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8 17:4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1.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 ,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2. 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3. 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4. 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5.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篇2

然而,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中流传一句顺口溜,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文言文因为离我们年代久远,拗口难懂而让学生敬而远之。而教师极其模式化的教学更是雪上加霜,文学常识介绍、正音、节奏、朗读课文、串讲文句、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是练习巩固。这一套模式化的教学流程下来,让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想说爱你真的是不容易。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老师生怕学生不能理解诗词的意境,掰开了、揉碎了的讲,如此,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整篇文章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美感、雅致荡然无存。其实,教师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们漫步在古典文学的长廊里,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读中悟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每一首诗词都是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仅凭对词、句的支离破碎的分析理解,很难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认为对诗歌的学习朗读和背诵是最重要的,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独有的韵味。不过,要想让学生读的好,读出自己的体悟,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几点一定要学生注意:一是朗读时要全身心投入,放开声音尽展情怀;二是要注重诗词的节奏和重音;三是要融入感情,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读的形式也应该灵活多变,学生可以自读,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歌字面意思。小组讨论疑难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全班讨论质疑。由难而易、由浅入深的一遍遍朗读,让学生在质疑和探讨中充分思考和想象,学生在熟悉了内容的同时,也会真正地进入角色,身历其境,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对文章也有了自己的体会,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过死记硬背和教师的生硬讲解。

(二)、抓住“诗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就是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往往是诗人复杂而深刻情感的凝聚,在诗词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些诗词之眼加以点拨、启发,就可以引导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联想,从而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

一位教师在执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就是这样设计的:师: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生:“壮”。

师: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词的结句“可怜白发生”,从梦中回到了现实,语气平缓哀婉,感情一下子从巅峰跌落低谷,从雄壮转入悲壮。这首词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雄壮?

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

生2:“五十弦翻塞外声”。

生3:“沙场秋点兵”。

生4:马作的卢飞快地,弓如霹雳弦惊。

师:读这首词,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豪迈与雄壮,也感受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凄凉与悲壮。所以这一首壮词雄壮是其表,悲壮是其里。那么谁能说说词中那些词句又凸现出悲壮呢?

生1:“可怜白发生”中的“可怜”一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生 2:我觉得词开头的一个“梦”也能体现出悲壮。

生3:我认为“醉”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作者内心的爱国之情无法排遣时,借酒排遣,更体会作者内心的矛盾。

这样围绕“壮”字来设计教学,不但让教学层次很清晰,学生理解起来也事半功倍。它好比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旦突破,所有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注重意境

中国古诗词中很多名句到现在仍然为我们喜闻乐见,历经时间的磨练却历久弥新,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具有指导作用,是因为这些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如水中之盐,无限有味”含蓄蕴藉,这样的语言只有细细咀嚼,才可融会贯通。诗词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品读诗人所营造的意境。

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天净沙 秋思》时,并没有去一味地分析这首散曲的主题,而是从意境入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首散曲也不例外,读了这首散曲,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枯藤老树昏鸦”,很形象地写出了深秋时节,叶落枝干,枯藤缠绕着一棵老树,一只乌鸦瑟缩着身子,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声。

生:“小桥流水人家”,一弯清水,一座小桥,水边桥头,袅袅炊烟中几间错落有致的小屋,显得那么温馨、美好。此情此景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让独自漂泊在外的游子黯然神伤。

生::“断肠人在天涯”,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读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古诗词进行透彻的理解,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否则会降低教学质量。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问题需要解决。

一、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背诵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式中,多采用死记硬背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地领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义,仅仅只是将古诗词的词句背诵下来。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不爱背诵的学生而言,更是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古诗词的意境理解

古诗词是一种古代文明传承的表现,通常诗人会通过诗句呈现出一种意境,或许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也或许是诗人或高兴或忧愁的心情。但是,在现代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意境的感受,只重视基础知识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枯燥与乏味,无法理解古诗词所蕴藏的魅力。

