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物流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射频识别 物流 RFID
一、射频识别技术综述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主要依靠射频信号来自动定位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整个识别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实现自动识别。
从八十年代开始这项技术走向了成熟,它比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更灵活,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不用接触就可以完成识别的工作,因此它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场合。它的产品形状和大小各异,如:卡片型、硬币型和有印刷天线的纸张等,但它们的基本的功能是一样的,只要配合专用读写器,就能够从外部写入或读取信息。
虽然RFID的功能比较单一,却在服饰业、食品业和物流业等许多行业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条形码系统已经逐渐被RFID系统代替。在诸如美国的WalMart、英国的特易购Tesco和德国的Metro等大型世界级连锁零售企业,都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效率,采用RFID系统。由此可见,这项技术已经在全世界的零售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零售业又与现代物流业关系密切,应当考虑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来建立智能化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射频识别技术的优势分析
射频识别具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前的条形码技术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现在这种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了,条形码虽然成本便宜,但它的存储量很小,而且使用时不能改写,这些缺点都限制了它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底下,用户对大存储量信息载体和无线信息交流方式有了强烈的需求,并且要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实现自动识别,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RFID技术在技术上的优势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射频识别具有应用方面的优势。在物流领域,无论是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在更强调智能化管理的今天,物流管理最终的目标都是要通过向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对象提品或服务,用来换取更多的利润。而将RFID技术应用到商品从生产、仓储、运送以及商品流通的完整物流管理流程里,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物流企业提高业务的效率。
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化物流管理
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其必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
1、货物运输
RFID系统可以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实时跟踪货物运输的地点,自动收集货物的信息,减少了货物运输过程中人为参与的环节,以此获取更准确的货物信息,实现货物的在途控制。这样,就可以随时地监控全局,更好地调整资源和劳动力的配置,合理调度和分配运输工具,有效利用了工作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入库发货
在仓库的进货口处,贴有电子标签的货物通过阅读器自动采集信息,完成盘点并将信息输入主机系统数据库。入库时,RFID系统可以根据货物标签中所记录的相关数量和体积等信息,给出最合适的仓储位置,以达到仓储空间的最优化利用。入库后,则通过阅读器自动完成清点作业,并更新库存信息;发货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将信息输入中央管理器,告知它被放在哪个位置。尤其在危险品货物的入库和发货时,有更大的优势,避免的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货物所可能造成的伤害。
3、商品库存
将RFID系统应用于商品的库存管理,可以通过无线射频自动收集信息,完成商品入库的记录工作,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仓库储存了多少商品,能够精确地监控货物的流动情况,实现库存情况的实时控制,这样可以增加处理货物的速度,还可以监视货物的其他信息,极大地增加了清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管理效率。
4、仓库安全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AS)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的门口的RFID技术,这个系统用来保证仓储安全,防止商品被盗,主要应用在商店、图书馆和数据中心等地方,当未被授权的人从这些地方取走物品时,EAS系统会及时发出警告。首先在将EAS标签粘在物品上,当物品被正常购买或者合法移出时,在出口通过一定的设备使EAS标签失活,就可以顺利取走。非法物品经过门口时,EAS装置能自动检测标签的活性,立刻发出警告。
5、搬运装卸
在火车运输中,将射频卡安装在车厢顶部,读写器安装在铁路运输沿线上,通过读取的数据,能获取火车的身份和监控火车的完整性,以防止遗漏在铁轨上的车厢发生撞车事故。目前,射频自动识别系统已经遍布全国14个铁路局。
6、流通加工
用RFID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上实现自动控制、监视,提高生产率,改进了传统的生产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将RFID设备装配在加工流水线上,应用智能标签有助于大量地生产用户特殊定制的产品。用户可以从上万种零部件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特殊颜色、型号和样式等,而且这种射频卡可重复使用,每个射频卡上保存有描述产品的详细要求,流水线的每个工作点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产品在流水线上能顺利的完成装配和加工的任务。
7、事故监控
当事故发生,即使司机不知自己所在位置,也可以通过在沿途设置的RFID监测点得到反馈的信息,管理中心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事故发生的位置与运送货物的安全情况,保证在最快是时间内紧急救援,减少货物的损失,降低物流风险和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四、射频识别技术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物流的很多方面,但是也存在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1、价格是RFID走向大面积市场应用的最大障碍
RFID标签的成本比较高,如果应用在集装箱或者汽车、电器冰箱之类的大宗商品上,成本不算什么;但如果商品本身价格比较低,这一技术的成本就显得比较高了。
2、RFID技术存在安全隐患
RFID标签无法对阅读器进行身份验证,当RFID标签接近阅读器时,就会无条件的发出信号,无法辨别阅读器是否合法,这会带来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货品信息的泄露。
3、RFID技术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
目前RFID技术存在两个基础技术协议,分别是MIT Auto-ID Center与日本的Ubiquitous ID Center提出的,两种标准都有不同厂商支持,采用何种协议会影响对应厂商的市场份额,进而影响整个射频识别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现代物流与可持续发展[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2 包建荣;基于以太网传输射频识别应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篇2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36
[中图分类号]F252;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推广普及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相关的物流需求业务也变得日益增多,且现今的物流管理模式已逐渐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而物联网的成熟,促进了物流管理的发展,提高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现代化物流管理带来希望。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了相关探索。比如,张世乐从物品进入库的角度阐述了物联网对现今物流管理的优化;施先亮从射频电子编码对物流产品踪迹的角度说明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改变;Chui Young Yoon详细介绍了RFID技术对传统零售业以及物流管理方面的相关应用。虽然有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但都是针对某种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没有从物联网对物流管理模式的整体影响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本文结合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在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利用物联网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方法和策略。
