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和基础部分,它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一直都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就得探寻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来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来激发他们的语文探索欲望,只有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有利于教师传授语文知识。
二、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建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对语文的美好意境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教师认真备课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和把握好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要难易结合,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可能提问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各种课堂突发事件。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知识修养的重要科目,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教学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霞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旬,2011(7).
篇2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教学质量;重要意义;有效策略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更是对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启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文化传承,因此,提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培养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促进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
小学一年级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儿童智力开发、文化启蒙、性格培养与定型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学正是承载了文化传承与素质培养的重任,是小学生在儿童时期文化启蒙与性格培养的领航人,因此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个人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也会影响小学生个人性格的发展与定型,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希望,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发展,不仅是现今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而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质量的好坏不仅对小学生存在一定影响,而且对国家与社会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二、促进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
1.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提高一年级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根本任务。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儿童发展时期,其注意力与思维能力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很容易被外界其他因素的吸引与影响,导致注意力都不集中,在上课时东张西望,不好好学习,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以特殊、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小学生创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以小学生个人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差异教学,从而促进不同性格的发展
小学生在儿童时期会由于个人的发展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知识传授与性格及能力培养时,一定要以小学生个人实际情况为根本依据,针对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小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并以专项教学的方式促进小学生在自由空间中对不同性格的培养与发展,使小学生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与释放。如,教师可以在为小学生布置作业时,根据小学生个体差异都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安排,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创新教学技巧,强化教学功能,从而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技巧多是以提问为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教师都存在敬畏之心,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往往是处于紧张与害怕的状态,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会因为紧张情绪的影响而回答不上来,出现尴尬、恐惧的心态,长此以往,极不利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因此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创新教学技巧,重视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时可以采用迂回提问的教学技巧,引导小学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并对小学生给予鼓励,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4.强化小学生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行为与学习习惯是小学生个人成长情况的整体表现,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小学生行为与学习习惯的强化可以让小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爱读书的学习习惯。同时,丰富的文化知识也能陶冶小学生的个人情操,提升小学生的个人修养,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与个人素质的培养,还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 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惑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也是语文教师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1.建立平等,合作的课堂师生关系
从人格上讲,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从知识的获取先后上说,老师知道的还要比学生早一些,也就是“闻道有先后”而也,在当今网络、信息化的社会里,如果老师还是“一桶水”的观念的话,这桶水装的时间久了,也可能会变质,因此,作为一个新世纪的老师的知识,应该是一股涓涓的泉水。老师应该吸收更多的新鲜的东西,不断地去学习,否则你的学生有可能比你还早知道。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千万不能扮演“警察”的角色,相互合作,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老师一定保持良好的讲课心境,一堂成功的课不是看老师讲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因为,课堂气氛比课堂纪律还重要。
2.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怎样才能扮演好在新的世纪里自己的角色,使之更加全面和完善课堂教学。笔者则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正确认识当今教育的发展,处理好自己的位置。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只要熟悉教材,通过查资料,写好教案,按照一堂课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把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和实现。这种学习,应该说是学生完成了老师的教学目标,而没有完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里教师的角色是“演员”而不是“导演”,因而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
