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身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养身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养身知识

篇1

1、指甲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正常指甲红润、坚韧而呈弧形,平滑有光泽,指甲根部的甲半月呈灰白色。

2、如果你很健康,你的指甲会光滑而富有光泽。甲面,也就是指甲的主要部分应该看起来是粉红色的,而指甲的质地应该是很坚韧,不应该是脆而易碎的。要想拥有健康的指甲,饮食十分重要。如果饮食缺乏重要的矿物质,比如铁、钙和锌,就会使得指甲易碎、薄而易剥落。

3、其它影响指甲的因素还有:太多的酒精—它剥夺了你的身体为长出健康的指甲而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强力肥皂—它回到导致指甲薄而易剥落、劈裂。

4、想要拥有健康的指甲,应该多吃奶制品、菠菜、干杏脯、和油鱼、海产品,经常剪指甲而不是咬指甲,那会导致它们薄而易剥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患者怀孕前的血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耐糖量也未显示异常,但是怀孕后首次出现糖尿病的症状[1],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这一类病症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的类型。目前,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几率大约为1%~5%,并且近年来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由妊娠期糖尿病引起胎儿畸形、巨大儿、胎死、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并且,虽然患者在产后血糖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是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较大,所以,如果未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及时的治疗,则将严重影响母婴的生命安全。该院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科学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并学会自我管理,维持血糖的稳定程度,现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作为研究的实验对象,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匀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年龄(30.4±5.8)岁,妊娠周期为34~39周,平均妊娠周期为(36.2±2.3)周,其中32例为初产妇,18例为经产妇。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33.1±4.5)岁,妊娠周期为35~40周,平均妊娠周期为(36.5±2.1)周,其中34例为初产妇,16例为经产妇。两组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在年龄、孕周、生产情况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常规检查、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2.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对患者实施综合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是为患者建立一个详尽的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爱好、临床症状、妊娠周期等方面[2],并详细记录患者每次测量血压、血糖的具体情况。

1.2.2 疾病知识宣讲 妊娠期女性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生活方式有关,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都会导致其血压、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而患者在妊娠期的不良习惯都是源自于对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第二步是进行疾病知识宣讲,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定期组成咨询小组或健康讲座,向患者讲述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形成原因、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危害等,尤其是生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应重点说明。同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帮助患者平复内心的焦虑,消除疑惑。通过讲座和咨询小组的方式系统地向患者传输科学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风险的认识,并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1.2.3 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母婴风险,所以,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也在于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良好途径,关于这一点,我国临床上已经形成明确的共识。通过长期的有规律的的运动,并将运动量控制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肪代谢的紊乱状态[3],并对患者血糖起到一定的的控制效果。一般的患者可以多走动一下,在体力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运动,尤其是餐后1 h应多运动促进消化,可选择散步20~40 min,或者中速步行。尽量将体重增加控制在10~12 kg范围内,避免空腹进行剧烈的运动,预防低血糖,同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出现大的波动,避免受到大的刺激,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1.2.4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孕妇在怀孕的不同时期对营养、热量的需求有所不同,所以,患者应在此方面形成高度的重视,注意适当补充营养,避免过度滋补造成营养过剩。怀孕中期每周一般需补充3%~8%的热量,并补充40%~50%的碳水化合物,20%~30%蛋白质,30%~40%脂肪,同时需适量补充叶酸、钙剂以及铁[4]。可以参照相关营养含量表为患者量身定制一日三餐的食谱,根据其体重、营养状况来确定每日所需补充的热量,保证患者饮食健康科学。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所以,需帮助患者纠正这些不良习惯,通过规律、健康的饮食来控制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通过相应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式情况,主要包括严格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血糖、监测体质量、适当运动、定期进行产检几个方面,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组件比较以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方式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在控制饮食、监测血糖、运动、产检以及监测体质量几种健康的行为方式上,结果都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情况比较[(x±s),mmol/L]

