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73-01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是学生向中学学习生活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学年,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阅读积累,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储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在这一年的学习,既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复习,还要为以后的初中学习打好基础。这一级段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已成为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经历,使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了解自我,取得进步。
1、通过创设情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课程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彩和学习氛围的情境,利用这种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活用媒体情境、巧设问题情境、挖掘课本情境和开展活动情境等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过年特有的情境,比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从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我们主要采取以正面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采用激励法无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激励手段是即时激励法。即时激励法,也就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赞许的手势、表扬的话语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转化为强烈进取的学习动机。运用即时激励法,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也可以在科学活动、个别辅导等各种教育活动中使用。
二、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两者进行互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认知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按照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通过互相提问方式、共同讨论、发表观点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能在这些活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收获快乐。 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并积极面对,然后寻找有效的方法,克服缺点。所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三、以大语文理念引领教学
应该看到,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单单以一本书的课文来开展教学明显是不够的,只教一本书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六年级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较,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通过一本语文书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冲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广阔的语文教学来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代语文学习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与现代网络的不断兴起,给语文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拓展更多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以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大语文的教学观引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总之,小学六年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着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情况,还面临着人格独立发展的情况,所以,老师必须认知研究、认真对待六年级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种满满.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增强学生自信心[J].学苑教育,2011,(19).
[2] 郑美灵.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J].新课程(上),2015,(6).
[3] 邱颖仪.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3,(57).
篇2
[关键词]教学案例 语用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65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小语界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语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专家的专题讲座、名师的课例示范,让一线教师有了学习借鉴的依据,并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于是乎,“语用”观照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正成为当下的主流。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语用的“窄化”和“泛化”等现象日渐突出。一线教师渐生迷惑:“语用”究竟是什么?怎样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语用”?“学语用”难道就是“读写结合”……
新学期开学不久,随机听了青年教师的两节语文家常课,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的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典出西汉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故事中的少年利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采取智劝的策略,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对比这两节课,感受颇深。现选取两节课的教学片断进行对比评析。
一、案例呈现
片段一
两位青年教师的《螳螂捕蝉》一课教学目标几乎相同。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思考:
用“语用观”审视以上三项教学目标,不难看出,一、二项教学目标,侧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积累;第三项目标也是借助故事的表达方式,理解寓意,即深层次理解。
《螳螂捕蝉》一文的独特的“语用”价值难道是这样?实现以上三项目标就完成了《螳螂捕蝉》的“学语用”任务?两位青年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此一致,依据何在?
笔者认真阅读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2007年12月第1次印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2008年修订本),又参阅了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9版(2014年12月第1次印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2015年修订本),比较后发现,其内容只字未改。
两位教师《螳螂捕蝉》一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参考用书一致。教学参考用书的权威性由此可见。
片段二
《螳螂捕蝉》的基本教学流程大同小异。
A教师的教学流程:直奔寓言,领悟寓意;恍然大悟,走进吴王;研读全文,认识少年;展开想象,复述故事――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后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B教师的教学流程:理解故事,分析道理;走进人物,品味品质;直面相劝,对比品味;直击空白,续写结尾――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众大臣听说此事后,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吴国的百姓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楚王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那些准备乘虚而入的诸侯国国王听后,又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选择一个角色,写一个片段。
二、案例评析
思考:
(一)《螳螂捕蝉》的独特“语用”教学价值在哪里?
