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 教学 运用

教学反思就是对相关工作进行反思,最初出现在外国的课堂教学中,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再由老师对教学进行回顾、反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总结,并及时纠正,为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指导意见,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当前,使用教学反思的老师通常是处在中高级的老师,他们能用敏锐的视觉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同时结合教学经验反馈问题,并进行总结。但是从初中地理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反思并不等同于反思,它不止是对某个领域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环节的总结与回顾,在不留死角、查漏补缺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初中地理反思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反思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及具体的细节部分,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反省意识。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领域:首先,反思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占70%的时间,相当于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很少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当45分钟的课堂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学习很被动,根本不可能完全接纳课堂知识。时间一长,教学模式就会僵化,甚至失去反思意识,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对此,老师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新型教学方式应用到现代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做好教案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案反思一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此时将教学反思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对改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案编写中,老师不仅能做好教案总结与反思工作,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老师的教案,以改善教案质量。

二、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建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主导的过程,而是学生主体、老师辅助的过程,如果要完成该教学就需要师生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完成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作用与地位,以建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不仅是教育人员,更是学生的朋友,要与其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如:在《大洲和大洋》中,可以先通过海陆面积与海陆分布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海陆分布,掌握海陆面积与比例,充分利用地图识别半岛、大陆、大洲、大洋、岛屿、海峡与海,通过地图就能掌握四大洋与七大洲的位置、名称与分布特性,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绘图与解图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资料的要求。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在学生讨论“水球还是地球”时,掌握海陆分布,然后再使用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世界地图、地球仪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地理信息能力,通过双边活动,提高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能力。在地球动画与图片等课件演示中,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中,在问题交流与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学习能力,同时这也是应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有效方式。

2.及时做好课堂反思

篇2

一、对教材进行打乱、改组及再现

实际上,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初中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编排穿插了很多的活动题,而且部分章节的知识点编排较乱。根据学习初中地理的两大方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我有意的把课本里面的教材按照自然方面: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和人文方面:农业、工业、交通等作了重新的顺序调整,并且有效的结合课后活动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学习地理的逻辑思维,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条理,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走形式、走过场。因此,我们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必须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阅读理论著作、研讨教育理论、苦读专业典籍,否则教无所获,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形式主义。

另外,教学过过程的设计尤其要注重分组、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各抒己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二课堂的延伸和辅助,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利用地理工科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进行气象预测和物候观测;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办地理小报、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法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

三、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动、思维活跃、爱表现而且探索欲望强。备课要从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才能发挥备课的真正效用,实现备课环节的各种功能,达到备课的真正目的,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自我突破和超越。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例如,在介绍南极周围的大洲时,没有让学生拿着地图死记硬背,那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我是这么跟学生介绍的,我先问他们“南极像不像一只大象呀?”学生看了地图以后都觉得南极真的很像大象,并且及时给了我肯定的回答,于是我趁热打铁,“南极这只大象的鼻子特别喜欢找亲近的家属,所以鼻子对着的也是姓南的大洲,是哪一个大洲呢?”学生想了想马上就得出了南美洲的正确结论,我接着引导“大象屁股很大,所以屁股对着大洋洲,大象特别懒都不洗澡,背上很黑,所以背上对着非洲。”学生听了都笑了,并牢牢地记住了那幅南极地图。

四、提高电子备课效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化备课确实在提高备课效率、质量,减轻教师过重负担等方面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不免有少数教师名为在电脑上备课,实为“百度”里搜索,找到所需教案,复制、粘贴、组合便完事。而走进课堂还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种“拼盘”式的电子备课虽“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却驶向了另一种极端。

真正的电子备课是在备课中拥有自我支配、主动工作的空间,教案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的教,更要备学生的学。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哪种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何种方法,个体学习与整体学习哪种效果最好。还要考虑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评价等问题。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要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做到真正“拿来”、吸收、消化。

五、写好教学后记、反思

教学后记、反思是备课的拓展和延伸。一堂课下来有时很兴奋,就赶紧记下兴奋点(即成功点);有时也有遗憾,就赶紧记下这遗憾。成功和失误都成为一种收获,在记的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得到升华,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篇3

