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

篇1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地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的昏昏欲睡。教育模式陈旧、呆板。教学过程只有一个单向的机械的教,而没有令人愉悦的主动的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低下。

2.教师讲解针对性不强。从课本到课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脱离生活世界和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学手段落后、贫乏,使整个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主体作用无处发挥,能力无处培养。

3.教师的思想观念还与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受传统教学和学校对教师评价制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知识底子薄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有好多的课程没有开足开够,很多应该知道的东西也从未接触过,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就一些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地图、地球仪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更是知之甚少。

2.时间投入少

由于初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好多的地理学习任务也只能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但有些学生没完成的课后也不去完成。结果造成课内不学课外更不去学。同时学生做的练习太少,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更不愿动手动脑。

3.学习无方法

相当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好多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知识不能形成系统体系,不能抓住主线和关键词,知识很零碎。一些学生在课堂里会做白日梦,提问时站起来还不知道老师在问什么,学生的思维没有跟随老师的思路。

三、教育观念的问题

在初中教学阶段,普遍存在着轻视地理学科的现象,另外,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文轻图、重课本轻社会、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从而使地理学科的教与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做与用严重脱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修订版)中指出:“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地理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说的不同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既包括一个相对固定,兼顾教、学的模式,又能够容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要做好预习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能有准备,有安排的进行预习,就能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也是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的重要环节。

2.课堂中做好讨论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然,作为新授课,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所谓深入而浅出。

3.课堂上独立完成作业

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4.课后做好巩固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对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曹日昌.

[3]《改变价值取向促进教改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4]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地理》.王民.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53-01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中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讲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像在和上司说话,生怕说错哪一句。这也应验了这样的一句话:“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2 培养学生自信

自信与兴趣相伴而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以增强其信心。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学习中成功体验的机会要少些,这也是造成他们学习兴趣较差的一个原因,教师应特别注意发现、珍惜和爱护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一,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第二只要发现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一定在公开场合表扬;第三,尽量不在班上批评这些同学,这样可以增加他们享受成功的机会,减少他们因学习中的挫折而带来的苦脑。这种爱的教育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可避免多把爱心放在优等生身上的片面性。学生经常受到表扬、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愉快的心情,兴趣会油然而生。乐观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一改过去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引入电教媒体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沙尘暴产生、传播”时,通过看录像,老师再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学生就能清楚地明白沙尘暴产生的条件及其传播的途径。各种报纸、杂志及电视等新闻媒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新闻媒体,让学生通过媒体来搜集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中东地区”时,让学生搜集与中东地区有关的各类问题如伊拉克问题、以巴问题、恐怖组织问题等等。如果学生在看电视、读报纸的同时就能获得与书本相联系的地理知识,他们就会在平时多积累,更多的关注,更加愿意学习地理,对地理知识感兴趣。通过电教媒体,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了最近几年来一直影响我国的沙尘暴,从而激发学生更愿意学习地理,了解更多的知识。

5 让教学跌宕起伏

篇3

一、精心备课是教学之基础

精心备课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是一节成功地理课的保证。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准备工作尤为重要。活动前是否教学研讨充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做好准备。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确定课堂活动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选择、设计活动的主题。课堂活动不同于普通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研究学生现有思维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方向和区域。设计初中地理活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课堂活动有无必要性与可行性。课堂活动是一种教学活动,活动本身是要通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2.活动设置是否科学。课堂活动的设置一定要科学,尽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要偏离教学主题,课堂活动的进行也要科学,问题难度要适当。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我们选择的课堂活动应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可以完成的。如果设题过难,学生会放弃探求;设题过易,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3.预测课堂活动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分组。在准备课堂活动阶段教师不只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还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预测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初中地理课堂活动如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中成员以好中差搭配可以促进学习差的同学的学习。正如哈麦多可斯所说:“课堂活动中,小组对那些学习速度慢的人来说,往往具有加速的作用”。成员的性别不宜单一。

