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Talking about sports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 Jun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d what are the incentives that affected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ow to alleviate the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essur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o adjust the measures to enhanc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

学校教育之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联合国(WHO)认为:健康不单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社会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提升,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值,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承受压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大学生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除上述客观因素之外,从学生来源上看,有来自贫困家庭,也有来自城镇,或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的社会背景不同,进入大学新的环境,心理的变化也不同。笔者拟从学习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的紧张、性心理不成熟、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就业压力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心理问题的诱因。

1.特殊的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独生子女占每班人数78%,他们具有个性强,情绪、情感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依赖性较强等特征。在挫折和压力面前,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做出合理应对,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或形成人格障碍。会出现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以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走向极端。

2.贫困学生

据调查,我院贫困学生约占每班人数的60%左右,32.6%的大学生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常常感到人际交往困惑。特别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很易出现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压抑,不愿对人敞开心扉,却又抱怨别人不能以我为中心招致别人的反感,内心异常孤独,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引起情绪波动的现象十分普遍。常常在生活中表现出焦虑、抑郁、恐惧、多疑、精神衰弱等不良症状,行为不自律、作息无常、吸烟酗酒、打架斗殴。

二、发挥体育健康教育之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也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体育健康的教学中,通过寓教益乐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生理、心理两方面同时得到健康的发展。就目前高校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心理现象,应发挥体育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大学生精力充沛、好学、善动、心里好奇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锻炼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进行。体育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人的心理是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表现,是对事物经历感知认识在大脑中的再现。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会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枢,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人的主要注意力转移到身体的运动上来,而将烦恼抛之脑后,达到了注意力转移的目的,有利于大脑活动的转换和调节。

2.利用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能改善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比较孤僻,少言寡语的这部分学生,可以经常参与篮球、足球、排球及接力跑等集体项目的锻炼。在对抗比赛中会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心理上胆怯、害怕、畏惧的同学,可多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会使其变得勇敢无畏、战胜困难、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而参与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跳高、跳远等项目,可以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爱急躁冲动的同学可以参加下棋,打太极拳等运动,增强控制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使个性变得坚强、果断,对每个人的身心有益无害。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体育技能和锻炼的方法,使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理念,而且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较其他的教学过程更直接更容易相互了解。在体育教学特殊的室外环境,学生的情绪,大脑思维比较单一,大脑得以放松,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时间长、密度大,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形式进行身体锻炼,学生相互之间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互相协作,互相学习有益于集体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体力上的努力,体会到来自教师的支持和信赖,同学的关心、支持、协作、尊重、理解和团结,获得心理上的正确体验。既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譬如:在体育训练的某些项目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的心理,教师可适当降低体育科目的训练难度。如:降低跳高、跳马、跳箱完成动作的高度,通过语言和手势给予暗示调节,以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的紧张、焦虑和畏难的不良心理,使之获得战胜自己的信心。培养其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恰当地利用教学技巧,如:点头示意,大拇指示意给予表扬鼓励;恰当的表情,正确的示范,合理的保护等暗示教学法,能促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

4.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有益于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

每个人的心理变化,可以从情绪上来判断。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存在着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在他们的内心有强烈的“评判欲、表现欲”,渴望在众人面前得到发挥和表现,这样的情绪可上升成为营造和谐团体的积极因素,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消极情绪,如:压抑、悲观、烦闷、情绪障碍、郁积和消极紧张。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现;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释放、宣泄。要改变上述学生的心理变化,稳定情绪,只有通过体育竞赛活动来调节。

学院、系、班级组织体育比赛时,学生是否上场比赛,重要在于“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比赛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比赛过程的跌宕,使他们压抑的评判欲、表现欲得以释放。观看运动员精湛的技艺,顽强的精神,能让学生积存的失落、悲观、烦闷的内心重新得到前进的光明。可以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的价值,也从失败中得到人生的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心,让人获得实现自我的真谛。通过比赛可以给以郁积,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人们的内心的挫折在比赛或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得到转移。消除情绪障碍,缓解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永远争胜的良好心理素质。观看的同学会在呐喊助威中释放,宣泄不良的郁闷,更加团结,更爱集体的荣誉,与同学矛盾得到化解,和谐的相处。

