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的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环境污染事件统计指标
本文通过对于遴选的自1952年至2010年的国内近700件环境污染的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表现出来的规律。
统计指标:事件发生的日期、事件发生地区、事件的类型、事件涉及的污染物状态、事件涉及的行业等几个方面。
2 环境污染事件的统计与分析
2.1 环境污染事件的时间分析
本次统计的污染事件发生日期自1952年起至2010年,在此时间段中统计到的事件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总趋势为波动上升。在80年代左右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增加,工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在80年代左右,我国的经济开始全面复苏,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问题却被忽视,排放单位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导致环境污染事件迅速增加。2005年左右,环境污染事件到了高发期,污染事件的影响范围也最深远。2005年11月13日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因其特殊性、问题的严重性、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重大变化而载入中国和世界环境保护史册。虽然近年来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埋下了大量的环境安全隐患,使得环境污染事件居高不下,2008年污染事件高发再次出现。
图1 自1952年至2010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次数统计
2.2 环境污染事件的原因分析
本文将污染事件的起因分为:泄漏、爆炸、直接排放或倾倒等10类(参见图2),在近700件环境污染事件案例中,主要的事件原因有泄漏、爆炸以及直接排放或倾倒,3者共占到了所有事件原因的91.7%,其中因泄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占到了全部事件案例的49%。本文中泄漏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引起的泄漏和车辆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泄漏大都是由于设备陈旧引起的,如2006年1月10日早晨,东阳市陈敏化工有限公司氯磺酸储槽(约贮存有4吨氯磺酸)因槽口部位腐蚀发生泄漏,导致周边工厂及附近村庄受到污染;2004年4月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腹心地带的天原化工总厂由于氯气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和工人违规操作相继引发氯气泄漏和爆炸事件,导致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进行转移,造成了严重影响。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主要是由于车辆侧翻造成的,如2006年4月4日10时40分,一辆运载硝基苯化学危险品的槽罐车途径徐州市三环西路废黄河桥附近时,因避让前方汽车发生侧翻,所运硝基苯泄漏,并挥发到空气中造成严重污染。
A:泄漏;B:爆炸;C:直接排放或倾倒;D:燃烧;E:其他;F:未知;G:无明确表现形式;H:火灾;I:辐射作用;J:自然原因。
图2 环境污染事件的起因分析
从图2还可看出,由于爆炸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也较多,在159起因爆炸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中,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爆炸燃烧而形成的具有污染性的废气,因此在对企业的爆炸事故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尽可能减少会产生污染物质的可燃物的燃烧,防止因爆炸而产生污染事件。另外爆炸也可间接造成重大污染事件,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虽然爆炸没有直接造成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爆炸事故造成大量硝基苯流入松花江水体,却引发了一次巨大的跨流域、跨国界的水污染事件,沿江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导致爆炸直接引起的安全事故演变成为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3 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环境污染事件案例中,排在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江苏、山东、广东、湖南和辽宁,而江苏、山东、广东以及辽宁等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均在前十名之内,表现出了污染事件的多发省份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对于宁夏、新疆以及内蒙古等省份由于工业在经济总体中所占比重相对于东部地区为少,因此环境污染事件相对较少,
图3 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地区分析
2.4 环境污染事件涉及的污染物状态统计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统计范围环境污染事件涉及的污染物的状态以液态居多,液态污染物造成的污染事件占62%,气态与固废污染物的比例分别为29%和6%,这与液态污染物相对于气态以及固态污染物而言更容易集中,更容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的特性有关。因此在日常的环保工作中应对于液态的污染物加强管理,以防造成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
图4 环境污染事件中污染物状态分析
2.5 行业的统计分析
从对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行业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化工及其相关行业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比例较大,同时运输业紧随其后。我国当前化工行业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复杂,生产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很多,存在较多的环境风险源;一部分化工企业中相应的环境安全意识较差,没有足够的应对环境事件的技术和人员;另外化工企业布局不合理,诸多因素造成了化工行业成为了环境污染事件多发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的增加,运载化学品的车船数量随之发展迅速。事故数量增加的原因是我国部分道路情况不佳,各种货运车船超载情况严重,同时我国当前货运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装卸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押车人员失职等,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A:化学原料及化学制作品制造业;B:道路运输业;C:水上运输业;D:冶炼业;E:采矿业;F: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图5 环境污染事件所涉及的行业分析
2.6 环境污染事件各指标综合分析
图6中列出了主要涉及的行业和污染物状态以及事件类型。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所统计的案例中,化工相关行业的环境污染事件中以液态污染物污染为主,在事件类型上则表现出了泄漏、爆炸和直接排放或倾倒,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化工行业污染物和污染事件类型的多样化。而对于道路运输业而言,其主要污染物的形态也是以液态为主,但事故类型则泄漏所占比例较大,爆炸以及排放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中涉及液体运输的各种罐车出现事故,导致环境污染的现象还是较常见的。
图6 环境污染事件所涉及的行业、事件类型以及污染物状态之间的统计分析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近700件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及建议如下:
(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而且污染事件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事件出现次数较多,总体表现出了东部多西部少的情况。建议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正确认识环境保护问题,充分认识目前我国已进入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各地区应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技术革新,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GDP的增长。
篇2
关键词:绿色保险;承保方案;信息披露;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074-02
一、绿色保险的内涵及意义