3.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授课前,教师通常会将古诗词的翻译、古诗词作者的背景准备好进行授课。但是,这样传统的备课方式是不健全的。每一首古诗词的创作都会具有一定的背景,教师应当在课前将古诗词作词时所处的背景状况进行详细整理。在正式对古诗词进行讲解之前,让小学生先领略到背景状况,才能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提升教学水平,确保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角色进行转换,从过去的主体地位转换为引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当带领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情境当中,让古诗词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

例如,教师在教授《春晓》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通过描绘出一幅雨过春晨的景象,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春晓所表达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2.采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

科技的发展推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其中,对于教育领域而言也有重大作用。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古诗词课程时,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需要根据所教授的诗词内容选择视频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先融入教师所给予的情景中去,再开展之后的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锄禾》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出农民耕田、种地的视频或者照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烈日阳光下农民的辛苦,再进行诗文的讲授。这样,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农民的不易,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诗词中的含义,感受到何为“粒粒皆辛苦”,提高教学质量。

3.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讨论中去,甚至连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改变传统教师严肃、严厉的形象。

例如,教师在教授《游子吟》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述诗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最后每组再派出一位代表同学进行组间总结,教师在学生总结后可以进行指点与添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沟通、协作能力,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

4.采用情景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情景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在情景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地位,在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时,教师需要将课堂的氛围控制在有序状况中,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儿垂钓》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钓鱼的情景,让学生能够了解钓鱼的步骤,以及自身钓鱼的心情。通过情景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智力仍然处于成长期。教师如果一味采用单一的文字表述教学方式,会让小学生感到理解困难,进而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会让产生产生抵触情绪。而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21):80.

[2]戴银燕. 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6(20):68-70.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艺术 古诗词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素材开始走向丰富化,但是传统文化仍然被保留下来,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文化的精神和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一、古诗词的意义与特点

1.古诗词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古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意境美,用少量的语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这些美感学生要通过对古诗词仔细诵读和全面理解才会获得,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包含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的画卷,在古诗词的熏陶下,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审美视野得到了拓宽,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人文哲理。

2.古诗词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大致可以分成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类型。《梅花》可以作为抒情诗的代表,《小儿垂钓》可以作为叙事诗的代表。古诗词主要注重语句和词语的精炼,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用有限的语句表达无限的感受,古诗词的整体特点包括语美、音美、意美和形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的文化传承趋势非常突出。

二、如何对小学语文古诗词进行教学

1.古诗词教学分层次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一般是容易理解的,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方便学生在对古诗词的理解中感受古诗词的美感。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尽量避免难懂的知识点,选择短小精悍的古诗词进行教学。比方说在学习《画》的时候,字面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描写得非常形象,在较少的词句中描绘了一幅完美的画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图片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学生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2.古诗词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大部分的古诗词可以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可见,诗与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如果将诗和画充分结合到一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课件中加入一些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的魅力。

3.古诗词教学朗读教学法

小学生的记忆是比较感性的,记忆力非常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进行充分引导,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可以对古诗词进行更好的理解,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要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使学生更喜欢朗读。

三、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

1.对写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充分理解古诗词大意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整首古诗词的大意。教师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讲解的时候要使学生对作者创作诗词时的心态进行感知,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容易很多。比方说在学习《春夜喜雨》的时候,诗的内容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不能分开的,因为当时旱灾多发,诗人对绵绵春雨产生了触动才写下了这首诗。学生如果了解了这样的写作背景,对于诗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充分的感受诗人当时心态。

2.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品,在品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词,往往一首诗词可以被一个重点的词串联起来。比方说在学习《梅花》的时候,整首诗中的关键词有凌寒、独自、遥知和暗香,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这几个重点的词,就可以很快得出诗的大意:对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进行赞赏。再比方说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千古名句的时候,“绿”字是否可以换成其他的字,比方说“过”或者“到”,让学生对重点的词进行深入领会,感受春天的风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古诗词中的哲理

古诗词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都是分不开的,所以为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简练的词句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同时对古诗词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方说在学习《锄禾》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感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形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小学生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道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教版;古诗教学;融合美术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发现:古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一看到古诗就头晕眼花,全然提不起兴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诗对于提升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积极影响,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对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质量的研究,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那么,究竟有哪些策略能有效提升古诗教学质量呢?

