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教育基本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健康教育基本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健康教育基本内容

篇1

【摘要】本文从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出发,分析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此提出了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中避免争执,提高护理人员应用水平的策略方法,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临床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 教育活动 护理人员

近几年我国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健康教育渐渐成为一种临床医疗护理中重要的部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提高患者的医疗保健意识,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好健康恢复的锻炼技巧,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以及增加疗效达到健康的目的。

一 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1 健康教育的内涵:1988年8月,国际健康教育联合会,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CIF)召开的第十三届健康教育大会上, 给健康教育下的定义是:“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 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

我国教育学家黄教享教授提出:“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和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卫生宣教,它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干预性措施。

2 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病人在住院期间大多数都渴望知道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方案; 在住院期间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出院以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等。护士应尽可能在病人住院期间设计和安排时间给予各方面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疾病概述、常见并发症、诊断性检查和治疗等。

健康教育是护理计划的重要部分,护士必须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针对不同文化、职业、 年龄、社会背景的人进行不同语言,水平的教育,使每个病人及家属都能受到健康教育并做好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因此,护士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的大军。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运用人际沟通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和行为训练技巧。

二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人员要学会分析病人的需求,熟练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在住院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病人,灵活运用健康教育的技巧开展健康教育,以期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一:入院时的健康教育:病人刚刚进入医院,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离家孤独,环境陌生,病痛折磨,恐惧等等因素),为此,护士应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亲切的介绍住院环境及管床医师,护士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病情制定护理方案及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其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病人尽快消除或减轻不利因素,以轻松合作的心情接受进一步的诊疗护理。

第二: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饮食的健康教育: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对能进食的患者遵医嘱告知其进食的种类对禁食的患者告知其原因与意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对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鼻饲流质的患者进行鼻饲护理指导,以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护士主动为患者进行鼻饲,保证患者机体需要。

(2)用药: 告知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漏服,不得随意停服,告知患者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方法、禁忌及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若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与护士。

(3)心理: 所有住院患者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密切观察患者心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安心住院接受治疗与护理。

(4)活动与休息: 凡对有活动能力的患者鼓励患者适当的活动与休息,对活动受限或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指导其床上功能锻炼,肢体被动运动,告知活动与休息与疾病恢复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其保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

(5)疾病知识: 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分析并明确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告知并发症的预防及预后等。

第三: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根据每位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指导出院后的饮食及功能锻炼,约定随访复查时间,教会自我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更多有形的物质 支持和无形的情感心理支持,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巩固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病人压力,促进康复。

三 提高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应用中水平的策略方法

1 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深化整体护理,从护士自身出发要改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强化角色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责任护士参加医生查房结合健康教育的方法,避免医生、护士对患者病情解释不一致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2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把健康教育知识笼统地灌输给病人,一个好的教育者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根据不同的病人加以传授。要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就要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并要把健康教育如何与护理工作一体化和健康教育体制如何进一步完善结合起来。我们要切实做到善待每一位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

3 护理中避免争执: 争执可导致病人的反叛心理,应注意调整方法,避免责备或评论其他病人,护士在提供建议时应尊重病人选择的权利。护士的热情、微笑和周到的服务,不但能满足病人的需求,更能够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使病人在情绪稳定下接受治疗。

四 总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治疗与护理,利于疾病康复,而且可以增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好临床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巨晓霞. 完善护士素质与深化健康教育的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35) .

[2] 陈爱香,崔玉英.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35) .

篇2

【关键词】恶性细胞肿瘤 化疗患者 家属 健康教育

目前,恶性细胞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几年呈增高的趋势,化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时间长,各种副反应重,对患者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为此,我院血液科在2007年11月—2008月6月对25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其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经骨髓象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2—60岁,身体一般情况良好,家庭经济情况皆能接受此次化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基本内容 对于两组病人化疗的同时均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的患者则要求其家属参与健康教育,一般选择与患者最亲近有责任心的家属。在实施健康教育期间,采取护士以面谈的方式一对一模式,有针对性的采用个案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让每个家属都能理解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每次教育结束后均需确认患者家属已理解谈话内容,并将运用于病人的护理。向患者家属发放教育手册,存在疑问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不在同一病房,且两组患者家属之间无法互相交流。

1.2.2具体方法

1.2.2.1化疗前 患者化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小生化和HCG。决定化疗前一天,选择一位最亲近家属,针对该化疗方案,对其和患者讲解化疗的重要性和化疗后可能会出现的毒副反应,然后与家属一起,帮助患者制定一份合理的化疗健康教育计划。

