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基层军官;高酯血症;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5-02
一般我们将健康教育的定义归结于通过采取信息传播以及行为干预方法,帮助教育对象能够掌握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进而树立起良好的健康观念、行为以及生活方式[1]。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基层军官中患高酯血症率已经达到18.37%,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酯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2]。因而需要对基层军官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传播,进而有效提高其自我的保健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本文中我们对疗养期间的基层军官开展高酯血症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选取2007年5月-2011年5月间在入院疗养的88位高酯血症基层军官,对象均为男性,其年龄区间为25-36岁(均为31.47±3.14岁);其中混合性高酯血症16人,单纯性TG血症67人,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5人;文化程度:19人为大专,69人为本科;39人为三级疗养护理,49人为健康疗养护理;对象疗养时间为12-16d。
1.2 方法 基层军官入院后全面采集病史并进行体检,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乙肝表面抗原、血糖、血脂。
本文将自行设计高酯血症知识调查问卷,整个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①主要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职务、工作时间、学历等;②高酯血症知识,包括高酯血症的诊断标准、体检知识、饮食对高酯血症影响、酒精对脂类代谢的影响、体重指数的计算与评估、适度运动知识和总分。该调查表的调查时间为对象入院后的1-2天内和出院前1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调查。
1.3 诊断标准 血三酰甘油(TG)上限值为(GPO-PAP法)1.71mmol/L,血胆固醇(CHO)上限值(CHOD-PAP法)6.5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的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教育前后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通过对参与教育的基层军官进行考核,其结果数据显示,教育前、后基层军官对高酯血症7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通过我们的实践调查发现,其中有大部分的基层军官均缺乏必要的自我保健知识,其生活方式也不健康,同时还伴有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而据我们调查了解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基层军官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压力大,睡眠不足,经常熬夜,再加之其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因而通过大量饮酒、吸烟来打发枯燥的生活[3]。但由于知识缺乏,基层军官不能正确认识酒精对脂类代谢的影响及失眠导致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均可导致脂类代谢的紊乱,对其重视不够,不易改变生活方式。
因而,我们积极的开展各种形式、多项内容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希望能够某些细节上通过潜移默化来对其产生影响,进而改善基层军官的“健商”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4]。
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存在潜伏期长,特异性弱,联合作用强,多因多果及广泛存在以及高酯血症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使基层军官常常忽略其危害,因而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教育方式,则是我们应当重点探讨的方向。
疗养期间我们主要通过编写出健康教育材料,由医生、护士在查房过程中对体检异常,学习愿望强烈的疗养员及其家属除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由高年资的医生对基层军官进行统一授课,出院时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指导。高酯血症知识的宣教及学习,只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基层军官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因而我们还建立随访机制,加强院外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以其达到影响身边的人,但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自觉意识与他人促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
[2] 张冬梅,董华承.基层军官脂肪肝与体重指数及高脂血症关系研究.中国疗养医学[J].2008,17(11):663-665.
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中医保健;高血压;对比效果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工作压力大,很容易造成一些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疾病,其中以高血压最常见[1]。目前我国患有高血压人群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克服高血压困扰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寻找病因、采取措施控制疾病蔓延以及治愈患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将中医保健知识成功运用于高血压患者中,收到良好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0年12月20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男性135例,女性65例,年龄在33-87岁,均龄58岁;2009年1月――2009年12月20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140例,女性60例,年龄在34-80岁,平均年龄6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基本健康干预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实施常规治疗方式干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2中医健康教育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保健健康教育。
1.2.2.1中医宣教制定中医保健计划,内容包括:①引发高血压的原因;②诱导原因;③采取控制措施;④饮食指导;⑤合理休息;⑥心理指导。将保健计划挂在病房中,并按时由责任医师、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讲解。
1.2.2.2落实内容在进行中医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并确保宣教的内容通俗易懂,方式避免重复单调,确保内容贯彻落实,保证教育质量。具体做法:①讲解内容因人而异,对于入院时间较短的,教育时要重点详细。负责护士需示范血压仪等设备的使用方法;②定期举办患者交流会,组织病人探讨各自体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落实中医教育[2]。
1.2.2.3中医保健内容中医保健内容主要包括:①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饮食需格外注意,合理搭配饮食,禁止食用高热、高胆固醇、高脂食品[3]。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g,多吃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入量。②适当运动,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失眠患者,睡前饮一杯热牛奶,温水泡脚都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中医保健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散步、慢跑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建议不可过量、剧烈运动。③心理疏导,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指导,排除病人烦躁、紧张、激动等消极心理,指导病人保持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另外,保证居住环境舒适,也可以避免烦躁心情产生。④教育评价,教育评价贯穿中医教育的始终,对患者的体重、血压、生活方式等各项内容进行登记。
3讨论
对病人实施中医保健教育措施,实验观察组病人五项功能指标明显得到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傅遂山.浅谈五行学说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J].河南中医,2010,30(6):53.
