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途径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识字量,其往往会在阅读中开展识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小学生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少,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学理念,重视识字教学。

一、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

依据汉字字形的结构,可以将汉字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独体字;第二类,合体字。所谓独体字,是指由笔画组成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如我们常见的人、大等。在汉字中,独体字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由于独体字简单、便于小学生记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看图识字法来教低年级学生认识独体字。当低年级学生掌握了独体字之后,教师可以开始教授学生合体字。合体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在记忆起来、书写起来都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形声、会意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汉字。

二、完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仅仅将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讲解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生字,并且为生字组词、造句,在此之后教师就会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些生字、生字的笔画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生字比较枯燥无味,有时候他们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完善识字教学法,如:卡片教学法、找朋友教学法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真正达到增加学生识字量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学生不认识字,那么后续的阅读、写作都是无法顺利开展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识字教学作为日常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此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他们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95-01

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善用方法,如适当穿插幽默语言,活跃气氛,粘着学生,使其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精心设计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探究体验,形成主动意识。

一、巧用方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投其所好,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出充满童趣、愉悦的学习氛围,打造出富有情趣、自由开放的学习天地,如此,才能吸引学生,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反之,如果忽视学生特点,以成人角度组织教学,课堂会无比沉闷,成效不大,就如美国教育家哈・曼所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方法,巧妙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身心愉悦,自觉投入,主动学习。

第一、出示图片,设悬置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喜欢的简笔画、图片、挂图、动画等方法,刺激学生视觉,再紧扣图片,设置问题,勾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教学《小鹰学飞》时,展示幻灯片:图片上画了什么呢?老鹰带着小鹰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设计悬念,引出新课:为什么小鹰会越飞越高?小鹰飞到很高的天空后会想些什么呢?请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第二、引入幽默,愉悦心情。教学是一门艺术,其中,幽默是这一艺术的重要助手,既可以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与把握知识。如识字教学, 学习“鸡”字时,幽默描述:又来一只鸟,变成小鸡跑。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鸟”和“鸡”区别,还可以让学生由“鸟”来联想“鸡”的写法。而后可引导学生试着运用这一方法来学习其他汉字。或者编写儿歌、顺口溜,猜字谜等方法,将枯燥的识字教学趣味化,让学生主动探索汉字构字规律,让学生加深字词理解与记忆,也提高学生识字兴趣与欲望。此外,故事、游戏等,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师可灵活运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

二、巧设活动,诱导学生自主探究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另外,由新课程标准看,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需要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们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主动探究与勇于创造的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同课型,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探究、体验、感悟,培养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

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叙事性文章时,给学生自主探究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主梳理事件梗概,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印象深刻的细节、场景或者人物,讲讲敬佩、喜欢等感受;学习古诗时,引导学生多样诵读,并发挥丰富想象,试着简单描述诗的内容与意境。例如: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时,由赛背古诗来引入,调动同学们的阅读热情,进入新课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了解有关作者等背景知识后,采取诵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诵读体验与感悟。首先,诵读:学生自由朗读,并借助学习工具解决字词障碍,以便读通古诗。其次,研读:在教师引导与指导下,感知诗意,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共同探讨,理解诗意。而后悟读:细品古诗,读懂字词,理解创作目的,明理感悟。最后古诗拓展,分享相关名言警句,自我勉励。

再如口语交际教学,教学需要利用多样活动形式,诱导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把握口语交际技巧与方法,学会倾听,能够清楚讲述自己的见闻,说说想法与感受。比如以“浓浓的乡情”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其表现形式是各式各样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出谋划策,运用对联、唱歌、诗歌朗诵、跳舞、说说家乡习俗,讲讲家乡菜、讲故事等形式来抒发思乡情。此外,还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连接课堂内外,让学生多渠道学习,善于发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综合素养。

三、教会学生探究和创新让学生“善学”

教会学生“善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更进一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要让学生在“愿学”与“会学”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1、扎实构建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教师帮助学生扎实地构建起探究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它包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较持久的学习注意力、坚韧的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在弄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是构建学生探究学习基础的关键。教师应教会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方向、目标、步骤环节和基本方法。

