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研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篇2
一、2015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1.栏目设置及论文分布
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设置栏目22个,全文转载地理教育论文共计89篇。转载论文数量较多的栏目有“教学研究”(14篇)、“教学策略” (8篇)、“学科视点”(7篇)、“教材分析”(7篇)、“教学设计”(6篇)、“学法指导”(6篇)、“备考指导”(4篇)等。可以看出,《中学历史、 地理教与学》转载的论文更加关注教师如何教学和学生如何学习。值得关注的是,《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在2015年设置了7个与地理教育相关的专题栏目, 包括“地理实验教学”“问题教学”“2015年高考试卷评析”“高三复习教学”“教学目标确立”“探究教学”和“学科素养培养”。其中,专为地理学科设置 的栏目只有“地理实验教学”,其他栏目为历史和地理两个学科所共有。这些专题栏目反映了近期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
2.源杂志转载量分析
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的地理教育论文来源于23种期刊(见表1)。排前三名的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和《地理教育》,共被转载论文50篇,占全年论文转载总数的56.2%。
3.第一作者情况分析
(1)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 2015年《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所转载地理教育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69家单位。其中,东北师范大学的论文转载量高达8篇,论文涉及地理核心素养、区 域思想、尺度思想、地理空间视角、地理教学逻辑、地理概念体系等主题词。可见,这些突出学科特色的地理教育研究受到了《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的高度认 可。有3家单位的论文转载量为3篇,这些单位有华中师范大学、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和浙江省春晖中学。还有7家单位论文转载量为2篇,分别是福建省厦门市第 六中学、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河北省围场县第二中学、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中、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人民教育出 版社地理室。从这些单位所属的系统可看出,普通中学和高等院校的作者所占比例较大,教研机构和出版社的作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统计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可以了解地理教育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表2可知,江苏、北京、吉林、福建、浙江等地区的地理教育研究氛围较浓、活动较活跃。对照2013年、2014年的相关数据发现,江苏省一直稳居第一。
二、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回顾
1.地理课程研究
2015年是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深入探索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高中课程地理标准修订工作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中,如何界定和 呈现地理课程性质和地理课程目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地理课程性质的问题,即地理课程是什么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受地理学性质多样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内地 中学地理课程性质是多元的,尚不存在清晰的统一内涵(林培英,第10期)。文中指出的地理课程性质的现状和困惑,为我们深入认识地理课程提供了参考。立德 树人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原点(朱雪梅,第6期)。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学科都在研讨“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等问题。有 论者综合分析地理学的传统、地理学者提出的几大问题和地理学的视角等地理学理论与重要教育文件,得出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 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和地理表达等构成(张家辉,第9期)。也有研究者基于地理课程目标的嬗变、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及地理学学 科特性的视角,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基于地理空间视角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李家清、常珊珊,第9 期)。由此看来,学界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有着不同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
2.地理教材研究
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 科书和地理图册等,地理教科书是地理教材的主体。地理教材研究涉及地理教材的编制研究、呈现研究和使用研究等类型。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编写时非常关 注探究学习,教科书中的探究性主要体现在体例结构、案例编写、内容选取等方面(刘健,第1期)。可见,该套教科书在内容的组织和选取方面都注意遵循了“构 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除了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选取外,教科书内容的呈现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方面。图像系统作为地理教科书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 为地理教科书呈现研究的热点。中国地图出版社李红梅不仅总结了中图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中图像系统的特点,还分析了与该套教科书配套的地理图册中图像系统 的特点(第3期)。此类文章为地理教材的使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3.地理教学研究
(1)基于地理学角度的地理教学研究 ①地理教学逻辑研究。地理教学逻辑是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教学程序中内隐的规律、规则,包括学科逻辑、教的逻辑和学的逻辑等。有研究者指出,初中地理学科逻 辑有两个立足点,一是立足地理学科,探讨地理知识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联;二是立足地理课堂,追问课堂上的地理知识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或教学关联(张彦顺,第 8期)。在大气环流教学时,应参考科学家所采用的“考虑新要素—提出新理论”的“要素增加”逻辑(朱承熙,第5期)。还有研究者非常重视地理教学逻辑中的 学科逻辑,认为地理教师应整体把握高中地理知识的层级结构和逻辑结构(黄静,第2期)。王红梅在分析知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复习课 的教学策略(第11期)。仲小敏经过对高中地理必修内容探究教学适宜性的调查分析,发现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特点是制约探究性强弱的根本因素(第9期)。地 理教学逻辑是地理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地理教育领域亟待加强地理教学逻辑研究,从而科学地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②地理知识教学研究。 地理知识既包括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等地理事实知识,也包括地理概念、地理成因等地理理性知识。周慧认为,在地理事实知识学习的设计中,可采用 ATMSTT的教学组件设计法,即辨识目标、编码图文、匹配策略、选择媒体、主题活动和检测效果(第9期)。蒋亚琴针对学生学习地理概念时存在的前概念干 扰、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和思维定式等心理障碍,提出了注重体验、强化对比、系统学习和变式学习等教学策略(第3期)。也有研究者在梳理中学地理概念体系的 基础上,从“地理学的基本问题”“地理学科本质、思想与方法”“地理概念体系构建”等角度探讨了如何进行地理概念教学(王向东、高燕,第9期),关注了 “教哪些地理概念”和“教地理概念的哪些方面”等问题。除了地理概念教学外,还有研究者关注地理成因教学,提出了基于支架理论的地理成因教学的一般模式 (龚琳、赵媛,第6期)。
