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篇1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它为教育和教学改革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一方面要突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创新能力则是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举足轻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依据语文课的特点,精心设计,潜心指导。

一、明确学生是创新主体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许多教师没有从教材.教参的“金科玉律”中解脱出来,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却是我行我素。语文教学要创新,就必须消除抑制学生活泼.主动发展的沉郁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鸟归林,形成百鸟争鸣的良好氛围。小学生富于幻想,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把视点真正转向“学”,才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从语文教学来看,学生的主体观就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二、深钻教材、把握课本创新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文字虽然浅显,但却皆为名家名篇。古今中外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充满幻想和童趣,留下许多拓展学生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而现代科学的知识短文更是充满创新的气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开拓思路,钻进去,跳出来,引导学生去幻想,去创造,去标新立异,从语文教材中吸取创新营养,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三、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单一,固定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它对语文教学曾产生过一定作用,但随着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弊端,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程式化”束缚了师生的思想,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研究并善于运用教学模式,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规律,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使学生通过模式理解所学的规律,并运用这种模式去进一步探求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及合作法,发现法,讨论法,导读法,自读法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学会质疑,大胆创新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G623.2

当今社会,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选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更是有着其显著的优势。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关键,树立教学的创新思想,结合语文可本身的特点,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构建一个活跃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上,通常都是学生听,老师讲,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了相应的主观能动性,记住知识的途径也知识死记硬背,教师也为了追求分数,一直默认了这种教学方法,但是,新世纪所缺乏的人才恰恰不是这种通过这种死读书的人才,现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创新型的人才,比的是素质与人才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很难达到社会的要求,所以这种要求教师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进行教学,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达到让学生巧记忆所学习的知识,也可以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学生。

二、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出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加入进来,让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创建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文章需要学习与鉴赏,那么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并且预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在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如果回答错了,其他学生可以纠正,如果不足,学生可以补充,如果对老师的讲法有疑义,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或者可以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备课以及授课,这样学生不但对所将的内容进行深刻的预习,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缺点可以改正,不足可以补充,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激发其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的思考问题,并且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在上课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因为只有提出疑问,才能说明学生开始思考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提出疑问,也就是向着未知领域伸手,开始有创新能力的想法,在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鼓励,不常提出疑问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在学生提出有创新性的疑问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课文《曹冲称象》的课文中时,不要只按照课文中的方法进行传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不可以想出其他的办法解决称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留一些课后思考题,最好是结合具体生活的思考题,让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也将创新思考的能力带到生活中去。

四、结合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力,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这一点,最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做一些场景的布置,在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到布置的场景上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或许有些学生的想象力与课堂无关,在这个时候,要求老师不要强行的制止,也不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嘲笑,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所朗读的角色,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角色的心理,对所学的课文更加深刻的进行理解。学生在进行古诗学习的时候,老师也可以通过幻灯片的放映来让学生体会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这种方法不但让学生更快速的进行背诵,也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五、总结

培养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以后更能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以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今社会最缺的就是创新型的人才,所以,在这小学启蒙教育的阶段,更应该本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进行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释放个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告别以往死记硬背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更有兴趣,更好的记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育更加的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创新的思维中更好的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董宏建,岳欣云,王薇.新课改语文教师价值取向的发展及内在原因――以阅读教学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创新

21世纪,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生涯的开端和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相比较与传统教育从国家到家长都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以及基础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语文的深造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逐步的从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到现在的主导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生一些识字、认字的能力,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关于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提问,也不能合理安排朗读,这也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

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很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存在超龄的情况。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对学生的学历看得越来越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小升初的压力。如今社会学历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上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愿望。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会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3.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的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阻碍一部分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的学生的发展。其次,一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达不到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学术的热忱。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举措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要将学生置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学校不能只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能够最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能够灵活的掌握运用。

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教训,让学生从教训中学到知识,吸取经验,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出现错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做就是正确的,如何避免错误,教师还要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可以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3.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针对性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比如选拔专业的特长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能够很好的得到教育,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通过生动的图片提高记忆,提高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加大教育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还有学校和教师要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再有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语文教师的培养,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篇4

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让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避免“灌输式”教育方式,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适应能力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小学时期正是开阔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五、要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等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忽略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辅助”,教师应先备好课,分析学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多媒体表现重点、难点,并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

六、要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篇5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73-01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思维非常重要,也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小学语文则是一门极富情感、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培养创新能力,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获得充分的心里自由,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去汲取、分析、捕捉知识、灵感,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得以激活。比如在课堂上,实行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同一小组的学生围桌而坐。第一,可以创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便于增加感情;

第二,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不受拘谨;第三,打消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让学生自主质疑、思考、探究、讨论、归纳、创新,老师只起引导作用。

二、设计质疑场景,激发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质疑。怀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促成创造,真正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落到实处。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更加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教师必须采用赏识教育,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经常用这样的话鼓励学生,如“你的理解是个创造”、“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老师的赞扬会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