2、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做到一课时要有一得。对小学高段学生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课外独立地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时代背景,划出重点词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独立地阅读思考,每个人的所悟暂时保密,当学生都各有所悟,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有些该注意的问题而未引起注意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归纳小结。教师要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起着策划、组织、启迪、督查的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方法;创新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都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氛围不活跃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研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对于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要对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既要迅速转变教学理念,又要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对此,笔者结合农村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实践做以下几点探讨:

1 转变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主要强调记忆性,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对学生进行分析性、探究性的引导。这导致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主体地位,“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延续已久,而众所周知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呆板,这种轻理解重记忆,轻思维重灌输,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感到语文学习乏味、枯燥,并且负担比较重,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教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应迅速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主,而不再仅仅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的拔高。

2 创新教学情境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灌输知识,而学生未必能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应更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通过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进一步提升课堂小学成效。对此,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中高年级学生曾经学过的课文、诗歌,或者通过讲故事或展示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来创造教学情境,充分迎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是他们在老师创造的教学情境中自觉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的逐渐改善,多媒体设备已经逐渐普及开来,强化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失为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如:1)中高年级语文中,识字教学相对于低年级语文课堂所占的时间应适当缩短,这是因为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自行学习生字生词,但对于那些容易出错的字,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其笔顺、读音、部首等,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印象;2)通过互联网信息检索搜集课文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并展示给学生,以更为全面而形象地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创新课外作业形式

课外作业对于夯实小学生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基本上都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目的则局限于帮助学生记住字词、语句等基本知识。为了全面地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我们也应对课外作业进行适当的创新。如布置实践性的课外作业:布置续写的作业,根据文章开动脑筋续写,这样通过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摩,更全面地体会文章内涵,还能发展小学生思维、增强写作能力;又如,根据课文布置想象画图的作业,这样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文字表达的具大魅力与作用以及作者的思想意境,增强小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能力。此外,编排课本剧也是一种不错的实践性作业,通过对一些叙事性的课文进行编排,表演,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人物心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拓展教学资源

强化对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学生知识量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字读音和字形,在阅读课外材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因而为了能够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文的教学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引导学生积极接触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对各种学习和实践机会加以重视,从而开展有效的综合性学习。首先,应激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文学读物,如世界名著、名家散文诗歌、语文报刊杂志等等,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课外阅读量和读物的类型,以进一步提升他们感受语言魅力的品味和能力。其次,应使学生明白课外的学习不仅限于阅读,也应通过感官来对大量信息加以获取,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以取得内容丰富的信息,使其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6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强化对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需要,对此教师应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创新度对策,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张志丽.试析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3):126

[2]刘建蓉.寓教于乐以趣导学――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3(5):95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优化思路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做得有效,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外作业是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是否掌握以及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更是检验课堂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的普遍性问题是:参考书“拿来主义”的照搬给学生做,作业无休止的重复,题目过多过滥,眼睛紧盯着课本、课内作业,不能优化语文课堂作业。这些都是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地优化设计课外作业呢?本文试与同仁探讨这个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问题

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练习的研究和改革。当前课外作业一方面是过多过滥,学生忙于应付,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外作业练习太多。另一方面是效率低下,大量的作业是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而且因为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1.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

认为题目做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语文知识。而对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学习课外更广阔的知识的作业,却很少有人布置。

2.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

不少教师布置的作业题,不仅规定了作业的内容、范围,还提示了做的方法、步骤。在作业反馈时,教师也往往只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少有人问及解题的过程。

3.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这样非但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优化的思路

1.课外作业设计要简明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已经陷入了繁琐的误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生怕哪一点知识没有问到,哪一点知识没有讲到;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生怕哪一点知识没有练到,哪一点知识练得不够好,过多复杂的练习题从而导致了学生习题过于繁多、琐碎、复杂化,从而没有起到优化语文课外作业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习题繁多,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在机械的重复上了,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并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可能造成学生身体发育上的问题。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所用的时间较多,至于题型,则普遍越来越多,越来越古怪,使学生疲于应付。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过于繁多,对学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这样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同时,精力就不能太集中,有时简单的重复题目,不仔细批改,画对号也成了老师的机械重复动作。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必须变繁琐为简明。