1.绿色保险的内涵。绿色保险又叫生态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手段。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就是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在绿色保险下,对在环境方面表现欠佳的企业,保险公司应厘定高费率,收取高保费,并核定承保的最高限额,对在环境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保险公司应实施优惠的承保政策。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很强的潜伏性、突发性、损害大、涉及面广的特点,一旦发生,对企业,对受害者,对社会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7 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一起。同时,污染事故发生后,由于善后处理没有机制保障,企业应承担的赔偿和恢复环境责任往往没有落实,污染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补偿,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
2.建立绿色保险的意义。环境责任保险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有利于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企业加入环境责任保险后,保险公司会督促企业改善环境管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降低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增加了治理环境污染的参与主体,即保险公司,有利于对环境污染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管;其次,有利于保障环境污染事故受害者的利益。当企业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巨大损失、超过企业的赔偿承受能力时,受害者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环境污染事故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使环境污染事故受害者的损失得到有效赔偿,既保护了受害者的权益,又减少了复杂的污染索赔纠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将环境费用的外部性转化为企业内在的环境成本,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最后,有利于企业增强抗环境风险的能力。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环境污染事故也进入高发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将会面临巨大的赔偿责任,这就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绿色保险经纪政策实施的现状分析
1.保险公司承保方案的实施。在操作层面,绿色保险将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实施: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在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环保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出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二是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试点工作先期选择环境危害大、最易发生污染事故和损失容易确定的行业、企业和地区;三是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三方面各司其职。环保部门提出企业投保目录以及损害赔偿标准;保险公司开发环境责任险产品合理确定责任范围;保险监管部门制定行业规范,进行市场监管;四是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察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相关保险公司、环保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公开污染事故的有关信息,在条件完善时,要探索第三方进行责任认定的机制。
保险公司在承保时,要明确投保的企业属于哪个行业,根据行业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的环境风险程度,本着“高风险,高保费;低风险,低保费”的原则,按照不同标准,对风险进行分类,制定不同的费率等级。由于环境责任保险的特殊性,保险公司在对风险估测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以过去的索赔记录和经验数据为依据,还应同时预计到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风险的影响,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过去的一些环境行为可能现在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认真进行审查,预计可能的风险。法律制度规范愈严格,表明风险愈大,费率亦愈高,反之亦然。
承保前,保险公司应全面调查被保险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在环境方面的表现,认真分析企业有关环境信息的披露,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从而制定相应的承保方案。环境责任保险将污染者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与治理责任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避免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保险公司有权要求被保险人如实提供对不确定损失概率及损失数额有意义的资料。由于企业处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涉及的具体情况较为复杂,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保险公司还需聘请有关的环境问题专家,来帮助了解企业环境方面的风险情况。通过风险评估结果,保险公司决定以什么样的条件与费率去承保。由于环境保险的特殊性,保险公司也要注重精算人员在环境问题方面的培养以确定合理的环境保险费率。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设计风险共担机制的保险合同,规定免赔额(率),实行比例承保,实行索赔型环境责任保险。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源头控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开发等都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直接或潜在的负面影响[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取得可喜的经济发展成果时,环境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这不仅仅只存在于大城市中,这一现象正在向广大农村蔓延,有许多农村环境已经受到很严重的污染。如不及时治理,那么我国农村环境将会面临巨大的威胁。环境污染不是单方面的,由此可以引发多方面的问题。首先会对居住的村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丧失生命。比如最近经常发生在农村的孩童重金属中毒事件,与水污染相关的传染性疾病等。其次,环境污染对农村的原始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打破原来均衡的状态。此外,环境污染无论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还是从近期来看,对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经过调查,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来自:农业的生产污染、畜禽业粪便的污染、农民的生活污染、农村的工业企业污染和城市的污染向农村转移等几个方面。农村、农民、农业是决定我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大国的关键性因素,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本质上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已经存在的、正在发生的以及可以预见的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治理,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农村环境[2]。
2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日趋恶化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是极其巨大、难以估量的,且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3]。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2.1 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广泛
在农村通过种植农作物发展生产,在社会的发展中,农药的使用对于环境的污染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农药在植物中的积累对人的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潜在威胁,农药残渣、空瓶以及“三废”等都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根据正常的计算,每亩农作物每年需要农药一、二公斤,一个村三、四千亩土地即需要农药2 吨~6 吨,同时,农村在工业发展中,主要的污染来自于乡镇企业,并且集中在少数行业上,比如造纸业、食品工业、印染业、化学工业、以及其他非金属矿采工业(主要是砖瓦、水泥、土法炼磺)和煤制品业(主要是土法炼焦)[4],再次就是农村卫生习惯的落后导致农村环境的污染,由于生活生产习惯的随意性导致了农村卫生状况的低下,从而引发环境污染。最后在污染的源头上就表现为城市污染的农村转移,由于地域相近,在一些城市工厂或者企业较为接近的农村,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向农村,在部分地带,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2 农村环境污染的数量巨大
