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系统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工程系统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运输工程系统分析

篇1

公路建设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计算好公路建设工程的总公里长度是多少,只有计算好公路工程的总公里数量才能开始公路的建设。所以,如果要想全面的推进环保理念作为前提的交通公路运输工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进行前期设计的过程中重视环保的作用,贯彻落实环保理念。根据环保理念的主要思想,进行公路运输工程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进行公路运输工程设计时期就要注意到公路建设对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的破坏。在一些公路建设企业,进行公路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减少节约建设的成本就肆意的对环境进行破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加剧水土流失的影响。不利于贯彻与落实低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这样做只是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必须加以改善,以满足经济发展得需求以及交通行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理念,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在设计公路运输工程的过程要注重管理上的“环保”。要在环保的前提下,发挥到公路运输的最大功能,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周边生态的负面影响。

二、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公路建设的工程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开始规划与发展,但是由于人们对环保意识比较缺乏,缺少环保理念。在进行公路运输工程建设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环保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往往在进行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破坏的严重性。第一,公路建设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总数量、人口的构成结构以及城市及经济的发展现状都在影响着公路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公路两旁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线路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人口的流动以及通讯设施的管理。第二,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会很容易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首先,公路建设难免会占用林地、牧地以及耕地,这样就会造成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占用,植被遭到砍伐,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质量,同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以及加速了土地的退化。此外,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无形的破坏着大气层,汽车排放的尾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铅化合物等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影响到土壤与大气,对人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破坏。另外,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界的水体当中,污染水源破坏水体。第三,公路的工程建设会影响空气质量。经过科学的研究与调查表明,机动车辆的排放出的有毒气体包括着当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些有毒物质不仅仅影响着植被与土壤、水源,同时也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二氧化碳是机动车尾气中含量最高的有毒物质,人们大量的吸入二氧化碳会使血液的输氧能力大大下降。二氧化氮会直接进入到空气当中,人们通过呼吸作用直接吸入到呼吸道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其他有害物质都会对人的身体健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公路工程建设如何做到保护环境

1.对人文环境的设计理念

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更低的占用,尽量做到对于可利用耕地的保护。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旦无法避免对住宅区进行占用,进行人员拆迁时要做好拆迁工作,以及对于人员的安置工作。另外,公路两旁的绿化带的设计要合理,符合人文景观的思想,满足人们的外出需求以及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2.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主要从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与生存环境着手。在野生动物的保护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时要适当地避开绕行,设置一些限速标志以及禁止鸣笛的标志来保护野生动物。此外,要对自然界的水资源进行保护以及人们的饮用水管道的保护,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工作之前要注意勘察周围的水体分布,尽量远离水资源,保护人们的饮用水管道,防止河流出现了水土流失的现象,堵塞河道导致自然界的水资源对耕地的破坏。

3.减少噪声污染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时,往往都忽视了噪声的污染。噪声的污染虽然看起来不是十分的严重,但是人们长期处于一个噪声分贝十分高的环境下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在对于公路工程建设减少噪声污染的保护方面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学校、养老院、医院、居民的住宅区的保护。这些人们的生存与工作环境需要特别安静。在这些地区的周边公路需要合理的种植一些绿化带,建筑物也要做好相应的隔音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汽车严禁鸣笛,保证人们的正常工作与休息环境。

4.对于大气环境的保护

对于大气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为了保护名胜古迹、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居民住宅区市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应该尽量减少受到公路上汽车尾气的影响。充分的考虑地形地貌的特征,在公路两旁的绿化带的设置尽量要采用一些既能起到隔音效果的树种也能吸附灰尘的树种,在进行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施工要尽量设置在城市的下风向,远离居民区。做到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受到影响。

5.对于水体的保护

对于水体的保护主要方面就是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污水的随意排放,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在排放,此外,汽车的尾气也会随着空气的流动污染水体,要重点减少尾气的排放。此外,机动车辆的冲刷以及加油站等与公路交通相关的服务设施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都需要进行集中简单的处理在进行排放,切记要保护人们的饮水水源以及自然界水体的保护。使得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保护环境的基本理念。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优化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原有的物流体系很薄弱,难以与社会物流系统相结合。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现代物流系统的构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特征

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①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所组成。②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③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无论其规模多么庞大,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系的子系统。④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联结多个供应商和工程施工需要,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⑤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耗用物资的数量大、品种繁多、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不均衡性和不确定性。并且受物流系统中的采购、运输、仓储、信息、供应等子系统的制约,这些子系统的组织和合理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⑥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解决最优订货策略、信息管理、随机情况下的库存风险管理和安全库存量的确定,使之有效的对水电工程物流进行管理,达到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三个控制的预定目标等都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优化系统构建