③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培养研究。阅读、分析和绘制地图的能力是一项地理学科的特殊能力。地图能力的养成途径包 括熟悉地图常识、规范读图顺序、掌握析图方法、形成地图意识(丁生军,第11期)。地理思想包括区域思想、尺度思想、整体性思想等。徐雪和袁孝亭在解读 “把世界组织为区域”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思想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即引导学生形成“区域思维”方式(第6期)。张家辉梳理了基础教育阶段尺度 思想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走向(第2期)。耿文强认为,地理高考复习时应强化学生的地理时空尺度观念,并建立不同尺度之间的关联 体系(第4期)。这实际上强调了尺度思想中的尺度关联内容要点。地理空间联系视角是地理视角之一,有研究者从“准确认识空间特征”“逐层深入的分析空间内 部联系”“空间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方面探讨了地理空间联系的分析方法(黄妍、袁孝亭,第2期)。
④区域地理教学研究。有作者探讨 了国家地理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何平,第1期)。张彦顺认为,“图解、体验和建构”是区域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都有其相应的教学策略(第5 期)。王邦柱针对高中地理必修3中“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教学偏差,提出了教学对策(第12期)。
(2)基于教育学角度的地理教学研 究 随着地理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地理教学环境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赵才欣认为,在信息革命、生态文明等外部因素、地理科学发展的内部因素影响下,地理课堂有 必要转向新型“地理大课堂”(第1期)。在“地理大课堂”中应重视地理实验教学。有研究者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地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脉络,并指出 了地理实验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张海、马建宁、牛科强,第7期)。也有作者探讨了地理实验类型中地理组合实验的设计及教学价值。关于地理案例教学,需要选 择典型的案例,而能充分演绎一般法则的案例则是典型案例的体现。陈庆军基于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地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编策略(第7 期)。
4.地理教育测评研究
地理教育测评包括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育测量等。地理教学评价研究应当突出学科特色和基 于大量证据,朱雪梅所构建的“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符合这一研究趋势。该体系以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教学行为为评价标准,以数字化教学观察平台和教学观 察手册为工具,以多元主体交互共建的全程性学业成绩评价和循环跟进式课堂教学评价为路径(朱雪梅,第3期)。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表现的任务,对 此,有作者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表现性评价的操作方式,即在学科育人价值的统摄下,基于课程标准设计评价目标,基于目标设计表现任务和评分规则(佟 柠,第12期)。关于高考地理试题研究,相炜地理工作室分析了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整体特点、突出亮点及各卷特点(刘振峰等,第10期)。除了着眼总 体的研究外,也有研究者对某一类型的试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和总结。张文军分析了近十年高考地理试题中观点方案类地理综合题的演变特点及应对策略(第2期)。
三、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走向
1.突出学科特色的地理教学研究
突出学科特色的地理教学研究选题,可围绕地理素养构成要素、地理内容专题等来确定。[1]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 质等要素。围绕地理素养构成要素开展的研究,要求围绕这些构成要素乃至要素细化后的成分进行选题。例如,尺度思想是地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应当重视 地理教育中尺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教学价值,以及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尺度思想的策略等研究。围绕地理内容专题开展的研究,要求围绕地理要素或地理教学内容中 的某一点进行选题。例如,区域地理教学中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体现学科独特价值的人文地理教学、体现学科本质的地理学史教学模式等。
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培养具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是中学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诉求。[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笔者曾提出,地理核心概念是地理学 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如何筛选、确定地理核心概念以及如何发挥地理核心概念的作用,是亟待解决的前沿课题。[3]对于“如何发挥地理核心概念的作 用”,就需要思考如何运用地理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需要继续厘清的问题有: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地理学科核心素 养的构成有何区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编制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科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 略、方法都有哪些?在培养学生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时如何做到衔接?怎样测评不同学段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3.高考地理试题研究
高考地理试题研究一直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既可以偏重理论研究,如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研究、高考地理试题与地理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工具的研制等;又可以侧重实践研究,如开展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
篇3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总结(一)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黄柏中学初中地理组现有教师___人,高级教师___人,中级教师人,教坛新秀___人,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___,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学习团队,全组上下齐心协力,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不断努力提升我组的战斗力,以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培养地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组独具特色的教学特点。
一、以“___备课”为核心,科研与教学结合,狠抓教学质量___备课成教研组、备课组的最常规、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好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在备课时间上得到相应保障;
