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9-01

骨科高龄手术患者抵抗力低下,重要器官功能代偿能力逐渐减弱,可能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痴呆症等基本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因此,必须加强患者围手术护理干预,才能确保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分析骨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在2012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骨科高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168例骨科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84。干预组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52例,年龄在61~10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3±4.11) 岁。对照组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50例,年龄在62~10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72. 33±4.45)岁。所有高龄患者中,膝关节置换患者5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44例、股骨头颈骨折患者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术前心理辅导

大部分高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痴呆症等基本疾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其记忆力不断衰退,难免存在瞻忘情况)。因此,护理人员术前必须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以有效控制基础疾病。护理人员在加强与患者沟通的同时,可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关爱,减少不良刺激因素的影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1.2.2 术前锻炼

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需要承受术后疼痛,难免出现肌肉萎缩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必须指导患者加强下肢肌肉锻炼,以改善关节功能。并指导患者使用助行架、拐杖等支具,以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1.2.3 术后生命体征观察

由于高龄患者反应能力差,容易发生休克而被忽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判断患者生命体征、血液流动力学的改变,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加强喂养管理,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少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出现误吸、窒息现象,充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①压疮预防。保持衣物、皮肤的清洁干燥,每2小时改变1次,也可使用减压器具,如水垫、泡沫敷贴、?喱垫等,增强患者舒适程度。②切口感染护理。护理中严格留意患者切口是否出现红肿灼热感,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防止切口敷料出现污染渗液,及时更换切口敷料。③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足趾屈伸及股四头肌静止性伸缩运动,且严格观察下肢血运,。④胃肠道护理。术后给予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少产气的新鲜饮食,以避免出现腹胀营养不良便秘等不适,或者给予患者实施摩腹部开塞露灌肠等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1.2.5术后功能训练

为了提高患肢肌力,减少切口粘连,促进切口愈合,充分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关节伸屈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弯腿等,遵循循环渐进的原则,积极完成术后功能训练,争取下床活动。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取X2检验,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74;P

篇2

【摘要】浅谈八千余例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八千例内固定取出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特殊观察要点,康复原则以及出院指导。 结果:八千余例内固定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2天(同类同期病人住院需3天),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大大减少,而且患者的治愈率接近100%,也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内固定;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护理

内固定是用钢板、螺钉、克氏针、髓内针等内置物,使复位后骨折得到可靠的固定,以利于伤肢早期功能活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骨折并发症。内固定需要取出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过早。如遇有感染、内固定弯曲、松动、折断或螺丝钉脱出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内固定取出时间,一般股骨2年,胫骨1年,前臂及肱骨1.5-2年,但还要结合临床与X线片情况,以免取出过早而发生再骨折或其他并发症。我院骨科是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每年的手术量高达数万次,虽已开放骨科床位三百余张,可依然不能满足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我院骨科于2007年2月专辟一个病房区域,成立了日间病房,其收治对象绝大多数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标准达临床和骨科双重标准的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骨科日间病房病区自2007年2月成立以来,共收治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六千余例,此类患者入住我病区之前,均经我院门诊骨科医师接诊后预约登记的,他们均已符合内固定取出的双重标准,即骨科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一是局部无压痛,无叩击痛,无异常活动,无畸形。二是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三是功能恢复,去外固定后,上肢可向前平举并持重1KG,下肢不扶拐可走3min,不少于30步,无畸形。(2)骨性愈合标准:一是具备临床愈合标准条件,二是X线显示骨小梁已通过骨折线。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1)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2)使病人有思想准备,能主动配合治疗。向病人介绍麻醉和手术情况,介绍手术后、饮食、注意事项等,嘱咐吸烟病人术前禁烟以减少术后咳嗽、咳痰和肺部并发症。3)皮肤准备:术前应洗澡和更衣,保持皮肤清洁。4)胃肠道准备:遵嘱禁食水,必要时清洁灌肠。 5)膀胱的准备:病人入手术室前应解小便排空膀胱。 6)手术前晚及术晨的准备:手术前晚,根据病人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保证充足睡眠;手术晨对全部准备工作进行复查、核实,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等,除急症手术外应推迟手术日期;手术前,根据医嘱给予麻醉前用药;登记并保管病人的重要财物。病人的假牙应该取下,以免麻醉或手术中脱落或误吸。