三、建议

1.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体育教师除了在授课时,正确的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的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体育运动的情趣,合作意识以及集体的荣誉感之外,还要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深一层的涵义。要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给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因此建议学校除了对医务人员,专职辅导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还必须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掌握更多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技巧和方法。

针对体育竞赛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要精心地策划和组织体育竞赛,形成特色和传统的体育文化,并及时配合赛前的动员,组织观看。赛后进行总结和举办讲座,以及开展体育文化周等。

2.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机构是当务之急。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成立“学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和外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聘请资深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利用班级墙报、校刊、广播等来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知识,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逸乐和文化的传递、开心体育、逸乐体育,组织内容多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如,校、系、班级之间球类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跳绳、环校长跑等集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变化过程和大学生心理状况,应不失时机地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心理卫生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有接受现实和幻想的心理准备,充分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带来的矛盾。让学生学会了解和掌握,“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的用脑”,“应急与健康”,“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减缓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自我心理保健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

针对大学生年轻好动,精力充沛的特点。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解除心理障碍,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故此建议,保障体育器械设备,添置有特色娱乐性,趣味性浓的项目,如毽球、高跷、双人和多人合力踏板等,让学生在娱乐中锻炼身心,使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全,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小艳.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3).

篇2

【关键词】 孕期健康教育;出生缺陷;孕期保健;医学检查;优生优育

孕期健康检查即常说的产检,主要是询问病史、常规体检、辅助检查,产前检查,并进行必要健康知识教育。目的是为了检查是否存在传染疾病,减少新生儿先天缺陷,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实现优生优育。因此,产检对孕妇很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产科门诊部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接收了120名孕产检查妇女和预备分娩产妇,按照产检顺序将以上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人,对照组年龄分布为21-35岁,平均年龄为(25.4±3.8)岁,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年龄分布为20-36岁,平均年龄为(24.8±3.2)岁,给予联合健康教育。

1.2 方法 我院设置了孕妇学校,并配备了具有高度责任心,专业技术过硬,且语言沟通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为咨询医师,负责对早孕妇女进行专业的健康咨询指导[1]。并按照《母婴保健服务专项技术标准》,安排了宣教室,并组建了相关配套设施,如DVD视频播放器,将孕期健康教育知识印成图画,贴于墙面和宣传栏。

我院针对所有的门诊产检妇女均建立了详细的手册。主要的产检项目包括:寻问病史、常规体检、辅助检查、产前检查、健康知识教育、婴儿先天缺陷三级预防、唐氏综合症筛检等。此外还包括对于可能发生的影响优生优育的可控因素进行适当的孕期干预。

1.2.1 按政府要求开展免费产检宣传,可通过传媒、宣传画等方式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产检的认识。也可以开设孕产期教育培训课程,聘请专家对孕妇进行有关优生优育的健康知识教育[2]。引导大家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要使受教者深刻认识到产检的重要性。

1.2.2 充分发挥我院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的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包括如何预防出生儿缺陷、孕期及孕中检查、保健、防治传染疾病知识、医学检查的作用与意义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我院自开展免费产检以及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工作以来,非常重视优生优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得很多孕期夫妇提高了孕期健康意识,并掌握了一些健康保健知识。以下为孕期健康教育学习前后答卷正确率比较分析,P<0.05,见表2。

2.3 经过多年研究证实,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优生优育,包括物理方面、化学方面、生物方面、遗传因素以及不良接触等。此外,孕妇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家居环境、早期用药情况、孕期并发症等也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经过孕期健康知识教育后,青年夫妇应改变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戒烟、戒酒、注意性生活卫生等,有其他疾病应及早治疗,并保持心身健康。

3 讨论

孕期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年轻夫妇对孕期健康的意识,也是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最佳时期和有效途径。系统、完整的产检包括寻问病史、常规体检、辅助检查、定期产检、孕期健康知识教育。目前妇幼保健部门出台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主要是指:孕期防范、孕中保健、产前诊断、以及新生儿疾病筛与合理干预。我院自开展免费产检以来,门诊产检率有了明显增高,绝大多数的孕妇都自觉咨询优生优育的健康知识,重视度很高,对有效的预防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使得年轻夫妇的孕期保健意识有了大幅提高,能自觉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掌握了许多优生优育知识,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缺陷率和死亡率。通过对参加孕期健康教育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健康教育干预使得年轻夫妇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传染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出生缺陷,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改变不良习惯,加强了孕期保健。同时也认识到,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农药、化工原料、工业毒物、宠物以及致畸药物,合理地安排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制。定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通过科学的孕期健康教育及合理干预,实现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1] 朱兰芳.孕期保健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27):93-94.

