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资产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固定资产包括:购建的房产、机械设备、办公设备、车辆、及公司购回的其它耐用设备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本文试图从机电(办公)设备类资产方面着手,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账数管理
(1)“固定资产”隶属总分类账科目。包括范围很广,各类资产的的使用周期、购建成本、维护保养、折旧比例、清理残值不尽相同。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进行核算,反映固定资产的各类别比例、存在状态、账面价值及清理残值。
(2)根据管理需要。总账“固定资产”科目下面按资产类别设立二级科目。如:“固定资产——机电设备”、“固定资产——办公设备”等等。
(3)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检查固定资产账簿记录是否准确、设备是否完好,及时修护清理、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二、日常管理
设备类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跟进。建立设备资产维护保养档案。负责收集、整理和更新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合同”、日常维修记录等资料和文件。
(2)编制管理表格,培训员工。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设备管理方面的培训。使机械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工作能够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员工。
(3)设备升级改造、(大型设备)采购与安装、竣工(投产)验收。
(4)固定资产台账管理,设备的请购审批、报废清理流程。填写和审核、确认资产报损单(报废单)。
(5)登记和保管固定资产明细账。编制资产报表。反映各会计时期各类资产明细项目的增减、折旧、清理、收回残料价值等信息。
(6)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填制资产设备管理卡。建立、健全管理固定资产台账。
(7)编写《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分类、整理各种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安全操作的方面资料文件。
三、权责分配
固定资产涉及广泛:设备类资产有单台机械设备,也有多台(套)设备系统总成。数量多,工作比较繁琐。在管理上要将各项日常具体工作按公司总体要求,合理分解到各部门乃至具体使用人。
(1)一般情况下,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设备资产(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的第一责任人。
(2)部门大、设备较多,负责人在本部门内部指定具体责任人。或者对于某些主要的机器设备确定具体责任人。
(3)一般情况下,设备使用者即设备具体责任人。大型设备要求由专业机修人员直接负责日常管理。
四、台账挂卡
固定资产要编写台账。采用挂卡(台账副本),以记录和反映资产的基本信息,台账与挂卡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信息:
(1)基本信息:
1。1资产设备的编号、存放地点、分属类别。
1。2资产设备的标准名称(全称)、单位、型号规格、产地和供应商、来源(公司购建或融资租入)、使用日期。
(2)状态信息:
包括正在使用、正在维修、闲置、清理报废或待处理等。
(3)使用信息:
(3.1)、资产设备使用时间、设备维修(大修)次数、维修保养日期、主要检修项目、维修人姓名等(主要指外请的维修人员)。
(3.2)、资产设备的具体责任人姓名、责任人变更日期、责任起止日期。
(4)财务信息:
即登记和管理固定资产明细账。大多数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财务人员。因此需要进行必要财务知识培训。
(4.1)设备类资产的部份财务信息可以记录、反映于台账。但台账不属于财务档案。
(4.2)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簿”,反映内容除基本信息外,还可以包括:资产设备购置时间、设备使用年限、购建金额、累计折旧、当前净值、以及报损、变更存在状态、清理、转移出售的时间、价值。
(4.3)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由固定资产主管人员或机械设备主管人员,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并对财务部门负责。
(5)设备管理卡或称看板(台账资料的副本):
(5.1)对于设备类资产现场管理,除建立台账外,还需要将台账记录的基本信息、使用信息等以挂卡的形式,贴、挂于每台(套)设备之上。并对有关内容及时更新。如资产设备转移、责任人变更。使现场管理一目了然。
(5.2)资产设备转移、清理出售、变更名称或更换挂卡时,原挂卡回收存档备查。
(5.3)保证台账资料、设备管理卡、固定资产明细账上所记录的设备名称、内容、单位准确、一致。
五、管理架构
1.财务或物资部是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设备管理包括账数记录、维护保养二个方面。公司应有人负责这二个方面工作。(或成立设备科)。根据公司资产规模统筹管理。
2.管理层级;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资产进行管理,下级部门不可以查询上级或同级部门的固定资产状况。
3.各部门负责人对设备的数量、交接、转移工作直负责。机修部负责对机电设备的保养维修、跟进等工作对负责。办公室负责人对办公设备的维护保养、跟进负责。
一般情况由设备管理人员记录和管理固定资产明细账。机修部门具体管理设备台账。
(资产设备多、规模较大时,各部门均管理自己部门的明细账簿。总分类账户固定资产科目按要求设立多个二级科目。)
4.设备的购置安装、维护保养、责任人交接、存放地点改变、重新安装、清理转让、报损报废等工作。需填写相应的记录或表格,交设备管理负责人备案。(一般指大型设备)
5.机修部门由设备管理人员直接负责。维修业务受技术部门的指导。机修部门具体负责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台账资料的建立和管理。
6.大型的机电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由机修部门确定专人直接负责。对日常维护、大修等做好记录。
7.固定资产管理架构示意图:
办公室办公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办公设备、房产
财务部设备科机电部机电维修人员大型设备
篇2
