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相关规范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工程相关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工程相关规范

篇1

关键词:交通工程;跟踪审计;问题;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交通工程中涉及的施工图设计及审查等等,审计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且审计的处理效果关系着交通工程完成的质量,并且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对项目开展的各个阶段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过往的数据进行仔细的研究及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尽可能保证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高效进行,并降低审计风险。

二、交通工程跟踪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跟踪审计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突发的意外,必须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这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以确保审计规范化进行,同时作为审核工作人员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的指导审计跟踪的操作指南没有形成,相关的审计法规制度没有建立建全,不具备合理、科学、充分的跟踪审计研究理论,并缺乏实际操作指导,历史经验积累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没有规范性的参考标准,许多细节问题不能进行规范性的处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产生根本性的问题,影响交通工程的开展与实施。交通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对交通跟踪审计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这直接使向下属员工传递了一个不良习惯,某些中介机构的人员不能够充分认识到跟踪审计的重要性及相关操作方案,导致中介机构分不清自身的工作职责,甚至是滥用权力进行不正当的业务行为,出现越权现象,可能会导致内部矛盾的产生。

(二)改进及完善招投标工作制度建设

交通工程建设必定涵盖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制度,例如,交通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等等。这是实现交通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但是,解决跟踪审计的管理制度问题并没有有效解决,常常抓不到交通审计的重点,便不能及时解决其出现的问题。

三、改善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措施

(一)补充及完善

关于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制度对交通审计的工作内容、收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以加深工作人员对其的认识与了解。同时需要在内部实施奖惩分明的制度,激励上进的审计人员,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对违规操作的工作进行严格的惩罚,以确保此类事件不可再发生,保障审计的地位,并提升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切实保障交通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以标准的制度保障交通工程的发展与进步。

(二)提高概算文件编制的效率

项目概算预算文件的规范性、合理性、真实性、有效性是保障跟踪审计有一个良好结果的前提。这主要是通过辨识预算文件的组成与结构是否完整,其是否突出交通工程当前存在的重点问题;预算文件是对成本支出的一种预测,其在预测的过程中是否遵循实际具体情况进行操作,是否在整体上突出交通工程的综合效益等等。总之,这需要加大对文件编制的监督与审查力度,切实保障文件的编制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做好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监审

由于跟踪审计涉及的业务繁多,施工环节与施工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变的,加之交通工程的参与人员多且杂,工作量巨大,以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监督管理的难度,制定规范管理制度的难度。解决以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招标文件的审计进行补充及完善,在事情未发生之前进行根本性的解决,防范于未然。同时需要对标底进行规范,构建出专家评审机制,确保评标的人员随时可以到位,规范招标的行为,维护招标的秩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虚假投标,谎报投标的事情发生,切实做好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监审。

四、结束语

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是会产生许多问题,暴露出其长期存在的缺陷及不足之处,甚至是严重影响了交通工程的发展进程。在本文中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更重要是需要加强对交通审计工作的重视,建立一个专业团队,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其进行规范性管理及改进,促进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江华.交通工程跟踪审计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对策[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年10期

篇2

关键词: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67-03

交通设计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灵魂,是有效衔接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纽带,交通设计可以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结合,可以在进行设施建设之前对交通规划工作进行反馈,以避免资源浪费,并可以在设施建设前充分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并为交通管理设施预留所需的资源。交通设计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完善于本世纪初,自2000年开始,伴随着国家公安部、住建部(原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畅通工程,交通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开始被广大的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接受并引入,2009年“交通设计”被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确立为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全国相关院校陆续开设了本课程。上海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2005年以来就将《交通设计》作为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一直开设至今,由于是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很多的问题与困难,教研组不断在摸索中前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其他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分享。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缺乏合适教材。《交通设计》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在《交通设计》课程开设之初,全国没有一本正式的交通设计方面的教材,只有将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2003年编写的畅通工程科技丛书《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作为教学参考用书,2010年杨晓光教授正式出版了《交通设计》教材,全书分十一章,系统地阐述了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包括:绪论、交通设计理论基础、交通问题及其特征分析、交通设计基础与条件、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枢纽交通设计、停车场(库)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交通语言系统设计、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等[1]。并入选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填补了这一空白,但由于我国不同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侧重点和方向各不一样,所以这唯一的一本教材很难满足全国不同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不符合我校在航运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材使用的需要,如缺少了港口地区及港口集疏运道路交通设计的内容,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交通设计工程案例,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需不断完善与更新。《交通设计》是一门年青的课程,其内涵与外延还处在不断地变化与完善的过程中,虽然交通设计目前唯一的一本教材出版仅二年,但其中许多内容就需更新,最近两年,国家制订或修编了一系列与交通设计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规范,如新编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已于2011年正式实施,修编的《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中的总则、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前三部分于2009年正式实施,后续的作业区、速度管理、铁路平交口、自行车和行人控制、学校区域五部分的内容还在编制过程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正在修编过程中,《城市快速公交设计规范》以及《交通信号控制设计规范》的编制也在酝酿当中,这些相关规范的内容需要及时反映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来,这就需要任课老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更新。

3.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储备缺乏。《交通设计》是一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交通设计必须融入到城市设计之中,并在交通土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道路使用者与管理者对道路功能的要求,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因此交通设计方案必须与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相互协调,学生既需要掌握以上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必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如AutoCAD绘图能力以及微观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与操作能力,所以在开设《交通设计》课程之时必须对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完善,让学生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4.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交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程实践。在最初的《交通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系统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述进行教学,缺乏大量工程实例和有效直观的演示手段,缺乏理论知识与交通设计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偏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很难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实践环节成了对某些理论的简单验证,失去了实践本身的意义。

二、教学改革措施

1.课程体系的调整与优化。针对《交通设计》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的特点,教研组对整个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将《交通设计》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在此之前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了工程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使学生能有扎实的画图能力,为将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在大二下学期开设了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系统分析、工程测量,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了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原理、道路勘测设计等基础专业课,为《交通设计》课程的开设提供知识储备,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交通设计》课程的同时并行开设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仿真等课程,使得交通设计方案和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能够相互协调,并能通过交通仿真的手段对以上方案进行直观的演示与评价。