2.2 术后常规护理:

1)观察术后病情变化。要定时观察病人的面色、意识、,测量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2)安置和协助病人活动:应根据麻醉、手术和病人状态,安置适当,原则上,应当保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环(包括患肢局部循环)、有利于引流(外引流和内引流)、而且使病人比较舒服。在病情许可时,要协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3)镇痛和镇静:较轻的疼痛可用安置、固定伤口、镇静催眠药等方法处理,较重的疼痛可能是并发症(感染、缺血等)的 症状,应通知医师详细检查。4)伤口和引流管的处理: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挤压,并观察色、质、量。5)术后基础护理:帮助病人进食,排大小便,洗漱!

2.3 术后特殊观察要点:

2.3.1术后血循环障碍的观察:(1)引起患肢血循环障碍的原因有: 绷带石膏包扎过紧,患肢严重肿胀,术中造成血管损伤(2)血液循环障碍,轻者造成局部压疮,重者可引起骨筋膜综合症,导致肢体坏死,使骨科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对肢体缺血的症状和体征,有5个“P”字记忆法,即①Painless:由疼痛转为无痛;②Pallar:苍白;③paresthesia:感觉异常:④paralysis:麻痹:⑤pulsesessness:无脉。

2.3.2术后感染征象的观察:伤口感染多在术后3—7天表现明显,如出现伤口疼痛或呈脉搏跳动一致的搏动性疼痛,局部红、肿、压痛,一旦形成脓肿则局部出现波动感。

2.4 康复训练原则: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 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上肢锻炼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下肢锻炼以围绕负重、站立、行走为中心;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 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

2.5 出院指导:

2.5.1出院计划的制定内容:

①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②饮食:高蛋白易消化,含纤维素的食物。③休息。 ④药物:对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病人,出院前应带好出院带药,并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停药指征。⑤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功能锻炼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非常重要。⑥门诊随访

篇3

【关键词】中老年 ;骨科 ;防跌倒 ;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54-01

中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容易发生跌倒。跌倒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长,也增加了医疗的成本。跌倒是比较常见的医疗事故之一。以往我院采用的预防跌倒的方法比较传统,例如:保证病房光线充足,没有障碍物在通道上,安放了防滑标志等等。为了减少中老年骨科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确保患者在我院进行安全的治疗,我院实施了预防中老年骨科患者跌倒的流程管理。

1 方法

1.1成立骨科患者防跌倒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全科的护士均参加整个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的制定和实施。

1.2制定预防跌倒管理流程

1.2.1通过全科护士的讨论和分析,发现在跌倒预防中存在以下问题:(1)护士对患者意外跌倒不够重视,缺乏安全意识。对意外跌倒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等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并且不能主动的向患者提供跌倒预防安全措施。(2)由于文化层次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患者和其家属对跌倒的危害认识不足,并且不清楚怎么预防跌倒。有些患者拒绝使用辅助工具,并且不配合指导,从而导致康复锻炼时经常发生跌倒事件。(3)中老年人患者,大部分都合并多种疾病,不同的疾病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所以要特别关注中老年人自身疾病导致的跌倒问题;由于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改变是很容易发生跌倒;如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这类病程长,容易被疏忽的疾病,有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行走不稳从而发生跌倒。(4)病房的地面有水渍,走廊浴室等地方没有安放扶手等。(5)缺乏监督管理。

1.3制定评价及应急机制

1.3.1在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护士是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加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教育及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重视患者跌倒预防,保证病房环境的安全。患者发生跌倒是生理、病理、心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导致骨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常见因素和防范措施。并且不定期的对护士进行考核。认真分析讨论每次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

