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产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产业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报业集团;产业化;中国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以文字符号为传播媒介的印刷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报纸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艰难前行,报纸发行量萎缩、广告收入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突破发展困局,稳定受众群,确保发行量,提升广告额,这是报人必需面对的紧迫问题。纵观我国报业发展,很多报纸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品牌报纸,努力扩大报纸在某一区域的影响力。在品牌构建过程中,如何在报纸的经营发展中实施品牌战略,这是报媒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一、我国报业经营发展趋势

(一)我国报业经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报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加快了集约化经营的进程,其重要标志,就是涌现了一批报业集团。自1996年,《广州日报》开始组建我国首家报业集团的试点工作以来,1998年《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先后开始组建报业集团。

集团化是我国报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步骤。实践证明: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加快集约化经营的进程,有利于报业激发自身的经营活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发展后劲,有利于增强报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报业持续健康地发展;走集团化道路,实行集约化的规模经营,是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资本运营将成为未来报业的发展趋势

所谓资本运营,就是经济实体将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视为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流动、兼并、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我国的报社、报业集团都是由各种生产要素构成的具有政治属性的经济实体,它们所拥有的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可视为资本,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价值增值。应当看到,报业与资本市场结缘,不单是借“股”扬名,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规模经营,因为新世纪迎来的是以规模竞争为特点的市场阶段,所谓规模竞争,其实质就是资本竞争。鉴于我国报业发展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胞”,而且还有国际潮流的冲击,因而非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不可,而利用股市资金的杠杆作用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的效用,壮大报业产业的自身实力,是一个必要的战略选择。

二、展望网络时代的报纸发展趋势

在网络时代,报纸仍是重要媒体。有数据表明,2006年,全世界的报纸大幅增加,总数达到5亿份。根据世界报业联合会的统计,每天平均有14亿人阅读一份日报。比利时人读报最积极,人均读报54分钟,芬兰人为48分钟。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蓬勃迅猛发展,不时在刷新我们传播、阅读新闻的方式,报纸网站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新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虽然时刻在更新,但只有具备敏锐眼光、卓越胆识的人会意识到并把握住它。这有点像网络刚开始时,很多人觉得E-mail、MSN没有什么用处,谁会想到几年后的今天,没有E-mail、MSN简直就无法工作、无法联络。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纸将出现。它将彻底改变人们传播、阅读和获取新闻的方式。

到那时,人们订阅的报刊将是一张新型的可擦写记录介质――电子纸,它的厚度跟报纸差不多,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任意弯曲折叠。报社只需通过电脑或其它设备来传递无线电波,读者可以自己选择要看的报纸。那时,报纸发行将突破地域上的限制,每份报纸都可以即时地“发行”到全国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的报纸。

我们可以看到,10多年来,印刷版与网络版的关系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从简单翻版走向超越(地域限制的突破、多文字版本、多文件格式版本)。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大胆预言:在印刷版与网络版的协同作战中,最终网络版将会成为母版,印刷版将会演变成为网络版的目录单或检索目录。

三、报纸品牌的发展战略

报纸品牌初步建立后,就应该在规模上做文章,使自身的品牌不断发展提升,壮大经济实力。

根据市场学原理,著名品牌的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依赖和认同。依赖起源于对某一种特定商品的肯定,尔后消费者的依赖渐渐脱离具体的商品,上升到一种抽象的品牌上,只要挂这种品牌的商品,就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依赖。根据这种品牌偏好,报纸可以把已成功的品牌挂到新的产品上,利用原有的品牌效应,报纸就可以提高新产品的认知率,减少陌生感,从而降低促销成本,减少开创新栏目、新媒介、新企业的市场风险。报纸扩张规模,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同一品牌的延伸

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推出新的报纸或杂志时,借用旧的品牌,为新媒介的发展铺平道路。如1998年推出的《贵阳晚报――彩色版》,正是凭借《贵阳晚报》长久以来树立的品牌形象和群众认知度,使得彩色版在发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登上了贵阳报纸日发行量之首。类似的还有美国《华尔街日报》推出《欧洲华尔街日报》等,这种子报的成功,无不受益于其母报的良好品牌形象。

(二)跨行业品牌扩展

不仅要继续占据原有的报纸市场,而且将品牌扩展到其他行业,使报社横向发展,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如很多报业集团的经营触角已经伸向房地产、印刷业、物流、旅游、酒店服务等产业。

四、结语

在看到中国报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回避中国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国内报业与国际报业之间、市场经济发展与报业的适应性之间、群众文化需求和报业的满足程度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报业经营实践中,报业的管理者也存在诸多难题,如目光短浅、视野狭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各自为政、力量分散、资金不足、后劲不强等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辽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67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1 高等职业教育对辽宁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0多年来,东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7月,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四个要求,其别强调“要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阵地,从其产业结构特点来看,要实现经济的振兴,就要充分发挥辽宁自身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辽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与原材料基地,形成具有辽宁优势与特点的产业新格局。而这些战略的实现从根本上要依靠科技的创新与进步,要依靠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和各类专门人才,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基地。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不断开发辽宁的人才资源,为工业企业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促进辽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并针对其需要,培养大量创新人才以及高素质劳动者。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在辽宁振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与辽宁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因此,使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不仅是辽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辽宁振兴的重要途径。

2 高等职业教育与辽宁产业发展的不适应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不适应

为了适应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辽宁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全省共有高职院校51所,国家级示范建设学校4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建设学校3所,国家级试点专业21个,这三项均位居全国前列。共有21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先后建设28个双师素质教育培训基地,高职专科在校生为29.5万人。可见,随着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高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在内涵建设上还略显薄弱,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双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与辽宁产业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教育明显滞后。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尤其是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成为产业和企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瓶颈。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之间的不匹配既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影响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