篇3
关键词:孕妇;基本防治知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健康教育
Intervention Effect Evaluation on Ruian Gravida AIDS Health Training
Zhou Limin, Liao Xiaowei (Zhejiang Ruian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 Ruian 325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tervention effect about AIDS prevention training for Pregnant women’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n AIDS preven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randomly extract Ruian 5 suburban hospital, to carry out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study.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face to face counseling with medical personnel, Distribution publicity materials of basic AIDS prevention, and preven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AIDS . Through intervention of two questionnaires of before and after, We get the changes of Pregnant women’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n AIDS preven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 total of 800 pregnant women investigated and intervened. Before intervention, Pregnant women have lack of knowledge, wrong attitude and wrong behavior on basic AIDS preven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AIDS prevention. [Conclusion] AIDS Health Training improved pregnant women’s knowledge about basic AIDS preven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AIDS prevention, changed wrong attitude and behavior, improved the sel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reduced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IDS patients. Therefore, should continue strengthening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AIDS effectively.
Key words: pregnant women; Basic knowledge of preventionl;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Inter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近年来我国孕妇感染艾滋病和婴儿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的形势日趋严峻,2010年国务院发【2010】48号文件明确指出: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预防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优先领域[1]。孕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比较缺乏,知晓率比较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十分薄弱[2] [3]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被公认为是当前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最有效“疫苗”,为了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孕妇的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改变其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的效果,2011年——2012年在本市不同地理位置的五所医院,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就干预措施对孕妇的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其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进行了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不同地理位置,分层、整群随机抽取2011年——2012年在本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塘下人民医院、马屿镇中心医院和陶山镇中心医院的孕妇产前检查门诊首次建立围产保健手册的孕妇800名,孕周为6至12周。
1.2方法
(1)人员培训:设计有关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根据《国家级哨点监测点:孕产妇调查问卷》,设计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法,对问卷的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标准。
(2)现场调查:对5所医院的800名孕妇采用统一方法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后,再由调查人员给予面对面的自愿咨询,并发放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资料,同时对于自愿抽血检验HIV抗体的孕妇给予免费抽血检验。孕妇于下次孕期检查时再次填写完全相同的调查表,并给予门诊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通过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孕妇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进行干预效果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方法,P﹤0.001认为有统计学差异性。评价指标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 [4]。
2 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共完成800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年龄最大的为40岁,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27.8岁,以汉族、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初婚、初孕为主,孕期为6至12+6周,平均孕期为10+2周。
2.2干预对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干预后孕妇回答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显示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知晓率,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答题情况
2.3干预对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干预后孕妇回答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显示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答题情况
2.4干预对孕妇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的影响
干预后孕妇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有了明显提高,显示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改善了孕妇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得到纠正,减少了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孕妇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情况
3 讨论
3.1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比较缺乏,存在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对800名孕妇开展首次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得到孕妇的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差,存在着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5] [6]。因此,有必要对孕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孕妇人群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水平,减少艾滋病的垂直传播。
3.2 对孕妇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自愿咨询检测,可有效防止或者阻断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是预防儿童艾滋病的主要措施
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途径[7],本资料显示,孕妇在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后,其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意愿由44.25%上升至100%,经抗体检测3名孕妇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3.75‰,经阳性告知和妇幼专家谈话咨询后其中1名孕妇选择终止妊娠,2名孕妇选择服用艾滋病母婴阻断药物治疗、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阻断方式,所生婴儿在其出生后6周及3个月采血进行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反应,报告“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由此可见进行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孕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孕妇尽早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和进行防止或阻断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