1 基于物联网的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相关概述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指利用RFID、红外射线扫描仪、GPS等各类技术和器械,按照制定的标准规则,把任意产品和网络相链接,通过对内容消息传输,达到智能化甄别、追踪、监视和管控效果的一类网络。
1.2 物联网对传统物流管理的影响
物流管理一般是指利用基础原理和科学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规划、协管和监控的途径和手段。物联网手段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变革。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商品供应过程,增加视觉分析能力,降低供应过程的不可见性。物联网可以有效减少存储支出,增强对应库管能力。物联网可以帮助公司对整个物品供应销售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控,帮助管理者有效整合资源。物联网能有效加快物流管理的F代化程度,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应急能力以及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2 基于物联网的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途径
通过事先指定相应的应对途径,采取相关措施,可以优化物流管理模式,使各项物流服务能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协作配合,同时降低相关支出,提高物流效率。物联网技术和现今物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信息化物流的基本模式,它利用物联网技术达到了快速、高效、准确的物流管理。本文从物联网建设、物流管理系统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途径和策略。
2.1 企业管理系统严格遵守物联网通信标准
严格一致的物联网通信标准,可以帮助企业之间信息的整合和物流管理系统的整合,为进一步进行高效管理打下基础。所以,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和科研公共组织对物联网通信标准的制定,同时企业自身要严格遵守,这样在各个系统模块整合时,可以实现低耦合、高独立的管理模式,并且不影响企业之间数据的互通共享。所以,物流公司最需要做的就是遵守国家制定的物联网标准,以方便物流企业之间进行更好的管理。
2.2 建设依托各类物联网技术的信息采集端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物流模式的优化,提高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探测是优化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基础。全面物流感知依托物联网感知端设备,较常用的技术主要包含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可以给物流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通过应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可以及时采集商品数据以及产品调度信息,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进一步打造物流数据库,为进一步打造智慧物流夯实基础。较常见的应用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车辆输运过程中的使用,可以监控物流运输的全过程以及应对各类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到科学精细管理。
2.3 打造商品即时数据反馈系统
传统物流管理对商品输送这一块是“盲区”,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商品输送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这对商品的调度以及保护都是不利的。利用物联网感知端获取的实时数据,可完成对商品数量、流向以及剩余商品信息进行监控,尤其是对商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可完成对特殊商品的安全高效监管。通过商品的RFID技术和GPS技术,可实现收集商品的LBS信息,同时可实时对后台进行反馈。在物流管理全行程中,实现对每个商品的精细化数据收集分析。对产生的各个商品的实时信息,物流管理者可以对有问题的商品进行追踪和找回,对商品管理以及防范危险事件发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2.4 基于物联网技术全面升级物流管理系统
现今的物流管理系统,仅仅具有对商品的调度功能,其已不适应现今物流管理的需要。通过使用物联网,可以实现物流管理中的资产、商品、数据以及实际物品的有效整合,所以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应基于现代物联网手段进行全面的改进和改革。基于物联网手段的现今物流管理分析系统,实现了对商品制造、存储、输运、售卖和使用的整个过程的全面、即时数据的收集和输运,使后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比如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可以完成实时化的产品供应管理模式,以进一步的改进现有物流的效率低问题。
2.5 对物流业务进行全面重构升级
物流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一定会影响现有的物流业务模式,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对现有的物流业务进行全面重构升级,以此完全发挥物流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好处和进步。在利用物联网手段的新物流管理分析系统前提下,传统物流业务的升级改造可以从这几点进行着手:缩减物流有效层次;实现业务模块化分离,将实地营销交给其他业务公司进行处理;物流管理科学化发展;将工作开展紧密依靠物流管理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
2.6 构建特殊商品存储环境的及时反馈、监测系统
利用EPC、RFID技术以及Savant组件,对特殊商品进行及时数据反馈,包含温湿度、空气情况等各类数据,对商品信息反馈的频率进行人工智能调整,商品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传输给后台存储分析系统,系统根据反馈的内容,将分析结果发送给有关部门。同时,后台系统可以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也可以实现智能化调整。比如,对温度的智能调整,可以防止易受温度影响的商品变质,因此,特殊商品的及时反馈、监测系统对特殊物品的监测具有关键作用。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是一个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
2.7 构造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端管理分析系统
物流管理过程中,通过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将是海量的,传统的统计计算手段将不能满足对物流数据智能化分析的需要。通过构造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端智能分析平台,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物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以完成ι唐返娜面分析、预警调度,帮助管理者高效的管理调度商品,实现物流管理信息的智能化。将物流管理分析系统,打造成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系统,可以大大缩短数据分析处理的时间,帮助决策者及时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且对于优化现有的物流管理模式具有重要帮助。
3 结 语
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发展,现有物流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新时代的需要,因此,现有物联网技术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曙光。本文首先概述了物联网的基础理论,在了解物联网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描述了现有物联网技术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调研结果,提出了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优化物流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促进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帮助物流管理者可以科学高效地进行商品调度和配送管理,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的迅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世乐,吴百峰.高密度条码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1(6).