一、融合现代教育技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时代,各种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能不能玩转多媒体设备、平板电脑等新型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衡量新时代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标准。基于这一教学形势,小学语文古诗课堂非常有必要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声、光、色、形等技术优势,有助于唤醒学生多感官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古诗词内容有关的资料,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几幅敬亭山、洞庭湖、江南的图片,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展示,学生对《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江南好》这三首古诗词所描写的内容有了初步感知,这样再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就容易得多。

二、融合美术课程理念

古诗词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含蓄性和精练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古诗词独有的意境美特点。“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意境是古诗词鉴赏的重要对象之一,纵观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无一不体现了意境美这一重要特征:《静夜思》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之境;《春晓》当中描绘静谧的雨夜,沙沙声响下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村居》营造的一幅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而安适的田园之境等等,都以最简练的语言充分表现了古诗意境之美。

只有真正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诗歌文化的精髓,实现语文学科审美的教育目标。开展小学古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美术课程,鼓励学生将诗中所描绘的意境用笔绘制出来,提高对意境美的认识。

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所见》时,笔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有限,一味采取填式教学,恐怕无法促使他们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于是笔者便要求他们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欣赏这首古诗的感受。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正是想象力丰富,表达欲望强烈的时期,一听要画画,一个个都拿出画笔,认真思考起来。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牧童放牛图,有的学生画了一幅夏蝉鸣叫图,还有的学生画了一幅夏日秀景图……每个人都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解释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看法,意境美这一教学目标不知不觉间有效达成。

三、融合经典故事元素

针对“你为什么害怕学古诗”这一问题展开调查,笔者发现,学生的答案集中表现为:古诗没意思,没有故事书好看,还特别难懂,不想学,不愿意学。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没有学生不喜欢听故事,用典是古诗词重要的文学特征之一,教师应当尝试从古诗中的故事这一角度进行切入,融合故事元素实施古诗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语文知识。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乞巧》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讲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两句时,教师可以插入牛郎织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李商隐《嫦娥》这首古诗过程中,讲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两句时,可以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除了诗歌当中涉及的典故之外,教师还可以从作者入手,挖掘古诗创作背后的人物轶事,带领学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五课《舟过安仁》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杨万里的生平做一简单介绍,例如以杨万里与诚斋这一事迹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顺利开展教学。

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将故事与古诗教学相互结合,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古诗当中的故事元素,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教育形势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除了本文提到的这三种教学策略之外,还有很多新型的教学理论。教师必须革新语文教学理念,紧跟新课改潮流,汲取他人优秀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促使古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继承;现状;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较多,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很好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从中找寻到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技巧。小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片面的吸收外来文化而忽视本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不可取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存在些许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形式单一。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是除此之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及内容较少,无法很好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非常局限。其次,教学方法亟待创新。古诗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教师的引导方法与教学思路没有及时进行拓宽,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明显,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教师应非常明确教学的主旨与目标,按部就班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这些都应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改进。

2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2.1重视基础教学,从汉字文化继承开始

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古诗词、文言文、戏曲,因而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应从基础开始,不要拘泥于形式。汉字是民族的瑰宝,它的演变过程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汉字都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它是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的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汉字文化教学着手,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趣味。汉字变化多种多样,通过基础偏旁部首的整合都能很好的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进行文字演变的展示(如下图),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可以通过笔画的增减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如“人”字加一横就是“大”,“大”加一横就是“天”、“夫”等等,诸如此类的汉字非常之多,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字典,拓宽学生对汉字的认知。

2.2重视氛围营造,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如古诗词、插图等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词与白话文不同,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来营造较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下,更好的融入古诗文的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将每一首古诗当做一个故事来讲解,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下感受到作者诗中蕴含的深情厚谊。如古诗《悯农》,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农民种植作物的辛苦,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粮食、尊重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条件允许的话,语文课上可组织学生进行画国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古诗文中的情境呈现在纸上,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2.3以教材为中心

