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

篇1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大量情感丰富的文章,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情感资源,实施和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钻研教材,找出文章中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强化学生对文本所表述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来。比如说,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中,文中描述儿童所用的词句:“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就透露出稚气的童趣色彩。老师在对其讲解时,就可以结合大部分学生的童年生活,以此作为契合点,让学生积极讨论各自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回忆与文本所表述的类似事件、经历,让学生细细领悟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情感氛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前提,构建鲜活、生动的情感教学环境是情感教育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设置悬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情感氛围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疑问,通过层层设疑的方式,引入悬念,引发学生情感波动,满足学生情感的心理需要。比如说,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老师在讲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之后,就可以巧设疑问:“迷路了,作者接下来会找回家的路吗?他会怎样办?会遇到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设想。之后,巧妙引出“忽逢桃花林”的结局,并让学生带着“桃林是怎样的?桃林的前面又会有什么?”等悬念思考、设想。在层层的设疑之下,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为了满足情感心理的需要,都表示出强烈的阅读兴趣,纷纷投入到文章的阅读活动中来。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和透彻的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发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并能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促进情感教育的不断深入。

1、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教育也是学生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认知能力与识别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影响,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的应用情感教育,需要学生和作者、教师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关键词汇、关键句以及关键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字面意义下的深刻内涵,从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塑造了大量的意象,每个意象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所包含的萧瑟、凄凉之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萧瑟的秋景与作者孤独的身影,更好的体会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情。

2、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深入解读语文教材后,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结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贴近的事件与案例。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真实可感的案例开展教学,学生理解起教材中包含的情感也更加容易,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背影》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对其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在你们映象中的父亲是什么形象?你是否认真观察过自己的父亲?你看到过父亲的背影吗……”等问题,学生就会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父亲的日常观察进行描述。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汇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作者父亲浓烈、深沉的父爱,也能明白作者的思念之情。教师也可以乘热打铁,要求学生在教学结束后,观察父亲的言行举止,仿照《背影》的写作模式,对父亲与“我”的故事,或是父亲的故事进行描写,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与理解父亲,能够从小事中体会到父亲深厚的爱意,并产生孝顺父母等积极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文学作品形象以及讲解议论文中,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形象特点,并且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教材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也能提升其感情领悟能力。

3、根据教学教材进行渗透教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兴趣、个性、爱好作为设计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影响要素之一,在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3]。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应用解读教材的方法,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感受到作者真挚感情的同时,也受到该情感价值观念的影响。教师合理的应用情感教育也可以增强文章的感召力和深度,从而能够吸引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文本,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例如在学习 《沁园春・雪》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与分析在诗歌中包含的深层内涵。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明确在其中包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挥斥方遒的壮阔气概。学生在对诗歌进行全面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诵与背诵该诗,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也使得爱国情怀与澎湃朝气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情感教育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惺菡.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2)

篇3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氛围;教学情境;生活情境

一、和谐的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流以及主动沟通。因此,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快速地进入口语交际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交际氛围十分必要。和谐的交际氛围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其中在营造和谐交际氛围的过程中,多媒体展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还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

二、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

素。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性地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

三、生活情境的创设

口语交际教学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交际素养,从而提升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综合性能力,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还能促使口语交际的顺利展开。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中情境教学可以从创设和谐的交际氛围、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合适的生活情境这三个方面出

发,但不管实施何种策略,口语交际的主体都是学生,因此,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中,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和谐的情境。

篇4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更加显著。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具备浓郁兴趣的学生往往能够更牢固地记忆数学知识,其运用能力也非常理想。

2.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的学习需要立足一定的理论基础,相关的概念与定义是学生必须储备的基石。在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不可一味地生搬硬套、强施学生,可以通过举例、解析等方法来化抽象为形象,客观为形象,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

3.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通过对数学教学中情境模式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分析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起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将积极性调动出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多的学科。从日常生活中的买菜、购物,到房屋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合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与问题相结合,在活学活用后达到处理问题、夯实基础的双重效果。

二、基于问题分析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措施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很大动因之一,数学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数学任务的教学,并且能够保证数学的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穿插数学情境模式。

