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绿化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立体化绿化的含义阐述,介绍了城市绿化立体化的意义、形式及其推广方案。并且介绍了几种立体化绿化的植物。
一、城市立体化绿化的含义
城市的立体绿化,广义上的立体绿化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三维空间进行绿化,最大限度的增大绿化量。如乔、灌、草结合进行绿化,对墙体、屋顶进行绿化使园林植物在城市建筑物表面生长发育等形式,都是立体绿化。狭义的立体绿化是除了地面绿化形式的其它绿化方式,如墙面、屋顶绿化等。充分的利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是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新的途径。
二、城市立体化绿化的意义
1.在当前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寸土寸金,单位绿地建设又必须达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绿化,增加绿地率,可以有效的缓解用地矛盾,在完成绿地指标情况下,增加必需的硬化空间。
2.立体绿化有效的美化了城市环境,增大了城市绿化的绿量,使绿化视线由平面向空间转移,丰富了人们的视线。园林绿化为柔和的软质量观与楼房的硬质轮廓配合,丰富了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形成很好的景观,使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3.立体绿化增加了城市绿量,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了生产生活质量。绿化是城市的肺脏,它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土壤,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降低嗓音等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研究表明有立体绿化的建筑物比无立体绿化建筑物的室温要低2-3度,绿化有效的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4.形式多样的立体绿化满足城市复杂立地条件的绿化要求。城市立地条件存在多样性,有平地、斜坡、河流、道路。因此护坡、桥梁、河道都可采用立体绿化来增加稳定性,增强安全感。
三、城市立体化绿化的形式
城市立体绿化的形式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面立体绿化:这种形式往往不被人列入立体绿化范围,事实上搞好地面立体绿化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更有其实际意义,因为我们大量的绿化都是在地面上做的。现在的城市绿化大到广场小到单位庭院绿化,对地面绿化往往只满足于铺一片草皮,栽几片灌木,认为意境比较纯净,视线开阔,没有杂乱感,便于驾驭,且投人比较低。但这种绿化方式忽略了对乔木的运用。浪费了大量的绿地的上层空间,如果我们在绿地上栽上乔木,不仅有效的加大了绿量,也丰富了绿化的景观层次。使绿地植物配置更加合理,便于绿地养护管理,给人们一个有林荫环境的游憩环境。
2.墙体围栏绿化:对城市建筑的实体墙、围栏采用各种攀援植物进行绿化,数株藤木就可以起到遮荫、覆盖墙面、改善环境的作用,形成苍翠欲滴的绿色屏障。
3.桥体、桥柱绿化:在桥的两侧适当设置种植槽栽植园林植物,可以增加绿视率,起到吸尘、降噪的作用,使桥体不再是一个硬质的交通载体,而变的生气盎然。
4.主体花坛:在广场、游园等地设置摆花花坛或以五色草等植物为主装饰的绿柱、标语架等临时设施,绿期也有几个月,起到美化点睛的作用。
5.阳台绿化:在许多城市,居民爱好在阳台、窗台种花摆花,使生活环境绿意浓浓,体现出自然生息,用绿化装饰了家居,提高了生活质量,陶冶了情操。
四、立体绿化品种选择
立体绿化还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可供学习、模仿的范例也不多,人们对立体绿化可用的绿化素材也不是很了解。目前墙体、屋顶、阳台的绿化可选品种很多,我们在选材时也应注重生物多样性,一个生态系统,生物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在绿化配置上就要做到植物的多样性,并使之各得其所,提升景观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态效应。如对墙体绿化采用攀援植物绿化,常见的品种有地锦、爬山虎、凌霄、紫藤、常春藤、迎春,扶芳藤、蔷薇、金银花、牵牛花、络石、木香、葡萄等植物,在配置时,可选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搭配种植,如以爬山虎为主的墙面。种植部分常春藤或其它常绿品种。屋顶绿化有条件的可以增加土层厚度,各项管理设施、措施到位,绿化时与地面绿化无异。条件相对差一些,土层厚度相对比较薄,管理措施不到位的,可以选择一些抗性比较好的品种,如佛甲草、马齿苋、马尼拉、爬山虎、蛇目菊、扫帚草等耐旱植物。居民阳台可选择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植物,如吊兰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天南星能吸收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还有常见的金桔、朱砂桔等,可抑制细菌,预防感冒,气味清新又不乏观赏价值,这些品种均可选择。
五、立体绿化的推广
1.积极引导立体绿化建设,营造立体绿化的氛围。在绿化检查评比中加大立体绿化评比份量,促使各单位搞好立体绿化。
2.主管部门要在立体绿化技术和植物材料等方面搞好指导工作,使各单位进行立体绿化时没有技术难关。
篇2
【关键词】道路绿化 城市 生态 协调
城市的绿化工作直接的反映了城市的建设能力,规划能力。对于城市之中的居民来说,城市的绿化情况是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情况,也是城市形象的直观反映。优秀的城市绿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形象,从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道路拥挤情况愈发加重,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提高道路绿化工作的水平,显然是极为必要的。
1.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对道路的通行造成了阻碍
目前来说,我国道路的绿化建设存在着在绿化工作的进行之中本末倒置的情况,表现为如在人行道上种植的植物,其形状不均匀,影响了道路正常的运行,可能导致行人衣服被划破或者摔倒的情况,又或者在道路的关键处数目过密,导致驾驶者无法全面的观察行车情况,可能产生事故的隐患。
1.2树木与其他市政设施之间互相冲突
对于很多的大型树木来说,其根系范围都很大,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地下管线数量也越来越多,两者之间如果设计规划者考虑不周,就容易发生冲突。对于植物来说,根系受到限制或伤害,显然会导致其生长受到阻碍,甚至会导致枯萎。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 垂柳等大型乔木, 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 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 因疏枝不及时, 造成线路中断,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1.3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
绿化工作在完成其环境保护的职责之余,也需要考虑美观性的原则,目前来说,在城市的绿化工作中常常是对于各个区域不加区分,直接使用同样的布局。绿化设计缺乏美观性与协调性,作为分车带的绿化尺寸和树木高度不妥当,影响了城市面貌。
1.4植物品种选择不当
一部分城市绿化工作者相关知识不足,在城市绿化的植物选择上有失妥当,比如说,在绿化工作之中选择了那些虽然性能优良但是不适合本地环境的物种,就会导致这些植物由于水土不服而死亡,或者选择一些维护麻烦的植物,虽然起到了成果,但是却提高了维护的支出,这样的情况都是不合适的。
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采取的对策
2.1 坚持安全性原则
在道路的绿化设计过程之中,第一点要考虑到的就是驾驶者的安全问题。对于道路彼此交叉之处与道路拐弯处的绿化设计,首要的原则就是不可以阻碍驾驶者观察道路情况。一道路拐弯处外侧的设计原则为例,应当将树木整齐的成一行进行排列,从而起到对道路走向进行引导的目的。道路绿化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对道路进行分割的绿化带,它一方面承担了对道路进行分割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作用是对城市的景观进行协调,同时也帮助驾驶者减少眼部的疲劳。
对于道路中部分割绿化带来说,高度过高的乔木显然不合适,应当主要用灌木与其他植物组成,也要考虑到冬季也需要绿化带运行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如松树这样的常绿植物。对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来说,可以使用乔木,然而对其的树冠高度必须要加以控制,避免其过高遮挡标志牌或者过低影响通行。
2.2采用多种多样的植物进行绿化设计工作
随着城市的进步与相关设计知识的普及,过往的仅仅使用某一类植物或者某一种设计方法的绿化设计方案已经不合时宜,不再能够满足现代化城市对生态环境与美观性的需求。对于城市的绿化来说,既要体现美观的特性,也要兼顾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环保性能。对于新时代的道路绿化而言,应当将各类植物,如乔木,灌木,花卉,草类相互结合,一方面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给予了美学原则实行的可能。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求绿化设计者具备充分的植物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对生态环境有所认识。通过对植物多样化的设计,实现绿化的生态性作用与美观性相结合的目的。
2.3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的基本组成结构是人,所有的设计工作实际上都要以人的需求与人的行为方式为依据,否则就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在道路绿化工作之中的以人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将环境塑造成为一个符合大众生活要求的环境,这包括了美观性的要求,如赏心悦目,富有个性;以及生态方面的要求,包括舒适,健康,等等。