如前所述的,农村农药污染的数量是十分的巨大的,农药残渣、空瓶随处刷拭、丢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1992 年全国化肥的使用量达2390 万吨,农药使用量达22 万吨,由于使用的不合理和低效率,很大一部分农药、化肥直接进入周围环境,全国约有92%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其次,农村工业化导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有关的调查表明,造纸的废水排放量占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总量的44%,其中废水的化学耗氧量占主要污染行业废水的化学耗氧量的69.7%,水泥工业的粉尘排放量占乡镇企业的粉尘排放量的78.5%,砖瓦、陶瓷业的二氧化硫、烟尘和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占乡镇企业的排放量的56.7%、67.45% 和88.8%[5],工厂废弃物产生量每年达6.5 亿吨,累计堆存量66.4 亿吨,全国已有1000 公顷土地受到污染,因矿产资源开发累计破坏土地面积达到200万公顷,目前仍以每年4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再次是农村本身生活习惯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菜篮子工程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禽畜粪便也进入了环境,这些粪便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仅1990 年全国禽畜粪便产生量达2448 吨,利用率60%,有979 吨排入环境[6],最后就是大量的城市工业废物排向农村。由此可见,农村环境污染的数量是十分巨大的。
2.3 农村环境污染的范围广泛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广,数量大,导致污染的范围十分广泛,农村水污染质量日益恶化,全国有三分之二的河流受到污染,5亿农民的生活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酸雨区面积已经超过国土面积的2%,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突出,农村的森林环境受到侵害,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由此可见,农村环境污染的范围涉及到了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的方方面面,范围广泛自然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2.4 农村环境污染后果严重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多、数量大、范围广,自然而然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具体可以表现为:第一,农村资源严重受到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第二,导致农村植被大量破坏,森林覆盖率严重缩减。第三,导致农村土地退化十分严重,沙化,草场退化,土地盐碱化迅猛增长[7]。第四,导致农村空气质量降低,粉尘含量大量增加,第五,导致农产品毒性含量升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在如此严重的后果面前,政府在依靠行政手段的治理的同时,从完善法律的角度出发以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或许会更有利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3 从源头控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
3.1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
1.农村雨水宜利用边沟和自然沟渠等进行收集和排放,通过坑塘、洼地等地表水体或自然入渗进入当地水循环系统,将处理后的雨水回用于农田灌溉等。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农村,宜采取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对于人口相对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在没有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不宜推广使用水冲厕所,避免造成污水直接集中排放。
2.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户,鼓励采用低能耗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鼓励采用集中自然处理;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落,宜采用集中处理。对于以户为单元就地排放的生活污水,宜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沼气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处理技术和设施。
3.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并建有完善排水体制的村落,应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二级生物处理技术。采用粪便与生活杂排水分离的新型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宜采用沼气池处理粪便,采用氧化塘、湿地、快速渗滤及一体化装置等技术处理生活杂排水。
4.对于处理后的污水,宜利用洼地、农田等进一步净化、储存和利用,不得直接排入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水体。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沼液及沼渣等可作为农肥施用,在当地环境容量范围内,鼓励以就地消纳为主,实现资源化利用,禁止随意丢弃堆放,避免二次污染。小规模畜禽散养户应实现人畜分离。鼓励采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并实施“一池三改”,推广“四位一体”等农业生态模式。
3.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
1.鼓励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应单独收集处理处置。禁止农村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焚烧。对无法纳入城镇垃圾处理系统的农村生活垃圾,应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处理处置技术,在分类收集基础上,采用无机垃圾填埋处理、有机垃圾堆肥处理等技术。
2.砖瓦、渣土、清扫灰等无机垃圾,可作为农村废弃坑塘填埋、道路垫土等材料使用。有机垃圾宜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进行静态堆肥处理,或与粪便、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及沼渣等混合堆肥;亦可混入粪便,进入户用、联户沼气池厌氧发酵。
3.3 农村生活空气污染防治
1.鼓励农村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沼气、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技术,从源头控制农村生活空气污染。
2.推进农村生活节能,鼓励采用省柴节能炉灶,逐步淘汰传统炉灶,推广使用改良柴灶、改良炕连灶等高效低污染炉灶,并应加设排烟道。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农村应减少使用散煤和劣质煤,推广使用低氟煤、低硫煤、固氟煤、固硫煤、固砷煤等清洁煤产品。
4 小结
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我觉得应该本着从源头控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采取以下的措施:
1.推广生态养殖,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控制污染扩散,抓好粪便干化处理。一是结合在通风供暖设备中增加空气净化措施和场区的合理绿化,从根本上改善猪舍内和场区的空气质量,有效防止养殖场对空气的污染。二是对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治理,强制采用干清粪,少冲或不冲水,减少污水量,使干粪与尿污水分流,最大限度地保存粪的肥效,实现畜牧养殖业无废物排放,资源再生循环利用。
2.加强管理;乡镇企业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根据本地资源情况、技术条件和环境情况,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地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企业。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
3.建立长效“城乡清洁工程”。城乡清洁工程,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是个长期工程,应建立长效督促、奖励、惩罚机制,使得环境卫生概念深入到每一个村民脑中,使村民能够做到自觉遵守、自觉维护。
4.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加大对农民和乡镇企业主开展生态安全的警示教育,让广大农民了解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和短期行为的弊端和危害。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倡导生态道德,让越来越多的人承担起人类保护生态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罗静.农村生态评价及农田生态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 2007: 17-18.
[2] 张星.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以S县为例.辽宁大学,2011.
[3] 郭建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创新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2): 19971-19974,19978.