1.2.2.2化疗期间 在化疗的时候,根据健康教育计划,护士经常巡视患者,观察化疗的毒副反应,对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当场教导如何应对,家属则长期在患者身边给予指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针对化疗后3-7天开始出现骨髓抑制,因此在化疗后的第四天和第七天,进行常规的血常规检查。如果WBC

1.2.2.3化疗结束 在患者结束化疗的观察期间,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制定相应的家庭健康教育指导计划。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完整的化疗疗程,无中途退出治疗者,化疗后病情好转。而观察组在家属参与健康教育的情况下,化疗期间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药物副作用减少,化疗后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3 讨论

3.1家属参与肿瘤化疗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化疗副反应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将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治疗痛苦,从而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全程参与健康教育,利于提高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和实施,利于发挥家属的积极能动作用,利于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加强同步化疗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将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化疗后恢复以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2同步家属教育的注意事项 身为护理人员首先应掌握现代恶性细胞肿瘤的化疗知识,对于化疗方案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系化疗期间的护理;其次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同时进行同步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根据家属文化层次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讲解,从浅入深,使教育内容通俗易懂。

4 体会

家属参与恶性细胞肿瘤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我们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桥梁作用,让家属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减轻患者心中的恐惧,懂得如何鼓励和护理病人,从而减少副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的同时,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总之,在恶性细胞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同步进行家属的健康教育,可增进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坚定患者的信念,减少化疗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最终实现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篇3

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

二、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

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首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

第二,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原则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

第三,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第四,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自身运动场地狭窄的实际,自编了室内徒手操,开辟室外趣味体育活动场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校内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调动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或家庭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宫、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协调的良好局面。

篇4

【关键词】 健康教育;卫生资源;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51-02

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疾病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1]。农村小学作为农村儿童接受教育、发展技能的场所,一方面具有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职能,同时还应兼顾促进学生健康的功能。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健康意识与行为,把健康作为自身发展和生活的一部分[2]。当前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是农民保健意识差、健康投资意识薄弱、医学知识没有普及[3]。农村学校的有效健康教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农村小学健康教育师资状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以便有效配合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笔者于2005年7-9月,对安徽省某县32个乡镇小学共51所接受教学改革课程培训的小学校长及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安徽省某县32个乡镇所有参加培训的小学校长及教师,共194名。共调查小学校长54名,其中男性50名,女性4名;30~40岁5名,40~50岁33名,50岁以上13名;中专学历30名,大专学历20名。调查小学教师140名,其中男性108名,女性32名;20~30岁10名,30~40岁16名,40~50岁46名,50岁以上62名;中专学历占81.4%,大专学历占14.3%。

1.2 方法 采用封闭与开放问题相结合的问卷,当场发放并逐项进行解释,统一要求,让每位调查者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健康教育培训需求。其中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测试,采用开放式提问方法,由参与人员如实填写,由具有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背景人员进行评分。共发问卷203份,回收194份,回收率为95.6%。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软件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资源及活动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以及专项资金严重不足,调查学校每学期健康教育开课

2.2 校长及教师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水平 本次调查从健康教育基本内容、方法、评价3个方面对小学校长的健康教育意识进行考核,根据开放式回答进行评分,达到了解以及非常了解程度的校长

2.3 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2.3.1 健康行为教育情况 为考核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健康行为教育情况,从刷牙正确方法、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正确“读”“写”“坐”的姿势、吸烟危害、饮用生水的危害、饭前便后洗手的好处、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碘缺乏疾病及预防措施、合理膳食的好处、食品卫生教育共10项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方面进行考核。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内容,则得1分,总分10分,调查教师平均得分为(8.4±1.6)分,中专与大专学历教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2 心理辅导情况 对农村小学学生心理辅导内容主要包括考试焦虑、学习困难、厌学、不良行为等,问卷提示小学教师对上述现象进行个别辅导均为80%以上;在开放式问题回答中,6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心理辅导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辅导方法单一,主要是个别谈话,且不能坚持,缺乏学生家庭支持。

2.3.3 健康促进项目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健康促进项目开展较少,一些基本的低成本高潜在健康促进效果的项目如眼保健操、饮水供应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能做到1日2次眼保健操的学校仅占37.0%;能对学生定期体检的学校更少,为13.0%;有常规性的饮水供应设施的占42.6%;有个人健康档案的学校占24.1%。

