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篇1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ffect of reflection is very necessary. As a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 should in advance of exploration, reflection in practice, study materials, understanding students,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etting up teaching strategy.

【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reflection

1 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经常检查、反馈、分析、调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最终优化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无疑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关注,使教学研究活动得到深入地开展。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智慧的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演练技艺、展现知识的过程。以前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课本知识,而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

2 教学体会

2.1 加强教师修养,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都说初中孩子最擅长模仿,教师的道德风尚、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柯瓦列夫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成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所以,教师的道德面貌就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科学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社会生活为主题阐述理论观点,生活化学科知识,使知识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体现,使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增强。因此,关注过程和凸显观点是新教材内容的体现方式。由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体验、感悟,最终回归到学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很强可读性。刚开始新教材不能够适应,笔者曾走到两个极端教学模式:部分教师由于受旧教材编排学科知识逻辑思路的影响,开始接触到新教材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编排思路时,感觉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识体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课时按旧教材的模式教学,导致学生听不懂,课堂效果也很差,为此,笔者感到困惑苦闷,结果转向依据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时间过后,教材内容进度缓慢,笔者感觉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学任务在规定课时内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笔者意识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应当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让教材成为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

2.3 挖掘人文内涵,体现人文价值。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在教学和教学评价中过分追求客观性、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在中考压力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追求机械化的答案,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当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标准化教学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从学生未来的发展上看,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特点,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毕竟,语文是人文学科,理性化、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挖掘出语文的人文价值,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广大语文教师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2.4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我们力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3 以学生为主体,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普及,许多教材内容出现了大幅度改动,但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却没有随之改变,仍然是“穿旧鞋”,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一刀切”。这样陈腐落后的教学模式显得与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教师教得疲倦,学生学得枯燥,味同嚼蜡,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效率极低。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不应是一个只顾眼前分数、不顾学生能力发展的“近视”。教师要逐渐将自己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只有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学生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对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可在小组讨论中不断补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马上解决,教师可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细细研讨。

总之,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进权. 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J]. 教育革新, 2009, (02)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1 强化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现实价值

初中语文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语文教学,使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更加切实的发挥应有的价值,使语文教学充分体现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1语文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工具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或工作都离不开语文的融入,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理性的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等等。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的参与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更好的提升生活质量。

1.2语文能够促使学生懂得世间的真善美

语文学科的有效性特征衍生出其另一种特征及人文性。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其有效性为依托。毕竟,学生可以在语文教材中体悟出很多真善美,能够使他们的思想意识能够朝向健康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形成符合时宜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

1.3语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有效性的全面发挥下,学生能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最终使语文知识发挥出应有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实现。一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师生之间都能够实现和谐融洽相处,从而保障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语文课堂中影响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有了崭新的要求,其对于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及时的契机。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困境,语文教学的发挥前景不容乐观。

2.1学生思想上比较放松,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实现

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较为放松,并没有将对母语的学习放在一个应有的地位,反而觉得语文素质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他们认为今后的工作中真正需要的是一门技能,而不是单单依靠语文素质来支撑。

2.2课堂表现与新课标要求不符,基本素质非常欠缺

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思想偏差,必然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如人意,比如语言表达吞吞吐吐,在实践生活中学习中认错字读错词用错词的现象非常普遍。可见,语文作为语言工具的有效性并未真正被激发体现出来。

2.3不利于思想道德的及时培养,导致自身素质较低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否则,一旦学生将来到社会上从事各种工作,必然不利于良好职业道德的树立,必然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自己的前途。

3 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我们必须对这些原因予以明确,从而更加透彻的认清问题。

3.1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目前,很多老师一直沿用着过去的教学方法方式,注重语文知识的机械化传递及问题解决技巧的灌输,这样,陈旧的教学方法方式不合时宜,其教学有效性必然无从体现。

3.2新课标的要求致使老师形成急于求成的心理

语文新课标的具体教学要求是科学合理的要求。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老师形成了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们想尽快看到成效,想通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旦短期内的教学目标都无法顺利实现,最后还会影响老师的教学信心,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作用的正常发挥。