2.课外作业设计要突出重点

小学语文的基本功无外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所以每次作业不可能面面俱到,每次都要有侧重点,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年段的教学重点、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文的教学重点来进行设计,要着重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问题。要减少题量,使习题少而精。其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改革题型,尽量使习题的要求、题意简洁明了,不能用偏题、怪题、难题来为难学生。要让学生把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上,而不是用在理解题意、猜测题意上。尽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语言,成串、成块地积累语言,在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不要随意化整为零,断章取义。要减少头绪,加强综合训练,尽可能少一些单项训练。

3.课外作业设计要变单一为多元

传统语文作业多数为书写、朗读、写作。在新课标和减负的精神指导下,我们必须要减少单一化的作业,考虑设计在内容、形式上的趣味性、灵活性;同时为了开启学生的智力,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作业。 ①识字作业变单一的机械抄写为动脑记忆 。小学一、二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作业,那么怎么办呢,笔者在设计低年级作业的时候,可以“书面作业口头化”的方式解决,就是让学生多说,通过说,看,增强听觉认字和视觉记忆,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家,做到有情有趣地说给家长听,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家庭作业。②读书作业变“单一的朗诵”为“多样化对话”。课堂上的朗读,往往会听到“困难地啃书”和“南郭先生”,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口头表达类的作业,把单一的朗读与背诵为多样化的对话,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进行真实语言的对话。适合感情朗读的,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叙事性较强的,让学生回家讲给家长听;适合表演的,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儿歌类的课文,让学生进行弹唱,进行才艺表演……

篇5

以现代技术成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教育媒体称之为电教媒体,它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学中使用电教多媒体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理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证明了。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们学习,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此外,特瑞赤拉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50%。他的结论,说明了从记忆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而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使学生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来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改变以往学生只面对一个教师的模式,成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过程。它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带学生进入情境中,使学生很自然地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感官冲击,优化识字教学

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文道统一。写字姿势正确,这是健康教育;写字不乱涂、乱改、乱抹,作业整洁,这是审美教育;按笔画笔顺书写,一笔一划都到位,这是培养学生端正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

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汉字,问题在于如何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精神,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生对要做的事情感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就高,效果就好。在识字教学中教者可以播放录像,向学生介绍一些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如王羲之与十八口大缸的故事。同时,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利用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感受到方块字的美、神,激发孩子为中国文字而骄傲,激发孩子热爱学习的精神。对字书写得好的学生,通过将作品实物投影、同伴和教师的点评方式,使其获得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展现在学生[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易于学生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地识字书写。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鸟”字的笔顺和第四笔“竖折折钩”,学生不易掌握。教者可使用写“鸟”字的动画显示每一笔,再配之笔画的讲解慢速显示“竖折折钩”这个难点笔画,学生会留下很深的记忆痕迹。又如:“鹰、辩、摔”等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书写完成一个个部件,再整合在一起。一些易错字,则可采用闪动笔画或鲜艳的颜色强化来加强刺激。

二、创设情境,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能把握恰当的时机合理利用电教媒体,就能优化阅读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教师通过叙述和描绘、逐句分析,对于思想感情、文化素养、生活经验欠缺的学生来说,难以深刻全面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蕴。教学中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这正是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电教媒体烘托场面,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创设乐学的情境。如果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有关情景,显示形象,渲染气氛,可增强语言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由潜能状态变为活跃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如:人教版试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四》的教学。

师: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课件出示)在这个季节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呀?请你们仔细观察,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蜻蜓在空中飞。

生2: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生3:蝌蚪在水里游戏。

生4:我在家里见过蜘蛛,在河里见过蝌蚪。

生:……

教师通过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又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

