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景区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通过对全区旅游景区监管不力问题的治理,使我区旅游景区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效率明显提高,旅游市场得到全面规范,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我区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整改措施及责任分解
(一)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1.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景区做到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有效,贯彻措施得力,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景区标识标牌、各类设施设备完好无损,符合标准规范。旅游监管相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文体旅游局
完成时限:全年
2.深入开展文明建设工作。积极践行旅游行业“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核心价值观,在旅游服务工作中诚实守信,礼貌待客,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让景区成为文明城市的靓丽窗口。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文体旅游局,二七街、一元街、塔子湖街道
完成时限:全年
3.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的标准,配合市旅游局对全区所有A级旅游景区进行质量等级复核,复核率达100%。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旅游景区,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不达标的,取消其相应的A级旅游景区资格(提请市、省、国家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取消等级资格)。借A级景区复评及旅游厕所创建的契机,进一步规范景区管理。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文体旅游局
完成时限:全年
(二)完善景区服务举措
景区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做到文明规范服务。在景区醒目处设置旅游投诉箱和投诉电话指引,畅通投诉渠道;设置学雷锋志愿岗,增加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和相关服务,维护景区良好秩序。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文体旅游局
完成时限:全年
(三)加大旅游监管力度
1.加大培训力度。配合市旅游局加强对旅游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培训,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依法经营培训力度,使其准确把握法律法规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观念和意识。强化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培训力度,每年组织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系统培训不少于2次,实现景区员工培训全覆盖,促进服务效率和服务意识提升。今年4月至6月间,组织辖区内A级旅游景区开展素质提升公益培训。
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
完成时限:全年
2.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强化对旅游景区的监督检查,组织文体旅游、工商、公安、安监(质监)等部门联合进行市场巡查。对A级旅游景区开展明察暗访,对存在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促使各A级旅游景区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旅游从业人员违反旅游合同、食品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报市旅游质监所进行查处,不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发改委(物价局)、工商局、公安分局、安监(质监)局、食药监局
完成时限:全年
(四)加强景区周边环境整治
对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开展综合整治,确保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等景区周边环境整洁有序、交通通畅、食品安全、治安良好。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馆(老馆、新馆)、规划展示馆、区城管委、公安分局、食药监局、二七街、一元街、塔子湖街道
完成时限:全年
(五)认真办理群众投诉
并向社会公开,对群众的投诉立即组织核查,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调查处置率100%,回复率100%。
责任单位:区数字化办、文体旅游局、相关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全年
(六)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以及义务监督员对旅游景区开展明查暗访和评议活动,对发现的问题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对明查暗访、群众投诉、媒体曝光整改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实施责任追究。
责任单位:区治庸问责办、文体旅游局、相关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全年
篇2
一、整治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齐抓共管、社会共治的原则,以旅游团队用餐接待单位、景区小餐饮、农家乐餐馆为重点单位,米、面、食用油、鲜肉及肉制品、酒类等重点品种,加强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使旅游景区餐饮食品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旅游接待餐饮服务单位自律意识显著增强,旅游沿线、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切实保障游客餐饮安全。
二、整治范围
全县各旅游景区和车站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农家乐餐馆等餐饮单位。
三、整治内容
1、严格规范旅游景区餐饮单位经营行为。开展旅游景区小餐饮、农家乐餐馆全面清理,符合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条件的,督促餐饮业主及时办理相关证照;对业主重视食品安全、具备食品安全基本保障条件的小餐饮可以办理备案手续或发放《临时餐饮服务许可证》,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对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食品安全隐患严重的小餐饮要会同景区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2、组织开展旅游餐饮服务食品拉网式排查。联合县旅游局对各旅游景区和车站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农家乐餐馆等餐饮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餐饮服务许可、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原料贮存、索证索票、清洗消毒、用水卫生等情况。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严肃处理。严格要求餐饮服务单位按操作规范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四季豆);严禁制作加工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野菜、野果、野蕈等;严禁制作加工国家保护的等级野生动物;严禁各类旅游景区、景点餐饮服务单位、旅游团队接待单位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以及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防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团队接待单位餐饮服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经营、擅自改变经营地址、许可类别、备注项目,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违法行为;采购和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肉类及其制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违法行为;从业人员未经健康检查、使用未经清洗消毒餐用具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推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力争10月底前完成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5、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积极遴选旅游景区量化等级较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发挥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旅游景区餐饮业健康发展。
6、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认真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应急培训,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置。要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制度,畅通报送渠道,及时相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信息,通报有关情况。
7、推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消费者、餐饮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动用各种社会资源,构筑社会共治格局。广泛宣传并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大力支持新闻媒体监督和游客餐饮消费维权行为,引导社会力量加强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工作。
四、整治安排
整治活动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集中整治安排四个阶段,时间从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
(一)宣传动员(2月)。联合县旅游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专项整治活动,营造旅游景区餐饮食品整治的良好氛围。会同景区管理机构、旅行社向广大游客餐饮食品安全温馨提示,宣传专项整治活动,动员游客参与到专项整治中来。
(二)自查整改(3月)。组织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对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自纠,深入查找违反餐饮服务操作规范的行为,排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三)整治规范(4月至10月)。联合县旅游局开展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进一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规范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操作行为,查办问题突出、损害游客利益的案件。同时组织开展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和游客“放心餐饮店”评选活动,推动全县旅游景区餐饮安全上新水平。
(四)总结评比(11月至12月)。对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创评单位和游客“放心餐饮店”进行考核、验收、公示;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深化为长效监管机制。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监管责任。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游客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县旅游局的沟通协作,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工作,加强对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督促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景区经营者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
2、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会同县旅游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不断强化餐饮服务单位第一责任人意识,广泛宣传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倡导和推行健康饮食方式,宣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先进典型,张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动员广大消费者参与餐饮安全监督工作,营造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治良好氛围。
篇3
关键词:旅游景区;项目管理;实施方案;黄龙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74-02
黄龙风景名胜区地处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海拨约3000米,黄龙景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绿色环球21、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梅利娜一迈尔库里世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等成就。但是景区现在出现了一些环境恶化的情况,而我在规划建设处工作,主要负责景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这更加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制定一套更加全面的措施。
一、旅游景区实施项目管理的作用
1.1 有利于协调不同景区项目中不协调的关系
在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当然黄龙景区也不例外。这些问题有许多种,例如,有着管理者和实施者的不协调问题,或者有着管理方法与景区项目发生矛盾不协调等。这就使得管理的作用提高了许多,好的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方法时会注意协调这些问题。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在协调与实施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者们的现实情况,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法,以此使得实施者在实施的过程中既可以保证安全,又可以更加良好的完成任务。所以良好的管理是十分的有利于协调不同景区项目中的不协调关系。
1.2 有利于保证景区项目有效实施