关键词: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服务,技术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许多重工业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以及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挑战。此外,还面临着技术更新、提高能效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压力。这些企业要实现在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其关键途径之一是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能效,减少维护成本和损失。
斯凯孚(SKF)中国的解决方案
SKF拥有数百年的制造经验和旋转机械可靠性方面的知识,具有加工行业的维护咨询方面广泛的专业知识,加上其在轴承和状态监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SKF为中国的客户提供一系列完整的资产维护管理服务。SKF的资产管理服务集中在维护策略、作业识别、控制、执行和优化。
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产量需求,一家中国铝材加工厂最近委托SKF中国采用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CMMS),为其可靠性项目提供支持,要求SKF中国实施包括维护策略评估、备件优化在内的全面的资产管理计划,并引入“资产性能管理系统”来定义和控制“关键性能指标”。通过此项目,该加工厂的机器可靠性提高了4.5%,总停机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2.6%。此外,生产每吨产品所需的维护成本降低了5%。
在另一个案例中,一家中国热电厂委托SKF采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将资产管理计算机化。资产管理程序和系统的改进使该发电厂受益良多,一系列有关现代资产管理原理和技术的培训提升了员工竞争力,该项目为发电厂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并非所有的解决方案都需要实施完整的资产管理项目。SKF的服务是模块化的,每一模块可以独立实施,比如在最近的另一个案例中,SKF接到一家大型炼油厂的订单,签署并执行“备件优化合同”。其目标是实施某项系统,以降低库存,同时以充足的备件有效支持维护活动。实施该系统后,所用资本减少、备件规划的工时降低、备件可用性得以改善,并且员工得到良好培训, 该炼油厂从中受益颇多。
能效
SKF技术有助于客户实施节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例如超低摩擦轴承、无需附加的永久性密封轴承单元、环保剂和系统,以及致力于降低能耗的一系列服务。SKF客户需求分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CNA– ES) 是一项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网络环境的工厂评估工具,可用于检查具有提高能效空间的运营领域。该工具将提供详细报告,重点说明可改进能效的领域,并显示SKF如何节能和改善环境,确保当前和将来的可持续性运营。具有代表性的是,SKF可以利用其技术有效减少由于压缩空气和电动机的低效率带来的损耗。
SKF中国是采矿业中的节能先锋,致力于推广用于输送机的节能轴承。每公里的陆路输送机通常安装有多达6000个轴承,而利用SKF的E2能效型球轴承可以实现大幅节能,SKF中国目前已完成了许多的输送机项目。最近的一家煤矿企业的案例中,SKF在5年里实现价值超过一百万人民币的节能。
此外,SKF可以提供托辊声音监测器,检测出现故障的托辊。它可检测故障托辊发出的声音,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告。
SKF的托辊声音监测器
轴承修复节约成本并对环境具有积极影响
SKF的轴承修复计划为最终用户显著地节约了成本,同时不影响轴承的可靠性。在一家当地钢厂中,SKF中国在过去三年中已经为其成功节约两千万人民币。此外,轴承修复对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因为修复旧轴承与制造新轴承相比,能够实现大幅节能。
结论
中国工业面临的挑战很多也很严酷。但是,通过不断改善其工艺、系统和技术,就能够且必将实现“优质增长”的目标,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3
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是实现高速铁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当前高速铁路委托运营管理模式下,系统中能够体现基础设备设施的检测和维修等的动态数据由现有的外部系统提供。分析外部系统现状,针对外部系统不同的数据量和网络部署,提出相应的接入方案,并解决外部动态数据与资产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关联问题,研究相应的数据存储和检索技术。以京沪高速铁路的现状为例,介绍铁路工务生产管理系统接入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高速铁路;企业资产管理;数据接入
高速铁路公司承担着高速铁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等重要职责。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其职能也从建设期的“以工程建设为核心”逐渐转变为“以资产运营”为核心,同时兼顾“运输监管”和“安全监督”。可以说,高速铁路公司在运营期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设备设施的管理,既要掌握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又要掌握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确定能否按计划运行、安全行车。为实现高速铁路资产和设备设施的科学管理,各高速铁路公司纷纷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等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率。