物流从控制论的观点,其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以工程建设为例,其全部活动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活动,一类是管理活动,围绕和伴随着一系列生产活动,执行着决策,计划和调节职能,以保证生产有序高效进行,伴随着生产活动的是物流,伴随着管理活动的是信息流。在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管理中,大量的信息量通过有效的管理,将会更加有力的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信息的基本内容基本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①需求信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预算、施工图文件、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计划、物资需求数量、物资的品种规格、资金计划、招投标文件、投标书、合同文件等。②资源信息:包括资源的分布、结构和潜力情况。③供应信息:包括各种供应渠道的变化和竞争的信息。④消耗信息:包括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主要材料的核销情况、单位产品消耗、同类工程消耗情况、降低消耗的主要措施和经验。⑤资金信息:即各工程物资采购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周转次数等。⑥储运信息:包括运输路线、运输工具、装卸、运输费用、运输条件、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状况、仓库设施及设备状况、仓储条件、入库及出库信息、库存情况、大型机电设备运输的沿途状况和仓储装卸情况、物资在工程各标段的流向等。⑦物资经济政策及管理信息:包括国家对有有关物资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物资市场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对物资市场供求的影响,还包括各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各种调查报表、专题报告、物资管理方面的指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物资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回收、修复、再生、复用的情况等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信息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系统。

三、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两类活动流中的信息

调控活动包括水电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调度与需求计划,具体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资金计划、进度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运作活动包括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订单的产生与跟踪、货物运输、库存配置、物资消耗等。调控活动流程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框架的支柱。整个调控活动中的计划指导水电工程的物资从采购到送货过程中的分配与调度,使物流运作活动有序的完成。

库存管理直接与调控信息流和物流运作信息流相联系,是两大信息流的集成与结合部分,因此,如何加强对库存的管理,确定合适的安全库存量,选择最优库存策略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计划、工程进度、资金、工程物资需求量、采购、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货运等各物流功能和要素的管理涉及到的众多部门,为了协调一致,必须建立相关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强专业化物流系统的建设,转化原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单纯物资供应概念,注重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保证物流体系的不断优化和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齐二石,周刚.物流工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P10~17.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吴润涛等译.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P34~42.

王晓东.现代物流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9).

丁立言,张铎.物流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机电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整个高速公路运行系统中来,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已经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维护过程中,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运用,并做好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对保证整个机电设备的性能,提升整个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二、高速公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传统的高速公路管理一般都基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即收费、监控、通信三大系统,我国主要高速公路基本上都进行了通信和监控系统设计,部分高速公路通信和监控系统与公路同步建成,部分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分期建设。各高速公路都建有收费系统,有些省市已开展自动收费系统的试验工作。但是,相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显然不能适应其建设发展的要求,突出反映在其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制约和影响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管理水平的提高,事实上,传统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不足以承载高速公路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要求。高速公路作为先进的交通设施,必须和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结合,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的特点,建设高速公路广域网络,实现省(市)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构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整合集成进而实现全国或地区性路网的集中统一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以高速公路日常的运营管理工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在现代的收费系统、监视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集成,实现各路段及收费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应该能在省(市)级实现交通管理、收费管理、监控设施管理、通信设施管理、对事故处理、环境监测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化,并实现办公自动化。

三、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需求及功能分析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机电系统设备管理、维护的复杂性。机电系统设备种类繁多,这些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对从业人员在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维护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参考相关的资料,必要时要联系供货商和生产厂家。由于各系统的设备由不同的生产商生产,又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比较复杂,同时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效率。

为了使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简单易操作,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开发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管理人员

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设备的信息及厂商、供货商的信息,为维护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将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规范化,根据实际维护实施情况,对维护工作进行总结汇总,预测维护费用,为维护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通过对高速公路道路信息、机电设备基本信息、维护信息及备品备件等器件的管理,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的维护提供及时准确的业务信息,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工作高效实施,为高速公路管理水平上台阶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2.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维护评估和系统维护三个部分。

(一)基础信息管理

机构基本信息管理。机构基本信息管理主要为用户提供机构、仓库以及机构距离等基础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实现对机构和仓库的信息显示和管理功能。仓库信息管理实现对系统仓库基础信息的显示、增加、修改、删除等管理。机构距离信息主要实现对各机构距起点的距离的输入管理,为其它模块提供查询的基础数据。

