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感悟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理教学感悟

篇1

“时事地理”是近年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理念。时事地理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的一次重要改革。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实际,来谈谈在时事地理教学中的一点感想。

时事信息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素材。面对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地理课本上的一些内容往往时效性不太强,不太符合时展,这与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一定的差距。而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包含着地理信息,联系时事地理信息进行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地理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更是为了能够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这节课时,了解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还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我们这个北方地区,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在讲课之前,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有图片、视频等,我把它们融入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去。然后在教学中运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讲台风的时候,还引起了一个小,因为,在我们这个地区,发生台风的几率很小,顶多会受一些影响,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谈到我们在本学期有一天就因为台风的影响,而停课了一天,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还列举了一些台风的名字,例如“菲特”“罗莎”“海燕”等,使我也感到了吃惊。事实证明,时事地理教学也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尤其是讲到自然灾害的预防时,学生纷纷列举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我觉得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国家、关心国家、关注国家发展,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以白山在3月份发生了“雾霾”现象,作为乡土地理信息的素材,能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乡土信息更好地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时事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时事联系起来,用时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不积极学习到喜欢学习,这就是作为一名地理老师的重任。

总之,在初中时事地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时事信息,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当然,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积累。

篇2

一、地理课有效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有效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学生有对所学内容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在某种程度上讲,它将对能否实现有效教学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重点调理的内容也在于此,调理的结果就是要使尽量多的学生有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来参与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讲《水循环》时,我引用李白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黄河之水是不是天上来,到底哪里来,为什么说天上来、奔流到什么海,为什么是奔流,以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注重问题要能贴近生活。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学生可以通过对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来说明地壳的变化情况并研究其变化的原因,从而对这种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注重问题的游戏性。有着近十几年在校学习经历的高中生,已经对“你问我答”的提问方式非常熟悉,熟悉也就无所谓兴趣。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突破传统,创新问题设计,把问题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把学生置于游戏角色之中,大大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设计的问题能激发生成、创新的思想,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能力

怎样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科学有效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显然需要作为教者的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即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要只局限于当前学习的内容,问题的答案应属于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及探索空间。如,“当前地球上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天 75 000英亩的速度消失,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制止人类惊人的森林砍伐行为?”

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就可以形成积极的情绪氛围,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同时,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具有良好迁移价值的、“有意义”联系的、可不断生长的地理知识网络。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呢?

二、地理课有效教学问题提出的基本方法

(一)制造认知冲突提出问题

在进行“相对高度”的教学时,出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在青藏公路上所拍,远处为唐古拉山脉的雪峰)。问学生:“远处的山顶为什么有冰雪?”学生回答:“因为高,越高气温越低。”我说:“对,远处雪峰的海拔高度有6 000多米,可是为什么看上去不太高呢?”这时就形成了认知冲突,学生要解决这个冲突,就只能通过思考解决,从而在思考中学习“相对高度”的概念,而不是被老师“告知”。

(二)通过比较提出问题

几乎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寻找相似点或共同点和辨析差异,即比较。在地理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获得有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更为深刻的理解。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中的“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时,可以提问:“自然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复习了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还引入了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比较”内容的学习。

(三)激活生活体验提出问题

把学生的生活世界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如在讲《外力作用》一节时,我先展示一段关于盐城的历史资料:考古表明,上古时期盐城境内大体都是浅海湾。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大海悄然退去,今204国道,亦古“范公堤”以西地区才逐渐成陆,其景观应当就像今天的沿海滩涂,河湖密布,芦苇丛生,是野生动物的天然王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的变化?通过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问题,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结束,我又提出“沧海桑田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联系时事焦点提出问题

联系时事焦点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思维空间较大,有些难以有准确完整的答案,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地理课堂上。然而这样的问题常常能大大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未尽理解之部分,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继续加以关注和探究,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

篇3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实验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70-01