4 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探索

新课标的崭新要求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给予了肯定。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认清有效性教学的意义及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进行积极合理的探索,寻找可靠的途径。

4.1出符合语文工具性价值,彰显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学科,良好的语文能力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将语文学科的客观定位普及给学生,使他们意识到语文的工具性价值。

4.2适当融入应用文写作内容,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应用文写作的内容,以此来让学生亲身感知社会的变化、社会就业形势、就业需求及条件等,使学生在初中学校阶段就重视自身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巩固。这样,应用文写作不再是简单的写作内容,更是学生透视社会大形势的良好窗口。

4.3老师运用时宜的教学方法,体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科学合理教学方法为起步平台。否则,预期的语文教学效果难易实现。老师可以通过诗句背诵对接、成语接龙等形式来崭新语文学科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结语:在新课标要求下,有效性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及语文教学的绿色通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有效性的地位。有效性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契机,我们应当积极推广有效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体现。

参考文献:

[1] 尉丽芳,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吉林教育,2010(17):30-30

篇3

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1)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即使同一个教育对象,随着年龄增长,其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和其它各种能力都会有很大变化;再者,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特点也不相同,如果以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结果会导致教学低效。

(2)不断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用的教育教学技巧,不是单纯靠书本知识所能学到的,必须经过教师反复探索、实验和总结才能获得。

(3)不断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社会在进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适应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4)练好基本功。课堂教学中,板书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板书字体规范、工整、大方,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能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就放弃了书法艺术的教学和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好普通话,以有丰富内涵、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美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励学生。

二、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1)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学生由于背景不同,个体的爱好、兴趣、习惯、动机和需求都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教案的设计到教学的实施,都要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使每个人都充满自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才能的机会。

(3)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机会。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表现的机会。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通过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从而构建全新的认知体系。在作业设计上,尽量留一些开放型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留有充分的空间。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1)巧用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句的积极性,可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开展成语接龙、漫游古诗乐园、好词句大比拼等比赛,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有趣的语文活动逐渐养成自觉积累词汇的习惯。同时还可通过播放电视散文,投影课外读物让学生欣赏,或把学生写的优秀作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进行优秀作文会,这样学生的阅读和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结合视听,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带着兴趣去感悟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悟语言文字描绘美的情景,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用多媒体屏幕出示《春》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享受美好的视觉盛宴;又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音乐配乐的课文朗诵,给学生优美的听觉享受。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中去,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朱自清的《春》,这样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标对初中的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探索,切实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效率。

一、注重日常积累,提升作文素质

作文是抒感的重要途径,有话想说,才能丰富作文内容,避免为完成作业而敷衍作文的情况发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日常化的摘抄,将读书看报时见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摘抄或者剪贴下来,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日记习惯,及时将身边发生的新鲜事、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记录,通过大量的练笔,有效保持写作水平。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对于同一事物的体验也各不相同,鼓励学生记日记,能够为学生作文注入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作文抒发学生的真正看法与真实感受。只有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积累素材,勤于练笔,才能拓宽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

二、运用创新思维,引导个性发展

初中生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合理发挥想象与联想,创新思维方式与作文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水平,只有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探索,才能使学生作文散发出应有的活力。例如,在写作题为《我的好朋友》的作文时,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应当描写自己的童年小伙伴,有的学生建议刻画自己的同桌,甚至有的学生准备将家中的小狗作为描写对象。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原有描写对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将描写对象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构思平台。初中作文的写作应当尽量降低作文内容与形式给学生造成的束缚,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与表达的愉悦。