师:请听课文朗读录音。你最喜欢这首小诗的哪一节?请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

教学中,通过听录音学生整体感知了这首儿童叙事诗的韵律美,激发起阅读兴趣。接着教者将自交给学生,让他们选出自己喜爱的部分反复阅读,这样有的放矢,结合范读去主动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从中悟出诗歌的意境美。

再如:《火烧云》一课教学中,教师依据学情发挥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电教媒体]示几种不同形状的火烧云,用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及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之后,再次出示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说话。整堂课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突破时空限制,优化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会观察生活或者不能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文常无从下手,冥思苦想、东拼西凑,作文水平亟待提高。实际上,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找到打开作文宝库的钥匙。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多种声像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利用形象、光色、声音,把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指导写《快乐的六一》时,先让学生看多幅图片“快乐的一天”(绘有孩子们表]节目、游戏、联欢等场景),并配上歌曲《我们的节日》,再辅以画外音:“这就是我们快乐的一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一天值得我们去记忆、去书写!”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交替使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受到感动,情绪得到激发,产生写作欲望。

同样,电教媒体的运用也可以拓宽写作范围。写作范围的拓宽,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能获得写作素材。如:电视作为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已深入千家万户,它具有生动、有趣、直观等特点,是人们增长知识、开阔[界、了解世界的窗口。其中,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的少儿节目可以作为学生课外的学习内容。在观看电视节目中,引导学生捕捉素材,在看中寻趣,在看中积累知识,说一说、写一写印象深、有感悟的内容,讲给家长听,写给同学和老师看,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写作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既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也是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基础。语文课堂引进电教媒体,能够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运用电教媒体,着[于整体教育教学活动,以取得可能范围内的最好效果,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孙正川.《小学电化教育基础》教学纲要(试行)[J].黄石教育学院

篇6

我校原属于厂办子弟校,2005年企业与学校分离,开始归属于长春市教育局。当时学校状况是校舍陈旧,教师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无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办学理念上,我校都与其他市属学校有一定的差距。面临严酷的竞争,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所以,我校本着“科研兴校”的理念,开始走上了以科研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

1.小课题来源

2006年“十一五”课题立项,为了改变当时科研与教学两层皮的问题,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根据学校的主导课题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将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内教师在子课题的研究中都承担相应的任务,这是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最初尝试。比如主导课题“中小学过渡期衔接教育的研究”要求六七年级教师从学科教学、学生管理、学生德育、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衔接研究,六七年级教师选题如下:

六七年级学生自主管理方式衔接的研究;六七年级(语文)学科知识衔接的研究;六七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衔接的研究。另一主导课题“小学生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在教学评价方面分学科、分年段分配任务,数、语、外、音、美、体六大学科教师参与了课题的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低年段数学教师选题有以下几个:低年段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探索;低年段数学课堂学生自评方式的探索;低年段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探索。

学校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相应的任务,有些老教师觉得独立承担有困难,就与同年段教师共选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2.研究过程

学校要求同学科教师每周都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是同学科同年级老师在一起,探讨每一章节教学内容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集体教研是整个学部同学科教师在一起,以学科主题研讨和教研课两种形式为主,将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课题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讨主题,以课例的形式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由学科组再次组织课例展示并研讨,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古诗在中学再次出现,比如:《浣溪沙》《龟虽寿》《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登幽州台歌》《春望》等。在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内容统一编排,那么,教科书知识重复出现其编排的意图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尺度,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整合与拓展。基于此,在中小学知识衔接研究中,语文教师将“古诗教学的衔接研究”作为学期研讨主题。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互看教材、课标,研究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年级古诗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将达到什么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的年段目标对该年段古诗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将问题集中在教研会上进行讨论研究,确定同一首古诗在小学、中学不同的教学重点、形式、衔接的关键,在具体操作中及时收集资料,逐个问题破解,不断总结经验,并选择典型课例进行对比观摩,最后形成中小学古诗衔接教学模式。