1.3.2加强质量控制,将预防跌倒列为目标管理的一项指标并严格执行,并且与护士年终考评和绩效考核挂钩。科护士长定期检查,例如:评分是否合格,有没有错误的报告记录,措施是否到位等。及时的发现跌倒高危患者,并及时上报采取预防措施。

1.3.3骨科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叠加的累加效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我科采用了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进而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评估内容:视力障碍例如: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2分;最近半年有不明原因跌倒的2分;活动障碍4分;头晕、血压低眩晕等2分;住院期间没有家人陪伴3分,服用镇静剂、麻醉剂等2分。护士应当在患者入院或转科的24h内完成评估。并且每周评估一次。

1.3.4若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分≥5分,则将其列为高危人群。责任护士要向护士长报告,再由护士长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将高危跌倒的警示牌挂在患者的床头用来提醒患者。目前公认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就是健康宣教。要加强跌倒高危患者和其家属的宣教工作,使他们对跌倒预防的认识得到提高,从而配合护士的工作。

1.3.5卧床超过2周的患者,身体比较虚弱,起床后出现眩晕的可能较大,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时改变时很容易发生跌倒。因此在患者下床时,医护人员要在旁边保护。一般患者下床都要借助拐杖。助步器等,但是有部分中老年人不肯服老,坚持不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护士应该做好解释工作,耐心的开导,是患者认识到辅助工具的作用。在选择辅助工具时要选择防滑、长度适宜的。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辅助器具,避免不适当使用器具导致跌倒的发生。

1.3.6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跌倒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演练,使每位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在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时护士应积极正确的处理,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并评估损伤程度,然后告知医生,按照医嘱处理,并详细的记录。

2 结果

实施了防跌倒流程管理前后,跌倒发生的几率明显减少。说明预防跌倒流程管理是成功的。

3 讨论

预防跌倒流程管理的实施,成功的提高了护士对患者意外跌倒的安全关注意识,完全摆脱了之前缺乏安全意识和不能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对策。骨科患者跌倒的易发因素均通过组织学习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全科护士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安全防范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减少了跌倒高危人群意外跌倒的几率,重视跌倒高危险因素的评估,确定跌倒高危人群,分析每个人存在的跌倒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使护士放心地做好患者的预防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姜旭雯,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349.

篇4

关键词:  骨科  围手术期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 纽曼系统模式;围手术期;骨科手术;焦虑;疼痛;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

纽曼的系统模式其主要包括3个部分,压力源、机体防御和护理干预措施,主要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1]。手术对人产生的压力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生理、心理反应,反应过于强烈者可突破机体的易变防线、正常防线、抵抗防线等,损害机体结构及引起系统功能紊乱[1],从而影响手术的整个过程和治疗过程[2]。我们应用纽曼护理模式,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年龄35~65岁。全部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男50例,女50例,其中膝关节表面置换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0例、股骨头置换14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44例。随机将100例骨科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诊断、治疗、文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措施,术后回访。干预组应用纽曼系统模式为指导采用自编的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单准确评估压力源,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并确立问题,得出护理诊断,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三级预防维持基础结构和正常防御功能,帮助护理对象安全顺利的渡过围手术期。①评估压力源:在纽曼系统模式中,人被定义为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的一种整体系统[5]。通过术前与患者的接触,对患者承受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并确定护理诊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焦虑的原因: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少,担心手术预后及失败,担心费用高及家庭经济状况,对生活和工作能力表示担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等;②确定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焦虑程度减轻,术中积极配合,术后疼痛程度减轻;③制定护理措施:一级预防措施:在纽曼系统中,一级预防是指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为强化机体的弹性防线,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重点是保护正常防御线增强弹性防御线,防止手术患者压力源侵入,采取减少或避免与诱发因素接触。措施包括手术室护士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情,评估患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指导术前饮食及禁食情况,做术前一些相关的健康指导,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方式、麻醉医生,手术过程和效果及注意事项。并且介绍手术成功者的事例,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减少术前患者不利于手术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二级预防:重点是增强内部抵抗机制,减轻或消除压力反应,恢复机体稳定性。二级预防是整个系统的最内层,增强识别机制以及强化抵抗线是此阶段的重点,也就是对手术患者护理中早期发现问题和积极采取护理措施。①增强自身识别机制: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有不同的反应,预防患者由于紧张而导致不利于整个手术过程的因素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关键在于护士早期观察发现、早期干预,做到提前预警;②强化抵抗线:a针对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由访视护士迎接患者,热情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陌生的压力。移动患者上手术床时动作轻柔,保暖遮挡,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告知患者。协助摆放麻醉,巡回护士守护患者旁给予抚摸安慰消除患者的各种复杂心理,保持机体的稳定性。手术摆放时给予保护垫防止压伤,及电刀烫伤;b为患者手术切口消毒时要防止碘酒灼伤患者其他处的皮肤,保证消毒合格,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术中严格监督无菌操作,预防感染;c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器械的撞击声给予告知和解释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三级预防: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及家属协助预防应激反应重复产生,使得个体系统达到再适应,并进一步维持个体的稳定性。①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并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根据患者心理特征、文化程度及家庭成员的态度给予支持和鼓励,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

