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英国;低碳经济;现状;经验借鉴
2003年英国最早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以来,迅速为世界各国所采纳,成为了世界各国追求的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英国在低碳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超前,已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英国模式,为发展低碳经济英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一、英国主要国民经济部门的低碳政策
英国发展的低碳路径图是现今为止低碳经济发展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它依据社会不同部门对二氧化碳的具体排放量大小进行分类,不同行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低碳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各部门的具体表现主要有:
(一)能源部门
能源部门的低碳化是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英国在能源低碳化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措施很有借鉴意义和利用价值。主要有发展新能源、核能和还有尚未被证明的碳能源替代物等等。虽然这些措施备受学者及其他国家的质疑,新能源、核能等如今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唯一选择和全新的发展路径[1]。纵观英国政府在能源部门发展低碳方面的表现主要有:1.实施碳税或严格的排放交易方案来干预碳排放价格对气候变化的外部性;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解决市场失灵技术的发展;3.确保备用能源的更新投资。
(二)交通部门
英国地面交通是继能源部门第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头。小汽车占主要排放量。英国交通部门提出的低碳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短期内减少传统汽车的碳排放强度,通过技术改进和鼓励驾驶员更换高效的汽车;中期内改进交通运输效率,开发新技术;如电池电动汽车、插入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2]。这些目标一旦实现将影响国家续加燃料的基础设施和电力需求。相对于技术层面而言,温和的需求策略不足以扭转高排量汽车销售量持续上升的势头,但人类出行方式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显著地影响。
英国交通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意在鼓励人们转变出行方式,最有力的政策措施:燃油税—它是英国最重要的间接税收入来源之一。燃油税有助于纠正运输的外部形态和车辆有关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等,它可以通过碳效率的高低而区分开来。
(三)房地产部门
建筑业和工业联合占据了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左右,降低住宅业和工业排放量的关键就是提高能源效率,但是在低经济成本甚至零经济成本下,是否存在着提高可利用的能源效率措施仍存在很大争议。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预计,英国能源效率提高1%,英国将于2020年工业和住宅业的非电力能源使用与2007年相比会下降23%,电力能源的使用也会下降大约13%左右[3]。中期来看,建筑业低碳发展的焦点会从降低能源效率转换到发展可再生热能。
英国房地产建筑部门的政策风向让人难以捉摸,存在很多的政策措施、市场和行为方面的障碍。除了建筑业外,英国没有其他部门的低碳议程可以看见如此多的政策试验,包括:1.企业可以通过签订自愿气候变化协议来避免气候变化税的负担;2.在可再生热能源利用方面,运用可再生热奖励机制;3.服务业CRC能源效率计划,主要依靠名誉效应—即通过性能排名表和价格激励相结合的作用得以实施;4.住宅能源效率。这一系列的措施在提高住宅业和工业能源效率的过程中混合使用已发挥最大效率。
(四)农业部门
农业在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大约10%左右,其中大多数以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形式存在,农业的碳排放与能源部门碳排放相比鲜为人知。同样地,农业的低温室气体选择也不像其他部门脱碳那样被很好的理解。而且在供应方面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引起有悖伦理和环境污染的问题[4]。例如动物克隆和转基因食物等。需求方面可以改变饮食习惯,虽然上述措施难以避免引起各界争议。但是农业减排在越来越紧的低碳任务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英国农业是本国监管最严格的部门之一,其脱碳的政策也主要依赖于志愿行为。但英国通过对现有减排政策的调整为农业减排创造机会。比如欧盟硝酸盐指令和共同农业等政策。因此,农业减排主要来源于政策的发展。比如高价格和高规格引起的化肥使用量的显著减少。废物处理中激进的垃圾掩埋税造成甲烷排放量的大幅下降等现象。
二、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
(一)碳排放量的定价机制
英国对碳排放进行定价有两种通用的方式:征税和排污权交易。这两种方式在英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碳税政策的强制实施对限制碳排放量起到明显作用,也备受英国各界政党的欢迎。碳税理论上对于减少碳排放量起到显著作用,然而政策实施起来却有很大困难。然而,排污权交易相对碳税实施过程中更加容易,它可以被用来规范和限制工业、农业等部门的碳排量水平[5]。英国实施的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做法主要是对碳排放进行定量管理,通过发放有限许可证的办法,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碳排放量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除此之外,英国政策制定者将碳税和能源税相结合以满足政策的多样化目的和应对各个行业的压力。
(二)促进低碳创新
脱碳技术是低碳战略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政策改革的关键。英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科研补助、创新奖、专利和税收抵免等,这样有利于激励低碳改革者不断进行低碳创新。低碳创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还是碳价格组合与研发经济支持的调整。Aghion(2011)表示有必要加强政府部门限制碳排量,他发现汽车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的依赖证据,这使得对传统高碳的研究比低碳创新更容易。高新技术公司发现他们很难获得融资,因为他们主要关注新工艺的的生产而不是新产品本身。
(三)克服行为障碍
关于节能理论和低碳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已经被多次提及,主要有知识代沟、信息不对称、隐藏交易成本、管理问题、有限理性等,消除这些差异的政策具有多样性,往往先于对低碳经济的关注。英国几十年发展的低碳处理措施主要有:价格激励、标准规制、信息通道、服务和专门技能通道和对能源公司供应义务等[6]。英国公司对声誉激励机制的使用通过对每个参与的企业都会有一个对环境保护贡献大小的公开排名,以激励企业对碳排量进行限制。特别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企业,他们就像关心成本一样关心他们的声誉。
(四)加强政策协调
低碳创新和克服政策效率障碍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增强有时互相抵销,政策组合通常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最好方式。然而,可再生能源促进了低碳投资措施的实行、降低了价格、促进了有效的碳排放交易方案的实施,强迫可再生能源进入减排活动以影响碳价格。
三、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总结
本文主要借鉴英国经验,分析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经验,探讨有关法律的先决条件和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的挑战。虽然我们初步的研究不能作为详细的政策分析的替代品,但我们的研究结果仍然可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政策提供有用的见解,具体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坚实的法律基础
鉴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性和脱碳政策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政府虽然试图推迟实施具有困难的措施,然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英国还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长期承诺和短期目标,建议和监视独立机构,提出英国2023年至2027年将在商业界和金融界执行严格的碳预算法。
(二)低碳经济的高度电气化
几乎所有的脱碳策略的核心都落脚于低碳电力部门,电力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干净的电力是减少经济其他部分成本效益的最好方式。同时,它也是挑选低碳经济赢家最有风险的技术,英国主要关注于电力的低碳化,通过技术创新、电力脱碳从而减少电力部门的碳排量。
(三)低碳转型是一场革命
调整脱碳需求和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行为将刺激低碳政策在重要的部门间广泛实施,低碳技术将成为低碳转型的主导因素,人类行为的改变将对低碳经济转型起到重要的互补作用,低碳化将是未来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将是推动经济乃至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四、对我国的启示及采取的措施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远远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使得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大打折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批评的对象。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表明,中国需要发展低碳经济,这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要条件。基于英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非一蹴而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刚刚起步,经验不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节能减排不能单靠中央的行政性指导和命令,而要依照法律法规办事,违法的有法律处置而不是行政撤职处分。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自觉、守法、有序的节能减排机制。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与贸易结构升级
