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的总结

篇1

论文关键词:人才结构,国内生产总值,灰色关联分析

 

优先培养人才,是许多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发达国家长期保持经济科技优势的重要原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的发展方针,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正视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实现社会科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人才结构

人才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人才整体中要素的数量;人才整体中要素的配置;各要素在人才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且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动,其人才结构就会发生改变[1]。

人才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人才结构的“质”与人才结构的“量”。人才结构的“质”综合体现在人才个体与人才群体两方面,其衡量主要从人才个体与群体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等方面考虑。而人才结构的“量”则通过人才在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类别、不同社会阶层以及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城乡之间的分布与构成反映,这种分布与构成直接反映了一定区域或范围内的人才结构是否配置合理。本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总结我国人才结构特点,分析不同的人才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强调优化人才结构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国内生产总值及人才结构的变化情况

2.1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2002~2008年间,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及对人才关注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呈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资料,整理得到200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数据(按当年价格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2002~2008国内生产总值值增长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亿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

2002

12.03

9.66

2003

13.58

12.88

2004

15.99

17.75

2005

18.32

14.57

2006

21.19

15.67

2007

25.73

21.43

2008

篇2

摘 要 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出发,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的相关研究动态加以梳理,有助于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界定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离不开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经济发展的方式就是经济发展的方法和形式,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及现代化程度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含有可持续发展等。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但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经济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变化的总体特征。惟有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来研究发展方式才有意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尊重所处的历史情境、地域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观点综述

经济增长方式被引入中国后,经济学界和实务工作部门从现代主流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制度主义的范式等多个维度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了探索。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方针,要求尽快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动态来看,主要研究了以下五个问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发展方式的转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方针来指导经济建设的开展。为此学术界针对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展开了研究。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与难点

从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历了12年的时间。一些学者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和难点展开了研究,以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中国实现高增长的动力是什么?来10―20年,是否能继续保持这种强劲的势头?刘庆宝、未良莉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对经济增长理论的源动力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了扩展的索洛(So-low)模型,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费作为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有科学的途径,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现有研究的评价及其启示

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出发,对相关研究动态加以梳理后,笔者认为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维度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但这些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涵尚缺乏统一的界定;未能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认识经济发展的转变;从动力结构优化的视角寻求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界定展开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研究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持续30年的强劲增长势头。他们都在怀疑,中国经济能走多远?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内涵和现实特征,确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思路,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成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新趋势。

(三)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继续保持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当前世界经济仍未停止萎缩,尽管经济下滑的速度放缓,但缺乏后劲的经济增长依然有下滑的可能。面对这场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结构,以扩大国内消费、加大投资为主,积极稳住出口来启动经济。

参考文献:

[1]欧志文,蒋均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理念与时代内涵.消费导刊.2008(2):209-211.

[2]吴树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前线.2008(1):17-31.

[3]杨玉霞,邢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及实现机制.学理论.2008(6):15-18.

[4]吕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前线.2008(3):10-12.

篇3

关键词:资源环境;脱钩;对比

1引言

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却被严重的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成为学者们争相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关键是解决如何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脱钩”理念被引入到资源环境领域并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成为评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工具。目前研究采用“脱钩”的理念较多的是对国家层面或省市层面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1、2]、碳排放等的理论研究,但是并没有学者对这些“脱钩”方法进行总结性的研究,本文将对各脱钩评价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为相关学者开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

2“脱钩”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由于知识背景等的不同,不同学者对“脱钩”的理解有所差异,建立的“脱钩”评价方法也不甚相同,通过对脱钩评价方法相关成果进行概括、梳理和总结,根据评价模式的不同,将脱钩分析方法分为五类。

2.1基于倒U型曲线的脱钩分析方法

该方法最早是由库兹涅茨在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时提出,是通过建立两者的曲线,观察其形状或走势,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因为结论为两者的曲线呈倒U型,所以又称作“倒U型”曲线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评价经济或人口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故也称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法。社会发展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恶化,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环境管理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质量随经济的发展反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呈“倒U型”发展。该方法采用曲线的评价模式,直观易懂,计算简便,但是只能由图形初步观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变化关系,要深入了解两者的关系还需要辅助其他方法。