语文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轴线,即便是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也不能偏离教材。现下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制都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与筛选,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多种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及选择来进行深度开发,从中挑选出适宜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材料。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如爱国机智的王二小、聪明的华佗与司马光、勤奋好学的王冕、坐井观天的青蛙、骄傲的空缺等等,透过这些角色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反思与学习,学会明辨是非,树立勤奋好学、戒骄戒躁、爱国奉献等优良的品质。

2.4拓宽教学思路,将课堂进行延伸

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年龄与识字量的影响,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都需要通过大人的辅助才能实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适宜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如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读本,教师可在校内图书馆中借出读本来填充传统知识的空缺,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寓言故事》、《西游记》、《成语大全》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中主人翁的事迹来学到一些较好的品质,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2.5教学生活化,弘扬区域文化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充分延伸到课外学习中,鼓励学生课余品读鉴赏传统文化。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王安石《元日》这首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春节文化给学生进行渗透讲解,人们喜欢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也独具文化氛围。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集中表现在人们对节日的尊重与喜爱。

3小结

传统文化的形成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较多的文化精髓与人文情怀,通过传统文化的继承,小学生可以更好的树立科学的三观,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教学工作者应正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性的加以改进与创新,改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的进行新思想、新方法的吸收与接纳,真正的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品质优秀、道德高尚、文化水平较高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冯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2).

篇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 古诗词艺术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5-01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艺术一直是中国文化典籍中引人瞩目的一朵璀璨奇葩。正因如此,对古诗词教学也成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来讲,如何有效完整的将中华文化-――古诗词艺术传授给学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古诗词艺术最盛行的时代是唐朝与宋朝,正所谓唐诗宋词元曲,这里我们不讲元曲。古诗词毕竟与我们现实生活相隔甚远,语言也与现代差异非常大,再加上许多教师错用教学方法,导致了原本美妙深刻的诗词艺术在教师们逐字逐句的翻译中变成了枯燥复杂的文字符号。那么如何可以让小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古诗词的精髓呢?

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古诗词,在表达情感上可以分为几大类:闺怨类、送别类、怀才不遇类、游玩类等。就拿“送别”类主题来说,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讲述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故友要去西安的不舍与伤感之情。有李白的《赠汪伦》,以歌会友,借景抒发伤离别之情。[1]这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把握基点,使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诗词中的感情。古诗词还有一种分类,不同的作者选择的题材情境是相似的,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题材为桥梁,带动学生学习相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词。譬如,柳宗元的《江雪》与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虽然两首诗的情景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却大相径庭,一个是苦闷惆怅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这样的诗词总结归类,类比教学,让学生比较阅读,体会相同情境下的不同情感。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让学生提高类比学习的能力,增强发散思维,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这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二、在把握基点中生情、诵读为本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时以诵读为本,只有应用符合作者写作时情感的变化进行诵读,才能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含蓄,字字珠玑,蕴含着中国独特的韵律美,承载着历史的情感变迁。诵读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涵意,在学习中享受古诗词的乐感美,最终使学生熟读成诵。朗诵,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置身其中,把握作者情感,提高学生背诵的能力。在朗读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放开朗读,投入感情; 第二,朗读时,要根据诗词节奏进行; 第三,要融入自己感情与思考,一边读一边感悟。最后,语文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诵读,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发言,让学生带着思考品味诵读。

三、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虽然古诗词只有寥寥几句,在这短短的诗词里,却承载了太多古人的情感、想法。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完全不同,一小学生阅历来讲,没有老师的帮助,根本无法准确把握诗词作品的情感与涵义,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文必学内容上,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学习古诗词,必须对作者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文化教养,兴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置身情境,意同此理,了解一首诗的写作背景,[2]对于作者寄托于物的情感才能正确把握,比如古人诗词中善用的柳树,一些作者把柳树比作扶摇摆柳,寓意垂头丧气,缺乏之气的人;另一些作者认为柳枝下垂,寓意落叶归根;还有一些作者认为“柳”与“留”同音,表达力别伤感之情。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勤查资料,认真备课,拓展延伸,尽量向学生多介绍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社会经历等相关知识,解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延伸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中的一枝瑰丽精炼的奇葩,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学习古诗词,要注意用心体会其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通过诵读,置身作者写作情绪,体会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外来文化;语文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小学语文这一科目来说,已经被赋予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向小学生传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应该采用一系列教育措施来弘扬传统文化。