3.3干预措施有效,应继续推广现行的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模式
本研究采取的干预模式是以三级妇幼保健网为主体,依托妇幼保健的产前门诊早期建卡,发放有关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资料的模式。本组研究中经过一年的干预,孕妇的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干预有效,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8],同时孕妇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也有明显的改善,对艾滋病感染者多了一份宽容。总之本研究说明将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内容融入到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孕期保健知识体系中,具有可持续性和易操作性,应继续推广该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提高孕妇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向世界实现零艾滋迈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 48号,2010年12月31日
[2] 王前,方利文,王临虹.我国部分地区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1):30-32
[3] 徐文,宋波,周钰.孕妇对艾滋病预防知信行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0):2859-2851
[4]徐缓,贾中华,国际东,等.采用双向指标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199-202
[5] 肖晋英,王济.山西省孕妇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58-259
[6] 石伟娟,周沙英,潘继美.云和县妊娠妇女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3):208-210
篇4
摘要目的:探讨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手足病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家长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2个月后,分别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儿家长的知识掌握及对其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帮助家长有效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手足口病;患儿家长;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46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多发于4岁以下的学龄期儿童,以患儿手、足、口、臀部出现丘疱疹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出现脑炎、永久性肌麻痹,甚至死亡[1-2]。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携带病毒的蚊虫爬咬食物,经口、鼻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儿感染[3]。多地曾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卫生部长刘谦指出,“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是关键”[4-5],因此,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帮助其掌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其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找到高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我院尝试对患儿家属实施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并将其知识掌握效果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手足病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28.32±3.89)岁;男14名,女20名;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4名,初中10名,高中及其以上20名。对照组患儿家长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27.65±4.08)岁;男15名,女19名;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3名,初中11名,高中及其以上20名。两组患儿家长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知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儿家长给予其常规健康教育,以在我院健康教育中心开设手足口病知识讲座为主要形式,每周1次,每次90 min。另在候诊区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咨询答疑等为辅助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发病机理、疾病特征、传播途径、护理知识、预防措施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1)在我院网站上开设手足口病知识网页。网页分为在线课堂、在线答疑2个部分,其中在线课堂以微课为主,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的小型课程,一般为5~20 min为宜,由相关专家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并让专业人员进行视频录制,录制完成后上传至网页,以供患儿家长随时学习,
并提供在线咨询答疑服务。(2)制作多媒体课件,发送到患儿家长的电子邮箱。用Offic软件中的Powerpoint程序,结合手足口病相关知识,配以图片、流程图、动画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分主题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用药、饮食、心理指导等进行讲解传播,每周1封,发送到患儿家长的邮箱。在课件制作方面,选择背景模版简洁、明了,字体的颜色应尽量保持一致,且与背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3)建立QQ群。以此通过对话、经验分享的方式进行互动,把患儿家长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整体。
1.3疗效判定标准(1)2个月后,采用我院自制问卷了解患儿家长的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分为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消毒隔离、疾病特征、预防护理四个维度,共20题。问卷采用百分制,≥90分为掌握,≥60分为基本掌握,<60分为未掌握。(2)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向患儿家长发放我科自制的调查表来了解患儿家长对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维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比较(表2)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每年的5~8月份,患儿表现为起病急,在嘴部、手掌、脚掌出现丘疱疹,部分患儿还伴有咳嗽、呕吐、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6]。2008年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安徽等地引发疫情,引发人们一定程度的恐慌。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提早预防来降低幼儿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家长手足口病健康知识的教育在该病的防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都是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册,开设知识课堂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但这种健康教育方式时间、地点有限,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本研究在以往健康教育方式基础上采用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传播,表1通过对两组患儿家长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发现,采用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儿家长在手足口病疾病知识、消毒隔离、疾病特征、预防护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两组患儿家长对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课、微博、QQ等步入了人们的视野,给大众学习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基于网络的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人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余立军等[7]曾通过多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并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牛杰等[8]曾构建出网络教育模式,可见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已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总之,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其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风英,王俊荣,崔兰英.对手足口门诊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121-123.