我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了二十年,亲身经历了新课程的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下编订的初中物理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探究实验特别多。物理学本来就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是我多年来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增加新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的第一节课《致同学们》非常重要,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双重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除了做好教材上的实验外,还特意准备了几个电学实验,一个是调频无线话筒,另一个是模拟激光无线通信。当我在讲台上对着无线话筒讲话时,学生在座位上就可以用事先准备的调频收音机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让学生把收音机拿到远处去试着收听,也一样能听到声音,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这时,教师顺便向学生讲一些电学知识,使学生消除对电学的恐惧和陌生感,并和学生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物理,将来老师也会指导你们完成一些电子小制作的。”这样一来,同学们情绪高涨,就连平时什么也不学的学生也有了兴趣。有的学生还着急地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学习电学啊?”我就对学生说:“要想学电学,得先把八年级的知识学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二、改进教材实验,使实验简单,现象明显

初中物理教材上的个别实验,由于器材的原因,有的实验变量不好控制,有的效果不明显,做起来也不安全。通过改进之后,使实验变量更容易控制,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做起来也更安全。例如: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原来盛水用的是烧杯,后来改为大号试管,改进后水量好控制,从加热到沸腾时间明显减少,还可以直接加热,很是方便。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直接把激光照到空气中并不能看到直线传播的路径,为了能清楚地演示光的传播路径,以前我们常采用向空中喷水雾的方法,但水雾在空中持续时间短,可视时间不长。于是,我就用一个大的雪碧瓶子,在瓶口点一盘蚊香或一支香烟,等瓶中充满烟雾后,用激光照射,就可清楚地看到在烟雾中有一条红色的光线;演示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时,我采用的是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这样当用激光手电照射时,就可以在液体中清楚地看到一条红色的光线。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实验,教材上用的是220伏电压和白炽灯泡,实际做起来很难成功,又不安全。我把它改成电流很小的LED发光二极管和低压学生电源,这样既安全又很容易成功,效果很好。

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第二节《保险丝的作用》实验,如果直接用保险丝把220伏电压短路,保险丝烧断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声音和强光,也很危险。改进后用锡箔纸代替保险丝,锡箔纸在5厘米左右,且注意与锷鱼夹与锡箔纸保持良好的电接触,使用交流3伏能提供较大的电流,短路时可看到锡箔纸燃烧,效果很好。这些实验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教学效果更突出。

篇4

在我国,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当前,对器乐教学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性质、任务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在我国,小学与初中阶段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唱游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的。

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钩技能,重在培养审美的情趣、能力,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如果在器乐教学中忽视这些,一 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操作、训练,甚至以学生演奏器乐的水平高低来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的标准,必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器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选择与应用。

器乐教学内容包括选择乐器和传授乐器演奏的正确姿势和方法两个方面。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合中小学器乐教学常用的乐器主要有儿童打击乐、简易的民族乐器等,对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打击乐器。教师对所教的学生使用哪种乐器,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大纲中器乐教学的内容要求、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学校场所、师资、经济等条件选择教学用乐器。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地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

当教师确定了学生使用的器乐后,应根据其性能选择适当的教材,可以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进行选择、改编,也可选择适应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简单易学的器乐教材。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器乐教学方法是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师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来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特别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器乐教学法,不仅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器乐教学形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近年来,我国一些器乐教学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加以推广使用。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器乐合奏指导法。此法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

器乐趣味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

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般是从“有趣”至“乐趣”最后为“志趣”三个层次。“有趣”是少年儿童对学习音乐直接产生兴趣的“幼芽”,表现在一旦学生看到某种乐器独特外形和奇妙音响时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过过瘾,这种好奇心理是有限度的,不稳定又容易自我转移或消失。“乐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兴趣发展、形成的中层次,他们在“乐趣”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对事物的本质内容产生求知欲望。根据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性质,“有趣”和“乐趣”是器乐教学中所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乐趣”的心理培养并非是借助一招一式就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掌握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在“器乐进课堂”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努力使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乐趣”,并引导学生将这项”有趣”的学习内容视作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大乐事来做。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有趣”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认真听的习惯。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范奏,听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听讲授器乐演奏方法。(2)认真看的习惯。看教师演奏,严格跟着模仿,严格按要求演奏。

(3)积极投入的习惯。音乐实践必须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之中。(4)自我复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巩固提高。

(5)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一切服从教师指挥,保持课堂动、静结合的合理状态。

四、按器乐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组织环节。

音乐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中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要达到这个目的,授课教师首先要撰写器乐教学计划,钻研教材,分析与了解学生学习器乐的基本状况,并与全学期音乐教学工作的总计划相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留有余地,使器乐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其次,要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备课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器乐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音乐教师要熟悉《音乐教学大纲》,从全局出发,掌握教材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为确立重点难点做好准备。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教案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篇5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创新实践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9-01