三、拓展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写作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在结合作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以《春天》为题目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寻找春天,观察春天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感受春天的和煦微风,将自己的感受写入作文,构筑出春意盎然却又各具特色的春之图景。在描写具体人物时,可以提前布置写作要求,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写作对象,抓住其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为增强作文教学的直观性,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除此之外,作文讲评对于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也至关重要,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评阅作文,有利于学生相互借鉴,相互诊断,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汲取他人长处,进而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当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鼓励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以自己的视角抒发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借鉴,让写作训练不再是单调乏味的任务,而是表达观点的有效途径,让写作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热情的引导下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篇5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存在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1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跨入了21世纪,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教育的发展,以谋求在竞争中取得“制高点”。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1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初中语文教育提出挑战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语文的作用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肩负着育人的功能,而且对促进人类智力的开发、和增强演讲口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形式之一,这是由语文活动的思维特点――发散性思维和语文活动的过程决定的。语文教育不是单纯教授“文字”、不是简单的“说话”,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体会用视觉的认知方式,另一方面在过程中体验自我的价值,反过来这种意识形态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1.2新课程标准是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进一步改革并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1.3初中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学习者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会不断开动脑筋和发现灵感,不断解决问题克服问题困难,活学活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创造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观察思考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个体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潜能。语文教育是以语言教育为主线,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通过综合地语文方面的教育,能够打破旧的习俗及其禁锢,使学生提高语言意识,对其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其成长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基础。

2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语文教育正是培养演说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语文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情感,培养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思维能力。但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语文教育在培养演说人才方面的独特功能,演说在当代学校的语文教育中普遍缺失。

2.2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专业技能的钻研与训练,而对于艺术理论与教育理论的学习却往往有所忽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个人探索,看轻教学交流。现阶段中学的语文教师大多独立耕耘在语文教育的乐土之上,而很少有相互切磋、研讨的机会。信息的闭塞、摸索的盲目、交流的匮乏,无疑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

2.3传统观念制约

长期以来,大家习惯把语文当成一种个人爱好,过于关注技能的学习,其课程资源也是相对封闭的、单调的。许多学校重外语轻汉语,课程未能置于同等地位,使得语文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大部分学校虽有语文课,却不能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教学时数不能_标,若遇 “关键”时刻,语文课就只好让位于其它课。

3如何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3.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功能

语文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重视语文学科的地位,为学生学习好语文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辩论赛等活动增加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成效。

3.2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大力配合,教育主客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语文教育,政策上支持,精神上鼓励,把语文教育和其它学科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落实不力学校做出严肃处理,对部分教师不能按照规定完成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要加大语文教育的投资力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者限期达标。对语文教学要进行监控,督促教学实施情况,杜绝随意安排非专业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端正教师教学态度,摆正语文教育教学的位置,把切实开齐课程、 配备好语文等专业教师的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是否落实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数,以引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3.3要发挥语文教学的演说功能

语文教育以演说教育为先导,以言辅德,以言益智 ,以言建体,以言助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演说素养,让学生养成努力学习、讲究卫生、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向学生进行潜在的思想教育和演说教育,学生们将会产生一种振奋、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

3.4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和文化素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养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行为习惯,决不要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放松对教学的要求。要加强学习,寻找进修机会,丰富自己的文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专业知识。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具有理论探索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教育工作,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用全新理念和思路去引导高中语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上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导,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足点,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邱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1(4).

[2] 王丽娟,金秀霞,任素玲.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

[3] 罗翠红.步入课堂对话的更佳处――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新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8).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新课标下的初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初中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初中语文课堂应该以提升教学有效性为目的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单方面地教学,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只是被动学习。新课标下,要想加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学会自我学习与思考,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课堂效率。

教师不能仅依靠自身的能力进行语文教学,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潮流,关注热点新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当今科技化的教学时代,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各项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时俱进。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教学效率来说也很重要,初中生大多处在青春期,性格叛逆,与学生的沟通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教学模式

对初中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初中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不能做到自主学习。所以,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对学生进行互动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好的途径。学生一旦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意义。初中语文课文基本上是叙述类的文章和故事,如《皇帝的新衣》,这篇文章是比较容易阅读的,但是,教师通过简单的文章教给学生深刻的道理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要让学生参与互动,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从故事主角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之间相互沟通探讨,进行互动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准备授课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有效,前期的充分准备极其重要,教师只有认真备课,才能掌握课堂进度。新课标要求下,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对课程进行了解,还需要对所授课的学生进行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学习的依据是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将课本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整理,找出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以更好地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时刻铭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大幅度提升课堂效率。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证明一个教师的能力,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方法分别是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互相结合可以起到极好的效果。自主探究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几次背影,每次背影可以感受到什么,让学生时刻保持思考的状态,找到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同,集思广益是互相提升的最有效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适合用于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上,让学生探讨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诗词,让学生养成合作精神。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只是一个成绩好的人,而是一个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利用起来,更加高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凤鸣.新课改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5(23):186.