初始的阶段是指在旅游计划中,部分项目已经通过了去做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和建议的过程,并且按照一定的旅游景区的项目管理要求,进入申报批改的阶段,之后的3个阶段并没有进行。这样就导致在假象的构建中的旅游景区项目的投资阶段、完成后的工程鉴定的阶段以及之后的资金重新计算的问题与漏洞,在旅游项目建设的计划中,导致好的项目根本得不到有力的保障。这一点黄龙景区依然做的十分成功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是由于在最初阶段时,并没有完善好规划所致。
1.3 有利于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这个观点在未来是十分具有大的利用性的,但是由于过去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管理的规划是否需要进行还并不保佑完全的信心,所以人们很少可以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而现在的旅游产业已经不比当时,现在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十分良好,所以各个城市都开始分分进行旅游产业的规划。而对于目前基本处在丰满的的旅游景区计划的市场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是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如今,面对黄龙景区的环境恶化的种种问题,现在提出了黄龙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主要囊括黄龙景观要不断和持续研究水资源的规律,保证在保护条件下,来进行旅游项目的设计等。
1.4 有利于缓解项目实际投资超预算的问题
在进行黄龙景区的管理时,总是会存在项目的实际投资超出预算的问题。因此良好的项目管理是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解除作用的,在进行某项项目之前,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计算和审核,只有在精确的估算前提下,才能保证在项目中少出现投资超出预算的现象。
二、旅游景区项目的管理重要的侧重点分析
2.1 景区的维护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分析
对于旅游景区维护的工程的签约合同的管理中,我们必须要留意以下的几个问题:(1)对于相对比较大的维护工程,应该实行承包责任制。(2)在合同中要尽量采用单价合同。(3)在旅游景区的对与维护景区的一方,需要提供与约定好的保证金。随着旅游景区的维护工程的展开,按照工程的量来进行结算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对于黄龙景区,主要需要进行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管理以及控制,避免有破坏发生。
2.2 景区项目管理行为分析
管理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过程,而对主题的管理,主要就是表现在能够进行一定的协调和支配。这样就可以使得不是处在主体地位的管理者们,能够比较准确的按照要求来进行他们所需的日常工作。所以说被管理的人们,他们平时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由主体们对他们的领导所决定。而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合理的掌控环境情况,从而能够更加轻松和高质量的利用环境来进行管理。
2.3 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在面对旅游景区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时,要进行认真综合的分析。首先,必须要成立一个队伍,在这个队伍中的人员必须要懂得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还可以对各方面进行一个比较宏观的预测。第二是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要具备一定的能力预测风险。第三是如果发生风险,要积极的进行补救措施,同时还要留意保护现场,以便于索赔和反索赔。所以,面对现在黄龙景区的环境恶化问题,管理层需要及时制定一套策略来进行对环境的保护以及恢复。
三、旅游景区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要前提建好景区项目管理层
黄龙旅游景区项目是否能够逐渐发展和维持好,这主要还是由于管理项目的水平,所以旅游景区项目的管理层的素质,就成为能否管理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于管理层的管理和挑选也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1)旅游景区项目的经理,需要选择德才都具备的人才。(2)旅游景区项目的经理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这主要表现在能够赏罚分明,面对由于管理的问题而造成亏损的项目的情况下,要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3)旅游景区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灵活机动,不可死板。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等原则,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选取拥有人才的人,为日后企业的各方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关键是景区维护项目经济评估和监控
就当前的情况看来,有许许多多的管理人员,对于维护项目的预测能力不足,甚至不够准确,这就会导致一定损失,就例如实际项目超出预算资金的现象。由此看来,进行准确的经济评估和监控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在进行某项目风险的评估后,就开始进入维护项目的运行阶段,在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益的。因此项目的管理者就必须从多方面人手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11在实施旅游景区的维护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监督各个漏洞,避免情况的发生就要加强防范意识。(2)要有一个集体的管理制度,于此同时需要按期对维护项目工程中各个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要奖罚分明。(3)必须要努力实行对旅游景区审查和监督。(4)要全面推行旅游景区的项目考核。这是十分有利于控制超预算的问题的发生的。黄龙是一个十分具有价值的旅游景区,它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为此我们要按时进行一定的监控可测评,避免有破坏景区的现象,以及景区发生自然漏洞的现象的发生。
3.3 手段是合理配置景区人力资源
要保证黄龙景区的管理工作,人员安排也是十分的重要的吗,这就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景区项目管理层,需要按照一定的均衡的原则,必须要能够运行一个劳动能力比较优化的,同时又可是将供需两者比较合理的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对劳动人员的分配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从而能够保证劳动人员与项目工程中所需要的人员保持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中。同时还需要固定一个实践进行一定的检查,从而实现一个比较有效的监督,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这样就可以使得劳动这个资源可以发展到最大限度的。于此同时,作为外部劳务的员工,他们的使用与管理也是作为旅游景区能够进行比较合适的规模扩大和追求效果的比较有效方法。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有很大一部分的施工景区,对外部劳务员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比较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使用一些总体素质比较底下的劳务队伍,如果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旅游景区自己承担,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项目亏损。因此,我们需要严格加强对外部劳务员工的管理。(1)必要要合理使用制度。坚持劳务的运用灵活的制度。同时必须要和劳务公司签订一定的用工协议,从而对外部的劳务人员和技术员工进行一定的管理,同时还必须要加入到劳务公司或企业中,不可以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2)严格资质检查与分包。(3)加强动态灵活的管理。
3.4 保障是科学的景区危机处置机制
危机顾名思义,它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景区管理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要十分谨慎和小心,建立起比较全面的预防危机和管理的制度,确保一定的安全性。如面对现在黄龙景区出现的环境恶化的现象,我们已经采取手段来进行维护与抢救,但是在问题发生以后在解决,始终不是最有方案,为此我们要提高防范于未然的意识,这就带来了以下要求。(1)对旅游景区项目上的事态要防患于未然,将强防范意识,例如旅游景区的项目如果许久都没有完成计划,这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信誉危机,使得人们对该景区丧失信心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如果在质量上产生问题,这就是管理上的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等。(2)必须要学会处置危机的方法。发生安全质量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救险,同时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尽可能把事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3)需要细心对待景区项目安全质量。对容易发事故的地点,在抓较大和完整的景区项目时,一定不要忽视小的部分,在抓关键问题时不要忽略一般问题。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篇4
11月30日上午,河南省驻马店市酷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在遂平县酷山景区隆重举行。驻马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星、旅游局局长高峰为酷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揭牌,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宣读《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告》,驻马店市委副书记张宪中致辞。仪式由驻马店市政府副市长李国胜主持。参加揭牌仪式的驻马店市领导还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登华、市政协副主席郑玉林等。遂平县委书记付自成在仪式上介绍了酷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基本情况。酷山景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一金质招牌,一举实现驻马店市乃至豫南地区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酷山早已声名远播,这里是千古名著《西游记》的创作地和央视《西游记》连续剧外景拍摄地,也是“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国家地质公园。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形势的变化,酷山景区也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把酷山景区打造成国家知名品牌,推动遂平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遂平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该县瞄准创建酷山国家5A景区,力促遂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遂平县委、县政府于2011年启动酷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旅游管理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把酷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并专门成立了 “驻马店市酷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余学友,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星多次带着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到酷山现场办公、调研指导。遂平县也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付自成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何冬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酷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全面提升酷山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市县曾多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前往酷山实地考察,大手笔编制景区整改提升方案,高标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高起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高质量搞好景区管理服务,高水平打造旅游景区品牌。
为了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该县打造大酷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一山(酷山)、两翼(酷山南翼综合服务区、北翼温泉小镇)、一轴(酷山-温泉小镇-旧址)、三点(凤鸣谷景点、红石崖景点、龙天沟景点)”的空间布局,同时形成“酷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温泉小镇风情休闲区”、“遂景公路沿线特色农业景观带”等一系列以“观光+休闲+度假+旅居”为模式的复合型生态产业链。
篇5
一、组织领导
市旅游局成立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局长 任组长,副局长 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督管理科。各县(市、区)旅游局,市直各星级饭店、旅游景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对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
治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依法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依法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提升星级饭店、旅游景区自我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确保活动期间内无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消防控制室是否落实双人值班,并持证上岗;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是否组织消防演练。
(二)星级饭店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消防车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是否符合要求;建筑物、尤其是高层、超高层和临时性简易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等是否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是否在公共区域和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消防设
