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运营模式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运营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产业运营模式

篇1

“客文化”是随着网络传媒的形成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虚拟文化,是一种具有个性、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合作性的文化,是民生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网络传媒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化。“客文化”的形成,一方面说明了民主社会的到来,另一方面说明了提高社会人素质、强化社会人自律意识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了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自律意识,必须加强对“客文化”的研究,为引导“客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一、“客文化”概念与分类

由于网络传媒的高速发展,目前在我国的网络传媒领域出现了许多关于“客文化”的概念。比如博客、播客、微博客、维客、黑客、红客、换客、试客、晒客、“调客”、印客、帖客、威客等。“客文化”就是由这些“客文化”元素组成的整体。根据不同的“客文化”概念构成的特点,目前我国的“客文化”大致可区分为六类:(1)共享型“客文化”;(2)合作型“客文化”;(3)技术型“客文化”;(4)智慧型“客文化”;(5)商务型“客文化”;(6)服务型“客文化”等。

所谓共享型“客文化”主要是指博客文化和播客文化(其他“客文化”也都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特征)。博客是一种网络传播媒介,它可以为任何一个网民提供信息、知识交流的平台,博客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播客也是一种网络传播媒介,它可以先把数字声音文件或影像文件上传到互联网,用户可以点击下载或在线试听。播客网站可区分为音频播客网站、视频播客网站、综合性门户网站的播客频道等。不管是博客网站,还是播客网站,所提供的信息都具有共享性,这既是博客文化和播客文化的共性特征,也是博客传媒和播客传媒经营者尚未认知网络传媒分众化特性的表现,把分众化传媒当做大众化传媒去经营,这是博客传媒和播客传媒长期不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合作型“客文化”主要是指维客文化。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合作的“客文化”系统,因此,维客网的每一个页面都是由网友共同编纂,正因为这样,维客是一个处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过程中的网站。

所谓技术型“客文化”主要是指黑客文化和红客文化。黑客是指那些具有精通计算机技术,并利用这种技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人。主要有两类人,即经典黑客(指那些对神秘而深奥操作系统由衷感兴趣的人)和骇客(指恶意的黑客或那些强行闯入终端系统、干扰终端系统完整性的人)。黑客大都是握有高技术的专家,而且对技术的痴迷达到了令常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在网络时代,黑客为了本国、本民族的利益而攻击对立的国家、民族就成了一种常见现象。出于这种为实现政治目的而实施攻击的黑客在我国称为红客。

所谓智慧型“客文化”主要是指威客文化。威客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难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体现其经济价值。目前,威客主要有积分悬赏、现金悬赏、知识出售、威客地图等四个形式。

所谓商务型“客文化”主要是指换客、试客、晒客、“调客”、印客、帖客等“客文化”。“换客”是指那些利用网络传媒进行以物易物或进行虚拟物品交换的人。在交换的过程中,“换客”们并不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他们遵循的是“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和“个人需求为主”的交换原则。“试客”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平台免费索取商家试用赠品的网民。“试客”的这种行为事实上是厂商营销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试客”的行为是一种参与产品的营销活动。“调客”是那些在专门网站上以电子调查问卷赢取积分为业的人。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者十分重视市场调查,但是,由于专业调查机构的高昂的费用使许多经营者越来越多的选择了网络调查,为“调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机会。印客是指那些以互联网为渠道,把网民所写的、画的、摘录的文字和图片变成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个性化印刷品的人。帖客是指那些根据悬赏者的要求到各大论坛发帖,并对其商品进行宣传,进而获取一定报酬的人。

目前在我国,商务型“客文化”还是一种新兴文化,正处在发展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于在实践中去丰富它、发展它、完善它。

所谓服务型“客文化”主要是指博客、播客、微博客、晒客等,它们把属于自己的信息发在网络上供网民们分享。比如晒客,它们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私人用品、私人生活、经历、心情等供大家分享。

“客文化”是一种发展中的文化,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一方面会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客文化”元素,另一方面还会淘汰一些过时的“客文化”元素,于是就决定了“客文化”类型的变化。可见,“客文化”类型是一个动态性概念,本文对“客文化”的分类仅仅是根据现在已显现的“客文化”元素而得出的结论。

二、“客文化”产业管理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文化,“客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形态,其特性是由网络文化的特性决定的。人们常说网络传媒是分众化传媒,网络传播是点对点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分众化”和“点对点”同传统的人际传播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是信息的传播中介和距离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化的人际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变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反理性特征•••••网络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它的许多特征要么还未显露出来,要么还尚未被认知,即使人们已经认识到的特征,现在还处在形成期,还会发生变化。网络文化的这种现状和特征决定了“客文化”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决定了“客文化”的复杂性。

在我国,文化管理一直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于网络文化管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客文化”来说,一是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二是还不知道如何管理,如果说管理的话,也仅仅是一种行政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还不了解“客文化”,还不认识“客文化”,因此,也就拿不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只好采用最省力的手段――行政管理。从表面上看,对“客文化”实施了管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挥管理对“客文化”活动的指导作用。

“客文化”既然是一种网络文化,它就是一种普通流行的文化,它具有通俗性,具有习惯性,有时还具有不自觉性。因此,对于“客文化”的管理,一定要弄清楚“客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以便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它、管理它。“客文化”通常都是在现代文化已不能满足网民需求的情况下才出现的文化。针对“客文化”的特点,其管理者应注意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对“客文化”的管理要有超前意识,应在某种“客文化”现象出现之前就有一套可行的对策,以便引导“客文化”的发展;二是要创造新的“客文化”,一旦科学的、规范的“客文化”占领了市场,非科学的、非规范的“客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条件。实施这种管理的前提是科学的认识“客文化”,否则,这种管理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客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文化,对其进行管理还应注意指导性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科学结合。指导性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网民高素质和高自律能力基础上的管理,它强调网民的自觉性。现在,我国网民多是年轻人,要提高指导性的管理效果,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高网民的素质,强化对网民的培训。在信息社会,对网民的培训不仅是加强“客文化”管理所必需的,而且是加强整体网络文化管理所必需的,是信息社会提高信息利用率所必需的。现在出现的“客文化”现象,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如果能够加强对“客文化”活动的指导,一定会提高“客文化”的质量。制度化管理是“客文化”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客文化”活动规范化的保证。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还缺乏制度化,多是一些条例性的规定,这些规定常常出现在某种网络文化现象之后,它只能起到限制某种网络文化现象的作用,很难规范网络文化行为。对于网络文化范畴内的“客文化”的管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没有所谓的制度化管理。为了保证“客文化”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探索和建立中国式网络文化模式上下功夫。一种网络文化模式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我国,所谓科学的基础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基础和现实状况、中国网络技术基础及其发展前景、中国网民的文化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中国人民对网络文化的认知度和利用度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文化模式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客文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

“客文化”虽然是一种网络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但是,它既然是一种文化,就必然具有两重性,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前者决定“客文化”是一种产业,后者决定“客文化”是一种事业。在我国,人们对于文化事业的特点、功能的认知度是比较高的,对于文化产业的特点、功能的认知度还比较低,特别是对“客文化”产业的认知度就更低,这是我国“客文化”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为了促进我国“客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的研究,以便依据“客文化”的不同特点选择能适应“客文化”产业特点的最佳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客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即广告营销运营模式、商品销售运营模式、“智库开门”运营模式等。

(一)广告营销运营模式

实施广告营销模式的主要有博客网站、播客网站和微博客网站等。比如博客网站,他们在总体上虽然采用了博客产业链各环节(即内容创作、加入广告、整合打包、博客服务商博客、博客搜索引擎、RSS阅读器阅读、最终读者等七个环节)整合运营模式,但是真正使博客网站盈利的还是广告营销模式。播客网站常用的广告形式主要有:显性广告、隐性广告、名人开博效应、博客广告联盟等。还比如播客网站采用的贴片视频广告、微博客网站采用的明星微博等都属于广告营销模式。

广告运营模式是传媒产业运营的一种重要模式,但是,它不是传媒产业盈利的唯一模式,也不是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可以充分利用的模式。广告即广而告之,它是适合于大众传媒运营所采用的经营模式,对于分众传媒来说,传统广告的广而告之的优势地位已基本丧失,企图用分众传媒去承担大众传媒所承担的广告传播的任务是很难取得理想效益的。如果不去分析分众传媒与广告的关系,坚持穿新鞋走老路,“客文化”产业是很难发展的。

(二)商品销售运营模式

商品销售模式是自商品社会产生以来人们一直都采用的一种模式。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再实施商品销售模式的具体手段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商品销售模式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就目前我国“客文化”产业的商品销售模式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具体运营模式:协作营销模式、知识出售模式、易物交换模式、品牌推广模式、劳务出售模式等。(1)协作营销模式是维客网站采用的一种模式,它的基本做法是:维客网站与电子商务运营商合作,借助网站协作模式设立的相关品牌条目同购物网站合作,为需要的人提供购物指导,并提供购物网网址链接。对于这样的运营方式有人并不认为它是商品销售模式,而认为是一种广告营销模式,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维客网站的行为已不是单一的广告宣传,而是直接销售商品。(2)知识出售模式是黑客采用的一种模式,他们通过出售黑客工具、出售盗取的信息、出售技术、开办黑客培训班等方式来获取盈利。(3)易物交换模式是换客采用的一种模式,他们通过物物交换、物务交换、务务交换等方式来获取盈利。(4)品牌推广模式是试客网站采用的一种营销模式,他们的基本做法是通过试客网站中的虚拟社区,对试用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进而整理出对产品销售有意义的信息,使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提高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试客族市场和社会消费市场。(5)劳务出售模式是一种普遍被使用的模式,从网络传媒的角度来分析,劳务出售模式是调客网站使用的一种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查是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部门都需要市场调查,都需要获取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调客网站采用这一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创立了一个新职业――调客,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又使调客网站获得了盈利,是一举多得的创新模式。