[2]曾凤好.健康教育路径表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132-134.
[3]赵静,张凤英,董盛月,等.北京市海淀区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2):155-157.
[4]胡霞,周春霞,胡丹,等.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与体会[J].2010,10(11):831-833.
[5]文湘田,钮文异.网络健康教育干预对运动效果影响的调查[J].人民军医,2011,54(7):581-583.
[6]苏洁,周晓菊,薛卫斌,等.多媒体集中式健康教育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436-438.
[7]余立军,陆海阳,张洁,等.利用多媒体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8):143-145.
[8]牛杰,郑成中,孙豫平,等.网络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及模式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5):380-382.
篇5
关键词:肺结核;大学生;认知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04-02
高校是一个人员密集、集体就餐、住宿,彼此之间有更多的学习、日常生活接触的群体,如今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为90后,他们是彰显个性的一代,独特的饮食习惯以及求异心理作祟使得他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普遍较低;另外学校的条件有限,再加上新入学学习负担重,对环境气候不适应很容易发生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一旦有传染病源进入,就很有可能在学生中发生传播流行。国内外报道,肺结核近年来在学生中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该方面的基本知识,预防观念淡薄。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pulrnonary tuberculosis)最为常见,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而感染。入侵呼吸道的结核菌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
本课题以广西某高校学生为对象,通过了解大学生对肺结核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健康有关知识的需求,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他们对肺结核病的认知和态度,探讨认知和态度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为更好的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为疾病防制奠定基础。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对在广西某高校就读的1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随机发放调查表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8份,回收率95.2%,其中男生610名,女生818名,文科学生822份,理工科学生606份。
2.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伴以问询的方法。问卷根据传染病学[1]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肺结核病的基本知识(病原体、传播途经、防控措施、对曾患病者就业和学习的态度以及作为异的态度和选择,以及国家应对肺结核的政策认识,获得肺结核咨询的途经)等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后收回,由专业人员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3.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x2检验统计数据间的相关性。
二、结果
1.对所调查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肺结核基本知识回答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肺结核有一定了解,对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达到了75%以上,比2005年樊霞[2]报道的医学类大学生对肺结核基本知晓率为53%有了很大上升,但是对于病原体的回答,理科生的答对率极显著高于文科生。见表1。
2.对肺结核的预防途径,通过问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不近距离接触患者即可,对于注射疫苗的答对率文理科学生分别为12.77%和13.70%,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对预防注射疫苗的知晓率偏低。见表1。
3.在认知态度的调查中,文理科学生认为患肺结核对学习有影响的比率分别为97.44%,97.85%,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认为对就业有影响的比率分别89.42%,84.98%,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文理科学生在接受曾经或在患结核病者为异的比率分别为:48.66%,82.6%,理科学生的接受程度极显著高于文科学生。见表1。
4.在所调查的男女学生中,女生对问卷问题的回答都极显著的差别于男生。见表2。
三、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结核病重在预防,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肺结核基本知识的认知还不够高,还不能满足学生主动、有效地防御疾病的要求。在对肺结核病原体的调查中,理科学生的认知比例要高于文科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科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获知能力较强,知晓率高;而对是否接受曾经或在患结核病者为异的问题中,理科生的接受程度要显著高于文科生,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肺结核为痨病,在上世纪70年代谈之色变,然而随着科学社会的进步,如今国家已经有了一套严格的治疗肺结核疾病的技术,结核病在发病初期的治愈率几乎达到了100%,而结核病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只要免疫力好,不一定会发病,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理科生要远高于文科生。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疫苗接种的认知程度相当低。接种卡介苗后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对结核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但接种具有年龄特点,BCG在预防儿童结核病方面具有相当的效果,但对成人的保护有限,不足以预防感染和发病。
肺结核病患者症状一般包括咳嗽、咳痰、乏力、失眠、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在调查中,文、理科学生普遍认为会对学习、就业有影响,说明对患肺结核病的疾病症状以及对身体影响,大学生们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了解。
在调查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肺结核疾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情况都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男生对基本知识类回答的正确性极显著低于女生,说明女生在对知识的获取上比男生更为精准;在态度上,如是否对学习、就业有影响上,女生接受意向的程度极显著高于男生,说明了女生更容易受来自于自身或外部环境的影响;男生对是否接受曾经或在患结核病者为异问题的回答肯定率极显著高于女生。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肺结核的认识,学校的宣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调查大学生获知肺结核知识的途径中,发现大学生们对学校的依赖很大,他们更希望通过学校的重视而获知更多的知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调查,不同专业、性别学生对肺结核的认知和态度有差异,整体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建议相关部门和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营养知识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实践