[4] 姜百臣,李周.农村工业化的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4,( 5) : 192.
[5] 李桂林.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1999, 1: 9.
篇4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模式有一定理论基础,且这一模式有诸多优点,故而有它存在、发展的合理性。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的理论基础
1.环境产品的公共性。环境的利用及治理的受益是普遍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一种公共产品。在生产生活中,由于生态环境“私人”使用与社会付出成本的不对称性,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出现负外部性问题,这时亟须政府发挥作用,督促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企业完全承担环境后果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甚至破产,此时,需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发挥作用。此外,由于环境的公共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较难找到买主和卖主,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不景气从侧面印证这一事实,这种情形下可考虑采取强制的方式。
2.市场失灵。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市场无法达到完成竞争、供需理想状态,会出现“市场失灵”。环境污染事件中,很多都是信息不对称的,政府公布环境污染事件后,群众和保险公司才知道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官员考核的主要指标是GDP,很大程度上公司与当地政府利益一致,很多环境污染事故中,由于地方政府的放纵,企业环境污染的成本其实很低,助长了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对一些小公司而言,则可能产生“肇事逃逸”问题,污染者在事故一旦发生时反倒不再顾虑可能的污染责任惩罚,对污染不予控制。这些导致企业不愿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生市场失灵的情况。
3.公民环境权。1970年,日本律师联合会第十三次拥护人权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环境权”的问题。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条宣告:“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随着环境权理论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权受损时,可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侵权者停止损害并进行损害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正是体现了公民的环境权,是政府介入以保障公民环境权的一种表现。在环境事故发生时,每个人都可以主张自己的环境权利,请求赔偿。
(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的优点
1.强制模式可以减少逆向选择和保险公司拒保问题。在任意保险的情况之下,会出现较高风险的投保人则倾向于购买保险的逆选择现象,采取强制模式,会减少这一现象,因为在强制模式下,所有的在规定范围内的投保人,不论其损失概率,都须投保,只不过保费有所不同而已。环境责任风险涉及人数众多,损失危害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面临的赔付往往巨大,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是盈利,在任意保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对那些环境风险大,污染频率高的企业可能会拒保。而强制模式下,保险公司不能拒投保人的投保,但可通过收取的保费的多少来规避自身的风险。
2.推行更快且推行成本较低。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对于环境救济的支出,使政府有更多资金专门用于治理环境,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减少其因重大环境事故而带来营业困难等问题的概率,此外,还能通过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及环境风险管理等手段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次数和程度。故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实施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作用,特别是在目前这种环境污染导致经济损失巨大的情况下,所以,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刻不容缓。而相比较自愿的方式而言,使用强制方式显然能够更快地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使用强制方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省资金,省去了保险公司前期宣传等众多费用。
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模式的完善措施
我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处于试点阶段,不尽完善,且强制保险模式本身也存在损害供需双方自由选择权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模式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依靠法律予以强制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要形成一个制度就要有法律的保障,而不能只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与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强制相比,由法律进行强制可以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更加深入人心,发展更加稳固,对于我国现在一直行政手段而非法律手段处理有污染事故发生企业的现状也是一种发展,且由法律进行强制更加的强有力,可以使推行更加快速,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由法律规定强制更加适合。
(二)逐步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我国目前还不适宜全面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从国际上来看,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各国也非一蹴而就,大部分国家都是逐渐推进。我国在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过程中,可分地区、分行业逐步推进,先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及可能发生重大污染的行业和企业,在试点运行成功之后,保险公司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也被逐步接受时再在更广的行业和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推行。
(三)一定的任意险作为辅助前文提到强制险也有许多问题,而任意险则刚好可弥补这些不足。对于环境危害程度很小的企业而言,强制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则损害了其投保自由的权利,对于这部分企业,可以采取自愿投保的方式。此外,环境损害风险分为突发性事故和累积性事故。突发性事件概率小且企业可通过其他的风险管理手段来进行控制,所以对于这部分环境风险,可采用任意险的方式自愿投保。
(四)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环境测量体系保险公司在承保之初须对企业进行一个全面的风险评估,这既是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费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是承保工作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环境风险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应鼓励保险经纪机构提供环境风险评估和其他相关技术支持,保险公司也加强相关方面的服务。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理赔基础,目前环境污染的“监”“、测”均由环保部门完成,未来,应建立一个独立于环保部门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测量机构,环保部门只负责监督和环境信息的披露,以保证监测和披露的独立客观性。
篇5
1.1面源污染日益加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生产手段发生了较大改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物质的使用不仅加剧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土壤产生污染,影响土壤的肥力,造成恶劣的土壤环境污染。另外,地膜的使用也是造成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地膜的广泛使用再带来农作物增收增产的同时,由于使用方法不当、局部用量没有控制等原因导致的土壤环境问题越来越为突出。
1.2养殖业污染日益严重