3 讨论

随着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的逐年增加,临床上开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以及病情对母婴生命安全所带来的影响给予广泛的重视,并在此领域进行多项研究。妊娠期糖尿病需及时接受治疗,才能保障母婴安全,除了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这已经成为护理工作所关注的重点。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几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原因在于患者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导致体质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患者在妊娠期的内分泌激素处于相对紊乱的状态,血糖水平受此影响异常变化[5],从而威胁母婴安全。所以,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除了治疗和常规的护理外,系统的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篇3

中年,是人生的顶峰,也是人生的分水岭。中年时机体发展到鼎盛时期,脏腑充实,阴阳平衡,气血充足。如果不注重以最佳的生活方式进行养生,就会提前进入衰老期,势必影响老年生活。所以,中年期的合理养生较老年期保健更为重要。

老年,是人生由成熟转向衰老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期间脏腑由充实转为不足,由盛转衰,形气逐渐虚少,阴阳不足或失衡。若能做到防老抗衰,保养身体,就能够延缓衰老的速度和趋于衰老的人体保持相对平衡。

《内经》曰:“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养生要外则养其形,内则养其心、养其神,形神皆养,不可偏废。养神实为养生之真谛。祖国医学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身心关系重大。

道德是人的精神支柱。孔子提出“ 德润身”和“大德必得其寿”等等观点。涵养德行,是养生长寿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培养高尚道德品质,首先要看得深,想得透。名利得失、恩仇愁怨、不义之财等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并不是人的生存所不能缺少的东西。让这些不良东西存在,就会不断打破自己“祥和宁静”的心境,从根本上破坏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丛生。从免疫角度来看,常常重德行善之人,有益于自身的免疫系统。人生应该做到心静心“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知足常乐。

知识是人的动力源泉。中年人为工作为家庭而承受相当大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老年人为离岗为体衰而承受一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中老年人由此会出现劳累、自卑、失落、苦恼,烦躁、失眠等症状,随之而来的是身体明显下降。有的会患有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所以,中老年人必须更注重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做到正心态、调情志、慎劳神、重养性。

生命在于运动。要想新陈代谢旺盛,保持健康,防衰抗老,就必须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当体力劳动。如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散步、慢跑、登山、垂钓、下棋、唱歌、跳舞、书法、看书报、适当看电视、种养花草、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活动,防止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要健康地生活,科学地安排学习、工作、运动,休息,做到健康用脑,陶冶性情,自得其乐,增强体质。

篇4

1、牛奶加鸡蛋与吃菜不吃饭

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对米、面等“敬而远之”。据调查,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城市居民的粮食摄入量减少了25个百分点。许多人为了健身和减肥,每天摄入的粮食男性仅约300克,女性只有200克,甚至150克。这与营养学要求的成年男性500克、女性400克的标准相差甚远。主食越吃越少源于人们对膳食结构的误解,以为多吃主食会发胖,而多吃蛋白质则有益健康。事实上,目前城市居民膳食中的优质蛋白已经足够,但人们还是对大豆蛋白等趋之若鹜,殊不知,过多摄入蛋白质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

2、猪肉几乎天天见

与饭量减小相伴的是大油大肉的增加。调查发现,如今都市人对动物性食品和油脂的摄入量比20年前分别增加了1.5倍和0.8倍,其中畜肉增加了1.08倍,乳及乳制品增加了5.06倍。这种主副食搭配错误的危害有目共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城市居民的餐桌上,猪肉几乎天天可见,而鸡、鸭、鱼、羊、牛等其他畜禽肉则属“偶尔露峥嵘”的点缀。市场调查发现,猪肉摄入量占蛋白质摄入总量的64%以上。这一司空见惯的饮食习惯已经被海内外营养专家视为中国膳食结构的最大弊端。我们知道,猪肉的脂肪含量很高,是牛肉的2.8倍、鸡肉的2.2倍,不饱和脂肪酸却显著低于鸡、鸭、兔肉。猪肉吃得太多,导致脂肪热能不断增加,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占热能食物总比重30%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猪肉在餐桌上稳固的“主角”地位已是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和大肠癌、乳腺癌等令人痛苦和困惑的“富贵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篇5

