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的特点

篇1

旅游购物已经成为香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购物的不断升级也给香港带来了丰富的外汇收入,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提高了香港旅游产业的名气,同时也增大了旅客的数量。旅游购物的管理机制也为香港旅游购物带来了非常大的收益,通过管理机制科学、高效、准确的管理方法,使香港旅游购物形成了一条清晰、连贯的购物产业链。

一、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特点

(一)旅游购物的开发机制

香港作为旅游购物的大都市,旅客量非常大,当游客购物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及时准确的抓住游客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理念,向其推售出游客满意的商品。这就是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开发机制,有了准确的目标才能逐步扩大旅游产业,提高销售效益。正是这种规范的、高效的管理理念才成就了旅游购物产业的繁华盛世。

(二)旅游购物的监管机制

如此大型的购物都市,各种各样的商品以及商家,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不行的,对于商家而言,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在旅游购物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些矛盾、误解,这就需要制定出明确的监管机制来维护双方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以及对商家的经营方式的监管,商家是否尽到自己的职责,达到旅客的购物要求,满足旅客的购物需要等。

(三)旅游购物的探究机制

对于香港旅游购物而言,要想把这个旅游购物的产业链做大做强,首先商家一定要了解到最新的时尚资讯,最前沿的产品,最发达的科技,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然后根据得到的最新信息,销售人员要不断的探究和学习,来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水平,提高旅游购物的效益。只有做好销售前的探究工作,才能在第一时间达到商家理想的效益。

二、香港旅游购物管理机制的启示

(一)旅游购物管理机制带来的效益

香港旅游购物这条产业链的管理机制带来的效益促使了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效率、高利益、高质量的满足了广大购物者的需求。这就为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敲响了警钟,内地的旅游购物管理机制如何做到不断提高商家的销售业绩,不断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监管力度使旅游购物产业更加规范和一体化。这些都是值得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的管理者考虑和提高的,为什么只有香港可以叫做“旅游购物天堂”内地却不可以,借鉴到香港优秀的管理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壮大内地的旅游购物产业。

(二)需要扩大旅游产业链

目前,我国内地的购物产业还不是十分规整和一体,也没有香港旅游购物产业那样名声赫赫,内地的购物产业比较局限,这也是内地旅游购物产业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造成的。如今,消费者出门旅游,来到一个旅游景点的时候,看到的商家却寥寥无几,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所以,单单是旅游商家是不够的,要想扩大旅游购物产业,就必须把商家零售产业融入到旅游购物当中来,随着内地旅游购物产业链的不断扩大,经济、科技等都会得到提高。打响了内地的销售产业,即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壮大内地的综合实力。

(三)更加深入的理解消费者的心理

当旅游调研人员反馈回旅游人数时,销售人员就应该做好销售前的准备。但是现在反馈回的旅客信息都不是很全面,这时就需要销售人员去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销售方案,首先应该制定出一套针对大多数人的销售方法,在考虑这种商品什么样的旅客会喜欢,旅客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旅客家乡的特点,考虑一下当地人的喜好吃穿,当地人都喜欢在什么样的购物场所购物,最后研究一下旅客们的兴趣爱好,选择最佳的购物消费地点。销售人员在整个消费过程中起着连贯的作用,详细的介绍商品的特点,抓住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在第一时间达成交易,才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篇2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属于管理哲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指从旅游管理的愿景和远景视角,将旅游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经过理论升华,上升到哲学层面形成的,对相关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将旅游管理理论进一步研究,实现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实现理论的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这也是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目的

    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研究,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上,对旅游管理的整体理论、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力求寻找其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力求寻找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所独具的系列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从而得出具有哲学意义的旅游管理哲学理念。

    三、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理论定位

    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特征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管理哲学、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其中管理哲学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上一级学科,企业管理哲学、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相当于旅游管理哲学理念的平级学科。管理哲学的哲学理论源泉是全体管理领域,包括旅游管理领域;企业管理哲学的理论源泉是企业管理领域,行政管理哲学(或行政管理哲学理念)的理论源泉是行政管理领域。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针对单体企业或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群,如普通企业、企业集团、企业联盟、具有共同股东的多个联动的独立公司;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自我治理和社会治理。