【关键词】顶岗实习生课堂失误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92-02

一 问题的提出

教学中的失误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从地理教学的角度来说,地理学科、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不断完善、成长、成熟起来的。作为顶岗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是必然的,下面就顶岗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的失误来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二 地理顶岗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表现

1.对地理课标及教材熟悉程度不够,对知识点的讲授把握不当

课程标准好比教学之海的灯塔,指引着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航行,通过认真研读、深入了解课标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点有效地把握。顶岗实习在对课标了解不足,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掌握不好重难点的讲授,有些知识点讲得太深入,有些重要知识点却轻微带过……比如某位顶岗实习生在讲授七年级上册《地图》时,没有对如何看小区域平面示意图进行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在这一知识点的缺失,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这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校园、社区、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2.心理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按部就班

在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的过程中,顶岗实习生一般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的生成性。虽然在学校之中有过微格课堂的训练,但来到真实的课堂时,实习生心理还是特别紧张,对于在课堂中出现错误的应变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倾向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在现实中的课堂上演示一下。他们忠实于教案,认为只要把预设的教案内容讲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即使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使教案的落实出现了阻碍,实习生一般也只是采用忽视、避而不谈的态度,或者是生硬地将学生的思维拽到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上。

3.纠正学生学习错误不到位

学生的思考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认清真理,及时纠正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错误。有的实习生在课堂教学中,纠正学习错误很不到位,也错失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良机。

比如一位实习生在讲“经纬度”时,他让一名学生上黑板上表示出北回归线的纬度,该生就写成23.27度,但老师没有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就继续进行课程。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把这个错误延续下去。

4.课堂管理不得当,容易出现低效课堂

课堂管理技巧是决定教师成败的首要因素。课堂管理涉及教师在组织学生、安排场地、分配时间和选择教材过程中所做的所有事情,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能顺利进行。

对于实习生来说,顶岗实习是第一次真正的教学,在课堂组织上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很容易出现低效的课堂,他们常常用纪律来约束课堂。然而,对于一个高效的教师来说,他们是在管理课堂。

5.教学语言规范不足,“三板”技能不过硬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之一。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要求主要有:(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教师的发音要规范,用语恰当,表达确切,通俗易懂,不讲废话。(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4)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要巧妙地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实习教师很容易犯一些语言方面的失误,主要包括:地理专有名词的混淆,地理概念界定的模糊,语言缺乏地理科学性等。

“三板”技能包括板书、板图、板画技能,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虽然很多学校都具有多媒体设备,但在地理教学中“三板”技能的地位是不能替代的。在地理教学课堂中,图形、图画是不可缺少的,地理课堂大部分是在地理图形中进行的。对于当今的顶岗实习生来说,多媒体应用技术很熟练,“三板”教学技能却有所缺乏,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会出现板书少、板画板图不规范等问题。

三 地理顶岗实习生在课堂中失误的对策

1.准备,准备,再准备

第一,做好实习前期的心理准备。对于很多在校师范生来说,“国培”计划的实习是第一次教学实践,在此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心理形成“我是一名正式教师”的意识,拥有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由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在学生阶段预见不到的问题,如地方学校对顶岗实习生的忽视、不安排课程给实习生进行教学实践、实践学校的教师歧视实习生等,这就要求顶岗实习生要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要与师范学校、地方教育部门、实践学校之间做好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第二,准备好扎实的地理教师专业性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减少教学中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的基本保证。通过顶岗实习生地理课堂教学这几个方面的失误,可以看出,顶岗实习教师对地理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地理教师的专业性包括学科知识的专业性、教育教学的专业性、教师情意的专业性。

“已经准备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优势最大化,不当行为最小化。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就绪,顶岗实习生更要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每一堂课堂教学而准备就绪。

2.学习,学习,再学习

顶岗实习生在教学方面没有实践的教学经验,因此在实践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实习生应该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一方面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不断地总结;另一方面要学会如何听课和评课,要不断地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从而不断地积累起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队伍是一个很庞大的集体,实习生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其优秀的品质,不断地来提升自己。