2.4 健康教育培训需求 84.3%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培训。认为最佳的健康教育培训方式依次是短期脱产自学(38.6%)、培训(37.1%)、刊授与函授(14.3%)、网络学习(7.1%)、学历教育(2.9%)。88.9%的小学校长认为学校需要对小学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培训方式的倾向依次是短期脱产培训(59.3%)、自学(16.7%)、刊授与函授(13.0%)、网络学习(1.9%)。

3 讨论

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面临着3个方面的冲突:一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时间、师资、资源上的竞争;二是农村总体环境对健康教育的忽视;三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3.1 农村小学健康教育的适宜模式 目前,我国小学健康教育主要有2种模式:一种是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另一种是将健康教育整合到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体育课等课程中[4]。在此次调查的农村小学中,均采用整合式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学校应试教育的冲击,但均认为适宜可行,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健康教育质量。

3.2 树立农村小学健康素养的教育目标 调查结果提示,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自身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关联,小学教师在健康饮食、传染病、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得分较低,教师日常健康教育活动对甲型肝炎传播、碘盐的作用等信息传递较少,心理辅导方法单一等,说明教师的健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质量。国外对健康素养与教育、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但在我国还很少有研究,健康素养是理解健康文化的能力,这包括对科学健康概念的理解、对健康的社会影响的理解、对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等具体内容,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形成必要的健康素养[5]。调查结果提示40%的农村小学校长以及15%的教师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但健康素养与文化程度不能简单替换,健康素养是在文化程度的基础之上对健康、疾病、自我功效等信息的进一步整合与利用[6]。由于健康教育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水平并不能说明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小学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层面的健康素养整体缺乏的现状,也决定了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理性发展过程,这涉及师范类院校学生健康教育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健康素养的提高、学校师资的健康教育常规化的职业培训、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与互动等多个环节。

3.3 选择优先的健康促进项目进入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的健康教育促进项目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常规性课间操,此次调查的其他项目在很多学校均没有开展。针对农村具体情况,眼保健操、饮用水卫生等低成本的健康促进项目应该得到主管部门的优先考虑。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人畜共患病、艾滋病等一些传染病的疫情,有重点地在农村小学开展相关的健康促进活动。

3.4 健康教育的效果监测与合理考核 当前,国家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课程设置和考试负担,但在农村小学,往往容易演变成“减副”,减少一些社会科学、自然常识等副课的设置,这种现状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新的概念是:“健康是人们实现充实人生的资源”[7],该概念更强调健康的基础性功用,也更进一步说明健康素养与人文素养、数理素养同等重要,甚至相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处于更基础性地位。考虑到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与健康相关的课文,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将学科教育与健康教育尽可能地结合起来。

篇5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社区护理越来越被重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社区护理工作由于具有深入病人家庭,可具体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特点,在糖尿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本文选取了国内糖尿病社区护理的一些有效做法,希望对促进糖尿病社区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1社区护理特点

1.1预防保健为主:通过一级预防途径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减少社区人群的发病率。

1.2强调群体健康: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既包括健康人群也包括患病人群。

1.3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及服务的长期性: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使得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更广。社区中的慢性病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服务对象对护理的需求具有长期性。

1.4综合:由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服务。

1.5可及性护理服务:要求护理服务具有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以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

1.6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发现人群中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这就需要护士具有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社区护士需经常上门服务,采取“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对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及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较高,护士必须具有慎独精神。

1.7多学科协作性: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中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可能涉及多个部门才能解决。

2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目标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症状或延缓并发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当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后,在饮食治疗、科学用药、运动锻炼、生活习惯和方式、心理调节等方面可进行主动自我调控,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健。该项工作首先应得到街道居委支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区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资料,跟踪服务。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学会血糖、尿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技巧;自我管理;自我保健及护理指导等。具体做法有:①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小册子;②举办糖尿病知识专题讲座,1次/月,以幻灯、投影、播放糖尿病专题录相等形式系统讲解,鼓励患者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科学指导;③电话热线咨询解答;④家庭随访,了解患者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情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2.1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水平下降明显,护理人员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年龄、病情情况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地开展精神心理教育,帮助病人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建立适合病人康复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加强与家庭和他人的沟通,鼓励病人参加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正确的心理疏导可使病人对于治疗疾病和重返社会的决心普遍提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2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基础因素,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多数病人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如嗜好烟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等较为普遍,可从健康教育入手,宣传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帮助病人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为病人制订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咨询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必需因素,糖尿病病人在社区必须坚持定期检查和服药等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对病人进行检查和用药指导,加强对病人有效检测,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护士通过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细节,使病人对治疗有安全感,消除病人的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使病人乐于与护士交流。