二、针对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实施对策

地理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针对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视与克服。传统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被淡化,本次课堂教学比赛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基本代替了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能看到少数板书、板画外,其他传统教学辅助手段基本没有使用。地理教师的“三板”即板书、板画、板图的使用频率也较低,只有两位参赛选手的板书板画有一些功底,可见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三板”被弱化了。应该说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经济实用,更符合绝大多数教师所在地的乡情和学情,而且教学常态下“三板”的运用还是经济、实用、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因此,重视这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促使广大教师既能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引进,也能发扬传统、优秀的教学辅助手段的优势,促使教学辅助手段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和发展。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地理教师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课堂教学比赛中,在选择和使用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管是否适合探究的内容都进行探究,将探究学习的方式泛化;另一种是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进行探究设计。虽然,本次赛课活动场地的布局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参与,制约了学生活动的开展;但是,参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受场地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讨论与探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宜的内容,一定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主要特点上,进而提高学生认识的能力与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很多选手都较多地使用了讲授法,讲授法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教法的选择没有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多寡、学生认知的准备情况等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容仍然以讲授为主,对于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讲”的形式将其封闭起来了,致使少数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谈不上深度的参与,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运转。

四、重视地理教材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兴趣;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初中地理只是一门副科,地理学科被摆在了一个不合理的位置上,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和同学都不够重视地理学科。然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地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努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做到这些,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从心理学的层面分析,兴趣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在原因。因此,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先在兴趣教学上做好准备。

一、做愉快教师,提高人格魅力

教师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就会在同学当中形成一定的威信,使同学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里学习,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更有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同学的集中力也可以大大的提高,无形之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一个成功的教师,不管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传统的教育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教法单一、形式死板、当讲不讲等等,而这些现象与教师本身不够愉悦密切相关。要想让学生做到精神饱满,身心愉悦的听讲,教师本身就要做到全身心投入,做一个愉快的教师。因为初中生对一门学科学习的动力更多是基于感情层面上的,学生对任课教师有好感,一般就会对这一学科更感兴趣。一个会心的微笑就会使同学们提升对教师的好感;一句幽默的发问就会引导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一个诙谐的动作就会使同学们提高课堂听讲的注意力。这些课堂上的肢体语言看似简单,但对同学们的心理导向作用却不可小觑。甚至教师整洁、适当的衣着,也会给同学们带来积极的心态和对地理知识的渴望。教师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同学们对教师不同的行为举动的不同反应,进而了解到同学们的喜爱倾向,更好的对自身作出调整,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同学们对教师的好感。同学们喜欢地理老师,自然也会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创造新颖课堂,避免死板教学

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同时,仍要将重点放在课堂教育的方式上。传统教学方式死板单一,即老师在课堂上照着书本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们则认真听课,同时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这是一种“静态”的教学。而传统的“静态”教学导致了同学们自主思考的能力下降,知识面变窄,缺乏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新课标的背景下,地理教师要避免死板的教学方式,创造新颖的课堂。任何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而学生们也是一样,不同的同学个性也有所不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办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要从以教师为主变为学生为主,课堂教学形式从单一乏味变为丰富多彩。在此,提出几种可行的方法:

1.“百闻不如一见”

现实生活中,诸多的地理知识是以景观的形式呈现的,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与其单纯的用口述的形式进行讲解,不如直接叫同学们通过视频资料自己体会。往往这种形式的效果要比教师口述讲解要好得多,同学们理解的更形象具体,对专业名词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定义的背诵层次,而是会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具体的景象。这样,当提起某些地名,同学们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是去过一样,当提起某些地貌,同学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观察过一样。而且,采用视频的形式,既调动了同学们的视觉又调动了同学们的听觉,充分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地理课的学习便不再单调。

2.身体上的地理知识

众所周知,无论是任何学科,死记硬背都不是最好的办法。为了让同学们既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又能避免死记硬背,地理教师该怎么办呢?用身体!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总结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找到一些简单可行的记忆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利用“拳指法”来解决极地地区坐标的问题。“拳指法”的操作方法为:将右手握成拳状,大拇指朝上(指向北方),其余四指所指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的方向看,地球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从南极的方向来看,地球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正如上例,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正好可以解决一些地理的难题。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既便于记忆又有很好的操作性,相比较繁琐的书本方法而言更便于理解。同学们会发现原来学习地理并不难,学习地理很有意思,也会将同学们带出死记硬背的误区。教师不仅自己要总结一些方法,同时也可以鼓励同学们自己寻找简单方法,经过教师鉴定方法可行的情况下,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这样激发了同学们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提高作用匪浅。