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基于基础数据库(静态基础数据、动态检测监测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库[1],实现工务、供电、通信、信号、房建、防灾以及给排水等各专业基础设备设施的检测、监测、维修、大修和更新改造,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资料的管理,实现客运营销、动车运用状态、综合检测和能源消耗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综合分析各专业数据,为高速铁路资产管理、运营分析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在高速铁路委托运营管理模式下,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的动态数据主要通过接入受托方铁路局、站段现场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方式实现。现阶段高速铁路的资产管理系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2~3],有使用成熟应用软件,也有定制开发软件[4]。不管其情况如何,都需要接入外部系统的动态数据。本文围绕接入哪些数据、采用哪种方式接入、数据如何更新、如何与资产管理系统相关联等问题开展论述,并以京沪高速铁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案例,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1外部系统现状分析
目前,高速铁路采取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即由高速铁路公司委托具备与受托业务相适应的运输管理企业(线路所经过的各铁路局),按照委托运营管理协议将运输组织管理、运输设备管理、运输移动设备管理、运输安全管理委托给受托方[5]。而高速铁路公司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接入的检测、监测和维修等动态数据主要来自于受托方的相关信息系统。除此之外,高速铁路公司也建设了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支持日常的办公和业务管理工作。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和受托方铁路局现有信息系统如表1所示。结合高速铁路受托方现有信息系统现状以及高速铁路公司的资产管理需求,分析现有外部系统动态数据的接入需求,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通过各类检测、监测数据,掌握设备设施状态,为安全运营提供保障;(2)通过维修调度计划和作业单等,掌握维修工作完成情况,检验其是否与规程中的要求一致;(3)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关注检测、监测等动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原有系统管理其详细数据;(4)各信息系统在高速铁路受托方铁路局、站段的应用情况不一,建议以成熟系统、满足需求系统为数据来源,确定外部数据接入的内容和方式等。
2动态数据接入关键技术
2.1数据接口方式
目前,常用的数据接口方式包括WebService、FTP、DBLink、离线数据摆渡等4种。
2.2网络接入方式
各外部系统所处网络基本包括3种情况,即铁路公共服务网、互联网和数据专网,针对这3种情况,分别分析并提出不同的网络接入方案。(1)铁路公共服务网系统接入方案与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同处于铁路公共服务网的外部系统,在安全措施的保证下,直接与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网络连接。(2)互联网系统接入方案部署于互联网的外部系统,通过铁路网络安全平台接入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3)数据专网系统接入方案部署于数据专网的外部系统,严格要求物理隔离,通过光盘等介质摆渡的方式接入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
2.3数据关联技术
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中存储资产和设备基础数据,外部系统中接入的动态数据需要与基础数据相关联,关联方式可分为如下3种。(1)通过里程信息关联基础数据中存储的资产和设备数据,都具备中心里程字段,通过中心里程将外部数据与基础数据进行关联。(2)通过设备编码关联基础数据中除具备中心里程字段外,实体设备还具备编码或顺号,通过编码和顺号将外部数据与基础数据进行关联,如供电接触网杆号、道岔编号、信号灯编号等。(3)通过地理位置坐标关联在移动设备设施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其位置不断变化,有时需要在地图上展示其实时位置,可通过GPS、北斗卫星获得设备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通过位置信息将外部数据展示在地图上,如手持客户端设备、高速铁路动车组等的位置信息。
2.4数据存储与检索技术
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接入了外部系统的相关数据后,集中存储于基础数据库当中。为了提高对这些动态数据的查询和检索速度,采用数据表分区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检索管理,使用表分区的主要优点是增强数据表的可用性,使表维护更加方便、均衡I/O,改善查询性能。集中存储于基础数据库的动态数据,可以按专业和时间对表进行分区管理。在纵坐标专业方向,可根据业务数据的情况进行划分,如划分为工务动态数据、供电动态数据、通信动态数据、信号动态数据等;在横坐标时间方向,可根据数据量的大小进行划分,如果数据量较多,可以按照每月进行划分,如与纵坐标结合成每月工务动态数据表,如果数据量不是特别多,则可按照每年进行划分,如与纵坐标结合成每年工务动态数据表。
3京沪高速铁路应用实例
在分析了外部系统接入的相关技术后,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公司的管理现状,以铁路工务生产管理系统为例,开展应用研究。铁路工务生产管理系统与京沪高速铁路资产管理系统之间,通过DBLink中间表的方式进行数据接入,接入的数据主要包括轨道检测数据和环境检查数据,轨道检测数据的更新周期为10~15天(一次轨检计划周期),环境检查数据的更新周期为1天,两个系统同处于铁路公共服务网,可以直接进行网络接入。
4结束语
在综合分析了高速铁路公司和受托方相关信息系统现状后,分析了适用于不同数据量、不同网络条件等的数据接口方式、网络接入方式,提出了外部数据接入后与基础数据的关联技术,以及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技术,解决了外部系统接入的技术问题,为外部数据接入扫清障碍。
作者:王英杰 侯日根 吴艳华 代春平 封博卿 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徐莹.浅谈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2]王春辉,曾胜男.交通资产管理的形成与发展综述[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7,7(5).