2.教学内容补充与完善。针对统一的交通设计教材不能反映我校交通工程专业行业背景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仅将其当作参考教材,不完全依照教材的内容来授课,而是结合教学进度补充港口地区及港口集疏运道路交通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参照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专题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课堂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将实物图片、现场录像、动画演示等加入到课件中来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2)案例分析讨论:《交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凭理论讲授缺乏针对性,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可适时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来解释和说明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承担的一些横向咨询项目,适时地将洛阳市中州路交通设计、合肥市宿松路交通设计等具体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案例的内涵并参与到具体的案例调查,例如在讲授第三章交通问题及其特征分析时,除了讲述课本上的通用知识外,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以学校周边某条道路的交通设计为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调查,以专题的报告的形式分析每条道路交通设计的优缺点及可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组织专题报告: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广泛猎取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交通设计的发展动态。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公共汽车交通设计的内容时,我们就补充了快速公交以及地面有轨电车交通设计的内容,布置了我国主要城市BRT建设模式以及地面有轨电车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二个报告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完成杭州市BRT及上海张江有轨电车的调研任务并用相应的专题报告,由学生主讲,促进了教学相长。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程建设的难点,除了用以上的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报告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外,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还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的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在电子地形图、交通流量和流向等基础资料给定情况下,要求学生模拟某城市中心区某复杂交叉口群的交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定的设计条件,学生提出设计思想,提交设计成果。学生通过分析相交的基础资料,完成交叉口群的交通组织设计、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设计,并要求利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渠化设计方案和信号控制方案进行建模、仿真、评价比选,确定最佳设计方案,使学生充分了解交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参考及应用有关规范,能从学科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通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进行交通问题分析和方案优化设计的基本技能[2],我校结合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在我们教研组的指导下,该专业学生的交通设计成果分别获得了第五届与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与优秀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晓光.交通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马万经,杨晓光.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105-107.

篇3

我国经济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交通工程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交通工程建设不仅与城市面貌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关乎市民的出行安全,因此,确保交通工程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交通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工程检测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想要确保交通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检测技术的实施,充分发挥检测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保证交通工程的质量,为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对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交通工程;检测技术

想要保证交通工程的质量,就离不开交通工程的检测技术,我国的交通事业目前在不断发展,在交通建设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使得交通检测技术等级不断的发展,相应地,交通工程检测工作作为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评定的重要环节,自然也应该不断提高其水平,做好相关的工作。

1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1.1更好的对各种原材料及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质量进行判断交通工程检测技术对交通工程检测过程中所使用材料规定性能研究非常认真的进行,就可以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更好的进行判断。从而使我们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规范并准确的保证工程质量。

1.2在材料施工中进行中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进行革新发展,以至交通工程可以应用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在交通工程中通过质量检测,可以对新技术以及新材料进行引用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很好的判断,同时在施工中也能对经验和教训更好的积累,对施工技术的提高很有帮助。这样交通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在质量方面得到有效控制。

1.3更加合理、科学的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除了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外,我们还要进行评定工程验收质量。从而更全面的保证工程质量,并控制了施工进度和解决如何降低工程造价等问题,实现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质量检测工作能提高控制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做好质量检测工作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只有通过对科学的检测和试验手段进行使用,并且与严密的工程监测相结合,就能更好的提供交通工程质量评价供准确的、科学的依据。因此施工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交通工程检测技术。

2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现状

2.1检测管理不规范当前检测技术管理工作不规范,从而导致其检测工作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没有按照规范的流程建设实验室,在建设实验室的时候,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建设,从而导致实验室不规范。

2.2人为因素交通工程检测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单一乏味且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这些原因就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激情,责任感逐渐缺失,检测时容易产生错误。另外就是,有些工作人员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会应用新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操作中又常出现错误错,这将阻碍了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在的施工方比较松懈,对在建的交通项目只求速度,管理层次特别欠缺,这样就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不按要求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审核签字也是敷衍了事,不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对项目进行检测。

2.3检测范围和交通工程项目不能细化要确保交通工程的质量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需要对其中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检测,施工中使用到的原材料,例如水泥、外加剂、钢筋等等,需要根据有关的指标,对其进行详细的检验工作,对于使用量比较小的材料,例如钢管、小导管等,其相关的检测工作也应该给予重视。对于检测范围,需要做好明确界定,有关指标需要符合实际的要求。在交通建设施工中,会涉及许多的材料,因此,要做好有关的管理工作,对于细节加强把关,特别是对于检测的指标,要有详细的标准范围,否则就会有利于具体操作。

3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现状的对策

3.1对检测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为了使交通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得到实现,我国政府先是对交通工程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考察,并且颁发了多部规定交通工程建设各项标准及施工行业行事规范的法律条文,这使国内交通工程市场更加健康的发展,并且使其更加规范的运行。另外交通工程施工单位也应通过对交通建设发展需求的结合,不但要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遵循,对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的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与完善,另外,政府及相关部分也要通过其他多种措施,对检测机构专业化方向的发展给予鼓励与支持,使检测机构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3.2提升检测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施工人员和检测技术人员测量专业方面的素质提高方面,首先应当多组织相应的职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人员素质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来;其次,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的岗位应该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带动现有的检测队伍,可以从大学等高知性领域引进人才。对目前检测队伍中注入高素质人才的新鲜血液,将会更好地带动检测工作的科学有效展开,为检测质量提供根本性保障。

3.3管理内容的具体化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全过程做质量监控,试验室对于工程材料应该严格进行抽样检查工作,保证材料与项目的质量,给不同层级的试验室做检测工作提供科学的有效的依据,与此同时,也应该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检测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总监办需要对试验人员进行严肃的管理,对于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在检测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要及时地进行反馈,确保检测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于弄虚作假以及欺骗隐瞒的行为,要做到严厉查处。总监办的主任对于工程现场一样也有着管理的职责,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施工,在审核之后应该进行清场处理。对于抽检的资料,进行核查工作,如果发现有改动和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发生,需要提交给总监,追究人员相应的责任。