摘 要 根据健身气功的发展历程和“心性”的理念依据研究两者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健身气功在个人的直觉素养、道德素质、心理涵养、身体素质四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健身气功与“心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健身气功 心性 关系

健身气功在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主要是有修养身心、塑造体形等方面的作用,属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种。从古到今,人们练习健身气功除了为增强身体素质外,还有想通过长期练习健身气功从而可以使自身的修养、身心等方面有所改进。练习健身气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魄、长寿,进而可以提升自我的价值,而这一过程是由“心”来决定的。所以可以得出,健身气功与“心性”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健身气功与“心性”的含义

(一)健身气功的含义

健身气功是一项可以调养身心的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呼吸配合、心理调整三方面互相配合而进行的。健身气功是一项健身者为主体的运动,健身者自愿、积极地参与到健身气功的练习当中。目前的健身气功融合了古今气功的精髓、医学理论、现代的社会理论,对练习者有增强体质、修身养性的作用。

(二)“心性”的含义

“心性”主要是指个体的本性和对价值方面的判定,具体表现在个体的心理活动、道德伦理观、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但也正是由于“心性”是表现人内部的特性,因此导致个体难以入手去修养自身“心性”。笔者认为个体难以入手进行“心性”修养,主要是由于没有寻找到适合、科学的方法,然而个体只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健身气功方能实现修养“心性”的目的。

(三)健身气功与“心性”的关系

健身气功主要通过舞动身体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舒展、呼吸平稳顺畅,进而把身体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这种身体平稳的状态就犹如中国常言道的“和气”。“和气”主要体现了宽容、和平、尊重、融洽等,是一种从古到今都一直存在的关于处事处人的优良品质。从身体的平稳到“和气”,人们可以认识到练习健身气功不仅可以健康长寿,而且可以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这就把健身气功提升到了修养“心性”的层面上。

二、如何通过健身气功修养“心性”

(一)通过个人的直觉素养修养“心性”

中国传统的气功、经脉理论、瑜伽等健身方式都是通过健身者自愿、主动的参与而得以实现的,这些健身方式的效果是中西方医学健身效果所无法比拟的。而健身气功主要是依靠直觉而进行的,直觉的意思为对事物感性认识的办法。个体有了直觉的存在就可以把外在的条件或者是条条框框的规定逐渐转化为内在的处事准则,使这些外在的因素不再只是外界环境的规定,而逐渐变为适度的标准,人开始根据自己心里的标准进行活动。可是,个体通过健身气功实现直觉素养的提升,会对个体产生怎样的效果呢?众所周知,人一生所获得的知识并不能仅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点而可以长期积累的,这还需要身体力行,做到身体对知识点的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掌握知识。而所谓的“心性”主要是通过健身气功中直觉素养的修养从而实现的,人们只有在练习健身气功的时候产生感悟或者是体会,才能逐渐感受到“心性”价值的存在。比如匠工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创作的物品当中,使原来冰冷的物品经过他们之手后转变为栩栩如生、有感情的艺术品。而这一道理运用到健身气功上也是一样的,健身气功原本只是一项体育活动,但经过练习者的运用,使其与联系者的身心相连,进而变为培养“心性”的重要因素。而健身气功也逐渐散发出独特的人情气息,这样的成果正是因为直觉素养。

(二)通过道德素质修养“心性”

健身气功主要是一种可以增强体魄、健康长寿的运动方式,也正是由于健身气功的这优点使其成为长者较为喜好的运动项目。而健身气功的练习和效果程度与德有一定的练习,因此,大部分的养生学派都特别注重德方面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德进行培养呢?孔子认为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就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反省、思考,进而才能使个人的精神层面得以提升,把自身培养成有理想的道德公民。由此可以得出,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是通过人本身主动地参与活动而实现的,而人主动参与运动的动力是人本身的人心,是人心在无形地发挥着作用。而一些人在运用健身气功时没能在其中有所感悟,这主要是因为人心的努力程度不够,进而无法感受到健身气功的真正含义。总而言之,练习健身气功是可以实现调养身心的目的,而调养身心的过程也是对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只是有些练习健身气功的人无法抓住健身气功的重点,就难以在练习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感悟。而练习者要想抓住健身气功的重点就要坚持长期的习练,才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到“立德”,从而实现“心性”培养的目的。