2.2基于物质消耗强度的脱钩分析方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和王崇梅[4]分别提出了脱钩因子分析方法和的脱钩指数分析方法,由于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以物质消耗强度为评价基准,故为基于物质消耗强度的脱钩分析方法。(1)OECD脱钩分析方法。OECD组织[3]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框架(DPSIR)基础上,提出了评价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关系的脱钩指数和脱钩因子。当脱钩因子属于(-∞,0)区间,则处于未脱钩状态,当脱钩因子属于[0,1]区间,则处于脱钩状态。OECD还将脱钩进一步分为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若经济驱动力变量增长率为正,环境压力变量增长率为负或零则为绝对脱钩,若经济驱动力变量增长率和环境压力变量均为正,但经济驱动力变量的增长率大于环境压力变量增长率的增长幅度则为相对脱钩。(2)脱钩指数(DI)。脱钩指数(DI)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资源消耗量变化的速度或某种污染物(如SO2)排放量变化的速度与经济规模变化的速度的比值[4]。DI若在(0,1]区间内,则为脱钩状态,若在(1,+∞]区间,则为未脱钩状态。(3)OECD脱钩指数与DI脱钩指数比较。OECD组织脱钩因子和DI脱钩指数的脱钩状态图非常相似,以(0,1)区间为中心相互对称。两种方法的不同只是在于OECD用1减去了脱钩指数,提出了脱钩因子对脱钩程度进行评价。这也是为什么两者的脱钩状态图以(0,1)区间为中心相互对称。故将两种脱钩方法都归结为基于物质消耗强度的脱钩分析方法。基于物质消耗强度的脱钩分析方法计算简便,容易理解,所需数据量较少,但对脱钩程度的划分过于简单,只分为绝对脱钩、相对脱钩和未脱钩三类。

2.3基于物质消耗总量的脱钩分析方法

vehmas等[5]根据环境压力的变化量(ES)、经济增长的变化量(GDP)和单位经济GDP环境压力的变化量((ES/GDP))的符号判定脱钩类型及脱钩程度。由于这种方法是基于指标总量的变化量进行评价的,故为基于物质消耗总量的分析方法。Vehmas等对脱钩程度做了详细的划分,对于推进脱钩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有重要作用,但作者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复钩是相对于脱钩而言,如果先出现脱钩状态,在下一阶段出现反弹,则称复钩是合理的,但若连续的出现复钩状态,没有反应脱钩反弹的过程,就不太贴切,作者认为称为“耦合”更合适。这种方法与GDP增长率和环境负荷的下降率相联系,可直观了解经济与环境负荷的情况。

2.4基于物质消耗弹性的脱钩评价方法

在Vehmas的基础上,Tapio[6]提出了利用弹性值来表征脱钩指数。以0~0.8、0.8~1.2和大于1.2为界限,将脱钩状态大致分为三类,即脱钩、复钩、耦合,八种情况,即扩张性复钩、扩张性耦合、弱脱钩、强脱钩、衰退性脱钩、衰退性耦合、弱复钩、强复钩。Tapio将脱钩程度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针对这样精细的划分,不同学者持有不同态度,有些学者认为这样可以清楚地将经济驱动力与环境压力变的各种组合给予合理的定位,是研究成果的一大特色,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样可能容易导致混乱。该方法简单明了,无需大量数据就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而且具有预警作用。应用非常广泛。

2.5基于物质消耗增长率的脱钩分析方法

陆钟武[7]在IPAT模型基础上,利用GDP年均增长率和单位GDP环境负荷年均下降率。该方法将资源消耗与GDP的脱钩程度分为3个等级:绝对脱钩、相对脱钩和未脱钩。该评价方法与GDP增长率和环境负荷的下降率相联系,可直观了解经济与环境负荷的情况。但是脱钩程度的划分精度低,只能区分为相对脱钩、绝对脱钩与未脱钩。

3脱钩分析方法的对比总结

根据判断脱钩程度因素的个数还可将脱钩分析方法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不同脱钩分析方法的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4结论

本文根据评价根据评价模式的不同,将脱钩分析方法分为基于倒U型曲线、物质消耗强度、物质消耗总量、物质消耗弹性、物质消耗增长率五类,并根据判断脱钩程度因素的个数将脱钩分析方法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通过对比,作者认为各方法各有千秋,而Tapio的基于物质消耗弹性的三维分析方法相对来说更合理。

作者:任静 李敏 路晓明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任静,于鲁冀.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河南省节能减排策略探析[J].四川环境,2014,33(02):103-106.