3.4对于检测技术的数据严格管理想要保证工程质量的控制和评定工作更加完善,就要保证检测技术的数据准确性和客观性,对于检测工作来说,数据处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各个施工环节都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更加科学地进行。为了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结果再进行取舍的时候要按照误差理论以及数字修越规则来进行,保证检测数据对于交通工程质量的评定是正确而公正的,同时根据试验项目的不同,应该安排专业人员来分别建立台账,这样一来试验资料会更加的完整并且清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交通工程检测技术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交通工程的工程进度,有序的交通工程检测工作将会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促进施工技术朝着新进性的方向发展。在交通工程的检测工作中,无论是技术管理者还是检测人员都应该有着积极、严谨的工作的态度,认真对待检测中的每项环节和数据。

参考文献

[1]付会光.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10):67-69.

[2]许锋浩.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应关注的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4(23):56-57.

[3]周超.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151.

[4]王欣欣,姚亮.交通工程质量检测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143.

篇4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路基 填料 压实 标准

1前 言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有必要对轨道交通的路基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铁路,两者之间的区别。首先是国家铁路路基的承载对象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差异较大,国铁轴重23t,而地铁16t,轻轨14t;其次城市的区域性特点与国铁适用范围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采用《地铁设计规范》相关标准,还是直接套用现行国家铁路标准,实施轨道交通路基填筑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最新版本的《地铁设计规范》有关路基部分完全套用国家铁路路基设计规范Ⅲ级线路的标准,虽然解决了此前设计中常套用国家铁路标准的现象,但如此套用仍有不尽合理之处。

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对轨道交通路基填筑的标准进行有益的探讨,本着保证质量的前提,尽可能采用最经济的施工原则,合理调整基床填料、压实指标、检测标准等参数,以期更科学地建设上海轨道交通。

2上海轨道交通土路基主要特点

2.1地区特点

(1)土质差:上海地区表层土质分布按土层厚计算,除去面层有机土,二层为粉质粘土(厚约2m)、三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质粘土(约5~7m)、四层为淤泥质粘土。按照铁路路基规范的填料标准划分,基本均为较差的C类土及以下的土质。

(2)承载力低:根据工程地质勘测实测资料统计表明,静力触探Ps值:二层土1.08~0.89MPa;三层土(1~2分层)1.21~0.82MPa;三层土第3分层~五层土0.36~0.78MPa。直接影响路基的土层主要为上述的二、三层土,一般而言上海地区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约在0.97~0.8MPa之间。

(3)含水量高:上海地区属东南温热区,该区季节性雨季雨量充沛集中,台风暴雨多,地表水极为丰富;反映在路基病害方面主要有:水毁、冲刷、滑坡多。地下水位高,一般不低于地面2m;反映在路基病害方面主要为软弱土层多。

2.2 轨道交通的主要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的实质是相对国家铁路而言,比较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与国铁(包括Ⅰ、Ⅱ、Ⅲ级铁路),主要从荷载、速度、运量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车辆不同而影响其限界的差异本文不作探讨。

Ⅰ级铁路设计速度为120km/h,II级铁路为100km/h,Ⅲ级铁路为80km/h,轨道交通的设计速度为80km/h,与Ⅲ级铁路相同。

Ⅰ级铁路年客货运量不小于15Mt,Ⅱ级铁路小于15Mt大于等于7.5Mt,Ⅲ级铁路小于7.5Mt。地铁编组一般6~8节、轻轨编组一般4节,铁路编组一般客车10~20节,货车可多达100节。在铁路客货运量中,每对旅客列车(对/d)上下行各按0.7Mt年货运量折算。轨道交通即使按每对客车(对/d)上下行各为0.15Mt折算,也可达到Ⅰ级铁路运量。

荷载的差异非常显著,地铁动车16t,轻轨动车14t,国铁内燃机机车23t(Ⅰ级、Ⅱ级、Ⅲ级铁路皆同)。

3国家铁路及地铁有关路基填筑的主要规定

3.1 轨道交通建设使用的有关路基工程的主要规范和标准情况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使用的有关路基工程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最新2000版)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

3.2铁路、地铁有关路基规范、标准的发展

由铁道部的《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目前使用的是2002年版,与1999年版基本无差别。1999年版由1996版发展而来,1996年版为1985年版的局部修订版。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涉及基床厚度、填料类别和压实标准的参数则是参照其版本前的相应的设计规范而制定。

如2002年版施工规范的基床厚度、填料类别和压实标准相关参数与1999年版设计规范的相同。2000年版施工规范相关参数与1996年版设计规范的相同,1996版路基施工规范中,压实标准是被要求执行1985版的路基设计规范(TBJ1-85)相应的压实指标规定。

1998版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压实度及地基系数指标是根据1996版设计规范(TBJ1-96)和施工规范(TBJ202-96)相关规定制订的。

地铁路基规范经历两个阶段,即1992年实施的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属初创版本,许多参数、指标不尽合理;2003年实施的地铁设计规范,基本套用铁路设计规范有关Ⅲ级铁路的标准。

3.3 路基填筑压实标准变化情况

1996年版较之1985年版,增加了K30标准及相应指标。废除1985年版一直沿用的从上世纪50年代参照原苏联当时的击实标准而制订的;采用国内外公认并普遍采用的普氏和修正普氏标准,即轻型和重型击实标准。

1996年在修改中,将Ⅰ、Ⅱ级铁路干线的压实度适当提高,基床底层由原来的Ks=0.90提高为Ks=0.93(KL=0.95,Kh=0.85),基床以下部位不浸水部分,原Ks=0.85提高为Ks=0.90,基床以下部位浸水部分、基床表层以及Ⅲ级铁路的基床仍保持原压实系数不变。