(三)“智库开门”运营模式

现在在我国,智库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那么,如何建立智库,如何管理智库,如何运用智库,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智库资源,还是一个新课题。不过,猪八戒网(威客网站)的经营者用他们的“客文化”运营模式科学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威客网站的用户有两类:一类是向网站提出需求(简称为“一类用户”),一类是向网站提供能够满足“一类用户”需求的实施方案(简称为“智囊团”),而网站就是“一类用户”与“智囊团”的“中介”。“一类用户”、“智囊团”、“中介”三方组成了猪八戒网站的“团队”,“中介”的任务就是向“一类用户”寻求需求,向“智囊团”招标能够满足“一类用户”需求的实施方案。如果“智囊团”提供的方案得到了“一类用户”的认可,“智囊团”便可获得约定的报酬,网站也可获得一定的盈利。由于这种运营模式的实质是出售“智囊团”的点子,把属于“智囊团”内部的智慧资源推向了社会,使其公开化,故称为“智库开门”运营模式。

四、“客文化”运营模式创新

“客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产业,“客文化”产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新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本身要求“客文化”产业运营必须创新,否则,不仅对“客文化”发展不利,而且也不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具有很强的发展能力;二是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GDP的增长速度;三是提高社会就业率。据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多提供453.3万人就业,在某些国家甚至可以多提供1000万人的就业。在发展“客文化”的过程中,应以文化创意产业三种功能的实现度为标准来衡量“客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在文化创意产业三种功能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是强化“客文化”产业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各种类型的“客文化”产业机构都必须重视经营活动的回报率(包括社会效益回报率和经济效益回报率),这也是“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创新的重点。

目前,我国的“客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各种类型的“客文化”产业机构大约有20多种,但是真正实现“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创新的并不多,大部分“客文化”网站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传媒产业的运营模式,或者是变相的采用传统传媒产业的运营模式,很少创新,或者基本没有创新,也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客文化”网站出现了大量的“烧钱”现象,甚至有的网站已连续烧了五六年、七八年,还要烧多久呢?网站经营者也说不清楚。既然这样,投资商为什么还不断地投资呢?原因很简单,作为投资商来说,他们已经清楚的看到“客文化”产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文化产业;作为直接运营商来说,还没有弄明白如何经营“客文化”产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老办法去经营新兴的文化产业,吃了亏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客文化”产业运营者的素质。

“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创新要求“客文化”网站的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网站的不同特点创造性的经营。比如猪八戒网的经营者,他们根据威客网站的特点,创造性地归纳出一套经营智慧的方略,即“智库开门”运营模式。智库是当前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智库经营更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前沿问题。智库可区分为两类,即内库和外库。所谓内库是指决策者的头脑库和决策者团队的头脑库;所谓外库是指由国家各级研究机构所组成的智库和各类民间研究机构及个人所构成的智库。目前在我国,对于智库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还停留在对内库资源的范围内,特别是对决策者的头脑库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于其他智库资源利用的很少,有一些智库资源还没有得到开发。

猪八戒网站的经营者从对民间智库资源开发入手,创造了一个新的“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并取得了理想的效益。现在,猪八戒网站已拥有近300万人的民间研究队伍,2009年的营业额突破了2000多万元,今年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五、“客文化”产业发展走势

“客文化”是网络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走势是同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联系的,并受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制约。

在我国,网络文化还处在形成过程中,但是作为网络文化产业的经营者必须在把握其现状的基础上准确地判断其走势,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来分析,作为一种文化,大致区分为三个时期,即单一行业文化时期、多行业并存的文化时期和综合文化时期。所谓单一行业文化时期主要是指猿人文化时期和一字型大农业文化时期;所谓多行业并存的文化时期主要是指十字型大农业文化时期和整个大工业文化时期;所谓综合文化时期主要是指信息文化时期。网络文化就是在综合文化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根据综合文化时期的特点,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在自己的机体内不不仅具有能反映自身特点的文化要素,而且还必须拥有其他相关的文化要素。就网络文化来说,它是一种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这就意味着网络文化形态既具有网络文化要素,这是根本,否则,所谓网络文化也就不可能存在;同时还意味着这种网络文化形态体内还拥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网络文化的这种特点要求网络文化必须同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相融合,进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那么,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呢?当前人们所探索的三网融合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的重要一步。电信、电视、互联网的融合是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三网在技术、业务、管理、服务、市场等诸多方面的融合,对网络文化的物态层、制度层、行为层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必然对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三网融合的实质也就是一场网络革命,必然会引起网络文化的变革,所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过程中认真探索网络革命是十分必要的。

实施三网融合并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唯一手段,根据网络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的特点,它同其他文化形态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还要实施网络文化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融合,还要实施网络传媒同传统传媒的融合,建立全国一体化的传媒网络,这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关键。

根据对网络文化的分析,作为网络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客文化”必须同网络文化的发展保持一致。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规划“客文化”的发展,既要保证“客文化”作用的发挥,又要保证“客文化”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客文化”的现状,要保证“客文化”的健康发展,当前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理论上科学认知“客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客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关系;二是在实践上努力探索“客文化”的发展规律,以便采用具有创新性的运营模式,有效发挥“客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客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3G技术;手机煤体;文化产业

1、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内涵特征

从外延来讲,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包括短信、游戏、网络科技、商业运营、音乐娱乐以及生活文化等丰富种类。伴随其应用功能以及设计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手机文化产业实现了持续扩充态势。各类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手机媒体产业实现了重组以及资源整合。其中3G技术成为推动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因素之_,该技术可承载快速的无线网络应用功能,数据处理容量显著提升,并可提供在线观看、视频联系、电子商务多类现代化服务。令手机媒体文化形成的产品以及消费呈现出丰富性的特征,文化价值的提升空间更为广泛。当然,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速度较快,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值比例较低,竞争力有限的问题。另外相关资费等级的较高也对3G技术的发展扩充形成了一定阻碍。再者产业体系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成熟状态,抵御风险水平有限。从另一侧面则反映出,手机媒体文化产业更为依靠3G等各类创新应用技术的全面推动影响,只有3G技术实现了有效的推广与普及,方能令手机电视、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实现迅速的发展,并进一步丰富短信、音乐、游戏等服务的人性化、娱乐化功能,创设显著的效益、价值,真正实现手机媒体产业的持续优质发展。

2、3G技术对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形成的作用与影响

当前,我国手机电视媒体的服务发展障碍瓶颈在于硬件核心技术没有实现全面突破,因此导致用户支持度不足,发展运营规模有限。而全面研发与应用3G技术,则可令扩充各类新型手机媒的发展空间。该技术应用可令手机音乐、移动网络、视频通话、移动电视等业务构成文化产业发展之中的焦点,成为增长利润的有效途径。可促进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系统的科学建构。因此,我们应加快推进3G网络的研发与建设,研发终端设备,优化运营管理与服务,形成信息文化的综合产业链,进而全面促进手机媒体的人性化、丰富化、延伸化,令产业合作趋向成熟发展,丰富盈利模式。另外,3G技术还将推进各类产业资源的集成化发展,令手机文化产业链实现优化充足,实现生产以及消费者的一体化发展局面。手机产品是否真正的赢得用户认可则成为其产业利润创造的核心关键。

3、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发展中3G技术应用对策

新时期,手机媒体终端呈现出容量更大、处理速度更快,应用操作系统功能强大、兼容性更强的特征,对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发挥了有效推进作用。基于3G技术综合优势,相关管理机构应实施必要的价值引导,优化政策编制与全面落实。应基于战略目标,促进3G技术的扩充发展,发挥其高效传输、带宽容量丰富的优势,进而为发展多重文化,丰富媒体传播形式、扩充信息发展途径提供完善保障。新时期,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其蓄积力量将向着内容生产逐步转移,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注重内容真实丰富,以及技术专业性,应完善对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给予文化创新发展的实体产业有效的引导与辅助。政府部门应成为新兴产业的引领人、引导吸引各方机构投建移动新媒体产业区,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全面整合,丰富文化资源,促进优势集成,实现集团化产业发展。同时,文化产业应洞悉感应3G技术的发展更新,促进移动媒体的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3G技术为—类大容量、无线高效传输信息技术,可全面实现手机视频服务,对于文化传播、信息共享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应在该领域继续探索,给予手机视频服务、经营管理、产业化建设、实时沟通、多元化影音系统供应商全面的支持,应以内容为核心,真正推进3G技术在手机媒体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手机媒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应注重对产业链的优化与延长,实施平面、深入、系统化的管理经营。应发挥引领者作用,联合供应商强化合作,开发丰富业务与项目,构成基于运营商核心的共同体,通过良好的市场定位,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开创丰富信息产品,优化营销水平与服务能力。同时,还可强化媒体联合,创建立体化经营发展模式,构建良好的运营平台,促进内容服务的接地气,有效节约拓展提升的投入成本。当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产业合作后,为实现高端、持续的提升,可进行丰富资源的全面整合与集成,形成兼容丰富的经营发展模式。其实质在于开拓跨媒体以及行业的经营管理体系,通过构建产业集团令信息产业链更为整体、稳固,并通过丰富资源的优化配比,节约成本投入,实现移动媒体文化产业的升华。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管理;开封古城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一、项目背景

