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组织能力的突破 美国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与商业模式 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的产业创新研究 顾客价值与组织能力的关系研究 茶叶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信息组织能力与信息创新方法培育探讨 小学阶段组织能力的培养 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 商业模式的复制与调适 数字内容产业运作机理与商业模式研究 产业增长路径与商业模式创新 台湾植物工厂产业发展与商业模式 产业生态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 导航产业需要更开放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策探讨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逻辑(下) 文化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组织语言:挖掘组织能力发展的深层力量 商业模式与战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总理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2-09-07)..
[4]金融界. 新型城镇化思路:核心是人的城镇化[EB/OL].(2013-02-04).http://.cn/2013/02/04013915037184.shtml.
[5]巨潮网.华夏幸福基业2012年年报[EB/OL].http://.cn/.
[6]北科建集团官网. 郭莹辉:科技地产的思考、模式与责任[EB/OL].(2011-09-20).http:///research_page.aspx?catid=435&newsid=815.
[7]巨潮网.农产品2012年年报 [EB/OL].http://.cn/.
[8]天津宝坻区九园石材总部调研访谈 [Z].2013,7.
[9]湖北黄冈融园食品产业城调研访谈 [Z].2013,8.
[10]搜狐证券.地产商的PE试验 [EB/OL].(2011-08-21).http:///20130821/n384755996.shtml.
篇2
伴随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信息社会进入到内容时代,信息服务业必须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才能持续发展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据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有四种模式。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产品缺乏原创性、产品种类较少以及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应从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原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深化广东省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日趋密切,信息用户在追求海量的信息产品和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逐步追求蕴含更多文化内涵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必须与文化广泛结合,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必须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社会进入“内容时代”,信息文化产品成为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汇流的新的亮点,在信息文化产品商品化的重大发展趋势下,需要促进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动因、机制和效应,如Oies-tad[1],Carreiro[2]发现信息技术对图书出版业的渗透催生出很多新的文化产品,如网络教学平台,电子阅读设备,图书流式服务等。YongGyuJoo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传统文化产品以新的形式快速发展,如网络游戏、移动内容、电子书、在线学习、电子音乐等。[3]Fagan发现媒体企业通过与信息企业合作形成产业聚集和融合,向消费者提供更新颖的文化产品。[4]144-166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厉无畏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催生了网络媒体、网络休闲等新的文化创意产品。[5]56-70花建研究发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语音广播、电视、电影、照片、报纸、图书、杂志以及电子货币等信息内容融合为一种应用或服务方式。照片、文字、数据、图像、音乐、音像等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系统,从一种媒体迁移到另一种媒体。这种市场驱动型的融合,促使设计、软件、演艺、娱乐、影视、报刊、出版、网络服务各个门类通过相互渗透,来创造一种复合型的体验。[6]赖茂生认为数字文化产品从产品的形态上看,传统的文化产品通过数字化改造,从印刷出版的有形产品,改造成电子化的无形产品;从产品传播途径看,以纸介质、磁带、光碟为主的载体形式正在过度到以网络为主的传播方式。同时,单纯的文化产品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通过溶入数字技术对原有的文化产品进行了一次创新。[7]赵雪指出内容产业与数字技术的交义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融合、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融合、主流文化与草根文化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的特点和趋势。[8]二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对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如Muller,[9]Mortimer[10]发现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拓展文化内容创意的传播渠道。Rothmann认为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信息产品形式的出现。[11]金业阳从产业价值链形成的角度研究发现,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从源头到消费者必须经历价值链的上游的文化内容创造、中游的数字内容产品制作与下游的数字内容产品营销等3个核心环节,产品价值才得以实现[12]。赖茂生等认为文化信息产品从生产到传递到信息用户的过程中,要经历技术整合、产品整合、品牌整合、营销渠道整合几个环节。[13]杨全城认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分为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纵向延伸表现为产业链向上延伸到文化信息的产生和来源,向下延伸到文化信息产品的营销网络和顾客;横向扩张表现为信息服务和文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主体延伸到其他相关产业的业务之中。常见的链式发展模式有链式协同发展、品牌乘数和掌控终端等。[14]另外,杨全城等人还认为可以打造产业园区这样一种由政府、民间组织规划或自发建设,介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平台,通过吸引信息内容相关企业入驻,在产业园区产生集聚形成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集聚和整合,可以将具有不同优势环节的企业联系起来,使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优,进而实现整体最优。[15]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但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尚缺乏对两类产业互动发展机理和模式的全面系统研究。因此,文章试图以广东省为例,对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进行梳理,寻求两者互动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为提升广东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二、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基本模式
