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特征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文化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文化特征

篇1

[关键词]南屏街 空间 雕塑 水景 美学特征

一、 南屏街概况

南屏街是昆明的代表性景点,自2005年修建以来,至今基本没有作过大的改造,上为步行街,下为机动车道,这样的设计为的是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与商业的矛盾,更好地营造出繁华热闹、亲切宜人的现代城市核心商业空间。南屏街机动车专用隧道全长685米,其中敞开段280米,中部下穿隧道405米,主要步行区段宽40米,近日公园中心节点处向正义路、三市街两边延伸。人们对南屏街似乎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结,都喜欢去南屏街,喜欢谈论它。

二、空间布局特征

新南屏街的格局以中轴对称为主,两边为较高的商业楼,步行商业空间步行区全长485米,宽40米,在与正义路交汇处向南北两侧扩展形成一个较大的核心广场。40米的宽度是比较宽的,为了避免显得空旷、冷漠,步行区设计通过街道两侧的行道树、可移动的树池和街道中部景观休息带将街道划分为20来米的带状,这样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切感,使整个步行街不是那么空旷,同时沿线穿插情景雕塑、标志小品、喷泉小景、街头小景、图腾柱、景观墙等,使整条路线显得丰富多彩。另外四周的商业建筑几次修建后显得繁华而高大,对南屏街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感,针对于此,在南屏街与正义路的交汇处的核心广场上设计了四组大型的树池,且种上大型树种,这样不仅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削弱了高大建筑对空间的压迫感。

三、景观小品及雕塑

南屏街真正使人流连忘返的就是一处处动人的街头小景和雕塑作品。从东看起,最早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老昆明的门,据说这是南屏街一户人家的老门,保留了老昆明建筑特色,在房檐下和门框上分别写了“福禄寿”等字样,人们都喜欢到门前看看,摸摸。大门前后呈现了5组情景雕塑----“遛鸟”、“挑水”、“照相”、“卖吆喝”、“跳海牌”,每组均用青铜制作,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当代社会几乎看不到的情景了,南屏街之所以能让我们驻足,正是因为这些雕塑让我们回忆起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单纯的美好往事。

再看看两个重要的标志性小品---“圆锥叠水”、“金斗亭”。东部的叠水呈正圆锥状,造型由最具云南特色的草帽锅盖演化而来;西部的金斗亭临水而设,造型打破常规亭子的形状,呈倒锥体,如斗状,寓意日进斗金,与商业街的氛围相吻合,亭子采用现代材料西部造型融入了传统建筑的元素,与安置于亭子正中的石雕太平缸相结合,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视觉效果,增加文化氛围。另外还有“云南十八怪”的景观墙,地处步行街的中部,云南十八怪生动地被刻制在土红色的石板上面,每块石板成一个倾斜角度整齐的排列,便于人们观赏。

四、南屏街美学特征

南屏街是一个浓缩的老昆明的“家”,每一个小景在范围不大的面积当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有家的感觉,大家都愿意在这里小憩一会,在闹市中让内心得到回归。

新改造后的南屏街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为了避免繁华地段的交通拥挤,采用上下分道的方式,地面为步行场地,显得宽敞,地下为机动车道,畅通无阻,如此设计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而且很人性化,在地面的步行场地又可以自由地营造出一系列景色。

南屏街周围都是喧闹的商业区,高大且现代感十足,而步行街则以小景小物见长,安静中带有一定的文化氛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但观者却不会觉得冲突,南屏街作为一个休息的小场所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喘息的空间,是从一个繁华走向另一个喧嚣的纽带,它营造的是一份安静,一份悠闲,让观者在这里回忆和遐想,在闹市中感受过去的文化传统,体会历史的变迁,自然会让心灵在此自由放松。

结 语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过去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古老的文化与传统却无时不被人们提及,旧的南屏街已不复存在,但新的南屏街也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把古老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驻足观望,无限遐思。在潮流时尚与传统文化不断碰撞的年代,南屏街恰恰很好地诠释了这其中的内涵。

篇2

[关键词]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战略竞争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78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161- 02

以往的研究中也有较多的关于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将文化管理、发展战略等问题分开进行研究,而对于经济、文化、管理和战略的融合很少有人提及。本文的研究一改往日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以一种新的视角,即如何提高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一种新的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模式――CHS管理模式,并希望对切实提高银行的战略竞争力有所帮助。

1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作用于战略竞争力的机制分析

1.1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与战略竞争力的关系

当文化因素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提高企业的文化管理也成为凝聚员工力量、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商业银行的文化管理是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员工自觉形成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能为提高银行的战略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管理也成为商业银行提高战略竞争力的内在动力,是商业银行形成战略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牢记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强文化管理才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力。

1.2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作用于战略竞争力的机理分析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是如何对其战略竞争力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呢?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力主要与银行的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控和金融创新等竞争能力有关,而这些都与银行家的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商业银行的文化管理只需对企业家的价值取向造成一定影响,即可影响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力;②员工的价值创造、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和服务营销等竞争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商业银行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可对员工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③商业银行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为银行创造一个利于银行发展的环境,进而提高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

2 基于战略竞争力的商业银行文化模式

CHS(Culture Human and Strategy)管理模式在给予战略竞争力的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模型这个理论平台上,通过战略绩效的不断刷新,使银行管理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

2.1 CHS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

“文化+人+战略”这种思想是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也是CHS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在银行的战略管理中,人、文化、战略这三大要素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商业银行不断提升战略竞争力、不断创造战略绩效的出发点。这三者的完美结合还能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CHS管理模式“文化、人、战略”之间的互动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的存在依靠人的创造活动,其管理之根本为人,而银行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是人在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引导下完成的。人们在商业银行的管理活动受文化的引导、激励、约束、辐射和凝聚,并在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完成银行的战略目标。战略是作为发展的基础和管理的源头存在的,通过企业文化约束人的行为,加大战略执行力度,使三者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才能提升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CHS管理模式特征分析

CHS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系统化特征、人性化特征、个性化特征。CHS管理模式系统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于人、文化、战略这三大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功能的强调,高于单一要素的战略绩效之和,而且还强调这种管理模式的环境适应性;在CHS管理模式中,人是作为管理的根本和首要因素存在的,脱离了人的存在是无法谈管理的,这就是其人性化特征的体现;CHS管理模式的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突出每个商业银行个体的特色,其管理并不强调一致性。

2.4 CHS管理模式的根本目标

实现最优境界的管理是CHS管理模式要完成的根本目标。这种管理的最优境界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目标完全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沟通,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和谐、统一、高效、有序地进行管理互动。这种最优境界的管理状态也使得一些具体目标的完成变得简单而轻松。战略绩效最大化、制度安排最合理化、战略竞争力最优化等具体目标的完成是实现这种境界的具体表现。

2.5 CHS管理模式的实践意义

CHS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我国已经进入文化经济时代的今天,商业银行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所依赖的各大要素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使得人们对“文化经济”这一新命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模式向文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商业银行提高战略竞争力的新手段,其实践意义是有目共睹的。

3 结束语

顺应时展的要求,基于战略竞争力的文化管理模式――CHS管理模式应运而生。CHS管理模式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为提升企业战略竞争力而不断更新和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抓住了战略竞争力这个要点,并坚持以人为中心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以人为中心,对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每位员工的才能都能在商业银行中完全发挥,不断提升银行的战略竞争力。在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走过了“人治”和“法治”这两个阶段,再通过文化的创新和建设走向“文治”,这也是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必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斌.试论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途径[J].金融管

理与研究,2006(1):47-49.