第一,旧城改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开封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需要对旧城进行持续的改造,这也是程式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旧城改造能够重新规划定位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开封市的城市格局早已形成,有着浓厚的古城风貌,并且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不过古城区当中的居民住宅主要是五六十年的建筑,危房以及旧房数量众多,乱搭乱建的问题非常突出。当前在开封老城当中,仍然有数百万平方米棚户区等待改造。因此开封市决定彻底拆迁老城区当中的棚户区,同时改建老城区为休闲旅游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重现北宋的“汴京风采”。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开封市的老城区改造工作吗,并将其称之为“千亿豪赌”。

第二,文化资源丰富。开封有着悠久的立时,是有名的“六朝古都”,尤其是宋文化的内容多姿多彩,宋代历史遗存非常丰富,国家级保护单位包括铁塔、东京城遗址以及繁塔。省级的保护单位包括相国寺以及宗公祠等,市级的保护单位包括古州桥遗址以及午门石狮等。地下历史遗址包括古州桥遗址以及新郑门遗址,同时还有珍贵的馆藏宋代文物。除此之外,各个朝代的文化遗存还包括开封城墙、刘青霞故居、开封东大寺、延庆观以及龙亭等。开封城拥有的宋代的文化名人数量众多,例如赵匡胤以及包青天等。开封市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14类共80项。

二、项目目标

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的开发目标主要分为土地以及文化两部分。第一,土地开发目标。开封市的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分布在老城区,规模比较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政府批准,从而实现统一规划并且审批获得土地,然后进行一级开发。因为土地所有者属于开封市政府,所以在建设园区的过程当中,政府通常会通过二级开发从同企业进行合作。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在二级开发的过程当中主要目标是商业地产以及旅游地产。

第二,文化资源开发目标。开发文化资源的目的在于实现文化资源再生产,也就是将文化资源当作原料,借助于一系列的建设开发操作,让文化产品面向市场,通过这样途径获取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开封市在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过程当中,将宋文化当作出发点,在已有历史遗迹的前提下,塑造有着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从而拓展文化产业的内涵,并且具体文化产品的重要也比较多元化,例如宋宫廷文化、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在开发文化资源的过程当中转换文化资源成为资本,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增值。在各个文化产业园区当中,从总体上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开发从总体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文化旅游业。将宋文化当作园区旅游的支撑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景点。第二,文艺演出业。这也是园区当中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的文化产业,并且品牌产品以及演艺资源比较丰富,优则会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三,书画工艺业。这也是园区重点开发的文化产业,比较典型的包括书画、宋绣以及朱仙镇年画等,这部分工艺美术品逐渐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化艺术品牌。第四,饮食文化。开封的小吃全国文明,尤其是夜市受到游客的普遍赞扬。除此之外还包括会展、收藏以及休闲娱乐等,都是在宋文化为基础上开发的文化产业。

三、基本流程

第一,管理运营流程。园区管委会在管理组织的过程当中,转变过去政府办文化以及政府管文化的模式,实现了“管办分离”。具体而言就是在园区管理的过程当中,政府抓哟负责出台政策、做好规划以及后期的监督监管,其中的实务则由企业来具体负责。鉴于此,古城文化园区成立开封市旅游投资公司以及宋都古城投资公司,由两个公司来当作管理运营的机构,具体负责园区文化产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建设管理。园区当中的管理组织借鉴一套人马以及两块牌子的模式,形成园区管委会以及城投、文投工作人员根据一体化发展的目标,通过独立干礼的机制,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园区项目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融资流程。资金可以说是策划管理文化产业园项目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属于战略性的园区,因此在开发的早期阶段,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不过因为整个园区需要的投资金额规模庞大,仅仅依靠政府资金无法满足要求。为了确保园区能够正常完成开发建设,开封市政府借助于各种不同的途径来融资社会资本。在此过程当中,开封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投资融资扶植政策,并同时借助于市场机制实现项目策划以及融资渠道之间的衔接对接,从而力求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园区项目的建设当中。这些优惠政策包括满足文化产I的信贷需求、丰富融资渠道、降低信贷门槛、完善金融支持的奖励机制。在具体运营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园区的重点项目同社会资本进行深度的合作。例如清明上河园同海南置地公司联合成立股份公司,御河水系则由宋都水系公司同建业集团联合开发。这些项目在开发以及管理的过程当中都搭理吸收民营资本。

四、商业模式

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在商业模式放,首先由政府进行规划,然后进行开发建设,有着典型的行政特色。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的范围是古城墙当中的所有区域以及古城外部清明上河城基地、生态度假区、大宋博物馆、朱仙镇文化旅游区。园区将宋文化当作买点,将全城一景作为特色,以两环以及八区当作布局,建立起一城两环八区的商业模式。第一,一城。将古城区建成成为宋文化公园,将宋代的建筑当作主题,修缮保护当前的各种文物古迹,根据内在时尚以及外在古典的要求,来兴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成为全城一景的主题公园。第二,两环。将城墙当作主体开发环城风光带,同时将六河五湖当作文化景观带。城墙为主的环城风光带通过整治附近的环境,改造护城河并且复建四个角楼以及豁口,来实现墙体的贯通。通过治理疏浚护城河,达到城外河以及城内水系的疏通,这样一拉就实现了健全的城墙规划格局。

第三,八区。开封古城文化产业园共包括宫廷文化区、府衙文化区、开封府、大相国寺、铁塔文化区、延庆观、鼓楼商业文化区以及清明上河城影视基地区等。依托种类丰富的文化资源,古城文化在产业园区当中将不同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区,一方面明显丰富宋文化,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类型。根据这一布局理念,并且借鉴其他文化产业园区的经验,开封市的文化产业园区选取了“园中园”的商业开发模式。宋都古城产业园区在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引进企业来参与运营或者是投资建设,从而推进了大批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取得非常理想的收益。2016年春节黄金周当中,开封市一共接待接待游客将近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3.6亿元。

五、风险及对策

第一,旧城改造方面的风险及对策。开封市的宋都古城产业园区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同旧城改造实现了合二为一,因此同普通意层面的城市建设规划存在这一定的区别,最为关键的是思路是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来实现产业化的运作。从开发的主体而言,是由政府来从整体上负责项目的规划以及管理,并且分步实施。在此过程当中根据不同项目的条件实施不同的政策,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来招商。重要的园区文化产业项目则由文司进行策划,在必要情况下需要控股管理。从开发对象而言,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当中将宋文化当作核心,从而打造文艺演出、文化旅游、饮食文化以及书画工艺美术等产业,实现土地开发过程当中旅游地产以及商业地产之间的结合。从开发的机制而言,管理运营以企业作为主题,融资的机制是通过出台投资融资的优惠措施,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宏观层面的文化产业园区能够概括为政府规划、项目包装以及企业运营。这一模式在开封文化产业园区策划管理过程当中的效果令人满意。

第二,开发模式方面的风险及对策。清明上河园属于国家级的主题公园,是由开封市政府以及海南置地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项目,在此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地你给的风险。从开发的主体而言,海南置地公司在参与之前,清明上河园是由开封市政府负责开发。在海南置地公司参与之后,开发的主体就是企业以及政府联合成立的股份公司。政府仅仅是指导性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管理支持。从开发对象而言,开发文化资源是对宋文化中当中的各种民俗文化实现深层次多角度的挖掘,土地开发则主要是开发旅游地产。从开发机制而言,管理机制是将市场作为导向,由企业来管理运营,其中融资机制是政府使用土地入股同海南置地公司展开合作。在后期运营当中,融资模式是滚动开发。

第三,古城保护方面的风险及对策。为了充分保护古城风貌,并且有效改善古城区的景观,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经济,开封市政府先后组织水系工程开发。其中大宋御河属于二期工程,开发过程是政府主导的资本运作以及资源整合。水系工程开发以及旧城区改造是同步进行的,因为涉及棚户区的拆迁,所以只能通过政府主导将展开。除此之外,作为市政工程的一部分,规划设计同城市发展战略需要相互融合,有政府审批通过。从开发主体的角度而言,御河开发是由政府成立的公司当作主体,社会企业t能够参与协助。从开发对象的而言,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是营造北方地区的水城特色。从开发机制而言,运营管理是将宋都水系公司当作主体,融资途径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从而政企合资进行开发。水系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宋文化内涵,连通城区的主要景点,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过开发过程当中也出现了水质差以及水系边商品化过度的问题。

开封市借助于大手笔的资源整合以及旧城改造实现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同时借此提升了城市品位。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模式的选择,应当结合地区的社会发展背景以及经济水平,同时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项目的目标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理念也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赵汐.风险控制视域下的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及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1):451-452.

[2]侯方园.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风险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4):163-164.

[3]陈璐.从项目策划看湘潭红色资源如何多元开发[J].中国商论,2015,5(30):106-108.

[4]王华.“文成公主”大型实景演出项目策划的运营分析[J].当代青年月刊,2015,3(9):150.

[5]杨吉华.县域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研究--以蓬莱市八仙过海旅游公司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6,33(4):125-129.

[5]曹蔚,卞波.智慧旅游的“南京模式”――“智慧夫子庙”文化产业项目研究报告[J].江苏商论,2015,3(6):40-43.