施是否定期维修保养、完整好用。
(三)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仓库物品堆放是否符合《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四)旅游景区要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执行区内用火审批和报备制度;要在旅游景区入口、游客休息场所、景区内的宾馆(饭店)和火险重点地段竖立防火提示;要加大防火重点地段巡查力度和密度,排除隐患,加强防范;要建立健全火灾应急预案,加强必要的演练与物
资准备,落实扑火队伍和消防装备,建立火灾防控长效机制。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15日前)。各地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召开专门会议,并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社会舆论。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16日至7月20日)。各地各单位要对照本方案内容,立即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纠,并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完成时限。
(三)集中排查整治阶段(7月21日至9月10日)。市旅游局将对市直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消防安全隐患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各县(市、区)旅游局要对检查过的单位逐一填写《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登记表》,建立台账,如实记载检查情况,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四)检查验收阶段(9月21日至9月30日)。各县(市、区)旅游局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长效管理措施,巩固行动成果。全市大排查大整治办公室将对旅游行业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建设和谐社会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层层落实责任,细化、量化工作指标,逐级逐项分解落实,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完成。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县(市、区)旅游局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本地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市直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要对照整治重点,逐项排查,及时
有效完成消防安全隐患整治。
(三)强化宣传,营造声势。
各单位要以此次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为契机,围绕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四个能力”,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迅速掀起消防宣传教育。坚决落实消防宣传教育职责
篇6
关键词:旅游景区开发;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092-02
1 研究背景
旅游景区的开发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关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让他们能够公平分享景区开发所带来的利益及公平分担景区开发的负面影响,对景区开发能否顺利进行非常关键。
2 基本概念界定
2.1 旅游景区开发
旅游景区开发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和旅游服务及服务设施等各方面的旅游资源作系统的、同步协调的开发和规划,以使旅游资源的各方面相适应并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2.2 利益相关者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给“利益相关者”下的定义为大家广泛接受,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1999年,“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出现在世界旅游组织制定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这一词汇在旅游官方文献中已经得到了认可。根据弗里曼(1984)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文章将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任何能影响旅游景区开发或受其开发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包括国家、属地政府、社区居民、旅游投资商、旅游者、旅游规划专家、社会公众、竞争者等。
2.3 核心利益相关者
借鉴国外学者克拉克逊(1995)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以及我国学者张维(2006)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分类的方法,结合旅游景区自身的特点,依据各利益相关者与旅游景区开发关系的密切程度,将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指与旅游景区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个人或群体,没有他们的参与和合作,旅游景区的开发就无法进行,包括国家、属地政府、旅游开发商、社区居民、规划专家和旅游者。文章仅对利益景区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
国家是旅游资源的所有者,是核心利益相关者;资源所属的地方政府往往作为所有者代表对资源开发承担主要责任,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旅游开发商是旅游景区开发的执行者、实施者,是核心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与旅游景区开发在空间上的紧密性,使其成为与旅游景区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的群体,是核心利益相关者;规划专家是旅游景区开发的规划者、引导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景区开发的大方向,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旅游者是旅游景区开发成功与否的验金石,是核心利益相关者。
3 旅游景区开发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3.1 国家的利益诉求
国家作为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当然是希望相关群体能以最佳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以达到旅游资源效用最大化和可持续利用的理想目标。
3.2 属地政府的利益诉求
景区属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预期以经济增长为政绩目标,以旅游拉动地方经济,此外,由于属地政府承担着国家赋予的责任,同样希望通过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稳定社会秩序、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效共生,促进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旅游开发商的利益诉求
追求丰厚的投资回报,是旅游景区开发商追求的最核心的利益。他们为了比较顺利地实现参与旅游开发的经济目标,对属地政府的期望是属地政府能够提供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及时的产业发展引导,有效的市场监管,有力的社区协调;对社区居民的期望是社区居民能够支持企业的各种开发经营活动,提供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不给企业日常经营制造麻烦等等。
3.4 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
社区居民直接受到旅游景区开发的各种影响。他们的利益要求主要有:第一,希望景区的开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第二,他们希望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指导与培训;第三,他们还希望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得以保持与发展;第四,社区居民希望通过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保护自然景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良好的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不要变坏,以获得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从而保证本地的旅游吸引力以及本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5 规划专家的利益诉求
规划专家在景区开发中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报酬,规划是一项高度消耗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工作,也是规划专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二是精神报酬,规划师通常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景区进行规划,不会过多地考虑其他因素,并且希望专业见解能得到相关人士的肯定。
3.6 旅游者的利益诉求
旅游者是为了了解和欣赏到景区资源价值,为获得期望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旅游体验而来到景区旅游的,他们最核心的利益是旅游体验的质量和满意度。因此,旅游者的利益诉求表现为:一是要求从景区内在的质量符合其期望体验;二是要求付出的价值对等于在景区消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4 旅游景区开发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表现
4.1 属地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表现
4.1.1 属地政府与国家
国家的关注的利益焦点在于资源的利用问题,而属地政府关注的利益焦点参杂了太多复杂的成分,难免与国家发生利益冲突。
4.1.2 属地政府与社区居民
由于当地居民自身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政府往往不信任让他们完全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而与此同时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禁止了当地某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却没有为当地居民找到更加适合他们的、可持续性的经济出路,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对政府会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4.1.3 属地政府与规划专家
由于规划专家的立足点是行业规则,他们的目标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对景区开发有利的规划方案,而政府部门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其中的政治业绩目标往往与规划专家的规划方案产生冲突。
4.2 旅游开发商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表现
4.2.1 旅游开发商与国家
国家的关注的利益焦点在于资源的利用问题,而旅游开发商关注的利益焦点则在于纯粹的经济利益,这是他们之间冲突表现的根本所在。
4.2.2 旅游开发商与属地政府
旅游开发商与属地政府在追求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同时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旅游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往往不会注意其他方面的影响。
4.2.3 旅游开发商与社区居民
旅游开发商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上,旅游开发商进入景区后,虽然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但是他们在资源占有状况和经济地位方面极不相称。开发商从对当地资源的开发中获取大量利润,成为最大受益者;当地居民虽然也获得利润,但获取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同时承受着开发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4.2.4 旅游开发商与规划专家
跟属地政府与规划专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相类似,旅游开发商与规划专家同样存在着利益冲突。获利情况是旅游开发商关注的利益焦点,而在规划专家的规划文本中所呈现的盈利能力有可能远远没有达到旅游开发商的预期。
4.2.5 旅游开发商与旅游者
旅游经营者往往只追求自身利益,在缺乏调查的情况下一窝蜂的向旅游者提供一种热门旅游产品,同时受到行业背景的限制,很难准确把握旅游者真正的需求,从而出现尽管出发点是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恰恰可能提供了旅游者不需要的辅助功能,而忽略了旅游者最需要的主要功能。
4.3 社区居民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表现
4.3.1 社区居民与规划专家
在规划专家的规划方案中,通常会涉及到征用土地、房屋拆迁等问题,这些是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居民相当难以接受的问题。
4.3.2 社区居民与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会影响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物价的上涨、生活环境的污染、噪音的产生、生活空间的拥挤等。同时,随着景区的深入开发,民风不够纯朴以及传统文化过度商品化会影响旅游者体验质量。景区开发后,由于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当地民风很难保持在开发前的境界,商品化意识的增强也让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大打折扣,这与旅游者预期的“原汁原味”的民风相差甚远。
5 结论
通过分析旅游景区开发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不难发现导致这一系列冲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各利益主体的自利倾向,社区参与不足导致居民正当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属地政府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角色错位、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监控力度不足与社会监督缺位则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核心利益相关者问题的重要性,并针对产生冲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旅游景区开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牟红.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Freeman R Edward.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Pitman,1984,(46).