篇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70例,根据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复况以及生活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健康教育;酒精致精神障碍;治疗依从性;复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酒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酒精属于一种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一次性大量饮用可产生急性神经精神症状,因此不宜长时间饮用。目前,伴随着生活上、工作中以及情感上的压力增加,酗酒的现象日益普遍,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2]。长期饮用酒精易出现依赖性,引发戒断综合征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甚至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3]。当前,酒精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具有严重危害[4]。本次研究中,为改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常规医疗干预的基础上,对部分患者加用了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70例,均为男性,通过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年龄22~67岁,平均(45.67±6.86)岁;饮酒史10~30年;平均病程(23.46±5.74)年;初中文化及以下10例,中专及高中14例,大学及以上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45.11±6.21)岁;饮酒史10~32年;平均病程(23.85±6.21)年;初中文化及以下9例,中专及高中16例,大学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年龄、饮酒史以及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医疗干预方案,如常规心理护理、对症治疗等。向患者简单讲解酒精过度饮用的后果,并将治疗的必要性告知患者[5]。观察组在常规医疗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干预。主要由专科知识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组建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服务[6]。首先将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等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由浅至深,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充分明白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7]。开展健康教育护理,2次/月,20~40min/次,共干预6个月。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①讲解酗酒的危害性,告知患者喝酒过度,且不经过消化,可被其胃、十二指肠充分吸收,并迅速进入血液中并在全身分布。酒精会与脑卵磷脂相结合,并长期存在于脑组织内(1个月左右),对脑组织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不仅如此,长时间酗酒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同样较大,极易引发胃炎、肝硬化等并发症,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引发神经炎以及癫痫等疾病,对人体伤害巨大。身体机能受到损害,导致工作能力下降,不仅对自身的健康影响较大,同样会增加家庭、社会的经济压力[8]。②向患者详细讲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宣教药物的作用、目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讲解时语言应坚定,通过专业的精神使患者信服,并提高其自我管理、约束的意识。可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宣传报道以及复读等方式,使患者认识到酒精中毒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危害,提高内心的悔意。③饮食、睡眠指导,嘱咐患者禁烟、浓酒、咖啡等刺激类饮品,尽量避免出入酒环境。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以促进睡眠。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医院可为患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详细介绍戒酒成功的典型病例。并通过观看健康教育音像片等方式,使患者加强对饮酒的认识。④加强与患者交流,积极询问患者的感受,掌握其内心活动。对于存在压抑、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及情绪疏导,使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得到缓解,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叮嘱其避免参加朋友聚餐等活动,鼓励其多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避免复发。

1.3观察指标

观察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复况(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其复况)以及生活满意度。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根据自制的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准确服药、定时复诊、定期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等检查、自觉参加社会功能锻炼等。其中完全依从表示患者可完全做到以上指标;部分依从表示患者需在家属的监督下、说服下完成以上指标;不依从表示自行停药、减药以及抗拒治疗和复诊。采用自制的生活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值为0~100分,其中分数>80分为非常满意;70~80分为比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生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上、生活中的压力不断增大,大部分人选择饮酒进行解压[9]。饮酒人数的增加使得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也逐年增加,给患者自身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同时也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积极治疗酒精值致精神障碍对患者的身体、社会功能均显得至关重要[10]。但大部分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度较低,甚至对医护人员存在敌视、愤恨心理,治疗依从性较差[11]。患者的复饮率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停止饮酒后的戒断症状、饮酒环境等。故此,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复饮情况已经成为相关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12-13]。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以及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以及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遵循个性化原则、分段渐进的原则,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程[14-15]。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计划,教育内容由浅至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16-17]。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可加深其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18]。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改变其对酒精的看法,产生改变不良行为(饮酒/酗酒)的愿望和动机,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约束自己,减少复况。本次研究结果同样显示,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可进一步提示,健康教育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意义重大,不仅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可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提升对生活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复吸的可能,降低复发率。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对促进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戒酒、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防止复发具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淑珍.12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相关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6):88-89.