1.3 评定方法 焦虑评定采用焦虑自评表(SAS)[3],疼痛程度评定采用数字评分法[4]。满意度调查采用自编满意度表,焦虑评定为患者决定手术及术前访视后和手术后3 d各1次,疼痛测定时间为术前访视后,患者手术后3 d。手术后第3天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录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差异的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近似正态,各组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计,组间采用以χ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比较(例,%)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决定手术后进行的首次焦虑水平评定结果显示,两组的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下,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在手术室护士访视后和手术后3 d均较对照组在手术护士访视后和术后3 d的焦虑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所占百分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本资料说明,经过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干预后,对疼痛的感觉轻于对照组。表3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构成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纽曼系统模式是将人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完整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并维持平衡,其主要是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纽曼系统模式要求护士准确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压力源及服务系统对压力源的反应,采取三级预防的干预。在健康改变的情况下,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应激原,而手术本身也是应激原,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急刺激。骨科患者因急性创伤或由于长期的疼痛,关节功能改变等因素,是各种应急反应尤为增强。因此,将纽曼系统模式运用到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纽曼系统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减轻术前及术后的焦虑水平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轻松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 .

[3]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篇6

关键词:个案护理管理模式;骨科;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骨科手术患者及创伤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导致骨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工作压力显着增加[1]。有限的护理资源及繁重的护理工作量使骨科护理风险显着增加,并影响骨科护理服务质量[2]。有研究指出提高骨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将有助于改善骨科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3]。个案管理属于多方合作模式,通过多种交流选择符合患者个人化情况的医疗服务,从而确保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进行科学管理及监控的有效手段[4]。因此,本研究将探讨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旨在为骨科临床护理管理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骨科有2个病区,2名护士长,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6人,护士6人,学历:本科25人,大专3人,护士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8.95±3.21)岁,工作年限1~28年,平均工作年限(6.10±0.52)年。所有护士均自愿参与本次培训,同时排除外出学习、休病假或休产假的护士。分别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各随机选取骨科患者126例,实施前:男71例,女55例;年龄23~77岁,平均(38.62±4.21)岁;疾病类型: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100例、脊柱骨折6例;实施后:男77例,女49例;年龄24~78岁,平均(38.83±4.42)岁;疾病类型: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104例、脊柱骨折4例,实施前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未实施个案护理管理前对骨科患者行常规性护理管理,包括术前协助患者做好相关体征检查,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术后密切留意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本院骨科患者实施个案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成立个案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骨科主治医师1名,骨科护士长1名,主管护士2名,骨科责任护士2名。小组负责对骨科其他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各类型骨科手术适应征、手术介绍、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各类骨科患者个案管理方法、与患者沟通技巧、术后随访知识等。