2.4精细的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交通拥堵情况都是常见的问题,道路的空间问题对于任何城市都是值得注意的。道路的空间承担着行人,车辆运行与各类市政设备的运行,当然,也包括道路绿化的设置等等诸多事项。因此,对于绿化的空间应当尽可能的节约和充分的加以利用。但是对于绿化而言,又需要满足植物的成长需求,植物才能得到正常的成长,不然就可能发生枯萎坏死的情况。对于道路的绿化设计来说,需要在其他设施与安排的基础之上来进行绿化情况的规划。总的来说要保证对各个因素,包括地形,土壤,各类设施的位置都要加以考虑,同时加以权衡与正确的规划,选择效果最佳的方案来投入到建设之中,达到最佳的建设成果。
2.5艺术性原则
2.5.1变化与统一
在进行道路绿化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在道路之间或道路本身的树木形状,设置之间要具备一定的特点与变化性,但是总体上又应当保持统一的原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说,如要重点突出植物的统一特性,可以在一定的距离之中种下种类相同,体型类似的树木,从而使道路的景色整齐划一。而如果更需要道路的特点与变化性,可以考虑在道路的各个路段分别种植不同类型和外观的灌木与花卉等等,显得色彩艳丽而且富有观赏性。
2.5.2节奏感
城市道路在长度上显得较长,而在深度上则较浅。基于这种特性,可以对其的设计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说,对树木的种植分布和树木的尺寸选择进行调整,形成有频率与节奏美感的树木层次。
2.5.3障与透结合
根据道路所经过城市空间景观状况的不同, 可以结合植物配植的高矮、层次和疏密度的不同, 达到障景或透景的目的。如道路两侧如果有一些可能影响市容、市貌的构筑物或破旧建筑物等, 可以密植高大的乔木, 并结合灌木丛形成复层次的绿化, 形成一个绿色屏障, 既美化了道路 , 又起到“ 遮丑”的作用; 相反, 如果道路两侧有优美的景观可以观赏, 则可以配植低矮的灌木或比较稀疏的乔木, 留出景观透视线, 充分展示城市美的一面。
3.结语
道路的绿化,其根本的原则一方面是不能阻碍交通,也不能产生可能导致交通风险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要赏心悦目,提高城市的美观性。而道路绿化设计的主要工作也分为两方面,也就是对于植物种类的选择与对其具体布置情况的规划。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均衡的对各项因素加以考虑,并选出最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杨晓清; 沈一 宜宾市城市道路绿化配置设计分析 [j] 山西建筑 2011,04(01)
[2] 张鑫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2(01)
篇3
关键词:城市绿道;规划;体系;城市互动
中图分类号:T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忽略城乡绿地和城市绿道网络全面一致的发展,造成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相对落后,绿色空间破碎、零散、没有联系,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应用,而且破坏严重。与郊野地区相比较,绿道在城市空间体系中与市民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由于城市土地的无节制开发以及土地紧缺,造成绿道所在的环境异常脆弱,极易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碎,可见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对交通拥挤、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的意义
第一对生态的修复和对生态的保护意义。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类以利益为中心的活动,孤立了城市中的山体、河流、自然区等,隔离了开放的自然空间,城市所在的生态系统格局遭到破坏。而互动的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可以使在城市中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格局通过生态修复慢慢恢复,阻止城市中山体、河流、自然区的孤立,并为其提过迁徙通道和繁衍空间,最为重要的是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并预防自然灾害。
第二对城市空间和生态的流通和连接有重要意义。连接即将生态板块和不同的空间相互连接,形成自然生态和建筑区域的缓冲地带,而且可以将城市不同的建筑设施例如学校、居民楼、交通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连为一体,不仅可以提高上述设施的舒适度,而且可以让市民近距离接触自然生态系统。流通即使城市的不同元素如信息、能量、物质、风、生态以及交通等,在城市绿道中安全便利地随意流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带来舒适人性化的开放空间,形成独特的城市生态风景通道。
2 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的途径
(1)规划编制的一体化体系。城市互动的绿道规划和城市的现行规划框架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一体化的体系。首先城市互动的绿道规划需要控制城市现行规划对土地的利用,其次城市互动的绿道规划本事为城市现行规划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城市现行规划的内容,这种关系使得城市互动的绿地规划既作为指导思想指导城市的现行规划,又作为内容,左右城市的现行规划,两者相互作用又无法取代。具体来说,城市互动的绿道规划可以分为宏观总体规划、中观分区以及微观具体场所的建设三个方面来规划,宏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总框架,在大局观上保持城市的健康和安全,为城市指导综合工作;中观分区可以指导控制详细的区域和地段建设。在城市规划的总框内,可以从微型具体场所到中观分区再到总体的方式建设。
(2)技术方法目标化体系。城市互动的绿道是与城市另外的系统如生态系统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城市互动绿道若要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需要城市互动的绿道规划在方法和内容上体现综合性和多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城市互动绿道多目标规划的中心思想,调查城市互动绿道建设的经济状况、基础生态环境、人文条件和城市基本建设情况,对调查所得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目标体系,将城市空间体系和功能融合到互动的城市绿道目标体系,建立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的综合网络结构,研究城市有关功能和空间布局然后对城市绿道布局有重要影响的河流、山体、道路、公共空间等,运用多因子互相叠加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整体分析后结果的综合评估选出最好的规划。
(3)保障体系的制度化。城市互动绿道的规划在实施中会出现因交通、环保、住房、林业、城市水利等各方面的障碍,城市互动绿道规划的实施需要保障体系的制度化。第一,需要协作制度的明确化,以人民政府为主体,建立城市互动绿道工作会议联席制度,主持指导、检查督促以及城市互动绿道建设的考核工作,设立专门的负责小组或者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建设规划和实施的年度计划,提前解决资金和土地的供给等详细问题,形成上下部门互动的协作机制,齐心协力推动城市互动的绿道建设;第二,配套政策的完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国土资源的上下部门应制定宽松的土地扶持办法,工商管理部门应对城市互动绿道建设的参与者制定减免或者优惠税收的政策,集各部门的力量为城市建设建立完善的配套办法,使城市互动绿道的建设顺利、高效的完成。
3 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的内容
(1)建立城市和谐的开放空间。城市互动的绿道建设连通分散的空间,将城市不同的建筑设施例如学校、居民楼、交通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连为一体,阻止城市中山体、河流、自然区的孤立,并为其提过迁徙通道和繁衍空间,最为重要的是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并预防自然灾害。
(2)遵守土地的管制要求。没有建设的区域或者限制建设的区域应重点保护,在不破坏保护原则的条件下调整,保护和维护当前的生态环境;对于新建设区域的城市互动绿道应该严格控制规划布局,符合科学的建立相邻区域的生态通道,与核心重要的生态环境相连接,指导城市建设的方向;已经建立的城市互动绿道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优化改善城市环境,利用改造旧城的机会,修复遭到破坏的土地以及整个生态环境。
(3)契合城市发展形态与开放空间。城市互动的绿道有不同的生态部落构成,生物具有多样性以及自然性,其规划布局应与城市的发展要求一致,将自然生态和城市融为一体,将城市不同的区域相互连接,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相互联系,引导和控制城市规划建设,建立符合城市开放空间的城市互动的绿道,推动城市的发展并提到城市环境质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4)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城市互动的绿道建设是建立在土地资源之上的,土地资源的规划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互动绿道的功能和构成,所以应将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城市的总规划相乎结合,引导优化边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延伸到城市腹地,将传统的线形利用方式优化为斑块状和带状,完善和提高城市互动绿道的功能和构成。
4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通过规划编制的一体化体系及保障实施的制度化,推进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对城市生态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对城市空间和生态的流通和连接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招林,何昉.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城市规划. 2012,08(10):34-39.