篇7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该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对于高中语文老师来说,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真正按照课标要求把课改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用全新的语文教育观念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将教学的各个环节抓好夯实。真正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一、从生活中学语文

学生要学好语文,仅靠课堂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多阅读、多积累。教育出版社采用文选的形式编写教材,原因在于文章吸纳了语言的精华,编者选文的目的是让教师利用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学文章本身。文本只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水平的桥梁,它不是唯一发展语文水平的途径,教参也不是权威。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参,要跳出文章教语文,坚持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语文教学观。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使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要有明确的依据,要考虑教学结果,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体现创新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定位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改变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学的需求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立足学情。做学生前进路上的引路人与合作者,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的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

三、灵活运用教学艺术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灵活多变。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热爱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捕捉教材中学生的兴趣点,课堂上采用电教媒体等手段,都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课堂也就自然变得高效。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以填鸭式居多,教师成了注射器,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主动性不能调动,学习潜力未能开发,事倍功半。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形式要开放、多变、互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的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掌握多种语文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使语文课堂教学既讲究授课艺术,又注意语文知识的落实。

四、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课堂中,教师可能无意当中的一句话,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充实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当然,任何学问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但功到自然成,想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加强课堂语言训练,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38-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学段的写字目标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课标对写字的评价建议是“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然而现在许多学生一进入初中后,由于作业的增多,为求加快书写速度,字写得龙飞凤舞,尤其在农村初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更是糟糕,涂涂改改,非常潦草。即使原本认真书写的学生,也由于没受到规范的指导和训练,写的字也显得呆板、僵硬。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写字水平呢?根据平时教学的积累,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学生对规范书写的认识

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学生写好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有句名言“心正则笔正”。漂亮的汉字给人以亲切之感,它传达着一种情感。书写还能体现个性,从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性格、气质乃至个人修养。从现实角度讲,语文能力的外化就是听、说、读、写,“写”自然也包含了书写能力。另外,写字和考试成绩是紧密挂钩的,中考时,尤其是作文等考试中学生的字迹是否清楚规整,是会影响考试成绩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水平

教师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教师是写字教育的直接施行者,教师书写水平的优劣对写字教育的成败起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定期交流写字教育经验,并达成抓好书法教育的共识,以创造写好汉字的环境和氛围。

多数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写出一手十分漂亮的字时,你的学生会由衷地赞叹,从而心慕手追;而当你随手挥洒,写的字龙飞凤舞时,你学生的字也一定是信手涂鸦,胡写乱划。一般来说,一个语文教师在带班两三年后,学生的字就是教师字的翻版。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无论是板书,还是批改作业;无论是写评语,还是批日记,平时写字都要一笔一划,工工整整,书写规范,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做个好榜样。

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力争“三笔字”过关。同时,还要涉猎书法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切实提高书法欣赏能力。

三、讲求科学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

学校应把写字教学纳入学校的整个教学计划,开设专门的写字课,做到有专门的教材,有专门的教师,有正规的作业,有等级的测试,让学生得到正规、系统的训练,培养其良好的书写习惯,以提高书写能力。传统的写字教学常用讲授法和机械的操练,这种单一、重复的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实践证明,教师的教法灵活多变,学生更能养成写字的好习惯。

