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

篇1

(一)缺乏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而当前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凤毛麟角,很多案例不是编写的过于简单就是案例的完整性不足,这样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全面分析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此外,一些案例在选择的过程中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其与课程的关联程度不高,不能充分的体现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的应用,而一些国际经贸公司为了商业保密在提供一些信息数据的时候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颇,这样就使得案例的真实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教师综合素质有限

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借助于高水平的教师,而目前高等学校中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教学的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在授课的过程中依旧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尤其缺乏一些国际经济贸易的实战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案例教学法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对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来,进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到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而当前高校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其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很大的制约,其自身的分析案例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就导致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完全没有实现出来。因此,在推进案例教学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进而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提升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案例对于提升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和真实性,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要优先选择一些时间跨度比较小的广为人知的案例,以此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者,要注重案例的难易程度的控制,使其能够控制在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同时还不能够过于简单;再者,要注重案例的教学方式,在设置相关问题时既要设置一些封闭式问题同时也要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供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案例的种类要进一步多样化,不仅要有成功的案例,同时也要有失败的案例,使得案例能够跨越国界和时间的限制,更好地为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服务。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案例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案例教学发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掌握案例教学的真正内涵;其次,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提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最后,针对当前很多从事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教学经验尤其是实战经验不足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让任课教师前往国际贸易单位或者公司实习或者是聘请国际贸易公司或者是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来校任教,进而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做好自身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必要的讨论交流环节,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相互的讨论与交流过程中能够找到教学案例中运用的国际经贸专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而使得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造假 决策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场秩序的规范更是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保障。然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生,扰乱了市场秩序,削弱了市场活力,损害了企业形象。我们有必要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发现会计主体财务造假的手段,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对策。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理论的成熟,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的稳定都有重大意义。

二、“万福生科(300268)”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一)事件经过。

上市不到一年,万福生科就被发现虚构业绩。该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营业成本1.46亿元、净利润4023.16万元,直接导致该公司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变化。2013年3月,万福生科的自查公告显示,2008年至2011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7.4亿元,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虚增净利润1.6亿元。2013年3月15日,万福生科再次受到深交所的谴责。

(二)万福生科造假手段分析。

1.手段一:虚增收入

虚构客户。万福生科的五大客户不实。在更正后的中期报表中可以发现,除了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外,公司对其他客户的销售收入都大幅下降,两个客户在更正后的报表中没有再出现过。

虚构合同。2011年的年报中,万福生科披露其与莞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及湖南省傻牛食品厂的采购合同,但进过调查,这两家企业与万福生科并未签订过采购合同也无生意上的往来合作。

2.手段二:虚增资产

虚增“在建工程”。2012年万福生科“在建工程”科目金额比2011年大幅增加,然而其工程数量和进度都不及2011年,资金投入与实际生产呈倒挂趋势。

虚增“预付账款”。2011年末,万福生科的“预付账款”比上年末增加了449.44%,然而企业经营方向、公司业务都未发生大的或者根本性转变,理应当变化不大,预付账款的增幅明显异常。

(三)万福生科造假原因分析。

1.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1)利益驱动。

企业上市可以获得更多融资机会和巨大的股权利益,也有助于提高企业资信水平,更容易获得借贷资金,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达到其上市的目的。上市之后为了防止业绩下滑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为了谋求较高股价,企业也选择继续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造假。

(2)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缺乏其应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其业务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管理层或者是被监督对象意志的左右。内部控制中的利益制衡机制的缺失,极个别的大股东控制了企业绝大部分的股权,并集企业的控制权、监督权、执行权于一身的情况;由于没有其他力量对其行为进行牵制和监督,导致企业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让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频发生。忽视企业内部控制,有章不循,尽管企业有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流于形式。

2.企业外部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惩处不力

造假行为是需要违法者付出成本的,然而若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惩处不力,让违法者因违法行为付出的代价远小于其可以从中牟取的经济利益甚至完全不需付出代价,那么会计主体就很有可能会采取违反法律的行为牟取自身利益。

(2)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力量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对外列报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然而审计师在从事审计业务时是需要向委托方收取一定费用的,由此也很有可能使得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公正性。政府对会计信息质量约束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然而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却不够合理清晰导致违法违规者“钻空子”,逃避法律法规的监督和制裁。社会舆论或者是新闻媒体监督,一方面其不容易了解到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其缺乏专业的知识,不能判断企业会计信息真实与否或者其真实性程度。