2.2 人才培养层次的不适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制造强省战略,辽宁省政府于2015年12月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提出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15个重点领域。因而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是专科层次,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学生如果想进一步提升仅能依靠“专升本”进入到本科院校;此外,学生专科毕业以后,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可以提升,但是在学历水平上的提升空间很小,这不仅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也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

2.3 专业布局的不适应

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省各县市都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明确了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所在县市的经济发展目标及产业结构特点设置相关专业。根据《2015年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有高职院校19所,占辽宁省内的37.25%,大连10所,占19.61%,其余12个市共有22所,占43.14%。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了沈阳、大连两地,其他地区资源较为薄弱。因此,这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专业结构等方面也是基于其所在地,而其他县市需求的人才与之并不完全匹配,这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鞍山为例,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却没有高职院校,根本无法满足其对冶金类高职人才的需要。

3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辽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劳动者,建设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职院校应把握这个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抓手,大力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全面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辽宁省各级部门及高职院校应深入探讨如何根据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培养“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职人才,使教育规模、结构、层次和质量全方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教育体系变革的彻底性突破。因此,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适应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3.2 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但高技能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才是建设制造强省的根本,为了积极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辽宁省内各高职院校应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弘扬“工匠精神”,建立高职教育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国制造2025”对接的办学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培养所需的不同层次人才。因而,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要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从专科逐渐向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层次高移,这不仅是辽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是教育整体的发展方向。

3.3 合理调整专业布局

由于辽宁省内各县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这就导致各区域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如何合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满足各县市及周边地区的需要,这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根据辽宁省不同县市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建立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及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为了更好地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应优先发展适应辽宁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需要的新兴专业,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重点加强服务金融、物流、商务、医疗与健康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支持建设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工作、老龄服务以及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相关专业。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重点项目;选择模型;考量因素;文化产业;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1-0144-005

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设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地选择、确定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成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文化部以《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形式,公布每年的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013―2015年,《手册》共收录了5721个项目,涵盖了11类重要的文化产业行业。除了全国层面,地方政府分批或分年度陆续出台了本地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名录,或以文化产业“投资推荐项目”、“引导资金补助项目”、“招商指南”等形式确定了本地区文化产业鼓励投资、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有的是科学分析的结果,也有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如何科学、理性地确定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时应该考量哪些因素,这是学术界和理论界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模型构建

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模型由两大系统构成: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供给系统包括文化资源、人力与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三大要素,需求系统包括市场需求、经济结构调整需求、文化保护与传承需求三大需求(见图1)。

(一)供给系统分析

供给系统分析是文化可能性分析,主要分析本地区是否能够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提供资源要素(文化资源要素、人力与技术资源要素和资本资源要素)支撑。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之间文化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结构、形态与特征各不相同,依托本地区特色和优势文化资源形成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才能具有竞争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高智力性产业,人力与技术资源要素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是目前各国发展文化产业所面临的两大课题。[1]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就没有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人力资源的素质决定了文化产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产业的竞争,实质是高素质人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人才的蓄积培育和市场配置是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关键要素和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新工具、新资源、新载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推动力。[3]只有通过技术,才能将文化创意转变为现实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只有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新技术对接、结合,文化产业才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诞生新的文化产品和产业形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向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项目倾斜,方可取得预期成效,获得持续发展。

我国的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窄,文化产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文化部网站关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的调查显示,有74.1%的参与者认为“很难,几乎不能融到资”,16.3%认为“还行,有些项目能融到资”,仅有0.9%认为“很容易,不存在任何困难”。资本投入量和资本门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本资源匮乏,文化产业项目就不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造,也就没有必要将其确立为“重点项目”了。

(二)需求系统分析

需求系统分析是必要性分析,主要分析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能否满足本区域或更广阔地域的当前或长远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市场需求、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和文化保护与传承需求。

经济属性是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文化产业具有经营性特征,文化产业主客体的关系可以表现为纯粹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4]所有产业的发展,都源于市场需求,适用于市场经济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文化产业经济体。因此,现实的与潜在的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与确立的重要依据之一。文化产业改革创新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的重要引擎[5],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与确立,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需求。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文化属性,承担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还必须考虑文化效益。在选择模型需求系统中,文化保护与传承需求是体现文化产业发展内在要求的不可或缺的独特部分。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提炼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需要考量的五大因素:地域特色文化(源于供给系统中的文化资源要素)、前期建设基础(源于供给系统中的人力与技术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市场发展前景(源于需求系统中的市场需求)、区域产业结构(源于需求系统中的经济结构调整需求)、文化遗产保护(源于需求系统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需求)。

二、模型的供给系统考量因素

(一)地域特色文化

我国地域辽阔,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这是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文脉基础。一个区域上马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切忌罔顾本地特色与优势文化资源,盲目跟风,简单模仿,东施效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纷纷上马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娱乐项目,全国各地建设了400多个内容基本雷同、照搬照抄、缺乏个性与创意的“西游记宫”,丧失地方文化特色,有的甚至走向庸俗化,不仅导致经济上的亏损,而且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伤害。