[2]任静.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资源与产业,2015,17(01):79-83.

[3]OECD.Indicatorstomeasuredecouplingofenvironmentalpressuresfromeconomicgrowth[R].Paris:OECD,2002.

[4]王崇梅.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03):35-37.

[5]VehmasJ,Kaivo-ojaJ,LuukkanenJ.Globaltrendsoflinkingenvironmentalstressandeconomicgrowth[R].Turku:FinlandFuturesResearchCentre,2003:6-9.

篇4

[ 关键词 ] 柴达木 循环经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近年来,随着柴达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平衡失调、资源短缺以及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当前,要实现柴达木科学发展必须协调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而加快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就成为实现地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柴达木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总结柴达木地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实践,虽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但经济发展方式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方式及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困扰。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客观要求。随着柴达木资源开发序幕的拉开,资源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过度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柴达木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和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是柴达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柴达木地区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当前,柴达木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在工业结构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很突出。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煤、电、油、水、交通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也形成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提升柴达木地区经济竞争力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2005年柴达木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13个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区以来,着眼于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水平,立足柴达木盆地资源优势和良好工业基础,明确了“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区四园”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以改善发展环境为重点,实施了215国道察尔汗至大柴旦高速公路工程、格尔木至老茫崖二级公路、青藏铁路西格段电气化工程,乌兰焦化工业园铁路专用线、330KV锡铁山至西台、110KV西台至肯德柯克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2.科技支撑能力有所增强。针对制约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以科技研发为突破口,围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多项科技攻关。在油气勘探开发和加工,盐湖提钾、锂、镁、硼、有色金属采选以及废矿利用等方面共取得了35项科研成果,其中2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和国外先进水平;各类企业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3项,总计投资13.89亿元,其中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13个,总投资6.5亿元。

3.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产业项目建设,盐湖钾、钠、镁、锂、硼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度进一步提升,芒硝资源开发、煤化工产业发展、尾矿利用、补链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省州两级先后编制完成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以及四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共签约项目153个,签订协议资金634.6亿元。

当前,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普及面较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仍旧存在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柴达木资源开发模式仍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阶段,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依然比较低,资源浪费、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等等。这就要求柴达木必须立足实际,不断破解影响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种难题,探索出一条高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

三、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集经济、技术、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自觉实践,共同努力,才能全面推进。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资源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 辩证地认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使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践中,从而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加快发展。

2.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强化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先进技术、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点。目前,柴达木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加大力度研究推广适合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同时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3.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既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也要顺应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则。如果出现了不经济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进行引导和协调,必要时应推出优惠政策或进行适当补贴。尽管柴达木在推动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以及探索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及时总结柴达木循环经济试点区的经验和问题,总结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探索高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示范和借鉴,争取尽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行动、公众驱动的循环经济有效运作模式。

4. 依托优势资源,加速培育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从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来看,产业集群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规模偏小,支撑体系不健全,企业竞争力不强,客观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通过产业集群系统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集群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建立,而且对加强集群自组织能力、构筑成本优势、提高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化程度以及集群创新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推动产业集群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因此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和《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依托优势资源,从循环经济角度探索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加速培育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5.运用制度创新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促进降耗、降污以及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同效益的紧密结合。因此,要在国家有关循环经济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柴达木的实际情况,推出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政策,以利于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柴达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等,通过价格干预和资源税的调整,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调节手段,完善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科学考核机制等,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篇5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信息经济和信息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信息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区域政府如何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实际情况,在现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将是其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重视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概述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利用信息经济测度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量度。其中,主要涉及到马克卢普的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以及信息化指数模型。在发展区域经济的环节,通过发挥信息经济模型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制定良好的规划。同时,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有利于区域政府对自身区域内的企业和产业进行管理,实现企业及产业化工程共同发展,进而为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问题。