我国现在经济结构仍以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发展路后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从而导致了高碳排放量。为此,我国有必要向发达国家寻求高新技术和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也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善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率,改革出口结构,以逐渐减少污染物和碳的排放。
(三)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我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全民参与节能减排是必然的选择。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就是源于民众低碳意识相对较强,英国人民的减排意识不仅涉及到日常生活、交通还包括办公等等。我国应广泛宣传低碳、加强人民低碳意识,使低碳生活深入人心,让低碳走入千家万户。
(四)建设低碳城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应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建设速度,提高城市建设质量。研究和制定中国未来城市人均建筑拥有面积的限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结构紧凑型城市。各级政府也要对新建项目严格审批,控制开工总量。尽快实施物业税,通过市场机制减少市场对建筑的非理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傅学良,刘淑华,王晓田.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选择[J].党政论坛,2010(11):2-4
[2]胡雪萍,周润.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9):135-139.
[3]陈柳钦.低碳经济: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1):46-52.
[4]姜崧.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08):241-244.
[5]B METZ,O R DAVIDSON,P R BOSCH,R DAVE,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J].Climate Change(2007)58:365-369.
[6]F URBAN·R.M.J.BENDERS·H.C.MOLL,Renewable and low-carbon energies as mitigation o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or China[J].Climatic Change(2009)94:169-188.
篇2
关键词 房地产 经济服务业 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发展
一、引言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行业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到现在不过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周期。但我们不应妄自菲薄,我们应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然而我国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每个城市之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差距较大,无法适应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积极融入中国加入WTO和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中,深入探索、研究我国房地产经济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把握时机,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这对于促进与加快我国房地产行业这一经济支柱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行业现存问题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行业起步时间相较其他国家晚了很长时间,就现在的发展情况而言,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这个阶段是很不成熟的,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房地产经济市场和公司大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现有法律法规的宽度和深度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
第二,政府各个部门间管理工作分配不协调,对行业监管无法达到一体化,我们的市场和行业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具体管理经济服务公司的发展方向。我国法律制度建设滞后,政府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当前房地产经济服务机构乱办理、乱管理、乱执业、无序竞争、信用缺失等问题特别突出,严重扰乱了房地产经济服务机构的市场秩序,给正规经营的经济企业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甚至还引发了不少经济案件。
第三,企业违规现象多,公司经营服务水平不规范,房地产行业声誉不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少数公司受经济利益驱动,以及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低价竞争、虚假评估、利用合同欺诈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
第四,房地产经济企业的问题是公司普遍规模小,企业结构与管理制度不完善,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低,技术和服务较为落后。行业现状是大中型房地产经济公司数量较少,大多为实力较弱的小型经济公司,甚至有些为独自一家店面的“作坊”式企业,一个门面、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个记录本,装备极为落后,国家要靠这类企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极不现实的。
第五,行业员工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由1~2年从业经验的“老员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经验给新员工做“榜样”,好一些的企业会用1周左右的时间向新员工传授一些简单的行业形势和销售技巧。加之前述招聘门槛低,更加重了员工素质不一的问题。而正规的新员工培训计划至少应该包含企业文化培训、技术类培训、行业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及各种管理技巧培训。
三、房地产经济服务行业大体分类
第一,房地产评估。其内容包括:一是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挂牌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二是企业改制、上市、资产重组、联营、兼并、合并、破产清算等各种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房地产估价;三是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四是专业仲裁及司法诉讼中有关的房地产价格评估;五是征地和房屋拆迁补偿评估;六是房地产转让价格评估;七是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八是房地产分割、合并估价;九是房地产拍卖底价评估;十是房地产课税价格评估;十一是房地产保险评估。
第二,律师事务所。内容有:一是房地产买卖纠纷;二是为BOT等特许经营项目提供法律咨询以及为相关项目有法律问题时提供服务;三是为有资金需求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投融资服务;四是为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法律论证,出具《项目投资法律意见》,协助企业起草文件或具体代为办理申报项目立项等行政审批事项;五是通过起草文件、合同,参与谈判、投标和拍卖,获得土地使用权;六是审查、起草征地、拆迁安置与补偿合同订立、裁定等事宜;七是审查获得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条件并协助获得;八是设计建筑施工图。
第三,政府服务职能部门。一是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使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漏洞越来越少;二是明确谁是房地产经济行业的唯一主管部门;三是在行业监管方面,政府起主要监管作用,同时相关的行业协会也在行业形为管理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四是加强规范从业人员和机构的从业资格,从源头杜绝不规范形为;五是对于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坚决进行查处,从行为上净化经济行业。
四、房地产经济行业规范的对策
第一,对房地产经济实行内部改革,建设创新行业和优秀的企业机制。对于需要依靠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而兴办起来的企业,我们要尽最大力量使其与挂办单位脱钩,政府应宣扬企业创新机制,重组企业内部结构,用创新的奖励方法激励员工。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我们要予以淘汰,对那些违反行业规定的企业坚决予以清出。使我国的行业做到有进有出,对那些给国家作出贡献的企业进行表扬奖励。