篇4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国内文化金融合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的内涵与构成,围绕文化金融合作的目的和思路,分析了基于“实体园区+虚拟网络”的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双线发展模式,从政策引导与商业运营、渠道建设与市场开发、区域特色与服务创新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文化金融合作区双线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文化金融;金融创新;金融服务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正以全新的增长方式渗透到各产业的全过程,成为新经济的代表之一。2016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4.07%,保持年均20%的高增长,全年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18.6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投资上的重大吸引力,2016年全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超过20%,尤其是文化信息、文化创意、文化娱乐的增长率超过40%。文化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文化产业内生和外生双重需求,而且满足了经济和市场的双重要求[1],构成了新型的文化金融价值链和生态链。因此,在新常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金融效应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超常态发展的重要引擎[2]。

一、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的发展现状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要求,通过改革创新试点,探索文化与金融共赢发展的模式与规律,提升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的合作积极性。2014年3月,文化部等部委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提出了发展文化金融合作区的目标和计划。要求进一步探索金融与文化资源对接机制,完善文化金融服务的运营机制,建立文化金融合作的保障机制。通过选择文化产业发展成熟、金融服务基础较好的地区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完善文化金融市场环境,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打造区域金融服务特色与品牌。2016年5月,由文化部等部门主持召开了全国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座谈会,明确了文化金融合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指出进一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区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宁波等城市加快了文化金融合作区的建设,逐步建成由银行、保险、文交所、担保公司、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基金等在内的文化金融服务链,构建了多层次、多领域、差别化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对优化文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文化金融服务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的内涵与需求

(一)“文化+金融”。“文化+金融”其目的是通过构建金融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合作机制,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本参与文化金融创新,缓解金融服务供给与文化发展需求间的矛盾,加快文化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推动文化资源向社会财富的转变[3]。因此,文化金融合作的本质是金融服务与文化产业链的全方位、全阶段融合,是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实现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

(二)文化金融合作区。文化金融合作区是指服务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金融服务和资本运行的平台与网络,包括以园区为代表的实体平台建设和以网络为代表的虚拟平台建设[4]。文化金融合作区是文化产业改革探索区、文化产业政策先行区和文化企业创新示范区,是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繁荣的基石。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金融合作区的需求分析。从文化企业资金需求角度来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激烈竞争,促使文化企业在内容创作、生产、管理、传播等环节加大投入,软件技术、硬件设备及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内90%以上文化企业属于中小文化企业,由于其具有资产规模小、治理能力弱、公司信誉低等特征,面临着融资途径窄、融资门槛高、融资条件严等现象。从文化资金供应角度来看,传统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金融市场不健全、产权交易不完善、中介服务不系统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会减少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与信贷。资金需求与供给的割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文化金融合作区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完善文化与金融市场对接机制[5],集聚中介服务功能与资源,拓展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与网络,构建文化金融合作、运营和保障机制,提升区域文化金融服务品牌与影响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文化金融合作区的双线发展模式

(一)文化金融合作区双线发展思路。文化金融合作区双线发展即实体平台与虚拟网络的并行发展战略。实体平台主要是文化与金融硬件资源的集聚与配置,是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的基础。虚拟平台主要是信息服务软件资源的融合与构建,是合作区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桥梁。“实体园区+虚拟网络”体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是快速实现文化金融合作的途径和手段。文化金融合作区的双线发展有利于整合文化项目与服务资源、加强文化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区域文化特色建设。

(二)文化金融合作区双线发展模式。

1.以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园区是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和区域文化特色的集创作、生产、交易、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文化资源、人才、服务、政策的集聚,促进了园区的规模与品牌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0年,日本杉并区以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动漫企业、传媒企业、艺术工作室为主体,建立了东京杉并动画产业中心,通过卡通节、动漫展、电影节、购物游等形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文化消费需求的激增和文化市场的成熟,促进了投资机构、银行入驻,拓宽了文化企业融资和文化产品投资渠道,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金融合作平台,对杉并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文化企业集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其特点是文化企业及产业链相对集中,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品牌效应。主要任务就是基于现有的实体园区和产业服务,加快服务平台和网络的建设,将政策、产业及金融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打通文化金融合作通道,培育文化金融市场,促进文化金融创新。目前,国内文化产业的实体平台包括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文化产业创业园、文化产业示范区等上千个实体区域,这些实体园区的发展为虚拟文化金融合作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2.以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产业服务网络是文化资源集聚和交汇的平台,满足了文化产业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需要。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打造成集综合活动、展览展示、推介交易、创意活动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吸引来自联合国、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奥委会等20多个国际组织、500多个政府代表团及15000多家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参加展览,合作协议及交易总金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文博会成为继广交会、上交会后又一个世界性的产业服务平台,在汇聚文化产业资源、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引领文化消费时尚、提高文化创新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目前,国内有文化产业项目平台、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创投服务平台等专业平台与网络,存在着资源分散、功能单一、政策重叠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网络的运营成效。因此,以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和改造现有的产业服务平台,构建政策统一、标准规范、功能健全的服务体系,发挥平台的品牌与资源优势、集成互联网银行、中介服务、数据服务等,逐步构建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综合服务网络,促进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和创新。

四、促进文化金融合作区双线发展的策略

(一)政策引导与商业运营相结合。政策先行是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的前提与基础。自2010年起,文化部等部委先后颁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等文件,指明文化金融合作区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逐步建立文化银行、文化保险、文化信托等金融合作模式,为推进文化金融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11月,江苏省率先颁布了《江苏省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实施办法》,明确了文化金融合作创建的要求、标准、程序和措施,为文化金融合作区的建设提供了实践性和操作性依据。文化金融合作的顶层设计、路线规划、市场建设、扶持资助等需要由政府主导,而具体的项目合作、投资融资、产品开发、资产管理等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商业化运营为核心。政策引导与商业运营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实体园区与虚拟网络的双线发展策略,加快文化金融合作区建设。

(二)渠道建设与市场开发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和完善市场机制是文化金融合作的两大目标。拓宽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完善现有的间接融资方式,完善企业征信和担保体系建设,推进文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第二,加快直接融资渠道的建设,试点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集优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融资方式,推进文化企业股份转让、区域性股权融资方式[6],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参与文化企业孵化、并购和重组,实现文化资本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完善文化金融市场主要通过完善文化产业市场管理、运营、交易和保障机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论坛、竞赛、观光、演出等,引导和加大文化消费,逐步繁荣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交易等市场。市场需求的开发和引导,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剂,对文化金融合作区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区域特色与服务创新相结合。特色与创新不仅是文化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文化金融合作区的建设应当树立文化与金融并进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文化产业特色与优势,明确区域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优化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容与范围,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的金融服务与网络,从而避免资源重复配置,市场过度竞争所带来的效率低下。2016年,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拥有5个国家级、5个省级、2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址,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渊源。园区围绕传统紫砂文化与新兴陶瓷艺术,建成了紫砂博物馆、陶瓷城、紫砂专业村、陶里街区、茶道中心等,形成了陶瓷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旅游、创意设计、艺术培训、文化相关服务等五大领域,“文创宜兴”已经成为江苏省旅游商品十大品牌的称号。特色化发展提高了区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国内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投资与融资,逐步完善和优化了区域金融市场结构与功能,提升了金融服务与创新的效率。

五、结语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和外生需求决定了金融服务与创新的重要性,而文化金融的发展水平又是文化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体现。因此,文化金融的相互融合,构成新时期文化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结合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体平台+虚拟网络”的双线发展战略,对整合文化金融资源与优势、优化金融服务与功能、提升文化产业品牌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元浦.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文化中小企业的融资[J].学习与探索,2014,6:86~90

[3]蔡尚伟,钟勤.对我国发展文化金融的初步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4):150~155

[4]朱佳俊,王敏.文化金融合作区的发展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J].江苏商论,2017,6:54~57

[5]陆岷峰,张惠.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金融支持系统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26~34

篇5

文化产业自2012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正式列入十报告,到2014年国家陆续的系列文化经济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地位已更加稳固,也不断提升着市场信心和投资热情。文化产业投融资在2014年实现井喷式增长,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新增51支,总募资金额高达1196.85亿元;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事件所涉及的资金规模就超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股权投资为194起,涉及金额269.73亿元文化产业,单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涉及金额达1.39亿元,规模显著增长。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使文化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使得文化产业对社会资本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文化产业,正成为资本新蓝海。

北京市按照“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增速为9.1%,高于GDP将近1.5个百分点;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3.1%,创历史新高。截至2014年底,本市文化及相关企业已达到17.1万户,同比增长15.8%;文创从业人员109.7万元,同比增长2.2%。在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档的形势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表现出较强的抗衰性。从投资方面看,在投资形势整体趋紧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2014年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其中,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高涨,完成投资194.2亿元,占总量的60%。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载体,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长期或短期文化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通过促进文化企业落户、集聚大量文化资源、完善生产服务设施、利用市场行政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定区域,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及溢出效应,提高区域内企业竞争力,因此受到市场的疯狂追逐,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涌现,多了一些泡沫和虚火。利用利好政策来圈地,然后卖地、租地的文化产业园区盈利模式不仅广受诟病,同时也在显现出“坐吃山空”的窘境。