以《春望》为例,其在五上教科书与七下教科书中同时出现。经过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研究,确定了《春望》这首诗在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五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识写生字,理解与感悟诗情,朗读背诵诗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这样的要求就很容易达成,所以要重点放在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感的理解上。教师在教学时,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为课堂拓展内容,让学生从作者的这两首诗中更加透彻地领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一悲一喜,把一个爱国诗人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七年级下册学习《春望》的时候,首先就是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对这首诗已经了解诗意、初步感悟诗情的情况,确定七年下《春望》教学目标,重点就在于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领略诗情,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拓展内容应该更宽,除了对杜甫的爱国诗篇进行赏析、品味外,还要以诗歌、短文等不同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正地学语文、用语文。

3.成果形式

在学科组的集体教研当中,教师实实在在对问题进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位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思想观念都有很大的转变,研究意识与研究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小课题成果以课例、叙事、案例、论文、校本教材、评价工具等不同形式呈现,学校收集教师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文章,制作了案例集、论文集,以记录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理念与行为的不断变化。

校本教材方面如语文学科王伟老师主编的《偏旁部首情节识字》,语文教师共同编撰《诵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英语教师分年段编撰的《每日一句快乐英语》,数学教师编撰的《天天动脑我聪明》等。

评价工具主要有各年段各学科课堂评价表、评价栏、评价标准等。

二、深入研究,规范管理

在对小课题初步探索阶段的总结中发现,一些教师对小课题研究方法还不得要领,对小课题的研究缺少深度,在管理上也有很多的不规范之处,因此,学校从2009年开始,加大研究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小课题研究过程。

篇7

主题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论文创新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进入课堂。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呢?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缺乏应用的感染力,致使一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时间证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是创设情境的最好办法。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看大屏幕,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分别的场景,有阿妈妮、小金华和大嫂捧着鲜花、水果,挥动着手臂,同志愿军战士依依不舍。我随机讲述:这篇课文是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85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念念不舍的动人情景。同学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纷纷打开课文阅读,想了解故事情节。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优化的语文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要求教师力求做到作者、教者、学习者三位一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除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外,重要的途径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我采用了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严监生躺在病床上,伸着两个指头的情境,学生亲眼目睹了严监生临死前奄奄一息的样子,就争先恐后谈体会,明白了他真是一个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三、运用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位置,单靠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来思维,无疑会受到知识、阅历、经验的限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内容动态、情节描写很多,可借助信息技术来使其变得生动有趣。如《狼牙山 五壮士》一文,教学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录像,再学与录像有关的课文,边看边学,学生很容易就把课文中所描写的情节和看到的录像联系起来,浅显易懂,学生就能把课文内容叙述得绘声绘色。

四、运用信息技术,能突破教材难点

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情,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以解决,成为教学中难点。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难点就会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了。如在学习《》这首诗时,我采用录像教学,学生看到了战士在只剩下铁链的险上加险的泸定桥,边铺木板边冲锋,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听到了似真枪实弹的呼啸声……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对战士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就能说出“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景象。

五、运用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

学生由于受生活空间的限制,视野比较狭窄,对自然界,对社会的了解太少。而教师的课堂语言又代替不了学生亲眼所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从电视节目中选录一些有关风景、动植物及生活场景等有价值的片段,在作文课上给学生看。那色彩鲜明的画面,优美的词句,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这样就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素材,学生的写作激情油然而升。由被动的“要我写”变为主动的“我要写”。如写“”一文,我先让他们看大屏幕盛开后的颜色有哪些,再看样子像什么,然后动笔写,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空洞了。

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文本。如《将相和》一文中,课前师生共同上网查找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以及“渑池之会”的片段,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看,故事的的内容不需要教师精心讲解,设计了“动画课本剧”,学生为赵王、秦王和蔺相如配音。通过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及宽松的氛围,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文本的交流中来,并且能抓住人物的特点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形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纷纷要来表演这个故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特定的身份,借助媒体为人物配音等,以饱满的激情参与到文本的活动中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我们的师、生、文本有机地融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的核新是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大脑思维过程。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化远为近,化虚为实,突破时间、空间、客观的限制,变复杂为简单,从而达到优化训练的目的。如《猴王出世》一文,播放视屏: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它为王。”众猴听后,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遂称美猴王。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后来他们怎样生活呢?学生们运用创造思维,各抒己见,其中有一个学生写到:一天早晨,猴王带领小猴们去做操,一只猴子忽然晕过去了,休克了。猴子们有的把它扶着,有的给它喂药,有的焦急万分。可见,这个大家庭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啊!这就是灵活性创新思维的成果,而多媒体思维训练则为它插入了腾飞的翅膀。