第二,行业自律是行业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柱,转变行业自律组织不仅仅应该建立在官办层次上,我们更应让其自觉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要求我们转变思想,可以将其由政府“依附”机构转变为代表会员企业利益的民间组织,两者相结合,相互协调,共同监督,做好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查处违规。我国还可以出台相关法律,出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等方式进行企业内部的信用评估,互相交流经验、业务及互相监督等。同时,将先进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在企业之间推广开来,加快全行业整体的进步。此外,建立行业自律组织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进行行业内信息的共享,研究行业内遇到的重大问题,在房地产经济机构方面进行协调,使房地产经济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第三,首先,进行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的竞争力,让市场变得市场化和专业化,优化行业服务业的整体结构;其次,我们要优先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起来并使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其扩大规模,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再次,行业内部互相合作,与中介机构以联合、重组的方式优胜劣汰,使人员配置最优化,达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找出那些规模小、人员老化、业务素质较差、执业资格单一的经济机构并进行合并,净化整个行业市场;最后,需要提升经济机构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我们要引进优秀人才,并使其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才能,为企业作贡献。同时,定期对整个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从中选择优秀的管理人才到国内或国外优秀的大学进行学习,逐步提升行业人员的管理能力,为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政府各相关部门都有为经济机构提供帮助的义务。当需要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时,政府是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来开展工作的。政府要统筹规划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良好发展,使企业间公平竞争,精简办事程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经济机构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经济服务机构市场准入和登记条件上面严格把关,对出现的违规行为坚决制止,政府还要在经济机构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和担保贴息时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对于吸纳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经济机构以及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政府应根据情况给予经费贴息。
(作者单位为北京兴庆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董露,女,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篇3
【摘要】现如今,环境与发展成为了全球发展的主题,如何解决生产力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国家多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在新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向中,低碳经济成为了时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可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领域带来全新的活力和改变。其中石油化工企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一直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领域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面临了相当大的行业压力。为了促使其能够加快转型步伐,使得能够健康、绿色的发展经济,必须坚持低碳经济。本文分析了目前石油化工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有关问题,对于目前的局势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低碳经济 石油化工企业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步入了一个急速腾飞的阶段,我们国家在各项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国民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也逐步增强。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目前所取得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对于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以及廉价生产力堆积所造就的,不仅如此,由于盲目的追求生产力的发展,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我们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畸形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的增大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如此,由于对于生态环境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我们的生产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程度的破坏。我们国家目前人们群众的思想意识与目前的生产力发展并不相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尚未形成相应的意识。低碳经济,正是基于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国情所提出的,为我们国家能取得可持续发展而做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所面临的现状
我国能源结构上一直处于不合理的分配状态,曾几何时,煤炭资源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能源,一直在能源比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现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以便更好的执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正在逐步减轻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然而,迫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压力,以及日益增长的庞大生产力需求,专家预测,即便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煤炭还将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石油行业对比煤炭行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同体积的煤炭与石油进行燃烧,后者排放的二氧化碳仅为前者的0.7倍,为了更好的相应国家的战略号召,执行低碳经济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石油化工行业有着光明的未来。
三、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作为高能耗,高消费的资源消耗性行业,石油企业的发展仍处于一个学习时期,在当前的低碳经济形势之下,更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执行低碳经济的目标,达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石油企业严格加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避免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能耗,致力于环境经济多方因素的共同调和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其在行业内具有垄断能力,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具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素,由于石油行业规模庞大,无法对行业做的详细的了解和调查,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是否做到行之有效,仍需要考量。其次,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意味着对于石油行业的相关工艺和科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指标,我们国家现有的科技水平以及操作技术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仍是一个值得考虑和深究的问题。
四、落实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提高炼化企业的能源效率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其发展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态势,作为企业而言,优先需要考虑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切身利益问题,以提高企业的利润为主,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也需做到低碳环保的经济理念。对此,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必须提高自己的能源效率,加强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二)控制成本
作为石油行业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中,企业自身需要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明确和深刻的规划,通过控制企业相关的成本,来加强对于企业资金的控制,以便能够更好的去落实低碳经济的目标。
(三)寻求低碳技术合作创新
企业如果想要更好的新形菹虑赖孟然,必须加强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加强对于低碳技术的灵活运用,由于低碳技术自身所具备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因此,需要企业之间通过通项合作来加强对于低碳技术的掌握。