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关键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培养习惯。寻疑可以在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寻疑行为,从而肯定结果,激发寻疑兴趣。

总之,从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路径中显而易见,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想象。

如《锄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图,画的是一个除草的农民,在烈日下擦着汗,抬头望着太阳。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这位农民当时又累又渴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这首古诗时,能够通过想象化难为易。

篇6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该学科富有情感,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小学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在课本内容及课标方面,更是如此。这一方面对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肯定,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仍然有很大部分的传统教育参杂其中,进而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有必要把创新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从而给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1]。

1.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创新的几点思考

1.1要想创新,必须更新当前的教育观念。

目前,很多学校都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对于素质教育是怎样的教育,以及怎样进行素质教育等问题,很多学校都没有较深的观念。素质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其中的创新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要想将素质教育发展好,其创新教育必须得到很好的实施。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对创新教育的实施。为了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有必要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阐述:首先,教师应该是尽心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其次,教师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知心朋友。由于学生的情况都不同,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本着“知心朋友”的思想,去教学生,去指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得到更大的提升。最后,教师应该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伙伴,改变以往的教师观念。

1.2要想创新,必须用好语文教材。

学好语文是件不容易的事,必须通过日积月累才能最终学好语文。尤其是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因为是刚正式地接触语文,其发音之类的比较好矫正。如果在此阶段,教师不好好利用教材,教育出来的小学生就有可能发音不准或者对语文不感兴趣,就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有关于人的未来的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必要时甚至可以对之补充一定的新材料,从而保持教学的先进性。

1.3要想创新,必须上好语文课。

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创新,必须好好地利用语文课堂,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并对其进行思维敏锐性的训练。因为,思维的敏锐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创造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基础,所以,对小学生进行相关的思维敏锐性的训练,是有必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2]。

2.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途径

2.1在教学观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后者的教学方式仅限于课本,一切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因此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完成了教育的义务,谈不上有何创新之处。因此,要想培养出一代更合格的学生,开展创新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的观念,不能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推动学习的进程,提高发现新知识、新事物及新方法的能力,从而对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再次深入及再发现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当学生真的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实践证明,从“扶”着学生的创新,到“放”手地让学生去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2.2在改进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添加多媒体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单调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生动有趣,当学生们走进多媒体课堂时,都能被多媒体的五彩画面、神秘背景及清晰的知识结构图等所吸引,从而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接受和创新知识,最终达到创新的预期目标。此外,也可以利用其他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野外实践等,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的渗透,相信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学生是可能的。

2.3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创新,使之在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因为,教师的创新不是学生的创新,教师的教育方法再多,如果学生不能及时、主动地对之加以接受,那么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快速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起来,使学生有自己的主动意识。只有学生主动了,才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才能最终创新,进而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3]、[4]。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非常巨大的。它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可以说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的活力,小学语文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创新教育的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推行创新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应该引起广大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秦建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都市家教:257.

[2]郑宗英.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8:66.

篇7

关键词:创新教学;趣味导入;朗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020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是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要让他们有效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意识下参与学习和探究。在设计语文教学环节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用新颖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课文内容。在创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还要用创新的思想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能快速地融入课文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提高学习效率。运用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能使小学生的精力快速集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使他们在新颖有趣的课堂上发挥探究的积极性,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教学的重难点,高效地掌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还要注重导入形式的创新,让学生被新颖的形式所吸引,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的创新,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创新理念,更重要的是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让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高效进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部,通过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语文水平,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教学内容集深度和宽度于一体,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新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究,拓宽他们的思维面,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创设任务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直观情境中感受课文中的内容,让他们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摆脱只重形式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

三、摆脱思维定式,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固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了定式思维,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经常是模仿教师的思路进行。在遇到新型题目时,定式思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他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进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分析问题,从深度和广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在他们遇到思维障碍时进行及时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主动探究过程中,他们能快速地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使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在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活跃性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创新,使课堂教学环节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参与和学习的意识。通过积极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收获能成为他们产生学习内动力的重要促进元素,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之后,学生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谈及时,教师要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对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实现创新、高效的语文教学。

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必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44-01

一、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制度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主客观因素致使其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小学语文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生不能充分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得不到有效衔接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应有价值的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知识,由此看来,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而如何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创新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和落实,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际教育经验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遵循基本的创新原则

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遵循基本的创新原则是确保实践教学工作得以创新的基本和前提,而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即一是民主性原则,也就是说在创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并给与其改进的机会,确保师生之间能够在一个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信任的环境中“教”与“学”;二是多元化原则,即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直观性,这样一来,让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的“活”起来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质疑的原则,正所谓“思生于疑”,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以其为载体,发挥自己的“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自身的文学功底逐渐丰富、教学手段逐渐优化,教材驾驭能力逐渐提高,真正的做到知识内化,书在其胸。这样一来,在确保更多的学生能够心悦诚服的跟老师学的同时,能够听从老师的指挥,进而能够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正所谓由量变达到|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激发,就需要学生以丰富的知识作为根基。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即一是全面开放实践活动设施,在确保学生的创作活动有资料、有设施、有场地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其创新思维的养成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创办学生的报刊、电视台、少儿剧团、广播站等形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并潜移默化的学到更多的知识。