1.2.2 个案管理方法

①入院时:由个案管理小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随访,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内容、目的、意义,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各类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健康指南,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指南相关内容。根据患者骨科手术类型,向患者讲解术后功能锻炼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讲解及示范功能锻炼相关内容。②术前1 d: 个案管理小组组织同一手术类型的患者观看手术视频,并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病例,提高患者对骨科手术的认识,增强患者手术治疗信心及配合度。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锻炼,掌握患者术前康复训练情况,并与主治医生做好沟通。③术后1~3 d: 由个案护理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术后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及引流管引流情况。由个案护理管理小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于VAS评分<5分的患者指导其聆听音乐减轻疼痛感;对于VAS评分5~7分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每1~2小时巡视一次;对于VAS评分>7分的患者在遵医嘱情况下给予阿片类药物行镇痛治疗,同时对患者加强巡视,每0.5~1 h巡视1次,严密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并做好护理指导。④术后4~7d: 由个案护理管理小组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及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期间应全程陪同指导。⑤出院随访指导:出院时由个案护理管理小组根据患者手术类型,指导患者扫描二维码加入相应的“骨科康复指导”微信群中,个案护理管理小组每天通过微信群向患者推送骨科手术相关康复信息,并利用微信群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正确开展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同时鼓励患者利用微信群进行居家康复心得经验交流,提高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患者预后:记录两组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VA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评价,量表总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明显。(2)护理质量:采用科室自拟的《骨科护理质量考核问卷》进行评定,问卷包括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危重护理、环境护理等方面评分,每方面评分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提示护理水平越高。(3)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的《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护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危急重症护理、并发症预防、住院环境等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总评分5~2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骨科患者预后情况比较,见表1。

2.2 实施前后骨科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2.3 实施前后患者对骨科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密切关注患者的健康教育

骨科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导致护理难度较大,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将有助于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护理质量水平高低不仅与护理人员素质有关,还与护理管理方法有关[5]。个案护理管理方案通过成立个案管理小组指导责任护士有目的开展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服务及护理服务满意度[6]。本研究对骨科患者实施个案护理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后骨科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实施前,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实施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表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考虑可能由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密切关注患者术前健康教育,通过评估、跟进、督促健康教育落实,确保患者围手术期能获得有效的护理指导,从而提高了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7]。另外,个案护理管理小组在术后1~3 d对患者应用VAS评分表对患者术后疼痛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患者术后疼痛状况,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此外,个案护理管理小组通过微信对患者进行随访,使患者出院后仍获得有效的健康指导,从而有利于患者院外康复。

3.2 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骨科在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危重护理、环境护理等方面评分高于实施前,表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骨科术后护理服务质量。考虑可能由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能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信息支持、院外随访支持等,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识[8]。此外,个案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沟通、协调、教育及提供资源,使患者在复杂治疗中获得整体性及连续性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使护理工作更具个体化及成效,从而提高了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9,10]。本研究中实施个案护理后,骨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危急重症护理、并发症预防、住院环境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实施前,进一步表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本研究与韩苗等[11]人的研究结果可以相互印证,即个案护理查房能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有效地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靳倩,赵平.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05):163,168.

[2]万毅超,黄春霞 预防管理对策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9,26(13):225-227.

[3]徐玲君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那[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9(05):845-847.

[4]杨丽红.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7,31(34):4446-4448.

[5]张丽丽柔性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18,26(18):61-62.

[6]李姣,易春芬,秦世菊.鱼骨图分析联合精益管理在提升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4):121-123.

[7]王艳艳, 魏源个体化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 2017.11(17):188-189.

[8]徐霞,刘娜,李秀珍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压疮预防管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7,32(08):752-753.

[9]王间萍个体化舒适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6,22(24):83-84.