写字不是简单、机械的抄写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繁重的脑力劳动。在教学生写字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字的大小,笔画的长短,位置的安顿,还要考虑到整排、整页的整体布局,这需要时间去琢磨,只有真正用心去写,才可能有所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做到“三定”,即定帖、定时、定量:“定帖”就是在已选定的帖作为范本,矢志矢勇矢勤地学它两三年;“定时”即要规定具体时间,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每天抽出半小时学书、临帖是能承受的,如穿插在功课之余,还能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定量就是每天临写的字数有定数。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字帖,并给予学生合理的的时间。否则,时间太短,学生会敷衍塞责、草草了事,这样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写字效果;时间过长,学生又容易疲劳,会产生厌烦心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开设写字课的同时,还可举行开设书法讲座,讲述古今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故事,举行书法比赛等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兴趣。

为突出学生写字的主动性,针对学生写字的不同情况,教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一些书法特长生带动其他学生,并充分发挥学生生生互动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提高书写能力,加深其对汉字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理解。

四、学校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文化气氛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校园内的标语、标牌,学校的文件、出版物、宣传材料以及板报、宣传栏等,用字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学校要书写规范美观的标语,办新颖活泼的板报,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班内可利用板报开辟一块“每日一练”专栏,学生轮流书写,班组内每周举行一次写字展览,评出进步较大和优秀的同学,并给予“单字之星”、“每周之星”、“小小书法家”等多种荣誉称号,以此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培养兴趣。此外,还可通过办班报和手抄报,校园板报,校报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写字水平,使之产生成就感,激发写字兴趣。

五、家长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现在很多家长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学书练字,不过是“雕虫小技”,学不学无所谓。再则,学书毕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精力,怕分散精力,影响学科学习,影响考分,因而不予支持,甚至干涉。受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影响,使得学生也很浮躁,因而难以静下心来认真书写。有些城区的孩子会在家长的督促下练字,甚至会在家长的主张或支持下专门跟书法老师学习书法,但农村学生的家长对书写的整洁美观往往不够重视,只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篇9

一、明确意义、端正态度

(一)加强初中文言文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敏锐的语感

古人读书学文,就非常注重熟读与背诵,他们写诗填词,除了要熟悉诗句的一些格律以外,还要朗读大量诗词佳作,其中有些要熟读成诵。“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就是这个道理。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对学生理解文言文产生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使学生语言积累日益充盈,而且渐渐地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进而具备敏锐的文言文语感,为进一步学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初中文言文读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是靠记忆来实现的。有了记忆,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过去反映的基础上进行,让反馈更加全面深入;有了记忆,才能积累和扩大经验,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和统一的过程。学习更是离不开记忆,有了记忆,才能有储备,有了储备,才能便于学习新的知识。加强文言文读背教学,指导学生采用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相结合、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背诵,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并且,通过记忆背诵佳作名篇,从中学习更多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智力发展。

(三)加强初中文言文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读是听、说、写的基础,这里的读虽然指全方位的阅读,但是其中的朗读和背诵是基础,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曾说:“要亲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与文言。”古人也提倡吟咏,重视诵读的作用。韩愈曾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其实,朗读的目的正在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通过吟咏融入情感,感受会更深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反复朗读、吟咏,以至达到熟读成诵,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四)加强初中文言文读背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任,文言文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这种美唯有反复的朗读,才能品味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如学习《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只有让学生反复认真的朗读、背诵,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审美情趣。

二、掌握技巧、提高实效

(一)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要注重范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认真听规范、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还可使学生听出一些朗读的“门道”,掌握朗读的技巧。教师只有认真指导,学生才能准确、流利的朗读好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背诵,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诸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性。在背诵与讲解的次序安排上,也宜灵活多样。对于句式整齐、文字秀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章,如《陋室铭》、《岳阳楼记》等可以让学生先熟读背诵课文,再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对于句式杂乱、不易识记的文章,如《口技》、《捕蛇者说》等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待对全文讲解后,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较深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背诵,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读背,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课本剧、情境对话、角色朗诵、连句成段、寻找成语、特殊句形会诊、诵读比赛、诵读测评等等。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并进行公演比赛,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评说,在读、编、排、演、评一连贯的过程中,深深体味文言文语言的简洁生动,故事情节的妙趣横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课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小电影,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读背的实效性。此外,还可举行朗读背诵比赛,并对读背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去完成读背任务,并及时评价与矫正读背得失。课堂上,可采用齐读或分组朗读的形式进行测试;课外,可采用互测和自测等形式进行测试,把朗读与背诵变成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语文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读背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寓教于德、陶冶情操

