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实体经济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展实体经济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发展实体经济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协同效应;曲江模式

西安市将西安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年来,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打造上也大用心思,先后打造了大雁塔广场、西大街仿古一条街、曲江池遗址公园、雁塔文化一条街、唐城墙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城市文化符号。

1. 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城市是特定文化形态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每一座城市的兴起与延续都依赖于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城市的差异性也必然通过城市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各有不同,总体上说城市文化,是指以城市地域为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1】。西安城市文化可追溯到周文王迁都于丰,周武王建都于镐。之后成为周秦汉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当代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建立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目标”(西安市第十次党代会)也对西安市城市文化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影响着该城市的形象定位,而城市的形象,关系到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城市形象的合理定位是城市个性化建设、确定城市发展基调的关键所在。城市文化是一种可用资源,具有自身的价值,应该被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将城市文化包装、经营、宣传、推广,从而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3】。通过对文化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将城市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形成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围绕西安古代盛世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现代科教文化、本土文学艺术等四大文化主题,发挥品牌优势,进行系列化的挖掘拓展和再创造。进一步巩固城市文化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彰显“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城市形象【4】。

2. 城市文化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也在被更多的城市人所认同与关注,将城市文化提升到城市建设焦点的地位。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共同作用于城市发展,产生协同效应。近十年来,西安市政府大力弘扬城市文化,积极投身于建设文化古都的行动中。西安的城市文化,绵延千年,深深地根植于西安市民的价值观念,决定着市民的价值取向,它也成为了西安的城市名片,不断促进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更好的为弘扬城市文化搭建了更广阔的社会平台。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共同支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1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形象定位

一个城市的形象定位,必须建立在历史底蕴、人文资源特征的坚实基础上,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基础上。肖云儒说:“自豪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张名片,也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现代和未来的一张名片。”一个城市要发展,应该有一个合理和明确的城市形象定位,现在看来,西安最本质的性质是“历史文化名城”,也可称作“千年古都”【5】。西安的世界性声誉也在于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样的形象定位就取决于西安城自身的城市文化。

2.2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宣传

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的提升能更好的利用有力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西安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座城市具有独特而厚重的文化资源,这为其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它的价值就在于为西安打造一张国际化、世界化的金质名片,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宣传。

2.3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品牌就是财富,应充分发挥西安地区的文化优势,加强其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西安的城市软实力,为西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够提高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一定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培育知名品牌的力度,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 简析“曲江模式”

西安曲江新区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区,是中国文化部首批授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近几年来,曲江新区依托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优势,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内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 4A 级景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6】。先后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艺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大唐不夜城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并在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承担了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楼观台道文化旅游区的策划规划和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门类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迅速跃升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之一。

曲江新区坚持市场导向,提倡合作共赢,尊重创作个性;尊重文化产品市场规律,尊重文化消费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允许知识产权资本化;鼓励本土品牌,鼓励原创,鼓励差异化服务。走出一条“以城市资源为依托、以文化项目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品牌扩张为模式”的文化动力产业的创新之路。

3.1 曲江文化产业

依靠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经济,是当下“软实力”竞争中的重点。曲江把城市文化与经济很好的挂钩,以产业的发展模式,组建文化品牌,包装宣传,使文化最大限度的产生经济效应。

这几年,曲江不断从历史和城市的角度研究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使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从隐性资源成为“显性”景观,使文物转化为文化,使遗址转化为“胜迹”,打造了一大批文化工程,也使区域的整体价值快速提升。对处于成长期的曲江来讲,能够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市场化运作,已经为众多寻求发展之路的资源优势地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曲江模式”的磅礴气度也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3.2 曲江旅游开发

2010年5月1日,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盛情开园,三天小长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城墙景区接待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3.89%;大唐芙蓉园接待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西安海洋馆接待4.25万人次,同比增长26%;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接待人数35万人,同比增长118%。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共接待20余万人次。“五一”长假期间,仅曲江文化景区、城墙景区和法门寺文化景区三大旅游板块共接待市民游客约7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5143.6万元。曲江旅游板块的形成,正逐渐成为西安旅游新的增长点。曲江旅游带动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已明显可见。

3.3 曲江地产产业

曲江房地产价格随着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两个景区的建设,土地价格产生了较大增幅,从2002 年每亩30 多万元跃升到2005 年的150 多万元【7】。通过对曲江新区建成和正在建设50个项目(截至2007年12月)的数据分析,城市大型主题景区对居住性的房地产项目的吸引力较强,住宅类房地产仍为曲江新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类型,并且有26个住宅类房地产项目是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开放后陆续开盘。在旅游房地产的四大类中【8】:旅游景点房地产项目9个,占所调查项目的18 %;旅游商务房地产项目4个,占8 %;旅游度假地产项目(酒店) 6个,占12 %;旅游住宅地产项目31个,占62 %。调查中的31个住宅房地产项目均为2003 年—2007年间开盘。

西安曲江新区以城市资源为依托,在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运用城市经营手段,超前规划并率先构建体系完备、功能完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促进城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价值提升。同时,依托区域优越的资源禀赋、独特的人文传统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大、示范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城市资源价值的再次提升,使其作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4. 总结

曲江目前已经形成的这种“旅游+地产”的模式取得了前期成果,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为“旅游+文化+商业+地产”的具有一体化继承与整体包装复制能力的完整链条,在旅游、影视、会展、出版传媒、景点经营、文化展示等领域扶持一些在该领域具有号召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明星企业,起到带动作用,为“曲江模式”建立有竞争力的业务赢利模式,同时进入高增长的新兴文化领域,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整合、重组等手段扩大整体规模实力。

“曲江模式”很好的把城市文化应用于城市经济发展之中,以文化带动经济,合理的开发利用,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很好的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这也就像人们展示了城市文化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力.试论西安城市文化特色及其建设[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17卷第3期.

[2]王文启主编.西安地域文化与城市精神[M].陕西旅游出版社.

[3]朱海霞1,权东计2.论城市经营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兼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37卷第2期.

[4]黄书民,李刚.西安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9月第19卷第3期.