设备基本信息。设备基本信息管理主要是建立一个设备基本信息数据库,用来存储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避免设备入库、出库、配置时数据的重复输入。

机电系统设备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管理指对各收费站、机房和办公室等部门的机电系统设备配置详细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

(二)维修评估管理

维修管理。维护管理:记录设备的维护建议和日常、定期维护信息并生成维护报告。点检管理:通过配置点检规则,进行日常点检及专业点检,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故障进行记录。修理信息:记录设备修理的相关信息。

.状态评估。单台抽检设备评估:通过选择抽样比例,评估抽检出的部分机电设备的状态。单项设备评估:评估单项机电设备的状态。单项系统评估:评估单项机电系统的状态。养护计划管理:包括养护字典、养护定额设置表、养护计划和养护费用预测等。

(三)系统定期检查和排除故障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系统定期检查的工作主要是指供电线路检查、信号及控制线路检查、控制线路检查、设备运行参数检查、系统数据稳定性检查。例如在检查供电线路的时候,需要查看线路的破损情况,检查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电缆的接头和接地,是不是有漏电和接地值超标的情况发生。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故障也分为:一般故障、中等故障、紧急故障、特急故障。例如个别图像突然出现了轻微干扰或是控制信号不太稳定这就属于一般故障;部分图像出现严重干扰或中断属于紧急故障;变压器、UPS/EPS、光传输平台等故障则属于特急故障。

(四)系统扩容和专项升级

系统扩容和专项升级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主要针对的是硬件和软件。在整体考虑扩容和升级后系统的协调性、兼容性等原因时,就应该要求专业的设计和咨询单位来操作,首先要在这之前准备好充足的工作资料并结合起来制定出完善的实施方案,在系统扩容和升级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由于系统混乱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的情况,实现系统的平滑过渡。

四、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存在敏感性数据,在设计时,要对网络上的用户进行一些访问权限的设置,阻止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尝试,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内部网络之间、内部网络和外部公共网之间的互联,可以利用VLAN/ELAN防火墙等技术对访问进行控制,确保网络安全。

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经过了前期准备、需求调解与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测试、安装调试、使用培训、后期服务与支持等相关工作,其构建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其实施应该遵循“整体规划、分布实施、不断深入”的原则进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时应努力整合工程参与方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并具有开放性和可发展性,随着业务的发展,为以后的运营和养护提供基础数据。

3.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搭建硬件平台,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各种信息有效、安全、快速的传递、在网络设计时应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的原则,为客户提供一个带宽较高、稳定可靠、支持用户数和应用较多的网络系统。

4.人员素质的提高。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是一般先进技术的推广,是要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来支持,这就涉及到所有项目参与人员的素质问题。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不能发挥数字技术应有的功能,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参与各方领导者以及项目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在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维护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状况,不断对设计方案作出优化,如此,可以更好的让信息系统运用到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管理中来。

参考文献:

[1]杨培红,叶生春.浅谈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设备管理[J].青海科技,2004(06)

篇4

实践证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人类摆脱发展进程中新的生存空间危机,解决城市空间饱和、用地不足、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防灾抗毁等难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的新型国土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的发展趋向,是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地下空间规划,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也正在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未来,伴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日益深层化、网络化、系统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将会更加注重安全性、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相应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许多相关的新的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有效地被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毫无疑问,无论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念的革新,还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技术和方法的升级换代,都有助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深挖地下空间的经济新潜力。

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趋势对地下空间规划的新要求

当今国内外大城市都在对地下空间进行有序、合理、经济、高效的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正在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商业、仓储、交通、物流、防空、防灾、环保、能源、生物、信息、居住、娱乐、体育、文化、科教实验等功能领域,并已取得一定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地下空间所能容纳的功能,除了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容纳许多城市功能及设施。地下空间规划领域的权威综合多国地下空间的发展趋势,提出:地下空间未来发展有深层化、网络化、系统化三大特点。

之所以说深层化发展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因为地下空间资源作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开发利用很难再进行功能的重新调整,因而,对地下空间合理有效地竖向布局设计极为重要,尤其是在未来地下空间开发设施种类繁多的情况下,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度会不断增加。深层化也是伴随城市功能地下化过程中的网络化功能及系统化功能发展演变而来的。

