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

篇1

1.未建立跨部门的健康教育团队。认为健康教育仅仅是护士的职责,医生、康复师、营养师或药剂师等都没有参与健康教育工作。

2.缺乏健康教育评估系统和效果评价。患者入院后就直接进行常规宣教,大多仅限于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以及疾病基本知识宣教,未关注患者需求和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和喜好的方式,一次性宣教内容过多,患者难以接受和消化,教育方式通常是护士灌输式文字讲解,缺少简单明了的图片资料,未动态评价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

3.未建立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者仅关注健康教育完成情况(覆盖率),而忽略健康教育有效率,缺乏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效果追踪评价制度。

4.健康教育资料未体现同质化。缺乏各类疾病的教育处方模板,同一种疾病的教育处方内容不一致,未从患者的角度叙述。

5.健康教育者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够。健康教育者没有接受较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二、JCI标准下健康教育管理临床实践

1.建立跨部门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规范健康教育实施流程。建立由护理部主任为组长,护理部、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营养科、康复科、药剂科以及每个医疗单元均有健康教育联络员加入的健康教育推动小组。

2.制定健康教育评估单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系统。健康教育评估包括入院患者一般资料评估(年龄、籍贯、文化程度、主要语言等)、接受健康教育能力评估(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理解和遵循指令能力)、喜欢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评估(口授、宣传册子、图片、示范等)、学习意愿评估、学习障碍评估、健康教育需求对象评估(家属、病人)、教育时机评估、健康教育个体化需求评估(疾病知识、康复活动与锻炼、药物使用、饮食调理、、疼痛护理、设备安全、特殊检查)及其他等。并有评估时间和评估者签名,要求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在班内(8小时内)完成健康教育评估。出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估包括病人出院、转科、转院及其所需交通工具评估(轮椅、平车、救护车、其他或不需要)。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动态评价包括口述理解、会演示、需强化等。

3.制定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

3.1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提供教育资源,支持病人治疗依从性;评估并记录病人的教育需求;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满足病人的持续健康需求;实施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内容;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方法效果评估;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者应具备素质以及健康教育持续质量改进8个方面共29个条目,以百分制统计。

3.2健康教育质量控制制度。实行院部、病区二级健康教育质量控制制度。病区质量控制组(I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自查1次,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相应的检查、反馈、改进措施的记录;院部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组(II级)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成员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2月检查1次,及时整理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在推动小组成员例会上反馈和提出改进措施,体现PDCA健康教育持续质量改进。

4.制定健康教育处方模板并资源共享。各类疾病的教育内容,按入院教育、住院期间教育、出院教育的内容制定出各类疾病的教育模板:风格简洁、通俗易懂;从患者的角度叙述,一般应用第二人称;将目标人群设为小学2~3年级的教育程度;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或缩写词;避免错别字和含糊的表述;文字大小、字体统一;标题和副标题字体一致;布局合理;图案简洁明了;有制作部门和制作日期;每3年修订1次;侵入性操作的健康教育处方需由相关的医生、护士和有关辅助科室的专家联合制作。由各科室针对不同专业病种拟定,经推动小组成员共同审核后联系后勤总务部门外送印制,不同科室根据需要领取使用,体现健康教育同质化并资源共享。

5.加强对健康教育者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负责组织对健康教育者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包括JCI标准下病人家属教育(patientandfamilyeducation—PFE)标准细则解读学习、健康教育程序运用、成年人和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健康教育技巧培训以及标准化健康教育模板的制作等。

三、JCI标准下健康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

21个病区健康教育质量总均分由2013年3月的86.04%提高到2014年1月的96.29%。其中,病人及其家属了解他们参与治疗过程的权利从58.2%提高到95.9%;疼痛管理教育从60.2%提高到96.2%;康复技能训练教育从60.3提高到95.65%;评估患者生理和认知的局限性从65.68%提高到92.8%。侵入性操作由跨部门联合制作的健康教育单从没有到目前的13种。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总均分由2013年3月的85.17%提高到2014年1月的97.80%。

四、讨论

1.跨部门的健康教育团队促进健康教育全面实施。部门配合是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拓展的关键,跨部门合作是解决健康教育执行力、覆盖面较为有效的方式,因其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和资源,更容易取得成功。医院自成立跨部门的健康教育推动小组以来,患者入院时首先由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对有营养、康复或特殊用药教育需求的患者,及时联系营养师、康复师、药剂师等共同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了传统的仅仅是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观念。跨部门的团队合作健康教育,减少或消除了由于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造成的障碍,促进了健康教育措施的全面实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2.系统的健康教育评估和效果评价有利于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的实施。护理评估是一种贴近患者的方式,基于对患者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评估的信息,提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问题和需求,制定针对性措施,同时,动态进行效果评价,及时改进措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连贯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的再次评估和制定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患者和家属,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促进疾病康复。