1999年版在修改中则取消了轻型击实标准,只保留重型击实标准和K30地基系数标准。

篇5

【关键词】信息 技术 交通安全 工程应用

现阶段国内建设工程正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与之相关的单位与部门也开始注重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以往的安全管理不完善、资料混乱、不能按时完成工程等各种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与控制。随着现代化力度加强,群众对交通与生活工作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同时也可以看出:规范、完善、信息化管理必将被普遍应用在交通安全工程中。

1 信息化管理对交通安全工程的应用要求

一个合理、完整的管理体系与框架是正常发挥所有方法与先进手段的关键,为了让信息化系统得到正常发挥,必须拥有能支撑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章程与准则,以此规范信息化管理进程。为了建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框架,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1 原始信息的收集

建成有效的信息框架,快速、精确的收集信息需要对应的制度来安排工作人员建成有效的信息收集。在信息管理与组织工作中,通过完善奖励机制,为表现优秀的单位与个人颁发奖励,相反,对于个人不负责带来的失误,必须给予惩罚。树立起良好的管理体系,将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建设与发展基础,这样才能迅速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管理目标。

1.2 规范信息渠道

在信息管理中,为了确保同级、上下级间的横向与纵向信息有明确的界限,必须设置明确的制度区分部门与单位间的信息,及时将内部工作进行准确的划分,以不免重复收集与采集带来的问题。

1.3 充分发挥信息功能

信息利用作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利用率是有效信息和原始信息的比例,该比率越高说明信息利用率越高;相反则越低,同时也说明人力、物力与财力没有有效流动。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想方设法提高专业人员的信息力度与信息处理能力,以健全信息管理过程,帮助工作人员改善信息识别能力。另外,还需重视定量分析,从各种数据中得到规律与结论,以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信息功能。

2 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内容与技术

2.1 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内容

建设单位在各种支付报表审批中,必须将表内编码与业主提供的编码进行比对,以及时更换错误编码。同时,上交支付报表时不能仅仅提供纸质材料,还需上交电子版报表。质量管理作为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它贯穿在整个建设工程中,所以不能缺少质量报表。同时,尽量在施工准则、业主要求与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下进行工程审查,在安全质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做好现场监管,并且迅速处理工作问题。对于工程量较大的项目,还必须做好实时监控,这都说明了信息化对交通安全工程的作用。

在安全管理中,工程师需要随时做好安全事故与潜在隐患的排查与检验工作,并且将拍摄地点、日期、人员都标注在照片中,最后发放给对应单位。一个科学、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实时监控工程,还能最大程度的减低事故发生率。

2.2 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技术

对于业主给定的编码,每个单位都会结合已有方法与经验对每份文件进行核对,并且对各种工程文件的首页进行着重编码。如果在文件编制中包含其他文件,也需标识出引用文件编码。在编订中,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方法进行不同的表格编订,同时每个单位都会把文件上报给对应的部门。

在质量管理信息化中,以业主颁布的规定与方法填充报表编码,业主需要整合工程师审批进行数据填报与审查。针对重要工序,并且不易监控的内容,将图像应用到施工现场中,或者使用GPS与实时监控进行,及时将现场情况上报给指挥单位。

3 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3.1 信息化管理要求

在信息化管理要求下,要求具备很多技术条件,如: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设施与制度、标准的系统与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等。因此,在交通安全工程中,必须建成一套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与设施。在建设中,对应的单位必须标注好信息化工作重要性,通过设立专门的单位,配置对应的工作人员,结合施工范围、业主要求,确保与计算机相连,这样就能及时查询和交通工程相关的信息。当然,也不能忽略信息管理制度,相关单位应整合工作要求,安排周例会、月例会,并且制定与岗位相关的制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管理权力范围与责任的落实力度。

在信息管理与收集中,经常出现不同的灌流、施工、监理与设计文件,不同的管理也会产生各种文件,这样很容易在信息管理中造成混乱。对此,所有文件都必须归于信息管理与检查,这样才能确保相关文件自开始到结束都不出现问题。

3.2 施工系统的数据收集

在系统数据采集中,通常会采集、处理与工程直接相关,并且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当这些数据得到处理后再将其反馈给业务以便今后使用,该数据具体包含视屏、文档、图片以及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料。从施工领域得到的信息数据可以作为业主制定相关制度的基础与条件,然后再对建设工作进行指示与部署,并且为接下来的工程施工与管理提供参考资料,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

3.3 信息技术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多的信息技术将应用到交通安全工程中,当然也带动了传感、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一系列大的背景下,交通安全工程的信息化技术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首先,信息技术的整体性能将得到改善,尤其是传感技术,直接增强了检测功能。其次,机电一体化、系统化发展良好,将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基础,结合计算方法与人工智能技术,促进道路安全工程向系统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4 结语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交通安全工程中,不仅对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交通事业发展也给予了很大的贡献。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信息化管理得到提高的情况下,为相关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唐亮.信息化条件下营运车辆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胡水清,俞力.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3:180-181.

[3]李恒志.交通冲突技术在珠江口水域水上交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篇6

一、咨询审查的内容及重点

公路工程前期工作交通经济咨询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有:①交通量预测基础资料收集的完备性,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现状及规划资料。②交通调查方案的合理性,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合理性。③交通量预测方法选取的合理性,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的预测一般采用“四阶段法”,对于二级及以下和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的公路可以适当简化或采用其它预测技术。④交通量预测思路的准确性,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其他运输方式转移交通量预测的合理性和完整性。⑤交通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审查预测结果是否与各特征年客货车增长率相匹配,与平行通道中承担的功能和作用相适应,与项目的定位相符合等。⑥经济评价方法的准确性,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对于新建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采用“有无对比法”,对于改扩建项目应采用“增量法”。⑦经济评价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参数和财务评价参数选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⑧相关税费计算的合理性,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等。⑨经济评价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收费收入、运营成本、折旧及摊销、还本付息计算过程的准确性,相关附表的完整性,相关表格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表格计算过程与文字表述一致性等。