三、案例对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的启示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首先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内部控制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把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考核的制度,将其与绩效工资福利挂钩。再次,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必须使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报告。另外,还应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防止管理层做出有损股东的行为。最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还需完善监事会制度,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惩处力度。

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执法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者造价成本。同时法律法规条款应当明晰,不能模棱两可,法律法规应当减小其弹性空间,以防难以对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判断和处罚。

(三)强化监督体系。

首先,企业内部监督把好第一道关。依法展开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分工合理职责明晰,落实企业内部审计的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和控制责任。其次,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政府部门的各个监督机构责权利清晰,避免职能部门的重复设置或者遗漏。最后,社会监督力量必不可少。

四、结语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正常竞争秩序、增强市场活力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艰巨且迫切的任务,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经济活动参与者,学术理论工作者,政府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致力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3

案例编写类型

为了及时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管理现实问题,充分发挥MBA学生的资源优势,加强MBA学生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针对性,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MBA院校都鼓励MBA学生撰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有些院校甚至规定MBA学位论文只能选择案例编写类型。

实践证明,编写高质量的案例的确最能体现MBA教育的专业学位特色。我们认为,案例类型论文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从MBA学位论文的要求和案例特点两方面说明选题的原因、研究思路、研究路线以及案例素材收集的过程、必要的背景情况等,当论文被改编成为教学案例时选题原因需要被删除掉。

第二部分是案例的主体内容,应尽可能真实、详尽、客观地围绕案例希望分析或解决的问题,介绍所涉及单位的背景或总体情况、必要的历史回顾、关键人物的概貌、特定事件的发生过程、有关的统计数据及图表等等,必要的时候也可在这部分给出建议阅读的参考资料;(环球网校浅谈MBA四种论文类型)

第三部分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材料。由于是写给教师看的,学生应特别注意从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讲述清楚教学用途、建议讨论的题目、背景信息、分析要点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诊断类型

MBA学生所做的企业诊断就是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计算基础上,找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某些环节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内因与外因,最后提出改进建议。MBA学生在写作这类论文时树立以下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①诊断必须深入企业实际去做。企业诊断是无法与特定的企业实际相隔离开的,MBA学生要随时关注企业,定期走访企业,坐在资料室里永远找不出产生问题的关键原因。

②必须深刻认识到问题诊断的复杂性。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不可能套用某个现有格式。问题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错综复杂、涉及面广,蜻蜒点水式的诊断只能找到表面原因。

③解决问题比诊断问题更重要。仅仅诊断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大堆问题,无解决问题的方法,于事无补、于人无益。做诊断更应注重解决问题、注重实效。如果为了诊断而诊断,甚至会使企业经营更加混乱。

专题研究类型

专题研究类型的论文重心是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专题,专题研究就是指对典型、特别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专注地研究。在撰写专题研究类型论文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专题研究类型论文的选题要特别注意体现出专题的特点。专题必须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或者独特性、典型性,能够通过对它的研究揭示若干具有指导性的思路、方法、方案、措施与政策等。同时专题应当专,必须针对现实、普遍、典型的企业管理、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等问题展开。不应过于宽泛,提倡小题大做或小题深做,切忌大题小做或大题泛做。

②专题研究类型论文分析过程要体现出其研究的特点。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即遵循现实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描述,如起源、发展、措施与政策等)的逻辑展开。要有自己的研究,研究必须有所得,所得必须有价值。

③对专题研究类型论文的评价标准要慎重考虑。对MBA学位论文的总体要求不在于理论研究的创新,而在于综合运用理论观察、分析与解决现实的管理、经济问题,在于应用的创新,同时专题研究不同于企业诊断、调查报告与案例研究之处在于专题研究的理论成分大于后三者。在专题研究中问题是载体,理论研究是主题,因此专题研究的特点在于专(即深入、集中、专一)。

调研报告类型

调研报告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某对象(企业、组织、行业、决策行为等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在这类论文写作中应注重以下的问题:

①调研报告应重视国内、外的背景分析,以便尽可能占有和组织相关信息,避免片面、局部地分析和研究问题。例如要对某国有零售企业进行调研,由于该企业面临国内企业竞争激烈、国外企业大举入侵的形势,在进行调研时必须有国内企业竞争、外企大举进入的较详细的介绍、综述和背景分析。(环球网校浅谈MBA四种论文类型)

