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活动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学科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4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相较于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加偏向于对学生基础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日常语文常识的应用和普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借助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课文基础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学生们在参与语文活动的过程中,也会从各个方面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文基础修养,深化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小学语文教师通常还可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和资源,让小学生充分享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视听感受,加强对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期待,从而将小学语文教育向着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学内容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中往往会因为内容的难度和触及的知识面之广,造成理解速度的缓慢和理解程度轻重的差别。因此,为了简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丰富课本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学活动的形式激化学生的课堂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往往可以采用师生教学互动、学生课堂测验、学生课堂发问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继而在语文思考与练习中了解到自身的语文盲点,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改善。例如,在师生教学互动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学生在与教师的活动中也能够进一步密切同老师的关系,在积极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学习语文新知识。在学生课堂测验方面,考虑到活动的即时性,因此小学生往往在活动中会表现出极大的张力,以此牢固对课文文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学生课堂发问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其实是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度消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课本教材以外知识的教授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通常也表现出极强的多样性特征。学生们在此教学阶段往往会学习到更加多样的文化常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延展了课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实和扩展了小学生的语文文化视野,进而激化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中,积极思考,努力发现课文以外的文学知识。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需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精选和延伸出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极大的专业性和探究性。

二、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还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对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借鉴与总结。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选择出适合本班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中,对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语文教师需要依托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分类,以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首先,在传统语文教学领域内,语文教师需要明确了解常见的语文教学形式,在认真分析各个教学形式的优缺点之后,进行多样性的研究与总结,继而选择出最佳的传统教学形式。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应该意识到传统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推动作用。小学生由于对教师的课本教学往往有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感受。

其次,在现代多媒体教学领域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通常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反应态度。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接受性和活动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梳理,帮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互动中真正体会和感受课本教学内容所要传授的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以及科学文化领域的综合知识。小学生们在多媒体的教学氛围中,一方面可以见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范围,另一方面也会在教师的教导下不断深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和学习到更加广阔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活动中各科知识多维性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以外,从深层次上来说,还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多维性渗透中。因此,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是综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应用能力的体现。

首先,语文学科的课堂活动通常是具有强烈的人文知识交流互动的特点,因此学生们在此类教学互动中,一方面可以应用到所学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不断感受到其他人文性学科知识的渗透,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教学活动人文性的延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的综合性的同时,也能够激励他们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主动性的探究与学习。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提升方式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小学语文的学习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需结合生活实践和经验。为此,教师要适当地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大多数教师均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忽略课外活动的作用。为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小学生由于心志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事物的喜好具有较强的偏向性。教师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必须积极培养其兴趣。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在班级中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并组织安排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其各项优势均在学习中有所体现,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在学校中设立记者站,让学生学着做记者;学校也可组织教授和专业人士到校内为学生开展相应的讲座,并让学生自主组织采访和写稿等,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小学生写作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在活动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完善自我。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组建板报小组、作文小组和书法小组等。板报小组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完成板报设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安排岗位,如可分为版面设计、写稿和组稿等,并由教师确定板报的主题。待完成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和展示。该方式的应用,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可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书法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但能够实现我国文化的传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教师可让在书法方面造诣较深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课外活动提供条件

新课改之后,我国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在课程安排中要专门安排两个课时完成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身的体会写成读后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最后交由教师检查。这样教师能掌握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效果。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阅读偏好,为学生介绍相应的书籍,让其带回家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安排,为学生选取合适的文章,且安排好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完成阅读。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且通过接触多彩的世界,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安排竞赛活动

课外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教师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与课堂教学进度相符合,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基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组织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可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与语文学科相符合的竞赛活动包括作文竞赛、写字竞赛和朗读竞赛等。例如,若是学生当中普遍存在错别字多和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象,教师可在结束各单元的学习之后,组织学生默写竞赛,让学生将本单元生字和生词写出来。在此过程中加入竞赛元素,可有效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反复写和读来记忆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针对学生在朗读中普遍存在的“唱读”现象,教师可举办朗读比赛的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划分为各小组,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学习,对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高具有较大的益处。