1.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1)产业渗透的产品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主动向文化产业渗透,将文化元素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入到信息产品和服务中,进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现在内容的数字化和平台的数字化,例如通过信息服务业的数字化手段将影视、音乐、文学、动漫以及游戏等文化内容,转换成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展现的内容形态,例如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等,这些新的信息产品体现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在信息内容制作环节的融合。
(2)产业链交叉延伸的产业集群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通过功能互补和相互延伸来增加新的附加功能。如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除提供网页搜索服务外,通过与文化产业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向信息用户提供音乐、影视、视频、图片、图书等多样化的搜索服务;同时,还将产业链延伸至文化产业的文学、音乐、影视,娱乐等行业,建立了百度阅读、百度游戏、奇艺视频网站等提供相关数字文化内容服务的平台。由于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交叉延伸涉及信息内容的生产制作、传输、服务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形成一种由多个企业相互配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集群来共同完成。产业集群模式可以促进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通过文化创造、数字化制作及营销等环节形成联动的协同效应。
(3)产业重组的新业态培育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将产品、业务进行重组和整合,开发出新型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服务,培育出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型业态。如近年来以网络游戏、网络电视、手机动漫、手机电视等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新兴业态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也形成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传媒业、娱乐业、电信业、出版业等相互融合的新局面,出现了一大批大型的新型信息服务产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根据万得数据显示,2013年证监会受理的并购重组企业申请行业分类中,信息服务类排名第二,占比11.22%。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并购重组更多地体现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纵向收购,如乐视收购花儿影视,实现渠道向内容延伸;爱奇艺投资设立影视公司,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向上下游行业延伸,形成自己的生态圈;中国出版集团推出数字出版门户———大佳网;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与华为公司共同打造数字出版平台;还有华谊兄弟与中国电信共建“天翼视讯”微电影、微剧频道。
(4)产业联动的信息文化产品传播营销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将文化产业纳入到其价值链中的营销环节,与原有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营销传播渠道。信息服务业的优势在于它有强大的信息传播渠道,而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于它有丰富的原创文化内容,两大产业的联动不仅能丰富和拓展文化产业内容的开发,而且还能增强信息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提供多样化的媒介和渠道。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联动的传播营销模式一方面体现在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即信息服务业将多元化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向信息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服务,如腾讯、百度从原先的仅提供即时通讯和信息检索的技术平台制造商、运营商和服务商,转变为集成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等多样化文化资源的综合性文化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体现在信息传播渠道和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即以传播渠道见长的信息服务业与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合作,将人文设计渗透到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向信息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文化”的现代信息产品。腾讯与华谊在游戏、电影营销、微博、视频等方面的多维度战略合作就是国内最优秀信息传播渠道提供商与内容生产商的融合联动。
三、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取得的成绩。
(1)打造出一系列数字文化产业的精品名牌。