(三)通过心理涵养修养“心性”

社会上到处充满着诱惑,而面对如此吸引人的条件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呢?我们要想在诱惑面前维持良好的心态、不被其吸引,这就需求我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健身气功除了有“健身”的功能外,还有“养心”的功能,而“养心”又是有培养心理涵养的效果,因此练习健身气功既可以让人保持心里宁静,而且可以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欲望与要求。一个人长期坚持练习健身气功,他就懂得如何把气功的含义、重点与其相融合,进而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本性的真谛与生活的意义,对社会的欲望与要求就会逐渐地减少。虽然如此,还是会有人坚持健身气功却没有得到很好感悟的,这可能由于该部分人在联系的过程中没有保持心处于宁静的状态,进而无法感受到健身气功要素间的联系。当作到对外界少些欲望与要求,我们就可以保持心中的宁静,从而做到专一、不分神,继而实现健康长寿、调养身心的目标。保持心中的宁静也关乎到了阳气的修养结果,而这两者间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其中的一因素发生改变就会使得练习健身气功的效果发生改变。因此,在健身气功的运用过程当中,我们要保持着眼神与动作相适应、手脚相顾、心境平和、呼吸顺畅平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对外界条件的欲望,保持心境平和,调整身体经络,调理身体素质,这也就是修养“心性”的实质。

(四)通过身体素质修养“心性”

众所周知,心是无法在离开人体后继续存活的,身与心是相互作用,统一存在的,而身心共存这一道理在健身气功的功能-“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也是有所体现。在“调身、调息、调心”中调息是处于中间的位置,有连结的作用,只要三个调节环节有一个存在问题,就会使得整个身体调节失衡,进而对身心健康产生负作用。因此,在练习健身气功时要特别注意把身心结合,合理地调节气息,并通过练习把身体内外的气运到丹田,进而使全身经脉得到顺通、体内脏腑得到清理、气血得到顺畅。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的一种,是古往今来我国人们一直流传下来的健身体育活动,那么这为何会与“心性”建立关系呢?笔者从以下三点说明健身气功与“心性”建立关系的缘由:第一,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难以对心性进行修养,没能寻找到合适的途径,而健身气功却拥有可以实现修养心性的优点;第二,健身气功的发展历程与“心性”理念依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三,健身气功通过直觉素养、道德素质、心理涵养、身体素质四种方式可以逐渐实现修养心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炳红.健身气功进入高校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资讯.2009(35).

[2] 隋艳全,白淑东.推进健身气功国际化的构想[J].科技资讯.2010(07).

[3] 白淑东,隋艳全.健身气功的真伪辨析研究[J].科技资讯.2010(07).

[4] 李泠君.中国当代体育观念形成的初步探究[J].科技信息.2009(28).

篇6

【关键词】美育;融入;体育教学

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体育教育中美育的意义与功能

美育在体育教育中具有特有功能,归纳为三大功能:

1.培养身体美。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技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美的矿源”。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2.培养精神美。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3.培养技巧美。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这些运动中的技巧、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成美妙的诗篇,如那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横空出世”的跳伞运动员等。

二、体育教育中构建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明的形象,充分而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可见,体育教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即本质与现象)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才是美。只有这样,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方可将感情与理论、经验与判断、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美与健统一起来。

2.历史依据。 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体育和美育都并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的射(射箭)、御(驾驶战车)都含有体育的因素,而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自古以来不论是才子、闺秀,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都将琴、棋、诗、画作为自我养成的必修“四科”。这“四科”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渊渊流长的历史结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美育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体现着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儒家的“十不仁济世”,道家的“超凡脱俗”,佛家的“空虚明净”等,以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俯瞰人生,以求心性的洁净、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都是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学思想。

