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秘密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增长的秘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弗里德曼说,谁要是搞清楚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谁就可以得诺贝尔奖。这无疑是一支让中国经济学家们激动不已的强心针。我不禁要反问:“中国真的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秘密吗?”其实,约瑟夫・熊彼特早在他1934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已明确指出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的组织五个创新因素。这五个因素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个因素,那就是具有丰厚利润或者说回报的商机出现以及低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在讨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前,首先界定经济增长的含义是必要的。经济增长的本质就是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更多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是一种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净增长。经济增长必须是消费者获得同样的效用耗费更少的资源,或者耗费同样的资源消费者获得更高效用。
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理解我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呢?我们对照熊彼特所说的五要素逐一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
第一,引进新产品。在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器时代已经来临。进入九十年代,汽车、电脑及住房又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而且这新三大件的市场在中国远远没有饱和。新产品的出现意味着供小于求,意味着高额的垄断利润率,同时也意味着新市场的出现,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高投资回报,从而意味着加速增加的投资。你说经济能不增长吗?
第二,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或者说采用新技术)。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发达国家有大量的先进技术可以引用。先进的技术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仍然意味着加速增长的投资。而且重要的是中国面临的是大量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的新技术
第三,开辟新的市场。就中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垂涎的大市场,只不过是在改革开放前被平均分配制度压抑了而已。试想,大家的收入水平都差不多,谁能消费那些更高档的产品,单一的、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就成为必然,而低层次的产业往往意味着低生产率。一旦“容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收入水平有了差距,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必然出现,产业结构的复杂化和高度化就成为必然。产业结构的复杂化和高度化意味着高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必然带来经济的增长。第二,按照市场范围决定分工深度的观点,在大市场下,分工的深化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利润的增加,从而从另一个角度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三,市场大也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出,因为新产品的前期投资往往很大,这意味着风险大,没有足够大的利润或预期利润是没有人愿意冒大风险来投资的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的。另外,交通运输费用的减少也能为市场的扩大创造条件。
第四,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这一点的实质是有更加廉价的生产要素可用。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现在仍然)有数亿的过剩劳动力,加之其生活水平低,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由于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成本低,其工资水平也就被决定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过剩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为零,也决定了其工资的水平低下。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廉价生产要素成本常常被忽略,就是使用公共资源的成本――税收。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期,偷漏税的事情太普遍了。这也为生产者事实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率,促进了投资。
第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这一个因素可以扩展为更有效率的生产组织的出现。这一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体现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国的改革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无一不是对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改进(独立经营的每一户农民也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基本解决了我国农民的粮食问题(当然还有种子、农药、栽培技术的功劳),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把管理者和生产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调动起来了,原本亏损的企业也变成了盈利的企业了,生产效率提高了。
除了企业组织在产权上的革新(私有化)外,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的改进――如适度集中带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纵向一体化经营原本也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在我国由于财政分割和政府考核机制的不科学造成地方经济大量的低层次重复性建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两个因素在我国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起到多大的积极作用(也许更多的是消极作用)。
二、政府行为是经济增长源泉吗?
(一) 宏观经济政策
作为抑制或者促进投资的货币政策而言,只是调节经济增长的步伐或者节奏而已,并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和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只是减少了资源的低效率使用量(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或者增加了资源的低效率使用量(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虽然宏观经济政策对一个经济系统的增长质量是有作用的,但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就是说它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作为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要区别看待。用于基础设施的积极财政,如果当时的经济基础设施不足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条件,那么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这一点其实可以归结到有更廉价的生产要素出现一类。反之,是资源的浪费。因为很多时候,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主要(或者说关键)因素并不是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而在经济较热的情况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往往较大,而这时紧缩的财政政策虽然可以抑制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压抑了原有的经济增长潜力。
(二)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也要分别而论,如果是顺应经济的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如果不是顺应经济的就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确切地说收入分配政策只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在经济增长的前期通过增税的方式来增加穷人的收入降低了利润率,不利于投资的增长,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该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是资源利用不充分;而在经济增长的后期,由该轮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差距导致的需求不足(相对过剩)已经转变为阻碍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了,通过增加穷人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就能起到扩大市场的作用。与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相吻合的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要素的利用效率,这只有在公有产权中才存在。对于收入再分配政策,其实可以归结到廉价生产要素和开辟新的市场两个经济增长因素。对于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可以归结到实现更有效率的生产组织。
(三)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无疑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一个私有制的经济系统中,资源会自动流向最有效率的地方。当然,如果是在一个错误的产业政策下,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抑制,但问题是如果没有政府的产业政策结果会怎么样呢?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慢,但其增长可持续的时间会更长。已有经济增长源泉的潜力没有完全发挥之前其增长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在公有产权占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产业政策又另当别论,其不过是一个经济主体的投资计划而已。其在竞争性产品领域的低效率是公认的事情,更不要说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了。
篇2
2014年年底的一天上午,我乘火车从南京去上海。火车开出南京站不一会,我就看到路边有两个广阔的停车场,场内停满了水泥车和工程车。我当时就感觉所谓“新常态”的秘密就在眼前:30年前,整个江苏省的水泥车和工程车加起来可能也不及这两个停车场里的数量。10年前,那些工程车辆清晨早早就离开停车场开始工作了。而今天,太阳已经高高升起,那么多工程车依然停在那里。
这个情景至少说明了关于中国经济的两个重要事实:
一是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底子已经变厚。以包括水泥车在内的工程车这样的机械为例,中国经济已经有了足够的机械设备。
二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机械设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这两个事实我们很容易得出推论,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能力已经大大下降。毫无疑问,投资尤其大规模的投资依然能够拉动中国经济,但拉动的程度已经大大缩小。
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投资乘数,指的就是一笔投资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例如,如果投资乘数等于5,则4万亿元投资在一定时间内将能带动20万亿元GDP的增加;如果等于1,则4万亿元投资只能为GDP增加4万亿元。所以,投资乘数的大小决定了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能力。