[3]张广瑞译.全球旅游伦理规范[J].旅游学刊,2000,(3):71-74.
篇7
关键词:旅游景区;网站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254-02
1引言
旅游景区信息化是旅游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旅行社和旅游饭店起步较晚[1]。在旅游景区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旅游景区众多,类型各不相同,发展并不平衡。许多景区建设了自己的信息网站,利用网站开展网上营销,宣传景区的特色和服务功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旅游景区在信息化过程中比较关注内部管理,对能为旅客观光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开发不够重视,景区宣传主要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或新闻媒介,这样旅游者对景区了解的途径少,投入宣传的成本高,得到的效果却不理想。有的景区虽然建设了自己的信息网站,但由于信息不全或信息更新不及时,营销效果大打折扣。针对旅游景区网站建设存在的不足,本文对旅游景区网站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讨论了基于B/S模式的旅游景区网站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模块,介绍了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1系统体系结构
旅游景区网站采用B/S结构,它由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2],如图1所示。
2.2开发工具
旅游景区网站应用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IIS6.0服务,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为开发平台,基于 2.0技术,结合Visual Basic语言构造应用程序,采用Photoshop以及Flash制作网页素材。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旅游景区网站分为两个子系统:前台显示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前台显示系统是访问者能看到的页面,后台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员对整个网站的管理。其功能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
3.2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是系统管理员对整个网站进行维护的平台。它包括以下4部分功能。
(1)首页管理:通过在线编辑器对网站首页内容进行管理。
(2)栏目管理:可以在网站中设置多个一级栏目,每个一级栏目下可以设置多个二级栏目。栏目属性包括栏目名称、父栏目名称、栏目类型等信息。
(3)内容管理:对网站中所有的文章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操作。系统提供一个基于网页的所见即所得的在线编辑器。通过编辑器编辑的文字、图片等HTML标记输出到页面的效果和编辑时显示的效果一致,让使用者方便地对编辑的内容进行修改、排版。
(4)用户管理:对后台管理用户进行添加、删除、编辑管理[3]。
4网站设计的关键技术
作为ASP 技术与.NET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是ASP 的下一个版本,而且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结构,可以用一台Web服务器来建立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ASP兼容,同时它还提供一种新的编辑模型和结构,用于生成安全性、可伸缩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的大量预定义控件,既减少了代码编写量,又提高了编程效率。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NET 的环境,可以用任何与.NET兼容的语言(包括Visual Basic. NET、C#和.)创作应用程序[4]。
提供了完整的站点数据库访问解决方案,它可与结合,在服务器端脚本中,提供对数据库的操作,使用户可以浏览含有数据库信息的主页。包含用于连接到数据库、执行命令和检索结果的.NET 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用户可以直接处理检索到的结果,或将其放入 DataSet对象,以便与来自多个源的数据或在层之间进行远程处理的数据组合在一起,以特殊方式向其他用户公开[5]。可连接多种支持ODBC的数据库,如Access、SQL Sever、、Oracl、Informix。
5旅游景区(景点)网站建设的建议
(1)重视网站的推广。景区建立网站主要是吸引旅游者个人和同业旅游企业的访问,并形成信息互动的平台。在全球主要旅游客源市场中,互联网已成为旅游者设计旅游线路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旅游景区应重视网站的推广,利用网站开展网上营销,宣传景区的特色和服务功能。
(2)加强网站维护和加快资源更新速度。网站的运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和管理,包括服务器的监控、网页的正常显示、网络病毒的防卫以及各版块的维护等。并且,还需要加快资源的更新速度,使网站上的信息始终保持最新、最准确,如果网站内资源得不到及时更新,就会失去吸引力,久而久之,网站就无人问津。
(3)坚持长效管理和长期资金投入。网站建设和网上营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长效管理和长期资金投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6结语
旅游景区网站是旅游景区开展网上营销、宣传景区特色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渠道,网站建设和网上营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旅游景区(景点)企业只有重视网站建设和网上营销,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才能发挥网站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刁志波.旅游景区信息化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2(6):50~52.
[2]陈建伟.ASP动态网站开发教程[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柳强,胡雪飞.高级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和建设[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67~69.