3.倡导互动学习

地理课堂的学习要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形式,要以同学们为主体。因此,发动互动学习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既可以活跃学习氛围,又可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让同学们了解某个地理知识后,进行快速的记忆,然后开展同学之间的“快速反应”活动,即某个同学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尽量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回答。提问的同学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提问,目的是难倒回答者,而回答者则要在不被难倒的前提下尽量快速的回答问题。又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分布情况、各自的分布特点等等,发动学生相互“考一考”各自的填图能力和画图能力。通过这种老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同时会使同学们的记忆更为深刻。同学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引导,开展自学

篇5

【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22-02

一、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可适当增加“花色品种”并尝试改进,如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即每个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每堂地理课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成功”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尝试把地理课上成游戏课,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有条件的可实施开放式教学。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预报”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地图知识,可带学生去野外,指导他们实际运用;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二、优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必要的课外活动。

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粉笔、嘴显然不适合现代学生,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面体教学,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一些专家谈“热点”问题,如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教具制作等;经常组织地理知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培育持久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实现教学的优化选择。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所谓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在地理教学实施前,对教师备课有决定性影响的反馈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的教材体系,以及教学的时数等指令性信息,这类信息是教师备课的根本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掌握、吃透这类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底,方向明确。备课时才能明确中心,突出重点。掌握这类信息,主要依靠学习教材、教学大纲以及上级教学的指示。其次,包括来源于教学对象的信息。如教学对象的地理基础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这类信息是教师决定讲授内容的深浅、选择教学形式的重要依据。获取这一类信息,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调查学生的档案,判明学生的整体水平,通过摸底测试的形式,调查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判明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之间的差别;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地理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判明学生的接收能力;通过与班主任、班干部交谈等形式,广泛了解学生的特点、特长。只要把握住这类信息,就能使备课更具针对性而避免随意性,选择教学手段则更具准确性而避免盲目性。把握了上述信息后,必须进行整理,通过去粗取精,找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信息,才能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定好教学基调,把握住地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抓准难点,突出重点,解决疑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试讲,进一步调整教案,提高备课质量,达到教学内容、手段的选择优化。

四、重视师生的沟通理解,倡导积极的教学模式。

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理解,才能争取教学效果的优化。其反馈信息的沟通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学生。教师要想法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实质性的反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输送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更多的反馈信息表现为姿态、脸色、眼神等。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通过眼观四座,可获得整体的反馈信息。通过抽查学生的听课记录或与学生交谈获取信息。二是班主任。每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接触都较密切,了解甚多,能随时听到学生的反馈,可向他们了解获取信息。三是采用各种手段,主动获取信息。例如要检查学生对讲课内容是否理解,可采用提问法,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自己讲授是否清楚恰当;可采用组织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在听课议课活动中,可主动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获取信息;让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获取信息;通过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对地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应即时处理的则应根据学生反映作适当调整。通过不断调整,修正教学内容和手段,力争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地理教学完成后,应对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整理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从而为下次教学提供反馈。整理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检查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检查课前的预测、课中的调整是否合理。测验、考试是评估教学效果、评定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获取整个地理教学总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二是全面综合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我评估,通过对总的教学反馈分析,为下次教学找准努力的方向,提供反馈信息。

篇6

【关键词】五环教学法;地理教学;应用探讨

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地理知识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教学的实用性是改革的重点,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研究的问题丰富多彩,但是当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等,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率,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五环教学法的实施

五环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主要由问题展示、学生阅读、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检测反馈五个环节组成[1]。五环教学法建立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之上,符合初中地理教材的要求,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对五环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1.问题展示-为学生建立学习目标

问题展示主要是指教师以设置疑难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中体会情境,并从中剖析解疑,为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情况之上设置学习问题,所设问题应具备抽丝剥茧、循序渐进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对教材进行阅读。如在《天气与气候》课时中,可以设置下列问题: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是什么?②气候分为哪些类型?③气温变化和分布的特点是什么?④降水如何变化与分布?问题设置应以学生认知状况为基础,还要紧扣课时目标。