2.3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篇6

面对网络时代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有关教育部门尤其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结合网络特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当前,高校已经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对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面对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仍然认识不够,应对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网络时代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注意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情况,改进、完善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是积极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开展心理拓展训练。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是以专家、学者、名人作报告或者学生现身说法的方式,向大学生传达健康、豁达的心态,引导他们清除心理上的各种杂质,使个人修养达到自觉自律的境界。心理拓展训练是一项锻造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完善自身人格的实践活动。高校应发挥心理拓展训练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与有关方面合作,开展多种形式、多项内容的心理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增强大学生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虹口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400例已确诊的非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愿意合作者作为干预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均>45岁。另选取与上述对象年龄(相差±2岁)、文化程度、病程、饮食习惯等基本特征相似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除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外,干预组加以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加以集中授课式健康教育讲座。

1.2 方法

将干预组患者随机分成4个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每小组10名患者。由2名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5年以上,并且同时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和经验的医生作为团体心理辅导小组的组织者,按照预先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采用专题讨论、示范、角色扮演等方法,每周每小组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次,持续2个月。对照组患者每周接受1次集中授课式的健康教育讲座,持续2个月。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治疗、心理调节、药物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基本内容,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糖尿病防治知识读本》为蓝本。

在干预期间,每周采用自动生化仪监测空腹血糖值(FBG),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干预前后糖基化血红蛋白值(GHbA1c)的变化情况。

1.3 团体心理辅导

1.3.1 前期准备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准备期,患者(小组成员)要先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治疗经历、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对疾病的看法、迫切需要获得哪些知识等。之后组织者要与患者(小组成员)进行1次面谈,交谈的内容包括组织者将开展活动的目的、参加活动的最佳时间等告诉患者,询问患者关于糖尿病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并鼓励患者完成团体心理辅导的全过程。

1.3.2 活动场地房间面积20 cm2,保证安静、舒适、整洁,房间的一侧有电脑和投影设备便于组织者讲解。组织者和小组成员们呈圆圈形围坐在一起,以彼此既感到舒适又方便相互交流的距离为度,圆圈中间不放置桌椅。

1.3.3 团体心理辅导过程 糖尿病患者的团体心理辅导一般经历3个阶段,即开始阶段、中间阶段、结束阶段。每周活动1次,每次不超过1.5 h。

在开始阶段,组织者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团体辅导的内容和议程的决定。首先组织者要促使小组成员尽快熟悉,建立彼此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小组成员参与的愿望。这一阶段的目标包括轮流自我介绍;共同讨论整个活动过程中所要学习的健康教育内容;设想整个小组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规定每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制定共同遵守的活动规则。活动次数为1次。

在中间阶段的各次活动中,组织者不但要带领小组成员们学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还要促使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感受,然后再给予讲解、归纳和总结。本阶段重点在于边学习糖尿病知识边讨论,有些患者在长期的患病过程中,已经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又因为各种原因深感困惑难以理解而无法遵从,讨论和交流能促使小组成员提高领悟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和鼓励,信任感和亲密感增加,学习的热情随之提高。每次活动结束时发放学习材料并留家庭作业。活动次数共6次。

结束阶段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过程。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自己对糖尿病认识的转变,以及今后怎样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并相互提出希望和嘱托,为今后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做好准备。团体心理辅导至此基本结束。活动次数为1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组40人,男16人,女24人,平均年龄为(71.70±8.25)岁,病程为(8.45±5.17)年。对照组40人,男13人,女27人,平均年龄为(71.43±9.19)岁,病程为(8.13±5.44)年。两样本经t检验和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干预前后血糖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3 饮食控制和规律用药情况

经团体心理辅导后,患者的不合理饮食、凭感觉估计血糖高低擅自增减药物等情况有所改善(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在缺乏情感支持和定期鼓励的情况下,患者容易丧失信心,无法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案。糖尿病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健康教育模式,一改以往社区常用的单向传递健康教育内容的说教式、指导式的模式,鼓励发挥患者的积极主动性,更多地自由互动,相互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看待和接受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坚持饮食控制和规律用药,从而改善临床化验指标。其特点在于传递健康教育信息与促进情感交流相结合。

