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健康科普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趣的健康科普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纵观世界上那些知名出版社,无不是以其出版的知名图书系列而闻名。虽然我国各大出版社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图书品牌,然而在某些细分市场领域,优秀品牌还较为缺乏。如今少儿科普图书出版领域如火如荼,优秀作品频出,但多为某套领军丛书单打独斗,缺乏成系统的科普童书。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科学传播的专业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专注少儿科普图书的开发,并于2013年初开始逐渐打造一块科普童书的金字招牌――“奇趣科学馆”。该品牌目前已包括300余种图书,平均发行量超过了2万册,单册发行最高达13万余册,正稳步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受读者欢迎的少儿科普图书系列。而对于如何树立少儿科普图书品牌,笔者结合“奇趣科学馆”谈谈自己的一方见解。
品牌设计
“奇趣科学馆”品牌的建立初期包括品牌名称、图书分类和品牌LOGO的设计、推广和维护,凝聚了整个出版团队的心血。
首先是品牌名称。图书品牌名称必须朗朗上口,能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让小读者和家长过目不忘。经过缜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现在的少儿科普图书市场,亟需具有创新和趣味的图书产品,因此我们将品牌命名为“奇趣科学馆”,“奇”突出创新,而“趣”代表乐趣。
其次是品牌内容。奇趣科学馆旗下分为三个子版块:“奇妙故事”将科学知识融入新奇有趣的文学故事,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于一体,贴近儿童的心灵,能拓展儿童的想象力,为孩子们播撒下好奇心的种子;“趣味知识”进行全方位知识铺陈,通过包罗万象的百科式、手册类科普童书,为孩子展开一扇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神奇体验”利用玩具书与书玩具、三维立体书、“声画全媒体”电子书、科普实验包、游戏动漫等多种新型少儿科普产品,跳脱单纯纸质书的固有模式,让孩子动手动脑,在玩儿中学科学。
再次是LOGO设计。LOGO就是品牌的图像设计,通过形象的LOGO可以让消费者迅速记住品牌内容和品牌文化。由于“奇趣科学馆”面向的受众群为少儿,我们选择了色彩饱和度高的红色、黄色和蓝色,分成三个扇形,最终组成一个球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子版块。“奇趣科学馆”五个字采用稚嫩的手写体,排列在五个立体方块上,造型富有动感。整个LOGO设计富有浓浓的童趣。
选题创新
创意是图书的第一生命,没有创意的图书,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图书,少儿科普图书也同样如此。
1.趣味外形与科学内核相结合
“奇趣科学馆”系列图书摆脱了灌输型的传统科普体裁,采用科学探案、名著科学、科学日记、科学漫画等崭新的形式。比如,风靡全球的少儿科学探案系列图书《闪电球探长》系列在德国本土可谓家喻户晓,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每本书都包含了十几个生动曲折、精彩纷呈的侦探故事,吸引小读者们认真思考、推理分析,而超级版图书更是隐含着一个错综复杂的超级大案。当小侦探们为了协助闪电球探案而绞尽脑汁并成功破案的同时,还可以在书后的“科普知识串串烧”环节中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很有用的知识;《DK彩绘名著科普阅读》系列精选世界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十个最经典的名著故事,清新精美的手绘插画融合知识点介绍,百科知识与世界名著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动漫图书与绘本通过优美的图画传达诗一般的寓意,可以让小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深受小读者和家长的欢迎。然而,目前的图画书及绘本大多为人文类图书,打科普牌的品种则少之又少。“奇趣科学馆”通过这种多图少文的呈现手法,将科普知识包装在符合青少年阅读理念的动漫、绘本载体中。目前已经出版《水的故事》《吃喝拉撒的健康》《奇奇怪怪探秘科学世界》等科普动漫及绘本,即将出版《挡不住的牛顿》《归来的伽利略》《我爱踢足球》等。