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其地方特色文化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以赵王城遗址为代表的战国文化、以邺城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黄粱梦吕仙祠为依托的梦文化以及以馆陶黑陶、磁州窑为代表的陶瓷文化。邯郸市在建和拟建的赵王城遗址公园、邺城遗址文化产业园、梦文化中心、馆陶黑陶生产培训基地、磁州窑文化产业基地等五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就是依托上述四大地域特色文化凝练而成。湖南省株洲市的地方文化主要体现在炎帝文化(神农文化)、陶瓷文化和红色文化三个方面。陶瓷艺术产业园、神农耕食文化创意农业园、神农谷文化旅游区、杨得志故居、茶陵村保护与开发等重点项目植根于株洲本土特色文化,需要重点扶持,优先发展。

在民族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不高,但各种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强,依托民族特色文化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比较优势。2014―2015年,自治区共有12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含续建项目),除了两个文化产业服务平台项目外,其余项目全部以特色文化为依托(见表1)。

(二)前期建设基础

经过若干时间的前期建设,区域内某些文化产业类型或项目往往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这种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初步形成品牌效应,知名度较高;积累了较雄厚的资金,经济基础较好;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人力资本较充足;形成若干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明显。选择已有一定前期建设基础的项目作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可以降低投资的风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动漫产业还没有引起其他地区重视的时候,常州市就绘制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蓝图并付诸实施,常州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批、江苏第一家“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常州市已经形成了动漫产品研发制作、动漫衍生品开发、网络游戏、软件设计、数字娱乐、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集群,培养了一大批动漫产业人才,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动漫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了多家知名的动漫企业。2009年,在文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审核认定的国家首批100家动漫企业中,江苏有15家动漫企业入选,全部集中在常州。鉴于常州市动漫产业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继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有望取得更大的效益。近几年,常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明显向动漫产业项目倾斜,2011―2013年,动漫及其衍生项目占全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比重均在30%左右(见表2),这些项目多数来自人力、技术、资本资源较为雄厚的重点企业。

三、模型的需求系统考量因素

(一)市场发展前景

科学地选择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甚至需要具备超前的市场预判能力,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好、成长性高、内生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切忌盲目跟风,亦步亦趋。

主题公园的建设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近几年,主题公园新一轮投资热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新建的主题公园超过100家。主题公园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是现代旅游业的一大创新。但同时必须注意到,主题公园投资大、占地多、门票贵、消费高、游客重游率低,最好建设在经济比较发达、流动人口众多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而且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不宜布局多座。有的中小城市不顾市场实际情况,盲目上马大型主题公园项目,刚开业的时候尚可维持,随后游客量不足,亏损经营;有的地方互相攀比,不顾主题公园空间布局规律和市场前景,同一区域内上马多座主题公园,造成恶性竞争。

近几年,影视基地建设成为许多地方文化产业的“新宠”,一哄而上的影视基地项目重复建设,陷入混乱的无序竞争状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已建成的影视基地中,80%亏损,15%收支平衡,仅有5%能赚取微薄利润,其经营状况比当年主题公园的局面还要糟糕。[6]如此众多而分散的影视基地,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群,没有打造完整的影视产业链,最后只能是“有场无剧、人去城空”。无锡的影视传媒产业起步较早,始建于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影视基地之一。但是,现有的提供外景拍摄场地、设备和服务,收取场地租金和服务费的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将被市场逐步淘汰。数字和3D技术等科技发展给影视制作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现代数字制作手法正在改变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数字电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影视基地转型的市场挑战,无锡市提出建设数字电影产业园重点项目,致力于高新技术形式的3D、高清巨幕等电影的拍摄与后期制作,这是科学理性分析市场发展前景的结果。

(二)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特定区域内经济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既是行业分工的产物,又是地域分工的产物。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优化)和高级化(升级)的过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与布局,既要充分考虑现有区域产业结构,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又要积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业是桂林最具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的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居主导地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桂林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中心进行产业布局;桂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与布局,要服务于“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总目标。桂林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包括旅游演艺类项目“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景区类项目靖江王城及王陵景区、龙胜黄洛长发瑶寨景区、阳朔瑞盛旅游休闲区等,都是充分考虑了桂林区域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旅游产业)而设立的。

在传统产业主导的区域,新兴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与传统产业的战略关系,促使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升级,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7]在传统工业、制造业占主导的区域,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应该着重考虑传统优势产业和相关新兴产业的融合,以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生产性文化服务业项目(如工业设计、广告会展、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等)具有广泛的产业融合性和密切的产业关联性[8],在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时要给予特别关注。

陶瓷业是景德镇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景德镇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要优先考虑陶瓷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催生出来的项目。陶溪川国家陶瓷文化产业园、古窑民俗博览区、三宝陶艺村、陶瓷名坊园、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保护、陶瓷艺术创意中心、陶瓷博览会、乐天陶社创意市集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体现了景德镇传统陶瓷业与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创意、软件、旅游、会展、电子商务、资讯传媒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升级。

对于产业结构面临根本性调整的区域,要根据确定的产业方向,凝炼设计若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建成一批标志性的文化产业工程,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作为传统煤炭城市、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河南省焦作市以旅游产业和太极文化产业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项目从2006年起就被列入河南省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中国太极城、太极服装、东方太极文化论坛和太极文化特色街等项目连续入选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在一系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焦作市已经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区。

(三)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甚至存在矛盾。文化遗产保护的落脚点是“保护”,是公益性事业,文化产业的落脚点是“产业”,是以追求利润、产品的价值增值为目标的。但文化产业又有其特殊性,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产业项目的基础,文化产业项目具有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认同的功能和使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除了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外,还要充分考虑利用重点项目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基因传承。