[5]王晓锋.西安的城市定位及旅游业发展探微[J].唐都学刊.2006年7月第22卷第4期.

[6]群.文化曲江精彩亮相文化盛会[N] .深圳特区报.2008年5月(13).

篇2

关于如何运用现代金融手段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思考

一是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信贷分析审核流程,降低实体小微企业融资对抵质押条件的依赖,在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筛查、排除非正常经营的空壳公司、非实体企业等,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真正缺乏资金的实体企业,并借助现代金融的产品创新,在供应链金融、海内外联动产品等方面多管齐下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依靠大数据分析对企业资质进行评级打分,以相应的风险对价对应融资成本,总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是依靠互联网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操作系统与市场监督、公安、法院、税务、工信、外管、商务等部门数据打通,以便减少业务操作中的数据重复录入、重复审核等环节,提升操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同时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网络服务系统、开发更便捷的线上作业产品,以便节约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三是进一步对传统的结算及资金管理产品进行创新、例如票据结算的整合产品、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整合产品等,以丰富企业的结算方式、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及财务成本。

四是加快银行、证券、基金、担保机构、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及产品整合,拓宽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大型的综合性金融集团提升混业经营水平,以便对企业从初创期开始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扶持及财务管理方案来契合企业长期的发展策略,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关系;反思

引言

对经济领域的发展来说,金融体系的存在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理论与实践在经济转型中也占据着主要地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金融体系能够将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呈现出来,给未来经济发展的预判提供条件,还能够体现出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势头,为一些金融股票的价格波动作出实时的体现,体现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体系的发展状态。

1、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基本概念

1.1金融体系的概念

金融体系的的概念主要是反映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包含经济领域的各种经济活动状况。此外,虽然金融体系大多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当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模式,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并不相同,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消费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的金融经济体系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金融体系从宏观价值来看,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框架,由许多因素共同组成,企业想要谋求较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经济框架的形成有一个十分透彻的了解,方便全局的发展。

1.2实体经济的概念

在我国现在的发展中,虽然给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较好的条件,但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依然还是国民生活中的主体经济。它包含的领域颇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等,以物易物或是金钱的正当交易等等,对人们日常的生活需要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并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中,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

2、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时期,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给经济的发展与形式转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也转变了原本轨迹中的经济发展,影响;额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由分离状态逐渐转变为融合。从深层面来看,其实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因为其中所包含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就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有了较好的发展苗头,通过与金融体系的完美融合,将二者的优势完全激发出来,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不断进步。但是由于目前的金融信贷的发展又渐渐的开始导致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向分离状态,因此还需要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的不断完善,不断磨合,达到完美融合。

3、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

3.1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准备

在经济的发展中主要就是以市场的经济需求为主要发展导向的,因此,实体经济在其中充当的作用是主要的,而金融体系的健全就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快速的发展。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互依存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需要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健全来作为发展的根本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实体经济不断发展的资金投入金融体系中,一方面扩展金融体系的规模,另一方面还能够壮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实力,激发市场中的金融需求,推动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可持续发展。

3.2发挥实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实体经济将自身的发展能动性和积极性全面的体现出来,在充实金融体系的同时活跃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推动金融体系的稳步发展,相互促进。另外,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时刻注意经济需求的转变,时刻准备转型发展。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还应该与时代的发展接轨,激发实体经济的发展潜力,更进一步的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完美结合。在国民经济的不断运转过程中,要想完善金融体系的结构就需要实体经济充分的发挥自身创造经济收益的能力,不断的壮大金融体系的力量,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的问题,利用资金累积的方法来拓宽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领域,为金融体系的融资手段做出贡献,创新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3.3实行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

对金融体系的自由化改革能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增进自身体系的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进行自由化改革的发展也是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动实体经济的进步,从而提高实体经济带给社会的经济收益,增加我国的经济实力。

3.4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

资本市场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其实是较为重要的,它能够带动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摒弃自身的缺点,发挥自身的长处,推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稳定波动的经济市场,给以后经济市场的发展前景提供方向,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篇4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关系;策略

近年来随着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市场上的一些金融企业满足于钱生钱的游戏,没有真正地发挥金融经济的服务作用和价值,导致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着资金上的困境。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不振,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我国积极地发展内需市场,但是在新旧经济政策衔接的过程中,实体经济还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2016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地认识到了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的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更好地理清二者的关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成功。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简介

金融经济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广义的虚拟经济指的是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通过交换和分配来进行,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增值,在定价上使用资本化的方式。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体经济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所有物质,同时也包含了文化等精神产品。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关讨论

(一)实体经济决定了金融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满足社会运行所需要的全部物资。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就提到了物质是决定存在的基础,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本论》中直接指出了在人类社会中,不管财富的形式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使用价值是构成物质的重要内容。实体经济作为马克思《资本论》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到实体经济对于人类财富的发展积累的影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再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实体经济通过相关的生产行为,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例如实体经济生产的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的需求,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建国以来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地成为了制造大国,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从金融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金融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经济的出现大大地降低了商品经济的交易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金融经济是围绕着实体经济而不断地发展的,这就要求金融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否则就会产生经济上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支持

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资本支持,例如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操作能够帮助实体企业从市场中募集到大量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能够从社会中合法地吸收和募集资金,当这些资金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中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金融经济也实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金融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否则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借贷,会产生比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使市场中的每个人都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银行、债券等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它有效地解决了市场交易中的信用问题,为资金的提供者和借贷者都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在金融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的交易风险,从而激励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得到资金,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扩大规模进行再生产。