二是探索___备课的新途径,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各备课组探索多样化的备课方式;
三是“精细教学常规,深度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研究,使教师们树立“关键在课堂,功夫在课前”的意识;
四是形成了___备课的流程,即教师通读教材,研究课标,形成全期教学概要备课组教学任务分工完成单元教案教研讨论,进一步修订印发每位教师教师个案设计进入教学环节,实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再次修改教案;
五是开展不同课例的备课研究。
平时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大家及时碰头讨论,组内经常开展互相听课,取长补短,集中智慧,___攻关,我们已经整理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初中教学地理讲稿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老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___健康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师生发展为创设地理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我们突出地理教学特色,___开展了以下地理教学活动:
1、地理特长风采展示。我们此次活动分为三大版块: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小报制作比赛和地理上课比赛,这些活动强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同时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发挥地理日的作用。每周一举办的地理日倍受学生欢迎,地理日成为地理老师的好帮手,是学生们学习地理的乐园,角落虽小,却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我们每次都有老师专门负责,协助设置好每周的主题内容。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我们学习地理的背景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辛勤付出,成绩显著我组教师素质过硬,业务扎实,工作上都能独当一面,教学风格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每一位成员在地理这一方天地中奉献着热情、___与才情。
通过教师的辛勤付出,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多人次在赛课中获奖,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教师不断总结、归纳,撰写了许多地理教学的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奖中获奖,或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四、反思与探索在进行___备课时,对___备课的具体要求不太明确,备出的有些课操作中不实用,没有达到研究性的目的。
今后我们将围绕“___备课”,将教学教研和课题研究充分结合,在实践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发展。教研组是___从事教学研究的___,它是凝聚教师的群体力量,我们初中地理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团结,更加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
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总结篇二
地理教师:《台湾》《印度》:《做一个研究型的地理教师》__月__日我参加了在实验学校举办的市市中区七、八年级的地理研讨会,聆听了王颖和王二位教师的课,这次学习,有很多收获,即新颖、又扎实,每一节课,有成功,但也有遗憾,真实的课堂,留下了优秀教师们认真钻研的印记。
一、解读课标到位
二位老师上的课,都能根据新课标精神的引领,加以自己的理解,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课程理念是先进的。如:王梦颖老师的导入,首先在多媒体上出现了台湾在世界上的位置,然后是在中国的位置,最后才出现了台湾。这样的导入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王倩老师在讲到印度的邻国时,___了学生解决国家争端的方法。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课堂教学艺术化
王梦颖老师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以最简单的语言解释较难懂的问题,比如把台湾比作香蕉,用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动脑观察,从而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所学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记忆会非常深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时时刻刻体会到老师传授的知识是有用的,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一门课的兴趣。王倩老师的语言亲切优美,学生易懂。给我的启示是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辞藻,从而让学生对这一门课产生兴趣,让他们与这一门课有一种亲近感,不受约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锻炼实践能力。
随后,在总结完整堂内容之后,王倩老师用了一些随堂练习来当堂检测学生接受情况,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出了解释。这让我知道了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给学生传授知识,应当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理解的状况做出检测,当堂反馈,并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和学习障碍。真正达到有效教学,让学生一节课下来能够真正掌握。整堂课上得井井有条,在教学过程中,王倩老师能够深入学生当中,亲近学生与学生交流,这些都是给我的教学启示,总之,从王倩老师的一堂课中学到许多,也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不足。两位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引领学生学习正确的知识,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在课堂上,他们机智的反应、有效的激励、丰富的语言,让课堂焕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正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新知的教学,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主动去获取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耐心等待,有巧妙的引导,真正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上,有学生精彩的发言,有错误的回答,教师能正确评价。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都比较长,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怎样做一个研究型的地理教师
听了池老师的汇报我感受颇深:课程发展的瓶颈是教师,而教师发展的瓶颈是教师的专业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已不局限于教材,教师虽然是课程实施者,但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我们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培训、进修、取经、研讨等形式积累经验,积累资料,提高自身的学术专业和能力。
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总结篇三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黄柏中学初中地理组现有教师___人,高级教师___人,中级教师人,教坛新秀___人,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___,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学习团队,全组上下齐心协力,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不断努力提升我组的战斗力,以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培养地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组独具特色的教学特点。