“语言文字运用(语用)”“学语用”“语言实践”等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这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权威解释。汪潮先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理分析》一文中作了详细的阐释。他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语用”是在已知条件或者具体情境中的使用,是与“情境”“语境”“心境”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现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语文教学中的“语用”不等于心理学上的“言语”。“语用”除了言语,还包括对语法知识、表达方式、文章结构顺序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言语实践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学语用”包括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和运用语言。语用不仅要注意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并把语言表达形式作为语用的主要目标。
特级教师刘仁增认为理解和运用是语用的两个不同层级。“理解”既包括关注语言内容(语言意义的理解),更关注语言形式(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指规范、熟练地、创新性运用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学参考用书所列的三个目标侧重于文本语言内容(浅层次)的理解,语言形式关注不够(如“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至于适合教材特点、高年段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实际的“语用”目标,尚未涉及。
(二)科学确定目标
笔者反复研读文本,深入思考后,列出教参外的“语用”教学目标:
1. 理解寓意,明白事理。
2.品味直谏与智劝,学会通过委婉地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3.关注语言(尤其对话部分),感悟人物特点。
4.学习首尾呼应、前后呼应的写作特色。
《螳螂捕蝉》一文的独特“语用”教学价值的探寻,应综合考虑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
突出单元主题。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围绕“诗文精粹”主题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螳螂捕蝉》《读书有选择》四篇课文。编者意在引导学生吸取祖国传统文化精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是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苏教版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这是出自于《水浒传》的第九回。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塑造了人物,入木三分;同时,作者在描写时,还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
编者在六年级下册安排《三打白骨精》一文,其意图是什么呢?就是深化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及以对比描写的认识和掌握。课后练习专题对描写八戒、悟空等的“夺、闪、摔、笑”等词进行推敲是非常明显的提示。其次,要关注一波三折的典型情节(三打三责),领略环境描写的铺垫衬托作用。课后练习安排“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意即于此。
《螳螂捕蝉》一文中,独特的场景、独特的寓言故事、独特的人物表现、独特的对话、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内容。
关注环境、情节、吴王和少年的人物特点,这就是编者意图。
通过文本语言,多角度(对话、行为等)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正是作为“例子”的《螳螂捕蝉》一文独特的“语用”价值所在。
(三)准确选择教学策略
1.重组文本材料,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何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语用?”如何体现《螳螂捕蝉》一文独特的“语用”价值呢?
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螳螂捕蝉》一课教学,给我们很好启示。首先,听写寓言故事中的几组词语;接着,练习复述寓言故事,鼓励学生创新,添加合适的描写;紧扣“恍然大悟”,感悟吴王和少年形象;最后,通过学生自编自导,演一演。这样,学习并积累了文本规范的语言,有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不难看出,薛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笔者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关注两个场景:①螳螂捕蝉。引导学生关注蝉、螳螂、黄雀及拿着弹弓的少年的动作,感悟寓言寓意。②王宫花园对话。在王宫花园,“一连转了三个早晨,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的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从而有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话。 通过对话走进人物,感悟吴王及少年形象。此谓“得意”。
2.依据文本内容,创设文本独特语言运用的情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言语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文本中的“文本体式的特征”“布局谋篇的精巧”“言语运用的独特”等表达形式,应该是学生语用学习的“范例”。在创设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再现文本体式的特征、布局谋篇的精巧、言语运用的独特等表达形式,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
篇3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特点,小学教育阶段可以再进行细分: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不同的层次阶段分别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小学低段而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如果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就目前小学低段教育的课程讨论热点来看,其中语文究竟是什么,如何有效实现课程教育改革后的语文课程教育目标等问题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从一系列问题探讨的结果来看小学低段语言应用的有效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通过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统一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首先应对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对文件进行学习之后,将所有文件的思想进行汇总,然后通过熟悉教材,将文件思想应用到对教材的理解中去。就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来看,在正式课文开始之前,它设置了入学教育部分,这一部分中由“我的家”“我爱拼图”等内容组成。通过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指导我们可以得知,入学教育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为后面章节内容的学习进行铺垫,重在了解。明确这一主题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在启发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如通过家庭人员的组成以及怎么称呼等问题进行训练,为后面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适当的铺垫。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就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拥有较强的可塑性,换言之,即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日常的语言教学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及条件。如就《春晓》一诗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收集一些朗诵的音频资源,课程的前半段时间,教师可以着重用来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以及对其中一些难字难词的书写教学,当学生对诗句的内容以及书写都没有太大困难时便可以进入多媒体教学环节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多媒体播放的过程中进行跟读,并提出相关要求。要求的提出应尽量通过鼓励的方式,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如果谁主动为大家朗诵一般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份礼物。通过这样的激励方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就会注入较多的精力,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有效达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跟读实际上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当学生模仿到一定熟练程度时,其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一个提升,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三、活学活用课堂氛围的营造