3.持续进行质量控制和督查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护理质量控制是保证护理质量的主要手段,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笔者所在医院按照JCI标准,建立了《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由推动小组负责组织培训,让全体员工都明白具体标准要求并贯彻执行,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督促检查是质量控制的保障,制订了质量管理标准后,关键是抓落实,现代质量管理的特点是重视环节质量,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保证,医院实施科室和院级二级质控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发现问题后,及时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时反馈和提出改进措施。健康教育推动小组的全面质量控制和督查及病区护士的自我控制实现了健康教育的全程管理,从而及时发现健康教育中的质量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整改措施,保证了健康教育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4.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案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患者有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等,他们使用不同语言或方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或有其他障碍,为了减少不同因素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医院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对有语言或听力障碍的患者,我们为其提供纸笔或使用图片和卡片进行教育,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引导性阅读教育;出院后需患者或家属自我照护者采用操作示范教育如人工袋的更换、吸入剂使用、单人转移截瘫患者、中风后患者患侧的摆放、以及胰岛素注射等,选择个体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5.对健康教育者的规范化培训是健康教育同质化的保障。由于没有经过统一的专门培训,实施健康教育的医务人员很可能对共同的治疗目标不够明确或对某一问题说法不统一,这些会导致患者在疾病认识上产生较大的差异,并因此引起概念的混淆,使患者对教育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下降。医院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负责教育通识知识与技能培训,各部门教育联络员负责专业、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保证教育者传授观念和知识的精准性、全面性和技巧性,确保教育同质化,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果。

五、小结

篇2

一、评估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感觉和期望,因此应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身心、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那些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料,如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了解些什么,患者对防治效果的信心如何,实现基本需要的能力和日常活动的能力如何,其精神和体力是否允许健康教育等。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得病人需要哪些健康指导,最急需的内容是什么,病人的健康愿望是什么等信息。由于病情是发展的,思维是动态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评估也应是动态的。护士要有意识地、连续不断地进行评估,时刻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治疗、护理、检查、操作、手术、用药的态度与反应,及时地收集相应的资料以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计划

计划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决策过程,护士应结合评估资料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获取知识、学习操作技术、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等。眼科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饮食控制教育,功能锻炼及尿糖,血压的检测训练;结合眼科大多为老年病人,存在行动不便、视力障碍等行为,安全行为教育极为重要。

2、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在思想、感情和行为改变的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应明确患者达到目标的时间。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饮食指导和运动锻练。高血压采取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多种维生素饮食;糖尿病人要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在目标制定上,要确定患者在7天内熟练地掌握功能锻炼和饮食指导。为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还必须制定各阶段的短期目标:

第一阶段;患者药、要在2天内能叙述其高血压、糖尿病的简单病因及发病机理,能叙述饮食和锻炼对疾病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患者4天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各种锻炼。

第三阶段:患者在7天后独立完成第一、二阶段的工作。

在实践中,患者具体的训练日期和时间,应与病人讨论决定,不能由护理人员单方面确定。

3、选择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播放和示范训练等。其中: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要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主动向病人宣传疾病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预防保健等内容。而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具备的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

三、实施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应首先了解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心理准备,实施健康教育的是护理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病人则起着主体作用。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受专业水平、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和社会信誉等因素的影响;病人的主体作用主要受兴趣、态度和文化背景等的制约。通常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又会相互影响,而主导作用对主体作用的影响更大。例如,病人的兴趣可因护理人员的适当技巧得以激发。因此,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是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同时还必须重视充分发挥病人的主体作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立即作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

四、评价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对计划的目标进行检验。通常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篇3

【摘要】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在产科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和减少孕、产期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保证母儿健康的重要环节。目前,健康教育在产科领域中普遍存在开展的不够深入,经临床观察,影响产科健康教育的因素有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针对这些导致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不能得以深入的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以促进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进展。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措施

1 影响产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 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1]。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观念,即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

1.2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措施[2]。目前很多护士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概念,但还是普遍停留在卫生宣教的水平上。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3]。

1.3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 目前国际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骤模式为: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

1.4 护士缺乏自主性 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基层医院流于形式。很多护士在给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处于被动,孕产妇不问,她们就不进行健康教育。事实上,产科护士应该在健康教育指导、处理个案,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中,均有其独立的护理功能。

1.5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 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整个健康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教育方法和技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5.1 评估技巧 评估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在评估技巧上我们主要通过观察、会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产科护士应正确运用评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传递给他们,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

1.5.2 护患沟通交流 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可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中应力求语调、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让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

1.5.3 行为训练技巧 产科护士除了给孕产妇做口头的教育外,还应动手演示,如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同时还应评价训练的效果,评价产妇是否掌握技巧及是否能独立操作。

1.6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 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文献及书籍作参考,同时又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因为概念的混淆,很多护士只停留在单纯的卫生宣教上,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层次,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促进产科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2.1 产前健康教育 护士首先应正确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生理需要,同时做好必要的入院宣教,以便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告诉产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评价产妇及其家人是否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

2.2 产时陪伴分娩 陪伴分娩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导乐分娩模式,即由一名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有经验的产科护士即可充当陪护角色,护士应在整个产程陪伴产妇,指导其心理放松,充分休息,合理营养,适度运动,自由,以及呼吸技巧、躯体按摩等。此外,允许产妇的家人,尤其丈夫全程陪产,以给予产妇有力的心理支持。