2.2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教师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能否演好一出戏,关键还是靠“导演”的导,“导演”与演员是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一个集体。那么,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也如此,师生共同探讨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来提问题,反对传统的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方法,更好的体现合作学习,课堂内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比如“巴巴掌”,奖励“小旗子”等,多渠道鼓励学生,提高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合作者、促进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3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家布鲁纳曾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国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堂课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本堂课所讲的内容,才能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切身体会,只有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喜欢你、尊重你,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文化导入,提升教学质量,策略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日语的学习与应用更加普遍,日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流畅沟通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事关高校日语教学质量能否持续提高的现实问题。而将日本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各环节,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高校日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文化导入内容的层次性。
文化内容渗透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按照文化内涵的层次性来划分,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主要包括知识文化、词汇文化、话语文化和观念文化。
1.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指的是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方面的背景知识。缺乏这些知识会导致阅读困难或理解偏差。在日语教学中有效地导入相关的知识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知识,促进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需要教师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广博的异国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日语教学做到收放自如,授课内容引人入胜,从而使教学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2.词汇文化。教师在词汇讲解时提升教学质量,可用图片、实物等来加以说明,以便增强学生对所讲词汇的感性认识,并把握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桜”是日本的国花,但在日本人眼中还把“樱花”比作人生。“樱花”的花期虽只有短短一周,但却开得多姿多彩。日本人认为人应该像“樱花”那样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又如,日语中的“きれい”有两个意思:一为“美丽、好看”,二为“洁净、干净”。这说明,日本人很爱干净,他们把洁净与美丽等同看待,认为只有洁净的东西才可能美丽。这样,学生就能透彻地领会词汇的意义,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3.话语文化。语法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语境来训练培养学生的“日本式”思维,去体验日本文化。如,教师设置一个询问对方愿望的情景对话,多数学生都会按语法做出“たいですか”来询问。日语中“たいですか”表示第一人称愿望的问句时,可不受人称限制。但学生却没有真正理解日本文化所体现的暧昧性。日语表达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不要直接触及对方的感情,而多采用诱导式询问,让对方说出自己的愿望。因此,使用“たいですか”过于直接,不符合“暧昧性”表达方式,而应采用“~はいかがですか”去诱导对方。
4.观念文化。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客观介绍异国文化,而不能盲目地加以推崇或运用。如,日本人一起吃饭时,付账的习俗是“割勘”(即AA制),一方面日本人保留了中国的一些习惯,依然是一盘菜大家同吃,但另一方面日本人追求高效简练的生活方式,不愿欠下人情债,所以饭钱酒钱平摊提升教学质量,两个人吃就各掏一半,三个人吃就各掏三分之一,如此类推;可以在客人面前公开算账、掏钱,甚至恋爱中的男女朋友也不例外。我们在日语教学中要辩证地引导学生认识日本的传统文化习惯,而不能单纯地说日本的文化习俗有好坏之分。
二、文化导入方法的多样性
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可用比较法,对比中日文化的异同。也可用解说法,不拘一格地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随文解读。还可用实践法,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课、日常与学生思想交流谈话、开设日语角、举办日语晚会、订阅日语报刊等来加强对日语文化的了解。
1.比较法。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理解其中的同异,并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具体可通过说明比较、道具比较、事例比较的方式从中国有但日本没有、日本有但中国没有、中日两国都有但有差异等方面进行。
2.解说法。讲解法是指在对比学生的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选出目的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特征,尤其是容易引起交际困难的文化特征进行讲解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不高、课堂互动反应也不积极时,勉强继续授课效果不佳。这时可放慢节奏,转而讲授一些趣味性内容或做一些游戏,让学生稍作休整后再继续授课。如用幻灯片看一些日语民间故事、讲日语笑话、练习绕口令、词语接龙等。还可通过设置会话场景、启发式提问等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活跃课堂气氛。
3.实践法。实践法是指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如听、说、读、写、译等学习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包括与日籍人士接触、看录像和电影、举办专题讲座等。近年来,来华工作或留学的日本人不断增多,我们可以请日籍人士面向学生开设相关讲座,并开展与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日籍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深层日语本土文化的载体。在交流中,这些异国风情的语言文化背景将逐渐植入学生的心底。能促进他们感悟到学习外语除了要掌握一定语法知识外,还要重视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一门语言。
三、文化导入手段的灵活性
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中日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采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有机地将这些手段与课堂教学结合,选择和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都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影视、图像于一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日本的民情风貌,增加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学习兴趣,显着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网络、电视、多媒体、广播等直观道具提升教学质量,随时积累日本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日本着名的文学作品和故事。此外,通过网上阅读获取日本的最新信息,也是了解日本当前社会动态、社会问题及社会关系最快捷的途径。
2.优化课程设置。高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三个层面。对于日语课程的设置,要改变以往只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在精读、报刊选读、语法、会话、写作等课程之外开设相关的社会文化课程。在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中,不能只局限于交际语言的培养,还应重视非语言要素的培养。此外还可采取文化专题讲座的方法,聘请学术界各个领域的专家定期举行有关跨文化交际知识讲座,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还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开展趣味教学。高校日语教学只靠课堂上的短短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可通过课前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作简短的小报告,或模拟生活场景自编对话练习、演小品等方式。还可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如举办日语专题讲座、开设日语角、组织日语演讲比赛、编导日语短句等,制造日语学习的人为环境,使学生学到有关文化知识并从这些具体形式中得到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章斌.如何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知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 2 009(8 ) .P:208
[2]黄双颖.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J]. 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20).
