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庄绿化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

篇1

苏南地区地理优势优越,自然水系发达,以平原和少部分丘陵的地形造就了鱼米之乡。自古以来,苏南地区就是富庶之地,在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居全国前列。随着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美丽乡村布局的落实,苏南地区乡村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乡村生活、生产和生态形式上都发生了转变。以常州市西华村为例,西华村位于常州市金坛区,下辖前塘、王家庄、前东、塘里四个村落,共有 219户居民。西华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种植经济苗木为主(例如: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等),把整个村落打造成为了一个苗木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夏溪花木市场最大供苗基地之一。西华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乡村建设发展也进入快车道,良好的绿化基础和村办文化纪念馆、红色革命博物馆等都体现了西华村建设成就。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西华村在乡村景观设计上却处于真空状态,在生产方面,以苗木培育为主,却没有依托良好的绿化资源开展生态乡村游和红色乡村游等项目;在生活方面,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宽度不足,少量路段为土路。群众娱乐设施和场地不足,有健身器材,但运动场地建设滞后。村内建筑厂房、民居建设现代化程度高,但局部风貌不统一,墙体墙面色彩不一,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比较普遍,总体生活环境较为一般,局部形象不佳。路灯、污水等基层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在生态方面,西华村内水系发达,有河流和小湖泊,但是河道淤塞,水质较差,滨水环境缺乏特色。在西华村乡村建设中,尤其是乡村景观设计和建筑中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二、“幸福院”景观设计理念

“幸福院”是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选择,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探索。“幸福院”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几方面的价值取向。

第一,“幸福院”景观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动力。当前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基本动力都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幸福院”景观设计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为根本,对村容村貌和景观进行再设计和建设,为乡村投资提供了机遇,为乡村发展转型带来了契机。

第二,“幸福院”景观设计是绿色可持续生态发展的保证。苏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幸福院”景观设计一方面是对过去无序性发展的扭转,更是将乡村景观打造为区域生态发展的基础,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着力点。

第三,“幸福院”景观设计蕴含丰富的文化,并承载苏南地区的乡土生活。“幸福院”景观设计是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苏南地区乡土文化的现代展现。乡土文化是千百年来乡村生活自发形成的,不能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断层,所以景观设计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传承、发展苏南乡土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西华村“幸福院”景观设计策略

按照“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指导标准”进行整治。规划将西华村划分为以景观塑造、营造形象为主重点整治区和以清理杂物、整洁卫生为主一般整治区。在整体设计上主要抓住挖掘文化特色、整治建筑风貌、优化道路交通、梳理河流水系、构建绿化景观、打造滨水景观、完善配套设施和清洁村庄环境这几大原则。

“幸福院”景观设计不能孤立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简单地复制成功景观设计模式,而应该考虑到苏南地区的气候、生物种类、动物特点及农业发展形式,构建多元化与地域性融合的景观。同时自然景观、人造景观比例要恰当,如果人工痕迹过重,就失去了乡村景观淳朴、原生态的特色。另外,在苏南地区西华村“幸福院”景观设计中,对庭院、村庄等规模尺度进行合理控制。就本文而言,对西华村“幸福院”景观设计的策略如下:

(一)生态和谐环境美。

加大对西华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改造与治理,重点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水资源治理方面、大气资源整治方面。因为西华村是苗木培育产业村,村内绿化程度高,但是由于前期规划问题,绿化树木种类不一,种植杂乱无序。不仅浪费土地,也对绿色景观的打造产生阻碍。所以首先从西华村土地资源的使用和利用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将西华村下辖的四个村落进行统筹规划,设置出生产区、生活区和旅游区,对村内绿化绿化树木统一安排移栽,统一区域内绿化种类。同时西华村水资源丰富,可采用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水系治理,自然驳岸利用植被根系进行驳岸保护,而人工驳岸用混凝土材料进行驳岸建设。对滨水景观的设计如图 1。图1是西华村入口的河流,通过淤泥淘挖和河水治理,使河流水清澈见底,在驳岸设计上用石块进行装饰,河道两旁种植垂柳、高矮灌木和常青树木,河道内睡莲用以净化水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另一方面使入村处的景观耳目一新,宛如世外桃源。

西华村绿化率高,高污染企业少,所以区域环境内大气资源质量较高,但是村民私自焚烧垃圾、焚烧修剪下了的废气树枝、树叶,对大气造成污染,所以在景观设计同时,提高村民保护意识也很重要。

(二)协调规划生活美

西华村经济水平高,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但是前期景观设计规划不利,道路宽窄不一、硬化程度不高,是村容村貌呈现“现代化的混乱 ”。在新的景观设计中,首先对道路进行硬化刷黑,自东向西的主干道拓宽刷黑,其他岔道硬化,做到统一标准。其次对建筑墙面进行统一,民居外墙统一为灰白色,厂房为蓝色。对私搭乱建的进行拆除。使生活区域保留传统的乡土特点,同时统一布局,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呈现风貌各异的建筑景观。

针对西华村健身区域小的特点,对其设计为开辟新的场地,设计露天篮球场、网球场和健身区域。同时充分利用西华村特点进行大面积绿化,使人始终处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西华村的红色革命博物馆形成旅游产业后,自驾游火热,在运动场地周边也开辟了停车场。不仅方便乡村游的游客停车、运动,也使人车混杂的情况得到缓解。

(三)合理有序生产美

传统的乡村生产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西华村已经转型为产业化、规模化的经济苗木生产村,依托现有资源,向更多元的旅游业、服务业升级是西华村下一步的发展战略。那么生产景观设计不能局限于当前发展,而更应该着眼未来趋势。在生产景观设计上,主要有两方面设计。

第一,将苗木培育基地之前的松散管理模式改为统一规划,将村庄与苗木培育基地融为一体。打造生态乡村游的特点,吸引游客进行氧吧游、生态游。

第二,打造红色革命游。将红色革命博物馆区域进行地标式设计。突出村庄地域特点,以图 3为例。西华村红色革命博物馆在王家庄内,所以在去往王家庄的道路上设置工艺石,上书王家庄三字,打造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同时相关配套设施如路灯、市政设施也一应俱全。

在西华村“幸福院”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打造生态旅游节点,利用这些节点连成线,再辐射到面。使西华村生态旅游与服务业更上台阶。

篇2

关键词 村庄景观;庭院绿化;植物配置;垂直绿化

中图分类号 TU986;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15-02

Abstract Courtyard gree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design principle,we should promise the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plant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we can use climbing plants like euphorbia humifusato do vertical greening .In this way,we can create the courtyard green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urban landscaping,full of viewing value,unique ecologic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Key words village landscape;courtyard greening;plant disposition;vertical planting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村庄景观构建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1-2]。乡村作为人类最原始的聚居形态,乡村的生态建设关系着社会的健康发展。

1 村庄庭院绿化概述

村庄是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聚居点。村庄绿化即通过栽植植物等手段,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构筑系统化的村庄绿地系统,并最终构建美的乡村景观。

乡村庭院是乡村景观的一部分。村庄庭院绿化不仅能改善居住条件,更能创造生态与精神价值,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庭院绿化十分重要[3-4]。

与村庄庭院绿化不同,城市绿化虽也以栽种植物为主要形式,但城市绿化系统受城市建筑群体的密度、城市空间复杂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村庄庭院绿化在空间尺度上具有更强的自由性,在功能上强调实用性,在植物配置上多选用乡土树种以体现村庄特色[5]。

2 村庄庭院绿化改造方法

本案例中的天王镇金山凹自然村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南部,东临常州,西濒南京,土地资源丰富,以丘陵山地为主。村庄占地面积约3.73 hm2,自然环境基础条件良好,四周被大片农田、苗圃包围,村内有多处水塘,现有农户126户,人口378人。