一、以“___备课”为核心,科研与教学结合,狠抓教学质量___备课成教研组、备课组的最常规、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好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在备课时间上得到相应保障;
二是探索___备课的新途径,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各备课组探索多样化的备课方式;
三是“精细教学常规,深度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研究,使教师们树立“关键在课堂,功夫在课前”的意识;
四是形成了___备课的流程,即教师通读教材,研究课标,形成全期教学概要备课组教学任务分工完成单元教案教研讨论,进一步修订印发每位教师教师个案设计进入教学环节,实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再次修改教案;
五是开展不同课例的备课研究。
平时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大家及时碰头讨论,组内经常开展互相听课,取长补短,集中智慧,___攻关,我们已经整理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初中教学地理讲稿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老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___健康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师生发展为创设地理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我们突出地理教学特色,___开展了以下地理教学活动:
1、地理特长风采展示。我们此次活动分为三大版块: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小报制作比赛和地理上课比赛,这些活动强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同时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发挥地理日的作用。每周一举办的地理日倍受学生欢迎,地理日成为地理老师的好帮手,是学生们学习地理的乐园,角落虽小,却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我们每次都有老师专门负责,协助设置好每周的主题内容。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我们学习地理的背景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辛勤付出,成绩显著我组教师素质过硬,业务扎实,工作上都能独当一面,教学风格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每一位成员在地理这一方天地中奉献着热情、___与才情。
通过教师的辛勤付出,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多人次在赛课中获奖,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教师不断总结、归纳,撰写了许多地理教学的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奖中获奖,或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四、反思与探索在进行___备课时,对___备课的具体要求不太明确,备出的有些课操作中不实用,没有达到研究性的目的。
今后我们将围绕“___备课”,将教学教研和课题研究充分结合,在实践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发展。教研组是___从事教学研究的___,它是凝聚教师的群体力量,我们初中地理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团结,更加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促进全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
篇4
地理教学是地理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地理教育的时代使命,需要通过地理教学来完成。古今中外有关教学的论著对教学概念的诠释,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见于我国教学论论著中的教学概念就有双边并合说、相互联系说、知识传授说、学生学习说、学习指导说等多种。教学概念内涵的歧义,不仅引起教学理论研究的诸多纷争,而且导致教学实践重心的摇曳。因此,对作为地理教学论逻辑起点的地理教学这一概念有必要进行讨论和界定,以便规定和约束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什么是地理教学?给地理教学下定义,最根本的是要确切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要把握一切教学的共性,把教学跟其它一切非教学的现象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把握地理教学独有的特征,把地理教学跟其它教学区别开来。应遵循以下三点规定:一是地理教学概念的对象规定。众所周知,各种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缺一不可。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地理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教的对象,也是学生学的对象,地理教学内容就是地理文化知识。二是地理教学概念的行为规定。地理教学概念中的行为指向,是地理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它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为体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精神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这里采用“教师教和教师指导”来描述地理教学活动的特质。三是地理教学概念的价值取向规定。所谓价值即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对于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便构成人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旦参与人们的行为实践活动则构成其价值取向或价值选择。教学价值就是教学活动和主体需要的关系,即教学应该满足主体哪些需要。社会本位要求教学以社会为价值主体,学生本位要求教学应满足学生个体需要,教学实践中的教师个体不同,教学价值取向也不一样,有人强调知识的积累;有人强调智能的增进;有人强调智慧的培养;有人强调方法的养成;有人强调全面发展的实现;有人强调独特性的形成;有人强调文化素养的提高;有人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有人强调基础理论的掌握等。教师个体的价值取向往往主导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削弱和忽视了社会、学生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冷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可见,教师、学生、社会三者的价值取向只有相一致时的教学,才能称为真正的教学,否则就是教师的“独白”或学生的“自学”。因此,三者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地理教学概念生成的前提条件。通过以上讨论,从师生交互作用角度,对地理教学概念可作这样的表述:地理教学是在教师、学生、社会三者价值取向一致条件下的教师的教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地理文化知识的活动。
上述地理教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只是与其它教学的区别,更是地理教育时代使命的化育;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现象和问题的逻辑起点;是满足地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理论诉求的根本保证。
林宪生,博士,辽宁师大城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地理教学研究,主持的教改项目获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讲的《地理教学论》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获辽宁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奖;荣获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出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研究》、《学科教育学导论》等专著数部,“高师地理系课程改革思路”、“地理德育的反思与体系构建”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篇5