[2] 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

报,2007(1):7.

[3] 葛兆强.商业银行成长:制度、技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222-223.

篇3

关键词:消费文化;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0前言

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社会已经由传统的生产型社会演变成了消费型社会,消费文化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更大的影响力,大众消费观念更加趋向于文化与审美意义,因此,建立功能全、规模大、注重文化内涵、设施讲究,具备审美情趣的商业建筑以迎合人们消费观念与心理的改变更加重要。随着现代商业行为的发展,当代商业建筑已经发展成为以购物中心为主要功能,包括餐厅、游乐场、专卖店、影剧院、展厅和书店的公共设施。

1当代消费文化与商业建筑的关联

1.1消费文化特征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消费社会已经与传统的经济意义上的消费有着很大差别,本质是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了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本质特征主要通过其优先权和主导权体现,消费文化内涵也随着文化元素的不断扩展与融入而发生变化,引申出物质性、审美性、享乐性、视觉性和符号性等特征。无秩序性是消费文化的基础性特征,这一特征在消费文化商品化的过程中,逐渐深入人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增加了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欲望。符号性则是消费文化的最根本属性,以货币绝对化价值是其前提条件,以大众媒介为传播方式。而享乐性、审美性和象征性则是自古存在,并随着时间流逝沉淀为相对稳定的文化符号。

1.2当代消费文化与商业建筑的关联

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文化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主导与支配地位,并通过支配人们生活来影响社会,商业建筑设计作为商业活动中的载体,必然会受到消费文化地影响,并随着消费文化的演变而进行改进与调整。商业建筑作为社会消费品种的重要成员,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潜移默化地受到消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而新媒体的繁荣的发展又必然会放大这种影响,进而促使商业建筑设计在消费文化的推动下朝前发展。当前社会环境下,部分商业建筑设计甚至成为了消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对象。

2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的缺陷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改变,消费观念转变,并促使了新的消费文化的形成。当代商业建筑在消费文化氛围中,在设计时必须要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实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向,从而促进商业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的当代商业建筑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问题。

2.1空间设计不合理

一旦设计师对于商业业态认识不清,设计师的建筑设计经验较为缺乏时,就会导致商业建筑在空间设计方面出现一些缺陷。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①从商业建筑外部来看,公共空间的模式比较单一,空间设计死板,变化性较差,因此,人们很容易出现消费疲劳;同时商业外部环境较差,多是临城市主要干道而建,周围空气质量较差,导致购物体验不佳;配套设施缺乏,如停车场较少,停车问题突出等均会导致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对人们的消费欲望产生制约。②从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来看,流线混乱、设计思维混乱,缺乏导向。

2.2主体特色不鲜明

当代商业建筑很多都是将重点放在了建筑规模上,这虽然能够满足消费市场功能的需求,然而购物空间往往缺乏主题和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商业百货过剩、商业的业态结构混乱,导致商业竞争无序,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②业态布局较为单一,战略思想过于同一,无差异性,导致商场建筑和商场定位过于单调同一;③市场定位不明确。因此,在项目规划时,意识较为落后,难以针对消费需求对商业建筑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善。

2.3视觉美观性较低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已经不止于通过购物获得需要的商品,同时更加注重购物时的购物体验和审美体验,然而这一点并未引起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的足够重视,进而导致商业建筑在视觉系统时审美情趣丧失,具体而言主要有几点:①美学视觉缺乏,感官意识较弱,建筑不够人性化;②商业建筑的模式仍然采用以往的模式,比较落后,对于建筑外观的改进并不重视,导致目前商业建筑外形过于相似,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③在信息媒体广告发展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缺乏新意,将其排除在商业建筑以外,导致商业建筑外墙充斥着各种无新意的广告。

3不同消费文化视阈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当代消费文化已经不止止是传统消费,涉及面更加广泛,同时由于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影响,商业建筑设计也呈现出了各异的特点。

3.1商业建筑在大众文化视阈下的设计

大众文化在消费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文文化与城市生活的融入,这就要求在大众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要对城市生活的状态和人文关怀充分考虑。依据城市居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当代商业建筑中充分融入并体现生活元素,从而使商业建筑不再只是冰冷的建筑体,同时充满浓郁的生活气味,促使商业建筑的生活内涵不断丰富。在设计商业建筑时,可充分借鉴主题特色建筑群的建设思路与方法,接受大众文化的引导作用,联系人们生活方式、习惯与商业建筑,从而使商业建筑能够更加贴合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和生活习惯。在建筑设计时,可将人文关怀作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商业建筑对于全体消费者的人文关怀,比如将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与商业建筑设计相结合,完善社交体系,健全娱乐设施,便捷所有通道,尊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同时方便居民,从而使人们能够充分体验到商业建筑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

3.2商业建筑在地缘文化视阈的设计

地缘文化主要是指不同区域消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消费文化的差异主要通过地缘文化来表现,这种差异性是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必须要全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文化,不断学习当地的历史,同时积极对本地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根据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对商业建筑设计和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从而使商业建筑与当地文化更加融合、和谐。

3.3商业建筑在精英文化视阈下的设计

社会等级区分以商业建筑的文化语境为载体,能够实现对不同场所、品牌的区分,使消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精英文化由此产生。在精英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在设计时需要同时从服务和风格两方面切入:在对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和构思商业建筑设计的风格,使其能够在视觉上、象征上和心理上符合精英文化符号。在建筑风格设计时,利用精英文化符号构建精英等级的文化资本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为了提高商业建筑的格调与等级,设计师可利用高新技术来实现商业建筑的设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商业建筑的科技含量,从而为消费者营造出良好的精英文化氛围。

4结论

虽然消费结构与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然而当前我国的当代商业建筑在设计时不能够很好地融入文化意识。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多元化,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建筑设计经验的不断积累,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必然会更好地融合现代消费文化,贴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观念,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成海.商业建筑空间的消费行为特征浅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盛锴.“迪斯尼化”视角下的当代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篇4

关键词:城市化;商业综合体;视角

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让人们逐渐摆脱土地的束缚走向了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此时城市化下的商业综合体是否具备一些功能来满足居民的各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其满足的程度,这个项目值得去探究,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问题的一项工作,牵涉到不同的利益集团,处理不恰当容易造成很多的社会问题。

一、什么是商业综合体

商业综合体的概念是起源于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城市综合体是把建筑群作为基础,将城市中的商业零售、综合娱乐、酒店餐饮、商务办公、公寓住宅五大核心功能集于一身实现节约土地、聚合功能的城市聚集体又称为城中城。而商业中和体则是将城市中的交通、商业、餐饮、居住、办公、会议、文化娱乐、展览和旅馆等与城市的生活空间的其中三项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种能动性的关系,进而形成一个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体。它具备了现代城市中的全部职能,所以又被成为“城中之城”。