1.数学情境教学的目标

许多数学专家认为,知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情境教学主要是利用人本主义思想,通过对人的价值、创造性以及自我实现等各种因素进行教学研究,更加注重在学习中人的主观意愿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总的来说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主要为:以学生的情感调节为主要手段,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优化数学教学情境,不断促进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2.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需要对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能积极联系实际,进行有价值情境的创设。数学教材并不是非常完美的,教学参考书中的答案也并不一定是标准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的程序一般为“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加强数学应用”。

3.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由于数学教学的内容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情境进行相应的创设,将所涉的情境需要与数学知识进行很好地结合,使课堂效果得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都有所提高。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这一节课时,就可以利用一个直角三角形,折成一个长方形,将一个长方形折成等腰三角形。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分析学生自己的想法,把热身题目完成。接着教师对各组进行要求,使其派出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折法进行实物展示,并且演示整个折纸的过程和理由。通过折纸能够发现,最后能够折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这样就验证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的一半相等,且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折完纸后进行一定的猜想:一般三角形是否具有同样的性质?学生之间交流不同的意见。当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条件下,能够在折三角形时使得到的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学生可能会总结出:线段的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以及三角形两边的中点连线等。这样教师就能接着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最后学生获得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能够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问,并掌握数学知识。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3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口语能力包括学生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是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很快融入教学情境,这对于提升学生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信息技术情境下语文口语教学的开展方式。

1 营造氛围,课前演讲

坚持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3分钟演讲,以“历史上的今天”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演讲的内容。为了营造演讲的氛围,笔者动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并整理相关材料,并通过PowerPoint进行加工美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例如,在每年的9月18日,笔者都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提醒大家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演讲的学生通常会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有关的图片、文字素材,配以激昂奋进的音乐作为背景,结合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诠释,慷慨陈词,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3分钟课前演讲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训练效果十分理想。很多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也能够在一种自然逼真的情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仅开阔了大家的知识视野,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交流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为培养他们活泼开放的性格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利用剧情,配音表演

对于初中生而言,影视剧通常是他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事实上,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搬上课堂。让学生借助影视剧情了解人物关系,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时,再通过配音表演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解《范进中举》一课时,就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了《范进中举》的影片,然后撷取其中的经典片断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语气进行配音表演。此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提高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而且对于感知人物性格,学会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由于影片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又像尽可能地贴近人物,因此大家的表演热情十分高涨,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又如在讲解安徒生先生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笔者同样借助Flas鼓励学生参与剧情表演。为了让学生的语气、动作、表情更加符合人物特征,在表演前笔者召集“演员”开了剧情分析会,运用一些简单的服装道具配合表演。皇帝的无知、骗子的奸诈、大臣的昏庸、儿童的天真的性格特征在学生的表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诙谐风趣的对话不时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学生在活动中也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

3 网络阅读,寓教于乐

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学生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毋庸置疑,阅读是提升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而且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方面具有普通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借助于浩瀚的网络阅读资源,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其次可以进行有声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再次,配合专业录音软件,如Cooledit、先锋录音、Focus MP3 Recorder等,学生可以在网络阅读的同时,轻松自如地进行录音,以实现口语的跟读、复读、模仿等练习(如:树人网,http:///yueducz/czb/;中学生名著学习网,http:///;中学生阅读网,http:///hyfb/)。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口语练习中,不必担心教师或同学对自身的评价。在轻松愉悦的“人机对话”中,学生找回了自信,提升了阅读活动的广泛性和趣味性,潜移默化中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目的。因此,合理地挖掘网络阅读资源,是当前及今后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

4 情景呈现,促进交流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不仅可以轻松自如地再现生活情景,而且可以将自然风光、神秘宇宙、人间万象等自然人文景观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欲望,教师应把握机会,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佳作《春》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天的画面。课件呈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这样的情景正是作者所要表达和传递的积极情感。教师可依不同场景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1)春草图。①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②“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③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①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特点?

3)春风图。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②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春雨图。①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②“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迎春图。①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②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通过师生交流与生生讨论,学生能够从课件所呈现的情景中深刻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与文章阅读,会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从而使交流的主题会更加深入。

5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学生口语水平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合理采用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能说能写的专业技术人才铺设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郭辉辉.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口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5):57.

[2]蒋华.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现状的研究[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6):148.