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使实体经济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资金,这也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企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当回报越高、规模越大时,就会进一步提高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此外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越碓蕉嗟慕鹑诠ぞ咦呓了市场,例如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实现对市场风险和收益进行了有效的分配,分散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衍生品能够满足市场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风险与收益的相对应,能够使不同的市场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满足了市场中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能够使实体经济从多个方面来获取资金。金融工具的创新提高了资产定价的效率,从而使价格更好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经济也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随着金融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隔离开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导致实体经济缺少金融经济“活水”的支持,例如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时就难以扩大投资和生产,或者面临着市场困境资金周转不利时就可能发生破产,这就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资金在金融经济中打转,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的意愿不强烈;或者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误导了市场和投资者,导致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不断发展,对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冲击,甚至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再加上金融经济与市场的关联度比较高,当金融经济发生一定的风险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当债券违约等金融违约事件发生时,会在市场中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其风险也比较大,最终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例如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在房地产次级债券中,最后扩大到了全世界,导致全世界的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其风险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市场监管的滞后性,当风险大量积累或者金融经济过度发展时,在经济繁荣时其风险不明显,在经济下行阶段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最终导致泡沫的破灭,引起实体经济的衰退。

三、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不同产业政策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落后产能的淘汰,都对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实体经济面临着新常态,在告别过去和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苦苦挣扎,转型之痛深刻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再加上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市场中的大量资金,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动能不足,而且增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我国社会面临着脱虚向实的巨大压力。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社会中的资本越来越涌向金融经济,“钱生钱”的游戏也愈演愈烈,例如今年年初的宝能与万科之间的控股大战,以及不久前宝能大力扫荡格力电器的股票,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上的恐慌,导致实体经济面临着野蛮人等困境。此外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税负重、政府费用多等不利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经济比较好时企业还可以承受,当经济下滑时就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最近我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关于实体经济的论述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人们都在不断地思考我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认识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隔离局面,提出了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国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不少的支持,而且还将进一步地加强支持力度。在新时期下,要进一步地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从而提高金融经济的服务能力。尽管国家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这种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因此应当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实体经济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国家应当对实体经济中的不同行业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例如对于金融经济比较活跃的区域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对于农村以及不发达地区的实体经济应当加强政府在金融政策中的支持力度。要不断地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研究,探索二者的发展规律,从而协调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使金融经济能够不偏离正常的轨道。此外,国家应当加强对金融经济特别是对金融产品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不断地提高金融经济中的信息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充分地了解金融经济的风险,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隔绝,防止金融风险在市场中的蔓延。通过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金,这对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如何有效地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发挥金融经的长处,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的重要经济任务。面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2016年国家在营改增、社保改革等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实体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负担,相信2017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下,将会有更多的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彭博.关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6:5-6.

[2]詹小琴.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商,2016,03:170.

[3]徐垠.试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355-356.

[4]张金钊,雷凯,陈逸.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7:26.

篇5

一、实体经济及其特点

实体经济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以精神产品与各种服务类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补充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也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艺术、体育等精神类产品的生产与经营部门。

实体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总体提升。其概念决定了其三大基本特点:

有形性。任何实体经济都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依托,能为人们切实地感知和触摸。

主导性。实体经济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证,它主导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

趋降性。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在所有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会趋于下降。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总量有的已经降到50%以下。

二、虚拟经济及其特点

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拓展了经济的覆盖范围,产生了生息资本,并且促成了利息这一经济范畴的独立化,同时形成并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造成了“收入的资本化”,人们因此就可以通过收入的资本化,定期得到一定的收入,形成了以股票,国/债券等为主要形式的虚拟资本,而且通过人类自身也创造了各类衍生品,促成了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在现代经济运作中,虚拟经济就是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各种信贷体系为依托,以各类金融衍生品为补充的一切经济运作形式,其特点表现为:

无形性。虚拟经济是一种虚拟的,以钱生钱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运作方式,会逐渐脱离实物依托,只通过资本的不断流转,而扩大其规模。

复杂性。虚拟经济的发展及创新,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主观性的无实物积淀或假托实物基础的创新。有着复杂变换的一面:(1)运作方式的复杂化。通过各种创新与衍生,造成运作方式的相对复杂,再加上人为因素,导致运作方式的更加复杂与不透明。(2)组成的多样性。包括各类有价证券,信用凭证等,而且随着衍生品的出现与增多,还会有更多的新的组成方式。(3)内部联系的多头性。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实体经济等等之间,以及自身内部都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与影响,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形式的多样化,各种联系会以乘数倍扩张而更趋复杂。(4)不稳定性。在虚拟经济的运作过程中,信用是其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各投资者,借贷者等之间及内部的联系与影响都以层层叠叠的各种信用,契约等为纽带,一旦其中一个环节脱节,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整体瘫痪。

扩张性。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多。而且经济体越发达,虚拟经济所占比重越大。

投机性。西方经济学中假定人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但因为信息等的不对称与不完全,尤其在对虚拟经济的运作中,人的投机本性会增多。就造成马克思所说的经济虚假繁荣。

回归性。因繁荣的虚假,只要整体运作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通过经济危机的方式实现回归。2008年爆发的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明证。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运作组成了市场经济的运作,它们的发展,共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之间通过相互间的作用达到彼此的平衡。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程度决定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

(1)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2)虚拟经济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3)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归根到底是虚拟经济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虚拟经济不能过分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

(二)虚拟经济有相当的独立性

虚拟经济以股票,国,债券等为代表。国/债券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代表实体经济的成长与壮大;股票,若是新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则能反映实体经济状况,而股市上大部分股票价格的上涨与下跌,只能是股市上人们对于某公司的行情的判断,并不能完全代表此公司的实际情况。故在很大程度上,虚拟经济的状况会脱离实体经济的真正状况,表现出一种虚构的需求。

(三)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但一定时候,又会影响甚至严重阻碍实体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的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积累所派生的金融交易需求相适应时,虚拟经济便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的发展适度繁荣时,企业便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促进投资市场,及由此引起的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能增加那些拥有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的消费者的财富拥有量,促使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和信心去消费,从而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以此促进了收入一消费一投资的良性循环。当虚拟经济规模不适合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积累所派生的金融交易需求时,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时,会造成经济衰退。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因其中的某一个环节的脱节而造成危机,造成资金外逃,股市、房市、汇市、衍生品市场缩水,从而发生金融危机及实体经济危机;造成消费力下降,劳动市场失业率上升,使整个国民经济衰退。