篇4
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
2.屋顶花园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2.1 满足屋顶荷载要求
为了验证屋顶绿化荷载的安全性,通过计算不同植物、园林小品的荷重,得出屋顶花园平均荷载为198.3kg/m2,由此作为实施屋顶绿化的技术依据。以种植耐旱绿色植物为主体,建筑小品采用轻质的,所用材料也应选用轻型材质(如GRC塑石假山、PC仿木制品等)。并利用顶板承重梁、柱位置点、线荷载较大的特点(1800kg/m2),将花架、嬉水池等较大荷重的园林小品和较大规格的乔灌木,全部落位于结构梁、柱上。见图1
图1绿化种植剖面图
植物材料平均荷重和种植荷载参考表
2.2 防水层做法
为了防止雨水进入屋面,地下水渗入墙体、地下室及地下构筑物,室内用水渗入楼面及墙面等,屋顶绿化防水材料必须具备耐根系穿透性和耐腐蚀性。可选择铝合金复合热塑性防水隔根卷材(PSS,10kg/m2)和内含金属胎的复合高分子防水隔根卷材(2.5kg/m2)等。该屋顶为倒置式屋面。防水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两道SBS 改性沥青防水处理,上层为50mm 聚氨酯保温防水层(A),表面有50mm 厚细石钢筋混凝土砂浆保护层兼找平层(B)。
3.3 隔根层( 防穿刺层) 铺设
隔根层铺设在屋顶防水层上,用来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破坏建筑结构。在以往国内的屋顶绿化中隔根层未加考虑。隔根材料可选择铝合金(PSS)复合热塑性卷材;高密度高韧性聚乙烯(HDPE); 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卷材等,根据所栽植物不同,搭接宽度0.5~1m。此次选定8mm 厚,幅宽3.5m 的德国产隔根材料,搭接宽度不小于1m,并向种植池立面上翻0.15~0.2m,与墙面固定。
2. 4 排( 蓄) 水层铺设
排蓄水层铺设在隔根层上,用于改善种植基质的通气状况,排出绿化多余水分,缓解瞬时集中降雨造成的压力。根据种植形式和植物规格不同,选择不同厚度和质地的排蓄水材料。在以往国内的屋顶绿化中一般使用0.1~0.4m 厚的砾石代替,荷重过大,或采用进口排( 蓄) 水材料。此次选定为国产20mm 厚PSB-20 抗高冲聚苯乙烯(聚丙烯)排蓄水板,搭接宽度0.15m。
2. 5 铺设隔离过滤层
隔离过滤层铺设在排水层上,用于阻止基质进入排水层。一般选择聚酯纤维无纺布(80 kg/m2~150kg/m2)等材料。此次选定国产150kg/m2 无纺布一道,搭接宽度0.15m,并向种植池立面上翻0.150-0.2m,与墙面固定。
2. 6 种植基质选择应用
根据屋顶绿化的立地条件,其种植层的土壤必须具有容重小、重量轻、疏松透气、保水保肥、适宜植物生长和清洁环保等性能。种植基质一般包括改良土和人工超轻量无土栽培基质两种类型。从安全方面讲,栽培介质的容重不仅要了解材料的干容量,更要测定材料吸足水后的湿容重,以作为考虑设计荷载的依据。改良土干容重450kg/m3 ~900kg/m3,是在田园土中加入改良材质,以提高基质的保水性和通气性。人工超轻量无土栽培基质由硅质火山岩和粘土质矿物材料制成,干容重120kg/m3,湿容重450kg/m3,由表面覆盖层、育成层和排水层三部分材料组成,可以调节阳离子交换能力(CEC),控制树木生长。例如某屋顶绿化工程,大胆摒弃使用改良土,选用超轻量无机介质。种植区域平均覆土厚度0.25m,小乔木局部覆土0.6m,不同植物基质覆土厚度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植物基质覆土厚度表
2. 7植物的配置
植物应以阳性喜光、耐寒、抗旱、抗风力强、不易倒伏的为主(如葡萄、紫薇、红叶李、夹竹桃、丝兰、月季、黄馨、、大花马齿苋等)。在植物类型上应以草坪、花卉为主,可以穿插点缀一些须根系乔灌木、矮化乔灌木。各类草坪、花卉、树木所占比例应在70%以上。平台屋顶绿化一般使用植物类型的数量变化顺序应是草坪、花卉、地被植物>灌木>藤本>乔木。
2.8 树木固定方法
必须对种植在风口的较大树木进行防风固定处理。此次对高于2m的屋顶植物做了根部支架处理,并通过局部微地形处理和覆土措施进行加固(图1)。
2.9 灌溉技术
灌溉方式主要采用微喷、滴灌、渗灌等。此次选定微喷灌溉设施,是一种现 代化、精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灌水同时可兼施肥,灌溉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主要利用建筑蓄存的雨水进行屋顶绿化灌溉。 2.10 屋顶绿化养护管理技术 采取水肥控制的方法或抑制生长技术,防止植物生长过旺而加大建筑荷载和维护成本。并采取定期疏枝、除草和修剪方法,减少屋顶活荷载压
力。屋顶绿化病虫害防治要采取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措施,如人工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环保型农药防治等。冬季根据植物抗风性和耐寒性的不同,要采取搭风障、支防寒罩和包裹树干等措施进行防风防寒处理。
3.结束语
3.1 屋顶绿化类型的选择
应根据建筑荷载和防水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屋顶绿化。旧建筑由于受屋面防水、荷载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可以进行简单式屋顶绿化。在对原建筑进行承重结构加固和防水层修补后,也可以进行屋顶绿化。新建筑在规划当中应考虑屋顶绿化的因素,原则上提倡采用花园式屋顶绿化。并在建筑设计时统筹考虑,以满足不同绿化形式对于屋顶荷载和防水的具体要求。
3.2 屋顶绿化要重视荷载安全
屋顶绿化荷重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注意树木生长逐年增加的荷载和瞬时集中降雨排水不畅的荷载。屋顶栽植树木时其荷重应按照生长10 年以后的荷重计算;屋顶瞬时集中降雨若排水不畅,会导致屋面蓄存水过大,加重建筑荷载负担并危及建筑安全。因此,屋顶绿化排水比蓄水更重要,必须设置排水观察井,及时观察并清理杂物。
3.3 屋顶绿化要重视结构安全
不同种植基质因其导热系数差异较大,会对建筑侧立面墙或女儿墙产生侧面应力,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屋顶绿化种植区与建筑侧立面墙或女儿墙之间应留出一定的缓冲区,作陶粒填充或硬质铺装处理。
3.4耐热、耐旱能力是衡量植物在屋顶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高温、干燥的屋顶环境为植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较之于植物耐寒性而言,植物的耐热、耐旱能力在屋顶绿化中更加重要。经观察,屋顶绿化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绿色期均长于地面绿化。
篇5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选择 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景观面貌的直接体现。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成的大楼、单调的路灯、笔直的街道以及路面上急驰的汽车和行色匆匆的人流,很难设想长久生活在一个没有道路绿化的城市将是什么情景。这样的城市不论建筑物有多么雄伟壮观,街道怎样宽阔整齐,也难以给人留下愉快的印象。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就犹如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环境质量。
二、目前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1.城市特色不突出,没能很好地与城市的功能与形象相结合。
2.多数城市的道路绿化只考虑到高大乔木,而忽视了灌木、藤本、地被等植物在道路绿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色彩单调乏味,植物在配置方式上模式化,缺乏新意。
4.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5.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三、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对植物选择和配置的新要求
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了,从政府部门领导,到普通群众,对城市绿化意识都有显著提高,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有更高的要求,人们迫切希望有一个优越的生态绿化环境,并有着“ 今天种树,明天见效”的迫切愿望与要求。速生树种绿化见效快,但寿命短;慢生树种往往见效慢,但寿命长。因此,城市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需处理好速生和慢生树种相结合的问题。根据不同道路情况以及其它绿地的特点,确定合适的速生与慢生树种的比例关系,考虑绿化的效果及其速度。
2.近几年来,我国的大中城市得到迅速发展,人口、交通工具、工厂企业等分布都迅速提高,城市化飞速发展的结果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工厂、汽车等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废污物进一步增多,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道路绿化树种选择应从植物多样性出发,综合考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乃至景观多样性等多方面因素。
3.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环境条件差,受限制的因素多,各种管线多、土层浅、土壤贫瘠、汽车尾气毒害、交通安全等问题。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必须重视大苗的培育工作。苗木质量、园艺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现代文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审美观发生了变化,原先的园林美学观念和绿化技法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城市文明的需要,人们对城市的绿化、美化要求、欣赏程度等都越来越高,对城市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栽培与管理及园艺技术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5.现代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不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沿街广告牌、电话亭、公交车站比比皆是,城市道路绿化将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协调多方面关系,也对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6.“绿色走廊”曾是人们向往的场所,但随着机动车成倍增加、高层建筑密集以及高架道路贯通,造成街道封闭、拥挤,空气对流减弱,废气不易扩散, 形成“隧道”效应,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城市道路的加宽,道路类型及绿化方式和格局将发生很大变化,这些问题对城市不同街道的植物选择、配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四、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