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加入实践活动

因为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小学生在作文练习中,通常存在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现象,所以教师预先设置好写作主题,再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如可组织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一般根据学校举办的相应活动进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入自身的理解。可布置“最让我感动的平凡人”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变身为小记者,结合学生生活的小圈子采访身边的老党员、老等,让学生听他们讲过去的老故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之前的艰苦岁月,感恩今天的生活。另外,还可让学生采访医生、护士和科学家等,了解其职业,解读其奉献精神,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并不断完善自我。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外活动的拓展,不但能够为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够丰富其学习生活,最终促进课堂实际效果的增强。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情,采取科学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淑梅.打造小学语文创新课堂[J].新课程(上),2014(3).

[2]李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刘春林.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系列谈[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11).

篇3

关于举行小学语文微格课赛课活动的方案

各科室、校点:

根据万教研发【2019】7号文件《万源市中小学教研室关于举行小学语文优质赛课活动的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决定于4月开展学校小学语文微格课赛课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课堂展示——课后评议—— 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解读教材、研究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优化思路方法,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9年4月3日(星期三)

地点:万源市蜂桶乡让水小学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根据学校初赛结果,推荐1名优胜者参加旧院学区竞赛。

四、具体要求:

1、上课内容:

语文:内容不限,选手自定。

2、 2019年4月3日上午8点30到前让水小学报到抽签。

3、上课安排:每堂微格课10—15分钟,第一堂从上午9点开始。

4、参赛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年8月31日后出生)的任教语文学科的老师全部参加,不在区间内的教师可自愿参加。各参赛教师于4月2号传参赛教师信息(姓名、性别、电话)及教案到教导处。

五、活动程序:

1、8时30分召开筹备会。

2、9时参赛教师上课。赛课顺序在赛前抽签决定。

3、12时30分午餐。

4、下午14时评课。

5、评课结束后颁奖。

6、活动结束后,进行教学“六认真”检查(主要检查备课、作业批改和班主任工作)。

六、评奖:

1、评委:张加军、谢菲、廖青冬、邓益熊、余中亮、熊世凯、吴海毅。

2、计分:冉跃

2、设奖:一等奖一名,其余为二等奖。

七、其他事项:

1、生活:让水小学负责午餐、晚餐,标准:每餐25元/人。

2、参会人员报道地点:让水小学。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活动课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的是思维敏捷、高效高能的创造型人才。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尺。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着眼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的参与欲与表现欲强烈,生动活动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上好语文活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并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活动课,不仅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践能力。那么,怎样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突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征

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是“活”的,即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语文活动课正是抓住“活”的特征,克服忽视学生活动的弊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语文活动课要抓住“活”字,要在“活”字上下工夫。“活”才能展示特色,才能创新。“活”才能体现趣味性、交际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学习观。

首先是活动课的内容要“活”。语文活动课的内容非常丰富:词汇知识、小抄报、故事演讲、诗歌、语文知识等,要求学生建立抄本剪贴本,从课内收集大量优美的描写,生动活泼的语言,课外在阅读中收集优美词句,在活动课上向同学展示。随着新时期教育综合性的发展,各学科知识交叉和渗透日益增强,语文活动课强调语文学科性,不拘于单一学科的栅篱之内,只要许可,涉及政、史、地、音、体、美乃至其他自然学科的知识也大可接收。如:关心时事热点、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观察自然生态、有关实验操作等,当学生通过深入生活,亲身调查体验,实践后,从而以语文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活动内容才会“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小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好胜、好新鲜、好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会被激发,创新能力才会获得提高。