一、在语文教学中来传播文化

课堂是传播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添加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结合优秀文化的精神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字美、思想美等概念,将其深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生处于识字阶段,是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时期。低年级学生是开发记忆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识字的教学中去。《三字经》和《弟子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教师利用《三字经》的文字让学生学习,不仅学会了识字,还背诵了解了传统文化。这些著作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我国优秀文化的血液,作为小学生应该将它们传承下去。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弟子规》中的故事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理解文著的含义,使其在一点一滴中感受文化的熏陶。

在进行书写教学时,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的书法。教师应将书法融入学生书写中去,使其练得一手好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书写占着很大的篇幅,从甲骨文到形声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时代赋予了文字丰富的文化,所以很多字不是多抄写几遍就能深刻理解的。中国的书法经过了数千年的积淀,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各朝代书法的不同,以及各字体的特点,开展临摹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加深对于书法的理解,还可促进其书写的美观性。

中国古诗词从春秋战国至今,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诗词也是了解朝展变革的一个辅证,学习古诗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诗词与古人对话,了解他们的所感所想,对于今后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古诗词莫过于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课前先做出课文引导,例如,在学习《悯农》时,让学生观看有关农村种植庄稼的图片,了解耕种的情况,然后进入到诗词的学习,逐词给学生翻译,让他们理解古文对应现代汉语的意思,最后学生自己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含义,掌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心思想。如此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做到了语文诗词的教学。

诗词中的音律美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方面。古代诗词都是唱出来的,所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多诵读,根据诗词的音律不断体会古人所表达的思想,逐渐体会到其中的意境。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反复诵读,背诵也就不成问题了。学生也比较喜欢这样的背诵方式,死记硬背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

二、在语文活动中感悟传统文化

组织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举办语文诗词背诵比赛、古文默写比赛等。活动的组织可以消除课堂中的沉闷感,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传统文化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传统节日的由来、朝代变更的历史等。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挖掘语文课本中文化的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播,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将其传承下去。

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节日食物和纪念品。中秋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月饼的制作,端午节可以学习包粽子等。因为外来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重视我国传统节日,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小学生多多了解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再通过传统节日学习传统文化精神,通过营造节日的气氛来感受我国文化的特点,做华夏子女的继承人。

三、在现代生活中欣赏传统文化

周杰伦的《青花瓷》是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青花瓷所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歌曲,将中国文化与现在歌曲结合起来,经过广泛流传,让中国乃至外国人更加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现代生活中欣赏传统文化,多听些民族风歌曲,多看些有关诗词歌赋方面的节目,在生活中不断学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将传统文化深入到课堂中来,让小学生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日后将我国传统文化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老师认真利用好这一阶段对学生开展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入手,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述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思想认识,从而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引用培根作家在《谈读书》中对于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对人生发展的不同作用的看法,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多多拓宽知识面,从而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老师还可以给大家朗读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古诗词,并把这些古诗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领会其中奥秘,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教会学生更多的古诗词,可以说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有章可循,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小学生就像是一张单纯的白纸,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提供一些好的参考书目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小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因此老师可以推荐小学生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带插图的书籍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虽然当前,人们的诗歌观念百态纷呈,但有一点我却可以认同:诗是意象符号系统”[1]。老师可以通过诗歌给大家讲述一些哲理知识,“诗歌与哲学是近邻”[2]。

二、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

小学老师可以定期在班里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谈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和心得体会。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些读后感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籍的认识。语文老师还可以对大家的读书量进行评比,选出一周的读书之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可以号召同学们向读书量大的学生学习,并为读书量大的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奖励,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和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必须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工作。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对小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老师可以让大家谈谈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很多学生必然会说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是、、司马迁等人。这时候,老师可以借题发挥,告诉大家历史上的许多伟人都是读书十分勤奋的人,总理甚至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老师可以号召学生向自己崇拜的偶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三、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阅读故事

语文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的设计、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并运用,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书中有趣的小故事,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从一些阅读中的具体细节和小事入手,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少走弯路,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阅读的缺点,从而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成绩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很多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但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也弥足珍贵。西方有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小学阶段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阅读能力低下和阅读兴趣缺乏的现象,甚至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提高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引人向善的书籍,从而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否则贻害无穷。当然,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养成教育中增加新内容,如收集信息的习惯、自习的习惯、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等等。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及早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归宿。

参考文献:

[1]张同吾.汪国真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2]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杨秋枫.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妙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6).