(四)制定完善的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长期的发展低碳经济,将其视为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需要正确了解和认识企业发展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共同关系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相关制度来确保正确实行,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企业发展规律的战略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讨在新经济形势之下,石油化工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够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寻求更为持久的发展机遇。随着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取得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其随之带来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各行业开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通过对石油行业目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石油化工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低碳经济所改进行的相关调整和举措,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冯晓宇. 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出路[J].消费导刊, 2013,(10).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必要性;对策建议
一、低碳经济及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如果不及时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调整结构,就有可能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力图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逐步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并落实为政绩和业绩的考核指标。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决心和国家意志。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压力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与紧迫性。
1、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有限,拥有量不高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是一个储备较低的国家,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2、碳排放总量大,环境污染污染突出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却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
3、优化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
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高碳的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的70%左右。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4、调整能源结构的内在要求
中国能源煤炭比重大,水电、核电、新能源所占比重小,石油、天然气短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占70%左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比重,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发电方式多样化,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烟尘颗粒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中国首先必须调整能源结构。
5、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途径
虽然我国的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微笑利润曲线”下端,不得不在资本和技术上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锁定”。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要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为低碳经济的转型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立足国情,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从法律层面确定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举措,在相关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制定、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我国早日加入世界低碳经济转型国家行列。
2、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提供必要发展条件
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抑制过剩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形成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转变消费观念,动员依靠全民参与
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于气候变化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同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加强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遏制奢侈消费,减少浪费。要借助于舆论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杂志、广播等,对广大民众进行节能、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篇5
一、沈阳发展夜经济的优势
1.从城市规模上看,沈阳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对东北地区的广大地域有很强的辐射和集聚能力。同时,沈阳也是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随着沈阳经济区建设的加快,沈阳市对周边城市的一小时辐射圈在不断扩大。沈阳的城市建筑和道路风貌拥有北方城市大气、宽厚的独特气质。自2005年沈阳全面启动"金廊夜景亮化工程"以来,以金廊亮化为代表的城市亮化进入,市民夜晚出门,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路灯照明,更是城市夜景观的逐步扮靓。漫步灿烂灯火间,浓厚的大都市氛围,足够让人产生在不夜城进行夜消费的冲动。
2.从居住人群看,沈阳有收入水平尚可的消费型人群。目前,沈阳户籍人口722.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19.1万人),常驻人口还有100多万,加上流动人口,消费人群可达千万。2009年,沈阳晋升到亚洲生活消费指数排名前30名。2011年,沈阳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26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消费额达到29804元,比上年增长16.1%。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夜间出游了提供保障。
3.从产业基础看,沈阳有丰富的消费类资源。沈阳的百货店、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超市、折扣店、仓储会员店、家居建材店、便利店等商业业态丰富,饭店、酒吧、茶楼、咖啡店、主题餐厅、休闲餐厅、快餐厅、大型商场休闲餐饮等餐饮业态应有尽有,美容美发、洗浴足疗数量颇多,图书馆、书店、高档影城、健身场馆、歌厅(ktv)、舞厅(迪厅)等休闲娱乐业态档次齐全。这些资源反映了沈阳的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由此吸引着外来及本市居民晚间出游、购物、休闲。
4.从配套设施看,沈阳的交通路网已具备一定规模。公路方面,201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形成了以"两环八射一过境"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以8条放射状国省干线为主通道、以县乡村公路为脉络的路网体系。铁路方面,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哈、沈大等6条铁路干线汇集沈阳,并拥有全国第二大的铁路编组站。机场方面,桃仙国际机场被国家列为全国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19条。地铁方面,市内现有地铁线路2条,运营时间(末班车发车时间)已由21:00和21:30延至22:00。公交方面,全市拥有公交线路239条,其中末班车发车时间在22:00-24:00的有27条。
二、沈阳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夜消费高峰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国内许多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夜经济开发程度尚显不足、各种配套不尽完整的初级阶段,仅仅依靠人们的生活惯性,气温攀升能加热夜经济,气温骤降则会使夜经济遭遇低温考验。沈阳四季分明,2011年全年最高气温33.7摄氏度,最低气温-30.6摄氏度。在寒冷的冬季,夜间出行的人减少,马路夜市和地摊撤掉,广场活动和展会活动也减少,要想使夜经济发展不受气温降低的制约,必须开动脑筋想办法。
2.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有待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是夜消费的精髓,特色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关键,而深厚的本土文化内涵则能以它鲜明的特色与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发展特色夜经济,就是要塑造城市的个性,让消费者通过夜经济看到一座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可是目前,具有沈阳本土特色的知名文化产品数量还不多,知名度还不够大,除了二人转、杂技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一定影响力外,缺少更多的能够体现沈阳本土文化的文化产品。