除了经验学习之外,还要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论基础是前人研究的较成熟的规律原理等理论,它可使研究者在研究前确定自己的观点,保证研究在较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地理是一门科学性的课程,在进行地理教学别要遵循地理学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实习生要有牢固的理论基础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遵循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学的方法论作指导。理论基础的学习包括地理教学论和方法论、教育科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哲学基础。

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人生一辈子的事情。虽然作为顶岗实习生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并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连伟人都是用一辈子来进行学习,作为年轻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3.反思,反思,再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顶岗实习生应该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反思。在备完课时,要反复地问自己是否应该准备充分,还有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在上完一节课时,要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和弥补;最好是给自己建立一个反思本,将每个阶段的教学表现记录下来以便提醒与鞭策自己今后不要犯从前的错误。其次,在听课和向优秀教师学习时,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巧用“拿来主义”,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中提醒自己不要犯别人犯过的错。

参考文献

[1]项胜.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失误举隅[J].安徽教育,1999(Z1)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黄绍裘、黄露丝玛丽.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张军、武新春.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立足课堂并更好地服务和引领教师一直是我们教研工作的重心,如何把学科组建成学习型和研究型的组织,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的能力,着力培养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省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实效性,是我们要不断思索的问题。如何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让老师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教学现状,并在教学中反思和提高自身能力呢?这恐怕还得结合我区的教师队伍现状来找方法。

我区初中学校只有11所(现撤并为10所),各校只有一到两名地理教师。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单打独斗”,没有优秀教师的引领,也没有交流的对象。因很多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上课程任务重,很多老师没有多少机会参加市里或更高级别的教研活动和培训,只能“闭门造车”。为了培养一支合格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我尝试将全区老师凝聚在一起,以一个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促进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优秀教师带领初级教师,以老带新,最终达到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因此2012年起我引导全区地理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教研活动,做了一些探索,我把这个过程总结为四个步骤: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改进教学。

第一个步骤,全区地理老师就某一章节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其目的是让参与老师呈现自身已有的理念、习惯和经验,便于在第三个步骤与其他老师交流时产生观念的对比或冲突。第二个步骤是由一位老师上研讨课,其他老师带着事先分配的任务观察审视课堂,分别观察记录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点的处理技巧、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师生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及所反映的教学理念等等,并全程录像。其目的是将整个教学过程打散以更细致更好地观察和思考教学的合理性。第三个步骤是课后授课教师谈设计思路或困惑,其他老师集体研讨交流,就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撰写教学叙事或教学评价。其目的是让老师之间不同的经验和理念发生交流、碰撞、整合,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理念。第四个步骤是研讨之后所有教师调整修改教案,由同一授课老师及另一位参与研究的老师上研讨汇报课,老师们再次观察、评价、交流,撰写教学心得或观后感。其目的是回归课堂检验修改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是否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教学效能。

我区地理教师在几轮有组织的参与课例研究教研活动过程中,不断将他人的新教育理论与自身已有的教育理论进行相互对比和检验,接受新观念,充实新理论。现在老师们都能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和能力培养,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更符合课程要求,教学水平也有提高,已有四篇教学课例在书籍《在课例研究中成长》(书号ISBN978-7-5493-1707-3)中发表。

老师的课堂实效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也有很大提升,2013年以来我区已有一位教师获全国人教社组织的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全国录像课竞赛二等奖;一位老师获全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南昌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一位老师被评为青山湖区学科带头人;两位老师获南昌市“园丁杯”教学竞赛一等奖;7位地理骨干教师在2015年9月申报省级课题《借助名师带动提升初中地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探索》并已立项。我区教师正在由合格转为优秀,我想这与扎扎实实开展的课例研究教研活动有关系!与老师们参与研究、积极反思、认真实践有关系!