②调研报告的调奁应采用科学的工具、图表、方法,强调数据的客观与科学。调查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语言,而不能仅仅依赖大段的文字描述来说明问题。调研报告反对平铺直叙,注重用数据说明问题,数据应真实、可信,注意采用图形、表格和有关工具来表述。

篇4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3-02

作为人文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案例教学最早被用于医学和法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初,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方法用于管理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将所研究的问题置于特定的环境中,采集相关信息、数据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说明问题的原因和过程,得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甚至是理论的创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挑选适当的案例,组织课堂和课后研究与讨论,并对学生针对案例做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与讲解,根据学生做出的解决方案质量给出平时成绩作为激励等。虽然案例教学已经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面临一些问题与障碍。本文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1.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尽管目前各大院校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均加大了案例教学的比例,但目前适合中国本科学生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寥寥无几。在此背景下,《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为了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需要自行挑选或者设计案例。由于教师本人精力和水平的局限,其挑选和设计的案例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不适用于本科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质量与案例教学的质量显著相关,管理学案例教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2.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与简单的课堂讨论不同,《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加复杂与多样,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在某些案例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部分软件、硬件的支持。但在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需要教师对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与演绎,学生不用动手实践,使得许多教学管理者认为《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理工科科目不同,没有必要安排实践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教师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课后自行分析并制作方案。学生课后学习极大地依赖自己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种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3.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高校教师往往是研究生毕业就进入高校执教,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严重不平衡,而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其主持分析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由于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往往存在鸿沟,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高校教师难以充分把握、透彻理解所教的案例,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天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操作性不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由于教师对案例掌握上的不足,可能最终导致所教授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与现实脱节,最终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

4.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作为一门管理类基础课程,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管理学原理》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一开设。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仍保持着高中时“重做题、轻实践”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缺乏主动实践、参与课堂讨论与分析的动力。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较低的配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与障碍,对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讨论。

1.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为了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有必要编制一套高质量的管理学案例教材。虽然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编撰工作离不开各大教育教学出版社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管理学案例教材缺乏的背景下,各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原理》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师可以自行组织起来,编制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同时,组织全院多位经济、管理类教师共同编制管理学案例教材,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教师编制课程教学案例的个数,节约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参编教师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编制少量案例也有利于提高编制案例的质量,进而优化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2.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为了缓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学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宣传与呼吁,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知晓并理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争取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加大资源投入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也应当改变其“经管类学科仅需较少教学资源投入,只要教师站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即可”的传统思想,了解国际国内管理学相关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状况,对管理学相关学科的案例教学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以保障管理学相关学科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3.提升教师能力。主讲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以及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举足轻重。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能力。首先,教师本人应当时刻注意自身能力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相关理论进展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时,学校、学院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进而提升管理学相关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4.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如果学生自己难以主动提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讲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案例分析所需知识储备和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采取鼓励的基本态度,为了保护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始终对学生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支持学生的发散思维,表扬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做得好的部分,并艺术地提出学生未来需加强的方向,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批评与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其分析案例、讲解解决方案时表现的能力相联系,对做案例认真和做得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加分,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学习,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应用于《管理学管理》等管理学相关的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5(3):340-344.

[2]王谊.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63-64

[3]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4-5.

[4]熊勇清.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1):85-88.

[5]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3):7-8.

篇5

物美价廉的中国货遭人诟病,不论是以偏概全的刻意炒作,还是捕风捉影的臆想和放大,都在抹黑称雄世界的中国制造。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制造被施了魔咒。

不过凡事利弊各半,我们应当看到,如今暴露出的少数质量问题,以及“妖魔化”中国制造的声音,也并非完全是坏事。一次看似“滑铁卢”的风波,或许它同样是一个好的契机。

反倾销及诉讼的周期相对较长,而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权又不在发选国家手里,于是抹黑中国制造,在中国产品技术与质量上做文章,放大或者捏造中国产品技术质量问题,这是“妖魔化”中国制造的另一张贸易牌。

当前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时经常遭遇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及诉讼,而且问题越来越敏感,这是中国品牌逐渐走向世界品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克服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企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市场的高端发展,提高质量以及发展一些高端产品如奢侈品等。客观来说,对依靠价格取胜的经济体来说,当它积累了足够的能量之后,反倾销与货币币值的提升反过来会促进这种形态的制造业转型,会逼迫中国制造向依靠技术创新的轨道上转移,而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形成品牌的关键能力品质。