想象力是童书的灵魂,少儿科普图书也不例外。在“奇趣科学馆”系列中,常常设计有一个小主角,引导孩子阅读。比如《DK小精灵》系列中,采用可爱幽默、富有亲和力的小精灵形象;《体验大自然》系列中则是可爱的小男孩芬尼为小读者介绍一个个小知识。
2.走精品路线的百科图书
目前少儿图书市场上的百科类图书很多,但内容同质化严重,相对粗制滥造。“奇趣科学馆”则开辟了一条引进带动本版的精品路线。
引进版百科图书多引进自英国DK出版公司等国外著名出版公司,包括《宇宙》《星空》《恐龙》《人体》《机器人》《海洋》等脍炙人口的精装科普图书。此外,还有《有趣的DK儿童百科》系列、《有趣的发明与发现》系列、《DK小精灵》系列等,都是采用精装本与平装本共同推出的方式,抢占高端童书市场与中端童书市场。而原创版百科图书包括持久热销、数次获奖并屡次再版重印的《科普热点》《少年科普热点》《少年科学实验》等。这些原创图书的作者都来自科研领域的一线工作者,他们兼有科研与文字创作的背景,作品深受少年儿童欢迎。
3.出版形式和内容表达上全面创新
在图书形式上,“奇趣科学馆”将传统的纸质科普图书拓展为“声画全媒体”电子书、三维立体书、音频影像、游戏动漫、实验包、玩具书与书玩具等多种形式。
我们与英国DK出版公司、德国TING公司、韩国子音与母音出版社、美国磐石文化公司以及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公司合作开发“声画全媒体”电子书、三维立体书、音像数字出版、网络阅读、游戏动漫、科普实验包、玩具书与书玩具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产品。从澳大利亚出版公司、印度出版公司等多家出版公司引进200余种立体玩具书与书玩具,包括纸页立体书、裸眼立体书、眼镜立体书、镂空书、纸板书、推拉书、面具书、透明胶片书等。
目前环境保护意识发展迅猛,绿色印刷在发达国家的出版业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在我国书业市场上,绿色印刷的概念则刚刚被加以重视。作为少儿图书的供应商,理应为祖国的未来提供最安全环保的产品,“奇趣科学馆”率先进行了尝试,自2012年起,所有图书都采取绿色印刷。
特色营销
营销是图书出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少儿科普图书作为细分市场,有自己独特的营销策略。为了扩大少儿科普图书的知名度,提升宣传推广效果,采取了以下营销方式。
1.网络店与地面店并举的销售方式。目前,网上书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的购买方式。如今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书店销售排名已经成为出版物畅销与否的一个标准。我们与这些网上书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达成数种少儿科普图书的全国独家首推协议,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系统,通过低价销售策略打入读者市场,建立快速、量大的流通渠道,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缩短了回款周期。此外,网上书店热销的少儿科普图书与实体店中的畅销品种重合较少,网络购书人群和实体店并不相同,并不会冲击以后对实体店的销售,相反还可以凭借网上书店巨大的人流量,在网上展示、推广图书,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从而带动实体店的销售。
2.集全社之力,通过网站、博客和微博等形式进行网络宣传。网络宣传成本低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上的投放,而且有助于图书的营销推广和建立受众对产品和品牌的忠诚度。我社开办了一个专门进行科学传播的网站――果脯网,有专门的图书频道,用于展示、宣传“奇趣科学馆”系列图书。此外,全社人员都开通了实名制博客,积极上传我社少儿科普图书信息。还在加“V”的出版社实名制微博上开展了“转发微博,抽奖送图书”的宣传方式,每天有数种图书抽奖送读者,收到书的读者再将图书拍照上传微博,起到滚雪球一样的宣传效果。
3.举行多种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并与许多民营阅读推广组织展开深度合作。例如,为宣传《闪电球探长》系列丛书,举办了“读书赢大奖,免费德国游”有奖参与活动,通过向读者小朋友们征集文章、画稿、音频视频等,评选出优秀参选作品并进行展示,获得大奖的几位小朋友赢取了免费德国游活动,与“闪电球探长”的作者舍弗勒女士零距离接触,和德国小读者交流、探讨,领略德国文化。