篇3
关键词:物联网 物流管理 影响 应用
引言
传统的物流经济管理受到物联网的影响和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变革和发展。我国物流经济管理也在物联网之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物流管理开始在物联网这个先进的理念下寻求有效地应对措施和政策举措。
物联网的定义及技术体系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一个实现商品、物品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共享的实物性质的网络,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将网络用户端的信息交流、交换活动延伸并扩展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物物相连的物联网理念。而这些需要通过全球的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传感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魏洪茂,2013)。物联网通过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智能自动感知、识别和管理,促进了虚拟世界和现实有效融合,物联网技术首先利用科学技术把现实物理世界中的信息收集整理纳入虚拟世界,然后通过传感器等技术让这些物体再次被现实世界感知、识别和控制。
一般来看,物联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整体体系架构图1所示:
感知层是指通过传感装置、标签、识读器和读写器以及照相机等采集设备,识别现实物理世界的物体,采集信息数据,并通过传输设备和技术将数据传递到网关设备。网络层一般包括信息的处理和数据远距离输送,将数据安全可靠、便捷无障碍地进行传递。应用层主要指信息能够跨行业、跨系统地进行共享、交换,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这个层面包括应用的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
物联网具有这样的三个特征:感知识别特征、传递信息特征、智能处理特征。物联网能够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识别和传递,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可视化的智能管理系统
物联网通过应用自动获取数据技术如条码技术、RFID 技术将附有不同信息、资料的RFID 电子标签附着于相应的车辆与货物之上,并通过GPS和GIS实现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自动跟踪和监管,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物流运输路线、物品运输情况的实时追踪以及对运输车辆的有利调控,为物流管理建立起一个高效运输系统,及时掌握货物信息、道路交通信息、物流设备信息的智能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基于全球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RFID和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指导下,物联网在物流过程中建立起可视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在物品流通的过程中实现运输作业信息的透明化,提高物流商品的安全性。如食品冷链方面,物流公司建立起对运输过程和流转过程中的食品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控系统,保证冷藏食品质量和安全,实现物流作业的透明、可视化的管理。同时通过可视性的智能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客户信息服务系统的运作和有效率,有助于各个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合理调配物流,提高物流运输和管理的有效性。
(二)智能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于物流的配送过程中,其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传感、RFID电子标签或EPC标签、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对物品进行感知和分析,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智能化的配送管理系统一般是指在所有的物品上都贴上RFID或EPC 标签,当贴有标签的物品在进入配送中心时,安装在门上的读写器可以通过标签读取获得托盘上物品的内容,并准确记录于数据库中,同时可以通过已建立好的系统来将新录入的收获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检测是否出现错误或遗漏,并将物品的标签内容进行更新,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实现物流作业的智能管理监控和自动化操作。物联网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方便管理员轻松地了解库存、查询商品信息,通过这个智能化的系统快速了解及反馈物品信息,可以快速便捷准确地向客户通知货物、商品到货、分配或缺货的情况。甚至有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通过机器人和码垛机实现物品出入库的无人工搬运操作,实现物流的完全智能化、自动化。
(三)信息丰富的物流网络平台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的一个主要表现还在于构建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信息网络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不再是分离的,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流通方式和销售方式,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实现了统一一体化,而且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也要求物流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如图4所示,物联网对货物信息的采集、感知首先建立起信息网络化的第一步,通过物流信息的收集实现数据库化、电子化和标准化;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设施,实现在网络上对物品信息的实时了解和监控,促进了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使用,实现物流信息的相互交换,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度,降低成本和运输风险。
目前,国内建立起许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如湖南省通过GIS、GPS、物流E 通手机、移动视频等物联网系统建立起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地对物流过程中的物品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对物流经济管理的影响
(一)有助于实现对物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传统的物流管理中,由于路途、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不便于应用,同时物品的信息采集能力有限,很难实现对物流体系中的物品进行实时监控。
随着物联网EPC电子标签对不同的货物、集装箱、托盘甚至仓库进行编码时,物联网通过读写器和网络数据库为物流业对物品的管理提供了全面感知、识别、追踪、进行智能处理的条件,使物流过程中的物品透明化、具体化。通过在供应链全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让物流企业对产品运输情况如货物所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进行信息收集分析,通过物联网进行实时的信息辨认处理,这样就消除了信息传播中的延误,能够充分利用供应链的各项设施条件,提高减少物流环节的浪费,提高使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和提高库存管理能力
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配送环节采用物联网EPC技术能够很快对物品进行识别分析,提高了拣选与分发的效率与准确率,加快了配送的速度。同时EPC的运用改变了传统通过笔纸进行记录查阅的方式,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解放和提高了生产力,使分配过程中减少人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了配送的效率。
配送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中的库存量。由于配送速度的加快和货物信息的透明化,物品流通的速度也随之加快,长时间的货物存储情况在物联网技术之下得到了大大地改善。同时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使物流企业能够及时通过完善的物品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公司的仓库库存信息,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对不同的商品需求进行补货,从而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实现现代物流
物联网是集合感知技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为一体,进行聚合性、系统性信息感知、分析、控制与管理的信息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因此,对物联网的采用和应用,对传统物流管理造成很大的冲击,重新树立了物流企业对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认识和认可。物流业能够通过物联网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大大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整合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利用物流资源,加大相互间的合作,促进物流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服务水平。物联网的应用,能够让物流企业随时随地掌握货物的实际情况和信息,并能将物流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客户,同时在对物品进行配送时能够做到及时、快速、准确,实现了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物流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结论及问题
物联网的先进技术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同时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体现着物联网的价值。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物流经济管理对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资源设施的效率,促进物流业的发展,通过物流发展带动产业经济发展。但是物流领域中应用物联网的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物联网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技术标准问题。由于不同的设施设备之间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因此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等三个层面的物联网技术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指导,否则有可能造成各项设备无法兼容,导致有些互联网不能互通,对物联网络的共享信息流通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货物的流通。因此要重视对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系统统一,促进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的最优化应用。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在物流管理中,由于物联网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快捷方便,信息得以快速透明化流通,但是这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也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如线射频识别的物联网技术,它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的特性在方便快速的同时,也决定了其缺乏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货物信息有可能被泄露。同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隐私保护问题,如在物品流通的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传递和查询,如果不进行规范的设置,很有可能被其他有所意图的人通过信息流通渠道获取,增加了信息流通的风险性。因此,物联网对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亟待建立。
参考文献:
1.魏洪茂.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3(8)
2.杨伟文,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邓亦涛.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0(9)
4.吕亚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物流业务体系探析[J].物流技术,2013(23)
5.王辉,沈洁,石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
6.陈丰照,姜代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8)
7.孙克武.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0(11)
篇4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