[2]胡春梅.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个体化健康管理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8):884-886.

[3]章珠妃,洪彩平,陈春珍.团队家访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1):134-135.

[4]喻美红.健康教育干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7例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5):552.

[5]刘梅.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1):105-106.

[6]曹晨.健康教育在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5,36(15):3445.

[7]孙宗梅.戒酒互助小组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2):45-47.

[8]李红.酒精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2):56-57.

[9]王海溶.16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段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2):96-98.

[10]高俊.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功能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5):439-442.

[11]张玑,徐亚辉,王崇,等.氨磺必利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3):308-311.

[12]李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1(9):251.

[13]秦媛.浅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174.

[14]磨丽莉,周芳珍.支持性心理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0):1386-1388.

[15]郑美琴.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3):139-140.

[16]徐裕,曾德志,胡伟明,等.氨磺必利治疗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579-581.

[17]张建东,郭连峰,李宁,等.酒精依赖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321-3322.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学生龋齿;近视;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本校进行体检的12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参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本校进行体检的12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接受健康教育),参照组有男66例、女54例,年龄为7~18岁,平均年龄为(14.41±1.18)岁;小学生45例、初中生42例、高中生33例。研究组有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7~18岁,平均年龄为(14.33±1.15)岁;小学生4例、初中生44例、高中生33例。本文研究目的已告知本校医学伦理委员会并已通过其同意研究批准。将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后发现(P0.05)。

1.2方法

参照组学生未接受健康教育,研究组学生接受本校开设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教育时间

在学生进行散瞳剪影及口腔检查后,每月进行以此视力检测及口腔检查,每月视根据学生的实际视力情况及口腔情况对健康教育计划进行调整后再教育。

1.2.2教育内容

因学生发生近视及龋齿与其卫生环境、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等有关,故而在进行散瞳剪影及口腔检查后可与学生及其家长以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相关情况,如:学生的饮食、生活作息、眼保健操、看书习惯、刷牙习惯等情况及还有家族近亲近视情况,就学习生活中易引起学生发生近视及龋齿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制定专门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向学生及其家长详细说明近视及龋齿的发生机制、防治方法及对人体的不良反应,重点强调纠正学生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配合监督。

1.2.3教育方式

以互动、相互探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对学生健康教育;印刷口腔、视力的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发放给学生及其家长;,在学校开设口腔和视力健康教育宣传栏,每月对学生开展举办一次宣传口腔和视力口腔和视力防治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意义。

1.2.4教育预防措施

①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运动或经常远眺开阔视野;②多进行眼保健操,建议每看书两小时就闭目让眼部放松一下,劳逸结合;③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确保每日饮食均衡营养充足,早晚刷牙,不要过多使用含糖量高及辛辣的食物,多食用高纤维的食物;④少看一些图像不清的书籍,建议不要在过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或者看电子产品,阅读时要保持与书籍或者手机有一尺以上的距离为佳;⑤注意用眼卫生和口腔卫生,不要随意用手揉眼睛或是不刷牙;⑥要定期取医院进行口腔和视力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学生的龋齿及近视发生情况。将两组学生出现的龋齿及近视例数进行统计记录后再后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

参照组学生的龋齿患病率(20.83%)明显高于研究组(5.00%)(P0.05)。

2.2对比两组学生的近视发生情况

参照组学生的近视发生率为22.50%,研究组学生的近视发生率为4.1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

    我院内分泌科于2008年4月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以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及自护能力,从而降低了因糖尿病足再住院率及截趾(肢)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40名,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0例和干预组2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岁,病变发生于足趾25例,足跟3例,足背5例,内外踝关节处5例,小腿部位2例;诱发因素16例是外伤所致,18例走路摩擦所致,6例烫伤感染所致。经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均给予了常规疾病治疗护理以及一般糖尿病知识教育,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患者心理因素、饮食知识、足部护理、创面护理等方面知识教育。

    1.2.1 心理因素干预  糖尿病发病及血糖变化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专家与病人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减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1.2.2 饮食干预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向患者说明饮食护理的重要性,把控制饮食建立在患者自觉的基础上。根据理想体重、年龄及活动量教会患者计算每日膳食热量,食入标准及热量与食品交换分的换算。食用含丰富微量元素、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的蔬菜,限食含胆固醇高的内脏,利于防止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功能,血糖控制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后每日可食用水果总计200克,但要去掉主食25克,保证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1]。严格限制高糖分饮食的摄入,限烟戒酒。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加热量10%-20%[2]。