在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打出了反倾销与货币升值之两张贸易牌之后,中国制造已经开始走向转型,而这种转型则会加速中国制造的品牌形成,而在这个节点欧美国家对中国制造进行技术质量的道德性抹黑,主要用意就是在防止中国制造在这些国家正在进行品牌化发育。

那些志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如何能够真正了解新的市场和全新的消费者需求,这将决定走出去战略的成败。

我们看到,如今所有的国际著名品牌运营商都到中国来采购商品,把中国视为提供高质量、低价格商品的神奇土地。中国制造的畅销世界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却不等于成为“世界品牌”,西方国家同样会有少数人把“中国制造”视为“廉价”、“劣质”和“模仿”的代名词,“反倾销”诉讼此起彼伏,如果中国企业缺乏相应的对策,“中国制造”会被永远钉在“低档货”的耻辱柱上。

而对各种针对中国制造的诉讼,中国企业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应诉。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当年比亚迪接连在海外被日本三洋电机公司和索尼公司提起专利诉讼。分别历时三年和两年半,比亚迪果断应诉,并取得了最好的结果。在与三洋电机的官司中,双方选择了妥协与和解,而在与索尼公司一案,针对索尼的第二次上诉,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作出判决,维持日本特许厅之前作出的“索尼第2646657号专利无效”裁定。

在更早的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撤销了对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申诉。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民营小企业的小产品第一次打赢“洋官司”。这个消息令中国打火机行业欢欣鼓舞,温州的企业更是兴奋不已。

这一系列事件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又一次敲响了警钟。过分依赖出口,过分强调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重视自主创新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而严把质量关,不断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才是未来的根本所在。

篇6

作为资金和技术的统一载体,外商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的资金与外汇缺口,并在就业、税收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利用外资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和谐也日益显现出来。

不和谐之一:外资大量流入造就我国独特的外部经济非均衡状态。1994年以来,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呈现持续“双顺差”状态,外汇储备稳步攀升,目前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持续的外部经济非均衡不但使我国成为发达国家贸易制裁的对象,而且对我国内部经济均衡也产生不利影响,如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加难题。我国一方面以外商直接投资方式高成本借入资金,另一方面又以外汇储备的方式向外借出资金,使我国陷入得不偿失的“资金流动怪圈”。

不和谐之二:斩首式并购,民族经济前途堪忧。近年来,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其技术、品牌和规模优势,加大在我国境内的并购进程,并且在并购时往往坚持“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的“三必须”原则,不断扩大其垄断地位。凯雷收购徐工机械、摩根斯坦利下属基金收购山水集团(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这种斩首式并购案例近年来不断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资控股;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汽车行业90%的销售额来自国外品牌。民族经济路在何方?

不和谐之三:政绩驱动,利用外资绩效欠佳。许多地方政府将利用外资的金额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为了完成指标,一些地方给予外商超出国家规定的种种优惠,包括土地使用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有的甚至不顾国家政策规定,引进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还破坏了环境。这些优惠政策所吸引的大多是优惠政策敏感型外资,它们利用我国的优惠政策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外资项目,虽然金额巨大,但对税收的贡献却相当有限,在国内实现的价值增值也颇为有限。

可见,尽管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在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对利用外资的预期进行理性调整,希望外资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催生当地的配套产业集群,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贡献。

基本调整思路为:我们一方面仍需吸引大量外资来促进经济发展,即保“量”;另一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向吸引高质量外资,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即注重“质”的提高。这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具体而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整,保“量”。引导外资在继续投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更多地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进程,发展当地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央政府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调整。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等,并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培训中心,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篇7

本文主就目前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引导式教学法应用于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为国际金融学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国际金融学;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引导式;应用措施

国际金融学包含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管理等内容,并且覆盖了经济开放条件下国际上一切由汇率决定和货币兑换所引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金融问题,因此国际上不少知名高校都将其作为经济类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而我国要想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接轨,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业人才是关键,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紧密贴合国际形势,不断变革创新教学背景,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引导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国际金融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国内外诸多一流大学的经济类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

一、我国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在国际金融学教学过程中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错误地认为学好国际金融学就是牢牢记住所有的知识内容。此外,在课堂上,教师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自己的预先规划来设计教学内容与任务要求,脱离了社会生产实际需求,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很少,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表现不积极,教学效果较差。

