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村级档案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在近些年的不断深入,而村级档案作为记录新农村实际建设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也开始愈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做好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对农民的民利和物质利益做出有效维护,还可以为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档案管理在农村的重要性
村级档案不仅涉及范围较广、内容十分丰富,还是我国农村政策、农业产业、农村各项工作多年发展情况的重要见证。村级档案主要包括了民主选举、农村党建、经营承包、村务公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历史记录,其全面的记载了农村地区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因此,村级档案的收集也应当以上述讲解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期间形成的文件资料为重点,以此为更新农村政治、社会、文化、党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完善的资料参考。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有关村级档案的材料收集不健全,归档率相对较低,导致很多村级档案中只有一些由上级所下发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工作记录等,且这些资料的时间也基本都是最近几年的,无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一定的现实保障。
二、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完善层级管理网络建设。首先,我国负责档案行政管理的部门需要通过深入调查来制定村级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通过成立市/县、镇、村三级档案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各个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而各级管理小组也需要将村级档案管理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之中,并成立领导小组,将分管档案工作规划到每个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中。其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其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村级档案管理制定出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通过划定档案归类范围和保管期限的方式,尽量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行政部门日常工作中,对其管理内容进行部署、管理效果和水平进行检查与考核。为了确保这一管理策略的实效性,政府部门可以先在一些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管理试点,在试点成功后,通过总结其管理经验的方式,在各个地区推广。其次,强化对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此类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村级档案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最后,我国各个乡镇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到其辖区内各个村庄进行档案管理效果的初步检验,确保辖区内各地区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在辖区内形成完整、连贯的档案管理工作网。此外,对于我国针对村级档案管理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要确保其能够自上而下逐级传达、贯彻落实;而对于基层提出的各项管理要求,也可以通过这一工作网络由下而上的提出,由各个上级部门通过层层把关的方式解决,以此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科学规范的展开。
(二)施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快的农村地区,应该建立其“一步到位”的系统化档案管理体系,对该地区的所有村级档案施行集中管理;对于经济水平较差、经济发展过于平稳的地区,则应当先提出村级档案的基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完善基本管理设置的配置。而后在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创造各类对提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有利的条件,最终实现对档案的统一集中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处在贫困山区的农村,不仅不能够提出过高的档案管理要求,还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其足够的照顾。在管理村级档案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基层机构只有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才可以确保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整体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为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帮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地区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层级管理体系和网络,才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从而为我国建设新农村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加强村级档案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档案天地,2012(12):43-44.
[2]王赛春.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档案天地,2016(06):38-40.
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重要性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居世界第六位。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
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建设标准低,工程年久老化失修,导致灌溉能力差,不能满足当前灌溉需要。
2.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加之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3.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4.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三、加强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现代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实现人与自然地完美结合。
3.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在果园中及大棚推广滴灌技术,在成方连片的农田中推广大田管灌技术。搞好渠道防渗、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及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村 能源 建设
1、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农村能源建设现状
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我县重点抓好省柴灶、节能地炕、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技术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全县已累计建设沼气池0.187万户,推广省柴节煤炕灶15.53万户,太阳能热水器0.84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1.2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情况
我县农村除了一部分商品能源外,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也很多,主要有生物质能、人畜粪便、太阳能等。所以积极发展柴林薪草建设,退耕还林,合理使用林木资源,可以一边使用一边建设,扩大再生林建设,使林木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发利用秸秆柴草、人畜粪便、太阳能、风能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即对环境没有什么污染,又能使身边的资源能为我所用。我县秸杆资源和人畜粪便比较丰富,农作物秸杆实物量有114万吨/年,人畜粪便理论量可达30多万吨/年;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1.3 农村能源的利用范围狭窄