[作者简介]陈文娟(1983—),女,学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思想品德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李昭华(1981—),男,硕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 (江西南昌 330100)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2012年度教改课题《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建设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押 JXJG-12-34-6]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2004年就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并安排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9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发了《关于各班设立心理保健委员的通知》,在全院7个分院设立了7个心理干事和156位班级心理保健委员。至此,学院构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第一级,辅导员为第二级,班级心理保健委员为第三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一、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
工作网络第一级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前瞻性规划,调研、统筹、协调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协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组织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专题讲座等;第二级根据学院安排组织所在分院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关注特殊学生并建档,并对第三级网络的建设起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第三级在班级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在同学中开展朋辈互助,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营造广泛的学生基础和氛围,加强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信息流通。以上三级心理教育网络分工合作,整合各方面的有效资源,构建了覆盖全程、全方位、多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二、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确定了构建布局合理、富有特色、效果显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课程体系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从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主动和学生心理社团沟通等多角度开展工作。2007年,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学院正式成立了以全体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为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的科研机构。至此,学院层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同时,学院院(系)辅导员也已配备完成。2008年3月,学生工作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各班班委会增设心理委员,负责在本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心理咨询中心、院(系)辅导员和心理助理开展工作,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档案建设和心理主题班会。
三、开展了心理宣传周实践活动
2007年 5月,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心理咨询社承办了院第一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展板宣传、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引起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心理咨询社组织的心理游戏,广大同学热情参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8年5月,随着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的建设,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不仅由院系制作了宣传展板,学生工作处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开设了校园心理咨询点,开始团体心理辅导尝试,进行了心理委员培训,还开展了院首届心理运动会。2007级71个班级、426名学生参加了链接加速、背靠背、心连心、合力吹气球、推车送货、编花篮等七个项目比赛,赛场上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这些活动培养和训练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活动使他们懂得了团体协作的重要性,相互配合的关键性。同年10月,组织了“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2009年5月,在保持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精神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进行“直面压力,放飞理想”为主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活动结束后编辑出版了征文集。二是为调动心理委员工作积极性,开展了优秀心理委员评选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关注心理、关注健康、挖掘潜力。
四、创办了心理健康教育刊物
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2009年创刊了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旅商心语》。《旅商心语》是以全院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现象,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为目的。旨在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悦纳自我、善待他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同时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沟通方式和交流平台。《旅商心语》已经成为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五、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注重调研和成果的积累。先后申报了《高职生心理健康的误区和对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建设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高职生不同依恋风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等省级教改和人文社科科研项目,其成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班级心理保健委员在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中的地位探析》、《某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等先后发表于《城市建设》、《老区建设》、《中国成人教育》、《人民论坛》、《湘潮》、《考试周刊》等刊物。
六、注重营造氛围与学术交流
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注重讲座和学术交流。多次参与学工处组织的辅导员培训,心理保健员培训。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员为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先后参加了中国社会心理协会专业培训、高校心理咨询案例研讨会等。部分成员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
七、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2009年,心理健康教育被列入院教学计划,正式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知识普及与教育。从2009级学生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在全体学生中开设环境适应、生涯规划、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挫折心理、学生恋爱心理、求职择业心理等八个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历时三年,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逐步构建了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常规咨询、特色活动、科学研究五大模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富有特色,符合实际,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希望“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能在高职院校深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黄天贵.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2]赵云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9).