(4)中国。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③信息化程度低,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2物流业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战略,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物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发展成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物流产业正朝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国际化与服务优质化的趋势发展。(1)物流绿色化。物流的活动过程对于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用于运输的汽车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用于包装的包装物、衬垫物所带来的卫生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物流企业也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遵守环保规则,注重社会效益,向“绿色物流”发展。例如,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限制卡车运输,鼓励铁路运输,以减少噪音和尾气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国家规定,旧电视机、电冰箱要有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再生利用,以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总之,现代物流要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的物流系统,向环保型物流发展。
(2)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物流的智能化也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除了智能化交通运输外,无人搬运车、机器人堆码、无人叉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出现了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这都必将把国际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篇5
[关键词]物流管理 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 一体化 模式
[作者简介]陈纲(1978- ),男,吉林辽源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张锋雄(1981-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陈梅(1969-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商务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XTSZY2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23-02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提出,物流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企业要发展,关键要依靠人才,对于物流人才的缺乏是大多数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对比分析
从当前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结构以及物流管理的层次来看,可以把物流人才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和初级物流人员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对应着物流管理的三个层是战略层次、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层次、物流作业管理层次,同时与人才培养对应分别是研究生层次、本科生层次、高职层次,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企业招聘各层次人才有不同的要求。高级人才一般要求学历为本科以上,明确要求研究生的不多,但要求有较长时间的高、中层管理经验和较高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而这些并不能仅仅凭证书来说明;中级人才一般要求学历在专科以上,熟练掌握物流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初级人才一般对学历要求不高,但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另外,从需求量上来看,我国目前缺乏中、高级人才而不是初级人才。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特别注重操作能力及实践经验,即不论高级、中级还是初级人才都特别强调技能和实践经验;中、高级物流人才的来源更多地由企业培养而不是来自于学院;高职院校培养的初级人才能够顺利地晋升为中、高级人才,才能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从物流人才的职业能力出发,通过一体化模式培养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的契合。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综合国内外对职业能力的定义,本文提出基于建构主义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来解决职业能力内涵的复杂化和多元化问题,即知识层、技能层和素质层。
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桥梁作用,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并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将一系列认知、情感、意志方面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到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其目的是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的工作能力,更好地 满足企业实际用人需要。它的构成如下:
1.教师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强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既是理论的讲授者,又是技能的传授者,即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认证以及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实行在职培养,也可以采用“双元制”即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技师作为兼职教师。教师一体化的目的是要求教师集知识理论与专业技能于一身,有能力并善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使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框架变得更加丰满,形象和可操作性,通过教师本身的“经验”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一体化教师要做到能说、会做,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立的开发和设计。
2.课程一体化。首先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以及行业职业标准确定合理的职业能力。基于建构主义将职业能力划分为知识层、技能层和素质层三个层次来解决职业能力内涵的复杂化和多元化问题。不同层次针对的课程内容不同,知识层主要是解决专业的概念、理论理解能力;技能层主要是解决知识的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素质层主要是解决学习者一些非知识、非技能性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包括默认的、情感的成分。课程一体化要求在课程内容中包含以上三个层次的内容,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融会贯通。
3.教学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是指通过“教、学、做”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最终能够胜任工作的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主要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创设各种工作情境,使学生能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提升综合的工作能力,常见的方法有:以工作工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情景教学,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工学结合等手段。
一体化教学环境包括“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其中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教师、教学设施设备等物化资源,还应包括任务情境等软资源 ,具体来说,既包括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的教学场所,也包括开展工作的相似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习者能够在真实或者近似真实的环境中,主动地进行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再创造,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转化,也是教、学、做的有机融合。
4.评价一体化。评价一体化是指除了在校的教学评价外,还融合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评价,并将两项评价进行综合,最终形成综合评价。在教学评价中除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还包括了学习态度、团队协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另外在评价体系中还兼顾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国家资格标准,使评价具有可参照性。企业评价是指由企业的指导人员在学生的实习期间给予的关于岗位的胜任能力的评价,包括业务能力、协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是学生在企业环境下实践的评价。
以上四个方面是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实施一体化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一些环节才能做到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
三、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1.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体系环节。通过“双师型”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及企业实习鉴定的综合评价,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具体化为人才培养中的职业能力,并将职业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架构。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兼顾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又能把需求转化为教学,其中“双师型”教师是关键。
2.课程体系与能力训练环节。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主要是遵循人才培养的规格,即培养懂理论、能操作、会管理、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来进行的。课程建设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而展开,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兼顾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地进行设计,做到有内涵,有外延,有标准,层次合理,系统性强。大一阶段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大二阶段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大三阶段进行实践应用学习。教学层次方面,理论知识全面、核心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全中有精。操作技能方面,采取校内校外双模式教学,构建合理的技能训练体系。管理能力方面,通过物流企业经营沙盘训练,使学生能够系统把握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实行入学见习、课堂理论教学、专业实训、企业顶岗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等多层次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手段革新方面,主干课程100%采用学训交替式情景教学、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手段。开放实训室,安排相关教师实训指导,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及特长的培养。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征确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和“仓储管理实务”这两门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两大主要模块,按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体系划分为理论讲解、操作实训、模拟经营三个层次。课程建设的目标,即理论知识够用,技能训练实用,管理能力适用,体系完整,科学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导入,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课程开发设计的思路如图2所示:
3.考核和评价体系环节。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考核方式应多样化,笔试、机试、现场作业评价,理论与实操综合考核,实训(操)考核,考证考核,实习考核等方式选择一种或组合。在教学评价上,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作为评价的参考标准,使整个专业课程有大的方向,其评价结果具有可操作性。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通过企业实践获取企业一线参与的教学评价,综合企业与校内的评价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并依据这样的评价结果重新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从而形成校企之间良好的循环。
[参考文献]
[1]胡春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J].江苏高教,2010(1).