2.学生阅读-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阅读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本知识,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立即组织学生开展教材阅读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阅读,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可以使教材阅读具有针对性,当学生遇到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时,会格外认真、仔细,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回检查,查看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微观调控,引导学生如何着手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掌握问题核心,把握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系统地看待分析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积极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上述2个问题(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是什么?②气候分为哪些类型?),思维量并不大,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完全可以解决问题。重视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组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之间交换意见,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讨论中每个成员都要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切磋学习,集思广益,使思维不僵化,形成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所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全班交流活动,以交流来加深所学地理知识的了解,发掘并强化已有共识。如上述问题③气温变化和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小组讨论问题,分配讨论小组,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看法,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发言,有利于肯定并尊重每个人的探究成果,展示自己,发掘潜力,从中获得动力和进取心。众人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4.总结归纳-强化学生认知

问题探究是提高本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由于课堂教学的固有缺陷,其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总结归纳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进行问题探究时,应注意挑选需要进行探究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即对学生学习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在《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上述四个知识点,总结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应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认识与理解。

这样就有利于强化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拓展思维深度。

5.检测反馈-反映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检测反馈是指教师当堂检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反馈是五环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其是了解学情,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在此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实现课堂检测反馈,如让学生即时独立解答教材后的问题或出一组检测题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等,其目的是即时发现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实施五环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设置教学问题

展示问题是五环教学法的起点,问题选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选择合理的问题难度,对五环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问题,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问题选择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选择教学问题,可以显著提高所选教学问题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其次,问题内容应具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尤为忌讳教师唱独角戏,五环教学法中问题展示环节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所选问题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必然不高。因此,所选问题内容应具有趣味性。第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地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所选问题为空中楼阁,过于理论化,势必会降低地理知识的实用性[2]。因此,在选择问题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所选问题的实用性。

2.师生互动

当前部分教师认为,五环教学法直观生动,简单的把教学效果定位于检测反馈环节之上。实际上,五环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利用这个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不可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具有差异性,有些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在课堂上并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这时学生亟需老师进行辅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肯定同学的积极发言,表扬同学的独特见解,加强课堂指导,在师生之间广泛的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结语

在五环教学法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架非常重要。教师在采用五环教学法时,应思路清晰,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改变以往沉闷的思路,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重视师生交流,不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篇8

【关键词】地理学科;地图;趣味导入法;多媒体弊端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能够吸引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强的学科。它让我们上知天、下知地,增长科学常识,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地理学科具有复杂性、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地理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教学仍要立足教材,立足基础知识,必须围绕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笔者认为在整个地理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怎么教学具有无限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下面浅谈几点方法:

一、正确运用地图

运用地图讲解教材。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使地图与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譬如讲“世界石油宝库”,指导学生看“波斯湾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让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波斯湾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印度、日本、中国等东亚去。从而引伸到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中东地区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就不言而喻了。

二、设计新课导入方法。

初中生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的状态,对各种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好课堂导语,尽快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艺术的开始,它虽不是教学主体,但好的导语是课堂艺术成功的一半,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开门见山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比较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这种导入的方法是教师极常用的。它是在上课开始时,由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更为简单扼要切入主题,明确学习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设问导入法。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多疑善问,增长才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精心设计问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趣味导入法。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生动而富有激情幽默的讲解,才能使课堂生机勃勃,学习才能变成主动,要做到这样还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情趣的导语,就会有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形成一种活跃却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有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三、合理利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迅速进入了地理课堂,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实现了图、文、声、情并茂与看、思、读、写的有效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节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地、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既节省大量时间,又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9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 高中地理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13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教师运用地理比较法将会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巩固,从而在学生的思维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地理框架,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良好的运用,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比较法运用的优势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新课改的深入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也要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做好研究工作,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理比较法便是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升。并且地理比较法将会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比较法主要是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以此来找到其中存在的相似点以及不同点,这样将会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另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比较法,将会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研究。利用地理比较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学生会对地理知识产生探究的心理,这样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来研究一些地理中的问题,最终得出答案。

