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从课程角度看,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多彩,易于学生从生活角度理解掌握这些知识。但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教学手段仍然普遍存在。教师用黑板书写进行地理教学,即使有实物演示,充其量是一些地图、地球仪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应用不足,无法发挥新教学手段的教学辅助作用。学生在这种课堂上,感觉形式单一,无法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2.运用创新手段提升地理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创新意识,开发新型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的需要,提高教学创新意识。首先创新教学目标,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三维目标的创新。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要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构思,如对有些地理课程完全可以把课程放在教室外进行,让学生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实现对课本知识最直观的认识。笔者在讲解河流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就曾经带领学生到离学校比较近的一条地方河流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河流的形成原因,甚至流域内地形外贸等都有了最直观的理解。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改变传统“填鸭”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升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能力。实践证明,这种体验式探究学习方式,不但能够节省教师大量教学时间,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习效率获得空前提高,学习成绩亦会随之水涨船高。
2.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程度,刺激他们学习兴趣
要从学生思想理念出发,改变对地理学习忽视的做法。要让学生深刻知道,学习地理知识不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地理素养和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工作储备必要的地理方面的知识。改变创新学生地理学习的理念,让他们能够对这一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高中理科班的学生,虽然地理科目不是其高考应试科目,但是学好地理知识也有助于其未来的理科学习。学校在地理教学上,要给足课时,尤其是理科学生学习地理时间不能过短,否则不会提高学生实际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对地理学习重视的理念,同时学校提供足够的学习课时,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不再是学生头脑中“副科”,会极大提升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未来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再会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会成为学生手中的“香饽饽”。
2.3提高创新使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对地理教学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必然会成为未来高中地理教学的趋势。运用投影仪、播放器、白板等新型多媒体教学设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学手段。这些新的教学设施可以打破原有狭小的教室课堂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宽广的教学空间。同时借助于现代网络平台,地理教师可以搜集大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通过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的教学参考内容。如有时与其教师浪费口舌大讲特讲,还不如制作一个形象的教学微视频更加有教学效果。因此,要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手段的培训,提高他们应用能力,甚至通过自己的创新形成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现代化新型教学手段。
2.4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进行生活化教学
实际上地理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关系的学科,以语文来说,课文中出现的很多内容都与地理有关。例如像一些写景的文章中,特别是有具体地点的,则可和地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可在学科中穿插学习,提升地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地理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之前的汶川大地震,所感受到震感的城市非常多。由此引出地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关于:纵波、横波的知识。在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结合后,可更好帮学生理解、记忆。当然,做好上述地理教学的创新工作,需要学校的支持,广大一线地理教师的积极参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真正转变学校应试教育的现状,把素质教育引领下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得实处。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对策
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通过对每一个学科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学习也是这样的。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去关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
新课改实行以来,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一直在进行改善,导致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知道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什么位置。像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导致学生变为一些只知道死读书的学生,而有的教师则完全不参照课本教学,导致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都不了解,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等,这些问题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多的影响。
(二)过度关注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只是根据自身的教学意愿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或者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是否感兴趣都不关注,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仅仅是一种自我陶醉,讲课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一种需求或者是一种生存方式,而对于教学的真正目的,则完全不关心,从而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变为了自身的一种表演。这些教学方式都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将教学主体变为学生
对于教学来说,其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在新课改中对这一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像在讲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时,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天气图片,对于一些常见的气候符号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这些内容。
(二)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尽管学生不需要对所有内容都具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但是却要求学生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为此,对于一些季风变化等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通过这些辅助教学设备的使用,既能使枯燥的课堂学习变的更加生动,同时还能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变的更加真实形象。然而,在进行辅助方法的选择时,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不能过渡依赖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忽视了教师讲解的重要作用。像在讲述地球自转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地球仪等设备将地球自转的方式等真实的呈现给学生,但在演示的同时,还需要将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像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地球的倾斜角度等告诉学生,使学生既能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地球自转的具体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能对一些简单的内容有一定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掌握。
(三)情景教学模式的引进
对于所有的学习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且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少。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进情景教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某些知识的学习。另外,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方式还是形象学习,通过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一些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起到巨大的作用。像在讲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预习,然后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等。
三、总结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初中地理知识教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打破常规教学方法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鲍娜.自主探究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赤子(中旬),2014,18:149.