二、常见问题分析

1.交通量咨询审查中的常见问题

(1)交通基础资料收集不充分,交通量预测结果不可靠。交通量预测结果对基础资料的依赖性较强,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与交通量增长率密切相关,当交通基础资料收集不充分,缺乏直接影响区相关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资料时,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结论不可靠,从而造成交通量增长率预测结果不可靠,影响各个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另一方面,基础资料中对平行竞争性道路资料收集不够,对走廊内各条道路的分析不充分,导致走廊内各条道路承担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论证依据,也会严重影响交通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交通调查不规范,调查结果可信度不高。交通调查是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集所需基础数据的最基本手段,其目的是了解项目影响区内的公路交通运输的特性、构成等情况。交通调查一般包括OD调查和交通量观测。在咨询审查工程中,部分编制单位对交通调视程度不够,为节约成本和降低工作量,交通调查点设置偏少,交通量观测时间不足,或直接采用多年以前的相关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调查数据,数据陈旧且实用性不强,导致调查结果可信度不高。

(3)多种运输方式考虑不足,转移交通量预测流于形式。公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其它运输方式如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水运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咨询审查过程中,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分析不足,对其它运输方式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起终点、建设时间、建设标准、路线走向和分流影响分析不够充分和全面,导致转移交通量预测结果不可靠。

(4)对特色产业分析不充分,交通量预测结论偏差较大。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派生性需求,与项目影响区产业结构息息相关,在交通量预测过程中,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缺乏对重点旅游景区、大型运输港口、工业原材料(如煤炭、钢材、石油等)基地等重要交通发生源和吸引源的内容分析,往往只是在趋势交通量中一笔带过,对项目影响区内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分析论证不足,导致交通量预测结论偏差较大。

2.经济评价咨询审查中的常见问题

(1)收费收入计算过程含糊不清,现金流入计算结果有误。部分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对收费标准(如货车采用计重收费,超载货车比例和平均吨位的确定方式)、收费里程(如特大桥隧是否单独收费或叠加里程收费)、一类小汽车免费和免费车的比例计算过程含糊不清,无法核验现金流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未考虑营改增影响,评价结果失真。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已针对部分行业全面开展营改增试点,交通运输业已经确定为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涉及范围之一,对于现行的财务评价应全面考虑营改增影响。在咨询审查过程中,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依旧采用营业税的计算办法进行财务评价,未考虑收费收入销项税和建设期进项税以及运营期进项税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3)所得税理解上存在偏差,计算过程有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所得税的计算主要在于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中的所得税是对融资前进行分析。该所得税的计算与融资方案无关,计算结果应区别于其它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该所得税应根据息税前利润乘以所得税税率计算,即调整所得税。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所得税是对融资后进行分析,其所得税应该考虑净利润乘以所得税税率计算。在咨询审查中,此类问题出现较多,未引起编制单位的足够重视。

(4)忽略对敏感性问题的分析,无法找出敏感性因素。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财务指标的敏感性分析不足,无法找出敏感性因素,只做经济评价“可行”的结论,不做经济评价“不可行”论证,据此作出的经济评价无法分析出影响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

(5)附表数据不全或缺失,计算结果前后冲突时有发生。根据相关编制办法,工程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章节内容中的相关附表包括项目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等。各个表中数据都紧密关联,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附表缺失、附表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等问题,导致财务指标计算有误。

三、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相关内容编制时间安排不合理,准备工作不足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交通经济章节内容编制需要一定的研究周期,相关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交通调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选择都需要一定时间,但部分项目受制于委托方要求、工作成本、相关专题批复等因素,导致项目组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以上相关工作。此外,由于部分项目涉及到收费收入、运营成本等财务敏感信息,委托方没有提供真实、客观和全面的资料,使得交通调查流于形式。

采取的对策措施有:应加强与委托方联系沟通,明确工作内容、深度和工期要求,完善交通经济相关内容的编制流程,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资料收集方案和交通调查方案,确保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的基础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备性,保障前期工作依据充分,数据详实,内容全面。

2.编制人员综合素质不足,交通经济章节内容编制水平有待提高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交通经济相关内容涉及学科及内容较多,包括道路工程、交通经济学、数理统计、投融资、财税、会计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从事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经济章节内容编制的人员多为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投融资、财税、会计和法律等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少,人员专业结构单一,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一定经济管理和财税、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匾乏,导致交通经济内容质量偏低,涉及营改增、所得税等财税方面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

采取的对策措施有:①应加强道路工程、交通经济学、投融资、财税、会计人员等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3个环节,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鼓励员工到国际相关组织、兄弟单位或科研院校去学习交流,聘请专家到单位内部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以专业执业人才为主体、以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为支撑的人才梯队,为提升报告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②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咨询工程师考试,重点培养员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创新性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其成为既能掌握和熟悉工程技术又精通投融资、财税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的人才,善于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的人才,全面提升相关章节内容编制质量。

3.工作模式固化,创新性工作重视不够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经济相关信息涵盖内容较多,部分编制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在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章节内容中采用固定模板,没有考虑到某些项目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如疏港公路、旅游公路、省界出口公路等,因此无法得到较为准确的交通量预测结果。同时,在经济评价中套用类似的计算表格和软件,未能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和更新,导致评价指标计算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采取的对策措施有:①应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对不同类别功能作用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经济相关内容的工作思路和经验总结,建立交通经济专业知识库,加大编制单位人力、物力投入,拓展知识获取的途径,广开信息收集渠道,积极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交通经济最新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培训,加大对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家财政部等部委的最新文件精神贯彻落实。②应用方便、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得获取的知识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记录到知识库中,实时更新相关规范和参数取值,加强员工对知识库的学习,使其及时了解、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经验,更新其知识结构,扩大其知识面,提升其业务水平。