3.文化高端产品数量不足。从文化产品的类型看,"观赏性文娱消费"、"参与性休闲消费"、"高端奢侈消费"已成为"夜经济"这一黑色背景下映衬出的高光点。而沈阳的文化娱乐同餐饮、购物等其他物质消费载体的融合度比较低,特别是缺少大型的、高端的、富有创意的主题活动策划,缺少体验式、互动式、高科技含量的消费方式,没有形成良好的共赢。从文化产品的辐射与集聚效应看,沈阳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片"式文化消费品牌还不多,除中街、太原街、西塔等,仍然缺乏著名的酒吧街、小吃街。
4.夜消费场所的经营服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沈阳的商家经营水准参差不齐、良莠共存。从政府管理角度看,发展夜经济重点要解决"消费好"的问题,只有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才能让商家摆脱顾虑、放手经营,让消费者"买着放心、用着舒心"。但是目前某些主管部门对商家的管理"不管则已,一管就死",缺少服务意识。
三、大力发展夜经济的主要途径
1.制定发展规划。夜经济考验城市的运营能力。针对目前夜经济存在的发展无序、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加强规划指导,制定促进市区夜间消费的意见。一是制定总体规则。要将发展夜经济纳入整体经济的发展视野,协调相关部门在商贸、旅游、文化、工商、税务、交通、治安、卫生、环保、劳动保障、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成为力挺"夜消费"的巨大推手。二是制定专项规划。通过专项策划对购物街区、餐饮消费街区、娱乐场所等进行布局规划,合理归类,使它们归类清晰、相互补充、相互依靠、共生繁荣。
2.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扶持大型专业性或综合性夜经济载体的建设,对企业举办的主题休闲美食广场、美食节等活动项目给予适当补贴。二是延长夜经济载体的营业时间,并分行业对延时场所给予电费补贴。对目前的商业场所进一步实行延时经营,如延长到24:00。各类文化场馆的运营时间,可逐步与商业场所同步。
3.突出发展特色。特色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关键,发展特色夜经济就是要塑造城市的个性,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则能与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让消费者通过夜经济看到一座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为此,要在深入研究和酝酿的基础上,开发沈阳的"五大夜色":一是特色夜景区。通过开发灯光夜景资源,特别是运用计算机程控技术,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景点,并使之由"静"变"动"。如园林绿地灯光、浑河水岸灯光、地标建筑灯光、道路景观灯光、每晚特定时段的大型音乐灯光表演,等等。二是特色夜美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使沈阳餐饮汇集天下美味资源,可谓古今中外合璧、东西南北融通。要在政府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特色餐饮向"集约化、品牌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沈阳名片"作用的美食街、小吃街、酒吧街。三是特色夜购物。目前沈阳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几大商圈,如中街的古雅尊贵、老字号云集,太原街的时尚现代,金廊沿线的高端消费,北市场、南塔、五爱、北行、铁百的平价亲民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对集中的物美价廉的马路地摊。要对这些商圈进一步进行合理定位,以增强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四是特色夜娱乐。开发和利用酒吧、咖啡馆、歌厅、电影院、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各类公园、游乐园、展览中心等资源,提升它们的文化内涵,反映人们的生活理念,凸显关东文化中古朴、粗旷、豪迈又不失品位和精致的独特个性。五是特色夜旅游。利用全运会、世园会、金廊、浑河沿线、冰雪、一宫两陵、张氏帅府等资源,推出夜旅游精品线路。
篇6
【关键词】脐橙产业发展;销售渠道;品牌意识
一、奉节脐橙产业发展概况
1.奉节脐橙产业发展历史
脐橙是奉县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其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汉代。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交往的机会与频率日益增多,奉节县政府决定兴建2万亩外贸出口脐橙基地,并逐步将脐橙发展成地方特色产业,以增强奉节县财政实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在过去的20年间,奉节脐橙种植历经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项目建设、柑橘百万吨工程建设、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柑橘带建设3个持续增长阶段,在“一江两河”流域海拔700米以下区域广泛种植,最终建设成为全县农业中的主导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奉节县脐橙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依据奉节县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农业产业中水果类创收明显,其中脐橙平均产量占比达87.9%;截至2013年底,奉节脐橙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量逾22万吨,产值则多达10亿多元人民币,这占奉节农业经济产值的22%,2015年,脐橙产业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增至25%。由此可见,脐橙已发展成为对奉节县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特色产业。
2.脐橙产业发展对奉节经济发展的意义
(1)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奉节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因为农业效益不高,所以奉节的财政一直很“吃紧”,属于国家要重点进行帮扶的地区,从经济收入来看,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奉节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15年奉节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1.4亿元,增长11.3%,其中,脐橙产业第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来年的统计数据,脐橙产业收入比重已经逐年增加,由原来的总产值5%增长到总产值的8%,实现了质的跨越,同时也刺激了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率,加强了农民增收、增产的意识,使他们了解到了不是只有农产品能提高收入,其他产品也能取代大米、小麦的经济作用。由此可得,脐橙产业经济成为了提高经济水平的重大组成部分及因素,随着奉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重庆其他区县提供的重要示范。
(2)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首先,脐橙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创收大幅增长。奉节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享有盛名,拥有很多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夔门、白帝城、天坑地缝、龙桥河都是游客向往的地方,而夔州古象化石,神秘莫测的黄金洞和古悬棺等也是游客必到的景点。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也是到三峡游玩的重点观赏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人数逾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综合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6.3%。
其次,促进营销、运输和包装等行业发展。在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一大批种果大户,营销大户,同时,脐橙产业也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就业率。
此外,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奉节脐橙的果肉不仅味道鲜美,其中的营养价值更是深受人们的追捧。脐橙的果肉中除了含有人们熟知的大量维生素,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有机酸盐、黄酮等大量抑制致癌物质。这些微量元素不仅可以防癌,还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工艺提取技术得到提升,这些微量元素也被提取入药,由此,脐橙便踏入了医疗保健行业。
(3)脐橙产业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对于多山少平地的奉节地形来说,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大面积种植脐橙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山区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易遭受破坏等特点,奉节县人民政府在规划发展脐橙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在进行“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时,奉节县人民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规划,把环境保护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强调各地区要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此,奉节县人民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涵养的脐橙产业发展方式。
事实证明,奉节县积极推进的生态涵养发展方式使得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得到较好地保护。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确立以后,奉节县加大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仅在脐橙种植区实现了无工厂、无排放、无污染,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还采用不打蜡、不催熟、不增甜等无公害种植技术,严格控制施用化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二、奉节脐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脐橙特色产业发展对于奉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奉节县人民政府与当地民众也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采取了诸多积极举措避免脐橙产业发展可能引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奉节脐橙产业深入发展仍然面临如下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