二、城市化下的商业综合体的类型划分

商业综合体产生于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高度集约利用的需要。因此更具其在城市核心区域和未来的核心区域中的具置可分为中心商务区(CBD)、新开发区的中心商贸区、交通枢纽和城市副中心这四大部分。四部分综合体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同时这四大部分还进行横向的联系。

三、城市化下的商业综合体的特征

从城市化的角度商业综合体的特征进行归纳,可以发现此时的商业综合体具有如下的特征。

1、内部特征

城市化进程中的商业综合体其内部特征就更为具体专业。例如高科技集成设施,这些设施的应用体现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形式的影响;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风格;树型的道路交通体系;大空间的尺度

2、外部特征

商业综合体所具有的外部特征主要是各类综合体在功能上的复合性,以便实现生活和工作配套运营体系,做到各项功能密切联系;交通上的高通达性,不只是实体的各类道路交通,还包括信息网络的高通达性;建筑上的集约性和高密度性;风格上的整体统一性等特点。

四、城市化中商业综合体的存在问题

1、对城市化中的商业综合体功能的认识不足

由于商业综合体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发展模式,人民对这个发展模式的认识还处于表层阶段。只是简单的理解为把各个商业连在一起就是商业综合体了。事实上,商业综合体的功能远不止是各类商业功效的叠加,它是一种复合型功能的表现形式。

2、城市化中的商业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单一

当前的商业综合体只是单纯的以商业为主进行开发,而且是更侧重于对实体商业的开发,造成大量的城市用地被占用而用在休闲、娱乐等综合体方面的比重不大,这不仅是存在规划中的漏洞,还有一部分是开发商的原因,他们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见到效益,对那些投资大,回收资金慢的项目不感兴趣。

3、城市化中的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划分

在城市这个综合体中,如何对有关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做出明确的划分不是一件容易事,商业综合体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商业形态和商业类型,在这些业态中,有很多个体的边界范围是模糊的,还有很多商业的业务性质是一种无形的工作活动,其工作范围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但其规模就很难进行界定,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最终导致了对商业综合体难以进行规模的划分工作。

4、城市化中的商业综合体的业态融合问题

前面又讲到商业综合体是一个包含多个城市功能的综合体,这些功能在发挥城市职能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城市功能相交汇,这就会出现不同的商业种类和不同的商业形态相互融合又或者相互排斥的情况。如何做到各类商业和各类商业形态的共生这是摆在当前发展商业综合体有关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5、城市化中的商业综合体的交通体系选择混乱

交通体系的选择和确定都会影响的城市化中的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方向。当前各地对道路交通的进行设计和施工时所选取的方法和依据的交通体系各不相同,这样既有可能造成道路交通系统道路功能的浪费,又存在着道路的承载力过度的可能性。在这种混乱的交通体系下,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发挥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城市化下的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城市化下的商业综合体将会作为休闲性质的综合体来发展,更加突出其文化主题。由于这种开放式的休闲消费场所具有的特性而成为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区域内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城市中的商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进而成为都市休闲旅游中的热门商业地产项目,休闲商业综合体在各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广泛,其在城市建设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盈利模式是商业综合体的核心,休闲业态是关键,实现文化活化是灵魂。具有休闲性质的商业综合体通过自身努力和结合时代需求,将商业综合体中的所涉及到的文化做活,朝着盈利画的商业地产、市场化的休闲业态方向发展。

结语:

作为在各类综合体最普遍采用的实践形式,商业综合体已经出现,就收到了各界的好评。我国的城市商业主要是在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中一点点繁荣起来的,如今形成的商业综合体也主要是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出现的。如何使商业综合体同样能够对城市化产生相同的反作用力这个课题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将商业综合体的各类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长处,对其潜力进行深度挖掘,来服务和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牛素玲,崔金松.地下空间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整治措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2).

[2]金紫菘.大型商业综合体空间形态体系及其设计手法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2012(10).

篇5

一. 当代视觉文化的特征

视觉文化是消费社会的产物,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形态转型过程中,视觉因素作为一个明显特征凸现出来。视觉文化让人“看”的主要是“形象”,它以虚拟性、游戏性、娱乐性的符号供人观赏、参与和消费,从影视到广告,从建筑到造型艺术,视觉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渗透,这种视觉文化可概括为三个主要特征:

1.媒介特征――传播科技化

电子媒介和传播科技的发展让远距传播和互动传播得以实现,张扬视觉文化的新媒介平台的构筑让图像制作、传输和接受变得越来越便捷,使得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呈现图像化趋势。

2.本体特征――大众化

一方面,生产和传播视觉文化的技术普及化使得大众逐渐掌握享受视觉文化的权力。机械复制时代众多的复制物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使得艺术产品和活动从宫廷、沙龙和“象牙塔”走进大众生活消费当中;审美活动也从纯艺术和文学领域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艺术活动场所也从高雅的艺术展馆走进大众日常生活空间;其中建筑学尤其是商业建筑空间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视觉文化通过制造优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诱惑力的形象,让受众去享受其视觉,植根入大众文化内部。

3.动力特征――消费化

消费社会乃是视觉文化的温床,它召唤着人们贴近这种文化,享受它的愉悦。对于商品推介而言,视觉文化产品的直观性、生动性、感染力、诱惑力较之文字诉说具有极大优越性,它可以最大程度地煽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与冲动,俘获人们的心灵。

二.视觉文化对商业建筑表皮的影响方式

1.创作影响

当代商业建筑表皮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摆脱了大量的体力劳动,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构思等专业分析中,思考能力得到加强,因此工作方式与传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工作效率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进行异地设计带来了残酷的竞争,而图像制作、传输和接受的技术便捷化使得大量前卫的商业建筑表皮设计作品影响力被无限放大,也带来了全球设计同化趋势。

2.审美影响

当今,图像和人造符号主宰与充斥着建筑空间,建构着新的价值体系,建筑审美在其影响下正面临着转向问题:第一,审美主体的思与看已经脱离,一方面是制造者根本就不设立或有意忽视思的存在与空间,另一方面看者在饱食了视觉美的盛宴后无暇再去进行思考,看往往也只是瞥视或闪视。例如现在商业建筑表皮难以规避广告图像的暴力和压制,更是对其产生的视觉意义不复关注。第二,审美客体被无限地 “复制”、“拼贴”、“物化”、“闪视”,造就了许多无意义、无深度、平面化、碎片化、媚俗化的建筑作品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正是由于视觉文化的这种走向,使其越来越失去了原有的精神特质,这不得不使人们反思:当代建筑审美是否能承载其全部的精神品质?视觉文化该孕育商业建筑表皮怎样的生存状态?