3.现实依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当今,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美育的内容已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永远将与人的心灵、身体分割不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就是以“体”为载体,拓展美的真话。

三、体育教育中构建美育目标的思路与框架

体育是促进人体正常发展,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动作,发展身体素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许多活动项目如唱歌游戏、 体操、 舞蹈、花样游泳及花样滑冰等都是在有节奏的乐曲配合下进行的,这其中充满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动如田径、武术、游泳、球类活动等,虽无明显的韵律,但均具有内在强烈的节奏感,在高速度、高难度情况下完成最美妙的动作……。

因此,美育目标的构建力求遵循施美于运动之中,置体育于美中,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多彩的思路中进行。所谓施美于运动之中,就是在体育内容中施以美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使美育贯穿于体育内容之中。所谓置体育于美中,就是揭示体育中美学现象与规律,研究怎样将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到美学高度,以获得最佳效果,让美育溶进体育之中。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目标框架如下:

1.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学基本知识。自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学生,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增加美学知识;对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纳入高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

篇7

【关键词】快乐体育 教学 中学体育 方法

1.将快乐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1.1 快乐体育能够确定中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是依附于教师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决定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只管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从而导致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伴随着这种主体地位丧失的还有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地自觉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将快乐体育引入中学体育教学,可以有助于教师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开展的主置上,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教学,有助于创造出一种和谐、活泼、合作、快乐的教学模式,从而促使中学生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枯燥、发威的看法,重新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体育,对体育产生兴趣,进而将体育学习作为满足自身需求来对待,随着对体育教学看法的转变,中学生会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同时,他们还会渐渐地将自己所学到的体育知识运用到体育实践过程中去,也就做到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来的要求。

1.2 有助于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快乐体育教学法正好能满足体育教学地这一需求。它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与联系为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法不仅能改变传统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自己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态度,以及对课程的看法,只重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基础上,它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提倡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在发展体力同时进行知情意井重的人格教育,不仅重视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且重视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在欢快的气氛中,将体育知识传授给中学生,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从而也就达到了促使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进而也就有利于培养身心兼备的人才。

2.将快乐体育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2.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中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这个年龄段也就决定了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展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想让他们转变学习态度,就需要注意让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吸引其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让学生通过参与能切实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这也是将快乐教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应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准备一些趣味性较强地运动项目,并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这项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当然,体育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理论知识都是十分枯燥的,如田径运动的发展史,容易造成的一些运动损伤等,面对这些纯理论性的问题,仍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是很难静下心来自己的学习这些知识,但这些知识,尤其是相关体育运动容易产生的运动损伤对他们以后参加体育运动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也应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不能随随便便就将其忽略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将这些理论知识编人一些游戏中,将游戏搬到课堂中,让中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游戏了解这些体育知识,这样不仅能不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且,这种活动也有助于加深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样以田径运动损伤为例,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授课时,教师自己扮作医生,让同学扮作参加某项田径运动受了伤,“受伤”的学生找老师医治,老师告诉他受了什么伤,怎么治疗,为什么会受伤,以后应该怎样避免再受此类运动损伤,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不仅比较融洽,而且学生也能从该游戏中了解运动损伤的知识,从而激发中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2.2 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

从人体发展学的观点来看,“健康第一”应成为我国学校教学的首要目标,当然这里的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快乐体育也是以发展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强调体育项目的强制参与性,而应该根据中学生的状况,进行体育教学。如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最常见到的体育项目就是长短跑、铅球运动、跨栏运动,这些运动项目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恶的情绪,在他们看来,中学体育是枯燥的、无聊的,从而也就导致了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缺失。有鉴于此,中学体育教学应增添一些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教学,应根据青春期学生体育运动特点,与青春期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具有将强竞技性、团体性的体育。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指导中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从而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活跃体育课堂氛围。在调动中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学生团结性的调动,以便能使他们养成合作的习惯,理解合作的意义,增强班级与集体的凝聚力,从而使中学生在昂扬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学生“喜爱运动,讨厌教学”现象的产生。

