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机遇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危机机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一轮投资计划既着眼于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应该主动出击,争取多上项目、上好项目。
金融危机还在不断蔓延,陕西也开始逐渐感受到了巨大的寒意。那么,陕西经济现状如何?陕西如何在此次危机中寻找机遇实现强省之梦?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经济学家、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研究员,分别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对金融危机对陕西的影响做了解析,他们一致认为,陕西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变,金融危机也是发展机遇。
陕西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对于经济危机对陕西经济的影响,几位专家都表达了乐观的看法,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对陕西的影响不是很大,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很好。
郭卫东认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陕西的传导性影响正在逐步加深和显现,许多产业和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今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当前陕西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且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上升期的惯性力量,也能使陕西经济继续在上行区间运行。
“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对于陕西来说,投资是第一拉动力,其次才是消费,而出口则应排在最后。”张宝通则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外贸型企业,而这些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比重很小。因此,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直接影响不太大,主要是间接的影响。这从陕西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就可以看出,据统计,陕西2008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总量增幅很高,同比增长是16.1%,而这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
张宝通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是出口、投资和消费,出口在陕西经济中的比重较少,拉动有限,陕西经济主要靠内需拉动,虽然说投资和消费都是内需,但对陕西来说,投资拉动是更大的机遇,因为我们的收入比较低,要想在短期内把消费提高很难。因此,一定要清楚,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对于陕西来说,投资是第一拉动力,其次才是消费,而出口则应排在最后。
裴成荣认为,比较直接的影响是两个方面,一是出口,二是外商投资。这在珠三角地区比较明显,而对陕西影响并不是很大。由于陕西经济的外向程度较低,如2007年陕西出口额只有46.72亿美元,仅占整个GDP的6%左右;因此,金融危机对于陕西经济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对于陕西来说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趋缓产生的间接影响。
对于受影响较大的具体行业,裴成荣认为可能主要是果业,尤其是浓缩果汁业。数据显示,陕西浓缩果汁2007年的出口额达6.69亿美元,是陕西最大的出口单品,而目前中国浓缩苹果汁产能大约1/3分布在陕西,年生产能力接近190万吨。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陕西的果汁业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很多果汁厂被迫关门歇业。而据海关部门统计,2008年1至9月份中国累计出口苹果汁56.2万吨,同比下滑27%,这使得2008年的果汁的产能利用率将降至低点,而这也导致在2007年大幅扩充产能的加工企业处于更加严峻的境地。
另外一个影响较大的行业就是能源化工行业了,能源价格的下挫对于陕北以石油、煤炭为支撑的经济板块必将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陕西经济的整体走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陕西的传统优势行业如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旅游餐饮同样也会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趋缓而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
危急中,陕西面临历史机遇
面对金融危机,陕西反应迅速,在中央做出十项刺激经济措施之后,陕西也出台了自己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陕西经济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郭卫东分析认为,这一轮投资计划主要是围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开展的项目建设。可以说,非常实际,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而且既能扩大投资,又能扩大消费;而且,既着眼于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对此,郭卫东显得信心十足,他说,2008年全年陕西仍然农业稳定发展、工业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高位运行、消费需求稳中趋旺、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民生工程等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另外,陕西有充足和丰富的能矿资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保持继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我们既有困难,也有机遇,但总体上判断,我们机遇仍然大于危机。
郭卫东坦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国都在挑战和危机中捕捉机遇、寻求机遇,都在抓住中央4万亿元投资机遇谋划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都在抓紧谋划今后两年和“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思路、新思路,都在采取各种积极应对措施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小限度,都在研究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打造若干千亿产业集群、千亿产业带和千亿工业园区,都在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都在利用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都在加快地方银行、乡村银行、金融贷款公司的发展和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都在加大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因此,陕西也要与全国其他省区市一样,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尽快开工一批大项目、谋划一批新项目,既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又要抓住扩大投资与内需的历史机遇,推动陕西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张宝通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出台的刺激经济的十项措施中,投资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而这对于陕西这样一个基础设施落后,但处于祖国版图中心,具有区位优势的省份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认为这对我们是个机遇。”
“在国家4万亿元的整个投资中,比重最大的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建设项目。”张宝通分析认为,对陕西而言,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得这些投资的大部分项目都和我们有关,如在建的郑西客运专线、西平铁路、太(原)中(卫)银(川)铁路、西康二线、包西线扩容以及西安至成都、西安至兰州的城际高速铁路,再加上安康到张家界的铁路,这些都构成和完善了我们陕西的铁路网。而这些项目的建成则最终使得陕西在全网中处于重要地位。
裴成荣认为陕西在危机中的机遇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目前实施的财政扩张政策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由此将带动基础建材、能源等工业产品的需求,这自然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陕西经济的不利影响。第二,短时间内大规模的集中投资必将会显著改善陕西目前的交通、电力以及农村条件,为陕西经济的再次起飞提供奠定基础。第三,由于美元不可避免的走弱,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会相对比较便宜,这将为陕西更新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升级提供契机。第四,由于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企业的破产,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必将会产生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这也为陕西接受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
陕西如何利用机遇快速发展
郭卫东提醒,陕西应在确保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更多投资的同时,防止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和重复建设,防止无效和低效投资,防止项目建设中的浪费和腐败行为,防止大潮到来,泥沙俱下,以免影响陕西正常的好项目、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他特别建议:陕西应在申请上报项目的同时,争取多论证、多调查,以便利用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
张宝通认为陕西应该主动出击,争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上项目、上好项目。他从交通方面重点作了分析,目前的兰渝铁路仅仅接轨到四川的广元,那我们能不能争取修通一条连接线,和陇海线连接起来,如武都到阳平关或武都经略阳到勉县,这样就可以变现有的一条线为两条线,使兰渝铁路既可成为西北和西南的大通道,又可以成为联通西北和华中、华东的大通道,使阳安线成为与陇海线平行的我国东西大通道,这对陕南经济的带动很大。同时,这关乎我们国家的安全问题。这个方案花钱很少,效益很大,只要陕西能抓住这次机遇,向国家提出申请,肯定能得到批准。
另外就是铜川了,这是一个因资源而兴的城市,正因为如此,铜川境内的铁路网也是全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西延铁路的修建,这座城市的铁路就慢慢的闲置起来,对此,张宝通表示,其实这些铁路网稍加改造就可以重新发挥作用,如咸铜线向东可达白水,只要向东修不长的连接线,就可以与西延线、西韩线接通,这样,铜川向北和向东的通道就畅通无阻了,这样,铜川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渭北中心城市。