篇8
关键词:旅游景区;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旅游人数逐渐增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景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旅游景区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为景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目前旅游景区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投资风险控制不到位
随着旅游热度的不断升温,催生了各类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同时,旅游景区所具有的绿色环保经济特点,也普遍受到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国家旅游局的《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2014年~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10072亿元、129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42%、29%。投资逐年增长,且增幅显著。同期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3.4万亿元、3.42万亿元、3.9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4%、11%、15.2%。旅游投资增幅远超过旅游收入增幅。从投资主体来看,跨行业资金纷纷涌入。例如房企中的万达、世茂、碧桂园等;文化企业中的华谊兄弟等。由此带来的同质化投资现象逐步显现,投资风险也随之加大。
而与竞争加剧相对应的,是诸多缺乏市场调研的跟风投资。部分景区缺乏创新产品,模仿抄袭,低水平重复建设。一旦旅游产品建成,市场认可度不高,没有足够的客流量支撑,回收投资的难度相当大。例如:国内某知名景区原有一家配套五星级度假酒店,全年平均入住率50%。为解决景区旺季住房不足的情况,在短短的3年内,又陆续建成开业6家不同等级的酒店。严重超出市场需求。其中火车旅馆,全年平均入住率仅有23%。收入尚不能弥补人工成本支出,只能停止营业。该旅馆的建设投资6600万元,回收无望。
2.筹资风险重视度不高
现代旅游景区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如表所示,2016年全国在建旅游项目中有2730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幅最为显著。这一特点决定了景区前期资金需求量巨大,且以中长期资金需求为主,但是部分景区片面的追求低资金成本,以短贷长用、借新还旧的方式筹集建设期资金,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一旦短贷滚动的链条断裂,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
表2016年全国在建旅游项目投资分布单位:个/亿元
width=375,height=76,dpi=110
当景区进入经营期后,还需要定期更新改造,以维持景区的吸引力。但为满足股东短期需求,即使是一些盈利较好的景区,也普遍存在对更新改造资金预留不足的情况。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二十年以上的老旧景区,建筑设施陈旧,甚至一些文物维护不到位。游客体验感不佳,进而影响景区的经营和发展。
3.收入管理存在漏洞
(1)票证伪造变造风险。景区门票由于销售量大,且票根回收统计困难。一般都是以销售收款而非游客入园,作为收入确认的时点。同时一些稍具规模的景区,会以门票销售系统和闸机系统防范假票的使用。但是一些临时性的营销活动使用的非系统门票,则避开了闸机系统的防伪监控。由于景区不回收统计票根,即使门票使用量大于销售量,也难以发现。仍以上述伪造门票案件为例,被伪造的门票为两个景区联合营销使用的临时门票,加盖双方印章,由其中一家景区统一销售。未承担销售任务的景区要向对方结算票款,才收集了票根。双方结算时发现收到的票根远远大于已售门票。从而发现了假票案件。而承担销售任务的景区按照惯例未统计过票根,直到案发都未发觉门票被冒用的情况。
(2)门票价格风险。景区收入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利用价格杠杆刺激淡季收入增加,同时给予大型旅游团购单位一定的价格优惠,成为各景区的普遍做法。但是淡季的门票用于旺季,团队优惠实际用于个人。不当的促销方式和价格策略很可能带来游客量上升,收入下降。当热门景区门口,聚集的黄牛党频繁的询问来往游客是否购买优惠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个景区收入流失的风险。
二、加强旅游景区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
1.切实做好投资前可行性研究
无论是新建景区还是投资改扩建,可行性研究都是控制投资风险的重要方式。切实做好市场调研,找准项目定位,客观评估机遇与风险,从而匹配相应的资源投入,测算合理的投资回收期和回报率。同时,完善决策机制,避免“一言堂”、“拍脑袋”,才能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2.建立投资后评价机制
投资后评价机制是指在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决策、实施、运营全过程的投资活动进行系统的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出对策建议。投资后评价机制还有利于对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偏差较大的项目,及时调整方案,采取补救措施,挽回经济损失。对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收益都有重要意义。
3.合理规划更新周期与资金需求
景区的收入与资金流虽然具有季节性特点,但一般都能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以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预算管理资金具有现实可行性。除了日常性收支,对景区固定设施设备的翻新、维护要制定中长期计划,根据年度可用资源纳入年度资金预算。
4.完善内控机制堵塞跑冒滴漏
首先,以技术手段堵塞漏洞。对于游客量大、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景区,应大力推广电子票务系统和网络支付。电子门票具有唯一可识别性,降低仿冒风险,同时便于售票、收款、入园数据的复核、校对,有效防控票款流失,对于景区收入分析也是非常有利的工具。网络支付减少现金交易,也降低了现金在找兑、保存、转运环节的风险。比如,著名的故宫博物院,已实现全网络预约购票,身份证验证入园,无需取得纸质凭证。
其次,以完善的制度防范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方式。在收入管理方面,识别不兼容岗位;专人保管空白和有效票证;建立票证的收发登记制度和定期盘点制度;对售票、收款、入园数据交叉比对;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预收款项等。
再次,建立门票价格体系,监督使用范围,防止收入流失。要对不同门票价格的实施范围进行有效监管。例如:对淡季优惠票设置使用期限,仅限淡季使用;对团队优惠票使用一张入园凭证,防止分拆散售;对于预订优惠票,在入园前一天截止预订等方式。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定价机制 二级市场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景区生态环境和游客感应环境及旅游经济效益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前国内研究主要关注旅游季节性的特征、成因、影响、对策等方面。也有学者建立博弈模型、定价模型对季节性进行分析,但都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景区门票定价的可行方案。
在我国,旅游旺季景区资源的稀缺性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景区来说,其所提供的服务数量有限。在当前旅游供需严重失衡条件下,由于对环境生态承载力的忽视,使得旅游景区过多的关注于游客数量和消费水平,而不是关注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景区的管理与运营进入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是,旅游消费者消费体检价值下降,强化了其对由于景区门票定价合理性的质疑,满意度下降。对于旅游景区来说,接待能力的不足,导致其侵占绿地植被,破坏自然景观:旅游污染物的产出量超出了旅游地生态系统的净化与吸纳能力,致使旅游资源和环境退化,唯一的回报就是获得一点经济利益,付出的却是重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惨痛代价。近几年中,门票收入在景区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居高不下,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屡创新高,如表-1所示。提高门票价格来控制客流的措施在现实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公众舆论压力下的涨价行为屡屡被看成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并且实践调查发现,门票收入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比重又微乎其微,这又加剧了外界对景区门票涨价动机的质疑。
目前,国内景区价格制定基本形成了中央定价、地方定价和政府调控下的企业自行定价三级并存的定价管理体制。由于旅游景区价格涉及的内容广泛,制约因素复杂,在价格制定方法、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争议,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供求被人为的割裂,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消费者“被涨价”了,没有任何参与定价的渠道,对于景区门票价格确定上没有任何发言权,所谓的消费者听证会也不过是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旅游景区产权自然垄断的前提下,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景区给出的任何价格。消费者用货币选票投票的权利在巨大的需求规模下已经无法发挥其功能。
二、景区门票定价乱象的机理分析
景区商品交易是产权的交易,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交易行为。因此,我国现存的自然文化遗产景区的产权制度安排及其衍生的管理体制是导致遗产景区门票价格定价误区的根本原因之一。为彻底厘清旅游产业的产权关系,本文将旅游景区包含的产业内容划分为休闲产业、游览观光产业、配套支持产业。休闲产业和配套支持产业,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利用市场方式进行资源的配置与调节便可以达到最优,而游览观光的产业内容――(自然与人文)景区资源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手段加以开发、利用。