该村庄的绿化模式照搬城市景观绿化方式:规划大面积的草坪和铺装,种植城市中常用的植物品种;植物之间的配置缺乏合理性、植物的应用没有科学依据,地域特色未能显现出来;单纯重视美化、绿化,忽视经济效益。笔者将以该村庄为例进行探究。

庭院是指建筑物周边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完整场地,是住宅建筑的户外延续。经过在金山凹自然村的实地探究而知,庭院主要可分为开敞式庭院和围合式庭院(图1)。一般来说,开敞式庭院多在房屋前栽植低矮的花果植物,这能起到一定的观景作用,避免房前缺少下层地被,地面(图2)。围合式庭院多在房屋四周使用围墙或乔木进行围合,在不影响采光的同时还能起到遮荫的作用,划分出独立的空间。

在庭院绿化设计过程中,可以有多个景观主体,但不应该设计太多。庭院中栽植1~2株桃树即可吸引人的注意力,数量不需过多。在庭院绿化中,主体既可以是高大乔灌木,如桃、李、杏等,也可以是喷泉、雕塑等园林小品。此外,通过栅栏或围墙等,能使人们自然地将庭院中容易分离的元素联系在一起,在立面设计上形成连贯的景观。笔者将从庭院植物配置的相关模式和庭院墙体的垂直绿化两方面来阐述村庄庭院绿化的改造方法。

2.1 庭院植物配置的相关模式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是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因此,庭院绿化植物的选择,对庭院绿化设计来说也至关重要。根据在金山凹自然村的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庭院绿化常用的植物可大致分为观花、观果、观叶类和林木、藤蔓、竹类。观花、观果、观叶类这一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为常用种类,具有突出的观赏价值;而林木、藤蔓、竹类中林木是构成庭院中绿荫的主要因素,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6]。

当然,庭院绿化植物的选择需结合景观的实际情况。在金山凹自然村的局部景观构建与树种配置中,红叶石楠使用过多,会引起游人的审美疲劳。设计者除了考虑使用常见的庭院绿化树种,也可以尝试使用薄壳山核桃等多功能树种,既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又有食用和经济价值。

在村庄庭院绿化中,植物配置需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最佳生态效益原则和经济适用原则[7]。环境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树种呈现多样性和较强适应性。金山凹自然村地处苏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适宜樟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常绿阔叶林的树种的生长,故以金山凹自然村为例,植物配置模式有以下几种。

2.1.1 臭椿+杨梅―桂花―葡萄。该配置模式(图3)中,臭椿为落叶乔木,生长迅速,适合作风景树和行道树,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杨梅为常绿乔木,高5~15 m,抗逆性强,病虫害极少发生;桂花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优良园林树种;葡萄为落叶藤本植物,果实为浆果。

这种配置模式中乔木和花卉结合,具有分层景观效果,且花开时,花香扑鼻。春冬时节,有常绿的杨梅和桂花为景,夏秋还有葡萄与臭椿为景,不仅能观赏到四季之美,还能品尝到鲜美的杨梅与葡萄,同时鲜艳的果色也为其添了一景。再者,臭椿与杨梅都有较强抗病虫害性,在农村庭院种植能够有效预防蚊虫叮咬,既有观赏食用价值,又有经济实用价值,符合乡村的实际需求,做到了适地适树。

2.1.2 枇杷+含笑―二月兰。该配置模式(图4)中,枇杷属于常绿小乔木,花期10―12月,花瓣白色,果期5―6月,果实黄色球形;含笑花期3―4月,淡黄色,花形小,花香袭人;二月兰株高30~50 cm,花期在农历2月,花色蓝紫色或淡红色,花色随花期的延续渐渐变淡,最终为白色。

这种配置模式在花期和果期方面做到了四季皆有景可赏。春季时分,白色的含笑花和紫红色的二月兰形成的色彩视觉效果极佳。整体来说,这样的配置模式中不仅有花可观赏,也有果可食用,既具有观赏价值也有食用价值,且符合乡村景观氛围,做到了因地制宜。

2.1.3 核桃+白玉兰―茶花―大花秋葵。该配置模式中,核桃的果实可食用,核桃壳可加工成工艺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白玉兰花期3―5月,花大,开白花;茶花的花期较长,从10月至翌年5月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植株姿态优美,叶绿且光泽,花形艳丽缤纷;大花秋葵的花色为玫瑰红或白色,花期6―8月,有白、粉、红、紫等色。

这种配置模式把乔灌木和藤本植物有效的组合搭配在了一起,能够很好地营造庭院景观,使农村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2.1.4 梧桐+桃/李/杏―桂花―金鸡菊。该配置模式中,梧桐为落叶大乔木,枝叶繁茂,花期6月左右,是较好的观赏树种;桃、李、杏、都是蔷薇科的落叶乔木,早春开花,花色丰富怡人;金鸡菊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春夏之时,花大且色艳,花期长,可观叶,也可观花。

这种配置模式的垂直结构丰富,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四季都有花可赏,有叶可观,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出了植物的园林功能和景观特性,体现了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2.2 庭院墙体的垂直绿化

墙体的垂直绿化是庭院绿化的创意重点,一般选用不同习性的攀援植物进行设计。常见的攀援植物有地锦、牵牛花、紫藤、茑萝等,其中地锦的遮荫效果最好,但颜色单一;牵牛花、紫藤、茑萝色彩丰富,但覆盖不均衡。

为了体现庭院绿化的地域性,在植物的种植方面一般以乡土树种为主。例如在本案例中,多用的是桃、李、杏、梨和石榴。种植方式则要乔、灌、草多层植物搭配种植,形成丰富的乡野风光。此外,在庭院的垂直绿化方面需多考虑创造围墙、木质围栏和植物结合的景观效果。对于通透式围墙可选用藤本月季、美国凌霄等;实体围墙、墙壁可选用爬山虎、五叶地锦等予以攀援绿化;对于木质围栏可选用藤本月季、牵牛花、茑萝予以垂直绿化,也可以考虑沿围栏种植黄瓜、丝瓜、扁豆等藤本果蔬。

3 庭院绿化发展趋势

庭院绿化作为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经济、生态多重效益。近些年来,关于庭院绿化的研究日趋丰富和系统,重点集中在庭院绿化的模式与布局。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开展,优质村庄景观构建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乡村庭院绿化作为乡村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之一,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必将蓬勃发展[8-9]。

4 参考文献

[1] 孙东东.建筑装饰中有关于细节设计的研究[J].科协论坛,2010(6):107-108.

[2] 刘磊.园林设计初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金燕.私家庭院造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 石平,张新荣.乡村风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5] 小泽明.日式庭院设计秘籍[M].王燕,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6] 徐苏海.庭院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7] 李宁,司志国.庭院绿化常用植物种类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4(7):96-97.

篇3

关键词: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生态规划;沼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98-02

1 模式设计依据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农业施肥习惯改变,农民不施农家肥,造成家畜、家禽粪便四处溢流,既污染农村环境又造成有机肥资源浪费。以村域空间尺度为单位进行生态规划,因地制宜,对农村人、畜、禽粪便进行整治处理,以沼气发酵技术为纽带,利用人畜粪便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肥,低成本供应清洁能源和速效有机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避免农村疫情传播,为创建美丽乡村优良的人居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与实践范例。

2 模式框架及工艺流程

2.1 模式框架 本模式以创建农村优良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选择福安市马山村作为载体,将景观规划与沼气工程技术有机结合,采用“生态规划环境整治废弃物处理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体系构建美丽乡村优良的人居环境。