    1.2.3 足部护理知识

    1.2.3.1 教会患者与其家属观察皮肤表象,每日检查足部是否有皮肤破裂、水疱、小伤口、鸡眼或脚癣等,足趾间有无红肿、皮温是否过冷或过热,足趾间有无变形,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伤口渗出情况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2.3.2 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教育患者日常需养成每天洗足的良好习惯,加强局部皮肤护理。

    1.2.3.3 指导或协助患者从足趾尖开始向上到膝关节按摩,加强对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的按摩;每日适当作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min,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经常变换,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增加运动供血。

    1.2.3.4 教育糖尿病患者掌握正确修剪趾甲的方法。

    1.2.3.5 运用保护性鞋子、袜子的实物作教具,教患者选择舒适、清洁、干燥、干净的鞋袜。

    1.2.4 创面护理  

篇6

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内科共收住糖尿病人63例。我们对6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程序化健康教育,其中男48例,女15例,年龄36~72岁,平均为45±5岁。平均空腹血糖9.56±3.0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1.02±2.92mmol/L。合并冠心病13例,合并脑血管病11例,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36例,糖尿病足9例。每位病人入院后,我们都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方法:①评估:管床护士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②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者个体的评估和确立的护理诊断,制定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③实施:信任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教育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④评价:评价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策略,教育内容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得到的实际效果评价。出院前一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教育形式:①主管护士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教育。②定期采用讲课的方式进行教育。③定期组织看有关糖尿病知识的电视录象。④给患者提供有关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⑤定期举行糖尿病患者联谊会,采取有奖知识抢答,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提问,并给予奖励。

教育内容:①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保持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戒烟酒,家属关心体贴患者,给予最好的家庭支持。②强调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帮助患者掌握饮食治疗的要求和具体措施,并嘱家属严格监督。③让患者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④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及低血糖反应的判断和应对措施,掌握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⑤要求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用药剂量。⑥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的测定技术,以便进行自我监测。⑦加强自我保护,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皮肤损伤,预防感冒及其他感染,尤其做好足部护理。⑧告知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标识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理。⑨告知患者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评定方法:①对在院者进行知识水平测试,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题进行问答,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原则、糖尿病监测、糖尿病的运动以及并发症的防治。②对出院者定期随访。发现城镇患者90%以上的对所教育知识都已掌握,并按要求做到。农村患者由于经济、文化条件所限,大部分都未按要求做。

篇7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1~82岁,平均(67.8±3.8)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3岁,平均(68.1±3.7)岁。此次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字认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向患者介绍疾病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由于冠心病的康复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受病痛、经济压力大和病情恢复不理想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主动沟通、询问等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病情进行了解,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护理和治疗,提升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护理人员需主热情向患者普及医学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冠心病形成正确的认知;护理期间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帮助患者构建康复信心,使之护理配合度进一步提高。(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为与冠心病心绞痛有关的基础知识,如冠心病心绞痛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并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患者提供延伸护理,延伸护理的内容包括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为患者定制与其病情相应的护理方案并根据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时调整,随时准备接受患者的咨询,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其自主进行家庭护理,监督患者定期复查等。

1.3疗效判定标准

借助SAS、SD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2]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量表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状况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8.4±6.4)、(61.4±6.7),(54.4±6.4)、(58.5±5.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9.7±4.8)、(32.4±3.6),(45.5±4.1)、(27.5±3.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医院感染;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医院是患者及其家属密集的场所,也是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即使现代化程度再高的医院,医院感染仍然会在患者中发生。危及患者及其家属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医院广泛应用抗生素,种类多、数量大、频率大,因此,医院感染中出现的菌株大多具有多药耐药性,耐药菌株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加医院感染治疗难度。医院感染虽然不能消灭,但是可以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控制。因此给予患者院内外强化健康教育,以期能够更好的预防医院感染。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 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在xxx医院xxx科住院患者162例,其中男67例,女63例,年龄27-67岁。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1例,平均年龄47±15岁],观察组[81例,平均年龄48±1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病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注意选取对象的文化程度,最低标准能熟练的读写、表达自己的诉求。方案获得XXX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 研究方法