如果说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的话,那么营造一个活学活用的课堂氛围就是一个跨越式的提升过程。小学低段的课时较为有限,在有限的课时里要想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除了教师备课的有效性进行支撑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将课堂进行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应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方式在高年级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活学活用这一教学手段很少用到。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孩子的信息世界也逐渐处于一个爆炸的状态,每天进入他们视野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暂且不论这一现象是好是坏,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它为低段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学活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教材我们可以知道,《王二小》一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王二小在紧急关头,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营救了村民,并且将敌人带进包围圈。结合这一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对学生进行迁移提问,如,如果你是王二小,你会怎么做等。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及对王二小的行为有了一定认识,通过提问将课程内容进行活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迁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经过思考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想到的以及认识到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活学活用手段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教师除了对文章情境的迁移发挥之外还应进行的是对某些字词的活学活用,在进行每一章节的生词教学时,学生基本掌握了词语的大意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造句。课堂造句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从教师方面讲,在造句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是否到位;从学生方面讲,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印象,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小学低段的语言文字运用,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对相应的课程目标进行准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形式,同时利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手段,及时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蔡萍飞.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浅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12.
[2]王萍.低段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2.
[3]詹慧丽.巧用插图让低段语文教学活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
篇4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更有效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最新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1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美术课上究竟有哪些活动都还不了解。因此教师应在刚开始时就让他们了解美术课中一些丰富而有趣的活动。并且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天真可爱,想象力丰富,教师尽可运用这点来启发他们画出自己的画来,本届新生,有些美术基础尚可,有待在课堂教学中作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教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造型要素、情意要素、造型广场、美术欣赏四个方面入手,不但具有知识性和技能型、而且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教材划分了七个单元部分。分别是我的伙伴、五彩的线、有趣的形状、灿烂的星空、奇妙的纹理、造型广场、欣赏组合在一起。教材中有名画欣赏,工具的认识和运用,拓展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学习美术开阔了道路。
三、教学总目标
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感,发展丰富的情感,潜移默化的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喜欢美术乐于学,乐于画。通过绘画、手工、欣赏等教学活动,初步学会欣赏中外民间的各种美术作品。表现美术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造型艺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入手,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重点
1、造型要素:是解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点线涂鸦以线造型表达情感,学习画稳重的线,放松的大胆的线以及各种方向的线,掌握绘画的节奏,锻炼控笔能力和画面安排能力。通过肌理表现让学生知道肌理并且用肌理表现主题。
2、情意要素:强调情感、直觉和兴趣,同时结合造型要素,展开教学。
通过学生生活入手,在学生的想象世界,启发引导,调动绘画欲 望。
3、造型广场:泥工、制作、电脑绘画属于拓展型。
4、美术欣赏: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艺术知识,激发艺术情感。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积极探索研究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水平。理顺美术教学和对优秀生的培养,真正发挥学校美术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从学生习惯、生理等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美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五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比以前成熟,线条也较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已经不具备儿童性的绘画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缺少童趣,没有想象力。
(二)从掌握知识情况分析与措施:
这次是学生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将平时教给学生的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完善人格。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3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的教学工作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初步学会记叙文写作。引导学生逐渐更新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学生状况分析
我今年新接任的六年级(2)班的语文,班里的学生原有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因此新学期中,应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4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5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2班语文教学工作。2班共有学生40人。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20%左右。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得过且过,心不在焉。作业马虎,字迹不清楚,甚至懒做或拖拉作业,还出现抄袭现象。还有的上课不专心,讲空话,影响了上课学习的效果,因而成绩不理想。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是:
(1)继续进行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训练。
(2)指导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训训练。
(3)有关句子的训练。
(4)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指导,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
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三、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做到正确、适当、集中。
2、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4、培养学生预习和自学习惯,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
一、前提:目标精准
在备课环节,明晰年段目标、把握文体目标、聚焦课时目标,整合单元目标,尤为重要。
1.明晰年段目标
在低年段,重识字、写字、言语积累等;中年级着力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质疑,体会关键词句,复述叙事作品等;而五、六年级则注重将体会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领悟表达方法、揣摩表达顺序、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体会思想感情等作为训练重点。
2.弄清文体目标
叙事的文章,要关注情节的发展、文章的结构、主要人物以及详略的分配;写人的文章,则要关注细节,重点领悟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动作的刻画等;写景文章,要落在描写的顺序、优美的词句、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而诗词需关注意象、情感、韵律及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3.盯准课时目标
在课堂上,我们要依据年段目标、文体特点,合理调控,立足有效,切实聚焦,关注具体课时中的“核心目标”。要克服面面俱到的思维,努力实现“一课一得”。特别要避免将教学目标分类、分割,甚至固化地将某些目标放在某一课时完成的做法。
二、重点:内容精选
我们应当精选最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教学。精选教学内容,就要对文本进行理线、聚焦,也要重视课内外资源的关联。此外,教师要依据教学的核心目标甄选与处理文本内容,合理裁剪。
1.品析关键词句,体味文字的表情达意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理。”关键词句常常能引发相关话题,凸显课文内容,教学中可通过关键词句的教学,从字里行间读出“弦外音,味外味”。
如教学《慈母情深》中,我通过比较言语形式的差别,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或许学生会注意到这四个“立刻”,或许也会找几个近义词,但他们可能不会想到“立刻”竟藏着“慈母情深”。这一对照,学生不仅懂得写文章要注意锤炼词语,更体会到作者词语的选用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2.品味特殊标点,体悟表达的佳妙独到
标点符号,通常是作者表达时自然的停顿,或者基本意思与情感的表达,但有时作者也会通过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来表达特殊的情感。在教学《春笋》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接着,再让学生读“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这样,两次比较读,他们一下子就比较出了不同。再次指导朗读时,学生自然就注意了逗号的停顿。我顺势问:“通过朗读,你们知道了什么?”一个孩子说:“我知道了竹笋是慢慢地,一节一节长高的,我好像看到它成长的过程。”另一个孩子说:“竹笋的生命力真是顽强,一节一节,直往上长,竟长成了高高的竹子。”
3.留心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李泽厚说,一切的发现都是发明。如我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读、品“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朝游峰洞之中”。学生发现,言语秘妙就在分句之间“三字―四字―五字”的特有语言规律中。
三、实施:板块精简
语文课堂教学要瘦身,还学于生。总体上讲,要立体设计教学流程,建构板块式结构,呈现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矛盾式结构,一般可设计2~3个板块。
1.以学定教,话题切入
课伊始,就可采用“话题切入”的方式,让学生或针对课题,或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来集体讨论,并在教学中适时突破其“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2.以教领学,习得方法
要基于语文学科性质、文本特点,把着眼点放在语文核心素养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实现“授之以渔”。
3.加强积累,沉淀语言
在教学中提高言语形式感悟与习得的几率,中年段的文本解读是关注过的,高年段有机会时也不能轻易放过。当然,同主题的内容可依据相应年段的目标提出要求,从而在训练与积累、习得与运用的过程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吸收”与“吐纳”。
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关注语言形式,就是关注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是一种价值无限的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12-01
一、目标模糊不清,内容杂乱繁多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一直是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甚至是凭自己经验的主观要求。对学生应该形成什么能力,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这一课该教会什么,教师都不清楚,而是一味追求课堂的精彩纷呈,气氛的热烈活泼,课堂设计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使课堂就成为少数优等生表演的舞台,大多数“啦啦队”队员的呼喊,整堂课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情与情的激荡,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读书似小和尚念经,学生实际能力提升较慢。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十分明确具体,而我们常常一只眼睛看过程与方法精彩纷呈,一只眼睛看分数高低论英雄,却把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丢了,以至于教师教得很困惑,很烦累,学生学得很迷茫,语文素养较低。
我们认为,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新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双基”训练欠实,学生能力薄弱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淡化“双基训练”。有的教师认为就不要双基训练了,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个误解。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师傅领进门”的关键时期,他们良好的写字、阅读等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形成。而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视频导入,也有课外拓展,教师都在尽力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至于学生的字是否写会、写好,词语是否会用,表达是否完整流利,都不去细心、耐心的指导,而是高屋建瓴,空中楼阁。到了小学六年级,能够写一手漂亮钢笔字的同学超不过三分之一,在作文中,能够准确使用标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流畅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更是少数。写字质量滑坡,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是各学校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从字、词、句入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跟随时代脚步,我们要对“双基”赋予新的内涵。
三、教学策略不当,阅读感悟欠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能够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不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阅读很难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1)教师仍占主体地位,灌输式教学仍然是主流。课堂上依然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课堂教学的一切环节都围绕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可供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2)教师是为了分数而教,学生是为了分数而学。很多教师的在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重标准答案、重结果、重齐步走的问题,以读代讲意识不强,朗读功力欠缺,设计缺乏层次,指导存在盲目性,读讲尺度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方法与动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僵化,只读死书。(3)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浅尝辄止。在新形势下,有的教师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但由于教师对其研究不透,利用不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虽被采用,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浮华热闹,实效性差。(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附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文本,畅谈感受。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课堂评价模糊,有效生成不足