三. 当代商业建筑表皮新特征

1.表皮经济化

商业逻辑已经成功支配商业建筑表皮形式,呈现表皮经济化的趋势。由于商业建筑表皮在日常生活中所能传达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面越来越宽,它已经成为商品推介信息表达与交流的一个重要界面和工具;广告牌、巨型灯箱和电子显示屏等这些昔日建筑物上信息表达的附属构筑物今天已经冠冕堂皇成为商业建筑表皮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表皮已经完全广告化、信息化了。当代我国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往往位于人车密集的市中心繁华地段,表皮已经裸地被当作一种信息的广告资源来吸引顾客,同时为其所有者带来了滚滚财源,具有明显的经济化趋势。

2.表皮大众化

在视觉文化影响下的商业建筑表皮呈现大众化趋势,建筑活动是面向大众的,为了迎合大众的目光,商业建筑表皮以新奇、夸张的形式,鲜艳的色彩来营造以享乐主义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氛围。上海南京路上可乐瓶子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建筑的复杂与矛盾表现起来倒也容易;最近北京望京地区一栋“章鱼”造型的商业建筑正式落成,奇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眼球。虽然这些建筑手法被正统的建筑师所不屑,但是在公众眼里确是令人开心的商业建筑视觉艺术,而且这种创作观念正在渗透到建筑师的创作之中。

3.创作流行化

图像是视觉文化的重要表征,建筑师在享受建筑图像文化传播所带来的便捷性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建筑创作的流行化趋势。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强势文化的流行以及传播复制的便捷性使得介绍西方最新建筑的印刷品与电子杂志带着高清晰的视觉图像在世界各地疯狂流行,一切建筑表皮经典作品变得不再高深莫测,先锋作品很容易被了解和模仿。另一方面,当今建筑创作者呈现非艺术追求性和未成熟的商业集团性特征,少数人通过快速模仿和复制实现了个人与集团名声和财富的快速积累目的;同时也导致建筑表皮创作流于表面,设计风格流于趋同。

伊东丰雄设计的建于日本东京表参道的意大利著名品牌TOD’S旗舰店是他使用极具抽象性的树表皮立面的作品。然而这个极具个性和创新的建筑形象随着发达的视觉媒介传播迅速流行开来,成为业界最容易得到的一种文本,从而在国内建筑表皮创作中得到运用和模仿,在创作的流行化中其内在的美学意义已经异化成为一种新的范式。

4.表皮透明化

视觉文化下的一切活动都在不同层面追逐着观看者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目的就是通过刺激大众的感官来获取商业利益。透明化的商业建筑表皮可以让深度空间内容(非可以见的非表皮的内容)不断地与浅度空间内容(可以看见的表皮内容)相对立,形成一种空间层次,并吸引看者反复的阅读;观看者可以享受看到一片玻璃幕墙的乐趣,也可以同时看见建筑的室内和室外,因此而体验到由于透明性的语义双关所带来的激动。PRADA东京旗舰店的设计专注研究外观、陈设、内观及展示的视觉感观享受。正立面的玻璃幕墙重复呈现的菱形块状,给人以既像水晶又像鞍形屋顶的无限想象,同时其虚幻而通透的视觉效果也使得内与外的界定更加模糊,视觉感观考虑的主体不限于建筑物、广场以及整个城市、PRADA货品甚至店前走过的路人。

四. 结语

视觉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建筑领域,建筑师无力阻挡这一进程。它在设计中从人的本质体验和大众需求入手,例如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来获得悦目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对于多种建筑素材的尝试是可取的,但一味地妥协于这种视觉文化是危害巨大的。一方面,视觉文化下的建筑艺术有着明确的商业化倾向,因而视觉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消费社会的装饰和人们媚俗心态的装点,艺术刚走出高雅又进入了低俗从而也变得无足轻重。另一方面我们要看清视觉文化造成的表皮信息泛滥,物化庸俗以及对建筑深层语意的侵蚀。

篇6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是以视觉图像或者影像为主要表现语言形式的一种设计形态。其基本设计形态特点以及基本形态属性也都符合设计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最终目的,既服务于客户,又服务于社会需求。同时,视觉艺术设计也受到当代设计思潮和社会理性文化意识的影响,通过感性的充满社会审美意识影响的视觉图像(影像)来满足和反映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和要求,以及大众审美意识和价值的需求。在当代视觉文化形态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通过外在的感性的视觉设计形态,来理性地反映社会文化、道德以及理想主义等精神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同时满足当代社会商业文化发展特点下,人们对于视觉刺激、感性满足和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就其具体设计形式来说,是一种激发视觉感性,并追求直观感性体验的,集设计行为方式和视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设计形态。其设计行为和价值的基础在于通过理性的把握和分析当代社会文化和意识需求特点,以感性的视觉图像(影像)为表达特征和展示形式,以满足当代商业化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下人们的审美价值需求,其外在形式是感性的,而内在的设计行为则是理性的。在当代社会的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各式各样的视觉充斥着社会日常生活,快速消费并使之达到最大商业化目的成为了商家最基本的追求目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视觉艺术设计的自身理性更多地让位于设计表现对于感性的追求和表达。随着当代数字和图像信息技术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视觉艺术以及视觉符号化的设计行为依靠着进步的技术,发展并促进了一个仿真世界的出现,并越来越接近于真实化,消解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距离。各种影像、图像大量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满足和促进着人们以快乐和享受为目的的视觉上的,从而导致人们沉浸在这种视觉上的带有一定暴力特点的审美情趣的出现、发展。在这种带有暴力特点的、充满着享受的视觉审美情趣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的开展和发生,从一开始就不得不建立在一个淡化了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从而为视觉艺术设计注重感性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此,注重外在形式上感性的表现和发展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先决因素,而对于外在形式上感性价值的注重、探索和再研究也成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开展不可忽视的一点。随着数字和图像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视觉仿真世界的真实化发展,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对感性体验的追求表达,原有的归于抽象的理性的思维和体验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视觉和享受性感性体验的追求和需要。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充斥感性视觉体验的世界,并以此让感性力量在空间上得到释放与满足。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潮流的影响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追求感性价值的同时成为了推动享受和欲望追求的承载物。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迎合着人们在消费文化下对感性快乐视觉欲望追求,它彰显了以欲望为旗号的消费商业文化和设计行为出场的表征。在这种以欲望和为旗号的消费商业文化和设计行为的发展推动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不得不适应这种追求感性视觉体验的时代和市场的要求。但究其发展的本质来说,由于过于强调和追求视觉的感性表现,其审美价值过于体现于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之实现,而导致视觉艺术设计内在的理性特征过于消解。从而使得视觉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背景显得“毫无深度”。所谓的“毫无深度”,指的是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由于在商业、市场和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无论是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说过于追求视觉的享受性,过于注重设计行为表现形式的商业化和艺术化,而忽略了商业利益要求下设计行为表现形式背后的理性思维因素和对社会主流意识的推动。例如:由于当下社会商业文化的发展,过于追求商业利益的缘故,使得地铁站这种社会功能性建筑内部,客观的社会公益性组成部分也不得不让位于商业需求,充斥着大量的商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也正是这些商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剥夺和颠倒了商业化和社会公益化的主次功能地位,而导致了行人在社会公益功能和商业需求之间的选择性的混乱,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会生活消费支出。也正是这种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当代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价值的“毫无深度”,造成了视觉美感外在形式的极致追求而内在的理性思维和本因具有的社会主体精神的意义性的缺失。