在征求患者或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其中实验组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的的整体化标准化护理,患者的入院即建立个人随访档案。从入院评估到康复出院以及在出院后的第一周,第三周,第六周等都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规范进行随访,健康教育伴随全过程。对照组实施功能制的护理,按照传统的健康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同样对患者进行出院随访。

1.3 健康教育的效果考评

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及对护士的工作的满意度,具体的调查方法是填写由护理科制定的表格,患者必须独立完成。医护人员不得对患者进行干扰。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提升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情况,在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无差异,但是在健康教育后,实验组的患者总体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度更高,可以体现出健康教育新方法的优势。

2.2 两组患者的好转时间比较,见表2

从表2中很明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更为短暂,而好转率却是更高,这就可以得出采取了更为好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病的时间,还可以更好地提高好转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3、讨论

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首先要从提高护士的自身水平出发。要改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强化她们的角色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责任护士参加医生的查房应该结合健康教育的方法,避免医护双方对患者的病情解释不一致导致患者的不信任,从而引起纠纷。健康教育贯彻病人自发病,到治疗,到好转,到痊愈等方方面面。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始终保持通畅。医患之间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护工作对的开展和护理工作的进行。并有助于患者的复健。

4、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不但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和技能,养成严格的无菌观念。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医院感染知识的传授。对患者实行院内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有助于提高疗效。 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密切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避免产生医患之间的纠纷,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能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护理知识,强化自身的只是结构,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我们有必要把健康教育之一我国新兴的产物做到最好,为病患服务。

【参考资料】

[1]李静.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

理用药杂志,2011,04:2.

[2]刘书玲.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

药物应用,2011,05:205-206.

篇9

【关键词】体制改革;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整体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57-02

随着卫生系统体制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医学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护理模式。健康教育便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一座桥梁,一个平台,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也是推进人人保健的核心策略,我院近几年开展整体化护理以来,健康教育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是主要的执行者,规章制度的主要落实者,是健康教育广泛普及的推动者,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好评,体现了护理队伍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要正确认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及护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如何发挥健康教育,正确认识健康的行为,让健康教育踏踏实实在整体化护理中发挥它应有的重要地位。

首先,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提高,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对健康的定义的“三维观”是一个质的飞跃。不但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很强的心理以及参与社会适应能力,这三者均处在良好状态,要求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应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如减少吸烟,酗酒,保护环境,大气,海洋不受污染,协助社会克服危害健康的行为和因素,我们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和促进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个终生的概念,每时每刻都接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文化冲击以及教育理念,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点知识,也要接受极其严格的系统学习和教育,我们既要接受教育,也要承担教育别人的责任。二十一世纪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护士不仅只是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使患者及家属不仅获得身心的康复适应社会,还要获得知识的积累,所以护士必须是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才能完成患者的整体化护理,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理解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并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它的实质是一种干预行为,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须的知识,技术,服务,使人们遇到问题时有能力做出选择,提高生活质量。采纳健康行为,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清淡饮食,低脂低盐,适当锻炼身体,接受科学的医疗保健,心胸宽大,学会分解社会压力,按医嘱服药,不滥用抗生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返还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无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水平,同时自身的发展也能达到比较充分的程度,个体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具有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其实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适应社会和社会同步。

我院在健康教育方面采取以下措施,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一般资料、护理体检、生活状态、其它。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入院方式、过敏史。护理体检包括意识状态、、皮肤状况、语言沟通、肢体活动、视力、听力、吞咽、口腔黏膜、引流管。生活状态包括饮食、排便、排尿、吸烟、饮酒、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疼痛评估、疼痛程度、情绪、家庭支持。其它如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压疮高危患者。然后我们再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宣传单,或是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手册是发放给病人的,比较人性化,针对单个病种进行宣教用药、预防、饮食、锻炼、定期检查等等,健康教育宣传单是跟随护理病历的,一般包括入院第一天的宣教,入院第二天的宣教,出院前一天的宣教,办理出院手续等等,入院第一天的宣教包括向患者介绍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告知相关检查地点,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腹部B超,腹部CT,需要空腹。妇科B超,泌尿B超需要憋尿,胃镜,C14需要空腹,下消化道X光,遵医嘱,排空肠道或给予灌肠。无论是何种报销方式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办理。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得外出,遵守科室的规定,规章制度。在入院的第二天再次介绍病情,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目前的治疗情况,特殊检查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住院费用的使用情况,以及报销情况,在出院的前一天要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随意停药或加减服药量,避免发生病情变化,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根据病情以及自身的情况适当锻炼,建议出院按规定的时间复查,在办理出院手续时一定要带全手续,复印病历,发放联系卡。促使医,护,患,家属在我们的健康教育互动起来,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篇10