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小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课堂上,评价简单划一,只是一味地说“你真棒”“读得真好”等,长此以往,这几句评价语本有的激励效果也渐渐消失,变成了一种“家常便饭”,怎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思想的涟漪?另外,介于语文本身的广泛与灵活,课堂上的有效生成也是丰富多彩,如何评价引导,积极利用,也十分重要,某种程度上说,对生成的利用能力也是语文教师能力的集中体现。
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灵活利用课堂生成,精彩进行点评,当教师在课堂中“妙语连珠”时,学生也会像教师一样妙语连珠。
五、阅读写作脱节,课外拓展不足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正如语文教学前辈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在看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只是引导品味文本,很少挖掘突破口,引导学生“有所撰作”,即使有些教师有所设计,也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篇7
关键词: 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 后进生 转化经验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更要关注全体学生。后进生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与能力方面要比其他学生低一些,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关心,引导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效。我多年从事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梳理总结出了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经验。
一、着力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毕业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对后进生学习活动造成障碍的最大因素,并不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我在与后进生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认为语文学习难,自己学不好,不如其他同学,在学习中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活动,学习热情严重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应当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首先,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后进生感受到尊重,在学生中倡导人人平等的理念,让后进生走出自卑的心理困境,积极融入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活动之中。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增强语文学习后进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应,我仔细研究与分析了班级每一位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对后进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积极的情感激发其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着力梳理薄弱环节,拟定针对方案进行补救
对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后进生转化工作应当注重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后进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慢慢形成的。毕业班语文教学中有相当比例的课时是用来进行系统复习的,抓住这一契机对弥补后进生的语文学习薄弱环节具有促进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后进生语文补习的针对性。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详细地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究竟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使补习工作有的放矢。其次,帮助学生拟定补习计划,主要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制订详细的回顾学习计划,将知识点和内容细化,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穿行。最后,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后进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学习方法技巧的培训活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效。
三、着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许多时候,后进生是语文课堂上的边缘化群体,提问、板演都轮不到这些学生,加之班级学生较多,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后进生群体。这样的现象导致这些后进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性降低,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深入性。对于这样的状况,我主要从课堂活动组织均衡化入手,为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提供机会,将学生积极吸引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课堂提问方面,我改变了以往将目光紧盯在优秀生身上的做法,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提问,要求相应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学生回答,难度较低的简单类型问题主要是为后进生而准备的,目的是让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扩大教学互动范围,增强深入性,课堂板演活动也同样充分兼顾到后进生群体,适当安排,调动其语文学习积极性。
四、着力倡导互帮互助,发挥班级结对帮扶作用
对语文学习后进生进行补习帮助,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但是语文教师本来教学任务很重,加上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工作,能够用于课后帮助后进生补习的时间更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化成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将参与补习的队伍进行扩充,吸纳班级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小助手,协助开展对后进生的补习工作。首先,让班级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三名优秀生共同帮助一名后进生进行补习,四人共同组成一个帮扶团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优秀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其次,分别指导学生将补习的内容与进度安排进行细化,明确每一周甚至每一天补习什么,做到循序渐进、稳步开展。最后,在后进生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要求每一名后进生选定一名和自己学习基础与能力较为接近的同学作为对照目标,开展赶超活动,以竞争的态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着力打造分层模式,促进学生在最近区域的发展
篇8
关键词: 小学古诗词教学 现状分析 推进策略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和加强古典诗词的教育,应该成为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而,纵观当今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古典诗词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们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古典诗词及其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以求为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一、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选录情况及特点。