在2014年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中,南京直立猿人化石遗址公园项目是文化遗产保护类项目的典型代表。古人类遗址的旅游开发一直是业界难题,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故宫同年(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游客稀少,全年游客量(约15万人)甚至不及故宫4天接待的游客量。单纯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建设南京直立猿人化石遗址公园,多半是亏损的,但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又是非常有必要的。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邯郸市“邺北城考古遗址公园”、湖南省长沙市“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考古公园”、山东省“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赤峰市“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大抵也属于此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资源丰富的苏州,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市2014年度71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中,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有张家港金村古村文化保护、香山景区历史文化展示、太仓浏河古镇文化产业园、吴江黎里古镇综合保护、盛家厍历史街区改造、吴中东山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复、相城御窑金砖博物馆、姑苏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工业园区斜塘老街、苏州古建老宅保护修缮等12项以及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参考文献:

[1]顾江,昝胜锋.亚洲国家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6):38-41.

[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思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14-118.

[3]王颖,支大林.文化产业生成、运行和发展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2,(9):19-23.

[4]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属性与运动规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13.

[5]张鸿雁.文化产业深化改革的切入点与行动逻辑[J].江苏社会科学,2014,(4):7-8.

[6]秦毅.影视基地建设“虚火”当降[N].中国文化报,2013-9-3(2).

篇4

大河影视动漫传媒有限公司(原名河南漫画时代传媒有限公司)隶属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是一家集漫画创作、发行、出版及影视、动画创意及制作、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型文化传媒公司。早在2007年,就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起被国内知名期刊网龙源网评定为海外人文艺术类最受欢迎杂志第三名。公司制作的《少林海宝》,获得2010年国家第三批优秀动画片。2011年,公司开始推出大型动漫亲子活动“中原动漫嘉年华”,该项目已经被纳入郑州市重点文化工程。

漫画带动动画 盘活产业链条

公司目前出品了《漫画》《玩具界》两份专业动漫类期刊。《漫画》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刊物,被誉为“中国漫坛第一刊”。随着动漫周边越来越受瞩目,公司根据市场需要和行业需要,于2012年5月重磅推出了杂志《玩具界》,旨在打造和建立动漫衍生品开发、生产、销售平台。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漫画产业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公司着力动画影视方面,目前已制作完成三部动画片:52集功夫励志类动画片《少林海宝》,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民工题材的26集动画片《俺的铁蛋俺的娃》,30集防灾减灾类科普动画片《美丽家园》,一部以提倡环保为主题的儿童电影《幸福的白天鹅》。《乡土童年红旗渠》和《天地太极》两部动画片正在紧张的制作中。

本土原创动漫形象初露锋芒

篇5

【关键词】临沂;影视城;问题;出路

一、临沂国际影视城简介和开发现状

临沂国际影视城首期工程――南国古城影视旅游景区于2006年8月建成开业,它是集江浙水乡之精华,融徽派建筑之风格而营建。该景点占地300亩,建筑面积为33500平方米,整个景区分为沂州城关区、店铺街市区、府衙庙会区、沂水风情区等九个区域。该景区既体现了江南建筑地风格,又融入鲁西南地区地历史文化,并把沂州城、王羲之故居、诸葛屋等临沂当地文化元素有机而巧妙地组合期间,生动地展示出清末民初时期江南水乡地民生百态和万种风情。[1]

现在景区年接待游客达到60多万人次,年收入超过千万元。已有《永不磨灭的番号》、《娘》、《兄弟风云》、《地道英雄》、《新水浒传》、《中国骑兵》等剧组在该影视城取景,《战旗》剧组也即将前来取景拍摄。据葛总介绍,已有40多个剧组在此取景,有80多个剧组前来考察,临沂国际影视城在影视圈已经形成不可小觑的知名度。

二、临沂国际影视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临沂国际影视城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深挖临沂市文化内涵,提升临沂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大美临沂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临沂国际影视城发展一片大好的背后,其隐藏的问题也在渐渐暴露,影响了影视城国际化的走出去战略的实现。

(一)影视城旅游开发困难重重,前景堪忧

一是产品单一,旅游吸引力不足,游客重游率低。与我国大部分影视城的旅游开发一样,临沂国际影视城旅游开发层次低已经严重影响了游客参与的积极性。对影视城的旅游开发还停留在观赏型的旅游活动上,即提供影视拍摄场景、服装、道具等供游客参观。参与型、体验型的旅游项目较少,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现代游客已经不在满足于传统的观赏型旅游活动形式,而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

二是影视作品质量低,旅游促进作用不强。影视城要想成功,就是要参与拍摄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否则,没有好的影视作品做招牌,粗制滥造的影视城无法吸引游客。而没有游客,影视城也很难生存下去。临沂国际影视城,对知名度高、质量好的影视作品吸引力明显不足,缺乏轰动效应。

(二)注重表象,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以单纯依靠影视剧和人造景观不可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缺乏文化内涵的影视基地,其旅游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才能与影视城的发展相互促进。临沂国际影视城对游客的吸引主要停留在建筑物和城内景点上,缺少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景区内江南建筑地的风格,与鲁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临沂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合的不够巧妙、紧密。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能力弱,还没打造出具有沂蒙特色的文化精品,还没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临沂国际影视城的文化竞争优势不够明显。

(三)建设雷同,缺乏特色,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各地都不甘落后,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在这种大背景下,影视城的人造景观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差异化。临沂国际影视城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模仿横店影视城建立的,这与投资者大部分是浙江人有关。景区建设也落入俗套,部分街区与其他影视城外貌相似。有些节目(如暴雨山洪等),与横店影视城重复,没有看点,容易引起游客的审美疲劳。