2.3 产后健康教育

2.3.1 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实行三早 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同时进行评价。

2.3.2 加强产褥期的健康教育 如饮食指导、卫生指导,以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量。

2.3.3 做好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年轻的父母多不会照顾新生儿,护士应教育新父母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按摩、抚触及穿衣等。

2.3.4 帮助产妇制定产后康复计划 正确指导产妇恰当的产后运动,运动应根据产妇的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一般在正常产后第2天开始。

3 在产科健康教育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3.1 重视产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产妇是第1次怀孕,对妊娠,分娩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误听他人言传,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导致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所以,产科健康教育是孕产妇所必需的,也是产科护理学发展所必需的。

3.2 教育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 健康教育应循序渐进,教育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教育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从心理学角度看,一次性完成过多的内容也不利于学习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在的教育问题,再解决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反复多次,让产妇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3.3 保持健康教育过程的连续性 产科健康教育应从怀孕前开始,通过孕妇学校,住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社区服务直到产褥期的电话咨询,这样既可以满足孕妇在孕期的教育需求,也可以满足住院期间的教育需求,又能保证产妇出院后的需求,使产妇从妊娠,分娩到产褥期连续地得到健康咨询服务。

4 总 结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及年轻的父母角色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产科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应做到主动和及时,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9(5):229.

篇4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1.柯氏评估模型内涵

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由唐?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L. 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的评估模型,故称为柯氏评估模型,也叫四级评估模型。目前,柯氏评估模型是最为人们熟知,应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模型之一,在中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因而在卫生机构的培训评估模型研究中较多采用。

Kirkpatrick提出的四个评估层次主要是以受训者作为评估效果的对象, 其优点在于在层级划分上, 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 由表及里, 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规律来划分层级,对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该模型包含四个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反应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学习层旨在评估学员通过培训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程度;行为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知识的运用程度;结果层旨在评估培训项目创造的效益。柯氏评估模型对于培训过程涉及很少,其评估是在培训完成后进行,评估结果只能对以后的培训产生影响,而对本次培训作用不大。

2. CIPP模型内涵

与Kirkpatrick的研究对象不同, 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 提出的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CIPP模型。CIPP由情境(Contextual)、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四部分组成。CIPP模型将评估活动介入到培训的整个过程,不仅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还注重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评估。

CIPP主要从了解相关环境、 诊断特殊问题、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需求、鉴别培训机会、制定培训目标等方面进行“情境评估”,从收集培训资源信息、评估培训资源、确定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才能达到培训目标、确定项目规划和设计的总体策略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协助等方面进行“投入评估”,通过“过程评估”为那些负责实际培训项目的组织者提供信息反馈, 以便及时修正或改进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通过“成果评估”对培训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衡量和解释, 其中既包括对所达到的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 也包括对所达到的非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CIPP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本次培训的经验和不足,其反馈信息会对本次培训的后续项目产生积极影响,相对比较完善。

二、模型构建

目前,柯氏模型和CIPP 模型在中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CIPP评估模型实质是针对整个培训项目的评估, 而不仅仅是培训效果的评估,还用来指导培训的优化设计。而柯氏模型是培训效果评估中常使用的经典培训评估模型,主要侧重于对培训结果的评估,是CIPP模型结果层面的具体化。通过模型的综合应用可以权衡各模型的利弊,取长补短,从而保证实际模型的建立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我们考虑结合柯式和CIPP模型特点,兼顾目前健康教育人员的状况,从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构建疾控系统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综合评估体系。

1.培训前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情景评估”和“投入评估”的内容,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广泛收集与培训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不同岗位和级别学员的培训需求,确定阶段性、系统性的培训目标。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知情人访谈、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从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专业发展前景、行业考核标准、岗位工作绩效等角度确定培训目标、需要配备的资源和适宜的培训策略等。采用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小组座谈、一对一访谈等方法了解学员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从个人现有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确定学员的培训需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个人职称、学历、所学专业、工龄、健康教育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健康教育培训相关态度状况以及他们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等。

2.培训过程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过程评估”的内容,通过对培训学员和授课老师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反应,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培训管理部门,督促其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2)方法和内容

在阶段性或周期性的培训环节结束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的感受和评价以及即时的考核情况,根据学员的意见、建议和考核结果,对后续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不断完善和规范培训工作。该步骤的评价了解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感受和评价以及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可将在不同培训中反映的情况进行比较,实际上也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进行柯式模型的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

反应层的评估从学员和教师两个角度,从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和对培训环境的反应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包括学员对于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对于学员互动、现场组织等方面的评价。对培训环境的反应则包括学员对于培训的一些基础辅助条件如图书文献资料、计算机、上网、住宿、医疗保障、相关培训设备等和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摄影、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感受和评价,教师对于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评价。评价采用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总体情况,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所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访谈以找出潜在问题的原因。而学习层评估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实践操作如即兴演讲、知识竞赛、现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设计等方式来检验学员对于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培训后评估

(1)目的:借鉴柯氏模型的评估内容,衡量培训结果,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第一,反应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从对学员和教师两方面用来评估对参加培训的满意程度。