我对中国的投资乘数没有研究亦不敢随便猜想。不过,我在沪宁铁路上看到的景象告诉我,即使当下的投资乘数还很大,它和10年前甚至5年前相比肯定也大大降低了。例如,10年前,当我们需要建设一条新铁路的时候,我们发现水泥不够用,即使以国家计划的行政手段获得水泥,也很难把它运到铁路工地。因此,为了落实铁路建设投资,我们必须建设新的水泥厂才能保证水泥供应,必须制造新的水泥车才能把水泥输送到工地。但同时,我们又发现钢材不够用,发现铁矿不够用,更发现铺轨机不够用。于是,只要我们有钱,一笔铁路投资就可以带动水泥厂和水泥生产设备的建设投资,带动各类工程车辆制造业的投资,带动钢铁投资,带动矿产投资(或进口)。而钱似乎并不困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总能找到钱,外资也希望参与盈利。这样,投资就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就是我们在过去10年看到的增长奇迹。
如今,为了拉动经济,我们当然也可以并且需要投资,大兴土木,只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应当清楚的是,投资能够带动的经济增长已经很少。
当然,投资本身就属于GDP的一部分,因为投资本身就是经济增长。但是,仅仅依靠投资,依靠投资把现有生产能力利用起来,经济是不会快速增长的。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唯一一驾可以由强权政府直接驾驭的马车,其他马车都远非政府单独所能控制。比如出口要视外国的需求而定,消费要视公众的需求而定,而这些需求都不是政府一两个措施就能改变的。因此,一旦投资乘数变得很小,即使政府有“三头六臂”,政府直接推动的经济快速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到达了极限,中国经济增长也就进入到慢速的“新常态”。
不过,中国经济拥有了大量机械设备和生产能力,中国经济由此而进入慢速增长阶段是一件好事,是中国经济多年增长的一个好的结果。虽然中国经济进入慢速增长会造成新的问题,但我们毕竟解决了许多严重的旧问题才到达今天的境地。
篇3
关键词:经济增长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化
一、导论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快速积累,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发展压力,可以预见,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得以转变,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势在必行。而技术标准具有的技术与制度双重属性,不仅自身可以作为生产要素不断积累,也必将对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理论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中之重,围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许多经济理论与经济流派。赫尔普曼教授集中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过去20多年的进展,并回顾了经济增长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影响经济的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制度、创新能力等,综合国内外可知,其决定性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的积累(x1)、全要素生产率(x2)、国际贸易(x3),经济收入的人均差异(x4)以及制度和政治(x5),这5个自变量的正向积累都对经济增长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即:
ΔQ=f(x1, x2, x3, x4, x5) (1)
本文将以“技术标准化”为自变量t,探讨t与x1,x2,x3,x4,x5的关系。如果t与这5个变量正相关,那么以x1,x2,x3,x4,x5为中间变量,可证明技术标准化t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即:
Q+=f(x1(t+), x2(t+), x3(t+), x4(t+), x5(t+)) (2)
三、技术标准化与经济增长各要素的关系
(一)技术标准化与生产要素积累
生产要素的积累是经济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索洛(R. Solow)将经济的增长归结为生产要素的积累与技术的进步,把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在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模型中,以知识为承载的专业性生产要素体现的更为突出,这类生产要素具有外部性,能够成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先决条件。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波特也认为,若要通过生产要素获得国家竞争优势,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
作为实践中科技成果的积累,技术标准本身就是知识的集合。知识所产生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使得技术标准成为“活”的更高级生产要素。此外,技术标准化作为“获得的最佳秩序”,深化了知识资本,使其更加专业化,而专业化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配置的手段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尤为的明显。因此,技术标准化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和专业化过程成为经济非线性增长的源泉,也就是说,无论作为高级生产要素本身还是在促进生产要素高级化方面,技术标准化都与生产要素正相关,即x1+=(t+)。
(二)技术标准化与全要素生产率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中剔除劳动和资本贡献后的部分归结为技术进步的贡献。索洛(R. Solow)对1909—1949年间美国工业生产进行研究,证明其人均产量的增长中88%为技术进步的贡献。此后,丹尼森(E. Denison)和乔根森(D. Jorgeason)也论证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源泉”这一结论。我国技术经济学创始人李京文院士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科技富国论”,将科学技术水平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技术标准是技术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它的成功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从源头上提高后发国家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追赶型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提供跨越发展的技术,同时为国际高科技市场的竞争秩序提供更好的选择。由于技术标准化所带来的创新是过程的创新、相关产业的创新,是具有整体拉动效应的共谋型创新,因此,为实现国家财富的增长,需选择那些技术进步的收益扩散方式具有“共谋型”分配方式的产业,即x2+=(t+)。 转贴于
(三)技术标准化与国际贸易
对于处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的国家,国际贸易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已经超越了本来的经济与技术属性,成为国与国之间设置贸易壁垒的隐形工具。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国的贸易结构与国内的产业结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具有互动效应。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进一步优化其产业结构,这就要求必须提升出口知识密集型产品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份额。
技术标准化一直是国际贸易的制高点。谁能在国际贸易中制定标准,谁就能构建以知识产权为外衣的贸易壁垒,充分攫取国际贸易活动带来的报酬递增。当然,在国家贸易中制定标准的前提条件是该国拥有知识密集度更高,模仿更加困难的核心产品。因此,如果中国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附加技术标准的产品,才能真正享受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惠及整个社会的高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外部引擎。因此,x3+=(t+)。
(四)技术标准化与收入分配
巴罗(2000)认为,收入的不平等似乎依据一国的发展水平,不同程度地影响它的增长速度,即收入越不平等,低收入国家的增长速度越慢,而高收入国家的增长速度越快。而赫尔普曼认为,收入的不平等将减缓增长。因为,资产分布的不公平将减低总的投资额,所以,社会越公平,经济增长越快。
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仍占绝大多数,急需外部的新技术标准的注入实现产品创新,发展以技术标准化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中国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开辟了新的途径。收入分配和就业机会是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而“创新”租金的获取为更平等的收入分配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以技术标准化为特征的产品创新可以迂回性地和动态性地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可见,技术标准化战略在中国的实施和普及将能够改善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进而改善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x4+=(t+)。
(五)技术标准化与制度
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和德姆塞茨都对此进行了论证,他们认为制度决定了组织的成败,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有时候更是充分条件。而制度需要不断的调整、优化,特别是需要随着技术进步进行调整;同样,技术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动态发展的。建立适合于推广技术标准化的产业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而根据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关系,技术标准化又在不断地促进制度的创新。
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新的技术标准正在建立,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组织结构与交易成本。发达国家迅速建立低碳认证标志制度,占领核心专利技术,构建新的技术性措施,推行自己的低碳标准,创造低碳经济技术规则,从而建立新的赢利模式。低碳经济已成为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新的战略制高点,新的技术范式必将展现。因此,有必要积极进行碳税及各行业部门减排方法研究,迅速采用相关国际标准,建立自己的核心标准和各标准体系,推动相应的制度创新。可见,技术标准化能够改善社会调配和组织资源,促进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实现绿色经济时代的制度创新体系的构建。因此,x5+=(t+)。
四、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标准化不仅能够深化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提高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贸易结构而改善产业结构,还可以消除一定的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善。可见,技术标准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正面影响,即式(2)成立。
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并以科技水平提高带来的强大正外部性来实现引领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技术标准化已与经济的所有决定性因素结合在一起,不仅成为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框架,也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完备的动力来源。因此,技术标准化作为自主创新的最高形态,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将带动生产要素、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
[1]萨克斯·杰弗里.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王世明,吕渭济,梅晓仁. 自主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02).
贾根良,于占东.自主创新与国家体系:对拉美教训的理论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 2006(06).
李荣林,姜茜. 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的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04).