近年来,禽畜养殖业在农村快速发展,其养殖规模从传统的农户分散养殖开始向集体化养殖、养殖场等方向发展,禽畜产生的粪便污染大幅度加剧,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村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偏低,并且没有科学的管理养殖手段,导致养殖场的粪便、污水等污染物随意排放,造成地表水环境的恶化,并且对当地的大气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给农村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1.3生活污染大幅度增加
随着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不断提高,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大幅度增加。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农村生活垃圾是可以被降解、循环利用的,而现在随着塑料、电子产品垃圾、一次性废弃物的增加,难以分解的垃圾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较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往往不经过处理就随意的排入水体,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加剧。
1.4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广泛开展,很多的城市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环境保护政策相对较为宽松的农村。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环境污染处理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得一些乡镇企业产生投机心里,降低环保方面的相关投入,固体废弃物、生产废气废水乱排乱放,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2.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保意识相对较低
农村环保意识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民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后果认识不足,不能自觉的保护环境,并且环保维权意识较低。另一方面,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和乡镇企业负责人存在“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的思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污染治理投入较低。
2.2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现有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建立在城市污染和重点污染治理基础之上的,这些法律法规不适用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因此会产生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力度角度、法律手段不完善等,不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3环保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与之配套的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生活垃圾处理转运设施不完善等方面。另外,由于环境保护投资的回报率低、公益性强等特点,导致了农村环保资金缺乏。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3.1多种手段提高农村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较低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多样的手段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采取村广播、印发手册等宣传手段让农民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现状和危害程度,给农民敲响警钟。其次,采取讲座、演讲的形式在农村的中小学开展农村环保教育,通过学生影响家长,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全体人员环保意识的目的。最后,将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有机种植标准、生态养殖技术等环保生产手段介绍给农民,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
3.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污染治理的要求,也无法界定农村环境污染的责任,因此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农村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建立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农村环保管理制度,让农村环境污染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3积极落实环保资金投入
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够实现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完善,能够引进科学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进而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因此要扩宽资金渠道,采取多种举措落实农村环保资金投入。首先要了解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积极申请国家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投入方面的资金支持。其次要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申请农村环境污染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例如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以及养殖场污染处理专项资金等。最后,要鼓励、争取社会投资,尤其是公益性质的投资,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采取多种举措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
3.4提倡发展生态农业
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农药化肥的使用、地膜的过量使用以及农村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导致了面源污染的加剧。通过分析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发展生态农业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要持续、有效的指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积极倡导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鼓励农民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生物农药、低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加大科学技术的支撑,建立种植养殖生态格局,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农村养殖方面,将禽畜污染环境质量与有机食品生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紧密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篇6
1江苏省环境与健康监测现状分析
从江苏省的环境监测现状来看,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尚未构建。尽管江苏省已开展了全省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饮用水源地有毒有机物调查等多种专项调查,但这些调查和人群健康结合较少,且分别进行、调查目的不同、设计和方法不统一等原因,在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这一问题上难以相互支持,加之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尚未纳入常规工作,对人体健康影响更为直接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基础数据缺乏,不利于政府部门实时、动态和准确把握江苏省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状况及变化趋势,也不利于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及措施。
2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构建
环境与健康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监测,关于环境质量方面的数据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有关疾病方面的数据由卫生部门负责。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环保、卫生部门的相关监测网络和监测力量,结合日常监测工作,完善监测设备,培养环境与健康专业人才,不断充实和优化监测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的,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监测、暴露监测、健康效应监测、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相关性分析与评估4个方面的内容,见图1。
