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
而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影响,对于当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已经积极投入到大气污染环境的研究和治理中,从而使得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对大气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能够了解大气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而采用科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氛围。
1 大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内容
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车辆排放的尾气,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车辆的数量也逐渐在增多,尾气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城市中的氮氧化物数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此外,石化燃料燃烧、化肥燃料排放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这也是导致现如今雾霾天气增多的重要原因。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主要是监测煤炭、石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细小颗粒物等,[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中,二氧化硫是最为严重的,如果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标准,就会引发人类的支气管炎、结膜炎等,由于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差的人影响更为明显,容易使其患上各种疾病。通过光照,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氧化剂发生作用,就会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也需要对硫氧化物进行认真的监测。
2 大气环境污染物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监测制度体系建设
在对大气污染物进行治理时,需要明确其污染源,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范围,使得污染物的监测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完善监测站的建立,使得大气监测技术得以优化和改进,实时监测当地环境的变化情况,了解污染源,使得监测工作更加针对、科学。加强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网络环境监测,重点监测重污染地区以及人工监测难度大的地区,了解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2]对于重工业地区,可以将永久性的监测平台设置在这里,相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监测的结果明确大气排放的具体标准。
2.2 实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我国的工业生产中依旧大量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将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这种燃料的能耗高,会造成极大的污染。要想使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就需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集约式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使得资源能够高效利用。大力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使得我国的能源结构得以优化与完善。
2.3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效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的治理条例,对于环境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不达标的重污染企业需要停业整顿,对城市工业区进行合理划分和布局,使得污染物能够有组织的排放。实现城市各管理部门的合作,对露天施工以及车辆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督和治理,借助于新媒体的作用,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保证大气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解决。
3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方法
3.1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不同的气体有着自己相对应的光吸收频率,即使是将不同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气体也会独立的吸收自己对应的频率光谱,并不会干扰其他气体吸收自己的光谱。在监测混合气体就可以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这种红外吸收光谱法对气体的浓度监测时,主要是依靠频率的不同进行的,相比于实际的仪器,这种监测方法不会轻易老化,也不会轻易出现中毒的现象。实际的监测仪器有着自身的测量的限度,测量的结果并不准确。使用红外吸收光谱法能够防止出现这种问题。红外吸收光谱法测量时需要在低电压下进行,防爆性比较好,在矿井、煤气站等容易爆炸的地方使用这种监测方法是比较安全的。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监测准确性也比较高,能够长时间使用,受到信号干扰的程度比较小,因此使用比较广泛,在军事领域中也能够体现其优势。
3.2 计量法
对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的浓度进行监测,通过具有切割特点的采样器,在稳定的速度下抽取待监测的气体,将不满足监测条件的固体颗粒物进行筛除掉,利用滤膜截流需要监测的颗粒物。在平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以及气体采样的体积进行测量,从而对固体颗粒物的浓度进行测量,处理滤膜之后,可以进行组分分析。[3]
3.3 电化学法
利用传感器的化学原理,将与气体浓度相关的电信号输出去。这种测量的方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气体使用的电化学装置也是存在差异的。电化学法主要是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有机、无机气态污染物进行监测,如甲醛、二氧化硫等,就可以使用电化学方法进行监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气环境污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一定要提高重视,加强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中需要先做好污染物的监测工作,明确大气中污染物的成分以及比重等,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对监测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秀华,王鹏远,施泰安,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大气被动采样技术[J].环境化学,2013,10:1956-1969.
篇2
关键词:强化 城市 大气环境 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24-01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期,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推进了国家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过于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我国能源的损耗以及污染扩大,特别是人口密集度高的城市地区。
1 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意识落后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国家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绝大部分的政府部门都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集中粗放型为主,致而忽略了经济发展中对城市大气环境的管理[3]。如此,导致了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各种因空气污染而引起的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因此,要提高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水平,解决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就必须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管理意识,从根源上要改变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方式。
1.2 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造成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问题严重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超出国家规定的城市大气排放标准的企业,环保局往往只能采取制止措施,却不能对企业相关负责人采取有关的行政措施,导致污染超标企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城市大气环境进行污染。虽然近几年将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法纳入环境管理方式,却仍不能有效的制止企业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因此,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建立一个惩罚与奖励并进,制止与监督同行的一个系统的、完善的城市大气污染管理机制。
1.3 大气环境管理与经济管理脱节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与经济管理工作是严重脱节,经济有关部门并不能跟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有效的衔接。甚至可以说,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受经济管理部门的影响,并不能有效的将工作施展开来。因此,导致了企业在环境保护部门吃了闭门羹就去经济管理部门求情的不良局面。然后,只有将环境管理与经济管理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双轨式的管理方式,才能从真正的改变我国经济粗放型的现状。
2 有效改善大气环境管理问题的措施
2.1 提高思想意识,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管理机制
大气环境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难度大, 技术性强, 涉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仅靠环保部门一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办到的[1]。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由此来看,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因此,要改善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就一定要从思想上有所认识及提升。特别是进行环境管理工作的环境保护局的工作人员,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保护环境这个中心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兼顾起来,建立出一个完善而有效的大气环境管理机制,最终建立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目前乡镇发展迅速,不少企业有将企业逐步转向乡镇的趋势,在建立大气环境管理机制时一定不能忽略乡镇大气环境管理部分,要将环境保护工作分层到级,落实到人,避免大气环境污染的转移。
2.2 制定完善的城市大气防治规划及清晰的治理目标
环境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认识到环境污染治理额长期性和艰巨性[1]。因此,针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这个问题一定要从宏观上做好长期的污染防治规划。随着近几年人大代表会议的召开,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也逐步走上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进程上。在制定城市大气防治规划时,应该同“五年计划”一样,将长期治理污染的过程分化为数个阶段,以阶段规划为主要目的,逐步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并且,将阶段目的的具体目标由上而下分致各个省、市、县,将环境保护也纳入到对政绩考核当中去。
2.3 提高环境保护立法力度和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法律是国家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国家强制力最有效的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也主要秉承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因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应该要得到法律的支持,更应该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力度,更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不断来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地广辽阔,天气气候多变,在大气环境保护立法的时候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依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具体情况设立灵活性强的法律法规。
2.4 以经济为杠杆,撬动环境保护大石
环境保护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发展经济的盲目性,反过来,经济调控也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手段。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煤炭,逐步出现了能替代的其他环保能源,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甚至是潮汐能。国家对于这些环保能源都会予以一定的国家经济补助。而市场的优胜劣汰也逐步突显了这些环保能源所占有的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以此运用经济调控手段来促进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保护。针对因汽车尾气而产生的城市大气污染,目前已经研究出用电力或者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方法,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由此可见,运用经济的手段有时甚至要比法律规定强制措施更加具有灵活性,也推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以上探讨了关于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措施。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与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更应该要与自然和谐。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应该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2]。环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的发展。为了城市、国家的长久发展,城市环境管理应该要重视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保护,并在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赵以忻,仲良喜.关于强化城市大气环境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0,2(3):4-9.