4.独特的科技馆营销渠道。我们通过不断的接洽、沟通、协调,与中国科技馆、天文馆等科技场馆联合,在馆内指定店面提供图书进行销售,并于暑期等黄金时间在科技馆进行“科普图书展销活动”,既能宣传我社及科普图书品牌,又能提升图书销售额。
篇2
关键词:气象新闻 娱乐化 消费文化 眼球效应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中心以及各省市气象影视中心,都通过改变、弱化节目中的气象专业性,纷纷将专业气象信息变得通俗化、趣味化、娱乐化。视气象新闻节目娱乐化发展,是新时期受众的消费和媒体竞争的产物。凤凰卫视的《凤凰气象站》也随潮流而动,不仅选择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女主播播报全球主要城市的天气概况,而且在内容编排上采取健康小故事穿插于气象信息前后,流行歌曲贯穿节目全程,着实令观众很轻松。
气象新闻的娱乐化发展
中央视台于1981年7月1日开始口播由中央气象台的8个城市天气信息,气象服务从这一天开始以“天气预报”的形式为人们所熟知。2003年,《南方都市报》开通了“风云榜气象新闻版”,用实用且立体的气象信息服务于都市生活,这不仅打破了平面媒体在气象资源的利用和报道上的落后局面,也掀起了一股气象新闻热潮。视凭借其先天优势,使得气象新闻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精彩纷呈、趣味十足。
视娱乐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娱乐性比重加大和节目形态的娱乐化。视气象节目的娱乐化具体来说就是:内容上除了报道天气形势,还穿插一些生活百科和天气趣闻;形式上追求故事性,有些天气节目还模仿娱乐类节目的短信互动形式提高收视率,部分天气节目主持人的服装打扮、语言风格与娱乐节目主持人相差无几。如2003年湖南娱乐频道推出的《星气象》节目,完全颠覆了传统天气预报节目,只是借助天气这个“幌子”来教人们如何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穿衣打扮、保养身体;重要的是该节目的主持人不仅是一名风情万种、婀娜多姿的星姐,而且播报时言语动作更是暧昧。当然,这不是特例。
视气象新闻娱乐化的原因。现如今,视气象新闻节目早已不再就天气说天气,而是在传播天气概况的同时还传递天气会给我们的健康、心情和生存带来哪些影响的信息,尽可能使天气预报的内容贴心和生活化。当“气象小姐”、“气象先生”出现在天气预报里时,气象新闻节目更是朝着娱乐化或美女化“变脸”。①究其原因有三:
服务性在市场竞争的解读和体现。气象部门本是想借助视向广大民众提供天气情况,服务社会,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气象新闻却成了视这一媒体提高收视率、抢占广告市场的王牌。据“2002年全国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天气预报收视率位居榜首。我国每天有近10亿人次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这形成了巨大的广告附加值。目前我国气象新闻节目整体而言形式单一、信息量少,但是只要媒体找准了气象节目变革的突破口,就极有可能赢得气象新闻所带来的巨大眼球经济。
消费文化催生了气象新闻的娱乐化。娱乐本是视等传媒迎合受众需要的一种传播功能体现,但在消费文化的刺激下成了眼球效应的宠儿。湖南卫视以“是天气,还是流行,每晚七点一刻,等着你”来定位它的《星气象》节目,让观众明白这不是在看天气,而是在进行时尚消费。在消费时代里,大众传媒实质上成为一架欲望的机器。②当漂亮或帅气的“气象小姐”、“气象先生”成功融入天气预报节目里时,气象新闻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天气信息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实现了大众传媒对眼球经济的追逐。
科技信息传播通俗化、人情味的要求。天气信息尽管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但是气象新闻的报道如果把握不好内容和报道形式,就很容易陷入“内行不想看,外行看不懂”的两难境地。气象新闻的娱乐化使得气象新闻通俗易懂,充满了情趣。如山西气象影视以太原方言打造《老西说天气》和河南影视中心推出美女聊天式的《网罗天气》节目,成功实现了科技新闻报道的通俗化,同时,像“明天的气温不算低,但是风太大了,所以感觉并不暖和”这样简单直白的气象信息预报更是温暖了老百姓的心。