健康教育是各科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更为重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保守疗法向稳定的持续性透析过度的一段时期,称为诱导期,这一阶段的透析叫诱导期透析。是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进行小剂量、短时间、多次数透析,大多数患者能够在2周内完成。由于患者刚接受透析治疗,缺乏血液透析知识,血液透析对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使患者的机体和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此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对2013年我院收治的42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透析诱导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6―83岁。血管通路为颈静脉、股静脉留置导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2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仅给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情绪、血管通路的保护程度、体重的控制情况和饮食的合理性。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2例患者透析3周后进行调查,并根据医护人员的评价建议综合评分(%)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的方式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的不同,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因人施教,在保健科的协助下制作一些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画板,健康教育小册子等进行血液透析知识的宣传;鼓励患者之间、家属之间进行交流;请接受治疗时间长、效果好的患者帮助介绍接受血液透析的体会和经验。通过这些方法使患者对疾病的发展和透析的知识有基本的认识,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透析基本知识介绍。通过图像、文字等形式介绍透析的原理、流程,透析中的注意事项,透析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和并发症,如疲劳、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以及出现的问题和我们的处理方法等。充分利用患者在净化室透析的时间,每次选择1-2个主题进行宣教。

心理疏导。透析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血液透析原理、操作方法、预后等方面缺乏了解,容易产生恐惧、悲观、焦虑甚至绝望的心理,用透析来延续生命,是每个患者都难以接受的,首先要认识透析对家庭、事业、人生等多方面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病人要放弃或部分放弃原有的社会行为模式,无法与已形成的原有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情感追求相适应。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个案分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充分利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透析方式和方案的选择,因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与有效帮助,能使患者自觉采取积极措施配合治疗。透析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医疗作风,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给患者提供环境支持,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将其痛苦程度降到最低。

饮食指导。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由长期的低蛋白以饮食改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钾、低磷饮食,要调整饮食习惯,收集并观察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根据病人经济情况和营养状况进行不断调整。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营养状况与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在合理限制与增加营养的协调统一。

血管通路的自我护理。建立和维持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绝大多数患者透析后离开医院,所以患者自我保护血管通路非常重要。根据患者血管通路的类型,指导患者在透析后如何止血,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保护和监测。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的护理,无菌技术尤为重要,教会患者如何防止伤口感染和导管滑脱,如保持置管位置清洁干燥,睡眠时卧于健侧,穿脱衣服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防止将导管带出。临时性静脉穿刺者,透析结束后注意压迫止血的位置和时间,避免局部血肿。要教育患者尽早进行动静脉内漏手术,建立一条良好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保证今后规律性透析能够顺利进行,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保护好一侧上肢的静脉,避免静脉抽血、输液,为建立动静脉内漏做好准备。对于早期内漏指导患者有计划地做功能锻炼和自我检测内漏的通畅情况,指导患者不要在有内漏的肢体上测血压、抽血、输液等,避免受压和负重,保证内漏尽早成熟。

体重的管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于“干体重”的有关知识,并了解其意义,控制好病人进食、进水量,使体重在2次透析期间的增加不超过原体重的3%。诱导期透析患者还没有摸索出自己能耐受的最大脱水量,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体重的控制,纠正患者饮食习惯,如不要过多食用太咸和过多添加调味料的食物,少吃含水多的稀饭、面条,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在水中加入柠檬片做成冰块,含在口中有较好的止渴效果。家庭要备血压计、体重计随时了解自己的血压及体重,预防钠水潴留引起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干体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营养情况、病情变化经常给予调整。

生活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意愿,鼓励患者适当增加活动。帮助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身体运动计划。如室内行走,室外散步,打太极拳,适当的娱乐活动,做家务等,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食欲,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患者尽早恢复体力,尽快回归社会。

3 结果

两组中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情绪稳定配合治疗,血管通路保护、体重的控制、合理饮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附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