[3]杨芳,王栖琳.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日语听解能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篇5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质量
在小学教学当中,师生互动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高质量的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注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将教材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传授,同时通过语文精神和素养的提升来进行学生的语文教学。在当前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积极进行师生互动,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谋求其在发展中变革,是师生互动成为小学语文教与学之间的良好纽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
1.1教师对互动教学时机把控水平有限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师生之间互动并不是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就越能够得到良好回馈的,需要对于互动教学的时机进行有效的把控,把握精准的频率和时机,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时机的把握,主要将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学水平两者相结合,扎根于实际的教学工作实践当红总,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师对于互动教学时机的把控往往水平都十分有限。[1]这就会造成不同类型课堂中互动教学时机难以把握,有时候会出现正进行热烈讨论中,教师忽然对于学生的思路进行打断,这样的师生互动适得其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难以实现师生互动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1.2教师互动意识有待提升
在进行课程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更新,同时也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当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自身能力发展的问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进行变革的意识薄弱,因此导致教师互动意识有待提升,生互动的方式和质量都不够理想,一旦没有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意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师生互动实践。
1.3师生互动的方式过程略显单薄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方式当前存在较为明显的单一问题,例如,在教师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对于课后问题进行提问的模式,这一模式属于最基础的师生互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并非最适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也存在提问内容缺乏创新性、对于学生的思路把控不好等问题,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失去了师生互动本身的实施作用。除此以外,在进行师生具体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身份有过于强调自身主置的问题,进而导致师生互动处于非平衡的状态当中,互动的过程自然也略显单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策略
2.1重视互动交流,使用科学引导策略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想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用科学的引导策略,重视课堂语言和情感互动的应用,因此想要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就必须重视对话沟通语言的技巧性,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和掌握能力,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认识到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积极的互动抓住学生观感兴趣的点进行分散式研究,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有目的性的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推进情况进行导向性语言构筑,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调动起师生对于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令学生能够提升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概括、整理和分析表达能力。
2.2重视培养教师自身互动意识
在进行师生互动实践前,首先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互动意识,有了互动意识,才会有互动的实践,进行师生互动的核心要素就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导向者的教师本身应当认识到进行互动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当中,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际的具体语文知识学习讲授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同时互动的表现形式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传统模式,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形式,都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深入认识,对于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都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以外,还能够在实际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感受和情感表达模式,想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就需要对于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革新和发展,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深刻、平等和融洽的关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升自主意识,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
2.3提升教学互动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教学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小学生正处于自控能力较差的阶段,但是小学生的优势在于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望高,而语文教学内容是主观性较强的,如果互动方法得当会提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反之,互动方法突兀或者不科学就会令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质着手进行学生语文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进行把控,不断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满足,同时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从重视互动交流,使用科学引导策略、重视培养教师自身互动意识和提升教学互动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建立师生之间的融洽积极氛围,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非连续性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82-01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应该确保学生可以领会文本意思,并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对小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也可以优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使学生思维模式呈多元化、发散性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介绍。
1.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其非连续文本就是指相对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其基本结构形式并不是以句子、段落组成,而是由数据表格、广告、调查报告、使用说明书、图解文字、产品介绍等形式组成。并且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可以进行说明、解释、讨论,从而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1]。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其具有信息量大、直观、醒目、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多是从生活角度安排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性,实用功能明显。
2.当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弊端
2.1阅读缺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非连续性文本认识缺失,故此在教学中,认为把连续性文本学好,对于非连续性文本就能无师自通,而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专业性强,现行教材有缺陷;再有就是非连续性文本材料较少,教师无法全面为学生讲解其内容。
2.2缺失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不全面,没有把非连续性文本纳入到教学范畴,对于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利用不足[2]。非连续性文本在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不足,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不被教师重视,确保对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2.3教学缺失。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没能跳出连续性文本教学模式,只是将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教学中辅助手段,导致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严重失衡。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没有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产生理解上的障碍。教师非连续性文本素养不足,不能有效整合信息,降低课程教学质量。
3.优化改进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其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策略,改进教学措施,从多个方面强化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提升其教学质量。
3.1挖掘非连续文本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挖非连续文本教材内涵,尊重文本编者意图,构建非连续性文本知识体系,打破以往教学篇章安排,插入非连续文本,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知识内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遵循非连续性文本特点,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习惯中,编排小学语文教材,创建非连续性文本,加强文本挖掘。
3.2注重非连续文本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非连续文本教学中,实现文本间的互为转化,引导学生加深对非连续文本的认识,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表格信息,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来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实现实现跨学科间的"勾连"[3]。将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内容,从图文等非连续文本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展示出来。依据呈现现象,尝试分析推理,确保学生在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基础,尝试简单的推理。如《奇怪的东南风》这篇语文教学中,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爸爸的咳嗽好像和东南风有关,根据记录情况,引导学生展开推理,推论爸爸咳嗽情况。针对统计图表,多是以数据以及箭头来反映问题,故此对于这类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提升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深化非连续性文本结论,迅速得知非连续性文本所反映的内容。