以“名师成长的摇篮、资源辐射的中心、师生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为宗旨,深化我校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研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提升我校全体地理教师素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而开展工作。
二、工作思路
以课改研究为核心,打造新型课堂、狠抓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创优秀教师团队;通过互学互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工作室。
三、主要举措
1、重视计划落实。
按照工作室的发展计划,在网上建立工作室博客,并定期上传优秀教案、试题和教学心得。通过对博客上资料的传阅、学习,强化工作室的团队作用,发挥工作室的教育引领和辐射作用。
2、服务高三考试。
搜集、整理、分析近三年全国高考题,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全组老师集体智慧,摸清三年高考题的命题规律,把握考查动向,进而分析2016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走向,为我们赢得明年高考的胜利奠定基础。同时地理名师工作室成员在网上采集各地优秀试题,包括全国名校的期中试题、诊断性考试试题,采集并筛选出优秀试题,发到地理名师工作室的博客上。通过这些试题可以让各年级的的复习备考工作更有针对性。
3、加强校本研究。
继续加强进行校本教材地理必修1、必修2和必修3的辅备纠错工作,完善《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地理的校订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集体智慧,并吸取备课组教师的建议,不断完善教案,形成优秀的公案并上传到博客上,供全校地理教师参考使用。
篇6
一、
情境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指的是要有目的地践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时要有目的。有了目的,才有可能避免在地理教学中轻知识重情境,过分地追求夸张奢华的技巧和刺激,过多地无效地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的问题。因此。加强目的性至关重要。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是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明白了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地位,就不必完全追求地理教学的情境体验教学。只要针对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情境体验教学的设计,把握好教学契机就可以了。
2、实效性原则
一种教学方法在有了实效之后,才能算成功。在地理情境体验教学中。为了达到它的实效,地理教师需要更加细心了。对班级的把握:哪个班的学生较活,反应较快;班级的多媒体显示效果怎么样等。对学生的把握:哪些学生更愿意乐于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对设计的把握: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效果会更好。对多媒体的把握,图片怎么处理后显示效果更好;声音多大才好等。对适当提示的把握,适当的提示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教学内容展示中的关键内容。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教学对像理解中的鸿沟,影响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要想地理情境体验教学具有实效性,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大环境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过程都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所规划。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1、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创境策略
(1)利用故事和图像音乐的创境策略
地理学科中蕴藏有丰富的地理景观和地理故事。地理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出相应的图片,将搜集到的一张图片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也可以利用较多的图片通过PPT、Movie Maker等做成小电影,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风景,欣赏大自然与世界的美妙。地理故事也很多,一方面可以通过搜集得到的故事,如扑克牌中的地理、奇特的地理现象、地理趣闻;还可以地理教师凭自身的经验创造故事或者在故事揉入地理知识。
(2)利用表演的创境策略
表演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直接投入地理学习,唤起他们的热情与激情,在表演中增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学习,是以一个特定身份表现观点、情感、态度和行为方法,能发展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表现能力。
(3)利用问题的创境策略
地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2、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感悟策略
学生在经历了创设的情境后,便进入到感悟的阶段。在创设的情境中,设立了教学内容的感受点,学生可能对其注意到了,或者没有注意到,教师可在感悟的阶段帮助学生确定感受点,并逐步扩大感受点的数量,并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新的知识范畴。学生在教师提纲挈领下往往会有点睛作用,会使学生的学习豁然开朗,从而进入到崭新的知识领域。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自身的领悟点不同。困惑点也不同。因此感受点也会因人而异,虽然不可能做到逐一辅导,但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
3、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生成策略
课堂中的对话,在地理情境体验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价值可以在广泛的对话中生成。教师在课堂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对话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对话的水平与质量,更影响着学生对话的能力。当学生因为迷信教师的权威而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失去自己真实的声音,使得师生对话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对话时,教师应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用一颗真诚的心投入到与学生的对话中去,展现真实的自我。和学生一起既尊重文本、又不迷信文本;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对话的过程中既乐于倾听,又善于交流;对话者之间既相互尊重,共同致力于主题的探讨,又不盲从别人、不固执己见。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交往的艺术,提升对话的素养。这样的对话才是真正和谐的对话。
4、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升华策略
学生参与感受、体验到了教学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一精神提升。升华同样与学生的心理感受、精神世界密不可分。
(1)利用点拨的升华策略
运用点拨升华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地理教师可运用的点拨的基本方法有:方向性点拨、方法性点拨、概括总结性点拨、升华性点拨以及补充点拨等,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到灵活掌握。恰当运用。