篇5

转变观念是提高中学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实效性的重要前提。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教研活动似乎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要求,是少部分教有余力的教师的“专利”,也是大部分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由于教研活动还没有转变成教师个人的内部要求,教师参与教研的动力明显不足。在大多数教师眼里,教研活动无非是去听听课或听听专家的报告,没啥实效。

将教研活动由一种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教研。通过地理教研可以使地理教师“学其长处,避己短处”。因此,重视地理教研,这是提高初中地理教研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研有效性的方法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通过集体备课能发挥教师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体现了集体共研,共同进步的目的。集体备课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

(5)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听评课

听评课,是借用“他山之石”“攻玉”的前提和基础;是帮助我们明了自己教学优劣的好机会,是提高自我分析、评价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听评课,认清自己与别人的教学异同,有助于找准突破口去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技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我们在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自己上过了,要回味自己是如何上的;如果没有上,要想想自己该如何上,以便形成对比。其次,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也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参与的多少以及教师对学法的指导,学习的习惯养成。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教师听完课后要及时整理,整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己的评价,同时也要想想评课教师的点评,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听课教师的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改进,听课结束一定要记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最好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在听课后的一天内务必进行整理和心得体会,时间长了就被搁浅了。在下次上这节课的时候,采用自己思考过的方法和方式,依据自己的学情上课,会有不少的收获。

只要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我们就一定能学到与我们不一样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学会“1+1”听评课法:前面“1”,即该课给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值得自己借鉴的一点做法。后一个“1”,即立足本节课的不足或缺憾,有针对性地提一条建设性意见。简而言之,听评课就是收集、积累,记录就是经过深思、辨析凝成自己思想的过程。听与评并重,学与思并举,做有价值的听课记录,抒有启发性的评课言论,对我们将是十分有益的。

3、同课异构

作为教师本身,要善于抓住自己身边的教研机会来提升自己。在学校组织公开课的时候,同组同年级的老师最好实行同课异构,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对比研究学习,可以互相研讨,交流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改进。这样,更利于地理教师的提升。

4、观摩优秀课例

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请专业的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现场作课,也可以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我们受益匪浅。

5、主题研究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可以对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炼成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将教研活动提炼成果,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6、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进行网络教研,可以先确定一定的地理教学主题,在论坛上开展讨论,然后根据主题要求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供大家研究评议,最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总结出主题讨论的结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实现教研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1.1深刻领会这次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路,努力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贯彻到备课中。

1.12备课要考虑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要能充分体现教材编制的中心即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注意三者的有机结合;二是要体现现代教学论的基本思想,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发展。

1.13备课要把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教材理论很好的结合起来。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地理教育而言,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因此,备课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要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1.2学习国外地理教科书的经验,为我所用

1.21备课应着眼于国外地理发展的走向:教学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发展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吸收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如:卫星像片、遥感图象、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重视采用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如多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What、Where、When问题和How、Why问题并重。多采用案例说话,给学生以实例材料,并辅以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材料。

二、地理备课应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相一致

2.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反映地理学和社会的新发展。

2.2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2.3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地理备课应抓住教材的主要特点

3.1备课应加大“活动”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3.2备课应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在教学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样,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和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3备课应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学应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4备课应注意多采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

3.5板书设计应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地理备课应发扬同学科同备组的同伴互相合作的精神

篇7

每年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地理学习的时候,都感觉高一地理的学习非常困难,这其中有很多原因。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未能有效衔接,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先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学起来会感到轻松很多,也容易很多。结合高中教学实际阐述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原则,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课堂教学;方法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应该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通过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该描述中可以看出,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前后联系的统一整体。很多初中毕业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发现地理非常难学,尤其是必修一的学习,无论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地理知识接受上都无法适应,这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

一、高一地理必须要和初中地理相衔接的原因

1.学生初中地理基础薄弱

很多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一点地理基础知识都没有,在上课的时候感到非常吃力。如在看地图的时候,学生经常说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上边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正常的说法应该是西面是什么,东面是什么,北面是什么,南面是什么。因为地图的判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很多高一学生不知道。对于经度和纬度很多同学不知道,在高一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讲到地方时和时区计算时,需要用到经纬度。很多学生在初中没有好好学习地理,导致了这部分知识的欠缺,从而使其进入高中后感到地理学习很难。