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在农村也存在着农民财力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且退耕还林区域农村能源建设还很差,新能源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农村能源利用范围狭窄。
1.4 开发与推广资金少
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在农村大力开发与推广使用沼气池,鼓励广大农户兴建沼气池,确定对新建沼气池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据市场调查:新建一口8-10立方米的沼气池,需投入资金2400元左右,我县属省级贫困县,农村经济薄弱,农户年收入低,2400多元对一户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节柴(煤)灶、节柴节煤炕建造改造也需要一定的资金。
1.5 科技支持体系不健全
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发展,范围广、内容多、技术新,农村维护网点少、维修人员少,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及时维修,从而影响农户修建的积极性。
2、改变农村能源建设的条件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指针,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营造梨树生态农业建设县为目的,实施“科技领先,节能优先;多元发展,合理布局;创新机制,改善环境”的发展战略,坚持突出重点,安全第一,实现梨树县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能源保障,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对在退耕还林区内具备一定条件适宜建设沼气池的养殖户修建沼气池。(2)对以烧柴为主的农户,改普通柴灶为节柴(煤)灶。 (3)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改烧柴、烧煤灶炕为节柴省煤炕,以改善环境,节约薪柴资源。
3、改变农村能源建设的预测效果
项目的实施,覆盖退耕农户6302户,退耕农户覆盖率为100%。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完成实施后,将显著减少能源消耗,明显改善退耕农户农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
3.1 经济效益
一个沼气池年节约柴草2吨,可生产沼气300立方米,生产优质有机肥20立方米,年可节约资金1,000元,建13600座沼气池年可节约柴草27200吨,年可节约资金1360万元;一个节柴(煤)灶年节约薪柴1吨,建设节柴(煤)灶5850个,年可节柴5850吨;按每吨薪柴200元计,年节约资金117万元;一铺节柴省煤炕年节约薪柴1吨,5850铺节柴省煤炕年可节约薪柴5850吨,按每吨薪柴200元计,年节约资金117万元;项目实施后,年节约能源资金1594万元;年节约薪柴38900吨,按每亩薪炭林年产薪柴800公斤计算,可护林48625亩。
3.2 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按农村平均每户柴煤型灶年消耗薪柴3吨计算,全县0.6302万户退耕农户一年消耗薪柴约1.89万吨,相当于1.71万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同时柴煤型用能结构农户平均每户一年向大气排放的烟尘为50公斤,二氧化硫10公斤,二氧化碳9公斤,还有其它许多有毒气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生态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有效保护森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土壤、水质、大气质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对梨树县的环保生态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篇4
【关键词】农村经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建立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从事同类或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加快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社会地位,为市场经济中保护自身利益,在资金、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技术组织,可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新型组织,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济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在很多时候还需要充当中介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型组织,其建立和运营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1.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正是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在近些年的国家政策,都重点放在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好了,其他产业才能发展地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农村都是实行家发展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提高收入有限,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只有建立起新型的农业合作社,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
适应了当时的发展形势,使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式生产与当今已不完全适应了,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以一家一户的家庭式生产,产量实在有限,难以满足农户提高收入的需要。如果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规模化经营。农民只有把土地交到农村专业合作社手中,让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经营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3.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的农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将很难发展。农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然而,农民个体的力量是薄弱,只有把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抵抗市场的风险。只有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社,才能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农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的经营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就是统一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为农民获取更多的利润。农民只负责生产,剩下的经营就由生产合作社来做。农业合作社具有议价的功能。有了农业合作社,面对商家的就是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可以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可以跟商家议价,可以获得农民与商家之间可以接受的价格。这样使农民不用去寻找商家而节省交易费用,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中介组织,可以为农产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为农民服务的组织,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合作社就可以按市场行情,安排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在市场经济才处于有利地位。
4.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科技兴农的需要
当今农业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兴农。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基本动力。中国把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放在发展农业的首位,走技术农业之路、知识农业之路,是正确的科学决策,也是一个永恒的决策。党提出‘科教兴国’基本国策之后,科技兴农已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农业科学进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时期,大发展的时期。农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政策。