篇7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康复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髋关节假体模拟人体正常髋关节植入体内代替受损关节,保持关节结构稳定,解除各种因素造成的髋部疾病疼痛,纠正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手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期的功能锻炼对于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2012年共有5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通过精湛的手术治疗及科学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2012年我科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0岁,单侧3例,双侧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例,新鲜的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1例。

本组病例,住院23~45d,平均32d,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全部痊愈,生活可自理,出院复诊1次/2w。

2术前护理

2.1术前心理支持 骨科患者在临床上是一组特殊人群,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以焦虑、紧张及害怕疼痛较为突出,其主要诱因是周围环境的改变,生活形态改变,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对于髋关节置换成人工关节有许多疑虑,担心手术效果。因此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及责任医生及护士,为患者发放入院须知及提供髋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知识,针对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手术目的,意义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介绍手术成功病例,通过交谈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接受能力,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2.2术前专科护理 备皮: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将假体永久的植入患者体内,容易发生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对备皮的要求非常严格,护理人员积极做好备皮,备皮范围的要求:于手术前1d清洁皮肤,剃去,剃后用温肥皂水清洗干净,然后用碘伏消毒术区皮肤,以髋关节为中心上下16cm,前后均过正中线[1];术前普鲁卡因皮试,根据医嘱备血,抽取血样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告知患者术前12h禁食,6h禁水,术前30min留置导尿,更换清洁的病员服,术前30min静点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近期有激素使用史者,术前1d静点氢化可的松,维持患者常规口服激素用量。

2.3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康复训练时做好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告知患者术后应采取的正确,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股四头肌、臀肌等下肢肌肉锻炼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

2.4术前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调节膳食,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含钙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但避免体重过快增加,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食,控制血糖。

3术后护理

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持续低流量吸氧6h,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每30min观察一次T、P、R、BP、血氧饱和度及瞳孔变化。

3.2护理 将患者置于有床上拉手的病床,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患者术后6h去枕平卧,避免性低血压,全麻未醒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坐有扶手的椅子,3w内术侧髋关节屈曲

3.3患肢及手术切口的观察 观察患肢是否肿胀,皮温、感觉、运动、血运是否正常,足背动脉是否搏动良好,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渗血,如有大量渗血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4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准确记录引流量,如引流量>200ml/h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并且更换负压引流器,观察尿管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术后6h夹闭尿管,3~4h定时开放,锻炼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

3.5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6h内禁饮食, 6h后进少量温开水,如果无恶心呕吐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术后体质差、年龄较大的患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腹部胀气。

3.6术后皮肤护理 患者术后因长时间制动,机体营养不足等因素容易诱压疮,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压疮的发生至关重要,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准备菜籽垫,定时协助患者抬臀解压,以预防压疮的发生,术后告知家属局部不可使用热水袋,避免皮肤烫伤。

3.7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骨科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可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术后髋关节的正常恢复,必须及时给予解决,术后镇痛的应用,包括硬膜外镇痛泵、静脉镇痛泵以及止疼剂,对于术后1~2d内疼痛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加大止痛剂药物的剂量或使用强效止痛剂,还可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指导患者听音乐,和家属聊天减轻疼痛。

3.8 预防感染 每日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指导咳嗽咳痰及深呼吸进行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给予会护理、膀胱冲洗等,并嘱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观察患肢有无血肿,如有应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进行血肿切开引流,防止术后感染,引流量>200ml/h时及时更换,

4康复指导

4.1专科指导 协助患者床上被动活动,如上肢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训练等,防止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以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过度[3]。

4.2下肢肌锻炼方法 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如此循环;等张收缩锻炼: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s后放松。在术后1w可用按摩机按摩下肢及上肢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4]。

4.3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开始下床时间受假体类型、手术操作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等因素影响[5],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能尽早下床的则下地进行活动,下床时先协助患者移至肢体的键侧床边,让键侧肢体先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4.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平衡膳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辛辣食物;每日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健康的恢复,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避免重体力活动,复查1次/2w,如有特殊情及时就诊。

5讨论

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手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对于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护理人员不但要对手术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干预措施,同时要以专业的临床知识和丰富的护理技巧促进手术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高德华,洛贤苹,刘琴.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692.