一是广东开发出一系列原创数字文化新产品,如由网易、腾讯、中青宝等企业自主研发的“超人气”民族网络游戏,由原创动力创作的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广州漫友文化开发的数字出版动漫娱乐平台———“动漫魔盒”,奥飞动漫打造的“火力少年王”、“铠甲勇士”、“果宝特工”、“巴拉拉小魔仙”等一系列动漫形象。二是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企业,如网络文化服务业的腾讯、网易,动漫产业的原创动力、奥飞动漫,数字影视音乐的中凯、孔雀廊,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军地位,也成为代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亮丽品牌。三是打造出一系列数字文化产业活动品牌,如从2010年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通过开展一系列多媒体移动阅读、数字出版、网游动漫等教育培训体验活动和游戏互动体验活动,成为广东数字文化项目的品牌;在广东率先推出的“手机报读者俱乐部”开创了新媒体运营模式,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2)培育了一批新兴的数字文化企业。
广东大力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推动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数字文化企业。一类是提供内容服务与提供平台服务相结合的以数字出版、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游戏、网络动漫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信息服务产业。如广东数字出版产业打造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会等两大平台,推动数字出版内容、技术、载体、运营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流合作与资源整合,使广东数字出版产业一直处于全国领跑地位。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数字出版产业2013年全省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并且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快速增长,连续六年占全国总量1/5。根据广东网络文化协会数据,广东网络文化及相关数字互动游戏产业年收入占全国1/3,居全国第一;广东动漫产值占到全国动漫产业总值3成以上。粤产游戏产品已形成技术研发、内容创意、平台运营、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的赢利模式。二是以内容创造见长的传统媒体与以信息传播见长的网络媒体跨界融合形成的集内容创新、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媒体产业。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积极推进媒体创新,打造全新传媒产品线,推出手机报、网络杂志、第二代门户网站———奥一网、南方数码港等新兴的媒体产品;大洋网作为《广州日报》的数字平台,积极布局媒体新介质形态,将传统纸媒的影响力扩大到数字平台。
(3)建设了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集聚示范区。
目前,广东已经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空间集聚、分工协作、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且已经成为我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根据广东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广东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30多个,入驻企业超过20000家,形成了文化创意、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网络文化服务等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比较完整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仅广州市就有主要文化产业园区6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0个,主要分布在越秀、天河、番禺、海珠、荔湾、萝岗等区域。从2005年起广东就开始重金打造以广州为核心的国家级网游动漫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已培育出一大批研发数字出版、网游动漫产品的著名企业,更形成了技术研发、内容创意、平台运营、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的赢利模式,成为全国在数字出版网游动漫领域著名的技术开发中心、产品设计制作中心和市场辐射中心。2011年正式落户广东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利用广东现有的数字出版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以广州为核心,采取基地“一中心、多园区”建设方式,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技术研发,着力市场培育,实现集聚发展,打造广东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数字出版产业群。2012、2014年深圳和广州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出版三大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和知识经济示范基地。
2.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存在的问题。
(1)信息文化产品种类较少、结构单一。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产业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同时,广东现代信息服务业近年来也得到迅猛发展,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条件。但是从目前来看,两大产业的融合偏重于数字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出版领域,而在数字媒体、数字学习、地方特色数据库等行业缺乏融合互动,特别是缺乏将广东特有的区域文化资源如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融入到数字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营销中。另外,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也偏重动漫游戏等行业,导致广东省信息文化产品种类较少,产品结构单一,呈现出游戏动漫一支独大的局面。
(2)信息文化产品缺乏原创性。
广东积极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升信息产品的文化内涵,一些创新信息文化产品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仍存在创新性不足、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例如数字影音、数字游戏方面大量游戏内容的背景、情节颇为相似;数字出版方面集中在玄幻小说、时事新闻的碎片化与再整合。除广州、深圳外,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形成“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的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模式,真正具有核心版权和自主创新的信息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显得比较缺乏。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科学技术含量高和自主创新品牌的数字文化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的产品低创意、低附加值。以广东最具知名度的数字动漫业为例,文化部的数据显示,广东动漫产值占全国比重在33%—38%之间,为全国第一,但产值的90%都由动漫衍生市场创造,而非原创内容本身。广东数字动漫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历由“加工”向“原创”的过度,虽然涌现出一些具有较强原创能力的龙头企业,如奥飞动漫、原创动力、华强动漫、方块动漫等,但90%以上的数字动漫企业大多由软件开发企业扩张而来,原创能力不足,依然徘徊在“代加工”与原创之间。