篇6
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开放性以及自由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宽松环境。但是,与此同时,业之间竞争升级,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济贸易交流空间范围,很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产出,从而让自己能够在市场激烈竞争氛围中占据一席之地。物流环节在企业成本中占据非常大份额,是压缩企业生产成本最为关键部分,是企业提升盈利空间重要突破口。健全和完善物流管理制度、适当压缩企业产品成本以及降低企业在物流环节中资源浪费,是实现我国企业优胜劣汰,早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重要举措。
二、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探索物理管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物流管理概念,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流管理指是企业在生产、宣传以及销售等环节对企业产品以及相关材料采购、运输、储存以及分配等统一活动总称;广义物理管理主要是指通过遵循就近原则,最大化缩短中间环节,保障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物流以及产品服务,进而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在价格竞争中取得优势。物流管理要素运输、储存货物、对产品进行包装、搬运货物、加工产品以及信息搜集、处理等多个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够让企业物流管理更加高效高质。
三、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
(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亟待改善
目前不少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还在沿袭着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过于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没有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客户服务调查。缺少了科学企业物流管理理念,不少企业物流管理仅仅停留在对企业物资规划管理方面上。物流管理理念落后,使得企业物流管理严重违背了客户物流需求,致使企业失去了不少客户资源。最后企业库存急剧膨胀,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经济损失。
(二)企业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由于企业内部不重视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都是分散个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沟通不到位,极其容易出现不少物流信息被遗漏现象,导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另外,企业不注重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造成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迟迟停留在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中。企业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使得许多中间环节被复杂化,极大增加了企业物流管理运营成本。
四、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改善对策
(一)改善服务理念
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物流管理方式,必须要转变企业物流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物流管理得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生不息源泉和动力。要想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要树立起以客户为本服务宗旨,为来自不同群体客户设计个性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员工物流服务理念教育和渗入。为了制定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笔者建议企业在事先要做好市场统计、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来自不同群体客户需求,并做好实地调查和记录;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深入到客户中,最大化实现客户在物流管理中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客户资源。
(二)加强对物流信息化管理
要想推动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各项现代技术相融合是在必然趋势。21世纪是个信息高度发达时代,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倘若违背,那么物流管理则会被时展所淘汰。实现对物流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节省企业在销售、运输等环节运营成本,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助于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企业有必要建立起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大大突破了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在时间、空间上局限,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了企业在贸易上扩展。
(三)改善企业物流组织
由于物流具备自身独特优势,随着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环境不断复杂,企业物流组织变得日趋复杂。各个行业基于不同物流服务理念所建立企业物流组织各有千秋,因此,企业在建立物流组织时要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设计出符合自身发展企业物流组织。首先要实现物流一体化以及智能化,智能化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互动;一体化是指将产品搬运、配送以及管理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注意是,现代物流管理需要摆脱效率损失,舍去冗杂组织机构,拓展物流信息传递渠道。
(四)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相关工作人员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开展主体,对于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下,专业素质较强物流管理人才面临着亟待缺乏局面,因此,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当下改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重中之重。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一是提高物流管理人员录用门槛,相关应聘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并且要经过实地能力考察时期;二是定期对物流管理人员展开技能培训,积极主动学习国内外先机成功经验;三是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四是建立和完善对于物流管理人员奖惩机制,提升竞争力。
篇7
首先,应该澄清的是,有人认为在电子商务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电子化可使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瞬间完成,物流只是附属部分,这种观点对实践是有害的。事实上,作为电子商务提出者的美国,在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电子化的同时,通过采用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和计算机及网络通信设备,已使物流管理日趋成熟;而较早产生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更是为简化商品订单等的处理过程,加快物流速度而产生的,而电子商务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复杂、低效,以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电子化的物流管理是网络经济下商品流通的基础和核心。
网络经济中,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到产成品的销售、运输以及最终顾客的配送服务,需要一个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来支撑,以实现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简洁快速的配送流程、尽量低的成本费用和良好的顾客服务水平。然而,在电子商务亟待发展的今天,我国物流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难以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物流设备陈旧,服务水平低,物流电子化需要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硬件、软件支持不足,在仓储、运输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工具如叉车、自动导向车、机械手臂等严重缺乏。2.物流专业化程度低,我国物流业的分工模糊、层次较低,“大而全、小而全”现象较普遍。3.物流社会化程度低,传统的体制使物流具有行政和部门色彩,社会参与程度低。4.物流管理规模效益差,企业自办小物流和社会小物流企业导致物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5.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低,采用传统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降低了物流的服务水平和效率。6.物流管理的战略合作意识差。
当前网络经济下最需完善的是高效的物流和配送模式。物流模式可以分为企业物流模式和社会物流模式两部分。企业物流模式是指企业自建物流配送系统,一种类型是大中型制造企业发展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积极引进JIT、MRPII等管理技术,按供应链理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反应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另一种是资金雄厚和业务规模较大的商业企业和纯粹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不能满足其实现控制成本和使顾客满意的目标,自建高效物流配送体系,例如山东三联集团,其推广的三联特许连锁网络和基于自有网站――百灵网建设的SHOP365网络店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8
职业能力标准 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革
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能在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业从事供应链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大胆引入“职业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等课程改革思路。
一、“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课程项目化改造按照企业(行业)调研――调研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形成学习情境(项目)――教学实施――对比分析的路径推进。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运输业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项目体系。
二、“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1.明确课程的地位和培养目标