由于过度追求商业化的发展需求,使得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往往容易一味地追求视觉感性的冲击。人们在当代社会日常生活活动中,面对扑面而来的商业信息和消费文化的意识输入,同时在对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观视中无法得到社会主体意识潮流价值发展的正确意义的引导,从而使得人们在面对视觉艺术设计的视觉和感性价值中,更加容易产生社会主体意识价值观和生存意义观的虚无感。在当代商业消费文化下,这种“毫无深度”的,以简单的追求夸张的视觉感性价值似乎成为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开展的唯一的追求目标。单一化的视觉感性成为视觉艺术设计外在形式的依赖性表现因素,并被追求和放大到了极致化的程度,致使当下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缺乏深层意蕴的表达。虽然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以服务于人及社会生活目的为最终目标的设计活动,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第一要素,同时实现利益目标。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的表达和呈现主要依托于以地域化、民族化的社会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特征,并倚之为整体价值的构建支撑。但是在商业消费文化的潮流趋势下,为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内在特点和价值观念不得不批量化生产,在表面视觉感性和冲击力为主要要求的设计趋势下被掩盖、消解。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在视觉艺术设计作品中体现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价值观和内在思维价值特点,以及追求商业消费利益化和视觉冲击力就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发展的最大矛盾与问题。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想要揭示视觉艺术设计的内在的深层次审美价值和发展社会主体思维潮流的引导功能,就必须对当代商业消费文化下社会意识和设计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探索研究图像(影像)在视觉传播和表现方式平台等方面所能够起到更大的正面有益的引导推动作用,同时深刻理解和挖掘更多的内在理性思维价值与文化内涵,以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和积极意义。只有解决好商业消费文化下片面追求利益行为误区,才能有效地找到和实现解决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发展之内在矛盾的根本方法和基本途径。

作者:肖剑锋

篇7

【关键词】新建;传统商业街;文化意境

一、商业街文化属性的概念

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和精神面貌等。传统的商业街文化主要由独特的建筑文化、丰富的人文景观、珍贵的历史遗存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等构成,这些传统文化从细处提升了商业街的品位和形象,使商业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同时也吸引着更多消费者的聚集,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感知和惠顾行为。

二、新建传统风貌商业街的文化表现方式

1 建筑文化是商业街文化的重要载体

商业街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传统建筑,这些建筑由不同时期沉积而来,凝聚了世代商业文化的精华,它不仅体现各个时代的建筑艺术,更真实地再现了当地的民间生活。是传统商业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享有“凝固的文化”的美誉。因此,作为聚集商业活动的传统商业街,也成为了不同时代建筑的集中地,这些独特的商业街建筑文化,生动地体现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背景,随着商业街文化的发展,这些传统建筑也逐渐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人们重视和利用起来。消费者在商业街购物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传统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

2文化景观增强了商业街集客能力

传统建筑为传统商业街打上了历史文化的烙印,而门楼、牌坊、楹联和街灯等建筑小品,建筑风格等则构成了传统商业街的文化景观,成为了商业街集客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有学者对世界一流商业街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文化景观能综合地反应出商业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商业街集客能力的重要指标。商业街的文化景观除了保留的传统建筑外,还主要有独特的建筑风格、附属型建筑和建筑小品和标识等。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增加了商业街魅力度,而且能够影响着消费者对商业街的印象,激发他们更深的感知和兴趣。如佛教建筑物、塔形建筑物、寺院、庙宇、钟、亭台等反应了当时的宗教和文化信仰;楼阁、井、特色街巷、乡土建筑等不仅能反映出特定时期的时代风貌,还能用作开发特定的商业服务,经营专门的特色商品;指示牌、牌坊、雕塑、戏台、花台、灯具、阙、榭、廊、表、舫、凉亭、影壁与祭祀标记等,这些用作纪念、装饰、美化环境和配置主体建筑的标识物,不仅呈现了商业街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提升的商业街的趣味性,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体验。

3 历史文化是商业街最珍贵的财富

将历史文化融入到商业街文化中去,使时尚的商业文化更具有本土特色和历史气息,从而提升商业街的文化魅力。有学者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历史文化对传统商业街发展的影响,指出忽略历史文化内涵是有害无益的,在商业街的发展中一定要重视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并认真探究其内涵。历史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在当代,加以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同样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财富。开发商业街的历史文化特色,就是在引入当代时尚元素的同时,积极的融合历史元素和本土特色。例如,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和地点与商业购物、娱乐、餐饮、旅游的创意结合,使当地城市商业街既具时尚风采,又体现历史文化。

4 民俗文化是商业街重要的文化背景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种依附于人民的生活、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同时又在人民的这些行为中得以传承。它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演变,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在商业街系统中,与传统文化属性相关的分别是建筑空间系统和环境文脉系统,而环境文脉系统就是指传统的民俗文化内容。主要体现在民俗饮食(日常食俗、待客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特殊食俗),民俗服饰(衣着、装饰物),节日民俗(饺子、鞭炮、门神、年画、庙会、舞狮),民间礼仪(礼节、婚嫁、丧葬、祭祀),民俗工艺(中国结、剪纸、风筝、织绣、泥人、面塑),民间艺术(舞蹈、音乐、绘画、戏曲)等。民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在商业街文化中主要是对老字号、商业制度、商业道德和商业精神的传承,这些原汁原味的市井风情真切地展现了商业街的文化背景。

三、新建传统风貌商业街的典型——西安古城区商业街案例分析

在现代,商业街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只有准确的把握和体现城市的文化背景,有效地吸收城市文化的积极因素,才能实现商业街的成功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商业街的建设,在展现城市文化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文化困境难题。

我国西安古城区商业街的发展就是较成功的案例,西安古城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尤其是具有隋唐历史、关中民俗等特征的城市文化,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在今天的老城改造中,能够将这一历史特征与商业街建设相融合,利用城市建设真实地记录历史,同时也传承着今天的城市文明,从而形成历史文化浓厚的商业街。

1 商业街的空间文化形态

一个城市沉淀了深厚的历史,又结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生活,那么其商业的发展必然是生机勃勃的。古城商业街的改造要充分遵从保护和延续传统的空间格局的原则,为了体现对古城区这一原则的尊重,在城市的街道形态和尺度设计上,要充分地考虑文化要素。空间形态宜人尺度的重要量度是街道高宽比H/D值(D代表空间宽度,H代表周边建筑物高度)。当H/D达到1: 1时的街道空间形态为平衡态。

不同的地域情况和历史文化背景对传统街区尺度也有着不同的影响。西安市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城市的主干道通常采用宽度较大的平直线型。西大街改造过程中,在既能满足现代交通需要,又能体现历史背景的前提下,相应地加大了其宽度,从而更生动地展现了唐长安城严整的空间格局,使人更能够感受到“坦荡荡乎,大道通天”的气势。而在设计改造书院门商业街时,则以保护为主的原则,除了较大的改动了宝庆寺塔的周边,其它地区严格地限制了沿街建筑的高度,始终保持传统的街道的H/D为1:1-1:1.2。西安古城这种传统的街道比例和尺度都是由历史的沉淀和积累而成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在设计改造时必须以保护空间格局为基础。