总的来说,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总体原则是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基础上,美化市容市貌,减轻环境污染,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适应城市道路的性质和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了道路的宽度,也直接影响到绿带的宽度。一个城市道路系统有:快速道路系统、交通干道系统以及步行交通系统。不同的道路系统对绿带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步行交通系统的道路绿化要有良好的遮荫功能,但高速公路等快速道路系统则是封闭式的,几乎无行人行走,所以对绿带的绿化覆盖率无多大要求。
2.突出城市特色
城市所处地域的特征和历史文化积淀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之所在,即城市的特色,而道路作为一个城市的骨架,必须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以道路绿化体现城市的特色和个性。道路可与城市的自然山水景色(地形、山峰、湖泊等) 相结合,也可与历史古迹(古桥梁、塔、传统街巷等)和现代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同时,还可以多栽植市树、市花,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由于街道绿化的成功,被人们所称道。德国柏林市的菩提林荫大道因菩提树而得名;法国巴黎的七叶树,使得巴黎的街道更加庄严美丽;日本用垂柳作行道树,曾经出现过盛行一时的“银座柳”。我国有很多城市,街道绿化也很有特点。杭州西湖大道上的香樟和垂柳尽显江南水乡之美;南京市内郁郁葱葱的悬铃木体现了历史古都的悠久;湛江、新会的蒲葵行道树给人们很深的南国情调;北京宽阔的街道两旁高耸挺拔的毛白杨和苍劲古雅的油松、国槐,显露出京城的庄严雄伟。
3.符合使用者的特点
道路功能不同,使用者的出行目的亦不同。机动车道的使用者大多为大巴、中巴、出租车、摩托车;非机动车道的使用者大多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人行道的使用者为行人和附近的居民。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使用者有较明确的出行目的,对绿带的细部不会有很多的关注,他们往往只意识到绿带的大面积色彩、轮廓和粗线条。而人行道上的行人有较充裕的时间,且行路速度较前者慢,对周边绿带的变化有一定的敏感性。
4.选择适地适生植物,体现生态功能
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有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须有环境方面的要求,根据周边环境及道路性质,考虑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夏季榕树荫下的地面较阳光直射的地面温度低5℃左右。特别在夏天,遮荫防晒已成为道路绿化的必备功能。
5.设计要结合社会现有的养护管理能力
俗话说:“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城市道路绿化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护管理水平。只有养管到位,才能发挥园林绿化应有的功能和效果;避开现有的养护管理能力做设计,最终是昙花一现,甚至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为了促进道路绿化建设,保护道路绿地成果,园林部门、林业部门、市政部门及交通部门应形成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对毁林毁绿事件进行及时遏制和处理。园林管理部门组织专职管护人员对绿地进行管护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动企事业单位、群众认养认管部分绿地,实现“建设一片,保护一片,提高一片”的目的。
五、城市道路绿化发展方向
植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姿态,可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所以成为美化城市、点缀街景的良好手段。单株或单行等间距种植的行道树,一成不变的高度和轮廓,显得单调枯燥,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所以在城市街道两侧应尽量加宽绿化带,采用乔、灌、藤本和地被植物混种模式,这样既丰富了道路空间层次感,又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空间质量。也可按凹进凸出的办法交替定植树木,避免在直线的建筑立面背景之前再形成一个直线的绿色立面。
植物的颜色异常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色彩资源,创造和谐的景观效果。丰富的色彩能给整个城市带来生气。油松的叶子为深绿色,雪松的叶子为蓝绿色,柳树的叶子为浅绿色。各种浓淡不同的绿色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丽的色感。就是同一种树木在不同季节叶色也不相同。柳树早春是鲜绿色,夏季是深绿色,秋季变成了深黄色。银杏的叶子到了秋季变成透明的柠檬黄色,枫树的:、“红叶”是秋天的象征。尤其是色彩丰富的秋色叶树种,如鸡爪槭、水杉、乌桕、无患子、枫香、榔榆等往往能一改城市道路景观中一片绿的面貌,给市民以全新的视觉享受。如杭州北山路的悬铃木、虎跑路的水杉都以其鲜明的色彩变化、丰富的秋色景观打动了游人的心。
篇6
关键词世博会;立体绿化;作用;形式;现状;存在问题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于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这次博览会是第1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的盛会,作为一个上海人,笔者感到由衷的喜悦和兴奋。在整个世博园区,中国馆3.7 hm2的空中花园匠心独运,印度馆绿色的草皮覆盖中央穹顶,法国馆内高逾20 m、环绕整个室内空间硕大悬空的绿柱,让所有游客为之震撼。
其实,在上海世博园85%的建筑物在设计修建时,都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装饰理念——立体绿化,即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利用植物进行绿化、美化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人工创造的非凡环境,使园林植物出现在建筑物的墙壁、阳台、窗台、屋顶和城市各类建筑物的表面,借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1]。城市立体绿化可以弥补地面绿化的不足,在丰富植物景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绿化手段的作用不仅仅是美观,它还能有效解决空气污染、热岛效应、人们内心压抑等“城市病”。立体绿化代表着未来城市的一大发展趋势,将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建设发展、倡导低碳生活的模式[2]。
1立体绿化特点
一是见效快。攀缘植物生长速度快,许多藤蔓类植物如地锦、长春藤当年生长即可达2~3 m,若加强管护,2~3年即可获得绿荫满壁、枝繁叶茂的效果。攀缘植物占地面积小,能见缝插绿,只要有约1 m2的空地,就可栽植,易于扩大绿化面积。二是造价低。种植攀缘植物,投资小,见效快。藤本植物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易于管护。
2立体绿化作用
一是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夏季的城市如果缺少植被,太阳光辐射热量迅速扩散,人们感觉奇热难耐。在室内开空调,会把热量和废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恶性循环。目前,全球变暖日趋加剧,许多城市出现了41 ℃的高温,很多建筑物的楼顶温度达到了惊人的70 ℃,城市用电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而在建筑物的外部实施立体绿化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试验证明,绿色植物是最好的隔热材料。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降温,比空调降温更自然、更健康。经研究测定,在炎热的夏季,有爬山虎覆盖的墙面比裸露的墙面表面温度低3~5 ℃,可以使室内温度降低2~4 ℃。二是缓解热岛效应。用于立体绿化的植物能吸收大气污染物、增湿、滞尘、降噪,缓解热岛效应。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近30年来,城市建筑主要注重修建的数量、速度和外观的高大醒目。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人们生活压力大,心情压抑。另外,由于人口过于密集,加之绿色植物稀缺,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不高,使人总觉得昏昏沉沉,没有精神。身心上的问题,造成了人们感觉幸福指数很低。有的人想呼吸新鲜空气,要跑到郊区去,甚至是去森林里。如果整个城市有70%以上的建筑实施立体绿化,植物的生态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热岛效应将得到有效缓解。立体绿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让城市变得更适宜居住。三是在世博园内,立体绿化除了让建筑更美观,还是节能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园内实施了屋顶绿化、墙体绿化、室内绿化等立体绿化的建筑,其内部空调的用电量减少了50%~70%。
3立体绿化形式
立体绿化的形式有许多种。一是墙体绿化。高大建筑物、居民楼两侧,只要条件符合的可进行垂直绿化。在建筑物的外墙根处,栽上一些具有吸附、攀缘性质的植物,数株藤本植物就可起到遮荫、覆盖墙面、改善环境的作用,形成苍翠欲滴的绿色屏幕。二是屋顶绿化。在楼顶平台砌花池栽些浅根性花草,搭建棚架,植几株葡萄、丝瓜、牵牛花等藤本植物,既降低了顶层温度,又提供了休闲场所。三是围栏绿化。精巧的铁艺围栏或朴拙的混凝土栏杆,可用藤本月季、金银花、牵牛花来装饰。四是阳台绿化。在窗台、阳台上种些牵牛花、绿萝之类的植物,绿意浓浓,体现出自然气息,用绿色装饰了家居。五是桥体、桥柱绿化。在立交桥两侧设立种植槽或垂挂吊篮,栽植地锦、扶芳藤等绿色爬蔓植物,可以增加绿视率,起到吸尘、降噪的作用。六是立体花坛。在开阔的广场、小游园耸立几根用五色草、扶芳藤装饰的绿柱,或用钢铁、竹木等材料制成骨架,外部用攀缘植物覆盖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4我国立体绿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立体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调查和相关数据,上海已建设100 hm2的空间花园,但是与其所有的屋顶面积相比还不到1%。北京市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在坚持实施屋顶绿化,到现在完成了100 hm2,依然不到全市屋顶总面积的1%。成都市的立体绿化做得比较突出,完成了300 hm2之多,相当于市民人均1 m2的水平。其次,深圳、厦门、南京、杭州等城市也相继开展了立体绿化工程[3]。可以说,我国立体绿化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5存在的问题