 

2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应用

 

近几年,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政府重视本地信息化工程建设及支持信息化工程发展的同时,针对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工作,也逐渐的开展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明确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的作用,并不断优化其发展的模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2.1信息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相互激活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通过发挥信息经济发展的优势,可以促使信息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相互激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通常情况下,信息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在市场推广方面提高效率。其次,通过对信息经济活动的总结与分析,也能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信息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相互激活,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2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也是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中企业及信息工程的发展中。通过政府积极鼓励信息经济及信息工程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区域经济的发展,促成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下去。其次,通过信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助推作用,可以有效的缩短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使之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展经济活动。

 

3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重视发挥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区域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区域内的企业利用信息经济发展的优势,实现企业创新发展,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体制创新,提高企业发展的竞争实力。其次,区域政府还应贯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战略,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积极的探究信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6

目前全镇有xx豆制品有限公司、xx植物油有限公司两个规模较大的市级龙头企业,有xx洗选煤厂、防爆矿山机车公司、水泥厂、xx平板玻璃厂、三个煤矿、三个大米加工厂、两个面粉加工厂、印刷厂、佳兴复合肥厂、铸造厂等20多家企业。今年,规模企业可达7个,xx年为零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级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

二、抓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抓发展的观念和素质

一是面临当时因农村合作基金会经济损失等原因,导致政府无钱,经济停滞的严峻形势,我们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学习苏南经济发展,给全镇干群鼓气,坚定发展的信心。二是每年召开两次镇域经济形势分析会,请专家给各级干部、企业老板讲课,介绍外地抓工业发展的一些经验和发展的效果,提高发展的能力。三是先后开展了“经济能人80名”、“十佳能人贡献xx”等活动和一系列支持xx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及个人的评选表彰大会,增强发展的劲头。通过这一些形式,转变了各级干部的陈旧观念,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努力方向,实现了上下一心抓发展,齐心协力抓工业的良好局面。

(二)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三)抓发展的环境和服务。

我们的定位是“大服务、小政府”,把工业兴镇、工业富民、工业富财政作为党委政府的发展目标。

我们的观念是,企业既是老板的,也是政府的,老板赚利润,政府得税收,还解决部分群众就业。所以我们坚持企业无小事,做到主动为企业服务,主要领导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方便,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和降低一定生产成本。比如,xx年植物油公司、砖厂、铸造厂的用电问题,通过主要领导多方协调,无偿地安装了3台变压器,为企业节约资金20余万元。又如,洗选煤厂的建设问题等都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