(四)资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弱

影视城旅游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它是一项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目前,临沂国际影视城的投资主体是浙商,其中部分是从横店影视城分流出来到北方大浪淘沙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有限。再加上运营过程又具有高风险性,回报周期长,很多投资者不敢冒险涉入。由于资金有限,影视城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接待能力较低;旅游活动形式单一、开发层次低;环境质量不高,没有营造出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景点缺乏创新,吸引力不强等等,都严重影响了临沂国际影视城的市场竞争力。

三、临沂国际影视城的国际化出路

虽然我国大部分影视城是在惨淡经营,很少盈利,但是临沂国际影视城发展前景光明。正如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章鹏飞所说,“浙江商会组织浙江大型企业对临沂集中投资,看中的就是临沂国际影视城特有的城市魅力和可持续发展力。”[2]为促进临沂国际影视城的又好又快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拓宽融资渠道,走做大做强之路

影视城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巨额的资金做后盾。纵观影视城的成功,无不得益于财力的雄厚。从80年代起,浙江商人就不断涌入临沂,在各个领域寻求经济发展空间。临沂共有浙商近7万人,主要以商业贸易为主。应该发挥浙商的优势,利用乡土情深的心理特点,将闲散资金积少成多。此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影视城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合理分配整合,各自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增强影视城旅游的文化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旅游开发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因为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旅游点是缺乏生命力的,对于影视城旅游项目来说同样如此。寻找临沂文化与发展影视城旅游业的契合点,充分挖掘孝文化这个潜在的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沂蒙红色文化、王羲之书法文化、诸葛亮文化” 三大文化品牌,尽量发挥其独有的文化优势,将其与影视城旅游创新结合起来,并从单纯的娱乐消遣转化到展示文化魅力的过程,策划增添观光旅游新亮点的项目。

(三)适时增加和改进旅游项目,开发特色影视旅游产品,丰富市场新看点

影视城长期形成的“景点+表演”的传统模式会令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吸引力。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突破原有的静态观赏为主的旅游形式,向参与型、体验型方式转变。首先要紧紧抓住“影视元素”这一重点,营造影视氛围,增强游客参与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汇聚人气,恢复当时风貌,重现街市林立、人员攒动的繁华景象,让游客亲身体验电影电视中的逼真场景,追求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的效果。其次,针对游客希望体验影视剧拍摄过程的心理,可以在影视城内策划拍摄一些短剧,完全起用游客做主角参与拍摄,然后及时制成VCD让游客带回家去慢慢回味。最后开展影视旅游,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常换常新,精心安排旅游主题活动和策划项目,并吸纳娱乐时尚活动,迎合广大旅游消费者口味,满足旅游者追逐新奇的心理需求,以新卖点吸引回头客。

当然,影视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科学合理的引导,政策的支持,专业人才的加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鼓励。随着临沂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及人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大,展望临沂国际影视城的未来发展,定能转危为机,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临沂国际影视城首期工程今年八月建成开业[J/OL].(2006-6-13) http://.cn.

[2]临沂国际影视城,欲与无锡影视城试比高[J/OL].(2006-6-12) http://.cn.

[3]王文才,文红.浅析我国影视城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电影文学,2007.23.

篇6

【关键词】纪录片;院线;发展前景

一、我国的纪录片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内容相对严肃、文化积累深厚的纪录片的偏好程度逐渐转移降低。走进影院观影的观众,更多的,愿意选择喜剧类的、大制作大场面大牌演员的影片。针对这样的现状,导演们也开始将重心放到了商业电影中。由此可见,我国的纪录片发展面临着一个挑战。

《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纪录片发展所面临的不是局部问题,而是系统问题:从运营体制、制作模式到传播模式的全链条。面对我国纪录片岌岌可危的发展态势,广电总局于2010年10月出台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发展我国纪录片产业提供了契机。

二、我国纪录院线发展的条件

实现院线制改革六年来,我国院线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市场总量成倍增长、发展速度史无前例、院线的实力全面提升。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纪录片产业是重要的文化产业。《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扩大国产电影纪录片放映规模,采取措施将优秀国产电影纪录片推向主流院线和主要影院,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立数字电影纪录片专门放映场所,在高校建立数字放映院线播放优秀国产电影纪录片,在广播影视网络媒体推出国产纪录片展播展映平台。

由此可见,我国的纪录院线建设有我国政策的支持。

(二)国内日渐回暖的纪录片市场

《中国纪录片蓝皮书(2012)》指出,未来两三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将迎来整体上升、多因素复合影响、理性化发展的新阶段。

2011年全国纪录片电影产量为26部,科教电影产量为76部,进入院线放映的纪录片4部;其中国产3部,进口片1部。这个数量,较以往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由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拍摄期长达7年,耗资5000万欧元的纪录片《海洋》在内地上映,该片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让大家看到了纪录片的潜在市场。由此可见,纪录片在内地并不是没有市场的,若是内容贴合人心、拍摄形式又能为大多数人接受,消费者还是会愿意为纪录片买单,走进影院观看的。

(三)业内人士力推纪录院线的建设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曾公开表示,新影集团正策划建设纪录片电影院线,填补这一市场空白。“我们建设专门的纪录片院线,就是要尽量做到与商业电影互不干扰。”