经过我们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古诗词选录情况的初步统计,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语文课本共收录古诗词50篇,其中低年级段(一至二年级)共收录古诗13首,这一阶段选录的古诗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唐诗为主,多为朗朗上口的绝句,例如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草》等。由于较少生涩难懂的词汇,因此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记诵。
小学中年级段(三至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共收录古诗18首,其中抒情类古诗占有较大比重。这一阶段的古诗词仍然以唐诗为主,但已经开始注意引入宋词。相对于低年级段而言,这一阶段所选录的古诗词的主题范围扩大了,出现了表达哲理的作品,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陆游的《游山西村》等。由此可以看出课文的编选者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成长与智力发展,开始要求小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诗词的内涵。
小学高年级段(五至六年级)的语文课本共选录古诗词19首,作品虽仍然以唐诗为主,但宋词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诗词描写内容和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比如张籍的《秋思》、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同时对学生了解和把握古诗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要求学生深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中,领悟诗词所传达的内涵,从而达到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接轨的目的。
(二)现阶段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成功之处。
1.教材安排注重层次性与科学性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通过古诗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分布,可以明显看出诗词作品难易程度的设置呈现出阶梯性,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按照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安排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同时,大部分写景类古诗的教学时段都安排在相应的季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中描绘的景色。此外,小学课本所选录的古诗词在内容上都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
2.现有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较高
现在小学一线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教学基本素质较好,这是小学古诗词教学正常开展的一个基本保证。现在的小学教师大部分都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有一定的古诗词修养。此外,许多小学教师不断进行古诗教学改革的实践,这使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有了保障。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兴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把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古诗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给学生,利用声、画综合的形式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增强了课堂的交互性,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古诗词的学习中,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现阶段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的古诗词一般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这使得一些教师容易轻视其教学,古诗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对于课堂更是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提升。
2.部分教师古文功底欠缺与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队伍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学历较高,教师个人的基本素质较好,但有些教师古文功底不够扎实。这些教师由于自身的古文功底不够好,致使在古诗词的讲解中多照本宣科,缺乏一定的创新与吸引力。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偏重于大量习题的训练,忽略对于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一味强调学生对古诗词的机械记忆。
3.古诗词教学中重知识积累、轻情感体验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过于关注诗词的背诵和默写,普遍重视学生古诗词记诵量的积累,而在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验古诗词内在精华与情感体验方面则有所欠缺,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较少留给学生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二、推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小学古诗词现有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急需修正,同时在新课改不断深化与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更需重视。当前,提高小学教学中古诗教学的质量,发掘古诗词的内在底蕴,以古诗词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显得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当前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古诗词教学呢?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习得。
推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准确解读古诗词的能力,用优美的语言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画面美、声韵美和意境美,用动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由于古诗词具有诗画相融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感知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联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身临其境,获得古诗词美的熏陶。
(二)倡导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古诗词教学之中,将游戏搬到课堂上,以多种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古诗词表演,给予表演好的学生奖励,将表演与诗词讲解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
(三)在学校开设与古诗词学习相关的兴趣班,扩大学生对古诗词的接触面。
课堂教学由于课时有限,不能充分满足那些对古诗词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开设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鉴赏兴趣班,扩大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接触面。
在古诗词兴趣班中,可鼓励小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作品不拘泥于形式,重点在于通过自己的创作加深对古诗意境的体验,引导学生对名诗进行模仿,或让小学生将其看到的、听到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件用古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将表达得好的作品进行张贴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将经典的古诗词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在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对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小学生的文学修养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突出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需要长时间的贯彻落实,对于古诗词而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整个社会重视古诗词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样,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我们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洪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蒋曹斌.走进古典诗词[J].小学生导读,2007,(10).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一、语言情境要愉快