其次是活动形式要“活”。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许多活动宜于课外实施,而有些活动更适合于课堂内进行。如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绕口令、相声等。就内容看,有的必须内外配合方可完善。如收集民间故事,动手抄报、小记者行动等,应课内安排设置、课外采集和制作,最后回归课内汇总展示。巧妙地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短暂的三分钟,对于初次上台的学生来说却是巨大的挑战。学生既要克服胆怯心理,记住演讲内容,更要注意语音、语调、语态等方面的问题,台下学生也要注意观察、理解和思考,只要学生参与思考就会有收获。总之,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贴近生活,为不同的创新能力提供原材料,充分激发学生表现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次是活动的方法要“活”。在参与对象上可以群体活动或个体活动。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放开学生的手脚,依照各自的爱好和特长,让他们各自自由地活动起来。因为只有主动参与才是学生的智、能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创新是未来语文教学的灵魂,而“活”是创新的具体化。因此,要把语文活动课搞“活”,突出“活”字,在教学中就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敢于打破常规,肯定“个性”,肯定差异

首先活动课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寻求崭新的知识、创新的见解。教师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生疑,造成困惑。教师不仅应该善于设疑,而且应该鼓励学生问难。因为学生脑子里有了疑问,才能产生渴望解决的欲望。而教师一般不应轻易地做出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或课堂集体活动讨论,争辩、主动地解决问题,以至突破常规,破旧立新,获得崭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思考习惯,有利于创新能力提高。

其次要肯定“个性”,肯定差异,重视起步,鼓励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的人需要空气一样。”在紧张之余,相对比较轻松的活动课让学生不受拘束,放松情绪,使其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的教与学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师善于运用引导―启发―激励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树立信心,爱迪生一生上千件物品的发明创造与其从小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个性,让其能够充分表现自己,“达到某种完善的高度”,从而树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成为新时代有个性的人。

篇5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效果 类型

教研活动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研活动开展的最根本目的。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举办,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探讨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课异构,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不同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由于本身教师对所授内容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教学方法、人格魅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课异构不仅是对课程标准的反思、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还是对教学过程的异构,对课后评课的异构。同课异构的概念归结为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并且进行互相的评听课,实现彼此间的互相学习,以助于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同课异构”的组织类型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根据组织的规模与参加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形式。

1.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这种组织形式是指由有威信的本校本专业有威望的资深教师,或校外专家全程指导而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

2.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这是由组内学科的教研组长牵头发起的教研活动,直接是组内本学科教师之间的较量,选定同一教材内容,由多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在固定的时间上课,全组老师参与听评课过程,就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就不同教师的不同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思广益,形成典型案例。在活动结束后,再由上课的老师整理出教案,做出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3.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其并不一定要在一些大场合开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其实天天在做,这种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更能够看出教师的优缺点,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是更好的学习机会,由于实践教学经验比较浅,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班级的教学设计没有清晰的概念,可以通过观摩老教师的课程,了解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化为己用,并再教授相同内容的时候可以体现出老教师的成熟经验又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好处。

三、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作用

“同课异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场所、提倡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集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它以同一教材或同一主题为媒介,使参与者比较不同教师在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材料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与同,从而加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领悟,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分析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产生思维的触动与碰撞,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诸多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包括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指能意识到并能够表述的知识,它可以在教师以前的学习中所获取,例如:语文中语法等,而缄默知识是指无法表达和无法意识到的知识,必须有过亲身的教学经历才可以获得,这种知识不能光通过言语来传授,但是它可以通过自我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因此说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2.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过程的异同。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一节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这是教师的必做任务,但是教师之间的理解不同,使得重难点的确立也不同,可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之后,确立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都可以展现出来,每名教师的风采与魅力都不同,对于教学知识的把握与讲解方式也不同,那种方法更加适合学生,更加容易被接受,教学效果最好,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一目了然,对于教师分析自我的优缺点,完善自我大有裨益,如: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选择的是讲授法,有的教师选择发现法;在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上,有的教师是按照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顺序,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阶段和步骤,有的则把教学划分为若干平行的单元;在师生活动方式上,有的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策略;有的则采用学生中心策略……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优势,提高并锻炼自校的教师队伍。

3.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教师在课堂设计时用尽多少教学手段,多少教学方法,但最终还是要看教学效果、学生的情况来判断来衡量,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人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愉悦度与合作度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这些都可以清晰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自己日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做铺垫。