5.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肯定需要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来经营。为了经营好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必须引进一些营销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共同经营。因此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如果农村普遍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社,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大学生将有广阔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就业前景相当良好。所以,大学生应该深入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政府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大学生也转变就业的观念。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型农业合作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农民能提高收入,农民就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党和政府应给予农村重大支持,促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普及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1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现状
1.1缺乏技术支持
农村养殖户进行养殖都是凭借以往养几只家禽的经验来进行养殖的[1]。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对于一些不常见的病症无法进行及时的处理,有时甚至乱投医,得不偿失,这一点在农村中极为常见,往往是导致养殖户破产的重要原因。
1.2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问题往往会成为农村养殖户最大的障碍,有的甚至在经营初期就已经没有了可流动的、可使用的资金了。除此之外,国家在农村畜牧养殖业中的投入资金也较少,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原因,真正到达农村养殖户手里的资金其实并不多,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农村养殖户开展畜牧养殖。
1.3畜牧产品选择不当
农村养殖户选择合适的畜产品十分重要。但是实际调查发现一些养殖户总是想要跟随追求新的品种,认为新的品种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更容易获得利润。于是,养殖户就忽视了当地环境对于畜牧产品养殖的重要性,导致新品种与当地畜牧品种之间的养殖形成矛盾,进而遏制了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
1.4养殖场地空闲,未得到合理利用
在农村新建设中,对养殖卫生圈舍改造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上级按照这一指令对下级提出了进行养殖户卫生圈地改造的要求,下级为了能够应付上级要求,便会分摊到各户,完成指标,这种盲目改造会造成具体施工项目往往多于实际需求项目,再加上养殖市场本身的不稳定性,只会有极少数的农民选择进行畜牧养殖,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养殖场地空闲,资源利用不到位[2]。
2畜牧养殖扶持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策略分析
实际上,针对新农村建设畜牧产业养殖的发展现状,我们更需要立足于当下,从问题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突破点,借此来寻得实际解决方法。在此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战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实质性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推动畜牧养殖扶持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进行。
2.1加强技术培训、专业人员指导
在畜牧养殖扶持发展中,对农村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是十分必须的,借此能让农村养殖户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更好地处理畜牧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当地政府需要对此进行积极的宣传,鼓励农村畜牧养殖户积极参加当地的畜牧养殖技术培训活动,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学习。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需要指派一些专业人员对当地农村养殖户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实际调查来反映农村养殖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方便农村养殖户的建设。当然,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农村养殖户的选择,要选择发展前景大、长期进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养殖户;二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培训内容进行简要和筛选,选择当地农村养殖户能够明白的讲解方式和一些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切实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2.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发展扶持模式中需要注意的是资金的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使扶持工作能够长期、稳定的进行。一方面国家要重视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多设立几项补贴政策,帮助农村养殖户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重视本地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发展扶持工作的开展,认识到资金对于畜牧养殖的重要性,继而积极配合上级工作,进行资金的发放。另外,当地政府也可以试着与当地银行进行协商和沟通降低贷款门槛,方便农村养殖户资金的流动和借贷。
2.3品种引进加强管理
在农村新建设畜牧养殖中大力引进新的品种是为了进行血缘更新,更好地扩大优良基因,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产品的实际收益的增加。但是在引进品种中不能够盲目,需要加强管理,首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比如:天气、气候、温度等来选择合适的品种,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品种引进的效率,建议引进一些外地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得到的品种,这样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更好地成活。其次需要针对该优良品种的具体引进注意事项对农村养殖户进行专业的指导和技术培训。最后引进完成后当地农民养殖户需要向当系畜牧管理部门交纳一定的保证金,管理好新品种的引进,进而更好地发展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扶持发展模式。
2.4畜牧养殖场地与实际所需相结合
为了能够避免当地农村养殖户养殖场地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必须在实际项目的开展中与实际所需相结合,有根据的进行项目的开展。对于一些养殖大户、积极性较高的农村养殖户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其场地建设扶持,扩大其养殖规模,至于一些发展前景不好,工作不积极的农民养殖户则需要依据实际对其进行养殖场地的改进,因需所分不仅能够很好地避免当地养殖场地资源的浪费,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推动下畜牧养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发展。除此之外,当地政府也可以在了解当地居民的意愿后建立养殖小区,构建合理的、系统化的养殖场地和设施,既能够节省许多的养殖空间,又能够避免与居民环境污染的冲突,十分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扶持,通过加强农村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很好地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还能够很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是一项很大的任务。所以,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中,必须要及时意识到畜牧养殖扶持发展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都要秉持其实际扶持发展原则,为农民养殖户提供更多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响应党的号召。