Helpman Elhanan. 经济增长的秘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
摘要:在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竞争的新时期,各国正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战略性新型产业是新的制高点,而云计算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当前,云计算已经使人类社会快速进入信息时代,它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中国云"领跑全球,不仅是每个企业需要去努力的,同时也需要发挥政府作为政策引导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构建带有中国特色、具有独特商业模式的中国云计算产业体系。
关键词:云计算 经济增长 博弈论 规模经济
一、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界定
云计算,即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云计算可以让你体验每秒超过10万亿的运算能力,将改变现在电脑“机箱+显示器”的模式。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是可以无限扩展,并且可以随时过去。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二、云计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价值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由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入的增加而实现,被称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二是由这些投入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来实现,被称作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因此依靠技术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一)云计算对经济增长影响理论分析
云计算产业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总是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最基本力量就是科技进步。第一,云计算的发展提高了某些部门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其生产成本,使这些部门和行业能更快发展;第二,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促成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随着二者的推广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新兴部门的产生和发展;第三,云计算的发云计算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资源型”转向“智能集约型”转变。
(二)云计算对金融服务业的经济价值
中国的巨大人口和经济增长正在推动金融服务员的快速发展,客户服务越来越以在线的形式实现,日益丰富的服务内容对计算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加大。同时,国际竞争和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对计算的需求也在加速上升,云计算成为提供现代高效金融服务的必然模式,并且可以为金融服务业带来巨大商业利润。
(三)云计算对国防工业的经济价值
未来的战争冲突将越来越是信息战,将信息转化成智能和决策需要大量的实时计算能力。从卫星、雷达、武器及人员等各方面来的信息都需要实时集成和处理,不但要汇集还要对其做大量实时的相关分析,以发现危险的征兆而采取心动。知己知彼,强大的“国防云”、“安保云”,可以帮助实现战争的最高境界:预防或减弱战争,进而保卫国家安全。
三、在宏观层面上分析云计算的经济发展前景
1、理论基础
“囚徒困境”博弈是在博弈理论中的典型事例。“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同案犯嫌疑人被警方拘捕后,为防其相互之间串供,而分别拘押、隔离审问时,两个疑犯所面临的认罪策略选择的问题。两囚徒决策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实现利益最大化。
2、分析过程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利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可分析我国和美国关于云计算的博弈。
假定中国和美国面临着发展和不发展云计算两种战略选择。如果两国都不发展这一新型技术产业,它们将平分市场份额,并且由于研发费用的减少带来的低成本而分享相同的高利润。如果两国都研发这一技术产业,且同时研发出来同时推向市场,他们也将平分市场份额,但起初,研发费用的高成本将带来较低的利润。如果美国研发而我国不开发,则美国将获得较大市场份额并且由于垄断市场,输出技术而带来更高利润。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美国怎样发展,我国最好的策略都是进行研发云计算。
3、“囚徒困境”与发展云计算的国家间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背景、技术秘密、发展策略等一切影响竞争结果的信息。在没有获得竞争情报之前,参与人只能用概率估计对方的行为,如果获得竞争情报,则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而云计算的发展也为我国获取竞争情报提供一种更快、更准确的途径。
我们还是假设中国和美国正在考虑进入云计算市场,但美国对市场需求清楚,对自己的成本函数清楚,而我国只知道自己的成本函数。两国的公共信息是提供的价格。如果美国不愿意让我国进入云计算市场,它在技术输出时,可以提供比成本价格更低的报价,这样中国可能认为无利可图而放弃进入,美国虽短时间内损失部分利益,但会享受垄断市场带来的长期利润。这时的均衡结果就是美国低价,中国不进入。
在这个例子中,我国要想获得美国的成本函数和市场信息,可以了解其的各种国家信息、通过它的客户了解等各种途径。这些情报既有一次情报、二次情报,还有零次情报,但不论如何,一旦我国获得它的成本函数等信息,美国就不可能再用低的报价来阻止我国进入云计算市场。而此时的均衡结果就是美国高价,我国趁机进入市场。
在当今全球竞争、全球机遇的时代,云计算为我国提供了建立继交通和电讯以后第三代基础设施、推动经济升级的大好机会、我国可以好好利用此机会,跳过发达国家过去二十年在计算机模式上走的弯路,快速发展以云计算为基础设施的先进产业,这就需要动员企业、各地政府及民众各方力量协作共赢,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志强.身边的博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2]李志勋.企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
[3]刘鹏.云计算—信息产业新浪潮[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篇5
关键词:海外直接投资 对外贸易 经济效益 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海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关系的比较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是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趋显著,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直接投资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对世界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国学者德鲁克在其《从世界贸易到世界投资》一文中指出,世界贸易对国际投资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而且当代国际贸易的主要特征是产业内贸易和公司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国企业内部以及跨国企业之间的贸易成为当今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在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海外直接投资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即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对外贸易是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海外直接投资才与对外贸易一起充当经济增长点,海外投资就会得到快速发展,海外投资的依存度明显提高。
发展中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规避了东道国的贸易壁垒、降低了劳动成本,为自身经济结构调整打下基础,它们不仅没有阻碍投资国的出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自身的产品竞争力的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海外直接投资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即带动本国企业向海外出口产品,否则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的存在,这些产品不容易通过正常贸易渠道出口。在海外企业的带动下,东道国的进出口异常活跃,出口能力增强。当然,也有的海外企业捷足先登当地市场,通过建立新的营销网络,诱导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导致其它同行业的海外企业纷纷效仿,从而带动本行业产品的出口。
二、我国发展海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海外投资的增长速度过慢,规模过小
海外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进出口的增长速度、GDP增长的速度,表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据资料显示,我国年度合理的对外投资规模为50-70亿美元,绝对数量偏低。海外投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没有呈现明显的趋势。
2.海外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喜忧参半
我国海外企业一半以上都是与贸易相关的进出口公司,这亦可视为国内进出口公司在国外的办事处,设立这类企业的目的就是为寻找出口机会,对外推销我国商品,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但这类海外企业经营的商品都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初、中级产品,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并没有多少益处。而且这类公司经营商品的趋同性,往往造成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三、发展我国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对策
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明显偏小,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是不相称的。对外投资的总量及单个规模均太小,不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国家应设立有关机构,对海外投资行为进行归口管理,协调海外投资行为。
1.积极发展海外投资,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提高海外投资的质量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我国应制定海外直接投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投资区位的选择上,将境外投资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在行业选择上,以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作为对外的投资的重点,突出资源导向型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发展。同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投向的海外投资行为。尤其是资源开发类项目,应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项目,可考虑相应的财政补助。另外要完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外部环境,规范与对外投资相配套的法律、财政、外汇、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境外投资的保险、保障机制,强化与投资有关的会计、咨询以及评估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2.规范海外企业经营,提升经济效益
海外企业应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成为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在不影响公司经营和保守技术秘密的前提下,鼓励海外企业尽量进行本土化经营,大胆利用当地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和技术工人。引导海外企业有序竞争,防范恶性竞争行为,保证海外贸易公司相互协作,扩大当地市场占有率,避免东道国政府的倾销指控。
3.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
可以通过海外投资企业在新的出口市场上建立贸易型、生产型和资源型企业以及零部件组装和加工企业,扩大中国商品在该区域内的销售,以改变目前中国出口市场过分集中的状况,开辟新市场,实现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保证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使进出口贸易总额与海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保证两者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良性循环。
篇6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学分析;应用型人才
我们日常所说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通常是指职业技能培训的高阶教育。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要想正常运行是离不开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参与。通常我们把人才划分为四大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四类人才缺哪一种,社会的经济生活都无法正常运转。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人才通常比较重视,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以前开明了许多,但是对第三类和第四类人才的轻视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变。在本文中,笔者就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重点论述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而通过让人们明白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人们对第三类和第四类人才轻视的不良现象。