[2]刘俊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37.
篇3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如何在两年的教学中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收效颇丰。
关键词:地理教学效果营造环境创新能力兴趣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地理教师的心中愿望,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收效甚微。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个人教学实际,本人认为只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说:“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教师在指导各种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学习的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直觉、抗挫折能力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凡是情商低的学生,主要表现出缺乏理性认识,意志不坚强,难以控制情感,常常容易冲动、悲观、孤僻,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等。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发挥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尊敬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其次要开发学生无限创新的思维潜能。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凡被压抑的个性,不能表现出创造性自我,在不同场合下,教师的暗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优势,增强信心,打开心灵大脑的“活阀”,引导潜能在动机上产生行为,形成高效的催化剂。
最后,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通过共享多媒体信息,增强了地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地理图像可以放大、缩小的互动性,在直观性上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处理筛选,开展社会调研,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直观形象。地理研究的对象,包罗万象,时空广远,内容广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较难掌握,必须借助地球仪、教学挂图、景观图片等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方能缘情引趣。
1、充分发挥地图册、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过程,仅靠语言讲述、挂图、板图无法跳出静的框框,多媒体将静态的图、物变成动态的过程,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便于学生形象的感知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大气循环、昼夜交替、气候成因等,都是一些难于讲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巧用口诀,激情引趣。广义的口诀,包括民谣、谚语、古诗词、歌诀、对联、顺口溜、打油诗在内的知识性强、趣味性浓、概括性强又简单易记的句子。有形象性、概括性、韵律性等特征。巧用口诀是教师充分运用各种语言,形象地概括各种地理现象、地理数据、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它符合中学生机械记忆为主的特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单位时间的知识摄入量。
1、利用民谣、顺口溜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加深理解、加强记忆。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我国地理歌谣非常广泛,有许多专门的书籍,只要平时注意搜集,合理应用,对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大有益处。
2、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的美景,可吟诵《白早发帝城 》。短短几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韵律和谐,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3、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 “江淮河汉”——四川;“红色之路”——赤道;“孔子墓”——丘陵。
4、口诀教学法可以活跃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在教学中适当引用文学作品,不仅能揭示地理现象和特征,还有陶冶性情的艺术感染效果。口诀概括性强,韵律悠长、简单易记,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年龄特征,能激发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定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程资源库.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3]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陈龙飞.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5]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4
关键词:拓展案例 原则 必要性
20世纪末21世纪初,教学案例在国内出现,虽然历史不长,但因其独特的意义与作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具体的地理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相结合,由此避免了由于一些外部条件限制而缺少社会实践的教学弊病。
一、四个版本地理3教科书中“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案例内容对比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特别提出了运用案例教学的要求。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案例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下面笔者将对四个版本的地理3教材中“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主要案例与拓展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将四个版本地理3教材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主要案例与拓展案例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案例的区域范围包括省内区域、跨省区域、跨国区域;湘教版与鲁教版相较于人教版与中图版在拓展案例方面存在明显缺失;各版本教材中拓展案例各不相同;四个版本教材在部分相同内容下选择了相同的主要案例。如在河流的综合开发中,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在主要案例中都选择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在能源资源的开发这部分内容中,中图版、湘教版、鲁教版在主案例中都选择了德国鲁尔区。
四个版本教材特别是湘教版与鲁教版,在拓展案例的研究上还有很大空间,完全有必要进行开发研究。通常,教材中的主要案例是教学重点,拓展案例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乡土地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现象融入到教学中。不同版本的案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相互选择与替换。
二、拓展案例开发的原则
1.分清主次原则
拓展案例作为教学的辅助案例,它是在主要案例的教学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主要案例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定要精讲细讲,而拓展案例的开发就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主设计或将其他版本的主要案例或拓展案例合理选取,为我所用。然而,一切的案例开发与选择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一定不能主次不分。
2.选择恰当原则
拓展案例的选择上还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有拓展案例而任意选择,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与教师所能运用的教学资源开发设计,不仅要分析学生的学情,更要注重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选择学生较为熟悉也最具有代表性,问题最为突出的案例作为拓展案例应用于教学。运用恰当的拓展案例不仅能够增进主要案例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科学性原则
这里的科学性指的是案例的选取、开发、应用等各个步骤都要考虑全面,不能信手拈来,不计后果。开发者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理论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开发设计。不仅要与其他教师交流研究,也可让学生参与进来,使设计出的案例科学、合理、好用。
三、拓展案例开发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问题