作者:周鹏 单位:贵州省黎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篇6
刘宇峰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713300)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
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而水土保持工作则
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是建设生态经济的重
要举措。如何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城镇
化和生态化,是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生态
水土保持工作,是用科学的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
用水土资源,保证大自然不被无序破坏,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
当前广大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来说,保证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
同步有序发展,是水土保持工作者最首要的职责。
一、水土保持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30 多年来,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在取得重
大经济成果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不小的代
价。近年来,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发展理念,十报告指
出,要促进发展生态化,就是要让各地在抓经济抓民生的时候,不
以环境的大破坏为代价。新农村建设是有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的良机,但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是十
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1、水土保持是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是
13.7 亿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国家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鼓励种植的政策,如农田直补、购农机补
贴等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良好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必不可少。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则可以有效保护好农田基础元素,保证土地、
耕地、植被不被破坏,可以合理规划好水源引渠、林草种植等,保
证基本农田不被过度破坏。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田地和田间路的
规划,有效的改善农田基本结构,提高农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生产
力。通过水利设施,做好乱排放、乱砍伐等破坏行为治理工作,加
强水体资源保护,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良好的水土保持
工作,是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作。
2、水土保持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必备途径。新农村建设工作,
除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漂亮整齐的房屋,还要有规划良好的配
套设施,如商店、清洁能源、自来水、休闲场所,等等。加强水土
保持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实行清
洁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改厕、改路等净化工程,
能够极大的保护生态环境。
3、水土保持工作是建成全面小康的必要前提。十报告提
出,要在2020 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前,这项目标的最大难处
在于农村,农村小康了,则小康社会就能建成。而加强水土保持工
作,留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住农田、林地,留住了规划合理的农业
产业结构,留住了绿色能源。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就是为建成全
面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水土保持工作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都认识
到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也知道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不过
这种重视只停留在认识层面,在行动上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一是
人员力量安排明显不足。到了基层政府,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只有两
三名,有的小乡镇甚至只有1 人,人员的缺乏导致水土保持站的职
能履行不到位,执法监督也缺位。二是牺牲环境谋发展。在发展农
村经济过程中,很多基层政府为了一些项目的落地,明知道环境破
坏较大,带来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但在GDP 的吸引下,依然
选择引进项目,这也是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不重视。
1、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村水土流失现象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是比较严
重的。一是耕地和水利设施破坏比较严重。国家保持18 亿亩耕地
红线的政策不变,但是耕地也确实在不断减少,不少农村居民违反
政策,用耕地建房等现象还大量存在,同时,弃耕、农业产业化引
起了水渠水源枯竭等等。二是山林、植被破坏较为严重。由于我国
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统一规划,往往在低丘
缓坡中重新开发,这必然带来了山林和植被的大量破坏。三是环境
污染较为严重。农村的工业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随着农村
工业的发展,农药、塑料、工业废水等的乱排乱弃,已经造成了较
为严重的污染。
2、水土保持工作执法手段较为单一。目前,由于重视不够和
人员力量的不足,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执法手段较为单一。比如,在
行政处罚上面,基本上是属于事后处罚,在造成水土流失之后缴纳
一定的罚款后即可,在恢复水土和预防水土流失上办法不多,较为
单一的行政执法方式导致震慑效应不明显。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行动认识,夯实组织基础。不仅思想上,在行动上也
要紧紧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重中之中来做。要加强人员力量保障,
充实基层水土保持站的力量。要加强宣传,特别是在村一级的宣传,
广泛动员村两委成员、农村党员,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对于新农村
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要坚持原则,一切是
环境保护为前提,再好的项目,再多的经济拉动力,如果是以子孙
后代的环境为代价,就不能引进,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失去长远。
2、加强农业发展,建设新型农业化。农业化发展是新农村建
设的基础。要加大农田水利保护,在地质易发多发区,加强基础建
设,保证农田水土不流失。要加强山、林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提
高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用治理促进开发的合理利用。要加强水利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水渠修建和水污染治理。要推
广标准化生产,实现农田高效利用。要大力推进科技农用机械使用,
加大补贴力度,大力发展节能低污染的农业。
3、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加强水源保护和治理,在
水库除险加固、水源治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要加强山林、植被的保
护,大力开展种树植草活动,在公路、村镇等地多绿化,在建房审
批上严格审批。要加强沼气池、自来水、垃圾处理站等农村基础设
施的建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
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执法力度。要强化水土保持人才培养
力度,用科技力量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促进工作。要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对于破坏水土资源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形成