3.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和总结学生的体育长处与优点,并鼓励其发展这项长处,增强他们的信心,坚定他们的信念。在了解中学生体育长处的基础上,教师应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促使其能够科学发展,从而最终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这实质上也是“终身体育”观念的实践。如科学的培养体育特长生,或者培养他们对某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与爱好,从而使这项运动项目能够伴随该学生的成长,使其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巡照.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改革与开放

篇8

林醒石一家都爱好运动。但运动也是一门学问,需要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以及时间安排来进行。

林醒石夫妇俩一早起来,都是先在床上自我按摩。之后林醒石的爱人曹阿姨起床,参加小区的晨练运动,运动项目从太极拳到舞剑都有,不拘一格。而林醒石则继续自我按摩,每天坚持一小时从头到脚的按摩,以达到保养身体的目的。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手法,通过按摩,可以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林醒石的具体做法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即坐在床上按摩腹部,先顺时针36下,从脐中逐渐过度到外缘,再逆时针36下,从外缘再逐渐回到脐中。按摩腹部可以帮助排毒,促进血液循环,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按摩完腹部,再按摩脸,可以帮助大脑及时进入清醒状态。

起床后,林醒石先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继续“按摩任务”。这回按摩是从头到脚的“套餐”,从头部的太阳穴开始,经印堂、百汇,到颈部的风池、胸部的膻中,一路往下,按摩腋下、手部、背部、腰椎,直到膝下的足三里、足底的涌泉穴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6下。林醒石的经验是,一边念数字,一边按摩穴位,这样可以帮助思想集中、专注,按摩的效果更好。一套自我按摩穴位的动作认认真真做下来,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除了按摩,结合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林醒石每天早晚各快步走半小时左右,做到微微出汗,充分运动筋骨,既能强健体魄,又不会因运动量过大而引起疲劳,反伤健康。这就是他“适量运动”的经验。

在林醒石夫妻以身作则的带领下,他们的女儿女婿也加入到健康运动的行列中来。由于小夫妻俩平时工作繁忙、早出晚归,想要规律地运动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每天晚饭后半小时,小夫妻俩便出门散步,每日必达万步方归。

林醒石的个性偏静,除了坚持每日给自己制定的运动计划,他的生活以“静”为主,平时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看报。

篇9

关键词:健康;学生;成熟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82-01

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他们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品质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家庭,自身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因此,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健全其个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挑战,是我们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使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得到发展呢?如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呢?如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呢?

一、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倾情投入。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一)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三)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篇10

学生节假日适当补补课,本来很正常、可在应试教育这根魔棒的撩拨下,补课不仅“失当”,甚至可以说是“疯狂”。一些人、一些学校把“补课”视为提高成绩的绝招,信奉“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捷径,把“补课”视为“十全大补”。人补养身体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乱补、恶补,会把身体给补坏的。给学生补课是否也是这样呢?好了,节假日究竟该不该补课,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最有发言权,还是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本期辩论,正方力陈补课的苦衷,反方则避实就虚,剑走偏锋,讲节假日“休课”的种种好处,可谓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来自辽宁大连市旅顺实验中学的反方小辩手崔世彤和来自河南虞城县贾寨镇一中的正方小辩手李森同学,获得本期最佳辩手奖,典子将各送他们一本典子亲笔签名的小说《黑焰》。6位小辩手都将获得稿费及典子签名的本期样刊!