篇6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枝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协调发展,实体经济决定了虚拟经济应有的规模,并为其提供基础保障,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因此,虚拟经济不能脱离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实虚经济之间在总量和速度上要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如若偏离程度超出了经济本本身的承受能力,便会有诱发危机的可能。所以,要做到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实虚经济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处于良性的匹配状态。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处理好三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既要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不能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正视虚拟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合理的发展虚拟经济,利用虚拟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的增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防范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诱发危机。

一、实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匹配关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商品经济社会货币收入货币收入首先要转化为利息,而利息催生了信用制度和借贷资本,这种资本即虚拟资本,而虚拟资本的运动产生了虚拟经济,因此可以认为虚拟经济起源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则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支持。由于实虚经济的主客地位,导致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如作为虚拟经济某一表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行的。另外尽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与实体经济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是这些衍生工具也是依托于股票等有价证券,因而也是要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虚拟经济发展也会相对迅速,相反如果宏观经济萧条,整体经济态势处于下滑趋势,那么虚拟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也会处于萎缩的局面,导致股价下跌,资本市场低迷。但是同时虚拟经济的高流动性,可是使得大量的闲置资金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聚集起来并流向有需要的地方,从而可以解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问题。另外虚拟经济的发展形式本身可以对实体经济的形式进行揭示并传递,从而可以提高经济的运作效率,而证券、基金等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创造出很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虚拟经济的发展慢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那么实体经济便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支撑自身的继续发展,因此会导致实体经济供血不足。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虚拟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发展规模过度,也会导致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会因为资本供给不足而萎缩,同时,过量的资金流入虚拟经济领域将会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甚至是虚拟经济的泡沫化,从而形成二者之间的不匹配状态。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匹配,则可以优化资源在二者之间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速资本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实虚经济相互发展,并且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虚经济危机产生的传导机制

由于虚拟经济是基于当事人心理预期的定价体系,这会使得虚拟经济在运行中具有正反馈的效应。当股票或者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这时人们会产生相应的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心理预期,而由于正反馈效应的存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的程度会因此而得到加强并被放大,这就大大增加了虚拟经济本身的波动性,由此产生了高风险性,并使得虚拟经济的具有了高收益性,加之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所具有的杠杆效应,通过较少的保证金就可以完成多倍的交易,这为投机提供了可能,由于实虚经济中资金所产生的收益的不同,这会吸引大量的资金由实体经济流入虚拟经济,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发展相对滞后。随着资金大量流入后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膨胀,偏离实体经济太远,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泡沫,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匹配关系。但是泡沫经济不会长期保持下去,由于实虚经济之间的动态平衡机制,会使得当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旧的均衡便会被打破,实虚经济会重新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匹配状态,这时经济中的泡沫便会破灭,金融系统首当其冲,股票、债券等价格下跌,股市低迷,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进而信用缩减,企业资金供给不足,投资和消费乏力,引起经济增速减缓。而经济增长的衰退,又会使得企业的经营变得雪上加霜,偿还债务困难,银行坏账增加,信用风险加大,实力不强的银行面临破产,整个金融系统陷入瘫痪,资本的周转出现障碍,最终危及爆发。因此,虚拟经济不能脱离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实虚经济之间在总量和速度上要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如若偏离程度超出了经济本本身的承受能力,便会有诱发危机的可能。所以,要做到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实虚经济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处于良性的匹配状态。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处理好三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既要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不能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正视虚拟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合理的发展虚拟经济,利用虚拟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的增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防范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诱发危机。因此,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金融监管体系,既要让虚拟经济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为经济的增长添砖加瓦,又要防止金融工具的过度创新,放大风险。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洪银兴,《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篇7

前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现象,这也是发生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便有学者开始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对两者间分离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帮助直接走出经济阴霾。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特点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金融危机只是两者分离的一个主要表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两者的发展就已经出现了失衡征兆,主要表现在数量关系的不均衡,金融经济部门的数量与实体经济部门相比明显增多,在资产与规模上表现的也非常明显,这些表现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地位已经发生颠倒,原本应位于主导位置的实体经济正在给金融经济让路,而原本处于辅助地位的金融经济则堂而皇之的坐在主导的位置上,并开始与实体经济相脱离。衡量两者分离的指标主要有金融资产系数、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量比率等,这些指标上升的幅度越明显,两者之间的分离也就越显著。

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两者的分离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金融危机便是两者发展失衡的一个明显表现,另外,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特点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兼并行为导致经济体过于集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很多大型的金融企业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兼并行为,这就使得全球经济体分布得过于集中,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一方面,经济体过于集中会为金融机构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追求更高薪资提供平台;另一方面,经济体过于集中也容易造成金融机构出现道德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利用规模扩大的优势,对破产风险视而不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1]。一旦大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政府为了经济的稳定就不得不对其伸出援手,这也进一步消除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顾虑,甚至做出与自身发展目标相悖的风险经营行为。

(二)经济活动在金融经济中出现过多

因为金融经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资金上,与实体经济相比都有着很大优势,这也就导致很多经济活动都趋向于在金融经济领域进行,进而使实体经济所遭到的挤压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这也使金融经济领域的交易出现越来越多的纯粹投机行为,促进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三)两者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不均衡使得前者中大量存在的投机因素对经济指标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很大一部分的价格指数都因此很难得到真实的反应,实体经济的运行现状无法完全显示出来,这也就使得价格指数丧失了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反映作用[2]。其原因在于,实体经济受到的损害相对严重,大量的社会资本从实体经济领域中流失,随之流入金融经济领域中,而金融领域中因投机行为的频繁而出现虚假繁荣现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实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利弊分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实体经济,这也使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世界经济的结构也发生了演变。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其有利方面在于金融经济的地位提升使得社会资源大量流入金融经济领域,在整体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资金的流动与配置起到不可或缺的中介与配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3]。其缺陷方面在于两者之间的失衡使得金融经济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甚至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金融经济的主要职能便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一旦两者分离,无论对金融经济来说,还是对实体经济来说,其破坏性都是空前的。所以,合理把握两者之间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两者分离的原因是解决当前困境必须要走的路。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前者在规模、数量、地位等方面大大超越了后者,随着这种现象的深入,两者的分离也一定会对社会的整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4]。因此,对两者分离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大体上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资产增多使风险增大