无论是市政功能的设施,还是交通功能的设施,相应地,都有了其地下空间网络化的发展。比如纽约在城市地下250米深处建设了城市给水管网以保证城市的供水。再如巴黎拉德芳斯(La Défense)的地下交通网络,很好地实现了人在地上、车在地下的地下空间开发理念,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城市地下空间系统化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拿城市地下空间的系统化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市政公用功能的方面来说。作为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生命设施”, ――市政设施,目前在城市中的分布区位主要在地面+15米的区间内,与人群经常活动的城市空间存在着竖向的交叉,从而会在景观、环境上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将市政设施进行系统化的地下发展,能够减少这些设施对城市地表空间的占用,将这些设施地下化后所空闲出来的土地,能够为居民生活营造更多的公共开敞空间。

在城市地下空间系统化、网络化、深层化发展这样的大背景,客观上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将会更加注重安全性、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地下空间吸引着大量诸如商业、交通等公共活动的同时,其安全及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各方面所关注。地下空间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使得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理问题变的更为困难复杂。当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步行街等公共活动聚集的内部出现某种灾害时,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远远大于地面设施。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未来必须更加注重安全性。

其次,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不断地为地下空间的规划提供更加有效的、更加科学的途径。通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地下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地下各种设施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最优化,使城市地下空间成为有利于人类活动及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而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图形输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智能化,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所需的地质、现状、条件等诸多数据将数字化,使其获取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方便。可以采用遥感图像直接作为背景进行设计,而各种地下管线的资料由于数据库的建立而更加方便的查询。

还有,在国际国内强调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之下,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也将注重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在规划上,城市地下空间得以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地下空间资源、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态环境等多因素不断地进行内部的和外部的相互作用,并且达到一定的和谐统一。

所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在经济性方面,体现对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的经济价值效益;在环境性方面,反映地下空间对城市地面负面环境影响的控制和改善;在社会性方面,突出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的城市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地下空间规划公众参与。

因此,在综合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构建地下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协调,并知道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适时、适度、有序开发。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行业纷纷在地上地下协调、地下各专项系统之间协调、前瞻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规划实施措施、建立动态规划机制等方面加强理论研究,规划理论本身也正朝着综合化、定量化、实用化及探究本质等方向良性发展。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会理事长束昱就特别指出,顺应规划理念转变与革新的持续加快,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就应实现从“目标规划”转变为“过程规划”。

城市规划领域――当然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无论是城市隶属的地方政府还是当地社会,甚至包括规划部门及规划师,都一直把城市规划的“未来空间架构”作用放在第一位,在上报审批的城市规划文本里,绝大部分的篇幅是理想蓝图的描绘,而对于如何使任务和目标得以实现,或理想蓝图是否能实现,以及使之实现的行动的顺序与实行的过程,规划的编制者们并不十分关心,规划实施章节的编制草草了事,也不作为规划审查的重点。

近些年,城市规划“新概念”强调:规划(Planning)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即强调城市规划一方面是指需要实现的某些任务,更重要的是指为实现任务而采取的实施顺序与手段。因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由多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城市的发展变化的认识也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城市规划也必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规划方案的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从规划属性上与城市规划一脉相承,传统城市规划观念的误区也应在地下空间规划中引起重视,同时,由于地下空间自有的隐蔽性、建设的不可逆等特点,决定了地下空间规划的管理与实施较地面规划更加复杂,更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分期实施的方法及配套政策,建立弹性与连续性的动态规划机制。

相关学者呼吁应充分认识到:地下空间规划“不仅仅是蓝图,而是面向需求的公共政策体系”,“不仅仅是追求终极理想方案,而是一种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地下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推动地下空间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

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方法的新进展,束昱将其概括为基于更加重视规划编制实施、基于控制与引导的平衡、基于城市的上下的和谐。

规划编制乃是编制主体针对城市规划过程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问题,收集信息、判断性质、选择方案、制定政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同时规划编制也是一个不断通过实践来实现规划目标的连续动态过程,因此,广义的规划编制,是一个以实施为导向的规划“编制―实施”统一体。

目前,重规划轻实施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机制,必须要向实施和编制并重、互补的机制转变。而实施型规划的深化,重点又体现在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建设规划制度等的完善上,包括提升近期建设规划地位,完善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在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的同时,进一步通过编制年度建设规划进行细分、深化,以保证实施型规划的完整传递,以及与相关部门年度计划的衔接协调。最后,还应将近期建设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建设规划予以公布,实现规划自身以及社会公众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反馈。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控制与引导的平衡。规划控制是城市规划直接干预城市开发的主要手段,也是保障法定的城市规划之规范功能能够正常发挥的有效手段。控制的作用体现在满足一些基本空间环境的标准上,如日照、通风,以及由此而来的体量、高度、间距、后退等。然而,由于控制对象涉及人的因素,无形中导致了控制作用的发挥,不可避免地具有复杂性、不可预见性,同时还须符合法理要求。