事实上,除了力促纪录院线建设的高峰之外,还有许多的行内人都盼望着纪录片能够迎来自己的院线,并且认为,或许只有建立了专门的纪录院线,才能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吴鹤沪指出,要想提高纪录片的放映场次,增加观影人数,还需多建专门放映纪录片的影院。不少业内人士也建议,就扶持“小众电影”的角度而言,在国内推出“纪录片院线”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像内地第一家艺术影院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2009年底在北京落成后着实为艺术片提供了“肥沃土壤”,不少难在商业影院生存的艺术片都在MOMA延续了 “生命”,如果有类似的纪录片影院出现,纪录片前景也将大为改善。

三、我国纪录院线发展的前景

纪录院线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了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笔者认为,开拓者应该更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每部纪录片的质量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在国际电影节中虽屡屡获奖,但在国内却遭遇市场的冷板凳,这其中的矛盾在于:中国纪录片人单一追求审美标准而不考虑市场价值。而纪录片要生存和发展,最终的决定者不是专家评审,却是普罗大众。台湾影片《音乐人生》在金马奖中一举拿下最佳纪录片、最佳音效、最佳剪辑三项大奖,在台湾各电影院也是备受追捧。可见,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并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真正的纪录片精品正是二者兼具。

的确,纪录片本身的内容应该更加的多样化,题材本身潜在的个性,为作品的风格化表现,提供了空间和可能。现在的纪录片政论性题材,历史文化阐释的题材过多,其他的种类偏少,特别是关注人物性格、人物个性发展、反映一定社会问题的题材还有待挖掘。而已经存在的一些边缘题材、城市题材的影片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当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纪录片的创作走向大体一致。从发展的潜力和方向说,我们所面临的是如何拣拾历史的碎片,在光影流动中重现尘封的过往,记录历史真实的一刻。

(二)了解市场运作的重要性

中国每年有200多部故事片,其中只有二三十部有幸进入电影院,这其中除了影片本身质量的问题外,市场运作也是重要的原因。纪录片的创作虽然与故事片有质的区别,但是其市场规律是一致的,要想进入院线并赢得票房,需要制片方树立市场意识,在前期制作、后期发行上进行全面的策划和成熟的运作。

因此,中国急需建立成熟的纪录片发行体系。发行,是纪录片市场化的关键所在,它一方面实现纪录片的流通,一方面协调、沟通制作方和播出方。创作与市场脱节,需要发行方来引导;发行连接生产与播出,形成市场链条,政策体制自然逐渐松动;受众基础需要播出方来培育,观众的好恶由播出方传递到生产方,需要以发行为介质;发行机制往往能拉动投资,而多元的播出渠道也要靠发行机构来开拓;至于题材、节奏和故事讲述能不能切合市场规律,必须由发行来协调。可是,恰恰由于这至关重要的发行环节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之路。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纪录片的支持,业内人士对纪录院线建立的推动,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见到属于纪录片的特有的纪录院线诞生,实现许多纪录片爱好者多年来,进入影院观看自己喜欢的、有欣赏价值的纪录片的梦想。就像高峰说的那样,属于观众的纪录院线,并不需要多么奢华的影院装修环境,也不需要很高的放映要求和消费成都,甚至可能投机成本相对目前的影院而言会是微不足道的数字,但是,它为纪录片爱好者营造的那种文化氛围和播放的耐人寻味的有特色的纪录电影,能够让观众在闲暇时找到自己的消遣方式。许多人,都期望可以将放映纪录片的影院比作精品店,虽然去的人不多,却有着局部固定的受众。

这或许是纪录片走向市场,最重要的一步,笔者相信,这也会是纪录片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同道,胡智锋.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

篇7

一、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文化产业的投融资还存在一些问题,文化产业多元投融资体制亟待完善,以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题,为河南区域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缺失

现阶段的政策性投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如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是通过补助、贴息、奖励三种形式,支持有产业基础、有市场需求、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或产业项目,但资金数额有限,难以满足众多中小文化企业的需求。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单一

河南省文化产业的重点企业,多数是由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形成的,如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支柱产业,政府投入仍占相当比重,在企业的发展中,融资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运用证券市场融资的大型文化企业仍是凤毛麟角。吸引外来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在扩大发展规模上,融资渠道也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

(三)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不畅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有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由于融资平台搭建尚不完善,文化企业又缺乏专业的融资团队和融资理念,多数文化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银行借贷为辅,利用其他融资方式获得资金的文化企业为数较少。

二、解决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融资困难的建议

(一)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本市场准入政策,加强文化产业政策与投融资政策之间的协调,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细则,确保文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之间的衔接,提高政策的协调配合与执行效率。

(二)完善文化产业政府投资机制

强化各级政府财政投资政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额度,通过政策性投资对有产业基础、产品优势、市场潜力的文化企业提供投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或产业资本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同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还应建立对投资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确保财政投资政策的引导作用。

(三)建立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性银行

建立文化产业政策性银行,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需要有政策性银行支撑,支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的落实,需要有政策性银行跟进,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的落实,扶持新兴文化产业的兴起,支持文化产业规模发展。

(四)构建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

加强银企之间协作,为文化企业构建融资平台,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完善文化产业融资政策与政府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衔接,建立文化产业融资平台,建立文化产业重点优质项目数据库,提供金融专家为文化产业的咨询服务,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促进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双向对接。

(五)加强文化产业融资市场管理

在构建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的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融资市场管理,规范融资市场竞争。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后备文化企业的上市安排,优先办理立项审批、核准、备案等手续;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以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参股控股等方式的融资,推动风险投资基金等风险投资者给处于创业阶段、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