[3]李明,陈谦应,彭克刚,等.路面管理系统发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4(3).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和省、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从中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有效维护财经秩序。
二、检查对象
全区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包括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区属国有企业)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国有资产日常管理方面。各单位是否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严格落实国有资产清查、登记、上报制度;是否按照规定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和总帐及明细帐簿,并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是否根据国有资产增减情况,及时更新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是否明确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
(二)制度建设方面。各单位是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资产的购置、申领、使用、报废、处置等内部控制制度。
(三)资产处置方面。各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否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经区财政国资部门审核和区政府批准;资产处置是否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采取公开竞价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方式依法依规进行;资产转让是否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所公开进行;资产处置收入是否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
(四)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方面。各单位是否及时登记资产卡片,实物资产与资产管理账簿、财务账簿是否及时核对,是否按要求实现了资产的动态管理、是否定期向财政资产管理部门上传有关资产数据。
(五)出租出借方面。单位对出租出借的资产是否履行了有关申报审批手续;收入是否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的行为。
四、工作步骤
检查工作从2011年2月20日开始至2011年5月31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2月20日—2011年2月28日)
主要任务是成立检查组,制定工作方案,传达贯彻此次检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步骤,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接受群众监督。举报电话:区国资办;区监察局执法室。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15日)
全区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对照此次检查的内容进行自查,填写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检查自查表和文字说明材料,于3月15日前上报区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三)全面检查阶段(2011年3月16日—2011年4月30日)
由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区发改委、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及区国资办组成联合检查组,抽调精干人员对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进行抽查或对重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组组长由区财政局副局长徐秋生同志担任。检查工作完成后由检查组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区国资办,再由区国资办汇总形成专项检查工作报告报区政府研究。
(四)整改处理阶段(2011年5月1日—2011年5月31日)
主要任务是根据区政府的决定和要求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和处理。有关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落实整改,并在5月底前将整改情况上报区国资办。
五、工作要求
(一)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要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照本方案要求认真进行自查,对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篇5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财政部发出《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要求,通过资产清查工作,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初始数据,有利于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本部门、本地区的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的范围为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组织开展本地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境外机构的资产清查工作,由其国内派出单位组织开展。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总体工作要求,本次资产清查于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实施,按照《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附后)和财政部有关要求进行。
篇6
[关键词]资产;管理;基础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000-01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针对基层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大都兼职、且有的管理人员从事该项工作时间较短、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公司就资产如何清查、数据库怎样维护等相关知识,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专门从油公司、兄弟单位聘请专家进行讲解,另外开展基层操作岗专项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完善资产数据库信息、为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近几年,公司在持续推行影像化管理,做到资产实物形态管理的直观化、责任化之外非常重视油公司AMIS7.0信息系统,完成了资产信息数据库的健全和完善工作,对资产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做好与财务信息的关联。依据油田公司和事业部的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小型机具管理、固定资产报废管理、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租赁、固定资产的验收转资等主要业务编制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详细的工作流程。
广泛调研论证,保证资产设备购置满足生产需要,在实施车辆购置过程中,紧密结合运营市场开发部的车辆需求,加大设备购置前的调研工作力度,结合公司使用特点和经济方面的要求,积极征求各运营分公司建议,调研、梳理、汇总。以生产经营实际确定设备购置方案。购置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车辆满足运营生产需求。
公共汽车公司主要资产是运营大中客车,车辆管理也就成为公司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为使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保证运营生产对设备的需求,我们工作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设备特点,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形成了适合公司发展要求的设备管理“一个理念、三个网络”。“一个理念”即“以公司经营发展目标为中心”的理念,“三个网络”即“资产设备组织管理网络、监督检查网络、修保服务网络”。第一个网络,形成了以设备能源管理部为公司主管部门,主体运营分公司技术办为资产设备管理部门的“设备组织管理网络”;第二个网络,形成了以公司、分公司技术办为主管部门的回场检查站的“设备监督检查网络”;第三个网络,形成了以客车修理厂、上海大众、一汽、南汽为主要修理力量的汽车修理厂,以修理分公司为牵头主管单位,下属东风分厂、西区分厂、乘风分厂、八百晌分厂、客车修理厂为保养单位的“设备修保服务网络”。通过“一个理念、三个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逐步形成资产设备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公司资产设备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公共汽车公司设备管理重点工作之一是车辆的一二三级保养工作。多年来,公司所属各运营分公司都配备了专职的修保调度岗专门负责安排车辆的一二三级保养工作。年初,公司、分公司两级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生产部门确定的运营计划,计算出每条线路、每台车辆的年度运营里程,合理地制定公司年度保养计划并认真执行。
设备检查评比工作是促进设备例保的有效手段,是车辆本质安全的必要保证。有效地促进了车辆的完好,逐步形成由“要我爱护设备”到“我要爱护设备”观念的转变,使广大驾驶员学有典型,赶有目标,极大地促进了车辆技术状况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公司设备管理走上了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下基层一对一帮扶资产员熟悉日常工作流程,对现场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解决,对基层原始数据资料的真实、规范、齐全、准确、维护方面进行规范操作演示,详细讲解资产卡片的更新操作等方面的内容,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公司资产管理人员在对资产管理的理解和日常工作上得到提升。
在设备管理培训方面,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培训资源,开设培训课程,采取较灵活的方式对机修管理人员、修理工进行授课、培训。公司邀请厂家技术人员讲授《CAN总线的正确操作》使用维修知识及新购置客车的正确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此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公司设备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得到了提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公司重点完善西区分公司车辆智能回场检查站的建设,检测站人员积极努力工作,积累检测数据,编制检测标准,为公司其它主体运营分公司的回场检查站建设积累经验。