一、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何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在一个地区,产品价值和劳动所创造的财富总量不断地增加,并且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过程。经济发展主要是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让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而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能够得以正常运行是和自然条件、人力资源、财政资金、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法律政策完善、社会制度规范和人们的传统思想道德理念和文化传承等这些外因与内因分不开的。
(二)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所说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指人力资本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鼻祖就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舒尔茨。他的主要观点是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不再是传统经济学所说的劳动力数量和物质资本的投入情况,更多的是依靠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水平。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工作的重要贡献主要集中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除了在权威期刊相继发表了相关学术观点外,舒尔茨还就20世纪初到5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舒尔茨得出了结论: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通过增加劳动力数量和加大物质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收益量。
在舒尔茨之后也有许多的经济学家涉足了该领域,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丹尼森、和明塞。但是最终完成人力资本理论从具体的数字描述到抽象的理论概括这一跨度的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贝克。他在20世纪60年表了两篇著名的学术论文,其中在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还被后人称作为经济学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的变革。也正是因为这篇著作使得贝克尔与舒尔茨同样享有人力资本理论学创始人的美称。
进入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进程又有了质的飞跃。以美国的经济学家莫罗和卢卡斯为代表,他们讲数学模型引入到了人力资本理论当中,并且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投资将会产生边际增长效应,并阐述了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原因是重视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原理的发现和归纳对于社会经济投资方向上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确立了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影响经济发展的现实依据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通常做的比较成功,在这里我们以德国和日本为例。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为德国二战后经济发展得以崛起的秘密武器。日本的高职教育被看做是日本经济产业的柱石。这两个国家的高职教育之所以做的比较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发挥了本国的特色,并且因为这些特色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通过对劳动者进行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使得他们具备较高水平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得他们对先进的劳动技术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幅度提高。这些因素也决定了德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受到了外界提供的物质援助,就会使得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脚步快速前进。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提供的人才支撑,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行业产业化的社会背景,我们国家要想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长足的进步就需要加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只有具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才能够把工程师所设计的图纸,科学家所研发的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大力发展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我们国家才能够高效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人才。这样才能够加快转变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高成本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高效率、低成本的集约型生产模式,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
(二)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提供的继续教育场所,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面提高区域内的产业素质
在这里,我们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来展开讨论。就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说,我国仍然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与其他城市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比较成熟的。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珠江三角洲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随着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方式的不断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那里的许多工人出现了结构性失业的现象:一方面,许多企业岗位空缺,它们缺乏对先进技术应用熟练的技术工人,并且渴望吸纳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失业的这些工人不具备企业先进生产作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从而出现了大量富余工人无法就业的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充当工人,这部分农民工的平均综合素质和文化程度比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要高,但是远不如城市的工人,从而造成了很多农民工无法满足企业招聘员工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就可以发挥其积极性的角色。政府和企业可以对高职院校进行拨款来支持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开展,这样高职院校就可以通过吸纳城市中这些富余的农民工,来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资本,为我国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储备大量的人才。
(三)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为技术革命提供创造基地,有利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通过高职教育,我们国家可以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科研成果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转化,才能够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够保证我国所生产的工业农业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
三、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效率的对策性分析
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工作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做的比较好,在这里我们以英国的诺丁汉大学为例,诺丁汉大学重视对高端企业雇佣市场份额的争取。因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理应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高校也是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唯一优势部门。诺丁汉大学在这方面有以下四点做法:
1、学校在联系企业方面,时常通过各种途径与大型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并且让其感受到来自高校指导中心的关注与尊重。学校还时常和一些中介联系,以便掌握更多的雇主资源。
2、在招聘方面,学校一年举办两次比较大的招聘活动,每次招聘活动的企业规模约在50-100家左右,这些企业招聘会有专业性的,有综合性的。受到了广大应届毕业生的普遍好评。企业提供的岗位也比较符合毕业生的满足程度。学校也为已离校的毕业生提供企业招聘与咨询活动,使毕业生得到更多的帮助。
3、学校与企业合作方面,高校经常邀请企业雇主来校听课,以便了解校方培养学生的。学校尊重企业雇主的指导和建议,并努力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赶紧培养方案。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研企业的研发项目与计划。通过他们的长期合作,推动学生被雇佣的可能。
4、在企业和学生互动方面,诺丁汉大学经常邀请雇主开设宣讲会,既能更好的宣传了企业的品牌与形象,也能帮助学生增进对企业的认识和个人职业技能的提高。平时,诺丁汉大学还经常从企业中争取2000-3000个兼职,即提高了学生的工作经验,也增进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针对马上步入毕业班的学生,诺丁汉大学还开设了企业面试课程,邀请了各大名企的雇主来对学生进行仿真练习,这样既增进了课程的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
(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03).
[2] 刘永滨.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3] 董睿.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4] 马斌.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及其培育[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5] 苗喜荣.加强职业生涯指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考试周刊,2009,(05).
[6] 李俊英.人生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8,(01).
[7] 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教论坛,2009,(21).
[8] 韩睿.在实训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9,(02).
[9] 张宇杰,曾芳琴.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最重要的素质[J].中国货币市场,2008,(04).
篇7
一、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从征信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信用体系能否迅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该国有关信用方面的信息和大多数数据能否比较“透明”,能否通过合法的、公开而有效的渠道被合法的征信机构及社会各界、市场主体所取得。也就是说,征信机构能够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地获得用于完成企业信用调查报告和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数据,社会各界、市场主体能获得市场活动所需的信用信息,是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基础。
2.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从经济学角度看,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以从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动员储蓄、创造需求、促进交易等多个方面推动经济增长。