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探索产业平台与园区生态的建立。基于成熟的产业服务基础,完成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升级,园区运营主体的角色转变,互联网思维等新概念与园区运营的整合,出现了各种新的路径和方法。在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中,新的探索为文化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良性运营、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能。(作者单位: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篇6

伴随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信息社会进入到内容时代,信息服务业必须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才能持续发展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据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有四种模式。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产品缺乏原创性、产品种类较少以及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应从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原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深化广东省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日趋密切,信息用户在追求海量的信息产品和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逐步追求蕴含更多文化内涵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必须与文化广泛结合,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必须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社会进入“内容时代”,信息文化产品成为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汇流的新的亮点,在信息文化产品商品化的重大发展趋势下,需要促进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动因、机制和效应,如Oies-tad[1],Carreiro[2]发现信息技术对图书出版业的渗透催生出很多新的文化产品,如网络教学平台,电子阅读设备,图书流式服务等。YongGyuJoo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传统文化产品以新的形式快速发展,如网络游戏、移动内容、电子书、在线学习、电子音乐等。[3]Fagan发现媒体企业通过与信息企业合作形成产业聚集和融合,向消费者提供更新颖的文化产品。[4]144-166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厉无畏认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催生了网络媒体、网络休闲等新的文化创意产品。[5]56-70花建研究发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语音广播、电视、电影、照片、报纸、图书、杂志以及电子货币等信息内容融合为一种应用或服务方式。照片、文字、数据、图像、音乐、音像等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系统,从一种媒体迁移到另一种媒体。这种市场驱动型的融合,促使设计、软件、演艺、娱乐、影视、报刊、出版、网络服务各个门类通过相互渗透,来创造一种复合型的体验。[6]赖茂生认为数字文化产品从产品的形态上看,传统的文化产品通过数字化改造,从印刷出版的有形产品,改造成电子化的无形产品;从产品传播途径看,以纸介质、磁带、光碟为主的载体形式正在过度到以网络为主的传播方式。同时,单纯的文化产品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通过溶入数字技术对原有的文化产品进行了一次创新。[7]赵雪指出内容产业与数字技术的交义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融合、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融合、主流文化与草根文化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的特点和趋势。[8]二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探讨了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对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如Muller,[9]Mortimer[10]发现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拓展文化内容创意的传播渠道。Rothmann认为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信息产品形式的出现。[11]金业阳从产业价值链形成的角度研究发现,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从源头到消费者必须经历价值链的上游的文化内容创造、中游的数字内容产品制作与下游的数字内容产品营销等3个核心环节,产品价值才得以实现[12]。赖茂生等认为文化信息产品从生产到传递到信息用户的过程中,要经历技术整合、产品整合、品牌整合、营销渠道整合几个环节。[13]杨全城认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分为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纵向延伸表现为产业链向上延伸到文化信息的产生和来源,向下延伸到文化信息产品的营销网络和顾客;横向扩张表现为信息服务和文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主体延伸到其他相关产业的业务之中。常见的链式发展模式有链式协同发展、品牌乘数和掌控终端等。[14]另外,杨全城等人还认为可以打造产业园区这样一种由政府、民间组织规划或自发建设,介于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发展平台,通过吸引信息内容相关企业入驻,在产业园区产生集聚形成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集聚和整合,可以将具有不同优势环节的企业联系起来,使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优,进而实现整体最优。[15]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但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尚缺乏对两类产业互动发展机理和模式的全面系统研究。因此,文章试图以广东省为例,对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进行梳理,寻求两者互动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为提升广东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二、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基本模式

1.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

(1)产业渗透的产品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主动向文化产业渗透,将文化元素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入到信息产品和服务中,进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现在内容的数字化和平台的数字化,例如通过信息服务业的数字化手段将影视、音乐、文学、动漫以及游戏等文化内容,转换成可以在数字平台上展现的内容形态,例如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等,这些新的信息产品体现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在信息内容制作环节的融合。

(2)产业链交叉延伸的产业集群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通过功能互补和相互延伸来增加新的附加功能。如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除提供网页搜索服务外,通过与文化产业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向信息用户提供音乐、影视、视频、图片、图书等多样化的搜索服务;同时,还将产业链延伸至文化产业的文学、音乐、影视,娱乐等行业,建立了百度阅读、百度游戏、奇艺视频网站等提供相关数字文化内容服务的平台。由于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交叉延伸涉及信息内容的生产制作、传输、服务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形成一种由多个企业相互配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集群来共同完成。产业集群模式可以促进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通过文化创造、数字化制作及营销等环节形成联动的协同效应。

(3)产业重组的新业态培育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将产品、业务进行重组和整合,开发出新型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服务,培育出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型业态。如近年来以网络游戏、网络电视、手机动漫、手机电视等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新兴业态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也形成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传媒业、娱乐业、电信业、出版业等相互融合的新局面,出现了一大批大型的新型信息服务产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根据万得数据显示,2013年证监会受理的并购重组企业申请行业分类中,信息服务类排名第二,占比11.22%。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并购重组更多地体现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纵向收购,如乐视收购花儿影视,实现渠道向内容延伸;爱奇艺投资设立影视公司,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向上下游行业延伸,形成自己的生态圈;中国出版集团推出数字出版门户———大佳网;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与华为公司共同打造数字出版平台;还有华谊兄弟与中国电信共建“天翼视讯”微电影、微剧频道。

(4)产业联动的信息文化产品传播营销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信息服务业将文化产业纳入到其价值链中的营销环节,与原有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营销传播渠道。信息服务业的优势在于它有强大的信息传播渠道,而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于它有丰富的原创文化内容,两大产业的联动不仅能丰富和拓展文化产业内容的开发,而且还能增强信息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提供多样化的媒介和渠道。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联动的传播营销模式一方面体现在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即信息服务业将多元化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向信息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服务,如腾讯、百度从原先的仅提供即时通讯和信息检索的技术平台制造商、运营商和服务商,转变为集成文学、影视、音乐、游戏等多样化文化资源的综合性文化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体现在信息传播渠道和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即以传播渠道见长的信息服务业与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合作,将人文设计渗透到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向信息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文化”的现代信息产品。腾讯与华谊在游戏、电影营销、微博、视频等方面的多维度战略合作就是国内最优秀信息传播渠道提供商与内容生产商的融合联动。

三、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取得的成绩。

(1)打造出一系列数字文化产业的精品名牌。

一是广东开发出一系列原创数字文化新产品,如由网易、腾讯、中青宝等企业自主研发的“超人气”民族网络游戏,由原创动力创作的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广州漫友文化开发的数字出版动漫娱乐平台———“动漫魔盒”,奥飞动漫打造的“火力少年王”、“铠甲勇士”、“果宝特工”、“巴拉拉小魔仙”等一系列动漫形象。二是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企业,如网络文化服务业的腾讯、网易,动漫产业的原创动力、奥飞动漫,数字影视音乐的中凯、孔雀廊,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军地位,也成为代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亮丽品牌。三是打造出一系列数字文化产业活动品牌,如从2010年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通过开展一系列多媒体移动阅读、数字出版、网游动漫等教育培训体验活动和游戏互动体验活动,成为广东数字文化项目的品牌;在广东率先推出的“手机报读者俱乐部”开创了新媒体运营模式,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2)培育了一批新兴的数字文化企业。

广东大力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推动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数字文化企业。一类是提供内容服务与提供平台服务相结合的以数字出版、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游戏、网络动漫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信息服务产业。如广东数字出版产业打造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会等两大平台,推动数字出版内容、技术、载体、运营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流合作与资源整合,使广东数字出版产业一直处于全国领跑地位。广东数字出版产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数字出版产业2013年全省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并且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快速增长,连续六年占全国总量1/5。根据广东网络文化协会数据,广东网络文化及相关数字互动游戏产业年收入占全国1/3,居全国第一;广东动漫产值占到全国动漫产业总值3成以上。粤产游戏产品已形成技术研发、内容创意、平台运营、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的赢利模式。二是以内容创造见长的传统媒体与以信息传播见长的网络媒体跨界融合形成的集内容创新、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媒体产业。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积极推进媒体创新,打造全新传媒产品线,推出手机报、网络杂志、第二代门户网站———奥一网、南方数码港等新兴的媒体产品;大洋网作为《广州日报》的数字平台,积极布局媒体新介质形态,将传统纸媒的影响力扩大到数字平台。

(3)建设了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集聚示范区。

目前,广东已经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空间集聚、分工协作、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且已经成为我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根据广东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广东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30多个,入驻企业超过20000家,形成了文化创意、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网络文化服务等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比较完整的数字文化产业体系。仅广州市就有主要文化产业园区6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6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0个,主要分布在越秀、天河、番禺、海珠、荔湾、萝岗等区域。从2005年起广东就开始重金打造以广州为核心的国家级网游动漫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已培育出一大批研发数字出版、网游动漫产品的著名企业,更形成了技术研发、内容创意、平台运营、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的赢利模式,成为全国在数字出版网游动漫领域著名的技术开发中心、产品设计制作中心和市场辐射中心。2011年正式落户广东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利用广东现有的数字出版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以广州为核心,采取基地“一中心、多园区”建设方式,发挥区位优势,突出技术研发,着力市场培育,实现集聚发展,打造广东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数字出版产业群。2012、2014年深圳和广州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出版三大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和知识经济示范基地。

