偷晒到了网上。
这个微课大受欢迎,学生们课间学着哼唱,回家也唱。还有学生把视频发到了网上。通过不断变换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各种感官来加强记忆,学生是那么快乐,学习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生唱起这首歌时手舞足蹈的,你都不愁他回家不通网络、手机、ipad平板电脑去听去唱。这些都是传统线下课堂难于达到的,这样的微课创新,让学生简单地、快捷地、快乐地掌握地理知识。”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所期盼的吗?
其实,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可以编一些歌谣,嚷嚷上口,再配上学生喜爱的歌曲唱起来呢。比如:改革开放好形式, 感谢小平设计师,特色理论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是尺子。让学生喜欢,乐学,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主动学习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一而再,再而三,这种体验就可能转化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初中政治更亲切、更自然地走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微课的运用,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同时让学生对初中政治课的视角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所以,“微课”就是一种创新课堂。它不仅能跨学科交流,如把政治教学和音乐结合,而且能让学生的学习时间既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更能让老师随时可以玩时空穿越,政治老师只要把优秀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电脑,手机,在网上选择所需的微课知识点。反复观看、琢磨,短短几分钟的微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要领,牢牢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思维让政治教学更精彩更美,
三、微课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微课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微课好与不足,适不适合您,您只有去研究了,真正实践了才知道,只有实践了,您才有发言权。笔者通过研究与反复实践,坚持认为,微课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当然,也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
一些老师对微课所产生的认识不足,主要有如下原因:1、选题不太好,是传统教学就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做成微课了。不适合用多媒体表达,不是典型、重点和难点问题。2、课堂搬家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启发性、没有设置悬念、情景。3、有些教学过程,未免太过繁琐,“微到极致就是质量”。4、缺乏设计性、创意不够新颖。5、拍摄画面不清楚、声音不够清晰。6、实效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当中的教学问题,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
1、学科内容要适合
教师应灵活选择微课的内容、学科的什么内容更适合翻转教学的问题。比如,适合视频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需要重复讲解的内容、基本的事实和定律、已成定论的观点、基本的方法和规律、基本的演示和操作步骤,等等。
2、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3、讲授线索要清晰
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或只说一个知识点。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4、教师语言要得体
在微型课中,时刻谨记您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要想上得有激情,除了要具备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外,还得有点演员的功底。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还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5、课堂板书要简约
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给学生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用符号图形标注;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6、课后小结要快捷
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总之,微课不能替代课堂教学,它是把知识最高效地传递给学生,把知识特别是难点放在微视频里。微视频本身不改变教学方式,而是翻转课堂上改变教学方式。微课不微,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给政治教学带来又一春!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2] 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