篇3
环境保护论文2200字(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论文
摘要:基于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分析出通过地理教师挖掘环保因素,渗透环保知识;组织课外活动,强化环保意识;抓住教育时机,合理设置问题三种教学策略,来实现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最后分析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保护教育;环保意识
根据素质教育和实施和课改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环境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地理教师需要为学生渗透环保和节约资源方面的知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肩负起保护环境的重担,自觉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挖掘环保因素,渗透环保知识
对于高中的地理教材,其环境保护资料都是隐性存在其中。因此,需要地理教师全面了解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充分的挖掘环保因素,并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教育[1]。同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手段和形式,以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根据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学习情况,拟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围绕环境保护为目标,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去深入的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确保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湘教版《海洋与人类》教学中。地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掌握人类现阶段对海洋空间的利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协调好人类社会与海洋发展的关系。因此,地理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比如:8万吨塑料垃圾,在美国加利福利尼亚和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水域堆积,形成大太平洋垃圾带,数以万计的塑料微粒,被浮游生物摄入,通过大鱼吃小鱼的食物链传到,最终在导致很多海洋动物的死亡,在其肚里发现大量的垃圾,甚至一些进入到人类的身体里。从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垃圾的危害,以及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方式,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威胁,促使学生自觉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组织课外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就让学生关注环境的问题,能够参与到解决之中,树立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育,转化为实际行动,组织课外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首先,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环境保护活动,开展环境的保护宣传,让环境保护进入到每一个家庭之中,鼓舞全社会的人共同保护环境[2]。其次,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展开环境保护行动,比如学生可以捡垃圾,并将垃圾正确分类;或者检查学校内所有水龙头是否关闭;以及到超市进行宣传,尽量不使用塑料袋等等。
比如,地理教师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小区中发放环境保护的宣传材料,呼吁更多的人保护环境。同时,当学生看到有人随手乱扔垃圾,可以给予其一个环节保护的宣传单,让人们意识自身的不良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另外,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变废为宝的作业,让学生将身边的一些废纸、废纸盒等材料,制作成一个实用的物品。从而,通过学生身心力行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发扬环境的保护美德。
三、抓住教育时机,合理设置问题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所以,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寻找适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地理知识,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逐渐加强学生对环境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动机,能够从自身做起,不断改正以往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逐渐成正确的环保观念[3]。从而,学生开始以身作则,实施光盘行动;在超市中不购买塑料袋;对日常垃圾合理分类,将可回收垃圾进行收回再利用,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完成对环境的保护任务。
例如在湘教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中。地理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能够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对自己身边的环境提出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因此,地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危害环境的现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比如:环境污染包括几种形式?环境问题主要包括那三个大问题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列出一些解决方法和措施。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地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充分的融合,让学生在掌握具体的地理知识同时,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习惯,从而肩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投身到环境污染防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对环境的保护任务,让未来的世界更加干净美好。
环境保护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及防治对策论文
摘要: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较多城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大气环境的保护,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失衡问题日益严峻,这种问题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此,必须重视大气环境保护。本文在全面了解大气污染危害的前提下,主要分析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并对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1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是常见的一种环境污染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待达到一定时间后,危害人体健康,或产生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当大气被污染后,因污染物质来源、性质、浓度等存有差别,或污染地区所处地理环境等不同,均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引发支气管疾病等。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于工农业而言,大气污染危害严重,甚至会影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损失。于工业危害来讲,大气污染物中的大气酸性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或腐蚀工业材料、设备等。
3)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为产生大量颗粒物,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减少太阳光到达地面的辐射量。
2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大气污染最为严峻,甚至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并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威胁。所以,必须重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找出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1)大气污染监管不足。大气污染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加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数量少等因素,导致现实环境监管中,极易产生监管漏洞,以至于无法满足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此外,由于监管不足,导致企业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仍很严重。
2)废气排放量大。现阶段我国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各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生产废气,其排放量约占整个大气污染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是最严重的污染源头。针对工矿区而言其排放点相对比较集中,有害气体成分浓度较高,是环境工程大气治理的重点。此外,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私家车、货运车等各种大中小型车辆穿梭在城市中,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使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提升,但车辆排出的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却少有人关注,现在人们在出行时很少会选择步行,目前每年出现的雾霾天气很大原因都是由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造成的。
3)研究资金投入不够。近年来,国家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大气污染治理,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高投入、见效慢的项目,若研究资金不到位,很难达到精准治污的目标。目前,总体来讲,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支出规模小、预算执行进度慢、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必将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后期各项治理工作的开展。
3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及防治对策
1)提高监测与控制大气污染力度。对于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而言,开展的治理工作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我国环保单位应肩负好自身职责,应进一步提高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认知,更新传统治理理念,在思想层面上重视环保工作。就现存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国有关部分应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处理与治理,严格分析大气污染具体情况与有关数据,加强和其他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提高治理举措的综合性。在开展工作时应严格控制与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及时排查其中的超标污染物,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污染治理方案。