物流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课程旨在为货物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作业部,兼顾生产企业和商贸连锁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业务操作管理员(提/送货员、积载配货员、理/验货员、信息处理员等)、运输项目主管、运输部门经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培养学生具有物流运输业务市场处理与开拓能力,具有制定运输计划和调度指令、整车货物运输作业操作和业务流程设计、零担货物运输作业操作和业务流程设计、特种货物(鲜活、危险、大件)运输作业组织和关键作业优化、审定运输合同内容和处理货物运输事故、初步核算运输成本支出、初步评价运输服务绩效的能力,具备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对运输模式、运输组织及运输基础设施的未来可能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并为其掌握有关运输供需的知识以及成本核算与定价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基本知识,掌握物流运输管理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物流运输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2.“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物流运输市场调研;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等十大项目主题,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项目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模拟运输活动的工作情境,把工作过程采用项目化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认识到每一项运输活动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要点
本课题的研究是将职业能力标准充分结合到教学内容中,把职业能力标准细分为知识目标(应知)和能力目标(应会),并以之作为我们物流教学的培养目标,将能力目标细分为具有运输市场调研能力和制定运输计划能力、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能力等能力。同时把这些能力目标融合到基于物流工作过程而划分的任务中去,然后通过这些任务的驱动,真正让学生掌握真实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掌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样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有了很实在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增添了砝码,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4.“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物流运输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物流运输市场调研;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等项目主题,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多个不同工作任务的训练,把该学习领域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进去。秉承我院“工程教育、职业取向”办学理念,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物流运输管理》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坚持项目化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物流运输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各项目注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技能训练,注重体现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的相互结合。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注重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1)将职业能力标准细分
①具有运输市场调研能力和制定运输计划能力;②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能力;③水路货物运输组织能力;④铁路货物运输组织能力;⑤航空货物运输组织能力;⑥集装箱货物运输作业组织操作能力;⑦联合运输组织能力;⑧物流运输管理决策能力;使学生具备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2)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如下项目
①项目一:物流运输市场调研
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服务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机制,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在完成运输任务前,首先要对运输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情况,为企业的运输生产做出合理安排。市场部组织工作人员对物流运输市场进行调查,调查货主的运输需求、运输供给情况,对运输市场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做出本期的运输生产计划。
通过课堂上讲授物流运输市场的分类、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市场的竞争、运输合理化的措施,组织学生对不同运输市场进行调研,分析运输市场的特征,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通过本项目的训教,使学生掌握了运输市场调研的方法和调研的内容,具备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制定运输计划,制定运输车辆和线路的能力。
②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
公路运输是现代物流的运输方式之一。在目前全世界现代交通网中,公路线长2/3,公路运输所完成的货运量占整个货运量的70%~80%,货运周转量约占10%。在各种运输方式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做好公路货物运输的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公路货物运输的组织方法应在掌握一定货源的基础上,根据货物结构的不同,合理调配和使用车辆,做到车种适合货种,标重适合货重。
在本项目中,要使学生掌握公路货物运输的组织方法,运输路线和时间进度的安排、装载计划、计算驾驶时间、本地送货的组织。能够使用节约里程法对配送中心的运输配送路线进行设计与优化。
③项目三:水路货物运输组织
水路运输具有运输批量大、运输成本低、占地少、投资少、劳动生产率高、航速低等特点,特别适合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海洋运输尤其是远洋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形式,是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要求学生了解水路运输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掌握班轮货物运输业务程序、货物交付方式、班轮运输的主要单证、货运班轮单证流程;掌握租船运输业务的主要租船经营方式、租船运输业务的程序。
④项目四:铁路货物运输组织
我国幅员辽阔,铁路运输是陆地交通运输的主力,比其他的运输方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铁路运输具有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安全性高、运输速度较快、能耗小、环境污染小、运输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于经常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主要是中长距离运输。本项目要求学生了解铁路运输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掌握铁路货物的托运、受理、承运、装卸、到达和支付;铁路运输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铁路货物运输费用的核收、计算;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程序。
⑤项目五:航空货物运输组织
航空运输具有高科技性、运输速度快、机动灵活、安全舒适、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运输成本高等特点,适合于长途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及邮件运输。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流程及主要单证、国际航空货物运单、国际航空货物运费等内容。
⑥项目六:集装箱运输组织
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中运用大型机械设备和大型运载车辆进行装卸搬运和运输。它冲破了过去交通运输中的一切陈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独立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是最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近年来,集装箱运输在世界物流界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本项目中,要求学生熟悉集装箱的类型及标识;掌握集装箱货组织形式;掌握集装箱货物的交接地点和交接方式;了解集装箱的装箱方式和集散方式;了解集装箱海上运输管理。
⑦项目七:联合运输组织
货物从出发地到最终目的地的完整运输过程可能不仅使用一种运输方式完成,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工具,通过分段接力的运输方式来完成,这就是联合运输。联合运输不是一种新的运输方式,而是一种新的运输组织形式。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多式联运业务组织方法中的衔接式多式联运的组织方法;掌握联运站的运营管理。
⑧项目八:物流运输管理决策
运输是现代物流的重要职能,其管理与作业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和决定整个物流的运营成本、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而搞好现代物流的基础之一就是准确的运输决策。根据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统计资料来看,物流运输成本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5%~50%左右,对于许多商品来说,运输成本会占到商品价格的4%~10%左右,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要比其他物流活动大得多。在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决策是:对载运工具的选择、运输提供商的选择、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能力的配备等问题。
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
(3)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价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课程的学业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30%两部分组成。在每一个项目训教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训教目标,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精神进行综合性考核。过程考核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有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成绩,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定出每一项目的权重,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总结