在讨论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从时间顺序与现实贡献的角度看,实体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经济相比更具备根本性,从发展层面看,在实体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以后,金融经济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另外,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期,金融经济想要进一步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依托。所以,金融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基础。但是,实体经济在世界性的交易过程中需要外汇,而外汇又要依托于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风险又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金融经济中[5]。所以,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慢于金融交易的增长速度,金融资产的比率也因此增加,这对经济发展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导致

从技术角度看,技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而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国际化特点,金融经济的类型也以此为基础越来越多,从而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提升金融资产的比率。从制度角度看,由于金融经济大于实体经济,金融交易中的很多非理性行为都与两者的分离有很大关系,这些行为因为制度因素而产生的。

(三)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

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膨胀是影响两者分离的直接因素之一,弱化主要表现在国际之间解除了金融管制,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越来越多,除此之外,国家内部也会对金融管制进行弱化甚至解除,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交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6]。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原因有很多,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当前局面的产生,而上述的三个方面起主要作用,想要阻止两者的分离,也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将两者之间的比重与相互关系协调好,从而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四、金融经济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任何层面上的经济发展都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密不可分,从根本上讲,金融经济来源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所以,金融经济需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而完成发展,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从表面上看,金融危机存在于金融经济领域,但究其根本仍在于实体经济,而金融经济的过快发展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金融经济的发展在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下,就会形成金融危机[7]。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自我服务,满足以及强化的倾向加强,使得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甚至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干扰。由此可见,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机构与企业需要必要的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篇8

关键词:金融创新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F438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飞速发展,金融业发生了实质的变化。虚拟经济活动已成为当代经济的核心内容,当前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的规模。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超过160万亿美元,其中债券余额和股票市值约为95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只有约30万亿美元,虚拟经济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的5倍。到2007年底全球金融资产总额230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4倍。①我国对虚拟经济的研究是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始,近几年我国虚拟经济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中,2008年末,我国股票资产为12.1万亿人民币、债券资产为15.1万亿人民币、银行资产为62.4万亿人民币,占比分别为14%、17%和69%,金融资产总量约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一)从内在联系方面探究两者间的关系。第一,虚拟经济的产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依托,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信用,由此产生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载体是股票等有价证券,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决定了有价证券的规模。实体经济的状况决定了虚拟经济是否健康发展,实体经济健康运行可以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相反,虚拟经济的运行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二,虽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但是虚拟经济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由于虚拟经济出现后,其自身所具有的财富泡沫性、自我膨胀的迅速性,特别是自身价格决定的特殊性,这些特点和因素决定了它的运动可以不再受实体经济的生产规模和条件的约束。第三,实体经济制约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若两者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时,两者可以健康的发展,但是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使经济中的泡沫变成了泡沫经济,随着泡沫的破灭,最终必然回归于实体经济。

(二)从货币数量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关系

当虚拟经济发达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另一部分是用与股票等虚拟资产的交易。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1911年)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MV=PT。我们可以将费雪公式变为:

MV=PQ+SP*SQ。

SP表示证券的一般价格水平,SQ表示证券数量,M表示货币供给,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当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的时候,货币将进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部门,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前提下,用于虚拟经济部门交易的货币越多,则用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量就越少。结果是购买实体经济产品的总需求减少,这样会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就越低,表示货币的购买力越低。如果进入虚拟经济的货币量持续增加,从长期看,虚拟经济就会膨胀。一旦虚拟经济受到外力的影响,虚拟经济突然大幅缩水,虚拟经济里的货币会大量流出,如果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必然会引起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力大幅下降,导致货币的贬值。更为严重的是,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引起泡沫经济的破灭时,会引起严重的金融危机,对整个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三.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

(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一,吸收资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众所周知,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高获利性,这就吸引着大量暂时和零散的资本投入虚拟经济领域。社会上的沉淀资本也就由此过程直接或间接的流入到实体经济中,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第二,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抵御风险。在缺乏有效防控措施的条件下,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无法将风险转移给较强风险承受力的主体,只能自己承担风险,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在虚拟经济中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最初产生的动机就是为了套期保值和转移风险,这就为投资者分散和转移风险提供合适的机制。第三,虚拟经济可以很好地传递和揭示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虚拟经济中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可以被金融商品价格信息准确揭示出来。其次,信息不对称是经济生活中的不足表现之一,但是虚拟经济体系能够通过迅速有效的信息揭示,同时,相应的金融创新,能够处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第四,调整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虚拟企业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联合多个企业的能力和知识,共同努力创造某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作用。第一,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投机风险和不确定性。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导致资金的膨胀,资金一旦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进入生产或服务系统的循环过程,就与实体经济之间产生了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第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造成虚拟市场的虚假繁荣,会产生大量的投机和炒作行为,大量资金停留在活期账户上,妨碍了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从而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第三,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可能引发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经济泡沫主要是由投机行为导致的,是指虚拟资本市值超过所对应的有效地实际资本的那一部分。泡沫经济是指过度投机所导致的虚假的经济繁荣。当泡沫经济破裂,会引发银行危机、货币危机,进而衍生到整个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灾难。

篇9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耦合发展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中的问题

在经济国际化和资本虚拟化的背景下,虚拟经济成为发展主流趋势明显,虚拟经济对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贡献越来越大,其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失衡的局面。但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形式,不仅对本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国际间的互助合作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有效的平衡机制,保持经济杠杆的平衡协调带动作用。

(一)国外发展虚拟经济的教训

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起着推进的作用,但其膨胀发展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后果。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未来。 随着国外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虚拟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其主要的经济形式。但国外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会引发经济泡沫和金融资产的混乱,当泡沫经济破裂时将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又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大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要是由于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使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规模出现了失衡的状态,引发泡沫经济的破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从国际世界的经济发展来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总量在经济发展的总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加之电子金融银行的快速发展,为其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的便利,规模越来越大,一旦出现了资金链的断裂,首先将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冲击,进而会导致国际经济交易、国际资金流动出现异常,将会在传导机制的影响下,迅速席卷全球,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经济产生巨大创伤,以至于形成了区域性或国际性的金融危机。