(二)教学资料少

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国际金融学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资料有限,课堂上缺乏一些典型案例,课后布置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也不多,这就使得学生较难理解课堂上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

(三)实践教学环节匮乏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教学误区:认为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重心在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偏重课堂教学,而实践教学时间则明显不足。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只是在机房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例如模拟炒汇等内容,在实践环节尽管学生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是却缺乏具有教学价值的分析案例,能学到的有关国际金融实务的内容较少。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双语教学是国际金融课程常见的教学模式,但是不少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常常局限于翻译上。教材中有大量的金融专业词汇,学生识记难度较高,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学习时精力基本都花费在中英文翻译上,至于国际金融学这门课程本身则明显显得精力不足、兴趣不足。

二、引导式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程中应用的必然性

国际金融学课程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适应了新世纪素质教育学科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有必要积极研究并探索出一条高效率的教学路径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金融专业人才。教学实践表明,引导式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点,还与教学实践紧密贴合。教师在进行引导式教学时,通常会针对各个章节都设计一个主题和必要的节目以便学生查阅,这种做法有利于国际金融学主讲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由理论知识到实践内容的自然过渡。此外在引导式教学法模式下,教师需先将教材理解透彻,归纳课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总的来说,引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重新归还给了学生,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予以相应的认可或指导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研究性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引导式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案

(一)改革传统多媒体文稿,适应引导式教学需求

教师在开展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需求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入一些国际金融热点,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金融实践能力。

(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

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国际金融学课程时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侧重点也不同,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掌握的是理论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介绍一些金融实事;而于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金融实践能力需求较高,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介绍国际金融实务的具体操作方法,适当引入外汇市场中的操作内容;至于其他专业,对于国际金融学的掌握要求不高,教师在教学时只需简单介绍一些基本的概念、国际事实即可。

(三)引导国际金融动态,让学生了解国际金融形势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国际金融动态与发展形势是国际金融学这门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特点,与以往一昧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同,引导式教学法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国际金融动态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应留有足够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金融时事,利用案例引导来引导学生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加深他们对于课本内容的印象。

(四)补充引导题目和案例,让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实务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金融学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资金融通实践领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除了需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以外,还需大量补充有关国际市场上资金融通方法的教学内容,并且还应设置相应的引导题目、案列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思考,既锻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资金融通问题的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高校教师们在教学课堂上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一些实际金融案例,即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也培养了经济专业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国际金融贸易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能力。

作者:李坤泽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九江学院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参照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主要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遵循自愿原则,对调查表进行统一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24.5%;72.7%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认为一般的占27.3%,这说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很高,因为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企业管理领域的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内容,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2%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滞后于理论与实务持完全同意的观点,50.6%的被调查者持基本同意的观点。说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源自英美国家,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实践也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内容以及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数学模型和计算。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预测与决策,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增加决策的规范和科学性,但是大量数学模型充斥教材,很大一部分数学模型忽略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即使教材有相关的案例资料,其应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印证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熟悉数学模型的计算,出现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薄弱。65.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有用,但要注意应用条件,甚至有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基本没用。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虽各有侧重,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重复交叉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及全面预算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法,79.7%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54.1%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开展案例教学持非常需要的态度。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其特点是先对教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例题演算,最后学生结合习题练习。虽然这样授课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这种“灌鸭式”教学方式来讲授实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在实务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很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暂时不便公布的内部信息,学生到企业实践机会很少,加之又缺少实际有效的案例教学训练,所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工作后遇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四)管理会计案例资源方面

    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达到这些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资源。从目前我国的已出版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可以借鉴使用的高质量的案例数量十分有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国内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因而大量引入国外成型案例,由于中外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环境差异较大,国外案例适用性较差。2.旧案例多,新案例少。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地整理成适合教学的案例。3.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为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很多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删除了相关业务与其它因素的复杂关系,结果案例与教材习题类似,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

    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形成了许多重要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等。为总结管理会计理论和教学内容,西方管理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卡普兰教授(1998)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除了过多依赖数学方法应用的不定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内容,并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法。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编写出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教材。

    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是合并,把两门课程合并为成本与管理会计一门课程;二是成本会计课程只讲授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在管理会计课程讲授。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管理会计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来设置内容,存货管理、短期决策、经营预测、业务预算应划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则应当以资本运营管理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长期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应划入财务管理。