另外,将梅七线向北打通,也可以和西延线联通,还有榆林已经是陕西的第二大经济城市,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基地的龙头,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和京津冀、环渤海连接起来,但榆林至今还没有一条直通北京的铁路,陕西应趁这次启动内需的机会,争取榆林火车直通北京。
除了铁路这块以外,高速公路也是此轮投资的重点。近年来陕西的高速公路建设非常快,先是“米字形”高速公路骨架的提出,到后来的“三纵、四横、五辐射”,再到现在的“二六三七”的新规划,目前又规划了大荔经铜川(新区)到凤翔以及合阳经铜川(老区)到凤翔的高速公路项目和延川到吴旗的高速公路项目以及关中环线高速公路项目,这对关中的率先发展和陕北的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届时陕西将成为全国高速公路最为密集的省份。
篇2
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蕴涵着新的机遇。认真分析挑战,努力把握机遇,意义重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提出新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并使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急需出台组合性政策措施予以解决。我国就业的总体特点是“四大一突出”,即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还面临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造成企业岗位大量流失,大批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或处于工作岗位不稳定、薪酬降低的状态,而且使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渠道部分堵塞,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就业困难,使本已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并暴露出技能型劳动者短缺、劳动者教育培训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面对严峻而错综复杂的就业局面,在常态下解决就业、失业的政策措施已显不足,急需采取宏观与微观、应急与长效、直接与间接等多种组合性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处理好保增长与保就业、临时性措施与长效机制、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等诸多关系。
过于依赖外需和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向以内需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这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从外部需求减少还是从生产企业工资提高来看,我国的外需和外部投资都很难继续保持以往的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更多地立足于内需。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保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途径是逐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这意味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成为必然,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对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外需行业和企业劳动者的生产转向、岗位转移在所难免,大大增加了结构性失业的风险。努力培育新的内需行业就业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发展以拓展就业空间,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就业工作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就业服务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在扶持灵活就业的同时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在新增就业受到影响的同时,如何稳定就业、减少岗位流失成为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表明,稳定就业与新增就业同等重要。如果不能做好就业存量稳定工作,不仅会抵消新增就业的成果,而且会影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效果。近10年来,在经济增长向好的背景下,促进就业关注的重点是新增就业,对稳定就业关注不够,相关政策措施缺乏。面对严峻现实,必须将稳定就业放在与新增就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保存量、保岗位力度。其中,特别应关注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能力与手段不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能力建设成为重大课题。在危机中公众对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职业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有的工作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就业市场信息和监控能力不足,缺乏失业预警系统,职业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力度不够等。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广、保障程度不高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表现在对城镇灵活就业群体和非就业群体保障不足、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程度较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劳动者跨地域流动和身份转换等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些问题更加凸显。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就业工作带来新机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具有典型的反危机、反周期的重要作用,做好了就可以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机遇之一:危机的巨大压力有利于强化政府和全社会对就业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进一步紧密结合。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做好就业工作,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危机还使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就业对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应对危机中,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同时出台,有利于就业优先原则的贯彻。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经验都表明,只有将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优先目标,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才能取得成效。在应对危机中,许多宏观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同时出台,为就业优先原则的贯彻提供了保证。这些理念和做法,对于始终把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更紧密结合具有重要作用。
机遇之二:应对危机的需要为积极就业政策的推进和完善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首先,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初步估算,仅中央4万亿投资就可增加2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地方政府数量更大的投资还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其次,应对危机的需要为稳定就业政策的推出和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国家制定和采取一系列应对危机的非常态政策措施,首次启动国家失业预警机制,不仅完善了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也为稳定就业政策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了宝贵经验。第三,应对危机的相关政策的实施为统筹城乡就业创造了更好条件。国家为缓解农民工就业困难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对统筹城乡就业市场、促进劳动力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来说,既积累了经验,也完善了相关制度,推动了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第四,危机的考验有利于劳动者调整心态,使更多劳动者走上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之路。通过危机的洗礼和政府深入细致的引导工作,劳动者的心态更加成熟,求职行为更加理性务实,这就为多渠道、多层次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伴随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覆盖面扩大、我国经济企稳回升以及国家多种政策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后顾之忧逐步解除,以创业促就业政策的实施具备了更好环境。
机遇之三: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有利于就业空间的拓展,同时为优化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新动力。伴随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扩大内需的效果正逐步显现,我国社会总需求进一步提升,将有力支撑企业岗位的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扩展就业领域,带动经济和就业增长。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在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基础上,未来还将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如通用航空、新能源、服务外包等。这些产业除了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还能够吸纳就业,将进一步开拓就业空间。以节能环保产品为特色的“绿色经济”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形成“绿色就业”效应。就业的空间拓展和结构调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大趋势,还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都使劳动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压力和动力,这在客