2.2 工艺流程 详见图1。

3 模式建设与实施内容

3.1 村域范围景观生态规划 马山村有植被覆盖良好的山岭,平缓的稀林坡地,肥沃、平坦的农田,蜿蜒的自然溪流和沿着山麓的人工水渠。根据以上自然条件,把全村的土地规划为森林区、稀树坡地区、旱作区、水田区4个大的区域,并根据这些区域的特征进行相应的自然保护和开发,保护现有植被与村庄风景树,引导农户集约化用地,在规划范围内种植果树、茶叶及蔬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改造村庄绿化景观 经现场勘查,保留村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原有的天竺桂、柏树以及大叶女贞等树木,在树下密植瓜子黄杨等覆盖整个绿化带。村民庭院和房前屋后布置少量高大阔叶乔木和花灌木,发挥其绿化美化、遮阳降温的功能[1]。充分利用村庄中各种公共场所的零星空地开辟建设为公共绿地,村头广场绿地保留现有的樟树、榕树,并种植山茶、桂花、毛鹃、红花继木等观赏植物,以突出观赏价值和美化环境效果。

3.3 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园林生态系统中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碳源,人畜粪便则提供丰富的氮源,两者配合做沼气池原料,则可以调节最佳碳氮比,使厌氧发酵良好。园林绿化中产生的包括树叶、草屑、乔木与灌木剪枝等废弃物,经收集、分类、筛选处理后作为原料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炊事能源,沼液沼渣作为肥料,为园林生态系统提供优质肥源,实现了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的生态规划要求。

3.4 沼气工程建设 根据村庄地形和农户用肥习惯,结合曲流布料沼气池能够连续发酵、发酵稳定,进出料自流,耗能少、容易操作,防止料液结壳等优点,采用池底用混凝土现浇,池墙和池盖用砖和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建池工艺兴建户用沼气池,保证了沼气池池体整体强度和结构安全性[2]。根据养殖数量,建设联户沼气工程,集中供应沼气给本村63户农户作生活用能。在村头公共厕所建设粪便污水净化池,采用沼气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公厕粪便污水,并配合村头广场绿地景观营造,在池面上覆盖绿化草坪,解决了村头长期的卫生不良状况。

3.5 沼气系统规划布局 通过勘察调研,沼气池建设选址在猪圈、粪污排泄口等环境较差的地方,不影响村庄整体景观。着眼于以沼气池为中心的前、后处理环节,设计出适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沼气系统,并进行科学规划布局。(1)前处理环节,将卫生间、畜禽舍、沼气池三者紧密结合,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净化庭院,美化村庄;(2)厌氧发酵环节,采用砖混结构曲流布料沼气池建池技术建池,沼气池建在地下,池盖上覆盖绿化草坪。将产生的沼气输送给农户作为炊事、照明、淋浴等燃料;(3)后处理环节,为了方便用户开展沼气发酵残余物综合利用,将水压间、出料管和储肥间设在畜禽圈外,做到整齐、紧凑、便捷。这样的庭院式沼气系统规划,使建池农户拥有清洁的厨房、卫生的厕所和浴室、无蚊蝇的猪圈、高效率的沼气池和通畅的排污系统,使人畜粪便随时流入沼气池,达到连续进料和美化庭院的目的[2]。

3.6 实施清洁生产 (1)选择有代表性的黄泥田种植马铃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结果为:pH值为5.4,有机质21.1g/kg,碱解氮128mg/kg,有效磷19.7mg/kg,速效钾74mg/kg。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肥料的科学合理施用,比农户随意散施化肥更为节约、有效。经过估算,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3kg/667m2。(2)在村庄周围2hm2茶园开展绿色防控,建立了茶叶病虫害测报点,及时做好茶叶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均匀插挂涂有化学信息素的黄虫板750片,安装2盏太阳能杀虫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控制茶叶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3)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将养殖、沼气工程和果(茶、菜)园连接起来,在村庄周围20多hm2农作物中,重点开展“猪-沼-果”(种植花生、脐橙、李树等)、“猪-沼-菜”(生姜、马铃薯等)、“猪-沼-茶”和“猪-沼-猪”能源生态模式等综合利用,实现无污染、无废料清洁生产,形成种植(养殖)系统内良性循环,促进无公害果蔬生产的发展,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 模式实施效果与效益

模式实施后,该村庄85%以上的农户使用上优质沼气燃料,且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节省化肥农药,提升农产品质量、产量,每户每年共可节支增收1 500元以上。模式更注重生态、环保和社会效益。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和沼气发酵物综合利用,村庄内公共场地80%以上得到绿化,家家户户以沼气为纽带,开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和谐美丽乡村。这种模式值得总结、提高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方喜,张燕青,李章汀.农村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22-223.

篇4

关键词:河涌整治工程措施截污

1、河涌整治的针对性问题

河涌又黑又臭主要是由耗氧有机物和厌氧微生物引起的。一般耗氧有机物是指生活污水和食品、造纸、制革、印染、石化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的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 、酯类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降低。在标准状况下,当溶解氧降至零时,水中厌氧微生物占据优势,有机物将进行厌氧分解,产生FeS、甲烷、硫化氢、氨和硫醇等物质,其中硫化氢、氨和硫醇等是难闻、有毒气体,是造成水体发臭主要原因。另外,水体中微小的悬浮颗粒会吸附一部分黑色的FeS,而部分沉积于水底的FeS沉积物还会被厌氧产生的气体或气泡托浮而重新进入水体,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使水体呈现黑色。在水底沉积区,由污染物沉降和底泥吸附所积累的污染物也会发生上述反应。河涌要不黑不臭,必须解决耗氧有机物和溶解氧的量的控制问题。首先,城区河涌目前以排放生活污水为主.属于有机污染型河道。对于有机污染型河道而言,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中溶解氧偏低,COD、BOD和SS都较高,长期累积的结果只能是水体富营养化环境问题的出现。其次,水体中溶解氧水平受复氧和耗氧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耗氧的因素包括好氧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的好氧分解活动、水生生物呼吸作用、底泥耗氧作用、逸出等;复氧因素包括植物光合作用、空气自然迁移溶入、人工增氧等。

城区河涌在整治后还又黑又臭的主要原因是:底泥问题没有解决好。底泥是河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无机矿物、有机物和流动物相组成。来自工业、农业和地表径流等的污染物使水体沉积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影响上覆水体水质,底泥的缓冲能力决定了水质的稳定性,也决定了上覆水体藻相的稳定性.底泥的微生物活性决定了对河涌有机物污染分解速度,从而决定了河涌的净化能力。许多实验已经证明,水体底泥中的营养盐类、有毒化学物及毒性菌种的含量要比其在上层水体中的含量高出许多。Van Arkel采用了修正的Snodgrass模型预测发现,在严格的污染源控制下,要经过数10年,沉积物污染才会恢复到治理前的状况。

总的来说,河底泥对上覆水体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截污、清淤、冲水.即使短期内能解决黑臭问题.但由于其好氧洁净生态系统还未建立起来.本身自净能力有限.一旦河道纳污过量容易恢复到黑臭状况。

2 河涌水环境整治的思考

2.1 贯穿的基本理念

2.11 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必需结合沿河周边环境特征进行全面的综合景观改造。包括堤岸形态、绿化配置、地形环境改造及与河道相联系的沿河流域城市空间环境的改造。运用景观手段创造服务于市民,融景观性、功能性、生态概念性于一体的城市生态走廊。

设计思路 :

(1)河流景观设计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建设各种集环保实践、环境教育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亲水景点,创造满足人们身心和身体健康需求的空间和环境。

(2)结合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城市河流的发展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使河道景观设计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河流景观设计符合生态、效益原则。河流是城市中宝贵的连续空间,要创造出富有情趣的滨水区,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并向城市内部渗透,使之有机融入城市绿化生态区内,相互丰富景观内容以及生态概念的多样性,同时熏陶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4)绿化景观设计要满足多功能的活动要求,如文化、体育活动需求,休闲旅游要求,交通及活动安全需求。

2.12 要贯穿现代化的理念

以《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为指导,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计手段,在项目布局、选型、建筑、建材、施工、管理等综合考虑,建立健全配置优化、运行可靠、法制健全、管理高效、手段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

1)观念创新

现代化的理念首先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河涌综合整治要以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统筹解决当前与未来面对的各种水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前瞻性的治水理念保障工程建设的高起点和高水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满足长远需求。