气象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英国的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认为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通过视这一平台传播的东西都具有娱乐性,气象新闻节目也不例外。③与严肃的时政新闻相比,气象新闻的表现手法可以新颖有趣,内容尽可能娱乐化,但是天气信息毕竟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不能将科技新闻庸俗化。尽管一些气象节目本着贴心服务的原则花样百出,精神可贵,但是华丽的外表必定会冲淡气象信息的传播。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星气象”类节目的美女或明星主持人因为自身对于气象知识的掌握不够或理解不透,导致了气象节目内容的权威性降低;其次是气象新闻节目的本质是要满足受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但如果一味地追逐短暂的眼球经济,忽视内容的主体地位,必定会降低气象新闻的诚信度与品牌。
气象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可行性探索
天气预报本是为大众服务的,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切以“娱乐至上”,必然会失去天气新闻的色彩。因此,为了实现气象新闻需要性与娱乐性的双赢,视传播者必须控制好娱乐因素在天气节目中的分量和比重。
坚守内容为王,实用且精确。据美国天气频道对观众调查发现,只有33%的人是出于习惯坚持每天看天气节目,但却有四成多的人是因为兴趣去看气象节目,另外还有25%的人是为了计划明天的行程而看天气预报。这样一来,因为兴趣和为了工作计划而看气象新闻的观众就成了气象节目制作者潜在的追逐目标。为了赢得更多的观众并保住原有的观众,气象节目必须扩大服务领域,加大宣传地球、大气和气候系统等科学知识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关注人与气象、环境以及社会与气象的相互关系。气象新闻除了实用还得精确。制作气象节目不是在煮八宝粥,不能什么都有,但又什么也说不清。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降雨”,到底是哪些地区以及是暴雨还是毛毛雨,对百姓来说都迫切想知道得很清楚。因此,气象新闻要尽可能精确,不能你播你的,我听我的,最后谁都不明白。
播报语言要大众化、生活化。生活化的语言是营造气象新闻娱乐氛围的主要元素。相对于气象变化的专业术语,老百姓更乐于接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情趣的大众化语言。倪萍曾经在小品里表演公社队长播天气预报,用浓郁的山东荣成口音说“西北风,今儿刮,明儿刮,后儿还刮”,这一小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秘诀仅在于它个性和生活化的语言。这对地方卫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如何“变脸”是一个启示。
主持人要拥有和节目吻合的气质。气象节目的主持人不能只是在“播报”,也不能去炫酷。几乎全国的“气象先生”、“气象小姐”都能把卫星云图和气象小知识说得溜、讲得透,甚至面对滔天洪水也能面含微笑、平心静气,但这些人为的端庄、规范的魅力不能长久地吸引观众。像湖南《星气象》那样靓女播天气忽视了内容的主体地位,易顾此失彼。《凤凰气象站》的成功在于主持人的选用不是因为漂亮而是在于主持人本身的素质与节目的吻合。尽管陈玉佳没有一板一眼的播音腔,却能让气象信息传播得有声有色,杨洁的青春活力更让气象节目轻松快活。
发挥音乐魅力,紧跟时尚。《凤凰气象站》的娱乐性还表现在背景音乐在节目中的运用。其背景音乐大都是一些轻松舒缓的曲子,像雅尼的《和兰花在一起》以及时下流行的一些曲目,且不停变换。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通过与画面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渲染气氛、开拓意境。音乐在气象节目中的运用,可以将相对独立的气象画面串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观众能心情舒畅地接受天气信息。
天气情况是受众每天最需要获得的基本信息之一,传媒不提供或没提供好就是失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让视天气节目“娱乐”起来,另一方面要切记视天气节目的本质是科教功能。气象节目的最终目的是向老百姓传递新的气候信息和实用有趣的科普知识,宣传气象文化和科学精神。
注释:
①罗映纯:《对气象新闻节目“变脸”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
②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③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视与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