2.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存在的问题。

(1)信息文化产品种类较少、结构单一。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产业规模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同时,广东现代信息服务业近年来也得到迅猛发展,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性条件。但是从目前来看,两大产业的融合偏重于数字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出版领域,而在数字媒体、数字学习、地方特色数据库等行业缺乏融合互动,特别是缺乏将广东特有的区域文化资源如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融入到数字信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营销中。另外,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也偏重动漫游戏等行业,导致广东省信息文化产品种类较少,产品结构单一,呈现出游戏动漫一支独大的局面。

(2)信息文化产品缺乏原创性。

广东积极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升信息产品的文化内涵,一些创新信息文化产品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仍存在创新性不足、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例如数字影音、数字游戏方面大量游戏内容的背景、情节颇为相似;数字出版方面集中在玄幻小说、时事新闻的碎片化与再整合。除广州、深圳外,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形成“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的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模式,真正具有核心版权和自主创新的信息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显得比较缺乏。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科学技术含量高和自主创新品牌的数字文化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的产品低创意、低附加值。以广东最具知名度的数字动漫业为例,文化部的数据显示,广东动漫产值占全国比重在33%—38%之间,为全国第一,但产值的90%都由动漫衍生市场创造,而非原创内容本身。广东数字动漫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历由“加工”向“原创”的过度,虽然涌现出一些具有较强原创能力的龙头企业,如奥飞动漫、原创动力、华强动漫、方块动漫等,但90%以上的数字动漫企业大多由软件开发企业扩张而来,原创能力不足,依然徘徊在“代加工”与原创之间。

(3)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够。

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过程是生产、制作、传输和销售信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这条产业价值链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是产业链上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创造,第二个环节是产业链中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制作,第三个环节是产业链下游的信息文化产品的传播与营销。只有把这三个环节连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就需要传统的传媒业、出版业、教育业、影视业、互联网、通信运营商等实现创意和技术的融合,才能提升新型业态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广东信息服务业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偏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信息文化产品制作、传输方面,在产业链上游即内容原创环节的融合相对较弱,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动性不够,造成产业链环节的缺失。例如南方报业集团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24亿元,而旗下由以“内容流程再造”为主的南都新媒体和腾讯合作的“大粤网”全年营业收入只有5528万元,所占份额非常小,且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广告、无线增值、合作建设网站、频道合作等,涉及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创作非常少。

四、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1.培育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打造数字文化全产业链模式。

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涉及信息文化产品创意、制作、营销多个环节,新型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只有和优质的信息内容相结合,才能形成更为强大的传播能力和更为完整的内容价值链。因此,需要进行多渠道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内容+渠道+平台”的产业链上下游纵向一体化和信息文化产品多样化的横向一体化的生态链,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广东除腾讯、华侨城等少数企业形成了从创意研发到产品制作、营销较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外,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还不多,因此,应引导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要素和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相关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和重组,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数字文化企业集团,加快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从上游到末端的内外配套,打造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

2.深化粤港澳台创意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原创信息文化产品。

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的产品制造和基础设施方面,在人力资源和运营中具备成本优势,但是极度缺乏有创意的运营管理人才。而毗邻广东的港澳两地凭借独特的国际化背景和发展历史,在内容创新、专业服务以及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正好可弥补广东的不足。粤港澳三地可通过优势互补,一方面打造出上下游紧密合作、功能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另一方面也可发挥粤港澳岭南文化、中西文化交融,形成独特的区域产业特色,打造走向国际的产业品牌。与台湾的合作方面,广东特别是粤东、粤北的潮汕地区与台湾地缘相近,广东文化特别是潮汕文化与台湾有着极深的渊源,早已融入到台湾文化之中。目前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相对落后,粤台两地的深化合作有利于广东利用台湾地区丰富的国际行销经验及创意人才深入挖掘广东文化资源特别是潮汕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形成更多的新的信息文化产业品牌,同时也有利于缩小广东各区域之间信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3.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自生能力。

当前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产业边界加速融合,跨界竞争愈演愈烈,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土壤中成长和发展壮大。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新的商业模式能够聚合更多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形成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如盛大文学推出的云中书城,百度所推出的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淘宝推出的在线阅读淘宝书城,都是通过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特别是盛大文学的云中书城,通过建立数字内容运营平台,打造完整的电子书行销产业链,开发多样化的渠道和建立科学、良性的利益分配机制成功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目前广东省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导致众多中小型信息文化企业不能准确把握产业融合的特征,只是简单地借鉴成功企业或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导致信息产品严重同质化。因此,实现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依靠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深入分析行业内商业模式的创新趋势,结合企业和产品的特点进行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并形成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品牌。

作者:丁玲华 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5]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6]花建.创新•融合•集聚———论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三者间的互动趋势[J].社会科学,2006,(6).

[7]赖茂生,叶元龄,闫慧,李璐.从产业融合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于广东产业发展的分析[J].情报科学,2009,(7).

[8]赵雪,周庆山,赵需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的融合与新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7).

[12]金业阳.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13]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J].情报科学,2009,(1).

篇7

在靠近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个小四合院里,一个叫王翔的小伙子成立了自己的小剧场。当老板在常人眼里是份实实在在的美差,可据记者观察,这项工作一点儿也不轻松。就在记者走访的短短几个小时中,王翔的电话、会议接连不断。原来第四届南锣鼓巷戏剧节的承办任务光荣地落到了他的头上。独立承办戏剧节并不像说出来得那么轻松,来自全国甚至很多国外的戏剧社团都将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这对王翔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与考验。可是谁又能想到操办如此专业的盛会的王翔,从前的职业竟是一名牙医。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场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的戏剧《和氏璧》,给王翔的心里埋下了戏剧的种子。再加上一直以来对文学的热爱,五年前,他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为了这份对文化的追求,王翔用五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让自己自豪的路。五年来,他所创建的蓬蒿剧场上演了150多部戏剧,场次高达1600多场,并独立出品了20多部戏剧。原创是艺术的生命。王翔的坚持,不仅让蓬蒿剧场在业界别具一格,同时也得到了文化部门的认可,承办第四届南锣鼓巷戏剧节足以见其实力。

如果说王翔的故事缘起于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那赵导的成功就让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找到了平衡点。这位赵导不是别人,正是导演了《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青春三部曲的知名导演赵宝刚。现实题材的影视剧需要精准地抓住观众心理,在这一点上赵宝刚无疑是成功的。从《编辑部的故事》到《永不瞑目》再到青春三部曲,他都走在了潮流的前沿。北京能成为赵导影视作品主要的故事取材地,除了因赵导本人具有的浓郁乡土情怀外,更在于这座城市所具有的时代意义。这种文化创新也得到了观众与市场的认可,随之而来的还有沉甸甸的奖杯。

好点子、敢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基础,而优秀的作品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宽松的市场氛围。近几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首都经济的重要引擎。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189.2亿元,占全市GDP的12.3%,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对此,民营文化企业功不可没,它们的发展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嘉宾观点

观点1:丰厚的文化土壤滋养北京文化产业

李智勇:北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首先,风华绝代的历史名城。历史悠久的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给予了北京文化产业丰厚的养料。其次,高素质的文化消费群体。北京拥有一批对文化有深深情愫和强烈追求的高素质市民,他们的存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再次,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北京发达的文化产业已形成诸多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作为刚涉入文化行业企业的典范,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此类企业的创业风险。最后,政府营造的良好市场氛围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北京市每年对文化产业提供5亿元的资金扶持,同时针对文化产业的不同门类也有不同的政策。此外,对专门人才的引进也予以专项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不难看出,北京的人文环境、消费环境及产业政策的融合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此良性空间里,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也会应运而生,遍地开花。

观点2:非公文化企业强势贡献文创产业

王齐国:据北京市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合计4930.4亿元,其中非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经济收入合计为3768.2亿元。而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合计9285.8亿元,其中非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年收入合计7355.9亿元。非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年收入在五年时间里增长近一倍,对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贡献率高达90%以上。这恰恰是北京有力支持文化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的最好佐证。文化的突出特点在于它追求自由和多样性,越是不拘一格,越会有优质的作品呈现。因此,我们要尊重市场,尊重自发,更要尊重草根,充分调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观点3:产业站起来,文化走出去

李智勇:强大的产业支撑是文化走出去的根本途径。如何把一个产业做大做强,产品质量是首当其冲的先决条件。在文化市场里,文化产品姓“中”还是姓“西”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竞争力。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的文化价值理念才会被传播出去。以我国的影视文化产业为例。最近几年,国外大片在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格局已然发生了改变,国产电影和好莱坞大片在国内院线和市场竞争中呈现出焦灼状态。这足以说明我们以上乘的品质和优良的服务可以换来国内外的好评与认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文化产业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理念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他国家,并最终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文化共融,实现文化战略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最高表现形式。

观点4:公有引领,非公补缺,相得益彰,精彩纷呈

篇8

关键词:文化 产业园区 构成要素 发展演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81-02

1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文化这一发展要素提升到与资本、资源、管理等战略要素相同的地位,对文化的需求也成为国家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形成的“软实力”及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经验显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园区化、模化,是一种文化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上的积聚,是整合生产、消费、创新、孵化、企业、投资、服务等一系列功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对外界具有一定吸引力[1]。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化园区在承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储存和分配这一流程中的批量化、市场化操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同类园区同质化明显、服务平台不完善、高端创意人才匮乏、园区管理缺失、产业链不完整、对园区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不清、园区竞争力较弱,盈利性园区比例少等现象[2]。对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趋势的研究,包括对其发展趋势特征、功能、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把握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脉络,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制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应指标,对促进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及业态间合理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 国外与国内关于文化园区发展的演变