[3]何惠建.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口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169.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对策

一、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现状

语文教学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语文课程是一个积累性较强的科目,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学习效果,不像数学等其他学科,把公式理解好,掌握某一类题型的解决方法,就能在考试中得到相应的分数,所以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认为学与不学不存在较大的分数差距。

二、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楚

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参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规定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这些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能把教学目标进行落实,有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操作性差而且过于单一,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规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较好的理解,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课堂内容但却不是学生想要的,学习较好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过于简单。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2.以教师为主,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经常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使学生缺少自己思考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停的讲解知识,缺乏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很容易出现学生在上一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时就已经开始了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乏合理性,经常会选择一些生字词进行学习,这些知识对学生几乎没有学习难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学,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能达成较好的沟通,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

3.课堂节奏过快,课堂内容知识过多

语文是一门涉猎范围极广的科目,所以语文教师的知识面也较广,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传授各个方面的知识,无论是文学典故 还是时政热点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讲授,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在听讲时往往侧重于了解故事内容,并不会对其进行思考,而且教师进行过多的知识讲解会使学生忽略对课内知识的掌握,由于课堂内容过多所以课堂的教学速度也较快,导致学生对许多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抓不住重点。

4.小组讨论的效率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给与的题目一般都过于简单,而且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讨论的兴致勃勃,有的学生却较为沉默,而且部分学生在讨论时,由于没有教师严格的监管,所以还会进行一些课外话题的讨论,导致小组讨论在表面看起来比较活跃,实际上效率低下,有时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秩序,导致课堂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三、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措施

1.明确课堂目标

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课本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只是接受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保持合理的教学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采取分层的教学目标,使对接受知识能力较好的的学生可以真正学到所需要的知识,使知识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课文的自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述,是同学们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比如在《陋室铭》这一课中,对作者刘禹锡的生平进行介绍,对铭这种文体的讲解,作者为什么认为陋室不漏,主人在陋室中有哪些活动,都有什么人来陋室拜访作者等问题都进行讲述和解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明确的课堂目标,既可以使教师的讲课思路清晰,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文章类型较多,有对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物传记的描写,只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以及段落讲解很难领略其中的美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擅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课件以及相应的视频资料,使其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比如,《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对紫藤萝的景象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再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用肉眼观看到那种紫藤萝盛开的景象,使其能够更好的体味出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感情,即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展开想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的讲解,导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从而使得课堂效率下降,我们在课程改革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更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清楚的知道学生想要什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把自己不会的问题大胆的说出来,特别使一些在课堂上经常沉默寡言的同学。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不要只是教师进行讲解,要启发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把自己的想法与问题都讲出来,比如,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老舍为什么如此喜爱济南的冬天,除了地理环境以外,有没有其他因素所导致呢?通过学生发问的方式,从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现在的语文教学,大部分学生都是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较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学生会对鲁迅究竟对文中的那位老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他对作者在小时候的那种惩罚究竟是否对其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或者查阅一些资料来进行解决,如果还是没有答案,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这样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了明确课堂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薛汝清.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无”――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备课[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12,45(03):17-18.

[2] 韦玲珍,张喜涛.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2,(07-08):53-54.

[3] 邱士军.如何利用中学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创造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137.

[4] 李菁.浅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诗歌教学 初中语文 高效教学 审美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0-01

初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直接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授课教师对诗歌课堂教学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课堂反馈,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诗词的特征与自身学习方式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授课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能让学生在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潜移默化中逐步的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使得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不断驱动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内在的思想认识、作品审美能力和一定的文化品位。

从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作用,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歌的继承与发扬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晶得到发展的一种形式,希望能够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诗歌发扬光大。但是,不断的创新初中诗歌的教学的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了当今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是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相关的。因此,不断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才能为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新的教学方式理念的形成,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来的。因此,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缺失或者是对诗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都应该逐渐的得到改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人才的培养更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审美的综合能力的增强,而现如今被广泛认知的的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需要学校注入的新的审美教育模式,实施新的授课方式,使得这种传播审美的教学课程设置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一、提高审美能力,弥补教学中的审美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艺术形式,诗歌之美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诗歌讲究形式美、意境美、抒情美的整体艺术感。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长期盛行对诗歌逐字逐句地讲解方式,学生只是对诗词的字面意思得到理解,不能从整体上深入的学习到诗词的精髓,授课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般会采取先入为主的思想分析方法,没有整体的艺术美和学生审美能力有效提升的方法的运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诗歌应有的美育效果。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学生对古典对诗文的自我理解的加深还需要授课教师的引导。