根据生产实际,修订完善了《公共汽车公司能源管理办法》, 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燃料管理上,主要强化了基础管理和过程监控。一是用GPS取代路单,准确核实运行里程,减少或杜绝了空驶里程;二是用“大油卡”取代“小油卡”,堵塞了管理漏洞;三是通过时时监控,解决了事后算账的老毛病。大力推广节能灯的使用。目前,公司所有车库的灯头已经全部更换为环保节能灯具。同时厂区照明的开关由人控改为机控,并实现随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开关时间。宣传周期间利用会议、培训及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向公司所有驾驶员下发了节油操作知识材料,并在分公司管理人员岗位知识竞赛中将节油应知应会加入其中。组织车队前线驾驶员参加节油比赛,在相同的比赛路线、比赛里程和比赛时间下,对驾驶员的个人节油操作技能进行了准确测评。节油竞赛,得到了公司广大驾驶员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增强节油技能的求知欲望,使比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7
【关键词】 后勤资产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应用策略
后勤资产主要是指用于后勤管理的资产,例如,高校的后勤资产主要是指高校中用于进行科研调查、为教学服务和师生生活的资产。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是在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应用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该方法在我国的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了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的进程。因此,在后勤资产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保障非经营性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对后勤资产的合理配置,节约后勤资产,保证后勤资产的有效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后勤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后勤资产的使用率和后勤资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后勤资产管理的发展。
一、后勤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后勤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后勤资产的使用效益。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运用先进的后勤资产管理思路,实现对后勤资产中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融入公共服务理论和经济学理论,有效改善目前我国的资产管理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在后勤资产管理过程中实现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应用,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利于后勤资产管理的顺利实施。主要的问题,包括后勤资产管理中缺乏统一的资产配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资产的耗用标准和固定资产的报废标准等规定制度。而且,后勤资产管理对资产报废和配置申请的工作程序,资产管理完成的进步标准等也没有相关的规定。一些后勤资产管理中的成本核算,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核算和其它的一些后勤信息数据的核算平台,还没有转化为信息平台,不能实现为资产管理提供决策性依据的目的和作用。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后勤资产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大部分的问题是后勤资产管理中的一些具体的管理和规定条例存在漏洞,影响了后勤资产管理的效果。例如,这些问题会造成后勤中的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后勤资产的利用率比较低,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比较复杂,后勤资产管理的进度比较慢等,这些问题会造成后勤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缺乏真实性。而且,一些后勤部门的低值易耗品的损耗现象比较严重,不能实现后勤资产管理中对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证后勤资产有效使用的目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后勤资产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后勤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1、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重要性
一般后勤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类型的后勤资产,效益产出也不同。例如,高校后勤资产的效益产出,因为资产效益的内容不同,所以和企业的资产效益产出不同。高校的后勤资产,主要是用于高校科研调查的资产投资和高校教学中一些教学设备的配置,都具有一定的利益性。所以,开发高校资产效益的时候,主要是应用结合了市场驱动和行政拉动的方法,开展后勤资产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推行新的后勤资产管理方法。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比较广泛,实现在后勤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的时候,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对后勤资产的效益开发。在新的环境中,开发后勤资产效益的时候,逐渐开始了资产效益产出的成本核算工作。提高后勤资产管理效率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对后勤资产管理中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效益的开发。因此,为了实现对成本和效益两个概念的应用和理解,需要后勤资产部门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以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后勤资产管理的基础,开展对后勤资产成本效益的分析工作。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的新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资产投资项目全部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实现对项目价值的评估效果。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经营决策,在我国的一些公共行业,随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流行,实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细化后勤资产服务链中的成本,建立一系列具有可能性的成本效益模型,提高后勤资产管理决策层的决策意义,制定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念的资产管理方案,实现对资产管理中不同环节的有效监督,提高了后勤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和后勤资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后勤资产管理的发展。
2、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准则
在后勤资产管理过程中,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管理的基础,开展后勤资产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工作,主要是为了通过经济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后勤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益。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包括很多内容,例如ABC、ELM、SCM等。转化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理念和方法的特点,坚持一些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准则。主要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准则,包括过程准则、量化准则、时间准则和人力准则等。目前我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很多,在后勤资产管理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时候,需要把握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例如,ELM主要是针对一些造型企业的运作、供应链和增值渠道等的具有整体性的管理方式;ABC主要是针对生产产品中的不同作业流程,实现对生产成本分析的一种管理方法,具有整体观念。这就需要针对整个后勤资产管理的过程,实现对全部资产管理过程的把握和控制,才能有效避免资产的浪费、闲置和重复等现象。
在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过程中,坚持量化准则,是进一步延伸的过程准则。在后勤资产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可以实现对后勤资产管理的全局和整体把握,还可以通过数据进行论证,保证后勤资产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后勤资产管理的效益产出,不仅需要后勤部门实现对管理过程和环节的控制,还需要对效益产出的时间做出具体的规定和限制。后勤资产管理部门所用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增加资产管理决策的风险。而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坚持过程准则、时间准则,还是量化准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支持。因此,人力准则在后勤资产管理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小结
后勤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需要高校或者企业建立专门的后勤资产管理机构,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现代学经济理论和方法为后勤资产的管理基础,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实现后勤资产管理的效果和作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后勤资产的综合利用率和后勤资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后勤资产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利梅.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对策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02)292-293.