篇7
关键词: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整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其视角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而较少投射职业学校。与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相比,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着自卑、抑郁、厌学、早恋等心理问题,必须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众所周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多种形式,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应该是任课教师,而不是少数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广大学校教师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直接接触者,他们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进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文拟就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整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任课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注意积极挖掘和整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职校生在校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各门课程都蕴含着各具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资源,如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文、英语和德育等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调控自我、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内容;专业理论课中的建筑、机电、数控、电气自动化等课程,包含着很多训练学生观察、注意、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对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集中在本课程的教材、辅导书、学生作业、试卷等一切与学生有关联的资料。其中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任课教师整合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辅导书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学生作业与试卷,除了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还能透射出学生的性格、喜好,为教师提供了其心理成长的相对“真实”的信息。
二、设定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目前,国内学者郑和钧提出的学生素质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力证明。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能舍本逐末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完成的是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内在规定性目标,这是学科教学的“主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只是“副目标”。后者服从于前者,为前者“锦上添花”,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
2.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特点
目标设定时既要充分考虑并利用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同时要区别各学科之间的“质”的差异性,是直接进行渗透,还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渲染,或者借助活动来获得心理体验,要依据各学科及其教材的特点来定。再者,设定目标不能牵强附会,为了心理健康教育而教育,而应自然贴切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3.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尽相同,他们面临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不尽相同,任课教师只有针对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设计目标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对新生与毕业班学生的差别设计,对纪律散漫和秩序良好的班级学生的差别设计,对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的差别设计,等等,都是任课教师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需注意的方面。
三、整合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营造,师生互动的方式,对偶发问题的处理,对学生课堂反应的评价,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等。任课教师会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选择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应积极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行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友善与理解,受到激励与感化,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并维护心理健康。
四、注重评价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加大了对学生评价改革的力度,评价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开始注意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也越发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这些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独到而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关注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篇8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机制
近年,许多学子们正当青春年华,却因为各种理由,轻易放弃生命。当人们为年轻的生命痛心时,教育者更应进行反思。其实,这几年许多学校基本上都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一些地区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只流于形式,表现为:只有少许应付,没有形成常规;只有单打独斗,没有全员参与;只有事后救火,没有提前预防。笔者认为:当前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机制。
一、构建“网络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工作者网络
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的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该网络体系的主体包括领导、教师、班主任、教辅人员和学生等。这些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要求建立起一种群众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信息畅通的网络,从而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1.建立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的管理责任。一般做法是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科任教师为主体的工作机制。
2.设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确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工作人员的主要责任。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应该配备若干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并且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定期选送一部分专兼职教师到权威培训机构去培训、深造,做到人人有证上岗。
3.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更是发现、跟踪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最直接的一支队伍,所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及心理辅导活动。
4.要求其他学科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干部都参与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们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成员。要求这些人员在与学生或同学接触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或帮助解决。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网络
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机构。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级机构,形成校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系部心理健康辅导站和班级心理健康宣传小组(建议每个宿舍定一名成员)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要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组织,发挥学生互助和自助的作用。并且心理社团组织与上面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形成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体系。