显然,正是由于产权公有属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复杂性导致旅游景区在使用价格机制等市场手段调节供需时的遮遮掩掩,进而导致了包括价格机制在内的市场机制的无所作为。稍加分析便可以理解当前关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机制争议的诸多困惑(如图-1所示):一方面,旅游景区供给主体模糊不清(游客本身作为合法公民也是旅游景区所有者的一个组成部分),需求主体无法参与,门票收入支出信息不公开,旅游消费者所获效用与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之间被完全割裂开来,公众出现质疑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类型的多样性(如,旅游、科研、宗教、军事等)、经营目标的多样性(经济目标、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以及业态多样性(景区包括了公共属和私营业务等多种业态)也是导致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争议的重要原因,并且进一步导致价格机制在调控旅游淡旺季客流过程中的失灵。
图-1 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理分析
综上所述,在旅游景区门票定价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市场与政府规制的双重失灵,价格机制、评级制度以及政府的管理体制已经无法保障旅游景区的安全、平稳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体系――旅游景区门票的二级市场模型
根据当前旅游景区的产权特点和旅游景区经营的多重目标要求,本文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中一种重要体制安排――二级市场定价模型,并构建了旅游景区门票定价二级市场模型(如图-2所示)。
本模型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平台,保证市场机制在调控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性,并且同时能够兼顾旅游景区公有属性所要求的公平、公正性。
旅游景区门票定价二级市场模型的构建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由政府建立专门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审核机构,明确相应的审核指标体系,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接待设施容量、交通容量等诸多指标进行准确核算,确定景区的接待量,也即是旅游景区可以发行门票数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景区经营成本和收益、运行情况等指标确定景区门票的发行价格、发行周期等。同时,旅游景区建立网站滚动旅游门票的相关信息。
其次,建立景区门票一级市场平台,该市场指的是门票发行市场,在这个市场上门票承销商(例如,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等旅游企业)可以认购政府部门核准景区发行的门票。通过一级市场,景区筹措到景区运营、环境维护等所需的资金,而承销单位或个人可以获得景区的门票,并且收益和风险自担。每一个景区接待总量均按照全国行政区域划分分配门票承销数量。尽量保证旅游景区门票发行在全国发行时的区域均衡与公平(例如,可以通过人口规模确定各区域的门票数量),门票一旦售出,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自由买卖流通,发行单位不提供退票服务。
再次,建立相应的门票流通二级市场平台,二级市场指的是门票流通市场,是一级市场所发行的门票进行自由市场交易的场所。游客有自由购买和销售的权利,溢价折价完全由市场决定。
最后,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加大宣传,采用统一信息平台以及国内门票二级市场接入服务,保证国外游客可以顺利的通过二级市场获得所需的景区门票。同时,建立相关跨境发行平台,接受国外景区的加入,形成联盟,逐步走向全球化合作模式。
四、旅游景区门票定价二级市场模型的意义
具体来说,旅游门票二级市场定价机制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消除旅游旺季接待压力:将缓解我国旅游景区游客井喷造成的诸多负面效应:景区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和各种设施的过度损坏;交通拥堵,航班、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景区休闲、支持配套产品价格的暴涨;接待量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为压缩业务量等。
2、平衡游客分布结构:有助于平衡旅游热点、旅游温点、旅游冷点的游客接待,利用价格使得游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合理化。
3、二级市场定价机制可优化收入分配: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旅游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奢侈品,可以利用其消费价格优化收入分配,减小我国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
4、二级市场机制透明的自由交易定价,消除了社会各界对景区门票涨价的质疑,有利于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程度,提高信誉。
5、由旅游景区经营评估机构确定的门票发行数量,可以彻底控制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对景区环境治理和恢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防止旅游景区的相关企业以实现短期经济利益而损害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一级市场采取的区域平衡措施可以充分反映景区的公共产权属性。
五、结论
旅游景区二级市场定价模式,将旅游景区的公共产品属性与市场机制很好地隔离开来,即保证公共资源的公平原则,又能保证旅游门票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一级市场采取公共产品的定价模式,完全根据其成本确定其价格,但此时价格没有考虑市场需求,所以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级市场,完全由市场机制确定其最终价格。该定价模式首先可以准确获得旅游景区的客流量数据,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极大的避免了旺季旅游景区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破坏、交通堵塞以及其他的经济及社会成本。其次,通过市场机制确定旅游景区这一具有公共属性的稀缺资源的最终消费者。最后,该种定价模式对旅游淡季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提升,在旺季被抑制的旅游需求会在旅游淡季得到释放,可以消除旅游淡旺季的巨大差异。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8)和2012安徽省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239)资助。
(作者:黄和平,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产业经济;刘颖,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陆林 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一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13(4),50-58
[2]张捷, 都金康, 周寅康, 等. 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1999,19( 1) : 50- 54.
[3]陆林, 宣国富, 章锦河, 等. 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J] .地理学报, 2002, 57( 6) : 731- 740.
[4]卢松, 陆林, 王莉, 等. 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 2):250- 256.
[5]牛亚菲. 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J].地理研究, 2005,24( 2) : 283- 292.
[6]李团辉. 浅析旅游节性表现及成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17( 2) : 137- 140.
[7]钟静, 张捷, 等.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 2007, 96( 4) : 68- 71.
[8]张朝枝, 保继刚.休假制度对遗产旅游地客流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7, 26( 6) : 1295- 1303.
[9]田勇.孙艳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模型确立研究[J]价格月刊,2007(2)16-18
[10]张成杰.傅云新旅游景区收益管理框架分析与策略初探 商业时代 2007(1)98-99
[13]马永立.谈俊忠.万绪才.张安制定风景区门票价格数学模型的研究[J]经济地理2000(1)93-98
[11]王晓东;段治平;李佳风景名胜区门票上涨与收益管理定价方法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9(02)46-50
篇10
摘要:游客是景区的上帝,是关系景区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景区门票价格是联系景区和游客的桥梁或纽带,因此,景区门票定价应立足于旅游市场供需双方因素综合考虑。然而,目前各景区门票定价策略揭示了我国很多旅游景区以门票收益为主的盈利模式。市场实践的检验证明,单纯依靠门票收入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景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有时甚至起到了负面效果,例如客源分流、景区形象受损等等。本文将立足国内一些著名旅游景区不同的门票定价策略,对其优劣长短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涨价;定价策略
2000年9月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了“有利于改善游览参观点价格形成机制,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将其直接定价管理的国家级特殊游览点参观门票价格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地方。2001年2月15日故宫、颐和园、天坛、八达岭与十三陵大幅度调价,涨幅在33%到170%之间。此后,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之风席卷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不论是知名景区还是一般景区的门票价格“涨声四起”。景区门票价格这一敏感话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涨价风潮背后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失衡
这是近年来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出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旅游时间却只能集中于黄金周和暑假、寒假,而我国目前的旅游景区是有限的,这就形成了游客集中于有限时间,在有限的地点旅游。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了,而旅游产品的供给却由于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这使景区门票涨价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由于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不成熟,过多游客的接待使景区的经营管理以及所付的成本的加大以及一些景区的急功近利使景区门票的涨价成为了必然。