    旅游管理学科建立之初借用了企业管理的部分理论和部分行政管理的理论。经过漫长的理论发展,旅游管理学科获得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旅游管理理论界以外的人一般能够注意到旅游管理理论体系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也是旅游管理学习者的主要就业方向。但认为旅游管理理论仅包含旅游企业管理理论和旅游行政监管理论是对旅游管理理论了解尚未深入的人的看法。在现代旅游管理理论体系中,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行业和旅游现象相关的各种本质性规律,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管是旅游业的部分外在活动,旅游管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这些外在活动的规律,更要研究掩盖在外在活动现象之下的本质性规律和不具有明确现象的本质性规律。旅游管理理论的核心研究目标是探寻旅游行业存在和发展壮大的本质规律。相对于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只是必要条件中的极少数条件,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的充分条件的总量远大于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行政监这两项必要条件。

    如某些区域旅游企业运营质量较高,旅游行政监管也很到位,但旅游业仍无活力,本质在于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只起到合理引导旅游业发展动力的作用。旅游行业存在及发展壮大取决于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依照其发挥作用的规律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的动力。这些动力是旅游产业的生命之源。研究旅游行业的客观基础发挥作用的规律的理论包括旅游业与国民经济收入的关系、旅游业与国民工作环境的关系、旅游业与基本物质生产型产业的关系、区域区位特点及旅游潜质对区域发展旅游业的影响等。以旅游管理理论的早期特点代替旅游管理理论的现代特点,以旅游业的经营管理特点代替旅游业的理论特点,仅注意到关于旅游业具体运转的理论而忽视使其得以存在的基础性关键理论,是对现代旅游管理理论的过时和片面看法。

篇3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二、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

,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

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3.旅游组织职能

是为了有效实现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建立旅游组织体系、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权力、调配旅游要素的职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旅游部门、行业中介组织、旅游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开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

4.旅游调控职能

是对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内外关系、发展变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顺利实现。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生产要素价格,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经济杠杆等,调节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实现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

5.旅游监督职能

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限范不正当的旅游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旅游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5.旅游服务职能

是政府通过提供各种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和安全救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宏观旅游管理的过程

宏观旅游管理过程,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旅游管理机构,运用宏观旅游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是通过旅游的宏观决策系统、宏观执行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在时间上有序、在空间上并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下,共同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

1.旅游宏观决策系统

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系统,其决策内容包括确定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区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统筹协调旅游发展等。由于旅游宏观决策是一种高层次的决策,因此对旅游行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为了保证旅游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以指导宏观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2.旅游宏观执行系统

是实现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系统,即完成旅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宏观执行系统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计划机制,是通过国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运行和发展。段综合形成的调控系统和监督机制,是正确执行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监督和调节旅游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机制,并及时发现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反馈旅游宏观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有效进行。

4.旅游宏观信息系统

是有关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统,是旅游政策子系统、旅游统计子系统、旅游会计子系统、旅游市场情报子系统及相关信息子系统的综合体。旅游宏观信息既来自于旅游宏观调控系统的有关情况,又来自于宏观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结果,不仅是旅游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旅游宏观信息工作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

五、宏观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观旅游管理,既是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也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观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旅游管理的权威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行政权威性。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场机制,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序地进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如果宏观旅游管理没有权威性,则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将是盲目、混乱和低效率的,也就无法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宏观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观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动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行为,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体现政府鲜明的政策倾向,即体现国家发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总方针和总决策,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性和旅游经济的综合性,要求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系,而统筹这些关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合理的协调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宏观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为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然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不仅协调范围广泛,而且协调难度也比较大,使宏观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而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较强的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在宏观旅游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从全局上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素,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来协调处理好各局部的关系,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旅游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4.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强调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既要通过加强宏观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企经营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活动,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保障旅游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正常地运转,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宏观旅游管理的动态性

旅游活动、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从而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也必然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这种动态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活动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以保证旅游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发挥旅游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效地运转;三是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适应现代管理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汲取先进的管理理论、实践经验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宏观旅游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篇4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国内旅游起步较晚,在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以及旅游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的瓶颈。