例如,在进行曹操的《次北固山下》鉴赏时,授课教师要学生自己对诗词进行自我分析,针对能够表达诗人感情感情的句子或者是字词进行“细讲”,这为以自主体验为主的诗歌教学提供了基础。学生在自我领悟文学作品中丰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运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及对诗中“残”、“旧”二的字分析,体会到诗人对新旧事物交替的感慨之情及其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感十足,这样的艺术表现力能够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并结合学生自己的体验和理性思考,授课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学生能够深入的领会是人的复杂感情。

二、以实现基础的教学目标位根本,创新性培养方法

诗歌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正确、规范准确理解教材诗词的主旨大意,形成独立的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之后又是上升到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能是完成一部分,这是逐级得到提高的,只要在整上系统的学到的才是诗歌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就能完成这些教学与教育目标。首先的目标是诗歌教学目的性。对学生诗词的阅读教学要落实到在每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第二个是诗词阅读教学要科学性。授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诗词阅读与思考的方式,是一种引导,一种合理性的配合。最后是诗词阅读教学要有创造性。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断发展时期。

学生能够品出诗词的意境需要授课教师的指导,但是适当的方式方法也是对学生的理解产生偏差。授课教师应该是,结合具体诗词的风格采取具体的授课方式,这样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学生对典故的解释,学生能够根据作者的一些背景知识介绍,逐步的深入体会抒情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学习马王维的《使至塞上》的诗词,并不能利用学生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具体实物的描述作为对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景的解释,而是授课教师要让学生利用竞争的方式理解诗中或者是诗人所处的萧瑟茫茫、深沉荒凉的意境,体会郁闷悲苦与寂寞的思想感情。这种竞争方式是利用学生之间的演示及其有感情的朗读,能够利用表情的表达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加入丰富的联想,进入意境,对诗歌就有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揣摩到诗人的情感。

三、主题式开发与联系,结合实效性自我体悟

针对一首具体的诗词的鉴赏,并不是只是逐字逐句地去分析,因为这只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步骤之一,还应该结合课堂上声请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在获得初步美感的同时,认真体会诗词的节奏,这样能够在帮助学生品味、正确理解诗词语言的同时,深入的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通过图像、声音的形式,让学生对诗词赏析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与学生来说,诗词鉴赏学习最主要的是能够达到学生“学之以渔”并不是“学之以鱼”。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针对于学生对语文诗歌的阅读及赏析教学方面来讲,不单是从字句方面到思想感情分析能力的转化,而是一种能力的积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种阅读时效性的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首要条件。

初中诗歌教学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在美的巡游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例如,《登岳阳楼》、《观沧海》等诗词的鉴赏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诗词的意象,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进入诗境。“一切文字的最高境界,是在有限的具体事物之中,敞开一种若有若无、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主客合一的无限境界。”同时,这些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实施,希望能得到有效的重视,不断为创造高效课堂和有用人才做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将学生带到教学中来,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篇8

关键词:学情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开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普及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这就学校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和调查,发现教学薄弱环节,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一、了解学情,有利于因材施教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其基础环节就是掌握学情,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情况以及课外学习情况等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某高中一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得出一下学习情况: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状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其中有70%以上的学生对数学学科表现出“很有兴趣”以及“有兴趣”,表现出“兴趣一般”以及“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占30%左右。从这个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结合访谈调查,发现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觉得学习数学能够了解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使人变得聪明,这又说明一些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数学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兴趣,能够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中变现出来。在调查学生动机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日后工作需要”,这说明高中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对其未来职业的影响。但是依旧有49%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升学”和“考试”。