《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如在物流运输市场调研项目中,同学们能够根据老师上课时讲解的运输市场调研的各种方法和案例分析,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结合实际调研工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各种运输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操作的可行性,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廷芳.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探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篇9
关键词:物流配送;全面集成物流管理系统;软件;硬件;卷烟厂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08
Software and Hardware Structure Design of Total Integrated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YaNG fang, QU Liyan , YaNG Jianping(Qingzhou Cigarette Factory, Tobacco Shandong Industrial Co. Ltd, Qingzhoun 262500, China)
【Abstract】total Integrated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tIMMS) is a set engineering system of optical,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ystem improves the operation of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transparency and fluency through the effective real-time tracking and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and information flow.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s the core of the total system.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actual need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Qingzhou Cigarette factory, tobacco Shandong Industrial Co., Ltd was presented as a targeted cigarette factory logistics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the system were managed for the detailed planning and design with the various functions modul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is design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Key words】Logistics Distribution; total Integrated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 Hardware; Cigarette factory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竞争逐步转化为精细化物流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最佳物流配送管理成为经济和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1-3]。扩大物流规模,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主要内容。
全面集成物流管理系统(TIMMS)以生产调度为核心,集成物流设备、调度监控、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生产物流的流程化、自动化,一体化[4-5]。实时跟踪物流和信息流,提高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的透明性和流畅性。TIMMS的开发按照软件工程化的设计原则及有关国家标准,从仓储管理到分拣配送,保证快速有效的存储和传送货物,实现相关服务,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TIMMS构建在先进的工业控制网的基础上,运行于网络系统与数据库环境下,以集成技术为核心,实现物流指令快速、准确的执行及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存储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协调各业务环节,从而实现物料高效有序的流动和科学管理以满足工厂作业计划的需要[2-4];同时,还通过对物资消耗、库存分析,及时、准确地了解某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为企业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所需的物流数据和辅助决策信息。
从结构功能模块来说,TIMMS主要包括物料管理、调度管理、作业控制3个主要功能模块[1]。其中,物料管理支持多种仓库业务的仓库管理,从相关管理系统获取物料基础信息生产调度计划,并提供综合信息分析查询;调度管理集成物流系统控制设备,监控物流执行情况;作业控制集成各种执行设备的工业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系统。全系统接口统一,统一调度,保证了系统与设备的无缝连接[6-7]。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州卷烟厂及时跟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技改过程中投入巨资,建成全面集成物流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自动化物流系统),实现了卷烟生产过程中物料传输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生产流程。
本文以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州卷烟厂为对象,对其全面集成物流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
设计,阐述了各功能模块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应的实现方法。
1 功能与结构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TIMMS是定位于企业管理计划层ERP和生产执行层MES之下的自动化控制层,系统要求完成以下三方面的任务:
(1)执行生产订单:可准确、可靠的接收ERP传送的物料数据,执行生产执行系统MES下达的生产订单;
(2)配置生产原料:高效、稳定的管理物流信息,调度物流设备,全自动为制丝、卷包生产提供所需原辅材料;
(3)反馈生产信息:实时、准确的为生产执行系统MES反馈物料消耗数据。
系统的结构模块包括配方自动化物流系统、嘴棒自动化物流系统、辅料自动化物流系统、烟丝自动化物流系统、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五个子系统。五个子系统相互配合,完成全系统的功能。其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功能结构模块示意图
在规划设计上,烟厂提出采用信息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投资少的自动化物流模式;在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上,整体系统的仓储区与生产区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在实体设计中规划了原料配方自动化出入库流程、烟丝自动化出入库流程、辅料自动化出入库流程、成品自动化出入库流程、嘴棒实料盘和空料盘自动化出入库流程等,保证了全系统的功能覆盖。
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主要设备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巷道堆垛机、机器人、AGV激光导引小车、高速往复式穿梭车、烟箱分拣输送机等物流设备,提高了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技术水平,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硬件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建在先进的工业控制网上,运行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数据库环境下,上联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下联工业实时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调度核心和信息存储处理中心。
2.2 网络配置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由5个立体库共611台套单机设备构成,其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如图2所示。整套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了前端的中控室和后端的现场。其中,中控室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后备服务器、网络交换机、配方库网络交换机、管理计算机、调度计算机、打印机等。现场网络主要是有各网络交换机组成,构成了现成的网络拓扑结构。
图2 自动化物流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3 软件系统设计
青州卷烟厂物流管理软件系统结构以集成技术为核心,实现物流指令快速、准确的执行及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存储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协调各业务环节,从而实现物料高效有序的流动和科学管理以满足工厂作业计划的需要。同时,还通过对物资消耗、库存分析,及时、准确地了解某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为企业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为上级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生产物流信息。
3.1 体系结构
根据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功能分析,自动化物流系统体系结构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信息管理层、调度控制层和设备执行层。
(1)信息管理层:主要实现物流系统的管理功能。同时,还是衔接自动化物流系统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层。
(2)调度控制层:连接信息管理层和设备控制层的纽带。
(3)设备执行层:集成了各种执行设备的工业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系统。在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包括:输送控制系统、堆垛机控制系统等。
3.2 功能模块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管理软件系统采用昆船自行开发的物流管理软件包――全面集成物流管理软件TIMMS的最新版本。
软件由TM管理模块、TDCS调度模块、TINF接口模块等核心应用模块组成,采用多层应用服务体系。软件架构模型如图3所示,每个模块的功能模型如图4所示,
软件界面如图5所示。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TM物料管理模块、TDCS调度管理模块以及TINF接口管理模块。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完成各高架立体库物流设备的运行、停机、故障报警等各种过程控制。通过各子系统的现场操作员终端可以实现单机、自动、在线控制模式的切换,还可对每台设备进行手动操作及状态指示、参数和物流信息的维护等功能。通过各上位监控系统可以分别监控子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输送任务的执行情况等。
(1)TM物料管理模块
TM管理模块是TIMMS软件的核心之一,使用ERP思想实现物流管理,由位置管理、物料管理、收货管理、库存管理、任务管理等子模块组成,是物流系统应用逻辑的支持平台,并提供了一系列标准立体仓库搬运管理策略。
(2) TDCS调度管理模块