除以上所述,信息技术对识字教学、古诗教学等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放在整个教学中去考虑,去研究,去运用,就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得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小学协作研究会第22届年会参评论文

篇8

其一:通过兴趣设计感悟。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学习与记忆产生的前提,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靠兴趣靠“好奇”。“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促使小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汉字。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教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兴趣感悟往往能通过学生的眼视、耳闻、口念、手动、脑记综合利用,循环往复,回忆再现,快速认、读、背、拼、写,有很强的兴趣感悟设计,平时“贪玩”的孩子就会多快好省地识记汉字,当孩子比同龄人认识的字多,记得更牢的时候,就能提早领略阅读的无穷乐趣。

其二:通过分析设计感悟。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去分析感悟后记住汉字。比如根据生字的结构编谜语就是分析感悟的方法之一。如:“一个女子很不错”猜一个字,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字呢(好);还有“天鹅飞了鸟也不见了,又是什么字呢(我)等。又比如学“马”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怎样去记住“马”字。学生的灵气顿显出来,有的说,“﹁”是马的头,“ㄅ”是马的身躯,“—”是马的尾巴。大家就这样记住了“马”字。有的说:妈妈走了,我就去骑马。(妈去掉女字旁,就是马)……就这样,一石激起层层浪。激活思维,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分析充分感悟汉字,记住汉字。

其三:通过直观设计感悟。一些心理学家的教学实验研究证明:在小学时期,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动机。如在教学字母时,除念准其音、讲清发音要领外,还可用手与手指拼成与字母相近的形状,或让学生用肢体做一做字母,或几个同学共同表演,用他们的形体表现一个音节一个字母。比如我在教小学生声母“M”时,安排了三个学生来到讲台,把高个子排在第一个,两个在后面搭肩膀,组织字体,然后问学生象什么字?这样化枯燥为形象,不仅学生学得轻松,更使学生通过直观集中注意力,以兴趣帮助记忆,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运用插图,启发想象是直观感悟设计的又一方法。“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根据小学语文教材文图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通过这些启发,引导小学生认字造句。目前,有些老师上课时,面孔冰冷、语言呆板,一讲到底,整个课堂死水一潭,毫无感情,更无生气,使学生积极的思维和美好的向往消失殆尽。教学中,要启开小学生的心扉,吊起他们的学习情感,老师首先放飞童心。比如教师体态语的运用非常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面部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有时一个眼神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一个动作会使学生开怀大笑……

篇9

关键词:语文;生活;小学;实践

汉字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最早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是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为了生活需要而产生。汉字发展到现在,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学语文教材到专业书籍,从电视广告到书信往来,到处都有文字的身影,从文学到艺术,从衣食住行到高新科技,语文也存在这些领域的各个角落。可见,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

因此,我们要切实贯彻新课标思想,解放思想,以生为本,把语文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语文尤其如此。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生为本,走进生活

传统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完全按照应试教育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感受,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都成了一个标准。

而随着教育的进步,我们的教育思想也应该进行大力改革,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生动有趣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以生为本,走近学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例如,在低年级学生识字中,在学习“金”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熟字记生字法,一人一王两个点。”有的同学说:“我用顺口溜记住的,有个人,他姓王,手里拿着两块糖。”还有的同学说,“我家门口有个五金店,每天能看到,所以就会写了。”……

这个讨论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使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学生们通过其他学生的做法,会激发起自己的学习欲望,会更加留心周围的生活,乐于学习。