5.1政府对立体绿化缺乏政策引导和经济补贴
很多人对立体绿化的理念并不清楚,将“屋顶绿化”定义为“在屋顶种草”。立体绿化需要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尤其是政府的支持。对于立体绿化补贴,德国对辖区内居民自费进行立体绿化的给予50%的补偿款以资鼓励,日本将“立体绿化”计入建筑绿化总面积以及贴补体积率,给予赞助金、低利率融资等优惠政策[4]。而在中国,相关的补贴资助并不多。
5.2立体绿化的造价偏高
如今国内在建筑设计时,较少考虑到立体绿化的承重、防水问题。由于造价偏高、施工难度较大等原因,一般设计合同上甲方不会主动提出这一要求,设计者也不会主动考虑到这些。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一般的绿化市价100~200元/m2,而最简单的立体绿化就要200~300元/m2,花样多些的话就要超过1 000元/m2,如此昂贵的价格让房地产商望而却步。但是国际上的立体绿化做得如此顺利,笔者认为,关键还是在于造价,比如德国立体绿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补贴下,重视后期养护,“慢功出细活”,而中国因为房地产商要盈利,讲究“速成”,这就限制了精品的的产生[5]。
对立体绿化造价高于普通绿化造价这个问题,笔者相信慢慢会随着绿化技术、社会绿化需求等各方面的发展迎刃而解。现在它的价格是越来越平民化了,并且其价格还会不断降低。同时,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随着各项土地费用的上升,地面绿化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传统绿化和立体绿化的价格差将会越来越小。
5.3立体绿化施工技术不成熟
在进行立体绿化施工时,许多同行普遍担心立体绿化对建筑的荷载、排水等要求,以及一些技术上的难点。笔者相信这些均可以克服,阻碍不了“绿屋”的发展和推广。
北京市近年出台了《北京屋顶绿化规范》等一些新标准,只要按照新的屋顶绿化详细规定操作,使用新型材料,不管是在防水上还是荷载上都不会有问题。比如荷载上,按照新规定,屋顶可分为2种类型:不可上人屋顶(可承重150 kg/m2)和可上人屋顶(可承重300 kg/m2)。可严格按照该种分类进行不同规格、内容绿化:前者只进行简单绿化,突出生态效益,种植一些简易的植物如景天类植物、佛手草等,甚至可种植一些蔬菜;后者可做“花园式”绿化,甚至可以布置景观设施,人们可以在屋顶上休憩。另外,可以向国际上的伙伴“取经”,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屋顶绿化都做得很好,甚至在我国农民中也不乏在屋顶上“种菜”、“种庄稼”的成功先例。
6结语
相信通过这次世博会,人们将更加看重建筑的节能、低碳、生态和宜居。将来城市再抓节能减排,立体绿化将作为一个重要举措。同时,立体绿化也会引起很多城市管理建设者的关注,促使他们充分考虑修改城市建设规划,把立体绿化写到方案中。除了政府部门的推广,立体绿化的观念还有待在广大市民当中推广。其实不一定要请专业的施工人员开展大规的工程建设,在阳台上养几盆绿色植物陶冶性情的同时,也给城市建筑的立体绿化作了贡献。相信在将来的都市里,屋顶、墙面的绿化会越来越多。
7参考文献
[1] 王仙民.屋顶绿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 国际绿色屋顶协会,健康绿色屋顶协会.最新国外屋顶绿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 徐峰,封蕾,郭子一.屋顶花园设计与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构建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地防灾避险的主要措施之一。自近五十余年以来,我国各地城市不断发生各种灾害,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层出不穷,各种气象灾害和地质破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各有关部门也开始关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城市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成为评价现代化城市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做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本文具体介绍了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概况,并提出了其思路和策略,希望对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规划构建有所帮助。
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概况
(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含义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用于减轻各种人造灾害或者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绿色空间。当地震洪水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临时安置灾民,使人们暂时远离灾害地点,有利于紧急疏散人群。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规划部门需指导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定位和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使其分布均衡,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维护城市安全。
(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功能
不论是人为城市灾害还是自然城市灾害,这些灾害的防治都较为困难。由于灾害的多样性和对其进行防治的复杂性,所以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险疏散功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为疏散人群和临时安置人群服务的,是一种疏散通道,也是一种避险场所,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发挥着避险疏散功能。
2.防灾减灾功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中的绿化带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缓解有害气体扩散的速度,还能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当发生火灾时,防火绿化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火势,减少损害。
3.救援功能。当发生灾害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充当各种角色,包括救援物资集散地、临时医院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发挥着灾后救援功能。
4.通信功能。发生灾害时,各种通信系统都被摧毁,此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就变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和通信基地,主要负责灾情的收集和传达。
5.重建保障基地功能。城市灾害发生后,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城市重建的保障基地,是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灾后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的重要据点,可以在公园绿地上驻扎各种设备,安装各项必要设施设备,帮助城市的重建。
(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定位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的一部分, 首先,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和方向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性质和方向吻合,实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时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步伐一致。其次,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主要用于抗震减灾等工作,这与城市抗震减灾的工作性质一致,所以,在进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时要紧密结合城市抗震减灾的策略和内容,依据抗震减灾目标和指标作为重要参数来进行规划。
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规划的思路和策略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时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又指导着下一层级的规划。这样保证城市各系统规划之间级级相连、分级控制,从而使整个城市建成系统的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体系。
因为城市总体规划是以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促进城市发展的总体部署,对城市各项要素做出了全面合理的安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对城市的防灾建筑设备的统筹安排,对城市的防灾避险提出了总体要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只有与这两个系统相衔接,才能被纳入到城市建设之中。从而使整个城市都处于一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之中。
三、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构建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规划分类和层级划分是从中级层次上对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阐述,是对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在时间和空间等因素下对各种防灾避险绿地的定位。主要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类型和规模等,制定科学的避难路线。
防灾避险绿地依据位置和服务作用不同划分为紧急避险绿地、固定避险绿地、中心避险绿地、郊野避险绿地等,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构建时,应根据不同的位置和需要,合理布置不同的防灾避险绿地。
1.紧急避险绿地