更为有力的震慑效应。
参考文献
[1] 曹杰.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J]. 中国
水土保持.2012(04)
篇7
5月17日,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展示新农村建设活力,极大加速示范区的建设,体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效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协调,以此为重要抓手和载体,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使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宋光齐就土地综合整治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了要求。省委农办主任张宁主持会议,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局长常嘉兴出席会议。
魏宏以新津县袁山村为案例,向与会人员总结了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后三个可喜的方面:第一是新建了农民居住新村,改善了农民之前的居住环境;第二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第三是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通过案例分析,形成三个共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创造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条件,能够加快和促进新农村建设,能够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资金的来源与管理方面,要用好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多元投入机制,研究农业利益链接机制,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钟勉强调,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决策,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重点突破。在成片发展过程中,要建立起产业的支撑,整体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分类推进村落村庄的建设,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关于新村建设,要做好规划,把土地整理和其他抓手相结合,和谐有序推进。要充分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发挥作用。土地综合整治要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确保农民受益,并围绕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来进行。要尊重农民意愿,尽可能组织农户参与。他指出,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各部门合作,乡镇参与的机制,运用好这个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超级秘书网
宋光齐结合国土资源部门职能职责,强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他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国土资源部门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时,他要求要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转变,从单纯的农地整理转变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新上项目要与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相结合,要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要精心实施、密切配合,加强监管、防止腐败,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同时要坚持改革,细化措施,多研究、多沟通,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畜牧粮食局、省扶贫移民局、省以工代赈办、省农发办负责人,各市(州)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推进办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所在县政府负责人及国土资源局局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篇8
关键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贵州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贵州省雷山县乌东、脚尧两村都是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腹地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山区村。“十一五”期间,两村均被列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试点”村,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思路,两村均以生产发展为重点,带动新农村工作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起步,初步取得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的明显成效。
1 两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1 把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作为地处边远的贫困山区,两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都把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当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通过生产发展加快山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带动其他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1.2 把改善村容环境和生产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抓好生产发展的同时,依靠上级提供的资金、物资支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大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
1.3 把民主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为更好地推动全村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村党支部注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围绕经济活动的开展,党支部把实行村民监督引入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核心,村民代表参加决策,全村村民共同关注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
2 两村新农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2.1 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和长期性缺乏明确的认识
虽然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广大农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村镇面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仍然缺乏全面的认识。仅把新农村建设看着是简单的政府工程,而对新农村建设缺乏全面完整的认识。由于认识问题存在的偏差,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2.2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只是初步的,还没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生产成为主要的经营形式。无论是茶叶还是其他产业,都体现为典型的家庭生产,联户经营的形式还没有形成。
2.3 农民群众的技术能力难以适应生产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之初,由于两村均是试点村镇,县乡两级均派有驻村技术人员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但随着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面的扩大,驻村技术人员离开,农民群众又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手段,时常面临新的技术难题,影响当地农业生产。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短板。