总之,“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比较式的教研活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本专业同名课的观察、进行理性的教学反思,通过对课堂中的事件和情景进行比较,以此达到改进语文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同课异构已经成为各教师教学研究方式与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在知识的碰撞中,交流经验,比较教法,即激发了教师间的上进斗志,又促进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康贻军.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7).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天性

首先,提出这一设想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

1.语文教学的性质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对文章的品评是很重要的。以往的教学模式,只要是设计问题就必然让我们的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地品评文章,完成活动要求。

2. 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往我们无论如何利用设计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一目的时,感觉学习的面都很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任何能力的提高,收到的是高时间量的付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听了许多节语文课都是这种感觉。如果让语文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那么收到的效果就会有所不同。这样,每一堂课的语文活动都能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3.学生的天性也希望能够在愉快中学习。

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学生都不太喜欢,因为它毕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读。但如果是语文活动就会有所不同,我想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都乐于参与。既然参与了,那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师对于设计语文活动的把握一定会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要灵活机动得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设计活动中来,学习主动性会更高。

其次,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诸如演讲、导游、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赛诗会、游戏、书法品评、习作品评、名人访谈等等活动。有人会说:"我们平时也在用这些方法。"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过去我们只是偶尔用或很短的几分钟用,现在我们却是用它来代替了整堂课的教学。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在教学课文时,第一课时的阅读过程我们可以用写悼词纪念总理为活动的开端,让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来向总理告别。再请学生朗读课文,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人们的心情、课文的内容了。再谈谈作者哪里写得好,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因为他们有心理上的体验。

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好的文章能让读者的心理产生共鸣吗?我们的设计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有所收获。第二课时的识字教学可以开一个书法品评会。

不难想象,这样的活动无论是在读文还是学文,也包括认字、书写、写作方面,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日积月累,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再次,如何来开展语文活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时,我上过一堂"趣味识字课",方法是让学生在他们精心布置的教室中找自己想学的字来学习,学生找了将近120个字,除了过去认识的大约还有七八十个是生僻的字。然后我让学生画苹果,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学生特别高兴。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根据字义做动作让大家猜(当然这个活动要先在小组里表演,这样准备才充分),结果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这些字,而且还会轻松地组词呢!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有一堂识字课,在学完词语后我让学生编故事,学生兴趣也很浓。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雨铃铛》一课时,我开展的活动是诗歌朗诵会,学生有感情,有动作,背得还相当熟练呢!诗歌的意境美全展现了出来,又有什么必要再分析呢?结尾的时候让学生续写诗歌,一年级的孩子同样写得很棒。这不是语文素养是什么呢?

有人会认为那都是识字、诗歌等简单内容的教学,我们的习作、阅读是没有办法进行活动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学习老舍的《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导游,虽然仓促,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草原的几个特点学生还是找到了,而且,文章写得好的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用上了,能写出导游词,难道不是学生的进步吗?《一夜的工作》,我们开展的活动是评价,结果越评到最后学生越感动。《小抄写员》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讲故事,这样,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品质不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抓住重点,对缩写文章还很有帮助呢!声情并茂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也同样是一种语文素养吗?

对阅读教学用活动方式进行有时确实感觉像蜻蜓点水,文章分析不透。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过去我们分析得很透,学生仍然不会写文章,不会读、不会用。既然这样,我们何不让它彻底成为扩展知识的范畴、写作能力提高的工具,让它彻底把过去的指导写作这一包袱放下来,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它的束缚呢?那毕竟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思想!