(2)利用感情的升华策略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要能够激情投入,在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带来示范性的引领,很容易想象在教师心情不佳的情况下,课堂会成为什么样子,比如在让学生欣赏《大中国》感受祖国的时候,教师的行为就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本文是关于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初步研究,笔者认为地理情境体验教学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都会增加,能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地理。
参考文献:
[1]徐波.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篇7
关键词:地理,环境,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改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探索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特的课程领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1]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内涵
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学习方式,或者是一种课程类型,也可以看做是以知识与经验并重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综合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义,既有学习的内容,又有课程的内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研究性教育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预测交流结果。”[2]
二、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是指家乡的地理知识,它的内容是学生家乡的地理环境,乡土地理的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中的几个要素,开展研究,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乡土地理环境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身边可触可及的熟悉事物,展开实地调查简单易行,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和交通状况,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改善家乡面貌激情。[4]
2、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大自然,走入社会生活,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分析调查本地自然条件对社会环境、经济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改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一手材料,了解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面对环境污染,引发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5]
3、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造力
乡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内容多种多样,课题研究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应用。例如,对水污染的研究,还要用到化学知识,网络计算机知识。研究性学习中,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交融,学生多渠道获
取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学生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乡土地理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是家乡自然和人文环境,如,地质地貌、气候植被、自然资源等,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课题研究,具体过程是
1、确定课题和制定方案
确定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第一步,课题的确定,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多彩,自然、环境、经济、旅游各方面。确定研究课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考虑研究的创新性的价值性,课题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课题确定后,要认真制定课题方案。考查课题背景,设计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法。确定研究分工,预算研究经费,考虑研究规划,预设研究结果
2、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
制定好课题方案以后,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具体实施的课题方案,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取舍,整理归类,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和证据,通过判断推理、归纳演绎进行研究分析。利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图表。[6]
3、交流课题研究成果
学生对资料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交流展示课题研究成果。[7]写作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开展辩论会、建立研究型学习网站等。也可以把研究得出的建设性结论提交给政府的相关部门。[8]
总之,开展初中学生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加强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9]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念,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10]
参考文献:
[1]尹后庆,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2011
[2]杨慎德,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0
[3]柯志坤,,浅淡初中地理课中的乡土地理教学,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4]王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河南大学,2013-05-01
[5]李琳,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河南大学,2013-05-01,
[6]杨光生,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乡土地理教育有效整合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06-01
[7]李宣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华中师范大学,2012-05-01,
[8]邓庆红,我国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发展对策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15
篇8