(二)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状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基本能够做到“自主发言”的有21.4%,而“不愿意主动发言”或者“不愿意发言”的则有23.6%左右,针对这个这个结果深入剖析,不爱发言的学生主要是由于自卑,说错了跑丢面子等因素造成。而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基本呈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高中生所期盼的学习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左右的学生希望独立学习,而有55%左右到额学生希望与同学、教师一同学习,有40%的学生希望“教师讲授为主,自己的学习为辅”从这个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接收合作学习,并喜欢合作学习,之后极少部分的学生希望全部由教师讲授,自己被动接受。通过谈话调查,我们还发现,结合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方式以及趣味性、活动的教学形式,是学生最喜欢的。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觉得,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比如: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可以进行以下情境的创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唐憎师徒在取经回来之后,猪八戒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高老庄,并开了一家自己的连锁店,但是因为经营状况不好,需要向大师兄借点钱,于是打通孙悟空的电话:猴哥,我的连锁店遭遇了一些麻烦,急需一些资金周转,你能够借给我3000万周转呢?这是电话那边的悟空回答:我可以将钱借给你,从今天开始我每天给你100万元,但是你第一天还给我1元,而后第二天要给我2元,第三天给我3元,以此类推,以后每天还给我的钱都是头一天的两倍,觉得怎么样?猪八戒想了一想,觉得非常划算,但是又向,这猴子每次都算计我,这次怎么让我占这么大的便宜。听说这个班级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想请求你们帮助我算一下这笔帐,看看我要不要答应猴哥的这个建议?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等差数列的问题,将这个问题设计成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学生得出答案:猪八戒收入的钱数:100*30=3000万元猪八戒支出的钱数:1+2+22+23……229=?这个钱数怎么算呢?同学们又发现1,2,22,…229,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差数列,这恰好就是求其前30项的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

(二)提出猜想,重视探究

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来看,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较低,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最终由他们自己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比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图片,比如操场的跑道,单杠双杠,旗杆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地面抽象成平面,把“跑道白线”,“旗杆”,“单杠”抽象成直线,请先独立尝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后,请回答下列问题形成统一答案。2.1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有几种情况?2.2直线与平面分别有哪几种位置关系?通过创建这样的疑问,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激发,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总结答案,思考还会有几种情况,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优化教法,因材施教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的高中学生都希望数学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多元化,并富有趣味性,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法方法,并不利于因材施教。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目前,高中数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自主式、讨论式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本文对学情分析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何政源.学情分析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J].语文教学通讯,2014,(09).

篇9

由于工作竞争激烈,为了满足社会的生产力,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工作的步伐就加快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秩序,这时就得提出一种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参照文本,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__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尖推中补差,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二、学情教情:

本届初三学生基础不怎么扎实,一部分学生认识肤浅,重理轻文,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学科成绩差;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学科知识积累,知识面窄,思维呆板,学法单一,学科成绩滞步不前;一部分学生学业底子不错,但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耐心,读书缺乏思考,敷衍了事,盲目自信。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看来,优秀率虽有提高,但仍需要继续奋进。及格人数下降,急需要找对症结,迎头赶上。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内阅读丢分严重,课内知识巩固差。这种现象的形成应引起本学期的反思和重视。

三、教学内容:

1、本学期新课有三个单元,六篇课文,两个专题,一部名著推荐,四个综合实践活动和诵读欣赏。

每个单元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2、本学期全面复习分三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及套题训练。

解读《__中考说明》是前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

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优秀率提高20%,及格率达到90%以上。尖子生的总分最次不低于100分。

五、教学设想:

1、宏观上要活

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

2、微观上要实

就是具体到每节语文课,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深入探讨问题,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

3、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上,力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教学措施

1、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语文个体差异大,分析摸透学情,分层次进行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2、分析历年中考试题,研读《中考说明》,摸清考题导向。

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辅导资料精心筛选。

3、采用“整体规划教学法”,“单元训练法”,“重点、难点错题回测法”进行基础夯实。

4、抓好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训练,尽心设计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名著导读训练,重视语文知识的全面积累。

5、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身边事物的习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一些小练笔,引导学生训练合适于自己的一种作文风格,定期推荐一些美文佳句、名言警句。

6、以课文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多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表达技巧。

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训练相结合,总结出一些规律供学生参考使用。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2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搞好初三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初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初三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决胜中考。因此,特制定初三语文学年度教学计划。