1国内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旅游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反衬出了旅游产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体制问题是当前国内旅游管理的主要障碍,缺少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体制,旅游管理就呈现出了无章可循的局面。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诸多行业的支撑,如果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等不够配套,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就必然会陷入困境。首先,旅游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比如,寒暑假、黄金假期等等,几乎所有的旅游交通干线都会告急,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其次,旅游住宿形势严峻,从国内饭店的布局来看,绝大多数的旅馆、饭店,尤其是星级饭店几乎都无一例外的集中在大城市,这与当前的生态游、农村游、度假游等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一方面是大城市的饭店是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乡村”供不应求,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旅游业本身就属于成本较低、收效较快的行业,但是,当前国内旅游业将旅游、生产、销售几乎完全割裂开来,旅游促进销售的优势未能够得到发挥。以上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着问题,体制问题不解决,旅游管理就很难从根本上得以提升。

1.2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于可以说,信息技术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入的地步,同样,旅游管理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由于旅游产品是无形的,生产、消费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点、环境,其更多地是引发了旅客的“流动”,而不像其它行业那样是“物流”,因此,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并不重要。但是,人的流动必然要涉及到费用的支付、商品的购买等等,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够为旅客提供及时、满意地服务,比如,电子商务支付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程度不高,就必然会造成旅客旅游信息、产品需求信息搜集成本较高、误差较大的问题,无形中降低了旅游业的获利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当前一些“乡村游”的景点,根本没有什么信息化可言,这极大地制约着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并进而会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3旅游管理法规缺失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当前,国家尚未制定出完善的旅游基本法,旅游法律规范严重缺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法规大多属于临时性、地域性比较明显,由于尚未制定较为完善的旅游基本法,旅游景点纷纷制定了当地的旅游管理法律规范,而这些规范基本上是为了维护景点的利益,忽视了游客的利益保障,其实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另外,大部分的旅游管理都属于条例性质的,法律保障力度明显不够,比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等,虽然在旅游景点的管理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其已经远远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2)旅游管理法规片面性比较明显,绝大多数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都将景点维护、环境保护等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而旅游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的法律条文却较少,这就限制了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景点的开发;另外,由于景点保护、游客人身安全保护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4旅游宏观管理失控

从宏观管理的层面上来看,国内旅游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部门管理的形式,比如,同样是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业,其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这就造成了管理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明显。部门管理的模式导致整个旅游业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境下,旅游业的竞争更是近乎于进入了白热化的境地,行业内部矛盾比较突出,在宏观上进行协调、平衡以及控制根本就难以实现。同时,国内旅游在不同的地区,相应的政策也不同,再加上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旅游管理监督严重缺失,游客的权益遭受到了极大地损害,比如,在各大旅游景点频繁出现的宰客现象,游客投诉基本上都很难得到满意的解决,这不仅损害了这些游客的切身利益,而且依靠游客进行“人际关系”营销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给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损失。

2国内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

综上所述,国内旅游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对景点所在区域的“城市品牌”的宣传

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2.1健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体制的完善是促进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因此,国内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应该从健全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入手:(1)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旅游业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应该根据产品、劳务的不同进行分类,改革旅游景点管理体制,实现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职能整合,这有助于理顺旅游管理的关系,显著提升旅游业的管理水平;(2)深化旅游计划与投资管理,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必然要涉及到投资,为了避免景点开发的重复性、盲目性,必须要结合景点所在地的特点,有序开发、价值开发,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2提高旅游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旅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的支持,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旅游景点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网络平台,积极实施旅游景点的网络营销,与各大银行合作完善旅游景点的支付流程,与各大宾馆建立起旅客信息的共享平台,实施“病毒式”营销。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信息的宣传,提高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当然,信息技术的实施,必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旅游景点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从而实现旅游景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的目的。此外,还应该建立网络反馈意见箱,及时地搜集游客的反馈信息,并对游客的每一次网络投书、反馈意见都给予答复,久而久之,旅游管理水平就会实现质的提高。

2.3实施旅游统一管理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的旅游宏观管理基本上是呈现出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不同的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策略、旅游管理方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不同,造成了重复性投资,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必须理顺旅游管理的主管部门,实施统一、集中化管理。宏观上,由相对比较固定、比较单一的旅游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在微观上由旅游景点进行自负盈亏式的管理,但是,旅游景点的门票、交通费用等仍然应该实行“限价”策略,否则就有可能频繁的出现“宰客”现象。统一管理并不是集权化的管理,而是结合当前国内旅游景点开发、管理的现状,给企业更大的自主管理的权利,政府部门只是进行宏观调控,这样有利于建立旅游行业的公平竞争局面,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2.4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旅游业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大,首先必须要完善旅游业管理的法律规范,建立适合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旅游基本法,基本法的建立可以为各个旅游景点、旅游主管部门优化旅游管理基本条例提供“蓝本”,从而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的体制、机制。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监管,如果监管不到位,从业者就有可能铤而走险,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恶意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景区内商品的销售价格,给游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旅游主管部门必须要用好行政管理手段,比如,行政许可、行政监督以及行政强制等手段,通过这些行政手段的威慑力促进旅游管理的规范化。