因资源禀赋等原因,各国及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也各有不同,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类型及发展模式也各有差异。在文化产品输出大国美国,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大致经历政府和社区合作建立非赢利性机构的混合型园区;经营主体多元化、政府业界等多方协作建立的系统型园区;重创新服务型园区;创业孵化型园区。自由竞争、依靠市场机制运行、版权保护及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由此基础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具有形式灵活、主体多元、目标明晰等特点。在台湾,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在“去工业化”的背景下,转换城市闲置资源、培育新经济名片而建设并逐步呈现相当规模。依托区域和文化特色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并协同发展,逐步深化内涵,进一步完善设施、更新定位,深化产业链条,形成各具特色和发展形态的文化园区是台湾文化园区发展的主要演变路线。未来世界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也将逐渐呈现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完善产业集群链,投融资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规模化、集中化、垄断化园区[3]。

在我国,从文化园区发展的阶段划分,从业态集中的产业园区、内化产业链生态的产业集聚区、到规划布局的功能性文化园区,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再到开启先锋探索的产业试验区;从园区发展形态上的实体型园区、再到建设速度增快的虚拟型园区至混合型园区,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与产值增幅一直较为明显。在以北京、上海为核心的东部沿海地区所形成的三大文化产业集群带,形成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园区如北京798、宋庄、上海田子坊、8号桥等。这些园区具有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效应,有效地推动了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受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文化园区的建设虽不断涌现,但较为成功的比例却不高,很多园区的经营陷入困境,人才匮乏、同质化竞争严重、设施不完善及产业链不足等原因都成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因素。因此,研究分析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根据我国现有情况与资源优势是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引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实经验,通过产业集群而形成的规模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资源共享等是推动整个产业提升的主要方式。在对国内外成功的园区发展分析中可以看到以下特点:一是园区内业态横向组合不断加大,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增强。以产业园区较为密集的北京为例,通过对空间分布、功能优化和综合服务的提升等手段不断提升产业集聚。二是文化功能的垂直结合深度不断延展,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引发的产业链及产业生态作用越发显著。当园区定位后,园区产业链的核心资源便可与其匹配辅助资源进行结合,也就是园区的核心内容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更多条辅内部产业链,如,艺术产业园与动漫产业结合,旅游产业园与电影产业结合等。由此不仅丰富了园区内部产业形态,也可扩大产业集聚、深化产业链条,提升园区竞争力。三是布局与功能成为园区发展要素的主要基础之一,构建园区的基础体系不断完善。与初期自发形成的文化集聚区不同,园区的发展在聚集产业链优质产业群,形成松散合作的内部产业链上,园区的功能不仅为主导者,更是推动者。园区为集聚的企业搭建与政府、行业及市场对接的平台,帮助企业更为灵活地获取政策、补贴及业务等红利,更进一步促进内部产业合作,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四是金融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参与种类逐渐增多,资本更为灵活,对市场反映更为敏锐。五是跨界合作不断显现,融合性越发明显。六是园区空间、形态等不拘一格,变化与适应性更为灵活。

4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特点,结合现实条件下政策、市场等变化要素分析,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园区形态、空间多样化和开放性。在园区建设形态上,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催使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理念也从单一固定的实体文化园区转向为网络虚拟园区与实体园区双线运营发展,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及便利性特点,虚拟园区不仅具有操作的便利性,还突破了空间地理等固态形式的束缚,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运营方式将会成为更多文化园区建设的重点。在空间形态上,国际化园区将会突破单一地理因素更多涌现,文化品牌与服务的不同地域输出交易促使更多国际化文化园区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2)园区发展途径、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由文化产业园

区成立之初的自发集聚到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由单一投资方建设到政府、企业、机构联合建设,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与建设主体都在不断变化,其规律可总结为由元素由简单至复杂、范围由窄至宽,伴随众筹园区的出现,其投资主体呈现出更为灵活多变的特征。

(3)园区运营体系更具功能性和针对性。文化创意园区的运营趋势从招商引资向帮助企业孵化,参与企业发展与园区企业共同成长转变,促进区域整体转型,其运营体系也从基本的服务转为平台、孵化、再到市场参与者,在打造园区品牌的过程中,园区经营方要不断地适应内外变化做出调整。

(4)生产、生活、生态进一步融合统一。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园区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转变的方式,与所在地区域融合、文化融合、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等都是具体的一些做法。建设符合园区的产业生态,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氛围,将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环节与城市地域生活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园区环境,将会更好地促进园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兰.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思考[J].前沿,2011(24):174-176.

篇9

传媒经济“四化”发展方向

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传媒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政策环境、科学的理论环境、市场化的实践环境。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未来五年我国传媒经济将沿着服务化、产业化、融合化、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顺畅地发展。

传媒服务化主要是从文化产业或信息产业的角度对传媒产业的走势所作的判断或预测。传媒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它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传媒产业通过提供服务的形式,保证传媒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功能的实现。传媒产业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部门,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传媒产业的服务化走势将会更鲜明地表现出来,而且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在我国,传媒产业化在传媒界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是这种共识还仅仅停留在对传播媒介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面。这是传媒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已在观念上得到了初步解决。传媒产业化作为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就不能把传媒产业化停留在初级阶段,应该把传媒产业化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所谓传媒产业化高级阶段是指在传媒产业化初级阶段的基础上,传媒产业应实施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运营,充分发挥传媒产业在文化产业群中的支柱性作用和主体作用。

传媒融合化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读:一是传媒产业群内部的融合,二是传媒产业群外部的融合。对于传媒产业群内部的融合,现在虽然传媒人的认识还存在着差异,但是在融合的总体上认识还是一致的,并且已有了行动。对于传媒产业群外部的融合,这还是一个新问题,可能还没有思想准备。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当人们还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它已经悄悄地来到了人们的面前,迫使人们去认识它、理解它,然后按照它的要求去行动。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历史已清楚地告诉了人们这一事实。

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同样也是在人们还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传媒经济现象。这种传媒经济现象的出现,表明传媒文化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传媒文化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传媒的经济属性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在分析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路径时,为了方便,曾把我国传媒的服务化、产业化、融合化、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分别进行了表述,但是,在传媒经济的发展总过程中,传媒的这“四化”走势是交融在一起的,不能分割的,只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国的传媒经济已进入到了融合化时代,侧重点是强化传媒的融合,但同时还要搞好传媒的服务化、产业化建设,还要注意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传媒经济的健康发展。

传媒融合步伐将加快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在我国传媒融合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科学认识传媒融合,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去实施传媒融合。

实施传媒融合一定要从我国的传媒实际出发,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传媒融合模式,绝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利用行政手段搞拉郎配。

现在,我国的新传媒,即网络传媒发展得很快,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站已突破了300多万家,其中有一些网站运营得相当好,仅电子商务的经营收入,2010年就突破了4.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传统传媒产业经营收入的4倍。如何科学地看待这种现象,对于有效地实施传媒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明白:任何新传媒都是相对的,都是在传统传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过,当新传媒形成以后,它又具有独有的特点,新传媒的这一特点表明新传媒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传媒实体存在于宏观的传媒世界,也可以同传统传媒相融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传媒组合体。比如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广播、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网络图书以及手机电视等就是新传媒与传统传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传媒组合体的自然尝试。从新传媒的名称也可以看出,新传媒的一半是网络,另一半是传统传媒,其本身就是新传媒与传统传媒相融合的产物,都是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各类传播媒介。可见,互联网络技术并不是网络传媒的专利,传统传媒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络技术。这一客观现实已经证明:互联网络技术是现代传媒融合的技术基础。

由于我国传播媒介管理体系和传媒技术的变化,特别是数字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的传播媒介进入了一个“多时代”交融的时期,即市场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时代、文化产业经济时代相互交融的时期。

市场经济时代决定了我国传播媒介必须走向市场,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市场机制必然对传媒活动起着调节作用。这样,一方面迫使各类传媒必须实施产业化运营,竞争就成为传媒生存和发展的必选手段;另一方面也为传播媒介建立新的运营模式准备好了外部条件。

信息技术时代促使了数字传媒的产生,促使了传统传媒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发展数字传媒,这样就决定了我国传媒必须走融合化的道路。

文化产业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文化产业可以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知识产品和就业机会,进一步实现了文化对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在文化产业群中,传媒业同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和设计服务业一起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大主体行业,为有效地发挥传媒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立了位置,纠正了长期存在的传媒产业孤军作战的现象。

传媒“多时代”交融时期的到来打破了我国传播媒介的传统运营方式,促使各类传媒必须寻找或选择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这在客观上为我国各类传媒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或机遇。但是,这种“多时代”交融时期的到来也向我国各类传媒提出了挑战,即传统传媒如何在网络传媒强劲发展的条件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虽然是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它还没有真正地被传媒人所认知,这也是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要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实施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这是全方位发挥传媒产业作用的前提。

“十二五”期间传媒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传媒经济发展走势的要求,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应同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保持一致,即应同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在我国传媒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宏观调控下,根据我国传播媒介发展提供的经验和传媒融合时代对我国传播媒介的要求,我国传媒的发展战略应该采用“模式集聚”发展战略,即实施市场化、产业化、跨区域化,竞合化、融合化、民生化和本地化模式相结合的“模式集聚”发展战略,这是我国传播媒介健康、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