3.信用经济是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当前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履约率也仅有60%左右。另据我国一些学者的测算分析和保守估计,中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正是由于经济转型中缺失信用,使得交易成本的增加,企业和市场风险增大,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降低。而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使信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从而地方经济也得以实现信用经济转型。
二、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
南京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从2002年开始,为了促进南京市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南京市加大了各项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归集和应用,业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政府积极推动,形成了良好制度环境,自2002年开始,南京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就颁布了一系列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如2002年5月10日印发的《市政府关于开展“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工作的意见》,强调通过建立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道德规范,明显改善市场经济秩序,基本上健全地方信用管理法规和运行规则,逐步培育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和诚信中介机构四类诚信主体,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并在全国树立起南京市守信用城市和最佳投资创业城市的品牌形象。其后又相继出台了《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办法》、《南京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南京市统计信用评级及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政府公共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与规章制度。
组织体系上则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税务、工商、法院、物价、劳动局等十八个部门组成的“建信用南京,做诚信南京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大政策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形成了每季度一次的工作例会制度。
2.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已形成正常工作机制,根据《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2010年成立了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市“一网三库”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草拟了《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集指标项》和《市公共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并按省里的有关要求进行的任务落实。从09年底开展数据征集工作以来,共收到20家部门上报的相关信息708621条,经过整理成功入库的信息56190条。
3.联合监管应用已初见成效。政府应用部门由2005年初的4.5家,增加到29家:应用方式由简单的信用信息查询应用,逐步拓展为将信用数据全面嵌入本部门业务系统,与实际职能紧密结合、与分类监管挂钩的深度应用。通过联建共享联合征信平台,政府应用部门提升了业务综合管理能力,创新了分类监管、联动监管和综合监管机制,提高了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税务部门应用信用数据库,提高了综合征管能力。公安、物价、人力社保、环保、南京海关等部门或系统分别在经侦、价格管理、劳动、环境、进出口等领域开展应用,并成为政府应用的新亮点。
三、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信用意识淡薄。有效供需均不足。从宏观层面看,由于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加之建国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市场信用交易发育较晚,社会信用关系普遍薄弱,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未充分认识到信用资源的商业化价值。在经济活动中,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咨询的需求意识不强。整个社会没有真正树立起“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标准和约束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信用资源的普遍化开发和利用,
从微观层面看,随着全社会信用意识的逐步增强,面对广泛存在的信用缺损现象,市场主体渴望通过特定的工具判断交易和投资对象的资信状况,信用服务行业的潜在需求旺盛。但当前的市场主体依然较多地关注于对方的规模或人情关系,实际使用信用产品不多,信用商品化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加之政府有关部门对信用需求的引导不够,在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审批等领域尚未开展示范应用。信用服务市场潜在需求巨大而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导致信用服务市场启动困难。另外。南京信用服务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信用服务产品的结构和质量均需进一步调整和提高,有效供给的短缺使其对潜在需求的刺激乏力,抑制了有效需求的扩张。
2.信用规模扩张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率在明显下降。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信用经济条件下,信用总规模与GDP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GDP的增加往往伴随着信用总规模的扩大,而信用总规模的扩张也往往会带来GDP的提高。也就是说,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促进地区信用活动和信用交易的水平,来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但现实中,我们通过对南京市的研究发现,随着信用规模的扩张,其对经济增长推动效率在明显下降,
研究中考虑当前国内地方经济特色以及便于数据获取,本文选择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信用)作为地区信用发展水平的指标。同时我们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
我们以南京市1985年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首先对金融信用规模和GDP
水平做一统计描述(见图1)。图1中横轴代表年份,上方曲线为南京市金融信用规模,下方曲线为南京市GDP。从该图可以看出,1985―2009年,南京市的金融信用总额逐年上升,从1985的61.87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9120亿元,25年间大约增长了147.4倍。就其增长趋势看,信用规模基本呈指数增长,从长期看,信用规模的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这与其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的GDP水平也是逐年上升的,从1985年的109.28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4170亿元,约增长了38.2倍,也是呈指数型增长的,且增长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我们把金融信用规模与GDP这两个指标放到一起,来考察这两条增长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1985―2009这25年间,信用规模与GDP同方向变化,均持续增长;但1985―1996年间,信用规模和GDP的增长几乎完全同步,基本呈1:1的增长关系:而从1997年起,信用规模与GDP的增长曲线开始分离,信用规模曲线开始陡峭,而GDP曲线则相对平缓,二者之间的距离逐年拉大;特别2000年之后,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明显,两者之间的差距极为显著,且从趋势上看,信用规模的增长速度还在加快,GDP的增长则相对平稳,因此,二者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的势头还会继续下去,
其后,我们以南京市1985年至2009年数据为样本,对与金融信用规模和GDP水平相关的变量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这两个经济变量相互关联的密切程度,以及地区金融信用规模的扩张对GDP增长的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见图2和图3,
通过观察金融信用规模与年度GDP这两组数据的散点图,我们发现可以拟合一条直线来代表图中这些点的趋势,以前一期的金融信用规模和前一期的GDP作为解释变量,把当期的GDP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假设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βO+β1 X+β
方程中Y表示某年GDP较上年增长的值,X表示同年信用总规模较上年的增长额,β为随机误差。利用EXCEL统计软件作回归分析,分别得到1985-1996年间和1997-2009年间的回归方程,
y1=1.2793x1-19.369
y2=0.4636x2+141.35
这两组方程清晰说明了南京市的信用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变化,即1985-1996年间,南京的金融信用规模每多增长1亿元,将带动CDP平均多增长1.2793亿元,而在1997-2009年间。则降低为0.4636亿元。
以上分析说明对于南京市而言,目前单纯地扩大金融信用的规模对于地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率在逐渐下降,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和银行征信机构合作,加快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发更多信用产品,扩大个人信用、中小企业信用以及商业信用等的规模来填补其中的空缺。
四、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发展对策
当前,南京市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市场发育状况和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还有待改善,因此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具有南京特色的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1.完善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针对现阶段信用缺失严重、急需建立信用体系的南京来说,政府的强力推动是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动力,
首先,政府部门要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形成“政府用信用、企业创信用、社会重信用”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氛围,据了解,上海、四川等地都在政府招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建筑施工、银行贷款等方面,强制规定了使用企业信用报告的做法,使企业信用状况的好坏真正与其生产经营关联起来,形成一种制约。江苏省则出台了《江苏省交通行业与产业项目招标投标信用档案管理办法》,南京市也在2006年了《政府公共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试行办法》,这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大利好。
其次,要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征信系统建设的积极性。建设实时交换的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利用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技术,为各部门提供直接在网站上信用信息的人口,从而保证成员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实时的信用信息,为政府监管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督促各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进行信用信息数据交换。
2.培育良好的信用信息服务市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作为信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市场中介,信用中介机构是进行信用信息开发利用的有力推动者,而信用中介机构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有信用信息的正当来源,同时,要有市场需求。
南京市首先可以通过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确保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大信用信息的开放力度,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公开。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依法定期经过科学认证的市场主体诚信信息。同时,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资质认定管理以及周期性检验、日常监督、评级评优等工作中。按照授权和规范流程,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或要求企业提供信用报告,扩大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培育和形成信用信息的产品需求。
其次,在信用服务领域,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国内民间资本或私营企业投资信用中介服务领域。信用中介服务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竞争行业,既需要在数据收集、信息分析、经营管理以及市场信誉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也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以加快技术进步和整合市场中巳具有的优势资源,以取得信用服务的权威性和规模效益。