2)机制创新

依靠机制创新,广开投资渠道,在各级政府投资,受益镇区居民自愿投资投劳的基础上,向社会市场拓展投资渠道,使工程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相结合,使投入行为投资化、行为目标化、公益行为价值化,实现水利经济的良性循环。

3)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工程建设安全性、规范性、先进性、高效性、可持续性的协调统一。保证相当时期内不落后,减少重建、改建,提高投资效益。

4)信息建设

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工程信息管理建设规划。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对围内各类水信息进行采集、传输、管理、分析,以远程自动控制为技术手段,建立一套运行可靠、调度科学的工程调度系统,有效地调度各工程,保障围内水运行的大循环。

2.13截污工程是河涌整治的重点

制定一个生活污水治理计划。水务部门要制定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特别是把实施的重点放在整治河涌相关的村庄。“像石井河,恐怕不少污染源来自村庄生活污水,要进一步摸清污染河涌的村庄底数,加快把这些村庄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起来。”

河涌截污之后,最重要的工程是河道清淤和调水补水。具体是要制定建闸模式,河涌整治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引入活水,河涌里如果没有活水流起来,整治就不算成功。

2.2 整治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2.2.1 工程措施

河涌整治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岸线范围的划定、堤岸结构选择及施工、河道疏浚清淤等措施

1)河涌宽度范围控制规划

遵照《东莞市内河管理规定》,结合某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现有各镇区综合规划控制基础上进行河涌宽度范围控制规划,力求稳妥、超前,为未来河涌留有发展空间,同时要考虑到预留城市污水收集管道系统对河涌宽度的占用影响。按照跨镇区骨干河涌和镇区河涌两个层次进行岸线规划。内容包括划定河涌两岸的控制红线,获取控制红线拐点坐标,绘制河涌宽度范围控制红线圈,整理汇总控制红线拐点坐标成果等 。

2)河涌堤岸结构选择及施工

以河涌宽度范围控制规划为依据,堤岸结构尽量选用生态型岸型,以植被、草皮树木做岸面美化,严格限制河涌覆盖。施工中要注意水土流失和清淤工程造成的底泥的二次污染,以尽量少破坏岸边植被为好。河涌整治工程侧重点放在河道两岸违章建筑的清理、淤塞河段的清疏、两岸护坡的整理及子堤的加高培厚上。

3)河涌清淤疏浚

根据规划的河涌宽度范围断面和骨干河涌与镇区河涌的交接关系,首先进行河涌疏浚规划,既要确保河涌涌容最大化.河涌蓄水最大化,也要确保河涌内水体在一定的洪潮水动力下能形成,避免河涌底部的不正常抬高。

2.2.2非工程措施

1)河涌管理和运行体系

(1)河涌管理范围划分

某工程围内河涌从管理范围上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骨干河涌(公共河涌),由工程管理处负责管理和调度,另一部分为镇内河涌,由各镇区负责管理,在工程管理处的统一协调下调度。

(2)河涌管理目标

内河涌的管理需要健全机构。理顺市镇两级关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一套切实可行且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内河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长效化。从全围出发,充分发挥对联围骨干控制工程的调度作用,形成围内水体的大循环,加速流态,改善水质。

2)水体循环与调度体 系

(1)水体循环机制

实现围内河涌水体大循环的基本依据是利用中顺大围的地势形态和潮水对河涌水位的影响程度,建立北进南出,西进东出的基本运行机制。

围内河涌水体除来自自然降雨外,还分别有上游洪水资源和潮水资源。上游来水受上游降雨、洪水的影响,不确定性很大,规律性不强,需要综合考虑围内降水、潮水顶托等因素来确定是否接受。由于潮水的规律性很强,下游来水在不受顶托的情况下可以准确调度来受纳潮水资源。围内水体循环遵循水体的自然流态,尽量利用水头差形成的水势来形成循环,而重要的保证措施是高水位运行,并准确得知相关被调度水源的水位信息,并加以分析,预测来确定调度方案实施水体循环。

篇5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林业站,江苏 苏州 215200)

摘 要: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深入,农村整体环境风貌得到不断提升,农村道路绿化设计思路也要随之改变,由原来的以遮挡为主的绿色通道模式,提升为结合并体现沿线风貌的生态景观廊道模式。本文主要以常嘉高速吴江段生态景观廊道设计工作为例,从设计的意义与设计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相关问题的论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道路绿化设计;设计意义;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93

常嘉高速吴江区段的设计规划是北起白蚬湖、南至太浦河、全长13.9km,其中其沿线湖荡密集,包括白蚬湖、三白荡、太浦河等重要水体;同时,自北向南将吴江东西快速干线、沪苏浙高速公路以及318道串联,形成吴江快捷交通网络。在这样复杂的线路中进行道路的绿化设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难的工作。但是,这项工程的道路绿化设计工作的完成,将对于吴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方法、完成其道路的绿化设计工作。

1 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区段设计工作的意义

通过打造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的建设工程设计工作对于吴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的建设理念是充分运用江南水乡独特的农村风貌和自然景观,从而体现出一种“车在画中行”的设计模式,展现出吴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比如: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借景手法,将常嘉高速吴江段道路两旁的农田、苗圃、鱼塘、村庄、湖泊、湿地、工业工厂等不同的人文、景观等元素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通过对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的科学设计,可以把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服务于整个苏浙地区集旅游观光、生态环保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中,促进吴江地区的经济发展[1]。

2 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区段设计方法

2.1 进行绿化设计的总体规划

进行绿化设计的总体规划是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讲可以进行以下的工作,从总体上进行设计。摒弃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思想,充分把景观的元素扩大到视觉所及范围之内的农田、苗地、鱼塘、村庄、厂房、湿地、匝道等,运用片状、网状的结构进行其总体的规划设计工作;保护好道路两旁原有的生态景观、适当地进行绿化的装饰与点缀,体现出江南水乡原有的生态风貌;对于自然生态景观与周边人文景观进行完美的结合与呈现。比如:将周边的农田、湖泊、泗州禅院等进行很好的结合呈现;对于重点的交通节点与地形进行重点梳理与树木栽培、把一些厂房以及民居通过自然景观的有效搭配进行遮挡,体现出一个具有气势、具有文化、具有层次的绿色走廊;对于一些重点路段的闸道需要在充分考虑到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绿色景观的建设工作,体现出现代交通的特点[2]。

2.2 充分的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

充分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是进行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的另一个理念。比如:对于高架桥下有停车要求的路段,充分利用空间合理设置出停车场,并点缀耐阴植物,进行垂直立体的绿化工作,体现出独特的生态之美;选用朴树、苦楝、乌桕等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并且把这些树种与当地的民居、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体现出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利用这些充分进行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体现出生态走廊的多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3]。

2.3 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设计

科学的布局与设计是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方法。比如:对于道路两旁需要进行占用的绿化土地,需要及时与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做出科学合理的补偿工作,避免矛盾的产生;对于道路周边需要进行修复与治理的地方进行及时的处理,增强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整体绿化性。比如:对于堵塞的河道进行及时清淤工作、展示出江南水乡良好的水质,对于占用的湖泊进行及时修复、建立起必要的湿地保护区,对于远处村庄的道路、墙面进行具有江南风格的处理,对于沿途的农田与鱼塘进行科学化、高标准的建设工作,充分的展示出江南的水乡田园风光,形成独具特色的美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景观。

3 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以常嘉高速生态景观廊道吴江段建设工程设计工作为例进行道路绿化设计工作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在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为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道路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杨冰.浅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J].农民致富之友,2013(5):182.