2)合理规划城市工业,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对于主要污染大气环境的工业产业,优化其生产方式、控制气体排放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各城区都需要加强工业管理,因地制宜的开展合理有效措施,找出污染源、制定解决污染方案,控制好污染物的持续排放,并引进先进科技设备,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做到循环再利用,节约了资源,也消减了对大气的污染程度。相关部门还要及时派出人员对各个工业企业进行排查和检验,合理规划城市工业,做好大气数据的汇整工作,实施科学布局,对大气污染做好预防,制定好及时的解决措施,积极发挥相关部门功效。
除了合理规划城市工业,还需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将工业运转中的不合理之处及时做到调整并取缔,将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生产环节做到有效控制和管制,或是换取生产方式,将环保放到首位,增加环保力度,增强设备支出。当下,工业产业需要紧跟时展需求,调整发展路线,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将产业结构做到从低度化向高度化转变,促工业生产与大气环境保护方针的融合。此外,还需要加强工业企业间的宣传工作,将保护大气环境作为发展方向,提升相关企业领导的意识高度。
3)增加设备更新资金投入。在环境工程中要想更好地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一方面相关人员应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对治理大气污染计划与方案加以完善,以此加大投入大气污染工作治理力度,并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减少工业生产与企业中,因为设备落伍而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从技术方面提高大气环境保护能力。我国有关部门与单位应该将环境保护政策严格落实,针对违反该方面条例的单位与行为需要予以应有的惩罚,防止加剧污染环境程度。不仅大气污染会限制地区经济发展,更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若大气环境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理,则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提高治理意识并加大资金投入,在提高环境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控制污染源,推广清洁能源。想要控制大气污染排放,做好大气污染工作,就需要从污染源头抓起,减少和杜绝污染源头继续向空中排放污染物,这是解决大气污染必须做到的工作。污染源头类型多样,可能是灰尘,也可能是汽车尾气,还可能是家庭油烟,还有不可忽略的工业气体,相关部门要抓好各行各业的发展细节,充分发挥职能,管理好各种气体的排放,切实加强市区、城区、农村的污染源管控,积极排查不达标的企业、产业,查封或处罚不按照相关规定办事的企业单位,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产出。
除了做到严格管控污染源头外,还需要大范围的进行清洁能源宣传,鼓励支持各类产业引进清洁能源,改变传统能源的消费结构,加快清洁能源的推进速度。清洁能源覆盖面广,如风力、水力等,都是无污染的好能源,能较大程度上取代传统污染能源,对于企业发展、大气环境保护都是极好的。清洁能源的推进需要企业的努力,也同样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引进先进能源设备,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空间,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多的努力。
篇4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成都市连续不断的雾霭天气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大气污染更是成为了热点问题。成都市地处川西北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交接地带,在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下,成都市形成了相对湿度大、静风天气多、逆温出现频繁、空气流动慢、污染物不易扩散、以及悬浮颗粒物容易吸附增长的盆地气象特征,也是让成都市大气环境容量与沿海城市相比出现先天不足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成都市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产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机动车尾气排放、人民生活排放的污染物、秸秆燃烧和扬尘等。目前成都市高污染燃料依然在能源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且在新世纪里,随着成都市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长,万万不可忽视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二、成都市原有城市发展布局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当前成都市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必须重视环境问题,提早防治。成都市的城市布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从清代形成的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布局,到50年代核心放射的基本布局,80年代“环形加放射”布局,90年代的扇叶式布局、向东向南发展。成都市一直围绕着中心呈圈层式的城市形式向四周扩张。然而成都市原有城市布局已经渐渐的不能适应城市发展新的需求,城区大气环境容量已经发生超载并引起尘都现象,。一方面,城市中心城区由于过分集中,负荷过大;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区的部分传统服务功能或者落后的产业,若是不能转移出去或者重新改造, 必将影响城市新功能的形成,也会影响环境的治理。
总的来说随着上世纪80、90年代后,成都市进入大发展时期,不管是单中心的圈层式城市布局,还是放射状的道路发展形势,或者是燃煤式的能源消费结构,都已经跟不上成都市的发展步伐。成都市新的规划发展方向迫在眉睫,在新规划中,对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的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必须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合理的规划。
三、成都市城市发展规划改进对策
对于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必须要懂得科学地利用大气环境地自净规律,明确成都市大气环境容量的荷载力,合理的布局成都市的发展方向。新时代,新危机与机遇,对成都市现有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一)调整完善现有城市布局
新的城市规划将不在搞同心圆式的中心结构布局,而是规划成组团式的结构, 大力发展卫星城镇,建立次级城市中心,以缓解中心城区的压力,释放成都市的发展动力。
新世纪以来,成都确立了“一区两带六走廊”,向东向南发展布局,历史上首次从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目标把成都打造成“田园城市”,塑造“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新型城乡形态。图中合理地引导中心城向四周扩散,围绕着中心城建立六大走廊,建立分中心,缓解了中心城的压力,也有利于把城市发展活力解放出来。并且,规划积极利用了龙泉山和龙门山两个生态旅游区,充分地挖掘了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
(二)做好城市绿地保护规划,发展城市绿地净化作用
在城市建设布局中, 结合城市绿化,发展植物净化是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强化生态绿地建设,构建城乡贯通的生态体系,增加城市通风量,有效地增加风速风量,提高大气环境的自我净化功能。例如:在规划过程中要严格保护中心城区现有绿地,通过新建大型湖泊湿地、塑造亲水的生态景观、打造宜人的生态景区,增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优化城市大气环境。逐步实现城市生态良性循环,最终把成都市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和田园城市。
(三)强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合理开发城市大气环境容量
工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的直接因素,而工业最常用的能源就是煤炭。所以首先控制燃煤消费总量,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并逐步扩大全市禁煤区域。要实现燃煤的清洁利用,改造那些低效利用、污染处理力度的产业,既节约能源,也可以减少燃烧煤炭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时在考虑工业产业布局时,定要加强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城市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个功能区的发展布局、结构与规模,充分发挥大气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四)优化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成都市交通规划不该只是多修路,更应该是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交、地铁出行率,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成都的地铁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地铁线路从横交错,织成一个覆盖成都全域的大网。
道路规划时应该注意, 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尽量错落有致,便于街谷地区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汽车尾气等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更要在行驶在道路上的机动车身上想办法。要严格控制新车环保标准。还可以发展公交自行车,这种既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缓解大气污染境况和引导全民健身的工具,对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宜居的城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结论
篇5
【关键词】新疆大气污染技术瓶颈环境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已经或正在进行。新疆地区因其自身的多方面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努力,可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出现了很多技术瓶颈,出现了大量的工程难题亟待解决。由于城市和农村地区能源结构调整进展不够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方面的污染尤为突出,温度较低而采用的集体供暖措施近年来有恶化大气污染问题的趋势,甚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不科学性都对新疆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解决造成不利影响。
二、复杂地形造成大气污染问题治理瓶颈
新疆地区特有的复杂地形造成的大气扩散规律成为了空气污染气象学专家们研究的重要关注项目。新疆是个多山地带,经济对于能源、工业和交通的发展需要慢慢牵涉进了复杂地形情况下大气环境问题。同时新疆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域宽广,大多数地区地形属于丘陵或山区地带,这些给当地的工业和民用生产发展的环评中大气的预测影响制造了难度,很多现在成了发展的技术瓶颈。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规定,此类复杂地形地区发展建设需要进行专家评定其综合环境影响。复杂地形对污染物扩散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地形地物的高低、体积和形状等,密切影响着大气的质量。河流、山脉、沟谷的走向较大影响着主导风向;气流会沿着山脉和河谷而流动;山脉对风向还有很大阻滞作用,特别是封闭的山谷盆地的四周群山的屏障作用影响,主要只有静风或小风,不利于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城市中的大体形建筑物、高层建筑物和想死的构筑物也都造成小范围内的气流涡流,阻碍大气污染物扩散速度,在污染物停滞处,污染往往很严重。统计规律发现建筑物背风区由于风速下降减少较快,污染物停滞积蓄,浓度往往较高。由于多种原因,复杂地形影响着空气流场的分布,造成不同于平原地形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分布,有时会造成同一地形的不同部位在不同时间污染物浓度异常的高。首先是山体地势较高,使得山体反射,山体阻挡了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扩散,成局部地区高浓度;其次是山区的复杂地形,周围高耸的地势,降低了污染源排放的有效高度,使得迎风坡浓度偏高;再次是山体背风坡的地形波和强烈垂直扰动,泻下了过山污染物,使得烟气下洗,出现地面高浓度污染;同样山体夜间冷却气流沿山体下滑效应,也造成局部浓度高;此外还有复杂地形的烟熏效应和静风效果都会形成局部大气污染集中等技术瓶颈。