所谓市场化发展模式就是要开放本地区的传媒市场,充分发挥需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在实现本地传媒资源合理配制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外地传媒资源,高效率地实现本地传媒的发展目标。选择传媒市场化发展模式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运用市场机制去解决传播媒介所关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去解决传播媒介内部的运营机制,进而实现我国传媒产业的平衡发展。

所谓产业化发展模式就是根据“产政分开、产事分开、管办分开”和“制播分离”的要求把同属于经营性的传媒产品生产机构集合成为市场承认的规模程度。传媒产业化需要有一个过程,一般都是从量的集合到质的转变,最后成为符合国家规定的文化产业标准划分的行业。传媒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传媒产业带动本地区传媒行业的发展。选择传媒产业化运营模式的核心是为了实现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实现传媒活动的社会效益,二是为了实现传媒活动的经济效益,并为实现两个效益的科学结合创造条件。选择传媒产业化运营模式也是为了利用市场手段调动传媒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传媒生产力水平,变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实现传媒运营的方式为产业化的运营方式,把我国的传统传媒业转化成为现代化的传媒业。

所谓跨区域化发展模式就是说我国的传播媒介是全国一体化的传播媒介,也正因为这样,我国的传媒经济体系就是全国一体化的传媒经济体系。传媒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传媒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它要求传媒活动(传媒领域的资金筹措、产品生产和流通、人才流动、技术采用等)既可以在本区域内开展,也可以在其他区域内开展,甚至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句话,我国的传媒活动应坚持跨区域化发展和区域化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原则,促进我国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跨区域化发展既可以在本区域内部实施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经营,也可以同我国其他区域的任何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合作,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比如2009年青海卫视与湖南卫视合作、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作就是走跨区域化发展的道路。电视传媒能够走跨区域化发展的道路,报业同样可以走跨区域化发展的道路。这种跨区域化经营,目前在我国传媒界才刚刚起步,采用的形式都还是浅层次的合作,比如“联合经营”、“承包经营权”、“合办”等,随着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成熟的跨区域化发展模式将会在我国形成。

所谓竞合化发展模式是指不同的传播媒介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结盟取胜的发展模式。这种竞合化发展模式在我国的物质产品生产企业中已经比较成熟,比如海尔模式、中信模式、长虹模式、燕青模式等,许多企业正在使用这种模式提高本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在我国传媒界采用这种发展模式的还不多,但是也有少数传媒实体使用着竞合化发展模式,比如由北京竞报社、北京对外交流文化中心、上海龙轩广告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北京竞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率先采用了竞合化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传媒竞合化发展模式对于传播媒介的发展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其一,竞合化发展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传媒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直接参与资本运作,实现传媒资本的增值;可以让金融资本介入传媒产业,为传媒产业与其他行业竞合相处创造条件;可以同一些有利于传媒发展的品牌行业竞合相处,不断提高传媒的影响力。其二,竞合化发展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发挥传媒人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传媒人的整体素质,为传播媒介的健康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所谓融合化发展模式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传媒融合模式;其二,是指三网融合模式。传媒融合是一个宽概念,它是指宏观层面的各类传媒之间的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之间的融合。不管是哪一个层面上的传媒融合都必须坚持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业务到所有权、组织结构的渐进式融合原则。传媒融合是世界各国传播媒介发展的基本走势,现在我国从三网融合入手,打开了同国际传媒接轨的大门,为我国传媒经济发展准备好了宏观环境条件。我国各种传媒机构一定要借三网融合的东风提高传媒人的服务意识,努力搞好信息服务,在降低传媒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传播媒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所谓民生化发展模式是指对民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所采用的战略。民生文化是一种文化产业,它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民生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它包括许多创意元素,是可以发展的;其二,民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宏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宏观文化体系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三,民生文化体系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当民生文化体系确立以后又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我国的儒家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四,民生文化虽然是一种非物质文化,但是它同其他文化一样也具有两重性和两种功能,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产业功能和事业功能。所谓开发利用民生文化资源就是要准确地把握民生文化的个性和共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生文化作用的发挥;其五,民生文化既然是一种文化产业,它必然拥有丰富的、能够开发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由两部分构成,即民生文化的本体资源和民生文化的衍生资源。所谓民生文化的本体资源,就是指民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习惯、风俗、道德、观念、信仰等文化理念方面的资源;所谓民生文化的衍生资源是指民生文化的本体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前者是单一的理念性资源,属于无形资源的范畴;后者既有无形资源,又有有形资源,有时又是二者相互交融的资源。由于民生文化的形成受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的制约、受一定的社会内部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制约,因此,对于民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同国家的、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相一致,这既是开发利用民生文化资源的目的,也是民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民生文化的特点,其开发利用应采取以下策略:对于民生文化的本体资源应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实现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民生文化衍生资源的开发应采用“层次化”的方式实现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重视对民生文化本体资源的开发,其次要在本体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寻找最接近本体资源的衍生资源,并认真研究衍生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对策,最后要研究衍生资源的第二代产品、第三代产品的开发价值,为民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所谓本地化模式就是指我国传播媒介的发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都必须坚持与本地化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既要重视本地区传播媒介发展的实际,又要重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把已选择的传播媒介发展模式融入到本地化模式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传媒“模式集聚”发展战略。

总之,现在是我国传媒经济大发展的最佳时机,一定要根据“规划”提出的要求和国家关于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把我国的传媒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传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篇10

7月25日,在专门向游戏行业人士开放的ChinaJoy高峰论坛上,完美世界董事长兼CEO池宇峰结合完美世界自身经验,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如何在文化强国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发表了看法。

结合年初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池宇峰对网游企业所在的整个文化产业大背景做了系统的分析,并对企业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应负的责任和现阶段面对的挑战做了系统阐述。

池宇峰表示:“文化产业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朝阳产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健康、绿色;同时,文化产业还具有引擎效应,在推动其他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对于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池宇峰也给予了良好预期。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每年发展增速平均超过20%,出现了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现象。不断增长的用户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市场规范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速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无疑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池宇峰也特别强调了以动漫、演艺、影视、游戏等为主的创意主导型文化企业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应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年年初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均被列为了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展对象。

在谈及国产网游企业该如何应对文化强国所带来的挑战时,池宇峰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占整个国民GDP总额的2.7%。要将文化产业打造一个支柱产业,至少需要达到5%,这也意味着当前文化产业还需要翻一番,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迎接挑战?池宇峰特别提到了一个“文化产业走出去3.0”的战略思路。所谓走出去3.0,其实就是一种“全球文化整合再输出”的战略,这是完美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好莱坞的相关文化发展经验。

池宇峰表示,完美世界从去年开始提出这种方式——通过借鉴好莱坞《功夫熊猫》的模式,通过在全球收购知名IP的方式,对游戏进行中国文化的融合。目前,完美世界已经与世嘉合作,正针对人气漫画《圣斗士星矢》进行网络游戏的改编开发。3.0模式超越了以往简单的授权开发、自主经营的走出去思路,让完美世界得以整合全球的产品设计、生产、运营等各方面资源,真正实现了全球化的产业链条。无疑将为全球文化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企业的文化强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模式是由三步组成,池宇峰介绍道:“第一步是授权出去;第二步在比较大的地区建立自己的运营队伍;第三步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研发,然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全球研发的产品。”

对于企业在文化强国的大潮中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池宇峰表示,“文化产业发展中企业的最大贡献归结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文化产品。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文化产业是有形的,它一定依附在很多有形的产品之上,做好产品切忌浮躁,回归本质。而回归本质就是潜心研发,慢工出细活,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繁华。

页游正崛起 多端成趋势

在ChinaJoy展会上,高峰论坛这一环节得到了业内人士的热烈关注。在论坛嘉宾的观点对碰中,人们将焦点指向了网页游戏和多终端网游。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

中国网游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演讲中表示,2012年以来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态势总体良好,传统网游营收稳中有增,网络游戏和移动网游增长迅猛。孙寿山援引专业机构的产业调查数据,他表示,2012年前六个月中国PC网游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3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9%,网页游戏营收38.2亿,同比增长46.7%;移动网游,包括手机网游在内,营收16.2亿,同比增长54.4%。

孙寿山还表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精品力作偏少,国际竞争力较弱,管理工作仍较滞后等几方面,如果不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很有可能加剧下滑的趋势。

网易CEO丁磊:

网游只有耐得住寂寞 才能拥有繁华

丁磊在演讲中表示,在创新的道路上,网易是寂寞的,因为网游的自主创新是一座“孤岛”,在这样的抢滩中不妨孤单,“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拥有繁华。”

丁磊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国网游市场出现了整体下滑,但是网易游戏却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有人说网游开始不

乐动卓越CEO刑山虎:

页游联运的雪崩时代即将到来

乐动卓越CEO刑山虎在演讲中分析了页游发展迅速的几个原因,并称联运的雪崩时代即将到来,而页游还有两到三倍的变现空间。

邢山虎称,页游之所以发展如此快速,离不开以下几个发展因素:联合运营、游戏推广、Flash技术发展、游戏品质提升。

邢山虎表示,联运的雪崩时代即将到来,以后更多的站长不会再去加入谷歌和百度的广告联盟,而是专门做页游的联运,“目前你去迅雷、去腾讯做广告,他们都会说,对不起,最好的广告位没有了,因为他们都留给自己联运的游戏了。”他还表示,页游还有两到三倍的变现空间,而页游品质的提升,目前只有3D化一条路。

完美世界总裁竺琦:

多平台打通将是游戏行业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