“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整体感知作品;通过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通过声情并茂的朗朗诵读,增强文言语感。让学生在诵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体悟人物心理,把握文章脉络,汲取文章精髓,陶冶思想情操。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开放式;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新课改已全面铺开。一夜之间,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和追求目标成了语文教学新的指导原则,以"开放式"教学为代表的新教学法已成为教学热点。固然,新的课程观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而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也必然成为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在这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教学新浪潮中,我们看到的既有令人欣喜的教学思路不断拓展的一面,也有教学上矫枉过正,陷入新的谬误的一面。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那么语文教育又将重新进入一个新的怪圈:那就是忽视文本的语文开放式教学。具体分析,其表现为:

一、开放式教学造成语文学科性质的明显淡化。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过去对语文科性质无论怎么认识,都不能否定其基础工具性。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一时间,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没有课件好象就上不了课了。特别是上公开课时,非得来个多媒体不可。可这就是我们语文的开放式教学吗?显而易见,这只是开放式教学的"形"而已,而不是开放式教学的"神",离其"神"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二、开放式教学形式上的互动造成对文本内容解读的浅尝辄止。

一个语文老师,课上得好不好本并不应由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来决定的。但新课改的教学过程却十分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管哪类的阅读课,介绍完写作背景,扫清一下字词障碍,串读一下课文,就进入了师生互动的分析欣赏阶段了。实际上,这种只注重形式上的互动和形式上的出新出彩,是对新课改实践层面的误解。它并没有顾及互动的内涵和效果,也没有顾及互动的内容能否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和吸收。其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教师没有很好地耐下性子走进文本,细细咀嚼、品味、体验文本,以探得文本的本来意义,而是粗略地浏览,随意地解读,凭着经验和直觉肤浅地感受文本,然后再把这种直观感受传达给学生。有的则在开放式教学中大搞全盘肯定,满堂表扬,结果弄假成真,以非为是。其实,文本的阅读与教学是有边界的,即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哈姆莱特也还是哈姆莱特,而不是麦克白,也不是李尔王。语文教学应提倡拓展和开放,但是,这种拓展和开放应该是有核心的。这个核心不是别的,正是语文本身。我们应该围绕语文的本质来拓展、开放、延伸。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

三、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弱化是开放式教学的误解。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过去,曾经批判过老师上课"一言堂",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上得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其实,哪一位老师不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呢?况且,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谁都会说,但一谈起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这问题,大家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开放性的自主学习,大家也都知道开放教学是学生自主性、综合性的学习。那么在这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如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主导,还需要我们教师干什么?而当前某些开放式教学,教师采用纯粹的放羊式教学。似乎教师只要布置一下学习任务,到时来验收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学习的过程那是学生的事。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固然不错,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很强。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文本的学习要求之外。特别是语文课中的知识点是需要长期、有序、系统积累的。这些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以分析和指导。此外,教材编排的混乱和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也都需要老师加以整合和理顺。对此,教师岂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不是放羊式教学,更不能放任自流。有人说: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因此,新课改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从教知识教教材的落后模式中解脱出来,与学生一道进入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与探讨,进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认识界面,进入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个性思想觉悟层面,最终抵达"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因此无论从那个层面去说,都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更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的。

四、应试教育体制造成开放式教学评价的明显滞后。

开放式教学为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和与众不同的内心体验。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各自不同的视角融合,呈现出语文学习的多样性。但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的开放式教学在评价机制上并无建树。评价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要看考试考得好不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开放式教学的评价之中仍未能从高高的权威神坛上走下来,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教师,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只求结果,不问其他。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依旧没有改变应试教育这辆战车上的螺丝钉的地位。中、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广大教师头上挥舞,再加上教育资源不平等配备,无疑,对解决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不但起不了促进作用,更多的反而是雪上加霜。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开放式语文教学顺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但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只要我们能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把握新课程标准,相信新课改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