案例教学解决了学生由于时间、人员安排、安全等实际问题不能频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遗憾,将真实的教学情景引入到地理课堂中。教师在呈现主要案例后,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代表性案例。如作为内蒙古地区的学生,在讲授能源资源的开发时,教师就可将鄂尔多斯的煤炭开发作为辅助案例,指导学生分小组查找或调查鄂尔多斯煤炭开发的相关内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学生熟悉的问题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发现或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2.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地理案例教学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问题情景中,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内化,从而加深对地理现象、特征与成因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理解。教师结合乡土地理,拓展教学案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学生身边的地理问题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避免了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各国教育都普遍重视的问题。案例教学多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学生相对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的选择并不局限于教材,也可根据需要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自主或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适当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4.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地理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学生在参与拓展案例的分析时,不仅仅局限于获得固有的原理、规则,还需要用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在多种方案中找到最适合解决问题的,这样的结论不仅印象深刻,学生也可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5.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拓展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教材主要案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来说,对结合乡土地理的拓展案例比较熟悉,分析此类问题已经有了基本思路。因此,在案例分析时,学生发挥了绝对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间讨论学习,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集思广益,更加合理地解决问题。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的确,古今中外,大凡学有所成,事业超群,科研卓著之人,有几个不是对所学的、所从事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呢?钱学森、比尔.盖茨、姚明、成龙都是如此。因此,地理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乐于学习地理,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理教学已成功了一半。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教授一个新的班级时,所上的第一次课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老师,他们会特别地专注,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学生会根据首次印象如:教师的态度、教师的语言特点、教学风格、学科的价值作用、学科知识的趣味性等判断是否喜爱这门功课。因此,教师在第一上堂课时要更注重衣着大方得体,态度亲切自然,语言标准幽默,准备充分、典型的事例给学生讲授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四川汶川地震的成因,世界气候的变化,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有趣的民俗民风。通过设问答疑,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密切相关,学好地理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全球观。地理教师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上完之后,相信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二、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1.采用游戏、竞赛、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初中生好动的特点,对一些枯燥的内容可采用游戏、竞赛、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中国行政区划》,我组织学生自已剪好各省的轮廓图,然后以竞赛的方式玩拼图游戏,能快速拼完并能说出省名的前三名奖励小地球仪。学生在剪图过程中通过轮廓识记省名、在拼图中加深了印象并熟悉了各省的位置,而且有小奖品作为激励,学生们学得十分卖力,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绝大部分学生轻松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采用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合作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多边活动,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充分调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的多方因素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
3.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单一的听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善于引用谜语、诗词、故事、歌曲、趣闻等,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适当引用谜语、诗词、故事、趣闻,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复习《中国行政区划》时,对一些城市名称可出谜语让学生猜,如“一寸光阴一寸金”(贵阳)、“银河渡口”(天津)、“打遍天下无敌手”(武汉)“兰花口岸”(香港)、“日薄西山”(洛阳)、“天边码头”(连云港)。再如:上《中国的气候》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不同季节的诗句,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然后才过渡到我国的气候特征,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上来了。
5.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给了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视觉空间。大量的图像信息,多姿多彩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这些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而且,多媒体课件友好的交互界面和多种媒体集成的优势,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地理现象或地理过程,创造立体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艰难的认知活动变得简单而轻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法的传授,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重视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学好地理,地理如何好学,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乐于学地理,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教学生用谐音记忆法来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记成“珠峰最高,爸爸是吧?(8848米)”。后来,学到世界上最小国家梵帝冈时,一个学生说“最小的国家是放屁缸”,全班哗然!之后,全班同学没人忘记梵帝冈这个国家。此外,还可教学生用对比法、列表法、绘图法,练习法等等学习法,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综合考评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避免单一的地理评价制度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我除了对学习成绩进行考评外,还采用了多种评价制度。如对一周内为同学们想出有趣的或易于记忆方法的封其为“周星”,每月还评出“月星”,并有适当的奖品奖励;对经常提出问题的同学设“好问”奖;对善于把课外知识联系到地理学习中的同学设“好学”奖等等。这些奖品虽小,却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己,以情感为钮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地理教学;微课制作
微课是近几年来很火的一个教育名词。但如何让微课真正意义上走进教学一线还需要一个努力的过程。本人从自身的教学体验出发,从微课的优势、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制作技能等方面做一初步探索。