是一种能够临时避险、紧急集合的绿地。在规划时要严格依照人口数量和分布,一般人均避险绿地面积为1.5到2平米之间,且疏散通道应至少设置2条以上,其宽度必须大于4米。紧急避险绿地是最常见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2.固定避险绿地
是用于长时间救援的场所,所以其面积应较大,人均避险绿地面积为2到3平米,至少有4条疏散通道且其有效宽度必须大于15米。固定避险绿地面积应大于紧急避险绿地。
3.中心避险绿地
其特点是规模大、功能齐全,主要用于灾后重建的基地,其面积应大于固定避险绿地面积,且必须配套基础设施并设立隔离缓冲绿带。中心避险绿地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基础设施。
4.郊野避险绿地
是用于灾后居民短期居住的场所,一般将地点选择在郊区野外,规模较大,必须配置居民生活基本设施。郊野避险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补充。
四、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1.功能定位
防灾避险绿地设置的位置和等级的不同,其功能定位也不相同,所以防灾避险绿地在不同灾害时功能不同,在规划时需做好功能定位,也就是说所设置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是用作临时避险还是长期避险,是用于特殊避险还是普通灾民疏散避险。并对其救援规模和救援配套设施做好规划。
2.布局要求
避险绿地规划主要用于疏散人群和临时安置灾民。所以在规划之前就要了解整个城市的人口极其分布,调查用地的现状,观察现行建筑的密度和人均服务用地的半径,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位置、规模和服务范围等,并对有些特殊的文物保护位置进行严格的规划把控。对避险绿地的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口分开设置,进出口应较大。
3.植物配置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植物不仅要求其有防灾避险功能,还要求其美观,应能够调节灾民的心情。除此之外,绿地四周的树种应选择防火树种,并合理搭配树高、灌乔木,在绿色通道对植被进行分层分段种植,在火灾较易发生的区域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带,且配置抗燃防火树种。
结束语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将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纳入到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中,顺应城市总体规划的步伐,建立安全科学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保护城市公民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北方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进;内涵;科学性与重要性;原则;重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了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人们将更先进、创新的绿化观念加入到当前城市化园林建设中,来弥补城市建设的不足,成为一种新的园林城市模式。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多样性的规划才能使园林建设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绿化方案。多样性的园林建设能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原本单调的绿化方式发生转变。现阶段,增加园林建设的多样性是从引入外来物种作为切入点,同时学习国内外和南方新颖的配置形式,并将其运用到北方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
1 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植物研究的深入,人们意识大园林绿化植物的引入不仅仅能够梅花人们的生活环境,也能增加城市园林绿化品种的多样性,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更加和谐、优美的环境,
2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入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引进是必须经过科学分析的工作,尤其是北方的植物生长环境与南方等地有很大的差别,对植物的品种挑选和配置方式选择应秉承着谨慎和严谨的态度,以科学分析为基础,选择能够适应本地生长环境的植物,达到美化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的作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引进和载种,应按照科学性的原则来进行分析,保证本地区的生物链的稳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一些外来物种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无法保证植物的安全性,例如,水葫芦曾作为国外引进的物种在国内城市园林的湖泊中进行装饰,但是在引入初期却由于没有天敌而在水中大肆蔓延,对其他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一些地区引进一些鱼类将水葫芦作为食物,不仅没有引起环境变化,反而促进了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因此,对外来植物的科学性论证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到植物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植物引入与种植的原则及控制重点
3.1 根据本土环境选择外来物种
当前,我国的各大城市还没有对外来植物的引入做出统一的标准,并且,由于当前城市中的绿化面积较小,大部分的园林都是从原始的公园改建而成,因此不适宜种植太多种类的植物,在选择本地乡土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的对外来物种的特性、天敌、环境适应能力进行详细的了解,并研究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的关系,观察两种物种是否会和谐统一,创造协调、一致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建设。
在黑龙江省,比较常见的本土园林植物大致有红皮云杉、樟子松、丹东桧、兴安落叶松、椴树、东北山梅花、东北连翘、小叶丁香等,作为本土的植物,这些物种在种植的过程中非常适应本地的气候,也形成了稳定的族群,在园林绿化的功能中会有很好的体现。
任何一个植物品种,都有特定的生物学特征,都有其最适应的栽植条件和栽培技术要求,所以,在引进新品种应特别注意产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如温度、降雨、风力大小等是否和本地相近。凡是从国外引进的植物新品种不经过若干年严格科学的区域化引种试验,是不能大面积推广的。不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物种,应严禁进行栽种和繁殖,不能将其引进到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中。
3.2 根据园林规划选择物种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要根据园林所处的位置和园林的整体规划来进行物种的引入。一些被高大建筑物遮挡、阳光不充足的地方,应引入喜欢阴暗的植物。在种植的时候要注意在园林的窗户等位置放置的植物不应过于高大,防止影响建筑物的正常采光。
如果园林靠近工业区,应引入具有较强抗污染、净化环境的植物,对周围的环境具有改进的作用。例如,千头椿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的地区,但是其具有耐寒、适应力强的特点,还可以净化空气,就可以引入到黑龙江省等北方地区来进行种植。
如果园林在城市的市中心位置,在引入植物的时候,要注重对汽车尾气的吸附和对城市空气的改善,并且不能释放过多的气味和有害物质,防止对城市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一些城市引入柳树来进行城市的绿化,但是春天的时候柳絮满天飞,使得城市空气较为浑浊,影响人们的出行,使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增大,对人们的呼吸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城市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植物引入时多加思考,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3.3 遵循节约型社会原则
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内涵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中植物的引进应遵循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尽量选择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作为园林建设的主题,尽量降低购买植物的成本,提高植物的使用效率,在城市园林中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为城市园林的发展奠定基础。
3.4 注重对引入植物的培育和控制
城市园林植物引进的重点是对引入植物的培育和控制,尤其是对外来物种的培养和控制,是园林设计师和园林工作者的首要问题。因此,在植物的选择时候,应将选择的重点放在便于养护和繁殖上,以便于控制为重点进行选择。通过对与本土气候条件接近的、生长环境相近、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物的引进,确保能够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良好的培植、繁育、控制,防止出现上文中的水葫芦、柳树等引入失败的情况,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稳定与平衡,在对植物观赏性进行考量的同时,要科学 分析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推动北方城市的园林建设与发展,为城市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惊讶的发现,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雾霾、沙尘暴等气候灾害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绿化城市,而且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健康和活力。城市的园林绿化是迫在眉睫的,因此,各城市中的园林设计师应竭尽所能,利用科学手段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新的生命、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红霞.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引入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2:300.