(3)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够。
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过程是生产、制作、传输和销售信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这条产业价值链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是产业链上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创造,第二个环节是产业链中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制作,第三个环节是产业链下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传播与营销。只有把这三个环节连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就需要传统的传媒业、出版业、教育业、影视业、互联网、通信运营商等实现创意和技术的融合,才能提升新型业态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广东信息服务业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偏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信息文化产品制作、传输方面,在产业链上游即内容原创环节的融合相对较弱,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动性不够,造成产业链环节的缺失。例如南方报业集团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24亿元,而旗下由以“内容流程再造”为主的南都新媒体和腾讯合作的“大粤网”全年营业收入只有5528万元,所占份额非常小,且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广告、无线增值、合作建设网站、频道合作等,涉及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创作非常少。
四、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1.培育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打造数字文化全产业链模式。
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涉及信息文化产品创意、制作、营销多个环节,新型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只有和优质的信息内容相结合,才能形成更为强大的传播能力和更为完整的内容价值链。因此,需要进行多渠道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内容+渠道+平台”的产业链上下游纵向一体化和信息文化产品多样化的横向一体化的生态链,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广东除腾讯、华侨城等少数企业形成了从创意研发到产品制作、营销较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外,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还不多,因此,应引导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要素和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和重组,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加快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从上游到末端的内外配套,打造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
2.深化粤港澳台创意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原创信息文化产品。
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的产品制造和基础设施方面,在人力资源和运营中具备成本优势,但是极度缺乏有创意的运营管理人才。而毗邻广东的港澳两地凭借独特的国际化背景和发展历史,在内容创新、专业服务以及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正好可弥补广东的不足。粤港澳三地可通过优势互补,一方面打造出上下游紧密合作、功能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另一方面也可发挥粤港澳岭南文化、中西文化交融,形成独特的区域产业特色,打造走向国际的产业品牌。与台湾的合作方面,广东特别是粤东、粤北的潮汕地区与台湾地缘相近,广东文化特别是潮汕文化与台湾有着极深的渊源,早已融入到台湾文化之中。目前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相对落后,粤台两地的深化合作有利于广东利用台湾地区丰富的国际行销经验及创意人才深入挖掘广东文化资源特别是潮汕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形成更多的新的信息文化产业品牌,同时也有利于缩小广东各区域之间信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3.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自生能力。
当前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产业边界加速融合,跨界竞争愈演愈烈,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土壤中成长和发展壮大。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新的商业模式能够聚合更多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形成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如盛大文学推出的云中书城,百度所推出的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淘宝推出的在线阅读淘宝书城,都是通过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特别是盛大文学的云中书城,通过建立数字内容运营平台,打造完整的电子书行销产业链,开发多样化的渠道和建立科学、良性的利益分配机制成功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目前广东省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导致众多中小型信息文化企业不能准确把握产业融合的特征,只是简单地借鉴成功企业或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导致信息产品严重同质化。因此,实现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依靠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深入分析行业内商业模式的创新趋势,结合企业和产品的特点进行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并形成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品牌。