评价内容。从学员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细分为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培训环境和培训辅助等四个方面,培训课程评估指标主要针对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职业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匹配程度、培训资料的实用和详实程度、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路的拓展等;培训讲师评估指标主要针对授课老师所具有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语言表述的清晰程度、系统性、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和教学方式是否新颖灵活等;培训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现场的干净整洁、灯光明亮、温度适宜程度以及音响音量是否适中和是否有噪音影响等;培训辅助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所在地的网络、住宿、就餐、交通、医疗和体育娱乐等基础设备设施方面以及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电脑、投影仪、摄影机、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方面的感受和评价。

从教师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从教师对于学员参与状况、学员互动情况、课堂纪律、现场组织、教学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进行。

评价方式。反应层评估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从主观感受角度获得学员对于培训效果的反馈,从而落实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这一层次的评估,对培训内容是否需要改进,培训方式是否需要转换,培训的教学进度是否需要调整等进行评价或者作为针对综合评估的参考,不能直接将此部分评价当作是系统评估的最后结果,因为学员后期可能会受到所学内容对于实际工作帮助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而改变对此的主观感受。此外,还可对培训过程中与培训结束时对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后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的变化。

第二,学习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测定学员通过培训所得知识、能力、技能、态度的提高程度。

学习层的评估应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方面,采用笔试、实操、面谈和观察法四种方式进行。通过笔试测验学员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等能力,通过面谈法和实践操练来测验学员科普演讲技巧、健康教育材料设计及制作水平、人际传播技巧等,同时观察法掌握对学员在课堂提问、情景模拟、典型案例研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等反应教学活动参与程度的内容,并对培训前后学员相关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学习效果。

第三,行为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进行,如3至6个月进行,用来考察学员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行为层评估细分为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行为评估两个方面,采用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学员包括接受培训前、后的学员的工作态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水平等。从学员自身以及其领导、同事、下级或其他相关人如特定健康教育场所包括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的人员角度了解该学员在培训前后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将通过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该层次的评估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既包括学员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又涵盖了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工作上有来往的人员对其在培训前后行为所发生变化的感知。通过行为层评估可查找往期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或识别新的培训需求。

第四,结果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进行,如6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后进行,用以评估培训获得的收获,主要指的是通过培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篇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04-01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国内很多心理学者、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中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未能摆脱传统的“问题导向”模式,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也不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功效。在“问题导向”模式下,目前的很多研究内容仅仅局限于学生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消极的心理问题上,涉及学生潜力开发、素质提升、幸福感培养等内容的研究相对较少。在“问题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而以学生作为被教育者、被辅导者,这就很容易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立起来,导致关系的紧张,这些都有悖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认为应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把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更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如积极的思维活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等,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大学生都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而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重视大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帮助发展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以一种宽泛的视野,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构建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三、高校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

1.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增加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的愉悦性,增强其应对困难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塑造积极人格。人格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人格特质通过发掘与发挥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帮助大学生悦纳自我,提高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

(3)构建积极环境。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文环境系统。

2.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教师要把眼光放远,要从整个人生的深度上进行教育。

(2)坚持激发学生内驱力和引导为主。教师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努力开展学生自助式教育。

(3)重视发展规律。教师要学会认识学生成才的规律,积极科学地处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4)教育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鼓励全校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

3.实施途径

(1)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及心理健康宣传氛围

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生动活泼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集体活动环境,使大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才干,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个性与品格。

(2)教师积极力量的构建

教师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浸染下,不断增加自己所具有的积极品质和能量,这样,在日常教学和接触中,教师就能逐渐减少片面的关注学生不足,慢慢变为发现并欣赏学生的优点与长处,促成学生积极心理力量的提升,获得更好的发展。

(3)积极的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在以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为主的传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程中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并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影响下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4)心理健康活动中融入积极心理理念

心理健康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度广,参与性高。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活动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性高,易于将心理健康课上的知识内化。通过团体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学会交往的技巧,体验合作的快乐,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5)积极的评估体系

评估具有导向、监督、调解、激励的作用。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套评估体系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并能根据评估结果来修正教育体系的构建。评估应包含:一是硬件评估,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硬件设施以及教师资质的评估;二是实施过程评估,对整个实施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估。三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模式,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取得平衡,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因素,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发展与成长。积极心理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银小兰,朱翠英.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课堂环境的探索[J].首都教育学报,2008(10)

[3]苗元江,徐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

篇6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探讨健康教育的新举措。方法: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与临床护理途径相结合,对126例有应答能力的病人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病员对医疗护理的综合满意度由原来的83%上升到现在的95%。结论:护理程序不但可以指导临床护理操作,也可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可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分别对不同病人应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克服了过去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盲从性。

【关键词】护理程序;烧伤病房;健康教育;应用

调查发现,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改进,病人和家属参与医疗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对各项医疗护理措施的知情要求越来越高。正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医护人员的医疗处置向自主配合各项诊疗护理活动转变,对所患疾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故日常护理工作当中,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实行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针对病人各自不同的文化水准和健康要求,既要使病人具有初步的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又要使患者掌握日常自护技能,从2007年6~10月,笔者按护理程序的理论,结合临床路径,对96例有应答能力的烧伤整形病人施行从入院介绍到出院指导的全程健康教育,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也得到病员及家属的一致认可,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我科护理人员的综合满意度,即由2006年以前83%上升到91%。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 通过收集资料对病员的健康观念和知识需求作出评估