地理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出了对于地理教学的要求,尤其注重地理学习的有用性,让学生在生活学习感悟中自觉的重视地理学习,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转变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地理教学重视的是体验式学习,将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地理课堂的教学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的降低。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创新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考研,将地理课程教学赋予生命力,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生活中善于举一反三,将教学内容活学活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传授。

(二)教学目标的转变

新课标中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合作探索的能力。教学目标体现了更多的灵活性的特点,以自己所在地区作为学生的探索发现的对象,通过对生活环境的了解,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对我们爱国情怀,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探索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鼓励学生大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高中地理教学有自身的教学特色,体现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随着课程标准的变化,这些教学特点也被赋予了时展的特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实现快乐学习、创造性学习。

(一)直观性

地理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更重视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最为直观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现实现象的观察和学习能够达到最为直观的感受。重视学生的认知和感受,重视体验式的学习,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

(二)现实性

教学基本内容向学生传授的的科学的只是构造,但是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特点就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分析和判断,所以这种现实性的特点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三、高中地理教学创新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将课堂教学的影响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当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调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重视教学体验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从课程的导入开始教师就需要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知识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完全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

(二)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性的地理教学借助于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直观的教学感受,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的展示将书面内容灵活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将高中课程进行课题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汇报,加深学生们学习探索的兴趣,通过交流学习强化知识的吸收。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明确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焦秋生.实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智力水平;思维价值;判断价值

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常常是通过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判断力及想象力等心理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地理知识的智力价值同样也拥有领悟价值、思维价值、判断价值及想象价值,我在地理教学别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挖掘地理知识的领悟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通过观察可以感悟地理事物、促成地理概念、抓住地理规律。观察力在地理知识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的发展需要的是实验及观察作为根基的,而我们的地理学习也是这样的。因为地理学习对象成员众多,就决定了地理事物及现象不能在课堂上及我们的实验中演示。所以,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观察力极为重要。

二、探究地理知识的思维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力

思维乃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是多种能力有效发展的主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关注高中生地理思维的有效发展,其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在地理教学中作用重大,地理思维所能提示的是地理事物分布范围、规律、要素之间相互约制、综合作用、探寻规律的一种心理过程。高中地理教材中含有较多的地理事实内容及数量非常多的说理性内容在里面,可以很好地培养高中生的思维力。为此,地理教学中,必须阐明、讲透课本的思维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探寻地理知识的判断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判断力

判断是我们人类对感知的事物所做出选择。判断力属于能力的范畴,是学生智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记得,没有良好、准确的判断,人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更谈不上成材了。只要科学地进行训练,将学生大脑中的判断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充分探寻地理教材中的判断价值,就能培养高中生特殊的判断理解能力。愉悦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地理教师应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对判断对象的兴趣,促进学生急于判断的动机,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明确目的,使其产生地理学习的责任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判断,培养学生的地理判断力。

篇7

一、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符合心理学规律

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什么有的地理教师工作非常努力、辛苦,却收效甚微;而有的教师看似工作轻松。也不额外加重学生负担,却成绩显著。这除了与教师的地理学基础理论是否扎实、教学技能是否娴熟有关外,与教师是否掌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原则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地理教师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激发规律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地理目的的教育,能够根据学生注意力变化规律巧妙地组织地理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思维规律并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妥善地安排恰当方法掌握知识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和作业,那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诸多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二、运用心理优势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心理优势”是心理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压倒一切的力量。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树立起“心理优势”,明确奋斗目标,并辅助以科学的方法,就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潜能,地理教学也不例外。自古以来,人们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人知识渊博的标志。可见,地理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认识。事实上,地理知识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地理知识的作用更不容忽视,诸如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工业布局、修筑公路、矿山开采、行军打仗、水利建设、商业贸易、国际交往、环境保护、居家旅游等等皆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掌握、运用“心理优势”理论,注重培养并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优势”,调动其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就能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可增加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地理课上教师尽量要求学生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三、利用心理学教学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篇8

一、挖掘教材渗透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要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国情,即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我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状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知国——爱国——报国”为教学目标的正面教育,讲清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总之,德育渗透要挖掘教材,循序渐进。