TDCS调度模块是TIMMS软件的核心之一,负责将物流任务分解到各个运输段,并根据运输段控制器的定义下达相应的控制指令,同时实时采集控制器的信息,根据控制设备的功能定义和指令完成情况转化成物料出入库请求。
该模块不仅集成了物流系统中调度控制层的调度控制接口,还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集成了物流系统中设备执行层所有的控制器的底层通信接口(输送线控制器、堆垛机控制器等),真正实现物流调度控制层与设备执行层的全面集成。该模块还提供开放的调度控制接口(TCP/IP通讯)供第三方控制对象的集成。
(3) TINF接口管理模块
TINF接口模块实现自动化物流系统与青州卷烟厂企业级信息系统(ERP和MES)和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接口。
TIMMS软件具备一套接口标准供相关信息系统对TIMMS进行访问和数据交换,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信息系统定制接口。
支持的接口方式包括:
(a) WebService(本项目使用此接口方式通讯);
(b) ReMote;
(c)COM;
(d) Read Write Table。
4 电控系统设计
电控系统是物流系统中设备执行的控制核心,包含设备控制层和物流监控层,是自动化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控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
(1)向上联接物流系统的调度计算机,接受物料的输送指令;
(2)向下联接输送设备实现底层输送设备的驱动、输送物料的检测与识别,完成物料输送的过程控制及信息的传递。
(3)提供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人机界面、安全保护措施和多种操作模式,辅助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
4.1 电控架构
本方案采用Profinet控制网络架构电控系统;主控器件采用西门子公司S7-400 系列PLC,带PROFINET接口;现场分布式I/O、电机启动器经IM151-3 PN网关通过本地X200交换机接入Profinet网络;机器人、往复式穿梭车、条码识别器等不具备Profinet协议接口的设备直接接入Profibus-DP控制网络。
对于上层调度计算机系统,电控系统提供了工业以太网接口,使用OPC协议进行通讯。
4.2 输送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调度控制层的一部分,对现场执行层的所有输送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是提供给管理人员的人机界面,放置在中控室内。
监控系统由监控计算机、通讯网卡等硬件系统构成,选用WONDERWARE公司的集成开发软件INTOUCH作为开发平台,可通过PROFINET总线网络与下层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5 结 论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软硬件系统规划、设计、调试以及投入使用后,运行稳定、可靠、准确,满足了制丝、卷包生产和成品烟调拨出库要求。该系统既是建设数字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该系统自运行以来,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车间环境,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使生产组织扁平化,生产过程透明化、柔性化、智能化,实现了企业内对生产所需原料、辅料、烟丝和成品使用情况的科学统计分析,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生产环节原料、辅料、烟丝和成品库存和生产流程,保证了物流高效有序流动和科学管理,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和市场灵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Leonelli P, Bonvicini S, Spadoni G. Hazardous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A risk analysis based routing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0, 71: 283-300.
[2] 王刊良. 有害危险物品后勤学的研究动态[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7: 112-117.
[3] 易剑波. 生产性物流筹划与管控教程[M ]. 北京: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6.
[4] 麻淑芬,李家军,区伟明.随机提前期下的供应链信息共享价值[J].统计与决策,2006,(10):148-150.
[5] 卢梓苓. 制造业中物流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126(4):183-184,211
篇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一般来说,“物流”一词的使用始于1905年。但是,现代社会的物流,特别是作为经营领域的物流,实际上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物流活动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换时也就存在物流活动,物流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所以在物流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伴随着一些新的功能作用的展现。当然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空间价值、时间价值、以及加工附加价值三个方面。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呈现四个主要方向,即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集成化。相对而言,目前现代物流的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理论的发展
物流理论的发展历史不长,物流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正处于成长阶段。为了促进物流研究持续发展,梳理其理论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物流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然后逐步衍生为现代化物流理论:
早期阶段:1901年,约翰・格鲁威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讨论了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从理论上开始形成对物流的认识。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当时西方有些国家已经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这时的物流指的是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斐莱德・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真正把物流活动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讨论与研究,“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配送)”一词也与物流联系起来。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萌芽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物流对于盟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当时被称为“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二战后,Logistics的运作方法及理念在企业中广泛采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的物流概念。
综合物流阶段:1962年,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 Druker)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的文章。这篇文章首次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使得企业决策者提高了对物流的认识,并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视角转向物流领域,物流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此,企业物流管理领域正式启动。不久后,人们又认识到原材料这段物流也同样存在巨大潜力,并且产品物流与原材料物流可以综合起来,大大改进了对物流系统的管理。
供应链管理阶段:日本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引入“物流”这一名称的。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还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从而全面推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由“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更名为“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理念的确立。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支持、竞争的加剧,现代物流管理思想进一步发展,一体化物流管理的思想逐步形成。
追溯物流方式的发展
第一代物流是人工物流。人类自有文明以来,物流一直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始的物流是由人们的举、捡、推和计数等人工操作开始的,虽然第一代物流是人工的,但即使是今天,人工物流仍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系统中。
第二代物流是机械物流。由于机械结构的引入,人类的能力和活动范围都有所扩大。现代化设备能让人们举起、移动和放下更重的物体,速度也更快。机器延伸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使物料堆垛得更高,在同样的面积上可以存储更多的物料。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个世纪里,这种机械系统一直起主导作用。同时,它在当今的许多物流系统中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商品的产量和需求迅速增加,工业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不仅是全球经济技术上的进步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资技术条件,而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到了现代,物流不仅单纯地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
国外物流的发展历程
物流作为“舶来品”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到我国的,在此之前物流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并对后续我国物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物流各时期的发展情况,国外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20世纪初至50年代概念的产生和孕育阶段:
1901年,美国学者J.F.Growell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而二战期间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推动了物流的研究和发展。1927年,R.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文中首次用“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至80年代分销物流学阶段:
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组织规模生产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70年代以后,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机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
- 上一篇:大学语文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 下一篇:农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