2商业街的建筑文化形态。

建筑是展现街区风貌的最直接方式,是历史街区里的一种物质元素。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古城形式与现代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剧增,加上一些单位保护意识淡薄,使古城区内宜人的空间格局和高大的古城墙轮廓线都遭到新建筑发展的破坏。由于西安古城历经了悠久的历史,在古城区内的建筑都有着各个时期的鲜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建设与保护的难度。例如,骡马市商业街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的是现代建筑风格,相应的传统文化特点就不够明显。古城区的商业建筑呈现的是明清风格,因此,要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各种建筑的高度管理要符合相应的限高规定。西大街的建筑形式是以唐风为主,仿古建筑的修建需要建立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屋檐的造型、建筑色彩等方面都必须能够诠释历史文化的内涵。建筑沿街而立展现了历史的协调统一性和延续性,赌石色是汉唐建筑木作色彩的主色,表达了我们对庄严、典雅的城市传统的尊重,而土黄色则是西安人历来尊崇的颜色。所以古城商业街建筑的创造,必须要注重体现历史文化的脉络。

结语

利用历史商业地段的优势从事商业街建设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文化是商业地段无形的广告宣传。所以,在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不应只注重修缮城市的外在形式而更要挖掘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使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地域风情在商业街建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曾雅婷,杨赫.将北院门改造为商业步行街的可行性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10 21(4).

篇8

1马家窑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也逐渐从功能的需求转向情感的需求,愈来愈注重商品的审美愉悦性。通过对马家窑彩陶审美特征的了解,有助于设计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商品包装审美价值的表现。马家窑彩陶的美不是简单的彩陶器物美、线条的装饰美。在这些形式美感的后面隐藏着原始先民丰富的思想、观念、想象以及情感。同时,那些精美的舞蹈纹以及绚丽的旋涡纹带给现代人无限的意境美,将其创新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去,更能增添现代包装特有的审美意蕴。1.1包装设计中的审美意境现代包装设计的最高装饰境界就是“意境”的营造。何谓“意”,意即意境,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和有情趣的自然景色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一切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更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境的塑造来表现商品的独特审美价值以及特有的内涵。包装设计的审美意境主要通过包装容器的造型设计以及包装上的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符号来体现。具有一定意境的商品包装可以充分展现商品的艺术气质。意境是至高的艺术形态表现,包装设计中的意境表现不仅是表面的视觉语言的塑造,更多的是传递中国独有的文化气韵。通过某种意境的塑造使消费正产生美好的心理联想,从而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冲动,促进商品的销售。

1.2马家窑彩陶装饰意境之美距今五六千年前的马家窑彩陶具有独特的意境之美。其装饰纹饰形式多样,意境悠远。“马家窑类型是以一群自具特征的陶器为代表,并以造型别致、制造精美的彩陶而著称于世,其器形之多样、纹样之繁缉、构图之独特,反映了彩陶艺术的鼎盛风貌。”[2]马家窑彩陶纹样装饰精美,其自由、舒畅、生动、活泼、灵巧,所呈现的意境之美给人一种美好祥和的心理感受。其中最具意境之美的是青海出土的5人一组的舞蹈纹彩陶。整个舞蹈纹彩陶由5人一组构成,一共三组,他们手拉手,仿佛在河边翩翩起舞,又似某种原始巫术的行为。脚底下的四道圈线将彩陶盆上下分割,当水盛装到圈线位置时,奇妙的美景便出现,舞蹈人纹美丽的倒影展现在彩陶盆中,仿佛一幅美丽画卷,其意境优美,让人联想翩翩。另外,马家窑彩陶中美丽的尖底旋纹彩陶甁,其色彩艳丽,旋纹重复形成一幅旖旎的画面,无不体现出原始洒脱的意境之美。

1.3马家窑彩陶在包装设计中的审美价值体现沃林格在谈到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时曾说:“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装饰艺术仿佛是一个图表,在这个图表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绝对艺术意志独特的和固有的东西”,[3]可见装饰艺术的重要性。马家窑彩陶中那些精美的装饰纹样,体现了原始先民独特的装饰艺术境界。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紧张,购买商品倾向选择具有一定审美韵味的包装。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马家窑彩陶元素,能够体现出一种祥和、宁静、朴实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是超出民族的。现代包装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对审美意境的表现和把握,而审美意境通过直观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展现。在包装设计中,装饰美和意境表现是能呈现给消费者出神入化的视觉感受以及心理享受。通过将马家窑彩陶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去,可以塑造原始审美意境。而这种独有的马家窑文化意境的渲染不但提升了包装设计的审美价值,增强了商品的文化附加值,最终也促进了商品销售,达到了商品艺术与文化的融合,刺激了商品的商业价值的实现。

2马家窑彩陶装饰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文化价值目前,西方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对中国的渗透,并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剧烈的冲击。面临这一严峻局面,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商品流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马家窑彩陶元素与世界交流与沟通,有着重要的意义。

2.1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价值文化要素构成了现代包装设计的灵魂。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传统文化为主体,以图形、文字色彩、肌理、包装材料等为载体的艺术学科。在具体的设计中,不管是图形、文字还,色彩以及肌理,设计工作者对这些元素进行设计必须是以文化为内涵的研究和深入应用。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设计中,不能简单的进行传统图形的复制,而应该研究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所蕴含的文化要素。设计工作者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具体的运用中,还要学会不断的创新“对传统承传的意义,不在于把传统僵化地保存,而在于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传统具有新的生命力”。[4]通过对具有五千年历史的马家窑彩陶文化元素的应用更能赋予现代包装设计文化属性。商品的文化价值主要通过商品的包装设计元素的应用来表现。

2.2马家窑彩陶的应用对商品文化内涵的提升马家窑彩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整个彩陶历史中独树一帜。马家窑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而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在这片土地上,还诞生了伟大的诗人李白,以及李渊、李世民父子等众多对中国文化有着影响的历史名人。马家窑彩陶的艺术性能够丰富商品的文化内涵,体现其产品地域风情、历史、制作工艺等。消费者可以通过包装容器的外观、色彩、图形等来了解商品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含义。因此,将马家窑彩陶用作现代地域特色商品包装容器,在展示其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好的传承了马家窑彩陶文化。同时提升了商品的文化内涵,满足了消费者更高的情感需求。

2.3民族性的表现在外来文化日益侵蚀我国大众的思想时,设计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包装设计提高大众民族性思想。马家窑彩陶主要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与中国的黄河文明息息相关,与华夏文明诞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色。通过马家窑彩陶容器的造型、装饰纹样,可以显示出包装的民族特性。“从民族化包装设计形式上来讲,它是造型仿古和民间自然材质形态组合的体现,力求以鲜明的民族形象特色,展示商品文化特征。因此,民族化包装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展示商品文化的功能。”[5]马家窑作为一种媒介传递给世人的是中国独特的民族特性,包装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向消费者传递的是除了商品的信息外,还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通过包装设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民族的道德伦理、社会意识形态、民俗风尚以及社会文化等。可口可乐公司,为了能够在中国占有更过得市场,在设计时始终注意将产品的包装与中国的民族特征联系起来。将中国古老的司母戊大方鼎来做可口可乐的容器,将西方的和东方的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出可口可乐的中国东方的民族特色,传递着中国古老的文明气息。从可口可乐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要符合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这样的包装才能被该消费者所喜爱和接受。