二、知识延伸,深入生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教材内容就可以看出,现行教材中,无论是低年级的识字课,还是高年级的叙事、说明文,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比如识字拼音中,很多都用相近的事物来与字母、生字相关联。因此,我们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讲授《春天的手》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春天的到来,组织学生进行寻找春天的活动。学生纷纷到校园中寻找春天的脚步。经过观察后,学生们回到教室,开始发言,有的同学说:“我看到桃花开了。”有的学生说:“我看到小草发芽了。”有的学生说:“还有蜜蜂也飞出来了。”……

学生们讨论得很激烈,于是,我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并问他们:“大家做得很不错,接下来大家看看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吧。”学生们带着兴奋的心情开始认真读课文,有的还念出了声。

等到学生阅读后,我又问学生:“大家对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满意吗?大家觉得自己观察得够不够细致?能不能把刚才观察到的说得更准确、更生动一些?”这次学生们的观察更加细致,并且也做到了结合课文,学会如何去描述:“桃树开出了粉红的花朵,有的还没有盛开,只是一个粉粉的小骨朵。”“辛勤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地忙碌着。”……

从学生的观察与叙述中,明显看到学生的进步。然后,笔者又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春的脚步。通过这些,学生更深入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学生不但拓展了视野,还巩固了知识。通过不断的锻炼,学生会深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知识,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会更留心观察生活,观察世界。

三、创新作业,丰富生活

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当然,我们不能沉浸在题海战术中,除了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联系生活外,我们的课后作业也要设置得有趣有益,联系生活,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一粒种子》后,教师可以给同学们设置如下课后作业,除了背背写写外,还要让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样的植物种子什么样子?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些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让学生种下一种植物的种子并写下观察记录。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不懂,也有的学生有很多字不会写,但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会去问家长,问教师,查字典、资料等。学生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巩固了知识,还开拓了视野,学到了更多知识,学生的兴趣也在慢慢地培养,更深刻地体会到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道理。

这样的课后作业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每一科目都与其他科目是紧密相联的,语文更是一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简单来说,如果不识字,你能学会其他学科吗?这样说来是比较片面的,但也从中可以看出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语文与历史,语文中很多都是在讲述历史;再如语文与数学,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在做数学应该题时,就会感到头疼;再比如上文中《一粒种子》中,就体现了语文与科学的联系等等。

篇10

重视写字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减少了写字量,再一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对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就应当好好地重视写字教学。

几年前,因为工作的需要,笔者从初中部调到小学部任教语文课程,在翻阅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测试卷时,发现试题中没有了以往汉字笔顺、笔画的考核内容。老师们说新课标对此要求的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所以教学中也不那么重视了,考试时也不考了。写字教学进而也就成了摆形式、走过场。后来任教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时,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把“口”写成了“D”,写“米”先写“木”,“木字旁”还是写成“木”,原本那么漂亮的汉字在学生手里成了四不像,真的觉得不该这样啊!汉字多美啊,文字的运用,首先就是得写好,字写不好,人家怎样读文章,体会感情呢?诚然,现在是电脑时代,可能好多人都认为可以用打字来代替写字,试想一下,学习、工作中真的不需要书写了吗?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提高写字质量。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必须认真审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理念,使识字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从而促进识字与写字教学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从汉字的构造来看,有“六书”之说: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和形声。其中,形声字占汉字的90%以上,然后是象形和会意。对于象形文字,可以借助图画让学生去认识,如“月”“舟”等;会意字可以用几个象形文字“加一加”方法引导学生记忆,如“明”“休”“采”等;对于形声字,要通过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运用加、减、换等方法来识记。