2.1环境污染监测环境污染状况监测包括污染源监测及污染源主要可能扩散介质如大气、水、土壤及其他介质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1)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包括排放特征污染物的历史源及现状源。历史源是指在调查年已关停并转、且排放过拟调查特征污染物的污染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所用燃料、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产品产量、主要污染物种类与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放量、环保常规监测数据等,调查时间段自建成投产至关停或搬迁年。现状源指在调查年仍在生产经营且排放拟调查特征污染物的污染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燃料、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废水与废气排放方式、污染处理设施等,调查时段原则上自建成投产日起至调查年,重点关注近10年。污染源监测可采用现场实测、排污系数估算、历史回顾与反演等方法,以确定特征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主要输入途径,定量计算进入环境的污染负荷通量、时间过程、空间分布。(2)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应尽可能兼顾环境和健康监测点位的匹配性,满足评价试点调查期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的要求,根据污染物进入周边环境的主要途径及调查点的实际情况,选择重点调查的环境介质。调查环境介质征污染物的水平,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及环境生物样品监测4个部分。大气应重点监测人群密集居住区的室内、室外空气,同时根据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暴露途径,考虑室内室外尘土的采样;水体重点监测饮用水源、灌溉用水和养殖水,同时对应采集水体沉积物;土壤重点监测与暴露有关的农用地土壤、人群活动区域土壤,兼顾其他类型土壤;环境生物样品重点采集本地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等。
2.2暴露监测暴露监测包括外暴露监测和内暴露监测。对人体暴露情况进行测量是判断环境污染物与健康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对暴露水平的定量测量是判断剂量-反应关系的关键。(1)外暴露监测外暴露监测主要针对与人体接触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含量水平进行监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环境监测、个体暴露测量获得。应重点了解特征污染物人体暴露的特征,包括:暴露途径(如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等方式)、暴露时间、暴露频率,确定特征污染物人体外暴露量(如:通过室内空气、饮用水及家庭消费食品监测获得的暴露量)。具体应根据特征污染物的主要排放形式,确定选择以经呼吸吸入还是经口摄入为主,重点开展监测。(2)内暴露监测内暴露监测指对目标人群体内的污染物负荷水平进行监测,可以通过检测体内生物标志物来实现。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易感生物标志物3类,应遵循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原则选择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开展监测。一般情况下,多选择血液、尿液征污染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浓度水平进行测量。
2.3健康效应监测人群健康效应监测主要是对环境污染物造成的生理、生化、结构、功能改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过程。环境污染物导致的健康损害效应可以分为特异性损害、非特异性损害和蓄积效应3类。(1)特异性损害环境污染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具有某种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污染物可以引起机体特异的症状、体征、生理、病理、X-线片的改变等,具有特异的观察或检测指标。可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医学检查等方法开展。(2)非特异性损害环境污染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不是以某种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而是表现为生理功能、免疫功能、抵抗能力、劳动能力、健康状况等的下降,对有害因子的敏感性增强,以及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等。主要通过调查对象的基本健康信息、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医学检查方法开展。(3)蓄积效应环境污染物连续、反复进入机体后,其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机体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污染物质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造成机体的损害,或者污染物的量不在体内蓄积但其在靶器官靶组织产生的有害效应却可以逐渐累积,最终造成机体的损害。常用的健康损害评价生物标志物有:重金属效应标志物(金属硫蛋白、抗氧化酶类、还原性谷胱甘肽、外周血清转氨酶、免疫标志物);农药效应标志物(胆碱酯酶、对氧磷酶、烷基磷酸酯、羧酸酯酶、植物酯酶);有机物效应标志物(混合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DNA加合物、蛋白质加合物)等。
2.4健康风险相关性分析与评估通过特征污染物暴露途径与暴露水平的监测结果,实际人群饮食结构、生活习性等的问卷调查获取当地人群对特征污染物的暴露参数,计算特征污染物经呼吸道、经口饮食等途径的外暴露剂量。根据污染物的毒理学性质,确定参考剂量,分析特征污染物对调查人群健康风险的关联性。在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健康监测与内暴露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性。
3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的应用示范
3.1应用示范过程2011~2012年,在综合考虑相关基础数据分析、媒体关注情况以及专家现场勘查的基础上,课题组选择了农药原药生产量大、公众反映强烈、受影响人群较为集中的某农药厂,开展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的应用示范。围绕该农药厂,考虑周边居住人群情况,按照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的要求,制定调查实施方案。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资料收集、与特征污染物毒死蜱相关的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状况及暴露调查、人群健康状况调查以及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相关性分析与评估。污染源调查在收集农药厂排放的历史资料、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产品产量、主要污染物种类与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放量、环保常规监测数据、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废水总排口进行了采样监测。环境质量与人群外暴露调查主要了解环境空气、尘土、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粮食果蔬和肉禽蛋类等特征污染物含量水平,综合评价评估调查区特征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现状,共采集环境样本300多个,取得各类环境质量指标实测数据800多个。内暴露调查主要对目标人群体内的污染物负荷水平进行调查,包括血液中毒死蜱残留水平与尿液中毒死蜱代谢产物三氯吡啶醇的含量检测;共采集污染区成人血样、尿样、儿童尿样各208份,对照区各238份,内暴露共获得1300多个数据。健康调查方面,根据毒死蜱的毒理学特性,通过污染区人群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检及肝肾功能能检查、血样毒死蜱及尿样TCP检测,分析健康损害风险,共获得各类有效数据21万多个。
3.2应用示范结果基于该监测体系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农药厂周围1km范围内毒死蜱污染严重,大气和地表尘土可能是人群健康影响的重要暴露途径,周边污染居民人体血样及尿样中毒死蜱代谢产物检出率较低,但距厂界越近,外环境中毒死蜱浓度越高,对人体健康指标影响更为明显,农药污染对周边环境及人群健康的影响值得关注。通过本次应用示范,说明该监测体系能为环境与健康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4结论与建议
篇7
基于其广泛的分布性和强大的破坏力,政府从未停止对其展开积极防治与管理措施,以期研讨出适合我国发展国情与实际需求的新型海洋污染防控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海洋环境污染特征,藉此提出了此类污染防控的治理思路,希望通过与国外先进经验的结合实践能够有效改善我国海洋环境。
0引言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多由人类活动给所带来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其中污染危害主要侧重于对海洋内部环境自身产生的破坏,比如污染指标超出了海洋的自净能力而造成水质的下降,水域污染带来的海生物变异和死亡,沿岸固态污染导致的海岸线后退、海洋面积的锐减等现象,且这些污染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持久性。由此,积极展开海洋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研究不仅具有极大现实意义,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