篇7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会计梦是基础前提关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会计梦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是中国会计梦产生的基础与前提。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中国会计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中国会计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养分,中国经济发展是中国会计“强国梦”的坚实基础与重要前提。因为经济发展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党的“十”明确指出,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与会计改革发展是相辅相承关系。经济学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与该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体现出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同样,一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反射作用,体现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生产力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它包括:资金、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者及其所具有的知识水平、生产技术等要素。生产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包括:经济政策、财经制度、会计准则、思想认识、人与人的分配关系等要素。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促进经济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阻碍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发展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统一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当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当时的经济政策、财经制度、会计准则、分配关系等已经逐渐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阻碍了经济发展。这时,生产力迫切要求生产关系中的经济政策、财经制度、会计政策、会计核算制度等进行改革、创新、发展,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企业引入了大量外资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政策、财经制度、会计改革等发展,因为会计改革等要素的发展,所以促进了经济进一步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经济条件和基础,在继承中转型,也要顺应形势变化在创新中升级。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三者联动起来,重点推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方面的作用,推动我国企业转型升级。以上措施都是根据经济基础的范畴,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这些措施综合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生产力的基本内涵,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中的经济政策、财经制度、会计准则、思想认识、分配关系等要素在较短时间内容易改变。生产力中的资金、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者及其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术等要素在较短时间内不易改变。但在特殊情况下,生产力的某些要素快速发生改变,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使生产力实现了从低一级向高一级“质”的飞跃,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与会计改革发展互为因果、相辅相承,循环往复不断地进行下去,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三,中国会计改革发展与中国会计梦是动力源泉关系。会计改革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和人力资源支撑,为中国会计“强国梦”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会计改革发展对中国会计梦提供的动力和源泉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的。中国会计梦是一个较长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在会计行业的反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所以,会计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中国会计“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要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中国会计“强国梦”也要过三个重要阶段,即:中国会计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提升阶段、建设会计理论强国阶段和建设会计强国阶段。为实现中国会计“强国梦”与“中国梦”,每个会计人要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牢记会计强国梦。会计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会计“强国梦”和“中国梦”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会计人的心底,体现在具体工作上每个会计人要用苦干实干的具体行动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用实现中国会计“强国梦”的优异成绩助推“中国梦”,为实现中国会计“强国梦”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牢记会计人的使命。服务经济发展是会计工作者的本质任务,每个会计人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前提下努力促进本单位、本系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一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与新会计准则体系,认真落实会计核算规则制度、财务报告制度、会计内控制度、会计考核制度等。二要认真执行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从会计账户设置、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制作、会计报表及附注的编制等都要认真制作,符合规范化标准要求。三要坚持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违法违纪现象,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及时、准确、完整地入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第四,克服无关论。会计人员要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进行分析、归纳、提高,并向有关部门或有关杂志反映,遴选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会计改革发展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会计强国做出了贡献。第五,认真撰写论文。会计人员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新任务,用鲜活的经济活动和会计改革发展的实践,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价值的会计理论,以丰富我国会计理论宝库和世界会计理论宝库,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会计准则的制定,为实现中国会计“强国梦”贡献的力量。

篇8

一、西方主流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巨大成绩面前出现上述认识上的反差,究其原因在于国外的学者是以总结于发达国家经验的主流理论来看中国;国内社会科学教材则是直接翻译或以发达国家的教科书作为范本来编写,国内舆论界、知识界也同样以西方主流的理论作为参照系来理解、认识出现在我国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问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照搬西方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所倡导的“休克疗法”,试图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次性地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制度,而是根据我国社会的承受力,可动员的条件等情况以双轨渐进的方式来推进,随着条件的成熟,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西方主流的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要向市场经济转型就必须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扭曲,最糟糕的经济是改革不彻底的双轨制经济。受此理论的影响,不少学者把我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的理论来进行改革所致。不过问题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按照西方主流理论来进行转型的苏联、东欧和亚非拉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少数在转型中取得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的越南、柬埔寨和非洲的毛里求斯,推行的却都是双轨渐进的改革。

不仅在转型问题上,在发展问题上也是如此。发展经济学是二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现代经济学子学科,第一波思潮主张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由政府直接动员、配置资源,建设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现代化的大产业。受此思潮影响,二战以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行这种战略,虽然在头几年取得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其后,不约而同,经济出现增长停滞和危机不断。日本和四小龙等少数几个东亚经济体推行的则是出口导向战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着手发展经济,这种发展战略在当时被主流发展经济学认为是错误的。

少数成功国家的转型和发展的道路违背了西方主流的理论,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即使在发达国家适用的理论,拿到发展中国家来也常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缺憾。如果未能认识到发达国家主流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运用的局限性,照搬的结果经常会事与愿违,以此为参照系来观察社会的结果则经常会使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变为社会批评家而难于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只有总结我国自己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成败经验的理论创新,才能真正揭示我国过去能够在转型期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当前问题的根源、解决的路径,只有这种来自于我国的创新性理论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奇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如果我们能实现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我国有可能成为二战结束以来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经济体。从二战以后到2008年,也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发展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上述数字表明,其他18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绝大多数长期陷于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

新的理论来自于新的现象,只有深入理解出现在我国的新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不是仅以现有理论为考察问题的出发点,才有可能提出真正能够解释我国现象的新理论及其一般意义。1994年,我和蔡、李周所著《中国的奇迹》这本书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此书出版后,被译成日、俄、法、韩、越等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并且成了许多海外大学中国经济课程的教科书。