2.5项目开发与管理要紧密结合

当前,国内旅游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做好后期的开发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注重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将管理与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否则,如果管理不能跟上旅游业的发展要求,项目投资的拉动效应就会降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与各个产业密切相关,比如,交通、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等,都会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要重点开发拉动能力强、投入产出比较低、示范效应好的旅游项目,并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投资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这样既可以解决投资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外商投资者丰富的管理经验,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

篇5

【关键词】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组成要素 绿色旅游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概念

生态旅游管理就是指管理者将生态学作为旅游发展的思想基础,对当前旅游系统进行生态化的管理,进而向游客提供一种绿色生态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同时还生态旅游管理还能够长期有效的保护旅游地区的自然环境,维护旅游区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旅游管理主要是改善游客在旅游过程被迫坏的生态系统。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生物要素与环境要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管理的本质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进行科学的有机化管理。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信息化要素。

一个旅游企业想要正常的运行,就需要个各个组织部门协调配合同时还需要实现资源的共享。旅游管理想要提高效率以及利益的增长都离不开团体的有机合作,在旅游业中对行业资源的利用共享性现象很明显。因此,一个旅游企业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之间都需要保持相互协调一致。信息化时代需要将旅游业的信息适当操作管理作为旅游业的中心环节。仅仅凭借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管理的需求,很容易使信息在传递交流中发生断裂与阻塞,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障碍。旅游业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够转移、生产同消费的即时性以及产品的无法存储性等 特点。在旅游市场中所流动的是旅游者,当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目的地的选择确定只能够依靠信息,他们需要的是便利的信息进而获取渠道与优良的信息化服务。信心的充足能够有效减少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的风险性,还能够增强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信心。通过现代市场的营销理念影响下,旅游业的管理者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从而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管理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便捷、快速的信息化沟通交流以便能够完成交易,双方可以交流产品的优良性、质量以及便利性。因此,信息化是生态旅游管理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数据管理要素。

生态环境管理与旅游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而我国大多数生态旅游地区在生态环境管理方面上较为欠缺,对生态旅欧地区造成了诸多破坏,这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环境管理方面的职能。生态环境管理要素能够有效的维护旅游区中的生物个体以及种群的数量稳定,有效的维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制约性和依赖性,可以及时发现治理被污染的景区;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环境质量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但对对其边界的管理。

所谓的生态旅游区,是受到国家政府保护的天然自然环境以及保存相对完好的自然区域,主要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它们一般读是由一个景观或多个景观相结合组成的,因此,自然景观的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中的核心组成要素。一个完整的自然景观由气候、人文、动植物以及地质地貌所共同组成的区域性的综合体,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相对稳定的边界。生态旅游管理对景区边界的划分可以根据景观在组成部分上的差异性进行区分。生态旅游的管理者可以依靠生态学原理对景观或其组成的单位以及区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四)生态旅游管理手段要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呈现多样化。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信息化网络都是近年来所新兴的技术,这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在生态旅游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态旅游管理者借助遥感技术手段,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旅游资源环境的相关动态信息,进而预测计算旅游区在未来发展的动向,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与信息化网络技术能够为旅游管理在决策、管理以及规划方面上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快速、简单的在旅游探险与科学考察过程中提供准确的定位数据,确保了旅游者的人身安全,所以生态旅游管理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信息化网络技术能够科学的改善生态旅游的管理方式,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的合作模式

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组织内部与外部之间有效合作。社会经济学家与政府职员、生态学家需要进行有效合作。社会经济学家主要强调的是旅游区在经济上的发展目标,制定一个促进旅游业经济稳步增长的战略目标。政府职员主要强调的是把环境保护同旅游业的有序发展纳入到法律体系中,如何运用政府颁布的法律政策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学家主要运用有关生态环境的知识社科的解读生态环境问题,收集动植物资源与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数据,提出能够科学有效的改善所造成的的自然环境破坏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覆盖,生态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方式。旅游业想要应对时代的需求,就需要加快旅游管就需要在其基本要素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旅游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增强自身实力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甘萌雨,张捷.全球化时代的旅游业[J].2000,(4).