3马家窑彩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商业价值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是商品包装设计的根本目的。但如何追求商品利润最大化,需要通过一系列视觉传达设计手段,通过商品包装审美意境的表现以及商品文化内涵的提升,才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采取消费实施的目的,才能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而马家窑彩陶及纹饰所独特的意境以及文化底蕴,可以增加商品包装的附加值。

3.1包装设计的商业价值包装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如何实现商品的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视觉传达设计手段。正如前文所论述的,通过赋予商品包装更多的审美意境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商品的商业价值主要通过商品包装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来体现。通过将马家窑彩陶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可以传承悠远的马家窑文化,同时带给商品巨大商业价值。

3.2马家窑彩陶对商品附加值的提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并不是单纯的购买商品本身。同时,购买的是商品的附加价值,而商品的附加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商品包装设计的寓意性。包装设计的寓意性是指“包装设计主要通过包装(包括容器)视觉上的一些要素,给消费者联想,引导他们对包装内产品性质的理解,激发消费者对产品价值(包括附加价值)的认识以及特定文化的亲近感,最终对产品形成购买的愿望”[6]。马家窑彩陶产生在甘肃、青海,具有特定的黄河流域文化特征。通过将马家窑彩陶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去,能够体现出独特的黄河流域文化特征,给人一种大气蓬勃的心理感受。

3.3商品包装的收藏价值包装作为商品的特殊标志,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如果包装设计的精美,制作工艺优良,创意表现独特,其包装本身就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并且还具有重复使用的价值,因此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马家窑彩陶其丰富的历史底蕴,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彩陶史上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其本身就极具收藏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马家窑彩陶造型,消费者使用完商品后,还可以收藏商品容器,作为居家装饰之用。

篇9

关键词:文化产品 云模型 评价体系

如今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而滋生了一些文化怪现状,这些文化产品变得功利化,其教育、娱乐、审美和整合的整体功能被弱化。引导大众文化走出粗俗化的文化怪圈,治理文化“病症”,从而引起文化、艺术界,尤其是文化艺术交易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成为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纵观学术界,对于艺术品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中国文化品商业价值的评价体系,就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品市场的急需之举。本课题对此展开研究对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方法—云模型

云模型是用来描述非确定性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所谓的云由许多云滴来具体实现定性值的定量描述,整体的形状描述了定性概念的重要特征,云滴形成过程显示不确定性的定性概念和量化值之间的映射。模型中的横坐标值代表与定性概念相对应的量化值,纵坐标值代表的定性概念的定量值的隶属度。云模型的数值特征有期望值Ex、熵En和超熵He。期望值Ex是定性概念预期值的最佳代表,它通常是x值对应的云,反映了对应的定性概念的中心值,是云滴所在数域的重心位置。熵En是用来反映定性概念的变量,其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可以接受的、在域上的定性概念的元素的数目,也反映出了定性值的模糊程度和概率。超熵He表示不确定性测量的熵,而这是熵的熵。超级熵的大小间接反映了云计算的厚度。超熵越大,变量隶属度的随机性越大,云的离散度也越大。

云模型和模糊评价方法相似,既包含有因素集U={x1, x2……, xn},评判集V={v1, v2……, vn},单因素评判等要素;主要的是要通过云模型,反映综合评判的过程。还要利用正向的云发生器和逆向的云发生器,以及数字特征(EX,EN,HE),来实现定性与定量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转化。这整个综合评判方法,较模糊评价方法来说,更具有说服力,更贴近人们的思想。 逆向云模型算法:

(1)

其中mean(xi),stdev(xi)分别为求均值和标准差的函数。

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建立评价指标的原则

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评价指标是一次综合的、全面的评价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评价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实现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也为鼓励和促进出精品、出力作。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的建立,应以按照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以人为核心。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宣传正能量作为文化产品评价的最高标准。还要突出社会生活质量的时代性;将和谐社会、信息化、时代化等纳入到指标体系设计范围,系统地给出艺术产品的指标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文化市场的现状,以文化产品价值评价主体的需求分析为依据,提取出几个关键评价指标。依据反映艺术品的特点,增删一些相应效益指标,进而建立的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模型。

(二)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体系

由于影响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因素众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本文根据指标选择原则,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首先把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为目标层;而准则层分为: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载体价值和资源价值等四部分。

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是指产品本身的社会影响;使得使用者在思想、艺术、和知识等精神上获得的价值。文化价值就是指产品本身的艺术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的价值。文化载体价值就是指文化产品所依附的、所承载的具体实物的价值,例如:电视、网络媒体、书本等。而文化资源是通过产品的制造者们的劳动体现出的产品的价值,如:时间、资源等。在各准则层中,有按其特性和特征,建立指标层。依据上述原则,及专家评议、市场调查等综合考虑,建立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综合考虑专家意见、经验知识,评价标准设定为:因素集U={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分别对应于评价专家的经验知识,用模糊的语言值表达。这5个定性概念在评判集V={v1, v2……, v5},vi=C(EXi,ENi,HEi)采用一维正态云方法:v1=C(95, 5/3,

0.05),v2=C(85,5/3,0.05),v3=C(75,5/3,

0.05),v4=C(65,5/3,0.05),v5=C(55,5/3,0.05)来表示。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文化产品实例,应用云模型来进行评价。

(一)确定评价因素权重

对某文化产品利用Delphi法,由专家打分评议,综合和整理。建立评价因素权重如表2所示。

(二)评价指标的定性定量转换及综合评判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云发生器将把指标层的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再由逆向云发生器生成数值特征(这里通常采用均值法算法),并由正向云发生器产生评价指标的云图(见图1)。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计算,直到得到满意的云图像和取值。由此获取评价结果,及每项评价指标的量化值如表3所示。

最后本文由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得出结果,表明为该产品的商业价值属于较好等级,该产品的商业价值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性、资源丰富、人才素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提高文化产品价值的策略

综合我们的调查及以上分析,应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 :

(一)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社会价值

文化建设要人本化,不能经济化。文化产品是一种社会产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文化产品的根本性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等。它对个人、团体,甚至整个社会,存在着经济意义和作用。

(二)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因为它是产品的商业价值的核心部分。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文化产品的质量会降低,而文化产品的低俗、粗疏、平庸甚至更低。虽然文化产品应该具有交换价值,没有经济价值的不能称其为“文化”;但不负载文化蕴涵的产品,就不是真正的文化产品。文化价值中应包括:积累创造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等独特功能。正是这个文化价值,才使得文化产品的价值能长久的保存、使用、升值。

(三)努力提高文化载体价值

努力提高文化载体价值,虽然它在文化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但它是实现产品价值的重要工具,是文化价值所依附的价值,缺少了它,文化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以文化载体的多样化、繁荣化为必要内容和基本前提。文化产品的载体要能反映:客观性、承载性、传递性、异化性等基本特征。对公益性文化产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扶持,实行相关文化的补偿机制。将公益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别对待。公共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尤其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保护,民族文化继承等,不能把一切都推向市场。

(四)增加文化产品的补充价值

增加文化产品的补充价值,并将文化产品中潜在价值给它显性化。利用现代知识和技术,可以提高文化产品的知识内含。其中的隐性知识也会使得产品的价值增加。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文化产品的艺术性,不问市场,不问观众,势必使艺术不为观众接受。这样它将失去了展现其思想、艺术内涵、审美魅力的可能性,成为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孤家寡人”。