    (二)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讲解理论知识,运用案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结合启发式、问答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精心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篇9

关键词:金融院校;学生就业;途径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没有高质量的人才、高端的服务保证,那么在进行行业竞争时就缺少了一项重要的筹码,缺乏竞争力。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表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征,一般而言,北上广等省市需求量很大,对金融人才的要求水平也相对较高。另外,从事金融领域职业的人员有着较其他行业更高的主动性与活跃性特点,他们会综合分析自身状况,凭借自身优势,在具备一定的资历后往往会追求更大的平台,争取更优厚的工作机会。由此分析可以得出,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的现状不是无迹可寻的:首先,银行竞争带来的金融变动,使得金融人才成为行业间竞相为自己争取的优势,尤其是懂得相关业务往来与处理的中高端本地金融人才更是抢手,有着足够的竞争优势挑选金融企业;其次,国外风险投资机构不断拓展中国市场,因此专业人才就成了各个投行的必备资源,否则就将难以在行业领域中夺得领先地位;再次,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股市回暖,理财领域发展生机勃勃,由此更加推动了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为缓解金融行业供需矛盾,从金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之初,就应当有具体措施。

一、加强与业界联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与金融市场有实时的沟通与交流,了解金融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具体方面,制定符合高校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力、物力支持,实现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与金融市场需要相对接,使人才的能力能够得到最恰到好处的施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占据了金融领域的半壁江山,信息化、数字化金融已经成为当代金融发展的主流趋势,需要很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高质量、专业化、复合型并能够符合金融企业与市场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就成了各大金融高校与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快速良好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拓展金融行业就业新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金融行业供需矛盾不断加剧,银行也开始调整人才选拔的模式与规格。岗位计划指标往往由总行统一调配,而且必须经过特定的考核才有资格入选,这也使银行的选人流程更加简单、公平、公正,提高了入选人员的水平标准,杜绝了旁门左道的行径。另外,学校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可以通过走访、电话或者信函等方式开拓金融市场,邀请市场上不同层次的金融单位对毕业生进行培训、演讲或者职业招聘。而学校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大学生这样一个交流、展示的招聘平台,以综合性市场洽谈为主,以地区、学院等的交流为辅,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多元化的校园招聘体系,使毕业生能够在就职前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增强个性化

开启“入学即就业”的教育,从大一开始就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再针对不同的年级、阶段进行就业指导与就业前的培训,并将相关内容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首先,在学生入学后的两个学年要做好就业准备,包括养成教育、就业目标等等。然后再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综合分析市场变化,搜寻典型案例、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学习,让他们从思想对就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习动力,在行动上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对入学之初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进一步的填充。其次,在经过基本的就业学习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大三时,学生就要对未来有一个相对确定的定位,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为此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对于各项专业课程优秀并有意愿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在专业知识上给予帮助;对于毕业后想就业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提高职场技巧,加大引导力度,提供给他们在求职、应聘工作上的资料与建议,增添实践课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再次,毕业年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职前培训,从就业的基本知识、技巧、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指导。比方说就职的仪容、仪表、着装、简历、面试技巧等等都需要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就业指导不是要求学生们都必须仅遵循固定的模式或者方法,而是要实现从“共性”到“个性”的转变。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就业时的环境或者机遇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待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指导策略,不同的方法。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他们的个体特征、性格爱好,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可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分类,尽量能够按需指导,使就业指导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为顺利就业增添砝码。

四、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实现就业从“量”到“质”转变

金融行业毕业生在不断增加,但符合企业真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数量并不乐观,很多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并不十分满意。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活动时应当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具体说来,从高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质量的评定,到金融市场的开拓都可作为攻克的方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说明了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也为学生的就职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拓展市场,不断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从用人单位的参考意见中提取经验与建议;组织校友座谈会,根据他们在社会中的经历以及对学校特点的认识进行综合的意见分析 ;考察社会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密切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对学生们的实践训练,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实习与锻炼自我的机会,既能够补充不足也能积累经验,为实现优质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篇10

王教授多年研究为我们深入解析了怎样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划新发展格局。

从长周期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然后为我们解读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效能,构建新格局,以及中国在经济崛起的颠覆性挑战和美国的对比等多层次、多角度为我们系统深度解读。

使我们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教授的授课理论功底深厚,内容详实,丰富,课题深入浅出,既有金融理论的系统阐述,又有典型案例数据的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