[2] 陆凌红.浅析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教育财会,2008.28(03)07-08.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资产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
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存在着不记折旧、不评估、不核算、存量不清、产权混乱、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有的利用国有资产办企业、开公司,账外设账;有的单位利用占用的土地违规违法投资开发建设;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等等。如许多单位资产原始资料不全,房地产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或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自留地”和“小金库”的资产更不能明确。近几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建,部分单位办公用房拆除,开发商将房屋建成使用后一直因未给原单位办理房屋产权证明,使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夜之间变为乌有,账面未能正确核算。政府转让或出让一部分固定资产涉及部门单位没有及时进行核销处理,造成账实不符。
2、“非转经”管理不善
利益的驱动使单位加速行政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不仅增强了单位对国有资产尽可能多的占有欲望,而且由于分散管理运作“非转经”资产,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不高、待遇偏低的情况下,存在大量的问题:一是“非转经”后所有权虚位问题更加突出,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容易造成流失。二是“非转经”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补偿严重不足。作为经营性资产,其价值补偿是在营运中不提或少提折旧,而所创收入,在财政体外循环。三是“非转经”后资产经营效益低下。“非转经”后财务监督滞后,大部分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四是收益分配中严重向个人倾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效益收入、租金收入均被提供这些非经营性资产的单位及其所属企业视为集体所有,甚至作为福利,进入单位的“小金库”,背离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
3、资产利用率低
现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被人为地夸大了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差别,而忽略了资产的共性。资产的购建、管理和处置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基本上是脱节的,无法形成系统的责任制度。
4、国有资产产权模糊
原则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目前仍实行的是分散管理体制。资产的购建预算掌握在各单位手中,造成资产际占用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占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的资产配置基本上不可能。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最大化地控制资产的相关信息。资产所有者和资产实际占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完善的资产管理没有便捷的信息流载体是不可能取得实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强化对于资产的监控,实现由“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型管理的过渡,减少管理级次,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强化对于资产生命周期全程的跟踪管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增进交流和协作,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帐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符。
2、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
建立“非转经”资产专项管理制度,依法进行专项管理。坚持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实际占有国有资产的价值,收取一定的资产占用费。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营合同须经内部审计,产权转移必须严格报批。对经营成果进行监督。对经营性资产要进行保值增值考核,准确进行成本核算。自办产业的承包方案中要明确单位投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对完成承包任务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单位、自办产业和个人,要进行奖励,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经营严重亏损的承包人,要追究其经济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制度既可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可为细化部门经费预算提供直接依据,从而解决现行资产配置各自为政、随意性大等问题。在资产配置的具体方式上应引入市场机制下规范的作法,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4、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设置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这一部分资产的产权所有人和授权管理人设置不明晰,不能成为完整的市场主体,严重地妨碍了这一部分资产进入市场,提高其使用效率。因此必须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势。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实行资产的产权登记和产权鉴定工作,负责资产流动的处置工作,负责资产营运的收入管理和基金管理工作等。
参考文献
1、方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透视及对策研究》,《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篇9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模式
由于经济体制不断变革,以及对外开放获得理想的成就,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多项社会事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放在了国有企业以及经营性资产方面,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和非经营性的资产较少,导致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着不合理及显失公平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者视角
经过分析和研究笔者觉得,在我国,虽然政府具有国有资产的相应所有权,但是站在现实的角度去看。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点较多,并且线比较长,以各种各样的形势存在,分散在多个部门以及不一样的地域,而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财政部门不具备有效的方式和力度,没有办法对于国有资产实施高效的监督管理,造成国有资产实质上被很多主管部门占有并且掌控,进而使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十分混乱,无法真正将其管理职能发挥出来,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一问题。