4.工作流程不合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编制交通经济章节内容需要事先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资料收集计划和调查计划,按照既定的步骤,一步一步扎实地推进。但部分编制单位事先没有确定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或确定了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却没有照此执行,导致编制过程中顾此失彼,程序混乱。同时,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未执行到位,导致相关内容编制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采取的对策措施有:①对内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以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持续改进理念为指导,狠抓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总经理(院长)或总工程师(总经济师)领导下的质量管理组织,根据质量标准要求,制定适合本部门特点的多级评审制度,对报告质量进行内部评审,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建立以项目负责人的质量责任为基础,集体质量审核为补充的质量责任制,强化质量责任的约束机制,健全提高质量的激励机制。②对外高度重视外部专家对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和评估工作,实现工作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交通经济编制团队应认真采纳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评审中提出的问题积极响应,认真完善报告内容,提升相关章节内容质量。

篇7

一、我国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招投标的问题:由于全国各地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数量愈来愈多,而这些建设项目需要对于施工单位进行资质的审核,只有那些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通过的,具有合法资质的单位才可以获得“准入”的资格,进而完成交通工程项目的建造。但是,由于交通工程项目确实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于是在工程的招投标阶段,就存在着腐败的问题。这些具备资质的单位就利用各种关系与手段,对工程的负责人行贿。利用不透明的规则中标,又或者不公开竞标,直接获取“准入”机会。这些存在于招投标活动中的暗场现象,这些资质不够或是根本不具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进入工程的建设后,为以后的安全建设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2.拖欠工程款问题:由于我国的交通建设市场环境不甚规范,实践当中存在着一些业主为了展开不正当竞争,或由于交通建设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到位等原因,造成许多建设人员的工资被长期拖欠。而这些利益受害者,由于缺乏相当的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一直未能通过诉讼等合法手段及时有效的解决拖欠款项的问题。

3.交通工程监督及安全问题:由于交通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相关交通工程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对交通工程建设投资的合理性与效率性进行有力的监督管理。但我国目前的交通工程监督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各地各部门已意识到交通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工程监管的贯彻不力,执法存在偏私等原因,交通工程项目引起了如重大安全事故、建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等问题。

4.征地拆迁的问题:交通状况的改善,有时不得不以牺牲一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前提。其中就包括了征地拆迁的问题。由此可见,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民众维权意识日益觉悟的大背景下,做好各项交通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已成为关乎一项交通工程成败与否的关键。

5.环境保护问题:在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历史遗迹的破坏等问题。因此,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在此期间,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足

如前文笔者所列举的各种问题的存在,反观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的现状,却不无问题。以上各个问题,或是交通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漏洞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之所以尚未得到解决,法律规范的不足正是原因之一,也是执法不力的源头所在,因此研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存在的不足,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有关于交通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整体上呈现出数量多,结构杂,规范旧的特点。按效力等级划分为法律与法规两个等级。其中,法律已涉及工程建设的招投标直至建设完工后的环境保护的阶段。

在较为详细地列举了我国立法方面的现状情况之后,笔者拟通过发现这些法律法规背后所存在的问题,以指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今后的完善的方向与价值所在。

首先,部分法律适用上有难度。例如,2001年11月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是当前解决房屋拆迁纠纷最高层次的依据,然而可惜的是该条例较为笼统,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难以规范全国各地所有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和补偿形式,增加了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的难度。这就使得在交通工程建设当中的征地拆迁的问题的特殊性被大打折扣。因此,这一条例在交通建设问题的适用性上存在难度。

其次,部分法律针对性有待商榷。在有关于交通工程造价监督的问题上,国家交通行业部门却没有系统的规定,而交通工程造价的监督问题往往会存在官员腐败、工程质量瑕疵等问题的存在。因此,建议相关的交通部门针对特定的交通建设项目的造价问题,考虑各个地方的实际经济状况,结合地域优势与特定需求,建立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从而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与时俱进,增强法律规范的针对性。

最后,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缺陷。其一,一些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另外,也缺乏统一的现场安全检查的评判标准、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细则、安全执法行为规范等,这也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最后,法律法规运行状况有待规范。对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完善建议。

1.充分考虑到交通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制定针对于交通建设的法律制度。必要时,可以学习美国的方法,通过召开听证会等途径,及时了解民众的意愿,并且反映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以便于解决特殊的问题。而且,可以为每个法案划定实施的周期,以弥补法律的漏洞与不足。

2.对现行的法律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提高现行法规的效力。及时修改陈旧的法律法规,补充现实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法律的滞后性与不周延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篇8

通过对交通工程中跟踪审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交通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用到的技术、人员、工艺、材料、设备等非常多,并且在工程开展中要考虑到周边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实际利益,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程建设;解决对策

交通工程审计是交通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前期的方案选择、立项、征地拆迁工作、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施工预算审核,还是具体施工中的人员组织、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后期的竣工验收、审计都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内容,但同时也容易出现非常多的问题。为此,只有做好规范化的管理、有效的决策才能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审计风险,确保交通工程能够规范、高效的完成,减少问题的产生。下面就对具体的审计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交通工程审计面临的问题

1.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跟踪审计作为一项审计模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审计风险,要想使这些风险降到最低,就要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可以将其看做是审计得以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衡量审计人员工作是否规范的重要标准。但是,在规范与约束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相关法律建设上依然存在非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指导审计跟踪的操作指南没有形成,对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做的不够充分,经验总结也不够。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缺少参考的标准,很多工作存在盲目性。交通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对交通跟踪审计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一些中介机构的人员不能对跟踪审计有充分的认识,并且中介机构工作出现了错误也不能按照相关法律对其问责,使中介机构常常擅自运用职权,对权利划分界限不清。

1.2招投标工作制度建设需要改进交通工程建设包含了很多内容,各项管理制度也非常多,比如,交通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等。这些制度管理在整个交通工程中充当着基础作用,各项工作只有按照管理制度实施才能确保质量到位。但是实际跟踪审计确立的管理制度不能从基础工作入手,导致交通审计工作不能抓住重点,不能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3基础环境较为薄弱鉴于审计工作存在的复杂性,跟踪审计面临的工作非常多,并且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的审计人员要懂得各个领域的知识,比如,经济管理、法律、工程等,只有综合性的审计人才才能把审计工作开展的更好。此外,跟踪审计人员还要有非常熟练的业务开展能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做好组织、沟通、分析等工作。当前专业性的审计人才非常有限,很多人才都是只懂得一个领域方面的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很多人才都过于偏重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不能在平时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培训,还有一方面就是为审计人员缴纳的保险非常少,有的甚至没有保险,这就造成了跟踪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很难留住综合性能力强的跟踪审计人员。