一、教学管理原则

因刚接本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一切情况不了解,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在教学中我将一边教学一边了解,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科学方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及中间生的促进工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有进步,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积极学习“诗意语文”的研究成果,教学中努力探求“诗意语文如何是”的有效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领会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达到的能力与目标,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它是中考命题的指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考试说明》是课标的具体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根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示例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部分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十分具体的说明。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让复习能做到低时高效。

3、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估计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

4、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下拦河网。

5、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6、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变化,探讨新教材的新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师慧杯”竞赛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使课改实验真正做到“边实验,边小结,边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每二周一次,教研组成员可自主报名参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并用统一的记录本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

(4)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5)任课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并争取教学或获奖。

(6)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7)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3、坚持正确导向,对备课组备课环节进行指导和督察。

七年级、抓基础,抓规范,培养能力,教学形式多样。

初三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再创佳绩。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信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__班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尤其是诗歌的朗读,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议论文写作的知识,学习缩写和改写,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养成边读书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九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5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

再有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明显,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不理语文,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需要重点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关键点

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及其运用。

2、文言诗文的默写、理解。

3、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及其语言表述。

4、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复习难点:

1、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及其语言表述。

2、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3、复习关键点: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

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做此类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作文部分。

篇10

2008年上旬,“齐齐哈尔市初中语文学科命题技术培训会”召开。此次会议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研究学业考试命题改革方向和命题技术,提高命题、选题和评题的能力,为学校科学备考服务,探索命题改革的新思路,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指导课堂教学”为宗旨,采用研讨课、经验交流、命题讲座等多种生动、可操作性强的形式,对与会教师日常的语文教学以及试题的选择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期我们将为大家选编其中的两节精彩观摩课“探究题专题复习”与“咏物散文阅读”,为初三的教师备考、复习提供参考。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思维相对活跃,有一定的分析探究、比较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透过文本信息表面去分析探知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在设计此课时,笔者注重选择单一文本和多则文本类型题,注重逻辑推理,强化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所选择的习题也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使他们有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目标】了解探究题的特点;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运用此法解决实际探究题。

【重、难点】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总结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课件辅助教学、讨论法、探究法。

【内容简析】本节课先用一段汽车广告的视频导入,让学生懂得对各种生活现象都要有探究意识,对各种问题都要有探究能力。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流畅地过渡到所学内容──综合探究。

课程安排由浅入深,从理论上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探究的过程,并且按“什么是探究”、“探究什么”、“怎样探究”的步骤,逐层深入地了解探究题的解法。每个环节都是以练代讲,设计的习题类型难度由浅入深,有梯度,符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习题内容选自生活,和社会结合紧密。让学生在实际题例中总结规律,归纳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后,练习涉及了登月、和平、环保等内容,能够体现教师的知识面和修养。同时,通过精心设计切入点,力图让学生有话可说,调动学生的积累和思维深度。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前我只对大家提出一个要求,如果某名同学回答得非常精彩,我希望大家能真诚地为他鼓掌,因为掌声既是对他的尊重,也是你自己素养的体现。我们先来做几道题,活跃一下我们的大脑。(展示课件1。)如果你发现了规律,找到了答案,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生:我选A。看所给的图形,前两个重合后就形成了第三幅图。根据这一规律,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A符合规律,所以我选A。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鼓掌。)下面要看一看同学们的感悟是不是丰富。(课件略。)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广告,由法国人拍摄,没用电脑合成,一次性拍成。100多人耗时两个多月。同学们看了这段广告,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觉得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限的。而且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每一步都不能出错,这样才能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

师:就像是我们看过的──

生:多米诺骨牌。

师:不错,我们再来做一道题,看一看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如何。(展示课件2。)看到下列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生: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看来同学们思维很敏捷,感悟也丰富,知识储备很足,这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必备素质。刚才这3道题答案的得出,就是我们探究的结果。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老师所给的图示,说说什么是探究呢?

生:就是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然后得出结果并表述出来。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师:对,这是一个思维过程。综合两名同学的意见,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探究?

生:就是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其结果的思维过程。

师:非常好。课前3道题材料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图形、视频、文字。今天我们重点说说文字材料。对于文字材料我们要探究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下面一则材料。(展示课件3。)

二、材料探究

师:谁能大声朗读一下?(生踊跃举手,并朗读。)大家注意画线部分。根据这则材料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教育要面向全民。

师:那么你的结论和画线部分有什么联系呢?