篇6

关键词: 公路建设;景观绿化设计;设计原则、保护措施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shall be 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combining garden, ecology principle, the use of landform landscape, also the life the green channel. Therefore, must use the road of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 combined with the highway environmen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rtificial plant communities, the disabled scene, such as which landscape, multi-level and moved to create landscape. Through the vegetation changes to the division of the foil of the vegetation of the road contour lines, thus forming a green scenery line.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viron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analysed in the paper.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The design principle,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

1)植被的破坏

公路本身所占植被的破坏是永久的, 这一部分的损失是必然的; 另外, 在建设过程中对公路沿线及对公路两侧的取土、弃土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地形地貌的改变

严格来说, 地形地貌的改变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环境影响, 但这种改变是永久性的, 所以应该特别慎重。

3)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大面积填土、取土、弃土对水土流失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使土壤肥力下降, 淤积河流、水库、鱼塘等, 使水质变差, 农田生产力下降等。

4)废水污染

施工期废水可对水环境产生污染, 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为水土流失对水体的污染, 其二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运营期的废水可以有多种来源, 其一是来自车辆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的表面, 其后随降雨通过路面径流进入水体; 其二主要是由机动车的机油系统的泄漏所引起的; 其三是由突发性事故引起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这些污染对沿线水环境会造成影响。

5)大气环境污染

施工期的沥青烟是公路建设中可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的污染因素, 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运营期的大气污染还来自由汽车引起的扬尘。

二、 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选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路线

在公路线位布设与方案比较时灵活采用公路的平纵面技术指标, 合理利用地形, 就势布线, 尽量与周围地形贴切、吻合, 避免强填生挖, 以减少对天然植被和自然地表的破坏,尽量减少填挖、减少废方和借方, 借方和农田改造相结合, 把公路建设变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促进因素。路线布设在确保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区, 并结合沿线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合理布置路线, 使公路工程和沿线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2.2 利用地形, 选用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型式

为了使借方和农田改造相结合, 把公路建设变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促进因素, 在局部岗地低填方、挖方段采用沿线取土, 把路基低填方变高、把挖方变成填方, 把岗地变成更适于耕种的良田。

2.3 做好取土、弃土场设计

不良的取土弃土方式, 将会严重破坏公路沿线的环境和景观, 并影响沿线人民生产生活, 应高度重视取土方式的研究。采用集中取土方式, 利用岗地和劣质土地取土, 同时将取土和农田改造相结合。无论沿线取土和集中取土, 均预先剥离表层耕种土, 集中堆放, 取土完成后用于恢复植被。

2.4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在招标阶段就将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提出明确要求, 在施工完成验收时, 应按照设计文件复耕的有关要求检查是否充分落实, 把取土场临时占地的地主签字作为施工验收的一个环节, 确保复耕落实。规定施工车辆的行驶路线和方向, 本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 防止车辆随意行驶, 造成现场植被的破坏。

2.5 做好防噪音设计

路线在布设时, 尽量离开环境敏感点远些, 例如村庄、学校等, 采取绕避措施。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堆放场地要进行覆盖; 对于易于产生扬尘的工地适当洒水; 施工车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施工营地和场地要远离环境敏感区, 严禁高噪声施工。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产、生活污水、废水和垃圾等应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理, 防止污染水土。

2.6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施工时还要注意尽量保护好公路用地以外的天然植被,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 做到文明施工。对于临时便道和施工场地, 在完工后要及时清理场地, 及时恢复植被或者复耕。

三、景观绿化设计

3.1 路基边坡及公路两侧景观绿化设计

路基边坡防护绿化, 在保证路基安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 尽可能采用经济适用的植草或者拱形骨架植草等防护措施, 在冲刷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在河滩地路段和桥头锥坡上,尽可能采用空心混凝土六棱块植草的方式, 不仅增大绿化面积, 绿化美化环境, 改善路容景观, 而且满足了高速公路对环境保护绿化、景观及乘坐舒适、消除驾驶员疲劳及调节道路使用者视觉情绪等多方面的要求。在公路沿线的路基坡口或者坡脚以外至公路用地界限以内采用乔木、灌木和植草混合种植措施, 以形成立体种植, 充分美化绿化环境。在乔木及灌木树种、草本植物的选择上, 考虑多采用本地品种。

3.2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设计

中央分隔带即具有安全运营功能, 又具有创造景观的功能。由于位于中央, 种植土较浅, 常年处于高速行驶的车流中, 风速大, 污染严重, 植物生长环境恶劣。因此,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设计要结合公路断面形式, 充分利用可用的宽度范围, 尽可能的采用形式多样、高低错落的植被来分隔空间、变换过渡、美化路容和遮光防眩。中央分隔带的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考虑安全运行功能,保证防眩遮光效果, 达到环境设计要求; 其次考虑一次性投资与日后管理养护的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前两项功能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运用景观设计手法, 创造最好的景观效果。

3.3 互通式立交景观绿化设计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景观节点, 就像镶嵌在公路主线这条项链上的一颗明珠, 对提高高速公路整体景观效果至关重要。景观设计在注重互通区主线最大效果的同时, 也必须注重匝道上减速行驶的视觉效果。同时互通区的植物配置应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引导司机判断路线走向;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在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空地植草绿化, 同时种植灌木;在匝道和主线的分、合流连接部附近的三角地带只采用植草绿化, 以更好地引导视线; 主线、匝道和被交道的坡口、坡脚至用地界内的绿化则同主线段, 采用草、乔木和灌木混合种植, 以更好的改善环境; 主线和匝道的平曲线内侧不得种植乔木。匝道护坡道混合种植灌木和植草防护。

3.4服务区景观绿化设计

服务区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当地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特有的服务项目, 它主要解决车辆的休息、加油、修理以及司乘人员的食宿。服务区的景观绿化应首先满足其功能要求, 在停车区周围栽植高大乔木, 为停靠休息的车辆和人员提供阴凉, 在面积较大的绿地或重点地段可建亭榭、花坛等园林小品, 供司乘人员休息和观赏, 以解除他们的旅途疲劳。在树种选择上, 可采用一些较高档的植物材料和常绿树种, 其设计与一般公共绿化相同。

3.5 附属设施景观设计

主要针对道路沿线的景观小品、广告牌、指示牌进行设计。通过设置形式新颖,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反映该处的历史文化, 合理布置广告牌和指示牌, 满足功能要求。

3.6 取土场景观设计

对于沿线大型土场, 根据环境保护要求, 予以复垦或植树。对于弃土堆, 在工程完工后给予植树, 以利于环境保护。设计中充分重视腐殖土的保护。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都应将表层种植土剥离集中堆放, 以备将来地表回填, 恢复植被。

四、 设计原则

严格遵守各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保障交通系统的根本功能; 落实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报告书的各项措施要求, 充分体现环境保护设计的“三同时”制度, 协调好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与公路总体设计的关系。绿地植物的选择在充分考虑沿线的气候、土壤的基础上,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植物配置上同时考虑其功能性和景观性, 尽量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快长树与慢长树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注意选用季相不同的植物, 利用叶、花、果、枝条形成色彩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的景观, 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1 综合性原则

以高速公路景观为基本范围, 同时考虑视线所及景观、相关风景旅游资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关系, 确保高速公路景观建设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4.2 安全舒适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规划首先应满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要求,通过景观规划改善行车视觉环境, 减少司机疲劳, 创造舒适柔和的行车环境, 提高安全标准。视觉安全是公路景观设计的特殊要求, 公路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和借鉴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但要注重严格区分公路景观设计和城市园林设计的不同, 公路景观要更加注重自然、宏伟、大气, 在视觉要求上注重远景和宏观视觉, 不能过分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

4.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选择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 做到“宜绿则绿, 重点突出”,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物, 利用自然条件创造景观。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 突出当地植物的景观特色, 同时也可以降低养护难度, 提高树木成活率, 减少工程造价。

4.4 追求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设计的出发点并不只是构建一个新的景观带, 而意在将高速公路融于当地的乡村的环境中去, 整体风格追求自然,体现自然环境的原有特点。

4.5 环境保护原则

景观工程必须与生态性工程、环保工程同步协调, 发挥工程投资的综合效益,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挥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7