2007年我有幸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邀请去做一年一度的马歇尔讲座。我以《中国的奇迹》一书中建立的经济体制内生于发展战略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可验证的假说,并用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数据对各个假说做了经验检验。演讲的内容后来整理成书《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2008年我把《中国的奇迹》一书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发展成《新结构经济学》,总结了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经验,从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企业自生能力出发,探讨了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本质,论证了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各自的作用和边界,提出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理论体系。2012年我在世行的工作结束前由世界银行出版社出了《新结构经济: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并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结合我在世行工作的经验和访问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所思所见,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此两书出版后在国外获得学界的好评。

三、非洲国家是检验中国经验的最好地方

非洲国家在发展早期各项条件比我国好,自二战以后在政治上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但是,在西方主流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将近三代人的努力,目前却沦为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大陆。非洲国家是检验总结于中国经验的理论是否有一般意义的最好的地方。

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任上,我开始向非洲国家介绍中国经验,强调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实现稳定、快速、包容的发展,既要逐步建立起“有效市场”制度,也要有“有为政府”来动员资源,消除经济发展、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瓶颈限制。我在埃塞俄比亚做试点,向该国政府介绍如何办好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以一站式服务来克服现代产业在落后国家发展所面对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瓶颈,和如何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以及如何招商引资来加速产业的升级。华坚鞋厂在埃塞俄比亚的快速成功为该思路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例证。

根据2010年我在世界银行所主持的一项研究,埃塞俄比亚制鞋业的工资仅为中国的1/8到1/10,而其劳动生产率则为中国的70%,埃塞在劳动密集的制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2011年3月我拜会了埃塞时任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向他汇报这项研究发现。受此启发,梅莱斯总理于2011年8月来到深圳,邀请中国制鞋企业赴埃塞投资。东莞的华坚集团于2012年1月在亚的斯亚贝巴附近的“东方工业园”开办鞋厂,雇用了550名当地工人,到2012年底增至2000名。2013年埃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博乐拉明镇设立新工业园区。埃塞现已成为非洲吸引外商投资最热门国家和经济发展明星。世界银行在今年破天荒地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支持博乐拉明工业园区的第二、三期发展。

发展条件属于最差的埃塞的成功也为其他非洲国家的减贫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带来了曙光,并引起了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来自于中国的发展理论的重视。2013年2月,坦桑尼亚的总统贾卡亚・基奎特邀请我担任顾问,为新建立的工业园区出谋划策。2014年1月,塞内加尔总统麦基・萨勒邀请我前去访问,发表新结构经济学的演讲,并为表彰我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反思和推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授予我国家功勋勋位高级骑士团司令勋章。2014年7月我访问埃塞俄比亚时,新任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给我颁奖表彰我对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四、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

篇9

关键词:数学;商业经济;应用

中图分类号:O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古往今来的经济发展中,数学知识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数学研究和运用的历史悠久。在古代,数学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人们在商业经济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大多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知识应用,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间知识的融合和交流,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研究更加深入,而数学也作为一门学科很好的发展起来,在数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数学学科的发展也秉承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发展,学科研究成果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加。

一、古代商业经济中对于数学的运用

在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比较简单,基本上是运用加减乘除这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本数学知识的运用。在古代的商业经济的发展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比较突出的就是在明代。在明朝,对于数学知识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研究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并没有取得什么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明朝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明朝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开始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期,商品交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流的加强,已经开始出现了使用珠算进行数学知识计算的记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重视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在商贾买卖活动中,由于大宗货品交易量的增加,对于计算速度的要求比较高,珠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商人交易过程中对于计算速度的要求,这也是我国古代在商业经济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除了普通的商品经济交流,在古代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都对数学知识有着很多应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在明代中后期和清朝时期有了比较突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虽然社会经济的主体结构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商品交换买卖的增加,小农经济也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到市场交换买卖的活动中,因此,在这个时期,商品经济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样,在经济活动中,商品的购买,材料的买卖,成本和利润的计算,合同的订立,契约的订立,货币的换算等活动,都需要大量运用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在其他一些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方面,例如雇工、借贷、典当、抵押、交租纳税等活动中,也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都是数学知识在古代商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运用。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这个时期,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运用方面了,数学知识的发展开始注重理论的培养,人们通过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总结出了很多数学公式,计算口诀等等,而且开始使用汉字计数,九九乘法口诀表的总结,就是古代数学知识运用的理论结晶。