第一,人才数量不足。奉节是一个农业县,农民数量多,脐橙种植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经验,缺乏有效的农技辅导,根本无法应对脐橙品质不佳、产量不高等核心问题,在后期养护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养大批脐橙种植专才,为农民种植脐橙提供完整的专业技术。第二,缺少统一的合作组织。奉节农民种植和销售脐橙,基本上都是依靠个人的力量,缺乏对外交流与合作,整个脐橙产业链也没有专家进行指导。面对竞争,奉节脐橙产业应该建立合作组织,积聚力量打造统一的脐橙产业链。这样,才能推动脐橙经济发展。
2.销售渠道单一
销售渠道对于网络时代的产品销售及其货币价值的兑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渠道为王”的理论表明在商品经济时代,谁控制了渠道,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对于奉节脐橙农产品而言,由于其上市的时间集中、保鲜要求高等因素使得销售渠道在产业发展中的意义就更显得关键。奉节脐橙上市时间集中,销售时间短,一过了销售季节,销售不出去的脐橙就会腐烂、变质,因此,面对产量日益攀升的形势,传统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吸引外地游客来脐橙产区实地观光、亲自采摘的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脐橙的销售,但这种销售模式对于庞大的脐橙产量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此外,农民在自家门前“摆地摊式”的销售方式也难以有效缓解脐橙上市时间集中而保鲜时间短、要求高对于销售的速度与量上的双重挑战。
3.缺乏品牌意R
品牌是一种资产,是产业的财富,在如今的信息发展时代,品牌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重庆乃至中国,奉节脐橙都是被人熟知,可以还没有形成正在产品意识,而且没有对产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宣传,使得外界对奉节脐橙的好评下降,影响销售额进一步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由此拖累了奉节地方经济增长。由此,品牌意识已经严重的影响的奉节的形象,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一系列的好的措施来改进问题,为奉节的经济发展而奋斗。
三、促进奉节脐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规模上看,奉节脐橙作为一种特色产业,其发展壮大对于奉节地方财政收入有直接影响。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奉节农业过去单纯地以种粮食为主,但是奉节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再加上种植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不高,只能维持温饱。而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不仅增加了农业种植品种,改变了农业结构,更重要的是脐橙种植收入远远超过了粮食种植收入,使得当地财政收入增加。
然而,当前奉节脐橙产业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使得专业指导不足、销售渠道单一无法有效应对脐橙上市时间与保鲜周期对销售在量和速度方面提出的双重挑战以及品牌意识不强使得奉节脐橙名声与销售额、市场占有率难以稳步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脐橙产业发展中表现日趋明显,且对奉节脐橙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要促使奉节脐橙产业继续稳步发展,使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龙头作用,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必须重视前述问题并采取切实举措有效、妥善应对这些与脐橙产业深入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具体地说,可围绕如下对策缓解脐橙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为脐橙产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营造良好的主客观环境。
1.增加投入以吸引专业人才
脐橙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比如脐橙品种改善方面、种植技术指导方面、后期的产地养护方面以及销售等方面均需要专业性的人才提供专业指导,而当前奉节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此类人才极度匮乏,导致脐橙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奉节县委县府及当地民众应加大投入,吸引专业人才为脐橙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具体而言,专业人才应致力于如下工作:首先,改善脐橙品种,提升其品质,增强脐橙的竞争力。其次,在种植方面,要引导农户良性种植,建立统一合作组织,对农民进行脐橙种植培训,学会科学选种和种植,进一步扩大脐橙优势。最后,专业人才还必须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以更好应对脐橙发展对其业务素质与能力提出的多样要求。
2.拓宽销售渠道以应对销售量与销售速度的挑战
奉节脐橙名声在外,但销售范围和渠道都存在着缺陷,大部分脐橙都只在本地销售,外地市场只闻其名,不见产品,农民辛苦一年,只能收回成本,其附加值都被经销商获取。因此,奉节脐橙销售应该勇于创新销售模式,缩短销售环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双方互利的营销模式。一方面,应创新观念,拓宽营销思路。奉节脐橙销售不能停留于目前的本地观光、实地采摘与自家门前“摆地摊”的方式,而应拓宽思路,大力尝试网络销售、物流配送等更为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另一方面,建立一支精干的销售团队以取代当前农户各自销售的分散模式,实现规模效益。
3.重视品牌打造以提高产品名声与市场占有率
全方位打造一个在脐橙市场甚至整个水果市场立得住脚、有核心竞争力的脐橙品牌,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可着重从如下方面做出改观、付出努力。首先,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利用时下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网络、电视和广播等的新方式,大力宣传奉节脐橙,同时利用电台带有浓浓乡村气息的特色节目,增强奉节脐橙的公众关注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其次,对品牌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奉节脐橙有统一规范的包装、广告词、形象代言人与果贴,为社会公众辨识奉节脐橙提供明显依据、标志。
总之,作为地方特色产业,奉节脐橙对奉节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改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然而其深入发展仍然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比较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在专业人才匮乏使得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销售渠道传统而单一使得脐橙产品上市与保鲜对销售速度与量的挑战尚未得到妥善应对,而品牌意识不强又对脐橙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份额的提升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奉节县委、县府与当地民众可着重围绕如何引进专业人才、打造特色品牌与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出改观、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谢礼国.做大做强奉节脐橙产业的战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4,(11).
[2]黄玉帆.中华名果,奉节脐橙[J].上海商业,2015,(12).
[3]刘堂发.赣南脐橙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向青云.贵州优质柑桔产业化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5]马太超.邵光伟走向世界的品牌――奉节脐橙[J].决策导刊,2014,(1).
[6]刘文华,黄涛江和向可术等.秦桂林澳洲三个品种引种奉节的表现及栽培技术[J].2014,(6).
[7]王强,周贤文.三峡库区脐橙特色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南方农业,2014,(8).
[8]刘伯凯.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奉节脐橙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服装工厂;技术;发展;竞争
1 中国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服装业有四大基本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是在我国国服装产业整体的发展却很不平衡。在我国,各个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价格和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的服装生厂商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为主。虽然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的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几个有限的中国驰名商标,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
1.1 服装产业结构停留在传统设计模式 我国服装企业结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上,由于设计手段大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长,进而造成服装库存的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是相当明显的。