一、第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1、规划编制工作在加快。城市规划编制方面,组织编制了《月亮湾南五路至高速出口城市设计》、《月亮湾二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南二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县城城区部分路网道路景观设计》等规划编制;完成路网畅通工程、一馆一园、城北出口路征地测绘和月亮湾新区项目建设的测绘;完成了城南安置地二期用地、物流园区用地、第三中学、贡江花苑二期、工业大道等建设项目的放样。乡镇规划编制方面,聘请了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为我县19各乡镇编制村庄布点规划;聘请了厦门规划设计院编制筠门岭镇黄埔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聘请了南京中车设计研究院编制百里沿岸52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会同国土、矿管、防震减灾等部门对乡镇上报的2013年土坯房改造集中点进行了实地踏勘。

2、重点项目建设在推进。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加强协调、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截止3月底,周田“两新”项目已经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月亮湾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动工安置房基础465户,已完工325户,安置房屋主体动工120户。市政道路、园林景观、河道防洪堤、三个中心也正在抓紧全面施工;局里认建的绿色通道建设因线路调整,已在东线确定了2.8公里的建设线路,对改线取缔的2.5公里路线进行了植被恢复绿化;城区出入口整治改造工程完成了水西段路基,其它路段已正在平整土石方,桥梁施工正常可如期竣工;县城各安置区建设正在加紧进行征地拆迁工作。

3、规划区内危房改建工作在启动。自3月中旬启动以来,累计发放危改申请审批资料198户、申请审批表594份;受理审查资料完善的危改户16户,完成现场勘察28户;已完成危房改造公示1户;完成接访275人次。

4、“两违”整治工作在深化。今年以来下发停建通知76份,强制阻止施工107户,拆除部分墙体和模板3415平方米,参加县里组织的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5次,拆除违法建筑42户,拆除面积8420平方米。

5、中心工作开展在加强。“三送”工作方面,前期已做好了与农户见面、张贴联系牌、发放连心册、调查摸底群众诉求等相关工作;招商引资工作方面,正在推进年产10万吨超细重质碳酸钙粉的项目落地工作,城东农贸市场正在进一步优化调整项目建设方案,城西南农贸市场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及与投资商洽淡项目运营事宜,管道天然气项目征地工作已经完成,拆迁工作即将启动;征地拆迁工作方面,我局包干拆迁户18户,目前已完成了10户的丈量工作,其中已签订拆迁协议的2户。

二、存在问题

1、因征地拆迁工作尚未最终突破,影响县城各安置区建设。

2、违建户受利益驱动及执法力量不足等诸多方面影响,城市规划执法矛盾重重,面临一定的困境;

3、规划区内危房改建及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统筹协调解难度大;

4、“三送”工作虽抓得较紧,但常态化、全覆盖仍有差距。

三、第二季度具体工作措施

1、抓好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编制方面,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向市人民政府的报批工作,完成城南、城北、和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燃气、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城南、城北安置小区安置房施工图设计及月亮湾新区园林景观设计、三个中心二次装饰设计、详细行政小区规划设计;抓好高速公路出口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月亮湾南五路至高速路出口地块的城市设计、城区路网施工图设计及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启动城区桥梁景观设计及中心城区住房建设、供水、供电、交通等专业规划。乡镇规划编制方面,尽早编制好麻州、珠兰、富城、永隆4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及麻州、筠门岭、西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4月底前完成百里桥梁景观规划、百里沿线村庄建设规划、农村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点村庄规划,力争年内完成全县其它所有村庄建设规划工作。

2、抓好项目建设。尤其抓好月亮湾新区建设。一是突出工作重点。在确保整个新区项目齐头并进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键路线等建设,确保每20天有新的形象。二是加强科学调度。目前已进入主汛期,阴雨天气多,要抓紧完成道路路基水稳层施工。同时,如遇下雨无法施工的情况下,要重点做好相关的查遗补漏及内务管理工作,比如工程量变更签证、施工图图纸设计完善、工程招投标手续履行等。三是加强现场监管。加强对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参建各方履职情况及人员到位情况监管,对不到位的及时要求整改并进行处罚,切实通过监管来抓质量、促进度、保安全。四是解决遗留问题。做好征拆遗留问题的处理,比如鱼塘、圈梁、坟墓搬迁等问题,对久拖不诀的,统一组织力量,进行分片区集中力量施工,全力推进问题解决。同时,尽快启动县城各安置区,县城东、城西南农贸市场,“一馆一园”,专业市场以及城区路网建设。

3、抓好民生工程。做到疏堵结合,大力做好县城规划区内危房改建的政策宣传、资料收集、上户甄别、张榜公示、严格审批工作。继续大力推进城建历史遗留问题的排查和处理。

4、抓好征地拆迁。按照县里规定的时间节点,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倒排时间,责任紧逼,加强调度,浓厚氛围,确保征地拆迁工作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全面完成。

篇8

关键词:城市出入口;绿化; 景观设计

Abstract: the city exit if there is no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extremely easy to creat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haotic, dirty and poor, damage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erefore, for port city design and city, improve the city's appearance, is to be imperative.

Keywords: city entrance;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城市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是城市与外部环境的连结点,是人流与物流的必经通道,它和城市的道路、广场、街区等一起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对城市景观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城墙上的城门,基本功能是“界定”和“防御”,现代通过高速公路的“血脉”来实现它的生命特征。这些新时代的城市出入口与古城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基本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城市空间与非城市空间实体边界的消失使原具有“地理”和“心理”双重意义上的“界定”内涵已经失去了“地理”意义上的内涵;另一方面城市对外交流的加强和城市网络式发展形态使“流通”和“引导”内涵得到了加强;三是景观组成因素复杂,有建筑的景观、绿化的景观、环境小品的景观等等。

2、区位

北出口位于包头市中心城区西北侧昆都仑区和青山区的北部交界处,是进出包头市,联系京新高速、G110国道和城市快速路民族东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北出口区位条件优越,距离阴山山脉最近,是联接包头新旧城区的重要公路交通门户,同时也是包头北部出境的重要道路之一。

二、规划策略

北出口距离城区较近,属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内现状村庄或已建社区,其城市设计以建筑景观改造为主,通过建筑的布局,塑造独特的出入口空间形态,采用相近的建筑色彩、外立面样式,提升北出口的整体形象。

三、目标与原则

1、出口景观设计的目标

(1)宏观目标:塑造和完善城市形象。(2)微观目标:通过对交通、构筑物、道路设施、绿化和环境小品的规划设计,使城市入口具有明显的环境特征,给过境者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2、入口景观设计的原则(1)入口景观设计要绿化优先。绿色是优美环境的基调,体现生态与景观的完美结合。对城市人口的绿化设计是首要的景观塑造手段。(2)入口景观设计要注重文化保护。自然景观设计与人文景观保护利用相结合,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传递当地的人文信息。(3)入口景观设计要注重塑造特色。通过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创造优美的环境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形成个性鲜明的区域标识性。

四、设计主题

在一个城市里一抬头就看见山的不多,包头有——阴山山脉横亘于其中。

包克图、包头,鹿城、有鹿的地方,一个美丽而传承有据的传说,表现了北方草原的特色,反映了人们对自然风情、绿色家园的追求和向往……北出口位于包头北部,是距离阴山最近的出城口,也是体现阴山文化,鹿城文化最重要的地方。

《诗经•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因此本地块主题为:阴山脚下,呦呦鹿鸣。

五、绿化设计

1、植物配置

乔木:主要采用规划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配置方式,突出街区整洁、大方的整体形象。结合休闲绿地可选择姿态优美的树种,乔木多选择色叶多花树种,如充分展现色彩缤纷植物景观效果。营造出宁静自然的游憩环境。灌木及草花:灌木采用一些耐旱、易于养护观色的篱带,时令花卉在种植箱内种植,休闲绿地多采用色彩艳丽的花灌木及易于养护的草花,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效果。树种选择以春花、夏阴、秋叶、冬绿为原则,形成以常绿。落叶相搭配,乔灌搭配为主的植物体系。乔木品种以国槐、皂荚、山桃、紫叶矮樱为主要观景树种,以圆柏、油松为基调树种。灌木采用丁香、榆叶梅、珍珠梅等花灌木和色带绿篱相结合;同时可用串红、石竹、三色堇等草花点缀道路两侧及种植箱内。