[2] 吴定军.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引入分析[J]. 今日科苑,2010,06:152.
[3] 周文娟.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引入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212.
篇9
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前言中国城市中道路绿化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秦时代,《汉书》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面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两千多年前这样大规模沿路种青松,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随着我国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污染问题突出、机动车辆持续增加,如何发挥城市道路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环境、丰富城市景观已成为园林绿化事业的当务之急。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与作用城市道路绿化是指通过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的方式,以达到隔绝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在交通拥堵、人流和车辆密集的道路、立交桥、交叉路口等污染严重的区域大量种植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皮的方式进行道路绿化,城市道路绿化一般分为:行道树、隔离带绿化、交通岛绿化和街景绿化,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强化自然体系
利用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获得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二)引导交通
通过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公园广场和停车场等处进行绿化,可起到引导、控制人流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与秩序、提高行车安全。
(三)美化市容,提升城市景观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提高城市品位的进程,全国各城市都在积极争创“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以美化家园、改善城市形象、优化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城市园林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占较大比重,对城市景观构成乃至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具有很大影响力。二、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道路绿化是在城市和城市交通的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绿化的规划布局、建设形式各不相同,其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也大相径庭。城市道路绿化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的审美观、生活观、精神面貌、文化修养等等。在我国,道路绿化最初在秦汉时期是以行道树的形式出现,随后的晋、隋、唐、宋、元、明、清都出现了称之为并木、并树、街道疏、行道树等名称的记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道路绿化突破了“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模式,出现了园林大道等新型城市道路绿色艺术景观。三、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其绿化效果对于一个城市完善交通服务体系、治理空气污染、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城市道路绿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规划引领城市道路绿化缺少统一规划,或规划执行不到位,部分道路绿化的设计、施工,往往是为迎合城市或区域内的短期发展,完成任务指标,没有经过专家的论证和长期发展的考虑,缺少可行性研究,建成以后,又进行改造甚至重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进程,又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缺乏层次和季相变化目前,一些城市在道路绿化过程中,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配置不够合理,对乔木和灌木的中间层次考虑较少,道路景观绿化层次结构过于简单,缺少外在形式和植物季相的变化,城市绿化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乡土树种利用不足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相对单一,栽植量一般较大,本底所产的绿化苗木难以满足绿化建设任务需要,加之树种价格等问题,造成道路绿化树种大量从周边省市引进,造成了一些苗木水土不服的现象。一些外地绿化树种出现了在原产地没有的新型病虫害,加大了养护难度和成本。(四)缺乏人性化的设计考虑“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和行为特征。目前城市道路绿化过分追求绿化植物景观的磅礴气势,突出了大色块和图案美,而忽略了作为“使用者”的人类参与绿色,享用绿色的行为和植物的遮荫纳凉的功能。(五)道路绿化土壤条件差城区道路绿化普遍存在土质差、土层薄、肥力不足等问题,一些道路行道树种植多年,难以形成较大的遮荫面积,土壤储水能力弱,夏季高温时失水严重,既影响景观效果,又造成水资源浪费。(六)其他破坏道路绿化的现象
在绿化带、行道树池内倾倒垃圾、晾晒衣物、随意踩踏等现象在一些支线道路上较为普遍,一些由非法摊贩集中组成的“马路市场”的存在,导致绿化带严重破坏,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部门的监管缺失,园林绿化建设部门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也导致此类现象的发生。四、对策及建议(一)完善并严格执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道路绿化和生态恢复应和道路规划设计同步进行。一是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根据道路等级、路面宽度和拆迁情况留足绿地面积,使绿化带和道路规划、城市规划相适应;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好道路建设用地的规划,尽量减少对绿地区域的占用和破坏,为后期绿化提供较好的土壤条件;三是要充分保护好绿化区域现有植物,尽量就地利用;四是对于新建城市道路,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做好绿化设计,充分利用建设地点地形地貌,做好环境保护和规划;五是对于旧路改造,应制定好现有行道树的保护和移栽工作,做到少挖除、少移栽。(二)完善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体系,提高建设标准一是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对设计方案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加大审查力度,批准后,方可按此施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道路绿化工程的水平和品位,杜绝和避免绿化设计华而不实,浪费财力、物力、人力,也便于绿化主管部门掌握全社会的绿化情况,以便制订宏观计划,进行宏观调控。 二是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实行招投标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和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提高道路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推行道路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道路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和产品,及时整改,以确保道路绿化工程每个环节运作流畅,从而保证道路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三是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否则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推行设计现场交底制度 通过图纸会审、现场调整,使一线的作业人员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序的技术、工艺和验收要求,是保证绿化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如不严格按图施工,将会歪曲整个设计意念,影响绿化、美化效果。 (三)加强养护工作,提高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道路绿化植物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吸收尾气的功能,同时还有交通导行,维护交通的功能。因此,城市道路绿化管理部门应成立专门的道路养护小组,加强对道路绿化植物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养护和修剪工作,人为的控制绿化植物的生长形态,充分发挥道路绿化植物的双重作用。养护工作要做到全面、细致、到位。(四)合理配置树种
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加强优良风景园林树种的引种和驯化工作,谨慎选用外来品种,并要加大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运用比重,降低大树的配置比率。同时要广泛使用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绿化施工科技含量,确保苗木成活率,尽早实现绿化景观效果。(五)加强宣传教育
篇10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功能的认识,已经由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装饰提高到具有城市形象的美化、文明的象征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多种功能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城市绿化也因此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它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绿化主要功能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本质上来认识,才能有助于对它正确定位。