一、什么是微课
关于微课的概念,目前解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有些人把微课定义为是一种课程,有些人把它定义为一种视频资源,还有些人把它当做一种教学活动。本人根据自身教学体会及使用微课的经验,认为“微课”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学科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开发的网络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它应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微课比较短小
时间一般是以10分钟左右为宜,可以下载下来,放到手机或电脑里,利用零碎的时间观看学习,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
2.微课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少
一般是以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实验操作为主。
3.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
微课中的教学过程是可以精心编导的,是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编辑,从而极大地提升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4.微课是一种辅助学习资源包
它不能取代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用来辅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点的一种学习资料。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
1.课前预习
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心目中是“副科”,学生没有主动预习地理新课的习惯。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精美、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大部分学生出于好奇心会看这个视频,一旦学生觉得这个视频很有趣,就会期待教师继续相关的微课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注意预习的时候最好给学生配有“微课学习任务单”)。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成功与否往往决定整堂课的成败,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插入一些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会为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便利。如,讲授“中国地形”内容时,老师上课时可以把自己到不同地方旅行所拍的各地名山大川、地形地貌做成3~5分钟微课视频,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
习惯。
3.课中学习
将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让微课取代教师教学,而是把微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围绕微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并且根据微课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解析,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进行“大陆漂移说”教学时,可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轮廓形状,然后利用动画方式把二者对接在一起,让学生深刻感受南美洲大陆东岸和非洲大陆西岸的轮廓十分相似,从而推断二者很有可能以前是在一起的。
4.诠释重难点
讲解比较抽象的重难点问题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涩的知识点难以理解;而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形象生动的微课,就让课堂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微课教学视频的运用,以其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把动态、连续的过程真实地再现,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要求,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湘教版“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节中,“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也较难理解,所以,可在微课中借助地球运动的Flas,在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时,逐一讲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发生的地点、获得光热的多少等知识点。又如,讲授“地形雨”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地形雨形成的模拟动画,仔细观察空气在不同高度上发生的变化,从而理解地形雨的形成过程。通过微课的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使教学深入浅出,化繁为易,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利于学习和记忆。
5.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是学习过程重要的一环,通过课后的复习巩固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才称得上是有效学习。对于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相关的微课,以查漏补缺,巩固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而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可以在班级论坛和同学、教师交流学习心得,一方面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如何制作初中地理微课
主要有确定主题、教学设计、准备素材、制作课件、视频制作、后期编辑几个步骤。
1.确定主题
选题就是对教学对象和教材进行分析,选择需要制作微课的一个知识点,通常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划分”“经纬度的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向的判定”“气候类型的判断”等。另外选取的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2.进行教学设计
主题确立以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内容包括导入语、讲解语、总结语、地理问题、教学情境、生活故事、导学方案等。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知识点气候,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所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微课的理念。其次要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有较大差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认知方式已经慢慢发展为能够初步接受略微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
3.准备素材
搜集并整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地理图片、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材料。
4.做好PPT
PPT中只需放核心内容,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内容:教材版本、学科、学段;突出教学内容的相关图片;所在的章节;作者及单位。背景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色彩不能太艳丽,背景不要凌乱;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欢迎观看其他微课等语言。
5.进行视频制作
一种是直接录制。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他杂物,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另一种是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6.0 中文版)把电脑屏幕录下来,并同时录入讲解的声音;第三种是把PPT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设为自动换片(注意合理设置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长),录制旁白,另存为MP4格式即可。
后期制作时注意时间的控制、音量的大小、格式等,视频格式多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
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新事物,微课从诞生之日起,微课已经逐步运用到中小学等教学改革项目中,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篇7
地理课堂实践“游戏式”教学的案例
案例一:
高一地理教学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在讲到此处时,由于难度较大,尤其是有关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方面,对学生来讲,非常不好理解。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部分内容呢?为此,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组派两名成员到黑板前,分别代表太阳和地球。第一步:让太阳原地不动,让地球与太阳站在一条线上,眼睛对视,然后让地球自己在原地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之后,当眼睛第二次与太阳相遇时,观察两者的位置关系,二者仍在同一直线上,这相当于一个恒星日。第二步:让太阳原地不动,让地球与太阳站在一条线上,眼睛对视,然后让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公转(此部分需学生自己想怎么走)之后,当眼睛第二次与太阳相遇时,观察两者的位置关系,一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想让两者的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应该怎么办?地球再运动一步,才能使两者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六个组分别做此游戏,让每组成员都感受到二者的区别。
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能把抽象的空间运动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室中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记住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案例二:
将拼图游戏引入到教学当中。在讲到《区域地理》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只有初一和初二有地理学科,与高中地理教学有一段断层。如何能够在讲《区域地理》中将地理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多少要有一些难度,为此,在讲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我在市面上买了一些中国地图的拼图和世界地理的拼图,分组发给学生之后,学生很有兴趣把这些拼图拼好,同时,通过合作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性。一两节课后,专门进行拼图比赛,并要求学生在拼图的同时,将各省的简称和省会都记下来,看哪个组拼得最好。
篇8
【关键词】教学效果;新课程;有效性
地理的重要性常常被学生忽视。认为远不如语数外重要。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对于初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以相互促进地理教学。
一、地理教学教学效果的体现
(1)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和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为学生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地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从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将课本知识贯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使教学任务及时有效地完成。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单纯地指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而是教学任务及时并有效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不违背基本教育体制的情况下,付出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取足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建造一个有效的地理课堂。使接受知识能力同等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基本知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以及对学科的热忱度,并能掌握学科的基本技能。
(3)以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既能提高学生知识量,又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地理教学课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处于萌动的青春期,心理极度敏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教学进程顺利有效地完成。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师人性化教育,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厌恶抵触心理。要使地理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就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对教学模式等进行变革,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探索接纳地理知识,才能保障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反馈三方面入手。
①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知识的贴切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②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变得具体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③课堂反馈:渗透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梳理错误。学生对知识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还是要通过习题练习来实现。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习题教学,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加以巩固,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讲课内容要精细化。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将每节课要讲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3)注重读图析图,培养地理技能“地图”。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对地理数据和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熟练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让学生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学生通过对地理图表的运用,既能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培养自学地理的能力。
篇9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和事物的行为或作用,能够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1]。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心理效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状态,促进师生的积极互动,有效提高课堂效果,优化教学效果。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印象”在日后社会认知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好的开始,对于学习地理非常重要。要让学生从最初喜欢地理课,利用第一节课对地理课产生兴趣。当然,不仅仅是第一节课适用“首因效应”,每单元,每一节甚至每节课都适用“首因效应”。在每一次开始新课前,教师都应把握好导课,创设轻松地课堂环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地理实例,展示丰富的地理现象,深入浅出的剖析地理规律,使学生被地理知识吸引,从而建立良好的听课状态。
二、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阶段,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课程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巩固,以减缓遗忘进程。教师在一节课后,可通过进行课堂总结、练习并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在下一次上课时再次进行复习,通过提问检查掌握的效果;或者是定期对一单元、一个月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检测,查漏补缺,及时巩固所学地理知识。
三、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人们在接受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心里容量,超过这一容量就会失去耐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超限效应启示我们,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讲课时,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可能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而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反感。教师可以在讲完课后,在课堂中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琢磨。如在讲太阳高度角、地方时等较难的知识点时,给予学生自己理解的时间,或者请同学上来讲,可能比老师更懂得从哪个角度讲解也更容易理解。作为教师,应避免超限效应在课堂批评教育中出现,反复批评可能会导致反抗心理,不如点到为止,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总结。