篇3
推动传媒业壮大的政策机遇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新闻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社会精神、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新闻传媒业相当重视,对新闻传媒业的发展作出了详细的规划部署。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力图从根本上打破新闻传媒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壁垒,为开启应对金融危机的媒介融合变革路径奠定了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闻传媒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为推进新闻传媒业的发展。中央还出台了以114号文件为代表的利好政策文件,转企改制的传媒业单位可以连续5年享受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中,很少有行业能够像传媒业这样得到政策的青睐。随着“国十条”的出台和4万亿元刺激内需的政策实施,以及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陆续推出,新闻传媒产业市场也将有一个预期的活络期。因此,新闻传媒业应该抓住机遇,以扩大内需为出发点,除了稳定原有消费群体外,更要扩充农村、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等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的人群作为新闻传媒受众。借此形成更广的国内新闻传媒受众市场。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新闻传媒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明显加快,而且国家的有关政策也开始松动,由原来的严格控制到现在的限制性进入。抓住这一机遇,对新闻传媒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深化传媒业改革的改制性机遇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虽是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所以,党和政府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我国新闻传媒业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要用市场化方式支持精神文化产品和产业发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给新闻传媒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加快新闻传媒业的体制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新闻传媒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拓融资渠道,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新闻传媒企业,打造新型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者:鼓励有条件的传媒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到境外兴办实体。拓展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构建现代企业运营机制,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从而增强新闻传媒业应对金融危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促使传媒业整合的联合性机遇
金融危机将加快媒体变革的趋势,引发传媒产业新一轮的洗牌,使文化产业面临新一轮调整,这将给传媒业提供一次转型升级的机遇。技术进步推动媒体变局。金融危机不仅加剧了传媒业的竞争。也催化了传媒业的加快洗牌。从长期来看,先进的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将是媒体变局的主要趋势。金融危机首先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使这种挑战更为严峻。加快新闻传媒产业的拓展和整合已是当务之急。在传媒板块中太多数个股惯性下跌,传媒行业正流行一股并购风潮,行业迎来了整合契机,这使中国文化企业有对外国破产文化企业进行抄底和进入世界文化产业竞争核心的机会。金融危机也给了新闻传媒业一个进军其他文化相关产业的机会,许多产业的进入门槛降低,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们一个“抄底”进入其他产业的机会,传媒业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把业务拓展到有盈利前景、回报率高的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国内外传媒巨头的发展实践证明,多元化经营是传媒业寻求快速发展、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要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新闻传媒业就必须坚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面对金融危机,新闻传媒业在坚持原有多元化的经营上,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社会资本和先进的运营理念,实施跨媒体、跨领域的发展,打造新的盈利点。在我国,新闻传媒产业发展的环境逐步优化,平面媒体政策相对宽松、广电媒体市场准人大门渐启、市场拓新先机开始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新闻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新闻传媒业雏形已经形成,并且新闻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所以,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媒业的新格局。
促进传媒业发展的创新型机遇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哪里有创新,哪里就可以快速发展。创新首先要从传媒业从事的业务内容开始。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栏目、节目设置,文章、节目题材和表现形式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与提高,使其始终充满活力,保持内容常新、特色突出、亮点闪烁、内容质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良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新的需要和偏好,增强他们的忠诚度。与其他很多文化产业相比,金融危机对新闻传媒业的冲击可能还会小一些。可市场需要信心,大众关注经济走势对民生问题的影响。党委、政府需要为“保增长、扩内需、优结构、重民生、维稳定”加油鼓劲,这为创新新闻传媒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了解,2008年以来财经杂志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站财经新闻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都同比上升。在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新闻传媒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运用文化含量高的创意和策划,为新的市场需求带来相适应的消费产品,把握商机,积极争取市场份额。加强和创新经济方面的报道,不仅在非常时期能体现新闻传媒业的媒体责任,发挥新闻传媒业在促进消费中的催化剂作用。还能加强与广告客户长期有效的合作,带动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最终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另外,经济危机抑制人们的物质需求时,精神需求反而会增长。新闻传媒业要紧跟金融危机下大众兴趣和心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栏目。、文章的取向,拓宽节目、文章的题材,积极为大众服务,既关注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现象。又关注大众精神和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心理抚慰和文化滋养,缓解大众的精神压力。增强民众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在版面、栏目上则注重提高视觉的新鲜感,增强亲和力。只要新闻传媒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实施多元化发展,坚持开源节流,善抓市场机遇,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就完全能走出困局,转“危”为“机”,再创发展新优势。
篇4
本人虽然不能深入浅出地完全的谈论出商业银行策略经营的战略变改。但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一些变化。在寒假即将结束时,我打算将学生的压岁钱存入银行账户。以前,只要是客户办理存款业务,银行就会照办,但这次,银行的客户经理极力向我推荐理财型的投资货币基金,对我所要求的办理存款,并不赞成。我想,这虽是件小事情,但以小见大,可以看出银行的业务开始有促动客户倾斜拉动投资产品业务的倾向。金融危机下,国家出台的政策基本上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同时降低利息,过低的利率使得银行基本没盈利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愿接受客户存款就理所当然,所以银行将产品营销方向大多转到了基金及理财产品方面,指望通过办理基金等委托类业务来获得更大利润。
写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有所疑问。金融危机使得股票市场一落千丈,基金收益也大幅缩水,基民们翘首以待指数上涨,好借机赎回,以解深套之苦。商业银行这么极力推销基金会有人进入吗?通过与营业厅大堂营业经理的交谈,我发现她向客户推荐的基本都是与保险有关的投资理财型产品,如盈利多。这种产品投资时间很长,可以长达70年,盈利也不是很高,是一种稳定保障型的存款业务。所以在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下,愿意投资这种基金的人也不在少数。商业银行的这种做法也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在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受到多大的冲击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这个资料中有得一见。目前美国商业银行普遍业绩不佳,利润下滑,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2008年第四季度出现巨亏,财务困境不断增大。在欧洲,德国的商业银行坏账高达政府债务的两倍,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1月19日指出,2008年该行可能亏损两百八十亿英镑,将创下英国企业史上最大亏损纪录,商业银行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日俱增。其银行体系脆弱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房地产抵押贷款损失巨大。二是经济衰退,信贷减少,利润下降。三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四是失业增加,居民收入下降,银行的不良贷款也会进一步增加。五是银行自我保护的动机往往会放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银行体系的安全。
由此可见这次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小的不良影响。那么商业银行今后何去何从呢?是不是此后的发展机遇会大大减少呢?