在识字教学中,笔者除了运用汉字“六书”这六种造字方法来指导学生识记之外,还经常用猜字谜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如“正月缺初一”打一字(肯);“一个半月(或半个月、四十五天)”打一字(胖);再如“一个王大夫,身穿白大褂,坐在石头上”(碧),“两棵大树,枝枝杈杈,一只大手,把它来抓”(攀)。还经常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来编字谜,以此来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如辨识形似字“澡、操,躁、燥”就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有水可以洗澡,伸手能够做操;人急躁了会跺脚,柴干燥了会着火。再如,学习“柴、烟”等字时,笔者会让学生记住一幅组字对子: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此外,还严格训练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严格要求笔画、笔顺的规范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这需要家长、老师等不断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环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就要时常鼓励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中认字、写字、朗读、阅读、写作等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并引导其他同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家庭和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家长和老师都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边缘的农村普通小学,由于家庭和学校存书有限,学生能读的课外书不多。有一次,笔者给二年级学生上课,学完《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之后,问同学们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讲得惟妙惟肖,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笔者及时地表扬了发言的同学:“哎呀!老师真没想到,你们读了这么多课外寓言故事,讲得又这么好,你是在哪里读到的?”有的同学高兴地说是“自己过生日时妈妈送了《寓言故事》作礼物”;有的说“过年时,爸爸给买了本《安徒生童话》”……笔者发现,其他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就趁热打铁:“这几个同学之所以能讲出这么好的故事,就在于他们读的书多,大家过生日或者想要零花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跟爸妈要本好书来读呢,是不也想在下次班级故事会上大展身手呢?”这样就慢慢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方法的积累、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

教师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既要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又得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投学生所好,指导其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笔者每教一级学生,都会先引导学生写好观察笔记。如春天来了,会组织学生到校园去寻找春天,带领学生观察花坛、观察花草树木,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甚至是尝到的,再由此联想、想象这些花草树木到了夏天、秋天、冬天又会怎样?然后加以指导,让他们回教室写下来,再交流、补充成文。再比如,会让学生观察笔者,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估计身高,说出胖瘦,以及其它外貌特点,然后写在他们的观察笔记上;又或者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眼中,老师有什么性格特点,哪件事情能表现出来。观察同学也是这样,对同学观察细致、描叙到位、用词恰当的都及时表扬,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观察景物和人物,当然老师要指导观察的方法。对于叙事文章,要让学生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里面有哪些人物,事情的起因、过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从中有什么收获或感受。这样步步引导,学生会观察了,爱观察了,慢慢会养成自觉观察、自觉写笔记的习惯。再加上课内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的拓展积累,学生的习作会越来越好。

平日笔者除了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自然景物,指导观察和写作的方法,还让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把他们的外貌、性格(通过某件事)表现出来。此外,亲人的照片、宠物的图片等让大家在课堂上小组交流……这样大家既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又可以避免编造、抄袭现象的发生,学生觉得写作文就像说话一样容易。

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

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学习为本。除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人格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向教师专业化道路迈进。

阅读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广泛阅读。教师专业阅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其一,把阅读中外文化经典作为自己的精神旅行,以提升教师作为“文化人”的人文素养。如阅读《论语》《老子》《学记》等经典,阅读《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等外国大作,汲取中外文化思想的精华,并将其内化为日常实践过程中的教育智慧。其二,把中外教育名著当作精神大餐中的甜点,夯实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根基。如阅读《教育学》《心理学》,阅读陶行知、魏书生等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用这些理论将自己的实践连接起来,建构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大厦。其三,把阅读专业领域内的代表作作为主餐,推动教师作为“某学科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如阅读学习《新课程标准》、学科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本学科最近的教育教学论文、著作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从最重要的,自己最喜欢的又能看得到的一本书、一个作者的书、一个学派的论著读起。把握一种教育教学理论后,再广泛阅读,集思广益。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可行性。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汲取精华,做好札记,将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结合,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策略。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专业培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有助于向专家型教师迈进。那么,教师们应该如何参加教育科研呢?

一是积极参加本校教研活动,向同事学习。如参加集体备课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个人教学案将更加实用有效,往往会形成精品详案,也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又如,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到再重新修改教学案再上课,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受益匪浅,最终使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再如,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交流,教师可以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经验,写成论文或经验材料,促使自己不断地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提升。

二是积极参加教师专业培训。如青岛市组织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扶助计划项目,在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上取得了明显效果;又如,莱西市组织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年”系列培训活动,注重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教师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学习策略,对加强班风、学风和学生队伍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了可喜的效果,提升了班主任的组织管理能力,推动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试验、总结工作。在学校规模小、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中心小学申报的相关课题,申请成为其中的一个实验班,通过参加课题实验研究或网上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