四、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即惯用一种思维方式解答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向。当新问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当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相似而不相同时,先入为主的原有知识常常干扰、掩盖或替代新知,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2]。学生做错的题目,一错再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思维定势的干扰。例如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会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个知识的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然而,这一规律在平直的河道适用,若是弯曲的河道,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应告诉学生,解决地理问题应结合具体的时间空间等综合因素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个规律应用于所有问题。
五、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高自我效能感的人面对高难度、挑战性任务时愿意付出更大努力,意志力坚定,并且坚信自己会成功,相信自己能控制环境;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相反。
中学生处于自我认识尚不全面的时期,教师要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地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多次失败的经验也可以降低自我效能。因此,教师需帮助学生增加地理学习的成功经验,尽量减少或避免地理学习的失败经验。教师可以组织地理知识趣味竞答,选择难度适宜的有趣地理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及信心。
六、习得性无助
人在多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称为习得性无助。它有几个明显的形成阶段: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识-产生无助感-动机、认识和情绪上的损害[5]。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面对学习地理有困难的学生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地理成绩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想办法找到原因帮助地理成绩不佳的学生。若学生对地理这门课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放弃努力,到那个时候再想办法弥补就晚了。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心理效应,将心理效应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只有认识、理解并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将心理效应的功效在地理教学中完全发挥出来。
篇10
【关键词】 教学方法;人文地理
1 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人文地理学是以文化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涵盖社会、人口、经济、语言、宗教、民俗、城市、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现实中许多热点与焦点问题,如文化现象、、经济发展等。所以如何能让学生多领域、多学科、多方位地去了解和学习知识,主动拓宽视野,以及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动态地分析事物的能力,是人文地理学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真正传达人文地理学思想理念的深层意义。如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要按照针对性、效率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正确、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组合,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才是提高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2 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手段
2.1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
在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应由单一的教师授课式向启发式转变,通过教师的启导、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导意识,导出学习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及相关文献,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活动,最后由老师分析和总结。好处在于不仅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获取到新知识,而且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对设问、启导的反应,能及时给予评价或进一步的指导,及时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与指导中也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改正错误。因此,在人文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和活力。
2.2运用多媒体引导教学
人文地理学是综合性、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课程内容丰富而抽象。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多种等优势。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创设情境,创造出立体动态的地理空间及地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视听合一、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能够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3合理采用对比式教学
在人文地理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不同人文现象的地域背景,从区域地理特征、自然环境、人口分布、聚落景观、民族宗教、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对比分析,找出形成这些地区文化景观的历史脉络和导致文化异同的深层原因。例如,在学习“城市地理”这个概念时,可创设这样一个对比场景:在大屏幕上展示出重庆和成都的两张景观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两个城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分析两个城市的地理差异,这样自然的引出了城市地理的概念。再比如针对东南西北饮食的差异:北方口味偏咸,而南方口味偏甜;东部的人喜欢吃辣食,西部的人喜欢吃酸食。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具有典型地域差异性且生动有趣的人文现象,引导同学们从自然环境、各地民俗的差异等方面去思考,从而加深同学们对问题本身的认识,以及对区域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应用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比较、辩证思考的研究学习方式。
2.4重视地图教学法
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具体而形象的反映,它和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作为教师,用图像教学可节省大量的语言,变繁琐的口授为形象的讲解。作为学生,图像教学既形象直观,又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得地理知识,还能使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运用地图案例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对某些地理知识的演变、形成过程,可采用多图联系,板图、板画讲绘等方法,化“静”为“动”,不仅能表达地理知识的相互关系、时空变化和分布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人文地理中涉及到人口、民族、宗教等的内容,可提供一些人口分布图、民族分布图和宗教分布图,从而加强了直观教学。因此图像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媒介,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理图像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概念。因此,在人文地理中,教会学生阅读地理图像是特别重要的任务。
3 结语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将这几种教学手段紧密集合、衔接一致才能达到人文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才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及创新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林.人文地理学导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