有一本书曾经说过,金融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危,也有机。要善于从中寻找到机会,便可以转危为安。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也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危机总是与机遇相伴随,危中有机,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把握,牢牢抓住“危”中之“机”,“危机”就会成为“转机”。
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而矛盾双方的力量会随着形势变化而此消彼长,主次地位也会出现逆转,由此发生质的转变。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经济周期理论看,经济总是按照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运行,萧条之后便是新一轮的复苏,因此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曾说过“为危机而担忧是大可不必的,对市场经济来说,萧条是一服很好的清醒剂”;从历史实践经验看,众多企业就是因为抓住了“危”中之“机”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大萧条后IBM的全球崛起,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汽车业的辉煌,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电子的腾飞,等等。总之,危机往往会动摇旧的规则,促成变革,从而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转折点。
这说明,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使自己在金融危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那么,问题是该如何在拓展中获得生存与再生呢?
马蔚华提出了十条观点。第1,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力实施。第2,市场主体结构的重新洗牌。第3,企业调整转型的加快实施。第4,居民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第5,同业竞争格局与策略的悄然变化。第6,直接融资工具的快速发展。第7,产业区域转移的加速推进。第8,人民币债券投资的空间拓展。第9,跨境企业避险、套利的需求加大。第10,吸收人才的良好时机。
从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要抓住国家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利用这个平台,推出适于自己的经营方式,发展自己。另外,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只要在金融危机中把握好发展方向,积极找办法应对,一定会收获到比较好的结果。
那么,基层商业银行如何“危”中求“机”呢。首先,要明白自身经营的环境与现实问题,从市场中寻找经营发展的对接点。例如,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催动地方政府进行大面积投资,一些企业将受惠与巨额投资,进而拉动生产需求。商业银行占据众多投资渠道的主动优势,因此,着眼区域大项目,紧跟信贷投资,启动稳固的贷款利率收益,应当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资本市场虽然低迷,但社会大众中的闲置资金依然可观,在几乎零利率的流动性陷阱时代,储蓄、购买国债虽然基数庞大,但以新资本经济时期的投资理财思路而言,传统的投资理财方式的资金规模强劲增长的趋势并不会大,大部分的人还是把本金增值保值的希望放置到银行创新的投资理财产品方面来。因此,商业银行还是应借助资本市场这个大平台,创新服务手段,营销避险趋利的新兴客户理财产品,获取大面积的、较为突出的收益。另一方面,法人理财项目资金额度大,投资前景宽阔,避险作用明显,给银行、给企业都会带来不菲的盈利,可作为产品创新营销的重点途径,广泛的开展起来。
第三,把投资的方向瞄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新一轮经济崛起的强大引擎,它们优势突出,大多是生产高、精端技术产品,隶属高新技术产业,经营产品更新换代快,风险比较集中,但收益巨大。随着国家产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小企业,尤其是优势突出的核电、光电、风电、太阳能产业等;有广阔的出口市场的机电、机械制造及化工类产品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扩张规模和效益。商业银行可紧抓龙头企业,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排队贴签,给予有力度的信贷支持,拓宽资产业务经营渠道,实现银企双赢。
第四,细分目标客户,把经营目光投向县域经济。中国县域经济战线长、特色众多,盈利项目潜力大。以前商业银行进行机构整合时,撤掉一些县支行或合并掉一些分支机构业务。在当前拉动内需,扩大县域投资的机遇期,商业银行可细分客户,甄别行业,启动个别县支行有需求的金融业务,如资产业务等;也可视县域进出口业务发展状况,开办原来停止的外汇业务;甚至视县域经济环境而定,恢复过去撤并掉的网点经营机构,吸收一些存款和客户,拓展业务面,创新一些新途径。
篇5
面对20__年国家宽松型的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指导思想,以及推动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我们信用社也处在一个金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如何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我们20__年的当务之急。
新的农村经济形势。
在过去,每逢年末,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会带回大量的资金用于存放在信用社或者归还贷款利息。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__年,农民工没有带回象以往年度那样大额的资金,我们的存款也大大缩水,再加之5.12大地震,居民取出资金用于维修房屋等,我们的存款更是雪上加霜。至于贷款利息的清收也如同存款一样遭遇到了金融的寒冬。
面对存贷款利息一降再降,存款减少贷款难收这样尴尬的局面,信用社应该何去何从如何下手呢?
我认为任何危机都有它的突破点,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国家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扶持从未停止过。各种补贴更是从未断过,粮食直补,生猪补贴,危房加固等等,这部份钱对一些经济较紧张的农户来说是需马上取出用于适处的;但对于另一些经济较宽裕的农民来说,这是一部份闲散的资金。也许他们会盲目的取出用于存放在其他金融机构或者用于其他不必要的消费,这时我们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就需以我们的真诚和热情来做好解释工作,让农民将这部份钱以定期或者活期的形式存在信用社,告诉他们在经济不稳定的时期,银行利息虽然低,但是是无风险的报酬;对于一些想留在农村发展畜牧业养殖业以及修建房屋的农民工,我们可以在详细调查过后,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向他们发放小额贷款,综观这一条思路,其实它本身就是“服务三农”的最好实践。
新的农村业务发展。
以往信用社的业务比较单一,收入来源主要是贷款利息,面对不可抵挡的金融危机以及高速发展的农村,我们必须拓展我们的中间业务,强化我们自身的业务能力。这对于本身基础比较低,业务还不健全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当然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随着sc6000成功上线,我们可以在当前形式下,大力开展汇兑业务并与保险公司,理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保险、理财、汇兑业务,为在农村发展的企业提供资产管理和理财业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农村的中小型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代收代售业务。我们可以为供水供气供电等公司代收居民需缴纳的各种款项,也可以各种企业发放工资这样一种业务,还可以其他金融机构销售各种收益较稳定风险较低的债券、基金。这样一来,我们即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又能将每年高额的存款利息转嫁出去,还能从中获得中间业务手续费。这样一来我们就充分利用了财务管理学中的财务杠杆经营模式将负债经营作到利益最大化。
新的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一直处在信用社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再加之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我们工作人员又长期处在有利条件下,形成了很多不好作风。比如态度差,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这些都是群众抱怨的现象。如今面对农行,邮政储蓄……这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们又该如何在留住原有客户群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客户呢?