篇7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很多学校也不断提高对现代技术的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改善,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因此任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设备并没有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不断的完善,增加课外活动成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改变传统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开展课外活动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课外活动有利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对于小学语文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界也在不断的研究,希望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适当的增加课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1.加强课外阅读。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小学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就更需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加课外阅读量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为以后的学习积累写作素材和文化素养,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量,同时要保障阅读内容与教材相符合,这样具有针对性的选择阅读内容可以巩固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课外写实。

学习需要精心,但是这与小学生的年龄层不相符,活泼好动的性格即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蛀牙原因,也是发散性思维的源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新鲜事物,例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甚至是讲解方式等等,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最有效、最直接的课外学习方式便是增加课外写生,由于学生长期处于校内学习环境,因此会感到乏味,这就需要增加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素质,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

3.开展主题活动。

开展主题活动是提高课外活动效果的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相关的主题活动,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安排感恩活动,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相关的材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增强彼此的了解,减少必要的误会,,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4.开展竞赛活动。

目前,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便是考试,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方式传统,因此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端正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可以多多的增加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客观的认清自己的位置,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竞赛很容易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开展良性竞争,同时教师在选择竞赛活动主题时要与教材大纲相符,不能偏离太大,体现教学目标,同时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篇8

问题一:重复性活动过多,使教学活动缺乏层次性和合理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案例〕

教学内容为PEP三年级上册Unit 4 PartA Let’s learn &Let’s do.教师在巩固本课所学的dog/duck/monkey/panda/cat等五个单词时,开展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1:给小动物找家。学生拿着教师给的动物图片与黑板上的五个动物单词一一对应。

活动2:小动物在家做什么?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边表演五个动物的动作边说act like dog/duck/cat/monkey/panda.

活动3:让学生听并读Let’s do部分,即act like dog/duck/cat/monkey/panda.

活动4:guessing game 教师在PPT上显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活动5:“你能行”活动。教师让个别学生上前表演act like dog/duck/cat/monkey/panda.

〔问题分析〕

这五个活动表面看上去学生一直在动、在参与,课堂很热闹,但仔细分析这五个活动就会发现缺乏层次性,活动2、3、5实际上是同一层次上的活动,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听读演act like dog/duck/cat/monkey/panda,所以是重复性的活动。这必然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另外,这五个活动的排列顺序缺乏合理性,如活动4虽然能调动学生猜测的欲望,但放在活动3之后有些突兀,只是训练了学生的认读能力,没有进一步拓展知识。

〔改进建议〕

首先将活动2、3、5合并为一个活动,设为活动3:演演小动物,即先让学生通过groupwork形式操练act like dog/duck/cat/monkey/panda,之后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发出act like dog/duck/cat/monkey/panda的指令,其他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进行比赛。其次,将活动的顺序改为:活动1:guessing game;活动2:给小动物找家;活动3:演演小动物。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性的活动,又使活动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问题二:过分追求表面的热闹,偏离了活动要达成的目标。

〔案例〕

教学内容PEP三年级上册Unit 5 PartA Let’s talk.主要学习一些食物名称和对话I'd like…/Here you are/Thank you/You’re welcome。教师在操练对话时,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食品两个人一组做对话,面对一桌子好吃的,学生们可谓是全情投入,一时间教室里热闹非凡,然而仔细听听就会发现,有的小组只进行了对话的开头I’d like…有的小组直接用汉语交流,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互相品尝着带来的美食。当教师请5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时,却只有一组能完整表达。

〔问题分析〕

教师让学生用实物操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这个目的达到了。但反观此活动的主要目标――句型操练并没有达成,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改进建议〕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自控力不是很强,如果拿食品实物操练很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建议将实物改为学生绘制的食物图片,这样既经济方便又不失乐趣,学生也会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句型操练上。

问题三:不合理的活动指令语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案例〕

课堂活动前,教师的指令语使用汉语或者说完英语用汉语解释。指令语过长,如:Now I’ll put a word card in the student’s desk,students read the words,when the student is near the cards, you read louder and louder.when the student is far from the cards,you read lower and lower.学生不能马上理解,教师只得反复说明。指令语不清晰如Now Let’s make this talk and change the key words,学生对“key words”的理解各有不同,活动出现混乱,教师只好再次解释。

〔问题分析〕

有些教师认为指令语使用汉语,可以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如果指令语长期使用汉语,就会导致英语的课堂用语输入量减少,如果学生在小学习惯了汉语指令,到中学后就很难适应英语的指令。指令语过长会使学生一头雾水,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理解活动意图,从而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指令语不清晰会导致学生错误地理解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