2.4 市场建设滞后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由于受到交通、信息等条件的制约,相当一批农产品销路不畅。农民群众因此从生产的主动者变成市场的被动者。
2.5 民主管理的范围和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基层民主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农民群众只注意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而对涉及全村未来发展的问题重视不够;基层民主管理的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只围绕项目建设进行。如何提高边远贫困山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热情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 推动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由于边远贫困山区特殊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与其他地区相比,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难度就更大。
通过对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整个发展环境和条件的了解分析,明确了要推动已起步的新农村建设村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
应该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在“三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它涉及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相对滞后的边远贫困山区进行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有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措施逐步完善、成效逐步体现的持续发展过程。应通过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增强他们通过艰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3.2 推动已起步的新农村建设村镇从政府主导向农民主体转变
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最终取决于广大农村群众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作用的体现和主体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广大农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使农村广大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
3.3 大力改善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基础
两村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因此,要扶持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改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根据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可采取政府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农民出工出劳的“以工代赈”的办法,着力解决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篇9
关键词:新农村;村镇;规划
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规划即提高农村构筑物、建筑物、开放性的空间、绿化和道路等实体物质所构成的整体视觉的效果。当下,国家已把三农的问题作为了工作重点,并积极的展开了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成效,但是部分农村在村镇规划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村镇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规划的质量。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村镇规划工作。科学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且城市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规划,农村发展和建设也更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正确指导。村镇规划是由政府来指导调控的城乡发展和建设的首要手段,包括: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的职业和社会管理等等。村镇规划具有保护公共的利益、协调社会的利益和配置空间的资源等重要职能,不仅对其有着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影响,也对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性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通过合理科学的村镇规划可以真实的了解到村镇所存在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农民的意愿,进而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并保证新农村的建设能够符合其实际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村镇规划先行,新农村在建设中的各个工作才可以做到有序展开、有章可循和科学发展。
二、目前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村镇规划缺乏技术标准
我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关于村镇规划的工作上只有一个相关标准,即为国家制定的总体标准。这个标准的技术规定最主要是针对农村的建设,因此这样的标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笼统性,导致很多村镇规划在采用了这个标准里的技术规定和内容后,不能全方面的发展。在采用这个标准的同时,大部分农村也采用了城市建设规划技术的标准和内容,这样的双重标准方式导致了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村镇规划形成比较混乱的局面。
(二)村镇规划的理论体系不够健全
部分新农村的建设中,都是沿用演进形式,因为农村建设的发展速度比村镇规划的理论发展快,且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理论与技术相互结合的村镇规划体系。在当下新农村的建设中,主要采用村镇建设总体规划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中,只进行总体规划而不根据农村自身的实际情况是不行的,因为不同的农村建设需要不同的理论指导。
(三)村镇规模较小、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农村的村镇规模较小,产业发育较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且布局也较分散。农业人口在农村人口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城市化气息也非常淡薄,农村经济积蓄的功能也较低,环境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此外,较多农村在建设中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弱,对农村建设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导致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面貌也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农村的建设在进行村镇的规划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规划人员应深入的调查当地农村发展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背景,以及农村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除此之外,相关规划人员也应该积极做好对农村的调研,发动农村居民共同参与,并广泛的听取意见,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访谈、召开会议和村民座谈会等方式来了解农村居民对村镇规划建设真实的想法;最后规划人员就可根据调查的结果总结出村镇规划的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更好、更准确和更有效的来对新农村的建设进行合理的村镇规划。
(二)坚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就目前的村镇规划情况来看,最大弊端就是在进行村镇规划的时候,规划内容太依赖于城市的规划内容,存在完全按照城市规划来进行村镇规划的情况,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新农村在建设中缺少了应有的环境特征。虽然城市规划发展和建立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村镇的规划力度,但是其的内容和理论并不完全适应与村镇规划。因此,应坚持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一个适合农村自身情况的村镇规划,延续民俗风情并体现出乡村的特点,确保村镇规划与当地农村居民对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符合性。