二、设置情景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置情景,渗入美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理美,为学生设置思维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美感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领悟祖国地理环境的美,思想方法的美,文字与图形结合的美,地理语言与地理图形简捷的美等。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衣着要整洁,语言要规范,举止要端庄,板书要工整,安排要合理等,这些都能给学生以情境美的感受。教师还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及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亲身体验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实践中多彩的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自我教育。因为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如,学生通过学国历史、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等内容后,特别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就会体验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当然,这种感情表现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爱,对祖国前途的高度关心和坚定信念上,自然就树立了为祖国为人民甘愿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四、通过比较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辽阔的国土、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但同时,我们还要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但人均资源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等国情劣势。采用“算帐法”通过比较进行德育渗透。因为空洞的理论和枯燥的说教,时间长了学生必然感到乏味。因此,通过比较,采用“算账法”教学,学生听来新鲜有趣,效果就好得多。比如,我国“人口多资源少”这个问题该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然就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有时也可以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进行各国指标数字的比较,教育效果会更好。

五、联系实际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是地理教育和思想渗透的依据,但是教材在编写时,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对于发展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没有开采和捕捉到,所以教师在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教育因素的同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趣味化的材料,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六、开展活动渗透

地理教师要适时运用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地理学是科学的、系统的、现实存在的,所以说,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取得课堂教学所无法想象的德育渗透效果。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召开有关地理的主题班会,进行旅游观光,时事地理报告会,参观访问、观看有关的影视等都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极佳方式;同时还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活动展览、地理墙报、校刊物、地理教具、地理标本等,在这些活动中,必须有一个或几个素质结构完善的“教师导游”来指导和讲解。

篇9

【关键词】地理教学 脑科学原则 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04-03

一 什么是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

微视频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vv所提出的60秒课程,在我国,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

这里我所指的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是指基于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在5~8分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地理问题或核心内容的多媒体教学视频。视频涉及的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二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特点与意义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广、形态多。所以,“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观看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将微视频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充分发挥地理教材的价值,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有重要意义。

1.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对知识点的针对性强

其围绕一个特定地理知识点(一般是重难点),集中聚焦该内容,教学主题界定严格,突出问题显著,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实用高效。

2.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由文字、音乐(或解说)、视频画面三部分组成

丰富多彩的媒体视频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画面、音乐、解说声音多管齐下也能使学生展开想象,深思问题。

3.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可使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地展开学习

时间上方便灵活,及时、高效、便捷。空间上机动灵活,微视频的使用不受场地限制。使用方式上多种多样,网络、手机、微博、微视频地理学习平台等,都可使用。

4.现代科技产品为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提供了便利手段

随着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移动数码产品的普及,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可通过网络覆盖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等领域,为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优质和丰富的资源。

三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设计为什么要在5~8分钟,而不是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时间30~40分钟,这是符合脑科学原则的,即符合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分钟以内的基本规律。下图为注意力集中时间曲线图。

由图可知:学生的注意力在10分钟以下的时间内能够高度集中,这时投入学习就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不断延长时间,注意力就开始下降,这10分钟左右的集中学习是最快乐的,也是学习动力、创造力、想象力最大的时间段。因此,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设计,应限制在5~8分钟。

四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制作方法

1.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制作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设施:电脑、麦克风、摄像头、宽带网络等

软件设施:(1)图片处理软件(如我形我速、Photoshop、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等)。(2)音频工具(如MP3录音机、Cool Edit Pro等)。(3)视频采集、编辑软件(如会声会影、Snagit32等)。(4)幻灯片制作软件(如ppt等)。

2.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主题和设计方案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制作应该有“主题确立、视频方案设计、素材准备、微视频制作、完善优化、总结反思”六个基本环节。(1)确立主题。微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程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通常情况下,一节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只关注一个地理知识点。教学主题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如“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经纬度的确定”“方向的判定”“非洲的气候分布规律”“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断”等。(2)视频方案设计。确立主题以后,就要对视频制作的方案进行设计。方案设计的内容要包括:语言设计(引导语、讲解语、点拨语、总结语),地理问题设计,地理课教学情境创设,导学方案设计和温馨提示等。

3.素材准备

搜集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地理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材料。搜集方法,可利用教材配备的光盘资料,也可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全面的资料。