首先,我们还是要从自身做起。提高我们自己的文化修养,以专业从业人员的身份来要求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耐心包容的态度来接受我们客户的不足,以专业专注的态度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帮助,这同样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其次,我们还要大力的拓展我们业务。因为业务才是我们发展的硬件,态度再好,没有有效的业务能力,不能为群众提供方便,这也是不能挽留客户的缺陷,也势必在残忍的竞争中淘汰。
篇6
东北:调控带来三大发展契机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所所长丁晓燕这样说。他表示,东北地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应牢牢把握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致力于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9年国家将进一步推进各项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为东北发展提供有力机会。这就使东北经济的发展得以面临三大机遇:
一是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国家“保增长”政策取向越来越清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在向宽松积极的方向转变。扩大内需10项措施的出台,为东北经济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二是产业转移的机遇。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将加速向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具有一定制造业基础的地区转移,东北将面临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
三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批强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其将面临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广西:重点加强泛北合作
泛北部湾次区域中的东盟各国,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曾遭受重创、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呼啸而来,但各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防范能力和经验来应对当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古小松、广西社会科学院当代广西研究所副研究员龙裕伟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对于加强泛北合作却是一个契机。
他们指出,透过此次金融危机,泛北部湾次区域各国已认识到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能高度依赖美国。尤其是向美国、欧盟的出口。
据他们介绍,2008年10月20-21目,“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南宁举办时,各国专家就泛北合作曾提出了重要建议。专家们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不应该轻视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地区经济的影响,应该加强合作,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止金融危机扩散,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
他们提出,中国――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空间很大,目前应该加大中国向东盟投资的力度,这也有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的投资开放协定应该尽快签署,以推动投资的发展。
川渝:携手开发城乡消费市场
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和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成渝试验区的经济都是严峻的考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岳朝敏认为,“危机之下,也正是整合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良好时机。”
金融危机对成渝试验区经济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对民营经济打击比较大,特别是外向型出口企业处境更加艰难。面对这一背景,如何紧紧抓住危机下的机遇,岳超敏认为,一方面,要使资源向优势行业企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同时淘汰低效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企业,着力支持发展高节能、高附加值的行业企业。另一方面,成渝应该合作开发川渝地区的广大消费市场,比如清洁能源的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开发等。
同时,回首已经过去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岳朝敏说,成渝试验区不位于地震重灾区。地震对试验区的破坏及对经济基本面并未产生根本性影响。而地震灾后上万亿元的重建投资将不仅催生大量的行业机会,而且将成为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调整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不仅如此,重建过程产生的大量商品需求对地方经济产生巨大拉动作用,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对于缓解城多统筹过程中的就业压力也十分有力。”
广东:可重估出口创汇战略
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也是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下受冲击较为强烈的地区。不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却表示,此次危机对广东的正向效应主要是给广东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深刻的警示,同时也为广东发展模式创新提供良好的机遇。
梁桂全认为,金融危机对广东的正向效应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客观上促进广东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促进广东出口产品区域结构的调整:三是贸易顺差过大的状况有所改善,对于虚假贸易的遏制有一定成效。
“当前对外贸易条件的变化,对广东而言,既是严峻考验,也是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广东应借这次危机重估‘出口创汇’战略。”梁桂全说,从出口产品的区域调整看,次贷危机影响下广东对美国出口的下降促进了对其他区域出口的增长。
河北:钢铁业升级换代正逢时
2008年7月开始,钢铁行业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国内外需求锐减,价格狂跌,收益明显下降,我国钢铁业陷入全行业亏损。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连云,石亚碧表示,河北省通过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使钢铁业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 ;人民币; 国际化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6-0009-02
一、背景
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很快波及全球。受其影响,全球经济开始陷入持续的萧条之中。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方法却是开动印钞机救市,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国滥用其美元霸权地位,“绑架”世界经济将风险转移,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世界各国在对美国这一行为进行谴责的同时也认识到,在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过度依赖美国货币,维护本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资产安全,可能带来极大风险。[1]为应对危机和防御风险,各国开始寻求货币的更多元化。
人民币是继英镑、美元、德国马克、日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之后新近崛起的货币。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的地位在逐渐上升。1997年7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恶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除直接或间接向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提供数十亿美元援助外,更作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郑重承诺,既维护和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又避免了亚洲国家相互间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带动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复苏。[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量增加,再加上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表现出的负责任良好形象,使得中国政府和人民币的公信力提高,人民币开始树立了区域性的国际货币形象。
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不能过度依赖美元的同时,人民币的形象和地位日益上升,这就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了一个新机遇。当然,人民币在抓住机遇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二、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
1.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
需要看到,在全球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下,人民币正迎来一个迈向国际化的“最佳时机”。20世纪80年代,美元、德国马克、日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三种货币,随着欧元的诞生,德国马克被改写成欧元。
从日元看,日本在东亚具有一定的地位,在东亚除了美元以外,日元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从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也采取政策积极的推动日元的国际化。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陷入泡沫经济的泥潭,经济出现困难,日元在亚洲的影响力也大大减退,这就为人民币迈向亚洲,走向人民币区域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机。
从美元来看,次贷危机美国开动印钞机救市的行为恶化了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严重挫败了美元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虽然这次金融危机不会造成美元地位的改变,但由于美国独大的弊端日益更为清晰的暴露,各国对“强势美元”的信心受到打击等原因,美元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从欧元来看,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欧元的问题也日益显露:首先各国的“大手笔”金融救市行动和经济刺激计划靠的都是政府掏钱,这势必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欧元区各国赤字和债务上升,各国差距拉大,危机货币联盟的整体稳定。其次,金融危机暴露出欧元区内部不团结和经济融合的局限性。再次,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中东欧的欧盟成员国经济形式显著恶化,恐难在短期内达到加入欧元区的条件,这意味着欧元区的扩大步伐将受阻。[3]从欧元面临的这一困境来看,其目前难以独自填补美元衰落留下的空间。