[辩论材料]

补课,从字面上看,就是学生上课时因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不得不利用其他时间上额外的课,以补足缺憾的活动。这个活动听起来合情合理,似乎不会引起任何争议,其实不然,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同学甲:同学们都在补课,我不补恐怕不行,还是去补比较好。

同学乙:我成绩不错,但比我好的人也在补,所以我不能落后,特别是快要读初三了。

同学丙:我成绩不好,也许补课老师有绝招,透露一点消息,不去就亏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补课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也值得怀疑。一个学生如果正常课程不好好上,却指望补课来提高成绩,就好比一个人正常的一日三餐不好好吃,却靠补药来健体强身,结果无疑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66112)河南商水县练集二中七(3)班钱玲玲

我认为节假日应该补课。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巩固知识、提高成绩。对平时没有掌握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查漏补缺;对平时基本掌握的知识,可以利用节假日巩固提高。

其次,我们生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只有拥有真本领,才能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而在节假日补课,多学点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

最后,可以免去家长的后顾之忧。家长平时一般都很忙,有时节假日也不能休息,根本顾不上管孩子。节假日如果不给孩子找点儿事做,孩子沉溺于网络怎么办?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怎么办?学业荒废了怎么办?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在节假日把孩子送去补课,不仅可以避免孩子上网成瘾,染上不良习气,还可以让孩子多学些知识,一举两得。

■(116041)辽宁大连市旅顺实验中学初一(8)班崔世彤

我认为学生在节假日不应该补课。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节假日是人们放松精神的时候。我们平日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谁不盼望着节假日能放松放松?谁不希望能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第二,在补习班里,经常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究其原因,学生说“补习不是我情愿的,纯属家长所逼”。如此这般,不仅浪费了家长的血汗钱,学生自己也浪费了黄金般宝贵的时间,何苦呢?

第三,现在的补课,绝大多数是上新课的内容。可是这些内容完全可以通过预习新课自主完成,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认真听,或是向老师讨教。这样不仅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养成了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

当然,如果是为了弥补自己某科的知识漏洞,那么,适当补补课电是可以的。

■(464000)河南信阳市七中七(2)班

冯春生

我认为节假日应该补课。其一,社会竞争激烈,要想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找到好工作,可谓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那么,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捷径之一,就是利用节假日补课。

其二,节假日学生们离开学校,无人看管,看电视、打游戏,影响身心健康;到社会上则加大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这就更要求学生在节假日要有正事做,那么补课则一举两得:既有利于学业,又能解决节假日学生缺乏管理的问题。

其三,一些不确定因素也要求我们适时补课。就拿我们来说,本学期学习时间比上个学期少一个多月,但是学习的内容反而增多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从而使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如果不补习,天长日久知识漏洞就会越来越大。

为使补习有针对性,那些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可以强化基础知识,跟上教学进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偏科的学生,可以单补一科,快速提升成绩:那些特别优秀、有志于在某一学科形成特长的学生,可以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强化训练。

■(464000)河南信阳市七中七(2)班陈宇

我认为节假日不应该补课。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昼夜,农民种田也有个忙闲之分。同样,我们经过一天、一个星期或者一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更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整,而节假日正是休整的好机会。

一、可以调养身心,让长时间紧张的神经松弛一下。节假日去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培养我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愉悦身心:去亲近,家人,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增进彼此的感情;去亲近社会,开阔视野,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比补课更有意义。

二、可以调换胃口,让长时间吃惯“细粮”的大脑吃吃“五谷杂粮”――课外书,这样不仅能使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把节假日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无疑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76342)河南虞城县贾寨镇一中九(1)班李森

我认为节假日应该补课。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用有限的生命,去学本来就浩瀚无边而又在迅速增长的知识,就已经够吃力和费劲的了,怎么能再让大段的节假日时间白白地溜走呢?

是的,学习应当讲究劳逸结合,但这并不是说在平时就只应该“劳”,而到了节假日就必须“逸”。适当的休息和休闲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自己的学习才能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大家都知道,学习的最大敌人是遗忘,而时间是造成遗忘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避免我们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我们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温习、巩固,而节假日正是我们温习、巩固知识的良机。

中国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年华,更不应该白白浪费节假日这大好的学习光阴。

■(0750001河北张家口市第九中学(长青路分校)初二(121)班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