小学语文课堂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的愉快,语言愉快的主要内涵就是对课文的学习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例如:课外引导六年级学生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你会被文中美妙的意境所打动,你会被优美的词句所感染,你会陶醉于“柔和的月光”之中,你会被那“弥望的田田的叶子”所吸引。然而你是否考虑了它的语言愉快?是否达到了通过这篇文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其实文章的内容很好理解,只要指导学生多读,然后仿写、练笔、讲述、再读,就能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情境要愉快
美好的情景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乐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有时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长久保持发展下去,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如学习《春》时,文本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长卷风景画: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文中有画、文中有诗,可谓诗画合璧。
三、互动情境要愉快
教学中我们一般只注意到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活动,往往忽略了生生间的互动。事实上学生间的关系往往比其他因素对教学的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小学语文课堂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也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既要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要善于了解别人、帮助别人。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让合作与交往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者和促进者,甚至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都得到了较好发展。
四、师生关系要愉快
新课程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愉快、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愉快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师生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学习。教师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探讨,促使彼此间愉快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实践情境要愉快
小学语文教学的涉及面很广,小学语文老师不但要知识渊博,还要有丰富的阅历、良好的素质,这对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创设语文实践情境非常重要。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强调“社会本位”的思想,即强调社会需要,按同一个模子培养和塑造人,这就难免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的应试教育状况,忽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后来提出的“人本位”的教育思想及《新课标》提出的强调个性发展,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但也给教育带来了随意性和不可控性。事实上小学语文教学的“社会本位”与“人本位”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的,只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应对两方面都加以重视,遵循一般要求与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观点来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模式,使“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教育观融为一体,创设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愉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大”的小学语文观念,也就是说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平衡发展,全面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听、说能力方面的训练,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听、说能力显得愈来愈重要。学生毕业后要步入社会,如果没有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另外,语言能力的这四大方面本身也互相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也会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
篇10
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生疏的眼睛,如今都成了好友刚过去的一学期中,在学校领导的指导栽培下,我与广大教职工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和其他教师的指点,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一学期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上课。
我知道教学一定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我总力争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里学习,不时在课堂上渗透些课外知识,这样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很好。我天天都会花写时间在我的专业学习上,然后把我所学知识更专业化、更纯正地教给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学习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工作中,为了能够适应自己的教学,我知道唯有刻苦钻研不懈努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倾注每一份执着,每一份认真。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遵循课改理念,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课堂内面向全体同学,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时甚至给后进生多一些发言机会。
二、备课。
我深知备课是教学成败的要害。只有吃透教材,备好每一堂课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本学期我担任六(3)班的语文教学任务。首先备课时我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反馈,所以我平时尽可能与学生多接触,和他们交朋友,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情况以及他们的薄弱之处。这样备课就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教学手段,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预见学生可能碰到的难点,于是我除了广泛猎取教育杂志上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把这些先进的理念、方法运用到备课中外,我还非常重视与同组教师的讨论交流并向他们虚心学习。这样既吸取了集体聪明,又注重了个人钻研。
三、教研教改。
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平时我也非常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每当校内外有教科研活动,我便虚心前去学习,及时总结,写好心得体会,吸取经验;积极申报教研课,做到向老同志多学习,跟同仁们多交流;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不断研究,每次利用外出函授或业务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练好基本功,尽管苦点,累点,课时多些,我也一一克服。
- 上一篇:语文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 下一篇:体育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