[2]汤书昆.环境下中国旅游产业走向信息模块化管理方式初探[J].旅游学刊,1999,(4).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一、我国旅游管理的理论分析

1、旅游管理的定义。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

2、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是是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机构和旅游市场的关系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旅游管理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旅游业是综合行业,需要对旅游者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加以组合设计,制成整体的服务路线,向旅游者出售,并保证供应。再次,旅游管理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在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更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它从一个侧面带动了交通、民航、饭店、餐饮、保险、娱乐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相当数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旅游业具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先导、服务、桥梁的功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1、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随着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创办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服务等企业,这些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不同的投资部门。除了国旅、中旅、青旅三大集团以外,其余几乎每一个旅行社就属于一个系统。以致旅游业系统林立,多头建设,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跌价竞争,行业内部矛盾导致市场混乱。而旅游管理部门既无建设项目审批权,几乎也无企业登记管理权,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很难从宏观上协调、平衡和控制。

2、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旅游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缺乏后续法规。比如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条例都具有暂时性,但是后续的法律没有及时跟上,这样就造成了旅游行业法律规范约束力的减小;其次,法律法规的涉及范围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比如说:在酒店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旅游管理的条文比较少,大部分还是侧重于酒店的治安管理;再次,在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旅游者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条文比较少,对旅游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危害。

3、旅游产业结构失衡。首先,旅游商品业开发滞后。旅游商品业是旅游创汇的大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劳动密集度大的优势,也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销售的体制上,旅工贸不协调,使旅游商品长处于自发状态,产品品种老化、单调,创新不足,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使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旅游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受短线制约的紧张局面,原来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交通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客源形势较好,国际航班也出现了来华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交通口岸配置和发展滞后。

三、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部门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所属企业的微观活动,显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部门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行业管理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不同特点对企业进行分类,然后由政府相应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从行业角度来说,均应统归旅游局管理。这种行业管理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

2、完善旅游企业管理体制。旅游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先清理一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而全面推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国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市场,中小企业纳入序列的格局。落实《全民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基本条件,统一税赋,搞活用工条件。进一步推 行和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进行旅游企业股份制经营试点。

3、深化旅游计划与投资管理体制。在国家旅游局的领导下,全面规划管理全国旅游基本建设工作。确定国家和地方的投资分工和投向重点。国家主要负责非盈利的重点工程的基本配套,地方负责重点项目的资金配套和一般性项目的投资;盈利性的项目将由企业按照经济规律投资经营,自负盈亏。建立旅游业有偿投资制。

参考文献:

篇7

(一)受其他产业发展的制约

旅游业不是一个孤立发展的行业,它的发展需要多个行业的支撑,例如需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产业结构,如果这些方面缺少配套项目,势必会使旅游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同时,需要有良好的交通状况,但是我国的旅游交通压力较大,特别是在一些节假日,几乎所有旅游交通干线都会陷入瘫痪;其次是旅游住宿状况有待改善,我国部分星级酒店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这与生态旅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供不应求,一边是供过于求,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信息的和掌握不全面

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化社会了,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同样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旅游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它的产品是无形的,游客是流动的,他们在购买商品和支付费用时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电子商务支付,但是当前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了游客旅游信息闭塞,搜集信息成本高,误差大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旅游管理法规不健全

我国尚未有完善的旅游基本法,存在的旅游法律法规也大多是临时性的,或是地方政府行政措施,这些法规基本都是为了维护景点利益的,对游客的利益基本没有保障,于实际中严重缺乏可行性。

(四)旅游管理部门管理不利

旅游公司管理不明确的现象十分常见,同样的旅游服务公司却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整个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内的矛盾日益突出,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的程度,势必会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也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导致旅游管理监督严重缺失,游客的基本权益都无法保障,例如,在一些大的旅游景区频繁的出现游客被“宰”的现象,而游客吃亏却没有地方投诉,即便是投诉也基本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二、解决旅游管理困境的对策