3.促进银行和政府信用信息资源有机结合,推动全社会的信用产品开发。南京市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下一步应考虑怎样与银行征信系统相衔接。由于银行是信用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主要使用方,银行征信系统就成为整个联合征信的关键部分。如何处理银行征信系统与联合征信示范工程的关系,如何处理银行征信系统与中介机构发展的关系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银行征信系统“只是像记事本一样如实地记录客户原始的信用信息,然后不加任何主观判断地汇总生成信用报告……供全国所有的银行查询”(新华社报道),不涉及信用产品增值服务,信息也不全面,也不属于第三方征信,这就为银行与外部系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也为信用中介机构的开发多种信用产品提供了生存空间。
篇8
在美国经济面临转折点的关键时刻,政府的调控措施是否及时、得力将起重要作用。
进入经济扩张第七个年头的美国经济,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显得有些风雨飘摇,步履蹒跚。目前,2007年全年经济成绩的官方数字尚待揭晓,从去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情况看分别为0.6%、3.8%和4.9%,似乎是在回暖,但实际上,在次贷危机继续肆虐下,2007年的增长率预期不会超过2.2%,经济衰退的机率在上升。
次贷危机继续深化
次贷危机还在向纵深发展,并开始影响到信用卡行业和社会稳定。
就信用卡行业来说,拖欠60天以上的、或者已经当作坏账冲销的信用卡账户,2007年11月份有所上升,信用质量下滑。随着节日的临近,消费者无法用他们的住宅借到现金,不得不把信用卡当作摇钱树。联邦储备系统报告说信用卡债务在11月份比上年同期总体上升了11.3%,《商业周刊》的记者在做过调查后说:“这些感到受挤压的人,基本上是借款超过了还款能力。”
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是纵火案的发生率在上升,这就是说有人试图用“烧房子,赚保险”的恶招,来摆脱取消抵押贷款赎回权的困挠。美国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在加州的分公司报告说,有问题的住房着火案件在2007年比上年增加了76%。《财富》杂志还专门调查了发生在印第安那州罗斯维尔市的一个案例。
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威胁还是来自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信用紧缩,它使整个美国金融市场陷于困境,打乱了原有的借贷关系,提高了融资成本。当前,三个月欧元利率和美国国库券的利差上升到250个基点,回到了去年8月份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时的水平,而在正常条件下两者的利差应当不高于50个基点。许多金融机构继续在冲销与抵押贷款相关的坏账,同时对所有往来客户的信用状况重新进行评估,以防落入陷阱。根据保守的估计,金融机构与抵押贷款相联系的投资可能要损失2750亿~4000亿美元。
银行系统的问题早已超出了住房抵押贷款债券的范围。消费信贷和普通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组合的信用质量也在下降。建筑业和土地开发贷款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全球金融中心的大银行正忙于处理有麻烦的资产,这些资产以前被放在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上,被称为结构化投资工具,现在则不得不摆到亮处并加以处理。最能表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损失的是上市金融机构股票市值的缩水,自去年6月以来,已经缩减达5500亿美元。
住房市场是金融困境的主要受害者,其恶果表现在各个方面:房屋价格正在滑坡,房屋抵押证券市场的崩溃已导致次级抵押贷款窗口的关闭,它反过来又影响到住房销售,推进了取消住房抵押贷款赎回权的浪潮。占抵押贷款一半以上的次优级房贷、“另类-A级”房贷以及巨额房贷(41799美元以上的房贷)实际上已经停顿。半官方机构范妮梅、弗雷迪梅的贷款更难获得,而且利率也已经提高。住房销售一路滑坡,被取消抵押贷款赎回权的住户越来越多,这就使待售房屋的积压越来越大。到2007年三季度,有将近210万栋空房待售,相当于在用住房的2.6%,它比正常年度通常的空闲率要多出75万栋,这还没有把新建和在建的住房包括在内。住房市场只有在库存确实下降以后才会转入正常,而要达到这个水平,开工的新房必须减少到100万个单位,价格必须从高峰下降15%,但是现在建筑商推出的新住房高达125万个单位,住房价格下降不过5%,这就说明,要恢复常态还要经过一段痛苦的历程。
房屋价格在很大范围持续下降,这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估计有高达25000亿美元的财富在这次房价下滑中蒸发掉。此外,房主的重要现金来源――即靠产权贷款获得的现金来源断绝,这对消费者的购买力是一大打击。零售商正在挖空心思吸引顾客,他们不顾美元的疲软、进口价格的上升和运输费用的高企,力图勒住零售价格,因此使去除车辆和汽油的核心零售价几乎保持不变。但即使如此,也阻挡不了消费者开支增长的放慢,这是房价下跌负财富效应起作用的结果,预期这一变化会从GDP中削掉1.5个百分点。
个人和企业信心下滑
美国经济会不会发生衰退?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个人和企业界对经济前景的信心。现有的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和企业界信心都有明显的下滑。密执安大学的双周消费者情绪调查提供了不祥的预兆,2007年12月消费者信心下降到本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这种情况同卡特里娜飓风时期的现象相似。企业界的情绪也不好。全国独立企业联合会说,15年来小企业的情绪还没有这样低过;会议委员会对首席执行官的调查所反映的信心下滑是9.11事件以来最低的;对企业圆桌会议首席执行官的调查所反映的情况也大体相似。穆迪经济网站每周对企业信心的调查表明,自2003年3月美国入侵伊拉克时企业信心达到低点以来,现在又是一个最低点。该网站的评判标准是:如果信心数字在25%到30%之间,表明经济的扩张将与经济增长潜力相一致;数字在10%以下则同经济衰退相一致,而现在的数字是7%。当问卷涉及对现状和未来六个月前景的看法时,反应特别消极,达到了负20%的前所未有的低点。
与这种信心下滑的态势不相协调之处在于,企业界的资产负债表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利润率从未像现在这样高,公司的流动性从未像现在这样好。不论是上市或不上市的公司,利润占GDP的比重达到12%,而2001年经济衰退时是7%。公司的流动性比率,即公司流动资产与负债之比处于高水平,几乎有一半短期负债是用公司自己的流动资产支付的,这也说明公司的财务处于良好状态。显然,企业的资源足以经受眼前风暴的考验,可是企业界的管理层却十分谨慎。除与住房相关的产业外,还没有谁采取解雇工人或削减投资的行动。不过雇用的新工人已经减少,在信心急剧下滑的状态下,情况也许很快会发生变化。
企业界之所以担心,主要是认为利润空间已经到顶,未来几个季度的收益可能会下降。这有以下一些原因:失业率虽然有所上升,但劳工市场仍然紧张,因而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趋于疲软;原材料和房租的价格在上涨;利息率在升高;除能源部门外,企业的定价权受到了限制。如果没有全球经济的好形势以及因美元疲软而带来的海外收益的强劲上升,利润恐怕早已下降。由于这些原因,在固定投资继续增长的同时,企业已经开始冻结或抑制库存的增长。
宏观调控力度之争
在美国经济面临转折点的关键时刻,政府的调控措施是否及时、得力将起重要作用。2007年8月以后,联储、白宫、国会都由冷眼旁观转为采取积极行动,各种救援措施纷纷出台,但迄今仍未能遏止形势的恶化,对前景的判断也存在争议。
自去年9月份以来,联储已经把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使之由5.25%下降到4.25%,贴现率降低了150个基点。为了给紧缩的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联储决策层最近实行了一种新的拍卖方法,叫做“定期拍卖设施”(Term Auction Facility),它允许合格的金融机构用比联邦基金利率高但低于贴现窗口的价格,通过竞价获得自己需要的资金,贷款期1个月,可以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做抵押品。据说这个办法颇受欢迎,原因是金融机构不太愿意在贴现窗口贷款,害怕因此泄漏自己陷于金融困境的信息,用拍卖办法则可以较好地保持商业秘密。这样做也反映了联储对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谨慎态度,他们担心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太多会不利于约束通货膨胀预期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复燃。事实上在期货市场上联邦基金利率已经下降到了3.5%。在这个问题上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在认识上是有分歧的。例如,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埃利克・罗森格伦在2007年12月11日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上对削减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就投了反对票。他强调12月份的失业率比上月猛增0.3%使之达到了5%,这是一个危险信号。他认为美国要想避免经济进一步逆转,必须以比25个基点更大的力度来刺激经济。从后来公布的会议记录看,还有其他与会者也持有相同观点。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联储主席伯南克对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持有鸽派观点,担心削减过多会刺激通货膨胀,但从伯南克1月10日的最新讲话看,他似乎正在向鹰派的观点靠扰。他说,经济的风险已经“变得更加明显”,联储准备采取“更有力的追加行动”来保卫美国经济并支持经济的增长。这个讲话发表后,华尔街不少人认为在1月29~30日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上联储可能做出再削减联邦基金利率50个基点的决定。这对美国经济也许是一个好消息。
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前景
尽管美国经济陷于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但这也并不是板上钉钉,最终还要看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作用的结果。穆迪经济网站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踉跄地走过2008年,GDP增长1.5%,失业率达到5.75%,每月就业增长从2007年初的12万人减少到7.5万人。在此期间,与住房相关的产业将每月减少近5万个就业机会,而其他还在扩张的公司将每月增加12.5万人。该网站还认为石油价格今年将稳定地下降,其依据是全球经济放慢和节约能源将使需求疲软,另一方面受高油价的刺激生产能力将扩大。
油价的下降加上疲软的经济和宽松的就业市场,通货膨胀将难以兴风作浪。消费物价的通货膨胀率目前将达到4%的高峰,到2008年末可能下降到2%。核心通货膨胀预期将保持在2%~2.5%之间。同时银根将进一步放松,到3月联邦基金利率会降到4%以下。2008年金融系统住房抵押贷款的损失将得到厘清,信用紧缩的状况将获得解决。这是最乐观的估计。但是他们也警告说,未来几个月是美国经济最脆弱的时刻,如果金融市场不能很快稳定下来,如果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如果决策者优柔寡断,则不排除会出现衰退的结果。
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何?世界银行最新发表的《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阴影、疲软的美元和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会影响全球经济的软着陆。这种风险会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和资本的流入,同时阻碍他们在海外的投资。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年建立起来的货币储备以及其他缓冲器将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冲击。预期发展中国家在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放慢到7.1%,而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降低到2.2%。全球经济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由上年的3.9%降低到3.6%,主要是受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预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降低到3.3%。
篇9
关键词:影子银行;经济增长;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3-0072-06
一、引言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令美国等欧美国家陷入了大萧条以来最长的衰退期,“影子银行”被很多人认为是诱发危机的“罪魁祸首”:“影子银行”将原本流动性差、风险高、信用评价低的次级债务进行结构化、分发和打包,进而转换成诸如CDO、MBS等流动性较高、信用评级较高的短期证券化产品,最终销售给投资者。然而这些衍生工具隐含着极高的违约风险,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动(如央行紧缩银根或者是利率上升等),这些证券化产品很可能会无法偿付,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现金流断裂,引发金融危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子银行规模在我国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图1为2002―2014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人民币贷款规模的比较。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人民币贷款规模为20112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高达91.86%;而2014年人民币贷款规模为97813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降至59.59%,这表明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贴现票据等融资大幅增加。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当前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仍然较低,金融工具相对简单,因而我们不能“谈影色变”,应客观研究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其进行合理监管与引导。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与特征的研究