2.高中教材结构不合理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任何一门学科的编排都应该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这样学生便于接受,也符合认知的规律。但目前的高一必修1地理教材,高一第一学期五章内容都是很难的自然地理,从“地球的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标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几章的学习,要涉及到很多初中地理知识,还涉及到学生的物理学、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生物学、区域地理的地图等,有的很抽象、有的规律性很强,这些内容对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接受。

3.教学安排不科学

目前的教学都是以考试为指挥棒。初中中考地理不是必考科目,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地理不受重视,有的学校初中地理课时少,经常等到考试前发一些地理资料给学生背诵即可,有的学校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使用其他任课教师来上地理,导致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甚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学科明显增多,地理课一般一周只有2课时,而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属于理科性质,理解难度大,有限的时间和薄弱的地理基础,导致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非常困难。

二、高一地理和初中地理相衔接的教学策略

1.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阶段所学科目少,教材内容简单,课时多,学生学起来感觉相对容易。同时,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在学习上主要以记忆为主。进入高中后,学科增多,内容增加,难度和深度增强,加上高一必修1地理偏理科性质,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很难。进入高一后,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课本上有些知识还应延续初中的学习方法,先记忆,甚至死背。把这些知识点记住了以后再理解。如在学习必修1第三章“洋流”这一节的内容时,洋流的成因、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名称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或者默写。洋流的规律概括为“中低纬度的洋流是‘北顺南逆,西暖冬寒’、中高纬度是‘北半球逆时针,西寒东暖、南半球是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这些规律先让学生熟记,如果学生记不住可以通过画洋流模式图或者默写的方式来加强,至于洋流名称的记忆则要求学生先记住各大洋的名称以及沿岸城市的名称,洋流的名称主要以流经地区命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心中有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轮廓图,在做题目时只要把简图画出来,把规律背出来,题目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对这部分以识记为主的地理知识,教师还是要延续初中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久而久之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地理学习自然就感到容易了。

2.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高中阶段课时紧张,课堂容量大,有时一节课既要讲课后习题又要讲新课,时间非常紧凑。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堂重点听讲、课后的练习以及复习,都与初中有较大区别。首先,要熟悉地理课标和教材,对整个高中地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游刃有余,知道哪个阶段讲解哪些内容,讲到什么深度,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当然,最好对初中地理课标也要进行了解,对初中教材熟悉,这样,就可以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有的放矢,节省教学时间,做到事半功倍。其次,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考入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学习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有的还沉浸在考入高中的成功中,有的还在怀念初中,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的好坏在于各自是否进入了学习状态。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调查,逐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进行生活上的关心,使他们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

3.高一教学内容与初中的衔接

高一必修1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每一章都很难,无论知识点还是课堂容量都与初中不一样。有些地理知识是初中教材中有的,在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进入高中后,这些初中知识点会用到,用来理解高中知识。如果这部分初中知识没有学习好和掌握牢固,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肯定就会有障碍。如在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章中的“时区和时差”“昼夜长短”两部分中有关计算的问题。按照正常的备课,介绍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1分钟,1个时区相差1个小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但在上课的时候,讲到具体计算时,发现学生对东经、西经、本初子午线、把经度换算成时区等知识都不会。这些知识都是初中地理内容,通过了解知道学生在初中地理课没有好好上,有的初中没有正式的地理教师、有的初中地理课基本不上,导致学生对经度、纬度、时区部分的知识都不知道。通过课后及时反思,调整教案,在其他班级授课时,先补充初中地理的知识,然后再教高中的内容,经过这样的补充,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再比如,在学习必修1第三章“洋流”时,有的学生对世界上的大洋名称和分布以及个大洋的轮廓特征不知道,更不知道洋流流经沿岸的地名。所以在学习洋流时,先补充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用多媒体显示世界地形图,带领学生读出大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极大陆,了解各大洋的轮廓特征以及大洋两侧的大陆名称,记住洋流流经各地的地名。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补充,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比较轻松,理解上也比较容易。