2、景观节点设计

(1)出口景观节点设计理念:

设计采用微地形绿地景观设计模式,植物种植以疏林草地和低矮篱带为主,为周边建筑环境留出透景视线。

民族东路以西主要以阴山文化为主题,用层积岩雕刻出的“鹿城——包头欢迎您”,层层堆积的岩石不仅说明阴山文化的历史悠久,也是鹿城——包头的历史显照,再以大小不一的岩画做点缀,岩画以图画的形式承载着中国北方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凝聚着中华民族杰出的智慧,是弥足珍贵的文物资源,是连接民族感情的纽带。

民族东路以东主要以鹿城文化为主题,蜿蜒曲折的水系,幽幽的绿草地,三五成群的鹿有的在吃草,有的在嬉戏……

这样的场景让所有过境的人们都感受到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有水、有草、有鹿的阴山脚下是“鹿城——包头”。

(2)京新高速两侧绿化带设计理念

主要采用规划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配置方式,绿化以吸尘、隔音、防噪功能的高大乔木为主,在搭配一些造型简洁大方的篱带做点缀,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效果。

(3)110国道两侧绿化带设计理念

根据礼仪手势规范,掌心向上的手势有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110国道属于我市的对外交通要道,要让过境车辆、人群感受到我们草原人民宾客至上的礼仪文明。

3、空间界面分析

东西向以三森机电灯饰城为地标,建筑形成U字形建筑围合,主要体现建筑的天际线高低错落有序,相互映衬。

南北向从北出口生态景观区的大片开敞空间,慢慢到小高层建筑区过渡,最后到地标建筑,形成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给人一种慢慢入城的时间缓冲。

4设施小品设计

选用与建筑风格统一的类型,以现代风格为主;种植花钵及种植箱材质以木材为主,在强调美观舒适同时具有不宜损坏、易于清洗和保养等特点;垃圾箱及广告牌、灯具等应兼顾整体风格,在满足景观性的同时,考虑人们便捷使用的需求;对围挡进行统一设计,可突出阴山脚下,呦呦鹿鸣的主题。

六、结语

城市景观是连续景观,城市入口是起点,它与另外的城市景观节点(如广场)、轴线(如街道、河流)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一起组成主次分明、相互呼应的城市景观序列。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所处地域优势,是今后在进行城市入口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章家恩,徐琪.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及其生态建设[J].生态学杂志,1995,14(6)

[2]李春梅,陶雷平. 城市入口景观设计初探. 中国园林,2001(3)

[3]陈浮,葛小平,陈刚等. 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地理科学,2001(6)

篇9

1.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景观同质性

现在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出现了 “一条大路向前方,两边两排小楼房“的千村一景现象。”这就是目前中国一些地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现状。

我们在山东半岛地区一些农村地区调查中发现,当前一些地方在制定乡村规划时,陷入了误区。房屋建造完全没有章法可寻,只要有钱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想建哪就建哪。农村的许多村庄布局之所以存在上述这些突出的问题,成因比较复杂,但症结还在于“规划滞后”。在走访中,许多村民告诉我,他们很少听说过在农村盖房子还要进行规划,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盖房子,只知道只要不侵占别人的土地,自己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盖成什么样就盖成什么样。

还有很多地方把城乡一体化错误地理解成农村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趋同。农村规划设计失去了原来的文化,田园风貌荡然无存。特别是一些地方随着撤乡并镇、移民并村,建成的新村被规划得整齐划一。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汲取城市发展已有的教训,忽略了生态的维护,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以致新农村成了新污染。因此如何用科学的景观规划理论来指导新农村的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新农村景观建设与农村文化景观的联系性

新农村景观建设。一定要做到规划先行的原则。规划要尊重自然,尊重文化以及历史传统,根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

新农村建设别的要推动文化建设。要很好地整合“乡村文化”特别是“乡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过程要倡导多元性。坚守乡村文化、民族文化精神,倡导个性。设计规划要充分的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也是对历史对子孙后代的负责的态度。

乡村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从构成要素看,乡村景观是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从特征看,乡村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乡村景观包括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

3.新农村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保护性

首先,乡村景观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平凡的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建设,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极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艺术形象,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我国大地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农村文化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少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

再次要加快农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景观保护。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使历史街区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有效遏制过度开发,加强保护工作名村能够保持其传统的文化氛围,不致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为新农村规划建设留住传统文化的根基。

4.新农村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性

根据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及的发展现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划分几个方向来进行。每个方向均可根据农村具体特征进行分类,使其能够代表新农村的个性,使之具有不可重复、无可替代的景观形象与景观特色。

当然无论对哪一种的分类中的农村进行景观规划,都要面对现实,详细的调查得到本地的地质资料、气候资料、历史资料及风土人情等资料的情况下分析研究,从自然形态、人工形态、社会人文、中整理既有的景观,也要挖掘出农村中的潜在人文、历史景观资料。

5.新农村景观设计时效的可操性

5.1地理环境为主要规划设计的依据

地理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的条件。优越、突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影响农村用地规划的空间的重要因素。地理环境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势、山石形态的肌理结构、山岭沟壑的平原草原的春华秋实等等。气候环境。空气阳光、气温、干湿等等。水环境。农村地区溪塘河湖的动静波浪、温泉飞瀑的纱雾珠帘、江海的浪花飞溅。

地形地势决定了农村房屋建筑景观的高低参差 重叠错落,造就了道路的蜿蜒起伏,交通的曲折变化,使绿色植物掩映衬托着建筑环境,能柔化建筑的几何形态过多的直线棱角;农村地区的水体环境,以其晶莹透明的色质、相对广阔的水面以及堤岸流畅动人的曲线,使视野明快,景色虚实相映,自然生动的景观环境。

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因势利导”抓住地形、地貌特征。去加大利用,而不是去削弱这种特征。更加不能遇山斩山、遇沟填沟、遇曲取直、遇水掩土..........。

对这一类型的建设规划要从乡村和景观艺术系统设计入手,:从建筑外观上改造农村空间中相对要的建筑物形象。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统一形象设计和视觉规划沿街路牙、道路铺装设计及材料的更新设计主要的街道的绿化带的营造、草木花卉品种的设计。灯柱急门墙的地方、民俗造型,图腾传说设计制作。主要空间的环境山石、植物进行巧 用。保留和开发利用本地的古迹传说进行景观设计。

5.2以人文历史景观为规划设计依据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上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其居民的生活模式,使当地环境有机融入到所在城镇的历史人文环境中,特别是古迹区要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原有的风貌。在规划拆迁时既要注意保留原有的寺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切实依据历史原貌修建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古典建筑,延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又要将新建农村景观环境充分溶入这种风格,使建成后新农村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农民对新农村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1)历史人文景观的修复。新农村建设中对旧的景观形象改造时,要做到再现历史景观。对于当地年代久远但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人文景观。进行修复的时候,应该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

(2)原有景观的改善。弥补传统景观环境的缺陷,根据历史资料再现原有的风貌。施以绿化配景和环境艺术品的安放,使其在形、色、质意境上与农村的原有的形象和环境保持一至。在整体环境中得到升华。

(3)景观的利用及引导旅游型新农村的设计规划。外出观光、休假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需求。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使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所人人们特别需要通过节假日回归自然。而拥有大自然这笔财富的广大农村地区。都是具有这样的基本条件和功能的。