(二)供给方——旅游景区
1.旅游景区处于垄断地位
旅游资源是一种极其稀缺的物品,因而在被用作景区经营的过程中显现出了较强的垄断性。垄断的旅游市场上竞争程度十分微弱,旅游产品的价格通常为少数几个旅游经营商所控制,一定程度范围内的价格波动并不会引起需求弹性的大幅变化,因而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就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取较高的垄断利润,这也是目前景区门票价格之所以能够大幅上扬的前提。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观光产品为主导
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链尚未建立,景区门票之外的旅游综合收入少。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停留在观光旅游产品层次上,休闲度假产品较少,旅游娱乐、旅游购物不发达,在旅游营业收入中,商品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例如,在我国最早发展旅游业且把城市定位为旅游城市的桂林市,传统观光产品占整个旅游市场份额的78%,而度假、商务、会展、体育、养生等旅游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足25%,[1]其产品结构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失衡的严重状况。由于观光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创收性项目,因此使得景区经营者选择上涨门票价格的方式来增加效益。
3.景区管理体制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存在经营惰性
国内多数景区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景区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很多景区依靠原有的知名度,在现有的状态下可以很好地生存,加上体制庇护可以用涨价的方式让游客为景区分摊上涨的成本、创造更多利润,造就了景区经营惰性。景区经营主体在经营思想上存在靠资源吃资源的理念,市场意识不强,经营存在短期行为,景区长期的发展考虑不多,生产效率低下,在管理方式、产品项目的更新、形象营销等方面努力不够,却积极找各种理由向主管部门申请批准提高门票价格。
4.景区管理部门众多,利益纠纷复杂
我国的景区名义上是国家管理,实际情况却比较复杂:风景名胜区隶属于国家建设部,森林公园隶属于国家林业部,自然保护区隶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博物馆隶属于国家文化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或宗教管理部门,水库风景区隶属于国家水利部门。通常一个景区隶属于多个管理部门,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不同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均从自身利益出发,主管部门利益纷争,增加了景区经营成本。例如,黄山由于众多部门利益无法协调,最后只好成立了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而黄山每年一半的收入要上缴管理委员会,剩下的才用于整个景区的发展建设和保护。
(三)需求方——旅游者
1.旅游消费群体中档化
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决定了国内旅游市场仍然是中等消费水平的旅游者占主流,而高端消费市场仍然只占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区一味地推高门票价格,导致旅游者的总成本支出增加,从而必然会抑制部分中低层次消费水平的市场需求。
2.旅游者消费不成熟,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
我国大众旅游者的旅游意识刚刚觉醒,旅游需求处于较低的层次,即希望去更多、更远的地方,游著名的景点,造成了旅游以多目的地、长距离的观光为主,休闲度假占的比例较少,且在长距离的观光旅游中,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占了大部分,散客比例小。这种旅游消费格局,导致景区内观光是旅游过程的主要形式。通常的一个游览过程是游客购买景区门票,然后进入景区内用十几分钟最多几十分钟的时间走马观花游完一个点,然后奔向下一个点。这种对景区内项目参与少、旅游舒适度要求低、以门票消费为主的低层次消费形式,导致景区不重视内部硬件和管理服务软件的提升,不重视新项目的引进,而是简单地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提高景区的收入和利润。
3.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基本旅游消费支出占主体
观光型旅游者的消费结构是花在景区门票、住宿、餐饮、交通费用等基本旅游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而在娱乐、购物等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小。这种“高基本旅游消费、低非基本旅游消费”的消费结构导致了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支出潜力小,最终影响到旅游景区综合经济效益的深层次挖掘。
二、目前国内景区门票主要定价策略分析
针对目前国内门票价格现状,笔者选取了国内一些著名旅游景区,对其门票定价策略进行比较分析:
(一)国内景区门票主要定价策略
1.黄山风景区实行涨价策略
2005年,黄山风景区门票价格正式上涨,旺季价格每票由130元调整为200元;淡季价格每票由85元调整为120元。此次涨价已是黄山景区4年来的第二次涨价,2002年黄山门票曾由80元调整到130元,两次涨幅均超过50%。
从供给方——旅游景区的角度来看,黄山管理部门公布的数字表明,2002年接待游客135.4万人,2003年为103.8万人,2004年为160.2万人,如果忽略2003年非典的影响,上次50%的涨幅对游客总人数并无影响。[7]显然,门票价格的上涨给景区带来极大收益。但从需求方——旅游者的角度来看,门票价格的上涨使其旅游支出增加,经济负担加重,如果景区无法从管理、服务方面有所改善提高的话,将对景区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中山陵风景区实行景区联票策略
2006年8月22日,南京市物价局批准中山陵风景区票制改革方案,自8月28日起,在景区内实行“两票制”,即分别以中山陵和明孝陵为核心,将中山陵园风景区整合为东西两片,东片4个景点以“民国文化”为主题,门票价格为80元;西片5个景点以“明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为主题,门票价格为70元。
从供给方——旅游景区角度来看,景区分为两大块,将使景点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文化脉络更加清晰,游览主题更加突出。同时,实行联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长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感受南京这两种文化的特色。但从需求方——旅游者角度来看,“两票制”不可避免地带来游客选择景点的自由度受限的问题。例如,游客购买了明文化区的联票,游览过明孝陵后,还要去紫霞湖、梅花山、梅花谷等,但后面这几个景点未必是每个游客都感兴趣的;同样,购买了民国文化区联票后,如果只去中山陵而不去灵谷寺,就会觉得很浪费。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中山陵和明孝陵是两个必去的景点,而这两个景点分属不同的区,实际上就连带地购买了所有景点的门票。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中山陵出售联票涉嫌强制消费的问题。
3.西湖风景名胜区实行免票策略
从2002年南线景区内所有公园免费开放,到2004年环湖所有公园免费开放,西湖成为全国唯一打破门票制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完整西湖将自己的每一寸绿地和每一处景观还给了广大市民和游客。
实践证明,无论从旅游景区还是旅游者的角度来看,免费开放的环湖大公园,都使西湖这一公共资源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免费西湖不仅让市民得到享受,也成为杭州旅游业竞争的品牌。在全国林立的旅游景区中树立了不收费的独特旗帜,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市民称道。据统计,杭州“还湖于民”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的丰厚回报。以西湖南线为例,取消门票前每年门票收入600万元,取消门票后,仅沿线上铺每年的拍卖收入就达700万元。在实行景区门票免费后,由此增加了游客在杭州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的消费。2004年杭州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比免票前增加了100多亿,2005年旅游产业在杭州的GDP中由前一年的6.3%上升到了10.8%。[6]
(二)国内景区门票定价策略对比分析
比较上述几种目前国内景区门票定价策略,黄山和中山风景区的做法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在景区门票收益上大做文章,只是前者采用直接、明显的方式,后者则间接、隐蔽地提高门票价格。门票价格上涨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景区收入,但却抑制了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利于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单纯从景区方面提高门票价格并不是解决景区内部维修费用不足,控制客流量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有效措施。旅游景区应该注重“大旅游”效应,将旅游消费者的利益与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相统一,并且实行灵活而科学的景区门票价格体系。
另外,免费西湖的策略虽然广受赞誉,但需要指出的是,免票做法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能一律照搬。因为从目前中国旅游业的收入来看,基本旅游收入的比重偏高,门票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过大,景区门票收入已成为许多地区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免票策略确实是一种风险极高的做法,免票带来的旅游行业综合收入能否弥补取消景区门票的损失仍是一个未知之数。从市场经营的角度分析,应尽可能有针对性地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刺激游客扩大消费,如促使游客增加游览天数,增加消费金额等。这就要求景区进一步加强景区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游览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综合发展,才能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事实上,只有财政实力雄厚的经济发达地区才可能有如此“大手笔”来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大部分地区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免费西湖虽然名利双收,但在国内仍是独此一家,并未出现任何跟风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提到的三种定价策略都是从门票价格涨落的角度而言,这主要是基于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现状考虑。目前,国内景区普遍形成一种通过提高门票价格促进景区收益增长的经营模式,陷入“门票经济”的怪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策略总体而言是极不灵活的,虽然黄山、庐山、井冈山等景区也实行了淡、旺季门票价格调整,但更多的景区在季节段、游览时间段上没有价格变化;门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更为少见。这主要是因为灵活多样的门票定价策略一般涉及很多门票优惠、减免问题,而对于注重门票收益的旅游景区来说,这显然是他们极不情愿采取的方案。