(三)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的原则
新农村的建设中,城镇规划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前提,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科学的规划,并结合当地城镇整体的规划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相应的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比如:畜牧养殖、生态农业、特色产业、旅游型和工业型等等,且要结合农村实际的情况,分析出村镇建设的发展优势及劣势,并对优势方面进行推广,对劣势方面进行改善,以此来积极调整村镇产业的结构,确保新农村能够有特色并持续性的发展。
(四)坚持突出农村文化特色的村镇规划原则
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规划应坚持经济社会、低于文化和自然风貌全方面发展的原则,掌握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两者的特点,保护好文化自然的景观和文物古迹,并结合当地的民俗,积极进行对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还应基于生产方式和自然要素等农村特色,充分的将现代的产业特征和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建设出以旅游或其他相关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新农村。
四、结束语
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为: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生产发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到重视对新农村在建设中的必要性进行适度宣传,带动农村居民对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进而确保新农村的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对村镇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进度,并调节好农村和城市基础保障的体系,让农村居民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建设新农村的意义所在。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应积极分析目前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进而确保村镇规划的科W性和合理性,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莉莉,贾艳峰.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8(23):28~30.
篇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群众文化建设,而其中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又是重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民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精神生活也得到长足进步。
1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必要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取消农业税,建设新农村,使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所以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显现出来,这体现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群众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农村的群众文化结合起来,不断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为建设和谐农村提供有力的精神文明保障。
第二,群众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力量。我国新农村建设除了政府、企业对农村的开发之外,还需要农民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发挥农民主观能动作用时,就需要建设农村的群众文化,团结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积极性,从而让农民主观上接受并推动新农村建设。
第三,群众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性的需要。新农村的建设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所作出的努力,所以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来引导农民,这也凸显了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社会各界都关心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不但政府层面关心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社会和个人也都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十分关注。政府不断开展培训班,建设图书室等文化设施,既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农业技术、现代化技能,也能够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素养。社会各界不断有企业和志愿者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传递文化知识。另外,各地电视台均开设农民频道,以农民为目标用户,制作电视节目,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硬件设施缺乏。农村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着文化基础设施的短板,群众没有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就难以集中起来进行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
第二,经费缺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其实并不多,但是农民的生活习惯大都节俭,所以在经费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很难把文化活动建成长效机制。
第三,文化组织人员素质仍有所欠缺。农村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文化组织人员多为兼职,因为兴趣爱好而进行文化工作,虽然热情有余,但很少有时间进行文化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于素质仍有所欠缺,导致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开展不顺利。此外,由于年青一代人大多是“键盘族”,就导致了文化组织人员出现了断档的情况。
3 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途径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我国能够顺利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以下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讨。
第一,深入学习十精神,通过学习对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宏观上的认识和要求,深入学习“中国梦”的理念。
第二,抓住机遇建设农村群众文化。随着我国惠农、利农的政策不断出台,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时农民对于文化生活产生了需求,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时机,利用物质文明给精神文明铺路,积极建设农村群众文化。
第三,加大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通过寻求政府和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帮助,完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为群众文化开展提供适合的场所,使群众文化的开展能够长期进行。
第四,保障群众文化的启动经费。丰富多彩的农村群众文化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通过设立专款等方式加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做大做强。
第五,培养农村群众文化的组织人才。对农村群众文化的组织人才进行考核,实行有偿制,对组织农村群众文化的人员给予工资或者奖励。此外,通过对文化组织人才进行培训,让农村群众文化组织工作井井有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成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先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