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接受事物的能力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因此每个团体心理辅导小组的构成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组织者要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进度,做到有针对性。比如在有的小组中,成员们因为对高血糖的恐惧心理而过度限制饮食。组织者就从糖、蛋白质、脂肪对人体的益处讲解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从而使他们接受平衡膳食的观点。有的小组格外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质疑降糖药物治疗,甚至使用保健品或黄连素代替降糖药物。组织者利用2次活动带领成员们一起学习降糖药物种类、作用机理、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以及中药降糖作用等,通过提供充足的信息来减轻小组成员对药物的恐惧心理,从而实现规范用药的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可满足糖尿病患者的自尊感和归属感的需要。自尊感和归属感是深层次人际交往的需要。在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中,各成员有充分的时间表达各自对疾病的感受,有机会听到与自己类似的观点和忧虑,能有效降低孤独感、减轻焦虑情绪。还能通过互相理解、支持和安慰,形成信任、承诺和真诚关怀的关系,有助于产生积极、乐观、有信心、有尊严的心态,表现在较高的出勤率、参与度,以及对小组活动规则的遵守方面。

篇8

一、注意增强学生的心理修养。从“三自”入手,让学生学会“自评、、自信”。

自评:人贵有自知之明,具有良好心理修养的人,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能对自己做好客观的自我评价。如每周的班会课,我让每个学生在六人小组中进行本周《规范》情况的自评,同时通过小组内互评及班主任的评价,帮助学生适当调整,逐步帮助学生做到客观认识自我,培养客观地自我评价的能力。

:健康、稳定、乐观的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但许多学生却经受不住轻微的挫折和失败,比如说某一科单元考成绩不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化的主动,缓解改善不良的情绪。当某个同学考试不理解,要学会:“我得到了一次吸取教训的机会,现在我把这题多做一遍,比别人记得更牢了。”合理化的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挫折的被动承受转为主动调节,从而走出痛苦和烦恼,保持健康、稳定、乐观的情绪。

自信:自信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内在因素,一个信心十足、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学生,就会有健康的心理生活。要求学生学会勇敢地说“我能行”,帮助学生们面对困难的问题,学会自我激励、自信、自强。

这样,那些学习有困难、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就会从自卑和压抑中解脱出来,大胆地从心底喊出:“我能行!”

二、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要逐步地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采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评定,综合考察了学生在学习、情绪、性格、社会适应、品德、行为习惯等六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连同学生的有关背景资料,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绪、塑造个性、培养品德、促进社会适应力的内容,在方式上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将心理健康的意义蕴含其中。

三、注意创设和谐、公平的氛围。注意创设和谐的氛围,我们在师生和谐方面进行了作业评价和目标品德评价的改革,采用充满爱心、充满激励、富有情感的语言和学生亲切交流。要求教师在认真批改作业的同时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写一句富有感情的短批;期末评语,侧重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满腔热情地与学生亲切交流。

四、注意家校结合。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加强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学校要重视“教师——家长——学生”构成的心理教育网络,让心理教育走进家庭,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拓宽和深入教育的领域。

篇9

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考虑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强调学校内涵的提升。本标准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的与实施,将推动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全面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提高办学水平,教好每一个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安全和谐 充满活力

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开展以生活技能和自护、自救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和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依法办学 科学治理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校长依法科学治理能力,拓宽师生、家长和社会民众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本标准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鉴于全国各地区的差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和本地实际提出实施意见,细化标准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促进当地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本标准对学校治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校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具体工作。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9(a)-017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goal attainment theory in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n hospital. Methods Eighty cases in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ere given to health educ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goal attainment theory from November 2015 to January 2016. Thre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health knowledge assessment, health-promoted behavior investigation,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ere used to assess application effect. Results The scores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health-promoted behavior were improv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goal attaining theory in health educatio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improved, while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goal attaining theory to health educ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in hospital can improve health knowledge of patients, bulid healthy lifestyle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Goal-attaining theory; Elderly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S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目前已达到2.22亿,其中慢性病老年患者已超过1亿[1]。现代医学证明老年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2],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等[3]。健康教育是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系统地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认识,促使人们自觉地进行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4]。因此,健康教育是老年慢性疾病的预防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达标理论由美国护理学家伊莫詹姆?金于1980年提出,它吸取了符号互动论、生长发展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优点衍生而成[5]。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社会系统,感知、沟通、互动、交流、自我、角色、发展、时间和空间、应激是该理论的重要概念[6]。达标理论强调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护士和患者要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实现获得最佳健康目标的活动[7],帮助患者恢复健康[8]。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本研究尝试将达标理论运用到住院老年患者健康教育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符合条件的80例老年患者。本研究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②意识清楚,具有一定表达能力;③知情同意并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认知、听力、沟通障碍者;②有精神疾病者;③终末疾病者;④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⑤住院时间< 7 d者。