三、煤炭产业造成大气污染问题治理瓶颈
新疆煤炭等资源丰富,其生产和消费过程涉及到了很广泛的环境问题,若从大气循环等环境理论观点分析,甚至关乎着全国的经济发展。就大气污染而言,煤炭等资源开发和利用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生态平衡破坏;煤炭直接燃烧产生有害气体和CO2等造成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煤田油田有时的自燃不仅破坏资源更污染环境等。根据新疆环保《环境状况公报》2005~2007年报告表明,2005到2007年,新疆地区19个被监测城市中,只有极个别城市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近年来新疆煤炭消费量仍旧逐年上升, 1999年煤炭消费量2655.25万吨到了2006年已经增加至4436.2l万吨,增长率67.1%,年均增长率7.6%。二氧化硫排放量1999年为33.71万吨到了2006年增至54.93万吨,增长率62.94%,年均增长率7.2%;烟尘排放量1999年为24.39万吨到了2006年增至28.18万吨,增长率15.54%,年均增长率2.08%。数据对比发现,新疆地区大气环境污染与煤炭等资源开发和消费有着直接关系,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煤炭开发总量之间有着0.95的相关系数,烟尘排放量也同其有着0.82的相关系数。随着供热、发电、建材、炼焦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新疆煤炭市场仍旧处于高需求状态之下,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产业的运行同大气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成为了相关部门的巨大难题。
四、砖厂等工业污染造成大气污染问题治理瓶颈
新疆地区有很多乡镇和个体私营性质的砖厂,由于其企业法人代表对环境和资源意识较淡薄,有很多没有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生产单位存在,他们基本没有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划和措施。砖厂等气体排放量巨大的工业单位不经处理直接向大气中排放生产废气,短期间影响着当地的空气质量,长期来讲严重危害着整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生存水平。此外,砖厂等资源消耗巨大的单位将大量新疆肥沃耕地变成废坑荒地,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土壤贫瘠甚至沙漠化。
五、结语
新疆地区的地形较为复杂,资源使用更是严重危害着空气质量,各个相关单位必须早日采取更多积极措施抑制更加恶劣的后果发生。当地环保职能部门甚至整个政府部门要改变环境工作思路,组织实干力量进行大气环境污染物结构、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治理工作。从当前环保工作的形势出发,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在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走综合能源使用的路子。积极研究制定适合新疆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之有效且有利于整个地区环境质量达标的排放指标标准,从体制、法规规范和标准建设方面着手,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治理之中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君.曹琼辉.浅析复杂地形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J].科技资源,2011,6:146-147.
篇6
1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规范分析
气候变化是在相对长时期里气候呈现出恶劣趋势,导致有害于人类的不良影响发生,主要由人类自身原因所造成,例如:过量排放温室气体,不合理开发土地,森林植被锐减等等。而气候变暖带来的是全球性的生态灾难:陆地面积减小,粮食减产,物种多样性遭受破坏,疾病流行等等。为此国际社会制定了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6(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和5京都议定书6(KyotoProtocol)。为寻求和保持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平衡,建立了相应的国际合作机制。按照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分担理论,实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依照各国商讨拟定的行动计划时间表削减排放量,其中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其实际履行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各国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依此提出气候变化政策建议,力图形成清洁发展机制,实现节能降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南非政府与企业签订/气候变迁协议0,政府更加精确地估计温室气体排放量,拟定温室气体清单,通过清洁能源行动计划提高政策实施力度,运用税收激励、排污费等市场手段的创新机制。德国执行年度5国家气候保护计划6,建立对于每年气候保护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的机制,增强能源使用效率,确立政府燃料战略,成立二氧化碳削减部际工作组,编制政府温室气体减排报告,多方面、多途径、全方位地控制有害气体排放,清洁生产的实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防止了气候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6提出:对于全球变暖,各国都应当承担责任,其中发达国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于此,要求发达国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气候变化造成有害影响,并且给予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和援助,共同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5京都议定书6是框架公约的具体化,规定了美国、俄罗斯及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具体额度,要求他们到2010年至少减少1990年排放总量的5%。提倡各国建立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行(JI)。温室气体排放的数量与工业、交通等的行业规模、生产方式相关。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处于先进水平,与之相应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量也是巨大的,因此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也随之加大。减少排放也就意味着控制生产建设规模,势必影响到经济发展。这也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怎样才能既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又不有碍于经济发展呢?公约是各国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调和的产物,其间大国施加了更多的影响。美国对于减排采取强硬态度,没有遵守国际承诺,势必加重各国减排的负担,由此也使国际法的效力大打折扣。在国际法律机制的建立到执行的过程中,国家立场、国际政治格局、经济全球化等等因素掺杂综合,形成错综复杂的国际法律关系,其调整、整合及协调是博弈各方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结果。
2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与立法实践进展
我国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也是随着相关国际公约的起草和制定逐步开展起来的。气候变化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气候变化导致的影响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就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和可变化性。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气候变化预测、影响评估、综合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制定5中国国家气候计划纲要6和5中国气候系统观测计划6,系统研究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全面、真实的信息资料;建立大气环境监测预测,分析、模拟气象灾害及其危害后果,及时了解掌握大气、气象及气候发展变化状况,采取适应性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导致气候变化的有害因素;进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在于防治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着手研究编写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从宏观战略角度考察全国气候现状水平、气候资源潜力、气候变化趋势,结合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限制因素,提出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正确评估气候资源水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气候0、/安全气候0。发挥国际和国内两种力量的作用,共同解决大气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为此,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澳大利亚确立了亚太地区清洁发展和气候变化伙伴关系,通过各国之间清洁能源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开发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危害。为控制大气污染造成气候有害变化,颁布实施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6,为适应大气、气候环境变化该法已经进行了两次修改。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国家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即在限制排污总量指标的基础上实现逐渐削减。并且与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结合实施,同时引进市场机制,逐步开展排污权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因素的自觉调整功能,实现排放者之间排放量的余缺调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于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即实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制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实现量化、标准化的管理和监督。实行大气环境的区域控制制度,包括划定/两控区0、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通过采取更加严格的制度措施,有效扭转上述区域大气污染恶化的趋势。改善能源结构,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国家鼓励、支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逐步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量,直至停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从而有效遏制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我国现行的5大气污染防治法6主要是针对燃煤产生的气体、其他工业生产废气的排放、机动车船排放的尾气以及粉尘、恶臭气体排放而实施的法律控制,在进行末端治理的同时实行源头管理,包括清洁能源使用和清洁生产。立法鼓励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实行落后工艺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并且国家鼓励采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名录。