1.2 服装产业仍然摆脱不了典型的加工型企业 我国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仍然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些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的核算相对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的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在市场的发展战略。因此,服装企业要想由被动市场型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结构,必须得到相应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
1.3 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的限制 我国服装业在加入WTO后,面临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如果只依靠依赖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服装行业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进步,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实现产业升级。信息化成为服装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2 中国服装工厂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并根据当前服装市场发展情况,服装专家预测,今后服装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2.1 消费的理性化 当前服装市场的消费形态已由原来的“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橄榄”型。主要表现在中高档消费阶层异军突起,低档消费趋于萎缩。究其原因,首先是百姓收入增加,服装行业的比较效益和服装的比较价格降低。其次,信息传播的便捷,使大众文化素养不同程度地提高,人们购买服装的意识已不拘泥于实惠的宗旨,而是更多地关心服装的款式、流行程度、品牌知名度及衣着个性。这些恰恰是大部分中高档服装所具备的。所以,中国的服装工厂应更加注重产品的款式和流行度,不能仅仅拘泥于大批量的生产。
2.2 市场的层次化 人们对衣着的消费行为超越了从众、模仿的阶段,正逐步向个性化的发展阶段,根据场合、环境讲究不同的着装,以体现自己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及品位。这种消费行为下的服装市场就出现了“市场细分”现象,以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价格、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购物环境来区分各自的目标消费群体,几乎成为服装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我们可以看到:地摊市场吸引的是喜欢买便宜货的顾客,而专卖店则是吸引那些讲究品味、风格、穿着与众不同的消费者。即便是在同一家商店购物,品牌的价位、内涵不同,吸引的消费群体也是不一样的。这充分说明,服装工厂要想在今后更好的发展,要科学理性的分析市场的消费人群,要按照市场的层次化来完善经营。
2.3 产销的智能化 由于信息自动化等技术广泛运用于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领域,使服装的设计手段、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迅速更新换代,服装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服装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快速反应。服装工厂要紧跟时代步伐,设计一套科学的生产理念,将信息自动化成功的运用到生产上来,从而达到产销的智能化。
2.4 经营的集约化 我国的服装业形成了一批以资产规模经营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依靠科技进步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发展,拥有世界一流的服装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构成了我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的服装产业群,初步具备了集约化经营的优势。那么,其他服装工厂的发展趋势也是向着集约化的方向迈进。
2.5 产品的高档化 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六大类服装产品的不同档次零售情况也可见服装结构的变化。其中,我国高档服装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同,那么,服装工厂在生产产品时不仅仅是流水线作业,更要打造自己的高档品牌,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
3 中国服装工厂的技术经济发展分析
首先,中国的服装工厂要弱化劳动力成本要素,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按美国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的每小时工资水平远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应该说中国的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什么是综合竞争力?综合竞争力由五个要素组成:产业内部竞争状态、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及替代品的发展、新进入者的威胁。从发达国家服装工业发展经历来看,劳动力成本要素在竞争中已处于次要的地位。但是我国虽然是服装加工的大国,但仅仅是在低水平上与世界强国竞争,劳动力优势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巨大财源,只有提升综合竞争力才是真正出路。在提升综合竞争力方面,以产业内部竞争为例,单纯依靠产品成本、产品价格进行激烈竞争是中国服装业的弱点,这些弊病是导致企业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研发、重仿制轻独创、重利润轻品牌,这种观念不纠正将严重阻碍服装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实施“大虚拟经营”的战略。从狭义上讲,“虚拟经营”即“网络经营”,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不以物化运作的所有经营方式,我们称之为“大虚拟经营”。如商标品牌、信誉、技术、网络发展等知识经济新概念模式。美国杜邦公司即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的专卖店遍布全球,但它却很少自己掏钱、专人来经营,而是把产品权交给那些劳动力生产成本更低、原材料有相对优势,便于运输、销售的国外企业来制造和分销,自己则把精力放在品牌运作、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这样的做法值得规模服装企业参考。
再次,后配额时代不是一切利好。2005年1月1日WTO开始外纺织品服装实行无配额限制。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对中国这样长期受不平等贸易待遇的纺织大国来讲,首先是件好事,然而,这必然会冲击到某些国家的经济利益,今年初,美、土等一些国家的纺织行业协会已联合发表《纺织品服装公平贸易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延长纺织品服装一体化进程,将纺织品取消配额限制推迟,为世界市场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即使进入后配额时代,一部分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纺织服装业的利益,也会利用制造一些技术、生态、贸易壁垒,来制限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为此,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熟悉和应用国际通用法则,对内加强行业自律和产品的绿色、环保标准,要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在附加值上多下功夫,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
最后,OEM合作向高层次的发展。OEM只是指承接方公司根据委托方公司要求进行产品开发和制造,使用委托方公司的商标,由委托方销售的经营生产方式。该模式在国际上很多行业中已运行多年,它的特点是综合利用双方资源,减少经营运作成本,发挥承接方的生产能力,提高委托方的市场反应速度。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服装工厂要想更好的发展,不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还要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来变化生产方式,同时还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消费者认可。我国的服装工厂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只有在变化中应对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月华.服装生产过程管理及优化问题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
篇8
关键词:“地秧歌”;传统民间艺术;动作特点;表演形式
中图分类号:I23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066-02
一、昌黎县“地秧歌”的产生、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驰名河北、饮誉全国的文化县――河北省昌黎县,位于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段。依山靠海、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民间舞种之一――昌黎“地秧歌”便产生于此,并在全国广为流传。它的艺术魅力无以伦比,在繁花似锦的秧歌大家族中,独树一帜,争芳斗艳。作为一种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传统的民间艺术――昌黎的“地秧歌”,是昌黎一带的农民在田间农作时为缓解疲劳而编创的一系列轻松活泼、诙谐俏皮、富有节奏感的动作并伴着民歌小调,据昌黎县有关资料记载:“地秧歌”的雏形早在唐代以前就形成了。昌黎县历来民风淳朴、雅书重文,后来人们也借助“地秧歌”这种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来祈求生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抒发人们内心情感,磨练意志,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经昌黎人民世代地传承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演变历程,从清初的“唱秧歌”到晚清的“出子秧歌”再到民国以后的“逗秧歌”,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地摊――舞台,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群众性、群体性、地域性和民俗性的民间传统艺术种类。昌黎“地秧歌”,最初的就是有舞有唱、舞唱结合的,并不像其他舞蹈那种只是单纯的舞蹈,“地秧歌”中所唱的秧歌调子有些是当地民歌和乡间小调,还有一些是把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小曲,进行即兴填词改编演唱。比如清末明初时舞台艺术中“唱”的部分任然受到了“评剧”、“二人转”、“莲花落”等的影响,再后来“唱”的部分也向舞台艺术慢慢转变,而“舞”的部分,也由现存的纯舞形式逐步演变。