[2]张振宇主编.实用骨科学围手术期护理[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4.

[3]华雷,宁艳霞,孙燕.3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

[4]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DVT预防座谈会纪要[C].中华骨科杂志,2005(10).

篇8

【关键词】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53-01

临床上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员,在骨科大手术中的预防已经越来越引起了骨科医生的重视[1]。下肢静脉血栓是骨折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发生率在40%-70%,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血液在深静脉中非正常的凝结[2]。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轻者早期会造成肢体的肿胀、疼痛以及功能障碍,晚期则遗留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深静脉血栓后遗症[3]。正确认识并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需要做好护理工作,这对于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和分析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3岁。受伤原因暴力外伤的患者有10例,车祸外伤的患者有40例,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有30例,跌倒伤的患者有20例。手术治疗的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40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腰椎内固定的患者有10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有10例。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介绍手术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手术的注意事项,并给与患者诚挚的安慰和鼓励。例举手术成功的案例,让患者对于手术的治疗充满信心,并积极配合手术的治疗。详细讲解早期活动对术后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反复讲解功能锻炼方法、要点及重要性,使其能够理解、掌握、积极配合从而主动锻炼。

1.2.1.2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术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手术的指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查体,着重检查凝血四项。

1.2.1.3 肢体护理

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应避免下肢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同一静脉也不应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发生静脉炎。

1.2.2 术中护理

术中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应规范使用止血带,减少对血管的挤压和挫伤,从而避免静脉内膜出现损伤。术中进行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1.2.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肢体的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如出现肿胀、疼痛以及活动后加重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积极处理,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定期测量患者下肢的周径,并与健侧进行比较。对于疼痛的患者应减少患者的疼痛,落实护理计划,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可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让患者减轻疼痛症。

1.3 预防措施

1.3.1 患肢护理和锻炼

患者术后应注意患肢的保暖,防止静脉痉挛导致血流瘀滞,平常可采用抬高患肢的方法,禁止小腿下单独垫枕,防止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在术后的不同阶段,可进行足踝部被动、主动运动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锻炼时应循序渐进,角度可从小到大进,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股静脉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液的淤滞状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必要时,可以适当进行尽早下床活动。避免久坐、久蹲、久站。活动时可穿适宜的弹力袜或绑弹力绷带,以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

1.3.2 饮食护理

患者注意平衡膳食,进食时应清淡、低脂,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因尼古丁可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可可以导致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强,血液粘稠度增加,因此,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应戒烟。

1.3.3 合理使用药物

遵照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向患者说明维持用药的重要性,防止病情复发,血栓再通后坚持用药。抗凝溶栓治疗时,应确保溶栓药物的浓度和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如果发现皮肤、牙龈、鼻子等部位出血情时,及时调整用药。对于出现血栓的患者可采用50%的硫酸镁用纱布蘸湿后放在患肢肿胀处,反复多次。因为硫酸镁具有扩张血管、解痉止痛的作用,有利消肿和促进建立侧支循环。

2 结果

经过积极预防和精心护理,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后,4例治愈出院,1例转科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治疗不够及时,将影响手术的疗效和功能的恢复,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加强护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明确其潜在的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做到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本研究证实,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起琴. 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J]. 中国药业,2013, 23(21): 60-61.

[2] 付丽萍.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稿床和实验医学毒, 2009,10(8): 156-157.