生:是画线部分的综合和概括。

师:好,不错,我们再来看一则材料。(展示课件4。)

师:这则材料中包含哪些信息,大家还是要注意画线部分。特别是要看看这则材料和上则材料有什么不同。

生:阿拉法特的意思是为了和平而来参加会议的。

师:对,还有吗?

生: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或有必要,会采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生:还有,他用比喻的形式说希望世界都是和平的。

师:非常好。刚才这名同学说了,用了比喻的形式。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说出来,他的意思隐含在文字当中,那么联系上一则材料,谁来说说对于第一则材料,从文字材料方面来看,我们应该探究什么?

生:从第一则材料上看,我们应该探究文字中所包含的信息。

生:还有,分析修辞,看看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信息。

生:通过所做的题型来看,我觉得背后隐含的信息更重要。

师:我同意。在做题当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都是隐含信息的材料。所以这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板书。)

师:除了探究文字信息之外,就没别的了吗?我们看一下这则材料。看这则与前面的材料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展示课件5。生同桌间讨论后回答。)

生:这道题所给材料不是一条,而是两条。

师:那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我给你点提示,注意画线和斜体字部分。

生: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

生:国家制定了一些保护措施,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有了改变。

生:藏羚羊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生: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藏羚羊的生活习性有了改变。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那么你更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生:我更同意最后一名同学所说的。因为他的答案概括了两则材料。

师:这种关系也是我们要探究的重点。我们再看一则材料。(展示课件6。)我们依次来朗读以下几则材料。(生依次朗读材料。)

师:根据这几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有志不在年高。

生:自古英雄出少年。

师:这些结论的得出,是我们发现了这几则材料的──

生:共同点。

师:非常好。大家注意,如果我在这则材料中再加入一条的话,你还能得出这个结论吗?(展示课件7。)

生:不能用这个结论了。我觉得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师:Very good 。得出这个结论是我们找到了材料间的不同点。那么,综合上面两则材料,我们要探究什么呢?(同桌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以上内容从形式上看是多则材料,对于多则材料,我们要探究材料间的逻辑关系。

生:还要注意一下材料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才更准确。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明确了目标,也就是找到了我们的敌人。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生:消灭敌人。

师:对。那么我们怎么探究结论呢?我们看下面的材料。(展示课件8。)谁来朗读一下。(生大声朗读。)

师:我们看这一则材料,其中包含的信息很多。那么哪些才能作为结论呢?

生:我认为应该找关键性的话。

师:对,很好,文本中哪些话是关键的呢?

生:中心句。

生:还有一些抒情的句子。

生:还有一些议论性的句子。

师:对,找中心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那么这则材料哪句是关键性的呢?

生:青年歌手们在演唱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多为中学课本内容的文化素质测验题面前,他们却过不了关。

师: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材料里的关键句子是我们探究结论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板书。)

师:那么,对于那些没有中心句的材料怎么办呢?我们看下一则材料。(展示课件9。)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一,来作答。给大家5分钟讨论时间,前后桌可以自己讨论。(师适时巡视,个别指导。)

生:我们选“人与大”,如果一个人能用双肩担起道义来,那么他就长大成人了。

师:很有哲理。

生:我们选“上与下”,方向不同,品质就有高下。

师:有创意。哪组还来?

生:我们选“心与必”。内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必定会成功。

师:同学们的想法令我惊奇。很有思想呀!那么我们回想一下,你们都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生:我觉得,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合理的想象才得出这些结论。

生:我觉得还有联想。

师:想象和联想不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由此及彼,一个是再创造。

师:很专业嘛。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是我们做探究题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不错的方法之一。(展示课件,单一材料:关键词句、联想想象、挖掘深度。)那么对于多则材料,我们怎么去探究我们想要得到的结论呢?(展示课件10)请大家看手中的材料,默读后回答。

师:这则材料复杂了一点,我们先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说的都是月球的事。

生2:不对,是在月球上能不能看到长城的事。

师:谁说得对?