昌黎的“地秧歌”已广泛流传在河北多个地区,并不断发展壮大。在昌黎,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饭不吃,酒不喝,不能不扭大秧歌!”“米不碾,面不磨,不能不看大秧歌!”现在,生活条件非常好的昌黎地区的民众,实行了机械化,不再碾米磨面,因而就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来享受更好的休闲、娱乐生活,现代社会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视觉要求越来越现代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昌黎的“地秧歌”仍然被现代人喜欢。与此同时,昌黎“地秧歌”也不甘落后,为了适合现代人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角度,它也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为了与观众引起共鸣,常常表演一些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舞蹈,表演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表演内容更加丰富、真实,地域风味更加浓郁。现在,昌黎县大概已经有上百个秧歌队和有数以千计的秧歌迷。“秧歌”爱好者们常常在农闲时、茶余饭后相约出去排练、演出,用他们的热情给不同层次的人们带来快乐,让他们在“秧歌”中找到共同语言,体会“秧歌”带给人们的美好。所以,每逢过年过节或农闲时节,“地秧歌”队伍遍及昌黎城乡,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演出,以秧歌助兴成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也是昌黎人民世代这已成为昌黎人民世代延续的传统习俗。
上世纪50年代初,由著名的昌黎“地秧歌”艺人周国宝、周国珍和张谦等人,创编的“地秧歌”《跑驴》。表现的是一个翻身农民送媳妇回娘家的故事,红火、热烈的表演场面充分体现了“地秧歌”表演特有的幽默、风趣、滑稽的舞蹈动作,鲜明、亮丽的人物形象。表演格调也焕然一新,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喜剧效果,在群众中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跑驴》在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一举夺魁,被评为优秀节目,并拍成电影,推向全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昌黎地秧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越发显示出来了,一大批专业、非专业的“地秧歌”艺人活跃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给古老而又传统的“地秧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由于“地秧歌”在1984年亚运会帆板赛区开幕式、沈阳国际秧歌节、全国广场舞比赛中突出的表现,1996年昌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5月昌黎“地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秧歌”非凡的艺术魅力曾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艺术展演;“地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走出国门,去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进行民间文化交流,从而提升了“地秧歌”艺术价值和高度。
二、昌黎县“地秧歌”的风格特征
昌黎的“地秧歌”的风格特征是:叙事性、连贯性、协调性、灵活性、内在性和层次性。昌黎“地秧歌”主要分妞(少女或小媳妇)、丑(诙谐、幽默的滑稽角色)、(中年或老年妇女)、公子(文质彬彬的书生)等四个形象,表演以行当为主,在地面上自由灵活地扭动,轻快自如地做出比较风趣、细腻的戏剧性表演。 各行当的表演各具特色,如妞与丑是一对角色,类似于戏曲中的花旦。妞在秧歌中称为“包头”和“上装”。主要是丑来“逗”的对象。妞主要是扮演比较俊俏的少女形象,因而动作比较柔美,一般由女性扮演,“稳中怯,柔中俏,扇花飞舞周身绕,双臂摆动娇又媚,好似葫芦蔓儿飘”是它的动作特点。丑与戏曲中的彩旦相类似。有文丑与武丑之分,文丑手持团扇和烟袋,武丑手持棒槌,多数是由男性扮演。其动作特点是:“哪有逗就往哪钻,穿针引线哈哈笑,抖肩摆跨碎步颠,双臂一横把脸翻。”老太太的形象多由角来扮演,有时表演中也有男性反串表演,用棒捶、烟袋或团扇作为道具。主要以肩部上下左右晃动,有节奏的挪动脚下步子,妞和公子常常在表演过程中,以中间进行阻拦作为特点。形象生动,诙谐幽默。公子和戏曲中的书生很相似,往往是手持一把扇子,身穿长褂,摇头晃脑配合动作亮相。其动作特点是:“步子稳体态轻,扇花规矩不乱动,一招一式含情舞,风流潇洒又稳重。”提气、腿沉、体轻、、腰柔、腕灵、眼有神等是“地秧歌”永恒不变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表演者在表演时必须要具备:脚下步伐要上下颠颤,结合肩部与腰部扭动和双手摇摆为主,就好象凤摆杨柳一般。强调身体各部位的相互配合,表现诙谐有趣。
昌黎“地秧歌”的伴奏为大喇叭加鼓、杈等打击乐。音色清亮,音量洪大,更适合“地秧歌”在露天和广场演出,也使“地秧歌”表演者激情倍增,表演更加形神兼备。有的民间唢呐艺人把唢呐中的颤音、垫音、气滑音、回旋音、剁音、喉音、唱腔音等技巧用在“地秧歌”中,以此反映河北昌黎地区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 为了再渲染气氛, 还配以鼓、镲等乐器,使得牌子曲和“地秧歌”相得益彰,这不但增强了民俗特色,又符合昌黎人憨厚、豪爽、真挚、纯朴的性格特点。散发着浓浓的乡土味儿,倾诉着平民苍生的情感。
由于昌黎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加之战争、移民、历史等多种原因,其它地区和民族民间艺术也融进了昌黎“地秧歌”中,比如:地秧歌耍“少林棍”,就是以从山东、河南移民带过来的中的的韵律作为开场音乐。蒙古族发展演变而来的服饰就用着“地秧歌”中“丑”角所戴的“缨子帽”。当然,昌黎“地秧歌”内容丰富,表现形式活泼、角色化、行当化的艺术特征与当地的民间歌舞、小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它把不同时期的人物的性格、情感表现得丰富细腻,是它的成功之处和魅力所在。
昌黎“地秧歌”的表演内容:取材广泛,叙事性较强。只有“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其他大多数反映的是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和选自戏曲、电影、故事中的片段。
昌黎“地秧歌”,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舞蹈艺术,它来自于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家中的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作为昌黎“地秧歌”的道具,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可以选择不同的道具,比如:彩扇、团扇、手绢、花绢、拨郎鼓、棒槌、烟袋等等,手部上下左右翻花成八字,前后抖动扇花,千变万化,犹如彩蝶双双对对在花丛中优美、典雅地飞舞,既热情欢快、又火爆泼辣,富有表现出劳动人民质朴健康、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
三、昌黎县“地秧歌”的表演形式
“场子秧歌”(即拉场子)和“排街秧歌”(即串街)是昌黎“地秧歌”演出的两种形式,“场子秧歌”是固定在某一场所的平地上进行演出,演员可一到两人也可多人, 活动半径仅几米, 以方便观众观看。“排街秧歌” 的演出形式气势宏大、场面壮观, 一般要经过专人组织、排练。排列成纵队的秧歌队(通常排两列)在繁华热闹的街道上按统一节拍边扭边行走, 演员的人数也必须要多。由打击乐和唢呐组成演出乐队,人数不多,但声音洪亮,行进方便。
两个武生打扮的演员,手舞花棒,开路打场,后面跟着童子提花篮、佛尘,再后面是田公、渔妇、樵夫、书生等角色进行开场。根据自己的角色不同,手拿自己的道具,伴随着音乐伴奏边走边扭,为了活跃气氛,增加演出效果,常常在变换队形的过程中安排两人“对逗”打闹的情景,他们的动作也会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加速时而缓慢,最后以一个舞姿造型结束。开场结束以后,原则上是其他人退场,小“出子”上场,按节目编排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表演节目。现在的演出基本不受什么限制,一般是很多人自行组队,常常是丑、妞、三人组成,自己跳自己的,有时候丑与妞相互配合,当丑逗妞时会出现一些人左推右挡在中间把他们分开。扮演的公子则四处串场子,有时还要和旁边的围观群众相互交流,相互串组,也有自己一个人在中间自娱自乐的。满场子的人显得热闹非凡,每组的表演激情十分高昂,有的在在表演场地中打闹逗乐,妙趣横生,扭的不亦乐乎,一旁观看的群众也都看得津津有味,都有想加入演出的激情和愿望。
昌黎“地秧歌”这种内容丰富、活泼的表现形式,具有角色化、行当化的艺术特征,丰富细腻地把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表达出来,这在民间舞蹈中显得十分少见。 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间舞蹈艺术,昌黎“地秧歌”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是把历代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融进了舞蹈中。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他们喜爱看,愿意看。
昌黎的“地秧歌” 不仅成功地从表演、表现行式上突破了传统“地秧歌”,而且它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大大得到了增强,久而久之一种新的风格特征形成了,是一种集农民乐观的生活情趣、诙谐的精神风貌和具有鲜明独特舞蹈风格的秧歌形式。但由于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艺人高龄化等原因,昌黎“地秧歌”的形势严峻,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作为一个河北人,我有义务和责任为保护和传承昌黎“地秧歌”出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献计献策,将河北的昌黎“地秧歌”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白宇松张曦浅析河北昌黎地秧歌的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J].北方文学(下),2012.
[2]朱凤玲昌黎地秧歌的风格特征与发展现状[J]. 群文天地,2010.
[3]张占敏试析昌黎地秧歌的文化保护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
精品范文
10地摊经济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