城市绿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破坏自然的过程的逆向过程,因为原有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大量农田被占用,代之以柏油马路、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桥梁,这些无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构架了城市人群生存的空间。因此,城市绿化是把被破坏的自然通过人工再创造的‘“第二自然”,也是一个与城市化进程同时产生的逆向过程,所以绿地系统应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植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动态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城市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中起着最活跃、最积极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城市基础设施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城市绿化最主要的功能应该定位在生态上,而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绿化也必然能展示其形态美和动态美,成为美化城市的有生命的景观;在文化领域中缘文化早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民族的及地方的特色,成为当前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定位在生态上,同时兼有其它多种功能,是完全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及方向的。
二、城乡协调发展是城市绿化的指导思想
100余年前(英)霍华德发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文,该文是作者在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乡对立,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提出了为了人民必须城乡协调发展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和农村要给予人民社会的爱和自然的爱。霍华德认为一个中心城市必然有与它相联系的卫星城市群落,即大都市圈的规划构思;认为城市各分支系统一住宅、工厂、道路、绿地、学校等通过重新有序组合,更能自我完善,自我生存,更具活力;城乡应视为一个整体,城市周围的农村则是其支撑系统,它们的土地分配比例应为1:5,城市为1,农村为5.由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应该参照上述思想,使农村在绿地建设面积上、数量上大于城市数倍才能同样成为城市的支撑系统,同时在城市或城镇以永久性绿带来隔离,防止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扩展,而城市中央应有大型的绿地,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伦敦中心自然公园等思想。霍华德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不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思有实用价值,也对绿化的规划有直接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网为缓解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别是热岛效应。
发挥城乡绿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功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绿化建设应以绿色廊道(简称“绿廊”)建设为主体。绿廊指的是从农村开始,经过城市的中心区穿越热岛再进入农村;沿途将“园”(指块状绿地)、“楔”(指楔形绿地)、“环”(指环状绿带)、“廊”(指绿色廊道)连接成生态绿网。绿廊的宽度不小于50m,其中可包括建筑物(但不含成群的高层建筑)、道路和河流;绿廊应以常缘阔叶树种为主、有建筑物处应有多层次的立体绿化(屋顶的及垂直的绿化),使之成为高绿量的绿带,其绿化覆盖率不低于50%,绿廊间距以2~3km为宜;绿廊的布设原则,一是整体性指城乡一体化,二是方向性绿廊应顺应本地区盛行的风向设置;三是针对性一方面绿廊应把现实的和规划的大型绿地(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应有意识穿过城市生态环境负荷重、热岛效应严重及旧区改造等地区,使之真正担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四是可行性绿廊布设应沿河沿路,可操作性强且可水绿结合推动河道及道路的整治。
通过绿廊纵横布设形成的生态绿同才能发挥农村对城市的支撑系统的功能,达到以绿制热、以绿净污,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也是落实霍华德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举措。
以上海为例,在外环线以内的绿廊布局,其方向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交织成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绿廊各9条,主干绿廊共6条,内环线以内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一致,应首先实施。绿廊纵横于城乡、浦西浦东、环内环外,绿廊相互交织成一个具有整体、系统性的生态绿网,它们的建成将把郊区和海上的冷湿空气带进城市,又能对城区热中心进行分割疏解。
四、区系结构和群落结构
城市绿化的基础是植物,而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如何运用植物材料再现城市中的“第二自然”,是长期存在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虽然谁都能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但在城市绿化的实践中,是人居于自然之上还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真正做到人和自然关系很和谐呢?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植物生长的分布区域有明显的地带性,它随地理区域、气候带、地貌等不同而有区别。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中国的植物分布(简称植挪就可分成温带、暖湿带、亚热带、热带……等八个植被区划,我国各个城市均处于不同的植被区划地区范围之内。所选用的植物应该尊重其具有地带性的特性。然而在城市绿化的历史上却常常发生跨越地带的错误,大量引种最后遭到多次失败的教训,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并不少见。以上海为例,大规模引种了适应在较高纬度的华北地区生长好的加拿大杨及二次引种适应在低纬度华南地区生长的检树,结果均全军覆灭。事实上,上海地处中亚热带北缘,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根据前几年对上海城市绿化最常见的乔木和灌木树种调查,前者有68种,后者有105种,上海可用于绿化的植物材料都是很丰富的,当前应该深入到江、浙一带属本地带的区域去挖掘、去发现,先引到城市环境中来种植,成功的就可推广应用,这样才能体现上海城市绿化的特色。
植物在城市绿化的立地条件中发挥其功能,还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指必须应用地带性植物;二是指必须适应城市特殊立地条件的植物种。这里重点指后者。如行道树先要按地带性原则选定树种,再要它在立地条件最差环境生长发育,但对它的功能要求却最高。人们常强调后者,而不注意创造有利于行道树生长发育人工可以改善的立地条件,对于因此而生长欠佳的树种又不能用两分法评价,而是一有缺点就全盘否定。所以,在一些城市存在着随便更换行道树种的问题,如在上海的一条道路,解放以来换的树种就达十余种之多,甚至连世界著名行道树种之一的法国梧桐,也因其“冠”“法国”两字在五十年代末被认为是崇洋了,曾一度被否定,当时外省市公。郑付情地大批运走,在那里发挥了良好的绿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种从南到北不少城市几乎都以“四大件”当家,即法国梧桐、雪松、广玉兰、香樟,使城市绿化面貌显得很单调,而长成大规格的行道树却寥寥无几的根本原因,历史事实证明,只要对城市特殊立地环境及养护管理稍加改善,在一般的城市中,可以选种的行道树种至少有十余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绿化功能。再有,从园林绿化设计风格上也很难看到各地‘曙二自然“的特色。近年来;建筑业的欧陆风刮到了城市绿化中来,不管大城市、小城市都风行从国外进口草种大铺草坪,在有的地方甚至拔掉大树铺草坪,在人们心目中城市绿化的现代化就等于铺设草坪。我们不否认城市需要一定数量的草坪创造开敞绿色的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这是必要的。经过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多的草坪不仅因其生态效益小于同面积上种植的树木,而且投入和以后的管护工作量均大大超过后者,因此,多种乔木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还要在主要景点移栽些大规格的乔木以显示大城市美丽的形象,也是需要的。但是,大规格甚至特大规格的乔木是在自然界人。十年才形成的自然资源,将其移栽到城市的特殊环境中来,要求保证成活而且还要求保持原来高大的树干和宽阔的树冠的外形就一定要有严密的技术措施和足够的资金。因此,根据我国的资源、资金、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应该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再次刮风。
当前,有些城市提出把“森林引进城市”的口号,我们认为这个口号更加贴近‘自然“,更易被城市的人们所接受。”森林“不是一株株大树的机械总和;而是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组成的植物群落,它们与微生物、动物及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和有机的整体。这种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占用土地少,能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自然资源(如光、热量、水分、矿物质等),在同样的空间叶面积指数最多、绿量最大,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在人多地少的大城市中是最适宜的。
如何实施把“森林引进城市”的措施呢?不是真的把一座森林搬进来,而是应该到属本地带的自然界去调查植物群落的种间组成及其空间结构,再在城市内调查保留有15年以上历史的人工或自然植物群落;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出符合项极群落原理的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中逐步形成以稳定的、优化的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因为它们不仅有本区域41植物地带性的特征,而且,绿量高、生态效益显著,又能为动物提供栖息、繁植的场所,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地,还为城市中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美好意境。
在整个城市中森林型的植物群落应是主旋律,它与开敞的草坪及形态雄伟的大树构成一个有节奏、有韵律的城市绿化整体。
- 上一篇: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 下一篇: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