1.3 方法

对患者在入院第3天进行健康知识测评问卷、健康促进行为量表及满意度3个问卷的填写,住院期间对所有患者在达标理论指导下实施健康教育,于出院时再次进行健康知识测评问卷、健康促进行为量表以及满意度3个问卷的填写。

1.3.1 达标理论的实施程序

①落实本课题研究成员参与对达标理论、健康教育程序及相关技能培训;②研究者通过沟通、观察、感知等技巧,评估住院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护理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9];③与患者及家属通过参与、沟通、感知、互动等形式共同制订健康教育目标[10];④护士与患者共同设计,促进达到目标的护理活动。⑤护士通过提问、观察和交流等形式每天督促,每周对目标是否实现进行评价,未达标者继续加强巩固直到护理目标完成。

1.3.2 研究工具

1.3.2.1 健康知识测评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为疾病基本常识、危险因素、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共10个条目,每项为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3个答案,分别为3分、2分、1分,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越好。

1.3.2.2 健康促进行为调查问卷 ?⒖肌痘だ斫峋址掷唷?[11],共15个条目。每项为从未显示、有时显示、始终显示,分别为1分、2分、3分,总分为45分,得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好。

1.3.2.3 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采用自制“老年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该问卷已经过信效度检验[12]。该量表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等6个方面来评价,每条分别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为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 质量控制

落实参与本研究的人员均具备老年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在研究前对达标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及方法进行统一培训,护士协助患者填写相关问卷。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6例患者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分布:60~70岁20例,71~80岁4例,81~90岁44例,>90岁8例;学历:高中18例,大专24例,本科及以上26例;居住情况:与配偶同住58例,与子女同住18例;费用类型:医保8例,公费60例,其他8例;月收入情况:1000~3000元6例,3001~5000元12例,> 5000元58例;所患病种情况:1种4例;2种12例,≥3种60例。

2.2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比较

运用达标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出院时健康知识得分所有条目及总分均高于入院第3天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健康促进行为比较

对患者实施达标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出院时健康促进行为得分均高于入院第3天,且戒烟、限酒、有效锻炼、有效控制体重、遵循健康饮食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入院第3天满意度为(2.85±0.42)分,出院时满意度为(2.92±0.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3.1 住院老年人健康知识水平提高

本研究显示,对患者实施达标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后,住院老年人健康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张久等[13]、温寅林等[14]分别将达标理论运用于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和糖尿病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得出提高患者对疾病知晓率和依从性的结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患者住院期间重要的护理内容,传统的教育拘于形式,缺乏有效沟通、互动、反馈,缺乏从患者个性化需求出发,患者只能被灌输和被接受。运用达标理论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与责任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健康教育的实施体系由一般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15],使患者发挥其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参与护理全过程,从而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患者、家属、护士共同参与,有效沟通及反馈,护理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助于强化患者个体针对性的健康知识的掌握。

3.2 住院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改善

通过对患者实施达标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后,住院老年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显著改善。陈素文等[16]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达标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患者在饮食、药物、体重控制等行为均有改善。莫伊雯等[17]研究发现达标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慢性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达标理论能鼓励护士、患者和家属相互的合作互动,住院期间共同制订护理计划,更明确护理目标和对目标的预见性,促进完成目标的行为和动机,从而提高健康促进相关行为。

3.3 住院老年患者满意度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显示,实施达标理论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近几年来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和落实,以及对满意度的重视有关,使得本研究人群在接受干预前后满意度均比较高,以及本研究选取对象区域单一,未进行多级别医院、多学科病区患者研究从而导致满意度无显著差异。同时,由于本研究满意度问卷是从患者对护士态度、技术、沟通等多维度进行评价,不仅限于对健康教育的反应,所以可能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不显著有关。

3.4 达标理论在老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