“时势造英雄”,人民币国际化开始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共同愿望。
2.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
美元、马克、日元、欧元,这四种货币的国际化具体路径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通过研究这些共性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考察货币国际化的历程可以发现,货币的国际化是以强大的经济体实力为支持的。处于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货币相比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经济优势。只有支持该货币的经济体的实力达到一定积累,其发行的货币才具有可靠的基础。[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美国仍然是不可动摇的第一大国。但强大的实力支持有望形成人民币的区域化,最终促进人民币向全球化发展。
第二,强大的金融市场。可以说,在货币国际化过程中,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不可或缺的支持。虽然,从现阶段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压力下,中国金融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金融市场不断得到规范,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货币的稳定程度和国家的全球信任度。无论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都以其行为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危机面前仍然保持着人民币的稳定,争得了全球对中国政府的信任程度。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沉重的打击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在整个过程中,人民币是唯一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稳定的。尤其是中国政府为稳定东亚和世界金融形势,帮助东亚国家和地区走出困境和摆脱危机,坚定不移地实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更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5]
世界银行3月17日发表报告指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不仅组织了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还主动免除了46个最不发达国家400多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向多国提供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并承诺对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到中国的绝大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此外,中国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体现了对国际社会的高度责任感。[6]
总之,中国在经济发展程度、货币稳定性和政府在国际上的信任度等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三、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人民币在给中国带来诸如拓展国际交流,提升综合国力和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等有利影响的同时,人民币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首先,中国国内经济更容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和外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的开放度逐渐加大。在享受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好处的同时,国内经济会遇到诸如人民币国际化逆转风险、货币替代、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等方面的冲击。[7]这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次,人民币将会使中国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矛盾加剧,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效果。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以部分。在封闭加剧条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只受本国的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在开放的经济下,外部的经济形势也会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在这种经济情况下国家制定的政策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最后,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
总之,从现阶段人民币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人民币具备了走向国际化的一些基本的条件,但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得人民币离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还有一段距离。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一个绝对的获利现象,其同时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对中国经济的极大挑战。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币区域化条件与路径》,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页.
[2]龚秀国.《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第259页.
[3]《金融危机对欧元的挑战》,.
[4]刘立臻,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探讨》,人民出版社,第62页.
[5]冯郁川.《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第37页.
[6]《中国与世界携手应对金融危机》,read.省略/content_868633.
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师事务所;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930.9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121-02
一、国际金融危机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挑战
(一)挑战之一:业务收入减少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2009财年截止到9月30日。毕马威的全球主席方礼彦在夏季达沃斯期间接受《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称“今年的收入会有所下降。”他预估,会有一位数的下调幅度。他还说,“各地区各行业的业务在维持流动性、预测变动不定的客户需求以及保持经营业绩方面,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安永全球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詹・戴利先生在会计领域有着30多年的丰富经验,可以说是什么风浪都经历过。然而,在接受专访时,他承认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他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棘手的困难。他说:“这是过去十年来我经历的最糟糕的时期。在我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也是最困难的时期。” “金融危机中,没有并购活动,没有IPO交易可谈,可支配支出被推迟,面临价格压力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都受到了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减少主要原因有:(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国际证券市场不景气,资本市场融资萧条,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业务锐减;(2)企业自身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其自发性的会计服务购买需求减少,会计师事务所非年审业务减少;(3)企业为了压缩费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降低会计服务价格。
(二)挑战之二:审计难度增加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遭遇了诸多巨大难题。主要表现有: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世界贸易和投资增长放慢、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倾向上升、国际通货紧缩压力和通货膨胀隐患增加。由于市场需求普遍下降,主要商品价格巨幅波动,同时,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深度下跌,交易信用风险增加,经济纠纷明显增加。企业的经营环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比如,对收入确认舞弊、资产减值、持续经营、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的判断和取证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企业经营风险有向审计风险转化的倾向,从而使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增加。
(三)挑战之三:会计师事务所难以持续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国家急需大力发展的注册会计师事业、急需壮大壮强的会计师事务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事务所业务不但无法形成增长,还可能出现业务萎缩。业务拓展方面受到的严重限制,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很多事务所停止或减少新员工的招聘计划,实行针对部分员工的无薪休假制度,甚至被迫进行裁员,这些行为都使事务所面临着经济危机结束后人才储备严重短缺的可能性。目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加深,危机何时见底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复苏之路漫长而遥远,会计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机遇
(一)金融危机是推动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动力之一
纵观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每一次经济金融危机史,都是一部会计反思史、创新史和再造史。比如,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现代会计准则模式萌发雏形。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下,诞生了现值会计计量方法。通过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会计行业总是伴随着经济金融危机的压力而谋发展、求创新。面对这场如海啸般席卷而来的全球化金融危机,会计行业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化解危难、争取光明的重要力量,应尽量避免迷信教条僵化的条条框框,也不应该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多国家、地区和会计组织愿意积极走到一起共同沟通协调。全世界会计业都应团结协作,致力于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统一的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我们坚信,在世界各国会计从业人士的紧密合作下,会计行业和会计职业一定可以摆脱危机,求得创新和飞跃,建立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统一、高效而客观的会计准则体系。