作者:丁玲华 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5]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6]花建.创新•融合•集聚———论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三者间的互动趋势[J].社会科学,2006,(6).
[7]赖茂生,叶元龄,闫慧,李璐.从产业融合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于广东产业发展的分析[J].情报科学,2009,(7).
[8]赵雪,周庆山,赵需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的融合与新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7).
[12]金业阳.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13]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J].情报科学,2009,(1).
篇3
关键词:《最小说》;媒介融;商业模式
媒介融合指各种媒介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媒介融合最早由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提出,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最小说》最初是以MOOK,即杂志(Magazine)和图书(Book)相结合的形式出版的,2008年1月正式改为期刊,成为了一份合法的杂志。其在获得刊号后做了如下改变。在发行周期上,于2008年每月发行一刊,但版式由小变大,页码逐渐增加。2009年正式更改月刊为半月刊,又推出下半月刊《最映刻》、副刊《I WANT》与《最漫画》,2010年三刊合一,2011年又新推出两本副刊《最幻想》与《ZUI Silence》。在杂志内容上,《最小说》重视图片与画面,不仅有郭敬明的“小时代”连载,还有笛安的“龙城系列”与“文学之新”系列等。在媒介载体上,除了与传统纸媒《人民文学》合作举办“文学之新”大赛外,还与网络媒体腾讯文学、手机媒体合作推出多种阅读终端,甚至推出了动漫、网游、影视等艺术形式,并利用电商、社交媒体、手机支付等现代手段提高其交易便捷性及与目标受众的匹配度。《最小说》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多渠道地寻求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成功地实现了文学杂志的商业化运作,并逐步成为年轻读者最喜欢的杂志之一。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用于描述公司内部信息技术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信息和通讯模式等。今天,学者们重点关注的是商业模式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拟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网络、价值实现四个方面对《最小说》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一、《最小说》的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指企业通过其产品或服务向顾客提供价值,它是整个商业系统存在的理由,因此也是商业模式分析的起点和核心。价值主张具体一点说就是企业通过什么方式满足哪些特定人群的何种利益需求。《最小说》的价值主张独特清晰――通过时尚唯美的艺术形式表达青春少年的感伤情怀,定位于有一定购买能力且有审美品位的青少年,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当代青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伤感情绪特点,同时又融入很多时尚的商业化元素,配上唯美且富有内涵的摄影和图片,能够引起青少年强烈的共鸣。
二、《最小说》的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是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经过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它以满足顾客偏好的价值主张为导向,整合优化资源,创造独特的顾客价值。《最小说》商业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郭敬明团队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进行文学扩张和市场拓展,创造了多元化的文学作品以及具有时代性的文学创意产业。《最小说》通过“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的成功举办,产出了大量优秀青春文学作品,使文学期刊成为可以持续产出优秀文学作品的资源平台。
在拥有优秀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最小说》向多元衍生的内容创意产业拓展,通过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拓展,形成以文学期刊为中介平台的整个文学创意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郭敬明将作品产业链延伸到了影视领域,希望打通出版和影视之间的壁垒,由于他们每年都会产出大量优秀小说,而这些小说有很多适合影像化,这就为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提供了可能。比如作为文学影视化的先行者,郭敬明以自己的原创小说为题材先后导演了《小时代》4部系列电影,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对作品的深度心理需求。尽管这一创意也引来强烈的反对,但口碑上的两极分化并不是文学作品走向银幕的必然表现,只是当下文学影视化的一个阶段性反应。虽然这种影视化处于文学创意价值链的下游,但因电影的热播迎来了《最小说》及其相关图书新一轮的抢购热潮。文字、图片、音乐、影视、动漫或网络等艺术形式都能很好地为表达唯美感伤的青想和时尚幻觉服务,因此文学作品应与多种艺术形式结合,有效地进行产业链拓展,从而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主张的统一。
三、《最小说》的价值网络
通过产品和服务为目标顾客创造价值,必须建立互利共赢的价值网络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价值网络是指利益相关者通过各种联接方式整合利用彼此资源和能力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及其在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上的利益分配关系。斯莱沃斯基等认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将传统的供应链转变为价值网络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需求。《最小说》价值网络包括两个方面:核心层――《最小说》的核心能力与关键资源;扩展层――与杂志产生互利共赢的数字营销平台。
企业内部的资源禀赋体现在两方面:一要具备要素上的优势,即资源;二要具备有效调动和发挥优势要素的全部潜力,即能力。《最小说》的资源禀赋在于主编郭敬明的品牌影响力和青春的艺术创作能力。郭敬明是一个关键的资源禀赋,他因一部《幻城》出名,此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从作家品牌起步建立杂志品牌:2004年郭敬明开始主编文学杂志《岛》,2006年10月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作发行青春杂志《最小说》,试刊两期后《最小说》正式成立。郭敬明是一位明星作家,也是把文学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