1.1 新病人入院对其进行入院处置时,针对烧伤病人大多为突发性事件和病情急、并伴有疼痛、恐惧及其他合并伤,在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初步扼要的入院介绍时,针对不同患者对各自伤情的反应程度,初步地对其伤情、转归及预后做大致的介绍,此时,切忌滔滔不绝、介绍太多,特别是休克期病人,有效循环血容量未得到及时纠正时,病人常表现出烦躁、、甚至不合作,过多的交谈和吩咐,往往收效甚微,有时常表现出厌烦情绪,而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适时的询问、安慰和必要的解释,在消除患者受伤之初的恐惧、紧张的情绪的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再根据时机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

1.2 在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床位护士再进一步评估病人的知识水平,学习的需要和能力、体力,及对疾病和健康的感受和对可能造成的伤残所表现的态度,再进一步收集,评估资料。切忌从主观臆断病人知识学习的取向,应树立病人是健康教育的中心,也是最终决策者的观念[1]。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健康教育后的反应和变化,以便进一步动态调整和修改健康教育计划内容。

1.3 结合烧伤病人要经过休克期、感染期和功能恢复期这三个病程特点,将各个不同时期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健康观念中的误区及自我保健中存在的缺陷,作为随时评估的相关内容,定期有所侧重的积累资料,评估设计。

2 制定详实的健康教育计划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并按时间的先后及具体的教育目标,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2.1 制定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应把每个病人作为不同的个体分别制定不同时限的目标。制定目标时还应注意病人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尽可能让病人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同时应注意所制定的目标应是可量化的且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以免挫伤病人的积极性。

2.2 健康教育的形式:针对烧伤、整形病人的不同情形,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个别交流和群体教育相结合,文字、图片、宣传材料与交流相结合,住院教育和出院指导相结合,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不拘一格,具体病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3 确立教育的具体内容:在规定教育的内容时,要注意到不同的文化层次和领悟能力,及烧伤病人的各个病程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其中,休克期围绕早期营养、补液、创伤情况及有关急救措施进行介绍和指导。感染期针对病人往往被迫采取强迫性、高热、需多次削痂与植皮手术的结合、异常痛苦及充分的营养供给纠正负氮平衡等,确立健康教育重点内容。而功能恢复期应对病人可能出现的肢体功能残障及容貌的改变和持久的功能锻炼的耐受力问题、出院后家属的督促协作应作为恢复期病人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的主要内容。

3 实施

实施是烧伤病人健康教育的核心阶段。2007年6月1日以来,笔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手段,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从病人入院介绍、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功能锻炼到出院指导的健康教育路径,特别是大面积、特重病人感染期病程长的特点,笔者运用健康教育路径满足了病人在感染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健康教育计划为此类病人或需要执行某些特殊治疗处置的病人绘制健康教育表格[2]。重危病人适时进行个别交流,一般病人或家属通过公休座谈会对其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辅导,或请来院复诊的整形病人现身说法,激励病人树立生存的信心和功能锻炼的毅力,同时利用墙报、专栏、文字、图片介绍典型恢复期病例,示范、讲解烧伤的防护、急救和功能锻炼的要领,对每位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住院教育和出院指导相结合,必要时举行家属专题讨论会,专门解决病员及家属提出的营养饮食、功能锻炼的有关问题,从多层面、全方位对住院病人施行健康教育。

4 效果评价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病人受益情况作一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床位护士的健康教育成绩的鉴定。

首先,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同时,需设立评价标准,使护理人员及病人共同朝一致的目标努力。同时,通过护士和病员的互动过程,达到共同的目的,讲究实效。应从病人对致伤原因、自己的损伤程度、伤后可能恢复的最佳状态、坚持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视自身现状几方面实施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5 评价方法

以护士长及护理部通过定期、不定期询问病人应知道的相关问题,听取病人接受教育后的解释和复述,了解病人此次受伤后对生活的态度,观察病员及家属进行自护及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全面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引导护士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放在使教育的目的通过知识的改变、态度的改变,逐步达到行为的转变;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的知识灌输转变到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价[3];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逐渐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康行为”上来[4]。

【参考文献】

[1]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2] 李苹,赖红梅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2.

[3]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2.