4.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由于初中很多学生和学校对初中地理不是很重视,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还有的学生对高中地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初中阶段的理解上,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一的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如在讲到“板块构造”部分知识时,比较枯燥。把初中地理上有关“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引入课堂,“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一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组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学生很快有了兴趣,然后带领学生看世界轮廓图,继续讲板块构造理论,六大板块的理解就容易了。

三、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高一是关键,而且高中地理中的三本必修课本,两本必须是在高一完成。所以,教师要调查研究学生,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把初中和高中教材知识有机衔接起来,降低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难度。在衔接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机会,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能力上的提升,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恰当的教学时机,把初中必要的地理知识给学生进行补习。总之,高一地理和初中地理的衔接很重要,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高一阶段,教师在对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能否做好衔接,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到位,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一定不会感到困难。

作者:陈岚婷 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

参考文献:

[1]罗雅晶.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

[2]郑于艺,黄志明.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J].地理教学,2015,(17).

篇8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是我校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本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三为主”指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五环节”指的是:新课导入、目标认定、导学达标、课堂小结、达标测评。以下是本人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实施“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

“三为主、五环节”的模式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思维。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提高学生这一能力尤为重要。在平时课堂中,我们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它。如经常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与提炼等。同时还应注意在课堂上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自主体验,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知的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理解观点,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外显。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有压力感,教师应该让他们放下教材及相关资料,来回答问题。

二、精心设计教学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和综合思维

“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以练习为主线”,即练习将贯穿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我们把贯穿于五个环节中的练习命名为“学案”。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由于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生要学会学地理,就得先学会看地图,同时读图能力也是学习地理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地理练习的设计肯定少不了读图练习。如: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堂课是学生通过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二堂课开始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地图“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地图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育应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通常会设置一些让学生学会在地图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发现问题。同时,反思自己设计的练习是否已经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

三、真正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初中生的空间视角

“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我觉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多时候都可以通过练习这一主线体现出来,利用学案作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使用学案,表面上看只是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实本质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其本质是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

四、课堂小结环节的设计要体现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首先,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然而。地理学科正是一门内在联系紧密,客观规律明显的学科。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地理知识的巩固、深化和应用,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一节时,我就让学生通过知识结构图小结,思考过程。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的思路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其次,绘图列表式小结就是运用图示或表格等形式总结当堂所学知识,或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变零为整,化繁为简,使知识之间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例如:在学习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后,我引导学生使用了绘图列表式的小结,通过罗列哪些分界线与秦岭-淮河线大致重合,以便更好理解其地理意义。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能够养成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践,不断反思。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地发F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的“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永保生机和活力,我们的课堂课堂才更高效更完美。

【参考文献】

篇9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5、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四、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反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初二地理课程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自主与对话(讲授、合作、探究、发现等形式)两种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

2、具体目标

A、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B、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地理科目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对每一课时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再反思,再实验。

2、对第一节课进行电子课堂实录,对及时的反思调整做及时的更正。并课堂实录电子教案。

篇10

[关键词] 备课 质疑 反思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物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较大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学生内在的情感并没有被真正的调动,导致课堂的随意性和低效性,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提高物理课堂实效性的路子。

一、高质量备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物理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主要是应付领导的检查,从而在课堂上教学层次不清,缺乏明确的主题,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教学不能收到良好效果。所以,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认真备课是关键。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其次要考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学法指导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

在实施实效性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充沛,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诱导参与、催促思维。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就是差生提出很“傻”的问题时,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对他们的支持,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特别是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这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

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注重学生的质疑,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物理时,学生能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这是他们主动钻研学习的表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超越了教师的预案,甚至会让你措手不及。有的教师死守教案,从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对学生有创意的认识随意否定,这样很难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才能找到学生的增长点。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转贴于

三、进行课后反思,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教师在课后无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一般只是简单的几句总结,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课后反思,可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课后反思首先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师生沟通更加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其次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再次是教学亮点的总结,把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以后的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课后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反思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面对新课程,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做贡献,为培养未来的物理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桂芸.浅议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