篇7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原因;治理措施;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R122文献标识码: A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 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
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1工业生产
在大气污染源中,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占有较大的比例,同时交通
运输业的发展也使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多。通过对大气污染物抽调检验的结果中可以了解到,在直接燃烧的燃料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其中大气污染物大约占总排放量的96%左右,在排放的污染物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气体为SO2、NOX和CO。通过对大气污染物含量的检测可以看出,大气污染物中的工业污染物占有大约20%的比例,这些工业污染物一般都分布在工业聚集区,所以这些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最高。从我国燃料使用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仍然将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并且在这些煤炭中,绝大多数都为高硫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一般会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去选择高硫煤,这一选择也直接导致大气中SO2的排放量增多。在大量的工业生产厂家中,化学工
业和煤炭工业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最为严重的两个工业,这也预示着在今后治理污染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治理这两大工业。
1.2交通运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来说,一般都会购买私家车,通行车辆的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就自然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在汽车尾气中,包含大量
的CO,这些物质不仅会破坏纯净的大气环境,而且会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大的车辆中,不仅会排放污染气体,同时会排除大量的固定颗粒物,这些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在部分城市允许柴油车通行以后,城市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由于大部分道路的设计都为“凹”型结构,所以沉积在道路中的灰尘就难被缝吹走,这些沉积物就是导致天气发生雾霾和扬尘现象的主要原因。
1.3绿化建设
对于一些以工业发展为主的新兴城市来说,其绿化的速度远低于工业发展的速度。在城市建设中,只有政府、部分机关单位以及机关团体中的绿化水平能够达到绿化的基本要求,而城市的其他绿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空气净化的需求,当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侵袭城市时,现有的城市绿化根本不能应对,这也是造
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2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2.1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途径的新发现
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大气污染防治途径,要确立“节能环保”的防治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来有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的生产工艺、加强对高硫煤的清洁改造、合理使用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能源、加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管理、做好城市绿化等。
2.1.1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加强对水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核能,并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源等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资源的开发纳入能源结构的改革之中。目前,我国待开发的水资源还有95%,其开发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未来应该大力调整我国的能源利用结构,积极发展新的能源战略,改变目前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利用局面。
2.1.2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工艺生产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的工业生产,从而实现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质的排放和减轻大气环境污染的目的。
2.1.3加强对煤炭资源的改造,增加低硫煤的研发和使用,并且加强对煤炭资源使用的控制,大力推广新型节能煤,加强对煤炭资源燃烧方式的改进。
2.1.4依法加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监管,确立明确的有效的城市大气环境标准,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总量,除了要做好城市绿化规划之外,还要切实做好对工矿企业数量的控制,减少城市中心区域高耗能、高废弃排放企业的数量。
2.1.5加强城市建设中的施工工地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大型煤堆、料堆全部实现封闭存储。
2.2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植树造林一直被认为是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且成本低,还能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绿化环境,也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树木能发挥光合作用,充分发挥植物净化大气的作用,为此,应扩大植树造林的面积和范围。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汇集区的地形地势、风向和污染气体的季节分配,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包围式或隔离式的林带,让那些含尘、含污染的气体在大气中被树木吸收,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有研究显示,不少植物具有一种以酶作催化剂的潜在解毒力,可以分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或形成一些大分子络合物,降低这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因而对大气具有特殊的净化功能。每种植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00多公斤SO2,并吸收30多吨灰尘。
2.3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如果城市的污染源已经确定,并处在稳定的阶段,那么大气污染状况就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主要受气象条件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充分利用气象条件,是控制大气污染,减少污染物传播,实现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自然的途径,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要提供详细的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还要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的出现是大气污染已经恶化的重要表现,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3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新技术的应用
3.1生物质成型技术
投入25%左右的外来能源(电或柴油),把分散的生物质加工成不同密度的棒或块,直接燃烧,其热值达1600-2000 kJ/吨,体积缩小6-8倍,燃烧性能优于木材,相当于中质煤,成本一般低于160-200元/t。凡使用煤的民用热能设备,如供热水锅炉、取暖炉(壁炉)、炊事炉灶等都可以以此为燃料。以木质素原料为主的生物质还可以碳化,作为炼钢和热处理的工业原料。
我国在2010年前可向城市提供2亿t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生物质燃料,烧煤的设备改造一下即可使用该种燃料,但在市场化初期需要投资,每台300kg/h的成型机需10万元,用公司+农户的投资办法,每个县(小城镇)都可建成生物质收购市场。原来用煤的单位,可变去煤矿运煤为到农村拉“煤”。直接燃用生物质成型块的优点:一是对大气的污染非常低。生物质主要成分是木质素、纤维
素、半纤维素、树脂、木腊等碳氢化合物,烧烧后的主要产物是H2O和CO2,从大气中碳的循环来看CO2属零排放。此外,燃烧中S和N的氧化物极少。若提供2亿t成型块可替代1.5亿t煤,即可减少烟尘排出量约30t,SO2约750t,NOX约120万t,CO约1.2万t,而且使用过程中不存在固体垃圾的排放问题。二是成本较低,价格和煤相当,而且开采投资较少,与煤相比可以忽略。三是便于操作和推广,不用较大幅度的改变职工家庭生活习惯即可以使用,而且条件具备的地方可用于小型发电机发电。为推动这项技术推广,国家可制定初期辅助政策,把烧煤的排污费转用到这项技术的推广上来。
通过开放利用生物质成型技术,可以在国内形成新的产业,是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资源进入城镇使用的最好途径。
3.2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是生物质原料在缺氧状态下通过热化学反应把固态生物质原料转换成洁净的可燃气体的一项新能源技术。经过气化每kg秸秆可产生2m3可燃气,热值可达5300-6 800 kJ/m³,燃气成本0.11元/m³。
利用该项技术同样可大大降低CO2以及其它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一般来说,投资25万元,可供220户城镇居民用气。当然目前脱焦油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但采用综合措施后并不影响推广。
3.3酒精燃料的利用
历史上第一台内燃机烧的燃料就是酒精。生物质酒精是发展汽车代用燃料最有前途的途径。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和尝试,巴西政府1975年制定了全国性酒精计划,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生物液化技术应用计划。目前1 000万辆汽车中120万辆全部用纯酒精,其余用23%的酒精和汽油混合液。美国1979年颁布了鼓励生产酒精的法律。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酒精生产国,每
年的酒精产量已达1.2亿桶。目前出售的液体燃料中,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汽油混合燃料V(酒精):V(汽油)比例为1: 10。目前世界上有10个国家的酒精生产量在增加。
用糖蜜生产酒精成本最低,用纤维成本最高,但纤维年生产量大,关键是从技术上突破降低生产成本。我国沈阳农业大学已研制一套新的甜高粱制酒精的工艺,目前正与意大利合作生产酒精及C5液体燃料混合的汽车燃料。
4结语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需要采取多种治理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家园。
参考文献:
[1]钱斌.浅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J].神州(中旬刊),2011(1).