(一)密切产业关系,完善管理体制

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能够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业的发展不同于其它行业,它有其本身的行业特点,因此必须对旅游景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转变主管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旅游管理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2、加强对旅游计划与投资的管理,完善旅游项目,避免重复性和盲目性开发景点,一旦进行开发,一定要结合景点的特点进行有价值的开发,从而避免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旅游业发展的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旅游景点的网络营销,极开展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项目,共同完善旅游景点的电子支付流程,与游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游客及时获得有利信息。

(三)实施统一、集中化管理

为了有效避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方面的资源浪费,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实施统一、集中化管理,对旅游景点的门票进行“限价”策略,从而对“宰客”现象加以抑制。统一管理并是说要集权化,而是给旅游企业更大的自主管理的权利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进行公平竞争,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旅游业更健康的发展。

三、总结

篇8

 

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中愈来愈成为经济提升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和支柱。特别是旅游业在整个产业经济发展链条中所产生的带动作用和影响,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旅游在经济中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却存在较大短板。旅游人才队伍在实践性、操作性和适应性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的旅游理论基础同时掌握高超的旅游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围绕社会需求、旅游人才特征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来探索出一条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创新培养路径尤为紧要。

 

一、旅游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

 

旅游管理人才作为重要应用类人才,在多方面有着严苛的要求,从其培养的基础目标来看,旅游管理人才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业务基础和高超的文化素养。面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素质教育学习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要求。而在业务实践方面,旅游管理人才自身的交流谈吐、仪容仪表、知识展示、才艺展示、灵活变通成为进入工作岗位前的基本能力素质。设定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基础素质的基础要求,开展旅游管理人才综合基本素质的专项训练,才能切实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

 

旅游管理是伴随经济管理科学发展而兴起,同工商管理并列于管理学科之下,面对国内外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深厚的发展潜力。许多学校也应社会需求广泛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从专业学科的角度考察可将旅游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应用性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基础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行业,隶属于第三产业。其服务内容有着明确又灵活的特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正确处理市场与客户的关系。市场的需求总是进行变化和调整,旅游管理人才的应用性表现为其务实,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满足客户要求,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综合性

 

旅游服务作为一项服务其依据客观载体来开展运行,主要依赖旅游管理人员来提供服务,所以旅游管理人员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关注游客的感受和反应,唯有以游客为中心及时提供多方面、综合才能推动旅游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

 

(三)适应性

 

旅游服务的特点受制于市场和客户,受多重因素影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旅游管理人才必须能够驾驭这种不确定性,迅速适应形势的变迁。尤其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受影响的因素更多,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人才能够认真研究把握市场变化,准确判断市场趋势走向,较快融入市场和客户的发展变化中。

 

(四)国际性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国际旅游线路日益蓬勃兴起。但受各地区文化、风俗的差异影响,国际旅游管理同样面临诸多问题,突发性、偶然性事情发生概率日益上升。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必须预先把握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做好应急、应对预案。不断增强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旅游资源的运用把握能力。

 

三、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结构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培养中,师资安排与协调组合上存在薄弱环节。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专业设置历史短,诸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为后期转变,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缺乏系统的设置和评估。教学队伍临时组建,缺乏正规和系统的训练。这就造成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本身缺乏专业性,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配置来看,诸多老师是从相关专业和类似专业转入,配置的教师缺乏长期的系统的专业的培训,旅游管理教师和旅游资深人士互相混淆,有的学校甚至聘请一些热爱旅游、经验丰富的工作者从事旅游管理培训,这类安排在一定方面是有所必要,但整体上的比例要有所控制。引进旅游工作者虽然可以增强学生旅游实务的掌握,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影响旅游管理服务理论的研究深化,对于形成系统全面专业化的旅游管理服务,培养不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有所局限,对长期全面专业化的旅游人才培养制造了隐患。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置本身重视不足。课程设置上与大纲和框架的安排上存在脱节现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工作是该专业掌握的基本内容。但部分院校急功近利根据需求将其他和管理及有关的边缘学科盲目转化为旅游管理的专业学科,符合大纲要求的课程缺乏专业老师来开设,许多课程是因老师来设而非按大纲而设。课程设置的改造现象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专业性。这种改造专业课程设置的现象忽略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肆无忌惮的开设了文史哲等间接相关的课程,而核心的专业课程如旅游经济、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管理等课程往往有所欠缺,造成了旅游管理课程的良莠不齐,人才培养教育出现较大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对于旅游管理服务人才培养而言,其至关重要的就是其实践应用性。这既是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对于培养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言,重点和主要环节就是落实在应用层面。既要充分开展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不断将学习的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来提升完善旅游服务,深化对旅游服务的理解和掌握。当前高校中普遍采用了灌输性的教学方式,考试考核也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在许多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变通、分析、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的训练。这就造成了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出现了掌握基础知识但面对具体实际问题却无法顺利运用知识的缺陷。因此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培养和实践训练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四、旅游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路径