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43-01

1我国健康教育的形势

护理学科领域的扩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建立和发展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则是当务之急。护理健康教育几乎在全国所有的医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展,一批护理健康教育专著相继问世,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护理健康教育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护士掌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犹如掌握注射、穿刺、换药等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一样娴熟和得心应手。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入院教育

2.1.1目标熟悉病区管理规定,适应病区环境,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2.1.2教育内容1.病区环境介绍:病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辅助设施(食堂、卫生间、浴室、电话间)等,2.科室相关人员介绍:科主任、经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及病友,3.住院须知:作息时间、查房时间、发药时间、就餐时间等,4.等级护理要求,5.陪护要求,6.病区安全:妥善保管贵重物品,外出请销假,病房设施按规定使用(呼叫系统、空调等)。7.常规检查意义及标本留取方法:清晨及时留取大小便标本,交代放置位置。讲述做好各项常规辅助检查的意义8.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2.1.3教育效果1.复述入院须知有关规定。2.了解病人享有的权利、义务,表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3.演示病房设施的使用方法。4.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及留取化验标本。

2.4住院教育

2.4.1目标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减轻心理负担。

2.4.2教育内容1.所患疾病主要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2.目前治疗方法及配合要点。3.目前医嘱用药主要作用,用法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4.各种检查的意义及配合要点。5.放松技巧。6.饮食与活动要求。7.疾病治疗进展。8.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概念。

2.4.3教育效果1.复述疾病相关知识2.演示行为训练内容。

2.7特殊检查与治疗教育

2.7.1目标提高病人配合检查和治疗能力。

2.7.2教育内容1.检查的方法及意义2.常见病并发症的预防知识。3.检查前准备项目及配合要点。4.检查后可能出现的反应、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2.7.3教育效果1.正确复述检查意义、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2.主动配合检查治疗。

2.8术前教育

2.8.1目标提高病人手术适应能力,减轻术前焦虑。

2.8.2教育内容

2.8.2.1知识灌输(1)手术麻醉相关知识。(2)术前准备项目、意义及配合要点。(3)疼痛评估与止痛知识。(4)戒烟意义与戒烟方法。

2.8.2.2行为训练(1)睡眠调节方法。(2)心理调节技巧。(3)呼吸功能训练。(4)有效咳痰训练。(5)放松训练。(6)上呼吸机手语训练。(7)床上排泄训练。(8)肢体功能锻炼。(9)适应训练。(10)康复操作训练。(11)术前戒烟训练。(12)疼痛评估训练。

2.8.3教育效果1.能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知识和要点。2.正确演示行为训练技巧。3.观察情绪稳定、焦虑减轻和消除。

2.9术后教育

2.9.1目标提高病人术后配合能力,减少并发症。

2.9.2教育内容1.告知病人所处环境。2.安全防范措施。3各种生命管道的意义。4.各种卧位的意义。5.吸氧的注意事项。6.表述疼痛的方法。7.早期活动的意义及方法。8.饮食要求。9.伤口换药常识及保护方法。10.康复锻炼方法11.自我护理方法。

2.9.3教育效果1.正确复述相关知识和要点。2.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0出院教育

2.10.1目标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功能康复。

2.10.2教育内容1.术后活动、休息与睡眠要求。2.正确用药知识。3.饮食营养要求。4.自我护理知识。5.康复知识。6.功能锻炼方法。7.随诊与定期复查要求。

2.10.3教育效果1.复述与康复相关知识要点。2.理解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与方法。3.愿意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4.运用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护理健康教育包括了以下5个基本步骤评估:收集病人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诊断:对病人及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计划:对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安排。实施:将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评价:对教育效果做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3.2具体方法1.讲解有关知识2.演示行为训练3.推荐有关资料。4.播放专题影视录像。5.病人现身说法。6.参观监护病房。7.专题讲座。

4目前我国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1问题①对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②健康教育的工作程序不规范,方法不当,流于形式,内容泛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③护士缺乏专业知识;④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及方法;⑤缺乏进行教育的时间。⑥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⑦出院后病人健康教育薄弱,缺乏连续性。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教育,门诊及出院后教育不够,缺乏督导,病人出院后随意性大,复诊、就诊多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要真正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仅靠院内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通过建立院内外一体化连续性健康教育服务,才能实现。

4.2对策1.加强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3.健康教育制度化。4.健康教育规范化。5.加强沟通技巧训练,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

5开展健康教育对护士的要求

5.1主动性应积极主动向病人宣教有关知识,如疾病预防、用药作用及副作用、饮食等,目的使病人对自已的疾病有所认识,更好配合治疗护理。

5.2针对性护士要根据病人病情缓急、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等,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方法。如口头讲解、图文宣传、演示训练,个人宣教、小组宣教、座谈会等。

5.3科学性健康教育不是随便拉家常也不是盲目进行,它是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宣教,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全过程,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同时还要有质量监控措施,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

5.4技巧性健康教育没有固定模式,但需掌握一定技巧,如安排先进行什么后进行什么,抓住重点那些内容需多说那些少说,控制时间注意效果,宣教后要询问病人接收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医学习惯用语,同时要掌握好分寸,防止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或因我们讲解不当引发纠纷。

篇8

目前健康教育的开展受到了服务对象的普遍好评,其重要性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和认同,护理健康教育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2]。但是,临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实践证明,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3]。当前关于医师实施健康教育的文献远远少于护理健康教育的报道。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护士的工作,也是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如药剂师、检验师、影像技术人员等的共同责任[1]。对于健康教育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医师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4]。医师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5],但未能发挥应有作用[6],临床健康教育中有“重护轻医”的现象[7]。本文就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医院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1护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1相对滞后的护理观