5.3以农村产业构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

离开了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新农村的景观建设,就很难的。比如山东日照市有几个村庄就是搞的干干净净,每个农家的门口搞一个自制简易垃圾桶,每天有人收,这些村庄因为大多以养花草致富,所以产业景观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房顶上,都是花草茂盛的景象。道路也没有硬化,就铺了沙子,小巷胡同用的当地的青石铺路,要远比水泥硬化生态美观的多。

篇10

[关键词] 公路景观设计 地域环境 路线 绿化

1.引言

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具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沿线地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为了保证线形指标常出现大量切割山坡、开挖山丘岗地、填平沟壑、砍伐树林及果园等侵害自然地貌与生态环境的现象,使公路与所在地域环境之间缺乏融合和协调。同时公路上的各种人工构造物的造型与色彩忽视景观效果和驾乘人员的视觉效果,不能减少或消除各种构造物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因此公路景观设计应充分结合沿线地域环境,使其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2.公路景观与所在地域环境

公路景观是指公路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沿线设施等人工构造物同公路通过地域环境相互融合后形成的景观。所在地域环境是公路所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域范围、地形地貌和立地条件,如高山、平原等;人文环境则指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创造出来的景物,如文物古迹、城市、村庄等。

3.公路路线与地域环境

公路路线设计中,尽管受到某些控制点如已有道路网、最佳路线交汇点等的影响,但是,公路作为自然环境整体的组成部分,路线和地形相互协调才能保护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3.1路线与原有地形的融合

3.1.1沿着等高线的路线所形成的景观与所在地域环境最易融合,如:排列在公路两侧,与等高线平行的树木或房屋在景观中看上去很协调;而在一片空旷地,有这样一条沿等高线布置的公路,易将地形表现出来。

3.1.2将风景名胜区、阔乔或针乔、文物古迹等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布置在曲线内侧;曲线通过大片树林、果园和绿地等。通过这些措施更易提高景观水平。

3.1.3在山岭地形区,沿着等高线方向布设线路中,必须提高或降低其高程时,仔细选择路线和确定坡度,进行填、挖方中细部优化,避免出现“断崖”现象,消除令人不舒服的感觉。

3.1.4在山岭区,沿着垂直等高线布设线路时,会给人视觉上产生路线“逆着纹理”穿越的生硬感觉。解决的方法是选用将其位置定在挖、填方量最少处,或把路线位置稍稍偏移垂直方向。

3.2横断面的细化处理

3.2.1目的;通过横断面的细化处理,产生与周围环境具有相似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坡面尽可能平缓(岩石挖方除外,因为岩石的特征就是表面陡峭和转角生硬) ,改善景观效果。

3.2.2原则:横断面侧坡的坡度受到土质工程力学特征所决定,规范推荐的坡度往往大于视觉最佳效果的坡度,笔者认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等高线地图,针对个别情况进行个别设计,达到最佳效果。

3.2.3对于同一等高线平行布设的公路,由于挖方而使路肩或某一侧往往存有一块突出的土方,从景观设计角度,必须把它去掉,否则与所在地形不融合。

3.2.4路线设计中,尽量避免由于直线挖方,特别是在天空衬托下形成黑影轮廓而产生令人不自然的景观。直线挖方时,做到有一背景衬托如远处重叠的山峦或茂盛的森林等(天空除外) ,或在没有背景的衬托下,宜将挖方的路线布置成曲线,并进一步做边坡细化处理,从而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4.公路景观设计中绿化问题

4.1与所在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

4.1.1根据所在地域的土壤类型、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公路绿化土质的特点,建立适应当地生态特征的植物群落。采用湿式喷播和客土喷播技术,提倡多用乡土树种,尽量少用外来树种,避免造成物种泛滥。

4.1.2在某些地区的绿化通道建设中,由于没有穿插一些开放空间和向外看的景物,沿着公路两侧连续不断种植的林带行驶时,驾乘人员会由于景物的不断遮避而感到厌倦、感到压抑,体验不到旅途的愉快。所以说,在路两侧种植林木时,考虑布线与植物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提供一系列开放与封闭间隔交替的情景,赋予驾乘人员视觉体验及韵律。韵律感也会受到景观内容的限制。公路通过居民区时,密植的植物可降低噪声和使人们不受视线干扰。公路通过工业废地、露天矿场等不和谐地域时,通过植物密植可阻挡人们的视线,而对于新兴工业基地、名胜古地、风景旅游区等,可种植低矮的灌木使驾乘人员的视线可以看到。

4.2 绿化景观需强调视觉逻辑性

4.2.1基本原则,绿化应按三维空间进行设计,将某些特殊路段从总的范围分离,强调出来,从而诱导驾驶人员的视线,提高公路景观水平。

4.2.2弯道内侧种植低矮的灌木来强调弯道的存在。

4.2.3晚间行车繁忙路段,弯道外侧植树来突出弧线从而增加安全性。

4.2.4竖曲线顶部两侧的树木,预示着前面方向的变化。

4.2.5公路有叉道时,通过绿化处理把它强调出来,突出两条路的存在,形成明显标志,预告设施位置。

4.3 绿化景观与视觉污染防治

4.3.1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绿化来补偿,改善公路沿线景观,因地制宜,并形成其特有风格。

4.3.2公路分离式高架桥,由于引道路堤坡度陡而不雅观,可通过精心绿化来改善景观。

4.3.3而对于其它类型的桥梁,由于坡度较缓,任何一侧的引道较长,往往令人厌倦,所以通过种植观赏性的植物,创造一定的环境,赋与它们生气。

4.3.4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有些路段存在从某点看去有时扭曲或不连续现象,可以通过绿化来弥补景观的缺陷。

4.3.5公路沿线除停车区、服务区和立交区等外,尽量少用装饰性植物、广告牌、宣传牌,避免引起视觉混乱。

5.安全设施与景观的融合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轮廓标等都属于人工构造物,传统设计方法的现代感十分鲜明,与公路周边的自然感反差十分明显,是安全工程中对公路景观影响最大的部分,已经落后于目前公路项目建设的理念和目标。下面介绍自然化、乡土化和隐蔽化设计手法使安全与景观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景观化设计新理念。

5.1自然化手法

自然化的设计手法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材料和外观的设计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道路设施充分融人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新景观。自然式设计的核心是:崇尚自然,借鉴道路沿线地域的环境特征、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结合设施自身的特征,在保证设施功能的前提下,科学而艺术地打造具有浓郁地方性特征的公路设施。自然化手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公路的设施要“少而够”,也就是说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不与自然争景。

5.2乡土化手法

乡土化原则是指通过研究公路所经区域所具有的独特的“乡土材料、乡土文化及乡土建筑技术”等,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以继承与发展的态度融人到公路设计中,达到尊重地域环境、体现地域特色、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乡土化技术理念主要体现在利用乡土建筑材料、乡土植物材料、乡土建筑技术、乡土文化来营造个性公路自然环境。如果应用恰当,不仅可以创造出独具“个性”且与环境协调的公路作品,而且由于使用了最普遍、常见的材料和技术,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乡土化设计还体现在对乡土文化的尊重和乡土文化的发掘利用方面,应充分考虑路线的区位、环境等特点,使作品充分体现出对历史的尊重,达到公路与历史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二者相得益彰,增加公路观赏性的同时,发掘、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

5.3隐蔽化手法

隐蔽化原则是指通过结构和色彩的设计,使不要求视认效果的设施隐藏在环境背景之内,不构成公路景观的主要因素。通过隐蔽的设计手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环境的原貌,符合自然、和谐的要求

6.结论与建议

总之,我们应树立“以人和车为本”的服务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和保护沿线环境,强调公路工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成新的人文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实现“交通功能性、景观舒适性、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性”的相统一,为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同时通过贯彻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自然化、乡土化和隐蔽化的景观化设计新理念,使交通安全设施在不降低其功能或安全防护水平的基础上能取的更佳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刘洪启,吴云,沈涛,张魏汉.基于新理念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景观化设计思路[J].中外公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