4.微视频的制作步骤

应用ppt制作出教学课件,充分利用ppt丰富的功能,让你的课件内容有血有肉、生动且对学生有吸引力。调试好电脑耳麦、摄像头的功能,使其正常工作。通过屏幕录像软件Snagit32,选定ppt播放屏幕大小。确定屏幕录像,同时开始播放ppt,必要时对幻灯片内容进行解说。录制后保存成avi视频。利用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制作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高质量:文字、图像、声音力求较佳。(2)主题明确:开门见山,直接指出地理问题,重点突出。(3)具体生动:问题或解决方法清晰,将地理原理暗含于地理问题、现象、故事和解决的策略中。(4)巧妙悬念:层层递进,让学生有想不到的地方和对问题有恍然大悟的感觉。(5)举一反三:让学生看到地理问题背后存在的问题,对相同地理问题有本质的深度解读与思考。(6)培养情感:让学生在微视频教学中产情感共鸣,从而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

5.完善优化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制作完成后,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其效果,地理教师要反复观看自己制作的微视频作品,同时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试看,并让其提出修改建议,使微视频进一步完善优化,尽量提高微视频课程的质量。

6.总结经验,开展教学反思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开展后,教师要及时了解教学反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留言,结合自己的微视频地理教学实践,认真反思,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努力提升微视频地理课程的设计水平和质量。

五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设计及运用策略

要制作出一节好的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不仅需要地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更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狠下功夫,要学习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最优质的地理课程教学。

1.制作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时,要充分发挥地理教师个人的特长与优势

在重难点问题上,要向有特长的地理教师虚心请教,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精心设计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使学生们能得到最优质的地理教学资源。

2.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一般为“导入――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播放――学习理解――课堂练习――归纳总结――反思感悟”。对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如何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在观看的同时如何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何加入课堂练习,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课后及时进行对该微视频的反思。

3.要制作出一堂好的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

除了有完美的教学设计外,微视频中还应该有一些靓丽的视觉效果或优美而又活泼的动画。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源和软件技术运用能力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软件运用技能与技巧,熟悉各种图片、音视频制作的方法,才能精心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微课程,为学生学习地理服务。

4.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中,主讲教师要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对所讲地理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

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语言精辟,声声入耳,促使学生抓住细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微视频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5.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设计要重视细节

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完整且浓缩精华的地理微视频,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如“东南亚”专题,可以划分为“东南亚地理位置”“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六 甲海峡”“东南亚富饶的物产”“东南亚国家”等几个短小精悍的小专题供学生学习,这样这一节课的内容不但简洁实用,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6.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要加强微互动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设计,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既有点拨提示,又不断地渗透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 结论

随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变革了地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同时地理教学课时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解决学生的困惑和疑问,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地理教学博客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多角度全方面地展示地理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授课内容建立各种学习板块和主题探究,针对性地学习和探讨。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相关板块中自由发表相关见解,展示自己的地理知识,通过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共同交流,弥补课堂不足

地理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数比重低,被认为是小学科,在平时教学中师生交流讨论时间少,学习效果不显著,所以师生可以借助博客这个平台,摆脱时空限制,师生和生生之间以开放自由个性的身份进行平等交流和探讨,教师还可以利用博客课外任务。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从而改进课堂教学之不足。

同时,教师通过撰写博客日志自己的教学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足,还可以同时与地理相关的课题进展和新闻,转载与地理相关的网络资源视频和图片文字等,主体不限制,形式多种多样,发挥博客的教育研究作用,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因高中地理知识涵盖面广、知识点散,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博客。例如,设置“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博客,在相关博客中通过视频、文字、音乐、图片等对区域知识进行汇总集合,理清教学思路,分类学习。同时在传授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可各个地理区域的奇人异事、美图展示等兴趣板块,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地理知识和难点。

教师还可设置不同的板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进行选择性学习。通过博客的超链接,教师可以链接一些经典的地理教育网站和旅游网站,使学生获取更多教育理念、课件、试题等教育资源,拓展其知识面,了解地理学科最新动态,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例如,我通过设置“摄影美图”一栏,展示学生在平时生活或者旅游过程中的摄影美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学生通过博客平台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选择学习内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博客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统一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培养自主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