1995年8月我走进了明集初中的大门,担任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并持续担任班主任至今。从1998年开始进入学区进行管理工作,在工作实践和不断进修中逐渐成长,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被共青团县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表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的推出与实施,像春风一般吹遍了大江南北,吹润了教师的心田,使得教学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了,教学改革的劲头更足了,教学研究也更进一步地深入下去了,而更多地是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先学后教”,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成绩突出,“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大拓展学习的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是学校的教育科研使我不断探索教育规律,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2001年11月《让思维闪现创造性的火花》获“2001年全国优秀地理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6月《为学生构建展现才华的平台》荣获山东省2005年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1月《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市职成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007年6月《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尝试》,被评为“教研成果一等奖”,并发表于2007年《教育教学研究》杂志第六期。2002年3月在地理优质课评选者荣获全校一等奖;2004年6月所执教《北方地区》获全县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2007年6月所执教的《齐鲁大地》一课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7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案全国评选”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我坚信“用心去开启孩子的心扉”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今生无怨无悔;“关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是我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我也从学生们的成长中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得到了莫大的鼓舞。2002年12月辅导孙帅在全县第四届中小学创新教育与实践活动节中,荣获手工制作类二等奖;2003年11月辅导的孙晓燕、高银朋同学在“全国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竞赛”中获优秀个人,所在的2002级获为优秀集体,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4年6月在全县初中生地理小论文评选中荣获辅导教师二等奖;2004年12月辅导的赵晶制作的《海上世界》、焦倩倩制作的《校园模型》在全县中小学科技创新作品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焦倩倩的《校园模型》在全市创新作品大赛展评中获全市三等奖。2006.6辅导的刘云同学在“感恩社会.感恩父母”邹平县“动感地带”青少年书信大赛荣获二等奖;2007年7月在第一届“地球小博士”全国科技大赛中,辅导的焦倩倩、张宁获得全国一等奖,高凯获得二等奖,赵璐璐获得三等奖。
篇9
【摘 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向素质教育转型,而素质教育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世纪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特点就是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而: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综介思维与空间思维。笔者介绍了创新思维的意义;介绍了创新思维的条件;指出了初中独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思维;学生
初中地理的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因为学生的遗传因素、生存环境、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崭新内容思维形式的总和,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并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求异性、综合性、灵活性、图像性。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所在。
1.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1.1 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基调,转变课程教学的师生角色。 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将这些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因此,实践地理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因此,教师逐渐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逐渐成为自我未知的主体。
1.2 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素质 个性品德素质主要指除了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 (1)心理素质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以兴趣为出发点,只能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还必须引导学生思维创新,形成创新性人格。在地理教学中,在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之后,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并采取分组讨论或辩认的方式将学生的个性思维进一步激活、拓宽,因此每次讨论,辩论之后,都使部分同学产生意犹未尽之感,也因此激励学生更好地为下次辩论的成功做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在共同的讨论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养成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及自主探知的学风。即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心理素质和做学问的心理素质。
(2)思想品德的培养 地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放眼世界的胸怀,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3)审美情趣及素质的培养 地理学科知识中,拥有大量的自然美景、图片,也有许多美的诗句,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等内容,非常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形成。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艺术、多媒体手段、诗词歌赋、音乐等把同学带入美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1.3 培养学生读文识图、分析综合等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以地球和地图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世界地理的总论及分区,中国地理的总论及分区,期间包含大量的图文信息,在地理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训练学生学习地理要注重对地图要读透、读精,读文抓住精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迅速地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4 开阔视野、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地理知识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但要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以致用”还必须引导学生乐学、勤学、善学、会学,从不同渠道,如书刊、影视、生活等渠道获得新知,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检验思维的科学性。