篇8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建设 存在问题 解决思路

一、导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化所形构的“软实力”及其发展前景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看重。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根据我国的行业划分标准,可以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为四大类,即: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软件及计算机服务。在欧美及日韩等国家,文化产业无论是在产值、就业、对外贸易还是在增长速度等方面,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强劲的增长动力。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说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到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132万人,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二、我国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文化产业原创水平偏低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传统意义的如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行业,以及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行业。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高,国民生活水平较低,国家与社会对文化发展重视不够,投入偏低,造成文化产业的发展滞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迅猛增加,国内发展迟缓的文化产业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很多文化行业就从国外大量引进。如日本的动画与漫画、美国的商业电影、韩国的偶像剧等等,曾经占据我国影视文化市场的绝对优势。而我国自己的原创文化由于制作技术、商业运作、产业营销等方面欠缺,致使水平低下,制作粗糙,抄袭成风,没有自己独特性。在国外先进包装的文化入侵下,节节败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原创文化产业的发展。

2、我国创意文化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从创意文化的产生到转化为文化产业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关系到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商业的运作、市场的营销、物流的流通等多个环节。我国的创意文化与实业经营、市场需求之间脱节。好的文化创意难以找到“伯乐”来及时地开发利用,许多新鲜的创意只能随着时间慢慢淹没。在开发的创意文化中,首先因为我国法制方面的滞后,使得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造成仿冒抄袭现象屡禁不止,这极大地挫伤了经济实体对创意文化的投资积极性,这也使得从事文化创作的人才严重流失。而靠文化产业自身的积累和投资,短时期内难以在综合实力上有较大的发展。其次是投资文化的优惠政策不多,无法与投资生产企业相比。再次文化产业政策不稳定,特别是对文化市场的整顿无章可循,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3、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呈现一种从东到西、从城市到农村逐步展开的分梯度非均衡发展态势。文化产业与其他经济产业一样,也是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不论是从文化原创、技术水平、产品包装和市场营销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处于较高水平;而在广阔的中西部农村地区还处在我国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发展滞后,文化产业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例亟待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我国文化产业历史价值挖掘不够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特色文化,我国拥有五十多个民族,文化类型极其丰富,这为我们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尤其是开发较少,相对封闭的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文化资源的富集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创意文化更多的是面向西方,唯西方马首是瞻,全面照搬他国的先进技术和营销理念,以为这就是追赶世界潮流,领悟先进文化的熏陶。对自己国家文化历史价值重视不足,造成我们自己的原创文化脱离了中国乡土,缺少中国特色和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导致我们的原创文化苍白无力、轻浮无根,在国际市场缺少吸引力。

三、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思路

1、政策倾斜,奖励原创

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肯定必须基于自己国家的原创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意文化产业,将无法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立足。而且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乡本土的原创文化更能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和尊重。在全球都在追寻中国文化元素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创意艺术。因此要加强对原创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使得社会投资者有明确的投资方向。应该看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总之,国家、政府以及民间组织都应该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本土优秀的原创文化进行奖励和肯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精尖从业人才,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加入,让实业体更多地参与到原创文化的开发中来,把创意文化直接转化为实体产业,获得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2、完善法制,保护产权

相关的立法机构和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地区和部门规划,从资金信贷、市场进入与引导、产品选择与设计、品质提升、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积极探索民间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下民间文化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很长时间内,好的产品、服务一面世就遭到仿造。新产品出来不久,市面上就会充满泛滥的假冒伪劣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和恶劣的炒作把一个好的产品活活扼杀,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设计与开发的主动性。因此,我们要加强文化领域立法,如演出法、新闻法、出版法、电影法、广播电视法及文化市场管理法等,依法管理文化行业。让一切不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约。同时我们还要参考发达国家的案例,及时调整和完善文化产业方面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使更多的原创文化作者和投资者从中获利,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3、加大投资,平衡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产业资金的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在当前的情况下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但是逐步开放投资领域,让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到文化产业投资中来,这样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可以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吸引外资等方法来获得资金支持。这样在充分利用各种资金的前提下,我们还可以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技术,同时尽可能地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现状,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例如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文化消费需求大,市场广阔的地区,例如京津唐、沪宁杭、广深地区,是我国的文化产业融入国际文化产业大家庭,是重要成员,可以制定“外向型发展战略”,同时带动中西部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程度较低,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市场建设,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不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作为无烟产业,都应该成为未来发展主流方向,加大经济投入和政策倾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因为发挥文化产业优势对于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能起到战略枢纽作用。

四、总论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一种全新的财富创造方式,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关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特点,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选择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前提。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对我国经济的腾飞与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走向文化产业的战略时代,如果进一步对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互动的新态势在战略和政策层面予以关注和鼓励,将有效推动中华文化在东亚以至于全球文化产业竞争中占领先机。因此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迅速建构高科技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我国文化产业主体及其集群,可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人民出版社,2005.

[2] 孙寿祥: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对策浅谈[D].山东大学,2001.

[3] 王新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8(2).

[4] 沈山: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政策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家,2005(2).

[5] 刘耀庭: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2007(1).

[6] 张泽、杨晓萍:发展文化产业要有新思路[J].科学决策,2005(10).