4.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

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确保其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机的整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方法,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加大对现代化信息设备的使用程度,使其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客观事物的形、色、声,在耳闻其声,眼见其实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另一方面,需要适当的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适当加强对其的资金支持力度,以确保既有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能够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以不断的提高其适应性和实用性。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创新工作的开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不仅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确保自身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绩效的有效提高。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学习情境的创新

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新时代里,教育者在教学的研究上不应该只关心知识的传达效果,给予学生“填鸭式”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他们一定的人文关怀,在学习情境上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创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更好地传递知识。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结合他们对字词掌握的不足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试着不以传统讲授的方式去要求他们认识新字词,创造新的学习情境,比如说开展识字游戏,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类似于这样的学习情境的创新可以推及到对更多知识的掌握中去,让小学生自身的心理不受到压抑同时又能在愉悦中获得新知识。

二、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小学生尚处在一个大胆无畏的年龄阶段,这样的时期的孩子不具有较年长的孩子那样的羞涩,在表意上往往能够大胆直言,无所畏惧,虽然有“童言无忌”式的荒谬,但却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本来语文的知识强调的感悟并不像数学问题一样具有统一的答案,在关于情感体会、表情表意的问题上,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觉得只有老师说的才是对的呢?这样僵化方式培育出来的学生,永远只会跟着老师走,而缺乏自己的观点,思维方式被禁锢,这种结果是很恐怖的。

其实这些都是以前的教学方法上出现的弊端,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多给小学生表现的机会,而不是打压式的强加自己的想法给他们。南充市大北街小学的曹老师就试着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上小学生想要表达意见时可以站起来就说,他认为对于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学生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反驳老师的观点,老师对站起来表达观点的学生也耐心倾听、保持尊重。根据老师的反映,他的学生不会盲从老师的观点、会动脑筋。

三、学习角色的互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上很容易唯师命是从,这样学生很可能会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应该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应对新时代的发展,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改进,比如互相学习角色,改变传统思维,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自由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组织者,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上既有如此多的身份,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灵活的变换角色,甚至以合作伙伴的方式加入到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这样的做法,变接受式的学习为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利用新兴媒体结合小学语文教学

时代在高速发展,新兴媒体随之产生,在利用新兴媒体方便生活的同时也早有教育人士把新兴媒体运用到教学课堂中的先例,如多媒体的使用,它以直观性的特点把图画、文字等教师想要传达的信息清晰的呈现,受到大多数教师的支持,这种先进的媒介其地位已经与课堂板书同样重要了,学生在观赏教师制作的课件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这种教学与课堂结合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因此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新兴的媒体上。

例如,新浪微博这个新兴的网络媒介工具,它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形式,借网络这个信息传达的高速工具,以个体的形式可以第一时间向外撒播消息,目前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相信老师和学生中也有不少是它的用户,既然得到了这样普遍的运用为什么不试着结合到课堂中去呢?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上往往有许多及时的新闻信息,其评者也过万,这就可以结合到语文课堂中开展对现实问题的讨论,既开拓学生视野又活跃他们的思维。老师还可以在微博中布置相关作业,如直接让学生在微博上完成小短文的作业,小学由于识字不多,在作文中往往会出现困难,经常性的练笔对写作无疑是有好处的,微博有字数140的限制,这种小字数要求方便小学生小短文练习,提高作文能力。另外,老师拥有一个微博,平时在网络上方便与学生交流,直接解答学生疑惑,以自己的发表的言论影响学生,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很有好处的。

五、布置“实践性”作业

小学语文重在基础知识的夯实,因此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一块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的作业也需要创新。传统的作业目标是让学生记住相关知识,现在不仅要记住,更要求学生能够动脑筋思考,要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就要改变传统模式,在布置的作业的内涵加入实践性的特点。

在实践性作业的方面我们可以做,如布置续写的作业,根据文章开动脑筋续写,这样通过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摩,更全面地体会文章内涵,还能发展小学生思维、增强写作能力。再如,根据课文布置想象画图的作业,这样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文字表达的具大魅力与作用以及作者的思想意境,增强小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能力。又或者是排课本剧,根据一些故事性的课文,对话性的文字较多的,要求小学生排课本剧,让他们作一名演员一名故事的参与者,更细腻地体会人物对话的内涵。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在教学中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先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因为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为学生营造健康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极性,必须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沿用原有古板的教学方法,应该在教学中加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比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借助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克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多媒体的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改变了原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应着重强调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自身对父亲的爱。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模仿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高,所以为了能够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读和写的好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应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阶段对学生以后的生存和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积极探索适合这一阶段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