3.3注重实践教学。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中,学以致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历练,,指导学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中图表、知识树整理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去记录小学语文课文重点,呈现观点、归纳摘录、统筹整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文本大意,找出非连续性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在想象中找非连续性文本规律,找准非连续性文本关键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理分析非连续性文本成因,得出结论,最后依据科学道理作出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准确判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如在大商场、公园游玩中,指导学生看懂平面示意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历,从小培养血神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能力。
3.4优化创新教学理念。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集结各类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非连续文本内,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重视连续性文本,明确要求,适时改进教学,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课程资源,在单元开始设置"导语",在文后设置"资料袋"、"阅读链接",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并为幼儿文章配图表、数据内容,让学生在鲜明非连续性文本数据图表中,认知事物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基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通过客观化试卷考察,评价跟进教学达标情况。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信息整合,让学生自己可以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知识,去自己整理感知其魅力,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应该主动出击,优化语文教学策略,结合"非连续性文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认知需求,基于学生主体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素养,提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军明,朱华贤. 亟需提高阅读题的编拟质量――由一道阅读训练题的编拟说起[J]. 小学教学研究,2012,07(18):41-42.
篇7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有效性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改已深入到我国各级学校中。小学校园的课改也在各科目中进行。而小学语文的课改也是我国教育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调整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使学生接受和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是各小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的初步阶段,此阶段的学习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致力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是指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让学生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利于教师完成新课标的任务,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和语文应用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重要标准,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价值。我国现如今正积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必须重视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调整教学目的,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是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因而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分为阶段性目的和最终目的。阶段性的教学目的通常是每节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据此来选择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最终目的则是指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和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关注于学生情感的运用和学习态度。因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情感运用能力,以求实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要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和特点。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应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教师需要进行趣味的课前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主动探究的欲望。在讲解课文时可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在讲解课文《初冬》时,为让学生了解到教材中的雾后景色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大雾天气时感受此景,其亲自感受文中所描述的景色,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都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可通过改善枯燥的课堂教学气氛来完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使其能在轻松舒适的状态下发散思维,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以往沉闷单一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从多方面着手。可将游戏引入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语文知识;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多采用生动活泼的词句,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培养起学习语文的信心;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因而,教师和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同学生一起讨论,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地位,而不是以权威者自居。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不同想法和思绪的存在,以此体现课堂的兼容性。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为主的灌入式,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其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应起辅助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才能使其牢固的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发扬古时人们质疑的精神,多提问题并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例如,在讲解《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时,可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设计问题并向学生提出,例如,“面对不停挖山的愚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所传达的寓意。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五)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课堂互动
课堂的效率一方面要依赖于教师的教授,一方面要靠学生的接收状况。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是很有必要的。从空间位置上来说,学生的座位安排不能出现死角,要保证教师能与学生随时进行互动和讨论;从教学时间上来说,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合理掌握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进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代菊.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
[2] 邓怀菊.民主 开放 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之浅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1)
篇8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基本论述;实施策略
一、激励教育的基本论述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合理运用激励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付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以后高难度的语文知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励教育得到了教育发展部门的极大认可,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教学者能够明确教学主体,不断完善教学细节,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彼此共同发展和进步。激励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积累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所涉及到的内容要点比较全面,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对新生事物进行深入认识和了解的过程,激励教育模式的运用能够从发展的角度上来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通过不同方式的奖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从而带给他们学习方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多鼓励引导学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激励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因此,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去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多数教师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水平,这种方式阻止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的建立,尤其是那些基础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就让这些学生产生了“我不行”“我不会”的学习心理,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这样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能力。
激励学研究表明“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于自我的语文学习的认可,从认可的角度来不断的提升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将这样的兴趣建立起来了才能够促进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语文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为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奠定坚实的语文自信力。激励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或情景,还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即使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教师也要宽容对待,不要嘲笑、呵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方案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说出来,而许多教师抱怨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如何鼓励学生在课上主动学习成为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反思为何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与同学侃侃而谈,欢声笑语,是否是在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从学生课上与课下的行为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课堂上的环境让学生沉默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改变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在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时,首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应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同时,教师应该同样尊重学生,若教师真心对待,相信学生肯定能够感受得到,进而在课堂上敢于面对老师。然后,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掌握主动权。