1.4跟踪审计时间久,需要进行协调的工作较多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会经常缺少一定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并且相比单位不能有效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导致诸多的审计建议不能落实到位,因为缺少统筹与协调,使审计分工不明确,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致使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2做好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建议

2.1出台更多关于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规定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因为缺少必要的审计规定,导致审计工作缺少规范化的指导。为此,要对具体的审计工作内容、收费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有更深入的认识。构建出严格的奖惩制度,只要是违规操作的人员都要对其进行问责,严重的可以进行通报批评,最终使交通跟踪审计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

2.2做好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概算文件编制工作项目概预算文件编制是否能够规范、真实并且合法关系到最终的跟踪审计的准确性。主要查看预算文件在构成上是否完整,重点内容是否存在等;预算文件的编制还要能够符合工程实际,要能够体现出整个项目的综合效益;工程项目的材料供应方式、市场价格波动、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是否一致等;工程量计算以及概算套用方式是否合理。

2.3做好交通工程跟踪审计的监审招投标工作是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当中的重要内容。鉴于交通工程在施工环节与施工方式上较为复杂,并且参与工程的人数较多,需要实施的工作量非常大,为监督带来了非常多的阻碍。为此,要不断对招投标文件的审签进行完善,对招投标的标底进行规范,构建出专家评审机制,确保评标的人员随时可以到位,还要对招投标行为进行规范,控制好建设市场秩序,防止出现盲目投标、串通投标等行为。⑴标底要能够控制在概算限额以内,并确保编制依据的规范,查看造价资格是否合适,是否按照国家以及行业标准进行,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等,要能够善于发现片面造价行为的出现。⑵要审查招投标是否规范,在工程实施中纪检人员是否定期进行监督;保密措施要严密;还要对招投标过程中施工方案、施工技术、设备、人员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施工工艺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判,查看合同单价是否与招投标价格一致;是否存在非常严重的违纪操作等。

2.4加强信息化的跟踪审计建设信息技术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在不断增多,其重要地位已凸显出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交通跟踪审计中的应用是必然。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更为全面的获取审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并能够更好的实现跟踪审计、动态审计甚至是远程审计,还能够大大降低审计投入,使审计时间缩短,审计效率提高。为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构建出覆盖整个交通工程的信息跟踪审计系统,在审计深度、审计真实性等方面做好工作,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其具有非常专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跟踪审计当中。

3结语

本文对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交通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法律法规建设、招投标制度、基础审计工作等存在相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从相关规定的出台、概算文件编制以及监审工作、信息化跟踪审计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是确保交通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得以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柳建新.开展交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J].交通财会,2010(3):72-75.

[2]周萍.浅谈跟踪审计在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主要做法及作用[C].//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3]吴兴云.试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制度的配套措施[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2):113.

[4]池峰.基于审计视角的民生工程资金管理效益提升策略——以安徽省校安工程跟踪审计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4):50-52.

[5]姚天鹏,罗生梅.探索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工程跟踪审计提高项目投资效益[J].经济师,2010(10):235-236.

篇9

关键词 交通运输材料 采购 供应

统一采购及供应是将全部或者部分的采购权交给商,对商进行招标挑选优秀中标者,监督中标者按照规定完成采购供应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制定合理的采购原则及供应模式。

一、选择商,明确各单位职责

选择商时候要参考商的公司历史,考察商的同类业绩,从中挑选合格的商。根据商的社会评价、诚信度、经济实力,从优挑选。商的职责一般是依据工程进度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积极组织原材料供货需求、在合适的地方设立仓库、做好货物出入的记账活动。工程业主的职责是监督材料采购全过程,尤其是施工单位与商之间关系,保证各项费用能够及时到户,对商的材料供应进行监督、评价,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原则。施工单位职责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对各项状况及时反馈,组织好接收货物和验收的工作准备。

二、材料采购原则

认真做好材料采购招标供应商的文件,所有采购的细节要与商签订合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材料供应的价格、范围、材料的验收、材料的核销和材料差价。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部分材料供应量受季节影响差异额度比较大,如果材料供应商提报的物资计划不及时、准确,必将导致采购和需求形成差异,引起资金积压、短缺不足、工程进展滞缓等恶性问题。

(一)采购有保证的产品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采购相关部门认证产品、定点大中型产品,采购过程严格按照高速公路招标文件、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购。招标文件、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等是采购时候的主要参考依据。采购之前,要抽样检查生产厂家的材料质量,并根据技术规格要求进行严格的验收,如果两种产品价格相等,优先考虑采购获得国家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

(二)批量采购

因为批量采购[1]有把握市场的动态、节约成本的优点,可以尽量使用批量采购方式。集中统一批量采购每次的采购量很大,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要认真调查市场价格情况,尽量可以精确核算采购费用。在节约资金的情况下,采购到合适的产品。

批量采购能够吸引生产企业和区域参与投标的积极性,避免流通环节中货物多重销售增加成本与价格,能够获得比单一采购更优惠的价格,也适合检测部门检测监督。

(三)以工程质量为核心,提高供货服务态度

统一采购及供应,需要规划整个采购供应过程,合理仓储、配送、结算、售后服务。有利于人才业务水平培养,提高物流业务工作。

在进行各种材料的采购供应时候,要坚持保证供货速度,不能因为货物的供应,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要做到采购全过程在业主监督下进行,严格把关材料的入场,保证材料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进度。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和掌握造价成本,高速公路的物流供应要坚持向专业化、节约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三、材料的供应方式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材料供应链包括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物流活动。材料的供应水平和效率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工程材料供应的合作关系中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工程总承包商、施工单位、工程监理部门、业主,各个单位与施工单位要协调好内部关系,保证工程质量。