(二)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存在的弊端

1.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导致资金供应链的短缺。虚拟经济的适当发展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有利于为实体经济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融资的范围和规模。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投资环境,使得投资者看到了金融投资的丰厚利益,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虚拟经济市场,将会出现大量炒作和投机的现象,导致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造成经济的潜在发展危机,将大量资金停留在金融衍生品上,进行资金的恶性循环,使得实体经济部门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企业扩大再生产遇到困境,发展遇到瓶颈,形成生产性的投资挤出过大,这在有发展趋势比较好、盈利能力低下而需要其提供大量现有资金周转的时候,必然使得产业发展资本的筹集不断减少,非常容易导致大面积的经济败坏。

2.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打乱了经济发展的秩序,影响信用,引发实体经济动荡。银行的信用程度是虚拟经济得以发展的支撑,是维护当代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金融市场中,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导致经济的虚假繁荣误导了实体经济的相关行为,使得银行金融体系出现了混乱的局面,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资金严重减少,银行信用机制瘫痪,信用关系扭曲,经济秩序混乱,信用基础被破坏。如果其发展规模超过了真实的需要,将会导致金融衍生品价格下跌,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严重的危机。我国企业由于体制上的局限性,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引起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造成了经济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地变强,造成一系列经济问题。

3.虚拟经济的膨胀发展导致国家对金融市场监控和税务的征管不力。我国金融体系的正式建立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晚,各方面不成熟、不完善,对于投资者和其他相关部门还未能提供完善的金融风险监督工具。而虚拟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中的有限市场又可以摆脱宏观经济的监控,使得这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将很难保证,国家的监管上还存在着缺陷,加上金融市场机构冗杂,金融工具很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加大了国家监管的难度,而实体经济的畸形发展又使得国家税收的范围缩小,制约了国家税务的健康发展。

(三)虚拟经济影响国际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着传导机制,加之国际间经济的关联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外经济和金融波动会很快传到本国内,加剧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导致价格波动严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差距变大。在金融创新的发展下,国际资本利用各种现有基金进行资本的投资活动,但是虚拟经济的次贷危机使得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带来了国际间的经济危机。随着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虚拟经济引起的严重后果将危及国际经济的安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随着国家之间经济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一国经济的动荡将会起到连带效应,会逐渐发展为国际性的经济动荡。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的必然性

(一)实体经济是基础,虚拟经济提高资本形成与运营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制约着虚拟资本的交易规模,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又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虚拟经济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把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其基础性目的,它的发展必须适应各种不同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经济的融资的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本来源。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和高利润性可以吸引大量闲置的资金,增加资本的积累,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虚拟经济中积累的虚拟资本能有效地提高资金的流通速度。在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型中,企业利用虚拟资本筹集资金的方法来扩大实体资本的集资范围,加快资本的运行,进一步提高资本的增值能力。虚拟资本的相关资源的利用和金融创新对经济活动中有效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虚拟经济是资源,实体经济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

虚拟经济引起的知识产权商品化、规模化和流通化。通过产权的改革,可以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增加经济利润,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实现资源的重组,使得有限资本在不同经济部门中进行合理配置,盘活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程度,对企业产生一种无形的竞争力,迫使其采取措施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降低经营成本。虚拟经济通过提供众多的融资渠道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摩擦,使其降低了发展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资产的流通化将存在潜在风险的资产转化为相对安全的资产,使经济发展的阻碍减少,将一些风险转移到那些有能力和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创造经济的腾飞。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实体经济结构,适度发展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健康发展将有利于虚拟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众多问题使得人们热衷于投资金融市场,但是得不到实体经济的支持,又会使虚拟经济的发展存在风险,这就要求我国要注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性,实现行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发展管理,改善公司法人治理,增大经济利润的规模,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创新型发展,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推进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虽然虚拟经济可能导致虚假繁荣和经济危机,但是它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产物,是国际经济化的必然结果,有利于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目前我国间接融资的比重相对较大,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融资的渠道有限,高水平的金融人才的缺乏,使得其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决定了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因此,要注重适度发展虚拟经济,而不是过度或取消发展。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必须要吸引外国资本的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坚持渐进式的原则,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二)防范虚拟经济风险,推进金融开放力度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弊端,要求我国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强金融衍生品的管理,充分利用投资管理公司盘活不良贷款的功能,化解经济危机,提高贷款的质量,学会规避风险,减少经济危机化的程度和经济发展中通货膨胀的压力,提高风险意识,防止生产性资金过多地流入经济市场领域,构筑经济壁垒。同时,也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协调其发展规模,促进其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建立经济预警机制,提高经济发展的透明度,设立相关的经济有效指标,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增加经济发展的资本,规范金融交易行为,打击各种不合法的投机活动,由于我国现有的监管体制还很不到位,若没有一套适用科学的监管体系,必然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不能裹足不前,不能因为有风险和危机就不注重虚拟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虚拟经济的发展前景光明,因此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扩大投资规模,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有利于我国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扩大,提高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借鉴往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强国际资金的监控,密切关注国际投机公司的发展方向,更大程度上改善资本市场环境,为我国虚拟经济走向国际化提供有利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影响、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泡沫风险的防范、金融监管的加强、积极稳步地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起着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应该吸取国外发展虚拟经济的惨痛教训,探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学会创新性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是虚拟经济下潜伏的危机和风险,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其进一步的膨胀,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经济风险的最小化,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者协调发展,是国家经济调控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整体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胜之策。

参考文献:

1.赖文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9(2)

2.邹博清,樊俊涛,叶尔兰.虚拟经济泡沫与虚拟资产流动性控制[J].商业时代,2012(12)

3.罗良清,龚颖安.虚拟经济的本质及影响实体经济的机理[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篇10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4-0019-05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实体经济始终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金融的经济核心地位判断源于其为经济服务的神经中枢作用。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其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毛克贞,王超,2011):反之,虚拟经济的运作则是直接以分配和交换的产生增值,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赵朋。2011)。纵观全球金融的发展进程,几乎历次金融危机都是由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所致:一旦國民经济运行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处置不当引发实体产业萎缩,虚拟经济就会缺乏发展根基进而诱发经济大衰退、金融危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金融支持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不可或缺。