1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特征
(1)污染源种类多且数量大,治理措施复杂。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人类生活和工厂生产两个部分,仅这两个部分即已包含各式各样的各种污染源。其中来自生活污染源的数量与形式举不胜举,如生活垃圾的沿海堆积、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填海造陆带来的材料污染、人类沿海实验基地造成的核泄漏等。
国海洋污染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造成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当属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海洋有机物污染,且这些污染源的数量极其巨大的,所以面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相当复杂,且难度极大。
(2)与人类生活相关度较大,根治难度极高。根据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统计数据和图表现实,以人类生活为切入点作分析,其生活污水排放和沿岸固态垃圾占据了污染源的相当大比例,然而这些污染的来源都与人的生活离不开。即使努力治理,像生活排污、农药使用、固态垃圾堆放等污染都是在所难免的,极尽所能也只是可以从一定角度进行限制,根本无法完全将其杜绝。
同理,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石油和重金属污染也很难得到有效根治。因石油产业和重金属开采行业是我国重要经济产业来源,对其调整和治理需要更为尖端的科学技术辅助,稍有不慎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家工业生产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损失或不便。因此,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一定要结合实情,准确把握方寸,慎重而为。
(3)污染物危害间接性较大,扩散相当迅猛。由于空气污染会直接促使人呼吸不畅,引发呼吸道疾病;光污染会通过折射和散射直接损坏人的视网膜,造成短暂性失明等严重后果;相对于这两类污染而言,海洋环境污染距离人们日常生活较远,其所产生的危害多为间接性质,故而短期内不会对人类造成直接危害,对工业生产也并无明显影响。
究其原因,是因为单凭海洋环境污染还不足以直接、快速地影响人类生活,其可怕之处是在于得不到有效治理而带来的附加隐患,如污染源的迅速扩散和二次污染的形成,石油原液、核物质、有机化合物等液态污染源一旦融入水中,就会借助风势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扩散至无尽海域,轻则只是对海水质量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重则会导致海洋生物的种族灭绝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紊乱。
不仅如此,二次污染相较于一次污染更具杀伤力,它在破坏环境的同时让人类在无形中麻痹,产生对环境污染置之不理等消极的情绪。
2有效控制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思路
(1)完善海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少研究海洋环境的学者都存在这样一个疑惑:为何在海洋污染高清洁率的当下,仍有越来越多海域被污染?越来越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经对比近年各地方官方出具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调查表与实地考察数据得知。
两者在环境污染恢复数据报告上存在较大偏差,可想而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症结所在。由此,亟待相关部门端正并强化环保意识,秉持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精神,使之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人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提高海洋污染损害赔偿标准。许多公司尤其是一些海外石油公司在其他国家的海域出现污染物泄漏等现象时通常会逃避责任、相互推诿,甚至一些国家也出面来维护本国货轮的利益。表面上看这些国家是将货轮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保住了本国的利益,但这种纵容海洋污染而不予以严惩的行为本质上是害人害己。
由此,必须建设并完善有关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海洋污染事件发生后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污染的治理和海洋环境的修复。
(3)加强国际海洋环保交流合作。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法体系的建设从始至终就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不仅因其涉及到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更是由于海洋环境污染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国际友好往来,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积极筹办和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早日实现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海洋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
3国外海洋环境防污的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早于我国多年,因而也较早的进入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困境之中。从宏观上讲,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体系与我国并无实质差异,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有长短之处。以美国为例,该国针对环境的保护与立法不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且覆盖范围相当广泛,甚至可说不存在显而易见的法律漏洞。
因其在最初治理环境问题时,便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及责任处罚等明确纳入法典,清晰划定了“何种行为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何种污染行为构成了违法”、“违法后如何承担责任”、“由哪些部门来负责追究责任”等问题,这一先见性和涵盖性相当值得借鉴,正所谓“预防永远胜于治疗”,由此,为弥补我国目前海洋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首要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制定严谨全面的法律,最大范围展开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4结语
综上所述,限于篇幅有限难尽述细末,笔者希望藉此引起社会正视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海洋环境污染投入更多关注,集合众力共同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篇8
乐清市乐成镇第二小学 六年级一班 罗通
自从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有的人面临着这么严重的环境污染,却还没有意识到危害的征兆已经降临。
在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白色环境污染”相当多。例如:人们上商场、菜市场等购物,都用白色的塑料袋装着。说是因为白色的塑料袋卫生。但是人们用了以后就扔在地上,哪里顾及这会带来多大的污染。
还有大气污染,许多有钱的大老板开着小汽车东奔西跑。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富有的表现。但是,在懂得这种污染危害之大的人看来,却是不文明的表现。这些人把整个城市搞的乌烟瘴气,却不以为然自己在破坏环境。
在农村里,有花草树木,空气当然好,环境污染也就会相应减少。但是人们不懂得去保护,反而去破坏。例如:人们滥砍滥伐,把一个充满空气和活力的山砍的伤痕累累,毫无生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还有河水里沼泽遍地。
人类面临着这么多的环境问题,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为了人类不再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我们应该发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关爱一草一木,就是关爱人类的生存”的号召。让我们共同为“保护环境”努力吧!
篇9
在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白色环境污染”相当多。例如:人们上商场、菜市场等购物,都用白色的塑料袋装着。说是因为白色的塑料袋卫生。但是人们用了以后就扔在地上,哪里顾及这会带来多大的污染。
还有大气污染,许多有钱的大老板开着小汽车东奔西跑。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富有的表现。但是,在懂得这种污染危害之大的人看来,却是不文明的表现。这些人把整个城市搞的乌烟瘴气,却不以为然自己在破坏环境。
在农村里,有花草树木,空气当然好,环境污染也就会相应减少。但是人们不懂得去保护,反而去破坏。例如:人们滥砍滥伐,把一个充满空气和活力的山砍的伤痕累累,毫无生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还有河水里沼泽遍地。
人类面临着这么多的环境问题,怎么能无动于衷呢?为了人类不再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我们应该发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关爱一草一木,就是关爱人类的生存”的号召。让我们共同为“保护环境”努力吧!