(五) 努力提高文化创造者的文化素质

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与增值来自创造主体,他们是文化价值的源泉,正是他们的劳动和创造,来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倡文化创造者的科学的价值理想,以科学的价值追求为实践指向。创作者所创作的产品,要着眼于产品的社会利益、长远利益与共同规范。

(六) 提高广大文化产品受众者的素质

文化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受众的感受来体现的,更依赖于受众者的认知与再创造。我们要以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来实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对文化产品的价值。对产品的评估也不能简单地以消费量为质量标准。一方面要提高广大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倡道德教育,宣传正能量,发扬、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新型农民的鉴赏能力,激发农民的自豪感;帮助、扶植农民文化。

结论

一个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的评价,从表面上来看是模糊的,但本质上这个价值是也可以量化、计算的。由于研究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确定模糊集的隶属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利用云模型、特尔斐法等工具,将云理论应用于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评价中。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随机的,云模型方法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因而其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一个文化产品价值评价的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各评价因素权重分布是合理的,评价结果可靠。说明基于云模型的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石元,姜昕,丁家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云模型评价方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雍龙泉.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2)

3.李庭新,李书.文化产品价值的经济学分析.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3)

篇10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强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9月6日

近年来,全国各省烟草专卖局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会,标志着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各省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围绕本省统一提出的各服务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力争实现各自“卷烟上水平”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加强各省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对全国烟草商业企业“卷烟上水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服务品牌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

1、服务品牌一体化的内涵。所谓服务品牌一体化,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企业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服务过程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一种特殊的品牌形式。外在表现为企业服务体系的个性化名称、标志或符号,内在表现对品牌服务有形部分的感知和服务过程的体验的总和。

烟草行业对服务品牌一体化的定义:以卷烟零售户与消费者为服务主体,以为客户满意为服务准则,烟草商业企业在流通过程中提升形成的具有个性风格的特殊服务方式、特别服务内容和特有服务技能等一系列品牌服务内容。

2、服务品牌一体化的特征。概括起来讲,服务品牌一体化的特征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无形特征。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对企业价值的增值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对烟草商业企业这样的服务性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的贡献尤其巨大,其品牌价值可以远远超过有形资产价值。

第二,满意特征。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通过为零售户和消费者提供物质或精神的价值感受,实现行业与商家、消费者利益的双赢。

第三,承诺特征。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通过企业表达、履行承诺,顾客识别、体验、认可承诺形成一系列的品牌价值。

第四,认同特征。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需要行业经过长期的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积累,并最终为市场及各种社会力量认可。

第五,整体特征。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包括服务员工的形象、服务的流程、服务场景的环境氛围等一整套服务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与范围前后密切相关,环环相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加强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是企业文化与管理结合的有效抓手,是企业文化向前推进的强大动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是烟草商业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烟草商业企业“推进内部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的关键发展期,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省烟草商业企业必须把服务品牌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顾客拓展市场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坚持以“徽映”服务品牌为引导,不断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全面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才能确保烟草商业企业在行业新一轮的发展中建功立业。

2、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是烟草商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延续和手段。现代商业最具有威胁的、最具生命力的竞争是商业企业在服务内容、管理特色上的竞争。服务品牌的强弱是由其创造的价值决定的。烟草商业企业在新形势下,打造具体地域特点的各省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真正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是实现全省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各省烟草商业企业“卷烟上水平”的强大动力。

3、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是烟草商业企业践行“两个至上”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是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出发点是为全省客户创造价值。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促使行业员工增强为社会、为工业企业、为卷烟零售客户和广大消费者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融于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

4、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是塑造烟草商业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载体。品牌是形象,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赢得广大消费者,能否扩大市场份额,能否求得企业发展。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可以集中体现各省烟草商业企业优良的服务形象,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对企业而言是做大了品牌,对消费者而言是为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提升顾客的忠诚度,同时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

5、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是烟草商业企业完善市场营销的重要抓手。烟草商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不仅要有高质量的商品,而且还应当有深入人心的服务品牌。只有好的服务,这样才能满足顾客消费的需要,才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全省烟草行业不仅要卖“放心烟”、“优质烟”,更要提供优质服务,以优质商品、优良服务取信于民,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实现共赢。

三、对加强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设想

1、构建各省烟草商业企业统一的服务品牌一体化评价考核体系。各省烟草商业企业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是做好服务品牌一体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让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始终保持活力。

(1)要关心个人服务品牌成长,提高个人服务品牌含金量。员工个人服务品牌是行业一线员工积极参与、投身行业服务品牌建设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岗位与职责的不同,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需要考虑三方面人员:一是具有专业型的服务技能,如市管员、专卖稽查员等能刻苦钻研岗位知识和服务技能,成为本岗位的行家、服务的能手的一线人员;二是具有市场化的服务方式,如送货员、电访员等能紧密围绕市场变化,及时掌握顾客消费心理,不断调整、充实、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三是具有情感化的服务艺术,如客户经理等能把精湛的服务技能与高尚的职业道德、情真意切的服务艺术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传播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窗口人员。对以上一线人员,可以围绕执业资格、客户投诉率、工作差错率、服务满意度等因素制定评价标准,进行考核。

(2)在地市级公司服务品牌考核评价体系上,则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地市级公司是否具有服务品牌的领衔人物,并且必须是相关行业知识的行家或服务技艺的能手;二是地市级公司服务品牌建设的先进性,是否融入先进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道德含量和文化含量;三是地市级公司服务满意率是否达到全省行业先进水平;四是地市级公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全省行业领先。

2、形成一个有利于各省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成长氛围。各省级局和地市级烟草公司要分别建立服务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评选、考核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从岗位津贴,以个人品牌命名班组等进行服务品牌宣传和鼓励,使个人服务品牌产生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为关心和培育服务品牌一线人员的成长,以动态管理方式建立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联系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经常进行沟通,通过一线员工谈服务思想、体会和问题等,在领导层与一线员工间搭建交流平台,为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建立与各省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相应的激励机制。尊重服务品牌建设成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是做好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省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绩效工资、专项奖励、外出学习、颁发荣誉证书等物质与精神结合的激励形式,有效提高服务品牌一线人员不断创新服务、提升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鼓励打造各省烟草商业企业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个体服务品牌。张保振同志曾提出烟草商业企业要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服务品牌建设为重点,明确职能定位,坚持省级公司规划、管理、指导,地市级公司打造、推进、提升的原则,逐步实现从经销产品到经营服务一体化的转变。相关部门要做好“三件事”,即主动配合、全员参与、培养典型。全省地市级公司的电访员、客户经理、送货员、专卖稽查员、市管员等,是行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客户的第一线群体,更是服务品牌的直接传播者。因此,全省烟草行业要全方面宣传、全方位发动各地市级公司员工从“徽映”服务品牌总体要求出发,立足岗位,积极创建具有个人特点的服务品牌,以此树立服务标杆,典型引导;同时,通过有个性、有特色的个人服务品牌建设,推动烟草商业企业“徽映”服务品牌建设,彰显行业独特的服务品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