随着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建议建立各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立班级心理宣传小组,形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网络。年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由一位经过系统培训的班主任负责,负责系部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计划的制订、实施,及时发现并推荐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本年级需要干预的学生进行跟踪和辅导。班级心理宣传小组主要是协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年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及时发现并向年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报告本班级有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心理社团组织是由关注心理健康和热心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学生自愿组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组织,是一个协助学生个人成长、促进其潜能发挥的健康乐园。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校其他教育机构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其他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功能,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新形势下学生把互联网作为沟通与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网上身份隐蔽,学生愿意说真心话。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利用互联网如校园BBS这一平台,在网上掌握实情,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可利用网络来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网络
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网络体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证。
1.应重视显性课程的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教师开设全校性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给予落实。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从学生入学即开设课程和有针对性的讲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到心理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技能,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2.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可使学生乐观进取、身心愉悦。美丽的校园建筑,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报刊杂志,经常性的广播、电影、电视导向能为校园文化向高层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德育背景和育人环境,能使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受到启发,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调节学生行为、美化人格、净化心灵的作用。
3.应该加强人文思想教育,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实现高情感与高科技的结合以及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的合璧,改善学生人格品质和健康心理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人文思想教育除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外,应有计划地聘请一些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和报告,深化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4.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学校内的各种行为规范、文明公约和校规校纪对建立和谐的校园能起到保证的作用,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能起到规范的作用。例如学生宿舍的制度文化的建设,应该改革过去的宿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将宿舍建设成为具有生活、娱乐、教育等多功能的文化小区。这样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强归属感,使他们关心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心理上有所依靠。
5.学校的活动文化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应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提高学生们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中健康成长。
二、 建立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突发性和意外性。
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信息跟踪监控制度。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资料,咨询档案的汇总、分析、评估。新生入校后必须统一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心理测试,中心应给每一位参加心理测试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根据指标统计得分,划分为心理疾病、有待观察、心理健康三种类型。根据评估结果,对问题突出的学生采取个别引导和帮助,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开展有计划的专项宣传和引导活动,并建议学校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加强专业教师的咨询和指导。心理咨询专业教师在值班、咨询、上课、宣传、讲座、答疑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时,应当热情、耐心地进行引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幻觉、妄想及严重的行为障碍等精神疾病症状时,应当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联系,陪同患者到相关医院进行诊治。
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学生工作处、年级等学生管理部门及班主任,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活动,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缓解其经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在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员,他们每周向班主任汇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做到有问题早发现。学生管理部门发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引导和介绍学生前往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教辅服务部门的人员直接接触和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发现学生出现行为、心理异常时,应及时向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反馈,以积极引导和防范,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机制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辅导、矫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作用是及时辅导和矫治现实的心理问题,采取措施,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1.建立学生三级危机干预系统,对有心理疾病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三级危机干预系统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把干预对象分为心理危机高危对象(一级)、心理危机重点对象(二级)和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三级)进行干预。一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高危对象,通过个别咨询、转介、追踪等措施达到使学生心理康复,提高其对环境的再适应的目的。二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重点对象,通过个别咨询、小团体辅导等措施来提供危机调适。三级干预主要针对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提供讯息或适当的环境来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以增进个人健康。主要的工作是:建立有益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学校环境;举办全校性身心保健活动(健康课、团体辅导、文艺活动等);对教师、教辅人员提供咨询与协助。上述提供干预的主体包括专业咨询人员、相关教师、教辅人员和家长等。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和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级报告制度,建立心理危机治疗体系、阻控体系、监护体系和救助体系,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
(三)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篇9
关键词:加强 中学生 健康教育 学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追求升学率等因素使得我国中学生的体质水平普遍有所下降,表现在耐力下降、肺活量水平低、近视率升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青少年肥胖症有增长趋势等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多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使他们掌握系统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三维健康观”、掌握健康的知识,形成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对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如何通过多种途径使健康知识教育工作得以经常化地开展并取得成效,则成为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参加工作以来的亲身实践,以及对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我觉得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教学应该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入手。
一、学校层面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技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学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是福,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因此,我们要正视健康,作为学校,通过何种途径何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拥有健康适应社会是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学校体育课程中应开设健康教育专题课程
健康知识课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传授健康基础知识和达成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健康教育是一个统称,它涉及生理、心理、性知识、传染病疾病的预防、体育锻炼、运动损伤、合理营养膳食知识、以及人际交往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因此作为必修模块的健康教育课程必须引起学校和体育教师的特别重视,真正能把这门课开足开好,让学生理解健康,把握健康,创造健康。