篇8
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的特殊地位,近些年,针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研究成果较丰富。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为了能准确地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环境污染现状,张婷等、张薇薇等对该区域水质进行评价;Yang等利用信息熵确定权重的集对分析法,客观地评价了北京市大气环境风险。在现有评价方法基础上,Yang等、张先起等利用信息熵确定综合评价法中各指标的权重,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改进TOPSIS评价邯郸市地下水水质。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质,大气污染依然严重且有恶化的趋势。同时,环境污染评价的区域选择重点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在空间上,尚未充分揭示整个城市群的环境污染现状。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较单一,缺少多种方法的集成应用。
2环境模型的应用
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之一在于掌握区域环境污染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环境模型是应用环境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环境污染控制问题,将既有的数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问题中,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抽象,以反映事物的更为本质的运动规律与特征。在京津冀地区,He等将校准的三维水体富营养化模型应用于北京官厅水库管理方案的研究分析。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缺乏对方案预测的长期效果进行验证。Jia等利用多种类藻类生态动力模型研究北京市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相比之下,模型法在大气污染特征的研究中应用更广泛,它能充分考虑气象条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模型法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污染源解析方面。然而,模型法的不足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时所做的假设和简化会产生一定程度偏离事物原来特征,使模拟结果与实际产生差异,同时,模型法因其对数据要求较高而很难广泛地推广。
3污染规律探索
3.1水质污染特征
在京津冀地区水质污染研究中,一方面是以海河为研究对象:邹志红选取海河水系2004年~2006年4个断面的432个数据,运用两阶段模糊法对影响京津地区主要水源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河水系总体仍属于劣Ⅴ类水质,京津地区总体水质随季节波动规律明显,控制污染势在必行。张婷等、陈水蓉等研究表明海河水系局部水质呈恶化趋势。另一方面针对小流域的研究:在北京市,主要针对密云水库及其流域的水质污染规律研究。张微微等研究表明,空间上,密云水库上游的污染风险大于下游出口的污染风险,而且潮河流域TP和TN污染物质对库区TP和TN污染发生的贡献大于白河流域。于一雷等研究表明,密云水库的总氮、硝态氮含量全年几乎都低于3条河流,其中潮河的总氮、硝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白河,最低的是清水河。除此之外,针对北运河水系的水污染变化特征也有涉及。北运河各排水支流水质均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耗氧型有机污染物及NH+4-N等。在天津市,李国峰等、叶飞等对天津地区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金钟河、北塘排污河、黑猪河、大沽排污河等主要河流的水质评价及水污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时间角度分析表明,枯水期水质最差,58.3%的河流为劣Ⅴ类水质。在河北省内,相关研究最少,彭乾等利用2010年民心河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研究区水质状况总体较差的结论。总结起来,在京津冀地区水污染研究及趋势分析中,研究重点集中在北京,其次是天津,河北省涉及较少。研究结果都反映出该区域内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且有恶化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加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3.2大气污染特征
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研究中:一方面针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分析,Li等、Zhang等、Sun等针对北京市CO、BTEX、NO2、O3、PM10等污染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表明由于奥运会前后采取了控制措施使北京各污染指标呈下降趋势。邵平等对张家口市区大气典型污染物NOX、SO2、O3和PM10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Zheng等分析了天津市PCBs的浓度变化趋势,表明其污染浓度高于中国大部分城市,且存在季节差异性。除了针对单个城市的研究外,赵普生等、王丽涛等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区针对区域PM2.5污染情况分析,前者表明,京津冀PM2.5污染较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年均浓度均超过了100μg/m3;后者研究表明该地区霾污染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冬季最为严重,其次是夏秋季。然而,孙志强等针对奥运时段北京及近周边区域空气污染观测与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夏、秋两季北京和近周边地区首要污染物均为颗粒物,北京大气中细粒子浓度受周边影响严重,而NOX有向周边扩散的潜势,夏季臭氧则表现出区域污染的特征。该研究再一次强调了区域协同防控空气污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在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的探索中,基于ArcGIS的地统计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Chen等以ArcGIS为平台,通过克里金插值得到PM10、NO2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模拟分布图,之后,赵文慧等基于同样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异性,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尽管如此,地统计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空间预测的应用较少,地统计方法内容丰富,因此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Liao等推荐地统计方法在大尺度空间大气污染物的空间预测中,效果更好。为此,可考虑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应用,其结果会更合理。
3.3污染源解析
目前,在大气污染研究中关于“源解析”的成果较多,它解决了污染物“从哪里来的问题”。Kong等利用化学质量守恒及多元统计方法对天津市不同季节PM10、TSP的污染源解析;而Huang等基于MM5-CAMx-PSAT模型对北京市SO2污染进行源解析。同时,也有大量研究分析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它很好地解决了污染物浓度“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水质污染影响因素方面,张婷等影响白洋淀水质的关键自然因子是入水量,包括产业和产业结构两方面的社会因子对白洋淀水质有很高的相关性。张微微等研究表明密云水库流域主要是以TN和TP污染为主,可能与该区域平均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使用量增加、畜牧业产值比重增加有很大关系。郭婧等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北京市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缺少生态补水是河系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叶飞等对天津市的8条主要河流:海河、北运河、潮白新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蓟运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天津市河流主要受工业污染。
与水质环境污染源解析的研究相比,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已较丰富。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天气类型交通条件、政策法规、排放标准、交通控制措施、能源结构等,并且通过改善此类因素都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关于污染因素的研究比较充分,但京津冀地区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天津市也有少量涉及,河北省十分缺乏,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若将以上两个研究方向的成果有效结合,将为有效地减排、控制污染物浓度提供重要依据。
3.4环境与经济关系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目标,使能源、资源、环境、经济成为研究的热门词汇,同时,在环保研究领域他们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也受到了重视。在“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王志华等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北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然而,国外的学者从方程的建立、数据的有效性检验等方面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改进与应用。改进后的模型在京津冀地区的研究中涉及较少。在“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中,李林等基于排放清单和环境质量模型分析了北京市能源利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Cai等基于“能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能源强度、资源结构、环境压力、资源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在“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中,“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判断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的尺度。例如,解海静等基于水环境承载力对北京密云水库的变化特征;Lin等利用对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Zhu等对海河流域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能源驱动的。
然而,国家既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这使我们会产生疑问:节能对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确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若存在,其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关于这个问题,陈操操等对北京市1980年~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状态,体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的外生变量。然而,针对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从而无法支撑此理论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适用性。
4思考与展望
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在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相关研究中的不足,总结出今后在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研究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范围方面:在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的相关研究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北京市展开的,而针对河北省、天津市的相关研究不足,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时间维度上,以2008年奥运会为主体的研究较多,时间跨度偏小,规律探索缺乏说服力。在时间和空间角度都不足以充分地揭示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环境污染时空变异的总体特征。