近几十年我國金融业的高度集聚快速发展得益于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直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掩盖了國民经济之本在于实体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这一本原。当前我國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平稳,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实体产业发展空心化问题突出,面对全球经济恢复发展不确定性以及國内经济转型中过剩产能调整压力不断增加的环境。防止产业出现空心化,本文由我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统筹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二、我國实体经济企稳回转基础不牢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國内经济进入转型期,虽然短期通胀的风险尚不明显,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脱节,金融资本“脱实向虚”问题突出,实体经济的反弹基础并不牢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实体经济整体效益水平欠佳

國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价格因素的下拉作用影响,國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成本增加、费用增长、产能过剩、资金断裂等严峻挑战,造成企业利润下行,尤其是大部分处于低端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纷纷遭遇资金困境、订单荒、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实体经济产量及价值增速回落。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全年471种工业产品中有345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相对于金融产业盈利增速,实体经济利润增长缓慢。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5915亿元,同比增长11%;但相对于商业银行全年同比增长18.9%,累计1.24万亿元的净利润收入而言,实体经济盈利水平与增速并不理想。在资产泡沫快速膨胀和高通胀蔓延的双重作用下,实体企业的发展出现一定意义上的萎缩,形成产业空心化格局。

(二)生产要素减退引发产业空心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技术、管理、企业融资能力等多种要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在资产泡沫和高通胀率的双重挤压。实体企业发展的要素流失,引发实体产业空心。一方面,由于资源瓶颈约束、用工成本增大,资源产品的价格节节攀升、劳动力选择机会日益增多,使企业的投入成本高涨,实体经济投资回落显著。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企业投资增长处于十年来的历史低位:第一产业投资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雷同化、模仿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遭遇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的发展困境,金融资本日益脱离实体产业,生产资本流出大于投入,实体经济整体表现较为平淡、实体企业在证券、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减弱,使得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预期下降。

(三)虚拟经济挤占资本投向实体

持续紧缩的信贷政策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金增量相对减少,原本稀缺的信贷资本使用成本进一步升高。实体经济资金供应紧张;本身处于议价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资金供给使得处于议价低位的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加难以在银行得到资金支持,造成民间金融成为相当部分企业的融资来源。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國“银子银行”的规模约在27.88万亿左右。占2012年GDP比重的53.68%;民间投资增速为27.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2%;大量“游资”和“热钱”游离实体经济充斥虚拟经济,金融资金大量从实体领域转向投资领域和投机领域。使虚拟经济的发展缺乏进一步拓展的根基;此外,一旦资金链断裂,则造成破产、跑路等危机事件引发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可能蚕食实体经济,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

(四)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渐现

近年来,在虚拟经济投资时限短、高回报率的特征诱导下,我國大量的实体企业纷纷离开实体经济市场,投向债券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高回报、高风险为特征的虚拟经济领域。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入以房地产、期货、贵金属为代表的虚拟市场,通过炒作、投机、市场运作等形式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脱实向虚”现象逐渐显现。虽然“脱实向虚”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作用所致。但却隐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以我國温州地区百强企业为例,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均涉足了房地产开发领域。更有甚者。实体经济企业将企业、项目作为融资平台,以此获得大量信贷资金,转而投资房地产、民间金融等虚拟行业。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自全國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命题,各地也陆续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纳入金融产业框架内;但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自身存在固有的弱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和方式尚待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以及举措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亟需提高。

(一)实体利润空间缩小削弱支持动力

随着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资金等成本的压力不断增大带来的企业利润空间缩小,部分实体企业不得已向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欠发达地区迁移,致使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畸形发展。在温州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制鞋业曾经有6000家之多,而当前数量跌至了2000家,部分强实力品牌企业已经在转移生产基地,影响当地金融资本投资方向与意愿。另一方面,由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有限、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企业缺少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动力,进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利益的驱动使得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流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资本“脱实向虚”。从2006年开始,随着國内房价的快速上涨,房地产行业毛利率急剧上升,突破30%,近两年来更一直维持在35%以上:与此同时,制造业毛利率却持续下降,到2009年仅为18.7%,与房地产的毛利率差距扩大至18个百分点,促使金融资本脱离实体企业投向房产领域。

(二)虚拟经济高回报率诱导资金投入

虚拟经济的高收益、高回报诱导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出实体经济,财务杠杆和高利贷的盛行催生经济活动中的投机性质的经济行为,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失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增长信心不足,金融资本开始脱离实体经济进行行业内部自我投资增值,造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恶性循环。以房地产基金为例,据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共计94支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完成募集,相较于去年的67支增幅明显,相比之下新募房地产基金的金额的增幅则不那么显著,90支披露金额的房地产基金共计募资59.55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6%;可见,社会资本对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资本的预期收益远超出一般的心理预期。而此市场行为由虚拟经济高回报率所诱导,具体如图2。

(三)金融政策缺位导致金融支持不足

依据破窗理论,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直接影响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整体功效的发挥。一方面,目前金融支持主要倾向于高端产业链条以及核心企业的金融需求,而处于低端产业链条以及狭小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单一。影响金融支持作用的扩大:而且此类实体经济又具有一定风险,金融支持动力不足。同时,与金融支持相关财政政策改革、信用环境等也制约金融支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尽管國家已出台多项推进金融支持策略,但部分地区信贷倾斜政策未有效落实,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政策缺少规范。另外。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支持不足导致民间闲散资金投资渠道不畅,高利贷盛行,引发有限的金融资本的逆向配置问题。