篇10
本文就环境污染纠纷成因为切入点,对责任主体进行分类分析,就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纠纷尝试从责任主体角度去解决,提出几点预防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污染纠纷;责任主体;类型;对策
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纠纷也逐渐增多。环境污染纠纷由于事故成因和责任主体的不同,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对策自然也不同。如果不做进一步分析,一味将责任都推给企业,或者简单以“谁污染,谁治理”为理由,让企业去承担所有责任,不仅有失公正、难以服人,同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纠纷,更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去控制纠纷的产生。本文通过就环境污染纠纷责任主体的角度集中探讨责任主体分类以及针对于此种情况的预防对策。
1责任主体分类
环境污染纠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责任主体方面来看,环境污染纠纷可以分成三种,即政府责任型、企业责任型、混合责任型。
1.1政府责任型
政府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主要是由于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失职、过失等不当行为,由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引发的纠纷。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但在具体操作时,往往偏重于“发展”,而忽略了其“可持续”,从而有可能导致污染危害由间接转化为直接,或导致污染滋生蔓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1)规划管理滞后由于规划的滞后导致一些区域功能定位混乱,最终引发环境污染纠纷。规划不合理的主要现象有: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没有设置适当的缓冲区,工业区当中安置了居民住宅楼,居住区中建有工业企业或饮食娱乐服务业,或者在交通干道两侧建设了居住楼、商住楼或学校。企业因为经环保部门批准,只要达到所在功能区的排放标准,就无可指责,而身处其中的居民和学生,他们的休息、生活和学习所需的环境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2)执法处罚不力对于一些违法排污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没有按环保法律法规,及时做出责令停产停业等最严格处理。对于一些老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没有当机立断做出限期治理决定,导致污染持续和蔓延。(3)法律标准缺失当前,各行各业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导致环境污染纠纷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由于我国的一些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标准没有及时跟上,纠纷调处难度也不断增加。
1.2企业责任型
企业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和社会财富为代价,将原本应该由企业承担的环保成本转嫁给了社会,用原本应该由全社会大家分享的社会财富来垫付企业的违法成本,最终将社会财富转化成为了企业财富。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形:(1)项目未批先建由于企业业主缺乏环保法律意识,在建设项目时,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就擅自上马,导致新的污染源产生。由于规避了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环境污染得不到及时控制。(2)项目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项目虽然报经环保部门批准,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来执行,有的虽然建成环保治理设施但污染排放仍达不到规定排放要求。(3)限期治理意识不强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给其下达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限定治理任务的命令,如果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法制意识淡薄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多或少继续采取抵制和逃避态度,面对老百姓强烈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置之不理,致使污染纠纷久拖不了。
1.3混合责任型
混合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是指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一些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导致群众反响较大。追溯污染问题形成的历史,这些污染纠纷大多是有着一些复杂的历史原因的,一般都同时夹杂着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因素。比如这些企业在建设之初并不在规划的中心,附近没有居民,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环境污染纠纷。但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在这些企业周围建成了居住区或者商业餐饮区,由于和工业区之间间隔距离太近,导致这些企业的一些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2预防及对策
既然环境污染纠纷来源于不同责任主体,为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纠纷,我们不妨从责任主体上去探究预防与对策。
2.1转变观念,科学指导
当前的一些环境污染纠纷,光从表面看是由于企业排污引起的矛盾冲突,但实际上却是由于政府不正确的一些发展理念而导致的必然后果。有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盲目引进一些污染严重项目,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地方政府必须立即转变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2规划先行,合理布局
环境污染没有边界,功能布局必须要统筹兼顾,在防止对本区域造成污染危害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下游或下风向相邻区域的环境承受能力。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应该设立工业区;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必须要严格分离;居住区不得建有污染的企业;混合区内需严格限制工业企业的发展。对已有规划要定期回顾规划执行效率,严守规划红线。
2.3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我们应该要抓住老百姓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当前,引起污染纠纷的因素,主要是噪声和废气,其中又以社会生活噪声最为突出,为了使这类污染纠纷尽快得到处理,环保部门必须严格执法,严厉查处。
2.4健全法规,制订政策
针对目前环保执法和处理污环境染纠纷中无法可依的现象,政府应当加紧完善相应法规及标准,尽快填补纠纷处理依据的空白。对于由于历史原因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制订相应政策,区别不同情况,逐步解决到位。
2.5宣传教育,源头控制
在污染纠纷的产生,很多时候是由于不懂法、不知法而造成的。如有一些企业在建设项目的时候,心中只有对“经济效益”的期望,全然没有一点环保意识,不主动向环保部门申请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一旦被环保部门查处到了之后,才如梦初醒,追悔莫及。为此,应该要对企业业主进行广泛、深入的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只有加强了企业业主的环保法制观念,才能从源头上就减少环境污染纠纷的产生。
2.6推广科技,强化监管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环保系统现场监督力量的不足,但环保部门绝不能放松对这些企业的监管,一方面要监督这些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还必须切实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管,确保各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2.7完善制度,长效管理
按照“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环保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把解决环境问题和推进环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长效机制,正确处理好、协调好环境安全与老百姓的利益、环境效益与企业发展、上级监管与企业监管三层关系,呼吁企业在环境安全管理领域上要有所作为,在环保建设投入上要不断加大。
作者:陆文娟 单位:苏州高新区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宋宗宇.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5):7-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