篇9

单向依傍难产佳作

龙首网络的玄幻武侠网游《新水浒》近日正式。该作颇受业界好评。有业内人士指出:“电视剧《新水浒传》表现不错,《新水浒》借势出击,并且仰仗水浒故事本身在网游界的影响力,从年初开始便吸引了不少玩家。”而像《新水浒》这样由影视剧改编而来的网游在市场上早已有之。

网游搭影视剧的车,借助大片本身的宣传进行造势,以求短时间博得广泛关注,获得大量粉丝的支持――这种借力打力的宣传手段颇让国内厂商喜欢,运营商也能减少大量宣传费用。

除了《新水浒》外,还有天晴数码与《投名状》电影推出的同名游戏,上海天游软件将《十面埋伏》制成同名网游,而像《大话西游》、《倩女幽魂》、《十面埋伏》、《赤壁》、《长江七号》等国产影片都曾推出网游。“网游与影视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原金山软件CEO求伯君曾表示,“在当下网游行业发展势头变缓的情况下,谋求多元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网游企业所看重的关键点。”

不过遗憾的是,虽然中国网络游戏通过依傍影视剧而生产出来的作品非常多,但像《新水浒》这样,从年初首次封测开始便获得较多关注的却很少,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无疾而终,有的甚至还未跨出闺房半步,就几乎夭折。这种境遇,实在很难让玩家对影视网游产生太多的期待。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由影视剧改编的网游无法良好地将电影的元素融入到游戏中,更无法表达出电影所构建起来的世界观,使得这种“搭车”成了厂商单纯的炒作,严重影响玩家的游戏体验。反观《新水浒》,其不但强调“义”统天下的世界观,符合水浒本身的侠义精神,还将水浒文化中的蹴鞠联赛、酒文化、星宿宠物等一并搬入游戏当中,让喜欢水浒影视的玩家能很快爱上游戏,因此才能脱颖而出。

互为助力欲破难题

佳作虽有,但数量寥寥,因此中国网游单向搭车影视剧的模式需要迈向新的阶段。

日前,麒麟游戏公司公布了3D魔幻网游《画皮2》同名电影七大主演的游戏造型原画,吸引了大批业内人士和玩家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在《画皮2》的产业化运作当中,麒麟开创了国内文化企业采取“OSMU模式”的先河。

OSMU是英文“One Source Multi Use”的缩写,即“一源多用”。就是将一个创意题材用在电影、电视剧、游戏、动画制作、漫画出版、形象产品、音乐、舞台活动等多个项目中而形成一条相对庞大并完整的产品链。《画皮》本身是《聊斋志异》中的一部短片小说,麒麟游戏公司将其多线推出,网游不再完全依傍于电影,而是相互助力,将优秀的原始内容向多样化领域扩张衍生。这样不仅使电影与网游借助对方造势,还能将两者的元素完美地融合,使电影和网友迷们都得到良好的体验。

此外,麒麟游戏除了推出《画皮2》的网游和电影,还推出了同名的手机游戏,三者在暑期档将同期。麒麟游戏CEO尚进表示:“《画皮2》的三屏合一模式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文化同步,因为游戏更加在乎世界观,电影则是优先叙述故事,手游则强调操作灵便及互动,各自侧重点不同,但希望能够带给玩家们《画皮2》完整的世界观。”

可以看出,“OSMU”以及三屏合一的模式,可以为文化产业注入更加旺盛、更加持久的生命力。而类似的合作模式,必将成为促进我国“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倍增的重要力量。

稳住心态才能取胜

网游与影视由单向依傍到互为助力的结合,让人们看到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篇10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工学校;创意产业

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数字媒体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普及和深入,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楼宇视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对信息数字化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各种数字设计、媒体制作和传播等有关的工作。据相关专家估计,未来3至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全国IT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口将达到每年15万人左右,随着产业发展,未来10年的人才缺口会更大。数字媒体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技工学校开设和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以下思考,希望引起共同的探讨。

一、创意产业的崛起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产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数字媒体技术正是根据数字媒体创意设计,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等技术为支撑,主要研究图、文、音、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处理、存储、传播、运营管理、再现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使抽象的信息或创意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数字媒体作品。

美、日等国都把大力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美国权威统计机构“Dun&Bradstreet”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以电影工业和电脑软件席卷全球的美国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媒体内容)每年营收4000亿美元,占GDP的4%。在时代华纳、迪士尼等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西方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数字媒体产业市场。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产值是钢铁产业的两倍,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新加坡政府提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将数字媒体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大力发展以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为主的创意产业。

从我国的情况看,中国正进入数字媒体快速增长时期,中国数字媒体的相关产业,即影视、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等已蓄势待发,数字文化、数字艺术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怀进鹏教授表示,数字媒体产业链长,规模巨大。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极为迅猛,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亮点,前景十分广阔。以上海为例, 2010年,上海数字媒体产品及技术服务的总产值达1000亿元,而在未来5年内,上海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2万人。目前上海数字媒体领域的从业人员只有2万余人。由此可见,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这就为技工学校开设和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提供了机遇。

二、技工学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就广东省技工学校的近年的计算机类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开设有与数字媒体内容相关的动画制作、广告设计、多媒体影视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于2007年开设了计算机及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向),率先吹响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口号,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于2010年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在2011年开设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视频拍摄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数字影音后期制作)两个专业。

有部分教师可能会觉得,既然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都开设了动画、广告、网络技术等专业,让学生进行有效整合不就完成数字媒体专业的所有内容了吗,为什么还要单独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呢?殊不知,数字媒体技术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培养从事计算机技术出发,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并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综合性专业,因此与单一性专业对比而言往往具备更多的要求。

众所周知,技工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非常明确,开设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的技能人才。回顾历史,技工学校都能够及时抓住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专业的开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三、技工学校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些思考。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刚刚兴起,其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也因为初级阶段,就当前的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来看,大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显得不那么成熟,技工教育人还要在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一)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为基础建设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