〔改进建议〕

活动指令语是课堂用语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小学也应当尽量使用英语,以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只是在使用时应当注意:1.指令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使用学生能理解的单词。2.指令语要简洁、明确,同时最好加入示范或身体语言提示以保证学生准确理解。

问题四:机械性的操练充斥课堂,缺乏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案例〕

教学内容PEP五年级下册 Unit4 Let’s learn.教师在操练五个动词短语cook the meals/water the flowers/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bedroom和“What can you do ? I can …”句型时,开展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1:教师说动词短语的汉语,学生快速说出英语。时间持续大约3分钟。

活动2:由五位学生分别拿着写有cook the meals/water the flowers/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bedroom的卡片站到讲台上,其他学生任意说出某个动词短语,手拿对应卡片的学生要迅速蹲下,没有蹲下的就要再换一个学生。时间大约为6分钟。

活动3:教师设计“小火车”游戏,即教师做出开动“火车头”的动作,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大声朗读“What can you do ?”教师停到哪位学生前,这位学生就跟着教师一起做开“小火车”的动作。一时间“What can you do ?”的声音响彻整个教室,学生热情高涨,这个活动大约持续4分钟。

活动4:教师让学生用“I can …”句式表达这节课学习的五个动词短语并配以动作表演,全班80%的学生进行了练习,但都在“I can cook the meals/ water the flowers /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edroom”的范围内, 这个活动大约持续5分钟。

〔问题分析〕

纵观这些操练活动,重复性的认读和朗读练习是主角,学生不断地机械重复着短语和单句,语音、语调层面得到了强化,但师生、生生之间没有信息交流,没有生活意义层面上的理解和认识。有意义的活动是把所学语言知识初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是向真实的交际活动过渡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缺乏有意义的操练活动无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改进建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小W语文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也很重要的学科,包含拼音、汉字、句子、阅读、写作以及这几个方面的综合,同时,它还是一门语言交流的工具,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说语文知识涉及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考试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加深,只凭以前的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按时完成课堂作业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新课改环境下,在小学阶段,我们怎样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校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学习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那我们怎么把小学语文课堂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呢?我们共同讨论一下活化小学语文课堂这个话题。

二、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1.什么是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所谓的活化小学语文课堂就是指把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亲身经历密切联系在一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后的一种教学方法。

2.怎样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我们都知道生活是一个大的教学舞台,现在的语文教材选题也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容与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建一个鲜活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开发身边丰富的生活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现在我们就共同讨论一下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课堂生活化。

三、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让教学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把教材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感受“生活这个大的教学舞台”,从而活化语文教学。

1.创设生活化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这一点,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小学生的思维都是比较简单、单纯的,他们的思维一般就是通过形象、声音、色彩等感觉培养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生活化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年级课文《饮一杯月光》时,根据这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看图片、动画等特点,教师首先拿出图片教学生认识“饮”,然后通过做“喝水”这个动作,引导学生这个字的含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以提问的形式“你们饮过月光吗?为什么作者要饮月光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夏天的月夜弄明白,开始进入课堂,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赏月光之夜的景象,这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夏天月夜美丽的景色,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想象夏天虫子、动物等发出的声音。

2.把教材的内容融入真实的生活教堂,从而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的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一,由于学生的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活化语文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身边的伞都有什么类型的,它有什么用途,然后以问题的形式“你知道这伞是谁发明的吗?请根据自己看过的动画片或故事书说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鲁班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通过学生阅读,看看鲁班是怎样一步步地做成了能遮风挡雨的雨伞的,然后启发学生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等。

3.与生活相结合,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活水”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因为语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一旦与生活相联系就会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课文《火烧云》一课时,当作者形容那云像一匹马时,教师引导学生“马”有什么特征,它的形状以及声音是怎样的呢?这时有的学生把马形容得特别高大、威武,有的学生还根据动物大世界看到的学着马叫,课堂气氛立即变得活跃起来,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它让语文成了交流思想、表达情意、传播文化等综合性的学科。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让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地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外活动 教学成效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有的学生采访了清洁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四、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