尽管企业的内部资源禀赋很重要,但内部资源禀赋并不能决定价值创造的高度,价值创造更多地取决于组织撬动利益相关者资源的能力和集约高效地聚合其他机构资源的能力,因为资源优势本身就需要不断地被强化和升级。除了郭敬明创刊者的明星效应,其团队成员对《最小说》的成功也功不可没。网络时代,读者的品牌忠诚度不断降低,读者的口味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仅靠郭敬明单枪匹马作战不可能持久维持读者的忠诚。于是他以《最小说》为平台,借鉴电视选秀节目,于2008、2010和2013年成功举办了文学界顶级的“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产出了一大批如笛安、落落这样集聚超强人气的文学新人,以自己的独特魅力,使文学期刊成为掌控优秀文学作品内容和读者资源的聚集平台,并通过与新人的合作,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王国。
同时《最小说》还与传统文学杂志《人民文学》合作,树立《最小说》的文学声誉和价值影响。《人民文学》在2009年第600期收录了以郭敬明为代表的文学作品,2010年又以主办方的身份与《最小说》合作,发起第二届“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引起了文学圈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长江文艺出版社仍是其传统纸质出版发行权的主要阵地,随着信息科技及网络营销的发展,网络也成了《最小说》活跃的又一重要阵地。《最小说》不仅在网络上建立杂志主页,创办杂志论坛,还与其他5个数字化平台进行合作:(1)与内容媒介平台――新浪合作,每月统计读者调查表的意见,公布每期作品受读者欢迎的排行榜,及时资讯;(2)与电子商务平台――当当网、卓越亚马逊合作,上架销售;(3)与社交媒介平台――人人、豆瓣友好合作,与读者互动交流;(4)与电子文学平台――腾讯文学合作,于2013年将其电子版权交由该网站发行宣传;(5)与移动互联网平台――手机网络合作,每期杂志出版后都会有一个手机代码,读者可以通过手机付费的方式下载阅读。这种多样性的价值网络,因时间和渠道的协同性,实现了纸质杂志与数字杂志甚至影视的全球同步首发,满足了读者方便快捷的阅读需求,拓宽了《最小说》的销售渠道,也增加了盈利点。
与《人民文学》的合作获得了杂志发展所需要的权威和声誉;与门户网站的合作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力;与社交媒介平台的合作获得了与读者互动、深化关系的载体;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使杂志在传统发行渠道之外获得了与青少年读者相匹配的更便利的交易渠道;与手机网络的合作不仅增加了一个流行的传播渠道,更获得了一种新兴便利的手机支付手段。当然,实现这些合作的基础,是《最小说》所拥有的优秀文学内容和广泛而忠实的青春读者群。
四、《最小说》的价值实现
价值实现是指在为顾客共创价值的过程中,企业及利益相关者获得价值回报的方式及持续形式,因此斯莱沃斯基认为盈利模式的核心是顾客价值。价值实现主要指的是盈利模式,盈利模式也是商业模式的本质。《最小说》通过收益来源、收益结构和计价方式的多元化实现了盈利模式的优化设计。
在收益来源上,《最小说》改变了单一向读者收费的模式,通过广告、版税收入实现向第三方收费;在收益结构上,《最小说》打破了仅靠杂志发行获利的思维定势,通过举办文学之新大赛、出卖影视版权、植入广告、授权开发衍生品(如文具、T恤、与杂志匹配的单曲等)等方式,与合作方一起实现利益共享,从而建立一个稳定、完整的收益结构。计价方式有按时间定价、按消费资格定价、按价值定价等。《最小说》的计价方式主要是按价值定价,即按照杂志内容的价值来定价。《最小说》刚开始零售价均为10元,但其并不满足于这样传统的定价方式,在2009年,《最小说》推出18.8元的两周年白金纪念特刊、情人节与儿童节特刊,2010年改革后,又推出15元的纪念特刊系列。正是因为采取了合适的定价方式,《最小说》在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销量也从最开始30万册提高到现在每期50万册。
商业模式好的企业,能够以更少的投资、更低的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且能实现持续增长。尽管《最小说》“飞离地面”式的华丽虚幻文字和模式化的单一内容一直被传统作家所诟病,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值得传统文学杂志借鉴。《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称:“青春文学杂志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商业宣传,比如编辑团队的创意,传统文学杂志的职责在于守护我们的文学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造一个院子把自己关起来,而应每时每刻都在期待新的创作,做到既在文学品质上有所坚持,又在商业模式上不断借鉴创新。”本文通过分析《最小说》的商业模式,发现其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在其明星作家领衔的创作团队,通过明确的价值主张、多元化的价值网络及富有创意的价值创造,最终实现了顾客价值、合作伙伴价值与杂志自身价值。
篇4
数字化互联网浪潮汹涌而至,冲击传统印刷市场
印刷媒体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在数字化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日趋下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印刷市场进一步受到移动媒体和互联网媒介的挤压,移动互联网空间的不断延展,已经影响到现代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统计数据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2010年12月,Facebook拥有超过五亿活跃用户。
2010年11月,LinkedIn报告显示其拥有来自200多个国家的八千五百万会员。
Twitter的注册用户超过一亿零六百多万,并且平均每天产生五千万条留言即每秒超过600条信息。
YouTube每天有20亿的浏览量。
仅仅在美国,每天会发送超过25亿文字信息,并且有95%的阅读率和15%的回复率。
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
2013年1月15日晚,腾讯微信宣布已达到3亿用户,这距2011年1月21日第一个微信版本不到两年时间。
由此可见,消费者受众的媒体空间在不断延伸,所有传播信息在竭尽所能通过不同途径来接触消费者。研究显示,目前我们大概能够通过11.2个媒介途径来找到最终用户:广播电视,固定电话,手机(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聊天账户(Skype、QQ等),社交网络(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等),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等),工作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在线的团体网站(LinkedIn、校友录、车友会等),报刊杂志,传统直邮等。
品牌公司企事业单位等信息者发现单一媒介的宣传很难对消费者产生有效影响,而年轻一代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平媒的信息投放量越来越少,印刷总量在持续下滑,并直接表现在每个订单的印量也在变化。小批量多批次印刷订单越来越多,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直接影响到印刷服务提供商的运营模式,甚至生存状态。
传统印刷服务提供商已经明显感受到新媒体侵蚀终端市场的速度和力度在加大,很多印厂开工不足,为了开机而消减利润,但是标准化的设备生产着无差异的产品,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只能进一步压低价格降低利润,以“割肉”方式换来的订单可能需要新的投入,如更大尺寸的印机、进一步扩大产能、依赖更少的客户、需要更大的车间和更多的工人……然而得到的却是更低的利润率,如此恶性循环何时能止?