二、高中地教学中地理比较法的有效应用

1. 类比法

在地理比较法中,类比法是一项十分常见的比较方法,主要是从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中,找出与新知识相互的联系,进行地理现象的比较,从而充分地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最终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对于类比法主要有同类同型以及同类异性型的区别,同类同型的比较是二者之间都具备相同的地理特征,而同类异型的比较则是二者之间具有相反的地理特征。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地势比较则是属于同类同型比较法,二者的地形特点相似,都是西高东低的类型,并且其在西部都是山脉,中部属于平原地区,在东部则是冲积平原。另外,将英国的气候与我国海南岛的气候相比较则是属于同类异型方式,英国是温带气候,温和潮湿,海南岛则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明显,季风显著。教师利用类比法来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 纵比法

在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纵比法是地理比较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指在不同的时间段,对统一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进行有效的比较,从而充分发现地理知识的本质内容,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运用该方式的目的就是能够对地理现象过去以及未来发展的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把握住基本内容,提升学生的运用以及分析能力。例如,对四川盆地地形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采用纵比法来进行比较,根据相关山脉的变化情况,分析出山脉地壳深处的变化规律,从而了解到该盆地地势的走向,并通过对其进行推演分析,了解到未来地势发展的走向。

3. 并列比较法

对于并列比较法来说,主要是针对多个不同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以及比较,从而来利用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让其相互并列,比较出其共性以及个性。例如,可以对长江、黄河、黑龙江等几条江河的地理特征进行比较,这种方式便是并列比较法,对这些江河的发源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沿岸地形水系分布等特征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比较出其中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这样学生对其的了解越加深入,脑海中就会形成这些江河的框架,并且也会构建出一个有效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记忆,最终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 综合比较法

篇10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地理教学 “三模块教学法”

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科学性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初中阶段学生首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经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完善知识结构,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本文主要介绍采用“三模块教学法”进行地理课程教学,这一方法以教师、学生和书本教材为基本要素,以基础知识教学、识图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培养方法为基本教学步骤的一种教学手段。

1.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力

地理学科是初中学生毕业会考的考试科目,而基础知识则是整个地理课本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然而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初中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的前提。

举例说明:江苏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材,经纬网相关知识、经纬线方向判定,降水量及气温曲线图判读等都是地理知识中的基础内容。这些知识点都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应熟悉并掌握的必备知识点。

初中生由于刚从小学升至初中,对于初中学习环境还有些不适应,并且在学习方面对于教师依赖较强,动手及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讲授《地球自转》这一章节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求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模型展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印象。同时,我适时提出一些有效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最后我进行详细讲解,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2.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所谓识图能力就是学生能正确分析、阅读地图信息,从地图中将有效、正确的信息提取出来。这种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技能,是学习地理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地理识图能力,将识图教学贯穿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始终。地理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耐心指导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在初中地理教材中需要学习的图类型主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气温降水曲线图、经纬网图和七大洲四大洋图等,还有中国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等。图的类型不同,学生需要掌握读图方法、识图技巧都会有所差别。因此,初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不同类型图都要熟悉并掌握识图、读图技巧、方法。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教材中《地球和地图》中经纬网图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这一知识点要求初中学生能正确地从经纬网图中读出具体某点位置的经纬度,然后能准确判断出具体方向。这一知识点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开篇篇章内容,由此可见经纬网图学习在今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适当列举经纬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说到电影院寻找电影票上的座位号、GPS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使用、检测及预防地震台风和卫星发射等。另外,野外救援工作者在进行人员搜求工作时应用经纬网图帮助进行搜求。由此可见,经纬网图实用性非常强,其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经纬网图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是教学、学习难点之一,想要读懂经纬图,学生应拥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比较强,因此应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实行情感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习这一过程会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人,然而教育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所以,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不应单单用学习成绩评判学生是否有能力。因为,优秀的初中生不仅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要在面临困难时拥有不服输、永不言弃的坚毅精神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宇宙的神秘知识,以便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也可以结合事件唤醒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为国家崛起而发奋图强的雄心。

综上所述,“三模块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作为三大基本元素,利用基础知识教学模块、识图能力教学模块和情感价值教学模块帮助完成地理教学工作。其中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识图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这三个教学环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层层递进关系,其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秀芳.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地理新课程教学[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02).

[2]王玉环.多媒体网络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变革[J].民营科技,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