(2)研究方法方面:该区域环境评价及预测的方法研究中,主要依靠多元统计方法,集对分析法等,方法较单一,已不能满足目前该地区复杂的要求,应引入更多有效的、合理的方法,如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信息熵法,ANN神经网络等。在大气污染评价的研究中,利用传统指标(PM10、NO2、SO2等)的研究较多,但涉及到经济指标、环境政策、科技投入、产业结构等因素的研究较少,诸如EKC模型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等只仅在个别地区的研究中应用。对于LUR,Kriging,EKC等模型的研究中,缺乏数据有效性检验,导致说服力不足。
篇9
关键词:大气污染;节能减排;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2文献标识码: A
大气污染,即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的大气质量范围之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它们的数量和存在时间都有可能对人、植物及物品、动物、材料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最终会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任何物体造成可视的危害。
一、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
1、近年来,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998年的209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948万吨,减排143万吨,减幅6.8%,其中生活污染源减少116万吨,高于工业污染源,减幅达23.3%;烟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445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070万吨,减排385万吨,减幅26.5%,其中工业污染源减少326万吨,高于生活污染源,减幅达27.7%;工业粉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32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991万吨,减排330万吨,减幅达25%。
虽然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有所降低,但大气污染仍然很严重。据专家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水平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的60%左右。
2、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呈现出良好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较严重,污染类型以煤烟型污染为主,颗粒物仍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人口在100万~200万的特大城市最重。酸雨分布面积变化不大:1995~2000年降水平均PH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三年有所回升,总体变化不大。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初见成效。近年来,酸雨控制区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呈减少趋势。但是,在全国可监测的600多座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还不到1%。
3、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却又接踵而来。20多年来,中国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主要针对一些常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十一五”期间,减排工作中,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大气主要污染物仅有二氧化硫一项,进入“十二五”才增加了另一项减排控制指标氮氧化物。虽然通过努力这些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但是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大气污染程度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近期多个城市和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了我们强有力的一记重锤。氮氧化物污染急剧加重,有些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二、我国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1、生活污染源:城市居民、机关和服务性行业,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煤烟、油烟、废气等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厌氧分解排出的二次污染物和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废气。
2、工业污染源: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工厂迅速增加,而大气污染的来源也迅速增多,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工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如化工厂向大气排放的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和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炼焦厂排放的酚、苯、烃类和化纤厂排放的氨、二硫化碳、甲醇、丙酮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粉尘。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等种类不同,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如:由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及农药厂、造纸厂等各种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烟气,含有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及碳黑、卤素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3、交通污染源: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是主要来源之一。飞机、汽车、船舶排出的尾气中含NO、NO2、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HC)、CO2、铅氧化物、苯并芘、多环芳烃等大气污染物。而且由于汽车汽缸结构不好,燃烧不完全,以及使用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等,在燃烧排放的尾气中,还含有大量污染气体。
三、大气污染的对策: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上来说,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上来说,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1、正确评估大气环境容量
1.1、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就是根据大气的自净规律定量定时的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保证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大气环境容量的限度中,合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在控制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中,合理的利用大气容量是可行的。治理时,应优先考虑这一可行性措施。
1.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多年的实践证明,集中控制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最有效措施。在我国,我国以煤烟型的污染物为主,大气的污染物主要是烟尘和二氧化硫。因而,我们实行集中控制是一个很有效的举措。而对于局部污染物则采取因地制宜,采取分散防治措施。
2、废气的控制与治理
废气治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按照废气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2.1、利用各种除尘设备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有:重力除尘技术、惯性力除尘技术、离心力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袋式除尘技术、电除尘法等等。
2.2、采用气体吸收塔以及其他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气态的大气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净化法、燃烧净化法,冷凝净化法等等。
2.3、基本原则:第一、城市建设和工厂选址,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第二、改进燃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第三、植树造林,净化环境。第四、减少流动源的废气排放。第五、在城市逐步实行集中供热。第六、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
3、废气的综合利用
废气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一定是不好的,废气中也会有一些有价值气体可以循环利用。废气中有一些是具有利用价值的,应集中回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能够把资源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4、大气污染的法制宣传与管理
污染的法制管理十分重要,要向群众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如;每年进行一周的环境保护宣传,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的法律知识。而且,对待各个企业工厂要坚持依法管理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要进行教育和加以处罚,以致拘役判刑。不段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察执法力度,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还给我们一个绿色的家园。
5、开发环保新能源,以代替化石燃料
我国幅员辽阔,可利用资源甚多,我们可以利用多种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等新的、可再生的、环保的能源。这些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大气的污染,尤其是在温室效应方面。
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必须牢牢抓住中国梦这个主题。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应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的进行创新,使不可再生能源具有长久的承受能力。整治环境污染,把废弃物转化成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在节约能源上下功夫,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我们应担负起每个人的职责,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与环境共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天齐等主编,环境保护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7,1999重印(43~47)。
[2]张力军主编,环境保护知识读本[J],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2(151~157)。