考虑到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材料供应过程的特殊性,一般将第三方方引入到建筑材料的供应过程中,这样可以优化、整合材料资源,降低整个材料的供应链成本和供应效率。从成本、速度、契合力三方面满足施工单位要求,提高物流水平。

根据用料计划,方组织车辆运输材料。材料准备齐全之后,按照合同条款及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在三天内对材料的规格、数量、品种、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于验收方法复杂的设备、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延长验收时间。如果验收结果显示不合格,需供应商在验收到期二十天内提出异议。复检时候由生产商、方和施工单位共同检验,复检合格之后,施工单位方可在收料单上签字盖章,作为结算的凭证,此次过程由施工单位支付检验费。如果验收的结果出现争议,最终裁定结果以交通质监部门的结果为准。方负责验收超过国家规定的合理磅差部分。

四、结束语

高速公路是大型基础设施,其投资时间长,投资资金大,使用周期长,牵涉范围广。因此,要高度重视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材料的采购和供应过程,规范高速公路交通建设工程的材料采购、供应、管理。实施统一采购和供应在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建设过程中优点非常明显,透明化操作、集中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寻租和偷工减料现象。因此,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商,确保高速公路工程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为吉林省交通运输厅物资供应站)

参考文献

[1] 李芳平.浅谈交通工程建设用材料的检测及影响因素[J].低碳世界,2014,5 (24):266-267,268.

篇10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工程在业务形式上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将工程中一些复杂的管理资料进行整理,还能缓解交通工程中的一些管理漏洞以及工程问题等,从而提升我国现代交通工程的运行水平。在信息化管理形式下,根据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中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技术形式进行分析,并提供有效的应用对策,以供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交通工程;安全管理

我国的交通行业已经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相关的发展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由于一些管理材料比较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整,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完成。特别是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实现,不仅提升了我国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人们对交通的发展需求,从而使交通行业能实现较高的服务质量。

1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中的主要内容

1.1财务管理

在交通工程中的财务管理,相关的建设单位在对各个类型的支付报表进行审查期间,要对报表中的安全代码以及业主要求的相关编码进行比较分析,并及时将一些错误代码改正。而且,财务的支付报表被相关管理单位上交时,不能上交一些纸质材料,要保存成电子文档式的财务报表才能确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1.2质量管理

在对交通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期间,它是整个工程实施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交通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对工程进行建设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填写质量用表。在业主实施相关的施工准则以及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保持在一致水平上,可以对其进行表格填写[1]。相关单位在将质量表格填写完毕后,相关的信息工程师还要对其进行检查,并保证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与有效监督,以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如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利用相关的定位系统对其进行严格监控,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有效发展,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管理地位。

1.3安全管理

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形式能够促进整个工程的实施安全。相关人员应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与检查,并及时对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安全事故进行拍照、记录等,同时,还要将已经拍摄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记录,并等其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的管理单位。因为一个有效的、标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实时性的监控管理,还能降低发生事故中的一些隐患。

2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主要技术

2.1文件管理的信息化

每个单位都要将业主制定的相关编码内容、方法与实际的文件编码进行核对、分析,但在核对过程中,要根据各个类型的工程文件,要将一些不一致的文件信息进行明显标注[2]。如果文件在编著期间存在其他记录的文件,也要将相关的引用文件进行标注。同时,业务颁布的相关表格也要根据相关方法进行参照。各个业主在全部文件进行传递期间,要注意将纸质性的与电子版式的文件一起上交,无论是相关的文本文件还是图片文件,都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程的工作效率。

2.2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将质量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能有效的提高整个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主要根据业主指定的相关方法以及规定的质量报表,对其存在的质量条件进行编码填写。业主要指导工程管理员以相关信息对施工数据进行填写,如果期间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程序、不易监控的工作,在施工现场可以利用实时监控分析施工图像,也可以利用GPS系统监控整个过程。针对现场实际的施工条件,要及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具体情况传输到指挥部,从而促进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执行。

2.3安全管理的信息化

在安全管理中实现信息化手段期间,相关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实时对一些事故的发生、安全隐患等进行拍照保留,并在拍好的照片后标注具体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实施单位以及具体人员等[3]。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发放到业主单位,因为每个单位是信息的处理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分析、整理,并对其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等工作。这期间,具体的执行工作都是根据业主的档案管理标准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工程本身的实际特点与国家的档案管理信息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这样才能促进信息的安全整理。

3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现代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适用于各个行业,因为一个完整的、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与先进设施、标准的信息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在运行过程能提升各个行业的工作效率[4]。首先,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关条件建立优质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交通工程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各个单位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并成立一个规范的、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还要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使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建立的相关标准实施工作,特别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摄影机以及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设备等,以促进相关设备在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对交通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相关的天气条件进行快捷查询,还能促进安全服务形式。而且,还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相关的交通工程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创建各个例会以及文件传递等制度,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并确保工作者的个人职责,从而促进信息化管理责任与权力范围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在对交通工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过程中,由于各个施工条件、文件、设计等阶段的复杂特征,有效的管理形式能降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混乱现象。所以,可以将交通工程中的全部归纳到信息化管理部门中去,并实现统一的检查与收集,从而保证文件的收集与文件的归档等过程都不会存在问题[5]。

3.2施工数据的收集系统

在对数据进行采集期间,建立的收集系统主要是将整个工程中的相关价值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能相关数据经过处理后,转发给业主以方便它的日后使用。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整个工程的质量、相关的安全数据、进度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等,还包括一些文档、视频以及图片中的相关数据等各个类型。业主能根据这些数据的提供,将施工范围中的相关信息以及施工的基础条件,为以后的施工建设作出有利条件,同时,还能为以后的施工建设作出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提升整个施工效率。

结束语

我国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并贯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已经得到积极响应,加大交通的工程管理,能推动我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创新性的时展,更能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崔永丰 单位:黑龙江省集贤县公路管理站

参考文献

[1]胡水清,俞力.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3):180-181.

[2]智鹏,史天运,于鑫等.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统一信息平台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22(9):40-42,46.

[3]吕培印,廖弈棋,罗凤霞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21(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