2. 创新思维的意义 创新思维指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在于:(1)提升民族创新水平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教育,可培养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教师营造自主课堂,实施民主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双重力量:培养创造精神与压抑创造精神。只有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亲自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创新思维。
3. 培养创新思维的条件
3.1 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认清概念。创新不是发明家的专利。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根据知识形成的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做法,本身就是创新。创新存在于日常教学中;其次,坚持民主教学。教师贴近并尊重学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给学生留“创新区”。教学中设计“空白”,启发学生发现、创新,让学生有时间余空间去思考创新。
3.2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地理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设置问题的情境,“引疑释难”,引进现代先进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乐其学”。近年来,问题情景设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逐步推广。地理问题情景指在思维上学生与地理问题相互作用的特殊类型,是当学生解决要求发现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技能的地理问题时产生的心理状态。设置地理问题情景的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进而产生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主要包括:
(1)借助直观方法,设置问题情景;
(2)利用对问题的不同观点,设置问题情景;
(3)利用地理现象的特殊性,设置问题情景;
(4)抓住学生典型错误,设置问题情景;
(5)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设置问题情景。思维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它需要在一定教学的情境下,利用一定诱因进行。
4.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
4.1 发散思维的培养。 (1)从事物对立面思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反方向考虑问题,开阔学生思维视角,改善学生思维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
(2)寻找事物普遍联系。教师可通过找某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3)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4.2 逆向思维的培养。 (1)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拓宽课本内容。在讲授大气环流原理时,可假设地球不自转,太阳总直射赤道,地表均匀,然后推出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否定原来假设,推出地表三圈环流理论; (2)通过课本思考和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逆向思维。
4.3 综合思维的培养综合思维是多思维方式的综合。创造性活动是探索性活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包含许多曲折因素,势必造成多种思维方式参与。分析与综合是矛盾统一体。分析是把对象分解成各部分;综合是把各部分联接成整体。分析是综合的前提与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提高与结果。创新思维广泛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学习地理不仅应将整体分为部分,分析部分特征,还应把分析结果联系起来,对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完整认识,这就是综合。主要方法包括:
(1)分析综合,由因导果、由果溯因;
(2)由浅入深,课堂提问,层层深入。
4.4 空间思维的培养空间思维是通过具体形象、表象思考,表达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活动。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包括: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等的分析、判断、概括及评价能力。空间思维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
(1)对学生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
(2)启发学生立体思维。
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只有师生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之后,才会真正实现超越自我,使个性思维充分活跃,创造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地理课题研究在初中教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大。对推进素质教育、教研教改意义重大。
为此,我深入进行了课题研究。2009年,我主持泰安市级课题《如何保持学生对地理课的持久学习兴趣》,并获得了一等奖。2012年主持了山东省课题《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方法探究》,于2013年5月由山东省研究室审批立项,2015年3月进行了课题结题。
我的课题研究方向主要是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采取的主要办法有:(1)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地理教学中,形成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形式多样的开放课堂教学。例如,成立地理课外兴趣小组进行野外实践调查;课堂上采用学生自己讲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形成浓厚兴趣。(4)教师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巧妙的情境导入、图文结合的直观教学、幽默的语言艺术、合理的地理歌谣、口诀等。(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微课、多媒体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7)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课题研究最终目的在于指导教学,我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反哺于课堂,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具体成果如下:(1)学校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我校引发了课题教学研究的新热潮。(2)学生方面: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在泰安市学业水平考试中,我校地理成绩均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通过课题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以致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3)教师方面:我通过课题研究,获取了很多的教学新理论,总结发表了很多实用的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多次受到市、县领导的嘉奖和表扬。
我的课题研究成果已根植于课堂,构建起了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结构,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转变了我的教育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了科研素养。真正处理好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受到了学生、社会和家长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