(四)金融体制制约实体经济融资能力

从信贷规模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进程中。金融体制制约实体经济融资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商业金融机构参与力度不足及民间资金未有效参与。由于自身基本信贷条件不足以及相关的信贷配套抵押、担保、信用评级等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面临从正规金融体系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结构单一等系列问题。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不畅,导致闲散于民间的资金难以有效合法的参与实体经济运营发展之中。资金价格双轨制条件下。大量游离于监管体系边缘的民间资本趋利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虚拟经济。造成严重的资源错配与浪费。而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从融资结构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在实体经济融资结构占据绝对高的比例,而國内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过分依赖间接融资,导致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弱化,而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之中,进而增大整个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与脆弱性。

(五)民众投资的风险偏好倾向于高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國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國内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社会中依靠虚拟经济短期内的暴富行为普遍,民众对于“盈利”行为的追逐愈发强烈。经济生活中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使得多数社会人在高额的资本投资回报面前忽视背后的高风险性本质。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民众的市场化意识、快速致富的意识也改变着诚实经营,合法守信的传统理念,浮躁心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蔓延。另一方面,中國的企业家精神正在逐步衰退,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而创新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我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雷同、产品雷同、恶意竞争、模仿成风等怪象严重侵蚀着企业发展的根基,引发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恶性循环。

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建议

在我國转型升级的重要攻坚时期,深度把握國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通过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统筹,确保社会资金切实投入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增强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举措。

(一)强化金融市场机制

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是各种金融资产、各方市场参与者、各类交易方式和政府金融监管形式的综合体,其本身就是上述各组成部分的相互适应与协调: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与实体经济的适应与协调。因为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并非中性,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效率。一方面。从政策体制着手真正意义上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实现对内对外开放,不因权力集中度、经济实力、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形成某种等级差别。从宏观调控人手。通过政策杠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与國际接轨的规范化市场金融,借鉴國际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要点,新建一套既符合國情又适应國际环境的市场金融环境与金融体制。

(二)优化金融信贷政策

根据國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优化调整现有的实体经济金融支持政策,提高信贷政策的适用性。围绕区域集聚性产业发展特色,根据实体经济发展实际,逐步出台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在产业项目准入、客户准入、分类管理、资金定价、风险防控上实施差异化要求。同时根据资金经营周期性特点,加强资金账户监管。确保回笼资金及时归还,并做好贷后检查,提高风险预警前瞻性,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引导金融资源投向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金融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因此,在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下,不能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体实施单一粗放对待。而应该择优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第一,坚持商业经营、风险可控的原则,强化客户准入条件和其他要求,采取联户营销,批量开发的策略,发挥平台金融服务优势,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以及区域集聚发展产业区。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科技新兴、能源产业。优先重点特定产业链条上的实体经济向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以期所支持的实体经济产业要能够带动上下游实体经济产业链条上大量中小企业企业成长壮大。第二,根据我國实体经济发展的地域非均衡性特点,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定位以及前景等。结合國家产业政策导向与梯度发展规划。在东部沿海地区,重点支持國家战略产业,做大金融支持总量:在东西部地区。重点支持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狭小市场以及产业末端中小企业发展实力。第三。建立中國金融资本投向的跟踪警示制度,可包括金融资本投向领域的跟踪、资金流量的定期监测、以及实体经济要素缺失状态警示等。在弄清金融资本投向的基础上。对资金的流量进行定期监测,以准确的把握金融资本量的流动情况,通过筛选和分析各种实体企业的运行状况,向社会实体经济要素缺失状态警示通告。

(四)加大金融产品创新

在金融总体布局、融资规模、融资结构中合理权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重和规模,适当支持实体经济通过股权、债权、金融衍生渠道融资。从商业银行看,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在做好原有金融产品推广适用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新兴产业主体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围绕实体经济群体所处的行业特点、市场特点,确定合理的服务价格和盈利空间,规范收费,立足于产品使用对象、贷款用途以及信贷额度等要素设计满足客户群体的一揽子信贷需求。从债券市场来看,为改善实体经济偏重于间接融资的状况,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手段。应加速债券市场产品创新,设计适应特定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中企业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从股票市场看。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经济活跃地区中有基础的行业引导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渠道,保持较高的扩容速度,满足有条件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衍生品市场看,于实体经济中大力推广我國已推出的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股票衍生品、权证、股指期货以及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并继续推进衍生品的品种和业务创新。推进基础资产金融化。

(五)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我國经济独特的资金“双轨制”定价体制下。由于中國银行业内部缺乏市场性和竞争性。加之政府部门对利率的严格监管。致使企业经营状况与银行业之间一定程度的脱节,造成了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利率水平差别数倍以上。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一方面就要继续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以SHIBOR为唯一基准利率下的市场定价机制,加快资金价格双轨制的并轨,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的上下浮空间,给予银行机构更多的定价权,给予实体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最一般的价值规律,将银行信贷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上,保持一定比例的民间资金配置与实体经济利润相挂钩,制定联动性的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定价机制。引导资金供给主体实行差别化定价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根据实体经济所属的行业类别与利润空间实际,在一定范围内界定融资标准。

(六)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完善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设立促实体经济发展的最低保证金,存入央行账户,一旦某一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大量脱离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出现由融资困难导致的经营困难,则没收保证金并按制度的要求追究金融机构责任。其次。变革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修订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贷款余额等纯经济指标考察银行效益的机制,建立促实体经济发展成效、银行资金投向、实体产业效益与银行利润双增长的多指标考核机制。再者,建立金融体系促实体经济发展的评价制度,按照考核、评价的结果对未按制度要求的金融行为给予相应惩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五、结束语

实体经济的稳企回转是國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國民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通过对國内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足、成效不佳主要源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自身存在固有的弱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政策以及举措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通过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统筹,切实保证金融资本投入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增强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毛克贞,王超,金融危机:kC_N的反思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实体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90—192。

[2]赵朋,从金融危机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价值决定[J],改革与开放,2011(02):67。

[3]陆岷峰,张惠,金融产业资本与实体经济利润合理分配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06):53—57。

[4]2012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_3%[EBIOL],网易一新闻,2013-1—18。

[5]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3%[EB/OL],國家统计局网站,2013-01—27。

[6]商务部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2012年中國实体经济发展报告[EB/OL],中國经济周刊,2012—12-19。

[7]康文峰,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引发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3(0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