篇9

【关键词】 膝部骨折内固定;综合护理干预;疼痛;满意度

膝部骨折内固定方法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用于治疗股骨髁上骨折、髁上并髁间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骨折[1]。但是传统内固定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见[2]。护理干预是骨科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合理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快更好的恢复肢体的

功能,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有患者来源于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之间我院住院的骨折患者80例,都采用膝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年龄最小5岁,最大82岁,平均58.2岁。发病位置:左侧30例,右侧50例;损伤原因直接暴力20例,间接暴力60例。疾病类型:股骨髁上骨折25例,髁上并髁间骨折10例,髌骨骨折20例,胫骨平台骨折25例。根据入院顺序,我们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行膝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同时均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多数由于对手术后存在许多顾虑、对疼痛产生恐惧感,从而拒绝锻炼,因此首先要讲解护理与手术的必要性,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同时取得家属的充分理解和积极配合,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配合医生向患者讲解骨折手术治疗技术的可靠性,让他们清楚手术的过程及疗效,可利用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强他们对手术的信心。

1.2.2 疼痛护理 注意观察疼痛的原因与特点,保持各关节正常功能位置。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肢体移动。如需移动病人,应先征得病人的同意并告知如何配合,对损伤部位进行托扶保护。

1.2.3 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进高钙、维生素饮食,如奶类、豆制品、海带、鱼虾、蛋类等。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增加食欲,并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老年人肠蠕动慢加之活动减少易造成便秘,作脐周顺时针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1.2.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尤为重要,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起到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的作用,缓解患肢肿胀。

1.3 观察指标 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衡量疼痛程度,是一条100 mm的直线,最左边表示出0点,最右边100点,从左到右代表疼痛程度越来越重[4]。同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

1.4 统计处理 将本文所有数据录入SPSS18.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one-way 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VAS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对疼痛的感受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量表评分结果的比较(分,x±s)

2.2 满意度 经过调查分析,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0%(38/4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30/4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骨科疾病的不断增加,膝部骨折内固定患者也逐年增加。膝部骨折内固定作为创伤性较大且技术难度较高的骨科矫形手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随着这一手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相关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5]。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对疼痛的感受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降低膝部骨折内固定患者的疼痛感觉,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相民,洛长和,张兴志,等.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5例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6(4):228.

[2] 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17(12):937-938.

[3] 吕式媛.创伤骨折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0-130

篇10

【关键词】骨科;护理;人性化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近年来,人性化的概念正在深入护理的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正深深地渗入护理工作者的心中。自从2003年以来,本院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请了专业礼仪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2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体现

2.1入院时人性化护理骨伤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数有骨折,入院时,患者承受着疼痛的折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外固定,这些操作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换位思考,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做好定餐等工作,并让患者了解到主管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一定能帮助其解除病痛,减轻思想负担,产生并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疗。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2.2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

2.2.1术前护理在手术之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1]。因此笔者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同时可以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

2.2.2术后护理手术之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已做好了,让他们知道手术是成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始终保持微笑,以端庄的仪表,关怀性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来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通过关心、尊重患者来达到减轻痛楚和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

.3人性化护理与功能锻炼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一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如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需要进行屈曲功能锻炼。患者进行屈曲锻炼是比较痛苦的,这时候,护士要发挥其优势,通过日常的沟通及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进行屈膝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他们忍受痛苦,配合锻炼,争取早日康复。护士要掌握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这样,骨关节的康复治疗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4护理人员的人性化语言艺术护士的语言行为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到语言的双向作用。温柔、亲切的笑容,鼓励和激励的语言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起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反之,粗鲁、生硬的语言则可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3]。笔者的做法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时,运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当患者紧张时,采用引导性的语言,使患者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5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当患者因骨科疾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疏导。笔者的做法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三大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后期中医饮食调护;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指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4]。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不断深化人性化管理是必要的[5]。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压力,日常工作繁重,患者与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我院对广大护理人员采用理解、激励、赞赏的方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及时发现她们的情绪变化,尽快帮她们找到心理宣泄的途径,让她们轻松地、主动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研究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根据她们各自的优势来安排工作。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需要。我院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以病人为中心,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了我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社会效应,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2李萍.骨关节康复护理发展与临床缺口.广州医药,2005,36(5):75-76.

3王文,王蕾,张瑜.浅谈护理服务中的人性化语言.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