(二)监管人员的视角
因为所有权虚拟设置以及不断稀释,造成管理人员存在缺位的情况,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逻辑性。主要是管理理念存在偏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造成的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三)使用人员视角
因为国有资产所有者长时间缺位,没有办法构成对于使用人员有效的监督管理,构成长时间以来各自为政,我国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实施,导致使用人员频繁出现约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资产使用方面的越位,资产处理方面的越位,同时国家利益部门化现象十分严重。
二、重新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针对公共财政的规定探索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依照财政以及事业单位制度变革,重新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建立我国所有的,每层政府分别监督管理,财政对于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单位占据并运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型方式。根据市场经济提出的条件,研究国有资产和公共财产管理二者结合,国有资产和预计以及财务管理三者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一定好处,能够推动国有资产科学分配及高效运用的管理制度。
三、构建健全国有资产政府采购制度
大部分国家把政府采购当作公共支出的重点,构建相对统一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当前时期政府采购机制起到一定的参考。编制政府采购法具体的执行规则,标准资产政府采购这一行为,完善财政支出整体整改的功能,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达到货币和食物以及支出预计指标和资金之间的区分,科学分配国有资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引用效果,逐渐缩短和其他间的距离,满足国际经济一体化需求,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开程度,推动廉政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针对自身资产情况与智能需求,在预算范围当中制定采购方案,将其上报到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始终坚持先做好部门预算之后再支出资金,确保政府采购工作能够严格的根据审批的预算进行,预算管理与政府采购机制构建和执行相辅相成,一个都不能缺少。
四、构建标准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台账机制
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前提条件下,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台账,重点应用到记载具体事务资产全部以及分配情况和资产改变,体现资产构成和占有主体转变到处理或者报废的整个流程。详细的操作主要分成三点,首先,在每级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科室中,安排改级别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台账。其次,在专门资产管理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管理部门的地方设置相应权利的粉台账。最后,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机构当中,设置其运用的资产台账。
五、构建标准化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一)构建外部监督体系
无论哪个级别的政府均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详情放入管理部门主管者考察日程当中,同时当作其职务任免的主要根据。对于因为资产管理与使用不恰当导致的资产浪费和不科学损失这些问题,必须要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资产监管者和使用者经济方面的责任。若存在违法情况的必须要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针对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用和应用以及管理的现状,要在规定时间内公开给社会,最大限度将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审计要尽可能地将国有资产监管功能发挥出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计范围支出以及范围外支出构成的资产审计。
(二)提升内部监督体制
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第一必须要构建健全的资产管理内部掌控机制,退管资产卡片以及台账管理机制,废弃资产账销案存机制,资产结算年度审核报表机制,严格的依照我国统一财会制度实施,资产管理事项申请汇报审核批准与登记备案体制,将单位资产实物和财务以及产权管理这些工作慢慢引到正道。总体上提升行政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程度。还要构建并真正的落实资产管理到个人责任的制度,将资产完整程度和负责人工作联系起来,当作其职位晋升的考核一部分。另外,实行资产管理工作者上岗必须具备相应的证件,针对主要部门和核心设施采取管理者委派方式,保证资产管理者独立,从而能够对工作更加负责。
(三)引进社会监督力量
最大限度发挥会计事务所这些社会上面的中介企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提升资产管理的公开性,改革中介企业仅对于企业会计年度报表实施审计,却不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年审计的误区。
六、结语
通过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优化及相关问题反思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我国资产的主要构成之一,由于经济体制不断变革,以及对外开放获得理想的成就,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多项社会事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放在了国有企业以及经营性资产方面,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和非经营性的资产较少,导致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着不合理及显失公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力度,强化应用效益,对于促进行政管理制度改进和调整公共财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提升其使用效率。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者单位为莱州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参考文献
[1] 吴春莲.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58-59.
[2] 吕铀.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49+171.
[3] 纵瑞生.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14.
[4] 吕晓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优化建议[J].财会学习,2016(03):22-23.