反观数码印刷,因为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新变化,数码商务快印蓬勃发展,成为平面复制领域重要的增长极,经纶全讯一直跟踪统计数码印刷领域的发展数据,仅从中国市场的Indigo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些端倪(见图1)。从2006年起,每年都有30%多的印量增长,2012年Indigo的印张数达到20亿印,是2010年的两倍。商业印刷应用是主导,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覆盖市场迅速从一般商业印刷领域拓展到账单促销、标签包装、个性影像照片书、按需出版和可变数据证卡等领域。
究其原因,整体市场趋势变化非常剧烈,业态的转变体现在长版向短版转变,商业向包装转变,传统向数码转变,统一向个性转变,加工向服务转变。相应地,盈利模式也在变化:加工向服务转变,服务向产品转变,产品向营销转变。数码印刷正是迎合了这些变化并切入了传统印刷的“短板”,这些“短板”主要体现在针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快速灵活作业处理能力、设计营销跟踪能力和个性化优质产品创意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数码印刷能更好地将印刷即服务的属性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印刷的加工属性,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数码印刷中心制作的产品将可以媲美并超过传统印厂的印刷产品。
经纶全讯认为,印刷企业永远不变的是对市场需求的满足,永远要变的也是对市场需求的满足;不变的是目标理念,变化的是策略方法,不变的商业模式只能死于千变万化的市场。传统印刷服务提供商要认真研究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数码印刷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正处于主动从单一加工制造向产品设计营销服务转型的良好时机。
投资数码势在必行,六大转型方向、三大运营模式分析
我们一直在分析形势,势的变化决定着形的状态,回顾印刷行业近三十年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优秀企业都能在关键时刻,抢占先机,顺势而为,即使在转折点也能领先,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市场大势前,犹豫不前,从而丧失发展良机。
经纶全讯粗略地概括出印刷行业在关键转折点都会有的黄金发展期:
1995~2005之前五年:照排机及照排输出;
2000~2010之前五年:印刷机及印刷生产;
2005~2015之前五年:CTP输出机及印刷品质效率提升;
2010~2020之前五年:以Indigo为例的专业数码印刷机及数码印刷产品服务。
虽然以上发展黄金期并不能非常准确地定位到每一年每个区域,但是我们希望能给印刷企业以参考,埋头苦干非常重要,抬头看路也非常重要,在这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招奠定未来,在转折点实现新的突破,为此,经纶全讯提出印刷服务提供商六大转型方向,并分享数码印刷三大运营模式供大家参考。
1. 加强科技工艺创新,引进数码印刷,转向技术引领型。
该转型方向适合大部分的印刷企业,转型着重点在于利用先进的数码印刷等技术,改造目前流程上的不足,调整业务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技术门槛从而占领技术的制高点。
2. 重点发展数码印刷领域,转向都市服务型商务快印提供商。
该转型方向适合中小型商务印刷企业,重点引进数码印刷技术,利用其短、平、快的商务印刷特点,占据良好城市地理位置,以服务、产品和营销为导向,占领服务业制高点。
3. 继续深耕细作特色专业领域,转向细分精品特色型。
该转型方向适合已经在某些细分特色行业,比如艺术复制、可变防伪标签、特色礼品包装、个性影像画册和券商年报等领域的企业,根据行业特点,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大数据挖掘、电子商务、数码个性定制等新技术方式的导入,占领细分领域制高点。
4. 提升产业文化内涵,加强产品设计创意,转向文化创意型。
该转型方向适合大型国营书刊画册宣传口印刷企业,乘势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先行一步,通过引进数码印刷,轻资产投入,以数码印刷为主,重设计开发,融合跨媒体技术,打造全新文化平台,满足大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占领政策的制高点。
5. 推动产业链自然延伸,转向大平台创新型。
该转型方向适合大型传媒出版集团,整合广告设计创意资源、网络报纸媒体资源,拓展产业链的上下端,完成全媒体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数码印刷技术提供个性化资讯服务,走进大众生活,占据全媒体平台的制高点。