(二)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带来的巨大机遇
国务院提出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保障。在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仅以福建省为例,福建2008年投资1 200多亿元,推进总投资9 100多亿元的500个重点项目建设。2009年,福建省计划重点项目投资总额为1 470亿元。在这些项目中,重点建设7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跨海通道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注册会计师将参与相关重大投资项目咨询论证和审计监督工作,积极发挥在审计监督、财务诊断、投资分析、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保障项目论证安全、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管理安全,同时也扩展了业务范围。资金流必将带来人才流,二者密不可分。大型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将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使我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我们需要开展广阔的国际合作,以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机培养一批能够承办国际业务、符合会计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事务所管理人才,进而为中国内地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措施
(一)节省资源,控制成本,保持必要的投入
控制成本的方案,包括减少商务旅行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等。建立健全包括质量控制、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员工培训、人力资源、业务承接和安排、时间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升事务所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做必要的投入,尤其是人才的投入。比如,毕马威对人员的培训还在继续进行,仍在招聘新员工。去年毕马威大中华区就招聘了1 900名新员工。毕马威希望到2010年大中华地区的员工总数能够超过10 000人。一手控制成本,另一手为长远业务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平衡长远目标和短期成本,通过综合措施渡过此次金融危机,并使会计事务所在危机后变成一个劳动生产率更高、人才更优秀的企业。
(二)追求做大做强,实现战略联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面临着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新时代,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走国际化道路,是国内各大事务所必须做出的选择。事务所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市场定位和价值取向,寻求“战略联盟伙伴” ,开拓“战略联盟路线”。不同的事务所,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不同的竞争优势。战略联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综合各个事务所的特长、经营优势和区域优势,扩大在区域及行业的影响力,将提供的服务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牢固树立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实现多元化经营,从而实现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三)拓宽业务范围,转移业务重心
金融危机使得不少的事务所清盘清算等业务出现增长,各个事务所主要收入不在仅仅局限于审计或税务等基本的业务。据部分事务所介绍,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他们还是拥有了不少的机遇,业务大幅度增加。因为,现金流问题在整个经济状况下出现了相当大的问题,商业纠纷、罪案的数量有所增加,涉及到清盘清算、调解纠纷等的业务带来了不小的收获。
(四)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1.谨慎选择客户。对客户的挑选过程应非常严谨,不能使任何人都能成为事务所的客户。风险把关的第一步,就是只选择有信用的优秀客户。
2.保证业务工作的高水准。员工在做审计时必须是带着怀疑的眼光来考察,要有非常高的职业水准。
篇9
[关键词]3G 电子商务 后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为3G移动电子商务带来了机遇
1.经济环境——成本削减和理性消费促使企业与消费者大量涌入
第一,金融危机的浪潮让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市场消费需求减少,传统的实体店铺经营模式由于利润的降低或入不敷出的局面迫使企业重新进行成本核算,考虑投入产出比。电子商务这种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的网上交易模式在金融危机现金流通速度缓慢,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营模式转型,从而其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大量人力,物力,资金涌入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据金融危机中企业生存状况调查表明,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境的比例仅为16.8%,而未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境的比例却高达84.2%。
第二,反观消费者,由于电子商务中间成本降低,价格相应下滑,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理性消费,而价格相较实体店便宜的电子商务就更加获得消费者的垂青,电子商务的购物模式逐渐从时尚前沿转化成务实消费方式,消费人群进一步扩张。3G网络的发展壮大将人们从电脑终端解放出来,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获取信息,享受服务,消费无处不在。3G移动电子商务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2.政治环境——经济转型,电子商务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移动电子商务隶属于新兴服务性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方便快捷的3G移动交易平台,逐渐扩大的在线企业有利的促进了居民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二,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电子商务提升至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对电子商务行业实行将投资收益返还投资人、支持社会投资者回购政府所持股份等。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翻两番。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宋玲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表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间、企业对个人的重要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网络舞台上的主角。在我国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信息产业结构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任重而道远。
二、金融危机后我国3G移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与挑战
1.金融危机促使电子商务企业间竞争加剧
伴随着机遇到来的是电子商务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对资金技术要求较少,经济危机对企业原有经营模式的冲击,再加上3G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稳定的网络支撑平台,电子商务行业一跃成为蓝筹股,短时期内涌入大量新经营者。但有些企业的进驻并不是充分考量后的理,所以并非每个新进者都能在电子商务这块大蛋糕分得一杯羹。新进入者对于电子商务了解的多少,行业背景知识层次的深浅等因素都有效的区分出这些新进入者,加之经营理念和实际操作手法上,电子商务行业也与传统企业经营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即便有着充裕的资金和资源,这些新进者也不一定能够在电子商务行业获取一席之地。反观原有的电子商务经营者,无论在经营规模、资金技术支持,或者是在市场份额方面,跟传统渠道的企业都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无论是目前已经进入电子商务行业的先行者还是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传统企业都面临巨大挑战。
其次是由于新进者的剧增,必然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加剧,而电子商务行业本身的增长速度无法与新进者的增加速度匹配,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电子商务行业将会面临激烈的商业竞争。
2.3G网络平台的建立耗时耗力,用户习惯有待培养
虽然我国从2009年就正式签发3G牌照,但我国3G网络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打造一个完善的3G网络平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是人们对于3G网络的使用习惯也待培养,虽然很多人已经进行3G网络试用服务,这一速度也在成倍数增长,但仍有不少人还处于观望阶段。据调查显示,超过1/3的人选择了“3G网络服务的费用过于昂贵”成为影响他们选择使用3G网络的最大影响因素,除了更换3G手机的首次投入之外,每月的花费也成为人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3.3G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需进一步探索
移动电子商务冲破了传统电子商务的时间,地域限制,将人们从电脑终端解放出来,3G的到来更是急速推动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3G移动电子商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然要有完整的商业模式,由于产业链较长,其商务价值链中所涉及范围较为广阔,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移动终端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如何使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融洽合作形成一个完善的盈利模式成为我国3G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在3G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尚处于发展初期,商业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产业链中各个角色尚未能实现深度合作,各个独立发展,甚至是相互竞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我国3G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协调好价值链的各个角色,效益最大化,才是使其健康发展的经验法宝。
参考文献:
[1]邬伟娥.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电子商务市场策略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年14期
篇10
摘要:金融危机已经进入尾声,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表面来看是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引起的,但是本次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一次金融投机家的投机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打压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高额的利润差价。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没有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由此证明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自身造成的,反推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人为投机因素产生的。另外,通过大量分析推论世界范围内本年度第二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好于第一季度。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投机;机遇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风暴已经进入尾声,为什么这样说,这要从金融危机的成因谈起,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表面来看是由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引起的,但是笔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一次金融投机家的投机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打压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高额的利润差价,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可以确切地说金融风暴已经结束,由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现象也将进入底部,由此可以推断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本年度第二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好于第一季度。
一、金融危机成因分
笔者之所以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家们的投机行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本次金融危机不是市场自身原因造成的,查看历史数据,2008年9月以前世界范围内经济一片繁荣,各国经济指标大多为历史最好,而2008年9月雷曼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以后,金融风暴犹如海啸一般短时期迅速席卷全球并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2008年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指标迅速变坏,分析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没有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由此可以证明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自身造成的,由此反推出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人为投机因素产生的。
下面再通过一些间接现象来分析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要通过直接现象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是比较困难的,此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有很大的不同,1997亚洲金融风暴有明确的挑起者——金融大鳄索罗斯,而且投机过程非常明显,因此很容易通过直接现象证明亚洲金融风暴是一次金融投机,而此次金融危机其金融投机过程非常隐蔽和周密,很难从表面现象直接看出这是一次金融投机家们导演的一场大戏。只能从一些间接现象判断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首先看这些投机分子选择投机的时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正是美国总统换届之前,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忙于换届,是应对危机最薄弱的时期;再看金融投机家们针对的对象,此次金融投机的对象是美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了五年,美国股市已经出现高市盈率高风险现象;再看本次金融投机家们利用的工具,本次金融危机金融投机家们利用的直接工具是次级贷和次级贷衍生物[1],间接工具是宣传媒体。为了使本次金融危机能够达到金融投机家们的预期效果,可以说他们是挖空了心思,实际上以美国的经济实力化解次级贷危机本来是不难的事情,但是金融投机家们根本不给美国政府机会,甚至不惜以牺牲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为代价,利用媒体导向制造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恐慌来打压美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利用了大约半年时间将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2000多点砸到6000多点。石油期货从143美元左右砸到38美元左右,有报道称专家估算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造成了十多万亿美元资产的蒸发[2],那么金融投机家们通过做空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的利润保守的估计也应当有万亿美元以上。至于说这些金融投机家们在美国证券期货市场通过抄底在未来的市场上赚取的利润更是高得难以估计。
二、预见经济即将好转的根据
文章开头笔者为什么说本次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了呢?其实这很简单,既然本次金融危机是针对美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一次金融投机,其目的无非是要通过高抛低吸来赚取差价,只要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见底了,金融危机也就结束了。根据道氏理论,股市的趋势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从2009年3月10日起美国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三周,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可以推断美国股市的上涨趋势已经形成,因此即使金融危机造成的危害还会有一定的延续,但是今后一段时间金融投机家们将会利用其资金实力不断推出有利于金融形势好转的消息来刺激美国股市的上涨,这当中可能有小的反复,但是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预见经济即将好转的根据有三点:(1)美国的经济基本是与证券期货市场同步的,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见底,经济下滑也应当见底。(2)美国实体经济生产能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破坏很小,只要金融形势好转,经济会迅速跟上。(3)世界各国提出了振兴经济的计划,特别是中国已经实施了经济振兴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正在实施多项刺激经济和消费的方案,根据本人在《试用量价时空关系式分析当前金融危机》[3]一文中的论证,目前世界各国提出的宏观振兴经济计划多数将刺激经济的增长。
根据以上三点本人推测全球经济3月份见底,四五月份将开始复苏,最迟6月份各项经济指标将明显好于3月份。转三、面对机遇的措施
1.避开政治阻击,抄底矿产资源。实际上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抄底机遇,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更是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低价获取矿产资源的机会。众所周知,2008年之前只要是中国准备购买的物资国际炒家都会哄抬物价,但是目前如果中国大量购进矿产资源一般不会遇到国际炒家的价格阻击,这是因为如果国际炒家用哄抬物价的方法实行阻击,必然会推高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而目前正是国际炒家吸筹阶段很显然对于金融投机家们而言不希望迅速推高美国证券期货市场,所以国际炒家不会用哄抬物价的方法阻击中国收购世界矿产资源。但是国际炒家会用政治手段阻击中国抄底世界矿产资源,3月份澳大利亚否决中国五矿收购案就是政治阻击,因此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要学会灵活运用政治手段,避开政治阻击,抄底世界矿产资源。
2.适度参与美国股市。一般来说股市的底部区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因为国际炒家需要慢慢吸筹,以获取暴利。因此短时间内美国股市不会迅速走高,它会慢慢推高或震荡走高,这正是中国资金抄底美国股市的好时机,从历史的教训来看,中国资金参与美国股市最好以民间资金的形式参与,如果以国有资金参与美国股市很难获得发言权。中国资金可以学习日本资金参与美国股市的方法不求控制上市公司,只求影响上市公司。
3.做好准备,迎接外贸发展。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企业出口影响很大,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世界经济也会迅速复苏,中国的外贸企业此时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及时了解西方国家下一步的需求动向为新的出口做好准备。
四、金融危机后的反思
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们看到中国的在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先后有8只QDⅡ基金陆续发行并走向海外市场投资[4],其所选时间正是世界证券市场的高点,等于将资金拱手送给国际炒家。而当前应当是参与国际证券期货抄底时间了,我们的QDⅡ基金却一点募集的迹象也没有,这说明中国的基金管理者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样在2008年中国的许多银行和大公司在国际证券市场参与了证券期货的买卖,买了个最高点,但是现在当世界证券期货市场出现了极好的机遇时,大多数中国的银行和大公司却不敢参与了。比较中国实体经济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措施——中央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可以看出中国实体经济应对世界危机的能力远远大于金融虚拟经济应对世界危机的能力。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虚拟经济带来的效益远大于实体经济带来的效益,发展金融虚拟经济,提高自身金融虚拟经济的能力是中国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
最后要说明的是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但是它带来的危害还会影响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因此虽然今后金融形势会有所好转,全球经济也会逐渐回暖,但是,全球经济的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慢,企业要以长远的目光看待经济回暖,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外汇通.次级贷危机的过程[EB/OL]./html/2008-03/871173.htm.
[2]环球网.美专家称金融危机让美国损失15万亿美元[EB/OL]./roll/2008-11/279106.html.
[3]胡小平.试用量价时空关系式分析当前金融危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3).
[4]经济通新闻.[QD追踪]表列去年至今8只QDII基金发行情况[EB/OL]..hk/gate/gb/.hk/we
- 上一篇:大班健康教育重点
- 下一篇:护理健康教育宣教内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