由于长期以来受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全面的认识。多数护理工作者还没有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过来。董霞等对254名护士现代护理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7.3%的护士认为护理是非独立学科,从属于医疗;66%的护士认为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11.4%的护士认为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无关[8]。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9]。相对滞后的护理观影响整体护理的开展,使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识的宣传上。

1.2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

较多的作者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将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混淆[10-13]。卫生宣传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以个人、集体的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为着眼点,根据健康问题特征和角色变化而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14]。

1.3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5]。调查显示,85.5%的护士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的行为[11],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护理的根本目的(恢复、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致性认识不清。

1.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同样适用于护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健康教育程序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调查表明,84%的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6],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开展。

1.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其学科基础包括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传播学、行为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18]。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11]。通过抽查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18]。

1.6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包家明等调查得出,80%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11]。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

2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中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19],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1评估

评估是了解教育对象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何种技能的过程,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3]。

2.1.1评估的内容在评估时护士要从整体入手,既要考虑健康教育对象的生理(是否有体力学习)和心理(有无学习的愿望)两方面的学习能力,又要考虑感情状态(动机)和经验状态(以前的经历、技能、态度和学习能力),还要评估家庭的状态(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方式、信仰、家庭成员的关系、对目前状况的了解等)。一些护士只是将疾病的知识灌输给病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1]。

2.1.2评估的目的目前许多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不符合现代质量观的要求,没有满足护理健康教育对象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没有考虑病人的动机和需要,没有把病人最明确的需要放在首位。

2.2计划

计划过程即确定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

2.2.1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拟定目标时应考虑到病人缺乏哪些知识和技能,病人的态度与兴趣,病人的文化程度与接受能力,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完成目标的顺序。确定的目标不仅要符合病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其可行性,施教者的教学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条件、设备等[20]。

2.2.2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21]。护士对住院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以病人和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对心理护理,尤其是出院后指导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做法是常规性的,缺乏个体针对性,流于形式,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不具体[16,22,23]。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条文,很多护士在工作中机械地执行,把它作为护士长布置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停留在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上[24]。护士在对不同需求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要的内容[25]。罗洪等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关于病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较多局限在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了解住院环境规则和出院指导等方面[22]。

由于健康教育中“重护轻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面太宽,超出了护理的职责范畴,违背了护士的职业要求,容易引起医护患矛盾;健康教育的内容超出了护士的知识能力范畴,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护理人员没有建立与医师合作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宣教的内容与医师的不统一,也影响了病人对护理健康教育的信任程度。

2.2.3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健康教育大多存在内容相同,针对个体的少;读的多,讲解的少;书面的多,操作指导的少;灌输的多,注重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16,24]。护士采取的教育形式是口头式教育方式为主和辅助宣传资料方式[25,26]。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个人宣教、小组宣教和病人座谈会,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形式上不规范,随意性大[25]。包家明等调查80.5%的护理人员缺乏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方法的能力[11]。南秀荣等研究认为采取宣讲加卡片、图画、示范、录像等组合形式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26]。

2.3实施

评估和计划是健康教育的准备阶段,是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实施是具体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护士在实施过程中对健康教育时机把握不当,护士只重视给病人做健康教育指导,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6,27]。黄俭强等对五种主要护理杂志1998年至2003年发表的、经过筛选符合研究要求的248篇与健康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只有19.8%的健康教育研究较好地遵循了健康教育的程序进行实施[28]。

2.4评价

护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其目的是测定教育对象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以便修改原有的计划,改进教学工作。包家明等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1%的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1]。一些护士不重视、缺少教育计划实施后的评价[10,16]。

2.4.1评价形式和方法护士要根据教育计划和实施情况,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直接观察病人,对病人进行提问,与病人家属交谈,听取病人复述及自我评价,观察病人的记录,书面评分和小测验小结,由病人和家属演示护理技能等,了解其掌握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的程度[23]。

目前研究多采用问答、问卷等主观测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实施过程的评价,缺少护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反馈,缺乏细化、量化、客观的评价指标或标准,难以统一和比较。

2.4.2评价内容与指标在整体护理中开展的健康教育评价应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即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转变为对病人的实际效果评价。以往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多是从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如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和护患纠纷的减少等[17]。

2.4.3评价效果病人教育的目的是增进病人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因此,应评价病人的健康知识是否增加,态度及行为是否朝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并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达到教育目标[29]。

3结论

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上还是处于初始阶段[9]。为进一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护理职责范围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尝试建立适合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及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廷忠,郑建中主编.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

[2]程金莲,韩世范,乔玫,等.实施整体护理后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6):348-350.

[3]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4]周广海,孙加富.盐城市临床医生参与健康教育调查分析[J].交通医学,2002,16(1):92-93.

[5]刘蓓.上海市区医院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43.

[6]刘西京,米光明,甄会斌,等.石家庄市万名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在职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2):21.

[7]陈桂芸,刘轶,齐兴兰.医院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29-730.

[8]董霞,吴欣娟,田俊英,等.245名护士现代护理观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3.

[9]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10]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2-1583.

[1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12]张雅诗.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6-57.

[13]汪凤兰,何英,王桂生.影响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12-13.