 

(一)推动教学师资结构和教育方式方法变革

 

师资结构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基础,培养卓越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要依赖优秀的旅游管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旅游管理教育工作者的配置,尤其是加强对专业旅游管理教育工作者的引进,从旅游管理人才的长期发展来开展课程设置,有效结合该专业教育教学大纲,注意均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旅游管理资深实践人士的比例,以专业化、应用化、系统化的旅游管理教师为主体,结合旅游管理资深实践人士的业务实践操作训练,全面的提升旅游管理教学师资结构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师资结构不断强化的同时,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变革调整,努力变革当前旅游管理教学中教学僵化、呆板的局限,通过引入实践体验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接受效果,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适当掌握旅游管理服务实践。既避免了课程吸引力下降,学生的抵触。同时也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从事具体实践活动提供了渠道平台,成为进入工作岗位的前瞻学习。

 

(二)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规范化设置

 

旅游管理的课程设置,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大纲,面对学生短板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围绕服务行业的实践特色和应用特点来进行教育培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必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教育为旅游管理人才专业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提供基础训练,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面对旅游管理实务工作的本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尤其注重实践环节的强化,突出实践训练的比例,在深化旅游理论知识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与实践相衔接关联的课程,注入人文特色、时代特色的教学因素。例如在新型人文环境下开展旅游心理的研究,在新经济条件下开展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增加相关联的学科如休闲学、运动体育等领域的相关课程。通过多元相关课程的开设不断拓宽学生知识掌握面。在课程的目标定位方面既要注意尊重高等教育普遍的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学科发展的个性特色,根据社会的需求和长远发展来考量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在训练学生操作技能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课程设置与学生职业资格的获取联系起来,把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和旅游公司运作等环节渗透进旅游管理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学习、实践、岗位责任承担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推动旅游管理实践的创新平台建设

 

旅游管理的实践环节离不开卓越的平台支持,作为一项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必须高度重视其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不断开创支持旅游管理实践的平台和渠道。同传统的课堂教育所不同,旅游管理专业必须积极推动开放办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学习、技能培养和实务练习的一体化结合。必须通过鼓励院校和企业间的联合办学,合作培养机制,突破传统的分离式教育培养,探索校企联合的用人、育人、交流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培养训练中同企业间展开系统全面的合作,即为企业发展培育后备军,又为学校育人磨练了真人才。在企业中通过分期、分批的方式开展实践探索,组织企业优秀职工担任学生的实践教师,开展学徒制的培养,在实践中融合理论研究和具体实际操作,以理论-实践-岗位的模式,逐步的开展锻炼,将实践环节渗透在每个学期和学年,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逐步成长,将教学内容与企业运营相互结合,最终锻造出一批符合企业岗位和要求的旅游管理人才。

 

面对当前国内旅游管理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管理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发挥的支撑带动作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时代形势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实现转型跨越,既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娴熟把握旅游管理服务技能,实现旅游管理

 

工作者的全面发展提升,打造出一批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旅游管理人才,不断适应、引领、推动旅游管理行业产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旅游经济;宏观旅游经济;宏观旅游管理

随着我国国际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管理。在实践中,旅游管理不仅涉及微观旅游活动主体,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而且涉及到宏观旅游经济管理主体,即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与调控,而连接微观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就是旅游市场。因此,旅游管理既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微观旅游管理,对旅游市场活动的市场管理,也包括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宏观旅游管理,需要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职能、过程和特征,才能有效地加强和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一、宏观旅游经济的含义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二、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优化策略;旅游事业