三、关于景区门票科学合理定价的一些建议
通过对景区门票定价策略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旅游景区都存在着过分依赖门票收入的问题,采用以门票收益为主的盈利模式。然而,市场实践的检验证明,单纯依靠门票收入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景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有时甚至起到了负面效果,例如客源分流、景区形象受损等等。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认识上重视,杜绝乱征收,以人为本
统计数字表明,我国门票的平均水平占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是其他国家的10倍以上,为世界第一。[9]部分景区的门票趋向高额化、市场化、贵族化,改变了资源的公共性质。我国目前所普遍推行的、将景区门票收入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经营性收入的做法,彻底改变了门票性质。这些做法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主管部门对于遗产资源和风景资源的资源性质认识不清,法律意识淡漠,对于发生在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地的分权管理体制和其他形式的管理体制听之任之,使本应该强有力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基本上处于不作为状态。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这要求我们作任何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本部门的利益,也不能仅仅考虑高收入阶层的利益,更要充分考虑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的利益。实行高额门票,不仅将中低收入群体拒之门外,也会弱化这些景区的文化辐射功能,显然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从制度上约束,健全法律,规范程序
防止景区门票乱涨价需要有政策、法规的约束,而国内在旅游立法方面还相对滞后。价格规制是为了保障公众利益,消除不正当竞争而实施的。《四川省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旅游景区(商业性投资建设的实行市场调节外)实行政府定价管理,若遇有重要节假日(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旅游景区票价调整应提前3个月向社会公布。旅游景区票价按服务质量实行按质论价,对服务态度恶劣、消费者投诉频繁、旅游事故不断、服务质量明显下降的旅游景区实行门票价格下调限期整改制度。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另外,还应建立定期价格审核和逐级呈报机制,景点门票价格调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年;规范门票减免,限制重大接待和必要公务活动以外的免票;坚决禁止景点违规实行价格折扣,压价竞争等不正当行为。那些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稀缺的景区资源,应该将其定价权收归中央,是否涨价,应该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来组织听证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听证代表,管理旅游资源的地方政府只能派代表参加听证会陈述涨价理由,最终是否涨价,应由全体代表作出决定。
(三)从财政上扶持,有的放矢,保证重点
国际上许多风景名胜区的成功运作值得我们借鉴。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带有公益性质的景区景点都实行低价策略。所有这些国家景点的日常支出主要来自国家投入、配套商业运营、发行彩票、社会捐赠4个方面,门票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对于限制客流量,各国则主要采取预约、限售门票、限时参观等办法。解决景点维护费用和人流拥挤的问题,并非只有门票涨价一个办法,在保护景区的前提下,多渠道综合利用开发景区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按照美国的立法规定,各公园的门票与娱乐项目收费80%可以留在公园,用于支付公园的维护和管理开支,其余20%上交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支配,用于援助不收费的公园。[9]立法对门票调整有严格的规定,新价格确定后必须在公布一年后才能正式生效。韩国的国家公园入园费属于自行收入,用于人员工资等日常管理开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由国家负责。我国应拿出更多的专项资金来重点扶持一批资源好、品位高的景区,而不是全面开花。
(四)从产品上丰富,策略营销,全盘发展
旅游经济要打破门票经济的误区,开发相关产业,增加旅游收入。不要只看景点门票收入,要看综合效益,综合开发,科学规划。增加旅游收入除着眼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外,还应增加非基本旅游产品的供给,继续加强那些吸引力大的旅游产品,开发有潜力的新产品,转换一些缺乏活力的产品。要以旅游景点的开发为中心,向特色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风土文化开发等多项目开发转变,由单一景点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做到有看的、有买的、有玩的,突出地方特色。国内旅游黄金周“旺季、旺丁、不旺财”,也就是说除基本旅游消费外,游客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不多。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收入的比重一般高达50%以上,如新加坡,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60%以上。我国的旅游购物创汇仅占总收入的20%左右,可见开发新的旅游商品,增加非基本旅游产品的消费潜力很大。[12]
在门票销售策略上,可推出半价门票、增值门票和淡旺季套票等特色手段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广东韶关市旅游局于2004年推出的“旅游护照”(游客在一年有效期内可凭护照在韶关的多个景点无限次畅游通行)也是一种创新。还可以通过在门票上刊印商业广告,增加旅游收入,用门票广告效益来弥补门票低价损失。[8]
(五)从管理上下力,减员增效,开源节流
科学的管理也是减轻景区经济压力和游客超载问题的重要举措。韩国在国家公园管理中考虑到环境的承载力,推行自然环境轮休制度,1999年推广到12个国家公园的44条道路,10个植物群落损毁地。在夏秋旅游旺季和公休日,国家公园开展野营地和栖息场所预约制度,避免了游客的过度集中,也提高了公园设施的利用率。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针对公园野生动物栖息地观光游客太多的局面,以每日抓阄的办法取代涨价,限定游客的数量。[13]门票涨价是一种开源行为,更重要的应该是节流,如果能合理控制成本核算也是一种收益。行政成本不应是门票的组成部分,应该来源于财政税收,而不能直接摊派在门票中。非景区内建设项目成本不应进入门票成本。
至于景区门票是否上涨,该涨多少的问题,则应从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出发,进行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评估,但这种评估不能由地方单独操作,需要由国家出面组织专家和游客代表共同完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价格听证,才能建立有效防止旅游门票暴利的价格机制。
四、结论
旅游资源不是商品,它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教育性和全民性的,它的价值体现在保护环境、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文化熏陶上,这些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是供千秋万代享用的人类的无价之宝。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景区门票定价应立足于旅游市场供需双方因素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高书军,董玉明.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初探[J].海岸工程,2002(6).
[2]胡林.景区产品价格的形成基础与制定原则[J].当代财经,2004(12).
[3]郭志球,邓荣幸.关于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1).
[4]依绍华.对景区门票涨价热的冷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1).
[5]刘啸.关于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确定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5(3).
[6]刘辛田.制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探讨[J].价格与市场,2005(6).
[7]陶卓民,卢亮.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形成机理与对策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6).
[8]向容.关于景区门票定价机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10).
[9]陈殿阁.国内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比较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06(2).
[10]熊正德,张洁.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2006(2).
[11]陈芸,黄远水.我国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12]曹三强,潘秋玲.中外景区门票价格的比较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1).
[13]田勇,孙艳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模型确立研究[J].价格月刊,2007(2).
[14]杨晓霞,张文菊.基于游客角度的我国旅游门票定价探讨[J].中国物价,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