[4]廖代华.刍议小语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2).

篇10

【关键词】语感培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感与发展小学生语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笔者看来,语感培养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集中体现。因此,要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必须重视小学生语感培养,在促进小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同时,更好地小学生未来学习服务。笔者认为,在语感培养下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从小学生朗读习惯养成、朗读情感与审美把握及在朗读中品味三方面着手,使小学生在诵读教学中培养语感、发展语感。

一、重视语感直觉的培养,促进小学生个性化朗读习惯的养成

语感既是一种语文能力,也是一种瞬时性的心理活动,其往往作用于小学生在朗读理解活动中。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语感还有持久性的特点,即是说语感一旦培养起来,其长期作用于小学生的朗读与阅读活动中。因而,重视小学生语感直觉的培养,并结合小学生个性化发展来促进其朗读习惯的养成,是推动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小学低年段学生中,重视其语感直觉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未来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增加。从笔者的观察来看,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语感直觉的强弱与否,与学生未来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好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直接与学生未来接受从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各级语文考查有重大的影响。

笔者在一年级学生朗读教学中,非常重视小学生们的语感直觉培养,并以此来推动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养成。如在《北风与小鱼》的朗读教学中,笔者在带读的时候,就故意不带任何感情,只教学生把认生字,能自己流利地读出来。结果学生们在自己朗读时,笔者就结合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其语感直觉的强化来促使其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养成。虽然大家一起读的时候,语调与节奏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但学生通过自我的摸索,却更直观感受到语感的作用。因此,当笔者最后进行有感情带读时,小学生们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模仿,从而使朗读教学强化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重视把握整体与审美情境,引导小学生有感情_展朗诵活动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往往与学生朗读节奏的把握、朗读情感的表现有重要的关系。换言之,重视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与审美,把语感培养纳入到小学朗读教学中,才能引导小学生有感情的开展朗读活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是对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教育某些误区的修正。由于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字、词、句、中心、段落乃至语法的教学,以期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重视学生在情感体验视野下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感,更全面理解课文,进而使之又作用于学生的朗诵活动。

以中国古诗词的朗诵为例,要有韵味地把古诗词朗诵出来,不仅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诗词个中含义,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审美意境,才能更好地开展朗诵活动。如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的朗读教学,如果不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中国诗画一体的审美追求,那么这首词学生朗读起来就不得其味。通过笔者的引导,围绕着小溪方位而展开的平凡农家风俗画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在其中体会审美意境,小学生朗诵起来节奏感非常鲜明,其感情婉转变化深入其中,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朗朗诵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对朗读课文字、词、句的品味与反复朗诵,发展小学生语感

品味是语感培养的另一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小学生朗读升华的必经阶段。一般来说,小学生朗读要经过朗读、朗诵及吟诵三部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说朗诵最终上升会吟诵后,给人带来的气质变化――“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要重视对朗读课文关键字、词、句的品味,通过反复朗诵来发展小学生语感,更好地促进朗读教学的开展。

如上述辛词中,通过引导小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与“最喜小儿亡赖”反复的品味与朗诵,词中的清新与温暖之意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从而形成语感能力并在朗读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发挥。如此一来,那种温馨和谐又自然清新的画面就油然而生,小学生对词作审美理解也能更深入,从而把“翁媪”“大儿”“中儿”“小儿”放在同一层面体现其平凡中的不平凡,从而发展小学生语感。

综上所述,语感培养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其本质在于通过培养并增强小学生语感,引导小学生在整体理解与掌握课文,把以审美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语文能力渗透到朗读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发展小学生语感,落实新课改语文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安美红.浅谈语感培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