目前,我国旅游事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规模随着时展的脚步日益壮大,经济增长进程也不断加快,旅游产业的社会发展环境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旅游企业应当紧随时代步伐,切实做好旅游管理,下面,就旅游管理当中所存的问题并优化策略进一步加以分析论述。

一、当前旅游管理中的问题

旅游业在当今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有较大比重,可是发展过程中也不乏一些管理上的疏漏。规模壮大,相应的管理及规范却未能有效跟进,旅游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这都是禁锢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旅游管理所存在的内部问题

我国旅游协会作为群众组织直属于政府部门督导,在旅游管理的监督与导向上理应得到充分发挥,但就目前来说,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相应政策,其重视程度也各有不同,各地旅游协会还普遍存在着内部体系不完善,未能确立常设机构以及人员涣散等诸多问题,主观上难于管理,客观上也不具备专业性,很难发挥出旅游行业的监督、管理与协调作用。因为缺乏管理,最终导致许多地区的旅游协会各自为政,自成一家,在工作中很多方面仅仅对自身利益加以保全,目光短浅,而对于游客行风建设、旅客投诉与建议工作方面的监管不力。与此同时,与地区旅游管理部门也乏于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旅游管理中存在的管理脱节也颇为严重。

2.旅游管理所存在的外部问题

旅游协会通常在化解企业间存在的内部矛盾与不当竞争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与协调的作用,但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矛盾日益加剧,许多新矛盾随着多元化的经济结构纷至沓来,协调手段却滞步不前,造成了协调无法产生应有作用的现象,不能够及时将问题加以处理。同时,旅游协会的社会影响力也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应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存在有较大差距,在收集社会信息,掌握实时动态上工作也不够完善,对维护企业利益方面服务功能也明显发挥不够。吸纳旅游经验、交流研究成果等方面工作还有待加强,不但影响了旅游企业的发展层次,还对旅游服务品质上的提高步伐有所拖延。

二、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

1.旅游管理优化内部策略

随着当今我国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管理想要与时代接轨,便要大力推广信息网络化建设,加强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引入,通过对内大力推广经验,出现问题及时沟通,便于掌握内部第一手资料。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展开行业规划、投资开发与市场容量等方面的调研工作,还应建立网络意见箱,便于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人民意愿收集。同时有效开展行业内部的组织合作,多做交流,多做规划,多办实事。同时,对内部行业自律性大力整顿,进一步推动旅游行业内部格局的秩序规范,切实对诚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还应对旅游副业相关规范加以完善,对景点周边如宾馆、饭店及商品销售等单位定立诚信公约,逐步将旅游企业的自律意识加以完善并提高,整体提升服务质量与行业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快旅游行业协会的建设完善步伐,让这些协会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职能,并保障内部会员不受不正当竞争的排挤,同时也可对内部会员间的矛盾进行及时协调,完善协调方案,并作创新调整。

2.旅游管理对外优化策略

旅游管理的内部治理阶段之后便要实施对外策略,以往的方式都是企业内部以固有的方式进行内部改良,无法跟上社会发展进程,要想获得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模式,则必须要对外加强交流,也要对外部主流模式进行引入加以实践。同时也要加大旅游企业的宣传促销工作力度,对于旅游企业内外交流奠定基础。交流一方面要体现出旅游企业对外的传播,一方面也要体现在旅游行业内部单位的横向联合,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实现行业间的共赢。首先,便是应当创立旅游企业自己的宣传刊物,并需向上级相关部门与旅游客商、会员等进行定期发放;其次,要将联合切实落实,通过借助对方的宣传途径,来为会员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市场形象;最后,建立健全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同时加强建设旅游专项门户网站,在政府网站增加宣传栏目进行积极推广。宣传物品的发放应当积极贯彻落实,大量刊发,力图将旅游企业的影响力扩大,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并且,也要同时充分利用好全部资源,通过与文化部门联合等方式,充分挖掘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演出节目,通过“搭台唱戏”的方式凸显出地方文化特点,为地区旅游业增添噱头。并且,举行旅游景点周边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开设培训班,从而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水准,通过各项活动,进一步优化旅游人力资源内部结构,并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加强旅游企业管理队伍的核心凝聚力。

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旅游管理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综合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方面对旅游管理中一些有违于旅游企业发展规律的地方加以指正,结合笔者自身经验,进一步提出解决思路与优化策略,希望以此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为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于桐. 当前旅游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商贸,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