[14]包家明,霍杰主编.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15]张王月,高德彰,吴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16]徐燕.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52-53.

[17]黄津芳,刘玉莹主编.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23.

[18]陆烈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0,15(11):691.

[19]包家明.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7):375.

[20]张王月,庞洁,高德彰,等.病人教育的程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47-348

[21]周兰姝.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76-777.

[22]罗洪,陈伟菊,何金爱,等.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再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2-233.

[23]宋丽华,张香琴.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66.

[24]胡容.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1):687.

[25]张镇静.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效果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6):439.

[26]南秀荣,李新霞,曹燕,等.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J].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03-404.

[27]孙淑兰.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学,2004,10(10):946-947.

篇9

通讯作者:张益梅

【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患儿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教育组30例,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按照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属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的复发率。结果 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一般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教育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作用显著。

【关键词】 程序化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 小儿; 复发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因患儿的家族史、特应质或过敏体质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多数患儿因患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和(或)食物(药物)过敏史,造成本病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其复发就诊率达70%,主要原因为患儿家属遵医依从性较低。为了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复发率,促进其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008年1月~2009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对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属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并与一般健康宣教作对照,结果显示程序化健康教育对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作用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的诊断标准纳入[1]。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5岁。

1.2 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教育组3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诱发因素、病情状况及经济条件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 教育方法 两组教育者均为管床护士。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照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属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管床护士全面收集患儿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2)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儿个体的评估和确立的护理诊断,制定适合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信任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教育者首先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其信任与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4)评价:评价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策略、教育内容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2]。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儿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3]。出院前一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2.2 教育形式 对照组采用个人宣教与公休座谈会形式;教育组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结合仔细讲解、讨论,与语言教育为主配合书面教育,给患儿家属提供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急性发作期过后可根据患儿病情组织小组讲解、讨论,请复发者的家属讲述复发的原因,相互交流体会,教育者对健康知识进行提问,如家属不能正确回答时,再讲解一次,以巩固教育效果。

1.2.3 教育内容 对照组教育内容如下:(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2)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知识、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安慰患儿和家属克服恐慌心理,配合医护人员尽快控制急性发作。教会患儿及家属如何配合治疗。急性发作期、持续发作期及缓解期应用的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疗效的观察,示范并教会吸入剂的正确给药方法。出院后的饮食活动、病情监测、按规律口服药物、发作时的处理、就医指征、定时复诊等保健知识。(3)讲解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接触过敏原、环境污染、呼吸道感染及气候变化对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危险性及关系,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的必要性。教育组除以上的常规宣教外,再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

1.3 评定方法

1.3.1 健康知识评定 两组患儿及家属均在出院前一天应用有关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试卷(包括支气管哮喘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分类、治疗目标、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用药知识、预防原则等10项内容,每项10分)进行测试,由患儿及家属共同回答。护士长和管床护士共同评分,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中等,60分以下为差。对未答对的题目护士给予重点讲解,直到家属完全明确为止。

1.3.2 依从性评定 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后6个月左右应用自行设计的出院后遵医行为(即出院指导)。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按时作息、改善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治疗原发病和是否坚持药物吸入等问卷。通过书信形式让共同生活的家属填写,专人负责发放,回收统计,问卷回收率100%。六项均能按要求去做的为完全依从,否则为不依从。

1.3.3 复发率统计评定 对所有入组患儿均随访2年,统计复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一般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教育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表2、表3。

表1 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掌握

情况比较(n)

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表2 两组患儿及家属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情况比较(n)

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

表3 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复况比较(n,%)

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P

3 讨论

通过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的研究结果(表1,表2)可见,接受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患儿及家属的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水平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17-822.

[2]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3] 李惠萍.走出健康教育的误区.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59.

[4] 母双,何权赢.支气管哮喘患者系统教育和管理效果评估.中国呼吸和危重症监护杂志,2005,4(2):87-90.

篇10

二、根据评估情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季节、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况选择恰当的健康教育题目,并制定出健康教育规划。

三、制定相关人员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充分准备,既要科学性,又要注意普及性和实用性,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四、认真实施规划,根据不同个体或群体,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一)采取宣传栏,宣传资料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居民自己阅读。

(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三)采取定期集中教育的方法,进行防病及保健知识教育。

(四)采取小组教育的方法,对同类健康问题的群体进行保健、康复等教育。

(五)采取个别教育的方法,对特殊个体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自我监测及家庭照顾教育。

五、定期征求居委会及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及内容的意见或建议;随时询问社区居民对防病保健知识的知晓度,以指导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六、大力推进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对社区内健康教育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定期组织专家、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上课,普及居民健康知识,并按要求定期针对社区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知识与防病知识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定期进行效果评价,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七、针对高危人群和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居民,开展戒烟、限酒、限烟、指导营养合理膳食、健身等行为干预活动,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能力。

八、广泛开展各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推广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考核要求。

九、开展整体人群精神卫生健康和残疾预防宣传教育。

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健康咨询台和开通咨询服务热线。

十一、健康知识宣传栏或板报应结合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定期更换内容。

十二、应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免费测量血压的制度,对社区内高血压病人实行“医患合作式管理”,实施健康教育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