生:生2。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则材料不是说月球的形状和那些科学数据,而是说不同的人在月球上能不能看到地球。

师:对,这也就是这几则材料的相同点。但是仅看相同点,我们能不能得出结论?

生:我们更应该看不同点。

师:对,共性让我们明确方向,个性使我们思想更有深度。那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个结论呢?

生:我认为这道题的结论是:要独立思考,要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

师:做什么事都应该这样。要根据自己的探究发现,得出自己的观点。非常好。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普遍的材料探究的方法。谁来总结一下?(生热烈讨论。)

生:对于单一材料,我们应该找关键性的句子,并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结论。

生:对于多则材料而言,我们要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能就事论事,要有一定的深度。从中提炼出合适的观点。

师:是的,不能就事论事,要有一定的深度,无论是单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这一点都很重要,这样我们的观点才能站得住脚。(展示课件1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休息1分钟,请大家跟着我的讲述,轻松1分钟。一身正,二腰直,三肩平,四足安,五目视前方。目视前方看什么?

生:看黑板。

师:不完全对。

生:看探究的方法。

师:同学们一边放松一边将这一方法记在脑子里,接下来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材料页(具体略)后,再看投影上的问题(展示课件12)。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

三、巩固反馈

生:概括四则材料的共同点是:各国都在加紧月球探测。

师:分析共同点得出。不错,学以致用。高,实在是高。

生:我的第一句话是我终于踏上了月球,作为中国人,我非常骄傲。噢耶!

生:我上来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上来了。(生笑。)

师:有激情,可爱。有一种民族自豪感。那第一个动作呢?

生:是这样。(做胜利手势。)

师:不错,有创意。想象合理。下一问。

生:你好,欢迎来到地月系。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人类是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会和所有地球外生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希望你们到地球来做客。

师:哦,很友好嘛。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语言概括能力还是挺强的。对于探究的方法掌握得还是不错的。探究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我们解决问题很有效的手段,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一方法,对我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老师这里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我收集了一些材料,印发给大家,同学们根据这些材料,自己编写一道材料探究题。考一考你的同桌、你的同学。编题时要注意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个方法。

师:最后把近几年总结出来的一些解题规律奉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解题中能轻松应对(展示课件,应考经验:1.真切感悟,合理想象;2.适当延展,见解独到;3.切合主题,语言简明;4.先主后次,先同后异)。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掌握了好的思维方法就一定能发现新的问题,并最终战胜它。

【评析】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探究题成为近年来中考的热门题型。它能考查学生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堂复习课主要围绕综合探究中的文字材料如何探究进行设计,对应了中考考点,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对这节课的印象是深、博、活、巧。

一、深。这节课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本节课授课流程思路清晰,由“什么是探究”到“探究什么”再到“怎么样探究”,思维缜密、步步为营。

教师能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构建立体化语文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中体现有序、有度,也就是能按语文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过程与方法中,教师采用了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让学生在凝聚着强烈情感、渗透着深刻哲理的材料中展开想象,从中感受,体会领悟。

教师分析考点有深度,把探究题材料分为两大类,并分别总结探究方法,方法科学实用,简便易操作。这样学生在中考中也会受益匪浅。

二、博。本课涵盖了中考探究材料的几大题型。材料选择广泛。既有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又涉及到近年来国内外时政热点话题。如探月、环保……既体现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又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整合;既贴近中考,又提醒学生关注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很有指导性。学生在丰富的文学信息中汲取的不仅是答题技巧,还有背后的人文关怀。比如抓住机遇、自立自强、重视诚信、热爱祖国等精神品质。这些如涓涓细流,流淌在课堂上每一个角落。看来,教师在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上花费了不少心思,这也是整节课成功的关键。

三、活。各个环节设计新颖,充满活力。导入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有创新。教师平易近人,有亲和力,能调动学生情绪,师生关系融洽。他能关注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过程,有较强地调控课堂节奏的能力。他的评价语言鲜活,有感染力,把一堂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的复习课上得深入浅出,轻松有趣,像做了一次文字游戏。

四、巧。教师开始就能引发学生情感,采用图形辨识、广告录像等方法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如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4个材料中,他先让学生找到共性,然后又打出徐特立的材料,这样学生自然就得出结论。他能因势利导,巧于点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