2.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健康知识健康的理念融入课堂,渗透到教学当中。
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消除畏惧心理,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运动损伤,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例如,我们在学习体操时,既要传授动作技能,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告诉学生哪些肌肉的锻炼应采用哪些体操动作,哪些素质的锻炼应采用多大的运动强度,如何合理安排练习的密度和运动后的休息、营养的补充,以及保护帮助的方法等体育健康知识,使学生在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的同时,能理性地认识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并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真正达到“终身体育”促进学生“终生健康”的目的。
3、学校要定期举办健康知识的专题讲座
对于学生普遍关心,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学生和老师觉得比较敏感而又很容易走人误区的问题像: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保健,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营养与合理饮食结构、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科学的锻炼方法等学校要请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保健医师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对有些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也加深了自己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提反馈意见等形式使学生从中加深理解、得到启发。实践证明讲座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理念、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健康意识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4、班主任要定期开设以“健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每年定期举行一到两次以班为单位的健康保健专题班会,让学生自导、自编、自演与健康知识有关的小品、相声、诗朗诵等节目,既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活跃校园文化、创造浓烈的教学氛围、体验学习的乐趣,又使学生得到启迪、受到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5、开展师生健康保健实践操作大赛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亲身的经历,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作为学校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一次校性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健康保健实践操作大赛.比赛的内容可以设置运动损伤后的急救措施,保健按摩技术以及人工呼吸等一些急救基本常识的运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针对体育运动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或生理反应现象,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行实践操作。既锻炼了学生运用健康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和升华。
6、办好健康知识的板报专栏
黑板报是学校进行宣传教育的,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具有信息广、传递速度快、灵活多变、便于观看、省时高效等特点,是提高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好这一途径,不仅有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对增强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家庭层面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小到大,学生跟家长接触的机会是最多的,可以说孩子的很多东西包括思想认识等等都来源于父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因此父母的学识、父母的管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父母的许多举动和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的传给下一代,譬如: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淡薄,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将会大打折扣。因此,父母应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对子女影响的巨大,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健康知识修养和日常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并把自己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习惯传授给下一代。家长在家庭中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儿童在家庭这个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得到家长的督促指导,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作息习惯,以及一些健康的行为等。如果父母每天抽烟喝酒,他就很难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抽烟不喝酒,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正面效应对孩子的影响,做一个全责的父母,做一个健康的父母。只有这样,子女才会尊重你喜欢你,才能达到他们的健康人生幸福人生。
三、社会层面
作为社会层面,我觉得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他们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应该成为社会关心的重点问题。所以,作为社会,作为政府,应该多了解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现状,找到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的问题所在,通过一些途径进行有效解决。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作为社会,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舆论的宣传,舆论的引导和监督,在全社会加强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教育,加强全民的健康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健康的氛围。例如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收音机、宣传栏等方式开设健康课堂,健身保健来加强人们对健康理念的深刻把握,给学校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坚强的后盾,让学生得以健康的成长。
小结:
目前我们很多学校的中学生都还存在着一些健康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学校和体育教师没有给以充分的重视,以及教育方法过于陈旧等,面对新的形式,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和努力,来加强中学生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实施健康教育,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教育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使他们掌握系统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并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正确的“三维健康观”,从而达成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饮食指导;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05-01
高血压是我青海地区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加强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等尤为重要。
1 定义 18岁以上的成年人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病。
2 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耳鸣、乏力、失眠,也可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等。
3 诱发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率与生活饮食习惯、烟酒、肥胖、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
4 饮食指导 以素食为主,低盐清淡,多吃蔬菜。
5 健康教育内容
5.1 高血压病的基础教育 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正确面对高血压,讲解高血压的定义及其危害,既要让患者懂得高血压并不可怕,是可控制的,也要了解高血压对个体的危害。通过基础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5.2 督促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通常需联合用药,长期用药。让患者了解治疗意图,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方法、药物不良反应等,制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严格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可持久的维持降压药的血液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
5.3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传,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对血压反复升高,难以控制者,帮助其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疾病不重视不愿长期服药者,讲明高血压病及并发症,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增强健康,消除负性心理。
5.4 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 生活方式的调整不仅是高血压最可靠、最安全的治疗方案,而对提高机体整体素质也有积极作用。提倡低盐低脂饮食,保持适当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5.5 自救指导 自救是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血压危象可引起剧烈头痛,神志不清,甚至肢体瘫痪,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应立即舌下含服心痛定10-20mg应及时就诊。家属及患者掌握自救基本知识将减少患者猝死率。
- 上一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梳理
- 下一篇:股权结构设计思路