篇10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时段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建设期主要是公路建设施工时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分析,通过模式预测等手段进行评价。所以本文通过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的案例,结合其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初步探讨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三方面内容。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选择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1)气候区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2)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3)大气扩散参数;(4)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查清评价区域的大气质量现状,主要包括:(1)监测布点;(2)监测因子筛选;(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4)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以下就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叙述一下具体内容。
1.1大气污染源调查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主要为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大气环境污染因子主要为施工期扬尘及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的 C0、NO2。
1.2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主要收集评价路段近1~3年常规气象资料,包括年、季、月的气压、气温、降水、湿度、日照、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稳定度出现频率等项内容。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调查内容。
1.2.1气候概况
该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湿多雨,春秋季风交替,气温变化大,冰封期长,无霜期短,冻土深达 2-2.2m。该区全年气压稳定,降水集中在六、七、八月,蒸发量冬季明显降低,春秋季相对湿度小。年降水量平均399.6mm。年平均气压:994.4hpa。降雪量:平均积雪158d,最大积雪深度220.0mm。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531.4mm,年最大蒸发量1711.0mm,年最小蒸发量1378.4mm。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年平均气温5.0℃,月平均最低气温-19.6℃,极端最低气温-37.5℃,月平均最高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6.2℃。
1.2.2地面风场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NW),次主导风向为南风(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NW),夏季南风(S)和西南风(SW)。
年平均风速3.0 m/s,年最大风速为23.7m/s。
1.2.3大气稳定度
根据P―T法,将稳定度分为A―F六类。分析该区气象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四季均以中性层结为主。白天以中性层结为主,夜晚以中性层结和稳定层结为主。
1.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监测布点应以环境空气敏感点为主,兼顾全路均布性的原则布设点群。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路段内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浓度分布规律。监测一般取一期监测,第期监测至少5天并保证3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4次。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现状评价应分析评价因子的一次最高值和日均浓度值变化范围、超标率及超标原因,并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作出评价。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现状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1.3.1监测布点
评价区内设3个监测点,分别为让A小区、某办公楼、人民医院。监测点位置见表1-1。
1.3.2监测因子: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选取的监测因子为CO、NO2、TSP。
1.3.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
2003年06月16日至18日连续监测3天。NO2、CO、TSP连续24小时采样,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采样时均观测并记录当时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条件。
采样与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空气废气的监测方法》进行。
2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分两个时段,分别为施工期和建设期,下面就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分析:
2.1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1.1施工期工艺流程
2.1.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
公路建设时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修筑路基时由于挖土、填土、推土及搬运泥土和水泥、石灰等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2)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3)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4)在路面施工时由于熬制和喷洒沥青可能产生沥青烟污染。
2.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公路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小于建设期,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尾气污染;(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3)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污染。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汽车尾气,经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已明确机动车辆排放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作用的为CO、NO2以及排放物的二次衍生物―光化学烟雾等。在汽车尾气中CO和NO2的排放量占较高的比例,因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CO和NO2。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介绍一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
3.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1.1施工期沥青搅拌站沥青烟影响分析
本工程浇筑路面所需的沥青混凝土由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制备,沥青混凝土采用封闭搅拌工艺,用无热源移动式高温容器送至铺浇工地。据有关资料介绍,沥青加热至180℃以上时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本文就目前国内公路施工时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情况分析沥青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沥青搅拌机大多采用蒸气加热熔炼沥青,沥青温度为160℃左右,产生的沥青烟相对较少,并且搅拌站内的脱油池、化油池均为密闭结构,沥青与砂石搅拌均带有降尘装置,因此沥青烟的排放浓度很低,沥青熔炼、搅拌时沥青烟排放浓度低于75mg/m3,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沥青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3.1.2施工期扬尘影响评价
公路施工中,施工区的扬尘主要是修筑路基需要拌合大量的灰土而产生的,灰土拌合有两种形式: 路拌和站拌。路拌是指沿拟建公路进行路基施工时的现场拌合;站拌是指在灰土拌合站按道路施工规范对灰土进行集中拌合,拌合好的灰土由车辆直接运往施工路段。其特点分别是: 路拌尘污染随施工处移动而移动,但其影响范围小,在石灰与土按一定比例的拌合中,粉尘中所含的石灰成份可能将路旁的植物灼伤;而站拌尘污染集中在拌合站,其粉尘排放量大,影响范围更大。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分析可知:路拌粉尘污染较轻,在150m处 TSP能够达到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要求;站拌粉尘污染较重,其下风向200m 处TSP污染物浓度值仍高于标准浓度限值 , 若此区域有居民区,其生活环境将受污染。
3.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污染源源强计算
(1)公路交通量的确定
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经试验统计,大部分汽车的行驶工况可视为等速工况。根据沿线交通量OD调查资料分析,预测出公路各预测年的交通量见表3-1及表3-2,表中为折合成标准小客车数值。
(2)公路营运期源强的确定
源强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Qi 一j类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源强,mg/(s・m);
Ai 一第i型车预测的小时交通量,辆 /h;
Eij 一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 ,(mg/ 辆・ m)。
通过源强公式可计算出公路污染物排放源强 , 本评价所选取的评价因子为 CO 、 NO2 ,二项源强见表3-3
2)预测计算条件
预测因子为CO、NO2;预测计算该公路营运中期(2009年)和营运远期(2019年)在最为可能出现的气象条件下(D类稳定度、风速≥6.0 m/s)、不利气象条件下(E类稳定度、风速1.5 m/s),公路下风侧200m范围内的CO、NO2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预测中、远期各敏感点(选取现状监测点)在D、E类稳定度,风向由平行于公路方向改变为垂直于公路方向条件下,其1小时浓度的范围,并与背景1小时浓度最大值叠加,得到各敏感点最大1小时浓度的变化范围。
3)预测结果及分析
利用上述预测模式,对本项目进行预测计算处理,分别得到2009年、2019 年在最大频率气象条件及不利气象条件下,下风侧200m以内CO、NO2污染物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和 敏感点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
由预测结果可知,200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242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4 mg/Nm3的要求,最大浓度占标准份额为51.75%。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值迅速下降。201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907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大浓度已占标准份额的79.46%。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贡献趋于降低。由此可见,拟建公路建成后,车辆尾气中NO2对公路沿线附近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但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污染也将日趋增大。
该路段无论是营运中期还是营运远期CO一次浓度预测值均小于1 mg/Nm3,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0 mg/Nm3要求相比,所占份额较小,故公路车辆尾气中CO仅对公路路边附近有轻微影响,对路边以远的大气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4 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进行评价: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文就是从这几个要点入手,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本文的内容还有很多不尽详实的地方,只是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 上一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下一篇: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大气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