“影子银行”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咨询公司(PIMCO)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 McCulley)于2007年提出,意指那些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但从事类似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非银行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同年,PIMCO联合创始人债券大王格罗斯(Bill Gross)提出了“秘密银行体系”的概念,该体系建立在金融衍生产品之上却在监管体系之外,包含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所有金融创新。2008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纳(Tim Geithner)提出“平行银行系统”(Parallel Banking System)概念,这一系统利用短期市场融资购买大量高风险、低流动性的长期金融资产。2011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其研究报告中将影子银行定义为: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过借短贷长、杠杆交易和不良信用转化等方式套利而带来系统风险的信用中介体系。国内方面,易宪容(2009)认为影子银行是把银行贷款证券化,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信贷基金、实现信贷扩张的一种融资方式,它使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周小川(2011)将影子银行定义为行使商业银行功能但却基本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特殊目的实体公司(SPV)等。张世强等(2013)认为影子银行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错配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不同程度上替代了商业银行功能的工具、机构、企业或市场,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规避监管或不受监管,实现监管套利。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07号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进行了界定,文件指出,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二)关于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和影响的研究
克鲁格曼(Paul Krugman,2008)认为影子银行体系通过复杂的金融创新设计来规避传统的金融监管,可以从事比商业银行更广泛的业务领域,但过度的影子银行现象会引起金融危机。艾德里安和申(Tobias Adrian和Hyun Song Shin,2009)认为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操作和期限错配导致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建议在后危机时代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和影子银行的监管。佐尔坦等(Zoltan等,2010)研究了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认为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影子银行系统通过期限转换和信贷转换才促进金融繁荣且蕴含着较高的风险。盛(Andrew Sheng,2011)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发现影子银行使货币政策变得复杂,期限错配和高杠杆性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他提出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到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中,以扩大货币政策实施和监管的范围。本特松(Elias Bengtsson,2013)深入研究2008年的金融危机,分析了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和风险,认为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操作和期限错配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为了防范金融不稳定现象,应该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和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
国内方面,巴曙松(2009)认为,影子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大量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扩张资产和负债业务,在严重缺少监管的情况下会积累大量的金融风险。李波和伍戈(2011)从信用创造的角度,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所构成的挑战。其研究认为,影子银行通过创造不受中央银行约束的具有广义流动性特征的金融资产,对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形成诸多挑战。毛泽盛、万亚兰(2012)研究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为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低于阈值时,影子银行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相反则降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沈悦和谢坤锋(201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为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和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王晓枫和申妍(2014)以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银行的表内信贷和经济增长为主要指标,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与银行表内信贷的流动性创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自2007年以来,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短期内影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波动较大,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从长期看将趋于稳定; 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顺周期性。刘超和马玉洁(2014)利用我国2002―2012年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的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其发展对金融稳定产生负向冲击。
三、影子银行的规模测度
本文借鉴李建军(2010)的研究方法,从信贷需求角度测算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这种测算方法的经济理论基础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经济活动主体实现的GDP对应全部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称为“单位GDP的贷款系数”,用RYL表示,公式为RYL=全社会未偿还贷款余额/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体现了经济活动受到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程度。测算的整体思路是用影子银行的借款主体创造的GDP测算出借款主体所需的信贷总规模,然后剔除借款主体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金额,剩余即为影子银行规模。
农户、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中小经济单位由于具有经营风险高,可抵押资产少,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因而他们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借款者。我们用第一产业的产值YF代替农户部门创造的GDP,用“私营企业与个体经济单位的就业人数比例与第二、三产业的单位就业人数创造的产值乘积” YE测算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GDP;以农业贷款当年余额表示农户获得的正规信贷额度,以私营企业与个体贷款当年余额表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单位获得的正规信贷额度。这样就可以分别计算出农户单位GDP的贷款系数RFL、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单位GDP的贷款系数REL。继而农户、私营和个体经济单位的正规贷款满足率可以分别表示为:SFL= RFL/RYL,SEL=REL/RYL。最后,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公式可表示为:[SB=RYL・YF(1-SFL)+RYL・YE(1-SEL)]。依据上述理论和公式对我国1990―2014年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四、变量选择和模型设计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因此本文选取上文中测度的影子银行规模(SB)来衡量影子银行的发展程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因而本文选用我国1990―2014年历年GDP来衡量该时间段的经济增长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回归变量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人民银行数据库和中国金融年鉴,个别年份的缺失数据,则根据其变化规律推算补齐。
(二)模型选择
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研究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VAR方法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而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它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非结构化模型,因而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提供严密的论证说明。一个含有N个变量滞后期为p阶的VAR模型可表示如下:
yt=C+A1yt-1+……+Apyt-p+μt
公式中yt为N×1维时间序列列向量,C为N×1维常数项列向量,Ai(i=1,2,…,p)为N×N维系数矩阵,μt为N×1维随机误差向量。模型满足:(1)E(μt)=0,即误差项μt的期望为0;(2)E(μtyt-i)=0,即误差项μt与内生变量的各阶滞后项yt-i不相关。
五、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由于VAR模型的变量为时间序列数据,因而该模型使用的前提是变量平稳或不平稳但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变量DLNY、DLNSB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原始序列Y、SB与对数序列LNY、LNSB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但对两个变量的对数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发现都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原假设,这说明DLNSB、DLNY均为平稳序列,本文选择DLNY、DLNSB作为经济增长和影子银行的替代变量建立VAR模型。
(二)VAR模型选择
鉴于本文的样本数据均为年度数据且样本期限较短,为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本文选择最大滞后阶数为3阶。依据LR统计量 (似然比检验)、FPE(最终预测误差)、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与HQ(Hannan-Quinn)信息准则5个常用指标来进行选择。
下面检验VAR(1)模型的平稳性,VAR模型稳定的条件是需要特征方程所有根的倒数值均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以内。从图2可以看出 VAR(1)模型特征根的倒数均在单位圆内,符合稳定条件。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进行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4给出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结果表明,1990―2014年间,DLNY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DLNY是DLNSB的Granger原因;DLNSB在10%显著水平下接受了不是DLNY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影子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但影子银行规模扩大并未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该结论与沈悦和谢坤锋(2013)的研究结论一致。