对此,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和引导城市开发符合城市规划是积极有效的方式。如通过“空间开发权”来激励“利诱”开发商提供地下空间等以促进公共利益,提供可供选择的空间形态以强调整体特色等。这在今天已经是城市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成果。城市设计方法在规划编制中的运用,正是将规划控制与引导(Planning Control and Guide)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规划控制之中,控制与引导是一体的。

着眼于城市的上下和谐,则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另一大发展趋势。面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和谐”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意味着应当本着实践理性、务实求真的态度,以系统整合、多元共生为原则,挖掘地下空间的潜在价值,探索地下空间的发展规律,实践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寻找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下和谐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需明确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方向,协调地面、地下设施直接的关系,本着上下空间功能对应原则,拓展城市空间容量,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实现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关技术手段与分析方法的新进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涉及的问题,往往是多因素的复杂系统,系统的优劣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而各因素又常常是互不相容的,如建筑密度高,经济效果好,但同时往往环境质量较差。面对大量的类似的复杂的问题,就必须逐渐摆脱经验阶段的许多盲目性,自觉地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城市有关大量资料、数据的整理加工,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揭示城市各经济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预测城市的发展,为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编制也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系统过程,充分运用基于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面上进行分析、比较、量化、排序,然后再逐级地进行综合,使地下空间规划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关技术手段的新进展,业内权威比较推崇地理信息系统(GIS)、VISSIM行人仿真模块儿、CDA软件、BIM平台的运用。

GIS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领域的运用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或“地学信息系统”。GIS自诞生至今,其应用领域已经由自动制图、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发展到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水利电力、环境保护、金融保险、地质矿产、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在地下空间领域采用GIS技术和方法解决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地下交通及其相关的问题,与其他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如:快速灵活性、客观定量性、强大的分析模拟能力等。

在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当中,首先建立一个地理数据库,然后可用GIS进行各构筑物的规划、选址等。GIS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功能,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车道、交叉路口等的设计工具,为地下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方便,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工作效率,使规划研究人员从繁重的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于方案的综合比选分析中。同时,GIS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使方案的筛选、优化显得非常形象、直观,直接用计算机就可对模型图进行各种修改(如各构筑物位置的布局、规模的大小、与其他构筑物的连接方式等),且非常简单明了,可提高规划设计的速度和质量。GIS在规划设计中主要解决了信息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并满足决策的要求。另外,GIS还能很好地解决项目涉及的地下管线、环境分析等问题。

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中,建设单位要在工程尚未进行施工设计之前,评估该工程是否具有修建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及技术价值,并且要评估该工程完成后的城市景观、工程与环境的协调情况。利用GIS可以直观地表达地下空间建(构)筑物的形状、规模及其与地上建(构)筑物的位置关系,更清楚地表示新建地下建(构)筑物与既有地下建(构)筑物(如既有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的位置及通道连接关系。因此,GIS在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辅助进行工程评价,可以使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所规划的设计方案建成后的情况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有一个形象、直观的了解,为领导决策和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VISSIM行人仿真模块儿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领域的运用

作为VISSIM的一个模块,VISSIM行人仿真模块在交通工程、设计评价、工程展示,以及城市规划中都有着极大的应用。

该模块采用在行人仿真领域广泛使用的社会力模型,适时地模拟实现行人和车辆的动态交互行为。同时,创新性地允许用户自定义部分人的行为,比方红灯时过街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因此,很大程度提升了仿真的准确性。

在地下交通枢纽(轨道站点)、地下综合体、地下公共空间可应用行人仿真模块进行纯行人交通,行人与车辆的动态交互模拟,以及行人的违法行为模拟,验证地下交通规划方案、地下人行疏散系统规划方案等是否可行。

CDA软件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领域的运用

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分析指标体系,利用Auto-CDA软件和Arcgis软件,建立多指标数据库并确定各指标的分值,建立评价模型,分析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结果,最终划定地下空间资源“四区”,以指导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通过CDA软件、GIS技术与控规编制方法、步骤和实施管理结合,通过各类数据相互关联和转化,搭建本次工作的数据标准平台,为规划贬值与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模型分析、指标研究、优化方案,并实现规划蓝图快捷化、智能化的输出和转化。

BIM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领域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