二、现代商业经济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

相比于古代经济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的简单运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要复杂的多,数学知识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数学知识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学科体系,有了比较完备的理论系统,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对于数学的运用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知识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很多重要的方面。

在我们平时的商品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运用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商场中的商品促销。商场中的商品促销,首先比较重要的就是进行市场调查,在市场调查中,需要运用数学中的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这就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典型应用。除此之外,商场的促销活动也是暗藏玄机的,需要对促销货品进行销售情况的统计,促销利润的研究分析等等,都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商业经济活动中,特别是销售工作,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计算利润与成本的关系,把各种条件因素设为变量,通过对于变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变量值的大小对于利润,销售情况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变量对于销售利润的影响,然后通过变量和销售利润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最佳销售方案,这也是数学知识在当代商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运用。

当然,除了比较简单的函数数学知识的运用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高科技的行业,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比较深入,在一些金融行业会用到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也会应用到数学知识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各种经济系数,通过这些计算,才能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变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比较好的数据支撑,以帮助国家更好地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在现代商业经济发展中,经济学是运用数学知识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经济息息相关,我们国家的统计部门需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系数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这些统计分析活动,正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很好运用。

除了经济学,和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划方面需要用到复杂的数学知识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经济方面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比如,很多股民朋友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股市的走向趋势,以此来为自己的炒股活动提供帮助等等。

三、结束语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生活的社会都离不开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古代人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范围比较狭隘,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程度也不深,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加深,范围扩大,数学已经成为商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计算工具,为我们的社会商业经济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相信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研究会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范围会更加广阔。

篇10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深远,有利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管理水平;有利于拓宽农业经济市场,有利于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充分调动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更有利于经济增收增产;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但是,它的发展同样存在不小的问题,就问题分析的根源就在于小农经济思想的作祟。由此,为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要成立对应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组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提升农民整?w素质,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管理水平

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农业管理水平较低,经验相对不足,农业管理经验匮乏,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存在的必然发展形式。它的出现,将带动农业管理理念上新的层次,更多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被引进,对促进农业管理模式水平大有裨益,同样,对农户农业管理意识有最新的认识,大大提升农户的整体素质水平。

2.有利于拓宽农业经济市场,有利于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

农业合作组织经济的成立,打破单一农户进入市场的竞争弱势,更有利于提升农户的市场地位,有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时,该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能确保民众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农产品质量及技术的提升,对开拓农业市场,促进农业经济的整体有效发展大有裨益。

3.充分调动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更有利于经济增收增产

农民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之一,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是稳定农业发展,建设和谐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关键因素,而传统的农业市场上,由于绝大部分农民都是以单一的个体进行经营,并不能得到市场的足够重视,还会受到强势群体的利益侵占,造成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下降,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将单一的农民组织结合起来,通过共同劳动,分享生产资料等,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群体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农民更容易受到保护,逐步提高市场主体地位,同时也降低了单一农民生产的风险,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也在很大幅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的农民因素。

4.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建立在劳动力基础上的,这决定了在其管理上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的发展,这对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分散的农业生产形式,农民依靠自己的劳动力,利用仅有的农业生产信息进行种植,不仅成本大,还有很大的风险,农户之间很容易由于一点利益就产生矛盾,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帮助解决这一矛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将农户组织起来,它更需要农户之间的精诚合作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不仅仅使农户在经济上受益,还能够让农户体会到农业政策真正落实到身边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其合作意识、监督意识和守法意识等都在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农户之间团结友爱、共同进退,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运行效率的措施建议

1.结合农村经济组织运营水平,制定切合实际的运行规范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及运营,需要最强有力的法律规范作支撑,作为约束其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保障整体农业经济组织发展的前提。制定基本运行规范的基础上,同时应明确不同部门间的职责和义务,重塑责任意识,确保各部门分工明确,为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秉承实事求是的经营态度,合理有效规划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作用。但是,不能照搬其他地区成功的经营模式,需要我们自自身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农业生产发展特点,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合理有效规划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