6. 兼并重组打造龙头,转向规模效益型。
该转型方向适合上市印刷包装集团,充分利用行业洗牌时机,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同时上层次、出精品、树品牌,打造能够从一份产品到海量产品的航母级别企业,占据规模效应的制高点。
以上六大转型方向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数码印刷及配套产品方案,总体目标是实现印刷企业的战略化转型,在业务营销层面实现业务经营特色化、业务拓展渠道化、销售设计复杂化、产品结构价值化。在生产层面实现生产方式灵活化、生产流程简单化、生产设备轻量化、生产人员少量化、生产成本可控化,产品质量统一化。
六大转型方向是战略层面的建议,至于战术层面,数码印刷在中国近20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三大运营模式,目前这三个模式在国内运行非常成功,分别为:
1. 全能型数码印刷中心;
2. 都市化数码印刷中心;
3. 数码传统两栖印刷厂。
全能型数码印刷中心和都市化数码印刷中心这两个模式在“数码印刷在中国”专题之上篇《数码印刷在中国的演变历程》中笔者已经做了详细分析总结,这里不再赘述,不过这两个模式有很多共同点,最重要的是两种模式都填补了都市的图文门店和专业传统印厂之间的断层(见图2),并且这两种模式非常注重印刷业的服务属性。
印刷业作为制造服务类行业,其服务属性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印刷企业一直采用重生产轻服务的模式发展,现在面对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及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等难题,该模式将难以维持。世界金融危机和出口紧缩加剧了这种紧迫性,我们亟需寻求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展和加强服务业务、实现成功转型的印企将能更好地实现差异化竞争,创造利润并锁定顾客,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全能型数码印刷中心和都市化数码印刷中心的区别点主要体现在终端客户群体和出身不同,前者主要服务于上门和直接客户,以设计院和小微企业为主,主要是由图文复印店发展而来的。后者主要服务直接大客户,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主,主要是由传统印刷企业打造的都市印刷营销平台。
第三种经营模式是数码传统两栖印刷厂,该模式主要是将市场中的短小订单或带有明显短版化趋势的订单和可变数据印刷订单,归集到一起并形成产业,通过数码印刷和传统印刷两栖方式完成这些订单,目前取得成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装吊牌、标签、可变数据证卡、电子产品说明书标卡、个性化照片书画册和个性礼品包装等领域,随着市场上印刷订单小批量多批次趋势加强,印刷企业一定能挖掘出更多领域来实施数码传统两栖印刷厂模式。
选择优秀合作伙伴,经纶全讯为您打造全新微笑曲线
印刷企业实施数码印刷转型并非十分容易,数码印刷还是有很多不同于传统印刷的地方,从技术工艺到市场开拓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就显得非常重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网络能够很好地完善价值链。
经纶全讯作为中国专业的数码印刷方案提供商,在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中发现,传统印刷企业要引入数码印刷项目,需要投入很多精力,要立足自身业务结构,要找好切入点。我们认为上文提到的后两种模式比较适合传统印刷厂,以服务和产品为着力点,服务方面以营销为主在都市里成立数码印刷中心,打造大客户和大众业务网路平台,近距离服务客户;产品方面则是要发现挖掘短版化趋势明显的产品和业务,引进数码印刷并通过融合数码和传统的印后设备生产该产品,实现该产品的印刷生产双栖化。
相比较而言,以产品为导向更容易入手。为此,经纶全讯引进了多款跨数码和传统印刷的印后设备来帮助印刷企业做好数码印刷转型,我们称之为经纶全讯印刷品增强技术解决方案(见图3),该方案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升单张印品附加值,自动化智能化使用,节约场地人力能源,作业转换快速灵活零浪费,个性化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跨界融合能力,搭起数码和传统之间的桥梁。
经纶全讯通过引进和研发符合数码印刷发展趋势的软硬件产品,能够帮助印刷企业在做数码印刷转型时更加从容和顺畅,根据产品方案的位置不同,我们打造了全新的微笑曲线(见图4),每个产品都能在引入数码印刷项目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
- 上一篇:地理教学质量具体提升措施
- 下一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