篇10
媒体资产的概念
对于媒体资产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对其中的一种观点颇为认同: “所谓‘媒体资产’,广义上来讲,包括媒体所拥有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储备的资金等属于媒体的一切财产;狭义来讲,就是数字资产,即媒体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
对于广电业来说,音像资料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保存形式。从“音像资料”到“媒体资产”,这不仅仅是对一种事物形态归纳、表述的变化,而是对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提升和转变。当今世界是一个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覆盖的无极限,新媒体的视听形式不断创新,人们对知识信息在广度、深度上的海量需求和信息交换,催生了音像资料保存手段的革命,同时也让人们对音像资料——媒体资产的资源价值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使音像资料所具有的巨大资源价值得到凸显,从而开始了对其内容资源的重视、保护、研发大战:谁掌握了内容资源,谁就具有核心竞争力。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划分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节目内容平台的中心,是一个集音频视频数据数字化、编目、存储管理、检索和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该系统就如同一个媒介的全天候全方位管家,它将各种媒体资料,包括视音频资料,文字,图片等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下,使得存储、利用、再利用更加方便可行,实现媒体资料的资产化和价值化,为媒体资产提供了收集、保存、查找、编辑、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不仅使新的业务,如数字电视,网络媒介能够获益,还可以简化和提高以往素材的再利用过程,同时对于传统的业务,例如新闻制作,节目制作也能产生新的提升。
随着电视台和业内厂商对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逐步了解,渐渐的,对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进行了划分,进而细分出了功能和侧重点不同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制作生产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即制作型的生产媒资,面向电视台节目编辑、制作的生产模式,通过网络设备与媒资提供的服务,各个制作站点可以共享媒资库中的资源,进行资料的高效浏览与使用,实现上载资源的第一时间共享,提升节目生产的效率。
播出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即播出型的媒资系统,面向电视台播出业务的需要,与制作系统、总编室系统、播出系统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全面配合,完成对播出素材的存储、检索和管理。系统针对播出业务的特点,提供了自动、高效、安全的管理策略。
新媒体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即面向于网络,手机,IPTV等新型媒体的媒资系统,这种媒资资产管理系统应用于新型媒体的独特运作方式,将电视台中的媒体资料经过统一转换分类,搭建专用的流媒体和管理平台,实现面向富媒体的资料供给。
资料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各生产系统及生产媒资提供海量资料的存储和检索手段,在对资料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和编目后,给各业务系统今后的资料再利用提供更有效的途径。同时,资料媒资也承担着传统资料和外购资料的数字化和编目,提供统一的版权管理、使用统计和计费,统一对外资料和进行资料交换。
针对不同应用环境搭建不同功能特性的媒资系统是符合电视台实际发展需要的,这样的建设方式,能够有效的保护投资,使得物尽其用,其建设价值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显现出来。同时,各种特性的媒资系统之间又存在着共性,这使得不同的管理平台之间能够很好的承前启后,完成全台媒体资源的“四化”(数字化、网络化、流程化、效益最大化)管理。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概述
下图是新闻生产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逻辑示意图,图中的虚线框中的部分为生产型媒资系统,负责电视台新闻网等系统的媒体资料供应,同时解决子系统间的互联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一方面通过SOA架构的数字管理平台(DCMP)提供编目、转码、迁移、等一系列公共服务给接入的子系统,同时融合播出型媒资的功能在其中,达成面向播出系统的节目备播和资源管理。另一方面,与全台主干平台系统相连,进而完成同全台中心媒资系统、全台收录采发系统以及高清生产媒资系统的联通,使得从媒体资源的收录采集,到媒体资源的编辑利用,再到媒体资源的归档再利用通路整个贯通,让精细化的内容管理覆盖到整个全台业务流程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标清生产媒资中的编目规则包含于全台编目细则之中,从外派的记者到制作网编辑人员再到标清生产媒资资料管理人员所记录的编目相关信息均可以最终继承到中心媒资的深度编目中去,既提升了对于媒体资源描述和记录的精准度,又降低了最终深度编目的复杂度,使得台里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该管理系统通过采用符合台里资源使用习惯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使得处于使用活跃期的资源均保存在生产媒资中,方便快速查询和调用,同时活跃度低的资源则归档到中心媒资,使得生产媒资的存储空间被有效利用起来,而近期进行专题制作需要的相关主题包会提前由系统资料员整理出来,推送到下载位置供前端编辑人员下载使用,变传统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的服务提供,这种改变传统被动式响应方式的主动“跨界”服务,将使媒体资产管理平台的价值产业链更好更快的建立起来。
“承前启后”
是媒体资产管理发展的必然
有学者曾今指出,在当今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推动着资料、信息和档案事业走出地域的限制,走向一体化,而媒体资产管理理念的引入使得广电系统资料、档案一体化管理成为必然。如今,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的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电视、电信、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已经势在必行,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传播方式的瓶颈即将打破,到时,坐拥丰富自主媒体资源的广电将迎来无穷的机会,而把握这些机会的基础就在于建立功能完善的媒体资产管理平台,使得内容服务可以面向多群体,多终端,满足不同受众对数字化传媒内容的新需求。
“承前”,媒体资产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广播电视业务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变为现实、使得人们有能力搭建网络化的工作环境、使得音像资料可以被自动化的管理、解放了劳动力,这如同当年工业革命一般,一旦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衍生物就如同雨后春笋般一涌而出。慢慢的我们发现,新闻生产、节目制作、成品播出等各个业务环节都越来越依赖于对媒体资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