(一)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掌握主动权,而不是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课下或听或不听的状态,教师也不要盲目学习西方教育方式,要结合实际改变教育方式,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这门科目,而不是仅仅当作一个任务,把自己融入语文教学中,然后把学生带进语文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活跃气氛。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把单一接收变成双向反馈,让学生反应理解的程度,让教师掌握学生接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增加师生互动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小活动,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创设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增加师生了解,改进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还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建立起兴趣,从而促进其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激励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阶段,需要有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加入到激励教学的队伍中来,促进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的使用频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立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2015,11.
[2]安翠霞.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析[J]. 学周刊,2015,09.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班化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多媒体技术 教学评价
一、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运用小班化教学。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引起教学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为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理论早已提出来,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它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公平理论、教育价值观理论、教学论观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也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正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小班化教学法得到更好的运用。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更好地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应当成为小学语文知识的主动接受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对小学语文的热爱,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重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班化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必需的。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可在教学前,可以结合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利用多媒体创设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时,单纯讲解难以让学生对武夷山有详细的了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播放武夷山的影像则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武夷山的风景图画,并配上音乐,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老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武夷山有更详细的了解。
3.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小班化教学更需要老师关心每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同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为小班化教学营造更好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可以采用游戏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例如猜字谜,可以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也可以鼓励学生编字谜,如找朋友、将课文内容适当改编、进行课堂表演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好地推动小班化教学。
4.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图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直观显示相关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当学生回答这是桂林的时候,向学生显示一段文字: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围绕甲天下进行讲解,适时播放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桂林山水的美景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桂林山水的美。
5.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故事、笑话、设置悬念、表演等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又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语文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配合,友好竞争;活动教学法,组织抢答、接龙、小组竞赛、辩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班化教学效果。
6.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让评价既改进教学,又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例如,采用及时评价的方法当场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正意见;采用多元化评价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改变单一地将卷面测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的做法。同时,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增强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小班化课堂教学流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策略,以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英.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创新[J].教育科学论坛,2010(11).
[2]王建波.新课改下农村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2012(12).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创新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一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信息时展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始终是语文教学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要注重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角色定位模糊。教学课堂指导缺乏针对性,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师生的发展。对于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应用,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堂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通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和多元化的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模式,本着较强的亲和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要结合教学改革的多方面要求,注重语文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提高,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更新教学观念。基于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特定的教学计划,积极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及时发现问题,提升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时,教师要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及时分析和讨论教学组织的具体问题,这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二、创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结合一定的教育思想情况,具体反映教育观念,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应用,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尽可能地做好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实现,提高小学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而小学语文课堂管理阶段,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阐释。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更要保证较为清楚的目标掌握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比如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古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结合已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理念,更好地挖掘语文深层次的知识。教师要合理地设置语文教学目标,做好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管理。
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案的时候,要体现出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选择,比如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结合探究法以及诵读法进行教学。教学评价的优化过程,尽可能地做好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相互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小学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塑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做好语文教学知识的积累工作,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做好教学的基础管理工作。在集中教学管理的同时,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材的分块优化管理,提高教材的针对性,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关于教学知识的有效性联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对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注重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学习和分析。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重点以及难点,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更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学生的思维特征进行总结,并做好学生讨论的总结性工作。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复杂过程,不仅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同时也要分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好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独特性教学风格,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24-28.
- 上一篇:消防工程主要施工方案
- 下一篇:小学语文学科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