(四)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IRF)可以描述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反应,即在扰动项上加1个标准差大小的信息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图3是对VAR(1)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因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DLNSB不是DLNY的Granger原因,因而本文只做DLNSB对DLNY冲击的响应图)。图3显示,当在本期给DLNY1个标准差单位正向冲击后,DLNSB开始迅速上升,并在第2年达到峰顶,第3年与第2年持平,随后影响逐渐减弱,至第9年趋于0。这说明经济增长对影子银行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冲击前期影响较大,后期趋于平稳。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4年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揭示出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发展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的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发展,而影子银行的发展并未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促进了金融深化,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使得借款者资金需求更加旺盛。由于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加大,贷款者为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更愿意投资于影子银行市场,这就为影子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高利率使得借款人承受较高财务负担,虚拟经济的高利润会促使借款人将资金从实体经济抽离,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另外影子银行存在的期限错配、高杠杆性、信贷膨胀效应等问题也是导致其对经济增长不利的原因。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明确界定影子银行的范畴,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由于各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的统计数据口径不一,容易造成监管空白,因此,有必要先明确影子银行范围。建立健全影子银行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一行三会”的监管职责与权限,实现对影子银行全方位的监管。
第二,引导影子银行资金流向,促进影子银行发挥“正能量”。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大量的影子银行资金会流向高风险的证券市场。因此作为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资金流向的监管。可以制定一些优惠待遇,引导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等急需资金的实体经济单位,促进影子银行发挥“正能量”。
第三,建立影子银行预警监测系统,保证影子银行风险可控。影子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脆弱性、突发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因此监管部门应建立动态审慎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机制。监管部门应对影子银行的风险水平进行定期评估,防止影子银行资产过度的期限错配和杠杆化,强化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监测与预警。
参考文献:
[1]Paul McCulley.,2007. Teton Reflections. PIMCO Global Central Bank Focus[R].September.
[2]Bill Gross.,2007. Beware our shadow banking system[J].Fortune,Nov.
[3]Tim Geithner.,2008.Reducing Systemic Risk in a Dynamic Financial System.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June 9.
[4]FSB.,2011. Shadow Banking: Scoping the Issues[EB/OL].Press Release.
[5]Paul Krugman.,2009. 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es and the Crisis of 2008[M].W.W.W.Norton & Company,(8).
[6]Tobias Adrian,Hyun Song Shin.,2009.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
[7]Zoltan Pozsar,Tobias Adrian,Adam Ashcraft & Hayley Boesky.,2010. Shadow Banking[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
[8]Andrew Sheng.,2011. The Erosion of U.S. Monetary Policy Management Under Shadow Banking[R].Thai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July,(7).
[9]Elias Bengtsson.,2013. Shadow Banking and Financial Stability:European Money Market Funds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
[10]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3).
[11]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J].金融研究,2011,(1).
[12]张世强,张青超,眭悦.影子银行规模估算与监管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5).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Z].2013.
[14]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15]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12).
[16]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阀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11).
[17] 沈悦,谢坤锋.影子银行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金融论坛,2013,(3).
[18]王晓枫,申妍.影子银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了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4,(4).
篇10
根据政府的安排,我以20__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间进行全新兴产业调查,正式的调查登记工作在今年一季度全面展开。刚才,统计局abc局长介绍了全新兴产业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通报了全新兴产业调查工作的准备情况。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新兴产业调查工作的文秘站网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计算机销售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物业管理业,社区服务业以及房屋租赁业和房屋装饰装修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对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就业面,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二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有关资料显示,信息产业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30左右;三是增长速度高,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可以说新兴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文秘站网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由于这些行业是在近几年才形成一定规模,现行统计制度还没有完全涵盖它们,这不仅低估了全及各地经济的总量与水平,也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全及各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为此,政府决定开展一次全新兴产业调查。
通过调查,可以全面查清上述新兴产业的底数,掌握其经济总量和地区、行业、单位类型等分布情况,准确客观地反映全及各县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为委、政府及各县区科学决策提供文秘站网依据,使我们对情、县情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同时这次调查对规范新兴产业统计,完善国民经济核算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也具有文秘站网意义。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里面的一个首要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__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因此,开展这次调查工作,也可以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总之,这次新兴产业调查是一项非常文秘站网的情力调查,开展这项调查不仅仅是一个县区、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涉及全大局的问题,各县区、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调查的文秘站网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把调查工作做好。
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认真搞好新兴产业调查工作
为了高质量完成本次调查工作,各县区要切实加强对新兴产业调查工作的领导。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把调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特别是分管领导,一定要认真负责,主动抓好当地的调查工作,认真布置各个阶段的任务,亲自协调解决调查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当前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新兴产业调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委常委、常务副长陈德铭同志的文秘站网讲话精神,及时研究当前工作,抓紧县、区新兴产业调查组织机构的组建工作,并落实相应的人员。县级新兴产业调查领导机构是此项调查工作的基层指挥部,县、区政府的分管领导是本地新兴产业调查的第一责任人,各县、区的新兴产业调查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要迅速建立起来,做到领导力量到位、工作人员到位,并立即投入工作,保证全新兴产业调查的顺利进行。
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新兴产业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上制定的工作要求与工作安排,认真制定我的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做到各项工作一环紧扣一环,每一项任务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县区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实施方案,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夯实责任>!<,落实任务,并确保完成。计划、经贸、财政、建设、司法、民政、教育、工商 等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在新兴产业调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安排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讲求时效,确保调查工作一次成功。
三是落实经费。目前全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但不能因经费紧张而影响新兴产业调查工作。必须拨付必要的调查经费,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调查机构要管好用好调查经费,本着从紧、从严、从实的原则,精打细算,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新兴产业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组织协调难度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各级政府特别是调查工作机构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和释疑解惑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兴产业在振兴汉中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中的文秘站网地位和作用;广泛宣传这次调查的目的、方法以及调查的文秘__网意义;广泛宣传这次调查的各项具体要求,为调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和广泛的动员,把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发动起来,让他们理解调查、支持调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文秘站网作用。
要动员和教育全新兴产业调查所涉及的各类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其它法人及其产业活动单位,以及被调查的城镇居民住户,遵守《统计法》,严格按照调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如实填写调查登记表,按时上报调查资料,不得瞒报、虚报、迟报或拒报。对于那些不按调查要求如实填报调查资料的单位,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和依法查处。各级调查机构与调查人员,要认真履行对被调查单位的保密义务,不得泄露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被调查住户的家庭及个人隐私。
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准确、可靠的调查数据。调查数据质量是调查工作的生命,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败。各级调查机构一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要以工作的高质量保障调查数据的高质量。为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对于在调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进行表扬鼓励。对于工作拖拉,不负责任,不能按时保质完成调查任务的县区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